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大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大智慧
佛教大智慧一、拈花一笑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拈花一笑,佛教语,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典故,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想通、心心相印。
佛祖所传的其实是一种至为详和、宁静、安闲、美妙的心境,这种心境纯净无染、淡然豁达、无欲无贪、无拘无束、坦然自得、不着形迹、超脱一切、不可动摇、与世长存,是一种“无相”、“涅盘”的最高的境界,只能感悟和领会,不能用言语表达。而迦叶的微微一笑,正是因为他领悟到了这种境界,所以佛祖把衣钵传给了他。
实相无相:
相:事物的外形和状态。佛教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一定因缘条件下形成的,都是空幻无实的;空是一切事物的本质,虽然体现于具体的万物,然而它本身却是没有形象、没有聚散生灭、超越于一切万有之上的,难以用文字来表达。
实相:佛教语,指世间事物本来的面貌或状态。佛教认为,实相也就是无相、空相。
无相:佛教语,与“有相”相对,是指摆脱对一切事物的有相认识后感悟真知的最高境界,即“于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
有相:佛教语,指具有外形、能区别于其它事物、会生灭变化的事物。因为佛教认为万有皆空、心体本寂,所以“有相”就是“造作之相”或“虚假之相”,本质其实还是“无相”。
二、天上地下,唯我独尊。
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他来到人间的第一句话就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里要注意的是:‘唯我独尊’的‘我’字,并不是单指的释迦牟尼本身,而是指的全体人类的每一个人。这句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人人平等,众生平等,每人都有自己的因果,不为别物所弄。每一个众生觉悟后,就摆脱了各种物欲、迷惑和假象的束缚,不再受天地之束缚,即唯“我”独尊。
释迦牟尼将他的觉悟、成就及造诣,完全归功于人自
己的努力与才智。释迦牟尼认为,一个人的吉凶祸福、成败荣辱,决定于自己的行为之善恶与努力与否。没有一个人可以提拔我上天堂,也没有一个人可以把我推入地狱。赞美与讴歌不能离苦得乐,只有脚踏实地去修心养性,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净化、升华,使自己享受到心安理得的快乐。
三、《世尊出世雅颂》
自度度他,而无所度,本分家务;自利利人,圆满菩提,大丈夫事。
四、观念、信仰、结缘、持戒可以改变命运。
五、四福:知福,惜福,培福,植福。
六、好言对人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七、佛陀说:“比丘们!现在和从前一样,我只有教导苦和苦的止息。”
知苦,灭苦......自在解脱......以“无我的空慧”作药方,来治愈无始以来的无明大病——我、我所。
知苦——知道我、我所是生死的苦本;
灭苦——从心中除灭有我、我所的观念。
拔本塞源、釜底抽薪的最究竟教法。
佛陀说:“比丘们!现在和从前一样,我只有教导苦和苦的止息。”这已经明确指出我们一条学佛的修行道路,那就
是所有和止息苦没有直接相关的问题都是戏论。
佛陀真的只是教导我们要“知苦”与“灭苦”而已吗?对于行者而言,或许会有人有所反驳,进而斥责那是自了汉的修行方式,因为那只是自利的修持,并不是从事利他的菩萨行。
如果有这种观念的人,一旦您还没有“知苦、灭苦”,绝大多数都是泥菩萨,要度生死大海都自身难保。
假使我们真的能如法奉行佛陀所教导的“知苦”与“灭苦”,净化心灵不再有错误的知见,纵然色身上仍有疾病的苦痛,但那是不妨碍我们得自在解脱的,因为圣者是“不受第二支箭”的。当我们了解并如实行持佛陀这个最直接有效的教导方法时,我们的修行才有力量,那时自然会乐于跟其它人一同分享法的滋味,因为一位对法有胜解的修行者,是绝对不会吝啬地将佛法隐藏起来,只要他有适当的因缘,即会大公无私地遍洒佛法甘露来润泽大地群萌,而这甘露妙药的精华就在──“知苦”与“灭苦”。
现在请平心静气来回顾自己以往的修行,有没有针对我们生死的根源下手呢?坦白地说,我们还在迷糊中过着
醉生梦死的日子,因为我们从未真正思惟“生死的苦本”,而只会编织许多美丽不实的幻想。当遇到麻烦的难题或病苦时,我们只怪自己“业障深重”,就想藉由花钱消灾来解除痛苦,或者从事念佛、拜佛、持咒……等种种修行方式来消除业障。但往往总是不尽如意,苦痛烦恼依旧常随,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就在我们并没有对症下药。而因病与药的首要条件,就是“知苦”──知道导致我们痛苦烦恼的根源是什么。然而,我们却找不出病源,只是盲目地吃药,除了有加重病情的疑虑外,也会因久病而丧失康复的信心。(比喻长久修行而烦恼不减,将丧失学佛修行的信心)。透过反省及自我检讨,找出贪、嗔、痴生起的根源所在,捉住使我们流转生死的罪魁祸首,然后以“无我的空慧”作药方,来治愈无始以来的无明大病──我、我所。内观禅修的方法就是调心、摄心、安心。静心去沉思,用心去期盼,以内心的平和与安定来带动外界的和谐与安定。心净则佛土净,心安则众生安,心平则天下平。从认识自心开始,净化、强化心念,培养心灵的免疫力,培养自己慈悲的信念与情怀,开发自心的潜力,活在统一单纯的心灵状态下。念佛、参禅、诵经等一切修行都是净化心灵的基本内容。
人类只有通过以上途径,才能不断缩减、铲除内心污
染并以此改变自己内心固有的结构,从而让心得到净化,使自己的心产生一个新的循环力量,来消除贪、嗔、痴的根源。知苦,觉察苦的根源,苦的起因。灭苦,知道苦因、自然就会灭苦、脱苦。从而,步入生命的从容与法喜,心光重现、活力十足,重组智慧走向自己的未来!我们拥有世间这些福报的时候,不应该高兴,不应该生起傲慢心。其实我们正在享受的这些,就是在消耗自己以前积累的一些福报。就像个漏着的水池一样,里面本来就没有太多的水,很快就会漏尽的。所以这个时候应该更加谨慎,更加小心翼翼,应该想尽办法将它转为道用,或者用这些世间的福报再次积累福德资粮。要不然的话,这些福报穷尽了以后,我们只能继续感受痛苦,不会有丝毫的安乐。这也是一个很可怕的事,大家一定要注意,不应该因为这个而骄傲,觉得自己了不起,甚至去轻视别人,欺侮别人。
属于世间的任何一个法,这些地位、声誉、财富、权势等世间的福报,从本质的角度来思维观察,都是有漏的,都是无常的,都是不净的,这些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快乐,反而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痛苦,所以它们的本质也是痛苦的。有的人虽然有钱,但是他更有烦恼;有的人虽然有权,但是他更有压力。世间的这些福报,名闻利养,没有给自己带来真正的快乐与幸福,反而给自己带来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