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同步练习
《16.2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及答案(共两套)
《16.2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一【课前自主梳理】一、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通假、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泰山之阳.①(山的南面),汶水西流;其阴.②(山的北面),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③(处于)其南北 分者,古长城也 ④(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⑤(介词,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⑥(趁,“冒”的意思)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⑦(界限),至于..⑧(到,到达)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⑨(石阶),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⑩(顺着)以入,道少半..⑪(不到一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⑫(门槛,这里指像门槛一样的城墙)当.·⑬(挡,拦)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⑭(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⑮(几乎)不可登。
及既.⑯(已经)上,苍山负.⑰(背,意为覆盖)雪,明烛.⑱(名词作动词,照)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⑲(停着)雾若带.⑳(飘带)然。
戊申晦.○21(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五鼓..○22(五更),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23(弥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24(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
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耸立着的东西,那是山峰)。
极天..○25(天的尽头,天边)云一线异.○26(奇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27(朱砂),下有红光,动摇承.○28(托,举)之。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当:处在。
B.越长城之限.限:界限。
C.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居:停留。
D.亭东自足下皆云漫.漫:随意。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B.道.少半,越中岭C.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D.是日观道.中石刻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京师乘.风雪乘:这里是“冒”的意思。
极天..云一线异色极天:天边。
B.道皆砌石为磴.磴:石阶。
绛皓驳.色驳:杂。
C.望.晚日照城郭望:朝向。
余始循.以入循:顺着。
D.苍山负.雪负:背。
多松,生石罅..石罅:石缝。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当:在。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以:在。
③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稍:稍微。
④世皆谓之天门云.云:助词,无实义。
⑤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及:到,前往。
⑥磴几.不可登几:几乎。
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⑤⑥5.下列对文中出现的文化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乾隆,是清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的年号,前后共六十年,而“清高宗”则是爱新觉罗·弘历的庙号。
B.丁未,干支之一,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
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一种纪年法。
C.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文中指的是北京;“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
D.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知府,掌一府之政令,总领各属县。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描述结冰后的山道,异常难行的语句是“,”。
(2)姚鼐登上泰山极顶,极目眺望,看到负雪的苍山和山腰中的云雾,分别用比喻描述的语句是“,”和“”。
(3)在《登泰山记》中,作者描写在山顶看海上日出的异常壮观之景的语句是“,,”。
16.2《登泰山记》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6.2《登泰山记》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借助注释口译课文文段,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4)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5)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6)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属.( )客纵一苇之所如.( )羽化( )溯.( )流光渺渺兮予怀.( )倚.( )歌而和之舞.( )幽壑之潜蛟泣.( )孤舟之嫠妇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段开头交代游赏方式、时间、地点和人物:方式为“泛舟”,时间为“七月既望”,地点为“赤壁之下”,人物为“苏子与客”。
B.“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歌窈窕之章”几句先写景,后写事,把客观的景物和主观的言行错综着、交替着来写。
C.“少焉”以下写月出,由“出”而“徘徊”。
“白露”二句是月出后所见,由水上而天空,由远而近。
D.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从结构上看,这是文章的过渡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3.下列对文中画双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壬戌,干支之一。
可用于纪年、纪月、纪日。
文中为纪年。
B.既望,过了望日(农历每月十五为望)后的第一天,即农历每月十六日。
C.白露,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此处即为此义。
D.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济.水(jǐ)石磴.(dèng)徂.徕(cú)郦.道元(lì)B.戊.申(wù)绛.皓(jiàng)膝.齐(xī)姚鼐.(nài)C.若偻.(lǚ)少圜.(yuán)汶.水(wén)摴蒱..(chū pú)D.南麓.(lù)石罅.(xià)须臾.(yú)山巅.(diān)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其级七千有余B.石苍黑,多平方,少圜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D.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3.下列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B.石苍黑,多平方..,少圜C.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D.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A.汶水西.流 B.济水东.流C.崖限.当道者 D.苍山负雪,明烛.天南5.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京师乘.风雪乘:冒着B.其远古刻尽漫.失漫:流失C.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居:停留D.绛.皓驳色,而皆若偻绛:红色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道.皆砌石为磴B.道.中迷雾冰滑C.僻不当道.者D.道.少半,越中岭7.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B.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C.中谷绕泰山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D.稍见去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8.对下列省略句中省略成分的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多石,(山)少土B.石苍黑色,(石)多平方,(石)少圜C.(山)少杂树,(山)多松D.(山)生石罅,(树)皆平顶9.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A.泰山是我国名山之一,是“五岳”之首,五岳是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这五座山。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膝盖(q)石罅(xià)佝偻(lóu)B、悬崖(yá)石磴(dèn)须臾(yú)C、戊申(wù)岱祠(cí)姚鼐(lài)D、山麓(lù)雕砌(qiè)山巅(din)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意义解释全对的一组是()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在)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稍微)世皆谓之天门云(句末语气助词)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A、B、C、D、3、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B、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
“望晚日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
”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
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B、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C、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D、是日,观道中石刻6、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及既上,苍山负雪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其远古刻尽漫失A、不同,相同。
B、不同,不同。
C、相同,不同。
D、相同,相同。
7、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B、此东海也C、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D、(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晋阳)拜为上卿8、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余始循以入(开始)B遂至其巅(因此)C崖限当道者(阻挡)D及既上(等到)9、下列句中“是”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是月丁未B、是吾剑之所从坠C、国君之所是,必皆是之D、吾祖死于是10、下列各句中没有活用词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行无过矣B、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C、亭东自足下皆云漫D、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1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郦道元所谓环水也B.而半山居雾若带然C.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D.石苍黑色,多平方12、下列句子不是判断句的一项是()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课内阅读训练一、阅读课文选段,回答下面问题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自京师乘风雪自:自己B.穿泰山西北谷穿:穿过C.余始循以入循:顺着D.磴几不可登几:几乎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②及既上,苍山负雪③世皆谓之天门云④亭东自足下皆云漫A.两个“及”字相同,两个“云”字相同B.两个“及”字相同,两个“云”字不同C.两个“及”字不同,两个“云”字相同D.两个“及”字不同,两个“云”字不同3.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B.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C.泰山之阳,汶水西流D.然则诸侯之地有限4.下列括号中补充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始循(西谷)以入B.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泰山)C.越中岭,复循西谷(进入),遂至其巅D.苍山负雪,(雪)明烛天南5.下列对这段文字意思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记叙了登泰山的经过,着重记叙了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
B.记叙了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着重记叙了登泰山的经过。
C.记叙了登泰山的经过,着重记叙了登山时的激动心情。
D.记叙了到达山顶后所见的景象,着重描述了登山后的激动心情。
二、课内阅读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②余始循以入③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④相与枕藉乎舟中A.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6.2 登泰山记【夯实基础】1.下列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在)B.明烛天南(照)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稍微)D.是日观道中石刻(这)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至于斟酌损益B.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C.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生,亦我所欲也D.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其阴,济水东流B.顺流而东也C.苍山负雪,明烛天南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4.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B.多平方,少圜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D.而皆若偻5.下列各句从句式上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B.崖限当道者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D.或曰,此东海也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是( )A.泰山在山东省中部,古称东岳,别称岱岳、岱宗,与湖南的南岳衡山、陕西的西岳华山、山西的北岳恒山、河南的中岳嵩山并称“五岳”。
泰山居东,突兀挺拔,雄伟壮丽,被尊为“五岳独长”“五岳独尊”。
B.在表述山水方位时,“阳”指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阴”指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
故“淮阴”指淮河以北地区,“华阴”指在华山的南面。
C.“戊申晦”中的“戊申”为干支纪日,“晦”为农历的每月最后一天。
也就是戊申这一天是月底。
农历每月第一天称为“朔”。
D.“五鼓”就是五更,即现在的凌晨三点至五点。
古代夜间击鼓报时,一夜报五次,一次隔两个小时,称五更纪时法,古代纪时法还有天色纪时法、十二地支纪时法等。
7.下列有关《登泰山记》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清代姚鼐所写的一篇攀登泰山的游记,生动地再现了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抒发了作者赞美祖国河山的情怀。
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登泰山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语言表达1.依照下面一段话的语言形式(连用两个比喻且动词生动活泼,如飘过,掠过),在下面的横线处写两句话,使句意前后贯通。
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好比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门楣上挂了一串风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温馨家园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2.在下面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智慧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方向,但是,农业知识的表达十分复杂,行业内的“缄默知识”、经验方法等要转化为数字表达十分困难。
①__在这个区域、这个品种适合的农业数据,在另一个区域、另一个品种未必适合,这些都导致智慧农业的业务门槛相对较高。
智慧农业早期投入大,回收期长,②_____;但是科技巨头、上市公司更注重长期效益,他们将努力克服困难,布局智慧农业。
中国农业未来市场规模巨大,会吸引更多的资源向智慧农业集聚。
我们有理由相信,③___ 3.下面是珠城市文化主管部门受理审批举办营业性演出活动的流程图,请根据下图,把申请主体的申请流程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字。
4.将《登泰山记》的第3段扩写成描写泰山冬天日出壮丽景象的文字。
要求: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200字左右。
二、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文言文同步练习【学生版】登泰山记姚鼐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一、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二、完成下列题目: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阳:山的南面B.古时登山,循东谷入循:顺着C.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烛:烛光D.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稍:逐渐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回视日观以西峰B.其级七千有余其阴,济水东流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D.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哀吾生之须臾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从地理环境落笔,勾勒出泰山的轮廓。
16.2《登泰山记》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6.2《登泰山记》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一、选择类1.比较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②及既上,苍山负雪③世皆谓之天门云④亭东自足下皆云漫A.两个“及”字相同,两个“云”字相同B.两个“及”字不同,两个“云”字不同C.两个“及”字相同,两个“云”字不同D.两个“及”字不同,两个“云”字相同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阳:山的南面B.古时登山,循.东谷人循:顺着C.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烛:烛光D.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稍:逐渐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黄州快哉亭记苏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
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
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涛澜汹涌,风云开阖。
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
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
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
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
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人教部编版高中必修上语文16-2登泰山记同步练习1.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其级七千有余B.回视日观以西峰C.与子颍坐日观亭D.半山居雾若带然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皆砌石为磴道:走,走路B.越长城之限.限:界限C.崖限当.道者当:挡住D.皆不及.往及:赶得上3.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汶水西流B.僻不当道者C.崖限当道者D.道少半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一项是A.至于..泰安B.是.月丁未C.复.循西谷D.戊申晦.5.下列句子与其他三个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C.生石罅D.余始循以入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登泰山记》中,时间是“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路线是“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
“乘”“历”“穿”“越”“至于”这几个动词不但由远及近地交代行程,而且也准确地表现了时令和地形。
(2) 《登泰山记》中,“由南麓登”,这是登山方向;循中谷入,“道少半,,,”,是总写作者与友人的登山。
(3) 《登泰山记》中,描绘日出前的气候和周围的景色的句子是:。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清代桐城人姚鼐所写的一篇登临泰山的游记。
姚鼐此行是与知府朱孝纯之子朱颍一同登上泰山之顶的。
B.作者按游踪进行描写。
他从中谷登山,但是没有到古人所说的天门溪水即东谷去欣赏景色。
C.作者重点描述了日观峰处的日出景观,通过对山水、风雪、日光的描写,勾画出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同时介绍了此处的历史遗迹。
D.本篇游记的写景角度灵活,做到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同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得泰山的景色更加形象生动。
8.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9.阅读下面登泰山线路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暑假到了,高中生张天和秦浩相约去泰山游玩,主要有 A 和B 两种途径登上泰山之巅,请你分别为张天和秦浩设计一段话,阐述自己选择该线路的理由并说服对方。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劝.学劝:鼓励①驽马十驾.驾:驾车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道:风尚①圣人无常.师常:平常、普通①击空明..临江酾酒:斟酒..兮溯流光空明:空阔明亮①酾酒①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将:表假设①洗盏更.酌更:再①而皆若偻.偻:佝偻①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罅:罅隙A.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2.下列选项中加点实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其次关.木索同“贯”,这里指戴上若望.仆不相师怨恨,抱怨越长城之限.门槛,这里指城墙而皆若偻.迅速B.则仆偿前辱之责.同“债”,指下狱受腐刑厥.有《国语》才举酒属.客同“嘱” 嘱托凌万顷之茫然..旷远的样子C.请略陈固陋固执鄙陋的意见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抒发其远古刻皆漫.失弥漫道皆砌石为磴.石级D.夫人不能早自裁绳墨..之外法度、法规婴.金铁受辱缠绕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有山川相缪.盘绕、围绕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B.而.今安在哉侣鱼虾而.友麋鹿C.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固一世之.雄也D.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举匏樽以.相属4.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凌.万顷之茫然(越过)①击空明兮溯.流光(顺流而上)①纵一苇之所如.(往)①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稍微)①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到,前往)①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6.2《登泰山记》同步练习一、文言文阅读借助注释口译课文文段,并完成后面的题目。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2)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3)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4)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
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晦()五鼓()云漫()正赤如丹()行宫()僻()不当道者少圜()瀑水()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这里是用风雪交加、云雾弥漫创造了日出前的环境和气势,是近景。
B.写日出之时的景观,着重观察和描绘日出前后色彩的变化。
以动衬静,是一幅流动着色彩美的动态图。
C.“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先写日上过程,再写日下的海浪,相互烘托,既生动形象,又很有气势,给人以壮美的感觉。
D.第3段文字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精彩纷呈,逼真如画。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4)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雪中望岱岳清·施闰章碧海烟归尽,晴峰雪半残。
冰泉悬众壑,云路郁千盘。
影落齐燕白,光连天地寒。
秦碑①凌绝壁,杖策好谁看?【注】①秦碑,秦相李斯当年镌刻在悬崖峭壁上的石碑,为泰山上的著名古迹。
《登泰山记》课后同步练习(附答案)
《登泰山记》课后同步挖空练习一、解释加点的字词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句式:)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句式:),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句式:)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在碧霞元君祠东。
..(),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二、学习本文后,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提示:可从人生感悟角度来思考)《登泰山记》课后同步挖空练习参考答案一、解释加点的字词泰山之阳.(南面),汶水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同步练习课文总结一、文学、文化常识1、姚鼐(yáo nài)(1732—1815),字姬传,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桐城(今属安徽)人,清代散文家。
姚鼐继承同乡方苞、刘大槐、姚范的古文之学,成为桐城派散文的集大成者。
与方苞、刘大槐并称“桐城派三祖”。
他的文章从方苞、刘大槐、归有光,上溯于唐宋八大家,而与欧阳修、曾巩之文相近,简洁清淡,纡徐要渺,雍容和易,一如其人,在桐城派诸家中,最富情韵,偏于“阴柔”之美。
著有《惜抱轩全集》38卷。
2、古代纪年、纪日方法(1)纪年:“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采用年号纪年法:皇帝年号加具体时间用来纪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采用干支纪年法:用干支表示具体哪一年。
(2)纪日:“是月丁未”“戊申晦”采用干支纪日法;“七月既望”采用特殊名称纪日(“朔”每月初一,“望”每月十五,“既望”每月十六;“晦”月末)3、阴与阳山南水北曰“阳”,山北水南曰“阴”。
“泰山之阳”是泰山的南面,“洛阳”在洛水背面。
二、文章内容和层次1、内容简括:乾隆三十九年(1774)冬,姚鼐从北京返乡途中经过泰安,顺道前往泰山游览,随后写下《登泰山记》。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游记佳作。
全文记述了作者携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地表现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
2、文章层次第1段介绍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的位置。
描写对象一句一换,粗笔勾勒山、水、古长城、日观峰,富有层次感地描摹出泰山的概貌,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为下文介绍登山路线和观日出作铺垫。
第2段写登泰山经过,突出泰山高峻,并描绘泰山夕照图。
“十二月”“乘风雪”点明游览时令是在冬季,也为下文写登山艰难和泰山冬景作铺垫。
“自”“历”“穿”“越”“至”几个动词写旅程路线,一气呵成,简练传神。
之后写登山的时间、同行者和出发地点,并总括游程,全程“四十五里”,石级“七千有余”,以表现泰山山势高峻,旅程漫长,登山难险。
2《登泰山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2《登泰山记》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2《登泰山记》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祠堂(cí) 汶水(wèn) 姚鼐(nài) 循规蹈矩(xún)B.济水(jǐ) 石罅(xià) 石磴(dènɡ) 雕栏玉砌(qiè)C.南麓(lù) 徂徕(lán) 樗蒱(chū) 绛皓驳色(hào)D.偏僻(pì) 佝偻(lǚ) 少圜(yuán) 皇帝行宫(xínɡ)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居:居住)B.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稍:逐渐)C.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限:限制)D.其远古刻尽漫失(漫失:磨灭或缺失)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而半山居雾若带然B.多平方,少圜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D.须臾成五采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B.郦道元所谓环水也C.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D.下有红光动摇承之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C.西望夏口,东望武昌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②下有红光动摇承之B.①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C.①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不以为然②而半山居雾若带然D.①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②陈涉者,阳城人也7.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客有吹洞箫者A.崖限当道者B.郦道元所谓环水也C.苍山负雪,明烛天南D.徘徊于斗牛之间8.根据情景,在空缺处补写出课文名句。
(1)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山顶雪景的句子是“_ , ____ "。
【语文】《登泰山记》同步练习+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姚鼎同步训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根据下面的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潘多拉效应”。
(不超过30个字)苏轼和苏辙小时候非常顽皮,不肯读书。
为了让他们喜欢上读书,他们的父亲苏洵想到了一个“怪招”。
每当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时候,他就躲在旮旯里读书,孩子们一来,他就故意把书藏起来。
父亲“偷偷摸摸”“神神兮兮”的举动让孩子们好奇不已。
他们猜想父亲一定是在读什么好书。
他们满怀追根究底的欲念,趁父母不在家时,把父亲藏起来的书“偷”出来读。
日复一日,读书竟成了苏轼和苏辙的乐趣。
苏轼、苏辙热爱读书,发奋学习,终于成为著名的文学家。
这个典故与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不顾宙斯禁止偏偏打开装满罪恶的盒子如出一辙。
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命名为“潘多拉效应”。
“潘多拉效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
咏怀二首(其一)李贺长卿①怀茂陵②,绿草垂石井。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惟留一简书③,金泥④泰山顶。
注:①长卿:汉代文学家司马相如,字长卿,弃官后闲居茂陵。
②茂陵:汉武帝墓,在今陕西兴平东南。
③一简书:指司马相如的遗作《封禅书》,后被汉武帝封禅泰山所用。
④金泥:水银和金屑和成的泥用以涂封玉牒,此处指的是涂封《封禅书》。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首句直接入题,交代了司马相如闲居茂陵这一历史史实,为下面写景、叙事张本。
B.第二句写绿草茂盛,挂满井边石栏,勾勒出一幅荒芜、萧条的画面,意在表现司马相如居住环境之恶劣。
C.第三句采用白描手法,普普通通一个“看”字,蕴含无限深情,描绘出司马相如对妻子的一往情深。
D.第四句承接上句“看”字而来,描绘了一幅春风轻拂、佳人鬓发飘飘的唯美画面,不禁令人陶然心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泰山记·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组句中的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越长城之,至于泰安崖当道者
.亭东自足下皆云其远古刻尽失限限漫漫⎧⎨
⎩⎧⎨
⎩
C D .上,正赤如丹或得,或否
.其级七千余泰山正南面三谷
日日有有⎧⎨
⎩⎧⎨
⎩
2.下列各句中的“阳”字,与其他各分句方向相反的一句是
[ ]
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C .阳谷皆入汶
D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 3.为句中加粗词选择正确义项 ①极天云一线异色
[ ]
A .尽
B .尽力
C .至多
D .非常 ②绛皓驳色,而皆者偻
[ ]
A .成分不纯
B .辨正是非
C .不允其议
D .颜色错杂 ③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 ]
A .不正
B .偏僻
C .冷僻
D .僻静
4.下列句中的加粗词含义相同的两项是
[ ]
A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
B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C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 .恐太后玉华之有所郄也,故愿望见太后
5.下列句中加粗词的含义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公将鼓之
[ ]
A .微风鼓浪
B .噌吰如钟鼓不绝
C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D .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6.下列句中加粗的词,其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B .泰山之阳,汶水流复遁谷,遂至其颠
.皆砌石为磴少半,越中岭西西道道⎧⎨
⎩⎧⎨
⎩
C D .苍山负雪,明天南洞其奸
.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其远古尽漫失
烛烛刻刻⎧⎨
⎩⎧⎨
⎩
7.下列四句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 .不赂者以赂者丧
B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C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华之奉不若人也
D .回视日观以西峰
8.下面各句括号内所省略的词语错误的一项是
[ ]
A .苍山负雪,(雪)明烛天南
B .余始循(之)以入
C .中谷绕(以)泰安城下
D .少杂树,多松,生(于)石罅 二、常识填空
9.姚鼐,字________一字,________,室名________其文集名因此而来。
他是________派古文家。
10.本文是一篇冬日登泰山的游记,重点记________和________,观日出一段尤其精彩,这一段作者集中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按照________顺序,依次写了 、 和 的不同景色。
三、翻译
1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译:
12.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译:
四、阅读文章,完成文后练习
(一)
苏子夜坐,有鼠方啮。
拊床而止之,既止复作。
使童子烛之,有橐(质地较坚硬的袋)中空。
嘐嘐聱聱(拟声词),声在橐中。
曰:“嘻!此鼠之见闭而不得去者也。
”发而视之,寂无所有,举烛而索,中有死鼠,童子惊曰:“是方啮也,而遽死耶?向为何声,岂其鬼耶?”覆而出之,堕地乃走,虽有敏者,莫措其手。
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
闭于橐中,橐坚而不可穴也。
故不啮而啮,以声致人;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
吾闻有生,莫智于人。
扰龙伐蛟,登兔狩麟,役万物而君之,卒见使于一鼠,堕此虫之计中,惊脱兔于处女(为老鼠由静到动的突变而吃惊),乌在其为智也?”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粗的字
①既止复作既:________
②以声致人致:________
14.最符合“莫措其手”原意的一项是
[ ] A.没办法动手C.没机会动手
B.来不及动手D.想不到动手
15.与“卒见使于一鼠”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徒见欺
B.府吏见丁宁
C.百姓之不见保
D.而自令见放为
16.最符合上文寓意的一项是
[ ] A.人虽聪明,但不能在任何情况下主宰一切。
B.人虽聪明,但有时也会被假象所迷惑。
C.人虽聪明,但要警惕诡计多端的小人。
D.人虽聪明,但也会有失误的时候。
(二)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
太祖(曹操)征孙权,表歆为军师。
文帝(曹丕)践阼,改为司徒。
歆素清贫,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家无担石之储。
公卿尝并赐没入生口,惟歆出而嫁之。
黄初(曹丕年号)中,歆举管宁,帝以安车征之。
明帝(丕子睿)即位,转拜太尉。
歆称病乞退,让位于宁。
帝不许。
临当大会,乃遣缪袭奉诏喻指曰:“朕新莅庶事,一日万几,惧听断之不明。
赖有德之臣,左右朕躬。
君其力疾就会,以惠予一人。
将立席几筵,命百官总己,以须君到,朕然后御坐。
”又诏袭:“须歆必起,乃还。
”歆不得已,乃起。
——据《三国传·魏书·华歆传》缩写
17.试写出与下面各句中加粗字相通的字
①禄赐以振施亲戚故人()
②家无担石之储()
③乃遣缪袭奉诏喻指曰( )
④一日万几,惧听断之不明( )
18.对下面两组句中的加粗词的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太祖孙权②帝以安车之
③以君到,朕然后御坐④歆必起,乃还
征征须须⎧⎨
⎩⎧⎨
⎩
[ ]
A .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 .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19.据上下文推断下面加粗词的意思 ①文帝践阼,改为司徒 践阼: ②帝以安车征之 安车: ③朕新莅庶事 新莅:
④赖有德之臣,左右朕躬 左右:
参考答案
1.C 2.D 3.①A ②D ③B 4.A 、C 5.C 6.C 7.A 、C 8.C
9.姬传、梦谷、惜抱轩、桐城
10.登山路径、泰山的景色、时间、日出前、日出中、日出后 11.现在所经过的从中岭到山顶的那些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世上的人都称它们为天门。
12.太阳出来了,像丹砂一样赤红,下边有摇动着的红光承接,有人说:“这是东海呀!”
13.①既:已经 ②致:招引
14.C 15.B 16.A 17.①赈 ② ③旨 ④机 18.C
19.①践阼:登帝位
②安车:平稳而舒适的车子 ③新莅:刚刚登基 ④左右:辅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