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恺之

合集下载

顾恺之三绝文言文翻译

顾恺之三绝文言文翻译

顾恺之三绝文言文翻译1. 顾恺之有三绝译文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

人们问他会稽山水的状貌。

顾恺之说道:“千山竞秀,万壑争流。

草木蒙笼,好像云兴霞蔚。

”顾恺之经常吃甘蔗,总是从尾部先吃直到根部。

有人感到奇怪,他说:“渐入佳境。

”顾恺之特别擅长绘画,画得特别神妙,谢安非常器重他,认为是自古以来还没有人像他这样。

他每次画出人物肖像,总是妙绝一时,曾经绘出裴楷肖像,在脸颊上加上三根毛,观看的人觉得神情特别美。

顾恺之特别相信小法术,认为去求就一定能得到。

桓玄曾经用一片柳叶欺骗他说:“这是蝉用来遮蔽自身的,拿来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你。

”顾恺之相信桓玄没有看见自己,非常珍爱那片叶子。

因此世上传说顾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2. 顾恺之,字长康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

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

"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

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

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

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

"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注]①丹青:指绘画。

②小术:小技巧,小法术。

③绐:欺骗。

中.考.资.源.网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若云兴霞蔚好像(2)恒自梢至根常常(3)尤善丹青擅长(4)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流传、传说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山川之状"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2分)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B.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D.环而攻之而不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顾恺之画人文言文翻译

顾恺之画人文言文翻译

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

博学多才,善丹青,尤工人物。

所画人物,神情生动,栩栩如生,世称“画圣”。

恺之少时,聪颖异常,酷爱绘画。

尝游历吴郡,见顾虎头画壁,叹曰:“此画也,吾欲学之。

”遂从虎头学画,不数年,艺成而名噪一时。

后游历江东,见戴逵画竹,又叹曰:“此画也,吾欲学之。

”乃从逵学画,复数年,技益精,名亦随之而显。

恺之画人物,必先立意,然后落笔。

其作画,不拘泥于形似,而求神似。

故其所绘人物,虽形貌各异,而神情皆极传神。

其所画山水,亦极有气势,能使观者如临其境。

一日,恺之画一士人,姿态端方,神情闲雅。

旁人观之,皆称其画得士人之神。

又有画一美女,丰腴妖娆,容貌绝世。

人或讥之,恺之笑曰:“此美女也,其美非徒在外貌,而在其神态也。

”众人皆服。

恺之尝为谢安画像,谢安观画后,叹曰:“吾自谓颇得士人之风,而恺之画我,更得士人之神。

”乃厚赠恺之。

恺之画技,不仅限于人物,亦善画花鸟。

其所画花鸟,生动活泼,似有生命。

人或问之:“恺之,汝画花鸟,何故如此生动?”恺之答曰:“画花鸟,须得其神韵,方能使观者有如见其真之意。

”恺之画技,虽精妙绝伦,然亦非一日之功。

其勤学苦练,不遗余力。

每作一画,必反复揣摩,直至满意。

故其所画,无不传神,无一不佳。

顾恺之,画坛巨匠,其画技独步一时,影响深远。

后人论画,多以恺之为楷模,欲求画艺精进,必先学恺之。

翻译:顾恺之,字长康,是晋朝时晋陵无锡人。

他博学多才,擅长绘画,尤其擅长人物画。

他所画的人物,神情生动,栩栩如生,世人都称他为“画圣”。

顾恺之从小聪明过人,非常热爱绘画。

他曾游历吴郡,看到顾虎头在墙上作画,感叹道:“这幅画啊,我想要学习它。

”于是跟随顾虎头学习绘画,没过几年,他的技艺就成熟了,名声也因此而大噪。

后来他游历江东,看到戴逵画竹,又感叹道:“这幅画啊,我想要学习它。

”于是跟随戴逵学习绘画,再过几年,他的技艺更加精湛,名声也因此而显赫。

顾恺之画人物,总是先立下意念,然后下笔。

顾恺之简介

顾恺之简介

顾恺之的艺术遗产在现代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在绘画、书法等领域,顾恺之的艺术风格和技巧得到了广泛应用
• 在艺术教育和研究中,顾恺之的艺术成就被广泛引用和探讨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03
顾恺之在绘画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顾恺之与魏晋南北朝绘画
顾恺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的代表人物
顾恺之的绘画风格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
• 他的绘画成就代表了当时绘画艺术的
• 推动了人物画、山水画和宗教画的发
最高水平

• 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影响
• 为后世绘画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顾恺之对后世绘画的影响
03
顾恺之的母亲是潘氏
• 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
• 潘氏家族在当时的荆州的地位举足轻重
顾恺之的仕途与官职
顾恺之在官场上政绩显著
• 治理地方,改善民生,深受百姓爱戴
• 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顾恺之年轻时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 深受朝廷官员的赏识和器重
• 得以在朝廷中担任职务
顾恺之的仕途生涯可分为三个阶段
格和书法特点
• 对后世诗词和书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 诗词优美,书法流畅,具有很高的艺
影响
术价值
05
顾恺之的研究与展望
顾恺之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顾恺之的研究现状主Fra bibliotek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对顾恺之的生平和背景进行了深入研究
• 对顾恺之的绘画风格和技巧进行了探讨
• 对顾恺之的诗词和书法成就进行了评价
CREATE TOGETHER

顾恺之简介

顾恺之简介

顾恺之简介顾恺之(约公元249年-公元317年),字子长,汉族,河南开封人,是中国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画家。

他是晋朝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一位画家。

顾恺之出生在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官僚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早年开始就对文学和绘画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天赋。

在年轻时,顾恺之师从著名画家王僧虔学习绘画,受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的深刻影响。

顾恺之还从事文学创作,他的诗歌和文章流派多样,题材广泛,包括山水诗、悼亡诗、抒发心情的诗等。

顾恺之以他的绘画成就而闻名于世。

他的画作以山水画为主,尤其擅长绘制临摹自然山水的作品。

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创新大胆,在细节上缜密入微,并且能够准确把握事物的精神和气氛。

顾恺之的画作常常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不仅传达了自然山水的美丽和壮丽,还表达了他个人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思考。

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赞赏,也对后世的山水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顾恺之的绘画才能也受到了他担任官职的影响。

在南朝的时候,他曾担任林邑宰相一职,在此期间,他将自己的创作才能与政治活动相结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

顾恺之在政治上的成就并不亚于他在艺术上的成就,他对于国家的贡献让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的文艺政治家。

顾恺之以他的杰出才华和卓越成就享有很高的声誉。

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画坛的瑰宝,广受赞誉。

他能够通过绘画表达内心世界,传达人生哲理,所以他的作品在当时就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直到今天,他的作品仍然被学者和艺术家们广泛研究和借鉴。

顾恺之一生充满了创造力和热情,他通过绘画和文学作品留下了卓越的艺术成就。

他的创作风格独特,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和绘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总结起来,顾恺之是中国南朝时期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画家,他的绘画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于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顾恺之

顾恺之

顾恺之(约345-406)东晋画家,出身士族家庭,字长康,小字虎头,是中国东晋时代的画家,江苏无锡人,约364年在南京为石棺寺画维摩诘像,引起轰动。

366年当上大司马参军,392年为殷仲堪参军,405年升为散骑常侍。

顾恺之多才,工诗赋,善书法,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他的画风格独特,被称为“顾家样”,人物清瘦俊秀,所谓“秀骨清像”,线条流畅,谓之“春蚕吐丝”。

着有《画论》《魏晋胜流画赞》和《画云台山记》三本绘画理论书籍,提出“以形写神”、“尽在阿堵中”的传神理论。

唐张彦远评其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他提出的“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著名论点,对中国绘画影响深远。

根据三国(220--265年)魏人曹植所写《洛神赋》而创作的故事画。

画面开首描绘曹植在洛水河边与洛水女神瞬间相逢的情景,曹植步履趋前,远望龙鸿飞舞,一位“肩若削成,腰如约素”、“云髻峨峨,修眉联娟”的洛水女神飘飘而来,而又时隐时现,忽往忽来。

后段画洛神驾六龙云车离去,玉鸾、文鱼、鲸鲵等相伴左右,洛神回首张望,依依不舍,一种无奈离析之情显现画面。

这幅人物画的线描如"春蚕吐丝",后人称这种技法为"高古游丝描"被列为人物画技法十八描之一,对后世的中国画线造型产生很大影响。

画卷从曹子建初见洛神宓妃起,以一系列极其鲜明的形象,画出了一副哀怨缠绵的连续画图。

曹植在原诗赋中用“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形容洛神在水上飘忽往来的情景。

仿佛见到思念已久的洛神,远处凌波而来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委婉从容,目光凝注,表现出关切、迟疑的神情。

二人的思念之情溢于卷面,令人感动。

在“日既西倾,车怠马烦。

尔乃税驾蘅皋,容与乎阳林,流恺乎洛川”之际,忽然遥遥望见一个丽人,疏忽出于岩石之畔。

画家以生动的笔资,将这位使曹植寝食不安.朝思想望的恋人,画的丰神绝世,含情脉脉,回眸顾盼,飘飘若仙,表现出一种可望不可即的无限情意。

画家着力刻画了3匹疲惫的马,呈现出不同的特性,体态动静不一。

顾恺之简介

顾恺之简介

顾恺之是东晋画家,他出身士族家庭,字长康,小字虎头,籍贯晋陵无锡(今江苏焦溪),是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

他曾为桓温及殷仲堪参军,义熙初任通直散骑常侍。

刘裕北伐南燕,顾恺之为他作了《祭牙(旗)文》。

顾恺之多才艺,善于诗赋、书法,尤其精通绘画,曾有才绝、画绝、痴绝这“三绝”之称。

他大多作画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

画人注重点睛,自己他画的传神写照,尽在阿堵(即这个,指眼珠)中。

他尝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了三根毛,却更加觉得有神韵了。

在建康瓦棺寺绘《维摩诘像》壁画中,画作光彩耀目,轰动一时。

后人论述他作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把他和师傅南朝宋画家陆探微并称顾陆,号为密体,以区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唐朝吴道子的疏体。

顾恺之著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等著作,其中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现存于世的《女史箴图》传是早期的摹本,内容绘写了西晋张华所撰约束宫廷嫔妃的教诫。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此图被英军从清宫劫去,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中。

所传,他的另一作品《女史箴图》,乃宋人摹本。

顾恺之的作品,据唐宋人的记载,除了一些政治上的名人肖像以外,也画有一些佛教的图像,这是当时流行的一部分题材。

另外还有飞禽走兽,这种题材和汉代的绘画有联系。

他同时也画了一些神仙的图像,因为那是当时流行的信仰。

而最值得注意的是他画了不少名士们的肖像,这就改变了汉代以宣扬礼教为主的风气。

而反映了观察人物的新的方法和艺术表现的新的目的,即:离开礼教和政治而重视人物的言论丰采和才华;这表示绘画艺术视野的扩大,从而为人物画提出了新的要求——表现人的性格和精神特点。

在顾恺之的著作言论中,我们见到他反复强调描写人的神情和精神状态。

顾恺之和陆探微、张僧繇是南北朝时期的三位最重要画家,代表了汉代美术得到迅速发展和成熟的人物画艺术。

唐代书法家、书学理论家张怀瓘对他的画评价甚高,云:"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

顾恺之的故事

顾恺之的故事

顾恺之的故事顾恺之(约344—约405年),字长卿,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他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酷爱绘画,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

顾恺之自幼聪颖好学,深受家庭教育的熏陶,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家庭的熏陶下,他对书法和绘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尤其是对山水画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创作。

顾恺之的父亲顾敞是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受到父亲的影响,酷爱文学和绘画。

他的父亲曾经是当时的宰相,家境富裕,但顾恺之并不因此而放纵自己,而是努力学习绘画技艺,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

他刻苦钻研,勤奋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画家。

顾恺之的绘画作品以山水画为主,他的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他的画作以意境深远、笔墨淋漓尽致而著称,被誉为“顾恺之画风”。

他的山水画描绘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给人以宁静、深远的感觉,让人仿佛置身于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

顾恺之的画作中,最著名的要数《洛神赋图》了。

这幅画作描绘了汉代文学家曹植所作的《洛神赋》中的情景,画面宁静而富有诗意,展现了顾恺之高超的绘画技艺和深厚的文学造诣。

这幅作品至今仍被世人所传颂,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顾恺之的一生都在追求绘画艺术的完美,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如今也被后人所传颂。

他的绘画艺术不仅在中国有着很高的地位,也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艺术成就为后人所推崇,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总的来说,顾恺之是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画家,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备受赞誉,如今也被后人传颂。

他的绘画艺术成就为后人所推崇,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他的一生都在追求绘画艺术的完美,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有着很高的地位,也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简介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简介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简介顾恺之是中国绘画历史上卓越的理论家,也是有名的大画家。

他的绘画风格极其突出,有“顾家祥”的称号,同时也开创了“秀骨清像”的绘画风格。

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希望对你有帮助。

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人,东晋时期非常杰出的画家、诗人、绘画理论家。

顾恺之学识渊博,富有才气,擅长诗词文赋,尤其擅长绘画。

顾恺之早年曾在桓温及殷仲堪处参军,任通直散骑常侍,刘裕北伐之时,顾恺之曾为其作《祭牙(旗)文》。

根据唐宋人记载,顾恺之的作品包括一些政治名人的肖像、佛教的图像或一些神仙的图像,另有飞禽走兽等,最引人注意的是一些名士的肖像,他的人物画更加注重表现人的性格与精神特点。

顾恺之的主要绘画作品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斫琴图》等。

除了绘画,顾恺之在绘画理论上也颇有成就,他提出传了神论、迁想妙得、以形守神等等观点。

顾恺之的绘画以及其理论,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现存顾恺之的画论仅剩三篇,分别为《魏晋胜流画赞》、《论画》以及《画云台山记》。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故事“痴绝”顾恺之二三事顾恺之的生平经历,我们知道很少,只知道他最初曾在雄踞长江上流的桓温和殷仲堪的幕下任过官职,他和桓温的儿子桓玄颇有来往。

很受桓温和谢安的赏识。

晚年任散骑常侍,六十二岁去世。

关于他的生平,保留下来一些小故事。

他对一些世俗事物的率真、单纯、乐观、充满真性情的生活态度,就曾经在若干传说故事中被形容为“痴”。

但也有一些是形容他的聪明的,所以曾有人说他身上“痴黠各半”。

他不只是在绘画艺术方面表现了卓绝的才能,也是一个擅长文学的人。

他遗留下来的残章断句中,保存着形容浙东会稽山川之美的“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茏,若云兴霞蔚”的名句。

相传,有一年春天,他要出远门,于是就把自己满意的画作集中起来,放在一个柜子里,又用纸封好,题上字,交给大司马桓玄代为保管。

桓玄收到柜子后,竟偷偷地把柜子打开,一看里边都是精彩的画作,就把画全部取出,又把空柜子封好。

东晋画家顾恺之生平简介

东晋画家顾恺之生平简介

东晋画家顾恺之生平简介顾恺之,汉族、无锡人。

,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

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东晋画家顾恺之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东晋画家顾恺之简介顾恺之,字长康,小名为小虎子,晋陵无锡人,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

顾恺之见多识广,才思广博,擅长写诗作赋和书法,尤其擅长绘画,主要精通画人物画和山水画。

因为他有对文学和绘画方面有很高的成就,于是人们称他为画绝、文绝和痴绝。

画家顾恺之出生在江南的一个士族的家庭,根据史料记载,顾恺之的先祖有多人在孙吴和西晋时期都当过官。

顾恺之当官的路途并并不是特别顺利。

最开始的时候,担任过参军的职位,在大司马死后,他又任命为刺史府的参军。

直到晚年,他才进入朝廷担任散骑常侍,但是没过多久便去世了。

顾恺之的官职虽然一直都不是很高,但是因为他在绘画和文学上的成就在当时还是具有很高的人气的。

当时的人们都说顾恺之有三绝,就是痴绝、画绝和才绝。

其中,痴绝就是指顾恺之的为人率真、幽默,并同时又有点痴呆的感觉。

画绝就是指他在绘画上面的造诣,从而肯定了他的绘画功底十分了得。

文绝是说他博学多才,非常擅长写诗作赋,在书法方面也非常精通。

顾恺之流传在世间的文学作品并不是很多,主要能反映他的文学成就的应该是《观涛赋》和《筝赋》。

他的绘画作品比较多,但是有很多都已经流失。

顾恺之的绘画作品的题材十分广泛,不仅有人物画,世俗故事等,还有飞鸟走兽和山水绘画等。

画家顾恺之的故事顾恺之是东晋著名的绘画大家,他擅长画人物画和山水画,在人物画的方面他尤其擅长画女人像和女神像之类的画像。

在人物的绘画中,他的“画睛”功夫非常了得。

说起这个画睛的功夫,还有一段非常感人的传说故事。

传说顾恺之一生下来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他从小是被奶妈抚养长大。

顾恺之因为非常聪明,又很活跃,大家都叫他为小虎子。

小虎子跟其他孩子一样,经常跟小伙伴一起玩耍。

有一天,小虎子听到别人在叫妈妈,他突然想到自己怎么从来都没有看见过妈妈,于是就跑到家中问父亲。

父亲先是骗他说妈妈回外婆家了几个月之后回来,但是小虎在盼了好久都没有回来。

顾恺之——精选推荐

顾恺之——精选推荐

顾恺之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

多才多艺的名士顾恺之出身于江南的土著士族家庭。

根据《无锡顾氏宗谱》记载,顾氏祖上先后有多人出仕过孙吴和西晋政权。

祖父顾毗,字子治,晋康帝时任散骑常侍,后迁光禄卿。

父亲顾悦之,字君叔,历任扬州别驾、尚书右丞。

顾恺之的生卒时间,史籍缺载。

根据有关史料进行考证,生年约在晋康帝建元二年到晋穆帝永和二年(344—346)之间,卒年在晋安帝义熙元年到三年(405—407)之间。

顾恺之的仕途并不顺利。

最初,他在桓温的大司马府担任参军。

桓温死后,他转而依附殷仲堪,任荆州刺史府的参军。

殷仲堪被桓玄杀死后,顾恺之改投在桓玄的门下。

直到晚年,他才进入中央政府任散骑常侍,不过很快也就去世了。

他的官职虽然一直不高,但颇有名气。

时人都传颂顾恺之有三绝,即痴绝、才绝和画绝。

所谓痴绝,是说他为人性格率真、通脱、喜欢谐谑,并带有痴呆的傻气。

才绝是称赞他博学多艺擅长诗文,有才气。

画绝则是肯定他的绘画技艺的。

《晋书》本传记载了很多有关他的“痴”的故事。

有些人常常为此捉弄和侮辱他。

顾恺之曾把一橱珍存的画委托桓玄保存。

他知道桓玄性贪,为防止桓玄做手脚,特意将橱门封个严严实实。

桓玄没有动橱前的糊题,而是撬开画橱的后板,将画尽数盗走后,重新钉好。

待顾恺之取橱的时候,发现画已全部丢失,他没有发火,只是说:“我的这些画大约能通灵气,好像人们能修炼成仙一样,变化而去了。

”有一次,桓玄把一片柳叶说成是隐身宝。

顾恺之接到后,桓玄就往他身上撒尿,并说宝器显灵看不见他。

顾恺之只好承认是个宝。

其实,顾恺之非常清楚这一切都是桓玄捣的鬼,只是不敢认真计较。

当时,东晋统治阶级内部的争夺相当激烈。

桓玄权倾内外,阴险狠毒,顾恺之寄食门下,势单力薄,根本不是桓玄的对手。

所以他不得不装痴卖傻,宁可受点委屈,也不在争强斗胜中做了无谓的牺牲品。

桓温看出顾恺之的痴里有黠,曾说他一半是痴,一半是黠,合起来是个正常人。

顾恺之

顾恺之

顾恺之(348—409 )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

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

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

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顾恺之的作品真迹,今已无传。

只有若干流传已久的摹本。

现今传世的顾恺之作品摹本有歌颂曹植与甄氏爱情的《洛神赋图》,和劝诫妇女德行的《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其中最精美的是《女史箴图》(隋代摹本,现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和《洛神赋图》(宋代摹本,故宫博物院藏),都很能说明顾恺之时代的画风和艺术水平. 。

《女史箴图》中的线条循环婉转,均匀优美。

女史们着下摆宽大的衣裙,修长婀娜;每款衣裙配之以形态各异、颜色艳丽的飘带,飘飘欲仙,雍容华贵。

在整个人物构图上,均以细线勾勒,只在头发,裙边或飘带等处傅染以浓色,微加点缀,不求晕饰,整个画面典雅宁静又不失亮丽活泼,其卓越高妙的绘画语言是无懈可击的。

原《洛神赋图》卷,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绘制(宋摹),绢本,设色,纵27.1cm,横572.8cm。

这幅画根据曹植著名的《洛神赋》而作,为顾恺之传世精品。

这卷宋摹本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顾恺之艺术的若干特点,千载之下,亦可遥窥其笔墨神情。

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

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

此《洛神赋图》宋代摹本,保留着魏晋六朝的画风,最接近原作。

《洛神赋》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曹植与洛水女神之间的爱情故事。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意地表达了原作的意境。

此长卷采用连环画的形式,随着环境的变化让曹植和洛神重复出现。

原赋中对洛神的描写,如“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皎若太阳升朝霞”等,以及对人物关系的描写,在画中都有生动入神的体现。

画家顾恺之

画家顾恺之

桓温又故意问顾恺之甘蔗甜不甜,旁边的人也一起 嘻笑着问他。顾恺之这才回过神来,发现自己正啃的 是甘蔗的末梢,也明白了大伙为什么嘻笑了,不过他 灵机一动说:“你们笑什么?这就是你们有所不知了, 吃甘蔗就要从末梢啃起,这样,越吃越甜,叫作‘渐 入佳境’!” 大家一听,都十分佩服顾恺之的机智,哈哈大笑 起来。 出处:《晋书· 顾恺之传》:“恺之每食甘遮,恒 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解释: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从上到下,越吃 越甜。后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
顾恺之曾被当时人称为“才绝、画 绝、痴绝”。 他的绘画在当时享有 极高的声誉。谢安曾惊叹他的艺术 是“苍生以来未之有也!”他封了 一橱自己的作品存在桓玄处,竟被 桓玄从橱后全部窃去,以致引起他 的惊喜:“妙画通灵,变化而去, 亦犹人之登仙。” 谢安字安石, 东晋名士、宰相
顾恺之的绘画价值的故事: 他曾为南京瓦棺寺绘壁画募得巨款的故事,可见他的绘 画之吸引力,修建瓦棺寺时他认捐了百万钱,就在庙里 用一个月的时间闭户画了一幅维摩诘,画完之后,要点 眸子,乃提出要求:第一天来看的人要施舍十万,第二 天来看的人施舍五万,第三天的随意。据说开门的一刻, 那维摩诘像竟“光照一寺”,施者填咽yàn ,俄而得百 万钱。 可见,当时顾恺之绘画技术之高。
简介:
顾恺之(348— 409 )字长康, 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今 江苏无锡)人。顾恺之博学有才 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 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 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 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 探微、张僧繇yáo合称“六朝四大 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 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 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痴绝: 顾恺之特别相信小法术,认为去求就一定能得到。 桓玄曾经用一片柳叶欺骗他说: “这是蝉用来遮 蔽自身的,拿来遮蔽自己,别人就看不见你。” 顾恺之相信桓玄没有看见自己,非常珍爱那片叶 子。

顾恺之

顾恺之

顾恺之顾恺之(约348~409),又名: 字长康,朝代: 东晋,籍贯: 江苏无锡,代表作,洛神赋图卷(局部) 。

生平简介在中国绘画史上,魏晋南北朝(公元420——公元581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

长期南北战乱,朝代频繁更替,使当时的文化思想格外活跃,促进了艺术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石窟壁画、墓室壁画、石刻、砖刻以及漆画等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出现了开宗立派的专业画家、书法家,作为奠基中国绘画理论基础的“六法论”也在这一时期提出。

在绘画上,被尊为画祖的顾恺之和他的卷轴画最具有代表性。

(346-407)〔东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今江苏无锡)人。

义熙初年(405-418)任通直散骑常侍,博学多能,工诗善书精丹青。

沉浸艺术,孜孜不倦,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

绘画尝从师卫协,擅作佛像、人物、山水、走兽、禽鸟,尤善点睛,自谓“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

其笔法如春蚕吐丝,初见甚平易,细看则六法兼备;设色以浓彩微加点缀,不晕饰,运思精微,襟灵莫测,神气飘然。

兴宁中在建康瓦棺寺壁作《维摩诘像》,容貌清羸,神态忘言,轰动一时。

尝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三毫,倍觉有神采。

又为谢鲲造像,布以石岩之中,可谓别出心裁,其对此自云:“此子宜置丘壑中”。

画中兴帝相列像,妙极当时。

唐代张怀瓘对其画评价甚高,云:“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

”史称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为“六朝四大家”。

又通画理,著《论画》一篇,对后人颇有启迪。

画迹甚多,有《司马宣王像》《谢安像》《刘牢之像》《王安期像》《阮脩像》《阮咸像》《晋帝相列像》《司马宣王并魏二太子像》《桂阳王美人图》《荡舟图》《虎豹杂鸷鸟图》《凫雁水鸟图》《庐山会图》《水府图》《行三龙图》《夏禹治水图》等。

传世作品有《列女仁智图》卷、《洛神赋图》卷(为宋人摹本),现均藏故宫博物院。

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

字长康,小字虎头。

晋陵无锡(今属江苏省)人。

简述顾恺之的艺术成就

简述顾恺之的艺术成就

顾恺之的艺术成就一、顾恺之的生平简介顾恺之(345年-406年),字倪迈,东晋时期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

他出生于山东济南,在艺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东晋书画三绝”之一。

二、顾恺之的书法成就1. 梦幻的楷书风格顾恺之的楷书风格独特而梦幻,他注重意境的营造,经常运用变化多样的笔法和线条,使字体形象生动,具有浓郁的诗意。

他的楷书作品在当时颇受推崇,尤其对后来的书法发展有很大影响。

2. 泼墨水墨画的开创者顾恺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著名的泼墨水墨画家,他以独特的技法和创意,将泼墨与传统的工笔画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他擅长以墨水的不同深浅、密度和笔触的轻重来营造画面的意境,给人一种含蓄深邃、富有想象力的感觉。

3. 精美的行书与草书除了楷书和泼墨水墨画外,顾恺之还擅长行书和草书。

他的行书作品凝练而流畅,笔画间变化自然,给人以舒展开阔的感觉。

而他的草书则充满了浓烈的笔者个人情感,筆勢激烈豪放,充滿了煣憤激昂的氣質。

三、顾恺之的绘画艺术成就1. 具有中国画传统元素的山水画顾恺之的山水画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他注重画作的气韵和意蕴,善于以极简的手法表现自然山水的神韵。

他的作品多以云雾缭绕的山峰、奔流的江河和古树参天为主题,给人以恢弘壮丽之感。

2. 细腻入微的人物画顾恺之在人物画方面也有杰出的成就。

他能够用简练而有力的线条描绘出人物的神态和心情,使人物形象生动传神。

他的人物画以温婉的笔触、细腻的表现功力和准确的人物塑造而著称。

3. 独创的花鸟画技法顾恺之的花鸟画作风独特,他善于用空灵淡雅的线条勾勒出花鸟的形态和神韵。

他喜欢以柳、竹、菊等寓意深远的植物来配合花鸟的描绘,运用极具创意的构图和配色手法,使作品更富有生命力和审美价值。

四、顾恺之的艺术传承与影响顾恺之是中国书画史上的巨匠,他不仅在当时享有盛誉,而且对后来的书法和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对后世的巨大影响顾恺之的艺术风格独具一格,他的作品在后世影响举足轻重,不仅影响了南北朝时期的书画家,还对隋唐以后的文人书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顾恺之简介

顾恺之简介


顾恺之的“才绝” 才绝,是指顾恺之多才多艺。他不仅画艺 出色,他的书法、诗词歌赋、甚至口才,也都 是一般人比不了的。他的书法留下来的不多, 据明朝书法鉴赏家董其昌考订,顾恺之的名画 《女史箴图》上的《女史箴》全文,就是顾恺 之自己写的。他的书法颇近于晋代大书法家王 羲之、王献之,有相当的功力。文学方面,顾 恺之写过不少优美的赋,而且能出口成章。有 一次,顾恺之从会稽(今浙江绍兴)回来,有 人问他风景如何,他脱口而出:“千岩竞秀, 万壑争流;草木蒙茏其上,若云兴霞蔚。”这 几句诗一样的语言已经成为千古绝唱。
《 女 史 箴 图 》 摹 本 ( 局 部 )
洛 神 赋 图
《洛神赋图》赏析
这幅画作的内容是根据三国时曹植的《洛神赋》 而创作的。画家发挥了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富有诗 意地营造了原赋中的意境氛围,出色地完成了从文 学艺术到造型艺术的转换。整个画面构思布局非常 奇特,人物的刻画细腻生动。 虽然画中的人物洛神和曹植在一个完整的画面 中多次出现,但是于整个画面的组合随着情节的发 展有首有尾,主要人物随着赋中寓意的铺陈重复出 现,将时间和空间打成一片。再加上画面的和谐统 一,因此丝毫看不出有连环画那种分段描绘的迹象。
顾恺之和绘画
1、代表作:
《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顾恺之,东晋人,著名 画家。多作人物肖像及 神仙、佛像、禽兽、山 水等。后人论述他作画: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 春蚕吐丝。他的绘画及 绘画理论,对中国画的 发展有很大影响。
2、绘画风格:
“以形写神”
《女史箴图》内容分九段,每段画一个故事。 画面描绘了封建时代的宫廷妇女的生活,整个画 面生动形象,是古代绘画史上的杰作。

顾恺之名词解释

顾恺之名词解释

顾恺之名词解释顾恺之(344年-405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人。

汉族,东晋时期著名画家,杰出的画论家。

顾恺之博学多才,善诗赋、书法,尤擅画人像。

顾恺之的正式弟子有殷宪、张僧绰、刘绥、桓伊、束皙、山涛等人。

名词解释: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

顾恺之是中国山水画的鼻祖。

其生平最重要的成就在于对中国画的理论建树,所著《画云台山记》确立了“置陈布势”的山水画创作原则,提出“六法”。

即“气”、“韵”、“思”、“景”、“笔”、“墨”,强调以形写神和气韵生动,成为山水画理论的纲领性文献。

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

东晋著名画家。

晋陵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人。

少年博学,善诗赋、书法,尤擅画人物。

仕魏历夏、冬二官将军,入蜀为相,凡五世。

善于写真,尝行于洛阳。

晚好佛理,多所删述,注有《魏书》一卷。

年八十一。

有诗一卷。

工诗赋,善书法,尤精绘画。

作品有《列女仁智图》、《女史箴图》等。

名词解释: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奠基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曹操( 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1)善于写真,尝行于洛阳。

晚好佛理,多所删述,注有《魏书》一卷。

顾恺之

顾恺之

顾恺之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

东晋时期著名的画家。

多才多艺的名士顾恺之出身于江南的土著士族家庭。

根据《无锡顾氏宗谱》记载,顾氏祖上先后有多人出仕过孙吴和西晋政权。

祖父顾毗,字子治,晋康帝时任散骑常侍,后迁光禄卿。

父亲顾悦之,字君叔,历任扬州别驾、尚书右丞。

顾恺之的生卒时间,史籍缺载。

根据有关史料进行考证,生年约在晋康帝建元二年到晋穆帝永和二年(344—346)之间,卒年在晋安帝义熙元年到三年(405—407)之间。

顾恺之的仕途并不顺利。

最初,他在桓温的大司马府担任参军。

桓温死后,他转而依附殷仲堪,任荆州刺史府的参军。

殷仲堪被桓玄杀死后,顾恺之改投在桓玄的门下。

直到晚年,他才进入中央政府任散骑常侍,不过很快也就去世了。

他的官职虽然一直不高,但颇有名气。

时人都传颂顾恺之有三绝,即痴绝、才绝和画绝。

所谓痴绝,是说他为人性格率真、通脱、喜欢谐谑,并带有痴呆的傻气。

才绝是称赞他博学多艺擅长诗文,有才气。

画绝则是肯定他的绘画技艺的。

《晋书》本传记载了很多有关他的“痴”的故事。

有些人常常为此捉弄和侮辱他。

顾恺之曾把一橱珍存的画委托桓玄保存。

他知道桓玄性贪,为防止桓玄做手脚,特意将橱门封个严严实实。

桓玄没有动橱前的糊题,而是撬开画橱的后板,将画尽数盗走后,重新钉好。

待顾恺之取橱的时候,发现画已全部丢失,他没有发火,只是说:“我的这些画大约能通灵气,好像人们能修炼成仙一样,变化而去了。

”有一次,桓玄把一片柳叶说成是隐身宝。

顾恺之接到后,桓玄就往他身上撒尿,并说宝器显灵看不见他。

顾恺之只好承认是个宝。

其实,顾恺之非常清楚这一切都是桓玄捣的鬼,只是不敢认真计较。

当时,东晋统治阶级内部的争夺相当激烈。

桓玄权倾内外,阴险狠毒,顾恺之寄食门下,势单力薄,根本不是桓玄的对手。

所以他不得不装痴卖傻,宁可受点委屈,也不在争强斗胜中做了无谓的牺牲品。

桓温看出顾恺之的痴里有黠,曾说他一半是痴,一半是黠,合起来是个正常人。

顾恺之文言文全文翻译

顾恺之文言文全文翻译

顾恺之文言文全文翻译顾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人(今*苏省无锡市)。

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

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顾恺之文言文词语翻译,欢迎大家参考学习哦!原文: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

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

”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

后为殷仲堪参*,亦深被眷接。

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因假还,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风大败。

恺之与仲堪笺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

行人安稳,布帆无恙。

”还至荆州,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

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

”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

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

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

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恺之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

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恺之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

又为吟咏,自谓得先贤风制。

或请其作洛生咏,答曰:“何至作老婢声!”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①,夜于月下长咏,谢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

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

桓玄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

”恺之喜,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初,恺之在桓温府,常云:“恺之体中痴黠各半,合而论之,正得平耳。

”故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年六十二,卒于官,所著文集及《启蒙记》行于世。

(《晋书·顾恺之传》)注:①连省:官署相连②术:法术③给:欺骗译文:顾恺之字长康,是晋陵无锡人。

恺之博学有才气,曾经写《筝赋》,完成后,对人说“我的赋可比嵇康的琴声,不欣赏的人一定因为是后罪之作儿舍弃它,非常赏识的人也会因它非同凡响而重视它。

顾恺之作品赏析课件

顾恺之作品赏析课件

色彩搭配和谐
顾恺之注重色彩的搭配和对比, 通过色彩的和谐搭配表现出画面
的整体美感和层次感。
色彩与情感表达
顾恺之善于运用色彩来表达画面 的情感和意境,通过色彩的运用 使画面更加具有情感和思想内涵。
构图与布局
构图严谨
顾恺之的构图严谨,注重画面结构和比例关系的协调,使画面更 加具有整体感和稳定性。
布局合理
顾恺之的绘画风格
风格特点
以线条流畅、用笔凝重、设色淡雅为 特点,画面呈现出清新、雅致的艺术 风格。
构图技巧
表现手法
通过细节描绘和人物神态刻画,表现 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采用散点透视和“S”形构图,使画 面层次丰富、空间深远。
PART 02
顾恺之代表作品分析
《女史箴图》
总结词:这幅作品是顾恺之的代表作之 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强调文化传承 顾恺之的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启示现 代艺术家要注重文化传承,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PART 05
顾恺之作品鉴赏方法
观察画面的整体效果
画面构图
观察画面的整体构图,包括布局、比例、透视等, 以理解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
色彩运用
分析画面色彩的搭配和运用,了解画家对色彩的 敏感度和表现力。
画面构图严谨,色彩搭配典雅, 给人以高贵、庄重的感觉。
总结词:这幅作品以古代列女为 题材,通过描绘她们的贤淑和智 慧,弘扬了古代女性的美德。
通过描绘列女的言行举止,展现 了古代女性的智慧和品德,具有 一定的思想内涵。
PART 03
顾恺之绘画技法研究
线条的运用
线条流畅自然
顾恺之的线条运用流畅自然,富 有节奏感,能够生动地表现物象
画面氛围

顾恺之名词解释

顾恺之名词解释

顾恺之名词解释顾恺之(约公元348年-公元399年),名,恺之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人,东晋画家。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工诗赋,尤善书法,是我国书法史上杰出的代表。

他年少时即显露出才能,曾任始平太守,人称“顾虎头”。

后为司徒参军,入为大将军曹羲的参军,人称“顾参军”。

顾恺之工诗赋,尤善书法,是我国书法史上杰出的代表。

他年少时即显露出才能,曾任始平太守,人称“顾虎头”。

后为司徒参军,入为大将军曹羲的参军,人称“顾参军”。

顾恺之除擅绘画外,还长于文学,其诗赋为当时所重。

《洛神赋图》不是按时间顺序描绘的,而是将它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四句写女子对环境的观察,因此可以肯定地说是女子在远望;第二部分,从“揽洲采”至“凝想”八句写曹植看到洛神的内心感受;第三部分,“感惠”至“遗情”六句写女子在曹植离去后的思恋之情。

这里讲述了洛神的形象和她给予曹植的影响。

这一阶段,他的笔墨放得比较松弛,主要反映出一种自然流畅、朴素清新的趣味。

这种笔调虽然保留着隶书的古意,却同汉隶的凝重完全不同,已经是一种新的美的典范了。

这幅画在继承传统技巧方面达到高度成就,但用笔方面有些刻露了。

还有,他的线条已由起伏顿挫变为平缓圆转,行笔波折较少。

这种笔墨的改变,虽有助于情节的抒发,却也容易使形象显得模糊板滞,缺乏生动活泼的情趣。

从现存作品来看,艺术水平仍处于中等偏上的地位。

这时期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顾恺之与曹不兴、张僧繇、陆探微并称“六朝四大家”,传世作品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等。

他的作品往往在复杂多变的粗细线条中显示出一种活泼飞动的韵律感,极富于音乐性。

《女史箴图》轴,绢本,淡设色,纵26.2厘米,横12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顾恺之,生卒年不详,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人,精于诗赋,善绘画,特别是人物画,被称为“中国画的开山祖师”。

顾恺之作画注意点睛,每图必有数句箴言题于画上,如“白昼视之无貌,黑夜视之有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序起意写这本书挺偶然的。

因为从父母的大书架上扛来一本开本很大、很厚的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集,像搬着半爿山体一样地看。

里面的画很多以前见过,并不特别感动,风吹哪页看哪页。

可是有点突然地,我看到了那一幅——无名氏的,从笔意上看猜是出自梁楷手,画的是布袋和尚(见下图彩色插页。

内文第84页《非常简》那一篇里也提到了它)。

它多么现代派,而老骨铮铮!你不亲见,就想象不到它到底技法有多前卫和多好,几笔而已,极抽象,却深具盖来盖去、改来改去、油画般灼热的真实感。

心响鼓似的跳,有了一点泪意,册子读得也有点不一样了。

从此,每天晚上拿个放大镜虔诚地读上几个小时,《八十七神仙卷》什么的,越读越放不下。

又过了些天,也是不经意地听到俄罗斯的那首老民歌——《你从哪里认识祖国》:“……你从哪里认识祖国?从大门外的长板凳,从田野里一棵棵白桦树……”那洇进了很多深情和一点忧惕的歌声再次把我的心打湿。

就写了,这些“大门外的长板凳”和“一棵棵白桦树”。

我百无一用。

这只能是我能为祖国她做的最好的一点事情了。

感谢我的母亲刘绍梅女士,以及父亲陈洪岭(陈残石)先生,感谢您们给我这本画册,还有小时候几岁时开始逼我练习书画所费的那些心。

我爱你们。

2009年11月26日之一、一座山的丰盛因为它优质的稳定性,所以被信任。

因为它繁复的层次性,所以被一再重读。

它蹲在那里,戴着一顶帽子,那帽子卷边儿,老旧,尘土满布,有些泥巴糊在脚上。

它像一个生活在美国十九世纪的西部牛仔,外表粗犷不羁,但内里贮藏的温存和耐心,你一下子看不出来——纵然你看出来了,也一下子看不过来。

那温存像火在炉膛里,也有一层铁家伙给圈着。

碰一碰,是会被烤焦的。

而那耐心,是女子的耐心,水一样的耐心。

它像是说明了一切,又像什么都没有说。

他就是这样一座山。

就像我们信任山的稳定性,我们信任他的作品,哪怕一幅小品,也让我们心安。

而山的层次性也是他的层次性,我们从山下朝山上捋着走,看遍了每一岩层的不同植被,如同他儿时喜欢的“倒吃甘蔗”,我们一层添一层的清甜或清苦滋味,细腻绵长,回环不绝。

他的第一层,是奠基的层峦——给母亲的画像。

唉,谁的母亲不是谁的奠基?那最底层、最沉默、最容易被忘记的奠基?她给你吃的(先时的乳汁,后来的茶饭)就奠基了,何况她会再捎带着附加给你些其他?譬如爱。

他从小失去母亲,稍长大一点,便每天缠着父亲追问母亲的样貌。

父亲被儿子的深情所感动,于是不厌其详地叙述了母亲的形容和日常的衣着。

他把这一切都牢牢地记在心中。

八岁那年,他忽然向父亲要笔墨,说要给母亲画像。

父亲说,你连母亲的模样都没见过,怎么画呢?他回答说:我就按照您说的画,一天不像画两天,两天不像画三天,一定要到画像了为止。

于是他每天都在画,不分白天和黑夜。

画好了就给父亲看,看了以后就按照父亲的意见修正。

逐渐地,父亲惊喜地发现,母亲的像居然有几分相似了,惟独眼睛不太像。

于是,他又用心地去琢磨,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终于有一天,他把再次画成的母亲像给父亲看,父亲竟然看呆,说:“像了,太像了,眼睛特别像呀。

”——通过几年的苦练,他终于掌握了点睛传神的绘画技巧。

他回报母亲的,是给她画上了最生动的眼睛,温柔之光照得千里。

这种报答,足够了,足够母亲恬然阂目安睡了。

他的第二层,不是《女史箴图》,又是什么呢?这幅神奇的画作画的居然是当时的妇女道德规范,一个图表语录式的教材版本。

如你所知,这样以教化为主的内容是很难画得脱俗而极其容易掉入宣传画的窠臼,他却有本事把它画成了传世的艺术珍品——他这个人也够“传神”的格儿啦。

他画得有多传神,就有多用功。

为了画好《女史箴图》中的一位人物——汉元帝刘奭宫中的女官冯婕妤,他心思独出。

故事是这样的:冯婕妤随汉元帝去虎圈时,突然一头黑熊从笼中挣脱出来,扑向车驾,刘奭和护卫惊恐得不知所措,偏有冯婕妤挺身而出,护住刘奭,怒视黑熊,护卫们这才回过神来,用利器逼退黑熊。

他为了逼真地将汉元帝在黑熊扑来时惊慌失措的神情再现出来,用以烘托冯婕妤的英勇镇定,不惜在黑夜里扮成怪物扑向守候他的夫人,把夫人吓得灵魂出窍,从中摄取形神。

这个以身试验的事例有点极端,都有点以身饲虎的味道了,还有点傻,但的确是非大艺术家所不能为的——起码那份勇气一般人就没有。

所以,有时我们说,一个好的艺术家他(她)是个英雄——这样讲,没有拔高艺术家,也是不委屈英雄的。

说起来不过是个唐人临本,也已残缺不全,仅存“玄熊攀槛”、“班婕有辞”、“同裳有疑”和“欢不可以渎”等9段模模糊糊的影像,像那些听起来很费耳朵的呲呲拉拉的黑胶老唱片。

画面人物勾画线条细腻,有如他心思的细腻,仔细瞧,还可以从画缝里逼出节奏感和动态感来,一应所有的姿势和布置都十分清楚和妥帖。

不夸张地说,在这里,人们对一幅阐明事理的图画所可期待的能事已尽——它具备了我们所称道的、中国艺术的全部高贵和优雅。

他的第三层,当然是著名的《洛神赋图》,一如明月出天山。

按理说,这是最不好画的一幅图画——它的故事越著名,里面的人物越美丽,就越众口难调。

图画取材于三国时期诗人曹子建的著名诗篇《洛神赋》。

子建是曹操的第三子,是魏国开国君主曹丕的同母弟弟。

传说子建和弟弟一同爱上了袁绍的儿媳甄氏。

曹操打败袁绍以后,把甄氏许配给了曹丕为妻。

甄氏在曹丕处郁郁不乐,不久死去。

子建为此感伤不已,遂赋洛神奇文,借写与神话中的洛神相会,表达了对甄氏的思念爱慕之情,以人神恋爱的梦幻境界隐托他失恋后伤感的情感境界,是一篇哀伤美丽的恋爱诗。

他根据这一题意,把子建的思慕之情形象化了。

在《洛神赋图》画卷中,洛神多次出现,或在水面凌波回顾,或在云间遨游,平平仄仄地,步履翩跹,其神态之飘逸,衣带之摆荡,集中体现了他的画法。

更重要的是,这幅画一如既往地露出“传神”的妙趣:如画卷开头一段,描写子建在黄昏时节来到洛水之旁,马匹在林间休息,而洛神恍惚出现在荡漾的碧波上。

她手持尘尾,香风拂拂,一双眼睛低垂着,谁都能看出她的哀愁。

她似来还去,又含着无限的思慕之情,神情关切而迟疑,直到他出现,她的眼里才现了光芒。

而后,他与洛神互赠礼物,众神和她的同伴在空中游玩嬉戏,这时洛水风平浪静,水神击鼓,创世神女娲在唱歌,他与洛神驾着云车出游……最后,洛神消失于洛河之中。

而岸边的子建啊,他整夜不眠,焦急等待于河边,仪态娴雅清贵,身旁有多人来往,忙碌照应,和映衬,映衬着他眼神里流露出的深深依恋和怅惘……你看这位气质忧郁的诗人,在翠柳丛石的岸边漫步,突然不经意地发现崖畔洛水之上飘来了他思念已久的美丽照人的女神时如痴如醉的神情吧,你看他生怕惊动女神、下意识轻轻地用双手拦住侍从们、目光中充满了乍见爱人时又惊又喜的神态吧,多么高妙!高妙就高妙在他在处理子建的侍从时,将他们用庸笔故意画得程式化,用侍从们呆滞的目光、木然的表情,反托出了子建欣喜难捺又夹杂了些许惆怅的神情,使画面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主要人物呼之欲出——在艺术品里,主要矛盾凸现了,如此就成功了大半。

这时我们看到的子建神情是既专注又讶异,让人猜出他内心激荡而外表又不得不掩饰为矜持退后的复杂心情——这是语言所难以表达的,想必才高八斗的子建本人对此也难以尽述。

他用画笔代答了:凡是子建刻意着墨的地方,尤其是那种与心爱的人终究不能结成眷属以朝夕相伴的迷茫、痛苦和失望,全都活在了卷子上——他哪里是在画人?近前来看,满卷尽是锥心的相思。

他首创的这种“传神”的笔法,后来成为中国画不变的法则之一,成为中国画的“诗眼”——从生活到艺术,哪有不变的事物?“传神”不变。

这是他的画最大的特色,也是给予了他最大自信的技巧——他说:“四体研虽,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这个)中。

”他坚信,在人体上,眼睛是最能打动人的部位——其实呢,你去看一看马的眼睛、梅花鹿、小狗和麻雀的眼睛,它们无一例外不是因为有一双格外灵动活泼的眼睛而赢得爱人乃至我们的心的。

因此,他每日观察、苦练,练就了一双毒辣的眼——给每一个点上他(她)的眼,好象它们生来就长在那里似的。

他用最好的关系定义了他(她)和他(她)的眼睛的关系。

这在绘画史上是个没人能破得了的记录。

他保持了快2000年了,看来还能保持2000年。

哦,说了这么多他画眼睛,简直这一篇还可叫做《一双眼睛的目力》了,呵呵。

特别有意思的是,他画人物,经常人画好了就是不点眼睛,有时几年也不点。

一次,他曾给人家画扇面,扇面上是三国大诗人阮籍、嵇康的像,随象多变,十分生动。

但都没有点上眼珠,就把画给了人家。

扇子的主人问他为什么不画上眼珠,他对人家郑重其事而略带调侃地说:“怎么能点上眼珠呢?点了就要说话,变成活人了。

”还有,他曾在荆州刺史殷仲堪那里做过参军(掌管文书的官),他很想给殷画像,但殷因为自己的眼睛有毛病,怕画出来不好看,就坚决推辞。

他看透了他的心思,就坦率地对殷说:“眼睛有毛病是没有关系的。

我在画的时候,可以一样把瞳仁画清楚,画后只要用干笔在上面轻轻扫过,就可以画出你眼睛的特征,就象遮在薄云后面的月亮,将会更美。

”这番话把殷仲堪说得很高兴。

呵呵,我们也很高兴啊——他多么懂得美,我们就得到了多么美的图画。

还有一个类似传奇的故事传扬得远:据说他20岁时,建康(现在的南京)修建瓦官寺,寺僧向士大夫募捐,没有一个人捐款超过10万钱,他却慷慨认捐100万。

他家境一向赤贫,大家认为他是讲讲大话,不可能兑现。

后来,寺僧来要钱了,他只要他们在寺中粉刷一堵墙壁。

寺僧依他做了。

于是,他关起门来,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墙壁上画了一幅佛教故事中的维摩诘像。

当像已经画成、只等给画上的人物点眼睛的时候,他叫寺僧开寺请人入观,并规定说:“第一天来看的人要施舍10万钱,第二天施舍5万,第三天就随便他们施舍好了。

”到接待观众的第一天,他当众为画上的人物点上了眼睛。

画像神采焕发,那端正华严的清刚气息罩住了整个寺院,所有的人都为这种气息所吸引,于是,眨眼的工夫,施舍金额累积,已经远远超出所需认捐的100万钱。

这当然不是钱的问题,正如他最著名的画作价值400两黄金这样当时的天文数字也不是数字的问题一样。

他的价值是无价的。

他就是他的画笔上长出的软黄金。

他画得究竟有多么好,我们不得见到他的真迹,无从揣摩。

只看到,三百多年后,诗圣杜甫九年间三次到瓦官寺观赏他的《维摩诘》壁画,每次都写下极尽赞美的诗篇:“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何年顾虎头,满壁画瀛洲”,“顾恺丹青到,《头陀》琬琰镐”……唉,才气大得如狼似虎、横行霸道的大诗人多么疯迷他!居然一步一回头、一唱三叹地,做成了他膝下的小拥趸。

这有点可笑,也有点教人感动。

杜工部本来就是那样一个谦逊厚道的人——可惜这里写不到杜公了。

那本是我最喜欢的古代诗人,比对李白还要喜欢。

一说就远,扯回来。

他的山水画、诗歌、画论……是他的第四、第五、第六……层,那些一样苍翠、不同植被的好风景,是摸索着登上他这座大山所不能绕行而须慢走欣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