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反抗期”
幼儿叛逆期的表现及策略
幼儿叛逆期的表现及策略作者:王素丽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7年第03期一、幼儿叛逆期情绪表现在三岁左右,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持续半年至一年的“反抗期”,这个反抗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反抗期”。
突出表现为: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好奇心强,有了自主的愿望,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对和制止,就容易产生说反话、顶嘴的现象。
1.生气。
是幼儿早期最常发生的一种情绪反应。
因为触发生气的刺激太多,也因为幼儿很快就学会生气是获取需要的既快而又简单的方法。
触发生气的情况有:游戏时的争执、盥洗与穿衣方面的反抗、有趣的行动受干扰、欲望受挫折、和其它孩子打架、别人抢走他所爱的东西、以及被人辱骂。
儿童生气的次数与强度,家庭环境占很重要的因素,例如:喜欢生气的孩子,多半生长在问题家庭、或是成人多于两个以上的家庭。
有兄弟姊妹的孩子比独生子容易生气。
当幼儿生气时,会表现愤怒,也就是“勃然大怒”。
大怒时的特征是哭、尖叫、顿足、踢脚、跳上跳下、敲打、躺在地上,身体僵直、或是故做跛行状。
三岁与四岁之间,脾气最坏。
三岁前,发脾气的次数与强度,男孩、女孩差不多。
以后,男孩有增强的倾向。
2.害怕。
幼儿害怕的事物比婴儿或年长的儿童多。
智力的发展,使他领悟到一些以前不知道的危险的状况。
例如处在一种危险的生理状况,就像让他在一块厚板上行走,这种异常的情况会使他感到害怕。
一旦奇怪的感觉消失,就不再害怕了。
最初,害怕比较像“惶恐”,而不是真正的害怕。
当他逐渐长大,害怕的反应也愈不同。
幼儿害怕时的一般反应是跑开、躲起来、逃离引起害怕的情况、或是说一些话,如“把它拿开”,“我不要去”或是“我不会做”。
并经常会啼哭或呜咽。
逐渐长大以后,害怕的东西减少,害怕的程度也减轻了。
这种现象,一部份是因为他了解到以前所害怕的情况,实际上并不足以畏惧;一部份是因为社会压力,使他企图掩饰恐惧以免被人耻笑;一部分是从社交过程中学会的勇敢;一部份则是因为成人的指导,使他对以前害怕的事物,采取一种喜欢或负向的态度。
巧妙应对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巧妙应对孩子的第一反抗期作者:陈晓瑜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8年第04期【摘要】第一反抗期是每个孩子身心发展的必然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幼儿教师应该根据孩子的个别差异,巧妙应对孩子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
本文立足航航这一小班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并着重从运动能力、自我意识、情绪三个角度分析了其原因,最后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小班角度分析第一反抗期一、案例描述航航,四岁,是我们小班的孩子,他特别聪明,如果是少量的内容,只要他听过、看过,他都基本上能复述出来,而且还复述地非常流利。
航航是家里的独子,父母非常宠爱他。
平时,他在家里和幼儿园都很乖巧,做游戏的时候也和其他小朋友在一起,很合拍,但是,他最近的表现却令老师很头疼。
最近一个星期,航航每次都“自作主张”,经常和老师、家长对着干,在学校的时候,他也非常调皮,经常和其他小朋友争抢玩具,对老师的询问也爱搭不理的,并且还经常带其他小朋友去沙池边玩耍。
二、案例分析(一)初步判定根据案例,我们初步判定航航的行为属于儿童的第一反抗期。
幼儿三四岁左右,由于自由活动能力大大增强,各方面认知不断增多,就表现出独立的意愿,虽然能力还达不到也要自己动手自己做,变得不太听话。
这是一种意识的自我表现,心理学上称此为第一反抗期。
科学表明,在三四岁期间孩子表现出反抗精神的,则更容易成为心理健康、独立坚强的人,而没有反抗表现的孩子,则往往在性格上趋于软弱和寡断。
从案例看来,航航所处的年龄正是儿童第一反抗期的多发阶段。
而他“平时”的行为举止与“最近一星期”的言行相悖,即平时乖巧、懂事、很合拍,而最近则总是“自作主张”,和爸爸妈妈、老师对着干,并且还出现与其他小朋友争吵、到沙池边玩耍的现象。
这一系列现象足以证明,相比于其他幼儿的第一反抗期,航航的行为表现得更为明显。
(二)原因分析1.运动能力方面儿童第一次发育高峰之后,身体的运动机制逐渐激活,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模仿成人来完成。
三岁是幼儿第一个逆反期
三岁是幼儿第一个逆反期家里突然有个喜欢与你对着干的小人儿——三岁左右的小不点儿,挺着小胸脯,既倔强又骄傲地捍卫着在成年人眼里不值一提的芝麻小事。
其实,就像人们开车去旅行,总会遇到不同的风景,在孩子们的成长道路上,他们也难免要进入不同阶段。
面对孩子人生初始的“叛逆”举动,你准备好了吗?解读“反抗期”在三岁左右,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出现持续半年至一年的“反抗期”,这个反抗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必经阶段,心理学上称为“第一反抗期”。
突出表现为: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好奇心强,有了自主的愿望,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对和制止,就容易产生说反话、顶嘴的现象。
为什么两三岁孩子会有反抗期呢?首先,动作能力方面的发展。
他们身体活动能力已经较强,日常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可以自己做。
因此他们就渴望扩大活动范围,不断尝试去独立完成新的事情。
但这些要求往往会受到家长的阻拦和限制,因此就会产生反抗。
其次,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
原先,孩子还不能区分自己的意愿和别人的意愿。
现在,他们已经清楚地知道哪些事情是让“我”做的,哪些事情是“我”想做的。
因此,就想顽强地表现自己的意志。
但是这种表现往往与成人的规范相抵触,于是孩子就会有挫折感,从而导致反抗行为。
第三,许多方面发展得不成熟。
两三岁孩子的情绪控制能力还很弱,一旦他们感到不满,就会以直截了当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吵嚷、哭闹等。
他们不会像大些的孩子那样用拐弯抹角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往往被大人认为是故意作对。
其实,他们无非是忠实于自己的想法,并非针对某个具体的人。
两三岁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也还不高,他们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因此常常显得“死心眼儿”,比如,他们的时间概念还不强,因此哪怕告诉他只等五分钟他也不能忍耐,凡想做的事情必须立即去做。
这些都会导致孩子的反抗行为。
曾有专家做过这样的研究:将两岁至五岁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反抗性较强,另一组反抗性较弱。
论幼儿第一反抗期的原因及干预策略
论幼儿第一反抗期的原因及干预策略摘要:幼儿第一反抗期是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不但影响着幼儿性格形成,而且对以后养成优良品格有重要作用。
因此老师与父母必须了解幼儿第一反抗期产生的原因,帮助幼儿正确度过第一反抗期,促进其健康成长。
本文从几方面阐述幼儿第一反抗期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干预策略,从而正确引导幼儿的行为发展。
关键词:幼儿;第一反抗期;原因;干预策略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各方面发展还处于不完善状态,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处于第一反抗期的幼儿没有很强的控制力,不听取别人的意见,注意力不集中,这样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与人际交往都是不利的。
因此教师与父母要有正确认识,要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及会运用干预政策。
一、第一反抗期的含义、表现及认识1. 第一反抗期的含义2—4岁的儿童,随着其动作和认知能力的逐渐发展,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相应发展起来,但他们的这种独立自主有时超出了本身的能力,成人对他们提出帮助时,会遭到他们的拒绝与反抗.2. 第一反抗期的表现儿童到了二、三岁左右,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了,很固执,从不理会大人的担心与解释。
对大人的劝说,总喜欢说“不”,如果成人干涉儿童的这些危险行为,他们就会表现出反抗、情绪失控甚至大打出手。
成人往往定义为“调皮”、“不懂事”,这是不对的,这是儿童心理发展及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
3. 正确认识幼儿的反抗期有关心理学专家认为,幼儿反抗期与青春期相似。
反抗期的孩子总是喜欢跟成人对着干,成人不能因为厌烦,而把他们划分为“坏孩子”,如果成人压制他们,使他们变得顺从、听话,那么孩子的独立得不到发展,以后他们面对社会竞争会不适应。
当然,也不是无限的包容,这样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是不利的。
因此,家长与教师要正确认识并重视幼儿的第一反抗期。
二、幼儿第一反抗期的形成原因1、生物学因素两三岁后,随着身体的生长,幼儿的运动、语言、模仿能力都达到了发展的高峰期。
人生中的第一个反抗期
人生中的第一个反抗期过了1岁半以后,宝宝就进入了所谓“第一反抗期”的时期。
过去老实听话的宝宝,逐渐开始变得任性,经常说“不要”,这在父母看来,很难让事情顺利地进行下去。
其实,从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反抗期”的表现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随着幼儿活动能力的增强,知识的不断丰富,孩子心理变化急剧,特别是孩子的需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成人往往还是用老眼光去看待孩子,要求孩子,因而引起孩子的种种反抗行为。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如果孩子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反倒会影响他今后的成长。
所以说,经历“反抗期”是孩子正常发育的必然阶段。
那么,怎样才能助孩子渡过这一特殊阶段呢?1. 在这段时期里,父母要放弃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强硬态度。
应该看到,孩子的“反抗”行为正是促进他们能力发展的心理动力。
成人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的某些行为给予适当的鼓励,以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动作技巧、能力的发展。
2. 家长要助孩子发展一臂之力,对孩子的反抗行为既不能一味地满足,也不能过多地限制。
一味地满足容易造成孩子任性和执拗;过多地限制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从而变得顺从和依赖,缺乏自立能力。
3. 父母在了解了孩子的“反抗期”特点以后,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因势利导,从旁协助,给予正确合理的教育。
比如:孩子喜欢独立行走,你就不要硬去搀扶他,可以在旁注意保护;孩子要自己吃饭、穿衣,就可以让他自己动手,而你在旁加以指导,以此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反抗期”。
Life in the first period of resistanceOver 1 years later, the baby into the so-called " first period of resistance " period. The last honest and obedient child, gradually started to become unruly, often say " not ", which in the parents, it is difficult to make things go smoothly. In fact, from the children's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point of view, the " resistance " is a normal phenomenon. As the children's activity ability, knowledge has been continuously enriched,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changes drastically, especially to the children has undergone great changes, and the adult is often use the old view of children, child, causing a variety of oppositional behavior in children. However, from anotherperspective, if the child's personality is not development, but will affect his future growth. Therefore, through the " resistance " is the child of normal developmental stage.So, how to help your children through this special stage?1 during this period, parents should not indiscriminately tough attitude. Should see, the children of " revolt " behavior 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abilities and psychological motivation. Adult should be timely seize this one opportunity for children of certain behavior to give appropriate incentives, in order to promote child self-awareness formation and movement skills, ability development.2 parents to help children develop a helping hand, on a child's oppositional behavior can not blindly to meet, not too much restriction. Constantly meet the children easily lead to self-willed and stubborn; excessive restrictions will hurt children's self-esteem, thus become submissive and dependence, lack of independence.3 parent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ld's "resistance period features, the most important is to pay attention to in the light of its general trend, assistance, to give proper education. For example: a child like independent walking, you do not hard to support him, can be in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children to eat their own;, dressing, can let him do it yourself, and you were to be guide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child, help the child through a " period of resistance ".。
儿童叛逆期的心理特点及有效引导策略
3. 情绪波动: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孩子可能会产生各种情绪波动,如焦虑、愤怒、失望等,这些情绪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理解。
4. 行为反常:叛逆期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与平时不同的行为,如故意和父母对着干、破坏物品等,这是他们试图表达不满和反抗的表现。
儿童在叛逆期时会经历快速的生长和发育。身高、体重、骨骼和肌肉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使得孩子在行动、感知和思考方面都变得更加活跃和灵活。同时,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也会得到提高,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和生活。
2.儿童叛逆期内分泌与免疫系统变化:关注情绪与卫生,助力成长儿童在叛逆期时,内分泌系统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例如,性激素水平的波动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行为。这个阶段的儿童可能会表现出更多的情绪波动和行为变化,这可能与性激素的变化有关。因此,家长需要注意孩子的情绪变化,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2. 给予孩子适当的自由和空间
儿童叛逆期的心理特点及有效引导策略
2.儿童叛逆期的心理特点
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有效引导策略二:鼓励独立思考
Effective Guidance Strategy 2: Encourage Independent Thinking
03
了解叛逆期特点,理解是关键,耐心引导成长
自主权
独立性
情绪波动
社交需求
叛逆心理的原因
儿童叛逆期:成长中的必经之路
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也是人生中最富有挑战性的阶段
身体变化是健康生活的晴雨表
困惑和不安,人生路途的阴影
自主权,人生之舵手
独立性是人生路上不可或缺的品质
幼儿的叛逆期
幼儿的叛逆期重重今年表现很不可理喻,重妈很是头疼,还犯了错误(用暴力管教过),现在反思一下,重妈当时不够冷静,没有正确引导,因此将幼儿叛逆期的表现与引导方法转贴过来,让姐妹们都来学习一下,帮助小家伙度过叛逆期:叛逆是孩子顺利成长的标志,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几乎每个孩子都开始出现了反抗父母的叛逆行为,只不过表现出来的程度不同而已。
心理学上把这一时期称为“第一反抗期”。
此时的叛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说明你的宝宝正在顺利成长呢。
家长如果不了解孩子这种心理特点,一味训斥、打骂,就会产生不良后果。
当然,孩子小,他们的行为有时难免有偏差,父母不可能不去纠正和引导,但不要与之对抗,而要巧妙地应对,有时不妨耍些“小花招”:撤退法星期天,东东起床后就没完没了地学着吊嗓的人使劲地喊“啊-啊-啊,伊-伊-伊”,爸爸说,别再喊了,会把嗓子喊哑的。
他反而喊得更响了。
妈妈走过来对爸爸说:“你跟我一起去买菜吧,帮我多提点。
”等爸爸妈妈离开后,东东见没有“观众”了,也就没兴致再喊了。
激将法佳佳在公园里赖着不肯走路,一定要爸爸抱,不答应就干脆坐在地上不动了。
爸爸对妈妈说:“你看,前面那个小朋友跑得多快,咱们佳佳肯定跑不过她。
”话音还没落,佳佳已经“呼”地一下站起来向前追去。
提供选项法军军跟妈妈去商场买童车,看到玩具枪就非要不可,妈妈说家里已经好几支了,不能再买了,可军军就是不依。
妈妈说,这样好了,要么买玩具枪,要么买童车,只能选一样,买哪件由你来决定。
军军想了想,最终还是舍弃了玩具枪。
欲擒故纵法妈妈让丁丁画完画后把摆了满桌子的画笔收拾好,可丁丁却反而把画笔一支支地向地上扔。
妈妈打开丁丁的玩具柜,拿出一小框不怕摔的橡皮玩具递给丁丁,微笑着让丁丁扔完画笔后再把这些东西也扔到地上,丁丁反而不扔了。
转移注意法天锐拉着小鸭子车从客厅跑到卧室,经过门槛时,小小的轮子卡在门槛外过不来,外公帮他拿过门槛,可他又哭着把它放回原处使劲拉。
外公又在门坎上搭了个坡道,他也不肯用,明知拉不过来还坚持硬拉。
儿童叛逆期分几个阶段
儿童叛逆期分几个阶段1第一个叛逆期:7、8个月左右孩子变得陌生了表现:人见人爱的宝宝,大人总想抱一抱,亲一亲,孩子谁都让抱,父母会觉得孩子一点都不认生。
可是突然某一天,孩子不让抱了,即使每天都见的阿姨、叔叔,这个时候也不让抱了,一旦被抱会蹬腿、咧嘴,来表示反抗。
此时他只要妈妈一个人抱,爸爸抱的时候都需要妈妈哄着才可以。
叛逆期原因:宝宝大概6个月左右开始认生了,他们对熟悉的人和陌生人有了区分,从这一点可以说孩子具备了初步的观察识别能力,同时记忆能力也得到发展。
宝宝一听到妈妈的声音、妈妈的步伐会非常的兴奋,喜欢妈妈身上的味道,依偎在妈妈怀里会有某种安全感,这也是孩子成长中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
父母如何应对:首先,父母不要强迫孩子而是顺其自然的让他接触更多的人,慢慢让宝宝适应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因为父母对一个人的态度,会让孩子觉得这个人是否可以接近,是友好吗?自己安全吗?千万不要说"这不是天天看见的叔叔吗?怎么叔叔抱你还哭呀"等类似的话语,一旦看见孩子表现出反抗行为,妈妈要给予及时安慰,给孩子适应的过程。
其次,爸爸可以在妈妈的引导下慢慢地接触宝宝,让宝宝熟悉爸爸,即使妈妈不在身边也不会哭闹,因为在爸爸那里同样得到安全感,切记过程中的强硬态度。
这样有助于帮助宝宝建立安全型依恋,为以后的分离焦虑奠定基础。
2第二个叛逆期:1岁半到2岁半学会说"不"表现:大人一贯认为听话的孩子突然间不听话了,父母让干什么,孩子偏要自己来,如父母喂宝宝吃饭,宝宝非要自己拿着勺子吃;大人不让喂弟弟,自己偏要抢着喂,大人不要爬高,孩子偏要爬高……总之,父母在这个阶段显得特别的疲惫。
叛逆期原因:宝宝的能力与之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接触的范围越来越大,因对周围的一切充满好奇,认识的过程中想去控制环境,来展现自己的力量。
2岁左右宝宝的自我意识萌芽,独立性越来越强,什么都想参与,什么都要自己来,所以父母会觉得这个阶段的孩子太累人了。
幼儿第一反抗期的家庭教育探析
幼儿第一反抗期的家庭教育探析摘要处于第一反抗期的幼儿,喜欢说不,喜欢自己尝试。
在家庭教育中,面对幼儿的这种自主意识,很多家长束手无策。
本文通过分析第一反抗期幼儿的特点,以及家庭教育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家庭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第一反抗期家庭教育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家长们发现孩子到了两三岁的时候,突然就不再对自己言听计从了,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
最为明显的表现是:学会了说“不”。
孩子对家长的要求开始拒绝了,甚至是与家长对着干,这就是第一反抗期幼儿的典型表现。
1 第一反抗期及其特点1.1 第一反抗期的概念2-3岁是幼儿的一个转折期,由于自由活动能力大大增强,各方面知识不断增多,自我意识已经形成了,具备了一定的行为能力,凡事不再依靠父母,也不再单纯模仿别人,而是在不断尝试拒绝别人,通过说不来寻求新的交流方式。
所以,这一阶段的孩子就喜欢对成人的要求说“不”,这是一种意志力的自我表现,心理学上称此为第一反抗期,也叫执拗敏感期。
“反抗”是孩子正常的生理表现,是孩子成长的必经阶段,也是孩子独立的开始。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在第一反抗期的反抗表现对其以后的自主意识有很大影响。
如果该阶段孩子的反抗表现比较明显,那么长大后的自主性会比较强。
反之,则缺乏自主性。
当宝宝顺利度过第一反抗期,到五六岁时,就会变的“懂事了”、“听话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1.2 第一反抗期幼儿的特点观察表明,第一反抗期的幼儿有如下特点:1.2.1 喜欢说“不”处于第一反抗期的宝宝,有个令家长头疼的普遍现象:特别喜欢说“不”。
之前,怀中那个可爱的小家伙一下子就变的“不听话”了,不乖了。
其实,这是孩子成长的自然表现。
育儿专家小巫说:“不”字让他们避免感到完全无助无力,“不”字帮助儿童将自己与他们不喜欢的事物分开,赋予他们进行选择道德权利,并且保护他们。
1.2.2 喜欢自己动手两三岁的孩子就像是个能干的小行家,不管看到大人在做什么都要插一脚。
幼儿园小班幼教案例巧妙应对孩子的第一反抗期
小班幼教案例:巧妙应对孩子的第一反抗期案例描述:小王是我们小小班的孩子,他特别聪明,由于他父母都是做老师的,因此在教养方面都很好。
平时对人很有礼貌,上课也很爱动脑筋,平时的活动都是非常积极,但最近发现他好象变了,做什么事都喜欢跟老师对着干,比如:睡好觉大家都出来了,而他偏偏还要呆在午睡室;看书的时间到了他偏偏还要说“我还没看完,”而且基本上天天这样。
观察班上的其他孩子也或多或少有些不听话的例子,但像小王这样的表现确实很特别,他的父母也觉得孩子现在有点不听话了。
案例分析:分析小王的行为是属于儿童的第一反抗期。
每一位孩子在2—-3岁都会经历这样的时期,只是有的幼儿表现的明显,有的幼儿表现的不是很明显。
“第一反抗期”是大多数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在此阶段孩子出现一些逆反的表现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它是孩子自我发展的需要,孩子的否定行为表明孩子开始产生自主意识,试图了解周围的环境,建立自己的好恶观念,表达个人的需求。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表现出和大人相反的做法,当大人说这样可以的,他偏偏认为这样不可以。
这正是他们希望通过自己对大人观点和指令的否定,来强调自己的存在,也是寻求大人对他们尊重的一条途径。
他们也希望通过让他自己来做某些事情,向大人展示自己已具备的能力,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能力已经很强了。
因此,有人认为,将心理“反抗期”说成“自立期”或“自强期”,也许更为恰当。
当孩子出现反抗期时,我们的处理方式非常重要,如果处理不好,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采取的措施:1、要学会尊重孩子。
每一位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在人格上都是独立的。
我们要学会尊重孩子,他们也有自己的观点,哪怕他们的观点是不成熟的。
我们要放弃那种不分青红皂白的强硬态度。
应该看到,孩子的“反抗”行为正是促进他们能力发展的心理动力。
成人应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的某些行为给予适当的鼓励,以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动作技巧、能力的发展2、对孩子的反抗行为不能放任不管,也不可控制过严。
试论幼儿第一反抗期的特点及对策
试论幼儿第一反抗期的特点及对策发表时间:2014-06-27T11:25:37.607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4年第4期作者:马英[导读] 2-4岁是人生的"第一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的特点包括自我意识发展迅速、活动能力增长很快、幼儿的许多方面发展得不成熟、喜爱模仿;马英(贵阳市观山湖区第一幼儿园贵州贵阳 550022)【摘要】 2-4岁是人生的"第一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的特点包括自我意识发展迅速、活动能力增长很快、幼儿的许多方面发展得不成熟、喜爱模仿;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第一反抗期的教育对策,即教育原则、教育途径、具体教育措施。
【关键词】幼儿; 第一反抗期; 特点; 对策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4)04-005-02 一、问题的提出很多幼儿老师和家长发现,幼儿到了三岁左右,不像以前那么听话了,一有机会便要采取独立的行动。
比如,天气凉了,妈妈让孩子穿衣服,孩子硬是不穿;孩子要求自己穿衣,洗手绢;要求让他去倒开水,拖地板;爱说"不"、"偏不"或不让他动手却偏要用手去摸,不知什么是危险,怎么也叫不听。
孩子的性格上出现执拗、任性,如果受到成人的限制或强行制止,幼儿就会出现情绪烦躁和反抗,而这种反抗会一直延续到四岁,成人往往叱之为"捣蛋"、"淘气"等等。
"其实,这是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相对于青少年时期出现的第二次心理突变,教育学上称之为'第一反抗期'[1]。
" "2-4岁是人格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人格心理的发展对幼儿的整体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2]。
"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提出:"教育基础主要是在五岁之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
什么是第一反抗期
什么是第一反抗期心理学名词为什么孩子会出现第一反抗期自我意识的萌芽独立的初始第一反抗期是好是坏?曾有专家做过这样的研究:将两岁至五岁的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反抗性较强,另一组反抗性较弱。
结果发现,反抗性较强的幼儿中,有80%长大以后独立判断能力较强;反抗性较弱的幼儿中,只有24%长大以后能够自我行事,但是独立判断事情的能力仍比较弱,常常依赖他人。
因此,专家认为,反抗行为有时候意味着孩子有其独立自主的想法,不受干预也不受支配,这正是孩子发展判断力的良好时机,值得父母重视。
若只一味要求孩子服从你,那么他的判断力自然就难以发展。
出现了第一反抗期,妈妈如何应对?孩子的反抗并非反叛,而是一种表达他自己的方式,接受孩子的想法。
反抗期,它是孩子个性形成的关键期,父母教养态度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
让孩子适度宣泄变第一反抗期为第一发展加速期许多年轻的父母都有这种体会:孩子到了两三岁就开始不听话,经常和父母顶嘴、说反话、发脾气。
父母们隐隐感觉到:孩子不太好带了。
的确,随着孩子运动能力的提高,活动范围的扩大,他的好奇心和新需要越发强烈,依个人偏爱而喜恶的事情也日益增多。
随之而来的就是抗拒行为的逐渐凸现。
其实,这是每一个孩子在心理发展历程中的必经之旅。
孩子出生十三、四个月后,身心发展的速度一路飙升。
当孩子具备独立自如的行走能力后,就会厌倦襁褓中的享受,而憧憬着独闯天下。
当他能够理解和运用人称代词“我”的那一刻,就会告别“顺从”,起草着自己的“独立宣言”。
这一阶段,我们通常称之为“第一反抗期”。
突出表现为:心理发展出现独立的萌芽,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好奇心强,有了自主的愿望,喜欢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希望别人来干涉自己的行动,一旦遭到父母的反对和制止,就一反常态执拗、任性、甚至强硬。
这一时期,“不”成为运用频率最高的单字。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第一反抗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们想了解和想尝试的事非常多。
他们愿意更多的挣脱大人的看管,独立去“探索”环境中每一个“小儿不宜”的角落。
幼儿园岁幼儿叛逆期观察研究
幼儿园3——6岁幼儿叛逆期观察研究3岁前后;嘟嘟的叛逆期简直是如约而至;如今更是变本加厉;那种哭法闹法让做父母的汗颜;尽管当妈脸皮厚;可还是忍不住感到无地自容..“我就不”“我就要嘛”是小儿的口头禅;“妈妈讨厌”“爸爸讨厌”“你们都讨厌”“你们走”更是每日必闻;只要父母“不听话”;就会惹来小儿一哭二闹三吼叫的结果;搞得我们头大如鼓..一直也没什么好的法子;于是上网搜;倒是得了一些启发..我把自认为有用的一些粘贴如下;希望有同等问题的父母们多探讨;帮助小朋友们顺利度过这个叛逆期..孩子性格叛逆一直是令家长头疼的一件事情..我们常说的孩子“叛逆期”多半是指13-16岁的“青春发育期”..其实;孩子的叛逆期有两个:第一叛逆期是3岁左右;我把这一阶段称做“第一发育期”;因为它同“第二发育期”的少年时期非常相似;两者都是一个“过渡阶段”;但“第一发育期”经常会被家长忽略..第一发育期是从婴儿过渡到幼儿;第二发育期是从少年过渡到成年..在这两个阶段;孩子都表现了倾向于独立的进步;同时又伴有依赖父母的后退..这两个阶段的孩子自我观念的否定意识要先于肯定意识的发展..第一叛逆期的孩子开始会说“不”、“讨厌”、“我就要”了..以前一直以妈妈为中心的孩子;此时会寻找“自己的心”;并渐渐开始走向独立..到了两周岁前后;孩子会进入身体和心理的转换期;发育学上将之称为“恐怖的两岁”..从生物学上来说;此时期的孩子能量旺盛;在一定程度上能自由控制自己的身体;开始敢于独自行走了..孩子自己心理上也感觉自己似乎能够做好了;于是会开始坚持“我的意见”了..此时孩子已经知道妈妈和自己是不同的存在;会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强行要求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一个容易走极端的年龄;孩子很难做出简单明确并坚持到底的选择..他会左右矛盾;拿不定主意;一会儿说“我要这个”;一会儿又说“我不要这个”;一会儿说“我愿意”;一会儿又说“我不愿意”..这个年龄的孩子与别人分享、等待和互相轮流做某事的能力很有限;父母要有很大的耐心..这意味着你两岁的孩子最初形成的自我观念是抗拒你让他做的一切事情;他非常执拗;最喜欢说的字眼儿就是“不”;经常会表现得反复无常..譬如;他刚说完“想喝牛奶”;可是当妈妈把牛奶拿来时;他又说“不喝牛奶;想喝果汁”;而当妈妈把果汁拿来时;他又说“不想喝果汁;想喝牛奶”;于是;忍无可忍的妈妈便会气得说“什么都别喝了”;就把果汁和牛奶都收起来;于是孩子就开始大哭大闹..这个时期的孩子虽然什么都想做;但真的做了又感到害怕;他虽然感觉自己能做;但真的做了又做不好;这就是第一叛逆期孩子的困境..所以这时;大声训斥或细心抚慰;对孩子来说;都没有任何用处;父母不如就当自己耳朵聋了;忍上5到10分钟;过一会儿;孩子就会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心理;慢慢地平静下来..所以;对待第一叛逆期的孩子;在管教上一定要把握分寸;既不放纵娇惯;也不要过分认真;尽量避免因管教过严而压制了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对待进入叛逆期的宝贝两种做法要不得一、高压政策宝宝反抗的时候;你往往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因此实施高压政策;让他屈服..结果很有可能以宝宝的委屈哭闹和你的难受心情收场..高压政策会让宝宝失去良好的判断力;形成一种“奴性”人格;因为他屈从于自己所处的劣势而不是理性的思考;随之产生垃圾情绪;离开理性的排解;找不到合适的宣泄途径;会对他的心理健康造成难以修复的伤害..二、溺爱顺从现在的父母;往往认为传统的养育方式过于老套;大家从各种媒体中获得了很多的理论储备——这些理论都强调首先要尊重宝宝、热爱宝宝;但对于如何在权威与爱之间找到平衡点缺乏实战的经验..如果恰巧你是一个自我管理能力弱、执行力不够的人;在与宝宝的“博弈”中总是处于下风;那就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太过于溺爱顺从宝宝了..好方法值得尝试在宝宝的叛逆期;可以采用如下的几种方法来缓解亲子的冲突..一、多项选择法在亲子间发生对抗冲突的时候;你不必急于将自己的意见坚决执行..我们可以试试这样的方式:“宝宝;必须睡觉了;因为明天我们还要做很多事情..如果你现在还不想睡觉;可以选择再听一个故事或者玩十分钟;你选择哪一个”这种多项选择法在与宝宝打交道的过程中十分有效;很多宝宝即使两个方案都不是他原来想要的;但是他喜欢自己拿主意、做决定的感觉;所以能接受;并且因为方案是自己选择的;所以执行起来十分利落..你不妨一试..二、约法三章法宝宝生来就是有秩序感的;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和他共同商定日常的作息时间及对某些事情的处理方式——要共同商定;否则一个外在的规则会被宝宝视作异己加以排斥..一旦他参与了制定;他便会觉得这些规则很神圣;会努力遵守..你也要认真对待你宝宝的约定;在发生冲突的时候;你可以提醒他遵守约定..三、角色扮演法轻松的亲子游戏能让宝宝明白应该做什么..你可以装成一个做事拖沓又极不听话的孩子;让宝宝扮演妈妈的角色;看看他是如何来对待你的..有的宝宝会用你常用的方式对你;也有的宝宝会用他心目中期望的你对待他的方式对待你;你需要细心观察..通过角色扮演;亲子之间的对抗自会消弥不少哦面对三岁小人儿叛逆的妙招在人的一生中;三岁左右和青春期是两大叛逆期;或者称为两大独立期..三岁的时候;孩子最常说的就是“我长大了”、“我自己”;青春期孩子也会说“我长大了”;只是那时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成人了;有了自己认为成熟的思想和超越家长的思维;所以意欲从身心脱离家长..而三岁的孩子则开始有了自己朦胧的独立意识;面对大人的要求总想说出个“自己”来..大轩这段时间显然已经步入了第一个独立期..她变得活泼好动;话开始很多;经常自娱自乐;还爱搞点小破坏..有时大人帮她安排的事情;她会不理不睬;如果我们帮她做了属于她自己的事情;她还会耍点小脾气;要求一切归位;由她重来..有时还会小头一甩;对我们说:“不理你们了..”原来我认为大轩很乖;是个很容易讲道理的孩子;而一下子跳出这许多个“反对”来;开始我也有些措手不及..也曾经想用最便捷的强压式的办法;却总是欲速则不达;不但她眼泪吧嗒;小嘴大咧;我这边还气得不行..最麻烦的是要是这时姥姥或她爸爸在旁边;则一定会把大轩一抱了事;最后以满足大轩的要求的方式保证了她的不哭不闹;完了还要对我说“就知道惹孩子哭”..我真是比窦娥还冤..至于有成效的教育也只成了空话..几次之后;急忙调整策略;试用出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是比赛法..大轩现在的荣誉感很强;样样都想是最棒的..大轩有时吃饭三心二意;非得叫着喊着甚至姥姥追着喂才能吃..后来我看到光威逼利诱根本不管事;而靠大人喂饭更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于是每次吃饭时;我便用小盘子给她盛出一些菜;用小碗给她盛汤;而我用大碗大盘..吃饭了;大轩还在旁边跑来跑去;我只需要一句:“开饭了;现在我和大轩比赛;看谁先把饭吃完;得到第一名..”然后不用叫她;我便开始夹菜喝汤;大轩便会立即跑过来;坐在小凳子上;大口吃菜;大嘴喝汤;常常把嘴撑到鼓鼓的;以争取时间;还用眼睛偷偷地看我..我则装作没看见;自顾自吃饭;她便也一刻不歇直到取得“第一名”;而我当然总是会比她吃得还“慢”一些;只能得第二名..然后我便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她;竖着大拇指赞美她有效率;大轩则心满意足忙自己的了..如果开始时我叫她两遍她没来;我也不叫了;自己吃起来;吃一段时间;会给她看一下自己的“成绩”;然后很“得意”地说“妈妈就要得第一名了”..这时如果她还不来;我便认为她不饿;吃完把饭端走..二是数数法..大轩有时做事会拖拉;比如刷牙;她就会踩着小板凳对着浴室的镜子摆POSE;唱歌;或者玩水;反正不拖到我耐心用尽不算完..后来我便决定用数数提高她做事的效率..每次她一站好;我就微笑着对大轩提出挑战:“宝贝;你刷牙;我数数;看看妈妈数到一百时你能不能刷完;看看谁最快..”于是我便开始以较快的速度从一开始数..大轩便马上开始刷;通常我会在数到八九十的时候她顺利地刷完;两手一摊;嘴含白牙膏沫;瞪着眼睛;挑战地看着我..我便装作一愣;很夸张地说:“唉呀;你怎么这么棒啊;比妈妈还快啊..真是好孩子..”这个方法不仅提高了大轩作事时的速度;还使她自己也能数到一百了;原来每次数到整数的时候她会接不上..一举两得..或者还有种变化的方法;例如生病吃药的问题..从前大轩吃药需要我和姥姥一起上;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快吃了;吃了病就好了..你要不吃;咱就去打针..”如果还不吃;就说:“再不吃;我们就灌了..”意即捏着鼻子硬往嘴里灌药;这是老妈小时候对付我和小妹的常用办法;有一次对大轩用过;大轩知道很难受就算把药吃下去了;也一般是大轩哭得像个泪人一样;下次吃药还要面对同样的景观..后来我觉得这不是办法..于是变压制为鼓励..如果是冲剂的药;我会对大轩说:“宝贝;妈妈估计这些药你三口就能喝完;你说呢”转移吃药的重点;转为数量的注意大轩看看药;伸出手指头;对我说:“两口就行..”我则“吃惊”地说:“不会吧;你那么厉害吗”大轩笃定地点点头;然后一般会拿过药去用两大口喝完当然每一口都是嘴不离碗边;咕咚咽几下;算一口..所以现在两三种药一般几分钟就解决了..三是选择法..因为大轩现在习惯性反对;所以面对一件事情时;我一般不再以命令式或要求式提出;而是让大轩自己选择一个最佳方案..已经习惯幼儿园生活的大轩每天离园时都不愿走;常常要在室外的大型玩具上玩半天..这样的小朋友有很多;在大型玩具旁边常有对着孩子大叫着“该走了;你不走我走了”的父母们;有的则是硬抱走;弄得孩子哭哭涕涕..经过几次与大轩的较量;在大型玩具前;我开始和大轩制定君子协定:“今天你准备玩几次”大轩想想:“五次”;如果时间宽裕;我会同意;如果天气不好;我会讨价还价:“两次怎么样”大轩有时也会说:“三次吧..”一般我们会“成交”..三次之后;我会坚定而温柔地呼唤她走;而她则因为自己说过了;所以也会比较顺从地跟着走了..晚上大轩总想玩或者听故事而不愿睡觉;有时会接近十点;第二天便不愿起床..所以一躺在床上我便会问她:“宝贝;今天你想听几个故事啊..”不论她说几个;我会根据时间进行讨价还价;于是睡觉时间便都掌握住了..而大轩也渐渐学会了自己说的要做到..四是奖励法..小朋友好像都很喜欢小粘贴;所以它便成了我最有效的奖励工具..早上大轩喜欢赖床;晚了就会非常匆忙;到幼儿园也常迟到..所以我便在床对面的墙上贴了张大纸;在大纸上我写上了“大轩;起床了”的标示语;然后在下面一侧标上日期;如果她按时起床了;就可以贴上一张小粘贴;如果起床后自己穿部分衣服并帮妈妈叠被子;则可以再得一个小粘贴..如果累积够了十张小粘贴;可以自己选一件礼物..大轩为此很努力;现在已经攒够了五张小粘贴;而起床也不再成为痛苦的事情..虽然以上都是些妈妈耍的些小伎俩;然而面对层出不穷的孩子的新状况;当妈妈的也只好开动脑筋;加油努力了..实例二 3岁的卓原在很多事情上的表现开始出现逆反心理;心里很清楚自己的行为是错的;可是口头上却一直跟“正确”较着劲儿;偏偏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而且她是常用“不”“我就不”“我就这样”来表达自己的自主意识..我们称这是幼儿的叛逆期..“人一生中有不止一个叛逆期..青春期是人的第二个叛逆期;而婴幼儿表现出的违拗意识是人的第一个叛逆期;也叫‘第一反抗期’..”当今日益增多的独生子女;在婴幼儿时期受到父母的过度关爱和社会文化的多元影响;呈现出自我意识加快觉醒;自主独立意志强烈的趋向..我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发现;越来越多的不到两岁的孩子已经学会和父母顶嘴;说反话;大人越是阻止;小孩越是开心..但我认为;婴幼儿“叛逆”并非坏事;而是开窍的可喜表现..“婴幼儿开心才会开口;开口才能开窍..现在小孩子不仅开口早;而且有了自己独立于父母的想法;不再‘逆来顺受’;倒是智力发展的表现..”因此我认为对于婴幼儿;家长和幼托机构应该适应他们的自主独立意志;而不是单纯指导和改变他们的反抗行为..在家长眼里;小孩顶撞、发脾气、说“不”都是不听话的行为;他们认为这个年龄的幼儿谈不上独立的思想、自我的要求..调查显示;近90%的父母不了解“第一反抗期”或是缺乏正确的教育态度和手段;60%以上的家长会对孩子采用专制性教育态度或过度限制和保护..殊不知这种观念会妨碍儿童的健康成长..早教专家建议;面对幼儿的“反抗”;家长要放弃不分青红皂白的强硬态度;应该及时抓住这一时机对孩子的某些行为给予适当的鼓励;促进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以及动作技巧、能力的发展..在卓原的成长过程中;我有些切身的体验与做法;愿与大家一起感受与分享..情景一:时间:放学后..地点:放学路上..事情起因:卓原让妈妈给她买零食..处理方法一:独断专行法..妈妈说:“今天不能买..”卓原说:“为什么”妈妈:“没有理由..”于是;卓原开始在自行车上闹;开始以跳自行车这一动作以示自己的反抗..面对着马路上车来车往;妈妈妥协了..只好调转自行车;往幼儿园附近的商店走去..途中;妈妈的一位同事和卓原打招呼;妈妈气愤的说:“不要理她;她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话一出口;妈妈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错再忽视了孩子的自尊;忽视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此时的卓原已经跳下自行车;多亏同事的眼疾手快;接住了她..事情的结果是:妈妈不但给她买了零食;还向她道了歉..处理方法二:家园共育法..妈妈与卓原老师进行沟通;将卓原每天下午放学必须买零食及跳车抗议这一情况告诉了老师;希望老师能因材施教..于是;课堂上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了一则小动物放学不遵守交通规则的故事..结果;卓原几天内放学后没有要零食;没有再做出危险动作对幼儿的教育中;家园共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家庭与幼儿园积极的配合与沟通;才能确保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处理方法三:冷处理法..维持了几天;卓原又开始重复往日要零食的行为..先是大哭大闹;然后是跳车子..这次;妈妈没有冲她嚷;也没有推车继续前行;而是呆在原地不动;任由她的哭闹..这样僵持了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她的情绪渐渐冷却下来;妈妈带她回家了..晚上;躺在床上;妈妈给卓原讲了一个故事——卓原你还记得葫芦娃的故事吗他们住在哪里呀住在山上是不是去年咱们去黄山玩的时候你还记得吗那个时候呀;你是那么的坚强、勇敢;你自己走一大段;妈妈再背你一小段;爬山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都夸你棒;最后咱们终于爬到山顶了;是吗其实呀;葫芦娃就住在山顶;他们说:“你们快看;那个小女孩;扎小辫子的小女孩;太棒了;她几乎是自己爬上来的呀;她叫什么名字”“我听见了;我听见了;她妈妈喊她卓原;她叫卓原..”“等她回济南后;咱们去找她玩好不好”“好呀好呀..”“可是等回到济南后;她还会这么听话;这么懂事吗”“会的;肯定会的..”“可是如果她不乖的话;我们才不找她玩呢..”卓原你知道吗他们现在可能就在咱们窗户外面呢;你听他们在说什么“嘘;快看;卓原还没睡觉呢..”“咱们找她玩么”“不行..”“为什么”“因为她今天不听话了呀..”“对;今天下午放学的时候;我都用望远镜看见了;她又哭又闹;哎;丢死人了非要让她妈妈给她买好好..”“就是;她也不想想;吃那么多油炸的、膨化的、甜甜的食品有什么好处呢”“而且;她爸爸妈妈上班那么辛苦;又是买房子、卓原又上学;得花多少钱呀..”“就是..”“这样吧;今天咱们不找她玩了;看看她明天的表现再说吧;如果明天表现好了;咱们再找她玩..”——卓原;你看;他们又飞走了..你该怎么办呀卓原说:“妈妈;对不起;我错了..”效果是;这次起;她再也没有出现过极端的现象;对于买零食;她变得理智起来..情景二:时间:傍晚..地点:路边..事情起因:卓原想把尿撒在卖蝉龟的篮子里..处理方法一:打骂法..妈妈在买蝉龟;卓原想小便;爸爸说:“到路边尿去..”听到此言的卓原;把裤子褪到脚跟;晃悠着来到蝉龟滩前;拿起人家盛蝉龟的篮子;放在屁股底下;就想往里尿尿..妈妈一把夺过篮子;把她拉到路边让她小便..她嚷着:“我就要尿到篮子里;我就要尿到篮子里..”妈妈抱起她就要走;无奈于她的极力挣扎;她挣脱下来;自己跑到蝉龟旁边;尿了..爸爸妈妈气极了;妈妈使劲拖着她;路过一商店门口;卓原又嚷着吃雪糕..爸爸妈妈当然不同意;卓原极力的做着反抗;曾有一度;卓原与妈妈僵持在十字路口;任由红绿灯已变换几次;因为妈妈已无力控制她的极力挣扎;只好把她摁在地上保持原地不动已躲避来往的车流..魁梧的爸爸过来;两只胳膊紧紧抠住她的身体;爸爸忍无可忍的在卓原屁股上“啪”的一声奏响了爸爸给卓原的第一个巴掌声..卓原哭了;爸爸说:“听话吗”“不听话”“啪”;又一声;脆脆的..“听话吗”“就是不听话”又“啪”的一声;“你错了吗”“错了..”“改吗”“你打死我吧;我就不改..”结果;爸爸妈妈气得够呛;卓原哭得够呛..晚上;睡觉时;卓原的屁股上青一块紫一块的..那时卓原只有两岁多..处理方法二:转移注意力法..在卓原和爸爸僵持的情况下;妈妈抱过了卓原:“兰强;你先不要理卓原了;她太不听话;我来抱抱她吧;你休息一会..”注意;在孩子面前;父母的立场要一致妈妈接过卓原:“卓原;你应该和爸爸说声对不起;因为;你今天确实做得不对..”卓原一边抽泣;一边说:“我才不理他呢..”妈妈和卓原都沉默了几分钟..“卓原;你看;那边草坪上有只小鸟..”“在哪儿”“你看不见吗你往那边看;你怎么就看不见呢奥;我明白了;你不听话;小鸟就不想和你玩;它肯定会躲着你的;要不;你把尿尿到她身上怎么办呢”卓原沉默..“小鸟最怕凉的东西了;它肯定听见你要买雪糕了;如果雪糕掉到它身上一点;它就会拉肚子的;因为太凉了;所以它是不会让你看见她的..”“爸爸——”卓原转过头;“对不起..”情景三:时间:傍晚..地点:小区院内..事情起因:卓原独占健身器材..处理方法一:现场教育法..卓原一会儿在太空漫步机上玩;一会在单杠上玩..如果她在玩单杠;别的小朋友去玩太空漫步机;她就会大嚷:“不许玩;这是我的..”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跑过去;占领阵地..妈妈说:“卓原;你觉得你这么做对吗这是公共设施;是大家一起玩的;这不是你的..”“是;这就是我的..”“这上面写你的名字了吗”“写了;上面有我的名字..”“那好;你给我指指..”“就不给你指;上面就有我的名字..”处理方法二:故事引导法..晚上;躺在床上;妈妈给卓原讲故事——在天上有四颗星星是好朋友;他们的名字分别是:黑黑、夜夜、亮亮、晶晶..他们经常在一起上学;在一起玩..这天;他们一起在幼儿园的健身器材上玩..黑黑自己在玩滑梯;夜夜、亮亮、晶晶也想来玩;可是;黑黑说:“不许玩;这是我的..”他们三个又来到蹦蹦床上;黑黑又说:“这个也不许你们玩;这是我的”他们三个非常生气;这明明是幼儿园的玩具;为什么黑黑不让他们玩呢卓原;你说;黑黑这么做对吗“不对..”他们三个又来到翘跳板旁边;他们轮流着玩;玩的特别高兴;黑黑也想加入他们;可是他们三个没有一个人理他..他们三个拿出自己的零食;互相交换着吃;可是黑黑呢;他的零食早让他自己吃完了;看着他们三个玩的、吃的那么高兴;黑黑自己跑到一边哭去了..因为他失去了朋友..因为他的自私使他失去了三个最好的朋友..——故事讲完了;结果是;第二天;卓原把自己的零食放进书包;说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再玩玩具的时候;她懂得了谦让..正确对待孩子的叛逆;千万不要把大人的一些思想与做法强加给孩子;因为;你往往会发现;孩子的一些做法往往比大人更明智;更加发人深思..让幼儿多体验;这也是对待叛逆期的一种方法..家长对孩子的行动不要轻易加以干涉;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积累经验;体会成功的快乐..专家研究得出的“小鬼当家”和“情感转移”的做法都是有效的方法;前者鼓励孩子自主购物;后者利用玩具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既缓解了反抗情绪;又满足了婴幼儿的天性..◇实用策略◇典型场景1 游戏场上拖不走分明已经在游戏场上玩了一个多小时;已经到了吃饭时间了;“咱们该走了吧”“不”又过了5分钟再问:“现在必须回家了;走”“不就不”最后;演变成一场生拉硬拽和号啕大哭..解析:孩子为什么那么固执孩子有时显得非常固执;很难让他们遵守成人设定的活动安排..这其实和他们的认知水平有关..这个年龄的孩子没有什么时间观念;不能预期未来;他们是典型的“活在当下”“活在此时此刻”的状态..因此;当他们沉浸在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中时;让他们转换活动往往会遇到强烈的抵抗..应对:转换活动技巧要让活动的转换能够顺畅;家长可以使用一些技巧..比如;让他们对即将发生的事有预期;你告知他随后的事情:“我们要回家吃饭了;妈妈让你帮忙拌沙拉好不好”另一个技巧就是提前警告..比如;每次转换活动前;都在10分钟、5分钟、1分钟的时候给予警告:“再过分钟我们就要回家了..”虽然他开始可能不明白几分钟的含义;但如果你每次都这样做;他就会逐渐习惯;并且逐渐有了时间观念..。
浅谈幼儿第一反抗期的应对方法
随笔浅谈幼儿第一反抗期的应对方法张元元摘要:幼儿第一反抗期是幼儿到了一定年龄所具有的特殊表现,也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由于这段时期的幼儿正处在从婴儿期过渡到儿童期的阶段,他们从生理到心理都有了一定的变化。
有了自己的思想,独立性开始萌芽。
会出现反抗、哭闹、顽皮等现象。
对于幼儿的各种“症状”可以采取各种有地应对方法:1.尊重幼儿;2.避免给幼儿正面教育的感觉;3.将计就计、反响幼儿提要求;4.肯定幼儿能力并给予一定帮助;5.善于转移幼儿注意力;6.家长态度明确、是非分明;7.使用自然处罚法;8.给幼儿做榜样等!而不同的应对方法会对幼儿产生不一样的影响。
科学的应对方法会使幼儿在语言、身体、自信心、独立性以及性格等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
而不科学的方法则会影响幼儿缺乏自信、独立性停滞不前、生活不能自理等问题。
所以选择有效地应对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幼儿;第一反抗期;应对方法3、4岁左右的孩子(可能提前,依孩子情况而定)随着自由活动能力的大大增强,各方面知识不断增多,会表现独立的愿望。
能力不强也要自己动手自己做,变得不太“听话”。
这是一种意识的自我表现,心理学称此为幼儿的第一反抗期。
处在第一反抗期的幼儿开始向往独立,开始有自发性的表现:自己玩、吃东西、易疲倦。
对自己的能力没有达到理想状态时,会发脾气、闹情绪、耍懒皮。
经常想脱离大人的管束去做事情,性凭借自己的力量去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拒绝成人的帮助。
当你阻止他们去做某些事情的时候,他们会反抗,会用自己的行为去表现他们的不满,这是他们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
面对幼儿反抗期的现象,成人要找准原因,对症下药,采取适当的方法才能有效地帮助孩子顺利的渡过反抗期!一、适当的应对方法(一)尊重幼儿、满足幼儿的需要家长要尊重孩子,给孩子自己的空间,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不要将成人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
处在反抗期间的喜欢独立如:自己吃饭、穿衣、拿东西,尽管各种动作还不够熟练,甚至会破坏家中的物品,但依然坚持。
在家庭教育中正视托班幼儿的反抗期行为1
正视托班幼儿的反抗期行为一、问题的提出1岁左右,婴儿突然间会对一个词情有独钟,那就是“我的”。
到了两岁前后,第二个令父母头疼的词又变成了他们的口头禅,那就是“不”。
当孩子接近于三岁时他们往往会用行动表现他们的反抗心理,这就意味着幼儿心理发展的一个标志性阶段,以自我为中心的第一反抗期开始了。
随着孩子运动能力的提高,活动范围的扩大,他们的好奇心和新需要越发强烈,依个人偏爱而喜恶的事情也日益增多,自我意识开始形成。
他们已经开始形成自己的小小的内心世界,他们想拥有这个世界,而父母却总是希望他们“听话”,这就使他们总感到自己处处受限、被干扰;他们只想让别人按他们的想法去做,而自己的能力又有限,往往只是别人在支配他;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空前活跃,,可行为表现却多是破坏行为或出格行为。
所有这一切,在父母和老师眼里都是一种反抗。
在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往往会表现出不合群,攻击性强,爱哭闹,记忆力不集中等行为现象。
二、分析原因1、矛盾冲突源自何处这个时期,孩子们想了解和想尝试的事非常多。
他们愿意更多的挣脱大人的看管,独立去“探索”环境中每一个“小儿不宜”的角落。
比如在一次户外活动时,阿姨将每个小朋友的茶杯里倒上开水,等小朋友活动都解渴用,可是等小朋友进来要喝水时,发现不少的水杯里漂着塑料花瓣。
原来是我们班的两岁多的乐乐要给小伙伴们泡“花茶”,就把活动室里的塑料花瓣撕下来,放到小朋友的茶杯里。
据他说这一手还是跟他妈妈学的。
这一时期的孩子,他要检验从成人的活动中所“看”到的经验,他要模仿、再现父母行为投入的“游戏”。
可是由于经验,阅历的局限,常以“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而告终。
因此“什么都动”,“越不让动越要动”是很多父母总结出的孩子和成人“分庭抗礼”的基本特征。
他们可以把一卷卫生纸拽至穷尽,满脸洋溢着兴奋;他们会为能倒空玩具柜里所有玩具而沾沾自喜;他们有办法爬到玩具柜上欢呼雀跃……此外,这个时期的孩子能不断和大人提出强硬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反抗期”
在对待孩子任性的问题时,充分理解幼儿独立性的发展规律是至关重要的。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3-4岁是人生的第一“反抗期”。
这时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经常和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
有时好像故意与大人“闹独立”,总是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
有时好像故意与父母和老师作对,你让他去做的事,他偏不去做,你不让他去做的事,他偏去做。
往往到4-5岁时这种情形依然延续,孩子经常表现出不服管教的特性。
当大人提出某种要求时,他们往往会说“我不”或“不要你管”,如果大人加以干涉,孩子就容易变得非常暴躁。
孩子的这种独立性倾向常常被大人们认为是不听话,实际上这是孩子的“反抗”心理,是独立性个性品质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育现象。
此时,如果对孩子横加干涉或者责骂惩罚,孩子可能会暂时变得听话但同时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则受到伤害,独立性的发展便会停滞不前。
正确的做法是: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关注幼儿的反抗心理的同时,对孩子的合理行为与要求,既要满足且要鼓励;对幼儿的不合理要求则要采用适当方式加以引导,避免采用强硬手段。
其实孩子有点“不听话”并非坏事,往往这种孩子兴趣广泛,有独立见解,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心理发展也较健康。
而一个一切听从大人安排的特别听话的孩子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同样是有问题的孩子。
三、正确冷静地对待幼儿的任性行为
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
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的,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方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1)转移注意
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
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孩子注意力被转移后,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如在玩具商场里,孩子一定要买一个上百元的变形金刚,而家里已有不少类似的玩具,这时家长不要直接回答买还是不买,可以引导孩子:“前面还有更好玩的东西,我们赶紧去看看。
”孩子一般会相信商店里还有更好的东西,这样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边走边看边讲解,孩子很容易会将刚才的事情忘掉。
(2)预先提示
在家长已掌握自己孩子任性行为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
任性的发作。
如:每次带孩子上街,经过小商店总是哭闹着要买雪糕吃,应在上街之前就跟孩子说好:“今天上街经过小店可以不吃雪糕,就带你出去。
”
(3)冷处理
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大人可暂时不予理睬,
给孩子造成一个无人相助的环境,不要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
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作出让步。
事后,家长对孩子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并对他说:“相信你以后会听话的”之类的话来鼓励他。
(4)激将法
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
如:孩子在每餐吃
东西后都习惯不擦嘴巴,还任性地说:“我不喜欢擦。
”家长可以说:“你不是说你像白雪公主的吗?我看白雪公主就比你干净。
”
(5)适当惩罚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
教育手段。
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饭,家长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
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以后就会按时吃饭了。
总的来说,孩子的任性行为一旦出现,也不必太紧张,重要的是疏导。
切不可时而抓紧教育,时而放松教导,凭大人的情绪决定教育态度。
对孩子的任性行为切勿姑息,不允许的行为、不合理的要求一次也不能放松。
家长给孩子提出的要求应让孩子有信心可以达到、易于被孩子接受。
这种明确的是非观念,会使孩子确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态度坚决。
孩子那种“我独占”、“我为主”、“服从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为,将随着良好环境与教育的熏陶而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