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物寄生虫病防治现状与现代生物技术

合集下载

浅谈畜禽寄生虫病的防制

浅谈畜禽寄生虫病的防制

浅谈畜禽寄生虫病的防制作者:李岸峰来源:《湖北畜牧兽医》2013年第11期摘要:畜禽寄生虫病对畜牧业的发展危害较大。

该文概括了畜禽寄生虫的防控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畜禽;寄生虫病;防治中图分类号:S855.9各种寄生虫病不仅危害人类的健康,也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发展。

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是外界环境状况的一种反映,由于寄生虫病和外界环境的关系密切,大大增加了防制的难度,因此,只有实行综合防制措施,才能收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1 加强饲养管理寄生虫病的发生多数呈慢性经过,不仅使畜禽的肉和皮毛的质量降低,而且对畜禽发育、肥育、乳产量及使疫能力也有影响。

特别是在饲养管理差和畜禽体况下降的时候(如春乏季节),常常引起成批畜禽死亡。

但是,当宿主(畜禽)机体抵抗力强时,却可以抑制虫体发育,较快的排除虫体病使其自身少受损害。

因此,各地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调制饲料,精心饲喂,加强管理,以提高畜禽对寄生虫的抵抗力,减少寄生虫的侵害。

对发病畜禽要精心护理,给药后应仔细观察药后反应。

若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立即将其赶出栏,让其自由活动,以缓解中毒症状。

对中毒严重的可饮服绿豆汤,出现腹泻的畜禽可取木炭或锅底灰50 g拌入饲料中喂服,连服2~3 d。

同时,应重视幼畜的饲养管理,最好把成畜、幼畜隔离饲养,并分开放牧。

因为成畜往往是带虫者,是感染幼畜的主要来源。

把幼畜与成畜分群饲养和放牧,是防止幼畜感染寄生虫病的一项有效措施。

此外,注意改良草原,调整牧场上的载畜量,以增强畜禽体质、减少感染机会。

2 畜禽的驱虫对感染寄生虫的畜禽进行治疗性驱虫,并根据该病在当地的流行规律,对带虫者进行全群的防御性驱虫是防治寄生虫病的重要环节。

进行全群驱虫时,应先对少数畜禽驱虫,确保安全有效后在全面开展。

预防驱虫时间通常在春季放牧前和秋季转入圈舍饲养以后,原则上应选在畜禽已经感染但还没有大批发病的时候进行,最好能在大批虫体成虫前进行驱虫。

由于畜禽感染寄生虫的时间又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应间隔适当时间重复进行。

家畜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

家畜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

畜禽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与防控策略一、畜禽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造成的损失畜禽病畜禽疫病包括畜禽传染病、畜禽寄生虫病和畜禽普通病。

畜禽寄生虫病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是造成人类蛋白质食品来源短缺和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着农牧业发展、农牧民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之一。

放牧和半放牧的牛羊完全暴露在寄生虫侵袭和感染的环境中,寄生虫感染率达100%。

寄生虫病是影响放牧牛羊健康和经济效益的最主要的疾病,每年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保守估计:畜禽寄生虫病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1000亿元。

捻转血矛线虫可寄生于牛、绵羊、山羊及其它反刍动物消化道,引起贫血及贫血综合征,感染率可高达90%,羔羊病死率40%;鸡球虫病呈全球性流行,感染率可达100%,发病率50%~80%,死亡率20%~30%,每年约35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我国经济损失超过30亿元。

蜱和蜱传原虫病每年可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大约7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全世界有15亿头牛、19亿只羊遭受巴贝斯虫病的威胁,常常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畜禽寄生虫病中的许多种还是人兽共患的,同时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及健康。

今年,我县牛、羊、猪、鸡胃肠道蠕虫感染率分别达到24%、40% 、58%和42% ;牛、羊、猪、鸡胃肠道蠕虫发病率分别为25%、24% 、29%和41% ;牛、羊、猪血液原虫感染率分别达到53%、54%和11%。

牛、羊、猪、鸡血液原虫发病率分别达到31%、22%。

皮蝇、螨虫、毛虱等寄生虫病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均较高,但死亡率逐渐降低。

二、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是一类由能自然感染人和动物的共同寄生虫所引起的,在流行病学上有关联的疾病;包括食源性(水、植物、动物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及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病。

共约100余种,其中危害最严重的20多种,例如血吸虫病、华支睾吸虫病、包虫病、钩虫病、旋毛虫病、囊虫病、广州管圆线虫病、丝虫病、弓形虫病、隐孢子虫病等。

寄生虫病的生物防治技术

寄生虫病的生物防治技术

寄生虫病的生物防治技术寄生虫病是一类由寄生虫引起的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传统的化学药物治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但随着抗药性的出现和环境污染的增加,人们对于寄生虫病的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日益重视。

本文将探讨几种生物防治技术在寄生虫病防治中的应用。

一、寄生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寄生虫病的生物防治技术首先需要对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深入研究。

通过对寄生虫的生命周期、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以及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生理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生物防治技术的开发提供基础数据。

例如,通过研究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和寄生虫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可以寻找到干预寄生虫感染的新靶点。

二、昆虫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昆虫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利用昆虫作为生物控制剂来控制寄生虫病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引入具有捕食、寄生或病原作用的昆虫来降低寄生虫的数量。

例如,某些昆虫具有对蚊虫幼虫的捕食能力,可以用于控制蚊媒传播的疟疾和丝虫病。

此外,一些昆虫寄生虫也可以用于控制害虫,如使用寄生蜂来控制棉铃虫等。

三、微生物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微生物生物防治技术是利用微生物来控制寄生虫病的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利用微生物的致病性、拮抗作用或生物修复能力来控制寄生虫的数量。

例如,某些细菌和真菌可以产生杀虫物质,可以用于控制一些害虫的数量。

此外,一些益生菌也可以通过调节宿主的免疫系统来增强抵抗力,从而减轻寄生虫感染的程度。

四、基因工程技术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改变寄生虫或宿主的基因表达,从而影响寄生虫病的发生和传播。

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使作物产生抗虫蛋白,从而减少害虫的数量。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也可以用于寄生虫的基因修饰,从而减轻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

总结起来,寄生虫病的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有潜力的防治方法。

通过对寄生虫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昆虫生物防治技术、微生物生物防治技术以及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病虫害防治中的生物学防治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病虫害防治中的生物学防治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生物学防治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可持续的病虫害防治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Βιβλιοθήκη 02CHAPTER
生物学防治技术概述
生物学防治技术是指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来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方法。
主要包括天敌昆虫利用、病原微生物利用、农用抗生素、植物性农药和动物源农药等。
分类
定义
优势
对环境友好,不污染环境,对非靶标生物安全,可以长期控制病虫害,不易产生抗性等。
局限性
见效慢,受环境影响大,防治效果不稳定等。
03
CHAPTER
常见生物学防治技术及应用
利用天敌昆虫控制害虫的危害。
定义
如瓢虫、草蛉、蜘蛛等捕食性天敌,以及赤眼蜂、蚜茧蜂等寄生性天敌,可被用于多种害虫的防治。
应用
长期效果显著,对环境友好。
优势
可能存在与害虫竞争食物和栖息地的问题。
局限
定义
应用
优势
基因工程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为生物防治微生物的改良提供了更高效、精确的方法。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地修改生防菌的基因组,提高其抗逆性、繁殖能力和生防效果。同时,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生防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促进有益基因的转移和扩散。
基因编辑技术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协同作用
加强科研机构、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培训与宣传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宣传,提高他们对生物防治技术的认识和接受程度。
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生物防治技术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农民使用生物防治技术。
06
CHAPTER
结论
环境友好性
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学防治技术具有更高的环境友好性,减少了化学物质对土壤、水源和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基于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对策分析

基于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对策分析

基于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对策分析牛羊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种类,但在畜牧业中,牛羊寄生虫病却是一大隐患。

牛羊寄生虫病是指寄生在牛羊体内并对宿主产生危害的各种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牛羊寄生虫病对畜牧业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因此有效的防治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就基于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对策进行分析,以期对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指导。

一、牛羊寄生虫病的危害牛羊寄生虫病对畜牧业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危害:寄生虫在牛羊体内寄生和繁殖,吸食宿主的血液、组织液或食物,导致宿主体质下降,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严重时会导致贫血、营养不良等。

2. 传播疾病:部分寄生虫能传播疾病,如绦虫能传播囊尾蚴,牛羊感染后会出现克氏症,危害性较大。

3. 影响生产:受到寄生虫危害的牛羊,其产奶量和繁殖力明显下降,给畜牧业造成了经济损失。

牛羊寄生虫病不仅对牛羊本身造成了危害,同时也对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带来了严重影响,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 饲养管理方面(1)严格隔离:新购进的牛羊要进行隔离饲养,并在隔离期间进行彻底驱虫;患病牛羊也要进行隔离饲养,防止疾病的传播。

(2)科学饲养:健康饲养环境和合理的饲养管理能够增强牛羊的免疫力,减少感染寄生虫的可能性。

包括合理的饲料配比、饲料卫生等。

(3)饮水卫生:定期清洗饮用水设施,保证牛羊饮水的卫生安全。

2. 驱虫药物使用(1)选择合适的药物:要依据牛羊患病情况以及寄生虫的种类选择合适的驱虫药物。

(2)合理使用药物:在使用驱虫药物时,要按照使用说明书进行,控制用药量和频次,严禁盲目使用、滥用驱虫药物。

(3)轮换药物:由于寄生虫易产生耐药性,因此需要定期轮换使用不同的驱虫药物,避免产生耐药性。

3. 疫苗预防目前已有牛羊寄生虫病的疫苗研发和应用,针对不同种类的寄生虫病,可以进行疫苗预防,提高牛羊的免疫力,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

4. 环境治理(1)牛羊舍的卫生:定期清理牛羊舍,保持干净卫生,减少寄生虫孳生的环境。

动物寄生虫病的新型防治策略

动物寄生虫病的新型防治策略

动物寄生虫病的新型防治策略寄生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动物疾病,在人类和动物之间传播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寄生虫病,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的防治策略。

本文将探讨动物寄生虫病的新型防治策略,并分析其优点和挑战。

一、寄生虫病的危害寄生虫病是由寄生虫侵害宿主而引起的疾病,广泛存在于动物界。

寄生虫病对宿主的健康和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同时还会对农业和养殖业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牛、羊等畜牧动物感染寄生虫病后,会导致生长缓慢、生产能力下降等问题。

而在人类方面,寄生虫病也会引发一系列疾病,如蛔虫病、血吸虫病等,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二、化学预防的局限性长期以来,动物寄生虫病的主要防治手段是化学预防,即使用杀虫剂等化学物质来控制寄生虫。

尽管化学预防在短期内可以有效抑制寄生虫的繁殖,但其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长期使用化学物质可能导致寄生虫产生耐药性,使防治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化学物质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影响生态平衡。

因此,科学家们迫切需要寻找新的防治策略。

三、生物控制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物控制成为一种新型的防治策略。

生物控制是利用其他生物来控制或杀灭寄生虫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控制手段包括昆虫天敌、天然杀虫剂和基因工程等。

与化学预防相比,生物控制具有很多优点。

首先,生物控制不会产生耐药性,可以持久有效。

其次,生物控制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小。

此外,生物控制还具有高度的专属性,可以准确地杀灭目标寄生虫,不会对其他有益生物造成威胁。

但是,生物控制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寄生虫种类繁多,针对每种寄生虫开展生物控制研究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其次,生物控制的效果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需要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实验和研究。

因此,要想更好地应用生物控制策略进行寄生虫病的防治,需要加强相关研究并建立合理的应用模型。

四、基因工程的应用基因工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为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带来了新的希望。

基因工程可以通过改变寄生虫的基因表达来达到防治的目的。

牲畜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总结

牲畜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总结

牲畜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总结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牲畜寄生虫病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给牲畜的生长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寄生虫病,各级畜牧部门和兽医单位积极开展了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下是对牲畜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总结和展望。

一、加强预防措施。

预防是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畜牧技术和兽药,对牲畜进行定期的驱虫和预防接种,可以有效地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

同时,加强牲畜的饲养管理,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减少寄生虫的传播和繁殖。

二、加强监测和检测。

定期对牲畜进行寄生虫病的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病原体的存在和传播情况,有助于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防止疫情的扩散。

三、加强宣传和教育。

加强对养殖户和兽医人员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对寄生虫病的认识和防治意识,教育他们正确使用兽药,科学合理地进行驱虫和预防接种,从而有效地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

四、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

加强对寄生虫病的研究和技术支持,开发新型的驱虫药物和疫苗,提高防治寄生虫病的技术水平,为牲畜的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总之,牲畜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各级畜牧部门和兽医单位的共同努力。

只有不断加强预防措施,加强监测和检测,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科研和技术支持,才能有效地防治寄生虫病,保障牲畜的健康和生产。


望各级部门和兽医单位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牲畜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畜禽养殖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

畜禽养殖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

畜禽养殖中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畜禽养殖是农业中的重要一环,然而,病虫害常常成为养殖业发展的障碍。

为了提高养殖业的效益,保障畜禽的健康成长,需要不断创新病虫害防治技术。

本文将围绕畜禽养殖中的病虫害问题,探讨当前的技术创新和解决方案。

一、现状分析1.1 病虫害对养殖业的影响病虫害是畜禽养殖中的常见问题,它们会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疾病的发生会导致动物的死亡率和生长速度下降,进而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养殖户的收益。

虫害也是养殖业的头疼问题,它们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引发传染病的发生,同时带来产品的质量问题。

1.2 传统防治技术的局限性传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依赖于化学农药,然而,长期使用农药会导致环境污染和抗药性的产生,进而增加了养殖业的成本。

此外,农药对动物健康也有一定的风险。

因此,传统防治技术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养殖业的需求。

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创新解决方案2.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一种可行的创新方案,它利用天敌、寄生虫等对害虫进行生物控制。

在畜禽养殖中,可以引入对害虫有杀伤作用的昆虫或者细菌,来消灭病虫害,起到防治的效果。

此外,生物防治技术对环境友好,不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2.2 养殖环境管理改善养殖环境也是一种创新解决方案。

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定期消毒,合理安排养殖密度,都能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此外,增加空气流通和光照,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助于提高动物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几率。

2.3 技术应用随着科技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也可以应用于畜禽养殖中的病虫害防治。

通过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可以实时监测养殖场的温度、湿度、氨气浓度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减少疫情的发生。

利用大数据分析,可以预测病虫害的发生趋势,提前采取防治措施。

三、创新技术的应用案例3.1 病虫害预警系统某养殖场引入了病虫害预警系统,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摄像头,实时监测养殖场的环境和动物情况。

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方案。

浅谈畜禽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

浅谈畜禽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

浅谈畜禽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摘要:畜禽寄生虫病的种类很多,分布广泛,常以隐蔽的方式危害动物的健康,不仅影响幼龄动物的生长发育,降低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而且还可引起大批动物的死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给畜牧业的发展带来严重危害。

有很多家畜寄生虫病是人畜共患的疾病,其病原体往往也感染人,并引起人类发生严重的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因此,畜禽寄生虫病的防治,必须贯彻以“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根据当地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及在当地寄生虫区系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进行综合防制。

本文针对当前畜禽寄生虫病现状,结合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就寄生虫病的防治提出见解,对预防和控制畜禽寄生虫病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畜禽寄生虫病防治1、畜禽自身的驱虫1.1治疗性驱虫:根据畜禽已经发生寄生虫病并在确诊的基础上,对患病畜禽选择特效药物进行治疗,杀灭虫体。

1.2预防性驱虫根据各地区寄生虫病的季节动态,在发病高潮到来之前及早将虫体驱除,以防止发病或切断发病高潮。

目的是保护动物不受或少受寄生虫的侵害。

对蠕虫病,每年应进行1—2次预防性驱虫,即春、秋季各一次;而对生饲的猪只来说,要求每两个月就驱虫一次。

常用的驱虫药有:敌百虫、伊维菌素、硝氯酚、双甲脒、螨净等;驱虫后的动物应加强饲养,使其早日恢复健康,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外界环境除虫用化学的、物理的和生物学的方法,消灭外界环境中的寄生虫病的原体,使家畜减少感染或不感染。

2.1场地、圈舍、饲具等都应彻底消毒,干预病原体的生存环境达到减少感染减少发病的目的。

常用石碳酸、来苏儿、氯素杀等药物消毒。

2.2粪便生物热除虫:大部分寄生虫的虫卵、幼虫、节片、卵囊都是从粪便中排出,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然后再侵袭动物。

畜禽排出的粪便,如不及时处理,一旦散布出去,污染场地、环境、水源、饲料等。

就成为危险的传染源。

这些粪便中的病原大部分有强大的抵抗力,一般消毒药不易被杀死,但对热敏感,在50—60℃的温度下足以杀灭它们,粪便发酵产生的生物热,可达70℃左右,可完全消灭其中的病原体,现在采用粪便堆积发酵、坑沤发酵、沼气发酵等方法,杀灭病原体。

动物寄生虫防控策略的研究与创新

动物寄生虫防控策略的研究与创新

动物寄生虫防控策略的研究与创新动物寄生虫防控是农业与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动物健康和生产效益。

为了有效控制寄生虫对动物的危害,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创新寄生虫防控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的寄生虫防控现状当前,寄生虫防控主要依靠药物预防和治疗的手段。

然而,由于寄生虫对药物的抗药性逐渐增强,传统的防治方法已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另外,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药物对环境和动物健康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二、研究与创新的重要性1. 保障动物健康:寄生虫对动物的危害直接影响着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

研究和创新寄生虫防控策略可以帮助保障动物的健康,提高动物的免疫力和生产效益。

2. 环境保护:传统的药物防治方式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药物残留物的积累,对环境造成污染。

研究和创新的寄生虫防控策略可以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提高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寄生虫对畜牧业生产的威胁不容忽视。

研究和创新寄生虫防控策略有助于提高畜牧业的抗病能力,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养殖效益。

三、研究与创新的方向1. 多学科合作:动物寄生虫的防控需要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支持,如兽医学、生物学、遗传学等。

加强不同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促进相互之间的创新和进步。

2. 生态养殖模式:设立生态环境友好型的养殖场,让动物在自然环境中生长,增加动物的抵抗力,减少寄生虫危害的发生。

3. 生物防治:利用好的寄生虫天敌对寄生虫进行生物防治,减少依赖化学药物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4. 抗药性研究:加强对药物抗药性的研究,了解寄生虫对药物的抗药机制,有针对性地开发新的药物和防控策略。

五、结语动物寄生虫防控策略的研究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不断的研究与创新,我们才能找到更加有效的寄生虫防控方法,提高动物的健康状况,保护环境,提升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通过多学科合作、生态养殖模式的实施、生物防治以及抗药性研究等方向的努力,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动物寄生虫防控所面对的挑战。

动物寄生虫疫苗的研发与应用

动物寄生虫疫苗的研发与应用

动物寄生虫疫苗的研发与应用动物寄生虫疫苗的研发与应用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

寄生虫疫苗的研发对保护动物健康、促进养殖业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动物寄生虫疫苗的研发现状、应用前景以及相关问题。

一、动物寄生虫疫苗的研发现状寄生虫是危害动物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传统的对抗寄生虫的方式主要是使用化学药剂,但随着抗药性的产生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寄生虫疫苗的开发。

目前,动物寄生虫疫苗研发正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 基因工程疫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寄生虫的抗原基因表达在载体中,通过注射或食用这些载体,诱导宿主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达到对抗寄生虫的目的。

2. 生物技术疫苗:利用生物技术手段提取、纯化寄生虫抗原,通过合成载体或化学修饰将其制备成疫苗。

这种疫苗具有较高的纯度和稳定性,可以有效地刺激宿主产生免疫反应。

3. 新型佐剂技术:佐剂是将寄生虫疫苗与适当的辅助物质混合使用,以增强疫苗的免疫效果。

近年来,一些新型佐剂技术的引入为寄生虫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动物寄生虫疫苗应用前景动物寄生虫疫苗的应用前景广阔,将对动物健康和养殖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1. 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动物寄生虫疫苗可以有效地提高养殖动物的免疫力,增强它们对寄生虫的抵抗能力。

这将降低养殖损失,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2. 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动物寄生虫疫苗的广泛应用将减少化学药物的使用,从而降低环境污染风险,提高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3. 维护生态平衡:某些寄生虫在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它们与宿主之间存在一种平衡关系。

过度使用化学药物会破坏这种平衡,而动物寄生虫疫苗的使用可以更好地维护生态平衡。

三、动物寄生虫疫苗研发中的问题动物寄生虫疫苗的研发与应用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在未来的研究中加以解决。

1. 抗原选择困难:寄生虫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不同地区、不同宿主的寄生虫株系存在差异。

现代生物技术在猪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猪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猪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猪病的诊断和防治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疾病诊断和防治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复杂多变的病原体环境和病原体变异,而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为猪病的防治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就现代生物技术在猪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现代生物技术在猪病的诊断中的应用1. 基因检测技术基因检测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在猪病诊断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利用PCR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qPCR)和基因芯片技术等,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猪病相关病原体的存在,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

通过基因检测技术,可以对猪病的病原体进行迅速准确的检测,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2. 基因组学技术基因组学技术在猪病的诊断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猪病相关病原体的基因组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揭示其途径、机制和特性,从而为猪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基因组学技术还可以为猪病诊断提供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信息,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病情和制定防治方案。

二、现代生物技术在猪病的防治中的应用1. 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编辑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在猪病防治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实现对猪病相关病原体的基因组的精准编辑和修复,从而开辟了新的途径和方法来对猪病进行防治。

与传统的药物治疗相比,基因编辑技术不仅更为精准和有效,而且可以避免病原体的耐药问题,为猪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免疫学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在猪病的防治中还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免疫学技术尤为重要。

通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可以筛选和培育出更为有效的疫苗和免疫诊断试剂,为猪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重要保障。

免疫学技术还可以用于猪病的免疫增强和抗体的筛选,从而提高猪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现代生物技术在猪病的防治中还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如生物安全风险、伦理道德问题等。

我国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

我国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控策略

绦虫蚴名称
脑多头蚴/脑包虫 细颈囊尾蚴 豆状囊尾蚴 带状囊尾蚴 羊囊尾蚴 囊尾蚴
宿主范围
羊 羊、牛、猪
兔 鼠 羊 啮齿动物
犬复孔绦虫 D. canidum
似囊尾蚴
节肢动物
ELISA(酶联吸附测定)
试剂盒:购置市售商品试剂盒(双抗体夹心法) 检验原理与方法:
Echinonococcus sp Ag
Specific Abs
Zhao and Zhu et al., Biotechnology Advances 2012; 30:1381-1389
•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红 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天连 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借问瘟 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血吸虫病:瘟神又回来了!
全球有6亿人受血吸虫感染威胁,有2亿人被 感染,每年有2万人死于血吸虫病;中国有约 80万患者。
血吸虫患者丧失劳动力,晚期患者每个月的 医疗费用在2000元左右。
与细颈囊尾蚴和脑多头蚴的鉴别
细颈囊尾蚴
脑多头蚴
DNA-PCR检测方法
bp 2000 1000 750 500 250 100
M 1 2 3 45 678 9M
EG 196 bp; EM 584 bp; ES 471 bp
nad1; tRNA-L/nad5; cox1
M: DL2000 L1-L3: EG primers L4-L6: EM primers L7-L9: ES primers
Enzyme Specific Abs
LAMP(环介导等温扩增)
设计 LAMP引物
LAMP 条件优化
LAMP 体系 建立
1 2 M123
LAMP 特异性试验

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策略

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策略

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策略寄生虫病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动物身上的疾病,它们会寄生在动物的体内,并且通过损害宿主的健康造成疾病。

本文将探讨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策略,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些疾病。

一、了解寄生虫病的种类和症状在开始防治工作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不同寄生虫病的种类和症状。

一些常见的动物寄生虫病包括钩虫病、弓形虫病、蛔虫病等。

这些疾病在动物身上的症状表现各不相同,有的会引起消化系统问题,有的会影响免疫系统等。

通过了解这些症状,我们可以更早地发现并处理这些疾病。

二、定期进行动物寄生虫检测定期进行动物寄生虫检测是预防和控制寄生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对于家养宠物,如狗、猫等,我们可以选择定期带它们去兽医处进行寄生虫检测。

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宠物的健康,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寄生虫传播给人类的风险。

此外,对于农场动物等大型家畜,养殖场主也应该定期进行寄生虫检测,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疫情蔓延。

三、合理使用驱虫药物驱虫药物是防治动物寄生虫病的常用工具之一。

然而,过度使用驱虫药物会导致寄生虫产生抗药性,从而减弱药物的有效性。

因此,我们需要合理使用驱虫药物,遵循医嘱和兽医建议。

同时,如果可以,尽量选择天然或者有机的驱虫药物,以减少对环境和动物本身的负担。

四、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寄生虫病的传播与环境卫生密切相关。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来减少病媒生物的滋生和传播。

比如,定期清理宠物的排泄物,清洗和消毒动物的居住环境等。

此外,在农场养殖过程中,保持场地的清洁和卫生也是防治寄生虫病的重要措施。

五、教育和宣传教育和宣传是预防和控制动物寄生虫病的关键。

我们需要通过不同途径向公众宣传寄生虫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可以利用媒体、宣传册、讲座等形式,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增强人们对于动物寄生虫病的预防意识和行动能力。

同时,针对特定群体,如兽医、畜牧户等,也需要加强相关培训,并提供专业指导和支持。

综上所述,动物寄生虫病的防治策略包括了解寄生虫病的种类和症状、定期进行动物寄生虫检测、合理使用驱虫药物、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以及教育和宣传。

基于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对策分析

基于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对策分析

基于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对策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牛羊寄生虫病是养殖业中常见的疾病,给牛羊的健康和生产带来了严重威胁。

寄生虫通过感染牛羊体内,会导致消化系统功能受损、营养吸收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牛羊的生长和生产性能。

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当前,一些农民在牛羊饲养过程中只注重生产性能,忽视对寄生虫的防治,导致牛羊寄生虫病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对策,以便更有效地保障牛羊健康,提高养殖效益。

本文旨在通过对牛羊寄生虫病的危害、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管理措施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和总结,寻找出适合牛羊养殖的科学防治方法,为降低牛羊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水平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基于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对策,旨在深入分析牛羊寄生虫病的危害以及针对该疾病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通过对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管理措施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旨在为牛羊养殖业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保障牛羊健康、提高养殖效益。

本文旨在强调综合利用多种防治手段的重要性,以期为养殖户和农业部门提供完善的防治对策。

最终,通过加强养殖管理和预防意识,实现对牛羊寄生虫病的有效控制和预防,为牧民和农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牛羊寄生虫病的危害牛羊寄生虫病是指由寄生在牛羊体内的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这些寄生虫包括钩虫、绦虫、囊虫等。

牛羊寄生虫病会给牛羊的生长和生产带来严重的危害。

寄生虫会在牛羊的肠道内寄生,吸取宿主的营养物质,导致牛羊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生长缓慢等表现。

寄生虫还会引起牛羊消化系统的疾病,如腹泻、便秘等,影响牛羊的消化吸收功能。

一些寄生虫还会直接影响牛羊的生殖系统,导致生殖功能障碍,影响繁殖能力。

牛羊寄生虫病还会引发其他并发症,如贫血、免疫功能下降等,严重影响牛羊的健康状况。

及时有效地防治牛羊寄生虫病对于保障牛羊的健康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对策分析

基于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对策分析

基于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对策分析牛羊寄生虫病是指牛、羊体内寄生的一类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包括肺囊虫病、肠道寄生虫病、瘤胃道寄生虫病等。

这些寄生虫不仅影响牛羊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还会导致牛羊肉品质下降,严重的甚至导致牛羊的死亡。

进行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要加强牛羊的免疫力。

牛羊寄生虫病主要通过摄食被寄生虫卵污染的饲料或饮水造成传播,因此要保证饲料和饮水的卫生。

可以通过饲喂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饲料,以提高牛羊的免疫功能。

也可以注射一些寄生虫疫苗,提高牛羊对寄生虫的抵抗能力。

要定期排除牛羊体内的寄生虫。

可以通过给牛羊口服一些寄生虫驱虫药物,来清除体内的寄生虫。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滥用驱虫药物,否则容易导致寄生虫对药物产生抗药性。

要根据养殖场的具体情况和寄生虫的种类,选择适当的药物,并在兽医的指导下使用。

要加强牛羊的生活环境管理。

寄生虫主要存在于牛羊生活环境中的卧铺、厕所和饲料中,因此要定期清理牛羊圈舍,保持清洁。

要做好牛羊的饮水管理,避免牛羊喝到污染的水源。

在饲养过程中,要注意不同牛羊之间的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来控制牛羊寄生虫病。

可以引进一些天敌昆虫,如寄蝇和蜘蛛,来控制牛羊寄生虫的数量。

也可以利用一些生物杀虫剂,如苦楝油和菊酯类杀虫剂,来杀灭牛羊体内的寄生虫。

牛羊寄生虫病的防治对策主要包括加强牛羊的免疫力、定期排除体内寄生虫、加强生活环境管理以及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

只有综合应用这些对策,才能有效地控制牛羊寄生虫病的发生和传播。

浅谈牲畜寄生虫病的防治

浅谈牲畜寄生虫病的防治

同作用类 型驱虫 药交替使 用 ,以防止 或延缓抗 药寄 生虫 株 的形成 ; 在 口服、注射、皮肤渗透( 通过泼背、粘 附、 耳标 等) 、皮下包 埋等给药 方式中选择 最佳方式 。同时, 通 过 改进 用 药措 施 ,尽 量减 少 个 体和 群 体 用药 量 和 次 数 ,最大限度发挥用 药效 果。 33 做好用 药安全监测 ,减少用药 污染 . 要保证药物 防
预防 目的。
25 早发现 病鸡 ,尽 快处理 . 疾病尽 早发现可 以尽早采
取 措施 ,以免耽 误最佳 治疗 时机 。早 期觉 察疾病 的发生 可从 以下 几方面入手:每天检查鸡群( 好在早上) 最 ,注意 观察 症状特 别是鸡 群精 神 ,活 动性及 粪便状态 ;每 天鸡
24 定期 药物预 防 .
菌 ,球 虫 ,葡萄球 菌等 ,并可使疾 病流行 加快 。所 以, 肉鸡一般要控 制在每平方米 1只左右 。 O
慢性 呼吸道病 和大肠 杆菌 易发生 于冬春 季 ;球 虫病多 发
生于 l 0 5 日龄等 。正确 安排用药 时间必须首先 了解各 日 龄 、各 饲养阶 段易感 染发 生的疾病 ,适 时投药才 能达到
生 虫 病 主 要 有 大 肠 杆 菌 病 、 沙 门 氏 杆 菌 病 、慢 性 呼 吸 道
5l ,
山东畜牧兽医
症状 ,是 否寄 生 虫病 ?是 否需 治 疗 ?则 很难 一 概 而 论
了。
21 0 0年第 3 卷 l
防治 ,提 高驱 虫防病 效果 ,节 约资源 ,保护 环境 ,使其
社 会 公 共 卫 生 的危 害 。
的研 究证实 ,多种寄 生蠕虫在 宿主群 体中 的分布呈 现负 双 向分布 ,即不论感 染率 高低 ,在一 个相对 独立 的宿主 群体中建立 了寄生关系后 ,多数 寄生 虫( 虫子 数) 分布在少 数宿主 中。并不 能反 映寄生虫 在这一宿 主群体 中 的危 害 程度 ;感染率只 能反 映这一宿 主群体 中虫个体 所 占的 比 例 ,也 并不能 反映发病 个体在 宿主群 体中所 占的 比例 , 所 以不应当沿袭 计划 经济时代 以追求 数量 为主的做 法, 追求大面 积群体 药物 防治 ,头 头灌药 ,个个驱 虫 ,而 要

浅谈家畜寄生虫病的流行及防治

浅谈家畜寄生虫病的流行及防治

疫病防控 2019年第7期 浅谈家畜寄生虫病的流行及防治丁宁 宋少冉/内蒙古开鲁县开鲁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梁海华/内蒙古开鲁县小街基镇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匡文兰/内蒙古开鲁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是寄生在家畜的体表和体内,借吸取宿主的血液、养料而生长、发育和繁殖,可使宿主机体发生疾病,甚至引起死亡。

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叫做寄生虫病,其发病有一定的规律性、地区性和季节性。

病的发生和传播需要三个条件:易感动物、病原体、适宜的外界坏境。

具有上述三个条件时,就会形成病的流行。

一、寄生虫病的地区性和季节性1.地区性。

有些寄生虫在其发育过程中不需要中间宿主,所引起的寄生虫病没有地区性,如猪蛔虫、马圆形线虫、牛羊捻转胃虫等。

有些寄生虫在其发育过程中需要中间宿主或需要一定的传播媒介,他们引起的寄生虫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如肝片吸虫病和胰阔盘吸虫病等,必须在有中间宿主存在的地区才可流行起来。

牛和马的焦虫病须有相应的传播媒介(璃眼蜱和短头蜱)才有可能引起发病。

2.季节性。

直接发育的寄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但因温度、湿度、雨量的变化可影响虫卵和幼虫的发育,因而也影响到病的发展和流行。

如一些线虫病在多雨季节流行较重,干旱季节流行较轻。

此外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的寄生虫病,其流行季节则与节肢动物的活动规律有关,如焦虫病。

二、寄生虫病的感染途径1.经口传染。

家畜随水草吃入侵袭性虫卵或侵袭性幼虫,或吃了含有侵袭性幼虫的中间宿主而受感染,如捻转胃虫、猪蛔虫及莫尼茨绦虫等。

2.经皮肤感染。

侵袭性幼虫通过畜体皮肤进入机体而受感染,如血吸虫和钩虫。

3.接触感染。

如螨病、虱子、马媾疫等。

4.经病原的传播媒介感染。

在蜱和吸血昆虫吸血时,将病原注入畜体而受感染,如牛马焦虫病和骆驼锥虫病。

家畜寄生虫病一般是慢性的,使家畜长期受到侵袭,症状虽不如其他普通病和传染病明显,但对畜体健康和生产都产生严重影响,同时成为带虫者,不断向外散布卵胚。

家畜寄生虫混合感染和重复感染也是流行病学上的一个特点。

牛羊寄生虫病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外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牛羊寄生虫病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外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牛羊寄生虫病所涉及的问题在国外的研究现状及分析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地提高,对牛羊肉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这就促使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养殖牛羊。

但若在养殖中忽视牛羊健康,就容易引发疾病,受到经济上的损失。

对于牛羊而言,寄生虫病是比较常见的高危疾病,作为养殖户必须要提高重视程度,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防治,保证牛羊的质量与数量,维护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本文主要对牛羊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进行阐述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牛羊;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措施近些年来,在养殖牛羊的过程中,由于养殖手段不科学、管理制度不到位等因素的影响,牛羊寄生虫病的情况时常发生,不仅增加了养殖的难度,也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

寄生虫病不仅会危害动物,也会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所以必须要采取科学化的措施进行防治,降低疾病的发生率,维护动物以及人的生命安全。

一、牛羊寄生虫病的特点牛羊寄生虫病具有高发性,其有一定的感染和传播特点。

通常而言,牛羊寄生虫病的感染与传播是需要同时达到传染源、传播途径以及感染群体的特点才可以实现。

但也需要综合其他影响要素进行分析研究。

牛羊寄生虫病是在牛羊养殖过程中,通过牛羊的粪便、尿液以及血液等方式进行传播[1],感染物排放到其他环境中,病原会通过特点的渠道方法选择合适的、新的宿主,在其体内生长繁殖,循环往复,导致寄生虫病蔓延、传播。

所以牛羊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必须要对寄生虫病认真防治,严格、全面的对牛羊进行管理,从而使牛羊能够健康的生长,让牛羊的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二、牛羊寄生虫病的类型对于牛羊寄生虫病,涉及以下几种。

首先,蠕虫病。

其发病率比较高,有很大的危害性,对会牛羊的脏器造成损耗。

其次,焦虫病。

患有这一疾病的牛羊会出现贫血、呼吸困难、精神不振等情况。

第三,蜱源性疾病。

这是由于蜱虫寄生在牛羊皮表面而造成的,会对家畜的血液进行吸食,使得患病的牛羊出现消瘦、免疫力低下等情况,而且蜱虫还会传播焦虫病、立克次氏体病[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动物寄生虫病防治现状与现代生物技术关键词: 寄生虫病防治现状现代生物技术新疆正处在西部大开发的好机遇,随着我区畜牧业的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

要保证我区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不断地提高畜禽疫病的防治水平。

新疆是一个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相对落后,土地面积大,某些偏僻的地区缺乏防病意识,因此,畜、禽寄生虫病种类多、分布广、流行严重、防治难度大,严重制约我区畜牧业的发展。

分析我区畜禽寄生虫病防治现状,明确新世纪努力地目标,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对提高我区畜禽寄生虫病防治水平将有积极的意义。

1 寄生虫病防治现状近年来,我区畜、禽寄生虫病防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由于一系列防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一些重要的畜禽寄生虫病得到有效的控制,对保障人、畜健康,推动畜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1 寄生虫病的诊断方面1.1.1 根据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进行诊断在基层广大兽医工作者一般根据某种寄生虫病特有的临床症状,如脑包虫病的“回旋运动”、疥癣病的“剧痒”、球虫病的“球虫性腹泻”或消瘦、贫血、营养不良等寄生虫性特意症状来初诊;或调查了解某种寄生虫病的大体分布、流行现状、流行的有关环节和因素来综合分析,做出综合诊断。

大多数寄生虫病,如消化道蠕虫病或绦虫蚴病,一般具有慢性消耗性、不显症状等特点;在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条件下,畜、禽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也在变化;生物源性的寄生虫病,如肝片吸虫病等将会减少直至获得控制,而土源性寄生虫病,如球虫病、蛔虫病、鞭虫病等和一些通过接触性传播的寄生虫病,如螨虫病等将会有所增加。

故上述诊断的弊病是当某些寄生虫病缺少特征性的症状或流行因素、条件变异时难以做出诊断。

1.1.2 实验室内病原检查直到现在,室内病原检查法在我区农、牧区的畜、禽寄生虫病的诊断上是最常用的诊断手段。

对某些寄生虫病可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许多蠕虫类寄生于宿主消化道或呼吸系统,虫体的某一个发育阶段即卵、幼虫、孕节等常随粪便排出。

粪便中的卵、幼虫,常用涂片、浮集、沉淀和幼虫分离、幼虫培养等方法可检出;在实际疾病诊断过程中,大多数消化道蠕虫病的诊断基本上采用实验室内粪便检查法来做出诊断。

针对一些寄生虫病的病原诊断方法,我区在采用较先进的方法,如采用尼龙筛集卵等方法改进粪便毛蚴孵化法、适当调整饱和溶液来提高虫卵浮集法的检出率等,提高了病原诊断的敏感性、节省人力物力。

但室内粪便检查法仍然有一些检出速率低、操作繁琐、当感染率低时容易漏诊等弊病。

1.1.3 血清学诊断随着畜、禽寄生虫病血清学诊断研究的快速发展,一些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技术如ELISA、IHA、Dot—ELISA等都被应用于畜、禽寄生虫病诊断。

通过制备纯化的虫体抗原、分泌抗原或构建诊断试剂盒,以提高诊断效率。

单克隆抗体技术、PCR技术等现代生物技术也在寄生虫病诊断中开始提倡应用。

但有些偏僻区,由于经费短缺、实验条件差和实验设备不完善、缺少科研人员或技术员等原因无法应用血清学诊断,另外血清学诊断本身也监测技术特异性、敏感性还不够理想,不够规范化、标准化等局限性。

1.2 治疗药物化学药物治疗仍是目前寄生虫病防治的主要手段。

兽用寄生虫病治疗药物的研制与开发滞后,经常或长期使用化药,尤其是长期地重复应用一种药物,将导致一些畜、禽产品药物残留严重或产生抗药性。

在我区蠕虫类病最常用的药物有,内寄生虫药:硫双二硫粉、丙硫咪唑(肠虫净)、左咪唑、敌百虫、吡喹酮、越霉素、潮霉素、伊维菌素(伊力佳)、阿维菌素(阿力佳)。

外寄生虫药:敌百虫、双甲脒、二嗪农(螨力克)、敌敌畏、菊酯类药、阿维菌素(阿力佳)。

梨形虫病最常用的药物有,三氮脒、咪唑苯脲、锥黄素(吖啶黄)、喹啉脲(阿卡普林)等。

如据调查球虫病在鸡、兔、牛、羊等多种家畜集约化的场均有感染,其感染率高、无季节性、感染频繁的特点,这与球虫的抗药性有关。

1.3 疫苗防治寄生虫虫体大,抗原性复杂,疫苗研究难度大。

虽寄生虫学者探讨了死苗、活苗(物理、化学方法或鸡胚传代致弱苗、异种虫体苗、弱毒苗、强毒苗)、纯化虫体抗原苗、抗独特型抗体疫苗、人工合成肽、虫体细胞苗、基因重组抗原和DNA疫苗等,但目前已在兽医领域里应用的有日本血吸虫基因工程苗和重组BCG 疫苗、球虫疫苗、猪囊虫细胞苗和羊细粒棘球蚴基因工程苗、锥虫疫苗、牛双芽巴贝斯虫苗、牛泰勒虫苗、弓形虫疫减毒活虫疫苗等。

总的来讲,寄生虫疫苗几乎在研制开发阶段,具有一定程度的局限性。

1.4 防制策略研究目前,针对不同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因地制宜地提出不同寄生虫病的防制对策,控制了一些重要寄生虫病的传播,保障了人畜健康,促进了疫区经济的发展。

如在牧区通过安全放牧和轮牧等措施的实施,有效地降低了牛、羊消化道线虫病的感染率;在梨形虫流行的疫区,经过对传播蜱类的积极防治,牛双芽巴贝斯虫病和马巴贝斯虫病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一些寄生虫病感染率和发病率明显下降,如牛羊肝片吸虫病、家畜肺线虫病、羊扩展莫尼茨绦虫病、牛羊东毕吸虫病。

同时由于受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因素影响,也有一些畜禽寄生虫病的发病率还相当高,有的还呈上升的趋势,如各种家畜的蛔虫病和鸡球虫病、双腔吸虫病、家畜棘球蚴病、疥螨病、牛皮蝇病、鞭虫病等,急待研究并需要更有效的防制策略。

在大力发展规模化养殖条件下,畜、禽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也在变化;生物源性的寄生虫病,如肝片吸虫病、禽类前殖吸虫病等逐渐减少,而土源性寄生虫病,如球虫病、蛔虫病、鞭虫病等和一些通过接触性传播的寄生虫病,如螨虫病等渐渐增加。

人类专有的寄生虫病将逐渐减少,而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渐渐增加,如弓形虫病、包虫病等。

宠物和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的增多或随着人类交流和流动日趋频繁,患病动物及带虫媒介可能从流行区带至非流行区,引发新病流行或老病复发。

故时代要求在规模化养殖条件下畜、禽寄生虫病防治技术和防治策略研究。

2 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经寄生虫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病原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应用寄生虫功能基因的常规分离技术(PCR技术、核酸探针、免疫筛选文库技术等)、特异基因筛选技术(消减杂交、差异显示、酵母双杂交系统)、分离、克隆与寄生虫生长、发育、入侵、致病、免疫逃避、耐药性等相关的功能基因,研究评估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为研制、开发高效、安全的抗寄生虫病疫苗和新治疗药物,建立特异、敏感的诊断监测技术奠定基础。

2.1 现代生物技术在寄生虫病诊断上的应用诊断方法的发展趋势是高度特异性、高度敏感性、方法标准化、试剂商品化、简便、快速、费用低廉。

2.1.1 现代流行病学调查对新时期畜、禽寄生虫病的流行现状、特点进行正确诊断,并因地制宜提出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策略和措施。

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上采用PCR诊断法、基因型分离(如隐孢子虫或新孢子虫的诊断)和核酸探针等。

弓形虫病的P30抗原是弓形虫的主要表面抗原,具有很强的抗原活性。

纯化的P30已用作单一抗原检测急性和慢性弓形虫病,其敏感性比全虫抗原为高。

用PCR技术可检测出每微升血样中2个弓形虫水平。

有人将PCR与非放射性标记探针技术结合检测粪便中微小隐孢子虫,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相对简单,且无放射性污染等优点,可用于隐孢子虫的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诊断。

有人采用两对可区别致病性与非致病性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引物,进行PCR检测,认为此方法是确定阿米巴现症感染最敏感和特异的方法,也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有人以PCR技术诊断黑热病(利氏曼虫病),可检测到1 μl中利什曼原虫的DNA。

2.1.2 血清学诊断传统诊断技术(病原和血清学诊断技术)在未来几年畜禽寄生虫病诊断中仍将占主导地位。

现代生物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为寄生虫病免疫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

精制单克隆抗体或具有诊断价值的基因重组抗原,应用于诊断,以提高诊断方法的特异性、敏感性。

单克隆抗体和重组抗原被应用于畜、禽寄生虫病的免疫诊断和免疫机理研究、保护性相关抗原分析和分离,及诊断抗原编码基因、保护性抗原编码基因的分离。

应用SDS—PAGE、West—blotting、免疫亲和层析技术等分析分离弓形虫、旋毛虫等寄生虫诊断、免疫保护相关抗原。

开展了锥虫抗原变异、寄生虫隐蔽抗原、免疫逃避相关抗原研究及其相关基因的分析与分离。

探讨寄生虫与宿主之间的关系,如隐孢子虫免疫机理研究。

克隆、表达、纯化的重组抗原用于诊断,如:用弓形虫P30、牛双芽巴贝斯虫RAP-1 、牛瑟氏泰勒虫P33 、牛新孢子虫P43/P36、马巴贝斯虫病的P48、EMA-1、EMA-2 等重组抗原作为检测抗原,用于ELISA 或IFAT免疫实验,检测相应的未知抗体(诊断)。

2.2现代生物技术在寄生虫防治上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等现代生物学技术的应用,研发了抗寄生虫病新药物和寄生虫基因工程疫苗,从而克服了以往遗留下的寄生虫病防治中的弊病,提高了寄生虫病的综合防治水平。

2.2.1 现代药物治疗目前我国畜禽寄生虫病防治主要以药物防治为主,研究开发高效、低毒、广谱的抗寄生虫新药将有巨大的市场。

基因工程技术等现代生物学技术,研发了抗寄生病新药,如氯氰碘柳胺、阿维菌素类药(爱比菌素、伊维菌素、多拉菌素、塞拉菌系、埃普利诺菌素等)、吡喹酮等,一些特定寄生虫病的高效、安全的防治药物如地克珠利、百球清、咪唑苯脲、三氯苯达唑、咪唑类药(丙硫苯咪唑、苯硫咪唑、亚砜眯唑)、苯胍类药(苯硫咪胍、尼妥必敏)、除虫菊酯类药,一些先进的给药新技术或药物新制剂如反刍兽瘤胃控释或缓释剂、皮下包埋缓释剂、皮下注射用缓释剂、透皮吸收剂(滴剂、浇泼剂、涂抹剂等)、矫味引诱剂、微囊剂、饮水剂、复配药、轮换用药等,相继在现场应用,有效地减轻畜、禽寄生虫病造成的危害。

寄生虫耐药现象普遍存在,这几年,一些耐药性的检测技术如RAPD、mRNA差异显示、粪便虫卵减少试验、虫卵孵化试验和体外杀虫试验等已建立,有的已应用于防治实践。

2.2.2 基因工程苗寄生虫虫体大,抗原性复杂,疫苗研究难度大。

由于基因工程苗具有安全、可大量生产制备等特点,部分基因工程疫苗已经动物试验证明可诱导较高免疫保护作用,近几年寄生虫基因工程疫苗(包括基因重组抗原和DNA疫苗)研究已成为疫苗研究的热门。

在这一研究领域,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

国内已构建了日本血吸虫、球虫、弓形虫、旋毛虫、囊虫、细粒棘球蚴、镰形扇头蜱等重要寄生虫不同发育阶段的虫体cDNA文库;几十条重要寄生虫功能基因(血吸虫、球虫、囊虫、弓形虫、隐孢子虫、新孢子虫、旋毛虫、牛皮蝇、微小牛蜱等)已被克隆,部分基因已在大肠杆菌、家蚕杆状病毒等原核或真核系统中表达;多种寄生虫基因重组抗原或DNA疫苗已应用于动物免疫保护试验,并证明能诱导部分免疫保护作用,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多项研究成果、技术已申报了发明专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