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加强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读写训练方法
【内容摘要】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在我们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有一种“重读不重写”的倾向,原因是写比较麻烦,有时还很难操作。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开展读写训练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了自己的具体做法:摘抄积累,丰富读写素材;注重仿写,加强读写训练;想象补空,激活读写思维;拓展延伸,提高读写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读写训练【正文】我们的汉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之一,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感情丰富,色彩鲜明,变化无穷。
春秋战国时期,策士说客们就是利用语言为武器,攻守兼备,让诸侯争霸、烽火连天,又靠其雄辩阔论,化敌为友,尽显连横合纵之风采。
语言在历史演绎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程度,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在我们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有一种“重读不重写”的倾向,原因是写比较麻烦,有时还很难操作。
但其实读与写,是相互促进的,读是写的基础,而写是读的一个运用,也是读的一个目的。
读写结合,协调发展,阅读教学才能相得益彰。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该如何开展读写训练呢?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具体做法。
一、摘抄积累,丰富读写素材。
课本中历经时间淘洗的文章,无不是文质皆美的佳作。
我经常告诫自己的学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我们要学会摘抄好词好句,学会积累,学会借鉴,以便丰富读写素材。
每篇课文学完之后,我都会让学生先自己说说应该摘抄积累哪些好词好句,然后从教师的角度再给学生补充一些比较好的词句,要求学生把它们摘抄在自己的读书笔记本上,并且让学生有意识地在日记和写话中进行运用。
比如:学了《看雪》一课后,有学生积累了“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等短语,后来在冬天时,他的日记里出现了“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这样的句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朗读是指以正确、流利、生动、自然的方式读出文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重要环节。
通过朗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培养良好的语感和语音语调,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的方法和技巧。
在朗读训练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朗读材料,如儿童诗歌、经典故事、名人演讲等,让学生在朗读中逐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他们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的能力。
在朗读训练中,老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和语感。
可以通过集中练习、分段朗读等方式,让学生不断反复朗读相同的句子或段落,培养他们对语音语调的准确感知和感觉。
可以请学生模仿名家、名人的朗读,学习他们的语音语调和语感,增加学生对声音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在朗读训练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让学生在朗读后回答问题、讲述故事情节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通过朗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的含义和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朗读训练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技巧和自信心。
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朗读、集体演讲等活动,让他们在集体中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技巧和自信心。
老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肯定,让他们感受到朗读的乐趣和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策略语文学习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语文的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提高语文素养,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那么,如何制定有效的策略,将语文的读写结合融入到小学教学中呢?一、理论指导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理论指导,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语文学科的发展规律,结合相关的理论来制定教学策略。
通过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的要求,重视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多进行阅读和写作,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内容和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
二、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合作学习法、课外活动法等,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或独立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戏剧表演、朗诵比赛等,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读写结合的效果。
三、拓展课外阅读除了课内教学,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读书分享活动,让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悟,从而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还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并组织相关的读后感写作,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提高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注重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多进行写作练习。
可以通过组织写作比赛、写作指导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例如叙事性写作、记叙性写作、议论性写作等,帮助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读写训练的效果
教学篇•高效课堂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训练是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读是为了让学生获得知识,写是为了让学生把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提高读写训练的效果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的体现。
下面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中读写训练的效果,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把握课文,精心组织,提高学生阅读训练的效果阅读活动不是机械地把原文读出来,而是要通过学生的思维,用自己的话来理解原文中的语句或段落,把作者的思想变为自己的思想。
所以阅读过程也可以说是一种体悟情感,交流心声的过程。
1.把握感情,体会读阅读训练的过程就是使学生领会、体验、表达作者感情的过程。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创作背景及作者心理,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技术,展现作品中描述的情景,或结合声音、文字、图像让学生领略其中的情境。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和读出作者的真情实感。
2.体悟情境,想象读有些学生朗读时找不准情感的切入点。
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悟作者的内心,去想象作者文字中所包蕴的内涵,让学生脑海中充满着作者所描述的情景和画面。
如,在教学《草原》时,我采用让学生想象读的方法,效果明显。
因为我们这里的孩子很少有去过草原的,所以难以理解作者初见草原的那种情感。
一开始上课我让他们合上书,闭上眼,在听老师的一段轻松的钢琴曲伴奏下朗读《草原》第一段,想象着草原上的美景。
然后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充满感情地读出作者心目中的草原美景。
学生被作者的情感所打动,朗诵出了作者的激情。
同时,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
3.讲究形式,启发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古训虽然启发教育了一部分学生,但更多时候他们习惯于随波逐流式的敷衍、假读。
我想,这除了学生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和老师的引导有关。
老师运用不同的朗读形式,让他们从阅读中找到乐趣,找到差距,得到提高。
这里谈谈自己的几种做法。
(1)老师读,学生悟。
教学时,老师在学生朗读有误或需要点拨处能声情并茂地范读给学生听,学生会被老师的深情打动,着意去模仿朗诵的技巧,提高朗诵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读的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读的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读的训练非常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培养正确的发音和语调:通过教学引导,让学生正确发音,特别是对一些容易发音错误的音进行训练,同时要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使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语文文本。
2.训练音节和字词的读音: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拼音教学训练学生对音节和字词的正确读音,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拆分字词并正确读出音节,从而提高他们在阅读中的准确性。
3.朗读课文: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朗读课文,通过大声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语感,同时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训练课文的语音语调:可以通过模仿教学、跟读、快速朗读等方式,训练学生对课文的语音语调的正确运用,增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理解。
5.提高阅读速度:在教学中,要适时进行速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流畅性,并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6.阅读理解训练:在阅读教学中,要结合理解训练,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理解运用等方式,提高他们对文本的整体理解能力。
通过以上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素养,进而提高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训练是指学生从日常的阅读和书写中进行识字,运用和升华其对字词意义的训练。
读写训练能够帮助学生学习词语、识记
字词和体悟文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培养良好的语文能力。
具体来说,读写训练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转换练习。
比如,根据提示信息,将简单句子转换为复合句;把
一定的对话转换成一段描述性文字;把名词变为动词等。
这些转换练习可
以帮助学生培养灵活的表达能力,方便学生在阅读、写作中的应用。
二是字形练习,让学生根据示意图或文字提示,运用新学的字形拼写
单词,以此来加深对字形的认识,还可以以此练习来检测学生的拼写能力。
三是默写练习。
根据提示信息,学生首先运用拼音和识记的字形,完
成文字盲写。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细心、耐心,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字形画法
和写字技巧。
四是作文练习,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综合运用语
言规则和知识点,写出自己的作文。
这种练习能够检测学生的写作能力及
文字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和理解知识。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训练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恰当的读写训练可以有效加强学生的语文能力,是文字能力提升的重。
找准读写训练点,迈好习作第一步
找准读写训练点,迈好习作第一步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读写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关键。
而要让学生在读写训练中取得好的效果,找准训练点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找准读写训练点,让学生迈出习作的第一步。
一、巩固基础,培养语感读写训练的第一步是巩固语文基础,培养学生的语感。
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字词语句的理解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起对语言的感知和认知。
这需要从课文的理解入手,通过阅读课文、分析课文、理解课文,让学生逐渐形成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只有在基础扎实的基础上,才能让学生在后续的读写训练中更加得心应手。
也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经典的诗词文,让他们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内涵。
也可以让学生多接触不同类型的书籍,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多读、广读、深读,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也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水平。
二、注重训练方法,培养习作技巧在读写训练中,训练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训练方法不当,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适得其反。
教师在设计读写训练时,要注重训练方法的选择,让学生在训练中感到轻松愉快,从而培养他们的习作技巧。
可以采用分层次的训练方法。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逐步设置不同难度的习作训练内容,让学生能够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可以从简单的句子组织开始,逐步过渡到段落组织、篇章组织,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训练中逐渐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可以采用启发式的训练方法。
在习作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启发式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给学生布置写作任务时,可以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题目,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和创造力。
三、注重实践,培养写作习惯要想让学生在写作中迈好第一步,除了注重基础和方法外,还要注重实践,培养他们的写作习惯。
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让学生在写作中得心应手。
可以通过写作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意义与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意义与策略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而读写是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
小学阶段是学生语文学习的起点,如何在小学阶段加强语文读写的结合,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意义和策略展开讨论,希望能为广大教师和家长提供有益的指导。
一、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意义1. 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具备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语文读写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通过阅读提高语言能力,通过写作培养文化素养。
在阅读中,学生可以通过模仿优秀的作品来提高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写作锻炼自己的文字功底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读写结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增强阅读的兴趣。
通过读取不同风格的文章,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3. 提升学习能力语文读写结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各种文章,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文化和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而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
1. 注重阅读指导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阅读指导,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丰富的文章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或者生活实践文章来进行阅读指导,并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
通过阅读指导,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言之美,激发他们对文字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 鼓励多样化写作小学语文教学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写作训练,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来了解和学习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和技巧,并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学生也应该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类型的写作练习,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组织课堂活动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课堂读写结合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新-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训练的策略论文 精品
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训练的策略论文语文教学中加强读写训练的策略李银玲登封市阳城工业区中心小学,河南登封452470叶圣陶先生指出,学习语文,无非是吸收和表达两件事情。
吸收和表达都需要分析,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这个过程离开了思维,将无法进行。
因此思维能力是读写能力发展的核心。
思维能力越强,理解得越透彻,表达得越真实深刻。
一、阅读训练中的创造思维训练阅读教学中的创造思维训练是多方面的。
我们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潜在的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因素。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训练重点,找准结合点。
在训练给课文分段的教学中,我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分段方法后,进行多思路分段。
以往在给课文分段中,学生常常是在老师的授意下,按照一定的思路去练习分段,这样大大阻碍了学生创造思维,不利于能力的培养。
现在,我启发学生按照一定的分段方法,进行多思路分段。
例如在给《我的战友邱少云》和《飞夺泸定桥》课文分段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根据不同的思维方式,总结出不同的分段方法和途径。
在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进行挖掘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训练中,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
我在阅读教学中很重视破题这一环节的训练,课文的题目不仅短小精悍,引人入胜,而且它暗含着作者的写作目的,文章的主要情节和写作思路线索等。
因此,我觉得阅读要从题目入手,题不破,则教学的路子不顺,例《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我让学生读题后,提出问题,通过思考这些问题你可以知道什么?学生通过充分思考提出为什么炸暗堡?怎么炸暗堡?舍身炸暗堡的结果是什么?通过分析这些问题学生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讲董存瑞炸暗堡。
通过舍身炸一词,知道了文章的主题,同时还了解了文章的主人公和文章的线索等。
在分析《飞夺泸定桥》一课题目时学生抓住飞与夺这两个字开展充分的讨论,充分开发自己的思维空间,分析出飞夺即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提示了课文的中心。
飞即很快,夺即抢,无论是红军不畏艰险飞快的赶路,还是从敌人手中强占泸定桥,没有为革命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是不行的。
如何加强初中语文读写能力的培养
如何加强初中语文读写能力的培养一、引言语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初中阶段作为学生语文发展的重要时期,加强语文读写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业成绩,更可以让学生学习到语文的精华,提高语文素养。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加强初中语文读写能力的培养。
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语文阅读是学生学习的重中之重,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从初中开始,学生应该学会预读、略读、精读等技巧,培养自己的快速阅读能力和细致阅读能力。
如何具体实践呢?1.多读好书:学生需要读好书,如古诗文,名著,现代文学等,这些书籍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习惯,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于文化、历史的认知,加强阅读理解能力。
2.积累词汇:学生应该对不认识的生词或词组进行拆分、翻译,然后记录下来。
每天进行一两个词的积累,通过反复记忆巩固记忆,达到记忆熟练的目的。
三、培养写作能力写作是语文教育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化素养。
针对初中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提高:1. 反复练习作文:学生从小作文、命题作文到议论文、说明文的写作,要有计划的多听、多练那些简洁清晰、有逻辑性,有深度的语文文章。
同时结合老师的指导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多项作文,还可以归纳总结作文中的错误,进行纠正。
2. 阅读优秀作品:通过阅读优秀的作品,学生可以学习到好的语言表达风格,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的灵感和创造力。
同时,在阅读的同时,学生应该深刻思考文章中的语言结构、文句韵律等因素,从而建立自己的写作框架,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口语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另一重要方面,语文学科中口语考试日益重要,因此,初中时期应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后期的学习和工作。
1.讲故事:学生可以通过讲故事、朗读诗歌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讲故事需要学生熟练掌握语言表达,良好的故事情节描述能力,还有情感表达能力。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读”的训练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读”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读”的训练是非常重要且基础的一环。
通过读的训练,学生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对文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读”的训练是非常关键的。
在进行“读”的训练之前,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背景知识和预习材料。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预习可以了解到文本的主题、背景和作者的观点等,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在课前,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或者其他资源,给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料或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预习。
在进行“读”的训练时,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可以采用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结构的分析和梳理,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和主次结构。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词汇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词汇的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进行“读”的训练时,教师还可以进行一些阅读策略的训练。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如预测、推理、关联等。
通过这些技巧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一些阅读速度和阅读量的控制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和提高学习效果。
在进行“读”的训练时,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阅读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阅读中。
而阅读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提供多样化的阅读素材,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朗读训练
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朗读训练”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存在许多问题。
其主要表现在偏重写的训练和繁琐的分析,把完整的课文肢解,提出许多不必要的问题,而忽略其他方面的训练现象,又特别是朗读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而不是忙于做笔记和回答问题。
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之一,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通过学生读、背等方式把书面语言深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因此,教师必须贯彻新课改精神,有针对性地,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朗读训练和指导。
一、多读精讲,要求读准确、读流利首先在教学中,应强化学生预习课文,初读课文,并且借助汉语拼音让学生自己读出汉字的读音。
还可以结合查字典等方式来清除朗读中的障碍,然后老师个别检查,看谁读得准确,对较容易读错的字要提出,并纠正。
但教师要精讲,让学生自己解决。
然后要求学生读通课文。
学生在读课文时,要求声音响亮,读时要求不误字,不多字、不少字、不倒字、不改字、不重复、停顿恰当。
做到心到、口到、眼到。
要读得琅琅上口,了了于心。
总之,要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发音准确声音响亮,不唱读。
最后,要求学生围绕课后问题边读边想,自己解决问题,并能提出问题,参与讨论。
对文中重要部分要用圈、点、批、注标示,教师只起指导作用,而不对课文进行串讲、串问,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训练,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从中提高学生发展语言。
二,在朗读中领悟语言文字的意思和思想感情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小学儿童的自控能力较差,注意力维持时间短。
所以单一的朗读很容易让学生疲劳和厌倦,我们应在训练中采用多种模式。
要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针对方式运用自读、分组读、齐读、分角色读、领读,教师范读等。
让学生读后不厌倦,由不想读转变成想读,并在读后有收获。
特别是在教师范读中,教师要注意语气、感情、速度等示范给学生。
例如《燕子》一课,先用喜悦的语调读出燕子外形美,把学生的兴趣带动起来。
然后用轻快的语调读出燕子飞行姿势美,突出几个重点的词语,用声音渲染快乐的气氛。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读”的训练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读”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生的“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读”的训练,学生可以提高阅读能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并培养对文学的审美能力。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在阅读教学中的“读”的训练进行浅谈。
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
阅读速度是一个人读书的效率和质量的体现。
阅读速度过慢会导致理解困难,阅读效果不佳;而阅读速度过快又容易遗漏细节,影响对文本的把握。
在阅读教学中,需要通过不同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
一种常用的训练方法是口头朗读。
通过口头朗读,不仅能让学生加强对语音的掌握,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速。
另外一种训练方法是阅读训练软件。
通过使用阅读训练软件,可以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练习,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是阅读教学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有了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文本,获取有效信息,并将所阅读的内容应用于实际生活。
而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则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
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读后感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专门的阅读理解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阅读短文等,让学生在练习中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审美能力。
阅读不仅是为了获取信息,还是为了获得美的享受。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很重要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优美的语言、精彩的情节、深邃的思想等,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朗诵比赛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和表演,发展自己的审美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自主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可以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内容,并进行相关的讨论和分享。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培养他们的自律和坚持能力。
通过自主阅读,学生可以发展自己的阅读爱好,提高阅读能力,拓宽自己的视野。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训练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要加强朗读训练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见培养语文能力应当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下工夫。
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其他方面的训练的现象。
其中朗读的训练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须知,语文课的第一任务是让学生学习语言。
而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因而教学必须重视朗读的训练,加强对朗读的指导与训练。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教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妙的境界。
”是啊,我们语文教师只要充分的摆正朗读的地位,明确每一次的朗读目标,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朗读训练,行之有效的进行朗读指导……我们的朗读必将会真正地点亮我们的语文课堂。
在这喧嚣的世界,独自绽放其本色美,犹如“灵秀之泉”源源不断地滋养着每一个学生纯净的心田!因而抓好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怎样以读为本进行朗读训练,让语文课堂琅琅的读书声发出迷人的光彩?一、严格按照新《大纲》要求,进行朗读训练《大纲》指出:“朗读,首先要做到正确的读,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
在正确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有感情的读。
”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方式。
作为语文教师,应明确它的地位和意义,摆正读与讲的关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单是靠教师讲出来,而是在教师的引导和指点下,由学生去读、去领悟、去积累,从而为日后在生活中运用语言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要以身示教,做好示范朗读成功的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形象、感人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明确词义和了解词的感情色彩,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过去,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只注重基础知识而轻视了基本技能。
学生学习了大量的基础知识,做了大量的标准化试题,到头来,却不会运用,阅读分析能力,写作能力低下。
针对这种情况,经过长期的探索,为了达到“教都是为了不用教”的境界,语文教学必须重点抓好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读写能力?1 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朗读是目视其字,口读其文,耳闻其音,心悟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
读,对于任何语言都是必须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就充分说明了读的重要性。
“读”的功效,不必说对字、词、句的记忆、理解和陶治,不必说对句法结构的感知,不必说对写作技法的掌握,也不心说对文章风格的欣赏,单就语言的品味来说,在朗读中,就可以从语句的长短,气势的徐急,音调的抑扬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作品中的奥妙,丛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所以说认真的朗读和长期的训练,知识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变为学生已有,读写能力也就迅速提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目的,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
1.1 教师范读。
对一些难度较大的课文,或者对学生朗读要求较高时,如古典文学作品,具体的细节描写,可由教师做示范性的,声情并茂的朗读,为学生提供范例,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增强学生朗读的兴趣和信心。
1.2 学生个别朗读。
这是学生独立活动,给予锻炼的机会,也是练就其胆识,展示其个人才华的平台,并且对全班同学起引领、启发和影响的作用。
特别是那些鲜活、动人、写真的现代文学作品。
1.3 学生齐读。
那些句子匀称、整齐、容易协调的课文或章节,即可让学生集体齐读。
齐读可全班,也可分组进行,使其相互带动,互相促进。
这样一可加强鉴赏的气氛,又可增加训练的机会,如诗歌、散文等。
1.4 学生分角色朗读。
这不仅有利于理解人物性格特征和课文所表达的作者情感,而且有利于锻炼对话这一听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读写训练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加强读写训练读写结合,是中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教法。
我国着名老一辈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在《传统语文教育初探》一书中观点鲜明、坚决,反对把死记硬背作为中国传统语文的本质特点的观点,明确提出:语文阅读教学,要注意以读写实践为主线,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不尝试:1让学生自读,如“掐丝”这一段,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1、什么叫掐丝?2、如何掐丝?然后根据老师设计的训练要求填表汇报。
学生的读代替了教师的讲,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2、实物文章对照读。
所谓实物,是把看得见、摸得着的器具、实物、挂图、图片等,可指导学生图文对照读。
如在教学课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时,我先指导学生看荔枝图,并联系实际,初步感知荔枝果实的特点。
再找出文章的二——十自然段,指导边读边对照图,详细了解有关荔枝果实的各个方面的知识。
通过这样训练,达到了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的目的。
3、重点地方反复读。
课文中重点或难点部分,教学时可采用多种方法反复读。
如《荷塘月色》一文中的四至六自然段,我首先让学生自己默读,慢慢地感受《荷塘月色》的静穆美和情景交融的境界;接着让学生自读,并告诉学生:“这篇文章的话语方式是自言自语。
因此,我们在读的时候,把文4格、蹦去;5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然后导读前半部分,了解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再导读后半部分,理解“怎样拿来”,最后导读全文,体会感情。
6、对号轮流读。
篇幅较长,段落多的文章,要求学生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稍作准备后,指名按顺序每人一自然段轮流朗读。
读后互相评议,看谁读得好。
此外,还有教师示范读、分角色朗读等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训练,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朗读兴趣,还使学生不断积累了规范的书面语言,提高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二、以读带写,读为写引路。
“以读带写”指的是充分发挥范文对写作的指导作用,读为写引路,读为写创造条件。
语文教材中可供选择的写作“原型”是很多的,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原型,有目的地突出可供借鉴的东西,进行多各形式的写作训练。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读”的训练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读”的训练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学生来说,“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训练内容。
通过阅读的训练,学生可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丰富知识储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而对于教师来说,如何进行有效的“读”的训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任务。
在本文中,我们将就在阅读教学中“读”的训练进行浅谈,探讨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读”的训练。
一、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是一种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的活动,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读”训练的首要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举办阅读比赛、组织读书分享会、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等。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和互联网平台,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除了培养阅读兴趣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授阅读策略、阅读方法等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果。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阅读技巧,如略读、扫读、详读等,提高阅读效率。
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在阅读教学中,“读”不仅仅是指学生对文字材料的字面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对所读内容的深层理解和主动思考。
教师在进行“读”训练时,应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思维拓展和深层次思考,帮助他们建立起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读”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阅读素养不仅包括阅读技能,还包括对知识、情感和人生观的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品德情操和审美能力,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人文素养。
五、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在进行“读”的训练时,教师还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和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读书成果、举办读书分享会、组织读书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和价值,形成自觉的阅读习惯。
初中语文读写教学方法浅谈
初中语文读写教学方法浅谈一、多听多说,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语文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听多说的方法进行。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口语对话、朗读、演讲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语言表达。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加自然地运用语言,提高口语表达的流利度和准确度,为后续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
二、多读多写,培养阅读和写作习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多读多写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习惯,为他们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阅读方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包括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科普知识等,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提升阅读能力。
在写作方面,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写作任务,如记叙文、议论文、作文等,让学生在书写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通过多读多写,学生可以逐渐形成对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三、启发思维,促进创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意能力。
语文并不仅仅是死板的知识和规则,更应该是思维的启发和创意的激发。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思维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写作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创作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启发思维和促进创意,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四、课外拓展,拓宽语文视野除了课堂上的语文教学,还可以通过课外拓展的方式来拓宽学生的语文视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一些与语文相关的展览,如书法展、文学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一些经典名著、名人传记等,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不同的文化和思想。
通过课外拓展,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语文,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的读写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启发思维和课外拓展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如何加强语文教学中的读写训练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读写之间的关系,旨在证明读写之间存在着互相促进的作用,只要引导得法,读写结合,从而形成习惯,提高能力。
关键词:内写外写内读外读
在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中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教法。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
”语文教育家张志公也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注意以读写实践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然而,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讲与练脱节,只靠每个单元作文题的设计来训练写作的现象,理论完全脱离了实际。
其实,读写结合,不仅帮助学生获取了知识,扩大了视野,而且提高了写作水平,锻炼了实践能力。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读、写训练。
我想,总的思路可以概括为三句话:抓住课内,影响课外,分三步走。
第一步,内读外写,以读促写。
内读是指课内集中阅读。
外写是指课外分散写作。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是难点,而写作更会让许多学生“谈虎色变”。
第一步的主要任务即是解决如何通过课内轻松的读来促进课外愉快的写,让
读写不再是语文学习的负担。
我认为,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是“读”,要在“读”上下功夫。
那么,如何读呢?老师的引导起关键的作用。
我将它概括为以下四个环节:①“同学们,听我读”。
从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开始,将学生带入角色,激发兴趣,使其欲罢不能。
②“同学们,跟我读”。
让学生模仿阅读,感悟、体验,增强阅读的兴趣,“欲与老师试比高”。
③“同学们,我们读”。
师生共同活动,学生渐入角色,主体地位显露。
④“同学们,你们读”。
让学生默读、朗读,精读、研读,七遍、八遍,逐步达到独立理解。
当然,以上四个环节不是一个机械的过程,在实际教学中,应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文本的要求而要有所取舍。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次数多了,学生既理解了文意,有增强了兴趣,“读”的任务完成了。
完成了“读”的任务,老师可以通过简明的、富于激情的分析性语言,鼓动学生去仿写,去模仿名家高手。
这时候,只要老师展示出与他们经验相一致的话题,去扣动他们感情的心弦,去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明确要求他们在写作时运用朗读中学得的好词佳句,注意严谨、缜密的谋篇布局,这样,学生们便会伸手一试的。
试的时间长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水平,而且借助于语言这一外壳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求的只是学生自觉地参与意识和积极的写作行为,只要人人动手去做了,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第二步,内写外读,以写促读。
经过第一阶段的训练后,学生写作的兴趣增强了,写作水平也有了提高,这时,进行第二步训练的时机已经成熟,我们可以将课内集中的
阅读分散到课外进行,而将课外分散的写作转移到课内进行集中训练。
当老师布置了写作话题之后,学生将要在固定的时间内来展示自己的写作才能,整理分散的思维,使其条理性、系统化。
为此,老师有必要进行写作前的指导,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写作中,在审题选材、构思立意、谋篇布局等方面做到胸中有数,少走弯路,写出文质俱佳的作品。
而这一过程的实现,我们主要是通过批阅评价的方法来完成。
作文交到老师的手后,老师就要在评价上下功夫,来引导学生再度由写作走向阅读。
这个评价,除了客观公正外,主要以鼓励为主,体现激励机制。
在具体的操作上,我们可采用“三二一”的评价方式。
即至少找出三条优点,至少给予二等以上的评价,至多指出一条努力的方向。
学生感到自己的作文得到了认可,信心十足,写作的激情会更高。
对少数突出的作文,老师应有意结合学生的阅读实际,给予分析性的评价,当众表扬,让其他同学在头脑中形成这样一个概念:作文写得好的同学,课外阅读必然勤。
这样,一方面,“逼”着写作好的同学通过阅读去拓展,进一步超越自我;另一方面,“诱”着其他同学通过阅读找素材,进一步提高写作水平。
同时,通过新作展示、作文竞赛、学校小广播等形式的宣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作文与阅读关系的认识。
学生写作的激情巩固了,阅读的胃口也吊起来了,第二步的任务就完成了。
第三步,读写结合,形成习惯。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又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时,我们可以进行第三步的训练,开放课堂内外形式的约束,打破上下课的时间限制,让学生自觉自愿的去读,自由自在的去写,读写结合,形成习惯。
当然,要让学生在读写方面达到自觉自愿的状态并非一日之功,老师除了讲清读写互相促进的关系外,更重要的是要坚持不懈,培养兴趣。
指出读的过程是获取写作素材的过程,是学习知识的过程,也是自己去体验生活并发现新观点的过程;而写的过程,则是对自己阅读实践的整理过程,是思维的再创造过程,也是自我剖析并不断进步的过程。
鉴于此,阅读不再是在课堂上捧起教科书,也不是放学后在家中涉猎名著,古刹寺庙、田间地头、商场景点,都是阅读之处,楹联墓碑、招牌广告、书信报刊都有可读之处。
而写作的过程不再是僵化的形式,只要有感而发,时时是课堂,处处是教室;写作的内容也不再是机械的自我表现,而是用自我独特的方式,抒写广阔纷呈的社会、苦乐悲喜的人生。
这样,阅读才能读出书的精髓,写作才能写出事的本质。
学生将读写自觉的结合起来,这就真正的做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