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1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特齐全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特齐全](https://img.taocdn.com/s3/m/6a3701f6a32d7375a41780d2.png)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1.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
2. 认知心理学:目前所说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是指以信息加工观点为特征的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
3. 认知路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4. 内省: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的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的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5. 信息加工途径:1.来自计算机科学和通讯科学。
由两部分组成;2.第一是心理过程能够通过计算机的操作相比较,而得到最好的理解。
3.第二是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
6.陈述性记忆:一个人对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它适合于存储经加工处理后形成的任何具有意义联系的东西。
7.认知科学:当今试图回答有关’心的问题’的一个领域,它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
8.认知神经学:着重考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如何解释认知过程。
9.脑损伤:涉及到组织的破坏,通常由中风、肿瘤或事故引起。
10. ET扫描:是指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这种扫描技术能够通过测量血流模式,得到脑活动图。
ET扫描能够用来研究诸如注意、表象和阅读这样的认知过程。
11. MRI:磁共振成像;让无害的强磁场穿过头部,采集来自集结在不同组织的不同部位中的分子的射线,来为脑解剖学提供详细的图像。
12.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只需5秒便能做出一个血流改变图像,而MRI需要90秒,相比ET,其产生的图像更加精确,费用低。
13. ER :事件相关电位;此技术能够记录被试在对刺激进行反应时,脑电活动的微小变动(持续时间不到1秒)。
这种技术又称诱发反应电位技术。
14. 单细胞记录技术:此技术不能安全用于人类;研究者通过将微电极插在单个神经元旁边或者甚至插进单个神经元,来研究动物和神经系统的特征。
这个研究对视觉模式识别有重要意义。
15. 人工智能:1.是计算机科学的分支,关心如何通过创建计算机程序,来让计算机显示出典型地只和人类相联系的智能行为。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50279519f18583d04964591d.png)
第一章绪论1.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是指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它是认知心理学中居主导地位的范式和理论取向。
2. 在这个意义上,认知心理学是以个体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过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人类认知的信息加工过程,在把人看作信息加工系统时,揭示人类认知过程中信息加工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的获得、存储、加工、提取和运用,其研究范围按照人的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表象、记忆、思维、言语、推理、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
3.两种加工方式:串行加工和并行加工4.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就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系统。
5.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Neisser出版了《认知心理学》,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确立。
6. 减法反应时实验起初是用来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但是反过来看,也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定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
认知心理学正是这样来应用减法反应时实验的。
减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其中一个作业包含另一个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阶段。
这种实验在原则上有一定的合理性,在实践上是可行的。
认知心理学也正是应用减法反应时实验提供的数据来推论其背后的信息加工过程的。
但是,减法反应时实验也有其弱点:使用这种方法要求实验者对实验任务引起的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心理过程有精确的认识,并且要求两个相减的任务中共有的心理过程要严格匹配,这一般是很难的。
这些弱点大大限制了减法法的广泛使用。
7. 加法反应时实验认为,完成一个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的时间变化。
使用加法反应时实验可以证实信息加工过程是否包含一个假定的环节。
加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个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分别是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某一特定的加工阶段。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6a3517439ec3d5bbfd0a74b3.png)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对象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所谓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做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信息加工观点将计算机作为人的心理的模型,企图对人的心理和计算机的行为作出某种统一的解释,发现一般的信息加工原理。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Newell和Simon认为,包括人和计算机在内,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的。
感受器接收外界信息,效应器作出反应。
信息加工系统都以符号结构来标志其输人和输出。
记忆可以贮存和提取符号结构。
加工器包含3个因素:(1)一组基本信息过程,如制作和销毁符号,制作新的符号结构和复制、改变已有的符号结构,以符号或符号结构来标志外部刺激并依据符号结构作出反应,以及贮存符号结构,进行辨别、比较等;(2)短时记忆,它保持基本信息过程所输人和输出的符号结构;(3)解说器,它将基本信息过程和短时记忆加以整合,决定基本信息过程的系列。
对基本信息过程系列的规则的说明即构成程序,它是信息加工系统的行为的机制。
这也是解说器名称的由来。
信息加工系统的上述功能也可概括为输人、输出、贮存、复制,建立符号结构和条件性迁移,照Newell和Simon看来,凡具有这些功能的系统必然表现出智能行为,同样,凡表现出智能行为的系统必然具有这些功能。
这样,以符号操纵为基础的信息加工系统就具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表现出目的性行为。
这种系统的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加工方式是系列的。
二、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以反应时为指标的实验法。
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较慢的加工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一)反应时实验: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认知心理学1-4章
![认知心理学1-4章](https://img.taocdn.com/s3/m/ea08a0de4a7302768f9939d7.png)
认知心理学第一章绪论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兴起于本世纪50 年代中期第一节认知心理学的对象1.研究范围: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以及儿童的认知发展和人工智能2.信息加工观点就是将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将人脑看作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Newell 和Simon 认为无论是有生命的(人)或人工(计算机)信息加工系统都是操纵符号的,符号是模式,符号的功能是代表、标志或指明外部世界的事物,一些符号通过一定联系而形成符号结构,符号和符号结构是外部事物的内部表征,一个符号结构可以标志另一个符号结构,或标志一个程序,信息加工系统得到某个符号就可得到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或进行该符号所标志的操作,信息加工系统也就是物理符号系统或符号系统。
目的在于强调这种符号系统确实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中,或者在现实世界中是可以实现的。
信息加工系统的一般结构: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加工器(包含 3 个因素:一组基本信息过程、短时记忆、解说器)二、认知心理学的实质1.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2.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3.认知的内部心理机制问题被称作心理学中的“心理主义” 第二节认知心理学的方法抽象分析法:不管应用哪一种方法,认知心理学都强调将条件与结果加以对照,即将输入和输出联系起来进行推理,以发现某一心理现象的内部机制一、减法反应时实验1.研究快速的信息加工过程如识别、短时记忆2.由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 提出,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要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第章认知心理学概述
![第章认知心理学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9ff1b6bc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73.png)
第1章认知心理学概述1.1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及其表现的学科,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探究人类在感知、注意、记忆、语言、推理、解决问题和决策等方面的心理过程以及这些心理过程的发生机制。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研究人们如何感知和关注环境中的信息。
•研究人们如何记忆和加工信息。
•研究人们如何使用语言来表达和理解信息。
•研究人们如何推理、解决问题和做出决策。
1.2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历程认知心理学在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才作为一个独立的分支得以形成,并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
在此之前,对于人类思维过程的研究是通过实验心理学、行为主义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来进行的。
在20世纪初,行为主义在心理学研究中占据主导地位,认为通过观察和记录人的行为可以得出对思维过程的认识。
但是,随着行为主义思想的逐渐深入,人们开始质疑其研究方法的缺陷。
行为主义方法只能将人类思维过程视为“盒子”中的输入和输出,而无法深入研究人类思维过程的内在机制。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为认知心理学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
科学家们开始将计算机的思维过程和人类的思维过程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存在许多相似之处。
认知心理学因此产生,并逐渐发展成为心理学中的主要研究领域。
1.3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点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类思维过程,其中涉及到多个领域。
本节将简单介绍一下其中的几个重点。
1.3.1 感知感知是人类接收外部信息的过程,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关于这个过程,认知心理学主要关注以下问题:•人们如何从外部物体中获取信息?•人们如何将外部信息转化为神经信号?•大脑如何加工这些信号,以使我们意识到它们的存在?1.3.2 记忆记忆是存储和回顾信息的过程,是人类思维过程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
认知心理学主要关注以下问题:•人们如何将信息存储在记忆系统中?•人们如何在需要时检索这些信息?•记忆过程中的怎样的因素会对信息的存储和回忆产生影响?1.3.3 语言语言是人类思维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知心理学主要关注以下问题:•人们如何理解语言?•人们如何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是如何嵌入到其他认知过程中的?1.3.4 推理和问题解决推理和问题解决是人类思维过程中的高级认知能力。
认知心理学(第三版)(万千心理)(一)2024
![认知心理学(第三版)(万千心理)(一)2024](https://img.taocdn.com/s3/m/65a6304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ca.png)
认知心理学(第三版)(万千心理)(一)引言概述: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如何获得、组织、记忆、理解和应用信息的学科,它对人类思维与行为的认知过程进行深入探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介绍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以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正文内容:一、认知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认知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3. 认知过程的基本要素:注意力、感知、记忆和思维4. 认知表征的组织和处理5. 认知发展与个体差异的影响二、记忆与学习的认知心理学1. 记忆的基本过程:编码、存储和检索2. 长期记忆的组织结构:语义网络和认知图谱3. 学习策略的有效性:重复学习、分散学习和关联学习4. 认知负荷理论在学习中的应用5. 记忆与学习的障碍:遗忘、干扰和注意力缺失三、注意力与意识的认知心理学1. 注意力的基本类型: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和持久注意2. 注意力资源的分配和控制3. 意识的层级结构:意识状态和意识内容4. 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与作用5. 注意力与意识的心理疾病与干预四、语言与思维的认知心理学1. 语言的认知过程:语音、词汇、语法和语义2. 思维的构成要素:概念、推理和解决问题3. 语言和思维的关联与影响4. 认知语言学与跨文化认知研究5. 语言障碍与思维障碍的认知心理治疗五、认知心理学的应用1. 认知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2. 认知神经科学在认知心理学中的角色3. 认知心理学与人机交互的结合4. 认知心理学在广告与市场营销中的应用5. 认知心理学在临床和心理咨询中的应用总结: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们的思维与行为认知过程的学科。
本文从基本概念、记忆与学习、注意力与意识、语言与思维以及应用方面分别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深入理解认知心理学对我们认识和改善自己的认知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教育、医疗和社会领域的改进与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认知心理学~各章概念、名词解释
![认知心理学~各章概念、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b08d4f14693daef5ef73da1.png)
自考《认知心理学》复习材料各章概念、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回答方法:和简答题一样,如实验应回答实验者,实验设计,实验结论,实验说明问题)第一章绪论1.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
P22. 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和途径。
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P23. 认知路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
P24. 内省: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的、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的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告这些感觉。
p45. 信息加工途径:来自计算机科学和通讯科学。
由两部分组成;p9第一是心理过程能够通过计算机的操作相比较,而得到最好的理解。
第二是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
6. 生态学效度: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P117. 认知科学:当今试图回答有关心的问题的一个领域,它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
P128. 认知神经学:着重考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如何解释认知过程。
P129. 脑损伤:涉及到组织的破坏,通常由中风、肿瘤或事故引起。
P1310. PET扫描:是指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这种扫描技术能够通过测量血流模式,得到脑活动图。
PET扫描能够用来研究象注意、表象和阅读这样的认知过程。
P1311. MRI:磁共振成像;让无害的强磁场穿过头部,采集来自集结在不同组织的不同部位中的分子的射线,来为脑解剖学提供详细的图像。
P1412.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只需5秒便能做出一个血流改变图像,而MRI需要90秒,相比PET,其产生的图像更加精确,费用低。
P1413. ERP:事件相关电位;此技术能够记录被试在对刺激进行反应时,脑电活动的微小变动(持续时间不到1秒)。
这种技术又称诱发反应电位技术。
P1414. 单细胞记录技术:此技术不能安全用于人类;研究者通过将微电极插在单个神经元旁边或者甚至插进单个神经元,来研究动物和神经系统的特征。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
![认知心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3378f3ded630b1c59eeb5e8.png)
认知心理学1、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为信息加心理学。
它兴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其后,得到迅速的发展。
2、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飞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做信息加工过程。
3、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储存,加工和使用的。
4、开窗实验的特点:直接的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明显的看出这些加工阶段,那就好像打开窗户一览无遗了。
现在发展出来的这种实验技术即称为“开窗”实验,它是反应时实验的一种新的形式。
5、自上而下加工:是由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
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假设,称作概念的驱动加工。
6、自下而上加工:是指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专项较大的知觉单元。
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又称作数据驱动加工。
7、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
8、模式识别:当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种模式是什么时,将他与其他的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
是人的一种基本的认知能力或智能,在人的各种活动中都有重要的作用。
9、模板说:1、核心思想:认为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袖珍副本,这些袖珍副本即称作为模板,它们与外部的模式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当一个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已贮的各种模板进行比较,然后做出决定,看哪一个模板与刺激有最佳的匹配,就把这个刺激确认为与那个模板相同。
2、基本思想:就是刺激与模板匹配,而且这种匹配要求两者有最大程度重叠。
3、评价:能解释人的某些模式识别现象,但缺乏灵活性,人必须事先存储相应的模板,才能识别一个模式。
即使附加了预加工过程,这些模板的数量仍是巨大的。
模板说不能完全解释人的模式识别过程,只能充当识别过程中的一个方面或一个环节。
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908fb028cfc789eb172dc894.png)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是认知心理学一、什么是认知(一)定义---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Neisser(1967)指出,认知是感觉输入受到转换、简约、加工、存储、获取和使用的全部过程。
李德(S. K. Read)根据上述定义进一步指出,“认知通常被简单地定义为对知识的获得,它包括许多心理活动,如模式识别、注意、记忆、言语、问题解决、认知的自我监控等。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
(二)对人的认知活动的理解1、认知活动是人脑对信息的加工过程2、认知活动是人脑对符号的处理系统3、认知活动是问题解决的过程二、什么是认知心理学1、广义的认知心理学2、狭义的认知心理学1)定义: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指信息加工心理学,或现代认知心理学。
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看作一个积极的知识探求者和信息加工者,同时把人脑与计算机进行类比,把人脑看做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
人对信息的加工也经过信息的输入、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认知心理学的实质: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过程。
3)认知心理学的核心: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解释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一)信息加工模型---纽韦尔和西蒙(A. Newell & H. A. Simon,1972)在《人的问题解决》一书中提出了信息加工系统。
1、信息加工模型的假设:2、信息加工系统的组成3、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信息加工系统的功能可以概括为输入、输出、贮存、建立符号结构和条件迁移。
纽韦尔和西蒙看来,凡具有这些功能的系统必然表现出智能行为,同样,凡表现出智能行为的系统必然具有这些功能。
(二)人的信息加工系统(举例分析人的信息加工系统)1、感觉登记2、模式识别3、短时记忆4、长时记忆5、注意四、认知心理学的两种取向(一)信息加工取向主要观点:许多认知过程是以系列和序列的方式进行的。
认知心理学 第1章 概述
![认知心理学 第1章 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abc455cfad51f01dc281f1bc.png)
40
优势:
可以确定哪些脑活动对于一个认知任务是必须 的; 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介于ERP和fMRI之间。
局限:
TMS对于研究深层的脑组织作用有限; 一次磁刺激只能改变一个局部脑区域的活动。
30
脑电(EEG/ERP)
脑电图(EEG)是通过在头皮表 面记录大脑内部的电活动情况 而获得的;
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简称ERP)就是基 于EEG提取的,是指与一定 心理活动(即事件)相关联的 脑电位变化 。
31
EEG vs. ERP
32
优势:
高时间分辨率(毫秒级),适合评估某些认知活动 的时间特点。 例:Woldorff等(1993)研究人对目标刺激和 非目标刺激的早期加工是以不同方式还是以相同方 式进行的。
27
(二)人与计算机的差异 (Norman,1980)
1.系统构造的差异。 人:认知系统和生物系统的相互作用;
计算机:只有认知系统,而没有生物系统;
2.人类具有自己的本能目的,而计算机没有。 3 .人能够意识到内外环境中的许多事件,而计算机 没有这种功能; 4 .计算机的目标简单而固定,而人的目标是复杂多 变的。
输入的转换、减少、解释、贮存、恢复和使用等所有过程。
Glass 1985 《Cognition》:认知是所有的心理能力(知觉、
记忆、推理等)组成了一个复杂的心理系统,它的综合功能 就是认知。
3
二、认知的结构、过程与功能
认知结构——组成认知的各种成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认知过程——接收、解释、组织和提取信息的活动或操作。
心理学课件《认知心理学》(完整)
![心理学课件《认知心理学》(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61ee011d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0d.png)
《认知心理学》课件第一部分:引言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思维、记忆、语言、感知、注意力、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它试图理解这些过程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行为和决策。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
实验法是认知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设计实验来观察和记录被试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反应,从而推断出认知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如教育、医疗、工业、军事等。
在教育领域,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设计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医疗领域,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从而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认知过程,为各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指导。
第二部分:认知过程认知过程是指个体对外部信息进行接收、处理、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它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几个方面。
1. 感知:感知是指个体通过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等)接收外部信息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和认知三个阶段。
感觉是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的过程,知觉是对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和解释的过程,认知是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和利用的过程。
3. 记忆:记忆是指个体对过去经验的存储和提取过程。
它包括短期记忆、长期记忆和情景记忆三种类型。
短期记忆是指个体在短时间内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长期记忆是指个体在长时间内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情景记忆是指个体对特定时间和地点的记忆。
4. 思维:思维是指个体对外部信息进行加工、推理和判断的过程。
它包括概念形成、问题解决、决策制定等几个方面。
概念形成是指个体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命名的过程,问题解决是指个体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决策制定是指个体在多个选择中做出选择的过程。
5. 语言:语言是指个体通过符号系统(如文字、语音等)进行交流的过程。
它包括语言理解、语言产生和语言习得三个阶段。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96b775dd15abe23492f4d75.png)
学习指导:第一章:绪论1、认知心理学的定义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本书中的内容以狭义为主。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重要事件:1956年是认知心理学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一年。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的专著,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建立。
1、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会议上,乔姆斯基提交了他关于语言学理论的论文。
2、米勒报告了短时记忆容量为7这一重要结果。
3、纽维尔和西蒙讨论了后来极富影响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
4、布鲁纳等从认知加工的观点考察了概念形成的规律。
5、人工智能也在Dartmouth会议上创立3、认知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认知心理学的两大范式1、符号操作系统范式(信息加工学说):1968年S.Paert的专著《感知器》出版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
完整符号操作系统的六个功能:符号(模式)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具有表征外部事物的功能;二是其自身具有物理或形式上的特征,可以标志信息加工的操作。
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六种功能:第一种功能,输入符号(输入)。
第二种功能,存储符号(存储)。
第三种功能,建立符号结构。
第四种功能,条件性迁移(条件传递)。
第五种功能,复制符号(复制)。
第六种功能,输出符号(输出)。
由符号操作系统范式得出三点推论第一个推论,既然人具有智能,它就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
第二个推论,既然计算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它就能够表现出某种智能。
第三个推论,既然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符号操作系统,那么,就能够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认知活动过程。
2、联结主义范式(联结主义学说):20世纪80年代,联结主义范式逐渐形成,并对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及其相关的元理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看法。
索尔所《认知心理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7章)【圣才出
![索尔所《认知心理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7章)【圣才出](https://img.taocdn.com/s3/m/ef877ec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a0.png)
索尔所《认知心理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1-7章)【圣才出1/125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1.1复习笔记一、认知心理学1.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内容是:对于信息的知觉,理解,思考,答案的形成和产生。
2.认知心理学是关于思考着的心智的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信息的获取、储存与加工,以及问题解决等。
3.认知心理学涉及心理过程的所有领域—从感觉到知觉,模式识别,注意,意识,学习,记忆,概念形成,思维,成像,回忆,语言,智力,情绪,发展过程——横跨行为的广泛领域。
二、信息加工模型1.信息加工模型(information-proceingmodel)信息加工模型是一个得到普遍采用的认知模型,该模型假定信息加工分成一系列阶段,每一个加工阶段都只执行一项单独的功能。
信息加工模型并不是唯一的认知模型,例如,另有一个神经科学模型(neurociencemodel)则着眼于研究产生认知经验的内在脑功能。
2.信息加工模型建立的假设:(1)认知活动可以分解为一系列阶段。
(2)每一个阶段都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独一无二的加工。
最终的反应被假定为这一系列阶段和操作的结果。
2/125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1)信息加工经过了哪些阶段?(2)信息在人类心智中是怎样表征的?三、认知心理学的领域(一)认知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家致力于为他们的发现寻找神经学的解释,而神经科学家也开始面向认知心理学家,向他们解释神经科学实验室中的发现。
(二)感觉/知觉心理学中直接涉及感觉刺激的检测和解释的分支,就是感觉(enation)和知觉(perception)。
感觉信息只有在达到一定强度后才能被知觉到。
对于知觉过程来说,某些线索会显得更重要些,另一些显得无足轻重。
(三)模式识别环境刺激很少会被知觉为各个孤立的感觉事件;这些感觉事件通常被知觉为一个更有意义的模式的组成部分。
我们感觉到的事物几乎都是感觉刺激的复杂模式的组成部分。
认知心理学课件(中科院心理所)_第一章绪论
![认知心理学课件(中科院心理所)_第一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afef3dba7e21af45b207a87f.png)
三、认知心理学的沿革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主要背景 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内外部原因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主要背景1
心理学(Psychology) 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心理基本单元与过程 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认知过程的目的 行为主义(Behaviorism):可考验的假设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部分与整体 发生认识论(Genetic Epistemology):认知如何发展 个体差异的研究:认知加工存在个体差异
John Watson (1878-1958)
5、伊凡•巴弗洛夫 (Ivan Pavlov, 1849-1936)
伊凡•巴弗洛夫(Ivan Pavlov, 1849-1936) 俄国心理学家,对狗进行了系统的经典条件反射研究,因消化道研究荣获诺贝尔奖
6、赫尔曼•艾宾浩斯 (Hermann Ebbinghaus, 1850-1909)
4、约翰•华生 (John Watson, 1878-1958)
美国行为主义创立者,在说服美国和其他国家心理 学家集中力量研究条件反射原理上非常具有影响力 主要观点: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反对研究意识 主张用实验方法,反对内省 刺激-反应(S--R) 评价: 意义和贡献:强调客观行为表现,主张客 观研究方法 局限:人与动物等同起来,是有机的机器; 不研究心理的内部过程与结构,否定研究 意识的重要性。
个体心理现象
心理的动态-稳态 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 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倾向性 自我
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
人的心理的动态-稳态 心理过程(心理活动):泛指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 知:认识(认知)过程 情:情绪活动 意:意志活动 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的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 心理特征:指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认知心理学》精品教案全套课件- 绪论1
![《认知心理学》精品教案全套课件- 绪论1](https://img.taocdn.com/s3/m/91a8c3cc59eef8c75ebfb399.png)
认知心理学当前的研究问题和研究领域有哪些?
❖ 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根本问题 ☆ 先天与后天 ☆ 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 ☆ 结构与过程 ☆ 领域一般与领域特殊 ☆ 因果推论效度与生态效度 ☆ 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 ☆ 生物法与行为法
❖ 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思想
只有在解释性理论下才能完全理解认知心理研究中获 得的数据,但没有经验数据,理论就是空洞的; 认知具有普遍实应性,但并非适应所有情况; 认知过程相互影响,并与非认知过程相互影响; 要用各种不同的科学方法研究认知; 所有的认知心理学基础研究可以应用于实践,所有实 践也可以应用于基础研究。
第一章 绪 论
本章学习内容
❖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 心理学如何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 认知心理学怎样从心理学中发展起来? ❖ 其他学科对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有哪些贡献? ❖ 认知心理学家用什么方法研究人的认知? ❖ 认知心理学当前的研究问题和研究领域有哪些?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如何 觉知、学习、记忆和思考 问题的一门学科。
心理学如何发展成为一门科学?
心理学的产生源于: 哲学 生理学
心理学的哲学基础: 理性主义(Rationalist) 经验主义(Empiricist)
理性主义
Plato (约公元前428-348)
理性思考 理论研究
经验主义
Aristotle(约公元前384-322)
经验和观察 实证研究
没有任何实际观察的理性主义理论不可能成立,而 无数的观察数据缺乏一个理论框架也没有意义。
反对把意识分成元素,强调心理作为 一个整体、一种组织的意义。
其他学科对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有哪些贡献?
生理心理学 语言学 人类学 通信系统技术 计算机技术
名词解释-认知心理学笔记
![名词解释-认知心理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08a64a8f01dc281e43af048.png)
1、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运用信息加工的观点研究个体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2、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减法反应时实验实验包含两种认知加工任务,其中一种任务包含另一种任务中所没有的过程或因素,而其他方面均相同。
两种任务反应时之差就是所要知道的心理过程所花费的时间,而这一差数表明存在着某种心理过程.相加因素法实验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开窗"实验1、设计原理:通过某种实验操作技术,把某一认知过程所经历的阶段、时间等比较直接地测量出来(非间接推理)。
3、两个对立的知觉理论假设考验说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
人通过接收信息,形成和考验假设,再接收或搜寻信息,再考验假设,直到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刺激作出正确解释。
注重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刺激物说知觉只具有直接的性质.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经验,根本不需要在过去经验基础上形成假设并进行考验。
注重刺激的特点4、自下而上加工: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身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数据驱动加工.自上而下加工: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
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概念驱动加工。
系列加工:对输入信息一个一个地依次处理。
人们通过辨认红色的,方形的,有五角星的,各个特征,最后得出结论是国旗.平行加工:同时对所有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
控制性加工:需要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
上课时认真听讲自动化加工不受人的目的与意图的控制的加工,且是不自觉的.边吃东西边看电视5模式识别:指人把输入刺激(模式)的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匹配,并辨认出该刺激属于什么范畴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家提出概念的目的 模型与隐喻 概念科学的逻辑
二、认知模型
建立模型的目的是提供关于观察对象的一 个容易理解的表征,同时用于发展各种假 设和帮助进行预测。
计算机隐喻和人类认知
(一)符号操作系统范式
基于信息加工观点,认为许多认知过程是以 系列(serially)和序列(sequentially)的方 式进行的。又称“信息处理模型”,“符号处理 模型”,“串行处理模型”等 。
1. 在记忆装置中,存储着大量的符号结构, 它们由各种各样的符号,按照一定的内 在关系联结在一起而组成认知结构。
2.加工器在信息加工系统中执行操作工作, 它按照特定的指令程序对信息进行控制 和处理。
3. 感受器接受外界信息,效应器作出反 应,感受器和效应器具有输入和输出的 功能。
人的信息加工系统
他反对 H.艾宾浩斯的无意义音节 实验脱离实际的做法,采用了比较接 近日常生活的图画和故事,用重复回 忆的手段来考查记忆的全过程。他认 为记忆不只是再现,而是反复推敲的 构造。在理论上,他强调记忆过程的 主动作用,突出了心理作用的整体性。
三、认知心理学的基本假设
存在着心理加工 人类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 心理加工可通过外部行为的测量来推知
符号操作系统范式实际上是把人的认 知活动看作为是一种信息处理过程,即可 以按照符号结构和符号过程的表征来加工 各种信息。 Newell和Simon是首先对符号 操作系统作出完整论述的认知心理学家。
基本观点
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而不是盲目的。 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形成情境的
“认知地图”,它是对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是 情境整体的领悟。 学习不是简单的S—R的联结,而是S—O—R的过程。 (O代表有机体(Organism)的内部变化)
贡献
把认知观点引入联结理论,改变了学习联结派将 学习看成是盲目的、机械的观点。
重视学习的中介变量,强调学习的认知性和目的 性。
创造性地设计了各种严密的实验,其研究范式对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起到了先行作用。
弗雷德里克·巴特 莱特 [Frederic Charles Bartlett 1886- 1969],英国心理 学家。在推动英 国实验心理学研 究方面作出了巨 大的贡献。
认知心理学的实质在于它主张研究认知 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 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人类信息加工系统的基本部分(引自:E . Gagne)
信息加工取向的认知心理学 的核心是提示认知过程的内部 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 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领域
认知神经科学 Cognitive Neuroscience 感觉/知觉 Sensation/Perception 模式识别 Pattern Recognition 注意 Attention 意识 Consciousness 记忆 Memory 知识的表征 Representation of Knowledge
一、发展历程 1956年 MIT信息理论研讨会 关于思维的早期思考
经验主义者 先天主义者
文艺复兴及其以后的认知心理学
哲学家与神学家的主张 知识的内部表征
认知心理学:20世纪
行为主义
干扰变量 行为观察
50年代起学界对“认知”课题的兴趣 20世纪50年代兴起 “第二次革命”
二、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原因
认知心理学
主讲:胡志海
第一章 认知心理学导言
第一节 认知心理学概述
一、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日常生活中的认知 问路场景
什么是认知心理学
关于思考着的心智的科学 注意 Attending 获取信息 Gaining information from the world 储存信息 Storing information 信息加工 Processing information 解决问题 Solving problems 思维 thinking 语言 language
认知(cognition)
广义的“认知” :认识和知识,它既包含 了一种动态性的加工过程(认识),也包含 了一种静态性的内容结构(知识)。
狭义的“认知” :指那些能使主体获得知 识和解决问题的操作和能力。
认知心理学的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认知心理学泛指一切以认知过程 为对象的心理学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 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 心理学。
information
信息加工系统
信息加工系统(Information Processing System,IPS)又称物理符号系统(Physical Symbol System),是指能够接收、存储、处理 和传递信息的系统。它由记忆装置、加工器、 效应器和接受器组成 。
信息加工系统的一般结构
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观点研 究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言语 等心理过程,以及儿童认知发展和 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的一门心 理科学。
二、信息加工模型
将事件以时间顺序排列 三个假设
Sequential stages Unique processes at each stage Each stage receives and passes on
认知心理学的领域
表象 Imagery 语言 Language 认知发展 Cognitive Development 思维与概念形成 Thinking and Concept
Formation 人类智力与人工智能 Huma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第二节 认知心理学简史
行为主义的失败是重要的心理学内部原因 现代科学技术的巨大影响
语言学研究的新进展 信息论思想的渗透 计算机科学的发展
Tolman的研究
Edward.C.Tolman (18861959) 美国心理学家,新行 为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认知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他的认 知学习理论促进了认知心理 学及信息加工理论的产生和 发展,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 的起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