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情清远更临川_论汤显祖的廉政意识

合集下载

【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二梦;《牡丹亭》(二)

【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二梦;《牡丹亭》(二)

【明】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二梦;《牡丹亭》(二)《牡丹亭》·剧本(二)【明】汤显祖著第十一出慈戒(老旦上)“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

可怜小儿女,长自绣窗前。

”几日不到女孩儿房中,午晌去瞧他,只见情思无聊,独眠香阁。

问知他在后花园回,身子困倦。

他年幼不知:凡少年女子,最不宜艳妆戏游空冷无人之处。

这都是春香贱材逗引他。

春香那里?(贴上)“闺中图一睡,堂上有千呼。

”奶奶,怎夜分时节,还未安寝?(老旦)小姐在那里?(贴)陪过夫人到香阁中,自言自语,淹淹春睡去了。

敢在做梦也。

(老旦)你这贱材,引逗小姐后花园去。

倘有疏虞,怎生是了!(贴)以后再不敢了。

(老旦)听俺分付:【征胡兵】女孩儿只合香闺坐,拈花翦朵。

问绣窗针指如何?逗工夫一线多。

更昼长闲不过,琴书外自有好腾那。

去花园怎么?(贴)花园好景。

(老旦)丫头,不说你不知:【前腔】后花园窣静无边阔,亭台半倒落。

便我中年人要去时节,尚兀自里打个磨陀。

女儿家甚做作?星辰高犹自可。

(贴)不高怎的?(老旦唱)厮撞着,有甚不着科,教娘怎么?小姐不曾晚餐,早饭要早。

你说与他。

(老)风雨林中有鬼神,苏广文(贴)寂蓼未是采花人。

郑谷(老)素娥毕竟难防备,段成武(贴)似有微词动绛唇。

唐彦谦第十二出寻梦【夜游宫】(贴上)腻脸朝云罢盥,倒犀簪斜插双鬟。

侍香闺起早,睡意阑珊:衣桁前,妆阁畔,画屏间。

伏侍千金小姐,丫鬟一位春香。

请过猫儿师父,不许老鼠放光。

侥幸《毛诗》感动,小姐吉日时良。

拖带春香遣闷,后花园里游芳。

谁知小姐瞌睡,恰遇着夫人问当。

絮了小姐一会,要与春香一场。

春香无言知罪,以后劝止娘行。

夫人还是不放,少不得发咒禁当。

(内介)春香姐,发个甚咒来?(贴)敢再跟娘胡撞,教春香即世里不见儿郎。

虽然一时抵对,乌鸦管的凤凰?一夜小姐焦躁,起来促水朝妆。

由他自言自语,日高花影纱窗。

(内介)快请小姐早膳。

(贴)“报道官厨饭熟,且去传递茶汤。

”(下)【月儿高】(旦上)几曲屏山展,残眉黛深浅。

汤显祖的“主情观”之我见-2019年文档

汤显祖的“主情观”之我见-2019年文档

汤显祖的“主情观”之我见引言汤显祖在我国的历史上是具有很大影响的文学家,他的临川四梦在剧坛中享有盛誉,最为知名的作品《牡丹亭》是当时家喻户晓的文学巨作,使得《西厢记》都不得不减价销售,这足以证明《牡丹亭》的优秀,汤显祖也因为《牡丹亭》的轰动而声名大噪。

四十年前日本的知名戏曲家青木正儿就在他的文章中指出中国明代的汤显祖在戏曲界的贡献可以与西方的莎士比亚比肩,并且详细分析了汤显祖戏曲和其他作品的优点,高度评价了汤显祖的艺术思想。

我国文学界的研究者们在分析汤显祖和其作品时,多将考察的侧重点偏向汤显祖的“主情观”上,尤其是对“临川四梦”和“情不知所起”的“主情观”探索,以此为切入点分析汤显祖对于明代晚期的解放思想和注重人性等一系列当时社会现象的影响。

一、“主情观”的理论内容“主情观”思想和理论是在明代晚期解放思想和注重人性等一系列当时社会现象出现的同时确立起来的。

明代晚期处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国外资本主义的渗透使得明代晚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国外文化的进入和商品经济的到来也让当时中国的民众悄悄地开始了思想的转变。

人们开始发现个性和自身需求的压抑,表现出对自由的渴求,渐渐怀疑儒家的观念。

这时出现了王阳明心学对于程朱理学的挑战,更一步加剧了对于约束人性的程朱理学的不信任,王阳明心学带来的新思想,主要特点就是对“人”的肯定,肯定“人”的“情”,肯定“人”的“欲”,注重“人”的“解放”。

在这种新的社会思想影响下,当时的文学作品也开始注重对“人”的肯定,出现了很多对爱探索的文学作品,汤显祖的《牡丹亭》就是当时这一背景下出现的,也因为《牡丹亭》的热销,更加激发了对于抒发内心真情实感的小说和戏剧的出现。

本文讨论的“主情观”正是在这一批又一批的文学作品中体现的,“主情观”的核心就是肯定“人”的“情”,肯定“人”的“欲”,回归本身的感情表达。

二、汤显祖“主情观”的内涵每当人们说起汤显祖和他的“主情观”时,我们最先能够联想到的是《牡丹亭》中那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正因为《牡丹亭》对于“主情观”思想的深刻诠释,使得当时万历朝的戏剧界为之一振,也使得汤显祖成为研究明代晚期思想解放中“以情反理”的杰出代表人物。

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诗解

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诗解

汤显祖《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诗解题文诗情生天地,万物有情,天地生人,生而有情,思欢怒愁,感于幽微,流乎啸歌,形诸动摇.一往而尽,积日不休.凤凰鸟兽,巴渝夷鬼,无不能舞,无不能歌,至情灵机,自相转活.清源师奇,攒古今变,一勾栏上,几色目中,迂徐焕眩,顿挫徘徊.恍然如见,千秋之人,发梦中事.天下之人,无故而喜,无故而悲.或语或嘿,或鼓或疲,聋者欲听,哑者欲叹.无情有情,无声有声.寂可使喧,喧可使寂,饥可使饱,醉可使醒.浃父子恩,增长幼睦,动夫妇欢,释怨之结,已愁愦疾,人有此声,家有此道,疫疠不作,天下和平.动而观之,天地人鬼,世器之变;静而思之,父母骨肉,绝亲之累,忘寝与食.少者守精,魂以修容;长者食恬,淡以修声;旦作女想,男如其人.其奏之也,抗如青云,抑如绝丝,圆如珠环,不竭如泉.微妙之极,有声而无,舞者不知,精诚所至,情之自来,叹者不知,神之所止.正文:人生而有情。

思欢怒愁,感于幽微,流乎啸歌,形诸动摇。

或一往而尽,或积日而不能自休。

盖自凤凰鸟兽以至巴、渝夷鬼,无不能舞能歌,以灵机自相转活,而况吾人。

奇哉清源师,演古先神圣人能千唱之节,而为此道。

初止爨弄参鹘,后稍为末泥三姑旦等杂剧传奇。

长者折至半百,短者折才四耳。

夫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

一勾栏之上,几色目之中,无不迂徐焕眩,顿挫徘徊。

恍然如见千秋之人,发梦中之事。

使天下之人无故而喜,无故而悲。

或语或嘿,或鼓或疲,或端冕而听,或侧弁而咍,或窥观而笑,或市涌而排。

乃至贵倨弛傲,贫啬争施。

瞽者欲玩,聋者欲听,哑者欲叹,跛者欲起。

无情者可使有情,无声者可使有声。

寂可使喧,喧可使寂,饥可使饱,醉可使醒,行可以留,卧可以兴。

鄙者欲艳,顽者欲灵。

可以合君臣之节,可以浃父子之恩,可以增长幼之睦,可以动夫妇之欢,可以发宾友之仪,可以释怨毒之结,可以已愁愦之疾,可以浑庸鄙之好。

然则斯道也,孝子以事其亲,敬长而娱死;仁人以此奉其尊,享帝而事鬼;老者以此终,少者以此长。

汤显祖戏曲艺术“至情”观

汤显祖戏曲艺术“至情”观

汤显祖戏曲艺术“至情”观汤显祖戏曲艺术“至情”观汤显祖戏曲艺术”至情”观贺正皖朱三九(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安庆246000)摘要:汤显祖是明代伟大的戏剧家.他主张戏剧创作应以”情”来对抗程朱理学束缚人性的”理”.统观汤氏的思想脉络,”儒,道,释”相互交织,他没有偏执一隅,而是博采众长,这使得他更能洞察事理,从容构建自己”至情”的戏曲艺术殿堂.尤其在”临川四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演绎和张扬.他的”至情”戏曲观对后世的戏曲创作和表演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关键词:汤显祖”至情”戏曲观理论来源梦境历史意义汤显祖是明代伟大的戏剧家,他主张戏剧创作应以“情”来对抗程朱理学束缚人性的”理”(封建纲常礼教). 他反对风靡明代文坛的前后七子的拟古文风,力主独抒性灵,在作品中写出至真的人情.汤显祖通晓音律,但他不愿受音律的限制.他曾说戏曲”不妨拗折天下人的嗓子”.这虽然有偏激之嫌.但体现了他追求自然的创作观.汤显祖创立了临川派,强调”曲意”,反对吴江作家”按字摸声”, “宁协律而不工”的主张.他还重视创作上发挥作家的想象,语言上讲究”机神情趣”.既要本色,又要有文采.一,汤显祖”至情”戏曲观的理论来源汤显祖生于明嘉靖二十九年八月十四日(公元1550年9月24日),书香世家,祖上四代皆有文名.他从小受到家庭文学氛围的熏陶,十四岁中秀才,二十一岁中举人. 由于不肯顺从当时宰相张居正,到三十四岁才中进士.历任太常博士,詹房事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后又调任浙江遂昌知县,政绩卓越.但因为压制豪强,触怒权贵,遭到上司的非议和地方豪强势力的反对.在万历二十六年(公元l598年)愤然辞官,回归故里,于是把全部心血倾注于戏曲创作.有两个人对汤显祖”至情”戏曲观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汤显祖在《答邹宾川》中写道:”弟一生疏脱,然幼得于明德师,壮得于可上人,时一在念.”这里的明德师就是罗汝芳.罗汝芳是泰州学派代表人物王艮的三传弟子,汤显祖少年时在罗汝芳那里接受教育.罗汝芳对李贽十分景仰,李贽的诸多论说有着十分强烈的市民阶层个性解放色彩,罗汝芳心领神会李贽的学说,并且言传身教到汤显祖的人格素养中.与追求人格独立的汤显祖一拍即合,并且对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可上人就是达观和尚,为晚明四大高僧之,.与汤显祖有着多年的深交.在万历十八年(公元1590年)冬达观和尚与汤显祖初会于南京.自南京一晤,汤显祖与达观一见莫逆,汤即拜达观为师.达观对汤显祖的影响极大.汤显祖显祖早年着意于儒,出入佛老,倾心于长生,而晚年栖心于佛,正是与达观的交往最终促成汤氏弃道入释.在情与理的辨析上,达观更折服汤显祖.在读到达观”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之后. 汤显祖幡然领悟:”真是一刀两断语!使我奉教以来,神气顿王.”(《寄达观》)对明代思想界”二大教主”.他曾充满深情地写道:”如明德先生者,时在吾心眼中矣.见以可上人之雄,听以李百全(李贽)之杰,寻其吐属,如获美剑.” (《答管东溟》)由此观之,他们对汤显祖确立以戏剧救世, 用至情悟人的戏剧观念有深刻的影响.汤显祖少小承袭家风濡染,着意仕途.但当时科举制度腐败,官场黑暗,他坚决拒绝权贵的招揽,说:”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他在担任遂昌知县期间,清廉简朴,体恤民情,修相圃书院及演武堂,下乡助农,平反冤狱,惩处恶霸,深得民心,践行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统观汤显祖的思想脉络,”儒,道,释”相互交织,他没有偏执一隅,而是博采众长,这使得他更能洞察事理,从容构建自己”至情”的戏曲艺术殿堂,尤其在”临川四梦”中得到淋漓尽致的演绎和张扬.二,以梦境演绎的”至情”艺术明代前期,承袭宋元南戏和金院本戏的影响.发展衍化出包括杂剧和传奇的明代戏曲.杂剧的发展尤为兴盛, 统治者往往把杂剧作为歌功颂德和享乐消遣的工具.士大夫积极参与到杂剧的创作中.甚至皇族成员朱权,朱有敦也都热衷于杂剧创作,这些作品充斥着粉饰太平和宣扬封建纲常道德的内容.到了万历年间,传奇戏创作步人高潮,作家迭出.汤显祖就是这一时期传奇创作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直指矫伪的文坛,主张反映现实.抒写真性情,本真自然,不受格律的束缚,注重艺术的社会功用.从戏剧创作独特的风格来看,汤显祖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其经久不息的魅力主要来源于他的”至情”戏曲观.汤显祖的”至情”观认为情与理不能共存.两者相互对立.他认为创作是”为情作使”,提倡”神情合至”,描绘超越现实的理想境界.《复甘义麓》清晰地阐述了他的”至情”观.弟之爱宜伶学”二梦”(《南柯记》与《邯郸记》),道学也.性无善无恶,情有之.因情成梦,因梦成戏.戏有极善极恶,总于伶无与.伶因钱学”梦”耳.弟以为似道,怜之以付仁兄慧心者.这里深刻地道出了梦与情互为表里关系.也是他戏剧创作的艺术追求.所以”临川四梦”显着的艺术特征就是梦幻,汤显祖正是以梦幻的形式来寄托自己对真情的追求,构建自己梦幻的至情王国.他反复在文序中申说情梦观念.在《沈氏弋说序》中写道:”爱恶者,情也.”在《赵帅生梦作序》中说:”梦生于情,情生于适.”在《与丁长孺》中写道:”弟传奇多梦语.”在《续虞初态?许汉阳传》云: “传记所载,往往俱丽人事.丽人又俱还魂梦幻事.然一局一下手,故不自厌.”在《寄邹梅宇》的信文中叙及:”二梦记殊觉恍惚.惟此恍惚,令人怅然.”汤显祖认为要使作品87?墨篁达到令欣赏者心动神驰的功效,莫过于用梦境来演绎人生世态,以此表现出广阔深邃的人类至情.以梦境来构思作品,实在是作为追求至情真情的戏剧家的高妙又有些悖谬之举.但我们可以在汤显祖的生活背景里找到原因.汤显祖所处的时代是朝廷腐败,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他仕途艰辛,官场失落,这使他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这些历历在目的现象和经历,在汤显祖的脑海中烙下了梦魇般的印记.加之早年有追寻仙镜的历程,中年向佛的转向,所以汤显祖在隐居临川后.以梦幻的外衣来歌吟至真人性人情,显得如此熨帖,如此合情理.《牡丹亭》是汤显祖的颠峰之作,他在《牡丹亭题词》中写道: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乎!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连,至乎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溟中求得其所得梦者而生.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之入耶!必因荐枕而成亲,待挂冠而为密者,皆形骸之论也.……嗟夫!人世之事,非人世所可尽.自非通人,恒以理相格耳!第云理之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耶!这段话表达了汤显祖的”至情”观.而且表明人世间的情事往往不可道尽,所以只有借梦幻来演绎.这是一种新的审美观念,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至情就是真情,深情,极情,体现了汤显祖对现实的理解.既然人在现实中受到许多非人性的束缚,于是他要在艺术世界中打破传统的纲常秩序,表现”情”对”理”的反抗.在《牡丹亭》中, 杜丽娘就是”至情”的化身.她为了追求美好而纯真的爱情,孜孜以求,超越生死,死而复生.这一超乎寻常的人生经历,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对”理”的反抗.表现了对至真人情人性,自我生命的追求.但必须指出的是,汤显祖所倡导的至情,不仅仅限于至真的爱情,它是那种冲决一切,超越时空的人类至真情感.他在《骚苑笙簧序》中就赞扬屈原那忧国忧民的忠贞之情:”天下英豪奇魄之士,苟有意乎世容,非好色者乎?君父不见知,而有不怨其君父者乎?”“至情”所张扬的是个体生命的自由和活力.它是对传统礼教秩序狂飙突进的冲击,它融入到了明中叶以来的资本主义追求个性独立的滚滚洪流中,是这股洪流中夺目的艺术浪花.三,汤显祖”至情”戏曲观在”言情”文学发展史中的意义中国是抒情艺术发达的国度,早在《尚书?舜典》就有这样的表达:”诗言志,歌咏言.”《毛诗?序》则加以引申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里所谓的”志”,就是思想感情.对真挚思想感情抒发的诗歌在《诗经?国风》中占很大比重,它们写得自然感人.孔颖达在《左传正义》注疏中说:”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他认为情和志互为表里的辩证统一关系.陆机在《文赋》也写道:”颐情志于典愤”,”诗缘情而绮靡”.他认为诗歌的外在形态是内在感情决定的.钟嵘在《诗品?序》中说:”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他认为诗歌感情源于外物的触发.至唐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认为情是诗歌写作的动力”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理论与创作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在创作上出现了大量的抒情言志作品,例如卓文君《白头吟》,王粲《七哀诗》,杜甫《佳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还出现了抒情气氛很强烈的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 这些作品和理论都是在传统”诗言志”的规范下进行的创作和理论总结,”以理节情”显得极为明显.汤显祖”至情” 观的意义就在于顺应历史潮流.是资本主义思想萌芽在文学艺术上的共鸣.是对封建”以理节情”思想的有力挑战.是晚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封建礼教统治的黑暗国度闪烁着夺目的光辉.汤显祖的创作和戏曲观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晚汤显祖二十多年的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汤义仍《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戏曲家吕天成推尊汤为”绝代奇才”,”千秋之词匠”.王骥德在《曲律?杂论第三十九》说:”使其约束和鸾,稍闲声律,汰其剩字累语.规之全瑜,可令前无作者,后鲜来哲.二百年来,一人而已.”由于汤显祖的巨大成就,在明末就有许多刻意学习他的风格的戏曲家,如阮大铖,孟称舜.他追求个性独立和”至情”观更是影响到了《红楼梦》的创作. 总之,汤显祖是一位伟大的戏曲家和戏曲理论家,他的”至情”戏曲观代表了进步的时代文学潮流,对当时及后代的戏曲创作和表演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86参考文献:『1][明]王骥德.曲律.1983.09,第一版.r2]邹自振.汤显祖综论-2001.04.第一版.『3]游国恩.中国文学史(第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l964 『4]徐朔方笺校.汤显祖集.中华书局,1962.『5]毛效同.汤显祖研究资料汇编.上海古籍出版社,。

明清文学第七讲:汤显祖(二)

明清文学第七讲:汤显祖(二)

二、思想:行为来自于思想。
1、政治思想:反礼教、反权威、追求个性自由。思想
的形成主要是三股力量的影响所致(也是三个来源)。
其一,明显地受到了王学左派的影响。 江西是泰州学派盛行的地方,他的老师罗汝芳是泰州 学派王艮的三传弟子。其师观点:“制欲”不符合仁的 观点,肯定人的多重欲望的合理性,肯定自我。 作者晚年还说:“一生疏脱,然幼得于明德(汝芳) 师”。 另外,著名的反封建斗士、王学左派大师李贽是其好 友。李贽的“童心说”的观点具有鲜明的个性解放的色 彩,深刻地影响了汤显祖的“至情论”。弃官第二年, 两人在临川与李贽相见。李贽更是强调对自我的肯定, 否定一切虚假的东西,特别是对理学的否定。(反礼教 )
2)审美上: 其一,风情戏是一种审美,主要基点是对人物发自内 心的肯定,充满热情的赞颂。主要人物是真善美的具体 体现。 如霍小玉爱郎、盼郎和恨郎的过程,杜丽娘由生而死 、由死再生的恋情,不知打动了多少世人的心,堪称青 春的偶像、挚爱的化身。他似乎在告诉读者,女儿是水 做的骨肉,清爽可爱。
其二,官场戏中是审丑,主要基点是对主要人物及其所 出的环境的整体否定。

•其三,创作,达成至情。 •回家后,他居住在临川的玉茗堂(是他构建的实现理想 的平台),构想和放飞着更大的人生理想。
•主要从事戏曲创作,在梨园小天地实现人生大舞台无法
实现的愿望。他要以戏曲救世,以至情悟人。
•另一个任务即从事情的研究和探索。
•四梦有三梦创作于此。在玉茗堂中他生活了十九年,致
力与“至情”世界的打造。

2、文学思想: 以上的思想表现在文学上,就是“至情论”,是贯穿 汤显祖人生和创作始终的思想,也是其作品中最闪光 的地方。他极力渴望使世界变成“至情”的世界,使 人们变成“至情”人。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他的 “至情”论的内涵。

汤显祖与当前提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方针的探讨

汤显祖与当前提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方针的探讨

汤显祖与当前提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方针的探讨在中国历史上,“人”和“民”时有通用,人本也即民本。

但在当代,作为一种哲学价值观,人本和民本又是不同的。

人是相对于物和神而言的,人本是讲人与物、人与神的关系,而民本则是讲人与人的关系。

民是相对于官而言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就是中国儒家政治哲学的集中表述。

2011年1月10日,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深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必须进一步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认真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正确地把握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丰富内涵,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为人民执好政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

首先是“人”这个概念。

“人”在哲学上,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

因此,提出以人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神为本,要么是相对于以物为本。

大致说来,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对于神本思想,主张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人权反对神权,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

中国历史上的人本思想,主要是强调人贵于物,“天地万物,唯人为贵”。

《论语》记载,马棚失火,孔子问伤人了吗?不问马。

说明在孔子看来,人比马重要。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作为一种发展观,人本思想都主要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提出来的。

其次是“本”这个概念。

“本”在哲学上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世界的“本原”,一种是事物的“根本”。

以人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与“末”相对。

以人为本,是哲学价值论概念,不是哲学本体论概念。

提出以人为本,不是要回答什么是世界的本原,人、神、物之间,谁产生谁,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而是要回答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什么最重要、什么最根本、什么最值得我们关注。

第七章 汤显祖

第七章 汤显祖

第七章汤显祖第一节汤显祖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汤显祖是明代最杰出的戏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巨星。

其不朽名作《牡丹亭》则是文学遗产中的瑰宝。

一、仕履和交游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别署清远道人,晚年自号茧翁,江西临川人。

他十四岁补诸生,二十一岁中举。

自幼即有文名,为人正直,一生不肯依附权贵。

万历五年(1577)参加会试,权相张居正令次子嗣修结纳汤显祖及其同乡沈懋学。

汤显祖拒绝,落第而归。

万历八年,张居正之三子懋修又来结纳,以“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相拒,依然未中。

直到万历十一年才考中进士。

又因不愿巴结张四维和申时行等,被派任南京太常寺博士。

五年后改任南京礼部主事。

万历十九年因写下有名的《论辅臣科臣疏》,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

两年后,改任遂昌县知县。

万历二十六年(1598)弃官回家,从事创作。

二、思想与“至情论”(一)哲学思想。

1、师承。

家君恒督我以儒检,大父辄要我以仙游。

幼得于明德师,壮得于可上人。

(《答邹宾川》)《寄石楚阳苏州》:“有李百泉先生者,见其《焚书》,畸人也。

肯为求其书,寄我骀荡否?”2、哲学思想。

他哲学思想中最主要的部分就是尊情反理。

陈继儒《批点牡丹亭·题词》:“张新建相国尝语汤临川云:‘以君之辩才,握麈而登皋比,何渠出濂、洛、关、闽下?而逗漏于碧箫红牙队间,将无为青青子矜所笑!’临川曰:‘某与师终日共讲学,而人不解也。

师讲性,某讲情。

’张公无以应。

”他将情分为真情和矫情,肯定真情。

“情致所极,可以事道,可以忘言。

而终有所不可忘者,存乎诗歌、序记、词辩之间。

固圣贤之所不能遗,而英雄之所不能晦也。

”矫情是为了某种现实功利的目的,伪装出来的情绪。

如他评价当时的士大夫,“此时男子多化为妇人,侧行俯立,好语巧笑,乃得立于时。

”李贽和达观(紫柏)禅师,汤显祖尊他们为“一雄一杰”,认为“见以可上人之雄,听李百泉之杰,寻其吐属,如获美剑”(《答管东溟》)。

论汤显祖“为情作使,劬于伎剧”思想的成因-2019年精选文档

论汤显祖“为情作使,劬于伎剧”思想的成因-2019年精选文档

论汤显祖“为情作使,劬于伎剧”思想的成因达观禅师对汤显祖的影响很大, 特别是在情理问题上。

达观曾经向汤显祖提出“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的佛学主 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

使我奉教以来,神气顿王。

”[1]1351)楼宇烈先生认为:“汤显祖对达观‘情有者理必无,理 有者情必无'的论断还有其自己的理解, 不一定完全符合达观的 原意。

但其中受到达观禅学思想的一定影响, 这也是无疑的。

”[2]162)楼宇烈先生的观点,是比较中肯的。

在情、理问题上, 汤显祖确实受到达观佛学思想的影响, 但显然又有着他自己的理 解。

那么,达观所谓的“情有者理必无,理有者情必无”这一论 断的真实内涵是什么呢?汤显祖对于达观所提出的情理问题又 有着怎样的看法?汤显祖的情理观在何种程度上受到达观佛学 思想的影响?本文试图以汤显祖与达观之间的交往与信笺往来 入手,以期探讨这样一些问题。

达观即真可禅师,晚号紫柏,明代四大高僧之一。

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将他与李贽并列,推崇两人为当时思想界的 二大教主”。

其云:“紫柏老人气盖一世,能于机峰笼罩豪 杰。

”“至辛丑,紫柏师入都,江左名公,既久持瓶钵,一时中 禁大 ?趋之,如真赴灵山佛会。

” [3] ( 691)达观与汤显祖张,引起了汤显祖的共鸣。

在《寄达观》 中,汤显祖曾说:“情交情很深,遇合甚奇。

汤显祖在《答邹宾川》中弟一生疏脱,然幼得于明德师,壮得于可上人。

” [1] (1449)“可上人”即达观。

在《莲池坠簪题壁二首》诗前小序中,汤显祖说到他与达观的遇合奇缘:“予庚午(隆庆四年,1570)秋举,赴谢总裁参知余姚张公岳。

晚过池上,照影搔首,坠一莲簪,题壁而去。

庚寅(万历十八年,1590)达观禅师遇予于南比部邹南车郎舍中,曰:‘吾望子久矣。

'因诵前诗,三十年事也。

师为作《馆壁君记》,甚奇。

” [1] (577?578)万历十八年十二月,汤显祖任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时,在江西同乡南京刑部广东司署员外郎主事邹元标处正式结识达观。

10汤沈之争

10汤沈之争

10汤沈之争明万历朝,戏曲界同时出现了汤显祖和沈璟两位⼤家。

他们之间,在戏曲创作及其有关理论问题上,存在着尖锐的分歧,甚⾄达到针锋相对的地步。

后⼈称之为“汤沈之争”。

因为汤显祖籍属临川,沈璟乃吴江⼈⽒,各⾃拥有⼀批忠实粉丝,所以戏曲史上⼜名之为临川派与吴江派的论争。

沈璟与汤显祖作为明代曲坛上的两⼤巨⼈,对戏曲格律与⽂辞的关系看法不同,汤显祖重格律,要求格律服从⽂辞,服从内容.沈璟则强调⽂辞服从格律,服从观众。

两⼈持论相对,发⽣过碰撞⽂辞,并把同时的许多曲论家卷⼊其中参与讨论。

明神宗时期,戏曲史上出现两个重要⼈物——汤显祖和沈璟。

汤显祖以“⾄情”为其戏曲创作之本,讲究浪漫风格,明神宗时期,戏曲史上出现两个重要⼈物⽂辞上偏于绮丽,称“⽂采派”;⽽沈璟则好以封建伦理道德为基调,强调本⾊,尤其苛求曲辞的格律,遂称为“本⾊派”或“格律派”。

在当时和后世的诸多戏曲理论著作中,⽂⼈们不约⽽同地把汤沈⼆⼈并提⽽论,如同中国⽂学史上屈宋、李杜、元⽩等两两齐名的⼈物⼀样,出现了说汤必⾔沈,说沈必论汤的现象。

基于汤⽒⽂采为先、沈⽒格律第⼀这两种创作理论上的差别,汤沈之间产⽣了争论,这⼀话题被⼈们定义为“汤沈之争”。

《牡丹亭》的⾳律问题直接引发了明代戏剧史上所谓的“汤沈之争”。

由于忽视对该剧⾳律的探讨,导致⼈们对这场争论⾄今尚⽆合理的解释。

汤显祖在《牡丹亭》的⽤韵、格律、宫调等⽅⾯,既有合理的运⽤规则,也有随意的破坏成例。

“汤沈之争”暴露了明清戏曲家对戏曲⾳律认识的不⾜。

从万历年间开始,汤显祖与沈璟等⼈曾在创作主张上有过长时间的争论和辩难。

汤显祖强调“曲意”,主张“意趣说”,反对吴江作家“按字模声”、“宁协律⽽不⼯”的主张。

汤显祖还重视创作上发挥作家的想象、语⾔上讲究“机神情趣”,既要本⾊,⼜要有⽂采。

汤显祖的思想与李贽、徐渭、三袁同属反对传统礼教、批判程朱理学的进步思潮,他的戏曲理论强调创作不应受形汤显祖的思想与李贽、徐渭、三袁同属反对传统礼教、批判程朱理学的进步思潮,他的戏曲理论强调创作不应受形式、格律的拘束,强调作家的才情,倡导以⾃我为中⼼的神情合⾄论,特别重视个⼈的感情作⽤,以感情说反对道学家的性理说,“临川四梦”(即“⽟茗堂四梦”)就是这些理论的实践。

《临川四梦》中的汤式至情论思想

《临川四梦》中的汤式至情论思想

《临川四梦》中的汤式至情论思想作者:李骋昊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21期摘要:汤显祖作为一个与莎士比亚齐名的戏剧家,与其文学作品有着人格相匹配的魅力,他所提出的“世总为情,情生诗歌”、“因情成梦,因梦成戏”等重要文学命题对后世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情”不仅是《临川四梦》的核心,也是汤式至情论思想的核心,因此本文将从四部戏剧作品出发集中探讨汤显祖至情论的本质内涵。

关键词:临川四梦;汤显祖;至情论作者简介:李骋昊(1994-),女,汉族,江苏省徐州市人,科学硕士,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1--02一、《紫钗记》:世总为情,情生诗歌《紫钗记》这部戏曲重点突出了霍小玉对李益的痴情和黄衫客成人之美的侠义情怀。

正如汤显祖在该剧的《题词》中所写“霍小玉能做有情痴,黄衫客能做无名豪。

馀人微各有致。

第如李生者,何足道哉!”这篇戏曲是通过权力与爱情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歌颂霍小玉坚贞的爱情,批判权力阶级对这段姻缘的破坏,来展示“至情”的思想,来表现对人的个性解放的向往。

霍小玉集“色、才、情”三种佳人形象因素于一体,在她曲折的爱情道路上,霍小玉的“至情”慢慢地体现出来。

她的爱情里没有矫揉造作,只有忠贞不二与执着等待。

她为了寻找李益而变卖财产,甚至把两人的定情信物紫玉燕钗卖掉时,曾说:“他既忘怀,俺何用此。

”她把对李益的爱情放在至高的地位,当她得知卢太尉的女儿将要和李益成亲,并且把她当掉的紫玉钗买去戴时,她把当玉钗所得的钱悉数撒于地上“俺把他乱撒东风一似榆荚钱”。

等到醉侠黄衫客要去责备李益时,她又以钱财相赠,这种爱情至上,视钱财为身外之物的性格和小玉对李益的执着爱情,感人肺腑,是汤显祖所展现的“至情”精神。

二、《牡丹亭》:因情成梦,因梦成戏从明中叶起,“主情”的文学思潮兴起,李贽的“童心说”,袁宏道的“独抒灵性”冯梦龙的“真情”……这些都是对人有本性有价值的肯定,对封建礼教束缚人性的批判与蔑视。

论汤显祖的诗人本色和_四梦_的诗作特征_俞为民

论汤显祖的诗人本色和_四梦_的诗作特征_俞为民

2011年3月第13卷第2期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outheas t U ni ver s i ty (Phi 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Mar 12011Vol 113No.2论汤显祖的诗人本色和/四梦0的诗作特征俞为民(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3)[摘 要]汤显祖虽以5牡丹亭6著称,但从其一生的文学活动来看,应是一位诗人。

因此,其/四梦0具有明显的诗作特征,在内容上,秉承了自娱言志的传统,表达了其在不同时期的人生观与社会观;在艺术上,为显示才华,语言典雅华丽,长于/辞0而短于/戏0,具有案头化倾向。

从明代沈璟、冯梦龙的5牡丹亭6改本,一直到清代叶堂的5纳书楹四梦全谱6、钮少雅的5格正还魂记词调6、5缀白裘6所收的艺人改本,皆为/四梦0在舞台上的演出与流传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汤显祖;诗人;/四梦0诗作倾向[中图分类号]I 207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11)02-0099-10[收稿日期]2010-06-10[基金项目]/985工程0/汉民族语言文学与民族认同0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俞为民(1951-),男,浙江余杭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戏曲。

汤显祖是以/四梦0著称于中国古代戏曲史与文学史的,如清代李渔指出:/汤若士,明之才人也,诗文尺牍,尽有可观,而其脍炙人口者,不在尺牍诗文,而在5还魂6一剧。

使若士不草5还魂6,则当日之若士,已虽有而若无,况后代乎?是若士之传,5还魂6传之也。

此人以填词而得名者也。

0[1]8由于汤显祖是以5还魂6一剧著名,而5还魂6是剧作,因此,一般都将汤显祖定位是剧作家,有/东方的莎士比亚0之称。

其实,从汤显祖一生的文学创作及/四梦0的实际内容来考察,汤显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身份,是一位诗人,而不是剧作家,也正因为此,他所作的/四梦0,也是诗人之作,具有明显的诗作特征。

汤显祖的戏曲理论

汤显祖的戏曲理论

汤显祖的戏曲理论
题目:论述汤显祖的戏曲理论。

答案解析
(1)汤显祖是江西临川人,他是明代中后期戏曲流派临川派的代表人物,著有传奇“临川四梦”。

他的哲学思想深受李贽的影响,勇敢地提出“真情”,与“天理”相对立,认为情胜于理,这一理论是建立在“贵生说”的基础上的。

所谓“真情”,就是人们在政治、经济、思想、精神等方面力图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统治,要求平等的自然要求。

这也是他创作《牡丹亭》的思想源泉。

(2)汤显祖曲论的基本主张是:强调充分表现剧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不受格律束缚。

这一主张集中体现在《牡丹亭》中,更突出反映在他捍卫《牡丹亭》原作的论战中。

(3)《牡丹亭》的思想核心在于表现情与理的冲突,并以此为戏剧情节发展的动力来结构全剧,将作家、作品、读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用“情”一以贯之,这在当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4)从创作方法和艺术描绘方面来看,为了抒发真情,追求理想,汤显祖要求“以意趣神色为主”,在艺术构思上具有浪漫主义的特点,反对拘泥于现实生活的形迹。

(5)对戏曲艺术特征有独到的精辟见解。

他指出戏曲产生的内因在于人类之感情,以及由情而引起的“啸歌”和“动摇”,并简要概括了从参军戏到明传奇的历史发展,形象地描述了戏曲的艺术感染力和观众的审美共鸣,对塑造艺术形象的典型化方法,也作了精辟的概括。

(6)支持汤显祖曲论主张的理论家还有王思任、孟称舜等。

发乎情,止乎礼义——从“临川四梦”看汤显祖的至情论

发乎情,止乎礼义——从“临川四梦”看汤显祖的至情论

发乎情,止乎礼义——从“临川四梦”看汤显祖的至情论任怡姗
【期刊名称】《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13)003
【摘要】通过对"临川四梦"的细读以及相关著作的研讨,发现汤显祖的"情论"一方面肯定了人自然的情欲的价值及其合理性,另一方面认为情与欲都应该受到"理"的制约。

汤显祖对"发乎情,止乎礼义"的传统感情观是非常认同的。

【总页数】3页(P75-77)
【作者】任怡姗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乌鲁木齐83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2
【相关文献】
1.从"临川四梦"看汤显祖生命理想的抗争与幻灭 [J], 王丹
2.从"临川四梦"看汤显祖的社会理想 [J], 朱蓓蕾
3.文化话语视域下的中国梦文化研究——以汤显祖“临川四梦”为例 [J], 秦玉芳;
4.汤显祖与“临川四梦”——纪念汤显祖诞辰460周年 [J], 苏子裕;
5.从“临川四梦”看汤显祖的困境意识及其悲剧精神 [J], 刘小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牡丹亭》中汤显祖的政治潜意识解读

《牡丹亭》中汤显祖的政治潜意识解读
子, 实际上唯有以死相争。 所以汤显祖才有 着无尽的感慨与疑问:“ 词家四种, 里巷儿童 之技, 人知其乐, 不知其悲”“ , 伤心拍遍无人 会”“ ,余行半天下, 所知游往往而是。 然尽负 的情怀也许在这里已经成为一种显在的艺
术表现 了。
才气自喜, 故多不达。 盖有未宦徒立数言而 沮残者。 其志量计数, 忧人之忧, 岂复下中人 哉? 或曰:天短之, 然又与其所长, 何也? ” (卷斌 感事不遇赋} )所以 $ ) 我们才可以 说, 杜丽娘的伤春悲剧又如何不是在隐喻着汤 显祖怀才不遇的政治悲剧呢? 政治潜意识
厚非。 马洪翰有一儿一女 , 他将女) L指给了
理的做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志趣与抱 ” ] 5
负, 每个人也都有把握自己命运航向的权利 与自由, 这正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核心观 念。 反过来说也许会更明白一些:即便他们都 按照马洪翰的意愿行事, 那也与大局无补, 无非是濒临倒闭的丰德票号多了几个殉葬 者而已。 所以, 马洪翰的“ 众叛亲离” 虽然令 人同情, 但说到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 段所导致的“ 人的解放” 的必然。 编剧渗透在剧情中的对不同人生价值 观念的理解和宽容, 对于当代社会仍然具有
“ 不得早成佳配, 诚为虚度青春” ;他将仕途 挫折归怨于“ 人生有命如花落 , 不问朱锢与
的笼络, 又曾云“ 不如掩门自贞” 来以女子闭 门守贞自喻。 一方面他借古典艺术传统中常
篱落” 的命运( 别荆州张孝廉扔 杜丽娘也感 ( , 慨“ 可惜妾身颜色如花, 岂料命如一叶乎” ;
他在落第之后感慨“ 初言宦有善, 再叹士无
媒” 门有车马客) , ( ) 杜丽娘则是无媒约之言
(下转106页》
性附属品这一历史命运的艰难 , 同时也揭示 了她们从麻木到感慨再到愤惹与反抗的执 著与顽强。 和剧中人相比, 百年之间中国女 性的命运由于薪尽火传式的努力已经得到 很大的改观, 现实生活中的无数职业女性, 其实就是跨出家门的瑶琴, 正行走在剧中三 代女性命运的那条延长线上。 虽然她们已经 获得了祖辈们无法获得的工作权、 婚姻自主 权及其它生而为人所应当享有的诸多权力, 但道路依然漫长, 女性主体精神的张扬和这 一前提下与男性和谐共存的理想的最终实 现, 依然需要“ 瑶琴” 们付出巨大的努力城立 秋贿 关女性命运的阐释话语的现实意义正

从汤显祖_四香律己_说起

从汤显祖_四香律己_说起

人民武警/2008年/7月/9日/第004版理论与实践从汤显祖“四香律己”说起贵州总队政治部王余生史书记载,明代戏剧家汤显祖在浙江遂昌县当知县时,始终以“不乱财,手香;不淫色,体香;不诳讼,口香;不嫉害,心香”作为律己准则。

他眼见皇帝及其臣僚荒淫腐化,毅然辞去县令,决不同流合污。

辞官后,他写戏、赋诗揭露统治者的罪恶。

汤显祖“四香律己”的高贵品质和人格魅力被后人赞为“文章超海内,品节冠临川”。

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明得失。

古代圣贤克己自律,注重品节,洁身自爱,折射出人格的纯洁和做人的准则,对我们党员干部来说仍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比之下,在现实生活中,个别党员干部不是以道德修养约束自己,不是按党性原则规范自己,不是把人民群众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而是把追求享乐、贪图安逸当做自己的追求。

正是因为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不注重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凡事围绕“我”字转,把理想视为“有利就想”,把前途当做“有钱就图”,从而在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支配下,为追求所谓思想上的“高品位”、生活上的“高质量”、交往上的“高档次”,或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或财迷心窍、贪得无厌,或利令智昏、贪赃枉法。

结果,导致人格低下,声名狼藉,甚至走向犯罪的深渊。

胡锦涛同志指出:党员干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把握住自己,洁身自好,清廉自守。

要做到这一点,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学会“管住自己”,从细微处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

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曾赋诗:“行经万里身犹健,历尽千艰胆未寒。

可有尘瑕须拂拭,敞开心肺给人看。

”谢老的这首诗既是他自警自律、廉洁奉公的写照,也体现了他内敛自省、一尘不染的崇高境界。

事实表明,一个人心灵上的尘埃积多了势必导致思想滑坡、心理扭曲、道德失范、行为偏轨。

要学习圣贤“四香律己”的高尚品节,传承革命先辈优秀品质,就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增强自身免疫力,自觉抵御各种消极腐朽思想的侵袭,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和他的“动情”人生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和他的“动情”人生

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和他的“动情”人生作者:***来源:《中华瑰宝》2024年第05期湯显祖倾心创作的『临川四梦』,是他毕生心血凝聚的人生之梦,从中可以窥见他『唯情』的文学创作思想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汤显祖(1550—1616年),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明代戏曲家、文学家。

他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天资聪慧,不但诗词颇具建树,而且精通天文、医理。

他34岁考取进士,进入官场,为官数年,因看不惯官场的尔虞我诈,蔑视封建权贵,不肯与朝廷为官者周旋,便弃官回乡隐居,潜心于戏剧创作,晚年淡泊守贫。

汤显祖一生所留下的戏剧剧本深受人们喜爱,而且其中有许多传到外国,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珍品,他因而有了“东方的莎士比亚”之美誉。

戏剧艺术,不仅意在表真,更在于求“虚”。

没有实,就生不出虚,没有虚,就称不上艺术。

汤显祖是一个“多梦”的人,没有梦,就没有他的戏剧艺术。

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或是发生在家人身上的变故,抑或对故人挚友的怀念,他都可以在“梦”中一吐为快。

汤显祖的许多戏剧创作都与“梦”有关,他的《还魂记》《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四个剧本被后人合称为“临川四梦”。

第一梦《还魂记》(《牡丹亭》),第二梦《紫钗记》,第三梦《邯郸记》,第四梦《南柯记》,分别论及爱情与功名。

后人将汤显祖的创作思想归为“至情论”,即“世总为情,情生诗歌;因情成梦,因梦成戏”。

从“临川四梦”的思想表达,我们可以窥见他的“唯情”文学创作思想,这正是他情胜于理、追求自然、浪漫洒脱的人生抱负的写照。

“临川四梦” 以梦窥情“临川四梦”的创作,不仅是汤显祖对“梦”本身的记录或解释,也是借对“梦”的描述抒发他个人的人生崇高理想,或者是他对人生哲学思考的探讨,为的是以梦喻世、以梦醒人。

品鉴“临川四梦”,无不意在传递一个“情”字。

在《还魂记》中,杜丽娘是一位多愁善感的女子,心中向往自由,却又被封建礼教所束缚,换来一场“悲喜剧”。

是戏曲大家也是清官廉吏,看汤显祖至情至性的传奇人生

是戏曲大家也是清官廉吏,看汤显祖至情至性的传奇人生

是戏曲大家也是清官廉吏,看汤显祖至情至性的传奇人生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昆曲《牡丹亭》皂罗袍唱段“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牡丹亭》上承《西厢记》,下启《红楼梦》,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传统中的一座巍巍高峰,四百年来不绝于舞台。

这部道尽了人间“至情”的真挚作品,亦如它的作者汤显祖一样坦荡纯粹。

汤显祖画像汤显祖,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

出身书香世家,从小好学聪颖,诗、文、戏、曲俱佳,文学成就斐然。

世人熟知汤显祖,多是因为流芳千古,享誉天下的“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这四部作品。

殊不知,汤显祖更是一位有着玉茗花般高洁品行的官员。

他为官清廉,政声卓著,守得一身正气,绝不随波逐流。

他以“至情”铸就名篇扬善去恶,用“四香”劝勉后人传承清白家风,将一缕馨香存留人间。

为官清正受爱戴,不负父辈为其取名“显祖”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汤显祖生于江西临川文昌里。

祖辈世代以“耕读传家,视义为人之准则”,喜好藏书,勤于讲学,乐善好施,淡泊名利,深受乡民爱戴。

这样的端行善举传到汤显祖已历六世,可谓世世诵经典,代代有贤名。

时任兵部尚书谭纶曾由衷赞叹:“抚郡汤姓卓然,为当代名宗也。

”立朝尽职,在野淑身。

妄行犯法,罪不饶人。

——摘自《文昌汤氏宗谱·家训》【译文】身处朝廷当尽职尽责,身在民间当以善修身。

胡作非为触犯法纪,将会受到惩处。

汤显祖出生后,父辈为他取名“显祖”,就是希望他今后能够品学兼优,盛名传海内,显达耀宗祖。

良好的启蒙教育和祖辈的言传身教,让汤显祖从小具备了勤奋好学、严于修身的优良品质。

他5岁开蒙,12岁能诗,13岁学古文,14岁补县诸生,21岁中举,可谓少年得意,举业顺畅。

然而,造化弄人,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年),汤显祖33岁时才得中进士。

此后,他先后担任南京太常博士、南京礼部祠祭司主事等职。

汤显祖的“四清”与“四香”

汤显祖的“四清”与“四香”

汤显祖的“四清”与“四香”399年的今天(1616年7月29日),中国明代戏剧作家、文学家汤显祖逝世。

早些时间,98岁的集邮老人郭润康先生曾撰写一篇《汤显祖的“四清”与“四香“》的文章,刊登在2015年《邑丹邮刊》第4期上,今特将该文转载于此,以资缅怀“东方的莎士比亚”——汤显祖。

汤显祖的“四清”与“四香”郭润康《中国古代文学家》第四组邮票,于2015年4月4日发行,全套6枚,分别为汤显祖、冯梦龙、蒲松龄、洪昇、孔尚任、曹雪芹。

汤显祖居首。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戏曲作家、文学家。

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

江西临川人。

所居名玉茗堂。

早年即有文名。

万历11年(1583)进士。

任南京太常寺博士,礼部主事。

万历19年上书弹劾大学士申时行,被降为广东徐闻典史,后任浙江遂昌知县,又以不附权贵而被议免官,未再出任。

在戏曲创作方面,撰写了《紫钗记》、《牡丹亭》(又名《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四大名著,合称“临川四梦”,或称“玉茗堂四梦”。

另著有《紫萧记》、《红泉逸草》、《向棘邮草》、《玉茗堂集》等。

明清时代很多戏曲作家摹拟汤显祖文词风格写作,被称为“临川派”或“玉茗堂派”。

汤显祖43岁时任浙江遂昌知事,主政五年,展现了“清廉、公正、爱民”的形象,深得人民的爱戴,遂昌人尊敬他为“汤公”。

在任期内他提出“四清”、“四香”理念。

“四清”为山清,水清,官清,吏清。

“四香”为手香(不乱财),体香(不淫色),口香(不诳讼),心香(不嫉害)。

山清、水清为保护环境;官清、吏清、手香为廉洁奉公;体香、口香、心香为人正直。

这“四清”、“四香”的理念,乃资政育人的好教材,与当代环保、倡廉、防腐政策相符。

纪念汤显祖就要发扬他的“四清”、“四香”理念。

汤显祖邮票,着红色长袍,端坐在蒲团上抚琴,神态优雅。

背景为“临川四梦”之一,浪漫主义杰作《牡丹亭》。

4月4日,遂昌邮政部门在汤显祖纪念馆举行《中国古代文学家----汤显祖邮票》首发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情清远更临川)))论汤显祖的廉政意识u范绎民(抚州师范专科学校办公室,江西抚州344000))摘要:汤显祖的廉政意识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不满/贿嘱附势0之类的不正之风;二是赞扬/惟有直如丝0的清廉官吏;三是以/万物惟清为贵0为出发点的廉洁自律。

汤显祖的廉政意识中体现出来的鲜明的褒贬倾向及廉洁自律的风范,在今天仍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汤显祖;廉政意识;现实意义中图分类号:K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79(2000)04-0029-04汤显祖于明代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后,开始踏上了从政之路,至万历二十六年(1598)辞官归里。

从时间上看,他真正的从政活动不满十五年;从政绩上看,他则达到了封建社会循吏的要求。

如他在任浙江遂昌知县五年期间,/用古循吏治邑0[1] (P2586),/一时醇吏声为两浙冠0[1](P2582)。

对于汤显祖的从政活动及政绩,不少学者均有论述。

然而,笔者发现,对汤显祖的廉政意识,历来只有零散的、不完整的涉及,这一现象,对于全面深入地研究汤显祖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较大的不足。

笔者对汤显祖的著述粗加浏览之后,今将其中蕴含的廉政意识归结于三个主要方面,现简述如下。

一、不满/贿嘱附势0之类的不正之风汤显祖对不正之风的不满,首先表现在他对贪官污吏的揭露。

汤显祖的一生,经历了明王朝嘉靖、隆庆、万历三个朝代。

汤显祖生活的时代,明王朝已是江河日下,统治集团从皇帝到官吏,其腐败与贪婪都达到了惊人的地步。

如万历皇帝朱翊钧,因为大量搜求珠宝,使珠宝价格增加二十倍,不少正直的大臣公开进行劝谏。

如汤显祖的好友、时任凤阳巡抚李三才奏称,/陛下病源则在溺志货财0[2](卷二三二5李三才传6),户部给事中田大益说,/陛下以金钱珠玉为命脉0[3](卷二三七5田大益传6)。

对于当朝皇帝的贪财好货,汤显祖并非不知情,他出于政治上的因素,虽然不好直接点名批评,但他在5牡丹亭6中却描写了宋高宗在强虏压境时仍一心追求珍宝的荒唐行为,并塑造出一个因搜求珠宝而得宠的/钦差识宝大臣0苗舜宾,以此来曲折地表示不满。

然而,对于朝廷中的贪官污吏,汤显祖则是予以无情的揭露。

如他在其著名的5论辅臣疏6一文中,就对当时的吏科给事中杨文举借督理荒政之际而贪财受贿之事以及其他地方官员贪污行贿的行动表示强烈的不满。

他激愤地说:至于言官中贿嘱附势,盛作不忠之事,躐窃富贵者,往往而是。

,,文举所过辄受大小官吏公私之金无算。

夫所过督抚司道郡县,取之足矣,所未过郡县,亦风历而取之。

,,夫前所贿赂宴贵数万金者,岂诸臣取诸其家蓄而与之哉?正是刻掠饥民之膏余,攒那赈帑之派数,以相支持过送,买其无唇舌而已。

,,文举之贪,苏徽二郡人士皆能言之。

正因为这篇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朝廷贪官污吏的现实,又间接批评了万历皇帝的昏聩不明,使汤显祖/直声满天下0[5](P10),而汤显祖也因此被贬官徐闻。

又如,在5南柯梦6中的府幕录事官,汤显祖将第33卷第4期2000年11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x i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Vol.33No.4Nov.2000u收稿日期:2000-10-12作者简介:范绎民(1948-),男,江西进贤人,抚州师范专科学校副教授。

之作为一个典型的贪污犯来描写。

这个人/为官只是赌身强,板障。

文书批点不成行,混帐。

权官掌印坐黄堂,旺相。

勾他纸赎与钱粮,一抢。

0与官场一样,科场也存在贪污行贿的事实。

在封建时代,一般正派士子想挤入官僚阶层十分困难,但如果有裙带关系或行贿,则可很快达到目的。

如汤显祖在5邯郸梦6第六出5赠试6和第七出5夺元6中,对卢生夫妻以金钱引动权贵的前因后果作了很好的揭示。

卢生认为自己读了不少诗书,但/交游不多,才名未广0,对科举无把握,而其妻崔氏则直言/奴家四门亲戚都在要津0,只要卢生进京后去拜访他们,打好招呼,她/再着一家兄(金钱)相帮引进,取状元如反掌耳0。

后来,果然/则这黄金买身贵0,卢生高中状元。

汤显祖为之慨叹道:/开元天子重贤才,开元通宝是钱财。

若道文章空使得,状元曾值几文来?0再如,在5紫钗记6第二十二出5权嗔计贬6中,汤显祖描写了权奸卢太尉借科举而广开贿赂之门。

/剑履下朝堂,平步星辰上。

春风桃李遍门墙,敢有一枝儿直强!0这段唱词,道破了卢太尉的贪婪专横。

陇西才子李益,因为对卢太尉没有任何/直强(拜谒送礼)0的表现,故此后来中了状元也遭排斥。

在这些句段中,汤显祖虽然没有直接写科场官员如何受贿,但是却较好地借文学作品揭示了贪官污吏们的丑恶嘴脸,从另一个侧面强烈宣泄了自己对贪官污吏的愤慨之情。

当然,历史上的各个朝代,除了贪官污吏之外,还有许多不正之风,不少敢于直言者对此都能大胆进谏,但却被贬谪,明代也不例外。

值得一提的是,汤显祖不仅自己能够以/慷慨之声0[4](P213)大胆进谏,而且对其他因直言反对不正之风而忤权贵且遭贬谪或致仕的同时代官员,也寄予了深切的同情,这种同情在他的诗文中有极为鲜明的显现。

如,万历五年(1577)十月,张居正父丧夺情,吉服视事,编修吴中行、检讨赵用贤因星变陈言,刑部员外郎艾穆、主事沈思孝合疏劾张居正。

中行等四人同时受杖,罢黜谪戍有差。

时邹元标观刑部,视四人杖毕而疏上,却因此也被杖且谪贵州都匀。

此事对当时尚年轻的汤显祖印象极深,他直到入仕后还念念不忘,在万历十二年(1584)所写的5赠邹南留都六首6之二中还表达了他的不平和同情:/销心三辅豪,殒气诸州彦。

0又如,万历八年(1580)闰四月,南京吏部尚书赵锦因忤张居正被科臣费尚伊所劾,随之乞休致仕。

当时还未入仕的汤显祖对此深表同情,写下了5送南太宰赵公致仕归余姚6一诗,诗云:/凤德咸尊岳,鸿轩忽丽天。

,,疏谢宁标节,敦留是惜贤。

0再如,万历十一年(1584),御史谭岳南(希思)因查阁中/丝纶簿0一事被谪,刚入仕不久的汤显祖也实感不平,写下了5送谭侍御归茶陵6一诗,其小序云:/侍御疏,阁中故有丝纶簿,为大王当窃去。

解王当,诏旨切责,问出何记。

御史台为言,竟谪归。

0一个/竟0字,流露出汤显祖内心的不平之慨。

二、赞扬/惟有直如丝0清廉官吏汤显祖一方面是对/贿嘱附势0之类不正之风表示强烈不满,另一方面则是对清廉官吏予以较多的推崇和赞扬。

汤显祖一生交游广泛,无论是朝廷重臣或一般官员,还是名士儒生或伶人民女,只要是清廉正直之士,他都愿意同他们成为朋友和知己。

汤显祖在他的亲身经历中,认识到/仕宦向来多曲折,君心惟有直如丝0[1](P190)。

汤显祖在其诗文中,以相当多的篇幅提到了与各阶层人士的交游往来,其中有不少是赞扬朋友的治政业绩和清廉品格。

例如,万历二十三年、万历二十六年,汤显祖以浙江遂昌知县赴北京上计,得与山东滕县知县赵邦清(字仲一,后迁吏部主事)两度相聚,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赵仲一的政治态度颇与汤显祖相同,其被斥亦同。

汤显祖与赵/心有灵犀一点通0,因此对赵的人品、政绩、文章等都十分佩服,他的文集中,多次直接赞扬或谈及赵仲一的文章就有5滕赵仲一生祠记序6、5赵仲一鹤唳草序6、5滕侯赵仲一实政录序6、5赵子瞑眩录序6、5赵仲一乡行录序6、5寿赵仲一母太夫人八十二岁序6、5赵乾所梦遇仙记序6等文及尺牍5复滕侯赵仲一6,并有5以歌代书答赵仲一6、5奉寄赵仲一真宁并问达师6、5寄赵仲一吏部真宁。

仲一居常推尊某公师父不去口。

失官归窘甚。

其师父嗔责其负,至属仲一子头创竟寸。

县官因而恶之。

书来云欲来过我与吴继疏君同住,答之6等诗。

汤显祖认为/邦清吾友如其清0[1](P621),并赞/赵君仲一治滕,伟容干,精吏事,廉而有威0[1](P1093),/好礼下士,与人呕呕如也0[1](P1090);赵仲一执法严明,/罚必而先贵,故民不犯0,他本人因/衣褐食稗,而宫馆驰传,俎豆咏歌之节,必明以清,故民俭而知礼0[1](P1091)。

这里,再从汤显祖的诗文中摘录数例,来看他对清廉之官的赞扬:故遂昌令辜志会,六年冰蘖,至不能遗女。

东乡令曾遇,去县时士民环泣者千余人。

清惠30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之声,科甲中所不能多见者。

(5复汪云阳6)海刚峰(海瑞)在南,尽裁官吏费,共至贰千余,不佞见而知之。

魏见泉在边,岁节互市费积至七万余以为修堡之资,不佞闻而知之。

二公卒称名臣。

(5答门人吴芳台舶使6)(邹光弼)以孝廉令钟祥,乃更清苦甚。

力护士民,轩税,忤旨落第,贫不能活。

(5送道兄邹华阳入越二道序6)(抚州府学训导)李敬斋先生处贫贱而不忧,清羸淡食而无所苦。

,,先生有子曰宣,从予游,动止言笑,能不以贫贱富贵为向。

(5李敬斋先生七十序6)(端威伯)家世清吏,自熹无私有。

(5永宁县知县静寰端公墓志铭6)从京师来者,言丈(李九我)蔬食敝衣。

或以丈为贫,或以丈为伪。

夫世人何足与言真伪也。

马心易作县,食尝不饱;赵中一铨部归来,几为索债人所毙。

贫而仕,仕遂不贫耶!(5与李九我宗伯6)董扩庵(董裕)在东莞治行,至今称第一。

(5与门人胡元君6)同年章念清,其清可念也。

(5寄李舜若侍御6)(乐安知县沈兼)伟哉沈生,海内廉贞。

(5怀人赋6)(刘应秋)此清士也。

(5明故朝列大夫国子监祭酒刘公墓表6)此君标胜绝能清,十年辞家官未成。

(5刘石楼有寄,石楼君尝令南昌6)(胡凤来)明公直廉,,百姓怜思至今。

(5寄前太守胡公并序6)类似的赞叹与评价的例子,还可举出不少,兹为节省篇幅而不赘举。

从上述所举的各例来看,汤显祖对众多清廉之吏作出如此高的评价,与他对贪官污吏们的强烈不满,是一个极为鲜明的对照,这实际上反映了汤显祖在内心希望有众多的清廉的官吏出现,希望从朝廷到地方的官员都能实行清廉之政,以扭转官场、科场愈演愈烈的贪污行贿之风。

三、以/万物惟清者贵0的廉洁自律汤显祖如果仅仅停留在褒贬社会上所出现的正邪之风上,而却未能严格要求自身的话,那他的褒贬只能看作是一种表面的或者说是一个种空泛的批评。

实际上,汤显祖之所以能够对正邪之风作出相应的评价,是由于他一方面有着/万物惟清者贵0[1] (P1160)的明确观点,另一方面则是自己能够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这两方面合在一起,可以认为是汤显祖廉政意识的主体(或核心)部分。

汤显祖/万物惟清者贵0的观点,无疑是说,在人世间没有什么东西比/清0更重要、更宝贵。

那么,什么是/清0呢?依笔者之见,汤显祖对/清0的解释,内涵是较丰富的,它大致可包括/清远0、/清惠0、/清廉0、/清苦0等多方面。

/清远0即/清真简远0[1] (P1635)或/清风故远0[1](P1700),指一个人的志向和抱负应远大但不求名利,汤显祖自号/清远道人0可以为证。

/清廉0即/清操惠德0[1](P1471),是指为官施政时应该有一心为民的情操,能以惠德使民富足,正如他自己所云,/惟清惟惠,可以富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