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与效率

合集下载

公平与效率名词解释

公平与效率名词解释

公平与效率名词解释公平和效率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经济体制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公平指的是资源和机会在社会中的分配是否公正,而效率则关注资源的最佳利用。

公平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涉及到社会、经济和政治等领域。

在经济学中,公平通常指的是资源和收入的公正分配。

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来参与经济活动,并从中获得合理的回报。

公平还可以体现在税收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上,以确保弱势群体能够平等地分享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

在一个公平的社会中,人们不会因为出生背景、性别、种族等因素而受到不公正的对待。

效率则关注资源的最佳利用。

在经济学中,效率指的是在有限资源下达到最大产出。

资源的有效利用可以通过提高生产力、创新技术和优化资源配置来实现。

当一个经济体能够高效地运转,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水平都将达到最优水平。

效率的提高有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公平和效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和平衡。

有时候为了追求效率,可能会对公平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在市场机制下,资源的分配可能更倾向于那些能够提供更高效率的产业或个人。

然而,如果这种分配不公平过于严重,可能会引发社会不稳定。

因此,如何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保持公平,是一个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

在实践中,公平和效率往往需要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环境下权衡。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公平和效率的重视程度可能不同,因此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将有所不同。

在制定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公平和效率的因素,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综上所述,公平和效率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公平关注资源和机会的公正分配,而效率则关注资源的最佳利用。

这两个概念在社会发展和经济体制中相互关联,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权衡和平衡,以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公平与效率知识点总结

公平与效率知识点总结

公平与效率知识点总结一、公平与效率的定义1. 公平的概念公平通常被定义为对每个人平等和公正对待。

在经济学中,公平体现在资源和收入的分配上。

一般来说,公平的原则包括平等原则、需求原则和贡献原则。

平等原则是指资源和收入应该平均分配,每个人应该享有相同的权利和机会。

需求原则认为资源和收入应该按照个人的需求来分配,即对贫困和弱势群体进行更多的补贴和帮助。

贡献原则则是指资源和收入应该按照个人的生产力和贡献来分配,即对努力工作和做出贡献的人进行奖励。

2. 效率的概念效率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最大化资源的利用和产出。

在经济学中,效率分为 allocative efficiency 和 productive efficiency 两种。

allocative efficiency 是指资源分配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即资源的分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并且不能通过重新分配资源来使得某个人的福利提高而不影响其他人的福利。

productive efficiency 则是指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产出最大化,即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产出。

二、公平与效率的影响因素1. 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中最常见的方式,它可以通过价格的变动来引导资源和产品的分配。

在自由市场经济中,资源会通过价格机制来进行配置,并且市场价格往往会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和需求的变化。

然而,市场机制并不一定能够保障公平,因为市场机制会使得收入和财富的分配存在差距,并且有可能造成资源和产品的不合理分配。

2. 政府政策政府政策在公平与效率的实现上发挥着关键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和福利政策来调整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使得社会的贫富差距得到缩小。

政府还可以通过监管和法律手段来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提高整体社会的公平性。

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投资和技术创新来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推动经济的发展。

3. 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对公平与效率的实现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公平与效率

公平与效率

公平与效率1、邓小平时代与十七大后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的表述党的十四大提出了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而党的十五大报告进一步重申和强调了这一原则。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注重社会公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报告则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公平与效率的关系(1)公平与效率的定义公平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指在经济利益上的公平,反映了人们之间利益分配的合理关系。

效率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叫效益与成本之比值。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一个有效率的社会,其资源配置、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应该是合理的、公正的;同样,一个公正的社会,其资源一定能得到合理的配置,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

(2)效率的内涵经济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产出状态。

对于一个企业或社会来说,最高效率意味着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从而使特定范围内的需要得到最大满足,或福利得到最大增进,或财富得到最大增加。

合理的效率优先原则就是指分配制度、分配政策要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效率为首要目标。

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一切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由于效率属于现实生产力范畴,而公平属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范畴,因而从效率与公平在社会发展因素的序列中的一般关系来看,效率优先是必然的,兼顾公平是必要的,因而是合理的。

生产效率越低下,社会公平实现的就越不充分,人们就越缺少自由、民主、公平;反之,生产效率越高,社会财富越丰富,在社会物质文明增强的基础上构建的人类社会秩序就越完善,人们所享有的自由、民主、公平就越充分,能实现自我、完善自我的机会也就越多,为社会创造的财富就越多,产生的效率就越大。

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分析

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分析

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分析在现代社会中,公平与效率被认为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平衡。

然而,达到这种平衡并不容易。

在许多领域中,公平和效率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本文将讨论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并探讨如何在追求公平和效率之间找到最佳平衡。

首先,公平和效率是两个看似相互矛盾的概念。

公平强调资源的公正分配,以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公正的机会和待遇。

而效率则强调资源的最大利用,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发展。

在某些情况下,追求公平可能会降低效率,因为要将资源从效率较高的领域转移到效率较低的领域。

相反地,追求效率可能会导致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使一些人无法享受到合理的福利和机会。

然而,公平和效率并不是完全互斥的。

事实上,它们可以相辅相成,并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基础。

一种常见的观点是,只有在资源公平分配的基础上,才能实现长期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如果一个社会存在着巨大的贫富差距和资源不平等分配,那么社会的动力和稳定都将受到威胁,进而对效率产生消极影响。

因此,公平和效率应该被看作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对立。

在实践中,如何找到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最佳平衡是一个挑战。

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一些有启发性的观点和策略。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税收和社会福利来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平衡。

通过向高收入人群征收更高的税收,然后将这些税收用于向低收入人群提供社会福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财富分配的不平等现象。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极端的贫富差距,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

此外,教育和培训也是实现公平与效率平衡的重要手段。

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可以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平等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

同时,优先投资于弱势群体的教育和培训,可以缩小贫富差距,提高社会公平性。

最后,公平与效率的平衡还需要依赖全社会的共识和努力。

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合作是实现公平与效率之间平衡的关键。

政府应当制定合理的法规和政策,以保障社会最大限度的公平和效率。

企业应当注重社会责任,通过合理的薪酬制度和员工福利来实现内部的公平性。

如何理解经济学中的公平与效率

如何理解经济学中的公平与效率

如何理解经济学中的公平与效率公平与效率是经济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公平强调资源分配的正义性和公正性,而效率则强调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利用效率。

这两个概念在经济学中常常相互对立,但也有可能相互促进。

下面将对公平与效率的含义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关系进行详细阐述。

公平在经济学中指的是资源分配的正义性和公正性。

它关注的是人们在经济系统中对资源的公平获取和公平分配的认可度。

公平的理念可以追溯到伦理学和社会学中,也是社会政策制定的重要基础。

在经济学中,公平与分配公正有着密切的关联。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1.平等公平:平等是公平的基础。

平等公平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和资源,无论该人是贫穷还是富有,都应该有平等的待遇和机会。

平等公平可以体现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等方面。

2.劳动者公平:公平还可以理解为根据个人的努力和付出来分配资源。

这种理解认为,每个人应该得到与其付出和贡献相匹配的回报。

这种劳动者公平可以通过工资制度的公平和劳动力市场的竞争来实现。

3.历史公平:历史公平认为资源分配应该考虑到历史的差异和遗产。

这种理解认为,人们的收入分配和社会地位应该考虑到他们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起点。

历史公平的实现可以通过税收制度和社会福利政策来调整资源分配。

与公平相对立的是经济学中的效率。

效率指的是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实现最大化的生产和利用效益。

经济学家通常将效率分为两个方面,即效率的生产和分配。

1.生产效率:生产效率是指在给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生产的产出最大化。

生产效率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劳动力和资本的合理配置来实现。

生产效率的提高可以通过市场竞争和企业创新来达到。

2.分配效率:分配效率是指资源分配的最佳配置,使得资源的使用能够在不同人群之间实现最大福利的最大化。

分配效率的实现可以通过价格信号的作用和市场机制的运行来实现。

尽管公平和效率在经济学中常常相互对立,但也存在一种可能,即有效率的分配也可能是公平的。

在一些情况下,合理的资源分配可以促进效率的增长,而无差别的分配也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下降。

公平和效率的理解

公平和效率的理解

公平和效率的理解
公平和效率是社会发展中两个重要的价值观念,它们在不同的领
域和层面上具有不同的含义和重要性。

公平通常指的是社会资源分配的公正性和平等性。

公平的目标是
确保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待遇,不论他们的社会地位、种族、性别、宗教信仰或其他因素。

公平的核心原则包括机会平等、过程公平
和结果公平。

机会平等意味着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机会获得资源和机会,过程公平涉及到决策过程的公正性和透明度,而结果公平则关注资源
分配的结果是否符合公正和平等的原则。

效率则指的是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最大化产出。

效率的目标是通过
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生产效率来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效率关注的
是如何以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它与生产成本、生产效率
和资源利用率等因素密切相关。

公平和效率在社会发展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冲突和权衡。

在某些情
况下,为了实现公平,可能需要牺牲一定的效率;而在另一些情况下,为了提高效率,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不公平。

因此,在实际情况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权衡和决策,以达到整体的社会发展目标。

公平和效率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共同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一个公平和高效的社会应该在确保公平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效率,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体人民的福祉。

《效率与公平》课件

《效率与公平》课件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合理配置资源
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分配 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 ,避免浪费和短缺现象。
强化资源循环利用
通过废旧物品的回收、再 生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 消耗和环境污染。
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通过改进技术和管理,提 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出 效益,降低单位产出的资 源消耗。
04
实现公平的途径
机会公平
机会公平是指每个人都有平等 的机会参与社会竞争,不受身 份、地位、种族、性别等因素 的限制。
机会公平是实现公平的重要前 提,只有在机会公平的基础上 ,才能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 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政府和社会应该采取措施,消 除各种歧视和障碍,保障每个 人都能平等地参与社会竞争。
过程公平
过程公平是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 中,每个人都受到公正的对待,
强化员工培训
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 工的技能和素质,增强员 工的生产意识和效率意识 。
提高工作效率
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
根据任务的重要性和紧急性,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优先级,避免 拖延和浪费时间。
优化工作方法
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高效的工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 量。
建立良好的工作习惯
保持积极的工作态度,避免无效沟通和内耗,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效率可以分为生产效率和配置效率,生产效率关注的是生产过程中资源的利用程度 ,配置效率关注的是市场价格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
公平的定义
公平通常指社会成员在权利、机会、财 富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分配。
公平可以分为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 果公平,起点公平关注的是社会成员的 起点条件,过程公平关注的是规则和程 序的公正性,结果公平关注的是社会成
国际实践案例

如何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如何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如何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在一些情况下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

在许多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我们经常需要在效率和公平之间进行权衡。

效率通常被定义为在给定资源和时间的限制下,完成任务或达到目标的能力。

简单来说,效率关注如何在最小的资源消耗下实现最大产出。

提高效率可以带来许多好处,如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提高生产力和增加就业机会。

然而,过分追求效率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资源不均衡分配和环境破坏。

公平是指资源和机会的公正分配,以及保障每个人享有基本权利和福利。

公平原则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潜力,并且在资源分配上不应该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公平可以带来社会稳定和平等的机会,但也有可能削弱个人的激励和动力。

然而,在实践中,效率和公平并不总是可以同时达到的,通常需要在两者之间进行权衡。

例如,在企业组织中,追求效率可能要求降低成本和人员规模,这可能导致一些员工失业或工会抗议,这与公平原则相矛盾。

同样,在税收政策方面,追求公平可能要求对高收入者征收更高的税收,然而这可能会削弱他们的动力和创新精神。

当然,理解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并不仅仅是权衡,而是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互相促进。

在一些领域,如教育和健康,公平的资源分配可以提高效率。

例如,为所有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医疗保健将有助于培养更多的人才和提高整体的生产力。

此外,公平的机会可以激励人们努力工作和创新,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

另一方面,高效的资源分配也可以促进公平。

通过提高生产力和资源利用率,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从而改善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现象。

此外,高效的政府机构和公共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提高社会的整体福利。

如何平衡效率与公平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考虑多个因素。

在实践中,政策制定者通常需要权衡不同的价值观、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并寻找在效率和公平之间的最优平衡点。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它可能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是有关经济活动的规则、权利、机会和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它是调节社会关系和财富分配关系的一种规范,它不只是一种主观观念,而是具有客观的内容,它受制于一个国家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具有相对性、历史性和客观性。

何谓效率?效率概念的基本含义,指的是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

公平和效率是矛盾的统一,二者既有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一面,又有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一面。

它们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效率是公平的基础。

从历史上看,只有效率提高到一定的程度产生了剩余物品之后,才出现公平问题。

在效率低下、还没有产生剩余物品时,空谈公平就失去了意义。

而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来看,只有物质财富更加丰富时,公平才会增长,越是在不发达的阶段,收入分配就越不公平。

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全社会也才能达到最大的公平。

也就是说,效率使公平建立在更雄厚的物质基础上,公平的最终实现要以效率的极大提高为基础。

没有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效率的极大提高,是不可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

其二,公平促进效率。

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对经济效率有重大影响,分配公平合理能够使各个阶层的劳动者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能够促使社会稳定发展,从而全面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

相反,严重的分配不公,无论是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还是收入差距过大乃至产生两极分化,都会降低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甚至发生社会动荡,影响效率。

它们的矛盾性主要表现在:二者之间也存在此长彼消的一面。

一方面,公平对效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效率开始提高了,旧的公平观仍居于主导地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公平,要以牺牲一定的效率为代价;而为了促进效率,又要以牺牲一定的公平为代价。

公平和效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可以统一的,但并不是没有任何矛盾,而这些矛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什么是效率和公平?谈谈你的理解。

什么是效率和公平?谈谈你的理解。

什么是效率和公平?谈谈你的理解。

一、什么是效率和公平,谈谈你的理解。

效率就是在同样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量的多少,多了就是高,少了就低。

公平就是在同一平台上,享受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在现行市场经济中,效率是以投入与产出、所耗与所得的比例来计算的,投入少、所耗低、产出高、所得多就称为有效率或高效率,反之就称之为无效率或低效率。

讲效率,我们要清楚两个方面的情况:(1)效率的主要活力来自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劳动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以生产要素分配是以等量付出获取等量报酬的原则来激励劳动者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促进效率提高。

(2) 效率的发挥是建立在社会不平衡,即有一定差别的基础上,有差别才有效率。

劳动者的劳动能力有高有低,劳动质量有优有劣,有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之分,因而按照等量劳动获得等量报酬的原则,劳动所得就必然有差别,而适当的收入差距会起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从而推动效率的提高。

二、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奥肯定理的含义。

1、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是美国统计学家M.洛伦兹(M.O.Lorenz)提出的,是用以反映国民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一种曲线。

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小,收入分配越平等。

2、基尼系数(Gini voefficient)是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提出的一个衡量分配不平等程度的指标。

实际基尼系数总是在零和1之间,其数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则越不平均。

3、奥肯定理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 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 1%,这条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为名,称之为奥肯定理。

潜在GDP这个概念是奥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

经济学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经济学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经济学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经济学中的效率和公平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它们之间既有相互促进的一面,也有相互制约的一面。

以下是它们之间的关系:
1.效率与公平的统一:效率是指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能够以最少
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而公平则是指在社会分配过程中,
每个人都能够获得平等的待遇和机会。

在某些情况下,效率和
公平可以实现统一,例如在市场经济中,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的
资源配置可以既有效率又公平。

2.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追求效率,可能需
要牺牲一部分公平。

例如,在经济发展初期,为了吸引投资和
发展经济,可能需要降低劳动力成本或减少环境保护等措施,
这可能会对公平造成一定的影响。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仍然
需要兼顾公平,确保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

3.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在另一些情况下,为了维护公平,可能
需要牺牲一部分效率。

例如,在社会福利领域,为了确保每个
人都能够获得基本保障和福利,可能需要加大政府投入和社会
救助力度,这可能会对经济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

但是,在这
种情况下,仍然需要兼顾效率,避免过度浪费资源。

4.效率和公平的矛盾关系:在某些情况下,效率和公平之间可能
存在一定的矛盾关系。

例如,在资源分配过程中,如果过于强
调效率,可能会导致资源的过度集中和贫富差距的扩大;而如
果过于强调公平,又可能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率。

在这种
情况下,需要寻求平衡点,既要保证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发展,又要确保社会的公正和平等。

公平与效率

公平与效率

公平与效率公平: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法律、道德、政策等)、正当的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是制度、系统、重要活动的重要道德品质。

公平包含公民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其他生活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分配公平。

正义则是公正的义理,包括社会正义、政治正义和法律正义等。

公平正义是每一个现代社会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标,因此,许多国家都在尽可能加大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力度的同时,高度重视机会和过程的公平。

构筑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需要全社会进行长期努力,要提高全体公民的文化、道德、法制等方面的素质,使人们有渴求公平正义的意识、参与公平正义的能力和依法追求公平正义的行为。

效率:指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出的比率。

效率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叫效益与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也就是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例,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投入,提高效益或产出。

公平与效率是一致的,公平促进效率,不公平导致低效率。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制度、政策公平促进效率。

政策、制度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它的公平与否直接影响到效率。

政策制度的公平有利于效率的提高,最典型的莫过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对生产效率的促进。

政策的公平合理促进效率的提高,反之,政策制度的不公平,不合理则导致低效率。

公平和效率是可以兼容的,可以相互促进、相互统一。

认为公平分配有助于效率的提高,效率的提高可进一步促进公平;分配是否公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成为效率提高的必要条件;而效率的提高可使人们在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分配。

公平和效率是矛盾的统一,二者既有相互排斥的一面,又有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一面。

其统一性表现在: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公平促进效率。

其矛盾性表现在:二者之间存在着此长彼消的关系:一方面,公平对效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效率开始提高了,旧的公平观仍居主导地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为达到公平,要以牺牲一定的效率为代价,而为了促进效率,又要以牺牲一定的公平为代价。

效率与公平的辩论辩题

效率与公平的辩论辩题

效率与公平的辩论辩题正方,效率比公平更重要。

首先,效率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现代社会,效率是企业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只有在追求效率的基础上,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国家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

因此,效率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其次,效率可以带来公平。

通过提高效率,可以增加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为更多的人提供机会。

例如,通过提高教育系统的效率,可以让更多的人接受到优质教育,从而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再者,效率是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追求效率可以使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

而公平往往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低效的分配,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效率比公平更重要,因为效率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可以带来公平,同时也是资源分配的重要依据。

反方,公平比效率更重要。

首先,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在一个不公平的社会中,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社会矛盾会不断加剧,最终可能导致社会动荡甚至革命。

因此,公平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其次,公平是社会正义的体现。

在一个公平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不会因为出身、财富或权力而受到歧视或压迫。

这样的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人平等的理想。

再者,公平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只有在一个公平的环境中,人们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促进社会的创新和进步。

而在一个不公平的环境中,许多人的潜能都无法得到发挥,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们认为公平比效率更重要,因为公平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是社会正义的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名人名句:“公平是社会的基石,没有公平就没有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马克思。

“效率是成功的基础,但公平才是成功的保障。

”——罗斯福。

经典案例:在历史上,许多国家都因为不公平的社会制度而导致社会动荡和革命,例如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等。

这些都是不公平导致的社会动荡的案例。

而在当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都致力于建设一个更加公平的社会,例如北欧国家的福利制度,就是以公平为基础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要点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要点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要点
1. 要明白效率不是一味求快,就像开车不是越快越好,不然容易出事故!比如一个人为了快速完成工作而忽视质量,结果得重新来,这不就适得其反嘛。

2. 公平不是平均,不是每个人都得到一样多就行啦!好比分蛋糕,不是简单切成同样大小块儿,得考虑谁更需要、谁付出更多呀!比如在团队里,按贡献合理分配才更公平。

3. 不能只追求效率而牺牲公平呀,那不是会让人寒心嘛!就好像比赛只看速度不管规则,这比赛还有啥意义?比如企业只看重高效员工,却不考虑其他员工的感受,团队能和谐吗?
4. 公平是为了保障大家的积极性,可不只是形式哦!就跟拔河比赛一样,两边人数得一样才有意思嘛。

如果不公平,有人就会消极怠工了!比如分配任务不公道,肯定有人不乐意干呀。

5. 效率和公平要兼顾,就像走路得两条腿一起迈呀!比如说一个班级,既要关注成绩好的提高效率,又要照顾基础差的保证公平,这样班级才能整体进步。

6. 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对效率与公平的侧重,可不能死板呀!好比不同路况开车速度不一样。

比如在创业初期,可能更侧重效率打开局面,但稳定后就要更注重公平啦。

7. 不要只看到眼前的效率或公平,眼光要长远点呀!就像下棋,得想好后面几步。

比如为了短期效率破坏公平,从长远看可能会损失更多呢。

8. 只有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才能真正发展得好呀!就像船的两只桨,配合好了才能快速前进。

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我的观点结论:效率与公平相辅相成,只有恰当处理两者关系,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效率与公平

效率与公平

效率与公平一、效率与公平之间是必然相互联系的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首先是相互联系的,而非互不相干的。

在一定意义上,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效率的基本含义是投入和产出的比例关系,体现为资源配置使用效率、劳动生产率等,因此可以说效率涉及的主要是生产力问题。

而公平,虽然涉及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但一个主要方面是分配公平,而分配关系属于生产关系范畴。

在一定意义上,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

效率范畴最早产生于经济领域,就是在今天效率的首要所指也是经济效率,主要涉及的是经济发展问题;有了经济效率,才谈得上经济发展又好又快。

而公平,虽然涉及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但其主要所指是社会公平,甚至公平与社会公平往往被当作同义语,主要涉及的是社会稳定问题;有了社会公平,才谈得上社会稳定、安定、和谐。

在一定意义上,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之间的关系。

效率概念最早产自于经济,特别是与市场经济有着先天的联系,市场经济、市场机制、市场竞争的优点是资源配置使用效率高;可以说,讲求效率、促进效率、调节效率主要是发挥市场机制的功能和作用。

而公平,特别是社会公平,则不是市场机制要管和能管的事情,主要靠政府调控;可以说,讲求公平、促进公平、维护公平主要是发挥政府既作为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者,又作为社会、国家的管理者的功能和作用。

在一定意义上,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鼓励先富与促进共富之间的关系。

在收入分配领域,讲求效率,就必须摒弃平均主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鼓励先富就是讲求效率;讲求公平,就必须防止贫富悬殊两极分化,坚持先富带动后富、促进共同富裕。

二、效率与公平之间是可以相互促进的效率与公平不仅是相互联系的,也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

首先,效率是公平的基础,没有效率就没有公平实现的物质条件和源泉。

效率主要体现的是生产力、经济的发展,若没有生产力、经济的发展、效率的提高和财富的增进,则公平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难以有什么真正意义的公平。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公平与效率公平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平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存在永恒的公平.不同的社会,人们对公平的观念是不同的.公平观念是社会的产物,按其所产生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公平又是一个客观的范畴,尽管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公平的内涵不同.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对公平的理解不同,但公平具有客观的内容.公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客观性.效率指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出的比率.人类任何活动都离不开效率问题,人作为智慧动物,其一切活动都是有目的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有的人投入少,但实现的目的多,即我们所说的事半功倍,而有的人投入很大,但实现的目的少,或者实现不了其目标,即我们所说的事倍功半,前者是高效率,后者是低效率.所以效率就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的产出与投入之比值,或者叫效益与成本之比值,如果比值大,效率就高,也就是效率与产出或者收益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成本或投入成反比例,也就是说,如果想提高效率,必须降低成本投入,提高效益或产出.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有人认为是对立的,有人认为是一致的,我个人认为从大的趋势来讲,总的说来,公平与效率是一致的,公平促进效率,不公平导致低效率.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制度、政策公平促进效率.政策、制度属于上层建筑领域,它的公平与否直接影响到效率.政策制度的公平有利于效率的提高,最典型的莫过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对生产效率的促进.政策的公平合理促进效率的提高,反之,政策制度的不公平,不合理则导致低效率.人类的任何活动也都有效率问题.经济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产出状态.对于一个企业或社会来说,最高效率意味着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从而使特定范围内的需要得到最大满足,或福利得到最大增进,或财富得到最大增加.经济效率涉及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领域,涉及到经济力、经济关系和经济体制各个方面.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个有效率的社会,其资源配置、管理体制、运作机制应该是合理的、公正的;同样,一个公正的社会,其资源一定能得到合理的配置,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公平的实现,社会的公平也有助于效率的提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效率与公平没有能够很好地协调起来,相反,矛盾突出.追求公平,效率就打折扣;追求效率,公平便有失公允.其结果,必将影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因此,强调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显得非常重要.“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的原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同一切剥削阶级,特别是资产阶级的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目的服务的.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既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注重经济效率,又要从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出发,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坚决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因此,任何只顾公平而忽视效率和只顾效率而损害公平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只有做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和协调,在全社会树立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坚持公平的原则,保障人们利益和分配的合理化,使每个社会成员既有平等参与的机会又能充分发挥自身潜力,才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人际关系.可以说,“注重效率、维护公平”,既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公平,亦即公正、平等.当年搞计划经济,一切围绕“计划”转.表面上看,计划最具“公平”特性.所以,计划经济的一个特点,就是平均主义、平分秋色,就是“均贫富”,就是“你有我有全都有”.那时的公平,是具有普遍、普及、普惠意义的.这看似公平,但实际上是一种伤害了不少人积极性的“公平”,是一种“大锅饭”式的“公平”. 进入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比过去活了,环境比过去宽松了,人的潜能、智能、积极性比过去高了.那种貌似“公平”的公平在这种体制中站不住脚了,那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所谓“公平”,受到了以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为内涵的按绩效论公平的新式公平的挑战.实施这种公平的初始,不免让人觉得有些陌生,有些不适应.因为能力强者与能力弱者、勤奋努力者与不思进取者所获得的回报拉开了距离.昔日的所谓“公平”日趋没落,尽管有人心存疑虑,但却不得不面对这一无法逆转的趋势.传统的公平受到了现代公平的挑战,懒散的公平受到了竞争公平的挑战,且后者“力大无比”,最终战胜了前者.因为,公平与效率挂上了钩,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相辅相成,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得益彰,此时的公平更具时代性、知识性、竞争性、世界性.而这种市场公平,虽然也有其负面作用,弄得不好,将导致两极分化,但只要利用法律和行政等手段进行合理宏观调控,扬其有利因素,克服其负面影响,就能利用其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铺平道路.应当看到,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核心是解决发展生产力过程中的竞争和效率问题.由于市场是自由的、开放的,它本身不考虑社会公平问题.那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来弥补这个“真空”?各级党委和政府理应承担起维护社会公平、保护市场竞争中弱者利益的责任.。

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效率与公平是个人收入分配中即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原则,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关系,其统一表现在:效率与公平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

效率是实现公平的物质基础和根本途径,生产效率的高低决定着收入分配的价值内容,规模和具体方式。

按照效率原则调节分配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可以为公平分配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奠定物质基础,同时也是解决分配不公平的根本途径。

公平是效率的前期,效率是公平的物质保障,可以简单比喻为公平与效率就是如何做蛋糕与如何切蛋糕的关系。

效率提高了,才能把蛋糕做大,公平合理地分蛋糕,人人满意,使得做蛋糕的积极性提高,效率也高。

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是什么

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是什么

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是什么公平和效率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它们很难被简单地归纳为黑白两个极端。

许多理论家和实践家都在不断地讨论和探索这个问题,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提出各自的看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关系。

公平和效率的概念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公平和效率的概念,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公平是一个非常主观和多维度的概念,它通常被定义为道德、正义或平等的原则。

在商业和社会活动中,公平通常指的是对于不同的个体或群体,分配资源或机会时应该采取合理的原则和标准,以减少不公平和不平等的现象。

例如,打击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和年龄歧视等现象,建立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保护消费者的利益等都是公平原则的重要体现。

效率是指资源分配的优化程度。

在商业活动中,效率通常被定义为最大化企业或组织利润的能力,在经济学中,效率是指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或服务所需的最小成本。

在现代社会中,效率是重要的性质之一,它对企业、组织和个人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

提高效率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竞争力。

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可以理解为公平和效率之间的平衡关系。

在某些情况下,公平和效率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

例如,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中,企业应该追求最大化利润和效率,以保持经营成果。

然而,如果企业使用了不公平的手段实现这一目标,肯定会损害消费者的利益,降低市场竞争性。

在这种情况下,公平和效率之间就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公平和效率之间是可以协调的。

例如,在一些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公共交通的质量和公正能够显着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如果公共交通系统效率低下,人们将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来到达旅行目的地,他们就会认为这一现象是不公平的。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效率将显著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从而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平衡。

公平和效率如何互补实际上,公平和效率之间往往并不是完全矛盾的。

相反,公平和效率是互为支持、相互促进的。

1、什么是效率和公平?

1、什么是效率和公平?

1、什么是效率和公平?(1)效率,从微观层次讲,就是在发挥“一般社会力”的基础上提高劳动生产率;从宏观层次讲,就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总起来讲,效率就是生产要素的节约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强调效率的重要性,就是强调发展的重要性。

(2)公平,公平一般有两种含义:在社会学上,公平是一种道德规范的要求,是指以人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救助,以避免社会两极分化影响社会稳定。

这种意义上的公平涉及到要把富者的一部分财富无偿地匀给贫者,因此它有时会和效率发生冲突,影响效率的提高。

在经济学上,公平是指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所体现的平等,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机会均等。

这种意义上的公平有利于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一般说来是和效率相一致的,相促进的。

但是,这种意义上的公平只是形式上的公平,而不是内容和结果上的公平。

如果只强调这种意义上的公平,而对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加以调节的话,贫富悬殊和大量贫困现象的存在也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产生严重的负作用。

因此,对效率和公平的问题应当辩证地动态地来认识。

2、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含义。

(1)洛伦兹曲线为了研讨国民收入在国民之间的分配题目,美国统计学家M.O.XXX提出的了著名的洛伦兹曲线。

它先将一国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排队,然后考虑收入最低的随便百分比人口所得到的收入百分比。

将这样的人口累计百分比和收入累计百分比的对应关系描绘在图形上,即得到洛伦兹曲线。

(2)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XXX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

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小等于,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和1之间。

3、简述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城乡、居民、地区、行业等),分析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

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1.全社会收入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超过0.4(差距合理区域上线)2.城镇居民年增速8%~9%;农村居民年增4%~5%3.不同的行业工资相差较大 4.企业的经营职位和一般职位间收入差距普遍在20倍以上。

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组织管理和决策中一个常见的挑战。

追求高效率可能会对公平性造成影响,而强调公平性可能会影响到效率。

然而,这两者并非完全矛盾,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平衡二者:
1. 明确价值观和目标:首先,组织或决策者需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目标。

在追求效率和公平性之前,要知道自己对两者的重视程度,以及组织的长远目标是什么。

2. 透明和公开决策:确保决策过程透明公开,让所有受影响的人都了解决策背后的原因和考虑因素。

这样可以增加公平性的感知,即使决策可能不是最公平的,但人们知道是如何做出的。

3. 公平标准与公平程序:制定明确的公平标准和公平程序,确保决策过程中遵循公正的原则。

例如,对于员工晋升或奖励的决策,可以明确评估标准和程序,使决策更加客观和公正。

4. 引入反馈机制:在决策后,引入反馈机制,让受影响的人可以提供反馈和意见。

这样可以及时纠正可能出现的不公平问题,并增加参与感。

5. 灵活性:在实际操作中,要灵活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有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采取折中的办法,以达到效率与公平的平衡。

6. 培养共识:在组织中培养共识,让所有成员了解效率与公平的重要性,并共同努力寻求平衡点。

总的来说,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权衡和处理。

在决策过程中,应当注重透明、公开、公正和灵活,同时增加参与和反馈机制,以确保组织能够在追求高效率的同时保持一定的公平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看待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问题。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逐步取代了传统的计划经济,在改革效率大幅提升的同时,收入分配出现了差距过分扩大的现象。

收入分配的公平问题日益受到人们关注,我国理论界也开始更多地关注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并开展了热烈讨论。

对公平和效率的问题,我们党也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

党的十四大提出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要“注重社会公平”。

公平与效率的基本内涵何谓公平?理论界有这样几种观点:第一,收入差距大小适宜的公平观。

这种观点把收入差距大小作为判断社会分配公平与否的标准,在当前西方理论界比较流行。

这是以结果的均等作为判断公平与否的标准,而没有考虑收入的渠道和手段。

第二,按劳分配的公平观。

这种公平观默认“不同等的个人天赋”所形成的不同收入的“天然特权”。

要求废除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切实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有劳动能力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这种原则摒弃了平均主义的分配体制,认同劳动者通过诚实劳动和努力可以得到更多回报,体现了激励原则。

第三,机会均等的公平观。

这种公平观强调的是在市场竞争中给每一个人提供均等的机会。

第四,收入分配中的公平是分配尺度、分配过程、分配规则的公平,而不是单纯的结果公平。

对个人来说,即使参与分配的机会均等、公平竞争,而实际分配的结果也可能是不均等的。

例如,按劳分配,以投入的劳动为尺度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必然形成个人收入差距;按投入要素分配,以投入的劳动、资本、土地、经营力为尺度,更会形成个人收入差距。

如果抹杀这种差距,追求结果的均等,必然导致平均主义,这恰恰是不平等的表现。

马克思主义认为,公平是历史的、相对的,不是永恒的。

公平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甚至不同的人,对公平的理解是不同的。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学意义上的公平是有关经济活动的规则、权利、机会和结果等方面的平等和合理,它是调节社会关系和财富分配关系的一种规范,它不只是一种主观观念,而是具有客观的内容,它受制于一个国家特定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具有相对性、历史性和客观性。

何谓效率?效率概念的基本含义,指的是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投入或成本就是利用一定的技术生产一定产品所需要的资源,既包括物质资源,又包括人力资源;既包括无形资源,又包括有形资源。

产出或收益指的是人们利用一定的技术、投入一定的资源生产出来的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或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物品或服务,既包括有形的物品,又包括无形的服务。

公平与效率,何者为先?公平和效率二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但它们之间究竟是正相关关系还是负相关关系,是对立还是相辅相成?大致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公平和效率之间完全是矛盾的关系。

他们认为,对效率的追求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不平等,公平和效率如同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要效率就不能要公平,要公平就必然会牺牲效率。

一种观点认为,公平和效率是可以兼容的,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相互统一,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不是以牺牲另一方为代价的。

公平分配有助于效率的提高,效率的提高可以更进一步促进公平。

分配是否公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劳动者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成为效率提高的必要条件;而效率的提高可以使人们在比例不变的情况下获得更多的分配。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公平和效率是矛盾的统一,二者既有相互矛盾相互排斥的一面,又有相互统一、相互依存的一面。

它们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其一,效率是公平的基础。

从历史上看,只有效率提高到一定的程度产生了剩余物品之后,才出现公平问题。

在效率低下、还没有产生剩余物品时,空谈公平就失去了意义。

而从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来看,只有物质财富更加丰富时,公平才会增长,越是在不发达的阶段,收入分配就越不公平。

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全社会也才能达到最大的公平。

也就是说,效率使公平建立在更雄厚的物质基础上,公平的最终实现要以效率的极大提高为基础。

没有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效率的极大提高,是不可能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的。

其二,公平促进效率。

收入分配是否公平,对经济效率有重大影响,分配公平合理能够使各个阶层的劳动者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能够促使社会稳定发展,从而全面促进劳动效率的提高。

相反,严重的分配不公,无论是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还是收入差距过大乃至产生两极分化,都会降低劳动者的积极性,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甚至发生社会动荡,影响效率。

它们的矛盾性主要表现在:二者之间也存在此长彼消的一面。

一方面,公平对效率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效率开始提高了,旧的公平观仍居于主导地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另一方面,在一定时期内为了达到公平,要以牺牲一定的效率为代价;而为了促进效率,又要以牺牲一定的公平为代价。

我们同意后一种观点,公平和效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可以统一的,但并不是没有任何矛盾,而这些矛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公平与效率,在矛盾中统一公平和效率是矛盾的统一,因此,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完全做到公平和效率的兼顾。

是优先考虑公平,还是优先考虑效率,还是选择其他的结合方式,对此,理论界也有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主张效率优先。

这种观点来自西方自由竞争的各个学派,他们认为自由竞争是最平等的,主张把效率放在优先的政策目标,反对政府通过行政干预进行收入的再分配,认为这样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一种观点主张公平优先。

他们认为,应将公平作为优先考虑的政策目标,如果听任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必然会产生两极分化,要求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缩小收入分配的差距。

因为,市场竞争中产生的收入差距过大或两极分化是最不平等的,效率不是来自公平而是来自不公平,市场竞争中的效率是建立在不平等的基础上的。

一种观点主张,公平和效率两个政策目标同等重要,没有先后次序之分,二者必须兼顾,即如何以最小的不平等换取最大的效率,或以最小的效率损失换取最大的公平。

市场机制的作用要限制,但是不能限制过分;收入均等化措施要有,但不能过度。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必须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我们党第一次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同志重申了“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臵,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党的十六大报告继续提出,“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正确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切实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第一,在效率和公平的对立统一关系中,由于效率和公平在统一中还有对立的一面,在复杂的两难选择中,只有选择效率优先,才能达到未来更高层次上的公平。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共产主义公平社会的到来也是以生产力极大发展为基础和前提的。

没有效率的提高,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只能是低水平的均等,是共同贫穷。

只有生产力发展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增强了,把蛋糕做大了,才有可能使每个人分得更多的蛋糕,国家才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和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解决贫困问题,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从这个意义上讲,效率是实现公平的重要手段,效率越高,越为公平提供条件,效率是公平的基础。

第二,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鲜明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可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应有之义。

如果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条件下,过度追求公平,只能导致共同贫穷。

只有生产力发达了,我们才能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充分体现。

发展生产力的途径就是提高效率。

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又决定了我们必须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以达到共同富裕,所以,又必须兼顾公平。

第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要求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如价值规律、竞争规律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市场经济就是效率经济,在市场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市场主体都必然把经济效率放在第一位,这样,它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效率也只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才能得以实现。

因此,我们的政策取向必须维护市场经济规律,保护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实行效率优先。

当然,效率优先不是不要公平,而是要通过效率的提高促进公平更好地实现。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着眼于总体和长远,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其侧重点也会发生变化。

实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第一,在初次分配中充分体现效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具有“经济人”的本性,也就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要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最有效的经济手段就是按照市场原则和生产要素的贡献取得收入,让贡献大者获得更多收入,激发他们劳动和经营的积极性,在政策上要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第二,在再分配和三次分配中体现公平。

初次分配中讲求效率必然带来收入差距的扩大,要缩小收入差距就需要利用再分配的政策措施,包括对高收入者征收各种调节税,对低收入者和贫困地区实行转移支付,如提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临时性的社会捐助,目的是缩小初次分配中的收入差距。

第三,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调节不合理的分配行为,如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打击非法收入。

不规范的分配秩序既损失了效率,又损害了公平。

规范分配秩序既可以提高效率,又可以保证公平。

第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要注意把握效率和公平的均衡点。

这一均衡点并没有固定的数量界限,却符合社会的可接受程度。

也就是说,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都可以以效率为主,当社会难以承受时就必须注重公平的尺度。

这种公平点既包括区域之间收入差距的均衡点,也包括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的均衡点,还包括个人之间的相对收入差距均衡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