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的运动(一)》教学分析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材解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材解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教材解析一、教材介绍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教材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在折纸、剪纸的活动中体会图形的轴对称特征,认识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平移和旋转这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
从数学的意义上讲,轴对称是图形的特征之一,平移和旋转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认识图形的特征,了解图形的变换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的作用。
在介绍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现象时注意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体会它们的不同点。
二、课标解读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
”“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一、结合生活实例,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思考,使学生直观认识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一)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分类等数学举动中,初步感知图形的运动特征1.通过观察熟悉的游乐场等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不同物体的各种运动形式。
2.通过比较、分类等数学举动,让学生测验考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运动征象,初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征象。
在课程实施中,可以选择生活情境中的实物,让学生说一说它是怎样运动的,再让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生找出与它运动方式相同的事物;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根据运动特性的不同进行分类。
二)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辨认轴对称图形1.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经验,通过观察植物、动物、建筑物等对称征象,说一说见过的对称征象,直观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通过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等数学举动,让学生履历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完整重合”的特征,直观认识对称轴。
《图形的运动(一) 轴对称图形》教案(七套)
《图形的运动(一)轴对称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经过深入研读教材,并结合新课标三维目标的理念,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2)经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无提供或者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并且在生活中经历过图形的运动,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虽然不清楚,但是学生生活中有大量的素材,教学中需要借助身边有趣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图形运动这样抽象的概念。
鉴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学习抽象的图形知识时,需要借助直观的形象支持。
比如观察、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拼一拼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机会,在观察与动手操作中进行思考和发现,直观的感受图形的运动特征。
【重点难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识别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游戏引入、紧扣主题1、今天孙老师和大家一起研究图形的运动。
2、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孙老师这里有一个游戏,想玩吗?学生热情回应。
3、听清游戏规则:只看物体的一部分,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吗?男女生比赛,看谁猜的又快又准。
女生一次就猜对,男生的答案却要尝试几次。
4、为什每次女生都能异口同声的猜对呢?5、女生的简单在哪儿?6、原来,女生看到的部分和遮住的部分完全一样,所以女生猜的快。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将猜测图形分为两类,在这个看似不公平的游戏中,激发学生对图形设置的思考。
紧扣主题。
活动2【活动】二(一)、合作探究轴对称特征1、出示实物照片;这是四个不同的物品,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先思考,再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2、点名学生全班交流。
3、我们把它们画下来(课件),再剪一剪就成了这样的图形(示手中的道具);每人一个这样的图形,先折一折,再比一比,然后在小组了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RJ) 三、图形的运动(一)
三、图形的运动(一)第1课时轴对称图形【教学内容】教材第29页例1【教材分析】本课时从丰富的实例出发,使学生感知生活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在实践活动中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对称轴。
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指导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循序渐近,层次分明,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册认识了上下左右,在一年级下册又初步认识了一些平面图形,为学习轴对称图形打下了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既可以了解对称现象在生活中的普遍性,又能提高数学观赏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对称现象,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了解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准确地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难点:如何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并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对称图形、尺子等。
【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探究新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巩固应用―→加深对轴对称的认识。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K【情境导入】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特征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每个图形的左边和右边,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向你们组的同学说一说。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师:你怎么知道它们的左边和右边是一样的?生:我是看出来的。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是看出来的。
对呀,观察是学习的一种好方法。
除了观察,你还可以怎样证明呢?生:可以将它们对折。
师:请大家想想,如果我们把它们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出现什么情况?(充分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课件演示对折重合)师小结:像这样把一个图形对折后,左边和右边能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
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
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2、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平移现象,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2、认识旋转现象,掌握旋转的特征。
3、初步认识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对称轴的位置。
4、会画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能运用对称的知识剪出一些简单的剪纸。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4个课时。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单元教案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平面内的图形;2.学习图形在平面内的平移和旋转;3.理解和掌握基本的平移和旋转规律。
二、教学重点1.图形的平移;2.图形的旋转;3.图形运动的规律。
三、教学难点1.灵活运用平移和旋转规律;2.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图形卡片、板书、教学PPT等教学辅助工具;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1.老师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引出图形的运动;2.利用图形卡片展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卡片观察和理解。
第二部分:讲解1.老师利用板书和PPT介绍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2.老师示范如何进行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让学生跟随操作。
第三部分:练习1.学生进行图形平移和旋转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2.学生在小组内互相练习,互相观察和纠正。
第四部分:总结1.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到的知识点,强调平移和旋转的重要性;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提出疑问和心得。
六、课堂延伸1.学生互相展示自己做的图形平移和旋转;2.学生可尝试设计自己的图形运动题目,展示给同学。
七、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2.练习书上与图形运动相关的习题。
八、教学反思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完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就是《图形的运动一》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平移和旋转,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一):解决问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4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P32例4,完成教科书P36“练习七”第12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剪纸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的对称和平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亲自动手剪一剪和观察图形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
3.在剪纸活动中,注意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能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教学难点:发现连续对称图案与折纸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纸。
教学过程:一、欣赏剪纸图片,激趣导入课件出示剪纸图片。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剪纸。
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者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
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中国剪纸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其中的折叠剪纸就运用到了我们所学的轴对称图形的原理,它适用于表现结构对称的形体和对称图示,例如花鸟虫鱼等。
剪纸的变化形式多样,如两方连续、四方连续或多方连续等,使它能得以长久流传。
师:剪纸在我国已经有千百年的历史。
欣赏了这些绝美的图片,同学们想学剪纸吗?我们不可能第一次就剪出这么复杂的图案。
从简单的开始,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一起来试试吧!(板书课题: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宣扬中华传统文化,体会艺术美、数学美,巩固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同时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从欣赏美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
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一)课件出示图片。
师:试一试,再拿出你的作品,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看谁能用“先”“然后”“最后”把过程说清楚。
教师根据学生表达,随机板书。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对比自己的剪法,生生互动,思考并解决问题。
注意收集典型案例,教师拿出错误案例与正确案例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问题。
师:一起来总结剪1个小人的方法吧!结合学生表达的先、然后、最后的顺序,引导学生发现1个小人的剪法:一折,二画,三剪。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2.2 图形的运动》-人教版 (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2.2 图形的运动》-人教版 (1)一. 教材分析《6.2.2 图形的运动》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图形的基本运动规律,包括平移、旋转等。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图形运动的实质,学会用运动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图形的基本知识和简单运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续学习更复杂图形的运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图形的运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图形运动的本质理解和运用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直观的运动现象中抽象出运动的本质特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图形的基本运动规律,学会用运动的观点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图形的基本运动规律。
2.难点:图形运动的本质理解与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多媒体课件展示图形运动,使学生直观地感受运动现象。
2.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图形运动的理解。
3.采用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形和运动规律的课件和教具。
2.准备练习题和拓展题,以便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如旋转门、滑滑梯等,引导学生关注图形运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演示或课件展示,呈现图形的基本运动规律,如平移、旋转等。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的本质特征,如方向、距离、角度等。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一)》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图形的运动,包括平行移动、旋转和翻折等概念。
通过生动有趣的图形展示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图形变换的基本规律。
2. 教材特点•知识点简单明了,易于理解;•设计了丰富的实例,便于学生动手实践;•综合运用了数学、几何等知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二、说课内容安排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图形的平行移动、旋转和翻折的基本概念;•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图形进行简单的变换操作;•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2.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图形的平行移动、旋转和翻折的概念及操作方法;•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旋转和翻折的概念,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3. 教学过程安排3.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图形在二维平面上的变换,引起学生对图形运动的兴趣。
3.2. 概念讲解•首先介绍平行移动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图形在平面上的平移规律;•接着讲解旋转和翻折,并演示实际操作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旋转和翻折的原理。
3.3. 操作练习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平移、旋转和翻折操作练习,检验他们对图形运动的掌握程度。
3.4. 拓展应用设计一些拓展应用题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
4. 总结与展望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概括总结,鼓励学生勤加练习,深化对图形运动的理解。
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对未来学习的期待。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图形运动的理解度和操作能力有所提升,但在旋转和翻折的概念理解上还存在一定困难。
在后续教学中,需要加强对这两个知识点的讲解,引导学生多练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说课稿,希望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掌握图形运动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拓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动手能力。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2课时)》《平移》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3单元《图形的运动(一)(第2课时)》《平移》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图形的运动(一)(第2课时)》《平移》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3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学会平移的方法,并能够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认识平移,探究平移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运动,对图形的运动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平移的概念和性质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各有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移的概念,学会平移的方法,能够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树立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的概念,学会平移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操作法、交流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图形的运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导入:展示平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平移的特点,引出平移的概念。
3.教学讲解:讲解平移的性质,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方法。
4.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操作,实践平移的方法,体会平移的性质。
5.解决问题: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移的方法解决问题。
6.总结提升: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加深对平移的理解。
7.课堂练习: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图形的运动(一)》教材分析及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
《图形的运动(一)》教材分析及重难点突破(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主题图,教材选用的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游乐园和春天里孩子放风筝的场景。
对称的图形有蜻蜓、蝴蝶风筝和小兔子钟面;平移的现象有缆车、在直线轨道上运行的小火车、滑滑梯、观光梯;旋转的现象有旋转飞机、风车和钟表上时针与分针的转动。
同学们将自己观察到的场景表述出来,还可以借助肢体语言演示,切实感受到每个实例的运动方式,再找一找与它运动方式相同的事物,初步体会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提供了树叶、蝴蝶、天安门三种实物,它们分别是植物、动物与建筑的代表。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它们的左右(或上下)两部分形状和大小是一模一样的,从而认识对轴称现象。
再通过小精灵的提示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以巩固认识。
例1以动态操作的方式教学轴对称图形。
教材通过剪纸片,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给出折纸片、画图和剪纸片的过程,展现了形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过程,进而达到以下3个目标:首先,使学生明确这样剪出来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其次,使学生通过折痕认识对称轴;最后,使学生明确用对折的方法可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做一做”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其中第四幅图较难判断,教师应准备教具,当学生出现分歧时,通过对折的方式,发现它无论怎么折都不能完全重合,从而知道它不是轴对称图形。
进一步明确,轴对称图形需要对折后要完全重合,如果仅仅只是形状形同是不可以的。
修订后的教材与实验教材相比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修订后的只要求能从诸多图形中辨别出轴对称图形,而不要学生画出对称轴。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轴对称图形,难点是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二、重难点突破1.认识轴对称图形。
突破建议(1)借助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
如:主题图中出现的蜻蜓、蝴蝶风筝等,说一说自己在哪见过这样的图形。
(2)折一折,剪一剪。
课前准备好方形的纸片与剪刀,通过对折后画一画、剪一剪,进一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形成的过程,感受轴对称的奥秘。
《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教材第2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直观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2.经历“剪一剪、折一折、辨一辨”等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感受数学的对称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轴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辨认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课件、剪刀,手工纸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一)猜想激趣1.课件出示(教师讲述):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昆虫们欢快地飞舞,瞧,它们正向我们飞来,可是我们只能看见它们的半个身影,你能猜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昆虫吗?2.学生猜想,课件呈现完整的昆虫。
3.教师质疑:你是怎么想出来的?(二)交流引入1.观察交流:这些昆虫有什么相同的地方?2.这些昆虫上下或左右两边都是完全相同的,我们就说它们是对称的。
(板书:对称)【设计意图:从大自然中的昆虫引出对称图形的一半,让学生在猜想中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初步感受对称现象,丰富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一)剪一剪,初步感知轴对称现象。
1.初剪对称图形,思考探索。
学生动手剪一只“蝴蝶”,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展示,优化剪法。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非常逼真,有的小朋友剪出的蝴蝶却不像呢?为什么要对折?为什么只要画“蝴蝶”的一半?3.再剪对称图形,感受对称。
先对折,再画一画、剪一剪,用这种方法再剪一个其它的对称图形。
(二)赏一赏,认识轴对称图形。
1.互相欣赏作品,感受对称美。
2.回顾剪法:这些美丽的图形你是怎么剪出来的?3.揭示特点,完善课题。
像这样,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板书:两边完全重合),就称为轴对称图形。
(板书:轴对称图形)对折时留下的折痕就是它们的对称轴。
(板书:对称轴)4.巩固认识:指出你剪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主要包括旋转和平移两种图形的运动。
本单元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旋转和平移的概念,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图形的运动,并能够运用旋转和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图形知识,对图形的名称和特征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图形的运动,特别是旋转和平移,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和体验旋转和平移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旋转和平移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旋转和平移的现象;学会用简单的语言和图形表达旋转和平移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旋转和平移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旋转和平移的辨别,以及如何运用旋转和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具体操作,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和理解旋转和平移的概念。
2.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旋转和平移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交流分享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图形卡片等。
2.学具准备: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旋转和平移现象,如旋转门、滑滑梯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现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和图形卡片,向学生展示旋转和平移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旋转和平移的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旋转和平移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旋转和平移的过程。
《图形的运动(一)》教材分析及重难点突破(第3课时)
《图形的运动(一)》教材分析及重难点突破(第3课时)一、教材剖析这局部外容是修订后的教材在处置效果方面关于〝图形与几何〞范围所作的打破。
经过让先生应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处置剪出给定的图案的效果,打破了以往处置效果的例题多布置在〝数与计算〞范围的局限,使得培育先生的〝四能〞的素材和案例更为丰厚。
例4选取了中国官方传统的手工艺〝剪纸〞为素材,让先生探求如何剪出手拉手的4个小人。
先生一次性成功的几率很小,教员要引导先生寻觅缘由,逐渐调整战略处置效果。
重点突出以下两点:一是突出折纸的方法,以保证剪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二是在对折之后的纸上画图时,要留意保证剪出的图形是手拉手的。
教材出现了处置效果的全进程,并在各个环节均有打破:在〝知道了什么?〞环节,重在经过了解题意迅速调动有关轴对称的知识,进而笼统出数学效果;在〝应该怎样做?〞环节,应用已有的剪一个小人的阅历停止迁移,同时将效果转化为复杂些的剪两个手拉手的小人的效果,以操作的方式探求折纸方法、画图方法,并经过不时的调整处置剪4个小人的效果;在〝成功了吗〞环节,教材出现了处置效果时应留意的事项,借以培育先生的反思才干。
这样既培育先生处置效果的才干,又培育先生入手实际的才干,同时鼓舞先生在操作的进程中积极思索,开展先生的空间观念。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处置复杂的实践效果,难点是培育先生处置效果的才干。
二、重难点打破。
1.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剪出4个完全一样的手拉手的小人。
打破建议(1)应用轴对称知识剪出一个小人。
明白只需求对折一次,画半个小人,使折线是〝小人〞的对称轴。
(2)应用轴对称知识剪出两个一样的小人。
引导先生依据剪一个小人的阅历迁移到剪两小人,说一说需求对折几次,为什么?强调画小人的位置。
(3)继续应用轴对称知识剪出四个一样的小人。
想一想,需求对折几次?(需求留意的是:对折一次剪出一个小人,对折两次剪出两个小人,对折三次有先生误以为是三个小人,要让先生明白每对折一次的小人个数应是上一次个数的2倍那么多。
小学数学_图形的运动(一)——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本21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知道对称轴,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经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彩纸、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师:大家玩过贴耳朵的游戏吗?请一名同学上台(老师捂着这位同学的眼睛)师:你们笑什么?生:两边不一样生:不对称师:到底怎样才是对称呢?师:今天就让我们来探究对称的奥秘。
相信大家学完后就能把耳朵贴对称了。
二、探究新知,感受对称1、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师:下面这些图片是不是对称的呢?如果你认为是对称的就打“√”,认为不是的打“×”。
(课件出示下图)学生先独立解答,再汇报交流。
达成共识的对称的有:不对称的:学生有争议的:有争议的我们先放到一边,一会再来研究它。
对于大家都认为是对称的,你有什么办法来验证呢?生:对折请小组长拿出信封里的图片,小组四个同学一起折一折,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
全班交流,哪个小组上台汇报你们的做法。
学生边折边说有什么发现。
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
那梳子呢?谁来折一折,发现了什么?那花是不是对称的?你们再来折一折,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汇报,对折两边没有完全重合,不是对称的。
师总结:只有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的,才是对称的。
(板书:对折后两边完全重合)2、认识轴对称图形(1)动手操作,剪对称图形师:刚才大家一致认为这件小衣服是对称的,它是怎样剪出来的呢谁你有什么办法把他剪出来吗?生:先对折,再画,再剪。
师课件展示剪小衣服的方法,引导学生明确剪对称图形的方法: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doc
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图形的运动该单元帮助学生到了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
下面是的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二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运动(一)》教案【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P28~29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七的第1~3小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和动手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一组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白纸、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许多的知识。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P28页的这幅图,你能从图中发现哪些有趣现象?2、(学生自由回答)3、(出示第28页的主题图)是啊,在游乐场里,空中飞舞着的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
【板书:对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跟对称有关的知识。
二、探索新知。
(一)、认真观察,体验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
(1)、看书第29页的树叶、蝴蝶、天安门的图,这些图形它们在外形上都有一个共同的数学特点,你能发现吗?(2)、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树叶图:以树叶中间叶脉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蝴蝶图:以蝴蝶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天安门城楼图:以天安门城楼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图形的运动一》教案(共18篇)
《图形的运动一》教案〔共18篇〕篇1:《图形的运动一》教案课前准备老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情境激趣。
〔课件出示教材92页情境图〕说一说图中三个少先队员剪出的图案、设计的图案和制作的板报花边各采用了什么运动方法。
〔生答复,师板书〕2.导入揭题。
这节课,我们首先来复习图形运动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相关知识。
⊙回忆与整理1.平移。
〔1〕什么是平移?〔把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挪动一定间隔的过程叫做平移〕〔2〕判断平移后图形的位置,关键有几点?〔判断平移后图形的位置,关键有两点:一是平移的方向,二是平移的间隔〕〔3〕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平移现象。
〔电梯的上下运动、抽屉的推拉等〕2.旋转。
〔1〕什么是旋转?〔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固定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一定角度的过程叫做旋转〕〔2〕旋转的三要素是什么?〔旋转的三要素:一是旋转中心,二是旋转方向,三是旋转角度〕〔3〕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旋转现象。
〔电风扇扇叶的转动、汽车行驶时车轮的转动等〕3.轴对称。
〔1〕什么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对折后折痕两边的局部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做对称轴〕〔2〕我们学过的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预设生1: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腰梯形、圆等都是轴对称图形。
生2:线段也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一条对称轴。
生3: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
生4: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典型例题解析课件出示典型例题。
先把三角形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6格。
分析^p 此题考察的是学生对旋转、平移知识的掌握及运用才能。
画图前要先找准规定的旋转中心,即点C,画出线段CA 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后的对应线段CA′,CB绕点C顺时针旋转90°后的对应线段CB′,然后连接A′B′,得到三角形A′B′C,三角形A′B′C即为三角形ABC按要求旋转后的图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印版
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
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
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
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数学思考: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情感态度: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点:从实物对称抽象出轴对称图形,感知旋转与平移现象。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区别旋转与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4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