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技术的原理与实现

合集下载

NAT技术的原理与实现

NAT技术的原理与实现

NAT技术的原理与实现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网络中的技术,它的作用是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有IP地址,从而实现内部网络与公网的通信。

NAT技术的原理和实现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一、原理:1.私有地址空间:私有地址是指在互联网上不能直接路由的IP地址。

IPv4私有地址空间包括10.0.0.0/8、172.16.0.0/12和192.168.0.0/16三个范围。

NAT的用途就是将这些私有地址转换为可路由的公有地址。

2.IP地址转换:NAT技术通过在私有网络与公网之间建立网络地址转换设备,实现内网地址到公网地址的映射。

NAT设备通常具有两个网口,一个连接内部网络,一个连接外部网络。

3. 端口映射:除了实现地址转换外,NAT技术还可以实现端口映射(Port Mapping),这样可以将多个内部IP地址共享一个公网IP地址。

通过修改源IP和目的IP的组合,将来自不同内部IP地址和端口的数据包映射到公网上。

二、实现:2.动态NAT:动态NAT是指为内部网络中的主机动态分配公网IP地址。

当内部网络中的主机需要与外部网络通信时,NAT设备会从一个预定义的IP地址池中选择一个公网IP地址进行转换。

动态NAT可用于大规模内部网络中,更灵活地利用公网IP地址资源。

3.端口地址转换(PAT):端口地址转换是动态NAT的扩展,其基本原理是将内部网络主机的源端口号进行转换,实现多个内部主机共享一个公网IP地址。

当内部网络中的主机与外部网络通信时,NAT设备会为每个会话分配一个唯一的端口号,并将其与内部IP地址进行映射。

这样在公网上就可以同时存在多个会话并正常通信。

4.NAT穿透:在一些情况下,由于NAT设备的存在,会导致一些应用无法正常工作,这就需要通过NAT穿透技术来解决。

NAT穿透技术通过特殊的协议或中间设备来绕过NAT设备,实现内部主机与外部网络的直接通信,从而保证应用的正常运行。

NAT穿透技术穿透原理和方法详解

NAT穿透技术穿透原理和方法详解

NAT穿透技术穿透原理和方法详解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是一种将私有网络中的IP地址转换为公网IP地址的技术。

它的主要作用是解决了IPv4地址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也提供了一定程度的网络安全保护。

然而,NAT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它在一些情况下会阻碍对私有网络中主机的远程访问。

为了解决NAT对远程访问的限制,出现了NAT穿透技术。

NAT穿透技术允许位于私有网络中的主机与公网上的主机建立直接的连接,从而使得私有网络中的主机可以被公网上的主机访问到。

下面详细介绍NAT穿透技术的实现原理和具体方法。

一、NAT穿透的原理:私有网络中的主机首先与穿透服务器建立连接,并将本地IP和端口号发送给穿透服务器。

穿透服务器将这些信息记录下来并分配一个公网IP和端口号。

对于公网上的主机来说,私有网络中的主机就像一个虚拟的公网主机一样可直接访问。

同时,私有网络中的主机也可以主动发起连接到公网上的主机。

私有网络中的主机相当于是通过穿透服务器将自己的通信请求“穿透”了NAT 防火墙,直接到达公网上的主机。

二、NAT穿透的方法:1.端口映射:端口映射是最常见和简单的NAT穿透方法之一、私有网络中的主机将本地的端口号映射到公网IP的一些端口上,然后通过穿透服务器将请求转发到该端口上,从而实现私有网络中主机的远程访问。

2.中继服务器:中继服务器是一种在公网上与私有网络中的主机建立连续连接的方法。

私有网络中的主机首先连接到中继服务器,然后公网上的主机也连接到中继服务器,中继服务器将两端的请求进行转发,从而实现私有网络中的主机和公网上的主机直接通信。

3.UDP打洞:UDP打洞是一种通过UDP协议来穿透NAT防火墙的方法。

私有网络中的主机先向公网主机发送一个UDP数据包,公网主机也向私有网络的主机发送UDP数据包,通过这两个数据包的发送和接收,NAT防火墙会记录下私有网络中主机的IP和端口号,从而实现两者之间的直接通信。

简述nat的工作原理及主要应用

简述nat的工作原理及主要应用

简述 NAT 的工作原理及主要应用NAT 是什么?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简称 NAT)是一种在计算机网络中用于将一个 IP 地址转换为另一个 IP 地址的技术。

NAT 技术有助于解决 IPv4地址资源短缺的问题。

NAT 的工作原理NAT 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 IP 数据包的源 IP 地址和目的 IP 地址来实现地址转换。

根据 IP 数据包的源 IP 地址和目的 IP 地址,NAT 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类型:静态 NAT、动态 NAT 和 PAT(端口地址转换)。

1.静态 NAT:静态 NAT 是一种一对一的地址转换方式,将一个内部 IP地址映射为一个公网 IP 地址。

静态 NAT 的映射关系在 NAT 设备中是预先配置的,无法动态改变。

2.动态 NAT:动态 NAT 是一种多对多的地址转换方式,将内部 IP 地址映射为一组可用的公网 IP 地址中的一个。

动态 NAT 的映射关系是动态生成和维护的,它通常与会话表(session table)一起使用,以追踪内部主机与外部网络之间的通信。

3.PAT:也被称为端口地址转换(Port Address Translation),PAT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动态 NAT。

在 PAT 中,除了改变 IP 地址外,还会改变源端口号或目的端口号。

通常,PAT 使用一个公网 IP 地址用于多个内部主机的地址转换,并使用不同的端口号来区分这些主机。

NAT 的主要应用NAT 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有很多重要的应用。

下面列出了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IP 地址共享和节约:由于 IPv4 地址资源有限,NAT 技术可以将多个内部主机共享一个公网 IP 地址,从而节约了 IP 地址的使用。

这种方式被广泛用于家庭网络和小型办公网络中。

2.网络安全:NAT 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网络安全性,因为它隐藏了内部网络的真实 IP 地址。

外部网络无法直接访问内部网络中的主机,需要经过NAT 设备进行地址转换。

NAT技术介绍范文

NAT技术介绍范文

NAT技术介绍范文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是一种网络技术,它主要用于解决IPv4地址空间不足的问题。

NAT可以将多个私有IP 地址映射到单个公共IP地址,从而在局域网中连接到公共网络。

本文将对NAT的原理、类型和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NAT的基本原理。

NAT通过在网络中的路由器或防火墙上转换IP地址来实现。

当位于局域网的设备向公共网络发送数据包时,NAT会将源IP地址替换为公共IP地址,同时将此映射关系存储在转换表中。

当公共网络上的响应数据包到达路由器时,NAT则会根据转换表中的信息将其转发到对应的私有IP地址。

这样,内部IP地址可以隐藏在公共IP地址之后,增加了网络的安全性。

基于NAT的转换类型主要有三种:静态NAT、动态NAT和PAT(Port Address Translation,端口转换)。

静态NAT是一种一对一的地址映射方式,它将私有IP地址映射到一个公共IP地址。

静态NAT适用于需要在公网上托管一些服务的情况,例如Web服务器或邮件服务器。

通过静态NAT,远程用户可以通过公网IP 地址访问内部网络中的服务。

动态NAT是一种一对多的地址映射方式,它将多个私有IP地址映射到一组公共IP地址。

动态NAT适用于大规模部署,为每个内部设备提供一个公共IP地址是不现实的。

动态NAT根据预先定义的NAT池中可用的公共IP地址来分配IP地址。

这样,内部设备可以共享有限数量的公共IP地址。

PAT是一种特殊的动态NAT,它使用端口号来区分转换,从而支持更多的内部设备。

PAT会将内部设备的私有IP地址映射到单个公共IP地址和端口号的组合上。

通过PAT,内部设备可以使用同一个公共IP地址进行网络访问,但通过不同的端口号来标识不同的连接。

除了解决IP地址不足的问题,NAT还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NAT 可以减少公共IP地址的使用,从而降低了网络部署成本。

NAT协议解析网络地址转换的原理与实现

NAT协议解析网络地址转换的原理与实现

NAT协议解析网络地址转换的原理与实现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即网络地址转换,是一种常见的网络协议,用于解决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

本文将对NAT协议的原理和实现进行解析。

一、NAT协议原理NAT协议主要通过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与外部网络的公有IP 地址进行映射,实现内外网络互通。

其主要原理可以分为三个步骤:1. 内部地址转换:当内部网络中的主机发送请求到外部网络时,NAT会将源IP地址和端口号替换为公有IP地址和新的端口号。

通过这种替换,外部网络只能看到公有IP地址,而不知道内部网络的具体地址。

2. 端口转换:为了实现多个内部主机共享一个公有IP地址,NAT 会使用不同的端口号来区分内部主机。

当外部网络返回数据包时,NAT会根据端口号将数据包转发给相应的内部主机。

3. 状态维护:NAT会记录内部主机与外部网络的通信状态,并保存在转换表中。

通过维护这个表,NAT可以正确地将外部网络返回的数据包转发给内部主机。

二、NAT协议实现为了实现NAT协议,需要使用NAT设备,该设备可以是路由器、防火墙或专用的NAT设备。

下面将介绍NAT协议的实现方式:1. 静态NAT:静态NAT是指通过手动配置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映射到外部网络的公有IP地址。

这种方式适用于只有少量内部主机需要提供对外服务的情况。

静态NAT的好处是映射关系稳定,但缺点是对于大规模网络不够灵活。

2. 动态NAT:动态NAT是指根据内部主机的需求动态地将私有IP 地址映射到公有IP地址。

动态NAT通过使用端口转换来区分不同的内部主机。

这种方式可以灵活地为不同的内部主机提供服务,但代价是会引入一定的延迟。

3. PAT(Port Address Translation):PAT是一种特殊的动态NAT,通过使用不同的端口号映射多个内部主机。

PAT最常见的应用场景是家庭网络共享一个公有IP地址。

通过PAT,家庭中的每台设备都可以使用同一个公有IP地址与外部网络通信,而且外部网络无法直接访问这些设备。

nat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nat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NAT的工作原理及应用1. NAT的基本概念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简称NAT)是一种在网络层上进行的地址转换技术,用于解决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

NAT通过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和外部网络的公有IP地址进行映射转换,使得内部网络可以通过一个公有IP地址访问外部网络。

2. NAT的工作原理NAT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步骤:步骤一:源地址转换(Source Address Translation)当内部网络中的主机向外部网络发送数据时,NAT会将数据包的源IP地址替换为公有IP地址。

这样,外部网络接收到数据包时,会将其回复发送给公有IP地址,然后NAT再将回复的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转换为内部主机的私有IP地址。

步骤二:目的地址转换(Destination Address Translation)当外部网络中的主机向内部网络发送数据包时,NAT会将数据包的目的IP地址替换为内部主机的私有IP地址。

这样,数据包达到NAT后,它会将数据包的源IP地址转换为公有IP地址,并将数据包发送到内部网络中的目的主机。

步骤三:端口转换(Port Translation)NAT还可以进行端口转换,通过改变数据包中的端口号实现多个内部主机共享一个公有IP地址。

这是因为在一个IP地址下,端口号是唯一的,通过改变端口号,不同的数据包可以被正确路由到不同的内部主机。

3. NAT的应用场景场景一:家庭网络在家庭网络中,通常只有一个公有IP地址,但是家庭中有多台设备需要连接到外部网络。

NAT通过 IP地址转换和端口转换技术,使得多台设备能够共享一个公有IP地址访问外部网络。

这样,家庭网络中的设备可以通过NAT访问互联网,实现网络连通。

场景二:企业网络在企业网络中,NAT可以起到保护内部网络的作用。

通过将内部主机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企业的公有IP地址,外部网络无法直接访问内部网络,从而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NAT技术的原理与实现

NAT技术的原理与实现

NAT技术的原理与实现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是一种常用的网络协议和技术,它允许多个设备共享一个公共IP地址。

NAT技术的原理和实现如下:一、NAT技术的原理:1.IP地址空间不足:IPv4协议中,IP地址空间有限而且几乎耗尽。

因此,为了解决IP地址短缺的问题,使用NAT技术将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共IP地址,以便在有限的IPv4地址空间内提供互联网接入和通信。

2.私有IP地址范围:NAT技术使用了私有IP地址范围,其中包括10.0.0.0/8、172.16.0.0/12和192.168.0.0/16、这些私有IP地址可以被组织内部使用,但不能被直接路由到互联网上。

3.NAT表:NAT设备维护了一个NAT表,其中记录了私有IP地址和相应的公共IP地址的映射。

当内部设备向外部发送数据包时,NAT设备会将私有IP地址替换为公共IP地址,并在NAT表中记录该映射。

当外部数据包返回时,NAT设备会根据NAT表将数据包转发给相应的内部设备。

4.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通过修改数据包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实现网络地址转换。

当内部设备发送数据包时,NAT设备会将源IP地址更改为公共IP地址,并将源端口号改为一个未使用的端口号。

当外部设备返回响应时,NAT设备根据端口号将数据包转发给相应的内部设备。

5.网络端口转换:NAT技术还可以实现网络端口转换,以支持多个设备同时使用相同的公共IP地址。

NAT设备将网络端口号从一个端口号映射到另一个端口号,以便多个设备可以与互联网进行通信。

二、NAT技术的实现:1.NAT设备:NAT功能通常由网络设备(如路由器、防火墙、交换机等)提供。

这些设备具有NAT功能,可以在私有网络和公共网络之间进行数据包转发和地址转换。

2.NAT配置:为了使用NAT技术,需要在NAT设备上进行相应的配置。

配置包括指定私有IP地址范围、定义NAT策略、配置NAT绑定、设置NAT表等。

nat的原理及应用

nat的原理及应用

NAT的原理及应用1. NAT的定义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简称NAT)是一种网络协议,用于将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共IP地址,以便在互联网上进行通信。

NAT在计算机网络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使得多个设备可以通过共享一个公共IP地址来访问互联网。

2. NAT的原理NAT的原理是通过在私有网络和公共网络之间建立一种映射关系,将私有网络内的IP地址和端口号转换为公共网络的IP地址和端口号。

这样,在公共网络中就可以唯一标识每个数据包,从而实现了私有网络内的设备与互联网之间的通信。

具体而言,NAT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地址转换:将私有网络内部的IP地址转换为公共网络的IP地址。

这是NAT最基本的功能,通过将私有IP地址替换为公共IP地址,实现了对外通信的能力。

•端口转换:私有网络内的多个设备可能使用相同的端口号进行通信,但在公共网络中,同一个IP地址必须使用不同的端口号进行区分。

因此,NAT会将私有网络内设备的端口号转换为公共网络的唯一端口号,以实现数据包在公共网络中的唯一标识。

•连接跟踪:NAT会为每个建立的连接维护一张映射表,记录私有网络内的设备与公共网络的映射关系。

当收到返回数据包时,NAT可以根据映射表将数据包正确转发到私有网络内的设备。

3. NAT的应用场景NAT在实际网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企业内部网络和家庭网络中。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NAT应用场景:•共享上网:通过NAT,多个设备可以通过共享一个公共IP地址来访问互联网。

这在家庭网络和小型企业中尤为常见,一台路由器作为NAT设备,为多台设备提供上网功能。

•端口映射:NAT还可以用于端口映射,将公共网络中的某个端口号映射到私有网络中的指定IP地址和端口号。

这在需要从公共网络访问私有网络的服务器时非常有用,如Web服务器、FTP服务器等。

•防火墙:NAT也可以作为防火墙的一部分,通过限制私有网络内设备对外访问的能力,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性。

nat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式

nat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式

nat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式一、引言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简称NAT)是一种在IP网络中广泛应用的技术,它的主要作用是解决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

在互联网发展初期,IPv4地址资源有限,而NAT技术可以通过将私有地址转换为公共地址来解决这个问题。

本文将介绍NAT 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式。

二、NAT的工作原理1. 私有地址与公共地址私有地址是指在内部网络中使用的IP地址,它们在全球范围内是唯一的。

而公共地址是可以在互联网上全局唯一标识一台设备的IP地址。

由于私有地址无法直接在互联网上进行路由,因此需要通过NAT技术将其转换为公共地址,才能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

2. NAT表NAT在实现地址转换时使用了一个NAT表来记录私有地址与公共地址的映射关系。

NAT表中的每一项都包含私有地址、私有端口、公共地址和公共端口等信息。

当内部网络中的主机发送数据包到外部网络时,NAT会根据NAT表中的映射关系,将私有地址与端口转换为公共地址与端口,并在数据包中进行相应的修改。

3. 数据包转换当内部网络中的主机发送数据包到外部网络时,NAT会对数据包进行修改,将源IP地址和端口修改为公共地址和端口,同时修改目标IP地址和端口为外部服务器的地址和端口。

这样,数据包就能够在互联网上进行路由传输了。

当外部网络返回响应数据包时,NAT会根据NAT表中的映射关系,将目标IP地址和端口转换回私有地址和端口,然后将响应数据包发送给内部网络中的主机。

4. 网络地址转换类型根据不同的转换需求,NAT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静态NAT:将内部网络中的私有地址映射为固定的公共地址,一对一的映射关系。

静态NAT适用于需要对外提供服务的服务器。

- 动态NAT:将内部网络中的私有地址映射为一组可用的公共地址,实现多对一的映射关系。

动态NAT适用于内部网络中有多台主机需要与外部网络通信的情况。

- PAT(端口地址转换):除了进行IP地址转换外,还会进行端口转换。

nat的原理及主要应用

nat的原理及主要应用

NAT的原理及主要应用1. NAT的原理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是一种网络通信协议,它的主要功能是将私有网络中的IP地址转换为公网IP地址,实现内网与外网之间的通信。

NAT的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1.NAT设备收到内网主机发出的数据包。

2.NAT设备检查源IP地址,并从NAT表中查找与之对应的公网IP地址。

如果没有找到匹配项,则为该内网主机分配一个公网IP地址。

3.NAT设备修改数据包的源IP地址为映射后的公网IP地址,同时在NAT表中记录映射关系。

4.NAT设备将修改后的数据包发送到公网。

5.外部主机收到数据包后,将其返回给公网IP地址。

6.NAT设备收到返回的数据包后,检查目标IP地址,并根据NAT表中的映射关系,将数据包的目标IP地址修改为内网主机的IP地址。

7.NAT设备将修改后的数据包发送到对应的内网主机。

2. NAT的主要应用2.1 内网访问外网NAT最常见的应用场景就是实现内网中的主机访问互联网。

当内网主机请求访问外部服务器时,NAT设备会将请求数据包的源IP地址修改为公网IP地址,这样外部服务器就能正确地将响应发送回内网主机。

2.2 隐藏内网拓扑结构NAT能够隐藏内网的拓扑结构,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因为NAT设备在转换IP地址时,会修改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标地址,使得外部主机无法直接访问到内网,从而达到了一定的安全防护效果。

2.3 解决公网IP短缺问题由于IPv4地址资源有限,公网IP地址数量有限,而内网中的主机数量通常较多。

NAT通过有效地利用公网IP地址,将多个内网主机使用同一个公网IP地址进行通信,解决了公网IP短缺的问题。

2.4 端口转发NAT还可以实现端口转发,将外部主机的请求转发到内网特定主机的指定端口上。

这在服务器架设和远程访问等场景中非常有用。

NAT会根据设置的映射规则,将外部主机的请求转发到对应的内网主机。

NAT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

NAT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

NAT技术基本原理与应用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技术是一种在互联网通信中常用的网络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将局域网内部使用的私有IP地址映射为公网可用的IP地址,实现内网与外网的通信。

NAT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一个NAT设备,将内网的私有IP地址和端口转换成外网的公有IP地址和端口,以实现内网主机与外部网络之间的通信。

当内网主机要与外部主机通信时,NAT设备根据一定的映射规则将内网主机的IP地址和端口转换为公网主机可以识别的IP地址和端口,同时将映射表中的信息保存以便后续回复数据包的正确路由。

这样,外部主机发送的数据包就可以正确地传递给内网主机,实现了内网主机与外部网络之间的通信。

NAT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家庭网络中,NAT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路由器上,通过NAT将家庭内部网络使用的私有IP地址映射为公网可用的IP地址,以实现多个内部主机与外部网络的通信。

在企业网络中,由于IP地址资源有限,NAT技术可以将内网主机共享一组公网IP地址,节约了IP地址资源的使用。

同时,NAT技术还可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通过隐藏内网主机的真实IP地址,减少了攻击者的攻击目标,保护了内网主机的安全。

此外,NAT技术还可以实现一对多的端口映射,即将外部网络中的一个公网IP地址映射为内网主机的多个不同的私有IP地址和端口。

这在多个内网主机需要提供同一种服务时非常有用,比如网页服务器、FTP服务器等。

这样,外部用户通过访问公网IP地址和端口,就可以访问到内网主机提供的各种服务。

NAT技术的实现有几种方式,最常见的是基于翻译表的静态NAT和动态NAT。

静态NAT是将内网主机的固定IP地址和端口映射为公网IP地址和端口的方式,适用于提供固定服务的内网主机。

而动态NAT是根据内网主机的需求动态地分配公网IP地址和端口,适用于临时需要与外部网络通信的内网主机。

总结起来,NAT技术是一种将内网主机的私有IP地址和端口映射为公网IP地址和端口的网络技术,通过NAT设备实现内网与外网之间的通信。

NAT技术实现原理和应用

NAT技术实现原理和应用

NAT技术实现原理和应用科技天地48INTELLIGENCE························NAT 技术实现原理和应用天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网络工程 06级李亚珩摘要:为解决IPV4地址空间不足的问题,出现了网络地址转换(NAT)标准,就是将某些IP 地址留出来供专用网络重复使用。

它在方便网络代理者进行客户端配置的同时,也为用户私自共享上网提供了方便。

本文将全面介绍NAT 技术实验原理和应用。

关键词:NAT 技术 IPV4地址公用地址专用地址一、NAT 的定义和产生的背景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是一个IETF 标准,用于专用地址的内部网和使用公用地址的Internet 之间。

内部网的传出数据包通过NAT 将其专用地址转换为公用地址。

而来自Internet 的传入数据包则由NAT 将其公用地址转换为专用地址。

使用NAT 不仅能节约公用IP 地址,并用大大降低了组织的Internet 接入成本。

NAT 技术是近年来随着网络及网络共享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由于IPV4地址空间不足,无网络访问权限,因此采用NAT 技术解决了地址不足问题,参见下图:1、专用地址:专用地址是保留给组织内部私有网络使用的IP 地址,不用用于Internet 通信,可以被不同组织重复使用。

2、公用地址:公用地址用于Internet,可以在Internet 中随意访问。

因此,要在Internet 上通信,必须使用由L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Internet 号码分配机构)分配的公用地址。

NAT基本原理及应用

NAT基本原理及应用

NAT基本原理及应用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是一种网络技术,用于将一个网络的IP地址映射到另一个网络的IP地址。

NAT通过修改IP报文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来实现地址转换。

在计算机网络中,NAT是一种重要的通信方式,广泛应用于公网与局域网之间、不同网络之间的通信。

NAT的基本原理如下:1.内网与外网IP地址的转换:当内部网络上的主机请求访问外部网络时,NAT会将内网IP地址转换成为合法的外网IP地址。

从而实现内外网之间的通信。

2.端口映射:NAT会将内网主机的私有端口映射到公共端口,以便在内外网之间建立正确的连接。

3.状态跟踪:NAT会维护一个状态表,记录内外网之间的连接状态,以便正确地转换IP地址和端口。

NAT的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隐藏内部网络结构:在企业中,为了保护内部网络的安全性,将内部网络采用私有IP地址,并通过NAT将私有IP地址转换成为公共IP地址。

这样外部网络无法直接访问内部网络,从而保护了内部网络的安全。

2.IP地址共享:由于IPv4地址资源的有限性,大多数家庭和小型企业只分配了一个公共IP地址。

通过NAT,可以将多个内网主机共享一个公共IP地址,从而实现了多个主机共享网络连接的功能。

3.互联网接入:当用户使用无线路由器或宽带调制解调器上网时,ISP通常只为用户提供一个公共IP地址。

通过NAT,用户可以在家庭或办公室内部网络中连接多个设备,共享互联网接入。

4.负载均衡:对于一个网络服务提供商来说,分配多个公共IP地址可以提高网络服务的可用性和负载能力。

通过NAT的负载均衡功能,可以将多个内网主机映射到不同的公共IP地址上,从而实现负载均衡。

5.IPv6过渡:由于IPv6的逐渐推广,很多网络还在使用IPv4、通过NAT64技术,可以实现IPv4与IPv6之间的互联互通,使得IPv6用户可以访问IPv4网络资源。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NAT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和可用性,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和问题。

NAT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NAT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NAT的基本原理与应用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是一种常见的网络技术,用于在私有网络和公共网络之间转换IP地址。

NAT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修改数据包中的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来实现地址转换。

当内部网络中的计算机要与外部网络通信时,NAT会将内部计算机的私有IP地址映射为一个公共IP地址,并将数据包发送到外部网络。

在返回的数据包中,NAT会将目标IP地址改为内部计算机的私有IP 地址,并将数据包发送回给内部网络。

这种方式可以使得内部网络中的多个计算机共享同一个公共IP地址,从而实现了网络地址的转换。

NAT的主要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IP地址转换:由于IPv4地址资源的限制,很多网络提供商只提供有限的公共IP地址。

通过使用NAT,内部网络中的多个计算机可以共享同一个公共IP地址,从而节省了地址资源。

2.安全性提高:由于私有网络中的计算机使用的是私有IP地址,这些IP地址在公网中是无法直接访问的。

NAT可以将内部计算机的私有IP 地址转换为公共IP地址,从而隐藏了内部网络的真实IP地址,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

3.网络扩展性:NAT可以将一个内部网络扩展到多个公共IP地址,这样就可以连接更多的计算机和设备到互联网上。

这对于大型企业或者云计算环境非常重要。

4.网络管理和监控:NAT可以对内部网络的流量进行管理和监控,例如,可以限制特定IP地址或端口号的访问,或者记录特定IP地址的请求和响应信息,以便进行网络故障排查和安全审计。

5.IPv6迁移:由于IPv6的广域部署较慢,NAT被用作一种临时解决方案。

IPv4与IPv6之间的转换可以通过使用NAT64和DNS64来实现,其中NAT64将IPv6流量转换为IPv4流量,而DNS64则通过对DNS请求进行转换来实现。

尽管NAT有很多优点和应用,但是也有一些限制和问题。

首先,NAT会引入一定的延迟,对于对网络速度要求较高的应用可能会产生影响。

网络地址转换(NAT)工作原理解析

网络地址转换(NAT)工作原理解析

网络地址转换(NAT)工作原理解析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简称NAT),是一种在计算机网络中常用的技术,用于将内部私有网络中的IP地址转换为可被外部网络访问的公共IP地址。

本文将对NAT的工作原理进行解析,并探讨其在网络通信中的重要作用。

一、NAT的基本原理NAT的核心思想是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映射为公共IP地址,实现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通信。

NAT通常由一个转换设备(如路由器)来实施。

以下是NAT的基本原理:1. 内部主机发送数据包到外部网络时,首先将数据包发送给NAT设备。

2. NAT设备检查数据包的目标IP地址,将源IP地址替换为它所拥有的公共IP地址,并修改传输层头部的端口号(端口转换)。

3. NAT设备在内部地址和外部地址之间建立映射表,以便在数据包返回时能够正确地将数据包转发到内部主机。

4. 修改后的数据包被发送到外部网络。

5. 外部网络响应数据包时,NAT设备根据映射表将数据包转发到对应的内部主机。

通过以上步骤,NAT设备实现了内部主机与外部网络之间的双向通信,同时隐藏了内部私有网络的真实IP地址,增强了网络的安全性。

二、NAT的分类及应用场景根据转换方式的不同,NAT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静态NAT:将一组内部IP地址映射为固定的公共IP地址,一对一进行映射。

适用于需要将内部服务器暴露给外部网络的场景,如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

2. 动态NAT:将一组内部IP地址映射为可用的公共IP地址,但映射关系是动态生成的,并根据需要进行分配。

适用于大规模内部网络环境,可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公共IP地址资源。

3. PAT(端口地址转换):通过修改端口号,实现多台内部主机共享同一个公共IP地址。

PAT映射表中同时考虑了源IP地址和端口号,以便将数据包正确转发至相应的内部主机。

在实际应用中,NAT被广泛应用于以下场景:1. 家庭网络:路由器通常具备NAT功能,通过将家庭内部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共IP地址,实现设备与外部网络之间的通信。

NAT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NAT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NAT的基本原理与应用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是一种将私有网络地址转换为公共网络地址的网络技术。

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将私有网络中的IP地址映射为公共网络中的IP地址来实现网络通信。

NAT技术的应用广泛,可以用于家庭网络、企业网络以及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等不同网络环境中。

NAT基本原理如下:1.私有IP地址范围:私有网络通常使用私有IP地址范围,例如IPv4中的10.0.0.0/8、192.168.0.0/16和172.16.0.0/12等。

这些地址范围是在互联网上不能直接访问的。

2.NAT设备:NAT设备是网络中实现NAT功能的设备,例如家庭路由器、防火墙或NAT网关。

NAT设备通常同时具有私有网络接口和公共网络接口。

3.外部IP地址:NAT设备的公共网络接口需要配置一个外部IP地址,可以是ISP提供的公网IP地址或者是多个公网IP地址中的一个。

4.NAT映射表:NAT设备维护着一个NAT映射表,记录了私有网络中的内部地址和对应的公共网络中的外部地址的映射关系。

当内部主机发起一个与外部主机的通信请求时,NAT设备会将内部主机的私有IP地址替换为一个外部IP地址,同时在NAT映射表中记录这个转换关系。

当外部主机返回响应时,NAT设备会根据映射表将响应转发给正确的内部主机。

NAT技术的应用包括:1.IP地址转换:NAT技术实现了私有网络中的IP地址与公共网络中的IP地址之间的转换,解决了IPv4地址短缺的问题。

通过将多个内部主机共享一个公共IP地址,可以有效地节约IP地址资源。

2.访问控制:NAT设备可以根据特定规则对数据包进行过滤和转发。

它可以根据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端口号等信息进行筛选,从而实现访问控制和安全防护。

3.地址隔离:私有IP地址在互联网上不能直接访问,这有助于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NAT设备通过将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共IP地址,实现了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之间的隔离。

NAT工作原理及其配置方法

NAT工作原理及其配置方法

NAT工作原理及其配置方法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是一种在互联网连接中使用的技术,它允许一个IP地址与多个本地IP地址之间进行映射转换。

NAT是一个关键的网络组件,它在路由器、防火墙和其他网络设备中广泛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NAT的工作原理以及如何配置NAT。

1.NAT的工作原理:NAT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转换IP地址和端口号来实现的。

当内部网络上的设备与外部网络进行通信时,NAT会将内部设备的IP地址和端口号转换为公共IP地址和端口号。

这个转换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a.发起请求:当内部设备发起一个连接请求时,它会将请求发送到NAT设备。

请求包含了源IP地址和端口号以及目标IP地址和端口号。

b.转换源IP地址和端口号:NAT设备将请求包中的源IP地址和端口号替换为它自己的公共IP地址和一个未被使用的端口号。

c.转发请求:转换后的请求包被发送到外部网络中的目标设备。

外部设备将响应发回给NAT设备。

d.转换目标IP地址和端口号:NAT设备接收到响应后,将响应包中的目标IP地址和端口号替换为内部设备的原始IP地址和端口号。

e.转发响应:转换后的响应包被发送给内部设备,完成了通信过程。

2.NAT的配置方法:NAT的配置可以通过路由器、防火墙或其他网络设备来完成。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配置方法:a.静态NAT:静态NAT是一种将内部网络设备的IP地址映射为一个公共IP地址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将内部服务器暴露给外部网络。

要配置静态NAT,首先需要指定一个公共IP地址,然后将内部设备的IP地址与公共IP地址进行绑定。

这样,当外部网络发送请求到公共IP地址时,NAT设备会将请求转发给对应的内部设备。

b.动态NAT:动态NAT是一种在需要时根据需要分配公共IP地址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在内部网络上使用私有IP地址时,将多个设备共享一个公共IP地址。

要配置动态NAT,首先需要指定一个公共IP地址和一个IP地址池,然后将内部设备的IP地址与IP地址池进行绑定。

NAT转换原理及实现方法

NAT转换原理及实现方法

NAT转换原理及实现方法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是一种在IP数据包传输过程中将私有IP地址转换成公网IP地址的技术,主要用于解决IPv4地址不足的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NAT转换的原理及实现方法。

一、NAT转换的原理NAT的主要原理是将内部网络中的私有IP地址与公网IP地址进行转换,使内外网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NAT转换的原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静态NAT、动态NAT和PAT。

1. 静态NAT静态NAT是将一个内部网络中的私有IP地址映射为一个公网IP地址,实现一对一的映射。

通过在NAT路由器上进行配置,将内网主机的私有IP地址与公网IP地址绑定,使得内部网络中的主机可以通过公网IP地址与外部网络通信。

2. 动态NAT动态NAT是将内部网络中的私有IP地址映射为一组公网IP地址,实现多对一的映射。

通过在NAT路由器上进行配置,将内网主机的私有IP地址与可用的公网IP地址绑定,使得内部网络中的多个主机可以通过这组公网IP地址与外部网络通信。

3. PAT(Port Address Translation)PAT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动态NAT,它不仅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映射为公网IP地址,还会将端口号进行转换。

PAT通过使用不同的源端口号来区分内部网络中的多个主机,实现多对一的映射。

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IP地址的利用率,并且保证了内部网络中的多个主机可以同时与外部网络通信。

二、NAT转换的实现方法NAT转换可以通过硬件设备或者软件来实现。

1. 硬件设备实现专门的NAT路由器是常见的硬件设备,用于实现NAT转换。

这些路由器内置了NAT转换功能,并且通常具有多个LAN口和一个WAN 口。

在配置NAT转换时,需要对路由器进行相关设置,如指定内网IP 地址段、配置端口映射等。

NAT路由器的硬件实现能够提供较高的转换性能和稳定性。

2. 软件实现除了硬件设备,NAT转换也可以通过软件来实现。

NAT技术的原理与实现

NAT技术的原理与实现

NAT技术的原理与实现NAT, 原理, 技术一.NAT技术简介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在网络建设中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本质上来说,NAT的出现是为了缓解lP地址不足的问题;而在实际应用中,NAT还具备一些衍生功能,诸如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以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方便内部网络地址规划,等等。

二.NAT技术的基本原理。

随着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数量的不断猛增,IP地址资源也就显得愈加紧张。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用户几乎申请不到整段的C类和B类IP地址。

当我们的企业向ISP申请IP地址时,所分配的地址也不过只有几个或十几个IP地址。

显然,这样少的IP地址根本无法满足网络用户的需求。

为了缓解供给和需求不可调和的矛盾,使用NAT技术便成为了企业和ISP的必然选择。

企业使用NAT时,一般认为应当使用RFC1918规定的三段私有地址部署企业内部网络。

当企业内部设备试图以私有地址为源,向外部网络(Internet)发送数据包的时候,NAT可以对IP包头进行修改,先前的源IP地址-私有地址被转换成合法的公有IP地址(前提是,该共有IP地址应当是企业已经从ISP申请到的合法公网IP),这样,对于一个局域网来说,无需对内部网络的私有地址分配做大的修改,就可以满足内网设备和外网通信的需求。

由于设备的源IP地址被NAT替换成了公网IP地址,设备对于外网用户来说就显得“不透明”,达到了保证设备安全性的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内部私有地址和外部公有地址是一一对应的。

甚至,我们只需使用少量公网IP地址(甚至是1个)即可实现私有地址网络内所有计算机与Internet的通信需求。

三.企业实现NAT的常用方式在企业网络中,NAT的实现方式有三种,即静态转换NAT、动态转换NAT 以及端口多路复用(PAT)。

下面的章节里将一一介绍。

1.静态转换静态转换是指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有IP地址,IP地址对是一对一的,是一成不变的,某个私有IP地址只转换为某个公有IP地址。

NAT协议的地址转换技术与局域网访问互联网的实现

NAT协议的地址转换技术与局域网访问互联网的实现

NAT协议的地址转换技术与局域网访问互联网的实现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是一种网络协议,它可以将局域网内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网IP地址,实现局域网访问互联网的功能。

NAT技术的出现,解决了IPv4地址资源不足的问题,并提高了网络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NAT协议的基本原理以及其在局域网访问互联网中的实现方式。

一、NAT协议的基本原理NAT协议通过在局域网路由器(Gateway)上设置一个转换表(Translation Table),来实现内部地址与外部地址的转换。

其基本原理如下:1. 内部地址转换:当局域网内的主机发送数据包到互联网上的目标主机时,属于内部地址转换。

在数据包离开局域网前,路由器会将源IP地址和源端口号转换为公网IP地址和新的端口号,并在转换表中记录映射关系。

2. 外部地址转换:当互联网上的主机向局域网内的主机发送数据包时,属于外部地址转换。

路由器会根据转换表中的映射关系,将目标IP地址和目标端口号转换为局域网内的IP地址和对应的端口号。

二、基于NAT的局域网访问互联网的实现方式1. 静态NAT(Static NAT):静态NAT是一种一对一的地址映射方式,将局域网内的一个私有IP地址映射为公网IP地址。

这样,在互联网上就可以直接访问到局域网内的主机。

该方式适用于需要公网IP 地址对外提供服务的主机。

2. 动态NAT(Dynamic NAT):动态NAT是一种一对多的地址映射方式,将局域网内的私有IP地址池映射为公网IP地址。

当局域网内的主机主动发起连接时,NAT会从地址池中动态选择一个可用的公网IP地址进行映射。

该方式适用于多个局域网内主机共享有限公网IP地址的情况。

3. PAT(Port Address Translation):PAT是一种端口级别的地址转换方式,可以使多个局域网内主机通过一个公网IP地址访问互联网。

路由器会在转换表中记录映射关系,将局域网内主机的私有IP地址映射到公网IP地址的不同端口号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AT技术的原理与实现NAT, 原理, 技术一.NAT技术简介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地址转换(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在网络建设中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本质上来说,NAT的出现是为了缓解lP地址不足的问题;而在实际应用中,NAT还具备一些衍生功能,诸如隐藏并保护网络内部的计算机,以避免来自网络外部的攻击、方便内部网络地址规划,等等。

二.NAT技术的基本原理。

随着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数量的不断猛增,IP地址资源也就显得愈加紧张。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用户几乎申请不到整段的C类和B类IP地址。

当我们的企业向ISP申请IP地址时,所分配的地址也不过只有几个或十几个IP地址。

显然,这样少的IP地址根本无法满足网络用户的需求。

为了缓解供给和需求不可调和的矛盾,使用NAT技术便成为了企业和ISP的必然选择。

企业使用NAT时,一般认为应当使用RFC1918规定的三段私有地址部署企业内部网络。

当企业内部设备试图以私有地址为源,向外部网络(Internet)发送数据包的时候,NAT可以对IP包头进行修改,先前的源IP地址-私有地址被转换成合法的公有IP地址(前提是,该共有IP地址应当是企业已经从ISP申请到的合法公网IP),这样,对于一个局域网来说,无需对内部网络的私有地址分配做大的修改,就可以满足内网设备和外网通信的需求。

由于设备的源IP地址被NAT替换成了公网IP地址,设备对于外网用户来说就显得“不透明”,达到了保证设备安全性的目的。

在这种情况下,内部私有地址和外部公有地址是一一对应的。

甚至,我们只需使用少量公网IP地址(甚至是1个)即可实现私有地址网络内所有计算机与Internet的通信需求。

三.企业实现NAT的常用方式在企业网络中,NAT的实现方式有三种,即静态转换NAT、动态转换NAT 以及端口多路复用(PAT)。

下面的章节里将一一介绍。

1.静态转换静态转换是指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有IP地址,IP地址对是一对一的,是一成不变的,某个私有IP地址只转换为某个公有IP地址。

私有地址和公有地址的对应关系由管理员手工指定。

借助于静态转换,可以实现外部网络对内部网络中某些特定设备(如服务器)的访问,并使该设备在外部用户看来变得“不透明”。

2.动态转换动态转换是指将内部网络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用IP地址时,IP地址对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而是随机的。

所有被管理员授权访问外网的私有IP地址可随机转换为任何指定的公有IP地址。

也就是说,只要指定哪些内部地址可以进行转换,以及用哪些合法地址作为外部地址时,就可以进行动态转换。

每个地址的租用时间都有限制。

这样,当ISP 提供的合法IP地址略少于网络内部的计算机数量时,可以采用动态转换的方式。

3.端口多路复用(Port address Translation,PAT)通过使用端口多路复用,可以达到一个公网地址对应多个私有地址的一对多转换。

在这种工作方式下,内部网络的所有主机均可共享一个合法外部IP地址实现对Internet 的访问,来自不同内部主机的流量用不同的随机端口进行标示,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IP地址资源。

同时,又可隐藏网络内部的所有主机,有效避免来自internet的攻击。

因此,目前网络中应用最多的就是端口多路复用方式。

四.如何让你的NAT开始工作?1).静态地址转换的实现假设内部局域网使用的lP地址段为 192.168.12.1~192.168.12.254,路由器局域网端口(即默认网关)的IP地址为192.168.0.1/24。

网络分配的合法公有IP地址范围为11.11.11.128~11.11.11.135,路由器在广域网中的IP地址为 11.11.11.129,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可用于转换的IP地址范围为 11.11.11.130~11.11.11.134。

要求将内部网止192.168.12.2~192.168.12.4分别转换为合法IP地址 11.11.11.130~11.11.11.132。

第一步,设置外部端口。

在配置网络地址转换的过程之前,首先必须搞清楚内部接口和外部接口,以及在哪个外部接口上启用NAT。

通常情况下,连接到用户内部网络的接口是NAT内部接口,而连接到外部网络(如Internet)的接口是NAT外部接口。

interface serial 0ip address 11.11.11.129 255.255.255.248ip nat outside第二步,设置内部端口。

interface ethernet 0ip address 192.168.0.1 255.255.255.0ip nat inside第三步,在内部本地与内部合法地址之间建立静态地址转换。

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内部本地地址内部合法地址示例: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92.168.12.2 11.11.11.130//将内部网络地址192.168.12.2转换为合法IP地址11.11.11.130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92.168.12.3 11.11.11.131//将内部网络地址192.168.12.3转换为合法IP地址11.11.11.131ip nat inside source static 192.168.12.4 11.11.11.132//将内部网络地址192.168.12.4转换为合法IP地址11.11.11.132这样,静态地址转换配置完毕。

2).动态地址转换的实现假设内部网络使用的IP地址段为172.16.100.1~172.16.100.254,路由器局域网端口(即默认网关)的IP地址为172.16.100.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网络分配的合法IP地址范围为 11.11.11.128~11.11.11.191,路由器在广域网中的IP地址为11.11.11.129,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192,可用于转换的IP地址范围为11.11.11.130~11.11.11.190。

要求将内部网址 172.16.100.1~172.16.100.254动态转换为合法IP地址11.11.11.130~11.11.11.190。

第一步,设置外部端口。

设置外部端口命令的语法如下:ip nat outside示例:interface serial 0//进入串行端口serial 0ip address 11.11.11.129 255.255.255.248//将其IP地址指定为11.11.11.129,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ip nat outside //将串行口serial 0设置为外网端口注意,可以定义多个外部端口。

第二步,设置内部端口。

设置内部接口命令的语法如下:ip nat inside示例:interface ethernet 0 //进入以太网端口Ethernet 0 ip address 172.16.100.1 255.255.255.0 // 将其IP地址指定为172.16.100.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ip nat inside //将Ethernet 0 设置为内网端口。

注意,可以定义多个内部端口。

第三步,定义合法IP地址池。

定义合法IP地址池命令的语法如下:ip nat pool 地址池名称起始IP地址终止IP地址子网掩码其中,地址池名字可以任意设定。

示例:ip nat pool ccxx 11.11.11.130 11.11.11.190 netmask 255.255.255.192//指明地址缓冲池的名称为ccxx,IP地址范围为11.11.11.130~11.11.11.190,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

第四步,定义内部网络中允许访问Internet的访问列表。

定义内部访问列表命令的语法如下:access-listl 标号 permit 源地址通配符(其中,标号为1~99之间的整数)access-listl permit 172.16.100.0 0.0.0.255 //允许访问Internet的网段为172.16.100.0~172.16.100.255,通配符为0.0.0.255。

第五步,实现网络地址转换。

在全局设置模式下,将由access-list指定的内部本地地址与指定的内部合法地址池进行地址转换。

命令语法如下: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访问列表标号 pool 内部合法地址池名字示例: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 pool ccxx至此,动态地址转换设置完毕。

3).端口复用动态地址转换(PAT)内部网络使用的IP地址段为 10.100.100.1~10.100.100.254,路由器局域网端口的IP地址为10.100.100.1,子网掩码为 255.255.255.0。

网络分配的合法IP地址范围为11.11.11.0~11.11.11.3,路由器广域网接口中的IP地址为 11.11.11.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52,可用于转换的IP地址为11.11.11.2。

要求将内部网址10.100.100.1~10.100.100.254 转换为合法IP地址11.11.11.2。

第一步,设置外部端口。

interface serial 0ip address 11.11.11.1 255.255.255.252in nat outside第二步,设置内部端口。

interface ethernet 0ip address 10.100.100.1 255.255.255.0ip nat inside第三步,定义合法IP地址池。

in nat pool ccxx 11.11.11.2 11.11.11.2 netmask 255.255.255.252// 指明地址缓冲池的名称为ccxx,由于我们做的是PAT,所以地址池里完全可以只有1个公网IP地址第四步,定义内部访问列。

access-list 1 permit 10.100.100.0 0.0.0.255允许访问Internetr的网段为10.100.100.0~10.100.100.255,子网掩码为/24第五步,设置复用动态地址转换。

在全局设置模式下,设置在内部的本地地址与内部合法IP地址间建立复用动态地址转换。

命令语法如下: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访问列表号pool内部合法地址池名字overload示例: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1 pool ccxx overload //以端口复用方式,将访问列表1中的私有IP地址转换为onlyone IP地址池中定义的合法IP地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