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分析_王艳萍

合集下载

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公正与公平

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公正与公平

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公正与公平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养老保险制度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保证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养老保险制度也要求在社会公正与公平的原则下进行实施。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公正与公平。

首先,养老保险制度应该追求社会公正。

社会公正是指在社会资源分配中保证公众得到公平的待遇和机会。

在养老保险制度中,公正体现在不同人群之间应享有相同的权益和待遇。

无论是城市职工还是农村居民,无论是企业职员还是个体经营者,他们在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的同时,都应该得到相同的待遇和养老金。

其次,养老保险制度应该追求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益。

在养老保险制度中,公平体现在女性和男性之间、城市和农村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应当享有相同的权益和待遇。

女性在职业生涯中往往面临更多的职业中断和家庭责任,因此,养老保险制度应该照顾到女性的特殊需求。

同时,农村居民由于收入水平较低,养老保险制度应该提供相应的补助。

此外,收入较低的人群应该享有更多的政府补贴,以保证其基本生活。

为了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社会公正与公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相对分散和复杂,城乡之间、职工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建立一个统一的制度可以确保不同人群享有相同的权益和待遇。

其次,逐步提高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目前,我国的养老金水平相对较低,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该逐步提高养老保险金的水平,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另外,加强养老保险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目前,许多人对于养老保险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不够了解,导致他们在享受养老保险权益时遇到困难。

因此,政府应该加强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最后,加强监管力度,打击养老保险领域的违规行为。

在某些地区和单位,存在虚报、截留、挪用养老保险基金的现象。

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与平稳性

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与平稳性

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与平稳性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金制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养老金作为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其公平性与平稳性对于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和平稳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一、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是指在分配养老金时,对不同参保人员给予公正的对待。

然而,当前我国养老金制度在公平性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养老金制度在城乡差异方面存在不公平。

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城乡居民的工资收入也存在较大差距。

但是,现行的养老金制度并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一差异,导致城乡居民在养老金待遇上存在明显的不平等。

其次,养老金制度在不同职业之间存在不公平。

不同职业的工资水平和工作环境存在差异,但是现行的养老金制度并没有对不同职业的参保人员给予相应的差别化待遇,这也导致了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受到了质疑。

为了提高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差别化的养老金制度。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个人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养老金标准,使养老金待遇更加公平合理。

2.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力度。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养老金补贴力度,缩小城乡养老金差距,实现城乡居民在养老金待遇上的平等。

二、养老金制度的平稳性养老金制度的平稳性是指在养老金发放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资金来源和养老金水平,以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然而,当前我国养老金制度在平稳性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养老金制度的资金来源不稳定。

目前,我国养老金主要依靠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种方式筹集养老金,但是由于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养老金支出压力不断增加,导致养老金制度的资金来源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其次,养老金制度的养老金水平不稳定。

由于养老金制度的资金来源不稳定,养老金水平也难以保持稳定。

这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不确定性,也容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为了提高养老金制度的平稳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养老金制度的财政支持。

养老金改革方案的社会公平性分析

养老金改革方案的社会公平性分析

养老金改革方案的社会公平性分析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金改革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养老金改革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维护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养老金改革方案的社会公平性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养老金改革方案应确保基本养老金待遇的公平性。

基本养老金是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重要来源,因此,养老金改革方案应确保基本养老金待遇的公平性。

首先,应根据个人缴费年限和缴费金额来确定养老金的发放标准,避免因个体差异而导致待遇不公。

其次,应建立健全的调整机制,根据物价水平和经济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养老金水平,确保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其次,养老金改革方案应强化制度的公平性。

养老金改革方案不仅仅关乎个体待遇的公平,更关乎整个制度的公平性。

首先,应建立统一的养老金制度,消除地区之间的差异,确保不同地区的老年人享有同等的待遇。

其次,应加强监管和审计,确保养老金的使用和管理符合公平公正的原则,防止养老金被滥用或挪用。

此外,养老金改革方案应注重弱势群体的保障。

在制定养老金改革方案时,应特别关注那些经济困难或身体残疾的老年人,确保他们能够得到适当的养老金待遇。

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或提供特殊补贴的方式,弥补其生活困难。

最后,养老金改革方案应注重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

养老金改革关系到全社会的切身利益,因此,在制定养老金改革方案时应充分考虑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可以通过开展听证会、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听取各方声音,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公平性。

同时,还应加强信息公开,向公众透明地披露养老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让公众了解养老金改革的进展和成果。

综上所述,养老金改革方案的社会公平性是保障老年人权益的重要保证。

通过确保基本养老金待遇的公平性、强化制度的公平性、保障弱势群体的权益以及促进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可以实现养老金改革方案的社会公平目标。

同时,养老金改革也需要与其他相关政策相互配合,共同推动社会公平的实现。

养老保险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分析

养老保险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分析

养老保险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

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养老保险的公平性与可持续性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这两个角度对养老保险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解决方案。

一、养老保险的公平性分析养老保险的公平性是指在保障老年人权益的同时,确保缴费人之间公平分摊保险费用的原则。

然而,当前存在着一些公平性问题。

首先,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地域差异问题。

不同地区的养老保险待遇和缴费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一些地区的老年人享受的待遇较低,缴费人之间的公平性受到威胁。

其次,养老保险制度存在职业差异问题。

不同职业的缴费人,由于工资水平差异,导致其缴费金额和待遇水平不同。

一些高薪职业的缴费人可能享受更高的养老金,而一些低薪职业的缴费人则无法获得相应的保障,这不利于公平性的实现。

再次,养老保险制度存在代际公平问题。

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以当前职工为基础,忽视了对过去的退休人员的应有保障。

退休人员在退休后的生活中可能面临养老金不足、生活水平下降等问题,代际公平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改革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公平性的实现。

一方面,可以加强地方政府间的协调,推动各地区养老保险待遇的统一,减少地域差异。

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职业的风险和收入水平,制定差异化的缴费标准,实现职业公平。

此外,还应重视对退休人员的保障,加强对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发放与调整。

二、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分析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主要涉及到保险基金的健康发展以及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期稳定。

当前,养老保险存在以下可持续性问题。

首先,养老保险基金运营面临投资效益低下的挑战。

由于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庞大,如何保证基金的投资回报率较高,是保障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其次,养老保险制度面临人口老龄化压力。

随着中国老年人口的增加,养老保险支出逐年增加,而缴费人数却逐渐减少。

这导致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面临较大挑战。

如何通过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养老保险,以及探索多元化的养老保险筹资方式,是解决可持续性问题的关键。

养老保险的社会公平性分析

养老保险的社会公平性分析

养老保险的社会公平性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保险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养老保险的目标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确保他们能够在退休后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然而,养老保险的社会公平性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对养老保险的社会公平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提高养老保险的公平性。

首先,养老保险的社会公平性体现在对不同群体的公平待遇。

在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中,养老金的发放是根据个人的缴费历史和缴费金额来确定的。

这意味着那些长期缴纳较高养老保险费的人将获得更高的养老金,而那些缴纳较少养老保险费的人则获得较低的养老金。

从这个角度来看,养老保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性,因为每个人的养老金是根据个人的缴费情况来确定的。

然而,养老保险的社会公平性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不同,不同地区的养老保险待遇存在差异。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养老金水平较高,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养老金水平较低。

这导致了地区之间的养老保险待遇不平衡,违背了社会公平的原则。

其次,养老保险的社会公平性还受到性别差异的影响。

在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中,女性的养老金普遍较低。

这是因为女性在职业生涯中往往会中断工作,照顾家庭或者从事非全职工作,导致她们的缴费历史和缴费金额较低。

这种性别差异导致了女性在退休后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不利于社会公平的实现。

此外,养老保险的社会公平性还受到职业差异的影响。

一些高收入职业的人往往能够缴纳更高的养老保险费,从而获得更高的养老金。

而一些低收入职业的人则往往只能缴纳较低的养老保险费,导致他们在退休后的生活水平较低。

这种职业差异也违背了社会公平的原则。

为了提高养老保险的社会公平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地区之间的养老保险待遇的统一。

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养老金的发放标准,确保不同地区的养老金水平基本一致,减少地区之间的差异。

其次,应该重视女性的养老保险问题,提高女性的养老金水平。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女性的养老保险缴费补贴或者增加女性的养老金发放比例来解决这个问题。

公平视角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共3篇

公平视角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共3篇

公平视角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共3篇公平视角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1公平视角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分析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制度设计和运作中,公平是理念指导和价值取向。

因此,本文从公平视角出发,探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不足和改善之路。

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不公平1.地区不平衡在我国,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城乡分化明显,导致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实践中存在地区不平衡的情况。

比如,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的养老保险制度投入较大,待遇更加优厚,而一些经济困难的地区则资源投入不足,待遇相对较低。

这样的不平衡会导致老年人收到的养老保险待遇不均,表现为“城乡差距”和“东西部差距”。

2.收入不平等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养老金的发放与个人的工作年限和缴纳额度有关,收入高的人缴纳的养老保险更多,也能获得更高的养老金待遇,而收入低的人缴纳的养老保险相对较少,收到的养老金待遇也相应较低。

这种收入不平等会导致贫困人群的生活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也影响了公平发展的目标实现。

3.性别不平等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中,女性的养老金待遇普遍低于男性,这与女性的就业和薪资水平往往受到社会和家庭传统观念和结构的制约有关。

女性往往承担家庭和家务劳动,是非正式就业和兼职员工,退休时的养老保险积累和缴纳额度相对较低。

二、养老保险制度公平的实现途径1.资金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养老保险体系的资金投入,保障老年人养老金待遇的稳定和增长。

政府还应该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鼓励企业和个人加大对养老保险的缴纳,培育形成一个养老保险基金充足的社会保障体系。

2.制度设定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设定应该尽可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需要。

同时,通过提高低收入人群养老保险待遇和增加女性就业相关补贴等途径,逐步消除收入和性别不平等的现象。

3.管理改革保障养老金的发放准确、及时,需要养老保险制度管理的规范化、现代化。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的公平性研究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的公平性研究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的公平性研究近年来,中国的社会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峻,养老保险制度也成为了广受关注的话题。

尤其是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公平性问题是一个必须要面对并解决的难题。

那么,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如何研究和解决公平性问题呢?一、公平性概述公平性是指在一个社会或组织范围内,对于所有成员和群体按照相关标准或者规则所做的评价中,不存在偏袒或者歧视的情况。

具体而言,就是要保证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条件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享有相应的公共服务和权利,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利益分配不公或权利失衡。

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公平性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涉及到广大老年人的生活福祉和社会稳定。

二、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问题在养老保险制度中,公平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缴费差异。

由于国民收入水平参差不齐、进入就业等条件不同,不同人群的缴费能力和缴费率存在差异。

有的人缴费多年仍然领取不到相应的待遇,而有的人仅仅缴纳了几年就可以拿到同样的养老金。

这种情况会导致群体之间的不公平。

2、领取待遇不公。

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中,对于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存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和不同个人之间待遇差异的问题。

一些高收入、高职务的人领取较高的养老金,而一些低收入、基层单位和居民的待遇相对较低,这种差异也会引起不公平的问题。

3、资金运用不当。

在养老保险制度中,有一部分缴费人的缴费并没有及时转入养老金账户,而是用来支付政府财政预算中的其他开支。

这种资金运用不当会导致养老金待遇的不稳定,也破坏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

三、改革方案的制定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制定公平的改革方案非常关键。

改革的方案需遵循合理分配,平等待遇、公开透明等原则。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实施措施:1、实施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在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改革中,将原有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统一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用“统筹区”代替原有的“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保险体系”,实现全国统筹。

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公平性与公正性评估分析

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公平性与公正性评估分析

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公平性与公正性评估分析引言社会保险是一项重要的福利制度,旨在保护和维护公民的基本权益。

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公平性与公正性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评估分析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公平性与公正性,探讨其优缺点,并提出改善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建议。

一、公平性评估1.1 负担公平性社会保险制度是以公民的个人收入为基础的,其目的是实现相对公平的负担分担。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个人收入差异和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社会保险缴费负担存在不公平现象。

例如,高收入人群可能需要支付更多的保险费用,而低收入人群则承担较轻的负担。

因此,社会需要建立更加细致的收入分级标准,以实现更加公平的社会保险负担。

1.2 福利分配公平性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福利分配的公平性。

福利分配应该基于个人的需求和风险程度,以及个人的缴费记录,从而确保福利分配的公平性。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管理不善等问题,福利分配存在一定的不公平现象。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社会保险管理制度需要进行系统的改革,加强信息共享和管理机制,确保福利分配的公平性。

1.3 服务公平性社会保险管理制度还需要考虑到服务的公平性。

所有参保人员应享有相同的服务权益,无论其个人背景或身份。

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行政管理和服务资源分配不均等等问题,服务公平性存在不足。

为了提高服务公平性,社会保险管理制度需要加大对服务资源的投入,推动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效率,确保所有参保人员享受到公平的服务。

二、公正性评估2.1 决策公正性社会保险管理制度在制定政策和实施决策时,应遵循公平、公正和透明的原则。

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决策的公正性存在一定的问题。

例如,政策制定过程中可能受到既得利益者的影响,导致决策结果不公正。

为了确保决策的公正性,社会保险管理制度需要建立健全的决策程序和监督机制,加强公众参与,以减少不公正现象的发生。

2.2 执行公正性社会保险管理制度的执行应当公正、透明,无歧视地对待所有参保人员。

中美养老保险制度公平与效率的比较

中美养老保险制度公平与效率的比较

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发展。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无论从立法保障还是从制度设计方面都已经比较完善,较好地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协调。

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还不很完善。

因此,分析对比中美两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对完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一、中美养老保险制度及其特点1.美国养老保险制度及其特点美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由三个层次构成:社会保障养老保险;公共部门和雇主养老保险;个人退休账户养老保险。

第一个层次即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由联邦政府面向全社会成员强制执行;第二个层次中的公共部门养老保险是由政府为其雇员(公务员)提供的各种养老保险,以雇员自愿参加为主,可分为联邦政府公务员养老保险和州及地方公务员养老保险;雇主养老保险也称私人养老保险,由企业及一些非赢利机构通过延缓纳税优惠政策为其雇员提供,也属于自愿行为;第三层次即个人退休账户养老保险,由联邦通过提供税收优惠而个人根据自身情况自愿选择,是美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有益补充。

美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1)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保证。

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根据社会现实的需要进行着不断的调整或改革,但每次调整或改革都有联邦政府相关的立法作保证。

这不仅能保证美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连贯性,又可使参保者对自己退休后的养老保险充满信心。

(2)覆盖面广且采取多层次的制度框架。

美国已经建立起以联邦政府社会保障养老保险为主,公共部门养老保险和雇主养老保险为辅,个人退休账户养老保险作为有益补充的多层次的养老保险框架。

具体而言,联邦政府社会保障养老保险是面向所有美国国民强制执行的;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力还可以为雇员提供地方补充养老条款;企业也可以根据条件制定吸引员工的企业补充养老计划;个人还可以有自己的退休账户进行私人化投资。

美国养老保险第一层次覆盖面广、口径统一,累退的再分配功能有力地促进了养老保险的公平;第二、三层次可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参加不同的保险并进行市场化运作,有利于促进效率的提高。

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可及性问题研究

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可及性问题研究

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可及性问题研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可及性问题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社会公平与公正、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与运行、可及性的困境与对策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探讨如何提升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一、社会公平与公正在讨论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可及性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澄清什么是社会公平和公正。

社会公平是指在社会资源分配、社会机会和权利的获取方面,公民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

而社会公正则关乎在实现社会公平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公民之间的不平等现象。

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体现在养老保险福利的分配是否公正以及对不同群体的差异化关怀。

然而,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这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一方面,由于职工退休年龄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导致不同地区的养老金水平差异较大,这造成了不公平的现象。

另一方面,农民工等特殊群体在养老保险制度中常常受到较为严重的歧视,其养老金待遇普遍低于城镇职工。

二、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与运行为了增强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可及性,需要从制度本身进行改革和完善。

首先,应该建立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取消地区间的差异化待遇,确保每个人在不同地区都能享受到相对公平的福利。

其次,在制度的建立和运行上要注重照顾特殊群体的需求,如农民工和低收入群体。

他们通常面临着更大的养老风险,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

此外,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也应该更加透明和公正。

要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养老金的使用和分配符合规定,并且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违法违规行为举报机制,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三、可及性的困境与对策除了公平性问题,养老保险制度的可及性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可及性指的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到养老保险制度中,无论是城镇职工还是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等。

然而,当前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在可及性方面依然存在困境。

首先,农民工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由于流动性大、工作环境复杂,往往面临着参与养老保险制度的难题。

解读养老金制度的公平和可持续性

解读养老金制度的公平和可持续性

解读养老金制度的公平和可持续性养老金制度是一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公平和可持续性是保障老年人权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养老金制度的公平和可持续性进行解读。

一、公平性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个人公平和社会公平。

个人公平主要体现在养老金的计算和发放上。

一方面,养老金的计算应该公正合理,基于个人的缴费历史和个人工资水平,确保个人缴费多少、领取多少的公平性。

另一方面,养老金的发放应该及时准确,确保每个退休人员都能按时领取到应得的养老金,避免因系统问题或管理不善导致的漏发或拖欠。

社会公平则体现在养老金制度的覆盖范围和待遇差异上。

养老金制度应该覆盖到所有合法工作年限内的劳动者,无论其职业、地区、性别或其他因素都应享有养老金的权益。

另外,对于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的劳动者,养老金待遇应该有所差异,以反映其工作环境和生活成本的不同,但差异应在一定的公平范围内,并避免出现过大的待遇差距。

二、可持续性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是指其能够长期稳定运行,确保未来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可持续性主要包括财务可持续性和人力资源可持续性。

财务可持续性是养老金制度的重要保障。

养老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来自于劳动者的缴费和国家财政的补贴,因此需要确保养老金制度的资金收入能够覆盖支出,避免出现资金缺口。

为了增加养老金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逐步提高退休年龄、增加缴费比例、优化投资运营等。

人力资源可持续性是养老金制度的另一重要方面。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劳动力供给逐渐减少,为了确保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需要采取措施增加劳动力参与养老金缴费。

可以通过提高就业率、延长职业生涯、鼓励个人自愿缴费等方式来增加缴费人数,保证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性。

综上所述,养老金制度的公平和可持续性是保障老年人权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证。

通过确保个人公平和社会公平,以及保证财务可持续性和人力资源可持续性,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公正且可持续的养老金制度,为老年人提供充分的保障,同时保障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与社会公正

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与社会公正

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与社会公正一、引言养老金制度作为一个社会保障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维护老年人基本生活权益的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养老金制度的改革不断进行,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和社会公正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与社会公正,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二、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问题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包括两个方面:参与公平和福利分配公平。

首先,参与公平指的是养老金制度是否公平地覆盖了全体员工。

现实中,由于就业形式的多样性以及个人职业生涯的不确定性,一些人可能无法参与到养老金制度中,导致个体之间的参与权利不均衡,进而影响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

其次,福利分配公平指的是养老金的支付是否与个人的努力和贡献量相匹配。

在一些情况下,个人的贡献和支付的养老金金额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导致福利分配的不公平现象。

三、探究养老金制度的公平性问题1.影响养老金参与公平的因素养老金参与公平不平衡的原因主要包括就业形式、雇佣关系、劳动合同和个体选择等。

其中,就业形式的多样性导致了现行养老金制度在自由职业和临时工这些非传统雇佣形式的就业者中存在空白。

此外,雇佣关系的复杂性以及个体选择加入养老金制度的自由度也进一步加剧了养老金参与的不公平。

2.影响养老金福利分配公平的因素养老金福利分配公平受到参保年限、个人缴费额和资金管理等因素的影响。

当前,有些地区或行业的养老金待遇与个人的实际贡献无法相匹配,导致了福利分配不均的问题。

此外,资金管理的透明度和运作规则的公开程度也关系到福利分配的公平性。

四、解决养老金制度公平性问题的建议1.建立包容性和灵活性的养老金制度政府应该推动建立包容性和灵活性的养老金制度,将现行制度的参与门槛降低,并为非传统雇佣形式的就业者提供参保机会。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福利分配的监管力度,确保养老金的支付与个人的贡献相匹配。

2.推进养老金制度的透明度和公开政府和养老金管理机构应加强对养老金制度的公开和透明度,向社会公众和参保人提供更多、更详细的信息,让每个人都能了解养老金制度的运作规则、资金来源和分配方式,确保公众对养老金制度有足够的认知和理解。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养老保险是保障退休老人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是政府强制性的要求劳动者在年轻时积累,年老退休后能按时持续得到养老金,有基本生活保障。

我国的养老保险,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自50年代初期建立以来,经历了近40多年的实践,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包括城镇养老保险和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养老保险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费,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由财政拨款,个人不缴费,而农村养老保险则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组成。

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企业单位和个人都必须参加,符合养老条件的人,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养老金。

二是养老保险费用来源,一般由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或单位和个人双方共同负担,并实现广泛的社会互济。

三是养老保险具有社会性,影响很大,享受人多且时间较长,费用支出庞大,因此,必须设置专门机构,实行现代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通过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新老更替,实现就业结构的合理化;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利于社会稳定;能够激励年轻人奋进,提升工资标准,为退休后的生活提供保障,有利于从侧面上促进经济发展。

虽然我国的养老保险对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养老保险待遇存在“双轨制”的不公平现象我国实行的是“养老保险双轨制”的退休制度: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混合型”统筹制度;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时不仅不需要缴纳养老保险费用,而且退休金由国家财政统一发放。

两种制度具体讲表现为三个不同: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财政统一筹资;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

养老保险待遇的“双轨制”现象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险体制改革遗留下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缴费方式差别。

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养老保险制度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旨在保障劳动者退休时的基本生活需求。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保证其公平性和合理性。

公平性和合理性是衡量一个社会制度是否健康有效的重要标准,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以期为其改革提供参考。

首先,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表现在对不同劳动者的公正待遇。

一个好的养老保险制度应该能够保证每一位劳动者在退休后都能够享受到相对稳定的养老金,而不管其原有的收入水平如何。

这就需要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养老金计算和发放机制,确保劳动者的个人缴纳和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能够真正用于为其提供养老金,避免出现资源错配和浪费的情况。

此外,应该采取措施来保护那些在工作年限较短或收入较低的劳动者,确保他们能够获得足够的养老金以维持基本生活,避免贫困化的风险。

其次,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还需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

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就业状况和生活成本都存在差异,因此,在养老金的计算和发放上,应该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以确保不同地区的劳动者能够享受到相对平等和公正的待遇。

这样的调整可以考虑采取一些基于地区差异的调整因素,比如根据地区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成本确定地区差异系数,以此来调整养老金的计算和发放标准。

此外,养老保险制度的合理性还需要充分考虑制度的可持续性。

养老保险是一项长期的制度安排,需要充足的经济支持和资源保障。

因此,在制定养老保险制度时,应该充分考虑到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能力,确保制度可以长期稳定地运行下去。

在保证制度可持续性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未来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和挑战,适时调整和完善制度设计,以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长期有效性和公平性。

最后,要达到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合理性,还需要完善监管机制和操作流程。

监管机构应该加强对养老保险业务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和合理运营。

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与社会公正

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与社会公正

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与社会公正养老保险制度是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平性和社会公正是评价其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准。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并提出改进的措施,以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公正。

一、个人缴费公平性养老保险制度的个人缴费是保障制度可持续运行的基石,因此个人缴费的公平性非常重要。

首先,个人缴费应该根据个人收入水平来确定,以保证缴费的负担公平合理。

其次,个人缴费应该根据不同职业的风险和薪资水平的差异进行差别化,以实现更加公平的个人缴费体系。

最后,个人缴费应该有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个人参与养老保险并增加其可负担性,提高保障范围的公平性。

二、政府筹资公平性政府在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政府筹资的公平性直接关系到社会公正的实现。

首先,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财政调剂机制,确保各地区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避免地区间财政投入的不均衡现象。

其次,政府应该提高财政投入的透明度,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管,确保资金的合理使用,防止腐败和滥用。

最后,政府筹资应该充分考虑各个社会阶层的实际情况,避免对中低收入群体的过度负担,实现财政筹资的公平性和社会公正。

三、养老金分配公平性养老金的分配是养老保险制度中最核心和最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福利水平。

为了实现分配的公平性和社会公正,应该推行以下政策和措施。

首先,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养老金计算和调整机制,将个人缴费年限、缴费金额、平均工资等因素纳入考虑,确保养老金的按劳分配原则。

其次,建立灵活的养老金领取政策,允许老年人根据自身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领取方式,使得养老金能够更好地满足个体差异和需求差异。

最后,加强养老金分配的监管和审计工作,保证分配的公正性和透明度,防止利益输送和不当行为的发生。

四、改进措施和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和社会公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改进。

首先,加强公众的参与和信息公开,促进社会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了解和监督。

养老金政策的公平性分析

养老金政策的公平性分析

养老金政策的公平性分析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凸显,养老金政策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然而,养老金政策的公平性一直备受质疑。

本文将对养老金政策的公平性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养老金政策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养老金政策主要分为企业退休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其中企业退休养老金由企业和个人共同缴纳,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则由政府统一筹集资金。

然而,养老金的发放标准存在差异,导致了公平性的问题。

首先,企业退休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与个人所在企业的经济实力有关。

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退休养老金较高,而一些小型私营企业的退休养老金则较低,这导致了不同人群之间的待遇差异。

其次,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发放标准也存在问题。

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存在差距,因此,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发放标准应该根据居民所在地区的经济水平进行调整,以保证公平性。

二、养老金政策存在的问题1. 经济差异导致的不公平由于企业退休养老金的发放标准与企业经济实力相关,导致了不同企业员工之间的待遇差异。

一些高薪企业的员工可以享受较高的退休养老金,而一些低薪企业的员工则只能获得较低的退休养老金。

这种差异化待遇在公平性上存在明显问题。

2. 城乡差距导致的不公平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发放标准应该根据居民所在地区的经济水平进行调整,以保证公平性。

然而,目前的养老金政策未能解决城乡之间的差距问题。

城市地区的居民普遍享受较高的养老金待遇,而农村地区的居民则只能获得较低的养老金待遇,这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养老金待遇不平衡。

三、提升养老金政策的公平性为了提升养老金政策的公平性,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企业退休养老金制度应建立统一的企业退休养老金制度,确保不同企业员工之间的待遇公平。

可以通过建立统一的养老金缴费比例和发放标准来实现公平性。

2. 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发放标准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合理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发放标准,确保城乡之间的养老金待遇平衡。

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的思考

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的思考

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的思考【摘要】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公平性问题是当前制度亟待解决的难题。

在现行制度中存在着收入不均衡、参保范围狭窄等不公平现象,这些因素制约了制度的公平性。

为推动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发展,我们需加强监督管理,打击违规行为,同时倡导社会共识,推动公平化发展。

建议制定更加明确的政策和措施,向社会传递公平的理念,促进共建共享的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建设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需要我们共同努力,为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带来更多的公平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不公平现象、影响因素、措施、监督、管理、社会共识、公平发展、可持续、共同努力1. 引言1.1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养老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的重要手段。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养老保险制度可以有效缓解家庭负担,减轻子女养老压力。

在中国传统家庭中,子女承担着养老的责任,但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子女养老压力会越来越大,养老保险可以有效减轻这一压力。

养老保险制度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社会稳定和流动性,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建设健全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减轻子女养老负担,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社会稳定和流动性。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当高度重视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努力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1.2 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问题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问题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在当前的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着一些不公平现象,例如职工和农民工的待遇不均等、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以及个人缴费和领取待遇之间的不对等等。

如何看待养老保险的公平性问题

如何看待养老保险的公平性问题

如何看待养老保险的公平性问题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于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其实施过程中,公平性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养老保险的公平性。

简单来说,就是在养老保险制度下,不同群体能够享受到与其付出和需求相适应的保障待遇,不存在明显的不合理差异。

从参保机会的角度来看,公平性就面临着一些挑战。

在现实中,由于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一些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可能难以获得稳定的参保渠道。

他们可能因为工作的临时性、流动性,或者雇主的不规范操作,而无法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

这就导致了在参保的起点上,不同群体之间存在不公平。

比如,一些在正规单位工作的人员,单位会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养老保险,而那些从事零散工作的人,可能需要自己承担全部的缴费责任,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参保积极性。

再看缴费水平,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异也可能影响公平性。

高收入者可能有能力缴纳更高的保险费用,从而在未来获得更高的养老金待遇。

而低收入者,由于缴费能力有限,可能只能缴纳较低的费用,这就使得他们未来的养老金水平相对较低。

这种基于缴费能力的差异,可能导致养老金待遇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对于那些原本就处于经济弱势地位的人群来说,是不公平的。

养老金待遇的发放标准也是公平性考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一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养老金的发放标准存在较大差距。

比如,发达地区的养老金可能相对较高,能够较好地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养老金可能仅仅能够维持基本生活。

这种地区之间的差异,使得同样缴纳了养老保险的人,在退休后享受到的待遇却大不相同,显然有失公平。

此外,不同行业之间的养老保险待遇也可能存在不公平。

一些垄断行业或者高利润行业,可能为员工提供更为优厚的养老福利,而一些竞争激烈、利润微薄的行业,员工的养老待遇则相对较差。

这种行业之间的差异,并非基于个人的努力和贡献,而是由于行业的特性所导致,这也引发了人们对于养老保险公平性的质疑。

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的公平性分析

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的公平性分析

作者: 王艳萍;朱夙哲
作者机构: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450002
出版物刊名: 金融教学与研究
页码: 47-49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1期
主题词: 社会养老保险;区域差异;公平
摘要: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省区之间、城乡居民之间以及城镇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等几个方面。

条块分割的社会养老保险体制导致了公平性的缺失。

应该借鉴国外经验,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公平,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构建城乡统一的、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

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的公平与可持续性

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的公平与可持续性

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的公平与可持续性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在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中,公平和可持续性是两个核心的考虑因素。

本文将探讨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中的公平与可持续性,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公平性的重要性公平是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

在养老保险制度中,公平意味着每个参保人都能够享受到相同的待遇,不论其个人背景、收入水平或职业身份如何。

公平的养老保险制度能够保障每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减少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发生。

然而,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并不容易。

首先,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差异巨大,导致养老保险制度的待遇标准存在差异。

其次,不同职业的参保人员的收入水平也存在差异,这也会影响到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

因此,建设一个公平的养老保险制度需要考虑到这些差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二、公平性的实现途径为了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途径:1. 统一待遇标准:建立一个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待遇标准,确保每个参保人员都能够享受到相同的待遇。

这样可以避免因地区差异和职业差异而导致的不公平现象。

2. 差异化缴费:根据参保人员的收入水平和职业特点,对不同群体的缴费比例进行差异化调整。

高收入人群可以承担更高的缴费比例,以支持低收入人群的养老保险待遇。

3. 补贴政策:对于收入较低的参保人员,可以通过补贴政策来提高其养老保险待遇。

这样可以缩小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差距,实现公平性。

三、可持续性的重要性可持续性是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另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压力。

为了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和降低支出。

四、可持续性的实现途径为了实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途径:1. 增加缴费比例:适当提高参保人员的缴费比例,以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收入。

这样可以增加养老保险基金的储备,保证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中国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1956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三 次会议通过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规定了对“三无”人员( 无法定抚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 来源的老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实行 “五保”( 保吃、保住、保穿、保医、保葬) 制,这是农村社会保险中最 低层次的社会救助。改革开放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先后经历初步探索阶段( 1982 ~ 1991 年) 、试点推广 阶段( 1991 ~ 1994 年) 、逐步发展阶段( 1994 ~ 1997 年) 、衰退停滞阶段( 1998 ~ 2008 年) ,直至 2008 年开始 了崭新的发展阶段。2008 年 10 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制度”。2009 年 9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开启了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的新时代。《指导意见》明确指出: ( 1) 2020 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基本 原则是“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 2) 在筹资模式上,也采用统账结合的制度模式。实施新农保 后,参保农民将有专属的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地方政府缴费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目前中 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为 55 元,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此基础上提高当地基础养老金标准。国家财政为农民全 额支付最低标准的基础养老金,这是新农保的最大特点,是与以往农村养老保险最大的不同之处。( 3) 在 基金管理上,《指导意见》指出新农保基金要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 账、核算。
三、现阶段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公平性的横向比较
( 一) 公平性的国际比较 公平性的国际比较主要集中在起点、过程、结果以及社会养老保险功能的体现等方面。
表 3 部分国家和地区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建立的时间及经济发展水平
国家或地区
德国 日本 丹麦 美国 加拿大 波兰 中国台湾 中国③
建立养老保险制度的时间( 年份)
檵殝
2011 年第 4 期 ( 总第 177 期)
檵檵檵檵檵殝 经济纵横
税务与经济 Taxation and Economy
No. 4 July 15,2011 ( Serial No. 177)
檵檵檵檵檵殝
檵殝
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性分析
王艳萍1 ,朱夙哲2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2)
口径 4: F /E
75. 9 76. 8 77. 7 78. 8 78. 9 85. 3 ——— ——— ——— ——— ———
资料来源: 段家喜著: 《养老保险制度中的政府行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年版,第 192 页。
表 2 中国历年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情况
年份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58
1. 起点上的公平性比较。 从参与机会来看,瑞典的养老保险制度不仅覆盖全体国民,甚至覆盖在本国侨居一定年限的外国人, 是一种人人皆保的养老保障制度; 2003 年,美国的养老保险覆盖了 1. 55 亿职工,覆盖率为 96% 的雇员或 69% 的人口( 而中国同期,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只覆盖了 1. 11 亿城镇职工,覆盖率仅为 68% 的城镇职工或 11% 的人口) [2];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最初所包括的劳动者是指受雇于同一雇主的、时间在一个月以上的工 人。而在中国,国家法定基本养老保险主要覆盖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职工和城镇居民,尽管 2009 年 实行新农保后把广大农村人口包括在内,但参保金额和报销比例却存在极大差别。从表 3 中可以看出,各 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都经历了由城镇到农村的过程。中国自 1997 年统一了城镇企业职工社会养 老保险制度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一直缓慢,至今尚未建立统一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 过程和结果方面的公平性比较。 在美国,不论职位高低,也不管身在何处,都能享受到社会养老保险,因为其养老保险的管理部门、收 费标准、发放标准等都是统一的,只要雇员参加了养老保险,贯彻标准都一样,这显然对每一个雇员来说都 是公平的; 在瑞典,无论身在何处,只要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所获得的待遇只与记账式个人账户累计缴费额 有关。而在中国,虽然城镇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都有参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机会,在起点上是 公平的,但是在养老保险制度的内容设计方面又各成体系,运作机理的不同造成养老保险的待遇有很大差 别。在缴费率方面,美国养老保险缴费率都是相同的,即为参保人平均月收入的 6. 2% 加上企业为其缴纳 的 6. 2% ; 在瑞典,企业和个人分别负担 9. 25% ; 在新加坡,缴费率也基本维持在 40% 左右。这不论对个 人还是企业来说,显然都是公平的。[3]而在中国,由于没有统一的缴费率,使企业在社会养老保险中的负 担不同,直接损害了企业公平竞争的环境; 更为严重的是可能诱使缴费率高的企业拖欠或不缴养老保险, 给企业员工造成更大的不公平。 3. 社会保障再分配功能方面的比较。 美国采用的是累退的待遇计算方式,虽然高缴费者获得的绝对待遇要高于低缴费者,但是低缴费者的 工资替代率要高于高缴费者,这样通过再分配的功能调节贫富差距,有利于公平的实现。而在中国,由于 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在实施过程中又造成不同社会阶层成员之间的养老保险自成体系,特别是养 老金的计发办法中引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使得工资的差异影响到了退休金的差异,大大弱化了养老 保险的再分配功能,对贫富差距的调节作用十分有限。 ( 二) 公平性的国内比较 1. 省区之间社会养老保险的差异。
[收稿日期]2011 - 01 - 04 [作者简介]王艳萍( 1966 - ) ,女,河南开封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经济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朱夙哲( 1984 - ) ,
女,河南郑州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 ① 对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阶段划分,不同学者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有的学者划分为三个阶段: 建国至 20 世纪
80 年代为“传统体制”阶段; 80 年代中期至 90 年代中期为“社会统筹”阶段; 90 年代中期至今为“统账结合”阶段。也有的 学者根据经济改革的进程将养老保险改革划分为两个阶段: 1978 年以前为改革前的阶段; 1978 年以后为改革期。还有的 学者根据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的过程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划分为两个阶段: 1950 ~ 1986 年为传统养老保险阶段; 1986 年至今 为养老保险改革阶段。因为 1986 年“七五”计划中首次提出社会保障的概念,随着当时经济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国社会保 障制度改革也开始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改革年代。本文赞同最后一种划分方式。
57
表 1 城镇社会养老保险覆盖情况 ( % ) ①
覆盖率 年份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口径 1: D /A
12. 0 12. 4 12. 7 12. 3 12. 3 15. 6 16. 3 17. 3 18. 4 26. 2 28. 3
[摘 要]建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初的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和改革过程。在这 一制度变迁的过程中,虽然体现出公平性的不断改善,但无论从国际比较还是国内现实来看,目前中国的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存在明显的非公平性,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多层次统一模式成为必然趋势。
[关键词]中国; 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城乡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840. 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 9339( 2011) 04 - 0056 - 06
年末农村 参保人数( 万人)
5 378 5 442 5 374 5 171 5 595 8 691
全年领取 人数( 万人)
205 302 355 392 512 1 556
全年支出 ( 亿元)
——— 21 30 40 56. 8 76
累计结余 ( 亿元)
285 310 354 412 499 681
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演进过程中的公平性分析
公平“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和品质,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 法律、道德、政策等) 、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 人处事; 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性质”[1]。在经济领域,公平则表现为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分配 和利益关系的公正合理,一般具体化为收入均等化和机会均等化两个方面。本文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 公平性考察所涉及的“公平”主要强调机会的均等,具体表现为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覆盖率、养老保险的 工资替代率等等。
任何一种制度的产生、存续和改革都受到特定历史环境、经济条件的制约,并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作 用。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改革过程中体现出公平性的不断提高。
从表 1 可以看出,不管按照哪一个统计口径计算出的覆盖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 覆盖率都得到了相应提高。从表 2 来看,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深入农村,尤其在 2009 年新农保推出后,农村 参保人数迅速增加,尽管农村保障的整体水平还很低。
一、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回顾
目前的中国社会养老保险体制构架按照人口类型可分为条块分割的城镇企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 位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三大部分。
( 一) 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总体来说,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①: 传统养老保险阶段( 1950 ~ 1986 年) 和社 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阶段( 1986 年至今) 。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其标志为 由政务院 1951 年 2 月颁布并于 1953 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该条例明确规定在国营 企业、公私合营和私营企业实行职工退休养老制度。职工退休年龄男女分别为 60 岁和 50 岁。该条例关 于职工退休养老的规定至今仍然是中国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 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期 经济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改革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待遇水 平不断提高,制度本身也得到了完善和发展: ( 1) 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 围从国有、集体企业扩展到多种所有制企业,参保人数逐年提高。截至 2008 年底参保人数已达 2. 19 亿 人。( 2) 确定了统账结合的模式,明确了养老金的计发办法。提高了社会统筹层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 省( 自治区、直辖市) 、市、县之间负担不均的局面。( 3) 实现了基本养老金的全额缴拨和社会化发放。养 老金拖欠发放的现象明显减少。但改革过程中依然存在问题,覆盖面虽得到提高但一些非正规就业的社 会弱势群体如农民工仍得不到保障; 此外,各省( 地区) 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仅以省为基础的养老保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