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应急救援辅助定位系统

合集下载

北斗系统在应急救援系统中的应用

北斗系统在应急救援系统中的应用

北斗系统在应急救援系统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北斗系统相对于GPS系统在我国应用中的区别和优势、北斗系统的工作方式。

通过应用案例进一步验证北斗系统在应急救援系统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GPS 北斗系统应急减灾1、引言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是当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导航系统。

从1994年GPS系统投入全运营至今,GPS已广泛用于民航、舰船、车辆的导航定位;公安、银行、医疗、消防等部门的监控、报警、救援系统;企业物流管理等系统。

卫星导航技术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俄罗斯、欧盟都不惜投入巨资建设卫星导航系统。

2003年我国的双星定位系统——“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投入全运营,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在今后五年甚至更长时间内,北斗定位系统将是我国唯一可应用于军事目的的卫星导航系统,因此基于对北斗定位系统的应用技术研究对于我军提高武器效能,加快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增强战斗力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

随着北斗定位系统向民间用户的逐步开放,它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也将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北斗系统简介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科学家G.K.Oneill提出了利用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进行定位的设想。

80年代初,我国科学家陈芳允院士建议研制中国自己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导航系统,并称之为“双星定位系统”。

1989年9月我国首次完成了双星快速定位通讯演示实验。

2000年10月和12月我国发射两颗“北斗一号”导航卫星,分别定点于东经80°和140°的地球静止轨道上。

2003年5月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卫星发射成功,定点于东经110.5°赤道上空,作为系统备用卫星。

至此“北斗一号”全面建设成功,并投入全运营。

“北斗一号”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区域性有源卫星导航定位通信系统。

该系统可以对我国领土、领海及周边地区的各种用户进行定位及授时,并可以实现各用户之间、用户与中心控制站之间的简短报文通信。

GMDSS、AIS、北斗三个系统的关系和作用

GMDSS、AIS、北斗三个系统的关系和作用

GMDSS、AIS、北斗三个系统的关系和作用GMDSS、AIS、北斗系统关系和作用一、GMDSS系统基本概念GMDSS是Globlemaitime Distressand Safety Sistem的缩写,即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

该系统是国际海事组织(IMO)改善旧的海上遇险与安全通信,建立新的搜救程序,并用来进一步完善海上常规通信的一整套综合系统。

该系统自1992年2月1日起实施,它的主要功能是:保障遇险船舶能够使用多种手段及时、可靠地发出报警,并被搜救部门和其它船舶收到;保证畅通的搜救协调通信及救助现场通信;提供各种方式和手段预防海难事故的发生;为日常的公众通信服务;以及在航行时提供驾驶台的通信服务等。

1999年2月1日以后,所有国际航行和国内沿海航行船舶均应配备符合GMDSS系统所要求的设备。

实现GMDSS功能的设备包括卫星船站、数字选择呼叫终端(DSC)、窄带直接印字电报装置(NBDP)、中高频、甚高频遇险通信系统、海上安全报文播发系统及其接收设备(NAVTEX)、应急无线电示位标(EPIRB)、搜救雷达应答器(SART)、双向无线电话等。

数字选择性呼叫终端(DSC)数字选择性呼叫终端设备(DSC)必须是与中频、高频、甚高频收发信机结合起来使用,是MF/HF/VHF通信设备的一种终端,它具备遇险报警、遇险确认和遇险转播的功能,同时也具有选择性呼叫、值班守听和船舶查询等功能,DSC 有三种类型,目前我们在渔业船舶配备的是:B型设备:是一种简化设备,适用于中小型船舶装载要求,仅用于VHF和MF波段;C型设备:在VHF设备上附加一个DSC编解码器,工作在VHF70频道上,专用于发射/接受遇险报警。

二、GMDSS系统的法规要求和功能(一)GMDSS系统的法规要求我国根据《1977年国际渔船安全公约》的《1993年协议书》规定:对等于、大于和小于45米在A1、A2、A3、A4不同航区航行的船舶,安全通信设备的配备均有不同要求。

GPS 在地震救援中的定位与导航

GPS 在地震救援中的定位与导航

GPS 在地震救援中的定位与导航地震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在地震发生后,如何高效准确地进行救援工作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为地震救援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定位与导航工具。

I. GPS在地震救援中的基本原理GPS是一种基于卫星发射的导航系统,依靠与地球上GPS接收器的通信,实现对用户地理位置的精确定位。

它由多颗卫星组成,这些卫星通过发射信号,接收器在收到至少三个卫星的信号后,可以计算出接收器与卫星之间的距离,并据此确定接收器所在的位置坐标。

II. GPS在地震救援中的作用1. 定位灾区地震发生后,首先要确定受灾地区的位置,以便迅速调派救援队伍和资源。

GPS可以提供灾区的经纬度信息,为救援人员提供精确的位置数据,有助于确定救援的范围和方向。

2. 寻找被困者当地震发生后,可能有人被困在废墟下无法脱身。

GPS可以通过定位和导航功能,帮助救援人员找到被困者的准确位置,并指导他们快速到达被困者所在的地点。

3. 确认救援设备位置地震救援过程中,各种救援设备和器材的调度是必不可少的。

GPS可以实时追踪和定位救援设备的位置,确保它们能够及时到达需要的地方,并提高救援的效率和准确性。

4. 确定避难点及撤离路线地震发生后,灾民需要尽快安置到安全的避难点,而救援人员需要快速找到合适的避难点。

GPS可以提供避难点的精确位置,并指导救援人员和灾民沿着最佳的撤离路线安全地转移。

5. 监测地震活动GPS还可以用于监测地震活动,通过收集地震相关数据,分析地壳位移等信息,帮助科学家预测地震的发生和发展趋势,提前采取措施减少损失。

III. GPS在地震救援中的局限性与改进1. 信号受阻问题地震灾区地形复杂,可能有建筑物倒塌、山体滑坡等情况,这会对GPS信号的接收造成干扰,导致信号质量下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

此外,密集的高层建筑或树木也可能遮挡信号。

2. 精度问题GPS定位的精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卫星的位置、大气层的干扰、接收器的性能等。

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的技术原理与应用教程

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的技术原理与应用教程

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的技术原理与应用教程导言: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是一种基于卫星信号进行定位与导航的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如航空、航海、交通、农业等。

本文将介绍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的技术原理与应用,并提供一些使用教程。

一、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的技术原理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通常由以下组件构成:卫星星座、地面控制系统和用户设备。

1. 卫星星座: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通过卫星星座提供信号。

目前,全球最常用的卫星导航系统是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它由数十颗卫星组成,在地球轨道上提供全球覆盖。

其他常用的系统还包括俄罗斯的GLONASS、欧洲的Galileo以及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

2. 地面控制系统:地面控制系统用于监控和控制卫星运行状态,确保卫星星座正常运作。

地面控制系统负责计算卫星的位置和时间信息,并向卫星发送相关指令。

同时,地面控制系统还负责与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

3. 用户设备:用户设备是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的最终使用者,通过接收和处理来自卫星的信号,获得自身的位置和时间信息。

用户设备通常包括卫星定位芯片、天线和相关的软件算法。

在运行过程中,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的技术原理可以简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 卫星发射信号:卫星以周期性发送信号的方式,广播自己的位置和时间信息。

2. 用户接收信号:用户设备接收到卫星发射的信号,通过天线将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3. 信号处理:用户设备通过卫星定位芯片内部的算法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包括解码和计算卫星与用户设备之间的距离。

4. 定位计算:用户设备接收到至少三颗卫星的信号后,可以通过三角定位的方法计算出自身的位置。

5. 导航:用户设备根据自身的位置和目标位置,计算出导航路线并提供导航指引。

二、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的应用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在现代社会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应用领域:1. 航空与航海: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在航空和航海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为飞行员和船长提供了准确的定位和导航信息,从而确保飞机和船只的安全。

北斗卫星系统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北斗卫星系统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北斗卫星系统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北斗卫星系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卫星导航系统,它的全球卫星覆盖和高精度定位能力,使得它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应急救援领域,北斗卫星系统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北斗卫星系统在灾害救援中的应用自然灾害是应急救援的重要方面,北斗卫星系统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的救援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地震、洪涝、雪灾等自然灾害发生后,北斗卫星系统可以通过对灾区部署移动应急通信车,实现灾民的救援和救助。

在一些灾害救援行动中,移动应急通信车可以提供切实有效的援助,为灾区救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同时,北斗卫星系统还可以通过远程明星医疗系统,将远处的专家医生和灾区的医务人员联系起来,实现远程医疗的支持。

这种远程医疗可以有效降低灾区的死亡率和医疗服务的难度,为救援行动取得更好的成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北斗卫星系统在交通事故中的应用在交通事故中,北斗卫星系统可以提供实时的位置信息,有助于快速定位事故位置和相关车辆信息。

在一些较为重大的交通事故中,公安交警可以通过北斗卫星系统将警车、消防车等救援车辆迅速调度到现场,实现救援效果最大化。

此外,在车辆故障或者事故后,北斗卫星系统可以帮助车辆的驾驶员和乘客实时确定位置,从而及时获得救援和支持。

这种自救、互救的模式,也是北斗卫星系统在交通事故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三、北斗卫星系统在公共安全中的应用北斗卫星系统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包括在突发事件、暴力抗法、炸弹威胁等重大事件发生后,通过被动定位和主动定位等技术手段,实时指引特警和公安部门的人员到场处置事件,并提供在场信息的实时传输。

同时,北斗卫星系统可以作为国家安全监测与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提供紧急定位和信息传输的支持。

在全国各地实施的公共安全监测与控制系统中,北斗卫星系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之,北斗卫星系统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国家救援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北斗卫星系统在灾害、交通和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全球定位系统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研究

全球定位系统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研究

全球定位系统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研究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基于卫星导航和地面站点网络的定位技术。

它在各个领域中有广泛的应用,其中之一就是应急救援。

本文将探讨全球定位系统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研究,以及它对救援行动的积极影响。

随着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在这些危机情况下,时间往往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因此快速而准确的定位是救援行动的基础。

GPS的应用为救援人员提供了可靠的地理位置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救援行动的效率。

首先,全球定位系统为救援人员提供了实时的地理位置信息。

通过GPS设备,救援人员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受困人群的位置,从而迅速制定救援方案。

救援人员不再需要依赖传统的搜索方法,如搜索犬或问询附近居民。

GPS的实时性和精确性大大帮助了救援人员迅速找到受困人员,提高了救援的成功率。

其次,全球定位系统在救援过程中提供了导航指引。

在灾害发生的情况下,通常地理环境会发生巨大变化,道路被破坏或被淹没。

救援人员需要找到最佳的救援路径,避开障碍物和危险区域。

GPS通过导航功能提供了准确的路线规划和指引,帮助救援人员选择最安全、最有效的道路。

这不仅节省了时间和资源,还减少了救援人员的风险。

此外,全球定位系统还可以用于监控和追踪受困人员的安全。

通过携带GPS设备,救援人员可以监测受困人员的位置和状态。

这对那些被困在偏远或灾害区域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如果救援人员发现某个地区的情况恶化或有变化,他们可以迅速调整救援计划,保护受困人员的安全。

总体而言,全球定位系统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救援行动的效率和效果。

它为救援人员提供了实时的地理位置信息、导航指引和监控功能,使得整个救援过程更加快速、准确和安全。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定位系统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GPS信号的可靠性。

GPS信号受到天气、地理环境以及人工设备干扰的影响,可能存在信号不稳定或不可用的情况。

这给救援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当你旅游或野外考察时, 通常用哪些方法来辨别方向 或确定你所在的位置?这些 方法有什么不足?现在有没 有更简单的方法?
北斗七星: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 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早先,人们曾利用星空来辨别方 向,后来发明了指南针、罗盘和六分 仪等仪器来帮助识别方向。在科学技 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开始使用 GPS来进行精确定位和导航。
由前苏联80年代开始建设,与美国GPS相似,也 由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站和用户设备组成。空间部分也 由24颗卫星组成。由于精度不够,再加上经济无力补网, 后来在轨卫星陆续退役,目前只有6颗卫星可用,不能 独立组网,只能与GPS联合使用。 2.欧洲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 99年提出,专门为民用设计,21颗卫星,另加3颗覆盖 欧洲的静止轨道卫星,独立与GPS,但可以相互兼容和 操作。中国加入。
卫星分布图描绘 了在你处位置(圆 心)仰望天空能搜 索到的卫星,大圆 表示地平线,小圆 为抬以45°角仰望 天空的范围,越靠 近中心,卫星信号 越强。
数字表示被接收信号的卫星编号, 黑色柱长短表示信号的强弱。
手机和手表上的 GPS
手持型的 GPS
测绘使用的 GPS
GPS 信 号 接 收 机
航空与航海使用的 GPS
二、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1、应用原理:定位导航(卫星不间断地发 送自身的数据参数和时间信息,用户接收 到这些信息后经过计算,求出接收机的三 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 息。)
思考与讨论: 车载GPS有哪些用途?
/20101214/n2782 98222.shtml
量管理以及飞行路线管理,保证了空中交通管 制的安全性和灵活性。通过GPS接收设备,民航
飞行员能驾机准确着陆并安全、及时收入停机

应急管理部人员定位系统建设应用指南

应急管理部人员定位系统建设应用指南

应急管理部人员定位系统建设应用指南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和人为事故频发,应急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基于铱星模块的野外呼救系统的设计

基于铱星模块的野外呼救系统的设计

基于铱星模块的野外呼救系统的设计作者:梁光胜雷晓明于仕哲来源:《电子世界》2012年第16期【摘要】设计了一种基于铱星模块的野外呼救系统,其通过GPS模块从卫星获取位置、时间及卫星在线情况等相关信息并显示在液晶屏上,通过铱星模块SBD9602将这些信息上传至控制中心,也可通过SBD9602模块接收控制中心下发的命令并显示。

当危险情况发生时,启动报警按键立即向控制中心上传当前的位置信息,控制中心根据接收的位置信息在Google Earth上定位显示,系统能够存储历史信息记录。

【关键词】救援;铱星;卫星;SBD;GPS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活动领域日益扩大。

为了提高野外作业、海上作业和偏远山区作业的人身和设备安全,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卫星的定位及呼救系统,用于接收指挥中心的信息,当危险情况发生时向指挥中心报告自己的位置信息,以便得到及时救援。

本文设计的系统将会在野外救援中发挥重要作用[1]。

1.铱星通信系统及SBD业务铱星应用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1.1 铱星通信系统铱星(Iridium)系统是第一代真正依靠卫星通信系统提供联络的全球个人通信方式,旨在突破现有基于地面的蜂窝无线通信的局限,通过太空向任何地区、任何人提供通信服务。

铱星系统主要由卫星星座、关口站、地面控制设施和用户终端组成。

卫星星座由分布在6个极地圆轨道面的72颗星(6颗备用星)组成。

铱星系统的星座设计保证全球任何地区在任何时间至少有一颗卫星覆盖。

每个卫星天线可提供960条话音信道,每个卫星最多能有两个天线指向一个关口站,因此每个卫星最多能提供1920条话音信道。

铱星系统卫星可向地面投射48个点波束,形成48个相同小区的网络,每个小区的直径为667km,48个点波束组合起来,可以构成直径为4450km的覆盖区,铱星系统用户可以看到一颗卫星的时间约为10min。

系统提供的业务类型包括:全球话音服务、全球短消息服务、全球数据服务和短数据业务。

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地震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地震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地震应急救援中的应用1曲国胜 赖俊彦 宁宝坤(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北京 100049)摘要 在对地震灾害特点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地震应急响应与救援决策中的关键性问题。

认为震害的规模、程度、空间分布和灾情发展趋势,以及快速获取灾情信息已成为整个地震应急响应和救援决策的关键;而对灾情空间分布及其不同灾情程度位置的确定是救援决策的先导与重要环节。

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在地震应急搜救的信息快速获取、应急响应、救援决策、指挥、搜索与营救等救援行动的整个过程中,都将发挥其强大的功能。

建议研发中国北斗灾害应急救援导航与指挥决策系统,包括地震灾情快速获取、快速判定和决策定位导航技术系统、地震救援指挥调度技术系统和应急救援物流定位导航技术系统建设;研发北斗灾害应急救援导航装备,包括自主定位导航幸存者搜索和营救设备研发和国内外巨灾救援专用定位与导航系统研发。

关键词:地震灾害 应急救援 卫星定位导航地震是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作为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之一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是减灾的“关键”(徐德诗等,2004),近年来逐步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强震可能导致建筑物、道路等生命线工程设施的严重破坏和损毁,如何快速获取地震灾情的空间分布、快速进行目标救援和有效开展灾后恢复,是开展强震巨灾救援的关键。

而卫星定位导航系统为地震应急救援提供了重要的定位和导航技术,使灾后救援和恢复行动得以准确和高效地完成,从而减少了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 地震灾害概况地震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重大影响,对人类生命、财产等造成巨大破坏。

据统计,20世纪全世界因地震死亡人数约170万,占各类自然灾害死亡总人数的54%,直接经济损失4100亿美元;其中城市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数约占61%,经济损失约占85%。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已经发生了多起损失惨重的地震灾难,约47万人因地震而死亡:2001年印度古吉拉特7.6级地震死亡约4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21亿美元;2003年阿尔及利亚6.8级地震死亡2273人,直接经济损失5亿美元;2003年伊朗巴姆6.3级地震死亡31000余人;2004年印度洋8.7级地震海啸死亡约30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亿美元;2005年巴基斯坦1 基金项目 巴基斯坦地震救援专项,科技部科技支撑项目(2006BAC13B03-06)[收稿日期] 2007-11-18[作者简介] 曲国胜,男,生于1961年。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标准(修改稿)》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标准(修改稿)》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标准(修改稿)制定单位:中国登山协会制定时间:二零一零年五月11 总则1.1 为响应国家全民健身的号召,满足群众日益增多的户外运动需求;促进保护自然环境;使登山健身步道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维护规范化;保障人民群众登山健身活动安全健康开展,制定本标准。

1.2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以下简称登山步道)系统的新建、扩建、改建的规划设计与施工维护、管理等。

1.3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的规划设计与施工应遵循下列基本原则:1.3.1 登山步道系统应尽最大可能使步道使用者达到健身目的与享受到徒步的乐趣;1.3.2 登山步道系统应尽量保证使用者的安全;1.3.3 登山步道系统应维护经过地区的生态、文化和景观特征;1.3.4 登山步道系统应充分为不同行程的使用者提供关于登山步道系统设施和服务的信息;1.4 登山步道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施工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其它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范围2.1 本标准规定了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开放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与基本技术要求。

2.2 本标准适用于向社会开放的各类登山健身步道场所。

3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QB-CNCEC J031006-2004护栏和扶手制作与安装施工工艺标准HJ/T 6-94山岳型风景资源开发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HJ/T 129-2003自然保护区管护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规范4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1 NTSNTS是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的简称(National Trails System)。

是指一个区域内所有登山步道的连接及其附属区域、设施的总合。

其标准由中国登山协会制定、由国家体育总局批准颁布2并向全国推广。

NTS详细规定了登山健身步道的路面建设标准、统一的标识系统、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注重科学健身与环境保护。

是国家权威的登山健身步道综合标准体系。

应急预案的手机定位

应急预案的手机定位
实时监控灾情
通过手机定位数据,可以实时监控灾区的受灾情况和人员流 动,为救援指挥部提供决策支持,优化救援资源的分配。
人员追踪
人员搜救
在紧急情况下,如失踪或被困,手机定位可以帮助追踪和定位受困人员的位置,为搜救行动提供关键 信息。
人员调度与协调
在大型活动或紧急事件中,手机定位可以帮助调度人员、协调行动,确保相关人员能够快速响应和协 作。
技术优化
不断优化手机定位技术,提高 定位精度和稳定性,以满足应
急救援的快速响应需求。
数据安全
加强手机定位数据的保密和安 全措施,防止信息泄露和被滥 用。
跨部门协作
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 和协作机制,确保手机定位技 术在应急预案中得到充分应用 。
普及教育
提高公众对应急预案和手机定 位技术的认知,鼓励更多人在 紧急情况下使用手机定位功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室内定位技术在商场、医院、交通枢纽等场所的应用越 来越广泛。
室内定位技术将结合5G网络和AI技术,实现高精度、低延迟的室内定位,满足各 种应急服务的需求。
06
结论
手机定位在应急预案中的重要性
快速定位
提高救援效率
手机定位技术能够迅速确定事故发生地点 ,为应急救援提供准确的方向,缩短响应 时间。
通过手机定位,救援人员可以更快地到达 事故现场,实施及时的救援措施,降低伤 亡和损失。
协调救援资源
辅助决策
手机定位有助于协调不同部门和救援队伍 之间的行动,确保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和有 效利用。
手机定位数据可以为应急指挥中心提供实 时的事故现场信息,帮助决策者做出科学 、准确的判断和指挥。
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2023-12-30

gis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gis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gis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GIS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1. 空间数据采集与管理•在应急救援过程中,GIS可以用于实时采集和管理空间数据,包括人员、设备、资源等信息。

通过GPS定位技术,可以准确记录各种救援资源的位置、状态、数量等重要信息,提供及时的数据支持。

•GIS系统可以与移动终端设备结合,允许救援人员实时上传空间数据,包括照片、视频、文档等,方便信息共享和实时沟通。

2. 通讯网络规划与优化•GIS可以帮助应急救援部门规划通讯网络,确定无线通信基站的位置和布局,以实现全方位的通讯覆盖和快速的信息传输。

•利用GIS进行通讯网络优化,可以进行信号覆盖分析,并通过合理布局和设备选择,提高通信质量和容量,保障救援行动中的实时通信需求。

3. 灾害评估与风险分析•GIS可以整合空间数据、卫星遥感图像、气象数据等多种信息,进行灾害评估和风险分析。

通过建立专业的GIS模型,可以对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地震灾害等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受灾区域和受灾程度。

•基于GIS平台,可以进行多条件空间分析,比如结合地形、土壤类型、植被等因素,推测灾害风险区域,为救援工作提供预警和决策支持。

4. 应急救援资源调度与导航•GIS可用于管理救援资源并进行资源调度。

通过建立资源数据库,包括救援人员、车辆、物资等,可以动态查看和调度各类资源的位置和状态,实现快速响应和高效利用。

•基于GIS的导航系统可以提供最佳的路径规划和实时交通信息,确保救援人员能够快速到达目的地。

同时,支持导航系统的地图显示功能,可以标记出险情点、避难所等重要地点,帮助救援人员快速定位。

5. 空间数据可视化与决策支持•GIS可以将大量的空间数据可视化展示于地图上,通过符号、颜色、图表等方式,直观地传达信息。

这有助于救援指挥中心做出及时准确的决策,并指导救援人员进行行动。

•利用GIS进行空间数据分析,可以进行热区分析、路径分析、可达性分析等,帮助决策者更好地了解灾情状况、资源分布和救援效果,从而优化救援策略。

基于实时定位的应急救援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实时定位的应急救援系统设计与实现

基于实时定位的应急救援系统设计与实现一、引言近年来,由于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的频繁发生,人们对应急救援系统的需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应急救援系统尚存在响应时间长、信息不全面等问题,需要引入实时定位技术来提高应急救援系统的效率和质量。

二、实时定位技术概述实时定位技术以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为核心,利用无线电、网络通讯等技术,将移动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传输到服务器端,实现对目标位置的实时追踪和监控。

三、基于实时定位的应急救援系统设计与实现(一)系统架构设计基于实时定位的应急救援系统主要分为三个模块:移动终端设备模块、服务器端模块和终端用户模块。

其中,移动终端设备模块通过GPS和其它传感器采集设备位置信息,并将其实时传输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模块接收并分析移动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实时更新数据库内容;终端用户模块可以查询目标区域内移动终端设备的实时位置信息,同时可以向移动终端设备发送指令和信息。

(二)系统模块实现1.移动终端设备模块实现移动终端设备模块主要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硬件包括GPS模块、无线电模块和传感器,软件主要分为系统应用和定位服务两个部分。

系统应用包括应急救援应用、短信推送应用等,定位服务包括位置定位服务、位置上传服务等。

2.服务器端模块实现服务器端模块的主要任务是接收和处理移动终端设备上传的实时位置信息。

服务器端模块需要具备数据存储、数据查询、数据分析等功能。

数据存储采用MySQL数据库,数据查询和分析采用PHP语言实现。

3.终端用户模块实现终端用户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实时查询目标区域内移动终端设备的位置信息,并向移动终端设备发送指令和信息。

终端用户模块采用Web方式实现,便于用户访问和操作。

(三)系统优化方案对于基于实时定位的应急救援系统,响应时间是非常关键的。

为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准确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1. 合理制定传输协议,尽可能减少数据传输量,提高传输效率;2. 应用缓存技术,避免重复数据库查询,提高数据库访问效率;3. 优化数据库索引,加快查询速度;4. 加强安全机制,保护用户隐私。

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应急救援平台的设计

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应急救援平台的设计

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应急救援平台的设计项顺伯;李云鹤;徐兵【摘要】针对解决应急救援的紧迫性,提出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应急救援平台的设计与开发方案.平台充分利用北斗卫星的短报文双向通信功能,弥补地面通信中断或不畅带来的问题.该应急救援平台具有用户管理、应急救援GIS、应急救援数据管理和通信连接四个具体的功能模块.平台采用PHP语言.经测试,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应急救援平台能正常工作.为应急救援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期刊名称】《微型电脑应用》【年(卷),期】2019(035)001【总页数】3页(P22-24)【关键词】北斗卫星;应急救援;短报文;PHP语言【作者】项顺伯;李云鹤;徐兵【作者单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茂名525000;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茂名525000;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茂名52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090 引言近20年来,全球气候异常,极易引发暴雨、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1]。

这近五年来,我国西部频发地震,很多都是大地震,地震发生之后首先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应急救援[2]。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物流运输的要求越来越高,载有石化危险化学品的车辆时常穿越在人烟罕至的山区[3],司乘人员的疲劳驾驶或山区复杂的地形环境以及自然灾害等等都是威胁,极易产生交通事故或危化品安全事故。

上述事故的背后必然带来应急救援的相关工作。

自然灾害或安全事故等造成的通信中断或通信不畅常常导致外界无法及时获得准确的灾害情况或信息,从而影响应急救援的紧迫性。

北斗卫星作为我国特有的通信、导航和定位卫星系统,可为应急救援提供有效的通信手段,为此,学者们研究了北斗卫星的相关应急救援内容。

郝明等[4]从整体上设计开发了基于北斗卫星通信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系统,但没有给出应急救援平台的功能和具体设计。

农肖肖等[5]设计和实现了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应急救援系统,给出了应急救援系统的具体功能,但没有从软件工程的角度进行设计和开发。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灾害应急救援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灾害应急救援中的应用案例分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灾害应急救援中的应用案例分析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灾害频发的情况也日益严重。

为了提高灾害应急救援的效率和精确度,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成为了应急救援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案例,分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灾害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二、案例一:地震应急救援在地震发生后,救援队伍需要快速准确定位受灾区域,并迅速派遣救援人员到达现场。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过定位装置,能够准确获取到灾害发生地的坐标信息,并将其传输给救援队伍。

救援人员可以根据这些坐标信息,规划最佳救援路线,缩短救援时间,提高救援效果。

例如,在2013年发生的雅安地震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

救援队伍通过北斗卫星定位,快速确定受灾区域的坐标信息,并实时更新救援进展情况。

同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还能提供地质环境信息,帮助救援人员避开悬崖峭壁等危险区域,确保救援人员的安全。

三、案例二:海上救援在海上,灾害的发生常常伴随着风暴和海浪等恶劣天气条件,导致救援任务的难度加大。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通过卫星信号的覆盖,可以提供精确而实时的船舶定位信息。

当船只遭遇灾害时,救援人员可以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时了解船只的位置和遭遇的困境,迅速派遣救援艇前往救援。

例如,在2018年发生的大连渔船遇险事件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渔船遭遇大风浪后沉没,船上的船员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发送求救信号,救援人员很快获得了他们的位置信息,并派遣救援艇成功将船员救起。

四、案例三:山区救援在山区,由于地形复杂,传统的救援方法常常掣肘较多。

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在山区救援中则能够充分发挥其优势。

通过卫星定位,北斗系统可以为救援队提供地形地貌的信息,包括高程、坡度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救援队制定合理的救援方案,减少救援过程中的风险。

例如,在2010年发生的甘肃舟曲泥石流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救援效率。

救援人员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获取到泥石流发生地的坐标信息,并实时更新泥石流的情况。

北斗导航在户外的应用

北斗导航在户外的应用

北斗导航在户外的应用一、系统概述随着户外运动受到追捧,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户外行走、探险穿越旅游的行列。

然而,与其增长相随的是,户外运动穿越旅行的伤亡事故,也开始步入高发期。

有报告显示:2009年至2011年3年间,全国共发生483起驴友穿越旅行伤亡事故,超过平均每周两起。

部分驴友盲目自信,以身犯险的行为见诸报端后,引起社会上不小的非议。

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户外运动上正加快我国户外运动产业链的建设,出台和完善我国户外运动的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标准,有序组织户外运动知识普及和培训,加强管理、服务意识。

而目前还没有一个完善的户外运动管理、监控、服务体系,缺乏相应的应急救援通道。

政府和相关部门无法有效的了解、掌握户外活动群体的活动状态,导致无法提前预警、对发生的事故及时有效的响应以及事后的分析总结。

基于上述原因,华力创通“北斗无限”户外运营平台是集北斗卫星通信、互联网、移动无线通信网三网一体的信息服务平台,服务平台将户外人员、车辆、医疗救助机构、户外人员的家人和组织等无缝连接。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显示和追踪拥有北斗户外终端的用户开机状态下所处位置以及紧急救援时的实时位置;户外用户运动轨迹;提供与户外用户生命支持有关的自然环境地理信息服务、导航服务以及其他相关的信息服务等。

该服务平台填补国内相关行业北斗应用空白,为华力创通完全自主创新的研发项目。

此项目依托华力创通自研的 HWAPHONE-300 北斗手持移动终端和HWA-RDSS-300 北斗手持卫星通信终端与服务平台相结合,实现针对户外活动者救援、导航、服务、娱乐为一体的北斗户外应急救援运营服务平台。

二、国内外产业领域发展现状和技术、产业发展趋势1.国内外产业领域发展现状随着GPS/GIS/GSM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具有强大数据管理、空间分析、辅助决策功能的管理服务信息系统在户外运动管理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国外现状户外运动起源于18世纪欧洲的探险、科学考察活动,当时这些活动仅仅是人们迫于生存、发展需要采用的一种生活手段。

应急救援综合定位系统

应急救援综合定位系统

应急救援综合定位系统一、系统概述应急救援过程中,高层地下建筑、超大综合体建筑、隧道及洪涝、泥石流、地震等大范围自然灾害救援现场内攻定位难、通信覆盖难、指挥秩序乱等“两难一乱”难题一直未有效解决。

综合定位系统依托室内测距定位、北斗/GPS定位、窄带及宽带自组网融合等先进技术与手段,结合消防救援现场作战指挥流程,实现内攻快速登记、精准室内外人员定位、空呼及生命体征监控,利用窄带、宽带自组网及有线+无线中继传输技术,提高复杂环境通信覆盖能力,大幅提升了现场安全管控指挥效能,为打造现代化指挥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二、系统组成系统主要由综合定位单兵终端、生命体征监测装置、综合定位信标、内攻登记装置、综合定位平板终端以及智能空气呼吸器组成。

三、系统优点1、优化现场安全管控手段利用室内精准定位技术,将救援人员内攻定位精度优化到1米以内,利用生命体征监测、三维快速建模、快速扫描登记等技术手段,使现场指挥员实时掌握单兵和班组的所在位置、生命体征、行动轨迹,有效降低了作战安全风险。

2、提高复杂环境通信覆盖能力综合运用自组网、公网融合技术,采用无线+有线中继信号方式,使用消防通用设备消防救生照明线作为有线通信线缆,建设内外配合、灵活铺设的应用模式,打通了地下及复杂建筑内部的通信盲区,实现信号屏蔽环境通信全覆盖。

3、现场指挥作战效能大提升破解“内攻定位难、通信覆盖难、指挥秩序乱”等现场联合作战难题,充分发挥消防通信装备效能,将窄带、宽带自组网、综合定位等技术与作战指挥机制有机融合,大幅提升了现场联合作战指挥效能。

四、系统各终端功能特点1)综合定位单兵终端1、定位精度:可以准确测量人员相互间的距离,水平、垂直测距精度≤1m,可显示和播报实时测量数据;2、方向定位:可通过数值引导,准确辨别人员所在方向;具有抗强磁干扰的指南针功能,依靠指南针功能辨别自身的行动方向;3、高度定位:在人员处于不同楼层的情况下,准确测量人员间的高度差,辨识正确楼层,通过屏幕显示和语音播报实时测量数据;4、室外定位:支持北斗和GPS,可定位人员所处经纬度,误差≤10m;5、配置可手写记录消防员姓名、血型等信息的内攻登记专用身份铭牌;6、自动开机:人员携带设备出警时,拔下身份铭牌插入内攻登记装置登记身份时,终端自动开机;7、定位数据可实时同步至消防综合定位系统;8、防护性能:≥IP68,防爆等级≥Ex ia IIC T3Ga,9、重量:≤220g;10、显示:2.4英寸彩色液晶显示屏,可以中文显示使用者姓名等关键信息;11、符合GB27900-2011《消防员呼救器》标准,连续强报警时间≥10小时,具有消防员呼救器的消防产品认证证书和国家消防装备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型式检验报告,可代替消防员呼救器使用。

应急救援工作要求及救援系统(2篇)

应急救援工作要求及救援系统(2篇)

应急救援工作要求及救援系统首先,应急救援工作是指在突发灾难或紧急事件发生时,组织和实施救援行动的工作。

这类工作的目标是尽快减少损失和风险,并保护和挽救生命。

在应急救援工作中,有一些特定的要求和需要建立的救援系统来保证救援工作的顺利进行。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讨论一下这些要求和救援系统。

一、应急救援工作的要求:1. 志愿者和救援人员的参与:应急救援工作需要有足够的志愿者和专业的救援人员参与其中。

志愿者可以提供临时的人力和物力支持,而专业的救援人员能够提供高效的救援技术和操作。

2. 快速响应和处置能力: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快速响应,尤其是在灾害发生后的前几个小时内。

及时的响应可以减少损失和风险的扩大,并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

3. 跨部门合作和协调能力:应急救援工作通常需要多个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和协调。

各个部门和机构之间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机制,以确保救援工作的高效进行。

4. 救援装备和工具的准备: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准备好各种救援装备和工具,包括通信设备、救生设备、医疗设备等。

这些装备和工具需要经过充分的准备和调配,以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5. 科学和专业的救援方法:应急救援工作需要依靠科学和专业的方法来进行。

救援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

6. 全员参与和普及救援知识:应急救援工作需要得到全员的参与和支持。

提高公众的应急意识和培训救援知识,可以提高应对灾害和紧急事件的能力。

7. 思想和心理支持:在应急救援工作中,志愿者和救援人员可能会面临一些危险和紧张的情况。

他们需要得到思想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和关怀,以保持积极的情绪和工作状态。

二、应急救援系统的建立:1. 预警系统:预警系统是应急救援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前发现和预测灾害和紧急事件的发生。

预警系统需要包括天气预警、地震预警、水灾预警等各种预警机制。

2. 指挥系统:指挥系统是应急救援工作的核心,是各个救援部门和机构之间协调行动的中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外应急救援灯杆
功能介绍:野外山区应急救援太阳能灯杆高6米,自备太阳能电池板,顶端有夜间自动闪烁灯,下部有手机充电装置可直接为手机电池充电。

每根灯杆有特定灯杆编号,夜间可发光。

山区户外运动者可通过手机报警报告灯杆编号并在此等待救援。

编码说明:HCL-黄草梁;LS-灵山;TTS-铁坨山;HTS-海陀山;SS-松山;YDS-玉渡山;SCK-三岔口;YMS-云蒙山;YTS-阳台山;JF-鹫峰;FHL-凤凰岭;QLS-千灵山;MES-猫儿山;CSL-喇叭沟门原始次生林景区。

今后,标有全市灯杆位置的地图将在110报警服务台、市应急办、各区县应急办间共享,这一后方操作平台上将直接显现所有灯杆的经度、纬度,三维成像,实现更准确救援。

野外山区应急救援太阳能灯杆分布略图,可在北京市旅游局电子政务网站上查看具体分布情况。

北京市拥有丰富的山地资源和登山、户外运动爱好者,野外登山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据统计,北京市目前拥有乡村景区244个,其中山区风景名胜区27个,总面积2257.9平方公里,全市森林公园22处,总面积736.91平方公里,对于进入非景区探险的人员在管理和救助上存在很大困难。

为了加强野外登山管理工作,将由市体育局牵头,对全市山区景区及森林公园进行普查,对“驴友”经常前往的地区实行编号,按照危险程度划分风险等级,供不同水平的野外登山爱好者选择,同时提供完备的登山风险等级说明。

同时,利用现有专业登山队、市森林消防总队的专业力量,组成野外登山救援队。

另外,本市拟制定《北京市户外运动管理规定》,对从业组织、人员和机构进行规范性管理。

建立野外登山登记制度,鼓励自发组织进行野外登山活动的“驴友”通过该网站登记野外登山去向及无线电台频率。

虽然管理部门正在不断努力完善应急救援体系,但他们也呼吁广大市民,尽量不要到没有开放的地区登山,控制和避免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