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第12课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b0d1196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db.png)
【导语】《诗经》是我国第⼀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辞。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最后编定成书,⼤约在公元前6世纪。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12课《诗经⼆⾸》课⽂原⽂ 蒹葭 蒹葭苍苍,⽩露为霜。
所谓伊⼈,在⽔⼀⽅,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中央。
蒹葭萋萋,⽩露未晞。
所谓伊⼈,在⽔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中坻[chi]。
蒹葭采采,⽩露未已。
所谓伊⼈,在⽔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中沚[zhi]。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君⼦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钟⿎乐之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12课《诗经⼆⾸》知识点 【主题思想】 《关雎》写的是⼀⼀个青年男⼦对⼀个窈窕淑⼥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求⽽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蒹葭》通过对特定情境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主⼈公对远⽅的意中⼈强烈的思念之情及可望⽽不可即的苦恼。
【⽂章结构】 关雎:河边邂逅-朝思暮想-琴瑟友之 ⼀见钟情-辗转反侧-钟⿎乐之 (爱慕)(相思)(愿望) 蒹葭:蒹葭苍苍-所谓伊⼈-宛在⽔中央 蒹葭萋萋-所谓伊⼈-宛在⽔中抵 蒹葭采采-所谓伊⼈-宛在⽔中沚 【⽂学常识】 《诗经》本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题⽬“关雎”中的“关”是拟声词,鸟鸣之声;“雎”,雎鸠,种⽔鸟。
题⽬“蒹葭”中的“蒹”指芦苇⼀类的植物;“霞”指初⽣的芦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鸟雌雄和鸣,相呼相应,在那⽔中的沙丘之上,像是恋⼈同唱着欢悦的情歌⼀样。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https://img.taocdn.com/s3/m/d134789c2b160b4e777fcf38.png)
逆流而上 顺流而下 艰险 仿佛、好像
干 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路)高 水中的高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蒹葭采采 茂盛鲜明的样子 白露未已 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在水之涘 水边 道阻且右 向右迂曲 宛在水中沚 水中的小块陆地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试一试,相信你也能用优美的语言来译 读余下的两章。
芦苇初出青翠翠, 清晨露水变成霜。 伊人呀,你在哪? 逆流而上去寻她, 道路艰难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寻她, 仿佛在那水中央。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请你试用这样的一句话来描绘诗中优美
的画面。
读
句,我仿佛看到
了
,让我
。
示例:读“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 我仿佛看到了萧瑟的秋风中苇丛起伏, 芦花白茫茫一片,让我感受到清冷的氛 围。
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
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堂小练
1.下列各项中对加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流走)
B.参差荇菜,左右芼之(挑选)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跟随、追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关雎
《诗经》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读准字音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源自河边邂逅 一见倾心朝思暮想 辗转难眠
【状元大课堂】2016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 新人教版
![【状元大课堂】2016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83c9fbaeaad1f346933f60.png)
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
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一万多立方
米”。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
盲目地拼命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 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三、假如你是一位世纪老人,见证了罗布泊的百年沧 桑,你将向人们诉说什么? 示例:我今年整整100岁了,小时候,家就住在
拓展延伸
说说我们生活周围环境被破坏的 事例,谈谈你的想法。
1.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污染环境; 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
2.不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破坏环境。
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爆发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 洪灾,其原因之一,就是与湖争地乱砍乱伐森林、不 适当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一沉痛的教训,我们一 定要牢记。
结构梳理
曾经的罗布泊: 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
生命绿洲 科考失败 神秘的沙漠 生命禁地
今日的罗布泊
消亡的原因 河流改道 “四盲”
今日的荒漠 胡杨林大面积死亡 巨大的黄色沙地 今日的青海湖: 50年间湖水下降了8.8米 水深只剩尺余,大有干 今日的月牙泉: 涸之势
课堂小结
罗布泊的今昔变化给人类带来了 深刻的教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 环境。只要人人都拥有一颗保护地球 的心,我们有理由相信:天会更蓝, 树会更绿,水会更清。
第12课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R 八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在我国西北地区有一个曾经非常美丽的仙湖; 那是一个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 绿洲;那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我国科学家彭 加木、探险家余纯顺先后在那里失踪、遇难;那 是一个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的地方— —罗布泊。 罗布泊,曾经是有水的,曾经是 有很多水的。一个非常美丽的仙湖, 如今却成了沙漠。是什么原因使罗布 泊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呢?下面就让 我们一同走进曾经的仙湖——罗布泊。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12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12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https://img.taocdn.com/s3/m/2b47f49c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30.png)
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12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八年级语文课本《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本文属于报告文学,这种体裁的文章兼有新闻和文学的两种特点。
小编整理了关于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12课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八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文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个罗布泊。
自20世纪初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闯入罗布泊,它才逐渐为人所知。
1980年,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彭加木在那里进行科学考察失踪;16年后,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罗布泊.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没有一棵草,一条溪,夏季气温高达70℃。
罗布泊,天空中不见一只鸟,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
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
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
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
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
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
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
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第12课《诗经》二首-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读
![第12课《诗经》二首-八年级语文下册课文全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190b977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a1.png)
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学习目标1、理解《关雎》所体现的青年男女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
2、初步了解作品所运用的反复和赋、比、兴等创作手法。
3、在诵读中体会本诗的内涵。
(重点)4、正确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男女青年纯真美好的爱情。
(难点)作者简介《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按用途和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的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其中的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音乐,其中的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其中赋直陈其事;比喻叫比;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写作背景《诗经》大约成书于春秋中期,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孔子曾多次提到这个名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
司马迁用的也是这个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史记·太史公自序》)。
后来改称《诗经》,是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的缘故。
课文主题《关雎》是一首优秀的爱情诗,描写了一位青年执着地追求一位漂亮而善良的姑娘,反复倾诉内心缠绵的情思,急切盼望不久的将来能与意中人美满地结合,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期盼之情。
《蒹葭》生动地再现了一个执着地寻求爱情的青年形象,突出了追寻之路的艰难与漫长,表达了寻而无果的无限惆怅之情。
读读写写重点语句翻译(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
(3)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姑娘美丽又可爱,弹琴鼓瑟来亲近她。
古今异义左右流之(古义:捞取今义:流动)道阻且右(古义:艰险今义:阻挡)一词多义左右流之(名词,右边)道阻且右(动词,向右迂曲)左右采之(动词,采摘)蒹葭采采(形容词,茂盛鲜明的样子)词类活用左右流之(名词做状语,在左右两边)琴瑟友之(琴瑟,名词做动词,弹琴鼓瑟。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关雎》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10733940b4e767f5acfcec9.png)
板书
一(第1节):比兴开):运用隐喻,抒写思念好逑之苦。
三(第4、5节):比兴手法抒写憧憬赢得好逑之乐。
五、学以致用,推荐阅读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 君子,德才兼备,文质彬彬,有所为有所不为,面对美好的淑女, 没有贸然接近,只是远观爱慕,他对女子的欣赏,其实是对美好 勤劳的赏识,崇尚美好,热爱生活,仁义道德。
• “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君子美梦成真了吗?
•所有追梦追求美好的脚步都应该立足于修炼自 身,在求索和磨砺中提升自己,梦想就会获得 希望,学习也是一样的,未来也是一样!
逑: 配偶
芼: 挑选
寤寐: 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特殊用法:琴瑟:名作动,弹琴鼓瑟 友:名作动,亲近
钟鼓:名作动,敲钟击鼓
乐: 使动用法,使……快乐 流: 古义:捞取。今义:流动。
虚词: 之: 助词,的。例:在河之洲
代词
例:左右流之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第一章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相伴停在水中的陆地上。 文静善良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抒发了 由喜悦到失望再到愉悦的感。情变化
2.关键词句:能统领全诗对全诗起关键作用的词句是什么?
答题格式:在结构上统领全诗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能突出主旨是全篇中心的一个字是:逑 逑
。
• 1.诗歌中有一个赞美女性的成语,请找出。 • (窈窕淑女) • 2.分析形象:她在随风飘荡的荇菜丛中采摘,诗歌中用了哪几字来形容? • (流、采、芼) • 3.把握心情:结合诗句,请用几个词语概括男主人公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 • (爱慕——思念——愿望) • 4.在君子日夜思念之中,你觉得这位姑娘值得被追求吗?为什么? • 女子:淑女一样,美丽大方,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勤劳本身就是人品的最好体现。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 《诗经》两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 《诗经》两首](https://img.taocdn.com/s3/m/49bc6ec165ce05087732133e.png)
第12课《诗经》两首【导学目标】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节的节奏特点。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课时计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关雎》,第二课时完成《蒹葭》。
第一1课时学习《关雎》情景导入生成问题雎鸠啼鸣,荇菜差参。
琴瑟钟鼓,君子淑女……这一切,在心中荡漾着爱意的恋人眼中,大概会多一层温馨与幽怨吧!你听,他们各自为自己倾心的“淑女”唱出了缠绵悱恻的情歌。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雎.(jū)鸠.(jiū)窈窕..(yǎo tiǎo)逑.(qiú) 荇.(xìng) 寤寐..(wù mèi)芼.(mào)2.文言知识梳理(1)重点实词关关:拟声词,一种鸟的叫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配偶。
寤寐:指日日夜夜。
芼:挑选。
(2)词类活用①琴瑟友.之(名词做动词用,做朋友,相亲相爱,亲近)②钟鼓乐.之(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乐)(3)古今异义左右流.之(古义:求取;今义:流出)3.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成《诗经》。
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
其语言生动传神。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一)朗读指导1.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交流点拨】第一节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
这一节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
语文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2
![语文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2](https://img.taocdn.com/s3/m/4f83dd43767f5acfa1c7cda6.png)
全文抒发了作者 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字里行间充满作者强烈 的忧患意识,为罗布泊生态环境 的破坏而痛惜,为人们的盲目造 成的悲剧而痛惜。警醒世人,要 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 护。
理清思路
先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日罗布泊的荒凉景象 再追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历史上罗布泊的美丽 , 再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罗布泊消逝的原因 , 再次展现____________________ 并由此写到今日罗布泊的荒凉 ________、_______的颓势, 水到渠成地发出 _________ 的强烈呼吁。 青海湖 月牙泉
悲剧的制造者是谁?
在我们的周围,这样的悲剧还在 不断地上演,你能举出几个事例吗?
3、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 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 林成片死亡…… 4、那奇行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 身躯,似在表明之手! 5、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 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以脱尽了外衣, 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正音:
sè shì bì yuá n xù luǒ zhǐ hé gē yí n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其特 点具备了新闻和文学两种文 体的特点:即真实性;形象 性和抒情性。
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昔日的罗布泊是怎样一副景象? 现在的罗布泊是什么样子? 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么?
罗布泊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环保
绿林环绕
鸟栖天堂
水如明镜
水丰鱼美
盐碱遍地
漫天戈壁
凝固的生命
广袤却无人迹、寸 草不生、不见飞鸟 的罗布泊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https://img.taocdn.com/s3/m/d2013736453610661ed9f439.png)
以人的感情,“挣扎与痛苦”表现作者 为人类盲目破坏环境而痛惜不已的感情。
昔日: ‚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 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 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 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现在: ‚被斯文· 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 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 的地方。‛
“马上”—变化速度快 “全部枯死”、“成片死亡”---受破 坏程度大
6、在这巨大的吸水鬼面前罗布泊承受了一种怎样的折
磨?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看着这时的罗布泊心情如何?
1、70°C高温煎熬的痛苦 2、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又像是向谁伸出求助之手 -----拟人、赋予胡杨以人的情感 “挣扎与痛苦”表明作者为 人类盲目破坏环境而痛心不已的感情。 3、 站在罗布泊的边沿……你会感到着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 无奈 ----反复强调站在罗布泊的边沿,突出了目睹的惨状令人沉痛 “ 裸露的胸膛”、“脱尽外衣 ”, 指大地的植被被彻底破 坏 用比喻、拟人的修辞赋予罗布泊以人的生命与情感,我们仿 佛能听到罗布泊痛苦的呻呤,会感到它胸膛里深藏的痛苦与 无奈
品味语言
本文是一篇报告文学,兼 有文学和新闻两种特点,既有真 实性又有生动性,请到文中找 出相应的语句。
(提示:注意形象的语言和生动的修辞。)
例句: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 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 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 救之手!”
【分析】这句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胡杨林
小结:
这篇课文是从一篇报告文学中节选下 来的。罗布泊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还曾经 是一个美丽的仙湖,但现在却成了令人恐 怖的沙漠,它吞噬了无数的生命。作者通 过翔实的资料说明,人对自然贪婪和盲目 的索取是造成这一悲剧主要原因。课文最 后,作者发出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吁。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课文精讲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课文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47bd8fcd312b3169a451a4fb.png)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课文精讲12.《为人民服务》课文精讲这篇演讲词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议上的讲演。
1944年9月8日,即张思德牺牲后3天,中央直属机关在延安凤凰山脚枣园操场上为他举行了约千人的追悼会,毛泽东亲笔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
下午1时以后,毛泽东迈着沉重的步子走上祭台,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
在本文中,毛泽东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以严密的逻辑论证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见解和主张。
“为人民服务”就是替人民作事、为人民着想,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
毛泽东利用悼念张思德大会的场合讲这番话是有深刻用意的。
一是高度赞扬张思德的高尚品德,二是号召大家向他学习,三是在共产党人中要大力宣传和倡导“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一、基础知识1.给红色的字注音。
鸿毛()李鼎铭()()哀悼()2.形近字┏哀:哀伤┏悼:悼念┏泰:泰山┗衰:衰弱┗掉:打掉┗秦:秦国3、词语解释【精兵简政】指党政军紧缩机构,精简人员。
亦借用于一般的去除繁冗,力求简要。
【寄托】课文中指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原指①依托,安身。
②托付,委托。
③艺术作品中的寄情托兴。
语出晋代王羲之《兰亭集序》:“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哀思】课文中指悲哀思念的感情。
4、文学(文体)常识议论文的三要素为______、______、______。
论证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据包括_______、_______。
本文是_______在一九四四年九月八日在中共中央警备团追悼_______的会议上的讲演。
【参考答案】1、鸿毛(hóng)李鼎铭(dǐng míng)哀悼(dào)4、论点论据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事实论据道理论据毛泽东张思德二、课文学习1、这篇演讲词围绕“为人民服务” 这一主题讲了哪些内容?【明确】此题旨在引导学生理清毛泽东的这篇演讲词的思路。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预习资料参考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预习资料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17d3d529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6f.png)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预习资料参考一、相关资料《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将其作为道德教育的教材。
自西汉以后被儒家学派尊崇为经典,奉为“六经”之一。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的第一篇。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风:是各地的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常用复沓手法,体现民歌特色。
雅: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
颂: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赋:即陈述铺叙。
比: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二、课文翻译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注释:关关:拟声词。
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漂亮,美好。
逑:配偶。
译文: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河心小洲上。
文静美好的女子,是男子的好配偶。
原文: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注释:参差: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寤寐:指日日夜夜。
钟鼓:钟和鼓。
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敲钟,击鼓。
乐:使……快乐。
译文: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
文静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追求她。
追求她却得不到,白天黑夜总是思念她。
思念啊思念,竟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采。
文静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挑。
文静美好的女子,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 唐诗五首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12 唐诗五首](https://img.taocdn.com/s3/m/a70803b410661ed9ad51f3ac.png)
12 唐诗五首第一课时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名校讲坛1.写作背景《野望》:诗人于隋末举孝廉,授秘书省正字,出为六合丞。
简傲嗜酒,屡被弹劾。
时天下已乱,遂托病还乡,其后浪迹中原、吴越间。
唐初,曾待诏门下省,任太乐丞。
后弃官归田,躬耕东皋。
这首诗作于唐代初年,诗中流露出诗人避世退隐的感情。
《黄鹤楼》:诗人为求官来到湖北,登上黄鹤楼,看眼前鹤去楼空,望天际悠悠白云,睹洲上萋萋芳草,不觉慨然于岁月不再、人世茫茫,写下了这首《黄鹤楼》。
《使至塞上》: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去节度使府慰问将士,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本诗即作于赴河西途中。
《渡荆门送别》:本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青年时期的李白此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的楚国故地游览。
《钱塘湖春行》:这首诗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他在杭州时,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恰到好处。
2.考点链接描绘诗词意境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作者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方面。
【考查方式】(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句所展现的景象(或画面)。
(2)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技法点拨】抓住诗词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词,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现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答题格式】描绘景(描绘诗词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习题链接】见“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课内精读”T8,“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课内精读”T5。
01 积累与运用【课前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东皋.(gāo) 薄.暮(bó) xǐ(徙)倚落huī(晖) 驱dú(犊)采wēi(薇) 崔颢.(hào) 千载.(zǎi) 燕.然(yān) 征蓬.(péng)2.文学常识填空。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12课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12课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cd3166561252d380eb6e34.png)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 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 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 了……”
“盲目”一词,写出人们目 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连用了四个 “盲目”,以排比的句式,大大强化 了遗憾之情、谴责之情。
‚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 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将成为荒 漠的地方!‛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 罗布泊考察时失踪,国家出动了飞机、军 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 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
1995年夏,米兰农场职工3人乘一 辆北京吉普车去罗布泊探宝而失踪。后 来的探险家在距楼兰17公里处发现了其 中2人的尸体,死因不明,另一人下落 不明,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的汽车完 好无损,水、汽油都非常充足。
运用排比,以强烈的语气发出 了拯救生态环境的呼声,表达了 强烈的环保意识、忧患意识。
“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 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 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 谁伸出求救之手!”
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胡杨林以 人的感情,表现了作者为人类盲目 破坏环境而痛惜不已的感情。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 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 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 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 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 藏的痛苦与无奈。”
★课文再举青海湖、月牙泉二例,跟文章的
题目有什么关系?
呼吁人类要增强环境意识,拯救生态环境, 制止生态继续恶化。
明确:这样推而广之,说明悲剧仍在继续,
人们不懂得自然规律, 不懂生态平衡,只图眼前 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 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 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发 展经济同时要加强生态环 境建设.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2《诗经二首》之《蒹葭》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2《诗经二首》之《蒹葭》课件(共26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5b518e427d3240c8547ef47.png)
《蒹 葭》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 《秦风》 ,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 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 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荻苇、芦苇”,生于水边。
诗文朗读 〔注意字音〕
读准读音
1:辨析字词读音 2:请全班同学朗诵课文
而对 不意这 可中首 即人诗 的的描 惆急写 怅切了 失追一 望求个 之和热 情可恋 。望者
•采采:茂盛,众多 •未 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沙滩
Jiān Jiā
蒹 葭 苍 苍 , •蒹葭:芦苇 白 露 为 霜 。 •苍苍:茂盛的样子 所 谓 伊 人 ,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 水 一 方 。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Sùhuí 溯 洄 从 之 , •从:追寻 道阻 且 长 。 •阻:艰险 溯 游 从 之 , •溯 游:顺流而下 宛 在 水 中 央 。 •宛:好像、仿佛
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 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三、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 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
主题: 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
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 歌者思念的对象可能在遥远的地方,只能怀想而无法见面, 因而心情惆怅,无法抑制。时间越久,阻隔越远,感情越深。)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在水之湄。
•湄:岸边,水草交
溯洄从之,
接的地方
道 阻 且 跻 。 jī •跻:登,上升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chí
•坻:水中小洲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sÌ 溯 洄 从 之 , 道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 zhĬ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PPT课件(34页)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PPT课件(34页)](https://img.taocdn.com/s3/m/e9790aa83c1ec5da51e27074.png)
三、体验与反思,畅谈童年之乐
1.理解课文,能概括说出课文的思想内容。
总结:“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赏月
听 闲适(出示图片4) 读 《 关 雎 》
朗读《关雎》
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体味感情。
读准字音
雎鸠( jū jiū ) 好逑( hǎo qiú ) 荇 ( xìnɡ )
学习目标
1. 了解《诗经》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理解诗 歌的内容。
2.学习比兴手法,体会一咏三叹的写作结构,体会它 朴素优美、音韵和谐的语言特色。
3.培养健康纯洁的爱情观,以及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 爱之情。
走近作品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 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 歌305篇,因此,也被叫为“诗三百”, 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被儒家奉为经典,原本只称《诗》, 后世才称为《诗经》。
这两首古诗都是爱情诗,都写了对所爱之人的追求。《关雎》里有“ 寤寐求之”“寤寐思服”“辗转反侧”“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等诗句 。主人公从夜不能寐到主动接近,表现了对“淑女”的无限倾慕和大胆追 求。在那个时代,在某些地域,对男女交往的限制还不太严格,由此我们 在这首诗中可以体会到年轻小伙对美丽姑娘的大胆追求。
迷
师:在讥讽和侮辱中,爱因斯坦慢慢地长大了,孤独的他开始在书籍中寻找寄托,寻找精神力量。于是,爱因斯坦在书中结识了阿基
、 米德、牛顿…书籍和知识为他开拓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就这样,他成为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河畔道路 崎岖难行,险阻重重。 迷 师:多美的月亮啊,是我,我也会这么想的。关于月亮,不知有多少的文人雅士对她美丽的容颜加以赞赏。这是我搜集的一些资料。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 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八年级下册语文12课原文翻译注释
![八年级下册语文12课原文翻译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7de923c6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c5.png)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原文翻译: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小岛上。
善良美丽的少女,小伙理想的对象。
长长短短鲜荇菜,顺流两边去采收。
善良美丽的少女,朝朝暮暮想追求。
追求没能如心愿,日夜心头在挂牵。
长夜漫漫不到头,翻来复去难成眠。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手左右去采摘。
善良美丽的少女,弹琴鼓瑟表宠爱。
长长短短鲜荇菜,两边仔细来挑选。
善良美丽的少女,钟声换来她笑颜。
字词注释:关雎:篇名。
它是从诗篇第一句中摘取来的。
《诗经》的篇名都是这样产生的。
周南:西周初期周公旦(公元前1063-前1057年)住东都洛邑(在今河南省洛阳市),统治东方诸侯。
“周南”都是周公统治下的南方诗歌。
《关雎》是一首情歌,写一个贵族男子爱上了一个采荇菜的姑娘,思慕她,追求她,想和她结婚。
关关:象声词,鸟的啼叫声。
在河之洲:(雌雄雎鸠)在河中陆地上居住着。
形容它们的融洽。
好逑:等于说“佳偶”。
逑:配偶。
参差荇菜:长短不齐的荇菜。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荇菜,水生植物,圆叶细茎,根生水底,叶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寤:醒着。
寐:睡着了。
思服:思念。
服:想。
琴瑟友之:弹琴鼓瑟来表达对她的爱慕。
芼:摸,这里是选择的意思。
关雎赏析:《关雎》这首短小的诗篇,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同时,它是《诗经》的第一篇,而《诗经》是中国文学最古老的典籍。
虽然从性质上判断,一些神话故事产生的年代应该还要早些,但作为书面记载,却是较迟的事情。
所以差不多可以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雎鸠的阵阵鸣叫诱动了小伙子的痴情,使他独自陶醉在对姑娘的一往深情之中。
种种复杂的情感油然而生,渴望与失望交错,幸福与煎熬并存。
一位纯情少年热恋中的心态在这里表露得淋漓尽致。
成双成对的雎鸠就象恩爱的情侣,看着它们河中小岛上相依相和的融融之景,小伙子的眼光被采荇女吸引。
第12课《关雎》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关雎》八年级语文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eff11d1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c.png)
3、兴 兴即烘托、衬托,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 内容作铺垫。
关雎
jū jiū
yǎo tiǎo
hǎo qiú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第一章)
xìng
shū wù mèi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第二章)
思考探究
3、请举例分析这首诗中“兴”的艺 术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
参考:
本诗开头用“关关雎鸠,在河 之洲”来起兴,引出“窈窕淑 女,君子好逑”,使人由成双 成对的雎鸠鸟联想到淑女是君 子的佳偶,由雎鸠鸟的和鸣联 想到君子对淑女的思念。
思考探究
4、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 不伤”,请你结合本诗谈谈对这句话的 理解。
·
《 诗 经 周 南 》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有感情 地诵读《关雎》。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想象能 力,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培养自己对 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导入新知
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 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在中 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位置。 有人曾说:一翻开中国文学的历 史,首先遇到的就是《关雎》。 今天我们将一起追溯诗歌的源头, 聆听来自三千年前的关关之声。
了解作品
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160篇)各地民歌。 “雅”:(105篇)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颂”:(40篇)是用于宫廷宗庙祭祀的乐歌。
解读标题
《诗经》中诗的标题一 般取自该诗的第一句。本诗 第一句中“关关”一词,为 拟声词。雎鸠,一般认为就 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 不离。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短文两篇-陋室铭》](https://img.taocdn.com/s3/m/f509c50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3.png)
他一生历经多次贬谪,但始终 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和追求, 成为唐代文坛上的重要人物。
刘禹锡的诗风豪放、自然,善 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铭》创作背景
《陋室铭》是刘禹锡被贬至安徽 和州时所作的一篇铭文。
当时,刘禹锡的住所简陋破败, 但他却以乐观的态度和高雅的情 趣来面对困境,写下了这篇脍炙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短文两 篇-陋室铭》
目录
•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 知识拓展与延伸阅读 • 艺术特色鉴赏与创作启示 • 课堂互动环节
01 课文背景及作者简介
刘禹锡生平与成就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唐朝中期著名诗人、文学家、 政治家。
古代文人的价值观
分析古代文人如刘禹锡等为何推崇“陋室不陋”的观念,以及这种价 值观对他们作品的影响。
分享交流:你心中理想居住环境是怎样?
物质条件与精神追求
分享对于理想居住环境的看法,包括物质条件和精神追求两个方 面,如舒适的住房、优美的环境、和谐的社区氛围等。
个人经历与感受
结合个人经历或感受,谈谈自己曾经居住过或向往的居住环境,以 及这些环境对自己成长和生活的影响。
修辞手法运用
对偶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 深,有龙则灵。”等句子运用对 偶手法,使文章节奏鲜明、朗朗
上口。
比喻
将陋室比作仙境、龙居,形象生动 地表达了作者对陋室的赞美之情。
押韵
全文多处运用押韵手法,如“名” 与“灵”、“青”与“丁”等,使 文章读来更具音韵之美。
03 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
陋室不陋,惟吾德馨——崇尚道德品质
学生自主创作实践建议
选取类似主题进行创作
可以选择与《陋室铭》类似的主题,如描述一个简朴的生活环境 或表达对某种高尚品质的追求,进行自主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荡漾( yàng )
罗布泊( pō )
庇护( bì 戈壁( ) gē )
泵站( bèng ) 鹭鸶( lù sī 鹅喉羚( líng )
字词知识
2.多音字
泊 圈
pō(湖泊) bó(停泊) quān(转圈)
钻 畜
zuān(钻山洞) zuàn(钻石) chù(牲畜)
juàn(羊圈)
xù(畜牧业)
字词知识 3.形近字
本地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规律,不懂生态平衡,不懂上游将水
抽干了,下游的河道就会干涸,罗布泊就会干涸,周边生态环境就会严重恶化,乃至荒漠 化。 当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扩大耕地,开采矿藏,也是“开发”,问题是当年 的开发没有考虑水资源,简单地以为塔里木河有的是水,顾了上游不顾下游。因此,我 们一定要克服经济开发当中的盲目性,认清自然规律和生态平衡,并且尊重自然规律, 维护生态平衡,切记在谋求发展的同时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又变得像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强调变化快。例
句:真是世事如白云苍狗,不禁感慨系之矣!
字词知识
萧瑟: 形容冷落;凄凉。 和煦: 温暖。 栖息: 停留;休息(多指鸟类)。 裸露: 没有东西遮盖。 浑然一体: 形容完整不可分割。 丰盈: 富足。 吞噬: 吞食。
5.重要词语释义
沧海桑田: 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庇护: 袒护;保护。 崩塌: 崩裂而倒塌。
。作者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都做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 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重难点探究
再看拟人手法。作者将胡杨林拟人化:“那奇形怪状
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
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赋予 胡杨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荡,为自己盲目破坏 生态环境而痛惜不已。运用拟人手法的地方还有:“站在 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
使越来越多的地方成为荒漠。
文章脉络
重难点探究
1.造成罗布泊生态环境破坏的深层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制造悲剧、自讨苦吃? 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不妨来重点看看第十二、十三两个自然段。这两个自然 段已经清楚地交代了罗布泊消逝的原因,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盲目”二字,“盲目 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 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盲目”,就是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只图眼前 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头脑里根本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盲目”,就是目光狭小,只图
Hale Waihona Puke 理解文题“仙湖”是对罗布泊过去的肯定和赞美,可
是现在仙湖已经“消逝”了,这是对罗布泊今天 的概括和否定。标题运用了对比手法,表达了作 者无限的伤感和惋惜,具有警示意义。
创作背景
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海拔768米,面积 约3 000平方千米,因地处塔里木盆地东部的古“丝 绸之路”要冲而著称于世。其水源是塔里木河,后因
重难点探究
2.课文为什么具有震撼人心、振聋发聩的力量?
从根本上说,罗布泊从美丽的仙湖变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惊
的。从写法上探究,对比、拟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强化了感情色彩,直接 抒情也有撼人心魄的力量。先看对比手法,作者对比罗布泊的今昔,让人
知道罗布泊并非从来如此,原来昔日这里曾是美丽的仙湖和繁华的绿洲
〔解析〕 本项中的“庇”应读bì。 2.根据拼音写汉字。 (1)探险家余纯顺又在那里遇难,更给罗布泊增tiān (2)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chè (3)野生动物在林中繁yǎn 衍 (4)他站在船头四下远tiào 眺 生息。 ,感叹这里的美景。 添 了几分神秘色彩。 的生命绿洲。
澈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盲目增加耕地 堤 ③ 鬼,终于将塔里木河 ①处填 ④处填 B A ① ⑤ 水,盲目修建水库 ④ 干了。 C A D ③处填____________ ② 水,盲目掘 水,盲目建泵站 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
戈gē(戈壁)
澈chè(清澈)
撤chè(撤退) 辙zhé(车辙) 绕rào(环绕) 饶ráo(富饶)
弋yì(游弋)
萧 xiāo(萧瑟) 箫xiāo(洞箫) 潇 xiāo(潇洒)
侥 jiǎo(侥幸)
娆 ráo(妖娆)
字词知识
沧海桑田
4.成语辨析
白云苍狗
求同 两词都有“比喻世事变化之大”的意思。 前者指大海变成农田,农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 大。例句:沧海桑田,日新月异,六十年间中国发生了 辨异 翻天覆地的变化。后者指天上白衣般的浮云,霎时间
河流量减少,周围沙漠化严重,到20世纪70年代末完
全干涸。地质学家认为人祸是造成地质灾害最主要 的原因。本文探索的即是罗布泊干涸的过程和带给 我们的反思。
文章主旨
这篇文章中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 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强烈的呼
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不要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萧瑟(sè) B.和煦(xù) C.戈壁(ɡē) D.吞噬(shì) 干涸(hé) 长廊(lánɡ) 崩塌(tā) 威胁(xié) 庇护(pì)
( B ) 裸露(luǒ) 栖息(qī) 罗布泊(pō)
瞬间(shùn) 无垠(yín)
泵站(bènɡ) 萎缩(wěi)
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这里同样赋予罗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
重难点探究
再看排比手法。例如:“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 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 鬼……”连用四个“盲目”,遗憾之情、谴责之情大大强化。又如 篇末三个“救救”,呼吁之声,振聋发聩。 再看直接抒情。例如:“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 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这样的抒情让人产生共鸣,让读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识到 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认识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 己。
八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人]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字词知识
1.字音字形
) ) 和煦( xù 裸露( luǒ 张骞( qiān ) 栖息( qī ) 繁衍( yǎn ) 广阔无垠( yín ) ) ) ) 干涸( hé )
萧瑟( xiāosè 吞噬( shì
饶有兴趣( ráo )
赞誉( yù
赫( h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