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郭根生先生印象派摄影作品的艺术特色
论艺术影像的逼真性-精选资料

论艺术影像的逼真性美国心理学家及艺术家鲁道夫?阿恩海姆(RudolfArnbeim) 在他的《艺术与视知觉》中谈到“判断一个艺术形象逼真与否的基础是什么呢?人们可能把它想的很简单,认为只要拿着一形象与‘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事物直接对比,就可以判断这一形象是否逼真了。
但事实却与此恰恰相反。
”可见在我们探究艺术影像的“艺术的真实性水准”时,不能仅仅对“真实生活”进行简单的“真实模仿”,真正能再现现实的视觉理性,创造完美幻象才是摄影艺术所产生的艺术影像“逼真”的本源。
摄影术发明的功能在于真实的影像记录,逼真的纪录物质生活也就成为历史真实的反映,可以说自从摄影术的诞生,人类真正可以客观地审视历史。
每一个影像的记录都是去除偏见,逼真的、无法篡改的历史影像,在瞬间完成了发明者赋予他的使命――自然之笔的忠实映照,同时“摄影给人以一种把握住了非真实的往昔的幻觉,他们也就帮助人们把握住了不牢靠的空间” 那么可将空间凝固的真实影像就是人类视觉性纯粹的逼真,或亦可说影像艺术的逼真性是表现人类心灵纯粹的逼真,以成为现阶段影像艺术困惑的焦点。
所谓的逼真,源于我们视觉观察时事的记忆,这种记忆可以停留在摄影最早功能性作为纪念家庭成员所取得的成就,也可以是后工业时代理性思维的代表,在信息时代,它又是唤起人们心灵原本真实最好的慰寄。
可见,逼真的影像来源于时代所造就的认识自我,是审视生活最好的现实表达方法,也是摄影艺术语境化所追求至高的境界。
一、视觉理性的逼真性视觉的理性来源于观察事物表象而产生认识对象的视界,视界的宽阔于狭窄又取源于个人、社会、物质世界在瞬间思维意识而产生的理性。
视觉艺术的逼真性在古老的艺术中已有明确的体现,无论是汉代画像石的耕猎图,还是西班牙阿尔泰米拉岩洞中人类意识思维所留下的真实图像,无论是以装饰为目的,或是为达到最终获取食物的愿望的“巫术”行为,都是力求再现视觉真实性。
下面所产生的问题就是“自然本身正在反映她自身的面容”的逼真性,是影像艺术所追求的目标吗?如果影像的实践拍摄仅仅表现“表象”的逼真性,摄影实践就会陷入被美国摄影批评家玛丽娅(Mary) 所指出的误区中:“摄影是不加区别地反映视觉现实,而视觉现实不过是沉溺于事物的外在形象而已。
小议色彩教学中的印象派代表画家

小议色彩教学中的印象派代表画家发表时间:2009-07-20T10:37:33.093Z 来源:《中外教育研究》2009年第4期供稿作者:郭春蕾[导读] 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
小议色彩教学中的印象派代表画家郭春蕾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摘要】印象派画家是传统艺术的反叛者和色彩艺术的革新者,他们受到自然科学中光学和色彩学的影响,打破了传统油画的色彩运用始终是以明度的变化为基础的局面,将色彩的冷暖变化、纯度变化引入油画色彩的应用范畴,丰富了油画的色彩艺术语言。
印象派画家群体在色彩上最杰出的代表是莫奈、雷诺阿等人,他们强调现场写生作画,主要把身边的生活琐事和直接见闻作为题材,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
在构图上多截取客观物象的某个片断或场景来处理画面,打破了写生与创作的界限。
【关键词】印象主义色彩光【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4-0091-02 印象主义作为绘画流派出现于法国。
1874年3月25日,莫奈、雷诺阿、毕沙罗、西斯莱等一群年轻的法国画家,在巴黎举办了无名画家、雕塑家、版画家展览会,因莫奈展出的一幅题为《日出•印象》的油画的题目被一位观点守旧的记者借用,撰文嘲讽此展览为“印象主义画家展览会”,遂产生印象主义或印象派之名。
一、印象派画家的色彩语言1.印象主义的色彩主张印象派画家是传统艺术的反叛者和色彩艺术的革新者,他们受到自然科学中光学和色彩学的影响,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物体都是光的照射作用,才显现它的物象的,不存在“光”,也就无所谓“色”。
他们大量地从事户外的实地写生,他们的作品中,闪烁着自然界瞬间现象的光色变化,较过去绘画中的暗褐色调更为真实印象派在光的探索与色彩的分析方面都做出了重要的发现,在对自然景物的阳光、空气和色彩感的表现上解决了前人不曾解决的问题。
在此之前,油画的色彩运用始终是以明度的变化为基础的,色调单一,而印象派画家将色彩的冷暖变化、纯度变化引入油画色彩的应用范畴,特别是突出了色彩冷暖对比的表现价值,丰富了油画的色彩艺术语言。
【课件】第16课+印象派油画欣赏+课件-2021-2022学年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外国印象主义绘画 22
印象主义的影响
印象主义作为一种思潮波及欧洲各国。英国.德国以及 西班牙、意大利的一群艺术家,俄国艺术世界和东欧一些 画家都曾经受到法国印象主义的极大影响。美国的沙金和 女画家卡萨特、日本的黑田清辉也是负有盛名的印象主义 画家。印象主义运动虽然已经在100年以前即已消失,但 至今世界上还有不少画家用印象主义的方法作画。中国现 代画家刘海粟、林风眠等人在吸收印象主义技法方面,有 独特的创造。
结构。这一视野的骤变,所散发出的光线、色彩、运动和
充沛的活力,取代了以往绘画中僵死的构图和不敢有丝毫
创新的传统主义。
外国印象主义绘画 7
印象派的创作理念……
从创作理念上来说,印象派画家强调真实地表现 艺术家对客观世界的感觉和印象,而不重视牵强附会 的主题。绘画给予人们的是感觉,而非深奥的思想。 在艺术形式上,他们强调的是对光与色的探索,他们 尝试着把光和色彩直接与美学沟通。所以他们的作品 往往是“为了色彩去画一个主题,而不是为了主题本 身”,从而极大地丰富了绘画的表现手段。印象派中 产生了众多的艺术大师,如马奈、莫奈、雷诺阿和德 加等。
外国印象主义绘画 8
《草地上的午餐》
爱德华.马奈 208CM*264CM
巴黎
奥赛博物馆
这是一个经过精心 安排的“午餐”,是 画家寻求色彩对比的 大胆实验。此画展出 后,引起舆论大哗, 作为挑战性作品,马 奈被推入到印象派阵 营。
外国印象主义绘画 9
爱德加.德加
在巴黎出生和去世的爱德加·德加是银行家之子. 生来便是大资产阶级,在印象派画家笔下,形有溶解于 气氛之中的倾向,而德加的画却始终保留着严格的形.他 对人工舞台灯光热爱要甚于阳光的喜爱,他喜欢表现人, 但从不勿忙去勾勒人物的身影.因此,他的艺术是新的贡 献扩大和丰绘画形式.他从一开始,就参加了印象派的几 次画展.德加的晚年,由于视力下降,他更喜欢作木炭画, 简洁有力地增加层次,再以白粉画出亮光.德加同雷诺阿、 莫奈、塞尚一样,与印象派的历史密不可分.
印象派基本介绍及作品赏析

印象派基本介绍及作品赏析一、印象派的起源及发展:印象主义是十九世纪末在欧洲文化活动中心巴黎萌生的一种艺术风格。
印象格,却意味着同浪漫主义的一些传统形式与风格的决裂,并为二十世纪以“现代派”面目出现的各种艺术做好了准备,因此,印象派很自然地成为联结两个世纪的纽带。
由于印象主义首先是在绘画中出现的,再加上法国诸姊妹艺术之间的相互联系又特别密切,因此,谈论音乐上的印象主义,首先也得从法国的印象主义绘画谈起。
印象主义这个名称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一幅风景画《印象:日出》得来的。
家,第一次独立举办了旨在同官方沙龙相抗衡的画展,展出近三十位画家的作品。
这次画展受到了舆论的奚落,人们无礼地嘲弄这些艺术家,随随便便地以莫奈的这幅画为他们取上“印象主义者”的诨号。
由于这群青年艺术家对待“印象主义”这一贬称并不怎样介意,从此这个含混不清的偶得之词便保留下来。
印象派之后出现了与印象派的艺术主张不同,以塞尚、凡·高、高更为代表的另一种艺术主张,人们称之为“后印象派”。
在十九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他们不满足于印象派的“客观主义”表现和片面追求外光与色彩,转而强调抒发作者的自我感受,主观感情和情绪,于是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应用,后印象派从此诞生。
印象主义绘画不同于其他绘画之处,在于它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角,即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
印象派画家的这一选择,是同当时自然科学界对光的传播与照射的物理研究成果密切相关的。
人们的视觉之所以能感知自然界中的物体,都得以光所提供的条件为其前提。
阳光笼罩万物,使各种物体呈现出不同的色泽,换句话说,所有的物体都是染色的形,人们就是根据不同表面的不同色泽,即从不同染色面的分界才得以认知物体的形状的。
如果光一消失,形和色也就不见了。
所以印象派画家认为,在表现光的过程中,他们也就找到了绘画艺术的一切。
印象派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色光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印象派的创新思想

《西方现代艺术欣赏》————印象派的创新思想安徒生曾经讲过:“只有美与艺术的结合才能永存。
”以前的我对西方现代艺术几乎不了解,只是很单纯的喜欢高中历史书里莫奈的《日出-印象》这幅画,给人以触动和希望。
选修了这门课后,我才对西方现代艺术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我印象最深的是印象派的艺术创新思想。
“以最无邪的眼睛去望穿最原始的天真,这是画家最浪漫的向往。
”一位平凡的女画家颜正安如是说。
然而画家们用自己的眼睛去探索大自然,所带来的创新思想对艺术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
现代艺术表现的是艺术家们对客观世界的感受,这种表现体现在从客观的外部世界转向了艺术的内部和艺术本身。
印象派的画家走出画室,相信直觉,否定了传统的主题构想,提出了“艺术家的直觉就是主题”这一全新的艺术理念。
这就是印象派的创新思想所在。
人们常说,艺术的变革折射出社会生活的变化。
文艺复兴标志着欧洲社会状态从中世纪向现代的转型,而印象派的出现则预示了乡村文化走向都市文化的一系列变化。
印象派画家们凭借自己的直觉,敏感地描绘出社会生活变化中的真实状态,由感觉的变化而导致新表现技法的产生。
作为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画家,马奈所表现的艺术完全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他所倡导的:“我画我所看见的“艺术思想。
他那种强烈的叛逆意识,使他站在了现代艺术的前沿。
马奈的《吹短笛的男孩》的朴实无华证实了艺术家的现代性,他是一切陈规之敌,他通过其作品表达一种新的世界观。
“我相信不可能用比他更简单的手段获得比这更强烈的效果的了。
”我从我最喜欢的画家莫奈身上学到很多了,他那份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深深地触动了我。
克劳德·莫奈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
他喜欢所有使人眼花缭乱的东西,他描绘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树木都洋溢着非同寻常的生命感。
他的内心满怀着难以遏止的激动;从他的观念看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然而从他本性看,他却是一个幻想家。
他的代表作《日出-印象》这幅油画描绘的是透过薄雾观望阿佛尔港口日出的景象。
浅析我国近现代油画的印象派特征

五 、颜文 糅油 画 中的印象 派特征 颜文 襟 留法 期 间 的作 品概 括性 强 ,着 重于 色彩 的感 觉 ,是他 最终使我 们的创 作达到 一个崭新的境界 几个 艺术阶 段 中最 接近 印象派 的时 期。 关键 词:我国近现代 油画;印象派;特征 颜文 操 的 《 越南 西贡 》 《 鸟瞰 香港 》 《 印度 洋 夜航 》 《 红海 吉布 蒂之 晨 》 《 斯里 兰 卡停 泊 》,这 些 作 品都尽 力 以简 洁 的手法 由莫奈 的 《 日出・ 印蒙 》命名 的 印象派兴 起 捕捉稍 纵 即逝 的 光色效应 , 充满 印象 派 的特 征 。 于 l 世 纪下 半 叶 的法 国 。印象 派将 光 与 色 的科 9 他 的 《 家 塘》 一 画 ,冷 暖 过度 自然 ,随着 树 木的 走 向色调 毛 学观 念 引入 绘 画之 中 ,创 立 了 以光源 色 和环 境 产 生 了奇妙 的变 化 ,色 彩 占据 了整 幅 画的主 导地 位 , 画中注 重色 色为 核心 的 现 代写 生 色彩 学 ,树 立 了色 彩形 式 彩 的 印象 派特 征 t 明显 。仔细 观 察它 的暗 部 ,用 色也 很洁 净鲜 ’ 分 的独特 审美 价值 。虽然 印象派 向中 国的 传播 是 亮 、色相 明确 ,他在 暗 部色 彩 的处理 上 借鉴 了 印象派 的 方法 ,将 艰 难 曲折 的 ,但 从2 世 纪 中国 油画 史 、美 术 文 暗 部的颜 色 明确 了色 相 ,而 不是采 用无 彩色 的灰或黑 色 。 O 献 中都 可 以发 现 , 印象派 已经 十分 自然 地 融入 六 、孙为 民油 画中 的印象派特 征 到 中 国油 画家 的创 作 之 中 。本 文试 从我 国近 现 孙 为 民从 1 9 年 以后基本 进入 了有意 识的 、集 中 的色光探 索 90 代 的几 位 知 名油 画家 入 手 , 以他们 的 油画 作 品 时期 。印象 派 的大 多数画 家都 很 喜欢 表现 阳 光下 的景 色 ,孙为 民 为 切入 点 ,通 过 作 品来 分析 我 国近 现代 油 画 的 也逐 渐醉 心于此 。 印象派特 征 。 他 在用 笔 上擅 长用 细碎 的 笔触 ,松 动 的笔 触 外观把 严 谨的 形 李铁 夫油 画中的 印象派 特征 体 构造 表现 得 富有 绘 画性 ,这 与 莫奈 、雷 诺阿 、 毕沙 罗等 人的 用 李 铁 夫虽 然采 用 的技 法 仍 是西 方现 实 主义 笔 很相 像 ,所 以他 的 油画 具有 明 显的 印象 派特 征 。例如 他 的 《 金 的 ,用 光 和用 色仍 然遵 循 学 院 的古 典风 格 ,但 色 的季 节 》,松 动 的笔触 使画 面在 统一 的暖 色 调 中富于 丰 富的变 在 色 彩 的关 系 上更 强调 了冷暖 对 比 的效 果 ,打 化 。同时 ,这幅 画 明显地 减 弱 了形体 ,加强 了色 彩 ,平面 化 的效 破 了单调 的 “ 调子 ”。 棕 果 使 画 面有 了一 种 装 饰 的 味 道 , 体现 出 了 印象 派 重 色 彩 、轻 形 李铁 夫 的 肖像 画直 接 受到 了他 的老 师约 翰 象 、平面化 的特征 。 萨金特 将 印象派 与学 院派 的技术 结合起 来 的影 他 的 《 荫 》组 画 、 《 绿 荷塘 八 月》等 作 品 ,在色 彩 卜 于借 善 响 。他 的 《 发女 郎》 ,以深 绿色 的背 景浅 灰 鉴 印象派 的 调子 ,善 于在 统 一 的背景 色 调 中柔和 地 凸现人 物 的形 金 色 薄 纱衣 服 衬托 出粉红 色 的少 女脸 容 , 从其 中 体 ,使人 物 有一 种似 融于 背 景气 氛 又似从 中浮现 出来 的感 觉 。他 冷 暖 色彩 的互相 渗透 一 L,可 以看到 印象 派的 特 的 《 月》 一画 ,无 论是 亮 部还 是暗 部 ,整 幅 在暖 色调 中 有一 十 征。 种响亮 的通 感 ,体现 出印象派 用色 响亮 的特 征 。 李铁夫 的另 一 位老师 威廉 ・ 切斯 善 于将印 象 除 了 以上 的 厕 家 , 油 画 中 具 有 印 象 派特 征 的画 家 其 实 还 有 派 的光 色 探索 与物 象 的特 殊 质感 完 美结 合 。李 很 多 ,例 如潘 玉 良的 《 》 《 州河 畔》 , 画风基 本 以印象 派 外 春 苏 铁 夫在 静 物 画上直 接 师承 切 斯 ,他 的 《 与芹 光 技 法 为 基础 , 又 融合 了东 方 艺 术 情 调 。其 中 《 州 河 畔 》 一 鱼 苏 菜 》 《 鱼与 虾 》 《 生 鱼尾 》 等 画 ,不把 精 力用 画 ,景 物与 构 图颇 似 印象 派画 家笔 下 的 巴黎 ;秦 宣 夫 的 《 重庆梯 在描 绘 鱼 的细 节 上,而 是专 心描 绘 射在 鱼 身上 田》 ,注 重光 与色 的融合 , 画面具 有印象 派大 师们 的色调 ;阎萍 ( 同质 地 的光 感和 微 妙 的色 调 上 ,体现 出了 印 《 与子 》 系列) 母 由于在 题材 上采用 了 印象 派 女 家莫里索 与卡萨 象 派注 重 光与 色 的特 征 。 同时 ,这 类作 品减弱 特 开创 的 “ 与子 ”,而 被誉 为 中 国的卡 萨特 … …纵观 我 国近现 母 明暗 反差 ,显示 出 了印象派 的平面 化特 征 。 代 油 画的 发展 史 , 可以发现 有 许许 多 多的 画家 在创 作 中都或 多或 二 、李叔 同油 画中 的印象 派特征 少地 具有 印象派 的特 征 ,由于数量 众多 ,无法一 一 叙述 。 李 叔同 的老 师 黑 田清 辉 采用 的 是 印象派 的 明亮 光感 和 空气 表 综 上 可 知 ,在用 色上 , 我 国近现 代 的油 画家 们非 常 重视 色彩 现法 。李叔 同直接 受到 了他老 师的影 响 。 感觉 ( 是 印象 派对 我 国画坛 做 出 的最 大贡 献 );在 技法 ,吸 这 李叔 同 的 《 自画 像 》 ,借鉴 了印象 派细 碎 的笔触 ,将 不 同的 收 或借 鉴 印象 派 细碎 多变 的 笔触 :在 调 色上 ,注 重 印象派 的迅 速 颜 色并 置在 一起 ,起 到 空 间混合 的作用 。 同时 ,吸 收和 借 鉴 了印 调色 , 或直 接在 画面 上 调色 ,或 运用 补 色原 理将 纯色 并 置: 在趣 象 派对 外光 的体 现及 补 色关 系 的处 理 ,画 面 的色彩 具有 运 动 、跳 味上 , 吸收 和借 鉴 印象 派的 平面 化 、装饰 性 的特 征 ;在创 作 上 , 跃 的 印象派 特征 。中 国早期 美 术教 育家 姜丹 书 说李 叔 同的 风格 属 重视 印 象派提 倡 的走 出画室 ,到 人 自然 中写 生 的主张 ,注 意捕 捉 于 印象 派: “ 人于 西 画 ,为 印象 派之 作风 ,近 看 一塌 糊涂 ,远 对 对 象 的瞬 间 印象… … 当然 ,并 不足 说我 国近 现 代的 所有 油 画都 上 看栩 栩欲活 ,非有 大天才 真功 力者 不能也 。 ” 具有 印象 派 的 特 征 , 更 多 的 画 家在 风 格 、技 法 上 未必 认 同 印象 三 、卫 天霖油 画 中的印象 派特 征 派 ,但 是 他们 都 曾有意 无意 地 吸 收和 借鉴过 印象 派, 可 以说如果 卫天霖 的 油画 从取 材 、色 彩 、构 图 、意味 上 主要 来 自于 印象 没 有 印象派 ,我 国近现 代 的油 磷将 会 是 另外 的模 样 。所 以,探讨 派,在 对光 、色的表现 和 笔法 的运 用 上则发 展 了印象派 的技法 。 我 国近 现代 油 画 的印象 派特 征 就 显得很 有 必要 ,它 可 以指 导我 们 卫 天霖 的 《 闺中 》 《 》, 吸收 了 印象 派对 光 的表现 ,强调 如 何对 印象 派进 行 有选 择地 吸 收和 借鉴 ,如何 融会 贯通 于我 们 的 鱼 了环境 色 对人 物及 静物 的影 响 他的 《 瓶 中的 白芍 》 《 花与 创 作实 践 中 ,如 何 形成 自己独特 的艺术 风格 ,从 而使我 们 的创作 红 瓶 橘 子 》 《 花 瓷瓶 中 的 白芍 》,在 色 彩 的并 置上 有所 加 强 ,原色 达 到一个崭 新 的境界 。 青 并列 成点 或线 ,或 排 列成 面 ,这 样的 绘 画技 法有 明显 的 印象 派特 征。 因为 印象 派对 光 的科 学 的分 析, 体现 在 画面 上 ,就 是颜 色 以 参考文献 或点 或线 的形 式在 画 面上 的 并置 ,色 彩斑 斓 有如 针织 刺 绣 ,通过 川约翰・ 雷华德. 印象派绘画史【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M】 桂林. 空 闸混合 以达到 色彩 的真实表 现 。 [ 陶咏 白. 2 1 中国油画历 史的思考Ⅲ. 美术》 19 年f 期. 《 98 1 2 【 5晓路. - ¥ 中国美术的 留学 U 美术》. ¨ 年0 期: —8 3o 1] 2 ̄ e 0 -_ , 】 .《 ! 2 7 7 n 8 l 四 、周 碧初 油 画中的 印象派特 征 周 碧 初 受 到 印 象 派 的 影 响 , t分 重 视 到 人 自然 中 写 生 ,强 【 徐翎 . 山泉水 本清流一 李铁 夫人生艺术谈 U. 美术观 察 》 19 . 4 1 在 1《 99  ̄ 9 调 最初 的瞬 间直 觉 。他早 期 ( 留学法 国至 侨居 印 尼 ,1 3 一 l4 ( 期 . 90 99 ) [ 季晓蕙 试 从 用 色 、技 法 、调 色 、趣 味 、 交 错 在一 起 ,在色 彩 的处 理上 注 重对 比色 的运 用 ,既 重视 个体 的 创 作 等 方 面 着 手 , 通 过 具 体 分 析 几 位 知 名 油 画 色 彩 特 征 , 又 重 视 整 体 的色 彩 关 系 ,使 色 彩 彼 此联 系 、 明亮 鲜 家的作 品 ,从 而探 讨我 国近 现代 油画的印 象派特 明,这些 都体现 出 了印象派 的特 征。
论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与特点

论后印象主义的绘画风格与特点作者:王昕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06期后印象主义绘画特点不容小觑,不仅如印象主义擅于运用对光的表现,但更注重对色彩的真实情感体验,再利用互补色的关系,对光与色的运用合二为一,线条笔法则是短促有序,部分画作也会呈现浓厚堆叠的效果,以及简化的造型,运用模糊虚化的边缘线和对画面进行抽象的物象来制造画面,其绘画特点完全不同于印象派绘画,自成体系,这种绘画特点的转变使西方艺术焕然一新,体现出新的韵味。
一、光与色彩的表现后印象派画家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运用光线和色彩来布置画面,常常结合色光的原理,运用色彩坐标、重叠以及三原色,并大胆运用互补色之间的关系,主要原因是充分吸收了在光线和色彩效果上的印象派成分,使色彩在强烈的冲动下形成新的视觉韵味。
后印象派绘画擅于使用对比色来丰富画面,在色彩表现力大大增强的同时,后印象派绘画的颜色更好的摆脱自然的束缚,并打破固有的概念,从而更好的表达艺术家的情感和思维。
(一)色彩的真实体验后印象主义的最大特点是运用色彩,善于对色彩的把握。
绘画作品都具有特别明亮的色彩,采用纯色和色彩平涂的方式,对现代绘画产生很深的影响。
后印象派画家们使用精炼笔触,运用红、黄、蓝三原色重叠。
后印象主义创新了固有颜色的概念,形成了基于光源和环境色调与色彩的高度现代化。
画家们在绘画中所运用的色彩是为展现作家们的心境和情感,正是由于这样的思想冲动,促使艺术家们将他们的内心世界淋漓尽致的展现于画面上,使观众予以共鸣。
塞尚的色彩偏好理性分析,凡高为表达真实情感,即他想表达物的感觉。
正如其作品《向日葵》中,黄色泥土色调的颜色展现了一个充满朝气和希望的美丽风景,色彩鲜艳明亮,向日葵红花瓣的明亮背景如跳动的火焰冲击着人们心中的热情。
然而,画家越是拼命的想抓住这个世界却是被世界无情的逃走了,作者充满着无奈与悲怆,这正是梵高对于绘画色彩的真实体验。
高更则认为绘画的本质是一种与自然无关的记忆体验的综合体。
浅谈印象派油画魅力及绘画技巧

浅谈印象派油画魅力及绘画技巧作者:吴立新来源:《西部论丛》2018年第02期摘要:印象派油画是表现光与色彩的典型绘画形式,记录的是印象中的瞬间美感,不同于古典绘画,印象派崇尚画室外的生活景象,将印象美展现的更具真实的魅力。
画室外的生活景象决定了绘画场所不再局限于绘画室内,印象派绘画重视对于自然的描绘,对于自然光的光感追求,使油画更具有灵动之感。
印象派油画的特点决定了其绘画技巧的特殊性,印象派油画绘画技巧包括拍、揉、线、扫、挫、跺等。
关键字:印象派油画魅力绘画技巧光色彩室外生活拍揉线扫挫跺印象派也称为印象主义,是在19世纪中期拿破仑三世时期形成的不同于传统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绘画风格,印象派的特点是追求光与色彩的变化并将之体现的画布上,绘画的内容从古典题材与历史题材向更具有生活气息的风景与日常活动转变,并记录了事物在一瞬间的印象,展现了印象的魅力。
虽然印象派油画仍沿袭了传统的写实手法,但其创新的光色运用奠定了其成为现代主义绘画起点的基础。
印象派油画魅力印象派最初并不被世人接受,杂乱的点线与色彩让当时注重古典美的批评家们抨击毫无魅力可言。
质疑莫奈对于阳光下的淑女中对于鼻子的画法,认定鼻子不可能是扁平的,但事实是,在阳光照射下,视觉下的人的鼻子确实是扁平的。
对于色彩的处理也有争议,例如毕沙罗在意大利的林荫大道上对于光线下的人物处理,采用视觉下一片明亮的混合色代替了传统的孤立色。
后来印象派为世人欣赏,是因人们发现,近看杂乱的画作在远观时有着更耐人寻味的魅力,遠观印象派油画会是另一壮观的景象。
印象派展现的是光与色的印象,表现的是光的变化与色彩的对比效果。
印象主义代表画家莫奈一生都在追求探索光与色彩的变化,典型代表作《日出.印象》,创新性的感悟光和自然的结构,并将其体现在画布上,画布中的物体表现出消失在光色之中,色彩使用绚烂明亮。
印象派油画更具有偶然性与意外性,是画家走出画室,观察生活的情形下对于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进行印象绘画。
浅谈印象派画风对色彩写生的启示

浅谈印象派画风对色彩写生的启示作者:申丹丹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12期摘要:本文意在研究印象派与色彩写生的关系,并以印象派画家的风格以及作品的分析为例来论证这一观点:理解印象派色彩、构图、笔触和实际的意义,有助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对色彩写生的把握,使我们在更深的层面上来理解色彩的创作因素,并能更好的进行色彩的写生,达到理想的色彩写生效果。
关键词:印象派;色彩写生;创作因素中图分类号:J2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6-0017-0119世纪以来的印象派在西方美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以莫奈、雷诺阿……为代表的印象派画家,在绘画的观察方法、题材、色彩、构图等方面做了大胆的革新,形成了较为惊艳的画面形式。
他们讲究在太阳光下直接观察事物,善于捕捉瞬间的印象,并且尝试描绘同一事物不同时间下的画面效果,打破了印象派之前的较为保守的传统形式,这种绘画方式的出现给我们的画画以更多的借签,以便让我们在日常色彩写生的过程中创造出独特的画面效果。
一、印象派的绘画风格19世纪印象派的绘画特点是强调感觉,强调不断变化着的活的自然所给与画家的瞬间印象,而不是画面是静止不动的景物本身印象派对于物体在不同的光线照射下的色彩效果进行长期顽强的探索和研究,画家把光学和色彩学进一步应用于绘画,善于表现太阳光下自然景象的描绘,善于捕捉转瞬即逝的事物,醉心于大自然,运动感,放弃了正面的视点,采用俯视与仰视的角度来取景,轮廓、质感、运动感都在运动与光线中消融。
印象派也对笔触进行了探索,形状与笔触融合在一起。
二、印象派色彩对色彩写生的启示印象派画家被称为“色彩派画家,他们在绘画中应用了光谱色,并且认识到颜色不是物体所固有的,而是光的反射,要研究色彩就要先研究光,从而增强了对光与色的表现。
在我们的绘画中要学习印象派中光对色的影响,而印象派对光和色的追求,赋予了色彩新的含义,莫奈在作品《鲁昂大教堂》系列中将教堂随着光影的变化而产生色彩和形态的改变通过绘画传达出来。
捕捉大自然瞬息万变的光影———浅论印象派油画画家

2018-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捕捉大自然瞬息万变的光影———浅论印象派油画画家崔凤东刘元赫林雅雯(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000)摘要:严格来讲,印象派沿袭了具象写实传统,但是印象派画家在创作过程中表达的是目睹的真实,是现实物象色彩、光感的呈现,对“固有色”观念的挑战和对物象轮廓的漠视。
关键词:印象主义;绘画;光;色彩中图分类号:J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11-0192-01一、前言在绘画过程中,印象派画家汲取了写实主义绘画的精华,侧重于对自然光的研究和表达。
根据“物体的色彩是因为光的照射而产生,物体本身不存在固有色彩。
”这一当时盛行并被广泛认同的光学理论,倡导根据太阳的光谱所呈现的七种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去再现自然界的瞬间印象。
印象派画家一致认同,任何实物在不同的光源照射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颜色。
印象派画家提倡走出封闭的画室、去大自然中写生,真实地刻画自然,描绘阳光下的真实生活和风景,追求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的绘画模式。
既画家要从“光”与“色”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光”与“色”是画家需要表现的中心,而具体物象和事件仅仅是表现“光”与“色”的媒体。
印象派的最重大成就,是发现并表现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到大自然的瞬间变化。
突出了画面的偶然性,增加了画面生动的生活氛围。
印象派的绘画作品在光、色中求形,讴歌以光与色表现的意和美,把灿烂的阳光和微妙的暗影引入画面,捕捉物体本身在瞬息呈现的自然色彩。
严格来讲,印象派沿袭了具象写实传统,但是印象派画家在创作过程中表达的是目睹的真实,是现实物象色彩、光感的呈现,对“固有色”观念的挑战和对物象轮廓的漠视。
二、光色真实感受的开拓者———马奈马奈是印象派的奠基人,是最早使画面明亮、有外光新鲜感,突破传统棕褐色调的画家。
同时,在绘画创作题材上,马奈开创了从自然风光和生活中取材的先河,倡导绘画色块的运筹必须高于描绘作用。
浅议印象派绘画风格的写生自然之美

浅议印象派绘画风格的写生自然之美作者:杨叶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4年第03期摘要:欧洲传统绘画以再现为主的艺术表现形式,使其艺术家们一直注重对自然万物的结构及美的形式进行研究,但在印象派绘画之前,画家们更多的是沉醉于形与体的研究之中,题材以宗教神话居多,即使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也是如此。
其后在柯罗、米勒、库尔贝等艺术大师的不断努力下,直到以莫奈为代表的一批印象派画家的出现,标志着欧洲绘画的艺术,从强调人物、宗教、形体、再现转变到强调自然风景、光线、色彩、表现之上。
莫奈以写生自然的方式研究感知自然的光色变化,捕捉自然瞬息万变的美,这种直面自然的绘画艺术研究方式,即使在影像时代为主的今天来看,也有着其难以取代的美学艺术价值。
关键词:印象派;写生;光色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9-0067-0219世界60年代,印象派以西方绘画史上的重要流派,以创新的姿态登上了法国画坛,波及整个欧洲乃至全世界。
印象派又被称为外光派,因莫奈1874年创作的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评论家们戏称这些画家们是“印象派”,印象派由此而得名。
印象派画家颠覆了传统的绘画观念,与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等决裂,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坚持写生的信念贯穿始终。
印象派云集了一大批大师,为西方美术史的发展期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笔者就从印象派坚持写生的观点,以莫奈的作品为例,来探讨印象派绘画的写生自然之美。
罗丹说:“艺术就是静观默察,是浑然渗透自然并与之同化的心灵的愉悦,是智慧的喜悦,在良知的照耀下看清世界,而又重现世界的智慧的喜悦。
”具有创新精神的印象派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阳光下的自然景物,描绘大自然的瞬息变化。
写生作为一种美学,赋予画家的不仅仅是写生的技巧,为写生而写生,更重要的是画家在写生的过程中能寻求到一种不受外界干扰的精神寄托,以对自然万物的肯定和描绘来肯定真、善、美。
浅谈郭怡孮绘画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浅谈郭怡孮绘画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作者:李宏悦来源:《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4年第03期摘要:郭怡孮作为中国花鸟画方面的领军人物,为中国画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对他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看清当今花鸟画艺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郭怡孮花鸟画时代背景郭怡孮的花鸟画艺术能获得今天的突出成果,与他的艺术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
李可染先生说过:“画画也像树一样,根要埋得深,树冠就大,根埋浅了,树长不大,花叶很快就没了。
”一、外界因素人总是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所以郭怡孮受社会环境影响很大。
他所处时代的文化条件和教育条件促使了他身心的发展,他的生活环境给了他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对郭怡孮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时代要求改革开放以后的三十多年来,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接轨的大背景下,中国画传统慢性的审美步伐已经不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
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基因不能丢。
郭怡孮在充分肯定古代大师艺术成就的基础上,正确指出:“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代人)无论是在纵向的研究和横向的对比方面,在深度和广度上都不如当代。
古代的文明造就了古代的大师,当代人类文明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从民族与世界文化的高度,造就具有现代意识的花鸟画家是时代的要求。
” 郭怡孮说:“特别是西画传入中国以后,从生活里直接抓取素材,直接表现现实。
这是这个时代美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这样的时代感召下,郭怡孮的艺术思路不断开阔,并运用手中画笔不断改进绘画技术,经常走入山野进行深入的艺术探索与体验生活。
同时,他还在思考当代绘画的现状和发展规律,寻求花鸟画的良性发展。
(二)早期艺术家及学院教学的影响郭怡孮的受教育经历和早期艺术家的影响,促使了他艺术观的形成,为郭怡孮的艺术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1.早期艺术家的影响郭怡孮出生在山东潍坊,那里有着灿烂的传统文化,书画艺术源远流长,被誉为书画之乡。
明清时期出现了几位书画家,如郑板桥、赵之谦等。
印象主义画派赏析

印象主义画派赏析我的理解:印象主义画作注重体现的是一种大意、内涵。
它的奥妙在于运用笔触来表现物体,而它的笔触动势——直线、转弯、凹、凸等,交代了事物的来龙去脉,它会把观看画作者的思维带进画面,给人以诸多联想。
比起平平实实的写实主义,印象主义画作具有更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印象主义不呆板也不局限、体现创意、一股自由的气息扑鼻,我觉得它更具有一种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气质和学术追求。
举个例子,沙滩上有人走过,写实主义会画出一个具体的人,而印象主义的画面里也许就只有一个个脚印···简介:印象主义画派是19世纪后半期形成于法国的一个重要的绘画运动,包括自1867年至1886年期间一批持有相近观点和采用相近技巧的画家的活动、这些画家个性十分鲜明,非常讲究实际,但他们没有确定的共同遵守的具体原则、其最明显的原则是:力图客观地描绘视觉现实中的片刻,表现纯粹的光的关系。
起源及发展:法国巴黎的一批青年画家在1874年4 月举办了一次新作品展,这些作品对色彩运用进行了新的尝试,其中《印象·日出》(莫奈作)尤为引人注目,于是人们就称这些画家为“印象派”。
印象派绘画 (Impressionism)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如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的《向日葵》等都是鼎鼎大名印象主义画派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 (Realism)前辈画家库贝尔“让艺术面向当代生活”的传统,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摆脱了讲述故事的传统绘画程式约束,艺术家们走出画室,深入原野和乡村、街头,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
黑龙江印象派风景油画研究

黑龙江印象派风景油画研究作者:张宾雁汪磊来源:《艺术研究》2018年第01期摘要:本文围绕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后期出现在黑龙江的地方艺术流派——印象派风景油画展开研究,分析影响印象派风景油画产生和发展的两个主要因素,结合作品分析几位油画家的艺术特点,阐述这一地方艺术流派发展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黑龙江印象派风景油画非主流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后期,在中国大陆的北部边疆——黑龙江省出现一批有明显印象主义特征的风景画作品,虽然这些作品并非尽人皆知,这些作者也并非声名显赫,但他们的艺术实践却能说明,在独尊现实主义和苏派画风的20世纪后半期中国美术创作中,也有另类探索的存在。
只是由于地理区位和艺术风格的边缘性质,了解这个特色鲜明的地方艺术流派的人并不多,相关研究也比较匮乏。
本文主要研究两个方面内容,一个是黑龙江印象主义画家与其艺术特征,另一个是这种地方化的艺术现象有何历史意义?一、黑龙江印象派风景油画的源起黑龙江油画家韩景生、孙云台、李秀实、武英扬和刘治等人,在对景写生中直接或大量借鉴印象派画法完成的数量不算少的风景画作品。
他们对印象派画法的接受和使用与他们的师承有关,也与黑龙江的自然环境有关。
韩景生(1912-1998)18岁时到俄罗斯画家开办的美专学习油画,结识几位俄人画家,受斯捷巴诺夫(СтепановА.)和格林伯尔影响较深{1},与他们一起外出写生,从完成的作品推断韩景生受到俄侨画家印象派外光表现技法的影响。
三十年代末韩景生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向同在此教授绘画的日本名家佐藤功学习,佐藤功曾留学法国,受印象派影响{2}韩景生因此创作大量色调明亮光感强烈的印象派风景画。
孙云台(1923-2005)50年代结识在哈尔滨画领袖像出名的日籍画家古贺(古贺到中国时间不详),向他学习绘画基础和画像技能,之后古贺亲自推荐孙云台拜师哈市的俄侨外光派画家洛巴诺夫(ЛобановМ.曾专门出版哈尔滨风景油画集),洛巴诺夫作品色彩丰富,质感、量感和空间感的表现很强,孙云台学习三年,能熟练运用外光派技巧{3},并喜欢在画中强调肌理与笔法的特征。
新印象派在色彩上的共性与差异性

新印象派在色彩上的共性与差异性作者:***来源:《美与时代·中》2024年第05期摘要:新印象主义,又称点彩派,是印象派之后出现的美术流派。
其代表性的点彩技法是结合光学原理使色彩在人的视网膜上混合的一种艺术手法,使画面颜色更加饱满、和谐、多样。
以新印象派画家乔治·修拉和保罗·西涅克的代表作品为例,对比分析二者色彩运用的共性与差异性,并探究二者对于色彩分离理论的不同表现方式。
关键词:新印象派;色彩;点彩;共性;差异性一、新印象派绘画作品的色彩特点(一)乔治·修拉科学的点彩范式——以《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为例乔治·修拉(1859—1891年),新印象主义的倡导者。
他以严谨科学的绘画态度对印象派的技法进行整合创新,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色彩语言范式。
人们将《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图1)视为修拉最著名的点彩作品,他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思考对后世具有里程碑意义。
《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为布面油画,高207厘米,宽308厘米,刻画了某个星期日下午人们在塞纳河畔的大碗岛上休憩、乘凉、玩乐的景象。
在这幅总耗时两年多的画作中,修拉将色彩科学理论引入绘画,创造了色彩分割绘画理论和点彩技法。
区别于传统印象派在室外用调色板调好颜色去追寻那转瞬即逝的光色瞬间,修拉选择在室内一笔一笔地用纯粹的光谱色的小点组成画面。
他提取太阳光中的七种颜色,即红、橙、黄、绿、青、蓝、紫,将其作为画面中的基本抽象元素“点”,并杜绝复色、间色的出现,以达到色阶不会被混淆的目的,同时根据画幅尺寸严格控制色点的大小及形状。
在画面中,固有色和反光色以点的形式被共同置在同一个色块中,以达到画家所预设的色彩明度和纯度。
而小点通常是成对的补色组合的形式出现,比如红和绿、黄和紫、橙和蓝等。
当与画面保持一定距离时,补色小点会在观者的视网膜上自动调色,形成鲜亮又绚丽的色彩混合效果,这种效果会给人与中世纪的镶嵌画相似的视觉感受。
论郭路生的诗《相信未来》的艺术成就-2019年精选文档

论郭路生的诗《相信未来》的艺术成就近日,重读了郭路生的《相信未来》,又一次深深为之感动。
郭路生笔名食指,在当代文学史上,是一代诗魂。
一、作品与生活的关系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对于作家来说,深入生活和占有生活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有出息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
”郭路生在学生时代即被划为右派学生,被责令退团,20 岁的时候响应号召离开父母到山西农村插队落户,长期地无条件地到广阔天地中去,体验了亲子分离、饥饿、失恋、迷途、背后的指指点点、辛辣的讽刺,积累了丰富的原始材料,然后才进入创作过程。
二、作者的心理机制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过:天才皆赤子。
赤子之心,形容人具有婴儿一样纯洁无瑕的心,赤子之心,是一种无法被污染的神圣。
唯有大艺术家能保持一颗天真的童心。
天才的诗人郭陆生有一颗赤子之心。
他以纯真热情的眼光观察着这个灰暗的世界,他相信那在常人看来是无法预知的未来、在残酷现实面前显得脆弱的青春、生命,他相信那些他无缘相识的未来的人们。
他像孩童一样“顽固”、“固执”地不相信残酷的现实。
他“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三、作品的艺术特色(一)意境高远《相信未来》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好”、“东风劲吹红旗飘”、“全国山河一片红”的歌声中诞生的,从主题、内容到形式与当时的主旋律格格不入。
据说《相信未来》在文革期间惊动了江青,对其点名批评,“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可谓惊世骇俗了。
然而,正如郭路生所预言的那样,未来的我们对于他们“迷途的惆怅和失败的痛苦”给予的是“感动的热泪和深切的同情”,对于他的诗,对于他们无数次的探索,他的理想和信念给予了“热情,公正、客观的评定。
”所以说,《相信未来》洋溢着理性的光辉。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2008-10-26 13:03:48 作者:江苏省南通中学艺术学科陈旭来源:网络文字大小:【大】【中】【小】[教材分析]印象主义绘画是19 世纪60 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
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
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1. 学生在欣赏印象派绘画的同时,初步感受印象派绘画的艺术魅力,了解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
2. 欣赏体会印象派中的三种不同倾向的风格,得出各自的艺术追求。
3. 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西方绘画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区分印象派绘画与传统绘画,区分三种倾向印象派绘画。
2. 感受了解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
[教学设计]1. 导入新课师:2005 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由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一个精彩的舞蹈节目至今令人难忘,那就是——?生:《千手观音》(异口同声)师:看来《千手观音》真的有很大的魅力啊!那好!我们就一起来重温一下其中的精彩片段。
(播放春节联欢晚会《千手观音》舞蹈片断)师:同学们都沉醉于优美的舞蹈中了,不过有件事不知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演员上台的时候穿的是什么颜色的服装?生:黄色的、金色的。
师:那么为什么在舞蹈的过程中服装的颜色在不停的发生着变化呢?生:因为舞台灯光的关系。
师:对了。
物体在彩色灯光的照射下,物体原本的颜色会发生变化。
那么在自然光线的照射下物象的固有色会不会发生变化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欣赏一位画家画的草垛系列组画。
(播放幻灯片,配乐《月光曲》)师:从刚才的欣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秦郭艳:黄色的草垛在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光线的照射下颜色发生了变化!师:在常人眼中,黄色的麦垛在这位画家的笔下竟然呈现出这样多的色彩变化,多么奇特的绘画风格啊!在十九世纪的画坛上,就出现了一批标新立异的画家,他们被称为印象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