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历史必修1第1单元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学课件 (共30张PPT)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三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教学课件 (共3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b4702e1fab069dc50220141.png)
人人说做皇帝好,其实皇帝也烦恼; 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主要内容:
1 三省六部制的演变过程
2
选官制度的的演变及科举制评价
监察与谏议制度
3
皇帝的烦恼之相权过大
材料一:汉景帝时期,窦太后想封其兄王信为侯, 景帝不敢独自做主,“请得与丞相计之”。而丞相周 亚夫说:“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 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 非约也”。丞相不同意,景帝也只好作罢。 材料二:晁错得罪过丞相申屠嘉,申屠嘉预诛之, 晁错得知后逃到景帝处寻求庇护。申屠嘉后悔地说: 吾当先斩以闻,乃先请,故误。 材料三:丞相有权任命四百石以下的官员,有权举 荐六百石到二千石高级官员。田蚡为相时举荐的官员 超过了两千石的品秩。 通过上述材料,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枢 密 院
三司 度 盐 户 支 铁 部
1) 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 力。2)职权过于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出现“冗官”局面。
宋朝设置“中书门下”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 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 只设中书省。中书省的 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 章政事,是元代的宰相。 六部也归入中书省。
张居正
清朝设立军机处
军机处外景
军机处内景
知识链接 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相待之 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起立, 赐丞相座。丞相生病了,皇帝还要 亲自前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官员上 朝奏事也均有座。到了宋代,官员 上朝必须站着奏事。至明清,大臣 奏事连站都不行了,必须跪着。明 代自朱元璋起,就明文规定,“大 朝仪”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 僚上朝时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 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从礼仪 上的变化可以看出,自从宋代以后, 皇帝的权威越来越高,而官僚的地 位却不断下降。 汉代文武官吏俑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优质课件(31张)(共31张PPT)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优质课件(31张)(共3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170d8752b160b4e767fcf6d.png)
一、中央官制 2.西汉武帝时:建立中朝
相权一分为二
决策机构
皇帝
执行机构
中朝
外朝
尚侍 常 书 令中侍
丞御
太
史
相大 夫
尉
有事上报
九卿
东源中学2016级高一历史备课组 吕娴
一、中央官制 3.隋唐:三省六部制 相权一分为三
皇帝
中书省
尚书省
门下省
起草诏令
负责 执行
封驳审议
吏、户、礼、兵、刑、工
特点:三省相互合作,相互牵制,相互 监督,分工明确。
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加强皇权。
东源中学2016级高一历史备课组 吕娴
一、中央官制 3.隋唐:三省六部制
材料:三省制由于三省分职,在一些问题的 处理上不免各执己见,争执不下,浪费时间。 于是,唐太宗在门下省设政事堂,便于宰相合 议军国大事。参加政事堂会议的,开始只有三 省长官,后来又陆续增加了一些官员,以“参 加政事”等名义参决朝政,这些人也是宰相。
②弊:造成“三冗东(源官中、学2兵016、级费高一)历问史题备;课组 吕娴
补充: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 趋势:
秦朝
郡
县
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汉末魏晋
州
郡
县
唐朝
道
州
县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路
州
县
行省
路府
州
县
承宣布政使司(行省)
府
县
省 东源中道学2016级高府一历史备县课组 吕娴
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 一。行省制度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了社会公平的是 A.世袭制
B.分封制 CCC
2019-2020学年岳麓版必修1 第1单元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件】(54张)
![2019-2020学年岳麓版必修1 第1单元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件】(54张)](https://img.taocdn.com/s3/m/235a397e767f5acfa1c7cd79.png)
27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1.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 史料 ①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 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解读] ①公、卿是古代高级官吏的称呼。
28
[思考] 史料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提示:血缘、门第、等级(任答两点即可)。
29
2.汉代的选官制度 史料 建元元年(公元前 140 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 ②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 年(公元前 134 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③孝、廉各一人。——[东 汉]班固《汉书》卷六《武帝纪》
37
汉唐以来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特点 1.皇帝通过不断压抑、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 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落,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 演变。 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 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 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38
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 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 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 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 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 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的效率低下的弊端。
34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趋势及积极影响 (1)变化趋势 ①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 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 ②选官方式由地方评议演变为以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主要依 据,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
35
③人才选拔逐渐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④封建社会后期,选官制度逐渐模式化,明清八股取士,禁锢 思想,束缚人才。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岳麓书社课标版高中历史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教案
![岳麓书社课标版高中历史 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9e0f3e03d8ce2f00662356.png)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标要求及解读】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读:本节课从中枢权利机构、选官制度、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体制的历史变化三个方面介绍了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情况,从而总结汉唐以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中的第3课,本课承接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从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和监察谏议制度来讲述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展示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成熟的过程。
同时,本课又通过“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选官制度”及“监察与建议”三目,具体详述了每一制度的历史演变,展示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
【学情分析】对于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对于其概念的讲解不要做过多的解释,要重点梳理其演变的脉络,通过相关史料让学生把握历史现象的本质,加强理性思维的训练。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通过引导学生对各个朝代中枢权利机构设置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和监察制度的学习,认识其对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起到的重要作用。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成熟的表现及特点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时间跨度大,使学生体验到历代王朝的官僚制度的逐渐合理化和成熟化,方法要灵活多样。
通过图示的演示和问题的设问,帮助学生把握三省六部制的演变过程及关系和作用;通过资料的补充和学生辩论使学生了解科举制演变的过程和正确评价科举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中国历代“大一统”王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结果,所体现的是中国管理模式逐渐平民化精英化的一种表现,把握历史演变的规律。
2、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政治文明的先进性,了解先人的政治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演变、特点及影响;科举制的产生及影响确立的依据:根据课标的要求,这两大制度的演变最能体现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单元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公开课优质精品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单元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公开课优质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0218b1da38376baf1faee5.png)
【解析】据材料可知士子无论贫富,只 要有志于报效朝廷,都可以自由报考, 这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故选B项; 科举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 中央集权,但材料没涉及,排除A项; 材料所述规定降低了报考的出身标准, 但科举录取的标准是考试成绩,所以做 官标准没有降低,排除C项; 材料没有体现公平问题,“确保”的表 述也不对,排除D项。
高中历史 必修1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 解析】C对,从材料可知,武则天通过改革中书、门下二省官制,使得低品级官员 也取得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的资格,从而使“宰相数量大增”,再通过缩短宰 相任职时间,来分散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从而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A 错,实际上中书、门下的权力被分化。 B 错,统治者的目的是巩固自身统治。 D 错,由材料中“宰相数量大增”“更替频繁”可知,宰相权力 被削弱。
【 解析】 A 错,唐代这一做法加强了 君权,与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无关。 B 错,唐代这一做法发挥了大臣的议事 职能,与官僚集团内部矛盾尖锐无关。 C 错,清朝时君主专制才达到顶峰。 D 对,唐代这一做法既加强了君权,又 发挥了大臣的议事职能,调整了君权与 相权的关系。
高中历史 必修1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高中历史 必修1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评价
·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
· 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选官制度 ►西周到汉朝:西周实行“世卿世禄”制,战国实行军功爵制度,汉武帝时期实行 [7] 察举 制 和征辟制,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 ► 隋唐时期:实行 [8] 科举 制。 · 创立:[9] 隋文帝 时开始分科取士,[10] 隋炀帝 时设进士科。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单元 第3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共36张PPT)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一单元 第3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共3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dc6bd2284254b35effd34be.png)
君权
选官制度
相权
好了歌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宰相权大睡不好,选才选官更难搞;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地方制度
监察制度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学习目标: 了解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 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的特点。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情景材料
材料一
科举制使登贫科后寒子弟 获得入仕机会。 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材 高科兴料地二举说制唐:太“有宗天利在下端英于门雄统看入吾见治彀新者中科矣进笼”士络。鱼贯人而才出,, 扩大统治基—础—王。定保《唐摭言·述进士上》
材料三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隋唐中央机构:三省六部制 特点: 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决策、审议、执行分解) 三省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历史影响: 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办事效率 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成熟; 三省之间、三省与皇权之间相互制约,减少决策失误; 一定程度上牵制了皇权。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唐太宗时期,报塞外敌人10万余众来
犯中原,形势危急。于是皇帝急召众大臣
商议对策。按照制度规定该决策运作程序
是怎样的呢?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兵部
——《史记·商君列传》
结论:军功爵制以军功为升官加爵的标准, 能够激励更多的英勇善战的将士为国效力;“世 卿世禄”制度为世袭制,对人没有激励作用,不 能保证官僚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岳麓历史必修1第1单元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岳麓历史必修1第1单元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https://img.taocdn.com/s3/m/0cc0671dbe1e650e53ea991a.png)
4、宋朝的中枢权力体系:二府三司制
皇帝
财政 行政 军事
三司
中
枢 密
书
院
度盐户 门
支铁部 下
影响:1) 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
2)职权分散,效率低,“冗官”
5、元朝的中枢权力体系:一省制
皇帝 相权反弹 威胁皇权中书省
吏户礼兵刑工
影响:1) 行政机构精简,提高了行政效率。 2)宰相权力过于集中,导致权贵专权,内乱频繁。
科举制创立的背景、创立及之后历 代的发展演变。
背景:由于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 已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隋文帝
隋炀帝
发 展
创立
历
程
唐太宗
完善
宋太祖
进一 步发展
明太祖
清世宗
僵化
• 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 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明代思想家顾 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 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 2、浓厚的人治色彩; 3、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逐渐强化; 4、重视对人民的思想控制; 5、充斥着君权和相权,中央和地方的矛盾;
世卿世禄 血缘
战国、秦、 军功爵制
西汉初
军功
汉武帝 察举征辟 品行
东汉末、魏 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
门第
隋唐
科举制 才学
明清
八股取士 八股文
举荐为主 考试为主
课堂 察举征辟出现的背景是什么?你怎样 设问: 评价这种选官制度?
汉武帝
举孝廉图
背景:到汉武帝时期,军功 爵制不再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
评价: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 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 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人也 容易形成小集团。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件(共50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件(共5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f0b90e2af7ec4afe04a1dfe1.png)
中书省
起草诏令
尚书省
负责 执行
门下省
封驳审议
吏
户
部
部
2019/10/30
礼
兵
刑
工
部
部
部
部
一、集权,再集权
历史重现
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大臣甲提
交书面处理方案:A.举行大型祭天求雨仪式,B.削减灾区
赋税,C.修筑引水灌溉渠道。大臣乙认为甲的处理方案可
行,上呈至皇帝,皇帝赞许,吩咐大臣丙负责执行。大臣
“老死于文场而无恨。”——胡适
二、科举,再科举
材料1: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 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gu)中。”
材料2: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 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 百六十余人也。”
消极: ①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忽视实用性,不利于科技的发展,阻碍了近代知识分 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
风廉易,俗父也别。居不;举寒孝素,清不白奉浊诏如,泥,
当高以第不良敬将论怯。如不鸡察。廉”,不胜任
也,当免 。” ——汉末民谣
“上车不落—则—著《作汉体书中·何武如帝则纪秘》书.”
与“军功爵制”相比,“察
《举孝廉图》(主)
为举何制察”举有制何在优后点期?会出现这种情况?
(辅)
察访
荐用
考试
任用
4、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 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标准:门第 评价:开始是一种好的,但是 在后来就造成了世家大族垄断 仕途,门阀选官扼杀了真正的 人才,走向没落。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 (省、路、府、州、县)
1、实行行省制(平章政事由蒙古人担任) 形成省、路、府、州、县级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3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150482fee06eff9aef807ab.png)
阅读教材第10页完成下表 朝代 秦 汉武帝 东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 元 中枢权力体系或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 中外朝 尚书台(代三公) 三省制萌芽 三省六部制 二府三司 中书一省制
1.秦朝:三公九卿制
皇帝
丞 相
太 尉 宗 正 治 粟 内 史 少 府 太 仆
御史 大夫
奉 常 郎 中 令 卫 尉 廷 尉
项目 朝代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
地方行政机构
郡县制
秦
其它 选官制度 监察 军功爵制 御史大 度 夫
不断加强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程标准》要求 •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 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皇帝的烦恼
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中央官制 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选官制度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
典 客
丞相位高权重,易威胁皇权
•
汉初丞相的权力很大,汉武帝初即位 时,丞相田鼢竟达到无视皇帝权威的地步。 汉武帝为加强皇权,渐渐信用身边的近臣 宠臣,他们位虽低但权重,称为「中朝」 或「内朝」,负责决策;而以丞相为首的 机构则称为「外朝」,负责执行。
2.西汉武帝时:建立中朝
皇 中 尚 书 令 决策机构 朝 侍 中 常 侍 丞 相 九 帝
2)职权分散,效率低,“冗官”
5、元代: 一省制
中书门下
行政
皇
三
财政
帝 相权反弹 威胁皇权
司
盐 铁
财政
宋代:二府三司制
枢密院
军政
度 支
户 部
中书省
不参与政事
归入
尚书省
2014年岳麓版 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件
![2014年岳麓版 必修一 第一单元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63f6517a8114431b90dd844.png)
B
2.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 史新论》中写道:“汉代的宰相是首 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对此 论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 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 C.宰相权力不断集中 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
D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 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 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 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 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为什么实行一省制,实行之后有何 影响? 原因:元朝疆域辽阔、政务繁忙, 需要提高行政效率,巩固统治。 影响:到元朝后期,宰相权力过重, 不时卷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 争,甚至左右皇位的继承,引起政局 动荡。
地方行政体制演变:
元朝行省制度
西汉郡国并行制度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
1、实行行省制 形成省、路、府、州、县级制 2、设宣慰司管理边远民族地区
1.西周时期是如何选任官员的?这 种制度是如何被破坏的?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西周宗法分封与社会等级图
结论:西周选官用人的主要途径是世卿世禄制度, 这种制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分封制的被破 坏而遭到破坏的。
2.军功爵制在战国时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完成了统 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秦朝还以军功作为选官的依 据,是否适应时代的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 影响?
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
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 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 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循公,坚守直道, 唐代初年君权受到三省宰相和法律的制约。 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二府三司制 皇 帝
相权再次被分割
中书门下
行政
度
支
财 政
盐 铁
财 政
户 部
枢密院
军政
中书省 不参与政事 尚书省 不参与政事 门下省
隋 唐 三省六部制
吏
户
部
部
礼
兵
刑
工
部
部
部
部
元代:中书一省制 皇 帝
中书门下
行政
度 支
财 政
盐 铁财
政
户 部
宋代:二府三司制 枢密院
元朝中枢权力体系发生别变化的原因及其 影响?
原因:元朝疆域辽阔,政务繁杂,需要提高行政效 率,巩固统治。
影响:到了元朝中后期,相权过重,不时卷入统治内 部的斗争,甚至左右皇位的继承,引起政局动荡。
4.三省六部制的历史影响:为什么
说“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 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一深刻变化对后 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
1.大臣甲、乙、丙所在的机构分别是什么?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2.任务分配到哪三个部门?
A.礼部 B.户部 C.工部
2、隋唐三省六部制对国家的政治文明的发 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1、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 办事效率。 2.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 于加强皇权。
3.宋元三省六部制的演变:
军政
中书省 不参与政事 尚书省 不参与政事 门下省
归入
归入
隋 唐 三省六部制
吏
户
部
部
礼
兵
刑
工
部
部
部
部
元代:中书一省制 皇 帝
殿阁大学士
明太祖:位低权轻
亲中自书掌省管
归入
归入
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
影内 阁响 ? 相明权成祖过:位重高、权重威胁皇权 政局动荡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部
部
部
部
部
部
明 代: 废除丞相制度 专制皇权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时间、内容及职权运 行情况如何?
隋唐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
皇帝
相权被割 皇权加强
①
中书省 ③ 尚书省
起草诏令
负责 执行
②
门下省
封驳审议
吏
户
部
部
礼
兵
刑
工
部
部
部
部
历史重现
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大臣甲提 交书面处理方案:A.举行大型祭天求雨仪式,B.削减灾区 赋税,C.修筑引水灌溉渠道。大臣乙认为甲的处理方案可 行,上呈至皇帝,皇帝赞许,吩咐大臣丙负责执行。大臣 丙将任务依次分配到属下三个部门。
(2)过程:1)隋文帝时,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
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拨官员;到了隋炀帝时,设立了进士科 。科举制正式形成。 2)唐贞观年间,以明经和进士为主; 3)宋朝时,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分为三级(乡试、省试 、殿试),大大增加了录取名额,为更多读书人进入仕途 开辟道路,既进一步扩大了宋朝的政权基础,又使得选官 过冗过滥。 4)明清的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读书人的 思想。
调实整质中:央机皇构权;与②相总的权来的看争,历夺代;的制度改革 使官总中制的国 的趋古 改代 革势的 中:政 ,皇治也权制体度现逐了不步相断加权走的向强不成。断熟被;削③弱中和央
皇权的不断加强。
二、选官制度
(1)西周时期是如何选任官员 的?这种制度是如何被破坏的?
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
庶人 西周宗法分封与社会等级图
(2).察举与征辟
征辟制 中央和地方官府向
社会征聘人才
察举制 各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
人才 各郡国让向国家推荐
人才称为察举。
举荐制形成的背景是什么?你怎样评 价这种选官制度?
汉武帝
举孝廉图
背景:到汉武帝时期,军功 爵制不再适应和平年代的需要;
评价: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 上满足了官僚队伍的需要,但容 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人也 容易形成小集团。
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1.秦汉的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
请阅读第10页的第一段小字,概括秦至魏晋 南北朝中枢权力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结论:秦:三公——汉武帝:中朝——东汉: 尚书台——魏晋南北朝:中书、门下、尚书 省的名称出现,但尚未定型。
1.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
结论:西周选官用人的主要途径是世卿世禄制 度,这种制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分封制的 被破坏而遭到破坏的。
(1)军功爵制在战国时期发挥了怎样的作 用?完成了统一、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秦朝 还以军功作为选官的依据,是否适应时代的 发展,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商鞅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
科举制创立的背景、创立及之后历 代的发展演变。 (605-1905)
隋文帝
隋炀帝
唐太宗
宋太祖
明太祖
清世宗
课堂设问
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方面的一个重要建树,被称为中国古代的 “第五大发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那么,什么叫科举制?
关于科举制
科举制是指从隋朝开始的通过考试选 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 所以叫做科举。其中进士 与明经两科最为人重视。
九品中正制图
(3)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保证世族特权的 官僚选拔制度。东汉末,曹操当 政,提倡“唯才是举”。献帝延 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采 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推选各郡 有声望的人,出任“中正”,将 当地士人,按“才能”分别评定 为九等(九品),政府按等选用, 谓之“九品官人法”,仍保持曹 操用人“不计门第”的原则。曹 芳时,司马懿当政,于各州设大 中正,任用世族豪门担任,选取 原则以“家世”为重。从此,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九品中正制成为世族地主操纵政
贡院内的号舍
科举考场
进士科,主要考时务策(即:解决社会实际问题 的政策和方法和治理国家的能力。)和诗赋、文章。 进士科最难,而且录取的人数又很少,因此最为尊贵, 地位亦成为各科之首。在明朝和清朝,殿试封录取考 生为三等称三甲。一甲三人依次为状元、榜眼、
探花。
科举制
(1)背景:隋统一之后,由于氏族没落,依据门第 选官的制度已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
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
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史记·商君列传》
结论:以军功为升官加爵的标准,能 够激励更多的英勇善战的将士为国效力,是适应战国时 期社会需要的一种选官制度;但秦朝在完成统一后的和 平时期仍沿用军功爵制选官,必将造成秦朝的暴政。
提示:出现了决策、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既 明确了行政分工,又使三省相互牵制,这是相对 于隋唐之前政治体制的一个明显而深刻的变化。 之后的历朝,官员的行政效率有所提高,也有利 于加强皇权,促进中华帝国的封建繁荣。
从汉到元中央官制的变化中反映了中国古 代政治制度的一个什么走向?
提示:①为了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各代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