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维护生态平衡》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
![《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60bbdecda38376baf1fae89.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8课《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维护生态平衡》一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八课。
本课承接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瓶等课的教材编写思路,将学生已感受到的生态系统的意义由研究的视角推广到真实的大自然中,通过具体分析某一区域内某一生物或非生物的改变,导致生态失衡的严重后果,让学生了解“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建立“大自然中的生物和非生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核心概念,唤醒学生自觉维护生态平衡的强烈意识。
本课是学生学习本单元内容的收官之篇,教材承接《改变生态瓶》一课,首先强调了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改变,生态系统就会失衡,并提出了“生物群落”的具体概念。
接着选择了两个典型事例来展开教学,第一个事例以草原群落为背景,阐述了群落中的生物受到破坏,导致生态不平衡;第二个事例以沙尘暴的成因为背景,阐述了是人类的过度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生态系统失衡,引起学生思考: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我们该做些什么?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学习习惯和逻辑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还离不开形象思维的支撑。
因此,在建构“生物群落”、“生态系统”和“生态失衡”等科学概念中,还得借助具体生动的自然事物,模拟生态变化,引导学生根据某些自然现象,通过合理的、有依据的推测,理解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变化规律和复杂关系,从而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维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了解生物和生物、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2.探究影响“生态失衡”的因素,感受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破环生物群落、破坏自然环境的后果和沙尘暴的成因进行分析。
2.通过资料收集和阅读,增加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资料、分析案例,感受到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c0856234a7302768f99392b.png)
《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维护生态平衡》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八课内容。
本课内容有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草原上的生态平衡,教学活动首先从研究草原上的鹰、兔、草的食物关系开始的,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从而在学生的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第二部分是什么原因引发了沙尘暴,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干扰活动会对生态平衡产生不良影响。
【设计意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首先从学生喜欢的故事入手导入课题,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让学生感受草原的和谐美,激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分析草原的生态系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此基础上对甘愿环境进行假想的分析和推理沙尘暴现象及其成因是由于人们的过度行为造成的。
让学生意识到维护生态平衡对我们人类是多么重要,最后安排学生尝写一写提出合理化建议。
培养学环保的责任感,即把学生带入科学学习的大课堂又把语文的写作融入其中。
【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2、引导学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生态系统的平衡。
为维护生态平衡,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和怎么去做。
3、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分析推理认识沙尘暴的成因。
4、通过分析草原上的生态平衡关系和沙尘暴成因,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通过小组长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善于交流的团队意识。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2a3720ef121dd36a22d823c.png)
科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8维护生态平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过程与方法:运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生物与环境之间联系与影响、沙尘暴的成因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设计共 1 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知识,引入新课:1、学生自己的话举例说明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群落的含义。
2、说明: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3、提问:如果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会怎样呢?二认识生态群落1.师:在这美丽的大草原上,生活中许多动物和植物,你知道都有哪些吗?(学生自由答,教师将相应动物图片拖入课件中)。
大草原之所以那么美,也正是因为生活在此的每一种生物都和谐相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生态系统。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谈论有关生态平衡的问题。
(板书课题)2. 师:同学们,在这些生活在大草原上的生物里,你能找出哪些食物链?(生答,师课件中板书,同时注意强调食物链通常是以植物为开始,以凶猛的肉食动物为结束。
)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寻找,我们发现了一张草原生物群落食物网。
但如果这个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破坏,我们眼前的大草原,还会这么美吗?(生答不会)那又会变成什么样呢?师:我们以“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的三种生物为例,设想一下: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小组讨论一下。
(生充分讨论,并回答)三、是什么引起了沙尘暴:1、思考交流:课件出示一组因人类不当行为造成生态破坏后引起严重后果图片。
(1)让学生看后说说自己的感受。
(2)人为破坏生态环境引发严重后果。
如果我们不引起重视,对破坏环境的不正当行为不能制止,对不法行为不予惩戒,后果会怎样?(3)如何制止这些破坏环境的行为?(4)根据教学内容,适时向学生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重要意义。
五年级科学上册《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
![五年级科学上册《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45edb3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1.png)
《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维护生态平衡》是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八课的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主题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建立了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概念,初步感受了生态平衡的意义。
所以本课将研究的视角推广到真实的大自然中,推测草原上某种动植物增减或某种环境改变后生态平衡状态的变化,进而引发沙尘暴的原因,建立生物群落的概念。
并且加深学生对人类生活环境的理解,进一步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具备了一定的探究水平。
在这个单元,初步理解了生态系统以及生物之间的联系,初步形成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一个整体”的理解。
学生对草原、沙漠、沙尘暴理解的不多,但是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活跃的思维水平,所以,需要教师精心设计能够让学生体验、探究的教学过程。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过程与方法: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实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应用已学知识解释维护生态平衡原理。
教学难点:解释并推断破坏草原生态平衡的原因,继而进一步解释并推断引发沙尘暴原因。
五、教学准备1、草原的图片,鹰、兔、草的图片,相关沙尘暴沙的视频资料,我国防沙治沙的资料。
2、科学活动报告单。
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草原的图片,观看色彩鲜明的天空、白云,动植物等景象,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谐、生机勃勃。
2、告诉学生草原之所以美,是因为它经过了漫长的自然演化,形成了平衡稳定的生态系统,人类的一些活动可能会对生态平衡造成影响,所以人类要维护生态平衡。
(二)领悟新知由食物链: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生态系统:生物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生态瓶: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平衡的关系,再结合草原的图片,从而理解“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第8课 维护生态平衡 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 第8课 维护生态平衡 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0c6e351ef242336c1eb95eb6.png)
森林这一区域里的植物动物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我们称为森林生物群落。
海洋里的藻类鱼类等水生生物形成的整体称为海洋生物群落。
在草原上,生活着老鹰、兔子和草。
你能写出它们之间的食物链吗?
我国的北方,有许多半干旱的草原地带,生活着许多珍贵的动植物,
衡正在遭到破坏。
沙尘暴是污染环境,危害人类生活的一种恶劣天气。
为什么在我国北方会经常发生沙
1872年,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成立。
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成立。
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建立最早的四个以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野生珍稀麋鹿保护区,主要保护麋鹿。
生态系统平衡发展是十分不易的,人类的很多行为正在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我们应该为维护生态平衡,
地球母亲是脆弱的,生态系统一旦失去平衡,
护生态平衡呢?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五年级科学上册《维护生态平衡》教案设计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维护生态平衡》教案设计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39d719df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a9.png)
教案设计:五年级科学上册《维护生态平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知道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3.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等方法,探究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点2. 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依赖关系3. 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4. 保护生态平衡的方法与措施三、教学重点:1. 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点2. 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依赖关系四、教学难点:1. 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2. 保护生态平衡的方法与措施五、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2. 学生分组活动材料3. 相关阅读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出示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2. 学生分享对生态平衡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
二、探究生态平衡(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什么是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有什么特点?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讲解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点。
3. 教师展示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相互依赖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生态系统中的相互依赖关系。
三、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生态平衡?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讲解保护生态平衡的方法与措施。
四、实践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并总结材料内容。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实践保护生态平衡的理念?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生态系统中相互依赖关系的认识。
3. 学生对保护生态平衡的方法与措施的了解。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维护生态平衡教科版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维护生态平衡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7484a29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73.png)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一、教学内容及分析: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P19-20,第一单元第8课《爱护生态平稳》。
本单元是学生们差不多对生物体的差不多特点进行了观看、认识和研究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课为本单元最后一课,此前学生差不多建立了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概念,初步感受了生态平稳的意义。
这一课学生将把研究的视角推广到真是的大自然中,具体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缘故,估量草原上某种动植物增减后生态平稳状态的变化,建立生物群落的概念。
同时通过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人类生活环境的认识,认识的地球是人类的栖息地,进一步增强了爱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稳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生物与环境之间联系与阻碍、沙尘暴的成因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爱护生态平稳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认识到爱护生态平稳的重要性。
(二)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生态失衡及沙尘暴生成的缘故进行分析。
四、学情分析:到这课为止,学生差不多建立了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概念,初步感受了生态平稳的意义。
这一课学生将把研究的视角从“生态瓶”推广“草原”,再到“沙尘暴”,使学生从小生态和模拟生态扩展到大自然真正的生态系统,通过扩展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学生们加深了对人类生活环境的认识。
五、教学预备:为全班预备:鹰、兔、草的图片,有关沙尘暴、发菜、猎隼的视频资料。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观赏大草原美景师:同学们,大伙儿都喜爱旅行吗?谁来说说你去过最美的地点是哪?(学生自由答,如能答出大草原,则直截了当进入下一环节,如不能,则教师连续引导。
)大伙儿想明白老师去过最美的地点吗?请看屏幕(播放大草原美景视频)。
(二)认识生态群落师:在这漂亮的大草原上,生活中许多动物和植物,你明白都有哪些吗?(学生自由答,教师将相应动物图片拖入课件中)。
五年级科学上册《维护生态平衡》教案设计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维护生态平衡》教案设计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45dcb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65.png)
五年级科学上册《维护生态平衡》教案设计(教科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知道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和行动。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一、导言1. 引入话题:展示一些生态环境破坏的图片,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维护生态平衡?二、什么是生态平衡1. 讲解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2. 举例说明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如食物链的平衡、物种多样性等。
三、生态系统的相互依赖与相互制约1. 讲解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
2. 举例说明:如草→兔→狐的食物链,如果大量捕杀狐,会导致兔子数量过多,草原破坏。
四、生态环境的破坏与保护1. 分析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如过度开发、污染、气候变化等。
2. 讨论如何保护生态环境:如节约用水、减少污染、保护动植物等。
五、实践活动:调查身边的生态环境1. 布置任务:调查学校周边的生态环境,记录生物种类、数量和环境状况。
2. 学生分组调查,教师巡回指导。
3. 汇报交流:分享调查成果,讨论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态平衡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生态系统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认识。
3. 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情况,以及提出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
六、生态环境现状分析1. 引入话题:展示我国生态环境现状的图片或数据。
2. 引导学生分析:我国生态环境面临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七、国家环保政策简介1. 讲解我国环保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
2. 举例说明国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
八、青少年如何参与生态环境保护1. 讨论青少年如何在生活中实践环保行动。
2.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名青少年,我们应该如何关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九、案例分析:生态环境恢复的成功案例1. 讲解一个生态环境恢复的成功案例,如退耕还林、湿地保护等。
《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
![《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d5e36ce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2.png)
《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1. 教材分析:本课为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8课时第19-20页。
教科书共两页,内容分为两部分。
教科书首先强调了自然界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生态系统都可能会失去平衡。
接着,选择了两个典型事例来展开教学。
第一部分:鹰、兔、草——草原的生态平衡第二部分: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生态系统失衡从“花丛”到“生态瓶”,再到“沙尘暴”,从小生态到模拟生态拓展到大自然真正的生态环境,通过扩展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层层递进。
2学生分析:到这课为止,学生已建立了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概念,初步感受了生态平衡的意义。
这一课学生将把研究的视角推广到真实的大自然中,具体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
3.教学目标4.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生态系统平衡与失衡概念,认识人类对生态平衡的作用。
[教学难点]增强爱护身边动植物和环境的情感,有环保意识。
二、教具准备:1. 图片:鹰、兔、草原2. 文字资料:沙尘暴、发菜、鹰隼3. 课件:PPT三、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温故而知新,先学后教1.复习:生态瓶中如果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瓶里生物的生存会受到影响。
2.提问:如果是大自然环境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会不会受到影响呢?3.以“蝉、螳螂、黄雀”为例,让学生讨论,如果环境破坏,对这三种生物有什么影响?(小组活动)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啦,那老师想请问同学们:这三种动物的食物链是怎样的`呢?如果环境遭到破坏的话,那么这三中生物会受到什么影响呢??? 4.引导学生认识到: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受到破坏,这个生态系统就不和谐(失去平衡)。
5.教师总结:生物群落与生态失衡概念【设计意图】通过温故——回顾上一课《改变生态瓶》得出的结论:减少生态瓶里的水喝添加动物、植物会引起生态系统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把学生研究是视角由模拟的生态系统(生态瓶)推广到真实的大自然中。
五年级科学上册《维护生态平衡》教案设计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维护生态平衡》教案设计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ff6a050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e7.png)
五年级科学上册《维护生态平衡》教案设计(教科版)教学目标:1. 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知道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2. 认识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学会从自身做起,维护生态平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2. 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及如何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难点:1. 生态平衡的内在机制。
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维护生态平衡。
第一章:生态平衡的概念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2.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生态系统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2. 讲解生态平衡的含义,解释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3. 分析实例,让学生感受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态平衡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生态系统中生物相互依赖关系的认识。
第二章: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影响教学内容:1.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2. 引导学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过程:1. 讨论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正面影响,如植树造林、保护野生动物等。
2.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的负面影响,如污染、过度开发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从日常生活做起,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人类活动对生态平衡影响的认知程度。
2. 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态度。
第三章:观察生态平衡教学内容:1. 培养学生观察生态环境的能力,学会从身边发现生态平衡的例子。
2. 引导学生思考生态平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1. 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态环境,发现生态平衡的例子。
2. 分享观察成果,讨论生态平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维护生态平衡》教案
![《维护生态平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cc0464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ee.png)
《维护生态平衡》教案《维护生态平衡》教案「篇一」维护生态平衡教案篇一:维护生态平衡教案陈三稿维护生态平衡【教学目的】科学概念: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2、了解并区分概念“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
过程与方法:能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为维护生态平衡,明确应该做些什么和怎么做。
【教学重点】:应用已学知识解释维护生态平衡的原理。
【教学难点】:解释并推断破坏草原生态系统平衡的原因,继而进一步解释并推断我国北方频繁引发沙尘暴的原因。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张美丽的大草原,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大草原上,绿意盎然,到处都是生机,你们说说看,有哪些动物生存在这片草原上呢?预设:兔、牛、羊、老鹰、秃鹫、狼2、嗯,有如此多的动物生活在这片草原上,我们能想象它们生活得怎么样子?预设:很快乐,很自在,很和谐。
3、对,他们生活在同一片草原上,相互关联,已经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我们把这样的一个生物群体称为了生物群落。
Ppt出示生物群落概念。
二、区分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1、它和我们之前学得那个概念比较像啊?预设:生态系统。
2、好的,我们把它也请出来,一起来区分辨认一下。
生汇报:3、那谁包括得范围更大呢?预设:生态系统。
三、生态失衡原因分析1、好的,我们继续回到这片草原,假设这里只生存了草、兔、鹰三种生物,(板书草兔鹰),它们有什么关系呢?(食物链),在自然状态下,不受人类干扰的情况下,可能鹰少了,那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兔子多了,草少了,兔子又减少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它们又达到了平衡)同样,如果兔子少了,会怎么样?(一部分鹰因为吃不到食物,饿死了,而草得变多了,兔子的天敌少了,食物丰富,兔子逐渐增多,慢慢地,又达到了一个平衡,)是的,那时,它们三者总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当中,这就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生态平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367ebf5a26925c52dc5bf65.png)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南宁市民族大道中段小学林凯一、教学内容及分析: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P19-20,第一单元第 8 课《维护生态平衡》。
本单元是学生们已经对生物体的基本特征进行了观察、认识和研究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进一步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课为本单元最后一课,此前学生已经建立了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概念,初步感受了生态平衡的意义。
这一课学生将把研究的视角推广到真是的大自然中,具体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推测草原上某种动植物增减后生态平衡状态的变化,建立生物群落的概念。
同时通过认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人类生活环境的认识,认识的地球是人类的栖息地,进一步增强了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生物与环境之间联系与影响、沙尘暴的成因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二)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生态失衡及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四、学情分析:到这课为止,学生已经建立了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系统的概念,初步感受了生态平衡的意义。
这一课学生将把研究的视角从“生态瓶”推广“草原”,再到“沙尘暴”,使学生从小生态和模拟生态扩展到大自然真正的生态系统,通过扩展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学生们加深了对人类生活环境的认识。
五、教学准备:为全班准备:鹰、兔、草的图片,有关沙尘暴、发菜、猎隼的视频资料。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欣赏大草原美景师:同学们,大家都喜欢旅游吗?谁来说说你去过最美的地方是哪?(学生自由答,如能答出大草原,则直接进入下一环节,如不能,则教师继续引导。
)大家想知道老师去过最美的地方吗?请看屏幕(播放大草原美景视频)。
第8课 《维护生态平衡》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第8课 《维护生态平衡》教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92d39479240c844768eaee64.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8课《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学生将把研究的视角推广到真实的大自然中,具体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推测草原上某种动植物增减后生态平衡状态的变化,建立生物群落的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实验已经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由此,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让学生对被破坏了的生态环境与沙尘暴的危害有所直观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讨论展开激烈的争辩,说说各自的你能为我们的环境做些什么呢?学生集思广益答案丰富多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
过程与方法: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沙尘暴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回顾知识,引入新课:1.学生自己的话举例说明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群落的含义。
2.说明: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3.提问:如果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会怎样呢?二、草原的生态平衡:1.现在让我们以草原为例来研究有关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
草原上常见的生物有鹰、兔和草,那么,这三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是怎样呢?(学生画出)2.设想一下:(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2)如果兔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每个设想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再发表意见。
3.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鹰、兔或者草减少呢?在书19面表示出来。
(可启发;为了经济发展,人们会采取哪些手段。
)三、是什么引起了沙尘暴:1.阅读书20面有关沙尘暴的资料。
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补充。
2.引导学生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提示:(1)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衡?(2)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3)最终结果是什么?3.小结:生态系统配合发展是不十分不易的,人类的许多行为都在破坏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五年级科学上册《维护生态平衡》教案设计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维护生态平衡》教案设计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756e63a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0.png)
五年级科学上册《维护生态平衡》教案设计(教科版)教学目标:1. 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认识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关系。
2. 学会从身边的事例中分析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3. 掌握维护生态平衡的方法,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生态平衡的概念及重要性。
2. 维护生态平衡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生态平衡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关系。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维护生态平衡。
第一章:生态平衡的概念1.1 教学内容:介绍生态平衡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1.2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生态平衡的理解。
1.3 教学活动:a) 教师出示生态平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b)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生态平衡的特点和意义。
c)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讲解生态平衡的概念。
第二章:生态平衡的重要性2.1 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对人类和地球的意义。
2.2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感受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3 教学活动:a) 教师出示生态环境破坏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和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b)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生态平衡被破坏后的危害。
c)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强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第三章:生态平衡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关系3.1 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关系。
3.2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感受生态平衡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关系。
3.3 教学活动:a)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生态平衡实验,如“食物链”实验,让学生观察并分析实验结果。
b)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实验中发现的生态平衡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关系。
c)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讲解生态平衡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关系。
五年级科学上册《维护生态平衡》教案设计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维护生态平衡》教案设计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2a3bb29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20.png)
教案设计:五年级科学上册《维护生态平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知道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提高学生维护生态平衡的责任感。
3.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点。
2.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维护生态平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资料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图片等,引导学生关注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态平衡的了解和认识。
2. 学习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点:1. 教师讲解生态平衡的概念,让学生明白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
2. 学生思考、讨论生态平衡的特点,如动态平衡、相互制约等。
3. 了解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关系:1. 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
2. 学生观察课件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 探讨生态平衡的重要性: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态平衡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生态平衡重要性的认识,如维持生物多样性、保障人类生存等。
5. 学习维护生态平衡的方法:1. 教师讲解维护生态平衡的方法,如保护植被、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
2. 学生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方法,从身边小事做起,维护生态平衡。
6. 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生态平衡。
7. 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完成作业,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参与度等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年级科学上册《维护生态平衡》教案设计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上册《维护生态平衡》教案设计教科版](https://img.taocdn.com/s3/m/442b2d52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21.png)
教案设计:五年级科学上册《维护生态平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态平衡的概念,知道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生态的道德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探究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点。
2.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
三、教学难点:1. 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
2. 如何在实际生活中维护生态平衡。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分组,准备讨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态系统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新课导入:介绍生态平衡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态平衡被破坏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紧迫性。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维护生态平衡,培养学生的环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在家里、学校、社区等方面维护生态平衡,下节课分享。
8. 板书设计:维护生态平衡1. 生态平衡的概念及特点2.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3. 维护生态平衡的方法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合作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生态平衡及其维护方法。
2. 组织学生参加环保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维护生态平衡精品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维护生态平衡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01df172e3f5727a5e96296.png)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8课时维护生态平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
过程与方法: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沙尘暴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回顾知识,引入新课1、学生自己的话举例说明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群落的含义。
2、说明: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3、提问:如果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会怎样呢?二、草原的生态平衡1、现在让我们以草原为例来研究有关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
草原上常见的生物有鹰、兔和草,那么,这三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是怎样呢?(学生画出)2、设想一下:(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2)如果兔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每个设想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再发表意见。
3、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鹰、兔或者草减少呢?在书19面表示出来。
(可启发;为了经济发展,人们会采取哪些手段。
)三、是什么引起了沙尘暴1、阅读书20面有关沙尘暴的资料。
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补充。
2、引导学生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提示:(1)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衡?(2)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3)最终结果是什么?3、小结:生态系统配合发展是不十分不易的,人类的许多行为都在破坏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4、拓展:大家深入分析一下目前许多的做法,并讨论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教学反思】引导学生会问学生不会提问,是因为他们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
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经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迪,有法可循。
当然,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启发引导,让学生尝试提问,由易到难,逐步上升。
第8课 《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8课 《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f53034c8caaedd3382c4d364.png)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8课《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学生将把研究的视角推广到真实的大自然中,具体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推测草原上某种动植物增减后生态平衡状态的变化,建立生物群落的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实验已经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由此,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让学生对被破坏了的生态环境与沙尘暴的危害有所直观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讨论展开激烈的争辩,说说各自的你能为我们的环境做些什么呢?学生集思广益答案丰富多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
过程与方法: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沙尘暴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提问: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水、阳光、空气等)。
2、引导: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这段时间我们重点研究这方面的知二、吃与被吃:1、教师出示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也可以借鉴书本的图片),说:这是在一簇花丛中发现的生物,有蔷薇、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毛毛虫、小鸟等。
2、问:为什么在同一个区域会出现这些动物和植物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3、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用简单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关系。
(蔷薇或草——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4、讲述: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让学生划出书中12面相关句子)5、让学生指出上面几条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并发现大多数食物链都是从植物开始的。
6、学生再根据生活经验说几条食物链。
教科版小科学五年级上册《维护生态平衡》优秀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科学五年级上册《维护生态平衡》优秀教案附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7458b1fe580216fc710afd9b.png)
《维护生态平衡》青海省西宁市北大街小学谈有恒【教材分析】《维护生态平衡》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生物与环境》第八课内容。
整个单元的教学由8 个主题活动组成。
要求引领学生经历一些有目的的调查考察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从而在学生的心目中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最后推广到真实的大自然中,推测草原上某种动植物增减或某种环境改变后生态平衡状态的变化,进而认识引发沙尘暴的原因。
进一步关注自然界的动植物,初步感受生态平衡的意义。
b5E2RGbCAP《维护生态平衡》这一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探究草原的生态平衡,帮助学生认识到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系统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受到破坏,生态系统都可能失去平衡;第二部分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破坏活动是生态系统失去平衡,进而引发沙尘暴的重要原因。
p1EanqFDPw【教学目标】(二)、草原上的生态平衡(鹰、兔、草)1、科学探究目标在学习活动中大胆合作、交流,积极探索研究,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
2、科学知识目标在学习中能够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认识草原上各种动植物之间的生态平衡关系,认识沙尘暴生成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活动中能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通过学习能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树立主动维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并落实为行动。
DXDiTa9E3d教学重点:应用已学知识解释维护生态平衡的原理。
教学难点:解释并推断破坏草原生态系统平衡的原因,继而进一步解释并推断我国北方频繁引发沙尘暴的原因。
教学准备:相关视频、图片资料、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有这样一个游戏,有老虎、棒子、鸡和虫,已经有同学知道了,谁来说一说游戏规则?同学之间玩游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8课《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本课学生将把研究的视角推广到真实的大自然中,具体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推测草原上某种动植物增减后生态平衡状态的变化,建立生物群落的概念。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实验已经对生物与生物,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由此,通过图片和视频的展示,让学生对被破坏了的生态环境与沙尘暴的危害有所直观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讨论展开激烈的争辩,说说各自的你能为我们的环境做些什么呢?学生集思广益答案丰富多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生存的生物必须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即生态系统。
过程与方法:
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认识到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应用分析推理等思维形式,对沙尘暴生成的原因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沙尘暴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知识,引入新课:
1.学生自己的话举例说明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群落的含义。
2.说明: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3.提问:如果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会怎样呢?
二、草原的生态平衡:
1.现在让我们以草原为例来研究有关生态系统的平衡问题。
草原上常见的生物有鹰、兔和草,那么,这三种生物之间的食物链是怎样呢?(学生画出)2.设想一下:
(1)如果鹰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2)如果兔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3)如果草少了,会发生什么现象?
每个设想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再发表意见。
3.人类的哪些行为会造成鹰、兔或者草减少呢?在书19面表示出来。
(可启发;为了经济发展,人们会采取哪些手段。
)
三、是什么引起了沙尘暴:
1.阅读书20面有关沙尘暴的资料。
教师可进行适当的补充。
2.引导学生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提示:
(1)人类的哪些行为引起草原生态系统失衡?
(2)这些行为的后果是什么?
(3)最终结果是什么?
3.小结:生态系统配合发展是不十分不易的,人类的许多行为都在破坏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4.拓展:大家深入分析一下目前许多的做法,并讨论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教学反思】
通过视频的展示学生印象兴趣比较浓厚,本次课程内容比较少,因此在备课
期间,设法多搜集一些课外的知识让学生有所了解。
并且指出目前沙尘暴不只是北方才有,现今它已经波及南方,我省的杭州市沙尘暴的事例。
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场景通过图片的展示给学生视觉的刺激,事例展现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的一些肆无忌惮的行为在无形之中都在毁灭着人类自己,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从而引发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做。
学生对一些措施还不是很熟悉,应该怎么做,学生回答的比较口语化;
学生对人类的行为了解的比较少,所以一般很难想到,或许需要直接展示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