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概念
道德素质是什么意思
道德素质是什么意思好的道德品质包括的内容太多太广,以下篇幅有限,所以笔者胜眼一仅从几个点入手,来谈一下。
比如感恩这件事,记得别人对你的恩情,存感恩之心。
别人对你的恩情,无论大小,都要记在心底,等到自己有能力回报他的时候,就要好好的报答,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道德素养是什么意思的相关内容。
道德素养是什么意思:道德品质也称"德性',简称"品德'。
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
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
由道德熟悉、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
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最高尚的、最能体现无产阶级和广大劳作人民利益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别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什么是〔素养教育〕?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素养。
狭义的素养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养概念。
素养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
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
这是关于狭义素养的典型解释。
广义的素养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养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
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养、智力素养、身体素养、审美素养、劳作技能素养等。
素养教育中的素养指的是广义素养。
素养教育是以提升民族素养为宗旨的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同学、全面提升同学的基本素养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品德与品格的修养
品德与品格的修养人的品德与品格是他素质的体现,也是他在社会中受人尊重的根本。
品德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准则,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操守和道德规范。
而品格则是人们塑造自己个性的关键,是指在人际交往中所展现出来的性格特点和个人气质。
一、什么是品德修养品德修养是一个人通过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和道德情操的过程。
它包括诚实守信、宽容谦和、正直正义、勇于承担责任、尊重他人等多个方面。
在品德修养的过程中,人们要不断反思自己的言行,检讨自己的错误,并努力纠正和改进。
二、品德修养的重要性品德修养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品德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尺度。
只有拥有良好品德的人,才能在社会中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赖,进而得到更多的机会。
其次,品德修养是个人修养的核心。
无论一个人的学历有多高、才华有多出众,如果缺乏基本的道德修养,那这一切都是空洞的。
唯有通过品德修养,人们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关心他人、尊重他人、帮助他人,从而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三、品德与品格的关系品德与品格是相辅相成的概念,二者互相影响。
品德是品格的内在表现,是由内心决定的,而品格则是品德在人际交往中的外在体现。
品德修养通过塑造一个人良好的品格,让他在社会中更好地适应人际关系,发展健康的人格特质。
四、培养品德与品格的途径1. 提高自我意识:一个人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并努力改进。
要求自己讲诚信、守信用,做到言行一致。
2. 培养自制力和耐心:一个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当保持冷静和毅力,不轻易放弃,勇于承担责任。
3. 学会尊重他人:一个人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和关心他人的感受。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不损害他人的利益。
4. 接纳多样性:一个人要学会接纳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观点。
在多样性的大环境中,适应和接纳不同的声音和观点,才能真正开拓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五、品德与品格的实践品德与品格的实践需要时间和坚持。
一个人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品德和品格。
品德的结构及品德发展理论
第二讲品德的结构及发展一、道德与品德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指个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而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特点,是稳定的道德行为需要与为满足这种需要而掌握的稳定行为方式的统一体。
道德是一定社会为了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
品德,道德品质的简称,在我国又称为德行或品行、操行等等。
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
二者的区别是:第一、道德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服从于整个社会发展规律,不以个别人的存在或个人行为的好坏为转移;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除受社会发展规律制约外,还受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它有赖于某一个体的存在,是一种个体的现象。
道德反映整个社会生活的要求,它的内容全面而又完整,而品德的内容只占其中一个部分。
第二、道德的发展完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而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要受社会发展规律的支配,还要服从于个体的生理、心理活动的规律第三、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伦理学、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品德是心理现象,是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二者的联系是:第一、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
当一个人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化成他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向并体现在自己的言行中时,就形成了品德,因此,离开了道德,就没有品德可言。
第二、社会道德又是通过个体的品德而存在的。
许多个人的品德就构成或影响着社会道德面貌或风气,品德是社会道德现象的组成单位。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及其培养品德的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是指个体心理现象的形式、结构体。
(一)道德认识1、概念: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
道德认识包括对道德概念、原则、观点等道德知识的了解或掌握,以及运用这些道德观念去分析道德情境,对人对事作出是非、善恶等道德判断和评价。
道德认识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形成道德信念。
2、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培养(发展道德判断能力)(1)道德知识的掌握(2)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道德评价能力是依据已有的道德准则,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做出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的能力。
第十三章 品德的形成 教育心理学
二、品德不良的成因分析
1、外部动因 • 家庭的不良影响。主要包括来自于家长的
言行、家庭的文化气氛、家庭的教养态度 与方式等消极影响。
• 学校教育中的失误。主要有学校未能真正 将德育放在首位;学校德育生态环境不良; 德育的内容与方法陈旧,未能适应时代的 需要。
二、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因素 (二)社会环境 (三)班集体与同辈团体 (四)自身的智力水平
三、品德培养的方法
(一)道德认知的培养方法 1、言语说服:单面论据与双面论据、以理服
人与以情动人 2、小组道德讨论 3、道德概念分析
(二)道德情感的培养方法
1、移情能力的培养 2、羞愧感
(三)道德行为的培养方法
• 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包括多元文化的 影响、物欲驱使下的社会风气、暴力、淫 秽等黄色书刊与音响制品、社会上的犯罪 团伙或不正当群体的引诱、学生群体亚文 化等。
2、内部动因 • 错误的道德观念 • 异常的情绪表现 • 明显的意志薄弱 • 不良的行为习惯 • 不健康的个人需要
三、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一)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二)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保护和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四)锻炼同不良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
习惯 (五)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
考研题
• 24.儿童认为规则不是绝对的,可以怀疑, 可以改变,在某些情况下甚至可以违反。 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其道德判断所处的发 展阶段是
第十三章 品德的形成
第一节 品德概述
小学思品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
小学思品课程《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策略漫谈教研室廖家超《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国家教育部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推出的分别在小学低年级、中高年级开设的两门综合课程。
一、品德与德育概念的认知1、品德——品质道德。
品——指等级、层次的高低;质——指结构质地好坏;品质——行为作风上所表现出来的思想、认识、品性等的本质(好坏)道德——核心就是处理各种关系。
道德高尚是指那些用善良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来处理各种关系;道德低下是指那些用低劣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来处理各种关系。
品德——是指人的思想修养的层次高低、质地好坏的问题。
即在处理各种关系中,人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思想观念修养的好坏问题。
人的品德就是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在处理各种关系的过程中长期熏陶而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2、德育的本质:德育的本质就是学会“理解”。
学会理解自我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处,学会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互爱、互敬、互谅、互助、互惠、互利、互赢。
3、品德与德育的异同比较:二者都与思想修养有关。
但是,品德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名词,对一个事物进行判断;而德育在这里指的是一个动词,反映的是一个思想修养的过程。
由此可见:品德修养不是一个人独立的事情;而是涉及到人与事务、人与人等多种关系的事情,某个人处理关系的好坏反映出这个人思想品德修养层次的高低、好坏。
二、课程的基本性质《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本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品德的形成
美国心理学家凯尔曼提出了品德形成的三阶段:顺从、认同、 美国心理学家凯尔曼提出了品德形成的三阶段:顺从、认同、 内化 一、道德认知的形成 (一)道德认知的形成过程 道德认知是对客观存在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及其意义的认识, 道德认知是对客观存在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及其意义的认识, 它是人的认知过程在品德上表现,成为品德的理智特征。 它是人的认知过程在品德上表现,成为品德的理智特征。 道德认知的三个基本环节:道德知识的掌握、 道德认知的三个基本环节: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评价能力的 发展、 发展、道德信念的产生 掌握道德知识是形成道德认知的一个前提条件;道德评价是个 掌握道德知识是形成道德认知的一个前提条件; 体道德认识的主要表现形式, 体道德认识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其道德认知逐渐形成的主要 标志;道德信念是系统化了的、深化了的道德知识,是道德认 标志;道德信念是系统化了的、深化了的道德知识, 知发展的最高形态,也是个体道德生活的指南。 知发展的最高形态,也是个体道德生活的指南。
(三)品德心理结构的特征
1.品德心理结构的统一性与差异性 . 2.品德心理结构各成分具有层次性 . 3.品德心理结构各成分发展的顺序性、连 品德心理结构各成分发展的顺序性、 续性 4.品德心理结构发展的阶段性 . 5.品德心理结构发展的多样性 .
第二节 国外关于品德形成的理论
一、认知发展论的品德理论 (一)杜威的道德发展阶段观 杜威在《伦理学》中把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杜威在《伦理学》中把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行为受有道德结果的生物和社会性冲动 .第一阶段: 的激发; 的激发; 2.第二阶段:个体几乎不加批评地接受其所在团体的 .第二阶段: 标准; 标准; 3.第三阶段:行为受个体对一个目的对已是否为善进 .第三阶段: 行思维和判断的指导, 行思维和判断的指导,不再不加思考地接受其所在 团体的标准。 团体的标准。
品德与心理
第一节 品 德 心理概 述
• 一、品德的涵义
• (一)品德的概念
• 它是指人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 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稳定的心理特 征或倾向。
• 道德是指由社会舆论力量和个人内在 信念系统驱使支持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二)品德与道德的关系
1、品德与道德的区别 • 第一.品德与道德所属的范畴不同 • 第二.品德与道德所反映的内容不
• (二)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 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 验。
• 1、直觉的道德情感: • 2、形象性的道德情感: • 3、伦理性的道德情感
• (三)道德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定道 德行为目的,支配自己的道德行为, 克服各种困难,以实现既定目的的心 理过程。
• 道德意志的表现:自觉地确定道德行 为的目的、排除或抑制不道德的欲求、 调节与控制消极的情绪、克服道德行 为中的困难。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 ( 1)观察学习的经典实验 • ( 2)品德教育的实验 • 社会学习是通过学习者观察榜样的
示范而进行的。
• 榜样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条件 :
• 第一,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 动鲜明,这样才能够引起学习者的 注意。
• 第二,榜样本身的特点与观察者 愈相似,愈容易引起人们的观察学 习
• (3)青少年所在社区的社会风气、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亲眼 所见到的现象、所听到的传闻, 耳濡目染着他们的身心,这些 来自于直接观察到的信息对青 少年品德的形成有着更大的影 响。
同 • 第三.品德与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
不同
2、品德与道德的联系
• 第一.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
• 第二.社会道德风气影响着品德的 形成与发展
• 第三.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 有一定的反作用
人的五大品德-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人的五大品德-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人的五大品德是指在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和受推崇的五种道德品质。
这五大品德既是个体之间相互交往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保障。
这些品德不仅是个体发展的基石,也是一个国家和社会繁荣进步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五大品德,分别是(在此简要罗列五大品德,不用展开描述)。
每个品德都包含着一些关键要点,我们将逐个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深入探讨这些品德的内涵和重要性,我们将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积极价值观。
在全文中,我们将先介绍第一个品德,接着分别进行对其他四个品德的探讨。
每个品德都将以其独特的特点和重要性为主线,深入分析其中的关键要点。
我们将探讨每个品德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以及如何培养和提升这些品德。
最后,我们将对这五大品德进行总结,并探讨其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和启示。
同时,我们也将展望未来,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品德,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品德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本文的撰写和阅读,我们将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的五大品德的意义和重要性。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思考和启示,引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品德修养,促进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描述了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的目的。
在本篇文章中,结构如下:2. 正文部分2.1 第一个品德2.1.1 要点1:详细介绍第一个品德的重要性和具体表现方式。
2.1.2 要点2:进一步阐述第一个品德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2.2 第二个品德2.2.1 要点1:探讨第二个品德在个人生活和社会中的作用。
2.2.2 要点2:举例说明第二个品德的体现和实施方式。
2.3 第三个品德2.3.1 要点1:描述第三个品德对人际关系和人生发展的意义。
2.3.2 要点2:分析第三个品德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方法和案例。
2.4 第四个品德2.4.1 要点1:解释第四个品德对个人职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2.4.2 要点2:列举第四个品德的几个关键方面和好处。
(完整)《中小学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名词解释1-10章
一章道德:是指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一个人依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一些经常的、稳固的心理特征。
品德心理结构:是指品德这种个体心理现象的组成成分,是指个体心理现象的形式、结构体。
道德认识:也称道德观念,它是指对于行为规范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
道德情感:是直接地与人所具有的一定道德规范的需要相联系的一种体验,它是人的情感过程在品德上的表现,一般成为品德的情感特征。
道德信念:指坚信行为准则的正确性并伴有情绪色彩与动力性的观念。
道德评价:指运用道德准则对别人或对自己的行为、品质作出是非善恶的判断。
德育目标:是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设想或规定。
最近发展区:即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前者是指现在已经具有的发展水平,后者是指借助别人的帮助所达到的水平。
品德测评:是测评者采用科学的测评手段和工具,有目的、有系统地收集测评对象在某一时期内主要活动领域中的品德特征信息,并针对某一测评目标体系作出定性或定量的价值评判、分析,由此反映个体品德状况的一种教育活动。
定性测评法:是测评者依据被测评者的品德表现信息,对照评定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要求作出选择判断,从而形成一个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形式表达的关于被评者思想品德状况的鉴定。
总体印象法:又称整体印象评判法。
是品德测评者根据自己平时对学生情况的随意了解,及业已形成的总体印象进行价值性判断的一种方法。
评语鉴定法:是指品德测评者,根据自己对测评对象长期的观察与了解,参照有关标准内容(如评定标准)用陈述句的形式,对学生某一时期中的品德水平与状况概括地作出个人鉴定意见。
写实法:又称记实法,就是实事求是地把品德行为的表现记录下来,客观地反映事情的本来面目,作为品德测评的依据。
等级测评法:又叫操行等级评定法、品德考核评等法,即按照一定标准对被测评者的品德水平和状况予以总括性的等级评定,以显示品德发展水平的差异。
第四节 品德的形成
行为更有原则性和自觉性,更符合社会道德的要求。
3.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明显化
中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自 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的品德特点越来越明显。 4.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 在中学生品德的发展中,逐步养成与道德伦理相适应的良好的道德习惯, 是道品德德行为训练的重要手段,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伦理道德培养的重要目的。 5.品德发展与世界观形成的一致性 中学生处于世界观萌芽和形成的时期,世界观既受个体的道德伦理价值 观念所结合制约,又赋予其道德伦理哲学基础,两者相辅相成,具有一致性。 6.品德结构的组织形式完善化
三、中学生品德心理 的特点
(一)逐渐从他律变成自律,伦理道德已 经开始形成
1.能独立、自觉地按道德准则来调节自身行为 独立性即自律,也就是服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标准
和道德原则;自觉性即目的性,也就是按自己的道德动
机去行动,以符合某种伦理道德的要求。
2.道德信念、理想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 中学生时期是道德信念、理想形成,并用于指导自我 行为的时期,道德信念、理想的形成,使中学生的道德
二、人类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促进人类祖先转变为人类有三个前提条件:一是手的发展和直 立行走;二是劳动:三是语言的产生。 1.身体的形成在人类心理产生中的作用 人类的祖先是类人猿,它们广泛地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的 森林里,成群结队居住在树上生活,它们的前肢和后肢开始有 了初步的分工。 前肢主要用于攀缘和握取.后肢主要用于支撑身体。后来,由 于气候的变冷以及森林的减少。类人猿必须经常使用前肢握 取棍棒和投掷石块,致使手脚开始分工,前肢担负起类似于人 手的工作。 手脚分工和直立行走是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具有决定意义 的一步。后来,又经过几十万年的长期发展,当正在进化中 的类人猿已经制造出最简单的工具时,
品德的概念名词解释
品德的概念名词解释品德是指一个人在道德规范中所表现出的行为、思想和价值观。
它是一种道德和伦理的评价准则,反映了一个人的品质、性格和道德水平。
品德涵盖了诚实、正直、尊重、宽容、慈善、勇敢、谦逊等众多方面。
品德与道德紧密相关,但并不完全相同。
道德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包括了社会习俗、规则、法律等,而品德则更加关注个体的内心品质和道德准则的实践。
品德与个人的内心修养和道德行为密不可分,它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责任。
诚实是品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一个人直言不讳,真实回答问题,坚守自己的原则和承诺。
一个诚实的人在面对困难时也能坦然面对,不会采取欺骗或隐瞒的方式来躲避责任。
诚实不仅是对他人负责,也是对自己诚实的表现。
正直是品德的核心价值之一,它强调一个人遵守道德规范,秉持真理和正义的原则行事。
正直的人能够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纠正,并在面对利益冲突时坚守原则。
他们能够识别和拒绝不合乎良心和道德准则的行为,选择正确和正义的道路。
尊重是一个社会共同的价值观,也是品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怀,不论其社会地位、性别、民族或宗教信仰如何。
尊重的人不会以自己的优越感去贬低他人,而是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自由。
宽容是品德中的一种包容心态,它强调接纳和尊重他人的差异。
宽容的人能够理解他人的观点和立场,愿意与他人和平共处。
他们不会因为不同意见而产生敌意,而是通过对话和互相理解来解决问题。
慈善是品德中一种仁爱与关怀的表现,它指的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物质、情感或精神上的支持。
慈善不仅仅是施舍,更体现了对他人的真诚关怀和尊重。
慈善行为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实现,例如捐款、志愿者活动、关爱弱势群体等。
勇敢是品德中的一种重要品质,它指的是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和原则。
勇敢的人能够面对自己的恐惧,勇于承担责任,并为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而奋斗。
勇敢并不意味着鲁莽和冲动,而是在理智和勇敢之间找到平衡。
德育
道德的概念:一,各种法规律令;二,一定社会道德习俗。
前者是由政治、行政或武力来强制人的行为,后者是依靠社会舆论及个人内在信念制约人的行为方式。
道德的内涵: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品德的概念:品德及道德品质,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为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品德的构成要素: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德育的内涵:德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德育是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式的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的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2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主导作用。
3德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德育的任务:完成小学阶段的德育目标。
包括政治品质、思想品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个性心理品质,品德能力等。
班主任的涵义:班主任是班级中学面负责班级工作的教师-教育大辞典班主任的工作角色: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挥者;学校教学工作的实施者;班级任课教师的协调者;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沟通者。
班主任工作任务:建设、教育、管理、评价。
班主任的职业素质:(一)思想素质马列邓;爱国;人生、世界、价值;知晓基本的法律法规。
(二)道德品质具有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学生观。
(三)文化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一定的审美素养;终身学生的观念。
(四)科研素质树立科研意识;提高科研素质;掌握科研方法。
(五)身体素质体质健康;精力充沛;反应敏捷。
(六)心理健康素质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稳定的情绪。
班主任历史改革:(一)班级授课制的出现1632年《大教学论》第一次对班级授课制做了系统全面的论述,并明确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学校制度和在全国实行班级授课制。
(二)中国的班级授课制我国使用班级授课制最早的雏形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它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
品德
(二)道德情感的发展
1.精神分析学派对道德情感的研究 弗洛依德 爱里克森 2.人本主义情感取向的道德教育研究 罗杰斯的价值教育培养六种能力
(三)道德行为的发展
行为派则认为,人的品格只是一定 动作的总和,“是我们所有的各种习惯 系统的最终产物”,一个人只要养成好 的行为习惯,就会出现好品德; 因此,在道德教育中必须重视行为 练习与习惯的培养。
1.道德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 3个实验: 抗拒诱惑
赏罚控制
模仿学习
2.雅科布松论调节道德行为的心理机制
儿童有积极肯定自己、希望得到他人表扬的 强烈愿望,这是儿童遵守道德规范、道德希望的条 件之一。
第三节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1.品德的内化过程: 社会规范的依从 社会规范的认同 社会规范的信奉
2.品德形成的影响因素: 家庭因素 社会环境 班集体与同辈团体 自身的智力水平
移情能力的培养 羞愧感
3.道德行为的训练
研究结果表明,在学生道德表现中,除 道德动机外,还存在道德行动的方式、方法 问题,同时也表明年龄越小,行动方式的指 导就越是必要。 道德意志起着特别显著的作用。
群体约定 道德自律
4.综合培养方法
案例研究法 游戏和模仿
第四节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过错与不良品德行为 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
大多数教师在受训时学到要在上课的第 一天制定规矩。毕竟,让孩子们懂规矩是必 要的。好一点的老师会花时间解释制定某些 规则的“理由”,也有不少富有创意的老师 会带着学生一起参与班级规范的设计。老师 们依据的理论是,参与制定班规的孩子比较 愿意遵守规定。事实确实如此。 孩子们需要学习如何处理行为界线和期待。
道德认知理论的教育含义
德育与品德的关系
德育与品德的关系
德育和品德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
德育是指对学生进行道德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而品德则是指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和道德品质。
德育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优秀的品德。
通过德育,学校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同时也能够加强学生的社交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育,能够让学生具备积极、健康、开朗的性格,树立起良好的品德形象。
因此,德育和品德的关系非常密切,德育的质量也可以通过学生品德的表现来反映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概念
第一单元做守规则的人
1.规则是人们(规定的)、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和章程。
它既是(为大家服务的),也是要(约束大家行为的)。
2.规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修改。
修改规则一定要公平合理。
3.我们小学生要共同遵守的规则有(《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等。
4.学校里的规则既是(约束大家行为的),也是(为大家服务的)。
只有人人都遵守学校里的规则,我们的学校才会更加(有秩序),同学们才会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5.由(立法机关)制定,(国家政权)保证执行的行为规则叫做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
我国专门为未成年人制定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6.我们不仅要(懂法、守法),还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7.我们要爱护花草,保护环境卫生。
动物园不要给动物乱投食物。
公共场所排队要在1米线外等候。
在阅览室看完书后要放回原处。
8.迎接外国元首时要奏两国的国歌,并鸣礼炮。
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都要互派大使。
一个国家的商船到达另一个国家的港口时,不仅要悬挂本国国旗,还要在前桅杆上升起到达国的国旗。
9.生活中规则太多,会不会不方便?说说为什么要遵守学校规则?
答:不会。
1.规则可以让我们在安静、整洁的环境里读书学习。
2.规则可以保证我们安全有序地参加活动。
3.规则可以帮助我们公平公正地游戏和比赛。
4.规则可以约束我们的行为,使我们成为有文化、守纪律、讲道德的合格公民。
第二单元做乐观向上的人
1.遇到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怎样(面对)烦恼和(消除)烦恼。
2.不开心时,你会用什么好办法让自己高兴一点呢?
答:遇到烦恼可以利用方法缓解或消除烦恼。
(1)合理发泄,如:哭,大喊,倾诉,运动。
(2)理智控制。
如:提醒自己,不要自找烦恼。
(3)注意力转移.如:把烦恼抛到脑后,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改变环境。
(4)主动找当事人沟通交流。
(5)把自己的烦恼找家长或朋友说一说。
3.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
4.困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战胜它的勇气,微笑着面对,拿出你的智慧,你就能成为真正的勇士。
5.人活着应该有点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进步。
6.从失败中我们能学到什么?
答:(1)失败可以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2)失败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3)要想成功就不要怕失败;(4)失败是成功之母;(5)失败可以帮我们积累经验;(6)失败给了我们教训。
7.怎样面对失败?
答:(1)不要怕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2)吸取教训;(3)努力就会成功。
只要我们能勤学习,肯探索,不怕失败,坚持不懈,成功一定属于我们。
8.面对失败有的人灰心丧气,有的人却把它当成一次成长和锻炼的机会,从而改进自己的做法,就能走向成功。
9.我坚持我成功,成功来源于面对困难时的坚持不懈。
10.我们烦恼时,要做情绪的主人,学会开导自己,就能经常保持一份好心情。
11.有人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所以,失败了也无所谓,根本不用放在心上。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答:我不同意这种说法。
我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失败是经常会遇到的,在遇到了失败时不要灰心丧气,要鼓起勇气面对失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找出失败的原因,这样下一次才不会失败。
而不是说“无所谓,根本不放在心上。
”
12.瑞典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是炸药的发明者。
诺贝尔奖金就是以他的姓氏命名的。
第三单元做自尊自爱的人
1.名誉也就是名声,即周围人对一个人的看法和评价。
我们要拒绝抄袭,拒绝虚名。
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得自己应该得到的荣誉。
2.仪表得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衣着整洁得体;2.经常洗澡;3.每天早晚刷牙;4.勤剪指甲;5.经常梳理头发;6.红领巾佩戴规范等。
3.要想让别人尊重自己,首先要尊重别人;要想使自己在他人心中留下美好印象,首先要做到自尊自爱。
4.抄袭行为有哪些害处?答:1.毁掉了自己的前程。
2.欺骗了自己。
3.是自己更懒惰了。
4.损害了自己的名
誉。
5.对获得真实成绩的同学不公平。
5.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不仅要爱惜自己的名誉,还要时时处处维护自己的尊严。
6.怎样做一个有尊严的人?答:1.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不能向别人卑躬屈膝,点头哈腰、低三下四、惟命是从。
2.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允许别人嘲笑、歧视和污染自己。
7.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尊严,每个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
在与人交往中,既要做到自尊自爱,也不允许别人侵犯自己的尊严。
8.我们与外国人交往应该注意些什么?答:1.互相问好;2.热情帮助;3.不围观;4.不歧视;5.不索要;6.不强行推销;7.维护自己的尊严;8.捡到失物要归还。
第四单元做聪明的购物者
1.购物场所可以分为(综合类购物场所)、(专营类购物场所)和其他类购物场所。
综合类购物场所是指经营商品(种类比较齐全)的商业场所。
专营类购物场所是指专门经营(某一类)商品的商店。
这类商店虽然经营的商品(种类单一),但是(样式多),规格齐全,便于顾客选择。
除了一些大型的、固定的购物场所以外,还有一些(小型的、临时的)购物场所,同样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2.同一种商品可以在许多购物场所买到,同一个购物场所也可以买到多种商品。
所以选择既方便又合算的购物场所,真的很有学问。
3.价格变化与季节、产地、质量、购物场所、品牌、供求关系等因素有关。
4.购物时应注意些什么?答:1.购买商品时,要看看商品有没有质量检验合格证,有没有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有没有生产日期和有效期,一面买到“三无”产品。
2.购买贵重商品时,要向服务员所要发票和信誉卡,并保管好。
3.购买需要用秤称的物品时,要注意看秤,以免缺斤少两。
5.讲价有哪些技巧?答:1.觉得价格贵时可以说“再到别家看看”。
2.讲价时尽量找出东西的缺点杀价。
3.讲价时一定要文明。
6.买东西时,不仅要注意挑选,还要学会讲价。
这样才能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
我国的商品价格实行定价和议价两种制度。
在商店里,商品定价销售,在个体经营场所,商品是议价的。
7.广告不仅使我们了解更多的商品,还为我们购物提供了参考。
8.怎样辩证的看待广告?答:1.广告可以帮助我们及时了解新产品。
2.广告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更好的商品。
3.有些广告夸大其词,不可信。
4.广告无处不在,你不看也得看。
9.消费者遇到欺诈或质量问题是应不应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答:应该讨个说法。
如果人人都忍气吞声,欺诈行为和假冒伪劣商品就会多。
消费者维权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0.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11.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要承担包修、包换、包退或者其他责任,不得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
12.发票是一种购物凭据,有了这个凭据,我们才能够享受商家提供的售后服务。
13.“三无产品”指无质量检验合格证,无产品名称及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无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的产品。
14.学会选择,学会比较,,买自己需要的,我们就是聪明的消费者。
15.怎样才能避免买到“三无”产品?如果不小心买到了质量不合格的商品该怎么办?答:在购买商品时,一定要仔细查看是否有质量检验合格证,有产品名称及生产厂家的厂名、厂址,有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如果缺少其中一样都不要购买。
在购买时一定要索要发票,并妥善保管。
如果不小心买到质量不合格的商品,应持有购物凭据到购物点要求换货或退货,或是拨打“12315”电话,请“消协”帮忙解决。
16.我们周围的购物场所有超市、专卖店,还有商场等。
17.商品条形码可以标出物品的生产国、制造厂家、商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食品安全标志、检验合格证等。
18.现代社会的购物方式有邮购、网购、电子商务、电视购物等,付款方式有支票支付、银行卡支付和信用卡支付等。
19.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国家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消费者享有九大权利。
20.发票是顾客购物的凭证。
21.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是每年的3月15日。
22.消费者协会是一个能为消费者提供各种帮助的组织,当我们发现伪劣假冒商品时可以拨打12315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