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2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25篇)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1最近又读《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每一条建议总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读后有很多的感触。
印象最深的是这一条“让孩子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在课堂中,现在我们的孩子总是正襟危坐,缺少了灵动的思维,与智慧的碰撞,似乎他们并不是这个课堂的主人。
有这样的现象,纠其原因还是老师的问题,没有给孩子一个思考的世界,孩子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小主人,他们不懂得也没有办法融入到课堂里去“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许多学校和教师的真正可怕的失误,就是他们把学生的主要力量用到消极的掌握知识上去了,让学生记忆教师讲过的现成的东西,死背教科书。
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为了变的更聪明。
”读到这段话的时候,我想到了一个案例:《圆锥的体积》这节内容的教学,备课时,我想,就有教师操作,演示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的情况,他的体积是怎样计算的,再演示不是这种情况时,怎样计算的。
如果按照这样的教学过程,孩子们也听的懂,但却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如果“孩子是课堂学习的小主人”,应该重新设计。
于是我想到了发给他们一个圆柱和几个圆锥,通过倒沙子,经历操作、观察、发现到最后的结论:只有在和圆柱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才是圆柱的三分之一。
孩子能在这个过程中充分的思考,对所学的知识当然会记忆得更加深刻。
课堂是属于孩子的,孩子在其中的主体地位,是谁也替代不了的。
如果没有他们在其中的积极参与,这样的课堂是残缺的,再精彩也是不精彩的。
那么如何使思考的需要成为孩子最主要的精神需要呢?苏霍姆林斯基提出“需要使用教师的智慧。
你首先要把自己培养成思考者。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书中提到阅读是“一天也不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读书足以移情,足以长才。
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
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
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
因此苏霍姆林斯基也特别注重阅读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唯有阅读才能不断丰富我们教师的知识底蕴,提高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如此之快,没有不断的学习就没有扎实的知识和开阔的思维,在信息飞速发展的今天孩子们的视野越来越宽阔,知识面越来越丰富,求知欲也越来越强烈,不学习只能是“坐吃山空”,仅仅靠课前准备几个小时已经不足以自如地驾驭课堂。
我们说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我们的阅读也不仅仅是为了上好一节课,更重要的是要把人类几千年积累的生活经验和思想精髓传播下去,读书不仅是教师的一种喜好我觉得更是一种责任。
我们应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去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读书,使自己所从事的这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成为你所具备的知识海洋的沧海之一粟,这样在教学生活才能应付面对一切而左右逢源,游刃有余,不会将工作当成一种负担。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使得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还有很多,书中每一篇__都再一次深深地震撼着我,看了后,我由衷地感叹:“苏霍姆林斯基真伟大,不愧是世界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
他的书不愧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更犹如黑暗里的光明,给我们指明了方向。
我要坚持每天读一些,把书中最有用的理论摘抄下来,方便自己以后的教学。
教育工作是任重而道远的,而我也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呵护与珍爱孩子幸福的年华。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假期里,带孩子去看病,公交车上暑气逼人,刚坐下,就听见一声惊喜的呼唤“老师”,我回过头,一个大男孩朝我笑着问出一句话:“老师,你还记得我吗?”我很想张口能叫出他的名字,可是我从自己的记忆深处拼命搜索,但是却毫无印象。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0篇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0篇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1读《给教师的建议》之九有感: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读《给教师的建议》之九“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有感我们现在正值期末复习,每回到办公室,老师们可谓感慨良多。
上课时讲得很细致,当时学生们看起来掌握的也很不错,可如今复习了,仍有不少的同学对曾经学过的东西显得很陌生,一番探讨后,老师们得出结论:忘得这么快,是因为当时西红柿没有理解而死背出来的。
苏氏第九条建议中,就提到了这一点,学生为什么会死记硬背呢?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才能防止这种现象呢?苏氏认为,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点,必须用越来越多的新事实让学生多次思考这个知识点,这样经过多次的思考之后,他会真正理解这个知识点。
教学多年的我们,不该让学生花专门的功夫去记结论,而是让他学会把熟记和思考统一起来,如此以来他就会养成思考的习惯,那么他把知识运用到实践的能力就越强,学以致用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啊!这习惯的养成就要从小做起,如果学生在小学时就能在思考事实、在现象的过程中抽象出真理,他就获得了脑力劳动的一种重要品质——学会了思考各种因果的机能的、时间的`联系。
我们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让学生做到在第一次学教材时就不犯错误,并且使他熟记规则并能准确的表述出来。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2古人云:“开卷有益”。
于是,我借假期的闲暇,认真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书中鲜活的实例阐述、精辟的理论分析娓娓道来,时而让我茅塞顿开、时而让我拍手叫绝、时而让我柳暗花明、时而让我冥思苦想……众所周知,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生前留下了40多部成果著作,600多篇论文,1200多篇儿童小故事。
他的教育思想历经千锤百炼,浮现如玉瑰宝,已经深深根植于我们的内心世界,他的名字在人们心中无疑是一座不朽的丰碑,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教师职业中走向成功的典范。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我认为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我们一颗颗干渴的灵魂。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11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11篇) 当仔细品读⼀部作品后,⼤家⼼中⼀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就有必须要写⼀篇读后感了!想必许多⼈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烦恼吧,下⾯是⼩编收集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11篇),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 《给教师的建议》⼀书系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由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阿·苏霍姆林斯基所着、杜殿坤编译,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
⽐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各⽅⾯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个学⽣个性的尊重:“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个⼈内⼼的财富。
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个⼈在他的天赋所及的⼀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
” 他写了很多充满了“⼈”的魅⼒的书:《要相信孩⼦》、《我把整个⼼灵献给孩⼦》、《关于⼈的思考》、《给教师的⼀百条建议》、《让少年⼀代健康成长》、《怎样培养真正的⼈》等等。
其中的《给教师的⼀百条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学教师⽽写的。
译者根据我国的情况和需要,选择了《给教师的⼀百条建议》的精华部分,另从苏⽒的其他着作⾥选择了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平的精彩条⽬作为补充,全书仍有⼀百条,统称《给教师的建议》。
书中每⼀条谈⼀个问题,有⽣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
它让教师明⽩了⼀个道理,原来学⽣该这样教。
这本书共设计到100条建议,我就其中的受益颇深的⼏个建议,谈谈⾃⼰的感受: 翻开书,⼀百条建议之⾸便是作者在反复的教导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
⾸先就要我们了解,每个孩⼦都是独⽴不同的个体,在学校⾥,教师不应该“⼀视同仁”,尤其是在学校⽣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劳动的领域⾥,对⼉童要个别对待。
作者打了⼀个最形象的⽐喻:让所有刚刚⼊学的7岁⼉童都完成同⼀种体⼒劳动,例如提⽔,有的孩⼦提了5桶就精疲⼒尽,有的孩⼦却能提20多桶,但是如果你要强迫⼀个⾝体虚弱的孩⼦⼀定要提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他到明天就什么也⼲不成。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一所谓“温故而知新”,防控疫情,宅于家中,我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从关注思维的角度,深受启发——育人至心,读思共促。
其一,启迪学生思考,关注教学软实力。
“思考”这个词,常常浮现于脑海。
李莉老师去年到校指导教学工作,她明确提出语文课上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听之,思之。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提到,“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
”由于生活经验,年龄特点等因素的影响,我最初关注“如何评价学生”,“如何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那时,我勤于写教育日志,其教学理念仍停留在表层。
一个企业不是电脑新编,办公楼新编,就是最好的。
一个企业的软实力,才是尤为重要的。
思考,就是教学中的一个软实力。
那如何让学生乐于思考呢?康·季·乌申斯基也说过“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
绘画可以将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结合起来。
班中有几个喜欢儿童画的女孩,低年级他们的写话能力并不突出。
经过了两年的儿童画学习,他们的习作具体生动,利用多种感官,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让老师和同学们眼前一亮,读来如王维的诗,文中有景,景中有意。
“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解决这个难题的过程,首先是教师阅读的自我成长。
如今关注到了学生内在能力发展,才知道如何让更多的孩子去绘画,去思考。
其二,结合不同学生的阅读特点,培养其阅读习惯。
课上,学生在答疑解惑时,鲜有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提到,“他知道得越多,他不理解的地方就越多。
”我恍然大悟——孩子不提问,并非他们已经掌握所学知识,而是其思维不够活跃,许是懒于思考的缘故。
面对学生思维的凝滞,如何引导他们思考呢?苏霍姆林斯基总结:“每一次困难都是靠阅读来解决的。
”阅读,不但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渠道,还是家长素质得以提升的方式,更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一、通过读书感到教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通过读书,我深刻体会到,为人师者,就要处处为人师表,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学生的楷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和带动学生。
不经意的一个动作和一句话,可能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要学会关注每一个活生的心灵,用“真爱”去发现和培养孩子的闪光点,使他们推掉压在无形生命自卑的巨石,发挥每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洒满阳光,特别是残疾孩子。
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直接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的道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要做的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
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品德、行为,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
学生是极具模仿力的一个群体,他们时时刻刻观察着老师的一举一动。
如:在卫生大扫除中,为了使每位同学都能认真、负责地完成任务,我每天提前早到校,首先拿起扫帚带头把卫生区打扫的干干净净,到教室里拿起抹布,擦桌子和学生一块打扫教室的卫生。
虽然他们是些智障孩子,看到老师在干,也主动的干起来。
我班学生王荣涛是个通校生,有时候来到看到老师在打扫卫生,自己不好意思的说:“老师我来完了,没有打扫卫生,真对不起,明天我一定早来。
到了明天,我走到校园的时候,已经看到这个同学在草地上拣树叶了。
行动是无声的语言,这样,我不需要过多的鼓动性的语言,就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他们都自觉地按照老师的分工,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并且在质量要求上还与老师比一比,看谁干的又快又好。
事实证明,在教育工作中要努力做到:正人先正己,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
如: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教师就不能有违法乱纪行为;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必须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否则,即使你说的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而不注意自身修养,也不会收到满意的效果。
二、通过读书让自己对工作产生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育事业的工作者必须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了教师的光辉形象,班主任更是如此,通过学习阅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我有着很深的感触,发觉与这些优秀班主任比起来,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10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10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10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1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每天面对性格各异的学生,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教育难题。
有些时候自己绞尽脑汁去想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由于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有限,所以一直都没有形成较好的解决对策。
通过我乡弘毅书社的成立,给我提供了更多学习的机会,让我认识到了读书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教师来说的重要意义。
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很多的教育理论和方法给了我启发,而且书中举了很多例子,使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的办法,这也燃起了我对读书以的热情。
在书中的第28条建议中,提到了劳动的重要性。
这里的劳动并不只是指干活,而是指动手操作。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有体会。
有时候教师说了一堂课可能也不及学生动手试一试,理解的扎实。
所我们教师要转变观念,转变角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更多的采用动手操作的形式让学生更为直接的感受和体会,提高教学的效率。
建议中第35条和第36条都是说如何培养学生记忆力。
曾经参加过一次数学的培训。
其中提到学生的思维固然重要,但很多时候学生是在提取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
所以记忆力不管是对成人还是对学生都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想想那些学习好的学生是不是都是记忆力特别优秀的呢?但是这种记忆力并不是指的死记硬背。
这样只会把人变成傻瓜。
他说,依靠自身的努力和顽强的意志而获取的知识越多,逻辑的认识对学生的情绪领域触动得越深,那么记忆就越牢固,新的知识在意识中的安置就越有秩序和严整。
在这里,他特别强调了有理解的记忆。
也就是说,在记忆的过程中,不随意记忆占得成分越大,他可能记忆的东西就越牢固。
其实,书中的每一条建议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实践。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范文(精选10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一句话:“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
”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
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
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
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
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
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
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
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爱是教育的根本。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爱学生则是老师的品德。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我读了这本名叫《给幼儿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这是一本用我们的爱和经验写出的书,是我们幼儿教师职业的真实写照。
我读了之后让我感到既亲切又实用,既感动又欣慰,既切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又有较大的成就感,欣慰的是能为自己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让我深深领悟到怎样才能当好一名幼儿教师,我们是怎样来当幼儿教师的.,使自己的所做所谓有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使自己心中有了一个书中有很多教育成功的案例,让我从中书中找到了不断完善自己的金钥匙。
从小受妈妈的影响我喜欢上了幼儿教师这个行业,小时候就常常听妈妈说:“宁愿少打三斗粮,也不当着孩子王”,而我却偏偏喜欢上了幼儿教师这个行业,我有莫大的成功和无限的喜悦,其实,我们的职业"站起来是老师,蹲下来是妈妈"。
的确如此,我们每天的工作练就了我们不怕吃苦、勇于承当的良好品质。
幼儿园工作的核心是"爱",我们要学会热爱,用无限的爱去关心每一位孩子,关心每一位家长。
"因此,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用自己无微不至的爱去主动关心每一位幼儿,用我们广博而无私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幼儿,使他们感受来自老师的母亲般的温暖的同时也要和我们的学生成为好朋友,努力让每一位幼儿在快乐中得到感知、获得进步的同时,使每位孩子在幼儿也能享受到家的温暖,使每位孩子都能够喜欢上幼儿园。
使每位孩子享受到我们幼儿教师们伟大的“爱”,这种爱就是伟大的“师爱”!《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利用空闲时间我读了《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收获居然不小。
书中提到了教师要学会赞美,赏识。
这不禁使我想到:赞美和赏识他人体现了一种智慧——你在欣赏他人的时候也在不断地提升和完善着自己的人格;赞美他人体现了一种美德。
教育中,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顽皮淘气,教师宽容笑对,节之有法;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贪玩懒散,教师坚持笑对,培养习惯;总有这样一些画面,学生心灵受伤,教师真诚笑对,平等交流,抚平创伤,点燃信心,托起希望……总有这样一些画面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发自内心地为之赞美!我们的学生年龄虽小,内心却也是丰富、敏感的,他们更需要教师的赞美,需要教师发自肺腑的真诚赞美赏识,愿学生在教师们的赞美和赏识中长大,愿老师们在赞美之中成熟、优秀。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35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通用35篇)读了这本书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也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1曾经断断续续的读过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育教学的一些文章,那时都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似的浏览,如今,当我再一次静静的重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内心不尽感慨万千,受益匪浅。
教书很容易,教好书却很不容易,要把教书当作事业做,教好书育好人,就必须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有智慧,善思考,做教育的有心人。
一、感悟《给教师的建议》共收录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每条建议述说的都是我们亲身经历或身边的事情,每个问题都能敲击我们的头脑,引起共鸣。
然而,当我们遇到这些事情发生时,总会让其擦肩而过,不留任何痕迹,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总会绕道而行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留心身边的教育琐事,没有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知难而退,或者是无意用心去教书育人。
记得自己刚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胸怀憧憬与梦想,满怀激情与期望,对于新鲜的工作,面对稚嫩的脸庞,曾一度构想过很多美丽的梦,什么扎根农村教好书?什么虚心求教,当一辈子孩子王?后来在与众多名师、名家的接触中,常怀“见贤思齐”之心,立志勤耕教苑,梦想成名成家。
可是,时间如白驹过隙,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当银丝悄悄爬上鬓角时,庸碌的我还仍然站在原点。
回想自己走过的教育历程,对照苏霍姆林斯做教育的足迹,不禁感觉到:安逸的生活,淡忘了自己曾经的理想;繁琐的应酬,耗费了自己大好年华;细小的绊脚石,阻断了自己美好的追求。
既没有潜下心来教好书,又没有静下心来育好人,更没有耐得住寂寞的教育情操。
所以,今天的我仍然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只是一介教书匠。
二、思考从事教育工作近三十年,经历丰富,经验却贫乏,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谈到的事情,自己也曾遇到过很多,却从未有他那么深刻的认识与思考,更没有教育家那种对于教育的执着精神和对学生的关注情怀。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十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十篇推荐文章林海雪原读后感心得(二十篇)热度: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心得800字范文热度:草房子读书心得读后感范本热度:骆驼祥子读书笔记摘抄_骆驼祥子读后感受与心得热度:《海底两万里》读后感心得热度:《给教师的建议》是苏霍姆林斯基30多年从事学校教育工作实践和进行教育理论研究的经验结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和实践的教育思想体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十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一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我走过三重境遇。
第一重“看山是山,不知山有别样”;第二重“看山不是山,山中只见云雾”;第三重“看山,依旧是山”。
“走近”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人生,好像“走进”了教育界的“百科全说”。
炎炎夏日,手捧此书,思考、阅读、写作,这是我从事教育工作后的第三次重读。
第一次读:看山是山第一次接触《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是在参加工作后的第2年,学校教导主任送来此书。
那时的我,初入教师行业,黄毛丫头不知事,不能完全领会书中的涵义。
但不能忘记的是,作者在书中描绘的种种美好的教育场景:在碧波荡漾、姹紫嫣红的春季,作者带着孩子们去郊外踏青,与孩子们共同记录蝴蝶飞舞的痕迹,呼吸青草的气息,感受泥土的温润,抚摸泛青的树皮;在漫雪飞舞、玉树银花的冬季,作者带着孩子们在自己修筑的土屋中朗读诗歌,排练剧本,大家都沉浸在难以言状的心灵喜悦中……直觉告诉我,这是一名睿智的教育者,这是美好的教育生活。
我渴望这样的生活,质朴、简单,看山是山。
只是那时的我,能力和见识都未能撑起这样的渴望。
第二次读:看山不是山第二次读《给教师的建议》,大概是在工作后的第7年了。
记得当时在一个月光柔和的夜晚,趁着月色,洋洋洒洒写下了3000多字,只为纪念重读的意义。
“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教会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把学生的脑力劳动放在注意的中心”“要思考,不要死记”“要敢于鼓励学生‘超大纲’”“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无数提纲挈领的话语,无不萦绕耳边,时时激起我对教育更深的理解。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十篇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十篇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十篇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篇1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明灯,能够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为我们指明前行的道路。
我拜读了教育大师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让我的心豁然开朗。
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老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听课的教师们听得入了迷,连做记录也忘记了。
课后,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
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那位历史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这值得我们深思,我们很多人都疲于应对工作中的琐事,整天是事情在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找事情。
做事情,一样的时间有人也在忙于工作,教学,可是如果没有热爱,如果没有思考,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而没有主动去研究,最后就会一无所获。
读书应该是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学生是一个装不满的水桶,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更迭的速度,让人时刻感到知识的滞后。
教科书不断改革,学生的生活接触也越来越丰富多彩,社会信息交流越来越通畅。
作为课堂教学的行为主体,教师和学生应该有交流的基础,一桶水已经满足不了新时代学生的需求,我们要在工作中读书﹑学习,从而可以让自己知识渊博,让学生感受的教师的知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进而教师能在给予学生知识的同时给学生以启发和向往,让他们对知识的学习也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仅背诵必修课教材只会让他们死记硬背于是更加迟钝。
而要减轻他们脑力劳动最有效手段是扩大阅读范围。
阅读的材料要让他们感到惊奇和赞叹,因为儿童感到的惊奇和赞叹会刺激唤醒大脑使其加强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举了他自己一个名叫费佳的学生的例子。
费佳在应用题和乘法表上有障碍,苏老师发现原因在于他注意力不集中根本记不住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30篇)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30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1我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
读完以后真的觉得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的好书。
书中的建议和劝告看似浅显,实际上是苏霍姆林斯基完整的教育思想体系,涉及教师经常遇到的棘手问题。
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后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
每一条建议都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它可以作为一面如何做人的镜子,给人以启迪。
它更是一部全面培养人的教科书,给人以借鉴。
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反思,也给处于教育前线上的我们指引了方向。
一、心存博爱,永不言弃优秀学生是相似的,“差生”却各有各的“差法”。
那些好学生,你不用对他们吆五喝六,他们总是乖乖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当你面对那一个个千差万别生龙活虎的差学生,他们一旦出了点小问题,我们总习惯先对他们进行批评、写检查、罚扫地……然后再对其讲道理,进行所谓的原则性的指导。
其实处罚和枯燥的说理不能触及后进生的灵魂,反而拉大了老师与后进生之间的距离。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他告诉我们每个老师:那些特别的孩子正是通过犯各种各样的错误来学习正确的;我们永远都不要绝望,只要我们充满期待,他们就会充满希望。
照亮学校的将永远不是升学率或者其他名和利的东西,而是圣洁瑰丽的师道精神,是对孩子的不染一丝尘埃的博大的爱,和对每个孩子作为无辜生命的深深的悲悯。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精选10篇)
《给老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精选10篇〕《给老师的建议》读书心得〔精选10篇〕《给老师的建议》读书心得1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就似乎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如同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碰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
苏霍姆林斯基在反复的教诲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
首先就要我们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同的个体,在学校里,老师不应该“一视同仁”,尤其是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要个别对待。
他打了一个最形象的比喻:让所有刚刚入学的7岁儿童都完成同一种体力劳动,例如提水,有的孩子提了5桶就精疲力尽,有的孩子却能提20多桶,但是假如你要强迫一个身体虚弱的孩子一定要提20桶,那么这就会损害他的力气,他到明天就什么也干不成。
儿童的脑力劳动所需要的力量,也是象这样各不一样的。
读到这我不禁想到一个一直困绕我的问题:为什么在班级中会有明显的优差生等级?为什么同时教授,有的学生可以很容易很完美的掌握,而有的学生却什么也学不会,如今我终于明白,虽然老师们在备课时考虑到了学生的差异,但没有周密的考虑到每一个学生在上课时将要做什么,没有因人而异,为他们挑选合适他们学习的内容,使他们获得一点小小的成就。
就因为这种欠缺考虑的备课,备学生不够充分的备课,使我们的课堂中产生了很多的无效劳动,而无效劳动——这大概是学生和老师可能遇到的莫大的严重危险吧。
所以,我们要在课前充分的备学生,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在课堂上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不同难度的检测题目,课下布置不同难度、不同数量的作业……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开展需求,实现教育的平衡开展。
《给老师的建议》读书心得2教学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为什么有些学生对我精心背出来的课无动于衷?为什么有些学生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40分钟?为什么有些学生对我的苦口婆心转眼就忘的一干二净?为什么有些学生连起码的认真标准书写都做不到?翻看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建议》,读来感受书中涉及到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的许多道理,使我有瞬间解决心结的感觉。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0篇)
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范文(通用10篇)给教师的建议心得体会范文(篇1)“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
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
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是固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也”。
所以,读书吧。
按照我个人制定的读书计划,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书中每一条建议都充满教育智慧,事例生动、分析精辟,启人深思。
从中我明白了许多鲜明的教育观点,在此从微观细节方面扼要谈谈几点读书感悟。
感悟之一:成功教师应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何为教师素养呢?苏霍姆林斯基从三个方面阐述教师的教育素养:这首先是指教师对自己所教的学科要有广博的知识。
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懂得各种研究儿童的方法。
教育素养还有一个方面,谈到它不能不使人焦急,这就是教师的语言修养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育素养的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述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以后需要花在抠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
教育素养的第一个标志,就是教师在讲课时能直接塑造学生的理智和心灵。
教师讲述教材就好比是向交谈的学生发表议论。
教师不是宣讲真理,而是在跟学生娓娓谈心。
如何提高教师素养?众所周知,名师、大师的教育素养都是很高的,能够集文学家、艺术家、书法家等大成于一身,而且具备很好的人格修养。
我自知距离名师还很远,应想尽一切办法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
还是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好,那就是读书,读书,再读书。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把读书当作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他告诫我们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
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读好书能够净化我们的灵魂,开启我们的教育良知,锻造我们的优秀品质,因此静下心来读书是提高教师素养最有效的手段,是教师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16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16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篇1英语是世界通用的一种重要的语言交际工具。
作为跨文化语言教学的英语课,只有把英语当作交际工具来教来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让语言教学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学,为生活而用。
一、探索教学方法,探求生活实践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和学者大卫曾通过大量的教改实践提出: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允许学生各抒己见。
在美国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整堂课的主流,他们按时(两周一次)变换他们在课堂上的位置,每次为自己找好一个伙伴,这样让学生有充分锻炼听说的机会,学会交际的本领。
在课堂交际中不断认识新伙伴,学生的紧张感逐渐消失,学生由惧说-想说-敢说的进步过程,说明学生逐步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并在交际过程中学到了新知识。
得此启迪,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我们也引进了西方的这种课堂模式新、学习体制活的方法,进行了教改实践。
例如在学习I l ike …,I don't like…来表达对各种食品喜好的句型时,让学生学会礼貌地用Would you like…?询问别人对食物的需要,并正确地表达自己的喜好,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西方人的三餐之食。
我从语言功能出发,就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计划地补充了大量的西方食品,如hamburger(汉堡包)、hot dog(热狗)、pizza(比萨)等西餐名称,以及中餐中常见的豆浆、油条、大饼等日常用词,为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我还经常变换座位形式,让学生在新鲜的环境中接触更多的同学,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自然地表达交流。
由于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形式(交际形式)的真实性,在教学中对学生产生了极好的感受效应。
二、加强交际操练,突破语言难关操练是语言教学的主要巩固和反馈方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语言难点。
有时是英语词汇的发音,有时是句子的使用,有时则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
此时,如果教师一味地听、讲、读,而让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与跟读,是难以奏效的。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剖析了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到无可救药,因而老师对他放弃不管的学生,强调了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并在文章的最后,分享了他如何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小秘诀,就是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进行脑力劳动!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本篇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
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课外辅导,完成学校各项任务。
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
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文中那位用一辈子来备课的历史老师,仿佛给我打开了一扇窗,使我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
苏霍姆林斯基不愧是一位具有三十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本书中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他能结合儿童学习的规律,举出实际的例子,深入浅出地指导老师们在每一个学习细节上应该如何处理,关于本书的阅读还在进行,关于教学的思考还将继续。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翻开本书,单单看目录,就极大的激发了我的好奇心,这其中很多问题不正是自己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吗?究竟如何解决,迫不及待去书中一探究竟。
一个月的时间,终于读完了,每条建议所谈的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实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读完之后真的受益匪浅,感悟良多。
感受最深的是教师的时间问题,作为一名新手教师,我常常感到手忙脚乱,觉得时间过的很快,时间不够用......时间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看了《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条建议后,好像突然明白了,学无止境,只有不断学习、不断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才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很快提取出可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内容。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优秀10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优秀10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优秀10篇)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优秀10篇)】,供你选择借鉴。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体会篇1我作为一名教师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为自己学,为教育事业而学。
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刻开始,这就成为了我们的使命、我们的责任。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有位专家这样评论:这是一本用爱和经验写出的书,相信你读了之后会感觉到既亲切又实用。
作为经验缺乏的新教师,我急需这样的专业书籍给予我指导,因此,走进它,简单朴实的话语,真切写实的案例,给了我以下一些启发:上海特级教师应彩云说:“阅读可以使人领略到现实生活中可能无法企及的事物。
阅读使我们超越了空间、时间和物质条件的限制,得以自由地活着。
这是一种精神上的无所不及的广阔的生活。
”可想而知,阅读对于这样的一位名师来说是多么地重要,不仅成就了她的专业,还提升了她的境界。
回想,以前的我也爱阅读,可如今,参加工作后,却发现自己很少去阅读了。
有时候明明深有感触的东西,却不能很好地去表达出来,其实这正需要通过阅读来提升自己对教学技能知识的掌握以及写作的水平。
同时,好问的孩子们总是向我们提出疑问,天文地理无所不及,想我也总是被他们问蒙掉,不经常读书,怎么能自如应对呢。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是会有的,所以,与书为友,相信我们会获得更大的收获。
另外,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的经验、能力都不同,如果老师不了解孩子之间的差异,那么教学活动肯定就会产生差异,导致一些孩子能力得不到提高。
因此,我认为还需要挤一点时间来观察。
观察也是需要方法的,并不是盲目地随便乱看,教师要根据自身教学的安排和需要,有一定的观察重点,持之以恒,再结合“听”、“问”,走进孩子,慢慢积累,经验就会随之增长。
所以,多些时间来观察孩子,你的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和发现。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篇)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5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这几天,我又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建议》拜读了一遍,越读越是景仰敬重,越读越觉得韵味无穷。
真是一本好书,它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它仿佛是我的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它又好象是我慈祥师长,不断地给茫然中的我以指引。
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说到:“在绝大多数下,数学教师和语文教师在一节课上所讲的时间,不应超过5至7分钟。
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理解的东西,才能成为他自己的东西,才是他真正地掌握的东西”。
这是多么深刻的表述啊!新课标同样也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学生通过课前质疑、读中释疑、学后小结,这样全程参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怎能不高呢。
我认为,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做为教师,就必须学会“放弃”。
常说放弃是一种美丽,而教师如果放弃的是一直以来主宰的地位,我想这也是一种美丽。
那教师的任务是什么呢?还是传道、授业、解惑?不。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这样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不断地保持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热爱,点燃创造性的火星,设法使它们熊熊地燃烧起来。
这与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到的创新、个性发展不是同样的道理吗?我想只要教师主动从“首席指挥”退居到“幕后策划”,把发展的空间全部留给学生,将心比心,以情换情,那我们的课堂内外就将永远如沐春风,充满欢笑了。
在读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之后,我不但对苏霍姆林斯基书中讲述的教育理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而且也对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人格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他用赤诚的心﹑火热的血﹑坚强的毅力﹑辛勤的汗水,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教育丰碑。
他让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时时不忘己任,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给学生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学习热情。
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善于思考的人,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篇
Effective managers are good at using talents.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0篇《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1今天,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第2条“教师的时间从哪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
作为教师的我们经常觉得上班时间很紧,几乎从早忙到晚,回家后还要处理一些工作。
而书中有的一个故事让我深受感动: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来听课的人很多,他们本来都打算在课堂进行中间写点记录,以便照常规课后提些意见的,可是他们听的入了迷,竟连记录都忘记了。
他们坐在那里,屏息静气地听,完全被讲课吸引住了,就跟自己也变成学生一样。
课后一位邻校的教师请教他:“您花了多少时间来背这节课?”他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
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
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十五分钟。
”这段话使我从中获益匪浅,教师的时间问题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关的。
他书中那个用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真正是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我们首先应该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不让每时每刻浪费。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今天,读了《给教师的建议》第20条,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不要让能力和知识关系失调。
其中再一次谈到了“阅读的重要性”。
后进生的问题不是在知识上,而是在能力上存在着问题,说到家,就是他们还没有学会流畅地、有理解地阅读。
这种建立在没有理解基础上的知识就自然成了空中楼阁,自然也不会转化为应用的能力,要想学以致用,得先从阅读开始。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了呢?苏氏说:所谓流利地阅读,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短的句子,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且同时进行思考——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而且思考到与所读材料有联系的某些画面、形象、表象、事实和现象,做到“有理解的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教师的推荐读后感(一):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推荐》一书是20世纪苏联教育经典译丛之一,是一本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拜读的教育名着。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着名教育学家,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
他有很多鲜明的教育观点,比如: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让孩子各方面和-谐发展,这种和-谐发展的前提是对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尊重,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等。
书中共有100条,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
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出发,针对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不解,把教育好孩子的推荐向我们娓娓道来。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籍,对我们工作在教育岗位第一线的老师来说,受益匪浅。
尽管这天的教育形势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教育思想、精练的语言,对这天的教师而言,丝毫不显过时。
看过之后,带给我的是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为我指点迷津。
我从中吸取了很多经验,也将多方法和经验用来指导自我的教育教学工作。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22条推荐,下方,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对这一条的感受。
书中第22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潜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
作为老师,最期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我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
但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用用心的智慧去启发学生,而且还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在那里,他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推荐。
他说:我期望你去争取自我学生的思想和心灵。
我们常常期望学生有高昂的学习热情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常常把课堂效果不好的原因归结到学生身上。
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正意识到,其实解决问题的根源应在教师自身,苏霍姆林斯基就说:如果学校里没有一种各科教师都来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气氛,那么学许多学生的兴趣就永远得不到开发在教学实践中,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上课前或下课后,学生快乐的围绕着老师身边,和老师交谈着自我的所见所闻或讨论着有关课堂上的问题。
这些学生都是对这门学科感兴趣的学生,他们可能因为喜爱这门学科而会把这门学科当成自我将来从事研究的方向,但也有一些学生可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那么,如何才能点燃起这些学生兴趣的火花、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呢我认为。
给教师的推荐读后感(二):我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推荐》的一部分,书中每一条推荐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
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阅读二字。
在他的这么多的推荐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上。
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
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
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
这种爱好应当终生持续下去。
从他的这些话语,足以看出他对学生阅读的重视。
其实,学生要阅读,我们教师同样需要阅读。
人们常言: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要备一桶水,而教师的这桶水务必是不断更新的水。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更新的知识。
可我们都在说着教师的时间哪里来?教师和所有人一样,要做家务,要教育自我的孩子。
有的即使读书也是疲于应付,以至自我在教学中筋疲力尽,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种负担。
苏氏在书中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回顾踏入教师行列十几年的我,感到很惭愧。
那些教育大师都是如何铸就的?是靠他们平时不断的积累,不是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而是不间断的读学术著作。
读书与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分不开的,我想我要把读书当成习惯热爱读书,持久行动。
读书的时间是挤出来的。
每一天只要拿出十几分钟的时间用于读书,这还是能够做到的,中午吃完饭、晚上睡觉前,关键还在于自我是否热爱读书吧。
我要把读书逐渐变成自我的习惯,每一天去阅读有益的书籍。
努力使自我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有一天,你连阅读的时间也没有了,那么,离你无东西教给学生的时间也就不远了。
这将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呀!坚持读书吧,在书海遨游中追求伴随终身的专业化成长;读书既是托起明天太阳的需要,更是解放我们自我的必由之路。
从此刻起选取不间断的读书。
爱读书就是善待自我,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学校推荐教师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推荐》,我仔细阅读了《给教师的推荐》后,觉得这本书是一本十分好的教育名著,资料对我们教师很有借鉴作用。
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其中对《教师的时间从哪里》,《兴趣的秘密何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印象最为深刻,下方就简单地谈谈自我的一些肤浅的体会:苏霍姆林斯基推荐我们要读书,每一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明白的东西又太少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应有一桶水。
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
苏霍姆林斯基深知这一道理,所以在他的书中一向在要求教育同行们学习,学习,学习。
他要求我们读书,每一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鼓励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中抽出时间来逐渐地,一步步的积累精神财富,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
他教育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其他教育同行们的优秀经验,取得他们的优秀信念,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将有助于我们看到:在自我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
读到这些推荐,突然很懊恼自我这两年的消极,一向抱怨工作太忙,时间太少,而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忽略了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这一简单的道理。
以前雄心壮志的想过,要完善自我,成为名师,但是现实的工作却成了我颓废最好的理由。
为什么不能在闲暇之余读读手边的书,为什么不能在没有课的时候多去听听同行们的经验,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闲的时候写写一天的教学日记,想想时间如流水一样被我荒废了,而我依然一无所获。
苏霍姆林斯基的谆谆教诲让我茅塞顿开,他书中那个用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我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我的教育技巧的历史老师也让我领悟到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妙,我最后明白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
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
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持续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我们首先就应安排好自我的时间,不断的提高自我的教育技巧,不让每时每刻浪费。
兴趣的秘密何在是谈兴趣的,关于兴趣,我们当老师的,有太多的话要说,谁都明白,兴趣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
而看看我们此刻实际的教学生活,恐怕抱怨最多的就是,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自我教课也提不起兴趣。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现实的根本问题。
在那里,苏霍姆林斯基主要从上课的角度向我们提出了几点推荐,首先我们要将课上得搞笑,何为搞笑?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我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这种对课的描述很令人向往,说实话,要想使每一节课上得让学生感兴趣,也是不可能的。
那么,这样说有什么好处呢,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在那里还提出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
学生没有兴趣,我想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自问一下,你自我对所讲的知识有兴趣吗,你有没有想办法去创设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那里面我引用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期望感到自我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所以在那里,我想到这一条推荐更多地是促使我们思考,教师如何持续对知识的兴趣,并且有强烈的职责感,只有我们首先做到了,才会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才会不去做伤害学生心灵的事,才不会对任何事情漠不关心。
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用心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力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我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我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当一个人不仅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构成兴趣。
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
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我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
学生对自我越是尊重,他对你在道德上的教诲与关于就应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的指导,就越听得进去,理解得快。
如果学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对你的教育和规劝就会充耳不闻。
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而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群众的智力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
由于实施这一原则,能够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地发展起一些智力技巧,而到了必须的阶段上,他们就能在哪怕一门学科上取得好成绩。
给教师的推荐读后感(三):苏霍姆林斯基个性指出了教师的语言素养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他说: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
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潜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很高的要求。
如果教师的语言素养好,那么他上起课来会十分简单,学生听的也十分明白,课堂效率怎能不高呢相反,语言潜力差,不仅仅会影响课堂效率,而且也会让学生不喜欢这个老师和这门学科。
所以,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语言,争取用准确、简单、易懂、风趣的语言吸引学生。
把学生当成朋友。
如何才能让学生喜欢你的这门学科我认为,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就要爱学生,用真诚平等的态度,赢得所有学生的爱戴,也就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世界。
爱学生,就务必把自我当作学生的朋友,走进学生的内情绪感世界,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我经常在课后和学生一齐相互交流,和学生交朋友,去倾听他们的心声,和学生一齐打篮球,慢慢拉近了和学生之间的距离,透过我的真诚,让学生喜欢我,进而喜欢我的课。
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
每个班级都会有学习不用功、成绩比较落后的差生,如何对付这些学生往往是很多老师头疼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