中国农业推广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中的问题与对策初探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中的问题与对策初探【摘要】农业科技推广作为农业科学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是现代农业走向成熟的必要环节。
但是我国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满足不了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
因此我国急需针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推出农业科技推广的相应改进对策,以期我国农业经济得到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农业科技,经费不足,推广对策一、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发展进步的保障。
农业基础地位的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提高科技人员素质,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农业科技推广是农业教育、科研与农民以及政府与农民之间连接的桥梁和纽带;农业科技推广作为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农业结构调整、西部开发和农业增产增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但目前中国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着资源与市场双重制约以及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科技障碍,暴露出不适应新形势的问题,因此需要对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到积极的应对措施。
二、我国农业科技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一)新技术推广体系不够完善、推广经费不足1、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
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如今出现“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已不再适合现有农业科技的推广。
原有的农业推广部门一般按专业分为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业机械、经济管理等五大类,但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一项新的农业科技往往是多种专业技术的复合,所以这种分割的部门状态阻碍了新技术的全方位实施。
2、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发达国家每年农业科技推广经费可以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6%,发展中国家在0.5%左右,而我国还不足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解读
2020.091 修订的意义《农业技术推广法》的实施,虽说推广了我国农业技术的应用,壮大发展我国的农业,对我国科教兴农和依法治农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经济再不断地发展,农业技术也不停地更新,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法》在农业种植生产中也渐渐凸显了问题,部分内容不适应当前农业种植的发展,也渐渐不符合农业种植的实际需求,因此对原有的《农业技术推广法》进行修订,以便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
2 具体的内容2.1 重新定义农业技术推广的分类随着经济科技不断地发展,现代农业也发展迅猛,农业技术的应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撑,推广农业技术对发展现代农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农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不再是单一的主体,而是渐渐趋于多元化的趋势,各种类型的农业技术推广组织或机构从不同程度上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根据这一趋势,修订版的《农业技术推广法》重新对农业技术推广的分类进行定义,明确区分了经营性和公益性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农业技术推广,并且严格规定了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促进建设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在此次的修改内容中,确定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公益性的定位,是修改的重点。
在修订版的《农业技术推广法》中明文规定各级国家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职责,都附属于我国公共服务机构,要履行相应的公益性职责。
其中公益性的职责涵盖了引进、试验和示范重要的农业技术;监测、预报和预防动物疫病、植物病虫害以及农业灾害;监督检测农产品的生产以及提供技术咨询服务;监测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情况;监控森林资源、农业资源,维护农业生态安全;加强管理维护水资源,做好防汛抗旱工作,建设农田水利,并提供技术服务;积极宣传农业技术,为农户答疑解惑,提供技术帮助,培训农户,提高农业技术的使用程度。
2.2 加速设立区域性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在以前,我国基层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设立都是以乡镇为单位的。
近几年,随着区域逐渐被强化,区域性明显凸显,乡镇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因此出现了我国部分地区根据了区域的不同,以区域为单位设立了农业技术推广机构。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中国农业推广征文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我国农业推广征文1. 背景介绍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总结并推广全国各地的农业技术经验,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技人员的创作热情,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决定举办“我国农业推广征文”活动。
2. 征文目的通过征文活动,激励广大农技人员撰写与农业技术推广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文章,总结成功经验、提出创新观点,推动农业技术创新,促进农村产业振兴,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产品质量,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 征文内容要求为了引导农技工作人员撰写高质量的征文,征文内容要求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农业技术推广案例与经验共享,包括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成功案例和经验总结;- 农业科技研究成果应用情况,探讨农业科技研究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效果;- 农业技术推广创新成果,共享在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创新理念、方法和成果;- 农业技术推广理论与实践问题,探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4. 参与对象本次征文活动面向全国范围内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农业科技部门的专家学者、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相关的从业人员,欢迎广大志愿者和农业技术爱好者参与。
5. 征文要求参与者需按照以下要求提交征文:- 征文内容真实可靠,作者需注明所在单位或个人真实尊称;- 征文长度不低于3000字,排版格式要求整齐清晰,做到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征文需配以相关实施证明、实地调研等支撑数据和图片,提高征文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6. 征文评选征文截止后,将由专家委员会对所有提交的征文进行评审,评选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及优秀奖,并对入选的优秀征文集结成书,向社会进行发布。
7. 活动奖励入选的征文将有机会获得丰厚的奖励和荣誉,并将成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示范案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宣传,使更多的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受益。
第五讲我国农业推广组织体系
(四)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的发展历程 (1)萌芽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80年代中后期)。 (2)兴起阶段(20世纪80年代未至90年代中期)。 (3)快速扩张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
(三)自助型农业推广组织的发展模式 1、合作组织型农业推广组织发展模式 2、龙头企业带动型发展模式 3、农技服务部门牵头型发展模式
第四讲 我国农业推广组织改革与完善
一、我国农业推广体系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二、国际农业推广改革的基本趋势 三、中国农业推广改革与发展 四、农业推广组织体系的优化
一、我国农业推广体系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1、农业科技推广投资不足 2、农业推广队伍的总体素质有待提高 3、农业推广体系与制度不尽合理 4、农业推广方式有待改进 5、农业推广政策还存在缺陷
2、我国行政型推广组织现状 我国主要行政型推广组织分布在农业部和林
业部,其结构设置如下图,自上而下形成中央、 省、市、县、乡的五级农业推广组织,七大推广 体系。
3、我国行政型推广组织发展趋势 (1)以政附为主导的农业推广仍将发挥主导作用 (2)运行体制不断完善,管理效率逐步提高 (3)农业推广活动将以农户为导向 (4)推广内容由单纯技术推广向提供全程服务发
农机等分别组成专业技术推广中心,并相对自成 体系。
各技术推广中心根据专业需要设置不同的 部门,各中心自上而下分为中央、省、市、县、 乡五级,上下级采取垂直式的管理模式,形成独 特的工作程序和工作作风,不同专业部门之间横 向联系较少。
3、以乡级以上推广机构为主 乡级以上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比较健全,工作
(三)行政型农业推广组织的主要作用 第一,推广了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业新
技术、新品种。 第二,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科
技、文化素质。 第三,在农业技术推广方式方法上实现新
农行推广方案
农行推广方案概述中国农业银行(以下简称“农行”)作为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一直致力于以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满足广大客户的需求。
如今,在金融科技的浪潮下,农行也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服务。
本文将介绍农行的推广方案,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方案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客户满意度。
农行推广方案1. 农行在线办卡农行线上办卡是一项方便快捷的服务,客户只需在农行官网、手机银行、微信公众号、支付宝等客户端线上申请,填写相关资料、提交照片即可。
该服务简化了客户申卡流程,缩短了办卡时间,提高了客户体验。
农行也定期通过各种渠道推广该服务,并且针对不同客户群体推出了不同的卡种,让客户有更多选择。
2. 农行信用卡推广优惠农行信用卡推广优惠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如手机银行、微信公众号、邮箱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农行推出的“开卡有礼”活动。
活动通常设有不同的业务奖励,如赠送储蓄金、免年费、兑换积分等,激励客户开卡并绑定信用卡。
此外,农行还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推出了适合他们消费习惯的信用卡,并有不同的优惠政策,例如与航空公司合作推出的里程奖励计划等,进一步吸引客户。
3. 农行金融理财推广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关注金融投资产品。
农行也推出了一系列金融理财产品,并通过多渠道宣传推广,例如线上银行、微信公众号等。
农行的理财产品种类繁多,从低风险、低收益的货币基金,到高风险、高收益的股票基金,以及中间的债券基金等,让客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收益期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4. 农行移动银行推广农行的移动银行服务已经成为客户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以用于查询账户余额、转账、购买理财等,而且还能够为客户提供各种优惠活动和产品推荐。
农行将移动银行与线下营销活动结合起来,例如在学校、商场等地举办线下活动,吸引客户下载和使用移动银行,并让客户在活动中了解各种产品信息和优惠政策。
总结农行在市场推广方案上采用了“多管齐下”的策略,通过线上、线下、移动端、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推广,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推出不同的产品和优惠,变革传统银行的服务模式和营销手段。
农业推广方案(3篇)
农业推广方案摘要。
分析了乡镇农技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农技推广工作的几点建议,为下一步开展农技推广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乡镇农技推广;主要问题;建议近年来,虽着人事制度的频繁改革,用人机制的不断优化,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值得___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反映了现有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与新形势下的要求有许多不适应,从某种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存在的主要问题1.1农技人员观念落陈旧,推广队伍力量较为薄弱一是部分农技人员与外界接触、沟通较少,信息闭塞,知识更新慢,在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不能适应新形势对农技推广工作的要求与需要;二是农技推广技术装备差,技术服务手段落后,加之乡镇合并,农技推广战线过长,推广队伍人员不足,从而,影响了农业科技推广的进一步发展。
1.2农业科技推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目前,除了人员工资以及有限的人头经费外,县、乡财政无力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于农业科技推广项目之中,农业科技项目投入渠道主要依靠省、州业务主管部门进行投入。
由于农业推广经费紧张,加之农技人员基本上没有什么福利待遇,所以,农技推广工作出现了“既无钱养兵,更无钱打仗”的尴尬境地。
1.3特殊的地理位置条件,使农技推广工作步履艰难有的自然村地处大山区,生存条件十分恶劣,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农户居住分散,与外界沟通接触少,对农业科技知识接受能力差,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加之,乡镇农技中心没有配备专业的工作用车,仅靠限有的摩托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农技人员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
从而,致使现有的农业科技成果得不到很好的推广。
1.4服务条件滞后,服务与需求脱节现有的服务条件跟不上新形势下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缺乏常规设备,农技推广人员服务手段基本还是靠“一张嘴、两条腿,开开培训会,管你会不会”的方式方法,凭着多年的老经验、老办法指导农民生产。
对当地优势特色农业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技术研究较少;工作的重心主要集中在生产技术的环节上,缺少对农产品储藏、深加工等环节问题的研究,技术服务的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直接影响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效。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技术是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关键。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影响着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推动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2. 正文2.1 存在的问题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资源不足:农业技术推广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但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资源匮乏,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无法有效开展。
二、信息不对称:一些农民缺乏信息获取渠道,无法及时了解到最新的农业技术,导致他们在种植、养殖等方面无法得到有效指导,影响农业产量和品质。
三、技术服务不到位:部分农技人员水平不高,技术服务能力有限,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效果不明显。
四、农民参与度低:部分农民对新技术接受度低,缺乏对创新的认识和意识,不愿尝试新技术,造成农业技术推广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以上是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
2.2 对策一对策一:加强农村基层技术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
目前我国农村基层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农村技术服务站点人员素质较低,技术水平不够,无法很好地为农民提供科学的农业技术指导。
应加强对农村基层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使其能够掌握最新的农业技术和方法,为农民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技术服务。
还应建立健全农村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进入农业技术服务领域,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层技术服务人员不足的问题。
这样可以提升农村农业技术服务水平,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2.3 对策二对策二:建立健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当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着体制不够健全、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健全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我们需要加强政府主导,建立统一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明确部门职责,统一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统筹和协调。
中国特色农业推广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河南农业年第6期N NNONGY 一、中国特色农业推广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农业推广体制及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业推广体制与机构组成滞后于现实要求;2、条块、部门、地区分割,有碍于科技成果的有效供求与转化;3、政府统管推广工作,职能不清,低效运行;4、农业推广人员分布不尽合理,难以满足千家万户的服务需求;5、现行农业推广体制未能充分发挥激励机制,以调动农业推广主客体的积极性。
(二)推广理念、推广机制与职能定位问题。
在推广理念上,我们习惯于就技术推广技术,较少顾及农民的主体地位、作用及需求,缺乏用户导向理念。
在职能定位上,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往往是执法、推广、经营三位一体,行政、事业、企业三不像。
(三)农业推广投资强度及经费分配问题。
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农业推广投资强度偏低,分配失衡;2、经费问题致使农业推广的不稳定因素增加;3、农业推广的业务重点转移。
(四)农业推广人员的数量、素质、结构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
同国外相比,我国专职农业推广人员数量不足,而且人员素质也不高。
另外从结构看,种养加、产供销等方面的人员组成也不适应现实要求。
(五)农业创新技术需求与供给脱节、供求错位,造成效益流失。
表现在两个方面:1、农业创新技术供求行为主体目标不一致,导致科技成果供给与需求脱节;2、农业创新技术供给与需求信息反馈不灵,阻碍了适用新技术的研制、开发、扩散与推广,农业推广过程中任何环节的脱节,均会延缓农业科技进步的速度。
(六)农业推广缺乏统筹协调、组织协作及全程服务,主体功能难以发挥。
目前我国的许多农业推广活动,仍以行政推动形式进行,推广活动带任务、带指标,带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
自上而下的推广方式、推广项目由政府决定,然后逐级下达,未能充分考虑农民的技术需求。
(七)农户的内因、外因综合因素制约农业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方面:1、基层农业推广人员综合素质差,农民对农业创新技术吸纳能力差;2、农业创新成果现状与农民增收需求不相适应;3、科研与生产部门缺乏沟通,以致于研究成果缺少实用性;4、农户土地经营规模狭小,农民自身组织化程度低,使农户应用科技成果可能带来的收入增量有限。
我国农业推广体系问题及对策
合 理 分摊 。 于我 国 的 国情 , 阶 段 的农业 推 广要 继续 坚 持 鉴 现
以政 府 支 持 的 无偿 服 务 为 主 。 适 当开 展 多 种形 式 的有 偿 并
服 务 。 了进 一步 加 大政 府对 农 业推 广 的投 人 力度 外 , 以 除 可
通 过 建 立 科技 推 广服 务 网络 。 农 民 采 用 无 偿 与 有偿 相 结 对 合 的服 务方 式 , 网 的农 民 可 以免费 参加 各种技 术 培 训 、 入 技 术咨询 , 无偿使 用网 络提 供 的技 术 资料 和技 术 信息 , 优惠 享
外 , 相 当 一部 分 科 技 成 果 偏 于 产 中研 究 , 前 、 后配 套 有 产 产
我 国现行 农 业科 技体 制 是在 长期 计 划经 济体 制下 逐 渐
形 成 的 , 具 有 一套 与 计 划经 济 相 适 应 的组 织 结 构 和 运 行 它 机 制 , 这 一 时 期确 实 为 我 国农 业 生 产 的技 术 进 步 与 产 量 在
基地 建 设 , 要 注意 产 前 、 中 、 后 的配套 技 术组 装 . 还 产 产 为成
果转 化奠 定 良好 的基 础 。
33 政 府 提 供 足 够 的 财 政 支 持 -
要保 证 推 广 事 业 的长 期 稳 定 发 展 , 必 须 逐 步 实行 共 就
担 费 用 的 农 业 推 广方 式 , 农 业 推 广经 费 在 各 受 益 者之 间 使
2 . 农 民 的 文 化 素 质 低 . 作 组 织 不 健 全 4 合
工作研究
度 , 以项 目的 增产 或增 效 的效 果 是否 显 著 、 民是 否 满 意 即 农
为 主要 验收 标 准 。 次 , “ 其 要 硬化 ” 成果 、 少浮 躁 , 化 中试 减 强
谈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
谈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摘要农业推广本质是为促进农业发展服务的。
我国在封建社会就创立了农业推广服务体系,其真正得到重视和发展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变迁,该体系也起起伏伏,直至20世纪末才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网络。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创立;发展农业推广是人类进入农业社会就开始出现的一种社会活动,由于各阶段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及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变迁,农业推广的内容、形式也会随之起伏,但本质都是为促进农业发展服务的。
21世纪,我国农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农业推广体系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和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新形式下市场经济浪潮中的农业生产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因此清晰地认识我国农业推广体系的发展历程,有助于建立与发展良好的现代农业推广体系。
1我国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创立我国农业推广工作源远流长,尧舜时期,就出现了“教民稼穑,书艺五谷”的后稷,成为我国古代从事推广的第一位农师,开创了农耕文明的先河。
从周朝以后,我国就有了劝农组织和官员,不同朝代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形成历代相沿的“劝农官”农业推广制度,并出现了一些典型的代表人物,如汉代的“搜楼都尉”赵述,改“缦田”为“代田法”;明代陈振龙从菲律宾引种甘薯到福建试种成功,帮助人民度过饥荒;清代苏州织造李煦经过8年时间推广“御稻”等,都为我国古代农业推广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北魏人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第1部反映劳动人民从事农业推广的农业技术著作;明朝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是我国最早传播西方农业科技的著作,这2部书也是我国古代农业推广的重要成果。
进入封建社会后,记载农业技术的书籍大量出现,据统计,古农书达500多部,至今仍有收藏的达300多部。
这也标志着农业推广由原始的口授、歌谣转变为书籍传播,奠定了农业推广的物质基础,提高了农业推广的科学性、普遍性,农业推广由依附状态向自立成长阶段过渡。
中国特色农业推广事业的发展与实践
为 了 探 索 新 形 势 下 的农 技 推 广 体 系 的 框 架 .农 业 部 17 99
年率先在 2 9个 县试 办 了农 业 技 术 推 广 中 心 “ 心 ” 组 织 上 中 在
维普资讯
中国特色农业推广事业的发展与实践
弓永 华
( 西农 业 大 学 , 山 山西 太谷 00 0 ) 3 8 1
【 摘 要 】 文 章 从 科 技 推 广 体 系 、 广 中介 体 系 和推 广 动 力 体 系 三个 方 面 介 绍 了新 中 国 成 立 以 来 我 国农 业 推 广 事 推
这 些 专 业 技 术 站 在 指 导 公 社 农 技 站 推 广 新 技 术 成 果 、 训 培 乡 村 干 部 、 情 监 测 等 方 面 发 挥 了很 大 作 用 16 农 9 5年 , 国粮 食 全
总 产 达 到 1 5 9 4 3万 吨
中 国 特 色 农 业 推 广 作 为 我 国农 业 科 技 工 作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在党 和政 府 的领 导 下 . 过 了 艰 难 而 曲 折 的 发 展 历 程 . 仅 走 不
业 的发 展 历 程 及 其 成 就
【 键 词 】 推广体 系; 关 中介 体 系 ; 力体 系 ; 国特 色 动 中
【 中图分 类号】F 2 , 3 33
【 文献标识码 】 【 A 文章编号 】10 — 7 8 20 )2 0 4 — 3 0 4 2 6 (0 6 0 — 0 体 系的发 展
我 国 农 业 推 广 体 系 的形 成 . 要 是 在 新 中 国 成 立 之 后 纵 主 观 我 国现 行 农 业 推 广 体 系 的建 设 . 要 经 历 了 五 个 阶段 . 生 主 发 了四 次 大 的 变 革 、 ( ) 一 阶 段 (9 2年 1 5 一 第 15 9 7年 )以 县 繁 殖 农 场 为 中心 , . 互 助 组 为 基 础 。 模 、 技 员 为骨 干 的组 织 体 系 劳 农 新 中 国成 立 后 .为 尽 快 恢 复 农 村 经 济 .9 1 党 和 政 府 首 15 年 先 在 东北 地 区试 办 农 业 技 术 推 广 站 15 9 2年 农 业 部 制 订 15 93
浅谈我国的农业推广模式之路
就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 从常规推广模式, 经过意 识启蒙模式, 最后发展到农村综合咨询服务模式, 应 当是农业推广模式发展的一般规律。
三、我国农业推广模式的创新
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决策部门及推广机构应当进行周期 性的回顾和总结, 以保证推广服务同服务对象的需要与目 标、可利用的资源状况以及农业生态条件、经济技术条件 及社会文化条件相一致。 二、不管采用何种模式, 都应当重视: 积极地吸引目标团体 的参与。 三、从他们的需要出发来确定推广的内容、组织形式与策 略方式。 四、把农民组织起来, 通过教育的形式连续不断地向农民 传播新的技术、知识及信息。 五、重视沟通方式, 加强信息反馈, 改进技术和信息传播工 作, 从而诱发服务对象行为的自愿改变。
二、当代世界的农业推广模式
Ⅰ 传递服务模式 合同约束模式 意识启蒙模式 参与服务模式 综合咨询模式
Ⅱ
Ⅲ Ⅳ Ⅴ
(一)农业推广模式及其主要特征
每种模式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与适应条件。 农业推广模式在每个国家都不相同,即使在同 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 也可能不完全相同。 一个国家或地区采用什么样的农业推广模式, 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 评估一种农业推广模式的优劣, 应当看它 是否与所在国家或地区的具体情况特别是生 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浅谈我国的农业推广模式之路
一、农业推广与农业技术推广的区别
• 农业推广:是以农村社会为范围,以农民为对象的家庭农场
或农家为中心,以农民实际需要为内容,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为最终目标的农村社会教育。现代的农业推广是将有用的信息 传递给人们,而且帮助这些人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正确观 点以便有效的利用这些信息和技术(教育过程)的一种动态过 程。
• 农业技术推广:是指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
我国农业技术多元化推广体系的特点
简述我国农业技术多元化推广体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人类的生产活动首先是从农业开始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国民经济逐渐形成了各种产业,但农业始终处于基础地位。
农业生产提供的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首要前提,农业部门创造的剩余产品是社会其他生产部门存在和扩大的重要基础。
农业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安天下的战略产业。
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始全面构建,并伴随着我国农业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得到补充和完善。
目前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呈现出推广主体多元化和推广形式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但是面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需求,这个体系面临着诸多不适和矛盾,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构建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势在必行。
一、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历史及特点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历史沿革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活动源远流长,自远古的尧舜时代就有原始的推广活动;而后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业生产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化,积累的农业知识越来越丰富。
历代封建统治者均沿袭早期实行的“劝农”政策引导农民从事农业生产,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仅是一种简单意义上的“教育和行政相结合”的农业技术推广传统,而且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
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洋务派和维新派开始向欧、美、日学习,创建农务学堂、农事试验场和农村讲习所。
20世纪20~30年代各高等院校纷纷效仿美国赠地学院模式,成立农业推广部,国民党政府时期开始建立各级农技推广机构,但由于历年战乱,推广工作仅限于高等院校及少数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始全面建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逐步形成了我国现行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的历史,政府农技推广机构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一直占有主导地位。
这一模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便开始构建,并得以运作,在推广发展的各个时期,对促进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及农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其主要特点是政府直接领导农业技术推广,自上而下地形成单一的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组织管理上具有双重性,各级农业推广机构既受同级农业行政部门的领导,又受到上级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
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科技推广举措及模式探析
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科技推广举措及模式探析摘要:关于如何推进科技与农业经济结合,使其有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中国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尝试,比如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派遣科技特派员、“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计划等。
而国外也有很多先进经验,诸如非政府组织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农产品信息网络等。
结合中国实际,应当探索并实施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科技推广举措及模式。
如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民进行系统培训,积极发展规模生产,扶持农技合作组织,鼓励科研、教学单位开展农业科技推广等。
关键词:农业科技推广;中国国情;农业经济;培训;非政府组织Analysis of Model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tension Suited to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Abstract:China has made many explorations to improve the combination of technology and agricultural economy which effectively develop the agricultural economy,such as the projects of “myriad state cadres into thousands of villages and families”,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rrespondents,“three supports and one assistance” and the program of “university graduate village officials”,and so on. Meanwhile,there are many experiences from abroad,such as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tension system guided by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and the information network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light of China’s actual conditions,the combination of technology and agricultural economy should be developed,the rural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the farmers training system should be performed,commercial scale production should be developed,agricultural technology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 should be supported,and colleg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popularize science and technology.Key words: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xtension;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agricultural economy;training;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的精辟论断,但是科学技术必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才能体现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发展的作用
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摘要:农业技术推广作为将先进的农业技术普及到广大农民中的手段,不仅关乎农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也关系到全社会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农业技术推广对农业发展的作用以及借助农业技术推广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以期为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和农民生活水平,做出贡献。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发展;作用;措施引言: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农业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各国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农业发展中,农业技术推广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还能推进农业健康发展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技术推广对于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农业技术推广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1.1推进农业健康发展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供应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然而,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土地退化、水资源的过度开采及污染等,这些问题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因此,推进农业健康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农业技术推广在推进农业健康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科学的农业技术能够减少农业生产中化学物质的使用,从而减轻环境污染和农产品污染的风险,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例如,可以通过有机农业技术和生物技术等方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同时,科学的农业技术还可以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采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方式,可以保护土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共同发展[1]。
另一方面,推广健康的农业生产方式,能够促进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如今,很多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接触肥料、农药等化学物质,长期的接触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农业技术推广常见问题及建议
农业技术推广常见问题及建议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年第06期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位置,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业经济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的作用,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但在实际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仍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能力不足、缺乏完善的推广体系、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等,严重阻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此,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时,需要深入分析工作中较为常见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进而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推进农业的健康发展。
1存在问题1.1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当前,中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由国家执行,推广过程中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提供支持。
而在此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不完善及工作界限划分不清的情况,导致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责任不明确,对工作重点无法有效地进行把控,进而无法保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也无法取得预期的成效。
1.2农业技术推广方法缺少创新中国农业技术推广模式陈旧、方法单一。
农业技术推广形式化较为严重,过于注重宣传,而忽视了实践工作。
在推广过程中缺少创新,与新型农业技术融合程度较低,另外没有因地制宜的进行推广工作,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效果,同时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阻碍了农业发展。
1.3国家对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投入不足近些年,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农业推广工作的经费支持力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进而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开展。
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农业推广相关技术和设备无法得到更换,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实际效率。
同时,资金投入不足还是得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薪资待遇相对较低,影响了推广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责任感。
1.4农业推广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主体是一线工作人员,其能力水平直接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质量。
农业推广必要性与策略
农业市场开拓策略
建立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
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期货市场和电子交易平台。
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
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
促进农产品国际贸易
积极参与国际农产品贸易合作,推动农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
04
农业推广体系构建
农业推广体系的概念与特点
农业推广的重要性
要点一
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
要点二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 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通过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基础设 施和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经济的 发展。
要点三
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缓解农村社会 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农业推广的历史与发展
农业推广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
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收入
通过向贫困地区的农民提供最新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可以提高他们的生 产技能和管理水平,从而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增加收入。
促进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在贫困地区推广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可以帮助农民 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保护生态环境。
谢谢您的观看
鼓励高校开设涉农专业,培养更 多农业科技和管理人才。
02
完善职业农民培育 体系
开展针对性培训,提高农民的职 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03
加强国际农业交流 与合作
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拓宽农业人才培养渠道。
农业金融支持策略
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设立农业专项资金,支持农业科技创新、人才 培养和基础设施建设。
品质量。
中国农业推广实践与经验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农业推广
在我国,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 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
主要原因之一是严重缺乏从事农业推广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在此背景下, 为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更好地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 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 1999年, 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设置了“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 到目前为止, 已有数十家在职农业推广硕士培养单位, 且培养规模仍在不断扩大。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取得了较好的发展, 为农业技术推广和新农村发展培养了一批高层次、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 国民经济的增长, 尤其是农业、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 对在职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结合农业推广硕士教育实践对其培养目标和学位论文管理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以期顺利实现在职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目标, 提高在职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质量。
1 农业推广硕士培养目标的特点
农业推广作为与农村发展任职资格和农业技术推广联系密切的专业学位。
主要目标是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 农村发展, 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1]。
具体要求包括: (1) 较好地掌握中国农业发展规律;热爱农业推广, 艰苦奋斗, 求实创新,
积极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服务。
(2) 掌握农业推广领域基本理论和方法、系统的专业知识, 以及相关的管理、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具有较宽广的知识面, 较强的专业技能和技术传授技能, 具有创新意识和新型的农业推广理念, 能够独立从事较高层次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工作。
(3) 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 能够阅读本领域的外文资料。
通过对在职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的综合分析可知它是专门为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职业的人员开设的一门专业学位[2], 具备明显的职业性、实践性、学术性、研究性和复合性[3]等特点。
2 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管理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
高质量的学位论文是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环节, 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
因此, 要想做好在职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工作, 提高硕士培养质量, 严抓学位论文管理环节凸显其重要性。
在职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大致分为研究类、调研报告类、产品研发类、农业项目规划设计类、推广项目技术与效益分析类等几大类。
不管是哪一类学位论文, 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应符合培养方案中的要求[4], 不同类型学位论文的内容和撰写要求见表1。
3 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推广硕士的培养目的是根据特定职业的需要培养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
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 促进我国的“三农”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
学位论文是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 自己独立完成的系统、完整的研究或调查总结等, 它是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案中的重要内容, 是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和集中体现, 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目前在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的管理中主要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3.1 选题方面
(1) 过于学术:就目前已经毕业的研究生来看, 多数学位论文涉及学术研究较多, 学术型学位论文比例较高, 这与农业推广学位论文以实践为主的要求相差较大。
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指导老师所从事的大多为学术研究, 故而在为研究生确定选题时侧重学术研究;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多研究生都是本科学历, 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且曾经的本科毕业论文一般都是学术研究, 因此很自然地选择了学术研究的课题。
(2) 选题过大:多数农业推广硕士都来自相关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 工作中接触的宏观问题较多, 而在学位论文选题时往往出现题目过大的问题, 如《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研究》《东海渔业资源调查研究》等都是范围过大的学术论文题目。
由于选题过大, 给论文资料和数据获取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必将导致无法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调查和分析, 不但花费了大量的工作量, 而且得不到较详细的研究结果。
(3) 选题过小:许多学位论文选题过小, 且研究不深。
一般学位论文选题应范围小, 且适于深入研究和分析。
部分研究生选择了小范围学术论文题目, 但是因为工作原因或课题限制, 没有将研究进行深入开展, 既缺乏系统性和创新性, 又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3.2 研究方法方面
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离不开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一定的技术难度, 而在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中往往存在“研而不究”或“究而不实”的现象[5]。
“研而不究”即整篇论文只是简单地罗列统计数据, 并没有运用相关理论、统计方法和技术手段来分析、探明所研究课题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 多数类似于文献综述, 而非学术论文, 无有价值的结论;“究而不实”即论文虽然运用了理论和统计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但深入研究不够, 缺少第一手资料, 间接获取的陈旧的系统性不强的资料过多, 甚至缺乏真实性, 理论依据不充分, 故得出的结论缺乏实效性, 没有指导性意义。
3.3 工作量投入方面
学位论文的顺利完成需要一定的工作量投入和工作效率, 缺少工作量和工作效率就难以保证论文的质量。
农业推广研究生具有明显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具有学生和工作人员的双重身份, 既要学习又要工作, 因此在开展学位论文研究时缺少一定的工作量投入, 影响了论文质量。
3.4 形式方面
一篇好的学位论文首先在外在形式上就应该完整、清晰, 而多数论文存在体系不完整、不系统等情况, 缺乏论文的基本规范。
有的缺少引言, 有的缺少关键词, 有的缺少参考文献, 根本就不是一篇完整的学位论文;有的论文篇幅过短, 内容过少, 没有达到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应有的字数和份量;有的论文中文字和图表书写和排列不规范, 字号、字体、行间距等不统一;有的论文引用不规范, 标注方式不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书写格式不统一, 甚至存在参考文献与论文表述无实际关联等问题。
4 农业推广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保障措施
4.1 结合课程学习, 尽早准备学位论文
农业推广研究生主要来自广大基层单位, 包括公务员、科研人员、农业推广与农村发展人员、教师、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等, 学生的实践性较强。
全国各高校根据具体情况, 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 但始终离不开“进校不离岗”的学习方式。
所有研究生都具有学生和工作人员的双重身份, 平常的工作任务繁重, 必须在工作之余抽空参加学校的课程学习, 因此可想而知其学位论文的课题研究也必将在工作之余才能完成。
考虑这种身份的特殊性, 应让研究生尽早了解学位论文的要求和研究方法, 可以在课程学习阶段就开始向他们介绍学位论文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能顺利完成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标准, 甚至可以让他们尽早考虑起来, 为以后的学位论文课题研究打下基础。
4.2 加强管理, 做好学位论文撰写的各个环节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环节, 过程管理是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保障。
因此要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 必须把关好学位论文过程的各个环节。
(1) 开题:此过程包括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考核。
论文选题应在校内外两位导师的指导下, 由研究生根据本人所学领域和目前从事的研究工作以及研究条件确定, 涉及研究类、调研报告类、产品研发类、农业项目规划设计类、推广项目技术与效益分析类中的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设计、农业技术推广专题调查研究、单项农业技术试验示范研究、农业科技攻关与新品种开发、农业技术发展战略规划等。
研究生在确定研究课题之后, 开展学位论文研究工作之前, 学院应按照学校有关规定组织相关专家教授在一定范围内对开题报告进行公开考核, 重点审查学位论文的选题、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并提出修改意见。
(2) 中期检查: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论文中期检查应安排在论文开题报告后的半年, 重点对学位论文研究工作进展情况进行检查, 以便及时督促学位论文的顺利进行。
(3) 论文评审:主要包括学术不端行为检测和论文质量审核。
前者主要是运用“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对研究生的学位论文中的抄袭度和复制比进行检测, 杜绝任何学术腐败和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一旦发现问题责令修改或延期毕业答辩;后者指的是学校研究生院聘请三名相同或相近专业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对其论文进行评阅。
重点审核作者论文写作的格式、内容, 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 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决农业技术推广、农业和农村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 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及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