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电镜原理及样品处理

合集下载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是一种常用的高分辨率显微镜,它利用电子束代替光束进行成像,可以观察到物质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

下面将详细介绍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

一、电子源扫描电镜的电子源通常采用热阴极电子枪,利用热电子发射原理产生高能电子束。

热阴极电子枪由电子发射体、聚焦极和加速极组成。

当电子发射体受到加热后,产生的热电子经过聚焦极的聚焦作用,形成一个细束电子束。

二、电子束的聚焦和加速经过电子源产生的电子束,会经过一系列的透镜系统进行聚焦和加速。

透镜系统由一组磁透镜和电透镜组成,它们分别通过调节磁场和电场来控制电子束的聚焦和加速。

通过透镜系统的调节,可以使电子束变得更加细致和聚焦,从而提高成像的分辨率。

三、样品的准备和固定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准备和固定。

通常情况下,样品需要经过化学固定、脱水、金属浸渍等处理步骤,以保持样品的形态结构和细节,并提高电子束的透射性。

四、样品的扫描和成像在样品固定后,将样品放置在扫描电镜的样品台上。

电子束从电子源发射出来后,经过透镜系统的聚焦和加速后,进入扫描线圈系统。

扫描线圈系统通过控制电子束的扫描范围和速度,使电子束在样品表面进行扫描。

扫描过程中,电子束与样品表面相互作用,产生多种信号。

五、信号的检测和处理样品与电子束相互作用后,会产生多种信号,包括二次电子、反射电子、背散射电子、X射线等。

这些信号被检测器接收到后,会转换成电信号,并经过放大和处理。

最终,通过将信号转换为图像,可以观察到样品表面的形貌和微观结构。

六、图像的显示和分析通过信号的检测和处理后,得到的图像可以通过显示器进行观察。

扫描电镜图像通常呈现出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清晰地显示样品表面的细节和结构。

同时,还可以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后期处理和分析,如测量样品表面的尺寸、形状等。

总结:扫描电镜通过利用电子束代替光束进行成像,能够观察到物质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扫描电镜是一种高级显微镜,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显微图像。

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子束来扫描样品表面,通过收集反射、透射或者散射的电子信号来生成图像。

下面将详细介绍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

一、电子源1.1 电子枪:扫描电镜中的电子源通常是由热阴极电子枪产生的。

电子枪通过加热阴极产生电子,然后通过加速电压加速电子束。

1.2 加速电压:加速电压决定了电子束的能量。

加速电压越高,电子束的穿透能力越强,分辨率也会提高。

1.3 调焦系统:扫描电镜中的调焦系统用于调整电子束的聚焦,以保证在样品表面形成清晰的图像。

二、样品准备2.1 导电涂层:为了避免电荷积累和减少散射,样品通常需要涂上导电涂层,如金属薄膜。

2.2 样品固定:样品需要被固定在样品台上,以保证在扫描过程中不会移动。

2.3 样品表面处理:为了获得清晰的图像,样品表面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如抛光或者蒸镀。

三、扫描系统3.1 扫描线圈:扫描电镜中的扫描线圈用于控制电子束在样品表面的扫描范围,从而形成图像。

3.2 探测器:扫描电镜中的探测器用于接收反射、透射或者散射的电子信号,并将其转换成图像。

3.3 扫描速度:扫描速度决定了图像的分辨率,较高的扫描速度可以获得更高分辨率的图像。

四、信号处理4.1 图像重建:通过收集反射、透射或者散射的电子信号,扫描电镜可以重建样品表面的图像。

4.2 对比度调整:信号处理中可以对图像的对比度进行调整,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4.3 图像分析:扫描电镜可以通过信号处理进行图像分析,如测量样品表面的形貌或者化学成分。

五、应用领域5.1 材料科学:扫描电镜在材料科学领域被广泛应用,可以观察材料的微观结构和表面形貌。

5.2 生物学:扫描电镜在生物学领域可以用于观察细胞结构和微生物形态。

5.3 纳米技术:扫描电镜在纳米技术领域可以用于观察纳米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总结:扫描电镜通过利用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收集电子信号生成图像,具有高分辨率和广泛的应用领域。

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和应用1. 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是一种利用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来获取图像的仪器。

相比传统的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更大的深度感,可以观察到更细微的细节。

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如下:1.电子发射: 扫描电镜通过热发射或场发射的方式产生高能电子束。

这个电子束经过加速电压,使电子获得足够大的能量。

2.聚焦: 电子束经过一系列的聚焦透镜,使其在样品表面形成一个非常小的聚焦点,以提高分辨率。

3.扫描: 电子束通过控制扫描线圈的方式,沿着样品表面进行扫描。

在每一个扫描点,样品上的电子与电子束发生相互作用。

4.信号检测: 所有与电子束相互作用的信号都被收集和检测,包括次级电子、反射电子、散射电子等。

5.图像生成: 通过扫描电镜的控制系统将所有收集到的信号转换为图像。

这些图像可以显示出样品表面的形貌、结构和组成。

2. 扫描电镜的应用扫描电镜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材料科学、生物学、医学等。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应用:1.纳米材料研究: 扫描电镜可以观察到纳米级别的材料结构和形貌,对于纳米材料的制备和性质研究非常重要。

2.生物学研究: 扫描电镜可以观察生物样品的微观结构,如细胞、细胞器和微生物等。

它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生物体的形态、组织和功能。

3.医学检测: 扫描电镜可以用于医学领域中的病理学研究和临床诊断。

例如,可以观察病毒、细菌、组织断面等微小结构,帮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

4.材料表征: 扫描电镜能够观察材料的粗糙度、晶体结构、颗粒分布等参数,对于材料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5.环境科学研究: 扫描电镜可以用于观察和分析大气颗粒物、水中微生物和污染物等的形貌和组成,有助于环境污染的起因和后果研究。

6.艺术文物保护: 扫描电镜可以帮助对文物进行分析,如绘画的颜料、雕塑的材料等。

这对于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价值。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是一种常用的高分辨率显微镜,它利用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来获取样品的表面形貌和成份信息。

下面将详细介绍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

1. 电子束的生成扫描电镜使用的电子束是通过电子枪产生的。

电子枪中的热阴极会发射出高速电子,经过加速电场的作用加速至一定能量。

电子束经过聚焦系统的调节,使其成为一个细小的束流。

2. 样品的制备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之前,样品需要进行特殊的制备。

通常情况下,样品需要被切割成适当的尺寸,并进行表面处理,如金属镀膜或者碳镀膜,以提高电子的导电性和信号的强度。

3. 样品的扫描将制备好的样品放置在扫描电镜的样品台上,并调整样品的位置和倾斜角度。

当电子束照射到样品表面时,与样品相互作用的电子与样品表面发生相互作用,产生多种信号。

4. 信号的检测和处理扫描电镜通过检测样品表面反射、散射或者发射的不同信号来获得样品的表面形貌和成份信息。

常见的信号包括二次电子信号(SE)和反射电子信号(BSE)。

- 二次电子信号(SE)是由电子束与样品表面原子或者份子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这些信号被采集并转化为电子图象,用于观察样品的表面形貌和表面细节。

- 反射电子信号(BSE)是由电子束与样品表面原子核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这些信号被采集并转化为电子图象,用于观察样品的成份分布情况。

5. 图象的生成和观察扫描电镜通过扫描样品表面的方式,逐点地获取样品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电子图象。

这些图象可以通过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时的位置信息来重建样品的表面形貌和成份分布。

6. 图象的分析和处理得到的电子图象可以通过图象处理软件进行进一步分析和处理。

例如,可以进行图象增强、滤波、测量和定量分析等操作,以获得更详细的样品信息。

扫描电镜具有高分辨率、大深度和高放大倍数的优势,能够观察到微观尺度下的样品细节,并获得样品的表面形貌和成份信息。

它在材料科学、生物学、纳米技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扫描电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的国标

扫描电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的国标

扫描电镜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的国标1. 扫描电镜的基本原理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是一种使用电子束来观察样品表面形貌的仪器。

其基本原理如下:•电子源:扫描电镜使用热阴极或场发射枪产生高能电子束。

这些电子经过加速和聚焦,形成高能电子的束流。

•扫描线圈:扫描线圈控制电子束的位置,并负责将电子束扫描在样品上。

电子束从一边开始扫描,逐行覆盖整个样品表面。

•样品台:样品台是安放样品的平台,它可通过电动装置在水平以及垂直方向上移动,以便对样品进行调整。

•检测器:当电子束照射到样品表面时,该区域将会发射出不同的信号,检测器用于接收并测量这些信号。

常用的检测器包括二次电子检测器(SE),反射电子检测器(BSE)等。

•图像处理系统:扫描电镜能够通过图像处理系统显示样品表面的形貌和微观结构。

图像处理系统可以调节对比度、亮度等参数,以获得更清晰的图像。

2. 扫描电镜的应用的国标扫描电镜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科学、地质学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与扫描电镜应用相关的国标:•GB/T 20112-2006 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术语和定义:该国标定义了扫描电子显微镜中使用的术语和定义。

它包括了电子源、扫描线圈、检测器等组成部分的定义,为扫描电镜的使用提供了统一的术语标准。

•GB/T 21306-2008 金属和合金中显微组织的测量信息的表达:该国标规定了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金属和合金显微组织时所需的信息表达方法。

它定义了显微组织的分类、测量参数的计算方法等内容,为金属和合金显微组织的表征提供了规范。

•GB/T 26354-2010 扫描电子显微镜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分析方法:该国标规定了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

包括样品的制备、参数的设定和分析步骤等内容,为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提供了规范。

•GB/T 17661.1-2017 粉尘爆炸危险性试验方法第1部分:确定粉尘爆炸特性的方法:该国标规定了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粉尘的方法。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利用电子束与样品的相互作用来获得样品的表面形貌和成分信息。

下面将详细介绍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

一、电子束的发射和聚焦扫描电镜中的电子束是通过热阴极或场发射阴极产生的。

电子束首先通过一系列的透镜系统进行聚焦。

这些透镜系统包括电子枪、聚焦透镜和缩聚透镜。

电子束的聚焦使得其能量集中在一个非常小的区域内,从而提高了分辨率。

二、样品的准备与加载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准备。

通常,样品需要被切割成非常薄的片或者被涂覆上导电性物质,以便电子束能够通过并与样品相互作用。

准备好的样品会被安装在样品台上,并通过机械或电动系统精确地调整位置。

三、电子束与样品的相互作用当电子束聚焦到样品表面时,电子与样品原子发生相互作用。

这些相互作用包括散射、反射、透射和吸收等。

其中,散射是最重要的相互作用方式。

电子束与样品表面原子的相互作用会产生二次电子、反射电子、散射电子和X射线等。

四、二次电子的检测与信号放大在扫描电镜中,最常用的信号是二次电子。

二次电子是在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时从样品表面发射出来的低能电子。

这些二次电子被探测器捕获,并转化为电信号。

电信号经过放大和处理后,可以被转化为图像。

五、扫描和图像重建扫描电镜的工作方式是通过扫描电子束在样品表面上的移动来获取图像。

电子束被聚焦到一个非常小的区域内,然后通过扫描线的方式在样品表面上移动。

同时,二次电子信号被探测器捕获,并根据扫描位置进行记录。

这些记录的数据经过处理和重建,最终形成样品的图像。

六、图像显示与分析扫描电镜生成的图像可以通过显示器进行观察和分析。

图像显示的分辨率取决于电子束的能量和样品的性质。

扫描电镜还可以通过其他技术手段,如能谱分析、成分分析和表面形貌分析等,对样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综上所述,扫描电镜通过聚焦电子束、与样品的相互作用、二次电子的检测与信号放大、扫描和图像重建等步骤,实现对样品表面形貌和成分的高分辨率观察。

扫描电镜的原理

扫描电镜的原理

扫描电镜的原理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是一种利用电子束来成像样品表面微观形貌的高分辨率显微镜。

相比于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具有更高的放大倍数和更好的分辨率,能够观察到更小尺度的结构和表面形貌。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扫描电镜的原理。

首先,扫描电镜的成像原理是利用电子束与样品表面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来获取图像。

当电子束照射到样品表面时,会激发出多种信号,包括二次电子、反射电子、透射电子以及特征X射线等。

这些信号可以提供关于样品表面形貌、成分和结构的信息。

其次,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电子光学系统、样品台、探测器和图像处理系统。

电子光学系统包括电子枪、透镜系统和扫描线圈,它们共同产生并控制电子束的聚焦和扫描。

样品台用于支撑和定位样品,保证样品与电子束的准确对准。

探测器用于接收样品表面产生的信号,并将信号转换成电子图像。

图像处理系统则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和显示,生成最终的图像。

另外,扫描电镜的成像原理还涉及到信号的获取和处理过程。

当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时,探测器会收集并转换成电子信号,然后通过信号放大和数字化处理,最终生成高分辨率的图像。

这些图像可以展现样品表面的微观形貌和结构特征,帮助科研人员进行分析和研究。

总的来说,扫描电镜的原理是基于电子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信号的物理过程,通过电子光学系统、样品台、探测器和图像处理系统共同完成信号的获取和成像。

扫描电镜具有高分辨率、高放大倍数和表面成像能力强的特点,是一种重要的微观表征工具,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纳米技术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扫描电镜的原理和技术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使得扫描电镜在微观表征和分析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扫描电镜将会在更多领域展现出其强大的应用潜力。

sem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sem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sem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子束扫描样品表
面并测量反射或散射的电子信号。

1. 准备样品:待观察的样品通常需要被先行处理,如固定、切片、涂覆导电涂层等,以便在SEM中获得良好的成像效果。

2. 电子发射和聚焦:SEM中的电子枪产生以高速发射的电子束。

该电子束经过电子透镜的聚焦作用,使得其具有很高的空间分辨率。

3. 样品扫描:样品被固定在一个电子透明的托座上,电子束扫描轨迹由扫描线圈控制。

电子束沿着一系列水平和垂直线扫描,从而覆盖整个样品表面。

4. 相互作用检测:当电子束与样品表面相互作用时,会发生多种现象,包括电子的散射、透射以及次级电子、反射电子的发射等。

这些信号会被探测器捕捉。

5. 信号放大和处理:SEM中的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被放大和
处理。

不同的探测器可以检测不同类型的信号,如次级电子探测器可用于成像表面形貌,而反射电子探测器可用于分析样品的晶体结构。

6. 生成图像:SEM内部的计算机将处理后的信号转换为图像,形成类似于电视图像的黑白或彩色显示。

根据扫描的样品区域,可获得高分辨率的二维或三维表面形貌图像。

SEM的工作原理基于电子的波粒二象性,电子具有很短的波长(通常比可见光短得多),因此SEM可以提供更高的空间分辨率,达到纳米级甚至更高级别的成像精度。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是一种常用的高分辨率显微镜,通过利用电子束与样品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样品表面的形貌和成分信息。

其工作原理基于电子光学和电子物理的原理。

一、电子光学系统扫描电镜的电子光学系统由电子源、透镜系统和检测系统组成。

1. 电子源扫描电镜的电子源通常采用热阴极电子枪,通过加热阴极产生热电子。

热电子经过加速电压加速形成高速电子束。

2. 透镜系统透镜系统由几个磁透镜组成,包括聚焦透镜和扫描透镜。

聚焦透镜用于将电子束聚焦到极小的尺寸,提高分辨率。

扫描透镜用于控制电子束在样品表面的扫描。

3. 检测系统检测系统用于测量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后的信号。

常用的检测器有二次电子检测器和反射电子检测器。

二次电子检测器用于观察样品表面形貌,反射电子检测器用于获得样品的成分信息。

二、扫描控制系统扫描控制系统由扫描线圈和扫描发生器组成。

扫描线圈用于控制电子束在样品表面的扫描范围和速度。

扫描发生器则产生扫描信号,控制电子束的扫描。

三、样品准备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之前,样品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样品需要被固定在样品架上,以保持稳定。

然后,样品需要被表面处理,如金属镀膜或碳镀膜,以提高导电性。

最后,样品需要被放置在真空环境中,以避免电子束与空气分子的相互作用。

四、工作过程1. 准备好样品并放置在样品架上。

2. 打开扫描电镜,并进行必要的预热和真空泵抽气。

3. 调整电子光学系统,使得电子束聚焦到最佳状态。

4. 设置扫描控制系统,确定扫描范围和速度。

5. 开始扫描,观察样品表面形貌和成分信息。

6. 根据需要,可以调整扫描参数和检测器,以获得更详细的信息。

7. 观察结束后,关闭扫描电镜并进行必要的清洁和维护。

五、应用领域扫描电镜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材料科学中,它可以用于观察材料的晶体结构、表面缺陷和纳米结构。

在生物学中,它可以用于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与应用扫描电镜是一种高分辨率、高清晰度的显微镜,主要用于观察各种微观物体的形态、结构和组成。

其工作原理相比传统的光学显微镜要复杂得多。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一、扫描电镜的基本原理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采用电子束而非光束照射样品,因此它具有高于光学显微镜的空间分辨率和深度清晰度。

SEM 使用高能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并探测所产生的次级电子、后向散射电子或荧光X射线等信号信号。

通过对这些信号的分析和数字处理,可以产生像素级的扫描图像,并确定样品的组成和结构。

扫描电子显微镜采用的主要原理是:将样品表面上的电子自主子级电子转换为信号,再将此信号放大、处理和记录。

SEM 中大多数扫描电子必须通过所用的样品形成的电荷屏障,否则将被折回光子元件中。

样品的电子子级电子外激发过程产生的信号,即次级电子,是包含有样品表面信息的电流信号,探针数据采集设备可将其转换成像素级图像。

SEM 所存在的分解能力是电子束在样品表面的扩散、散射和返回时波长的比值决定的。

二、扫描电镜的应用1.生物学:扫描电镜可帮助生物学家观察细胞和细胞器在微观尺度上的结构以及病毒的形态和特征。

它是研究生物体的材料性质、微观形态和结构,解析其细节显微解剖形态以及结构的最佳选择,对于肿瘤、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的发病机理及防治研究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2.物理学:扫描电镜可以测量微观物体的形态和结构,被广泛应用于材料凝聚态物理、力学和地质学等领域。

在材料科学领域中,它用于研究新材料的结构和形态,以及材料性能的变化。

3.化学:因其高分辨率和高清晰度,扫描电镜是研究化学领域中的重要工具。

它可以用于观察表面结构和相互作用,包括材料的结构、质量分析和表面成像。

此外,扫描电镜也可以用于探测微细结构和纳米级结构。

4.电子学:扫描电镜可以被用于测试电子元件的性能和结构,以及电路板等电子产品的质量控制。

扫描电镜分析原理

扫描电镜分析原理

扫描电镜分析原理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是一种通过扫描样品表面并检测由样品放射出的电子来获得样品表面形貌和成分的仪器。

SEM利用高能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通过分析电子束与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得样品的各种信息。

其工作原理如下:1.电子源:SEM中使用的电子源通常为热阴极发射电子源,通过升高阳极电压,使电子从热阴极发射出来。

发射的电子束通过一系列电子透镜系统聚焦并加速到一定的能量。

2.样品制备:在进行SEM观察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制备处理。

常见的样品制备方法包括金属喷镀、碳喷镀、冷冻切片、离子切割等。

制备后的样品需要放置在真空环境下进行观察。

3.电子束与样品的相互作用:电子束在与样品相互作用时,会发生多种相互作用,包括散射、透射、吸收等。

这些相互作用会导致电子束的改变,从而提供了关于样品形貌和成分的信息。

4.信号检测:SEM通过检测从样品表面散射出的电子来获取图像。

这些散射出的电子经过各种探测器的接收和放大后,转化为电子图像。

常见的探测器包括二次电子探测器和反向散射电子探测器。

- 二次电子探测器(Secondary Electron Detector,SED): SED可以检测到样品表面发射出的二次电子。

二次电子的发射数量与样品表面的形貌相关,可以获得样品表面形貌的信息。

- 反向散射电子探测器(Backscattered Electron Detector,BED): BED可以检测到电子束与样品中原子核的相互作用产生的反向散射电子。

反向散射电子的能量与样品中元素的原子序数相关,可以用以获得样品的成分信息。

5.图像形成:通过对来自探测器的信号进行处理和放大,得到由电子束在样品上扫描过程中记录下来的图像。

这些图像可以以灰度图的形式来展示样品表面的形貌和成分信息。

总结起来,SEM利用高能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通过探测从样品表面散射出的电子来获取样品表面形貌和成分的信息。

扫描电镜及其制样技术

扫描电镜及其制样技术

2干燥的方法
1空气干燥法 2)真空干燥法 3)冷冻干燥法 4)临界点干燥法
2干燥的方法
1)空气干燥法 方法:把样品放在空气中;让其中的脱水
剂自然挥发掉,以达到干燥的目的; 特点:脱水剂存在的低表面张力,仍使许
多样品发生变形或收缩,故本法是 在缺乏其他条件下不得已采用的干 燥方法。
2干燥的方法
PBS清洗3次;5~10min/ 次→ 乙醇梯度脱水到纯 乙醇,5~30min/级;
(3)脱水的要求
脱水要彻底;
严防发生空气干燥:在换液过程中,要始终保 持样品润湿,以免因表面张力变化而造成样品 的皱缩 塌陷或变形。
5 干燥
1干燥的目的 彻底去除样品中的脱水剂;使样品干 燥,以保护镜筒高真空和样品不变形;
2干燥的方法
4)临界点干燥法
① 临界点干燥的原理(图32)
图32 临界点干燥原理图
临界点干燥的原理之小结
临界状态的条件:密闭容器中的液体加热达到一定 的温度临界温度;
临界状态的特性:气 液密度相等;相界消失;液体变 成气体,液体的表面张力消失为零;无论施加多大 的压力,气体不会变成液体。
临界点干燥:利用临界状态下液体表面张力被消除 的特性,使样品中的液体气化而最后完全干燥。
作用:对二次电子进 行收集、放大和处理; 以调制显像管栅极电 压并成象。
图11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图
3电子偏转系统(扫描系统)
组成:扫描发生器 扫描线圈;
作用:使镜筒和显 像管内的电子束分 别进行同步光栅状 扫描;最后在显像 管的荧光屏上显示 出完整图象。
图11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图
2 影响图象形成的因素
② 临界干燥液的选择——置换液与中间液
置换液:在临界点干燥器内起临界干燥 作用的液体称为置换液表2;

扫描电镜的原理及应用

扫描电镜的原理及应用

扫描电镜的原理及应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是一种利用电子束扫描样品表面并通过检测电子束与样品交互产生的多种信号来获得样品表面形貌和成分信息的显微镜。

相比传统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深度,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学、地质学、电子学等多个领域。

1.电子源:扫描电镜使用热阴极或场发射电子枪产生电子源,通过激光或电子束对电子源进行刺激,使其产生电子。

2.真空系统:扫描电镜需要在真空中进行工作,以避免电子与空气分子的相互作用。

真空系统可确保电子束能够稳定地通过管道进入样品表面。

3.电子束的聚焦和定位:经过加速和聚焦装置后,电子束被聚焦到非常小的直径,同时通过扫描线圈控制电子束在样品表面上进行移动和定位。

4.样品表面的信号检测:样品表面与电子束交互后,产生多种信号,包括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X射线、荧光等。

通过相应的检测元件,如二次电子检测器和能谱仪,来收集这些信号。

5.数据处理和成像:通过对收集到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扫描等处理,将数据转化为像素点,通过屏幕或计算机显示成像。

扫描电镜具有很多应用领域,以下是其中的几个主要应用:1.材料科学:扫描电镜可用于研究材料表面形貌、晶体结构以及纳米材料的性质。

通过观察和分析材料表面形貌和成分,可以揭示材料的微观结构、缺陷、晶胞排列等信息。

2.生物学:扫描电镜对于生物学研究也有很大的帮助。

可以观察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微观形态、细胞器的分布和关系。

通过扫描电镜的成像,可以研究细胞的形态和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疾病的发生机制。

3.地质学:扫描电镜可用于研究岩石和矿石的成分、结构、矿物组成等信息。

可以观察到岩石和矿石的微观结构、矿物晶型、矿物交代等特征,为地质学和矿物学研究提供重要的信息。

4.电子学:在微电子制造中,扫描电镜可用于观察和分析电子元件的形态和结构、探测缺陷和纳米线路的状况。

这对于电子元件的设计和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利用电子束与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样品表面的形貌和结构信息。

它在材料科学、生物学、医学、纳米技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一、扫描电镜的基本原理扫描电镜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电子束与样品表面的相互作用来获得样品表面的形貌和结构信息。

其主要由电子光学系统、扫描控制系统和图象显示系统三部份组成。

1. 电子光学系统扫描电镜的电子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电子枪、透镜系统和探测器。

电子枪通过加热阴极产生热电子,经过加速电压加速后形成高速电子束。

透镜系统包括聚焦透镜和扫描线圈,通过调节透镜电压和扫描线圈电压来控制电子束的聚焦和扫描。

探测器用于检测样品表面的信号并转换为电信号。

2. 扫描控制系统扫描控制系统主要由扫描线圈和样品台组成。

扫描线圈通过改变电流大小和方向来控制电子束的扫描范围和速度。

样品台用于固定和调节样品位置,保证样品与电子束之间的距离和角度的稳定。

3. 图象显示系统图象显示系统主要由信号放大器、数字转换器和显示器组成。

信号放大器用于放大探测器输出的电信号,数字转换器将摹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最后通过显示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可视的图象。

二、扫描电镜的工作过程扫描电镜的工作过程主要包括样品制备、样品加载、电子束扫描和图象获取四个步骤。

1. 样品制备样品制备是扫描电镜工作的前提,样品的制备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观察结果。

常见的样品制备方法包括金属薄膜沉积、切片制备、离子切割等。

2. 样品加载样品加载是将制备好的样品放置到扫描电镜的样品台上,并调整样品位置和角度,使得样品表面与电子束之间的距离和角度适合观察要求。

3. 电子束扫描电子束扫描是通过控制扫描线圈的电流和方向,使得电子束在样品表面上进行扫描。

扫描过程中,电子束与样品表面的相互作用会产生多种信号,如二次电子信号、反射电子信号、散射电子信号等。

4. 图象获取图象获取是将样品表面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信号放大器、数字转换器和显示器将其转换为可视的图象。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是一种利用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来获取样品表面形貌和成分信息的仪器。

它具有高分辨率、大深度和大放大倍数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学、纳米技术等领域。

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电子光学系统、样品制备和信号检测三个部分。

1. 电子光学系统扫描电镜的核心是电子光学系统,主要包括电子源、电子透镜和扫描线圈。

电子源通常采用热阴极电子枪,通过加热阴极产生热电子,经过加速电场加速后形成电子束。

电子透镜用于聚焦电子束,使其成为一个细小的束斑。

扫描线圈则用于控制电子束在样品表面的扫描。

2. 样品制备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之前,样品需要进行制备。

一般情况下,样品需要被切割成适当的大小,并进行表面的平整处理。

然后,样品被放置在扫描电镜的样品台上,并使用导电胶或金属涂层使其具有导电性,以便电子束的传导。

3. 信号检测扫描电镜通过检测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不同信号来获取样品表面的形貌和成分信息。

主要的信号检测方式包括二次电子信号检测和背散射电子信号检测。

- 二次电子信号检测:当电子束与样品表面相互作用时,会产生二次电子信号。

这些二次电子信号受到样品表面形貌的影响,通过二次电子探测器可以获取样品表面的形貌信息。

- 背散射电子信号检测:当电子束与样品表面相互作用时,部分电子会被散射回来。

这些背散射电子信号受到样品表面成分的影响,通过背散射电子探测器可以获取样品表面的成分信息。

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样品表面形貌图像,并可以通过能谱仪等附加设备获取样品的元素分布信息。

此外,扫描电镜还可以进行样品的局部成分分析、表面形貌测量和纳米级尺寸测量等。

总之,扫描电镜通过利用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来获取样品表面形貌和成分信息。

它的工作原理包括电子光学系统、样品制备和信号检测三个部分。

通过扫描电镜的观察,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样品表面形貌图像,并可以进一步分析样品的成分分布和表面形貌。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标题:扫描电镜工作原理引言概述:扫描电镜是一种高分辨率的显微镜,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子束替代光束,通过对样品表面进行扫描来获取高分辨率的图像。

本文将详细介绍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

一、电子源1.1 电子枪:扫描电镜中的电子源通常为热阴极电子枪,通过加热阴极产生电子。

1.2 高压电源:为电子枪提供高电压,加速电子束的速度。

1.3 准直系统:用于控制电子束的大小和方向,确保电子束的准直性。

二、样品准备2.1 导电涂层:样品需要进行导电涂层,以便电子束能够顺利地通过样品表面。

2.2 样品固定:样品需要被固定在样品台上,以确保在扫描过程中不会移动。

2.3 样品真空:在扫描电镜中,样品台周围需要保持真空环境,以避免电子束与气体分子碰撞而产生散射。

三、扫描系统3.1 扫描线圈:用于控制电子束在样品表面的扫描路径,从而获取样品表面的图像。

3.2 探测器:用于接收经过样品表面反射、散射的电子,并将其转化为图像。

3.3 数据处理:通过对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可以得到高分辨率的样品表面图像。

四、成像方式4.1 透射电子显微镜:电子束透过样品,形成透射电子显微图像。

4.2 散射电子显微镜:电子束与样品表面发生散射,形成散射电子显微图像。

4.3 反射电子显微镜:电子束被样品表面反射,形成反射电子显微图像。

五、分辨率与放大倍数5.1 分辨率:扫描电镜的分辨率通常在纳米级别,远高于光学显微镜。

5.2 放大倍数:扫描电镜可以实现高倍数的放大,可以观察到样品表面的微观结构。

5.3 应用领域:由于其高分辨率和高放大倍数,扫描电镜在材料科学、生物学、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总结:扫描电镜是一种基于电子束的高分辨率显微镜,其工作原理涉及电子源、样品准备、扫描系统、成像方式以及分辨率与放大倍数等方面。

通过对扫描电镜工作原理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应用扫描电镜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

扫描电镜基本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基本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基本工作原理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是一种利用电子束来对样品进行高分辨率成像的仪器。

相比传统的光学显微镜,SEM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清晰的图像细节。

其基本工作原理如下:1.电子源:SEM使用热阴极电子源或场发射电子源产生高能电子束。

热阴极电子源通过加热钨丝来产生热电子,而场发射电子源则通过透明导体材料和阳极加电场来发射电子。

2.聚焦系统:电子束通过聚焦系统来提高其聚焦度。

聚焦系统通常由一系列透镜组成,这些透镜通过电场或磁场对电子束进行聚束,使其更紧凑和尖锐,以提高分辨率和深度聚焦能力。

3.样品:待观察的样品被放置在SEM的样品台上。

样品通常需要经过一些处理步骤,如脱水、金属涂覆等,以提高电子的导电性和形状稳定性。

4.扫描系统:SEM的扫描系统由水平和垂直的扫描线圈组成。

扫描系统将电子束在样品表面上进行扫描,从而形成一幅图像。

扫描线圈产生的磁场可以将电子束定位到样品上的不同位置,形成图像的像素点。

5.信号检测:在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时,许多不同类型的信号被产生,包括二次电子(SE)信号、背散射电子(BSE)信号、X射线和荧光等。

这些信号提供了样品的形貌和化学成分的信息。

6.信号处理与图像生成:SEM的检测器将从样品获得的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并通过放大、滤波等处理步骤,最后生成一幅与样品形貌和性质相关的图像。

这些图像可以呈现在显示器上供用户观察分析。

SEM的主要优势是其高分辨率和大深度聚焦能力,使得在高放大倍数下观察样品时依然能保持较高的清晰度。

此外,SEM对于不同形态的样品都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可以观察金属、陶瓷、生物组织等各种材料。

然而,SEM也有一些局限性。

首先,SEM对样品的要求较高,如需要处理样品以提高导电性和形状稳定性。

其次,由于SEM是真空环境下工作,所以不适合观察水或有机溶液等非真空可观察样品。

此外,SEM对于非导电样品的成像需要额外的样品表面处理和特殊技术。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

扫描电镜工作原理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是一种常用的高分辨率显微镜,它利用电子束与样品的相互作用来获取样品的表面形貌和成分信息。

下面将详细介绍扫描电镜的工作原理。

一、电子束的产生与聚焦扫描电镜中的关键部件是电子枪,它通过热发射或场发射的方式产生高能电子束。

电子束经过聚焦系统,通过一系列的电磁透镜进行聚焦,使电子束变得更加细致和聚焦,从而提高分辨率。

二、样品的制备与加载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之前,需要对样品进行制备。

常见的样品制备方法包括金属涂层、冷冻切片、离子切割等。

制备完成后,将样品加载到扫描电镜的样品室中。

三、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模式1. 透射电子显微镜模式(TEM)透射电子显微镜模式是将电子束穿透样品,然后通过样品上的透射电子显微镜探测器进行成像。

这种模式适用于对样品内部结构的观察,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成像。

2. 扫描电子显微镜模式(SEM)扫描电子显微镜模式是将电子束聚焦到样品表面,然后通过样品表面反射的次级电子、反射电子或后向散射电子进行成像。

这种模式适用于对样品表面形貌和成分的观察。

四、扫描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1. 次级电子成像(SEI)次级电子成像是通过探测样品表面次级电子的信号来获得图像。

当电子束与样品表面相互作用时,会产生次级电子。

这些次级电子被探测器捕捉到,并转换成图像。

2. 反射电子成像(BEI)反射电子成像是通过探测样品表面反射电子的信号来获得图像。

当电子束与样品表面相互作用时,一部分电子会被样品表面反射出来,这些反射电子被探测器捕捉到,并转换成图像。

3. 后向散射电子成像(BSEI)后向散射电子成像是通过探测样品表面后向散射电子的信号来获得图像。

当电子束与样品表面相互作用时,部分电子会发生散射,并改变其运动方向。

这些后向散射电子被探测器捕捉到,并转换成图像。

五、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是指它可以分辨出两个相邻物体之间的最小距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设计思想和工作原理,早在1935年便已被提出来了。

1942年,英国首先制成一台实验室用的扫描电镜,但由于成像的分辨率很差,照相时间太长,所以实用价值不大。

经过各国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尤其是随着电子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到1956年开始生产商品扫描电镜。

近数十年来,扫描电镜已广泛地应用在生物学、医学、冶金学等学科的领域中,促进了各有关学科的发展。

一.扫描电镜的特点和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相比,扫描电镜具有以下特点:(一) 能够直接观察样品表面的结构,样品的尺寸可大至120mm×80mm×50mm。

(二) 样品制备过程简单,不用切成薄片。

(三) 样品可以在样品室中作三度空间的平移和旋转,因此,可以从各种角度对样品进行观察。

(四) 景深大,图象富有立体感。

扫描电镜的景深较光学显微镜大几百倍,比透射电镜大几十倍。

(五) 图象的放大范围广,分辨率也比较高。

可放大十几倍到几十万倍,它基本上包括了从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直到透射电镜的放大范围。

分辨率介于光学显微镜与透射电镜之间,可达3nm。

(六) 电子束对样品的损伤与污染程度较小。

(七) 在观察形貌的同时,还可利用从样品发出的其他信号作微区成分分析。

二.扫描电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一) 结构1.镜筒镜筒包括电子枪、聚光镜、物镜及扫描系统。

其作用是产生很细的电子束(直径约几个nm),并且使该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同时激发出各种信号。

2.电子信号的收集与处理系统在样品室中,扫描电子束与样品发生相互作用后产生多种信号,其中包括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X射线、吸收电子、俄歇(Auger)电子等。

在上述信号中,最主要的是二次电子,它是被入射电子所激发出来的样品原子中的外层电子,产生于样品表面以下几nm至几十nm的区域,其产生率主要取决于样品的形貌和成分。

通常所说的扫描电镜像指的就是二次电子像,它是研究样品表面形貌的最有用的电子信号。

检测二次电子的检测器(图15(2)的探头是一个闪烁体,当电子打到闪烁体上时,1就在其中产生光,这种光被光导管传送到光电倍增管,光信号即被转变成电流信号,再经前置放大及视频放大,电流信号转变成电压信号,最后被送到显像管的栅极。

3.电子信号的显示与记录系统扫描电镜的图象显示在阴极射线管(显像管)上,并由照相机拍照记录。

显像管有两个,一个用来观察,分辨率较低,是长余辉的管子;另一个用来照相记录,分辨率较高,是短余辉的管子。

4.真空系统及电源系统扫描电镜的真空系统由机械泵与油扩散泵组成,其作用是使镜筒内达到10(4~10(5托的真空度。

电源系统供给各部件所需的特定的电源。

(二) 工作原理从电子枪阴极发出的直径20(m~30(m的电子束,受到阴阳极之间加速电压的作用,射向镜筒,经过聚光镜及物镜的会聚作用,缩小成直径约几毫微米的电子探针。

在物镜上部的扫描线圈的作用下,电子探针在样品表面作光栅状扫描并且激发出多种电子信号。

这些电子信号被相应的检测器检测,经过放大、转换,变成电压信号,最后被送到显像管的栅极上并且调制显像管的亮度。

显像管中的电子束在荧光屏上也作光栅状扫描,并且这种扫描运动与样品表面的电子束的扫描运动严格同步,这样即获得衬度与所接收信号强度相对应的扫描电子像,这种图象反映了样品表面的形貌特征。

第二节扫描电镜生物样品制备技术大多数生物样品都含有水分,而且比较柔软,因此,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前,要对样品作相应的处理。

扫描电镜样品制备的主要要求是:尽可能使样品的表面结构保存好,没有变形和污染,样品干燥并且有良好导电性能。

一.样品的初步处理(一) 取材取材的基本要求和透射电镜样品制备相同,可参考第十四章超薄切片技术中所提的要求。

但是,对扫描电镜来说,样品可以稍大些,面积可达8mm×8mm,厚度可达5mm。

对于易卷曲的样品如血管、胃肠道粘膜等,可固定在滤纸或卡片纸上,以充分暴露待观察的组织表面。

(二) 样品的清洗用扫描电镜观察的部位常常是样品的表面,即组织的游离面。

由于样品取自活体组织,其表面常有血液、组织液或粘液附着,这会遮盖样品的表面结构,影响观察。

因此,在样品固定之前,要将这些附着物清洗干净。

清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用等渗的生理盐水或缓冲液清洗;2.用5%的苏打水清洗;3.用超声震荡或酶消化的方法进行处理。

例如清洗肠粘膜表面的粘液,可用下面的方法:清洗液配方:透明质酸酶300 (gα—糜蛋白酶10 mg生理盐水100 ml清洗液的pH为5.5~6。

清洗的方法是将样品浸泡在配好的清洗液中,边浸泡边震荡30分钟,最后用双蒸水洗3次。

无论用哪种清洗方法,注意在清洗时不要损伤样品。

(三) 固定固定所用的试剂和透射电镜样品制备相同,常用戊二醛及锇酸双固定。

由于样品体积较大,固定时间应适当延长。

也可用快速冷冻固定。

(四) 脱水样品经漂洗后用逐级增高浓度的酒精或丙酮脱水,然后进入中间液,一般用醋酸异戊酯作中间液。

二.样品的干燥扫描电镜观察样品要求在高真空中进行。

无论是水或脱水溶液,在高真空中都会产生剧烈地汽化,不仅影响真空度、污染样品,还会破坏样品的微细结构。

因此,样品在用电镜观察之前必须进行干燥。

干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 空气干燥法空气干燥法又称自然干燥法,就是将经过脱水的样品,让其暴露在空气中使脱水剂逐渐挥发干燥。

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简便易行和节省时间;它的主要缺点是在干燥过程中,组织会由于脱水剂挥发时表面张力的作用而产生收缩变形。

因此,该方法一般只适用于表面较为坚硬的样品。

(二) 临界点干燥法临界点干燥法是利用物质在临界状态时,其表面张力等于零的特性,使样品的液体完全汽化,并以气体方式排掉,来达到完全干燥的目的。

这样就可以避免表面张力的影响,较好地保存样品的微细结构。

此法操作较为方便,所用的时间也不算长,一般约2~3小时即可完成,所以是最为常用的干燥方法。

但用此法,需要特殊仪器设备。

临界点干燥是在临界点干燥仪中进行的,操作步骤如下:1.固定、脱水:按常规方法进行。

如样品是用乙醇脱水的,在脱水至100%后,要用纯丙酮置换15~20分钟。

2.转入中间液:由纯丙酮转入中间液醋酸异戊酯中,时间约15~30分钟。

3.移至样品室:将样品从醋酸异戊酯中取出,放入样品盒,然后移至临界点干燥仪的样品室内,盖上盖并拧紧以防漏气。

4.用液体二氧化碳置换醋酸异戊酯:在达到临界状态(31(C , 72.8大气压)后,将温度再升高10(C,使液体二氧化碳气化,然后打开放气阀门,逐渐排出气体,样品即完全干燥。

(三) 冷冻干燥法冷冻干燥法是将经过冷冻的样品置于高真空中,通过升华除去样品中的水分或脱水剂的过程。

冷冻干燥的基础是冰从样品中升华,即水分从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不经过中间的液态,不存在气相和液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对样品的作用,从而减轻在干燥过程中对样品的损伤。

冷冻干燥法有两种,即含水样品直接冷冻干燥和样品脱水后冷冻干燥。

1.含水样品直接冷冻干燥法1.1 取材固定:按常规方法进行。

1.2 置于冷冻保护剂中:将样品置于冷冻保护剂中浸泡数小时。

常用的冷冻保护剂为10%~20%二甲基亚砜水溶液,或15%~40%甘油水溶液。

1.3 骤冷:将经过保护剂处理的样品迅速投入用液氮预冷至(150(C的氟利昂冷冻剂中,使样品中的水分很快冻结。

1.4 干燥:将已冻结的样品移到冷冻干燥器内已预冷的样品台上,抽真空,经几小时或数天后,样品即达到干燥。

本方法不需要脱水,避免了有机溶剂对样品成分的抽提作用,不会使样品收缩,也是较早使用的方法。

但是,由于花费时间长,消耗液氮多,容易产生冰晶损伤,因此未被广泛应用。

2.样品脱水后冷冻干燥样品用乙醇或丙酮脱水后过渡到某些易挥发的有机溶剂中,然后连同这些溶剂一起冷冻并在真空中升华而达到干燥。

和前一种方法比较,本方法的优点是不会产生冰晶损伤,且干燥时间短。

不足之处是有机溶剂对样品成分有抽提作用,造成部分内含物丢失。

乙腈(acetonitrile)真空干燥法:这是一种利用乙腈在急速蒸发时会冷却固化的性质将样品干燥的方法。

其操作步骤如下:(1). 固定、水洗:按常规方法进行。

(2). 乙腈置换:使用50%、70%、80%、90%的乙腈水溶液置换,最后用100%乙腈代替,每步骤15~20分钟。

(3). 干燥:至纯乙腈时,放入真空镀膜台抽真空,乙腈和样品在真空中很快致冷而被冻结(冻结的温度为(45(C),变成冰状固体。

然后继续抽真空,使冻结的乙腈升华,约需30分钟,样品即达干燥。

样品干燥后要粘在样品台上。

对于不镀膜而直接观察的样品,必须用导电胶来粘固;对于要镀膜的样品,则可以用胶水或万能胶来代替,微细的样品如粉末、纤维等也可用双面胶纸来粘贴。

三.样品的导电处理生物样品经过脱水、干燥处理后,其表面不带电,导电性能也差。

用扫描电镜观察时,当入射电子束打到样品上,会在样品表面产生电荷的积累,形成充电和放电效应,影响对图象的观察和拍照记录。

因此在观察之前要进行导电处理,使样品表面导电。

常用的导电方法有以下几种:(一) 金属镀膜法金属镀膜法是采用特殊装置将电阻率小的金属,如金、铂、钯等蒸发后覆盖在样品表面的方法。

样品镀以金属膜后,不仅可以防止充电、放电效应,还可以减少电子束对样品的损伤作用,增加二次电子的产生率,获得良好的图象。

1.真空镀膜法真空镀膜法是利用真空膜仪进行的。

其原理是在高真空状态下把所要喷镀的金属加热,当加热到熔点以上时,会蒸发成极细小的颗粒喷射到样品上,在样品表面形成一层金属膜,使样品导电。

喷镀用的金属材料应选择熔点低、化学性能稳定、在高温下和钨不起作用以及有高的二次电子产生率、膜本身没有结构。

现在一般选用金或金和碳。

为了获得细的颗粒,有用铂或用金—钯、铂—钯合金的。

金属膜的厚度一般为10nm~20nm。

真空镀膜法所形成的膜,金属颗粒较粗,膜不够均匀,操作较复杂并且费时,目前已经较少使用。

2.离子溅射镀膜法在低真空(0.1~0.01乇)状态下,在阳极与阴极两个电极之间加上几百至上千伏的直流电压时,电极之间会产生辉光放电。

在放电的过程中,气体分子被电离成带正电的阳离子和带负电的电子,并在电场的作用下,阳离子被加速跑向阴极,而电子被加速跑向阳极。

如果阴极用金属作为电极(常称靶极),那么在阳离子冲击其表面时,就会将其表面的金属粒子打出,这种现象称为溅射。

此时被溅射的金属粒子是中性,即不受电场的作用,而靠重力作用下落。

如果将样品置于下面,被溅射的金属粒子就会落到样品表面,形成一层金属膜,用这种方法给样品表面镀膜,称为离子溅射镀膜法,图15(3显示该法的原理。

和真空镀膜法比较,离子溅射镀膜法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从阴极上飞溅出来的金属粒子的方向是不一致的,因而金属粒子能够进入到样品表面的缝隙和凹陷处,使样品表面均匀地镀上一层金属膜,对于表面凹凸不平的样品,也能形成很好的金属膜,且颗粒较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