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的种情感及分析套路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套路及指导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套路及指导

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套路第一种模式--内容情感型提问方式:(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例1】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步骤一(景)这首诗勾勒了大海吞吐日月,蕴涵万千的景象。

步骤二(情)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答题步骤:(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有:不畏艰难、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感叹世事、壮志难酬、孤傲脱俗、凄清哀婉、热爱山水、豁达豪迈、愁苦孤寂、向往美好、恬淡自乐、离愁别绪、焦虑矛盾、遭贬愤世、怀才不遇、惆怅悲凉、踌躇满志等。

【例2】选出下列对这首诗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枯藤老树昏鸦”一句描摹了一幅秋暮思归图,“枯”“老”“昏”营造出暗淡凄凉的氛围,衬托游子内心的哀伤。

B.“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则描绘出一幅清新秀丽的秋郊庄户图,热情赞颂家乡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回到家乡的喜悦之情。

C.“西风瘦马”一句,“西风”即秋风,一个“瘦马”既写出路途的辛劳,又写出了生活的艰辛。

D.末句是在前面写景的基础上直接抒情,抒发了长年漂泊的游子深切的思乡之情。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性提问方式:(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2)诗歌中多处用到某种写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诗词表达情感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诗词表达情感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

诗词表达情感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既是一种文学形式,也是一种情感表达方式。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诗词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诗词,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理解和体验情感的丰富性。

下面是对初中语文中与诗词表达情感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的总结。

一、诗的表达方式1. 对景抒怀:描述自然景色,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范例: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2. 抒情咏怀:表达对人生、爱情、友情等情感的思考和感悟。

范例: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江有波兮木有叶,心悦君兮君不发。

3. 描写人物:通过描写人物的形象和情感,展现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范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4. 叙事写景:通过故事情节和细腻描写来展现情感和思想。

范例:悲壮西风图画长,波声咽咽送红妆。

怅望千年,处处埋忠骨。

二、诗词的表达情感的方式1. 借景抒怀: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范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 对比表达:使用对比手法来强调情感的鲜明。

范例: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如今自是良宵好,自有明朝叫损杨。

3. 比喻象征:采用比喻和隐喻的手法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范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山中有青山,不知有九山。

4. 反衬烘托:通过衬托手法,突出情感的强烈和对比。

范例: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三、常见的诗词鉴赏技巧1. 理解意境:通过仔细品味和感受诗词所营造的意境,领悟诗词表达的情感。

2. 注意字词的含义:分析和解读诗词中每个字词的含义和修辞手法,推断情感的表达。

3. 理解文化背景:了解古代文化、历史和传统,帮助理解和欣赏古诗词中的情感表达。

4. 品味诗词的音韵美:欣赏诗词的音韵之美,通过内心的共鸣感受诗词的情感力量。

通过学习和欣赏诗词,我们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情感的魅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语文古诗词常见思想情感与表现手法

语文古诗词常见思想情感与表现手法

语文古诗词常见思想情感与表现手法一、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例】过华清宫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选取为贵妃飞骑送荔枝这一件事,形象地揭露了统治者为满足一己口腹之欲,竟不惜兴师动众,劳民伤财,有力地鞭挞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骄奢淫侈。

诗歌前两句为背景铺垫,后两句推出描写的主体,提示诗歌主旨。

“一骑红尘”和“妃子笑”两个具体形象的并列推出,启人思索,留有悬念。

“无人知”虽三字,却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2.反映离乱的痛苦【例】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3.同情人民的疾苦【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全诗略)这是杜甫自伤贫困的歌。

上元二年(761)秋八月,怒号的秋风卷走了杜甫浣花溪畔草堂上的茅草,晚上又下了一场大雨,搞得屋漏床湿。

面对这苦难的处境,杜甫不只是哀叹自己的遭遇,而是进一步联想到像自己一样的“天下寒士”们何时才能都解脱苦难。

这种忧国忧民、先人后己的高尚情怀历来为人们称道。

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句式长短不齐,韵脚多次转换,给人一种参差错落、曲折跌宕的感觉,有助于表现坎坷生活和悲凉郁塞的心情。

唐宋诗醇云:“极无聊事,以直写见笔力,入后大波轩然而起,叠笔作收,如龙掉尾,非仅见此老胸怀,若无此意,诗亦不可作。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的种情感及分析套路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的种情感及分析套路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的种情感及分析套路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的9种情感及分析套路第一类:送别抒怀诗鉴赏要点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第二类:羁旅思乡诗鉴赏要点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A.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B.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村行》)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唐方干《思江南》)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常见特征常见场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杨柳、酒等第三类:思妇闺情诗鉴赏要点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情感A.妇女对丈夫的思念B.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C.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D.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

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

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2020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技巧最全汇总(9个“套路”+9种常见情感+20篇诗词鉴赏)

2020年中考语文诗词鉴赏技巧最全汇总(9个“套路”+9种常见情感+20篇诗词鉴赏)
1.把握主人公的立足点
一般而言,把握抒情主人公的时空立足点,就可以为贯通全诗提供一个坚实的平台,是解读 诗歌的重要方法。抒情类诗的主体分为两类:一类有诗人设身代言,即诗人设想自己就是诗 中的人,为他们奔走呼喊,代他们倾诉衷肠;一类是诗人直抒胸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也就 是诗人自身的形象。总体看,后一类居多。
“起承转合”是古典诗歌尤其是近体诗的结构中固有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把它作 为一个视角窥探作者的思路,进而贯通全诗。在初三复习备考中,如果我们遵循这种规律的 话,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凡依着起承转合的程式来写的诗,尤其要注意起句,因它往往 是贯通全诗、解读全诗的钥匙。
4.答题应紧扣原诗的内容
常见感情
1.怀才不遇,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2.爱国情怀不得重用,如陆游《书愤》 3.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 5.告慰平生的喜悦,追求豁达人生境界:杜甫《春夜喜雨》 6.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伤春悲秋。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注意要点 1.意象特征:“风雨”、“阴晴”、“夕阳”、“落花”、“流水”、“闲居”、“衰鬓”等; 2.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或是对比衬托。 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称引。 两种情况: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如朱熹《观书有感》。 二是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如杨万里的 《小池》。
(2)启动情思。熟悉材料以后,或联想,或想象,进一步体会诗歌意境,同时对已知选项进 行大胆筛选。比如,选择项中对一些典故或前人诗句的解释,有些比较冷僻,有些比较牵 强,则可以去掉;对作者的评价过高或过小,或武断,或偏激的,也可视为“不恰当”。

例谈古诗歌中常见的9种情感及分析方法

例谈古诗歌中常见的9种情感及分析方法

例谈古诗歌中常见的9种情感及分析方法学古诗,光靠背诵和默写还远远不够,孩子还要领悟到其中的意思和意境,而古诗鉴赏一直是孩子学语文时的难点,现总结了考试中古诗鉴赏的常用几种方法,爸爸妈妈们快来看看!01送别抒怀诗鉴赏要点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02羁旅思乡诗鉴赏要点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A.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B.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村行》)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唐方干《思江南》)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常见特征常见场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杨柳、酒等。

03思妇闺情诗鉴赏要点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情感A.妇女对丈夫的思念B.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C.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D.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

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

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初中语文揣摩诗歌情感的方法

初中语文揣摩诗歌情感的方法
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情感呢?
对故国繁华的眷恋,以及梦醒后面对现实的无限凄凉。
方法二:看作者
知人: 苏轼的旷达乐观,杜甫的忧国忧民,刘 禹锡的积极达观,柳宗元的怀才不遇,李白的自 信豪迈…… 论世: 如盛唐时期,经济富足,百家争鸣,诗 歌大多是描写盛世升平和政治抱负的佳作。而晚 唐时期,战乱连年,而此时期的诗篇,也大多变 成了对人间疾苦的控诉和对朝代末路的叹惋。 北宋中央集权,诗人大多文笔灿烂、思想自由。 而南宋偏安江南,君主软弱无能,爱国诗人们徒 然伤悲、为国嗟叹、壮志难酬……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表现了诗人怀古伤今、落寞哀愁之情。
巩固训练(3)
关河令 周邦彦①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 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 醒,如何消夜永!
羁旅思乡诗:思念家乡或亲友;厌弃飘零,孤独 失意;时光流逝的感慨;渴望团聚。 赠友送别诗:对友人的依依惜别;因离别而惆怅 失落;对友人的担心和挂念;对前途茫茫的担忧; 别后的孤寂和思念;对友人的劝勉和安慰。 边塞征战诗: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报国无 门的愤懑和哀痛;对长年征战的艰辛的痛苦;对 家人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统治者穷兵黩武 的抨击;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研习三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去职归隐石
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 夔 ( k u í) : 字 尧 章 , 号 白 石 道 人 , 饶 州 鄱 (pó)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 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 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生活态度)

古代诗歌鉴赏常见“套路”分析报告

古代诗歌鉴赏常见“套路”分析报告

古代诗歌鉴赏常见“套路”分析诗歌鉴赏是中学语文考试常见的题型,虽然分值不算多,但考察的却是学生方方面面的语文知识。

小编针对此类题中常出现的一些考题“套路”,整理了一些答题思路,希望有助于大家识破出题者的“套路”,将这些分牢牢把握住。

l 套路一: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游月陂宋·程颢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容分析。

(3分)[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

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

(2分) l 套路二:分析技巧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诗歌的表达技巧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的9种情感及分析套路复习课程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的9种情感及分析套路复习课程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的9种情感及分析套路第一类:送别抒怀诗鉴赏要点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第二类:羁旅思乡诗鉴赏要点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A.羁旅愁思:《天净沙·秋思》B.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弟》C.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唐方干《思江南》)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常见特征常见场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杨柳、酒等第三类:思妇闺情诗鉴赏要点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情感A.妇女对丈夫的思念B.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C.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D.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

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

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第四类:山水田园诗鉴赏要点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初中古诗词常用感情意象整理

初中古诗词常用感情意象整理

初中古诗词常用感情意象整理
古诗词中的感情意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集中体现。

对于初中生
而言,了解一些常用的古诗词感情意象,有助于帮助他们更好地理
解诗歌内涵和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感情意象:
1. 孤独:古诗中常用的孤独意象有寂寞、空旷、萧条、独自等。

例如《静夜思》中“独在异乡为异客”,就是表达了诗人的孤独。

2. 忧愁:古诗中常用的忧愁意象有凄凉、寂寞、悲叹、哀怨等。

例如《离思五首·其四》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就是表达了诗人的忧愁情感。

3. 温馨:古诗中常用的温馨意象有家、春、夕阳、花等。

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黯晦鸟飞惊。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就是表达了家的温馨。

4. 愉悦:古诗中常用的愉悦意象有笑、歌、舞、喜悦等。

例如《登高》中“临风而立,极目而望,吾庐山之下,何以伦比”,就是
表达了诗人的愉悦情感。

希望这些古诗词感情意象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古诗文常见感情

古诗文常见感情

古诗文常见感情古诗文常见的感情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借古讽今:诗人借历史人物或事件来讽喻时弊,劝谕统治者或批评当今统治者的荒淫无耻、抨击社会黑暗等。

例如杜牧的《泊秦淮》借古喻今,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2. 怀古伤今:诗人通过对历史兴衰的感慨,表达对朝代更替、时光荏苒的感叹,抒发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伤感。

例如李煜的《浪淘沙·北戴河》通过对古人的怀念,表达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3. 借古抒怀:诗人通过咏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如对英雄的敬仰、对时光不再的感慨、对功业未就的遗憾等。

例如杜甫的《蜀相》通过对诸葛亮的赞美,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自己未能实现抱负的感慨。

4. 思乡怀人: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或表达对恋人的怀念和思念。

例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5. 山水田园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对山水田园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例如陶渊明的《饮酒·其五》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6. 边塞征战情:诗人通过对边塞征战生活的描写,表达对勇士们的敬仰和对战争的厌恶。

例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通过对边塞征战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勇士们的敬仰和对战争的厌恶。

7. 游子思乡情:诗人通过诗歌表达游子在外的孤独和寂寞,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表达了游子在外的孤独和寂寞以及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8. 闺怨情:诗人通过诗歌表达思妇对征人的思念之情或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9. 羁旅行役情:诗人通过诗歌表达羁旅在外漂泊的孤独和寂寞,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表达了羁旅在外漂泊的孤独和寂寞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0. 伤春惜别情:诗人通过诗歌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或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初中古代诗词常见思想感情最全汇总

初中古代诗词常见思想感情最全汇总
7、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年老力衰的哀痛
8、对时局的关切和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
山水田园
1、热爱自然、对所写景物的喜爱和赞美;
2、写山水田园生活的悠闲淡泊惬意逸然;
3、厌恶世俗官场生活,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愤怒,对闲适归隐生活的向往。
4、被贬之后,寄情山水,对闲适恬淡惬意逸然(美好生活)的生活的一种向往和憧憬。
诗歌题材
诗歌情感
咏史怀古
借古讽今,多感慨个人命运,抨击社会实质。具体为:
1、国家——国家灭亡、国运衰微,国土沦丧、失地未能收复的悲伤(多为宋朝)
2、统治者——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 骄奢淫逸
忧国伤时,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不识人才
3、个人——向古人学习,希望建功立业,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送别惜别
依依不舍的伤感、留恋;情深意长的勉励、关怀;牵挂,鼓励、劝勉友人有所作为、不辜负韶华。
同病相伶、怀才不遇的感慨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4、古地——昔盛今衰,人事沧桑,变化无常,理性反思,启迪后人。
咏物言志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赞扬事物品格,抒发个人心志。
1、表达志向和节操的
2、表达喜好和兴趣的。
3、对统治者的讽喻和批判
4、抒发愁情幽愤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5、写政治仕途
边塞军旅
1、边疆将士保卫边疆的讴歌、赞美以及崇敬之情;
5、超然物外、淡然的心境
6、对农民辛苦劳作的赞美。
7、表达漂泊异地的窘迫;流露诗人对未来的忧虑。
爱国忧民
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心、对百姓悲惨生活的同情;对统治者的批判。
即事感怀
青春易逝的伤感;
仕途不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叹。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分类及鉴赏口诀(考试必备)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分类及鉴赏口诀(考试必备)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分类及鉴赏口诀(考试必备)【思想情感分类1】1、咏史怀古诗:(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

(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悲。

(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

(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

2、边塞征战诗:(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

(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或家中妻子的离恨。

(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

(4)表现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

(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无望的哀痛。

(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

3、山水田园诗:(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2)表现对官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

4、思乡怀远诗:(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

5、赠友送别诗:(1)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

(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

(3)表达劝勉、鼓励、安慰之意。

6、思妇闺情诗:(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

(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

(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

(4)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7、托物言志诗:(1)感慨兴衰。

(2)寄托哀思。

(3)托古讽今。

8、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

9、羁旅行役诗:(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

(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表达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

10、伤春惜别诗:(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11、游仙悼亡诗:(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

(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答题技巧?古诗词鉴赏是近年来中考语文的必考题,要做好这一类题目关键是要把握好两点:一是古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二是熟悉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一、把握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弄清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的思想感情第一类情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人在低头采菊与仰头见山这一不经意的瞬间,与篱菊和南山形成了一种若有若无的默契关系,进入了悠闲淡远、恬然自适的佳境。

第二类情感:伤春惜春,对人生苦短的慨叹。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以惜春之情来写送春,新颖别别致。

作者通过写花、鸟,把自然物象点化为情感现象,抒发出对春的一种执着、深厚、缠绵、凄婉的依恋之情。

第三类情感:秋思、秋恨,对离愁别绪的咏叹。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既是写眼中所见,又借景物巧妙地烘托出一种怅然若失的痛苦心情,那凄清的景象,不正暗示了那悠悠不返的男人辜负了女主人公的脉脉之情吗?读罢使人感同身受,平添一种怅恨。

第四类情感:爱国报国之志。

此类诗歌通常从亡国之痛、壮志难酬这两个角度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两句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诗人不顾年迈体衰,一心想报效祖国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这两句借助梦境把诗人的爱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五类情感:对统治阶级的揭露和控诉。

①不劳而获。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作者通过对比,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阶级不劳而获的社会现实。

②政治黑暗(苛捐杂税、徭役、战争)。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姓君王,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反映了农民在苛捐杂税的逼迫下不得将青苗和蚕抵押给债主的悲惨遭遇,呼吁统治者能关心民生疾苦。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情感归纳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情感归纳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情感归纳
本文将对初中语文教材中常见的古诗词中表达的情感进行归纳和总结。

爱国主义情感
- 诗词中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情厚意,爱国主义情感浓厚。

- 反映了作者对国家荣誉、统一和繁荣的向往和追求。

- 描绘了民族英雄和红色革命的伟大历史。

自然美好情感
- 古诗词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壮丽景色,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 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递了对生命的热爱、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渴望。

人生哲理情感
- 古诗词中反映了人生的苦短、人生的无奈,以及对生活的思索和抱怨。

-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理想人生的追求和向往。

- 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爱情情感
- 古诗词中常常表达了对爱情的赞美、悲伤、痛苦等复杂的情感。

- 描绘了爱情的甜蜜和美好,也有对爱情的期望和渴望。

- 表达了作者对爱人的思念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总结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涵盖了多种情感,包括爱国主义、自然美好、人生哲理和爱情等。

通过学习这些古诗词,学生可以培养对祖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之心,对人生的思考和人格的塑造,以及对爱情的理解和尊重。

初中语文古诗词特点及鉴赏方法

初中语文古诗词特点及鉴赏方法

初中语文古诗词特点及鉴赏方法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诗歌类别及其特点2.能通过学习各类题材诗歌的相关知识,能归纳各类题材诗歌的主旨3.通过解题和拟题训练,掌握各类诗歌题材的解题方法二、知识讲授第一类送别诗一、情感类型情感1:茫然、怅然若失。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情感2:宽慰别董大(情深意长的勉励)千里黄云白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情感3:劝慰中带难分难舍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情感4:表诗人志节芙蓉楼送辛渐(坦陈心志的告白)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情感5:想象友人别后的怅惘、孤寂、落寞。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情感6:朋友间的友谊。

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小结:古代送别诗一般表达对友人的留恋、关怀,或对友人的宽慰,对友人的思念,表达自己的志节,依依不舍,分别后自己的孤寂、惆怅、落寞。

二、常用表现手法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三、鉴赏方法:1.掌握送别诗的作法(结构):第一联叙题写意;第二联写人事,或叙别,或议论;第三联合写景,或带思慕之情,或说事;第四联合说何时再会,或嘱托,或期望。

第二、三联或倒乱并说亦可,但不可重复,须有次第。

末句要有理警,意味隽永为佳。

2.把握送别诗中常见意象(1)杨柳从《诗经》中“昔我往也,杨柳依依”开始,“柳”便与离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与“留”谐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赠,所以杨柳便成了一个离情别绪的意象。

(2)长亭、短亭、劳劳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完整版)古代诗歌鉴赏情感归纳完整

(完整版)古代诗歌鉴赏情感归纳完整

第一篇:古诗词常识一.知识梳理1、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和近体诗。

2、词3、曲二、平仄、押韵、对仗古诗词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一、古诗词语言风格1、清新语言浅显易懂而富有诗意。

比如杜甫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动静结合,语言清新生动。

2、明快语言明白通畅,不晦涩不呆板。

如刘禹锡的诗《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散,便引诗情到碧霄。

”爽朗明快,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心境。

3、凝练语言简洁而含义丰富。

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八句皆为工整对仗,全用实词,意象密集,含义丰富。

4、含蓄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绝句《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含蓄地表达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来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而这正是衰败的晚唐现实生活中两个不同侧面的写照。

5、华丽辞藻富丽,文采绚丽,情思奇幻。

如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通过华丽的辞藻,描绘了薄雾弥漫、愁云惨淡的画面,使读者产生了丰富的联想。

6、质朴选用简单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当然,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碜,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作家的真功夫。

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文字明白如话,情真意切。

7、晦涩指冷僻、难懂。

如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作者到底要表达什么意思,历来各家见解不一。

最新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的9种情感及分析套路讲课教案

最新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的9种情感及分析套路讲课教案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的9种情感及分析套路第一类:送别抒怀诗鉴赏要点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第二类:羁旅思乡诗鉴赏要点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A.羁旅愁思:《天净沙·秋思》B.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弟》C.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唐方干《思江南》)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常见特征常见场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杨柳、酒等第三类:思妇闺情诗鉴赏要点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情感A.妇女对丈夫的思念B.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C.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D.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

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

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第四类:山水田园诗鉴赏要点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初中语文揣摩诗歌情感的方法

初中语文揣摩诗歌情感的方法

考考你
判断它们的题材 渡荆门送别 登幽州台歌 次北固山下 夜上受降城闻笛 卜算子·咏梅 游山西村
诗歌的题材 羁旅思乡 赠友送别 边塞征战 田园山水 咏史怀古 托物言志
抒发的情感 惜别 吊古伤今,怀才不遇 思乡 坚贞不屈的美德 热爱乡村生活
研习二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你从中读出了什么情感呢?
对故国繁华的眷恋,以及梦醒后面对现实的无限凄凉。
方法二:看作者
知人: 苏轼的旷达乐观,杜甫的忧国忧民,刘 禹锡的积极达观,柳宗元的怀才不遇,李白的自 信豪迈…… 论世: 如盛唐时期,经济富足,百家争鸣,诗 歌大多是描写盛世升平和政治抱负的佳作。而晚 唐时期,战乱连年,而此时期的诗篇,也大多变 成了对人间疾苦的控诉和对朝代末路的叹惋。 北宋中央集权,诗人大多文笔灿烂、思想自由。 而南宋偏安江南,君主软弱无能,爱国诗人们徒 然伤悲、为国嗟叹、壮志难酬……
研习三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去职归隐石
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②姜 夔 ( k u í) : 字 尧 章 , 号 白 石 道 人 , 饶 州 鄱 (pó)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 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 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山水田园诗:对现实的不满;对山水田园风光的 喜爱和赞美;对归隐生活、恬淡宁静生活的向往; 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 咏史怀古诗:对历史作冷静思考;对古圣贤的仰 慕;借古讽今抨击当政者的昏庸和社会时弊;表 达忧国忧民、关心国事的情怀;感慨个人遭遇, 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托物言志诗:赞美事物,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 理想追求。

把握诗词的情感-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答题公式

把握诗词的情感-中考语文古诗词阅读答题公式

把握诗词的情感考点精讲一、通关公式把握诗词的情感=(概述诗词内容)+明确意象/辨析手法+分析效果+总结情感公式解读情感是指诗/词人在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心情、品性)、心境、志趣(志向、追求)、理趣(道理、哲理)等。

其中,心境一般表现为悠然(怡然)自得、自由(自在)闲适(安适)、恬淡惬意、开朗阔达、宁静淡泊以及孤独、愁闷、凄凉等。

理趣实际上是义理情趣和思想情感的结合,在诗词考查中常表现为道理、哲理。

第一步:概述诗词的基本内容。

结合注释及对意象知识的积累,揣摩诗词的含义,概述作品大意。

第二步:揣摩作者的情感。

把握诗词的情感要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诗词中具有抒情、议论性质的词句及诗人的风格特征等进行分析,还可以通过抓诗眼、分析意象、探讨用典等方法领悟诗人的情感或揭示的哲理。

作答时表述要准确。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积累一些概括情感的常用词语,如喜悦、欢快、恬淡、闲适、烦闷、愤怒、壮志未酬、旷达乐观等,避免答题时语言苍白。

常见问法1.这首(句)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这首(句)诗/词引用“××”的典故,有何用意?3.探究诗词中“××”这一意象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4.请简要分析诗人在两首诗中表达情感的异同。

5.诗歌第×句蕴含了怎样的哲理?6.“××”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答题技法1.从题材识别情感。

把握诗/词情感可先弄清楚诗/词的类别,因为某一类别的诗/词,诗/词人的情感大致相同。

2.“知人论世”,透视情感。

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情感的理解和把握。

3.由意象探求情感。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寓情于景,而且会通过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

在古诗词中,意象的传情达意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因此可以借助意象,感受诗歌抒发的情感或蕴含的道理。

其答题步骤是:①积累常见意象,并理解意象的常见含义,初步判断、分析诗中的意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古诗词常见的9种情感及分析套路
第一类:送别抒怀诗
鉴赏要点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他们一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歌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

常见情感
A.依依不舍的留念。

B.情深意长的勉励。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常见特征
古人送别的习俗: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
第二类:羁旅思乡诗
鉴赏要点
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逢年过节
②了解常见思想情感。

A.羁旅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
B.思念亲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C.征人思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③表达思乡之情方式
触景伤情: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村行》)
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

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因梦寄情: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

(唐方干《思江南》)
妙喻传情: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

常见特征
常见场景秋季或春季,清晨或傍晚路口、长亭驿站、渡口码头等杨柳、酒等第三类:思妇闺情诗
鉴赏要点
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情感
A.妇女对丈夫的思念
B.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C.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D.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

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

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第四类:山水田园诗
鉴赏要点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

1、意象特征:山水草木、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农村景物农家,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

2、情感特征: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表达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表达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

3、技巧特征:融情于景,白描,动静结合,远近结合。

4、语言特征:清丽洗练,清新自然、质朴
第五类:怀古咏史诗
鉴赏要点
①弄清史实,要体会意图;
②分析写法,领悟感情。

后代作家临古迹、思古人、叹古事,因现实的原因或借古讽今、或因古抒怀、或感慨今昔。

常见感情
A.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
B.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感悟昔盛今衰;
C.感慨个人遭遇;
D.抨击统治者昏庸和社会时弊;写作技巧
写作技技法上:有借古讽今的,有古今对比的,有用典的。

第六类:咏物言志诗
鉴赏要点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①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曲尽其妙]
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不滞于物]
③从表现手法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

鉴赏方法
1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2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神似)
3、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常见感情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情操;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
(3)抒写自己悠闲舒适、不慕富贵的心境。

常见意象
如松、竹、梅、荷、芳草、精卫等。

第七类:边塞征战诗
鉴赏方法
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如盛唐边塞诗风表现出来的是豪迈勇敢、一往无前;中晚唐国势微弱,边塞诗中于是夹杂了几许悲壮和凄怆,到了南宋,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边塞诗大多抒发悲愤,哀痛之情。

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

第二、分析边塞诗的不同艺术风格。

在大量边塞征战诗中体现出来的艺术风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奇壮美,有的豪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只有细细体会,才有可能准确领会到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的不同艺术风格。

主要特点
(1)内容:边塞风光(奇丽壮阔)、统治者 ( 穷兵黩武)、将士 (生活艰苦)。

(2)情感:
A.出征远戍的英勇豪迈,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B.报国无门的愤懑和哀痛;
C.长年征战的艰辛连年征战的惨烈;
D.对家人思念;
E.对帝王黩武开边和对边将恃宠贪功的讽刺。

(3)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对比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相生。

(4)常用词语: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胡、羌、羯、夷、夜郎、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第八类:人生感慨诗
鉴赏要点
古人写诗,常因事而起,触景生情,抒发心中的感慨。

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等.这些诗选作高考鉴赏材料的可能性不小,尤其值得我们注意。

读懂这类诗,要结合生活,注意名物风俗,注意典故,切忌主观臆测,不得义蕴。

常见感情
1、怀才不遇,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2、爱国情怀不得重用,如陆游《书愤》
3、时光流逝、沧海桑田的伤感: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
5、告慰平生的喜悦,追求豁达人生境界:杜甫《春夜喜雨》
6、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7、伤春悲秋。

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注意要点
1、意象特征:“风雨”、“阴晴”、“夕阳”、“落花”、“流水”、“闲居”、“衰鬓”等;
2、表达技巧: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是虚实结合,或是对比衬托。

古代哲理诗,意境深远,启迪心扉,为人们所传诵、称引。

两种情况:一是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

如朱熹《观书有感》。

二是有不少诗,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领悟到的。

如杨万里的《小池》。

第九类:忧国忧民诗
常见情感
1、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2、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4、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