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普通热处理
钢的普通热处理
![钢的普通热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f907e40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8.png)
三、 回火的分类、组织及应用
回火 回火温度
类型
(℃ )
低温回火 150~250
中温回火 250~500
高温回火 500~600
回火后 组织
M回
T回
S回
回火后硬度
性能特点
(HRC)
58~64 硬度高, 耐磨性好,
脆性、 内应力降低。
35~50
良好弹性 ,屈强比高, 一定的韧性和抗疲劳性
一般规律: 随T回↑,钢的强度、硬度↓,塑性、韧性↑。(高合金钢不遵循)
40钢力学性能与回火温度的关系
淬火钢硬度随回火温度的变化
❖ 合金钢的回火(与碳钢相比)
➢ 回火稳定性高
回火温度相应升高
➢ 合金碳化物弥散析出
二次硬化
➢ 残余奥氏体多
需多次回火
四、钢的回火脆性
➢ 回火脆性的概念:淬火钢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回
1. M在过冷奥氏体低温转变中形成, M回在 淬火钢低温回火中形成;二者形态相似,光镜下
M回比M黑;强度硬度相差不大,但M回脆性已大 大降低。
回火索氏体 马氏体
2. S在过冷奥氏体高温转变中形成,S回在淬 火钢高温回火中形成;S呈层片状,S回呈颗粒状; S回比S的塑性要好。
回火马氏体
淬火钢回火后性能的变化
淬火 精度要求高的工件
新型淬火介质: 聚乙烯醇、三硝盐水溶液等。
淬火工艺
淬火后的组织:一般,
亚共析钢 0.5%C时,为M 0.5%C时,为M+A残
共析钢:M+A残 过共析钢: M+粒状Fe3C+A残
15钢淬火组织:M板条
45钢淬火组织:M板条+M片状
T8钢淬火组织:M片状+A残
钢的热处理方法
![钢的热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00671a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19.png)
钢的热处理方法钢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钢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需要对钢进行热处理。
热处理是指通过控制钢材的加热和冷却过程,使钢材的组织和性能发生变化,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钢的热处理方法。
第一种热处理方法是退火。
退火是将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的过程。
退火可以消除钢材中的应力,改善钢材的塑性和韧性,提高加工性能。
退火分为全退火和局部退火两种。
全退火是将整个钢材进行退火处理,局部退火是只对钢材的某一部分进行退火处理。
退火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钢材的成分和要求来确定。
第二种热处理方法是淬火。
淬火是将钢材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的过程。
淬火可以使钢材的组织转变为马氏体组织,从而提高钢材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的冷却介质可以是水、油或气体,不同的冷却介质会对钢材的硬度和组织产生影响。
淬火后的钢材通常需要进行回火处理,以提高其韧性和减少内应力。
第三种热处理方法是正火。
正火是将钢材加热到临界温度,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的过程。
正火可以使钢材的组织转变为珠光体组织,从而提高钢材的韧性和塑性。
正火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钢材的成分和要求来确定,通常需要多次进行正火处理。
第四种热处理方法是回火。
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的过程。
回火可以降低钢材的硬度和脆性,提高其韧性和塑性。
回火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钢材的成分和要求来确定,通常需要多次进行回火处理。
第五种热处理方法是表面处理。
表面处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的方式改变钢材表面的组织和性能。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渗碳、氮化、镀层等。
渗碳是将钢材加热到高温,使其表面吸收碳元素,从而提高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氮化是将钢材加热到高温,使其表面吸收氮元素,从而提高表面的硬度和耐腐蚀性。
镀层是将钢材表面涂覆上一层金属或非金属材料,以改变其表面的性质和外观。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钢的热处理方法。
钢铁材料的一般热处理一个表全懂了
![钢铁材料的一般热处理一个表全懂了](https://img.taocdn.com/s3/m/c1d3304981c758f5f61f67ac.png)
将氮原子渗入钢件表层
常用于重要的螺栓、螺母、销钉等零件
提高钢件表层的硬度、耐磨性、
耐蚀性
类
别
(3)钢的氰化
将碳和氮原子同时渗人到钢件表层适用于低碳钢、中碳钢或合金钢零件,也可用于高速钢刀具
提高钢件表层的硬度和耐磨性
8.发黑
将金属零件放在很浓的碱和氧化剂溶液中加热氧化,使金属零件表面生成一层带有磁性的四氧化三铁薄膜常用于低碳钢、低碳合金工具钢
使钢件获得较高的弹性、一定的韧性和硬度
(1)高温回火
将淬火后的钢件加热到500~650ºC,经过保温以后冷却,主要用于要求高强度、高韧性的重要结构零件,如主轴、曲轴、凸轮、齿轮和连杆等
使钢件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即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及足够的硬度,消除钢件因淬火而产生的内应力
5.调质
将淬火后的钢件进行高温(500~600ºC)回火多用于重要的结构零件,如轴类、齿轮、连杆等调质一般是在粗加工之后进行的
将淬火后的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下,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空气或油中冷却
回火是紧接着淬火以后进行的,也是热处理的最后一道工序
①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在通常情况下,零件淬火后的强度和硬度有很大提高,但塑性和韧性却有明显降低,而零件的实际工作条件要求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选择适当的回火温度进行回火后,可以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
细化晶粒,使钢件获得较高韧性和足够的强度,使其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6.
时 效 处 理
(1)人工时效
将经过淬火的钢件加热到100~160℃,经过长时间的保温,随后冷却
消除内应力,减少零件变形,稳定尺寸,对精度要求较高的零件更为重要
(2)自然时效
将铸件放在露天;钢件(如长轴、丝杠等)放在海水中或长期悬吊或轻轻敲打 要经自然时效的零件,最好先进行粗加工
常见热处理 —退火与正火
![常见热处理 —退火与正火](https://img.taocdn.com/s3/m/17d3191ee87101f69e3195b5.png)
4、热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工件的强度和硬度。
答案:× 答案:√
( )
5、任何热处理都由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组成。()
6、退火热处理可以提高材料硬度,改善内部组织,细化 晶粒。() 答案:× 答案:√
7、正火比退火冷却速度快,组织细,强度、硬度高。()
小结:
退火与正火工艺过程、目的及两种热处理工艺的选
3)只消除内应力,选去应力退火。
4)一般工件应先选正火,复杂工件选退火。
练一练 A.完全退火 B.正火 C.球化退火
1、为提高低碳钢的切削加工性,通常采用( )处理。
答案:B
2、45钢退火与正火后的强度关是( )。 A.退火>正火 答案:B 3、为了降低零件的制造成本,选择正火和退火时, 应优先采用( )。 A.正火 答案:A B.退火 C.都行 B.退火<正火 C.退火=正火
退火分类
1)完全退火
2)球化退火
3)去应力退火
1)完全退火
是将钢加热到完全奥氏体化,随之缓慢冷却,以
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工艺方式。
目的:平衡组织,降低硬度、细化晶粒、充 分消除内应力。
45号钢锻件完全退火
2)球化退火
是将钢加热到临界点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以不 大于50℃/h的冷却速度随炉冷却下来,使钢中碳化 物呈球状的工艺方法。 目的: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并为以后淬火做 准备。 T10钢球化退火
项目二 常见热处理
—— 退火与正火
一. 普通热处理
普通热处理有“四火”。
1、退火
将钢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 却的热处理艺。
目的:
1)降低硬度,以利于切削加工;
2)提高塑性和韧性,以利于冷变形加工;
钢材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及常见零件的热处理
![钢材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及常见零件的热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5371541802020740be1e9b69.png)
钢材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及常见零件的热处理工艺一、钢材常用的热处理方法1、正火钢的正火就是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空气中进行冷却。
正火的目的是为了材料的组织均匀,增加强度与靭性,消除粗切削加工后的加工硬化现象,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并为其后的淬火做细化晶粒的组织准备。
2、淬火钢的淬火就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在适当的淬火介质中进行冷却,以获得较好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钢经过淬火后,其硬度和强度均显著提高。
钢的加热情况可以其灼热的颜色来判定。
钢加热温度的选择见表1。
钢经过淬火,虽然会提高其硬度和强度,但由于淬火会产生内应力使钢变脆,所以淬火后必须进行回火。
3、回火钢的回火就是将钢件淬火后再加热到适当温度,并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在空气中或在水、油等介质中冷却到室温。
回火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淬火时产生的内应力,减少脆性,提高钢的塑性和韧性,改善加工性能。
钢的回火分为高温回火、中温回火和低温回火3种。
碳素工具钢的回火温度见表2。
表2碳素工具钢的回火温度4、退火钢的退火就是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适当时间,然后在炉中缓缓冷却。
退火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内应力和组织不均匀及晶粒粗大等现象,降低硬度,消除坯件的冷硬现象,提岛切削加工性能。
碳钢的退火规范见表3。
表3碳钢的退火规范注:临界温度是指在该温度下,钢的组织发生了变化。
二、几种常见零件的热处理1、齿轮机床齿轮的热处理见表3。
2、蜗轮蜗轮的热处理见表43、丝杠丝杠广泛应用于机床和各种机械的传动机构中。
丝杠传动能保证直线移动有较高的精确性和均匀性。
为此,丝杠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及较高的耐磨性和精度保持性。
丝杠的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机械性能和良好的切削加工性。
经过热处理后,应具有较高的硬度和最小的变形。
为了避免弯曲变形,丝杠的热处理通常都在井式炉中进行。
丝杠如果变形,必须进行校直(并且,最好是热校直)。
但是经过校直的丝杠,必须进行彻底的消除内应力的处理。
钢材热处理的四种方法
![钢材热处理的四种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d3e1a4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14.png)
钢材热处理的四种方法
钢材热处理是钢铁制造业中的一项重要工艺,它能够改变钢材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增强钢材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
现在,我们将介绍热处理钢材的四种方法。
1. 火焰淬火
火焰淬火是一种常见的钢材热处理方法,它通过在钢材表面加热的同时,使用水、油或空气急冷的方式来迅速冷却钢材。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钢材的硬度和韧性,适用于生产高强度、高韧性的组件。
2. 淬火加回火
淬火加回火是一种将淬火和加回火结合起来的热处理方法。
首先,在高温下进行淬火,然后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回火,可以使钢材获得较高的强度和韧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造高强度和高耐磨性的零件。
3. 退火
退火是一种将钢材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钢材改善韧性和可塑性,较好地适用于制造需要弯曲、拉伸和冲压的钢材产品。
4. 软化处理
软化处理是一种将钢材加热至高温,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钢材获得较高的可塑性和韧性,具有优良的加工和成形
性能。
总的来说,这四种方法是钢材热处理中较为基础和常见的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因此在选择热处理方法时,需要结合不同的钢材类型和使用条件来进行选择。
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主要有
![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主要有](https://img.taocdn.com/s3/m/de08a3dd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2.png)
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主要有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是指对钢材进行加热和冷却的一系列工艺,以改变其组织和性能。
主要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几种工艺。
一、退火退火是将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使其组织达到均匀化和软化的目的。
退火分为完全退火和球化退火两种。
完全退火:将钢材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50~100℃,保温时间根据钢种和厚度不同而有所差异,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该工艺可使钢材组织达到均匀化,提高塑性和韧性。
球化退火:将钢材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20~30℃,保温时间根据钢种和厚度不同而有所差异,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
该工艺可使球形碳化物分布均匀,提高韧性和抗拉强度。
二、正火正火是将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在空气中自然冷却或用水或油冷却,使其组织达到均匀化和硬化的目的。
正火分为低温正火和高温正火两种。
低温正火:将钢材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时间根据钢种和厚度不同而有所差异,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
该工艺可使钢材组织达到均匀化,提高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高温正火:将钢材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100~200℃,保温时间根据钢种和厚度不同而有所差异,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
该工艺可使钢材组织达到均匀化,提高韧性和抗拉强度。
三、淬火淬火是将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在水或油中急速冷却,使其组织达到均匀化和硬化的目的。
淬火分为水淬和油淬两种。
水淬:将钢材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30~50℃,保温时间根据钢种和厚度不同而有所差异,然后在水中急速冷却。
该工艺可使钢材硬度、强度和耐磨性大幅提高,但韧性降低。
油淬:将钢材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50~80℃,保温时间根据钢种和厚度不同而有所差异,然后在油中急速冷却。
该工艺可使钢材硬度、强度和耐磨性提高,但韧性相对水淬有所提高。
四、回火回火是将淬火后的钢材加热到一定温度,在空气中自然冷却,使其组织达到均匀化和调质的目的。
回火分为低温回火和高温回火两种。
低温回火:将淬火后的钢材加热到200~300℃,保温时间根据钢种和厚度不同而有所差异,然后在空气中自然冷却。
钢的热处理
![钢的热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6589c3d7195f312b3169a593.png)
3.处理温度低,变形极小,比渗碳及表面淬火的变形小得多,一般渗氮是加工路线中最后一道工序,氮化后最多需要精磨或研磨抛光
4.具有很高的抗腐蚀性
缺点:1.渗碳时间太长,2强化渗氮必须采用特殊的合金钢
另外,由于氮的渗入,工件会略有“长大”现象。在设计尺寸要求极为严格的工件时应考虑补救
这种方法易行,设备简单,但火焰加热温度不易控制,淬火质量不够稳定
适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的大型零件和需要局部淬火的工具或零件,如大型轴类、大模数齿轮、凹槽小孔等
常用钢材为中碳钢,如35、45及中谈合金钢,如40Cr、65Mn等,还可用于灰铸铁件、合金铸铁件。碳含量过低,淬火后硬度低,而碳和合金过高,则易脆裂,因此,以含碳量在0.35%~0.5%之间的碳素钢最适宜
低温碳氮共渗主要是为了提高合金工具钢、高速钢制工具、刀具的热硬性和耐磨性,这种碳氮共渗的结果和渗氮相似,共渗层深度可达0.02~0.06mm
中温碳氮共渗主要适用于承受压力不是很大而只受磨损的中碳结构钢零件。共渗层深度一般为0.3~0.8mm
高温碳氮共渗主要用于承受压力很大的中碳钢及合金钢的小型结构零件,也可用于低碳钢件代替渗碳,层获得1~2mm的共渗层;中温或高温碳氮共渗用于提高表面硬度、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
3.稳定工件尺寸
钢的表面热处理
是通过改变零件表层组织,以获得硬度很高的马氏体,而保留心部韧性和塑性,或同时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以获得耐蚀、耐酸、耐碱性及表面硬度比化学热处理更高的处理方法
名称
操作
特点
目的和应用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是利用感应电流通过工件表面所产生的热效应,使表面加热并经行快速冷却的淬火工艺。
3.适用于汽车、机车、柴油机、纺织机械、农业机械、机床、齿轮、枪炮、工具、模具等各种要求耐磨、耐蚀、耐疲劳的零件
钢材的热处理有以下几个方法
![钢材的热处理有以下几个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62069f47c1cfad6195fa7ce.png)
钢材的热处理有以下几个方法※均质退火处理简称均质化处理(Homogenization),系利用在高温进行长时间加热,使内部的化学成分充分扩散,因此又称为『扩散退火』。
加热温度会因钢材种类有所差异,大钢锭通常在1200℃至1300℃之间进行均质化处理,高碳钢在1100℃至1200℃之间,而一般锻造或轧延之钢材则在1000℃至1200℃间进行此项热处理。
※完全退火处理完全退火处理系将亚共析钢加热至Ac3温度以上30~50℃、过共析钢加热至Ac1温度以上50℃左右的温度范围,在该温度保持足够时间,使成为沃斯田体单相组织(亚共析钢)或沃斯田体加上雪明碳体混合组织后,在进行炉冷使钢材软化,以得到钢材最佳之延展性及微细晶粒组织。
※球化退火处理球化退火主要的目的,是希望藉由热处理使钢铁材料内部的层状或网状碳化物凝聚成为球状,使改善钢材之切削性能及加工塑性,特别是高碳的工具钢更是需要此种退火处理。
常见的球化退火处理包括:(1)在钢材A1温度的上方、下方反复加热、冷却数次,使A1变态所析出的雪明碳铁,继续附着成长在上述球化的碳化物上;(2)加热至钢材A3或Acm温度上方,始碳化物完全固溶于沃斯田体后急冷,再依上述方法进行球化处理。
使碳化物球化,尚可增加钢材的淬火后韧性、防止淬裂,亦可改善钢材的淬火回火后机械性质、提高钢材的使用寿命。
※软化退火处理软化退火热处理的热处理程序是将工件加热到600℃至650℃范围内(A1温度下方),维持一段时间之后空冷,其主要目的在于使以加工硬化的工件再度软化、回复原先之韧性,以便能再进一步加工。
此种热处理方法常在冷加工过程反复实施,故又称之为制程退火。
大部分金属在冷加工后,材料强度、硬度会随着加工量渐增而变大,也因此导致材料延性降低、材质变脆,若需要再进一步加工时,须先经软化退火热处理才能继续加工。
※弛力退火处理弛力退火热处理主要的目的,在于清除因锻造、铸造、机械加工或焊接所产生的残留应力,这种残存应力常导致工件强度降低、经久变形,并对材料韧性、延展性有不良影响,因此弛力退火热处理对于尺寸经度要求严格的工件、有安全顾虑的机械构件事非常重要的。
20.9.20钢的普通热处理
![20.9.20钢的普通热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6ea8ae178e9951e79a892739.png)
钢的普通热处理20.9.201、退火: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为随炉冷却)的热处理工艺叫做退火。
(1)完全退火:完全退火又称重结晶退火,是把钢加热至Ac3以上20~30℃,保温一定时间后,缓慢冷却(随炉冷却或埋入石灰和砂中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主要用于亚共析钢,处理后得到的组织是F+P。
完全退火的目的:①通过重结晶,使热加工造成的粗大、不均匀的组织均匀化和细化,以提高性能;②或使中碳以上的碳钢和合金钢得到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以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③由于冷却速度缓慢,还可以消除内应力。
过共析钢不宜采用完全退火,因为加热到Accm以上慢冷时,二次渗碳体会以网状形式沿奥氏体晶界析出,使钢的韧性大大下降,并可能在以后的热处理中引起裂纹。
(2)等温退火:等温退火是将钢件或毛坯加热到高于Ac3(或Ac1)的温度,保温后,较快地冷却到珠光体转变区的某一温度,并等温保持,奥氏体等温转变,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等温退火的目的与完全退火相同,但转变较易控制,能获得均匀的组织。
对于奥氏体较稳定的合金钢,可缩短退火时间。
(3)球化退火:球化退火是使钢中碳化物球状化的热处理工艺。
球化退火主要用于过共析钢、共析钢,如工具钢、滚珠轴承钢等。
球化退火的目的:目的是使二次渗碳体及珠光体中的渗碳体球状化(退火前需先进行正火使网状二次渗碳体破碎),以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并为以后的淬火作组织准备。
球化退火一般采用随炉加热,加热温度略高于Ac1,以便保留较多的未溶碳化物粒子和较大的奥氏体碳浓度分布的不均匀性,促进球状碳化物的形成。
(若加热温度过高,二次渗碳体易在慢冷时以网状的形式析出。
)球化退火需要较长的保温时间来保证二次渗碳体的自发球化。
保温后随炉冷却,在通过Ar1温度范围时,应足够缓慢,以使奥氏体进行共析转变时,以未溶渗碳体粒子为核心形成粒状渗碳体。
(4)扩散退火:为减少钢锭、铸件或锻坯的化学成分和组织不均匀性,将其加热到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长时间保温并进行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扩散退火或均匀化退火。
常用钢的热处理规范
![常用钢的热处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0f8f1d5e767f5acfa1c7cdac.png)
1.常用钢的热处理规范附表1 常用钢的退火(正火)及淬火规范钢牌号退火或正火淬火加热温度/℃冷却加热温度/℃冷却20 890±10空泠800~820(渗碳件)水、碱液、油(小件)35 870±10 830~860水45 850±10 810~840水、碱、油(小件)20Cr 900~940800~820(渗碳件)油、水(大件)40Cr 850~870 840~860油、水→油(大件)65Mn 800~820随炉缓冷 790~820油T7、T8A750~770650±10℃等温2~3h再随炉冷780~800水油、碱液、油(小件)T10A、T12A 760~7909Mn2V 790~810油、硝盐浴分级淬火CrWMn 770~790700±10℃等温3~4h再随炉冷820~840同上9SiCr780~810840~870油冷低温硝盐浴分级淬火GCr15 840~860 5CrMnMo 780~800随炉缓冷 840~860Cr12850~870720~750℃等温6~8h960~10001000~1040油、硝盐浴分级淬火Cr12MoV960~10001080~1130 3Cr2W8V830~850随炉缓冷 1050~1100W18Cr4V730~750℃等温6~8h 1260~1300油冷盐浴分级淬火W6Mo5Cr4V2850~8701210~1240W6Mo5Cr4V3 1200~1230注:1.表中所列淬火温度及冷却方法系指一般情况,实际热处理时根据钢牌号和产品特点还可能有所调整。
2.保温时间要根据热处理种类、钢牌号、产品特点、加热炉类型等条件来确定,故在表中未列出。
附表2 淬火钢回火温度与硬度的关系(供参考)钢牌号淬火后硬度HRC回火温度(1/℃)回火后的硬度HRC180±10 240±10280±10320±10360±10380±10 420±10480±10540±10580±10620±10650±1035 40 >50>5551±256±247±253±245±251±243±248±240±245±238±243±235±238±233±234±228±230±2HB250±2HB250±2T8、T8A、T10、T10A >62>6262±263±258±259±256±257±254±255±251±252±249±250±245±246±239±241±234±236±229±230±225±226±240Cr 50CrV A 60Si2MnA 65Mn 5CrMnMo 30CrMnSi GCr15 9SiCr CrWMn 9Mn2V >55>60>60>60>52>48>62>62>62>6254±258±260±258±255±248±261±262±261±260±253±256±258±256±253±248±259±260±258±258±252±254±256±254±252±247±258±258±257±256±250±253±255±252±248±255±257±255±254±249±251±254±250±245±243±253±256±254±251±247±249±252±247±244±242±252±255±252±249±244±247±250±244±244±250±252±250±241±241±243±244±240±243±251±246±236±240±235±234±238±236±241±245±244±231±236±230±232±236±2HB26028±234±230±230±230±232±226±23Cr2W8v Cr12Cr12Mo≧48>62(1030±10℃)>62>62626259±262 6057±257±255±246±248±252±253±2>64(回火三次)48±243±241±245±245±2W18Cr4V注:1.淬火是用的盐浴炉,回火在井式炉内进行。
热处理讲稿-钢的常规热处理
![热处理讲稿-钢的常规热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f5b2ea03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98.png)
3. 回火工艺选择和计算
a. 回火温度选择原则 在生产中按照回火硬度来选择回火温度,各种钢的
回火温度与硬度的关系曲线可从手册中查到,淬火温 度高的、工件尺寸小的,通常采用回火温度范围的上 限温度,反之则选下限温度。
b. 回火时间的选择原则 保证工件透烧和组织转变充分,内应力得到消除。
回火时间th可用下式定量计算: 回火温度保持时间 th =
﹣11Cr+ 100V + 60Mo + 60W + 60Si + 700P+3 (硫效应)
Ms (℃) =
39﹣423C﹣30.4Mn﹣17.7Ni﹣12.1Cr﹣7.5Mo﹣3 .7W
五、 回火工艺
定义 回火是将淬硬后的工件加热到Ac1以下的某一温度,保温
一段时间后,再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级淬火 e 贝氏体等温淬
火
4. 马氏体分级淬火
a . 图中c、d曲线。工件在盐浴或碱浴的分级温 度(接近Ms点)中保持一定时间,再出炉空冷。
b. 由于在靠近Ms点温度停留,使工件截面均匀 冷却后再空冷,使相变应力和热应力大大降低,有 效地减少变形和开裂的倾向。
5. 贝氏体等温淬火 a. 在260-400℃等温,获得下贝氏体组织的淬火,
二、退火工艺
定义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缓慢冷却的热处理
工艺。 类型
完全退火— 亚共析钢铸、轧、锻和焊接件, Ac3+30~70℃ 球化退火— 适应共析和过共析钢 ,Ac1+20~30℃ 去应力退火— 消除内应力,﹤Ac3 再结晶退火— 亦形变过程中的中间退火,再结晶温度以上150 ~200℃。 均匀化退火— 亦扩散退火,熔点以下100~200℃ ( 还有不完全退火、等温退火、预防白点退火等) 目的 ① 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于切削加工及冷变形加工。 ② 减少或消除铸、锻、焊等引起的诸如偏析和晶粒粗大等组织缺陷,为尔 后的热处理作组织准备。 ③ 降低或消除工件的内应力,防止变形和开裂。
钢的热处理培训课程
![钢的热处理培训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698cdaf7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d.png)
4.冷处理法
将淬火钢冷却到室温后继续 冷却到-70~80℃的淬火方法。
特点:可以使残余的A转变为 M.使工件的尺寸稳定;硬度和 耐磨性提高
三)工艺参数:
四)热处理后的组织 :Fra bibliotek钢种 淬火温度(℃) 最终组织
亚共析钢 Ac3+30~50
Wc≤0.5%
亚共析钢 Ac3+30~50
加入脱氧剂;使用保护气氛等
六) 淬火冷却介质
淬火要求是得到M,要得到较多的M,要求 冷却速度要快,在临界速度下加快冷却速 度,则易使钢变形与开裂。
根据碳钢的A等温曲线:
要淬火得到M,其实并不需要整个冷却过 程都要快速冷却,关键在于C曲线的拐弯 部分(即在650~550℃)的范围需要快 速冷却,在淬火温度到650℃以及400℃ 以下时,并不需要快速冷却,特别是在 300~200℃时,尤其不应冷却太快,避免 开裂。
特点:可以对形状复杂的工件进行处理, 对防止裂纹有效; 冷却速度不大,适用于小 工件。
4.等温淬火法
方法是首先把加热工件放在温度稍高于Ms点的 盐浴(或碱)中,等温保温(保温足够的时间), 使工件在保温过程中产生下B转变后取出空冷。
特点:1. 由于得到下B,所以,对于形状复 杂,而且要求高硬度和高冲击韧性 的 工件、模具有利;
晶格的变形部位从体心立方晶格承受 力低的空间塞,出现了自我硬化,增加了 变形的抗力,变成具有高的硬度,同时, 也引起了内应力的增加。
则:过冷速度越大,M就越多; 硬度越大,内应力就越大
从上述原理看: 钢的淬火会出现残余的A。
钢的淬火工艺
淬火是各种热处理中最复杂的一种工艺 原因:
1. 冷却速度快,容易造成变形及开裂; 2. 冷却速度慢,达不到硬度; 3. 零件的复杂造成变形及开裂。
工程材料及其成型第3章 钢的热处理
![工程材料及其成型第3章 钢的热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514b8e54852458fb770b56bc.png)
•
钢的退火主要用于铸、锻、焊毛坯或半成
品零件的预备热处理,有时也可作为零件的最
终热处理。
•
根据钢的成分和退火目的不同,钢 的退火有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 火、扩散退火、去应力退火和再结晶退 火等几种。 • 完全退火是把钢加热到Ac3以上30~ 50℃,保温一定时间,随炉冷却至600℃ 以下,出炉空冷。 • 等温退火以较快速度冷却至Ar1以下 某一温度,等温一定时间使奥氏体组织 转变成珠光体组织后空冷
按加热温度不同,回火可分为低温、中温、高 温回火三类。 低温回火温度定在 150 ~ 250℃,保温时间为 2 小时左右。 中温回火温度定在 350 ~ 500℃,保温时间 2 小 时左右。 高温回火温度定在 500 ~ 650℃,保温时间 2 小 时左右。
• 2.回火脆性 • 淬 火 后 的 钢 在 250 ~ 400℃ 回 火 和 500 ~ 600℃回火出现冲击韧度显著的下 降现象,称之为回火脆性。 • 其中在 250 ~ 400℃之间出现的回火 脆性称之为低温回火脆性(又称第一回 火脆性)。在 500 ~ 600℃之间出现的回 火脆性称之为高温回火脆性 。
•
扩散退火目的是消除或减轻枝晶偏析, 使钢的成分均匀化。
等温退火与完全退火在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上完 全相同,唯有冷却方式不同。 球化退火目的是使渗碳体球化,使钢的硬度降低, 利于切削加工,为后续热处理做好组织准备。 球化退火主要适用于处理过共析钢,如工具钢、 模具钢、轴承钢等。 对于亚共析钢,当需要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或需要 改善冷变形性能时,可采用球化退火。
第 3 章 钢的热处理
1.1
钢的热处理基本概念 钢的普通热处理
1.2
1.3
钢的表面热处理
1.4
简述钢的普通热处理
![简述钢的普通热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bc371e5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fd.png)
钢的普通热处理方法:
1.正火: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取出在空气中
冷却。
正火的主要应用范围有:用于低碳钢,正火后硬度略高于退火,韧性也较好,可作为切削加工的预处理;用于中碳钢,可代替调质处理作为最后热处理,也可作为用感应加热方法进行表面淬火前的预备处理;用于工具钢、轴承钢、渗碳钢等,可以消降或抑制网状碳化物的形成,从而得到球化退火所需的良好组织;用于铸钢件,可以细化铸态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能;用于大型锻件,可作为最后热处理,从而避免淬火时较大的开裂倾向;用于球墨铸铁,使硬度、强度、耐磨性得到提高,如用于制造汽车、拖拉机、柴油机的曲轴、连杆等重要零件。
2.淬火:将钢加热至高温后快速冷却,使其硬化。
淬火的主要
目的是提高钢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
3.回火:将淬火后的钢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然后
冷却。
回火的主要目的是消除淬火产生的内应力,降低硬度和脆性,以取得预期的力学性能。
4.退火:将钢加热至适当温度并保温一段时间后缓慢冷却。
退
火的主要目的是调整硬度以方便切削加工,消除内应力,稳定尺寸,防止加工中变形。
退火还能细化晶粒,改善组织。
5.表面热处理:包括表面淬火和火焰加热表面淬火等。
表面热
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
6.化学热处理:包括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等。
化学热处理的
主要目的是改变材料表面的化学成分,以提高其耐腐蚀性和耐磨性。
常用的钢材热处理方法[精品]
![常用的钢材热处理方法[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e4f12a47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82.png)
常用的钢材热处理方法一.淬火将钢件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40~60℃,保温一定时间,急剧冷却的热处理方法,称为淬火。
常用急剧冷却的介质有油、水和盐水溶液。
淬火的加温温度、冷却介质的热处理规范,见表<常用钢的热处理规范>.淬火的目的是:使钢件获得高的硬度和耐磨性,通过淬火钢件的硬度一般可达HRC60~65,但淬火后钢件内部产生了内应力,使钢件变脆,因此,要经过回火处理加以消除。
钢件的淬火处理,在[wiki]机械[/wiki]制造过程中应用比较普遍,它常用的方法有:1.单液淬火:将钢件加热到淬火温度,经保温一定时间后,在一种冷却液中冷却,这种热处理方法,称为单液淬火。
它适用于形状简单、技术要求不高的碳钢或合金钢,工件直径或厚度大于5~8mm的碳素钢,选用盐水或水中冷却;合金钢选用油冷却。
在单液淬火中,水冷容易发生变形和裂纹;油冷容易产生硬度不够或不均的现象。
2.双液淬火:将钢件加热到淬火温度,经保温后,先在水中快速冷却至300~400℃,在移入油中冷却,这种处理方法,称为双液淬火。
形状复杂的钢件,常采用此方法。
它既能保证钢件的硬度,又能防止变形和裂纹。
缺点是操作难度大,不易掌握。
3.火焰表面淬火:用乙炔和氧气混合燃烧的火焰喷射到工件表面,并使其加热到淬火温度,然后立即用水向工件表面喷射,这种处理方法,称为火焰表面淬火。
它适用于单件生产、要求表面或局部表面硬度高和耐磨的钢件,缺点是操作难度大。
4.表面感应淬火:将钢件放人感应器内,在中频或高频交流电的作用下产生交变磁场,钢件在磁场作用下产生了同频率的感应电流,使钢件表面迅速加热(2-10s)至淬火温度,立即把水喷射到钢件表面。
这种热处理方法,称为表面感应淬火。
经表面感应淬火的零件,表面硬而耐磨,而内部有较好的强度和韧性。
这种方法适用于中碳钢和中等含碳量的合金钢件。
表面感应淬火根据所采用的电流频率的不同,可分为高频、中频和工频淬火三种。
高频淬火电流频率为100~150kHz,淬硬层深1~3mm,它适用于齿轮、花键轴、活塞和其它小型零件的淬火;中频淬火电流频率为500~10000Hz,淬硬层深3—10mm,它适用于曲轴、钢轨、机床导轨、直径较大的轴类和齿轮等;工频淬火电流频率为50Hz,淬硬层一般大于10mm,适用于直径在300mm以上的大型零件的淬火,如冷轧辊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 火 脆 性
钢的普通热处理
钢的淬硬性与淬透性
注意有效淬硬深度和淬透性不是一个含义
1、钢的淬透性 是指钢在淬火时获得马氏体层深度的能力。工程上规定 淬透层的深度是从表面至半马氏体层(50%马氏体+50%托氏体)的 深度,将其称为有效淬硬深度 有效淬硬深度。由表面至半马氏体层的深度越大,则 有效淬硬深度 钢的淬透性越高。
钢的普通热处理
淬 火 方 法 选择适当的淬火方法同选用淬火介质一样,
可以保证在获得所要求的淬火组织和性能条件下,尽量减 小淬火应力,减少工件变形和开裂倾向。 常见的淬火方法有:
单液淬火:它是将奥氏体状态的 工件放入一种淬火介质中一直冷 却到室温的淬火方法(见图1曲线)
等温淬火:它是将奥氏体化后的工件 在稍高于Ms温度的盐浴或碱浴中冷 却并保温足够时间,从而获得下贝氏 体组织的淬火方法。 分级淬火:它是将奥氏体状态的工 件首先淬入略高于钢的Ms点的盐浴 或碱浴炉中保温,当工件内外温度 均匀后,再从浴炉中取出空冷至室 温,完成马氏体转变(见图3曲 线)。 双液淬火:它是先将奥氏体状态 的工件在冷却能力强的淬火介质 中冷却至接近Ms点温度时,再立 即转入冷却能力较弱的淬火介质 中冷却,直至完成马氏体转变 (图2曲线)
钢的普通热处理
淬 火 三 要 素 :淬火温度
亚共析碳钢: T= Ac3+(30~50)℃ 共析、过共析碳钢: T= Ac1+(30~50)℃
返 回
钢的普通热处理
淬 火 三 要 素 :淬火保温时间
加热时间由升温时间和保温时间组成。 由零件入炉温度升至淬火温度所需的时间为升温时间, 并以此作为保温时间的开始。保温时间是指零件烧透及完成 奥氏体化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加热时间通常根据经验公式估 算或通过实验确定。生产中往往要通过实验确定合理的加热 及保温时间,以保证工件质量。
例如:低碳合金钢的淬透性很好,而淬后硬度却不是很高。
返回目录
钢的普通热处理
回 火
回火一般是紧接淬火以后的热处理工艺,回火是淬火 后再将工件加热到Ac1温度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后再冷却到室 温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尽管回火温度低于相图的相 变温度,但仍然发生组织的 转变,请和去应力退火区分
回火目的:
淬火后的钢铁工件处于高的内应力 状态,不能直接使用,必须即时回火,否则会有工件断裂的危险。 淬火后回火目的在于降低或消除内应力,以防止工件开裂和变形; 减少或消除残余奥氏体,以稳定工件尺寸;调整工件的内部组织 和性能,以满足工件的使用要求。
钢的普通热处理
回 火:
钢在回火时的转变
共析钢在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是不稳定的, 存在稳定组织转变的自发倾向。回火加热可加速这种自发转变过程。 根据转变发生的过程和形成的组织,回火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0℃):碳原子的偏聚。 第二阶段(100~200℃):马氏体分解。 第三阶段(200℃~300℃):残余奥氏体分解。 第四阶段(200℃~350℃):碳化物的转变。 第五阶段(350℃以上):渗碳体的聚集长大与α相的再结晶。
钢的普通热处理
退火的常见类型: 退火的常见类型:
完全退火:
完全退火是将钢件或钢材加热到Ac3以上20℃~30℃,经 完全奥氏体化后进行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于平衡组织 的热处理工艺。
应用:
用于亚共析钢的铸锻件、也用于焊接结构。过共析钢不用 该方法。
图 示
钢的普通热处理
退火的常见类型: 退火的常见类型:
钢的普通热处理
• 退 火 • 正 火 • 淬 火 • 回 火
钢的普通热处理
退火 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持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通常为
随炉冷却)至500℃以下空冷,从而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 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 接近平衡状态组织 艺称做退火。
思考:退火冷却速度和C曲线如何对应? 思考:
退火目的:
注意事项:
炉冷通过Ar1时冷却速度应该足够缓慢。
图 示
钢的普通热处理
退火的常见类型: 退火的常见类型:
去应力退火:
去应力退火不产生组织的转变
一些铸铁件、焊接件和变形加工件会残存很大的内应力,为了消除由 于变形加工以及铸造、焊接过程引起的残余内应力而进行的退火称为 去应力退火。
应用:
消除铸、锻件、焊件和冷冲压件的残余应力。
钢的普通热处理
淬 火 三 要 素 :淬火冷却介质
淬火过程是冷却非常快的过程。为了得到马氏体组织,淬火 冷却速度必须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k。但是,冷却速度快必然产 生很大的淬火内应力,这往往会引起工件变形。因此,淬火的 目的是得到马氏体组织,同时又要避免产生变形和开裂。理想 淬火冷却曲线如图示。
如何解决呢?
亚共析钢必须加热到Ac3以上进行完全淬火。这是因为亚共析钢 如果在Ac1 ~Ac3之间加热,必然淬火时有一部分铁素体保留在淬火组 织中,粗大且较软的铁素体块分布在强硬的马氏体基体上,严重降低 了钢的强度和韧性; 过共析钢都必须在Ac1 ~Accm之间加热,进行不完全淬火,使淬 火组织中保留一定数量的细小弥散的碳化物颗粒,以提高耐磨性。加 热温度高于Accm时,淬火会得到粗大马氏体和过量残余奥氏体,这反 而降低硬度和耐磨性,增大脆性和淬火应力,使工件变形甚至开裂。
3)高温回火(500-650°C)-回火索氏体S’ • 金相组织特征:多边形F和粒状Fe3C • 碳钢调质处理后S’中已成等轴状
(低温回火)回火马氏体组织 低温回火)
(中温回火)回火屈氏体组织 中温回火)
(高温回火 回火索氏体组织 高温回火) 高温回火
钢的普通热处理
一般情况下,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 冲击韧性不断升高;但是,有些钢在某些温度范围内,冲击韧 度反而比在较低温度时低些,这种脆化现象称为回火脆性。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 在250℃~400℃和450℃~650℃钢的冲击韧性明显下降。 第一类回火脆性:250℃~350℃ 解决方法:避免在这个温度范围加热。 第二类回火脆性:450℃~650℃ 解决办法:在这个温度范围内快速冷 却。
钢的普通热处理
回 火 工 艺
按照回火后性能要求,淬火以后的回火有低温回火,中温 回火、高温回火。如下表:
低温回火 中温回火 高温回火 注意:通常,将淬火和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处理。
1)低温回火(150-250℃)-回火马氏体(M’) • 高碳钢:M’和AR组织 • 低碳钢:在低温回火后,M中只发生C原 子的偏聚,尚未析出碳化物 • 中碳钢:淬火后得到条状和片状M混合组 织
应用:
主要适用于铸造后的高合金钢。
图 示
钢的普通热处理
正火
将钢加热到Ac3或Accm上30~50℃,保温适当时间,出炉
后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亚共析钢的正火加热温度为Ac3+30℃~50℃;而过退火的主要区别:
在于冷却速度不同,正火冷却速度较大,得到更细的的珠光体组织, 因而强度和硬度也较高。当碳钢中含碳量小于0.6%时,正火的组 织为铁素体和索氏体,含碳量大于0.6%,正火后组织为索氏体。
再结晶退火:
一些经过冷变形的材料在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时,由于冷变形产生 的缺陷基本消失,重新生成等轴均匀的晶粒,消除乐形变强化引起效 应和残余应力的热处理工艺。
应用:
用于经过冷变形的钢件。
图 示
钢的普通热处理
退火的常见类型: 退火的常见类型:
扩散退火(均匀化退火)
扩散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亚共析钢通常为 1050℃~1150℃),长时间(一般10~20小时)保温,然后随炉缓 慢冷却到室温。扩散退火的主要目的是均匀钢内部的化学成分。
球化退火:
钢随炉升温加热到Ac1以上Accm以下的双相区,较长时间保温,并缓 慢冷却的工艺。这种工艺主要适用于共析或过共析的工模具钢,目的 是让其中的碳化物球化(粒化)和消除网状的二次渗碳体,因此叫做 球化退火。
应用:
用于过共析钢,使FeC3球化。若在退火前组织有严重的二次渗碳体网 则用正火消除,保证退火效果。
2)中温回火 (350-500℃)-回火屈氏体T’
• 金相组织特征:条状或片状M形态仍 基本保持不变,T’中Fe3C颗粒很细小, 光镜下仍难分辨,电镜下Fe3C颗粒 已明显长大,呈颗粒状。
区别: T与T’区别: 区别 T’是淬火M中温回火产物,Fe3C呈颗粒状; 是淬火M中温回火产物, 呈颗粒状; 是淬火 过冷时直接形成, 呈片状。 T是A过冷时直接形成,Fe3C呈片状。形态 性质均不同。 性质均不同。
影响淬透性的因素: 化学成分,除Co以外,所有溶于奥氏体中的合金
元素都提高淬透性。另外,奥氏体的均匀性、晶粒大小及是否存在第 二相等因素都会影响淬透性。
淬透性研究意义: 是合理选用钢材及制定热处理工艺的重要依据之一。
淬透性大的钢在淬火冷却时可选用冷却能力较缓和的淬火介质,这对 减小淬火应力、变形和开裂十分有利,尤其对形状复杂和截面尺寸变 化大的工件更为重要。
只要在“鼻尖”温度附近快冷, 只要在“鼻尖”温度附近快冷,使曲线躲过 鼻尖” 不碰上C曲线 就能得到马氏体。 曲线, “鼻尖”,不碰上 曲线,就能得到马氏体。也 就是说, 鼻尖”温度以上, 就是说,在“鼻尖”温度以上,在保证不出现珠 光体类型组织的前提下,可以尽量缓冷;在“鼻 光体类型组织的前提下,可以尽量缓冷; 温度附近则必须快冷,以躲开“鼻尖” 尖”温度附近则必须快冷,以躲开“鼻尖”,保证 不产生非马氏体相变;而在Ms点附近又可以缓 不产生非马氏体相变;而在 点附近又可以缓 以减轻马氏体转变时的相变应力。 冷,以减轻马氏体转变时的相变应力。但是到 目前为止,还找不到完全理想的淬火冷却介质。 目前为止,还找不到完全理想的淬火冷却介质。 常用的淬火冷却介质是水、盐或碱的水溶液和 常用的淬火冷却介质是水、 各种矿物油、植物油。 各种矿物油、植物油。
1.调整硬度以便进行切削加工。工件经铸造或锻造等热加工后,硬度偏高 或偏低,且不均匀,严重影响切削加工。适当退火或正火后可使工件的 硬度调整到HB170~250且比较均匀,从而改善了切削加工性能。 2.消除残余内应力,以防止钢件在淬火时产生变形或开裂。 3.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提高力学性能。 4.为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作好组织上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