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部编教材)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讨论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那么具体表现有哪些?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表现:①人口激增②粮仓丰实③垦田扩大
二、大运河的开凿
读课文找学生介绍大运河开凿的目的、基本情况和影响(作用)
(目的、时间、三点、四段、五河、作用)
讨论:隋炀帝为什么能开通大运河对此你有何有何启示如何评价大运河
教学重点
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及的事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隋朝建立
2、隋朝大运河
3、科举制
4、隋朝灭亡
教学反思:
课题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掌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掌握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掌握科举制的创立过程和影响;从隋朝灭亡的原因中得到启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二、教材分析本课涵盖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以及隋朝的灭亡四个子目的内容。
四部分内容以隋朝的兴衰为主要线索,中间插入隋朝所做的两件大事:科举制度的开创与大运河的开通。
两者实际上讲的是隋朝的治理。
学习这四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隋朝建立前后中国分裂与统一的历史状况以及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
从东汉末年开始,封建割据势力一直占有巨大优势。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
这期间尽管出现过西晋统一、北魏与北周统一黄河流域,但或者时间短暂,或者只限于局部统一。
589年,隋文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再次实现国家统一。
因此,隋的统一具有划时代意义,成为随后持续300多年统一局面的起点,为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中国古代,地理环境是分裂出现的重要因素。
中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大河一般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因此南北之间的交通甚为不便。
秦朝时期修筑灵渠,将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联系起来,而大运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连在一起。
这样,中国长城以南几大水系全部连接起来,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也有利于维系国家统一。
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广泛搜罗人才,汉朝通过察举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它以门第家世来选官,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_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直到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学习目标:2、教程与方法:(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既影响等基本史实。
(2)通过识读“隋疆域图”和“隋大运河示意图”,逐步培养和提高识读历史地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2)通过讨论隋朝的灭亡,提高学生从历史事件中得出历史启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
难点:通过学习讨论从隋亡中得出正确启示。
教学过程:导入:由“隋炀帝看琼花的故事导入”一、隋的统一1、隋的建立及统一在北魏之后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由北周统一我国北方。
北周末年,继位的周静帝只有八岁,大权落到外戚——皇帝的外祖父杨坚手里。
581年,杨坚废掉小皇帝,自己称帝,改国号为隋(解释隋的来历——获封隋国公),定都长安,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
隋朝建立后,隋文帝励精图治,于589年沿长江兵分八路,全线出击,仅用四个月灭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隋的统一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2、隋统一的影响:3、隋初经济的繁荣在这里介绍隋是以个短命王朝,二世而亡。
但经济上取得了空前的强盛。
隋文帝,在隋朝统一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隋文帝在采取这些措施之后,结合课本,说说他采取这些措施后的影响。
4.隋的疆域识读课本P3《隋疆域图》了解隋朝疆域四至学生结合书本及以前所学知识,归纳隋朝统一的影响学生在书上找到并勾画:581年,杨坚夺取北魏政权,建立隋朝,都城洛阳。
找到并勾画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学生讲述胭脂井的故事1、隋的统一,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自西晋末年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继秦汉之后,中国第二次实现大规模统一;2、隋的统一开创了隋唐时期370余年的“大一统”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为隋唐。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名师教案 新人教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科举制度的进步意义;隋朝灭亡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第一,教材对隋初的繁荣经济写得比较概括,难以使学生理解和感受;第二,通过“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要引导初一的学生辩证的、全面的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的难度。
第三,了解隋朝的灭亡。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到907年唐朝灭亡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阶段,也是我国的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
隋朝在我国历史上做出了哪些贡献?隋朝大运河通到哪里?隋朝为什么会成为繁荣一时的朝代?你知道隋炀帝这个人吗?应当怎样评论他?想知道答案吗?请看课本第一课。
一、隋的统一师:隋朝是哪年建立的?隋帝又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什么意义?引导学习概括出“结束了西晋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的局面,开创‘大一统’的局面,为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生: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掉陈,统一全国。
师: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生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2:“隋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师:从哪些方面可见经经济繁荣?生1:人口激增2:粮仓丰实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框内容“大运河的开通”。
二、开通大运河师:大运河的作用有哪些?师:隋炀帝对为什么能够开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生: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师: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生:“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全国统治。
”生:学生分小组讨论:全面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过。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师: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弊端有哪些?隋朝的科举制度是怎样的?有何历史意义?生:默读第三部分,回答问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设计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的时间,明白隋朝统一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2.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概况及其开凿运河所产生的影响。
3.知道科举制度是人才选拔的创新,明白科举制度创立产生的重大影响。
4.了解隋末暴政,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
情感目标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兴起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教学重点1.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2.科举制度的开创及人才选拔制度的影响教学难点如何评价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及大运河通航的影响,总结隋朝灭亡的教训。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展示两首诗,引导学生解读两首诗所表述的历史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汴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其二)》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这两首诗评述了什么?你怎么看?教师明确:这两首诗都是评论隋朝大运河和隋朝灭亡的原因。
隋朝是什么时间建立的?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重要建树?为什么会灭亡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朝建立统一南北,开通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创了科举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后的唐朝,其前期政治开明,经济发展,在民族关系、文化艺术、对外关系等方面都有很大建树,呈现了繁荣开放的盛世景象。
而今天所学习的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繁荣与开放的盛世景象的开端,我们一起去了解隋朝那一段历史吧!新课讲述一、隋朝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建立: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大权,建立了隋朝,以长安为都,杨坚就是隋文帝。
(教师拓展中国历史朝代的发展概况)统一:589年,隋文帝灭亡南朝最后一个王朝--陈(与北朝对峙的南朝最后个朝代),统一全国。
(名师整理)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优秀教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隋朝的建立及统一概况、隋初经济繁荣的表现;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立;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理解隋朝实现统一、开通大运河的条件以及科举制的历史影响2.过程与方法:讲述本课知识,让学生了解隋朝建立的基本概况;详细地讲解大运河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会识图看图;探讨隋朝的灭亡,培养学生从历史教训中得出正确的历史启示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和科举制的创立的积极历史作用,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通过这种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及影响。
【难点】大运河开通的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和影响。
【导学过程】一、预习检测检查假期作业,提出新学年要求。
二、导入新课古诗主要叙述了什么?炀帝陵罗隐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
炀帝陵当年在城池般的豪华龙舟上进进出出,沉迷于红楼温柔,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隋炀帝居然忍心把先王夺取的江山大业,只换取了几亩埋葬尸身的雷塘荒田。
正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矣,但隋炀帝居然在数十年间便把先帝创下的基业消耗殆尽,繁荣却又短暂的大隋王朝在这几十年间究竟经历了哪些事情呢?三、自主探究、讨论交流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1.学生阅读教材“隋的统一”一目,找出隋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的姓名,都城的位置,了解隋朝统一全国的时间,统一的标志及统一的意义。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并归纳学生的回答。
3.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后,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那在此基础上隋朝的国力发展如何呢?4.图文展示含嘉仓,一个在文献里被屡屡提到,却给墨甚少的名字,直到20世纪70年代,含嘉仓才在洛阳市老城区北部被发掘。
据统计,含嘉仓内已勘探出粮窖287座,其中160号仓窖保存有约50万斤炭化谷物。
50万斤粮食在当时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下,约合近千农民一年辛勤劳动的果实、数千农民一年的口粮,可见含嘉仓规模之大,储粮之丰富。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新人教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隋的统一、科举制度。
难点:科举制度、隋朝的灭亡。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涵盖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以及隋朝的灭亡四个子目的内容。
四部分内容以隋朝的兴衰为主要线索,中间插入隋朝所做的两件大事:科举制度的开创与大运河的开通。
两者实际上讲的是隋朝的治理。
学习这四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隋朝建立前后中国分裂与统一的历史状况以及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讲述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1.隋的统一:杨坚建立隋朝(581年)隋文帝统一全国(589年)2.强盛的隋朝:发展经济、改革制度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统治2.概况:沟通五大水系3.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原因:上层权贵垄断官吏选拔权2.过程: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正式确立科举制度3.评价: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四、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2.灭亡:隋炀帝被部下杀死(618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模拟试卷一、选择题1.1.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高峰时期,有许多诗词流传千古。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历史。
教材从隋朝的建立、统一、繁荣到灭亡,全面展示了隋朝的历史画卷。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隋朝的历史,理解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隋朝的历史了解不多。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结合教材,深入探究隋朝的历史。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需要具体的事物作为依托,因此,教学中需要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繁荣和灭亡的过程,掌握隋朝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隋朝的历史功绩和教训,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隋朝的统一过程和隋朝的灭亡原因。
2.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分析,以及对隋朝历史的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多媒体展示隋朝的历史场景,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制作隋朝历史的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素材:收集关于隋朝的历史资料,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隋朝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隋朝有什么了解?隋朝在中国历史中起到了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隋朝的建立、统一、繁荣和灭亡的过程,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隋朝灭亡的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分析。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隋朝的成立、统一全国、繁荣时期以及灭亡的过程。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隋朝历史的基本框架,对于学生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引导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对于隋朝的成立和统一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在思维上更趋向于理性,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来深入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成立、统一全国、繁荣时期以及灭亡的过程,掌握隋朝的历史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的情怀,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隋朝的成立、统一全国、繁荣时期以及灭亡的过程。
2.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PPT等教学资源。
2.相关的历史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
3.课堂讨论小组的划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隋朝的版图、隋炀帝的画像等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隋唐时期历史,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5分钟)教师运用PPT呈现隋朝的成立、统一全国、繁荣时期以及灭亡的过程,为学生提供直观的历史画卷。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简要讲解相关历史事件,引导学生关注重点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如:“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问题,提出答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七年级下册历史课程的第一课,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以及隋朝的灭亡。
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隋朝的历史了解相对有限。
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需要结合已有知识,全面了解隋朝的历史。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等方面还需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及其灭亡原因,认识隋朝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弘扬民族精神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及其灭亡原因。
2.教学难点:隋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历史图片、视频、PPT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隋朝的版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介绍隋朝的建立、统一历程及其灭亡原因,让学生对隋朝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分析隋朝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
4.巩固(5分钟)通过问答形式,检查学生对隋朝历史的掌握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探讨隋朝灭亡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隋朝在我国历史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一课。
教材从隋朝的统一、隋朝的政治制度、隋朝的繁荣以及隋朝的灭亡等方面,全面展示了隋朝的历史画卷。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隋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以及文化成就,同时也能了解隋朝的灭亡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些朝代,对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隋朝的历史相对较为复杂,学生对其了解可能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实了解隋朝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以及文化成就,掌握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隋朝的统一过程、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以及文化成就。
2.难点:隋朝的灭亡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隋朝历史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料。
3.教案:本课详细教案。
4.学习用品: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隋朝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隋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过程。
3.操练(15分钟)教师讲解隋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以及文化成就,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并进行简要的笔记。
4.巩固(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隋朝的灭亡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七年级历史下册 1《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新人教版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课标内容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上学期已经掌握了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一统时期的秦汉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概况。
这些知识使学生具备了学习本课历史知识的条件。
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如分析、归纳,从材料中获取历史有效信息的能力仍然薄弱,教师应该注重引导。
三、教材分析本课涵盖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以及隋朝的灭亡四个子目的内容。
四部分内容以隋朝的兴衰为主要线索,中间插入隋朝所做的两件大事:科举制度的开创与大运河的开通。
两者实际上讲的是隋朝的治理。
学习这四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隋朝建立前后中国分裂与统一的历史状况以及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
四、教学准备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人教版;2.在课程目录下选择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名师教案;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并提醒学生在我的作业中查收完成学习;(或者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下将WORD版本课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
)5.在同步备课——课堂教学——名师课件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名师课件,并将本课名师课件一键加入我的课件。
6.在同步备课——随堂训练——名师训练下,对应本课目录下查看本课自学检测、互动训练试卷。
7.授课预览处点击进入授课端名师课件或我的课件中进行预览。
注意要在授课端选择本课的对应目录。
五、教学目标1.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以隋朝的兴衰为主线,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引导学生从历史史实中发现问题,对历史现象之间的联系作出解释,以此重点培养历史解释素养。
2.学习目标目标1: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的基本史实。
2024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单元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设计说明本课介绍了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两个方面的内容,重点是隋朝的统一和隋朝在历史上作出的贡献。
通过引入丰富的材料和生动形象的图片,辅以探究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知识。
教学目标1.知道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度的创立等基本史实。
2.通过了解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理解隋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凿,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重难点重点:隋朝的统一与经济繁荣;科举制度的创立;大运河的开通。
难点:科举制度创立的原因与影响;对开通大运河的认识和评价。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法合作研讨法情境教学法资源与工具多媒体课件数字化资源图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出示图片《大运河今貌》。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隋朝大运河开凿至今已有1400多年,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
2006年,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在杭州隆重召开,这条大运河在经历了8年的申遗准备工作之后,终于迎来喜讯。
如果你是中国大运河申遗代表团的成员,你将如何阐述理由以获得评审团的认可?设置疑问,导入本课。
二、预习检查1.科举制度创立的影响是什么?2.说出开通大运河的作用。
三、学习任务一隋的统一教师活动:带着学生复习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
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北周。
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学生活动:了解隋朝建立与统一全国的过程。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隋的统一有什么意义?学生活动:根据教材P2相关内容,做出回答——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新人教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等基本史实。
(2)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等问题,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这种人文精神的感染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复兴中华的情愫。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科举制的创立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对开凿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要引导七年级的学生辨证地、全面地去分析和评价,有一定难度。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方式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大运河图、隋朝相关多媒体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利用P4“相关史事”中“罄竹难书”的成语,激发学生的兴趣,由此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隋的统一1.“隋朝的建立”可由教师讲述,但切勿补充过多史料。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城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讲述“隋朝的统一”,教师可制作一幅地图,展现“北周与陈对峙→隋与陈对峙→隋灭陈,南北重归统一”的演变,帮助学生形成应有的空间观念。
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
3.“隋初经济的繁荣”(1)隋文帝即位后,发展经济。
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称为“开皇之治”。
(2)引导学生探究“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可从课文中找,也可互相议论,大体上可归纳出两点: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二)开通大运河1.大运河的开通(1)隋炀帝为什么要开凿大运河?①经济原因:加强南北交通(南粮北运);②政治原因: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023_2024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2023_2024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新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历史背景、统一过程以及灭亡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隋朝的建立、隋炀帝的统治、大运河的修建、隋朝的灭亡等方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认识到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隋朝的历史相对较为复杂,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史料分析、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隋朝的历史。
此外,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等方面容易混淆,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梳理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统一过程以及灭亡原因,掌握隋朝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历史背景、统一过程、灭亡原因以及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
2.教学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大运河的作用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隋朝的历史背景、统一过程、灭亡原因等知识要点。
2.史料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深入了解隋朝的历史。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4.图片展示法:展示隋朝历史事件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2.资料:隋朝历史事件的图片、文献资料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隋朝历史事件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隋朝的历史。
教师简要介绍隋朝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按照教材顺序,讲解隋朝的统一过程、灭亡原因等知识要点。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结合史料,让学生深入了解隋朝的历史。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隋朝的历史贡献;
技能目标:知道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隋朝的建立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难点:学会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历史;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隋文帝杨坚吗?他有哪些历史贡献?
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二、隋朝的统一:
师:课件出示隋王朝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隋朝是何时统一的?隋朝是由谁统一的?隋朝建立后都有哪些历史贡献?
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
师:巡视指导;。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于灭亡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于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下历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材,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历史背景、统一过程以及灭亡原因。
教材内容丰富,涉及历史事件、人物、地理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隋朝的历史发展。
本课是学生接触历史学科的起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好奇心,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接触过一些历史人物和事件,但对于隋朝的历史背景、统一过程以及灭亡原因的了解并不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历史事件,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统一过程以及灭亡原因,认识隋朝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认识到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隋朝的统一过程及其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
2.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事件。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比较隋朝与其他朝代的异同,加深对隋朝历史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历史图片、视频等辅助素材。
3.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素材,展示隋朝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
提问:“你们听说过隋朝吗?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2.呈现(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隋朝的统一过程,重点讲解隋朝灭亡的原因。
引导学生关注隋朝灭亡对后世的影响。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第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以及隋朝时期的历史特点和重要人物。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掌握隋朝的基本史实,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隋朝的历史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学手段,建立起对隋朝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历史人物的作用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解答。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掌握隋朝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学研究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隋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隋朝的建立、统一、发展和灭亡的过程,隋朝时期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2.教学难点:隋朝历史背景的理解,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隋朝时期的历史特点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隋朝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
2.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隋朝的基本史实,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合作讨论法:学生分组合作,讨论隋朝历史问题,提高史学研究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展示隋朝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等素材,用于辅助教学。
3.分组安排: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合作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提问学生:“你们还记得北周和隋朝的交替吗?隋朝是在什么时候建立的?”2.呈现(10分钟)教师使用PPT呈现隋朝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重要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隋的统一与灭亡;隋朝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及其作用;评价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提高全面、辩证看待历史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图像及文字资料创设教学情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认识到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感受到人民在劳动中体现的智慧与创造力。
认同奢侈残暴、滥用民力的统治必然迅速灭亡。
【教学重点】
了解隋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难点】
辩证、全面地对大运河的开凿进行评价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汴河怀古》,诗中论及的事隋朝大运河和隋炀帝。
那么,隋朝是如何统一全国的?有哪些建树?它为什么仅存在38年就灭亡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一)隋的统一
师: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
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师:阅读课文之后,隋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学生:581年建隋朝
多媒体展示隋文帝杨坚图片
介绍隋文帝:隋文帝(581─604在位),周武帝时,杨坚为大将军,长女为太子妃。
后宣帝死,子静帝年幼,由杨坚辅政。
坚自为左大丞相,总揽军政大权。
为了夺取帝位,杨坚先后平定了尉迟迥( Yù chí jiǒng)等人的反杨武装力量,又大杀周室诸王。
581年2月,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改年号为开皇,建都长安。
师:请同学们看隋与陈对峙形势图
师:阅读课文说说隋朝是什么时候统一的?统一后有什么影响?
学生:589年隋统一南北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知识拓展:589年,隋朝大军南下,进攻南方陈国。
陈朝后主陈叔宝奢侈腐化,宴游无度,当他听说建康城已陷落时,慌忙带着他的两个嫔妃,躲入宫廷内的一口枯井里。
隋军呼喊他们不出来,扬言要往井里投石头,陈后主才和两个妃嫔出来投降。
陈后主携二妃躲入的枯井,被后人嘲笑为“胭脂井”。
据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鸡鸣寺的山坡下。
师:隋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这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师:隋朝社会经济的繁荣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
表现:①人口激增②粮仓丰实③垦田扩大
师: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相关史事:含嘉仓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库。
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藏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
隋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可以供应五六十年。
(二)开通大运河
师:604年七月,隋文帝病危,杨广派人入宫将父文帝杀死,又假称文帝诏赐兄杨勇死,缢杀之;遂即位,为隋炀帝。
从605年起,隋炀帝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多媒体展示隋炀帝(杨广)图片
师: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
它分为四段,连接五大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
多媒体展示隋朝大运河图片
师:评价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
——元《宋史》
生: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
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师: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
其为利也博哉!
——唐皮日休
生: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师: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当时开凿大运河的确劳民伤财,给劳动人民带来了沉重的徭役负担。
那么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呢?
生: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作用: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相关史事: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凿的。
它利用了黄河南北水流的自然地形趋势,贯通了不同水系之间的水路交通,成为沟通富庶经济地区与国都的纽带。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师: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时,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师: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的原因是什么?
生:隋唐之前的选官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
师:“科”指考试科目;“举”指选举人才,“科举制度”即是利用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师:开创科举取士制度有什么影响?
生:①、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②、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想一想:科举制与前朝选官制度有什么重大不同?
科举制选拔官吏的依据不再是家族名望,而是考试成绩,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四)隋朝的灭亡
师:隋文帝厉行节俭,然而,隋朝的第二个皇帝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隋炀帝每年都要征发大批的劳动力,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
为加强对各地的统治,他还多次巡游,乘坐高达、华丽的龙舟,随行的船只浩浩汤汤,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隋炀帝还三次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服兵役、当民夫,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忍无可忍,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起义首先爆发在人民受害最深的山东地区,随即迅速蔓延到全国,在各地形成了许多反隋的队伍。
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盛极一时的隋朝随之灭亡。
师:请同学们总结隋朝灭亡的原因时间与结果
生:原因:隋炀帝的暴政时间:618年结果:唐朝建立
相关史事:隋朝末年,人民为逃避徭役和兵役,被迫采用断手断足的方式,时称“福手福足”。
有的地区人民连草根树皮也吃不上。
起义军早发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
三、课堂总结
隋朝繁盛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的开通
灭亡→隋炀帝的暴政(581-618)
四、课堂练习
(1)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B )
A.经济繁荣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
(2)有这样一个王朝:历经二世而亡,却繁荣一时,并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政治制度,这个朝代是( B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D.元朝
(3)假如古人评论说“隋炀帝此举,为其国促数年之祚(国运),而为后世开万世之利,可谓不仁而有功.”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功”是( A )
A.大运河大大促进南北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
B.大运河解决了北方缺水问题
C.大运河巩固了隋朝的统一
D.大运河方便了帝王的游玩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隋的统一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开通大运河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教学反思】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这一课在中国古代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南北朝对立的局面,实现了统一。
隋朝经济发展迅速,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因为大运河的开凿促进了中国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又是加快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如何引导学生辩证、全面地看待这条大运河就成了本课的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