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农林大学微生物学重点整理(新增)(1)
2022年福建农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福建农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G+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______和______;前者的双糖单位是由一个______通过______与另一个______相连构成,这一双糖单位易被______水解,而导致细菌细胞壁“散架”而死亡。
2、艾滋病全名为______,其病原体称为______,英文简写为______。
3、具有循环光合磷酸化的生物,都是属于______生物真细菌中的 ______细菌,它们都是______菌,分类上被放在______菌目(Rhodospirillales)中。
特点是进行______光合作用,即不能利用______作为还原______时的氢供体,而能利用______态无机物______, ______或______作还原CO2的氢供体。
4、实验室常用的有机氮源有______和______等,无机氮源有______和______等。
为节约成本,工厂中常用______等作为有机氮源。
5、在真核微生物细胞质内存在着沉降系数为______S的核糖体,它是由______S和______S两个小亚基组成,而其线粒体和叶绿体内则存在着______S核糖体,它是由______S和______S两个小亚基组成。
6、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______的同时也带来______。
7、常用的活菌计数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8、清水中营养物浓度很低,所以清水中的微生物具有许多共同特征来适应环境,比如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9、微生物的自发突变一般有三个主要原因:① ______,② ______,③ ______。
10、免疫T细胞分为许多亚群,能协助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辅助T细胞是______,TS细胞叫______细胞,TM细胞又称______细胞。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微生物学是研究微小生物的学科,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
微生物在地球上广泛存在且对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以下是微生物学的几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和概念:1.微生物的分类和进化:微生物可以被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
细菌和蓝藻是原核生物,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是真核生物。
微生物的进化过程中,常常发生基因重组、突变和自然选择等现象,导致微生物群体的分化和适应性的提高。
2.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细菌是最简单的微生物,其结构由细胞壁、质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组成。
细菌的功能包括营养吸收、代谢物产生和环境适应等。
真菌是多细胞的微生物,其结构由菌丝、菌核和孢子组成。
真菌能够进行分解、吸收营养和生产有机物质。
病毒是非细胞的微生物,不能自主繁殖,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上才能完成生命周期。
3.微生物的生态学:微生物广泛存在于地球上的各个环境中,如土壤、水体、空气和生物体内。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承担着分解有机物、循环元素、维持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
微生物之间和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发挥至关重要。
4.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既有有益的方面,也有致病的方面。
有益的微生物可以帮助人类消化食物、合成维生素和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然而,一些微生物也可以引发疾病,如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等。
微生物学研究还涉及到人类免疫系统对微生物的应对以及抗生素的开发和使用等方面。
5.微生物的应用:微生物学的研究还可以应用于工业、农业、食品和医药领域。
微生物可以用于制造酶、抗生素、纤维素酶和酒精等物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微生物对土壤肥力的维持和植物营养的吸收也具有重要作用,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微生物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此外,微生物学还可以用于食品加工、食品安全检测和医药品的研发。
综上所述,微生物学是一门研究微小生物的学科,其研究领域包括微生物的分类和进化、结构和功能、生态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以及应用等。
2022年福建农林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福建农林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细菌菌落的形状一般为______;边缘______;大小______;表面______;颜色______,常见的颜色为______;质地常为______。
2、血凝抑制试验是根据特异性的病毒抗体与病毒表面蛋白作用可能抑制______性质设计的。
3、异型乳酸发酵的双歧杆菌途径的特点是2分子葡萄糖可产生______、______和5分子ATP。
4、生长因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它们对微生物所起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5、霉菌在工业上可用于生产______和______等;药物上可生产______ 和______等,食品工业上可用于______等。
6、古生菌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7、若干常用抗生素的抗菌谱是:青霉素以抗革兰氏______性菌为主,链霉素以抗革兰氏______性菌和______为主,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属广谱抗生素,可抗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抗真菌的抗生素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8、汞的微生物转化主要包括3个方面______,______和______。
9、准性生殖主要发生在______中,其过程为:① ______,② ______,③ ______,④ ______。
10、免疫球蛋白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类,按照其存在形式又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
二、判断题11、在生物界中,N-乙酰胞壁酸、磷壁酸、D型氨基酸和m-二氨基庚二酸几种成分是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
()12、细菌形成菌落的必要条件应该是:一个固体培养基平板,一个单细胞,以及培养基表面细胞的分布不能拥挤。
()13、参与呼吸链的泛醌(CoQ),是一类存在于细菌细胞膜上的水溶性氢载体。
2021年福建农林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1年福建农林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磷壁酸是______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几丁质是______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吡啶二羧酸钙主要存在于细菌______结构中,二氨基庚二酸主要存在于______菌的壁中,藻胆蛋白主要存在于______中。
2、血凝抑制试验是根据特异性的病毒抗体与病毒表面蛋白作用可能抑制______性质设计的。
3、在豆血红蛋白分子中,其蛋白质部分由______所触发,再由______ 的基因进行编码和合成;而血红素部分则由______所触发,再由______ 基因进行编码和合成。
4、用于分离酵母菌的选择性培养基称为______,分离自生固氮菌的称为______,分离土壤真菌的称为______,而分离乳酸菌的则称为______。
5、蕈菌的发育过程有______个明显的阶段,其中双核菌丝细胞的增殖方式十分特殊,称为______。
6、在微生物学历史上,固体培养基的发明人是______,用于固体培养基的优良凝固剂琼脂的发明人是______。
7、为获得微生物的高密度生长,常可采用以下几个措施:① ______,② ______,③______,④ ______等。
8、无菌动物在生理上有几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等。
9、准性生殖主要发生在______中,其过程为:① ______,② ______,③ ______,④ ______。
10、抗原与抗体间有八类主要反应,例如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二、判断题11、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上是不含蛋白质的。
()12、培养营养缺陷型微生物的培养基必须同时加入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及嘧啶。
()13、支持细胞大量生长的碳源,可能会变成次级代谢的阻遏物。
()14、一步生长曲线是用于描述温和噬菌体生长规律的一种实验曲线。
()15、在真菌中,高尔基体并不是普遍存在的细胞器。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总结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主要包括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和寄生虫学等分支。
微生物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平衡起着重要作用,对人类健康、医疗、工业生产和环境问题都有深远影响。
以下是微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总结:一、微生物的分类和特征:1.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
2.微生物的特征:微小、原核或真核、单细胞或多细胞、广泛分布、高度适应能力。
二、微生物的结构和功能:1.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核酸和细胞质等。
2.真菌的结构:菌丝、菌丝网和孢子等。
3.病毒的结构:核酸和蛋白质包被等。
4.寄生虫的结构:复杂的细胞结构和器官系统。
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1.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分裂增殖和芽孢形成等。
2.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等。
3.病毒的生长和繁殖:依赖宿主细胞复制。
4.寄生虫的生长和繁殖:宿主体内发育和生殖。
四、微生物的代谢和生态功能:1.细菌的代谢:厌氧和好氧代谢、光合和化学合成等。
2.真菌的代谢:异养和自养代谢、腐解和寄生功能等。
3.病毒的代谢:依赖宿主细胞的代谢。
4.寄生虫的代谢:依赖宿主体内的代谢。
五、微生物与人类健康:1.细菌和人类健康:常见的致病细菌、感染机制和控制方法。
2.真菌和人类健康:真菌感染疾病和预防控制措施。
3.病毒和人类健康:病毒感染疾病和疫苗研发。
4.寄生虫和人类健康:寄生虫感染疾病和预防治疗方法。
六、微生物与医学和医疗:1.微生物的诊断: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的诊断方法。
2.微生物的治疗:抗生素、抗真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和抗寄生虫药物等。
3.微生物的预防控制:消毒、灭菌、疫苗和卫生控制措施等。
七、微生物与工业生产:1.微生物的发酵:乳酸菌、酵母菌和曲霉菌等的产乳酸、酒精和抗生素等。
2.微生物的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和重组DNA技术的应用。
3.微生物的环境修复:微生物对水体、土壤和空气中污染物的降解能力。
八、微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1.微生物的能量循环:光合作用和化学合成对能量的利用。
2022年福建农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福建农林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蓝细菌区别于其他微生物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细胞内含有______,能进行______作用。
但它仍属于______核微生物。
2、大多数DNA动物病毒的核酸在______复制,蛋白质在______合成,病毒粒子的组装在______完成。
3、硝化细菌是属于______营养型微生物,它们的碳源是______。
其中亚硝酸细菌能够将______氧化为______,硝酸细菌则能够将______氧化为______,从而获得能量。
它们用于还原CO2的NADH2,是在消耗大量 ______的情况下,通过______的方式而产生,这也是它们生长缓慢和生长得率低的原因之一。
4、用培养平板进行微生物纯培养分离的方法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5、酵母菌细胞膜上的类脂由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类成分组成,其中第三类中的______是维生素D2的前体。
6、微生物从发现到现在的短短的300年间,特别是20世纪中期以后,已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形成了继动、植物两大生物产业后的______。
7、获得微生物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两类:① ______,如______等;② ______,如______等。
8、由霉腐微生物引起的材料劣变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等多种。
9、细菌的质粒种类很多,其中接合性质粒如______,抗药性质粒如______,产细菌素质粒如______,诱癌质粒如______,诱生不定根的质粒如______,执行固氮的质粒如______,降解性质粒如______等。
10、外毒素的种类很多,常见的如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等。
二、判断题11、链霉菌是霉菌,其有性繁殖形成接合孢子。
()12、微生物有极广的碳源谱,它不论对整个微生物界整体或对个别微生物种来说,都是一致的。
2022年福建农林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福建农林大学生物科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细菌的形态主要有______状、______状和______状三种,此外,还有少数______状和______状等。
2、血凝抑制试验是根据特异性的病毒抗体与病毒表面蛋白作用可能抑制______性质设计的。
3、呼吸保护是指______菌科的菌种能以极强的______作用迅速将周围环境中的______消耗掉,使细胞周围围环境处于______状态,借此保护固氮酶。
4、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天然培养基为______,培养酵母菌的天然培养基为______,培养放线菌的组合(合成)培养基为______等,培养真菌的组合培养基为______等。
5、真核生物是一大类______、______、细胞质中存在______或同时存在______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6、古生菌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7、测微生物大小使用的主要工具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8、在自然界中存在许多极端环境,并进化出与这类环境相适应的各种极端微生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9、原核生物大肠杆菌的克隆载体中,能够容纳最大的外源DNA片段的载体是______,可容纳DNA片段大小为______;酵母质粒载体都是利用______质粒与细菌质粒pBR322构建而成的,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3种。
目前能容纳最大外源DNA片段的载体是______。
10、有两个系统和五种成分参与补体结合反应中,包括______系统的______和______成分,______系统的______和______成分;此外还有一个______成分。
若反应后出现溶血现象,则可说明补体结合反应为______。
二、判断题11、菌毛是一部分G-细菌特有的、具有运动功能的蛋白质附属物。
微生物学各章重点总结
微生物学各章重点总结第一章: 微生物学导论在该章节中,我们介绍了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小有机体。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有益又有害。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该章节主要讨论了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微生物可以具有多样的形态,如球形、杆状、螺旋形等。
不同的微生物在结构上也有所不同,如细胞壁、胞膜和细胞器等。
第三章: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在本章中,我们了解了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体系。
微生物被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两大类,然后进一步细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不同类群。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该章节讲述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微生物可以通过二分裂、芽生、放线菌分生孢子等方式进行繁殖。
生长和繁殖是微生物生命周期中重要的阶段。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和营养在此章节中,我们研究了微生物的代谢和营养需求。
微生物可以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来获得能量和合成必需物质。
营养需求包括碳源、氮源、能量源等。
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了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机制。
微生物通过遗传物质DNA的重组和突变来产生变异,从而适应环境变化。
第七章: 微生物与人类该章节主要探讨了微生物与人类的相互作用。
微生物可以对人体产生有益或有害的影响,如有助于消化、参与免疫反应,也可能引发感染和疾病。
第八章: 微生物与环境在本章中,我们介绍了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参与了循环过程,如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等,对环境的影响十分重要。
第九章: 微生物与工业在最后一章中,我们了解了微生物在工业中的应用。
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制药业、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上为《微生物学各章重点总结》的概要,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2024年微生物学重点总结
2024年微生物学重点总结2024年是微生物学领域发展的重要年份,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和突破性的发现在这一年中取得。
本文将重点总结2024年微生物学的几个关键领域,包括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等。
一、微生物多样性微生物在地球上具有极为广泛的分布,其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年的研究发现,微生物多样性受到人类活动的不断干扰和破坏,但也有一些积极的探索与保护行动。
1. 新微生物物种的发现: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元基因组学的应用,2024年发现了大量的新微生物物种。
这些新物种的发现为我们深入了解微生物世界的多样性和功能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2. 生态位和功能韧性: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同的生态位和功能,这些特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力至关重要。
2024年的研究发现,微生物群落具有较高的功能韧性,即使在环境变化和干扰下,仍能保持基本的生态功能。
3. 微生物共同体的动态演变:微生物共同体是由不同种类的微生物组成的复杂群体,其组成和结构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动态演变。
2024年的研究揭示了微生物共同体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微生物与人类健康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微生物在人体内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024年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人类微生物组计划:人类微生物组计划是一个全球性的研究项目,旨在深入了解人体内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功能。
2024年的研究结果为人类微生物组计划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样本,进一步拓展了我们对人体微生物的认识。
2. 微生物与疾病:微生物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024年的研究发现,微生物与许多疾病,如肠道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这些研究结果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3. 微生物治疗:微生物治疗是一种通过调节人体内微生物群落来治疗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法。
微生物生态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生态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本文档旨在对微生物生态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内容:
1. 微生物生态学概述
- 微生物生态学的定义
-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生态功能
- 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
- 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
- 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生态功能
- 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和演替过程
3.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pH、氧气浓度等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其他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态的影响
4. 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 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 微生物在水体净化中的应用
- 微生物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前景和挑战
5.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 微生物与人体的共生关系
- 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的关联
- 微生物在医疗和健康保健中的应用
以上仅为微生物生态学的一部分重点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更详细的了解,请参考相关文献和学术资料。
2022年福建农林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
2022年福建农林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微生物学》期末试卷B(有答案)一、填空题1、细、菌细胞中间体的功能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
2、病毒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故又称“分子生物”。
3、1分子葡萄糖底物经EMP途径产生______分子丙酮酸,______分子NADH+H+和______分子ATP。
4、无氮培养基是用来分离______、按用途它属于______培养基、按成分属于______培养基。
5、酵母菌一般具有以下五个特点:① ______,② ______,③ ______,④ ______和⑤______。
6、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你怎么强调都不过分,微生物是一把十分锋利的双刃剑,它们在给人类带来______的同时也带来______。
7、最常见的厌氧菌有① ______,② ______,③ ______,④ ______,⑤ ______,⑥ ______等。
8、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从宏观到微观一般可分10个层次,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其中前4个层次是生态学的研究范围。
9、无论在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中,DNA结合蛋白有几种共同的结构形式:______、______和______,这些形式对于蛋白质准确地与DNA相结合是非常关键的。
10、.常用的减毒活疫苗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二、判断题11、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蓝细菌因生鞭毛而运动。
()12、革兰氏阳性细菌比革兰氏阴性细菌有更高的渗透压。
()13、以葡萄糖为底物的酒精发酵,其发酵途径虽有数条,但其终产物乙醇分子上的碳原子来源都是相同的。
()14、病毒包膜系病毒以芽出方式成熟时自细胞膜衍生而来,故其结构和脂质种类与含量皆与细胞膜相同。
微生物学重点课件知识整理_第一章_第二章_梵游版_适合直接打印复习
第一章绪论本章要点•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对所有形体微小的单细胞,或细胞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或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小,比表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数量多变异快,适应强种类多,分布广微生物的类群不具细胞结构:病毒、类病毒、朊病毒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古菌、蓝细菌等;真菌:酵母菌、霉菌、担子菌等;单细胞原生生物:藻类、原生动物等二、微生物的分类单位和命名微生物分类学(microbial taxonomy):是一门按微生物的亲缘关系把它们安排成条理清楚的各种分类单位(单元)或分类群(taxon)的科学。
其具体任务:·分类(classification):通过收集大量有关个体描述的资料,经过科学的归纳,整理成一个科学的分类系统。
分类解决的是从个别到一般或从具体到抽象的问题。
·鉴定(identification):通过详细观察和描述一个未知名称纯种微生物的各种性状特征,然后查找现成的分类系统,以达到知类辨名的目的。
鉴定是一个从一般到特殊或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命名(nomenclature):为一个新发现的微生物确定一个新学名,即当详细观察和描述一个未知菌种后,经过认真查找现有的权威性分类鉴定手册,发现是一个以往还未记载过的新种时,按照微生物的国际命名法规给以一个新的学名。
➢种species:凡是与典型培养菌(type culture,type strain)密切相同的其它培养菌统一起来区分为细菌的一个种。
(伯捷氏手册)。
➢亚种subspecies/变种variety:某一明显而稳定的特征与模式种不同的种称为模式种的亚种/变种。
➢菌株Strain: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繁殖而成的纯遗传型群体及其一切后代。
因此,一种微生物的每一不同来源的纯培养物均可称为该菌种的一个菌株2.微生物的命名➢种的命名原则——双名法学名= 属名+种名+ (首次定名人) + 现名定名人( + 定名年份)用斜体排字均用正体排字,可省略(l)每一种微生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希拉字或拉丁化了的其它文字组成;(2)第一个字是属名,用名词,字首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是种名,用形容词,字首字母不大写;(3)属名规定了微生物的主要特征,如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种名补充说明微生物的次要特征,如颜色、形状、用途等;➢变种的命名原则-------“三名法”学名= 属名+种名+ (subsp./var.)+ 亚种/变种名排成斜体排成正体,但可省略排成斜体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第三节酵母菌Yeast·真核生物Eukaryotes: 凡是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生物。
微生物学知识重点 详细总结 备考必看教程文件
微生物学知识重点详细总结备考必看简答题微生物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革兰氏染色机制G—和G+细菌主要由于其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引起了物理特性的不同,决定了最终染色反应的不同。
通过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G+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
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比内,使其保持紫色。
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处理时,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在经沙黄等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阳性菌呈紫色。
四大菌落的比较细菌菌落一般呈现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挑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且菌落不是很大;放线菌菌落:菌落较细菌而言更小,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的丝绒状,上有一层彩色的干粉,菌落与培养基连接紧密,难以挑去;菌落的正反面颜色常不一致,在菌落边缘的琼脂平面有变形的现象酵母菌:细菌菌落类似,但一般较细菌菌落大且厚,表面湿润,较透明、表面较光滑,易被挑起,质地均匀,正面与反面以及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较一致等特点,常见白色、土黄色、红色;霉菌的菌落大、疏松、干燥、不透明,多呈绒毛状、絮状或网状等,与培养基连接紧密,不易挑取,正反面颜色、构造,以及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常不一致,菌体可沿培养基表面蔓延生长,菌落可呈红、黄、绿、青绿、青灰、黑、白、灰等多种颜色。
名解缺壁细胞:1L型细胞专指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缺损菌株。
2原生质体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生科类专业
微生物学复习重点(上)【生科类专业】——灰默整理微生物的五大共性:⑴体积小、面积大:它是微生物五大共性的基础.⑵吸收多,转化快:⑶生长旺,繁殖快:⑷分布广、种类多:⑸适应强、易变异:细胞壁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2、协助鞭毛运动3、保护细胞免受外力的损伤4、为正常细胞分裂所必需5、阻拦有害物质进入细胞:如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可阻拦分子量超过800的抗生素通过。
6、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细胞壁中的几种特殊成分:v肽聚糖: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特有的成分。
每一肽聚糖单体由三个部分组成:双糖单位: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通过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
四肽尾:是4个氨基酸分子按L型与D型交替方式连接而成。
在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中氨基酸组成有所差异。
肽桥:起着连接前后两个四肽尾分子的桥梁作用。
连接甲肽尾的第四个氨基酸的羧基和乙肽尾第三个氨基酸的氨基。
肽桥的变化甚多,由此形成了肽聚糖的多样性。
v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
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磷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一通过分子上的大量负电荷浓缩细胞周围的Mg2+,以提高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的活性。
二贮藏元素。
三调节细胞内自溶素(autolysin)的活力,借以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
四作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五赋予G+细菌特异的表面抗原,因而可用于菌种鉴定。
六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粘连,避免被白细胞吞噬,并有抗补体作用。
v脂多糖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所特有的成分。
位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较厚(8-10nm)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O-特异侧链3部分组成。
LPS的主要功能:(1)是革兰式阴性细菌致病物质的基础,类脂A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的毒性中心;(2)具有吸附镁离子和钙离子等阳离子以提高它们在细胞表面的浓度的作用;(3)脂多糖特别是其中的O-特异性多糖的组成和结构的变化决定了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表面抗原决定簇的多样性,比如国际上根据脂多糖的结构特性而鉴定过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的抗原类型多达2107个(1984年);(4)是许多噬菌体在细菌表面的吸附受体。
微生物重点整理
微生物重点整理1、微生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对象是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其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系统间的作用规律。
2、人工主动免疫:3、人工被动免疫:采用人工方法向机体输入由他人或动物产生的免疫效应物,如免疫血清、淋巴因子等,使机体立即获得免疫力,达到防治某种疾病的目的。
4、类毒素:一些经变性或经化学修饰而失去原有毒性而仍保留其免疫原性的毒素5、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外层的组分之一,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因它在活细胞中不分泌到体外,仅在细菌死亡后自溶或人工裂解时才释放。
6、外毒素:指在病原细菌生长过程中不断向外界环境分泌的一类毒性蛋白质,主要是一些革氏阳细菌。
7、消毒:到消毒的作用。
8、灭菌: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9、半数感染量:表示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指定感染途径,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所需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10. 诱变育种:使用各种物理和化学因子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突变率。
从中挑选出少数符合育种目的的突变株。
11. 正常菌群:生活在健康动物各部位,数量大,种类稳定,一般可发挥有益作用的微生物种群12、生物制品:在人工免疫中,可作为预防、治疗和诊断用的来自生物体的各种制剂13、非特异性免疫:凡在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属于先天既有、相对稳定、无特殊针对性的对付病原体的天然抵抗能力。
14、特异性免疫:是相对非特异性免疫而言,其主要功能是识别飞自身和自身抗原物质,并对他产生免疫应答,从而保证体内环境稳定状态。
15、沉淀实验;可溶性抗原在合适比例下和适当条件下与相应抗体反应,并且肉眼可见的白色沉淀,称为沉淀实验。
16、凝集实验:是指颗粒性抗原或表面覆盖抗原的颗粒状物质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在合适条件下反应并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团。
17、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简称酶联法):将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在载体上进行免疫酶染色,底物显色后用肉眼或酶联免疫测定仪判定结果的一种方法。
微生物学知识点16页word文档
微⽣物学知识点16页word⽂档微⽣物学知识点1、微⽣物的概念:是指⼤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物类群的总称。
2、微⽣物在⽣物分类中的地位:(1)动物界(2)植物界(3)原⽣⽣物界:原⽣动物、⼤部分藻类及黏菌(4)真菌界:酵母、霉菌(5)原核⽣物界:细菌、放线菌、蓝藻菌等(6)病毒界3、微⽣物的⽣物学特性:代谢活⼒强;繁殖快;种类多、分布⼴;适应性强、易变异4、微⽣物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物学家的贡献:巴斯德:(1)彻底否定了“⾃然发⽣”学说;(2)免疫学——预防接种;(3)证实发酵是由微⽣物引起的;(4)巴斯德消毒法柯赫:(1)具体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2)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3)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5、细菌的个体形态分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6、细菌个体的⼤⼩:细菌细胞⼀般都很⼩,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因此测量细菌的⼤⼩通常要使⽤放在显微镜中的显微测微尺来测量。
细菌的长度单位为微⽶(um)。
球菌的⼤⼩以其直径表⽰,杆菌,螺旋菌的⼤⼩以宽度×长度来表⽰。
7、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壁、细胞质及细胞核4部分,有些细菌还有荚膜,鞭⽑和芽孢等特殊结构。
细胞壁的结构:构成细胞壁的基本⾻架是肽聚糖层,由氨基酸和氨基酸组成,它含有N-⼄酰葡萄糖胺和N-⼄酰胞壁酸两种氨基酸,这两种氨基酸或直接或通过⽢氨酸间桥交替相连形成长链。
细胞壁的功能:(1)具有保护细胞及维持细胞外形的功能;(2)细胞进⾏物质交换的屏障;(3)为正常细胞⽣长,分裂所必需;(4)与⾰兰⽒染⾊法密切相关8、⾰兰⽒染⾊法原理:细胞壁对⼄醇的通透性和抗脱⾊能⼒的差异,主要是由肽聚糖层厚度和结构决定的。
结果:在初染和媒染剂前两个阶段,G+和G-都为紫⾊,经过95%⼄醇脱⾊之后,G+仍为紫⾊,⽽G-则脱去紫⾊,⽤蕃红复染后,G+仍然是紫⾊,G-则变为红⾊。
微生物每章节重点知识点归纳doc
微生物每章节重点知识点归纳绪论1.理解并记忆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定义: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数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甚至是没有细胞构造生物的总称。
特点:①个体小,比面值大②繁殖快,代谢强③易变异,抗性强④种类多,分布广2.三个重要人物的贡献(见笔记本)3.掌握科赫法则(见笔记本)原核微生物1.G+和G-细胞壁的结构、组成、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和原理染色基本步骤:初染(结晶紫,1min)媒染(碘液,1min)脱色(95%乙醇,0.5min)复染(番红,3min)结果:紫色或蓝色——革兰氏阳性菌,G+菌红色——革兰氏阴性菌, G-菌。
原理:细菌用结晶紫染色后,再用碘液媒染可以提高染料的滞留性,当用乙醇对G+细菌脱色时由于乙醇会使厚的肽聚糖层的孔隙收缩,因此在脱色过程中结晶紫/碘的复合物被滞留。
细菌为紫色。
相反G-肽聚糖层薄,有较大孔隙,乙醇处理使其细胞壁中脂质溶解进一步加大孔隙,所以复合物被抽提,经复染成红色。
2.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结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还有糖类和微量金属离子。
功能:①选择性的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运送;②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结构屏障③是合成细胞壁和糖被成分的重要场所④膜上含有与能量代谢相关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基地⑤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
3.芽孢的定义、结构、特点、耐热机制定义: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的后期或遇到不良环境时细胞质会浓缩形成一个椭圆形、壁厚、高度折光、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结构:孢外壁:厚而致密,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脂类,通透性差,不易着色;芽孢衣:角蛋白组成,非常致密,对化学物质的抗性。
皮层:厚,主要含芽孢肽聚糖、 DPA-Ca含量丰富。
核心:相当于浓缩的细胞。
含水量极低,含有DPA-Ca。
其它见笔记本4.糖被根据有无固定形态和包裹在单细胞还是多细胞上,将糖被分为3类:荚膜:包裹单细胞,有定型,与细胞壁牢固结合,不易洗脱。
(厚度:<0.2µm 的称为微荚膜)粘液层:包裹单细胞,无定型,与细胞壁松散结合,易洗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题10个空,10分。
名词解释10个,30分。
简答题5题,30分。
问答题2题,30分。
细菌方面考5-10分。
重点复习:两个实验,培养基配制(步骤,种类),显微计数(步骤,计算浓度)。
微生物分离提纯。
菌根(形成,类型)。
菌肥(原理,种类,优缺点)。
微生物应用(做农药,杀虫剂,肥料)
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生物、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通称。
微生物生长:狭义,个体的重量和体积不断增长的过程。
广义,还指微生物群体数量的增多。
吐温-80:分散剂,使细菌、孢子分离。
病毒:形态小,含DNA或RNA,不含与代谢有关的酶。
基本结构,蛋白质外壳加核酸。
子囊果:子实体,多个子囊外部由菌丝体组成的共同的保护组织结构,子囊包在其中。
同步生长(分裂):一个细胞群体中各个细胞都在同一时间进行分裂的状态。
同步细胞:进行同步分裂的细胞。
基团移位:糖运输时形成基团进行主动运输。
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大部分微生物不能自身合成。
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芽孢:某些菌生长到一定阶段,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卵圆形的内生孢子,是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
细胞生物的“三个原界”:原核生物(真细菌、古细菌)真核生物
双名法:属名+种名+命名人(时间)属名。
三名法:属名+种名+亚种名+命名人
遗传:亲代生物的性状在子代得到表现;亲代生物传递给子代一套实现与其相同形状的遗传信息。
变异:生物体在外因或内因的作用下,遗传物质的结构或数量发生改变。
基因重组:两个不同性状个体细胞的DNA融合,使基因重新组合,从而发生遗传变异,产生新品种。
基因突变:指生物体的表型突然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化。
灭菌:杀灭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及其芽孢,霉菌孢子。
消毒:杀灭物体中所有病原微生物。
根圈:根系范围内的所有微生物。
放线菌与霉菌的异同点
异:
1,放线菌菌落较小,霉菌菌落较大。
2,放线菌菌落表面不平滑,多褶皱,呈放射沟状,霉菌菌落表面平滑,呈绒毛状、网状结构。
3,放线菌菌丝为假菌丝,菌丝无隔膜,属单细胞;霉菌菌丝为真菌丝,有隔膜,属多细胞。
同:
1,菌落表面干燥,无水渍状。
2,菌落颜色单一,不呈现复杂颜色混合。
3,在固体培养基上都不易挑起,有基内菌丝。
制备记录,成分称取,各成分混合和融化,PH的初步调正,过滤澄清,分装灭菌,质量检测,封装保存。
培养基分类
1、物理性质分类: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
2、化学成分分类: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
3、用途分类:选择性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常用培养基,加富培养基(加生长因子)
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①、目的要明确:根据所培养的微生物的种类、培养的目的配制
②、营养要协调:注意各种营养物质的浓度和比例,最重要为碳源和氮源的比。
(如:谷氨酸生产中C:N=4:1,菌体数↑谷氨酸↓。
C:N=3:1,菌体数↓谷氨酸↑。
)
③、pH要适宜:根据培养菌种的不同调整。
(细菌pH6.5-7.5,放线菌pH7.5-8.5,真菌pH5.0-6.0)
显微计数计算
1ml菌液中孢子的数目:A÷5×25×10^4×B
(A:五个中方格中孢子总数目;B:稀释倍数)
微生物的分离提纯
1、稀释平皿分离法:这是最常用的纯培养方法,它是将待测样品在无菌水中按比例做一系列的稀释,使样品中的微生物细胞充分分散,然后进行培养。
2、平皿划线分离法:用无菌接种环挑取一定量的待分离材料,在培养基表面通过各种方式的划线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3、单细胞挑取法:将样品充分稀释,而后在显微操作器下用毛细吸管对准一个单孢子挑取,放入适宜培养基中培养,使之形成菌落。
菌根
类型:外生菌根,丛枝菌根
外生菌根的形成:自然条件下,植物外生菌根的形成是从幼苗阶段开始的。
植物生长时幼苗根部不断延伸,当菌丝达到营养根表面是,生长加速,菌丝在根表面蔓延的速度比营养根的速度快些,所以很快将营养根的前端包围起来,在根表面形成菌套,在其后面没有被菌丝包围的地方又长出新的幼嫩营养根,这些根不久又菌丝包围。
菌套内层的菌丝穿过营养根表皮进入根的皮层,在外皮层组织的细胞间隙迅速,蔓延形成哈蒂式网,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外生菌根。
丛枝菌根的形成:真菌菌丝同植物根接触后长出分枝沿根表面生长,这时形成扁平和鼓胀的附着胞,固着根上。
附着胞产生粗的和钉钩状感染菌丝,经由表皮细胞间隙穿过表皮进入皮层细胞。
菌丝穿过细胞壁后开始分叉,经过多次分叉即形成丛枝。
丛枝形成或崩解时,有些菌丝的顶部或中部膨大而形成泡囊。
菌根真菌进入跟内后,在根内感染扩展和形成根表菌丝。
菌根的作用:1、扩大宿主植物的吸收面,增大同土壤的接触面,促进水分和养分的吸收。
2、分泌生长刺激素,刺激植物根系的生长。
3、可以减轻植物根部的病害,对植物根部起保护作用。
4、提高植物的抗逆性。
1、作为微生物肥料。
2、作为微生物杀虫剂
3、作为微生物杀菌剂
4、作为微生物除草剂
5、作为微生物杀鼠剂
6、作为微生物植物生长调节剂
土壤对微生物的作用
1、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
2、土壤为微生物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3、土壤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保护
菌肥
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或有效磷、钾的含量,或将土壤中一些作物不能直接利用的物质,转换成可被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或提高作物的生产刺激物质,或抑制植物病原菌的活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改善作物的营养条件,提高作物产量。
种类:1、能将空气中的惰性氮素转化为作物可直接吸收的离子态氮素。
2、能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释放出其中的营养物质供植物吸收的微生物制品。
3、能分解土壤中难溶性的矿物,并把它们转化成易溶性的矿质化合物,从而帮助植物吸收各种矿质元素的微生物制品。
4、对某些植物的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能防治植物病害,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的微生物制品。
5、复合生物肥料。
优缺点:
优点,1、微生物肥料用量少可以减少不合理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有利于发展生态农业和保护环境。
2、可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改良土壤,在一定的条件下,还能参与腐殖质形成。
3、在根部附近区域大量繁殖,变为优势种群,增强作物抗性。
缺点,1、微生物肥料有它的有效期限,通常为半年至一年。
2、微生物肥料的质量人眼不能判定,只能通过分析测定。
3、目标效能不稳定,配伍不尽合理,抗逆性差。
微生物在林业上的应用
1、微生物在土壤中参与腐殖质形成,分解植物的枯枝败叶,将其重新分解成C源、N源,重新被植物所吸收利用。
比如马尾松的叶子在自然条件下不容易降解,可以使用特定的微生物使其迅速腐败,重新被利用。
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活动生产出一些次级代谢产物,如一些刺激素,刺激植物根系生长。
2、利用微生物的寄生,可以将其作为杀虫剂,防治病虫害。
比如,马尾松的主要病虫松毛虫,现在使用的一些农药虽然见效快,但没有长期防治的作用,使用微生物杀虫剂,让微生物在马尾松上附着生长,当松毛虫爬过时,微生物对虫子进行寄生,杀死松毛虫,起到长期防治的作用。
3、利用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或者本身的毒性作为杀虫剂,微生物附着在树木叶片上生长,害虫将叶片和微生物一起吃下去后就会被毒死。
起到杀虫的作用。
4、微生物对环境的变换相当敏感,可以起到对森林环境的监测作用,比如当气候干燥导致微生物大量死亡,就可以起到提醒注意防火的作用。
DNA—蛋白质的过程
DNA的复制:以亲代DNA的两条链为模板,在解旋酶的作用下解旋开来,以四种dNTP 为原料,在DNA聚合酶的催化下延长DNA片段,最终形成两个子代的DNA分子。
RNA 的转录:以DNA的一条编码链为模板,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转录生成RNA。
蛋白质的合成(翻译):把mR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转变为蛋折质或多肽链中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tRNA将氨基酸按照mRNA上的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顺序搬运的核糖体中,最后经过加工修饰形成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