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催化水解反应研究

合集下载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催化水解反应研究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催化水解反应研究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催化水解反应研究张世杰1,2 刘述梅2 赵建青 2 章明秋1 1.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州,510275 2.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510640尼龙6纤维(锦纶)具有耐磨、染色性好、比重轻、弹性好等许多优异的性能。

但与棉麻等天然纤维相比,吸湿性较低,穿着舒适性较差,限制了其在服装工业中的应用[1]。

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对共聚、纤维后处理等改性方法[2,3]进行P V P 水解率(%)反应 温 度(℃)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PVP hydrolysis Fig.2 Influence of reaction time on PVPconversion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hydrolysis conversion and pH value (NaOH / PVP (mol ratio)=1.25,reaction time 3h) (NaOH / PVP (mol ratio)=1.25,30℃)从图1中看出在纳米金属催化剂存在下,随着水解反应温度的提高,原料PVP的水解转化率逐渐增大,当温度超过30℃后逐渐趋于恒定。

从图2中看出NaOH溶液加入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PVP逐渐发生开环水解反应,水解率不断提高。

同时溶液碱性降低,当反应进行150min后,水解反应逐渐达到平衡状态,此时PVP水解率最高,溶液pH值最小。

以上现象符合化学反应一般规律。

Fig.4 Localization of C atoms Fig.5 13C-NMR spectra of PVP and PVP hydrolysis product in PVP molecule从图5中看出,纯PVP分子中原有C原子对应的核磁共振峰(定位顺序如图4所示)在PVP水解产物中仍然存在,峰位无明显变化(只有C2原子对应峰向高位移动了0.6ppm),部分峰强度发生了改变,说明PVP发生了部分水解,水解产物中仍然存在PVP对应链节。

pvp 聚乙烯吡咯烷酮液相色谱法

pvp 聚乙烯吡咯烷酮液相色谱法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液相色谱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在化学、生物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其分析方法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PVP聚合物的概念、液相色谱的基本原理以及PVP聚合物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一、PVP聚合物概念1. PVP聚合物的定义PVP全称为聚乙烯吡咯烷酮,是一种独特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极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相似性。

其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的吡咯烷酮环,因此PVP聚合物在医药、化妆品、染料、涂料等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2. PVP聚合物的特性PVP聚合物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溶解度大、对水溶液的界面活性、对多种不同类型物质的溶解能力等。

这些特性使得PVP聚合物在不同领域中展现出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液相色谱的基本原理1. 液相色谱的概念液相色谱是一种以液体为流动相,将待分离物质溶解在流动相中,通过在固定相上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实现对物质分离和分析的一种色谱技术。

2. 液相色谱的基本步骤液相色谱的基本步骤包括样品的进样、色谱柱的分离、检测器的检测和数据的处理。

其中色谱柱的分离是整个液相色谱分析过程的核心,其分离效果直接影响到色谱分析的结果。

三、PVP聚合物的液相色谱分析方法1. PVP聚合物的样品处理在液相色谱分析中,PVP聚合物的样品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通常情况下,需要将PVP聚合物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经过过滤等处理后,才能够进行后续的分析。

2. 色谱柱的选择在PVP聚合物的液相色谱分析中,选择合适的色谱柱是非常关键的。

一般来说,对于PVP聚合物的分析,常常会选择具有较大孔径和适度保水性的色谱柱,以保证PVP聚合物的有效分离和分析。

3. 流动相的配制流动相的选择和配制对于PVP聚合物的液相色谱分析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会选择一些具有一定极性的溶剂作为流动相,并通过适当的混合调配,以实现对PVP聚合物的有效分离。

聚乙烯吡咯烷酮热分解

聚乙烯吡咯烷酮热分解

聚乙烯吡咯烷酮热分解
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简称PVP)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当聚乙烯吡咯烷酮受到高温影响时,它会经历热分解过程。

以下是聚乙烯吡咯烷酮热分解的详细过程:
1.氧化和解聚开始阶段:在较低温度下(约150-250摄氏
度),聚乙烯吡咯烷酮经历氧化和解聚反应。

这会导致聚合物链的断裂,产生低分子量的化合物,如吡咯烷酮、酰胺和酸等。

2.吡咯烷酮环开裂和酸解聚合:在更高温度下(约250-350
摄氏度),吡咯烷酮环会进一步开裂,形成分子中的自由基。

这些自由基会引发酸解聚合反应,产生低分子量化合物,如烯酮和醛酮等。

3.快速聚合物分解: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聚乙烯吡咯烷
酮的分解速度加快。

这会导致聚合物链的更大程度断裂和分解,从而产生更多的低分子量化合物。

聚乙烯吡咯烷酮热分解的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机械强度和分子结构等。

高分子量的聚乙烯吡咯烷酮相对于低分子量的聚合物更具热稳定性,需要更高的温度来触发热分解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热分解过程是复杂的,具体的反应机理可能因不同的条件和研究方法而有所不同。

因此,
上述信息仅是关于聚乙烯吡咯烷酮热分解的一般概述。

聚己内酯_聚乙烯吡咯烷酮共混物的亲水性和生物降解性

聚己内酯_聚乙烯吡咯烷酮共混物的亲水性和生物降解性

超高分辨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NoVa Nano SEM
430,观察其表面形貌在降解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2 结果和讨论
2.1 PCL/PVP 共混物结晶性分析 图 1 为 PCL、PVP 及其共混物 (A30) 的 X-射
线衍射谱图。从图 1 可以看出,PCL/PVP 共混物衍 射峰 2θ 角位置与纯 PCL 的谱图相比没有变化,但 结晶峰强度较纯 PCL 的有一定降低 (薄膜试样厚 度基本相同),说明无定形的 PVP 的加入对 PCL 的 结晶晶型没有影响,仅起到了结晶区稀释作用。表 现为共混物的衍射峰面积占总衍射面积分数比纯
体内用合成纤维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一种其表面的亲疏水性及其生物降解性能是影响组织工程细胞黏附与繁殖的重要因素聚己内酯pcl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通透性被广泛应用于医用缝合线组织工程生物支架材料等领域pcl存在降解速率慢亲水性差等缺点
22
合成纤维 Synthetic Fiber in China
收稿日期:2011-08-19 修回日期:2011-09-01 作者简介:赖明河 (1973—),男,汉族,本科,研究方向为生物医 用纺织品。
性,并且可以调整其结晶度,以改善其降解速率。 鉴于上述原因,本文对 PCL/PVP 共混材料亲/疏水 性和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探讨。
1 试验部分
1.1 试验材料 PCL,灰分质量分数不大于 0.05 %,上海德祥医
பைடு நூலகம்
1.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试
采用德国 VERTEX 70 原位显微傅里叶变换红
外光谱仪对样品进行表征。将提纯后的 PCL、PVP
以及 PVP/PCL 共混物分别采用溶液涂膜法制样,
扫描范围 500~ 4 000 cm-1。

聚乙烯吡咯烷酮

聚乙烯吡咯烷酮
采用NVP单体与多不饱和基化合物共聚法所合成的PVPP是一种 超强吸水性树脂,具有很强的吸水、保水能力。其吸水能力可达到 自身重量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并且基体与吸附水间能够形成氢键, 即使在一定压力下吸附水也不会流失。高交联度的PVPP不溶于水, 吸水能力也差,可回收重复循环利用。PVPP具有很好的生理安全性、 吸水性、水不溶性、络合性等优良特性,在医药、食品等领域有广 阔的应用前景。
17
5 PVP的合成
PVP 是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的简称,是 由 NVP 均聚而生成的聚合物,PVP 分子式(C6H9NO)n
商品 PVP 是白色、乳白色或者略带黄色的固体粉末,也有以 30~60%水溶液出售的供不同用途的工业品。根据用途一般分为 医药级、食品级、工业级 3 种规格。
由于NVP极容易发生本体聚合,所以NVP单体在长期储存、运输过 程中需要加入阻聚剂,在聚合之前需要蒸馏提纯。
SUCCESS
THANK YOU

5.1.2 溶液聚合
由本体聚合制得的PVP,必须经过提纯,否则不能满足商业产 品的要求,因此发展了NVP的溶液聚合。NVP可以在很多溶剂,包 括异丙醇、甲醇、乙酸乙酯、苯、水等溶剂中聚合,由于水是最 安全的溶剂,一般采用水溶液聚合较多。NVP可单独用过氧化物作 引发剂,用胺或铵做活化剂进行水溶液聚合。
NVP
PVP
2 PVP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从1938年德国化学家Reppe 首次公开用乙炔为原料合成NVP及其聚 合物 PVP PVP 已经发展成为均聚物,共聚物,交联聚合物三大类。 PVP 及其单体 NVP 最早是由 BASF 公司 J.Walter.Reppe 以乙炔为 主要原料合成的,该法称为 Reppe 法,又叫乙炔法。 美国GAF公司(现在的ISP公司)于1956年开始生产 日本触媒于2003年开始生产PVP产品--高分子量的PVPK90 BASF和ISP的PVP----各2万吨左右 日本触媒2007年扩产后产能为3500吨左右 俄罗斯和伊朗也有小的生产装置:俄罗斯--小分子量的PVPK15和K17, 约800吨/年。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于各领域中应用性研究与其成膜性的简述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于各领域中应用性研究与其成膜性的简述

综合讨论今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于各领域中应用性研究与其成膜性的简述霍新豪 赵 萍 刘 瑶 谭晓娜 王 辉(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 济南 250100)摘要: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一种非离子型高分子化合物,是N-乙烯基酰胺类聚合物中最具特色,被研究得最深、最广泛的精细化学品。

已发展成为非离子、阳离子、阴离子3大类,工业级、医药级、食品级3种规格,并以其优异独特的性能获得广泛应用。

(PVP)具有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一般性质,胶体保护作用、成膜性、粘结性、吸湿性、增溶或凝聚作用。

本文主要对其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性进行分析总结并在目前对现有产品及领域分析的基础上对其成膜性进行简述。

PVP作为一种合成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的一般性质,在合成高分子中像PVP这样既溶于水,又溶于大部分有机溶剂、毒性很低、生理相溶性好的并不多见,特别是在医药、食品、化妆品这些与人们健康密切相关的领域中,随着其原料丁内酯价格的降低,近年来其作用逐渐开发,以下将对其在各领域的作用展开总结分析。

关键词:聚乙烯吡咯烷酮;非离子型;高分子化合物中图分类号:TQ02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917(2021)06-0269-01 医药卫生领域相关应用分析PVP有优良的生理惰性,不参与人体新陈代谢,又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对皮肤、粘膜、眼等不形成任何刺激。

医药级PVP为国际倡导的三大药用新辅料之一,可用做片剂、颗粒剂的粘结剂、注射剂的助溶剂、胶囊的助流剂;眼药的去毒剂,延效剂,润滑剂和包衣成膜剂,液体制剂的分散剂和酶及热敏药物的稳定剂,还可用做低温保存剂。

用于隐形眼镜、可增加其亲水性和润滑性。

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PVP的分子结构特色类似于用简单的蛋白质模型的那种结构,甚至于它的水溶性对某些小分子的配合能力以及能够被某些蛋白质的沉淀剂硫酸铵、三氯乙酸、单宁酸和酚类所沉淀等特性也和蛋白质相溶。

以致于使PVP被广泛地用作药物制剂的辅料,如用作制剂的粘结剂、共沉淀剂、作为注射液中的助溶剂或结晶生成阻止剂、包衣或成膜剂、延缓剂、缓释剂药物的可控释放可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人工玻璃体和角膜、外科包扎带、PVP碘消毒剂。

乙烯基吡咯烷酮均聚生成PVPK90分析

乙烯基吡咯烷酮均聚生成PVPK90分析

乙烯基吡咯烷酮均聚生成 PVP K90分析摘要:本文立足于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特性,简略阐述了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介绍了实验的过程,并从时间因素、反应温度以及搅拌速度几方面内容着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乙烯基吡咯烷酮;均聚;PVP K90引言: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升,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工业领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展,乙烯基吡咯烷酮开始在各个领域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但从目前来看,在乙烯基吡咯烷酮均聚生成PVP K90方面的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有必要对其展开更加深层次的探索。

1研究思路乙烯基吡咯烷酮是一种无色的液体,其折射率在1.5119-1.5139范围之间,其闪点为95℃。

沸点及熔点分别处在13-14℃以及90-92℃范围之内,易溶于水,乙烯基吡咯烷酮作为一种非离子型水溶性高分子精细化学品有着极为优异的性能。

其当前已经在食品、日化以及医药等领域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从其K值的不同可以将其划分成以下几种类型的产品,包括PVP K90、PVP K15以及PVP K30。

笔者综合考虑引发剂的具体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搅拌速度等多方面内容针对PVP K90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工作。

从实际情况来看PVPK90本身有着分子量以及粘度较大的特点,所以当工作人员在现有的基础上加快搅拌速度的时候,将会使其产生非牛顿流体的Weissenberg效应,基于此,工作人员在实际进行搅拌工作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非牛顿流体的具体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搅拌方式,这样一来便能够为PVP K90聚合过程中的传质以及传热创造良好的条件[1]。

2乙烯基吡咯烷酮均聚生成PVP K90的实践探究2.1实验过程2.1.1反应机理PVP K90的聚合主要是采用水,使其成为聚合反应的溶剂,所以从自由基聚合反应的机理出发,便可以对PVP K90聚合反应机理进行确定,如图1所示。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性能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性能

聚⼄烯吡咯烷酮PVP的性能PVP为⽆臭⽆味的⽩⾊粉末或透明溶液,其相对分⼦量有8000, 40000, 200000, 1300000等规格的产品。

1,溶解性好由于PVP分⼦中既有亲⽔性基团,⼜有亲油性基团,所以可以与许多溶剂混合,使其既能溶于⽔、⼜能溶于含氯类溶剂、羧酸、醇、胺及低分⼦脂肪酸等有机溶剂中。

与多数⽆机盐和多种树脂相容。

2,溶解度PVP在⽔中的溶解度仅受他⾃⾝的粘度影响。

3,成膜性好⽆论从⽔、⼄醇、氯仿、⼆氯⼄烯、氮甲基吡咯烷酮NMP、⼆甲基甲酰胺DMF或⼆甲基⼄酰胺DMAC等溶剂中都能成膜。

膜具有透明、光滑、硬质、⽆毒等性能。

符合⽣理卫⽣的要求,因此在医学及临床上应⽤⾮常重要。

4,具有表⾯活性由于其分⼦结构的特性,使其化合物既具有⾼分⼦聚合物的特性,⼜具有表⾯活性剂的特性。

其降低表⾯或界⾯张⼒的能⼒虽然⽐低分⼦表⾯活性剂⼩,渗透能⼒也较弱,但对其固体表⾯的吸附作⽤及亲⽔性能所形成的⽴体屏障能⼒,使固体离⼦具有优良的分散稳定性。

5,稳定性通常情况下,固体PVP很稳定,在100度的空⽓中加热16⼩时⽆变化。

在空⽓中加热150度,或与过硫酸铵混合并在90度下加热30分钟,会发⽣交联,不溶于⽔。

PVP的⽔溶液通常情况下也很稳定,不含其它成分的情况下,0-100度范围内PVP⽔溶液⽆任何沉淀迹象,在115度加热30分钟也⽆明显变化,但受热时间过长,或存放时间过长,或PH值在酸性范围内都会使PVP溶液变成轻微的淡黄⾊。

其溶解能⼒随温度的升⾼⽽下降。

6,PVP具有优良的⽣理相容性对⼈体不参与新陈代谢,不具有抗原性,也不抑制抗体⽣成,对⼈体也不具有刺激性。

PVP不被胃肠吸收,对所有的应⽤⽅式,其急性毒性都较低,⼝服毒性LD50⼤于130g/kg。

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研究

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研究

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综述12药学陈章捷学号:201210082073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研究陈章捷12药学[摘要]目的:对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研究进行综述。

方法:通过查阅国内相关文献,对聚乙烯吡咯烷酮进行各方面的研究。

结果:初步了解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合成、性质、应用、前景。

结论:为聚乙烯吡咯烷酮更好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聚乙烯吡咯烷酮;合成;性质;应用;前景1 前言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 pyrrolidone)简称PVP,是一种非离子型高分子化合物,是N-乙烯基酰胺类聚合物中最具特色,且被研究得最深、广泛的精细化学品品种。

已发展成为非离子、阳离子、阴离子3大类,工业级、医药级、食品级3种规格,相对分子质量从数千至一百万以上的均聚物、共聚物和交联聚合物系列产品,并以其优异独特的性能获得广泛应用。

2 合成2.1 NVP的合成[1-2]2.1.1 乙炔法由乙炔和甲醇合成丁炔二醇,加氢生成1,4-丁烯二醇,脱氢生成7-丁内酯(GBL),再和氨合成吡咯烷酮,吡咯烷酮和乙炔反应生成N一乙烯基毗咯烷酮。

2.1.2 NHP脱水法由γ-丁内酯(GBL)和乙醇胺(MEA)在催化剂和较高温度下反应生成N-羟乙基-1O-羟丁酰胺(HHBA),闭环脱水得NHP( N-羟乙基-吡咯烷酮),再脱水生成NVP。

2.1.3 琥珀酸法琥珀酸在高温高压下和乙醇胺、氢直接在催化剂作用下制得NHP,再脱水生成NVP。

2.1.4 乙炔和乙烯基醚法在二氧六环中用汞盐作催化剂进行乙烯基交换,可制得NYP。

2.1.5 琥珀酸酐和MEA反应法制得(-OCCH2CH2CO-)2NCH2CH2OH,而后在稀硫酸溶液中以铅电极电解还原成NVP。

2.1.6 乙烯和吡咯烷酮钯的催化法直接乙烯基化反应制得NVP。

以上方法,工业上成熟的路线是乙炔法。

2.2 PVP的合成N-乙烯基吡咯烷酮可以均聚,在140℃以上由热引发本体聚合;由过氧化物引发的水溶液聚合、悬浮聚合.也可共聚NVP广泛地用作共聚单体以改变某些价格较低的聚合物的性质,提高亲水性,增加对金属、玻璃、尼龙等基材的粘接性,提高软化点,改进乳化能力和染色能力等。

PVP-Pt胶体催化氢化邻氯硝基苯性能研究

PVP-Pt胶体催化氢化邻氯硝基苯性能研究
o o l d pa tc e sz . W ih nc e sn o fc loi r il i e t i r a i g f Ru” d s ge。 t s l c i iy t O CA N i oa he e e tvt o - n-
c e e a ua l wh l t e a ays a tviy de r a e r as d gr d ly ie h c t l t c i t c e s d. The ee tv t o 一 s l c i iy f 0 CAN n— i
Ab ta t o y N- i y 一 一 y r l o e 一 t b l e l tn m ( s r c :P l ( v n l p r o i n ) s a i z d p a i u 2 d i PVP Pt c l i s we e p e — ) o l d r r — o p r d u i g p l ( ’i y - — y r l o e a r t ci e a e ta d a k n l fl w o l g a e sn o y N_ n l2 p r o i n ) sp o e t g n n l a o s o o 烷 酮 ( VP)为 保 护 剂 , 低 沸 点 醇 为 还 原 剂 , 备 了 PVP P P 以 制 — t胶
体 。以 P — t 体 为催 化 剂 , VPP 胶 进行 了邻 氯硝 基 苯 (一 NB 的 氢化反 应 , 察 了胶 体 的粒 0C ) 考 径 、 u 离子等 因素 的影响 。结果 表 明 , VPP 胶 体粒 子 的粒径 越 小 , 化 剂 的 活性 越 R 。 P —t 催
文 章 编 号 : 6 26 8 ( 0 1 0 — 2 4 0 1 7 — 9 7 2 1 ) 30 3 —5

聚乙烯吡咯烷酮催化降解

聚乙烯吡咯烷酮催化降解

聚乙烯吡咯烷酮催化降解【聚乙烯吡咯烷酮催化降解:一种环保可持续的塑料降解技术】导语:如今,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作为一个日益增长的问题,塑料污染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解决塑料污染问题迫在眉睫,寻找一种环保可持续的塑料降解技术变得至关重要。

在众多的降解技术中,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催化降解技术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与研究。

本文将从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地介绍PVP催化降解技术,探讨其特点、优势以及前景展望。

1. 什么是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简称PVP)是一种无毒、无味、无色的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其结构中含有咪唑环,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的聚合物。

由于PVP具有低成本、易加工、高吸湿性等特点,广泛用于药物制剂、化妆品、染料、涂料、塑料等领域。

2. PVP催化降解技术的优势PVP催化降解技术是将PVP作为催化剂,使得塑料得以加速降解的一种方法。

相比传统的塑料降解技术,PVP催化降解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低成本:PVP作为一种常见且廉价的聚合物,其降解反应的成本相对较低,便于大规模应用;(2)高效降解:PVP催化剂可以有效分解塑料,加速降解过程,使得降解速度得以提高,降解效果更显著;(3)环保可持续:PVP催化降解技术能够实现对塑料的高效降解,并且不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更加友好。

3. PVP催化降解技术的应用与前景展望目前,PVP催化降解技术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在废弃塑料处理领域,PVP催化剂能够加速塑料分解,将其转化为可再利用的有机物,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PVP催化降解技术还可以用于医疗废弃物、农业废弃物等的处理,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个人观点与理解:从我的个人观点来看,PVP催化降解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塑料降解技术。

在当前严峻的塑料污染形势下,这种技术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塑料废弃物处理的难题,并实现塑料资源的循环利用。

聚乙烯吡咯烷酮用于药物递送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聚乙烯吡咯烷酮用于药物递送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1-9731(2021)01-01033-06聚乙烯吡咯烷酮用于药物递送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詹世平1,2,刘思啸1,2,王景昌1,2,赵启成1,2,王卫京1,2(1.大连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622;2.辽宁省化工环保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622)摘要:高分子药物递送载体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可以有选择性的释放药物,以提高药物利用率和降低药物的副作用,因此,高分子药物递送载体材料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㊂聚乙烯吡咯烷酮(P V P)是一种绿色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溶解性和低毒性,在医用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㊂主要介绍了高分子药物递送载体材料的基本特性,并对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特性㊁合成㊁改性以及应用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最后对其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㊂关键词:药物递送载体;聚乙烯吡咯烷酮;靶向性;响应性中图分类号: T B34文献标识码:A D O I:10.3969/j.i s s n.1001-9731.2021.01.0060引言癌症是一种威胁生命的疾病,形成癌症有多种原因,如吸烟㊁超重或肥胖㊁食用加工肉类㊁辐射㊁家族史㊁压力和环境因素等[1]㊂根据全球癌症统计,在2018年癌症新增有1810万例和死亡有960万例,降低癌症死亡率是社会㊁政府㊁医学界和科学界面临的严峻挑战[2]㊂传统化疗方法缺乏靶向性和选择性,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正常的细胞,在治疗的过程中会给病人带来产生极大的副作用㊂靶向药物递送系统是指药物选择地到达人体特定的组织或器官部位,并在该靶部位发挥作用,从而可以提高疗效和减少毒副作用㊂近年来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药剂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3]㊂由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作为载体材料可以缓控释药物,并能运送药物到指定的部位,提高药物的疗效,这些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㊂聚乙烯吡咯烷酮(P V P)是一种两亲性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㊁低毒性㊁溶解性和生物惰性,可广泛应用于医疗㊁医学检测和药物制剂等领域,特别在靶向药物递送系统中极具应用潜力[4]㊂在众多的药物载体中,具有两亲性的药物载体并不多见,在用于制备载药微粒的工艺过程中,对其溶剂具有更加宽泛的选择范围㊂另外P V P早在二战时期就被用作血浆的代用品,其后的应用也是不断地扩展,P V P是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一种生物医用材料㊂本文详细介绍了P V P的特性,并对其在用于药物载体方面的改性方法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目的在于加深对P V P的了解和认识,促进其在药物递送领域应用的进一步发展㊂1高分子药物递送载体材料高分子药物递送载体材料是指将本身没有药理作用,也不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的高分子材料作为药物的载体,但二者间可存在微弱的氢键结合力,从而形成的一类药物制剂,可以实现药物的有效控制释放,在高分子载体上连接功能基团可以实现定向给药[5]㊂高分子药物递送载体材料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式将药物包覆其中,形成一种能够有效控制药物释放,并能实现定向给药的一种新型药物制剂㊂用于药物递送载体材料的聚合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天然高分子材料,如白蛋白㊁纤维素㊁淀粉等;(2)合成可生物溶释高分子材料,属于这种材料的有聚乙烯醇㊁聚原酸酯和聚碳酸酯等,这类高分子材料会逐渐转换成水溶性的大分子或小分子片段;(3)合成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这类材料在生物体内可经水解㊁酶解等过程逐步降解为低分子化合物或单体;(4)合成非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有乙烯基共聚物,如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聚氰基丙烯酸烷基酯等[6]㊂天然高分子药物载体的优点是可再生㊁来源广泛,可以降解㊂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药物载体具有的优点是相对分子质量大,可以携带的药量多,在体内停留的时间长,对于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具有明显的作用㊂当前,许多现有的药物载体已显示出许多优点,如33010詹世平等:聚乙烯吡咯烷酮用于药物递送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676038)收到初稿日期:2020-06-09收到修改稿日期:2020-09-11通讯作者:詹世平,E-m a i l:z h a n s h i p i n g@d l u.e d u.c n 作者简介:詹世平(1959 ),女,湖南桃江人,教授,博导,主要从事功能材料研究㊂药物增溶和延长血液循环,但由于其制剂的药物承载能力有限和功能化程度低,其功效受到一定的限制,以至于影响其在肿瘤部位高效靶向释药的能力㊂此外,细胞摄取不足进一步降低了抗肿瘤药物的疗效,正常组织中非特异性的积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从而限制了其临床应用[7]㊂因此,许多研究都集中在开发高效的给药系统,以增强抗肿瘤药物的细胞特异性吸收,实现智能控制释放㊂然而有时即使使用聚合药物载体,药物释放仍然难以控制㊂设计对外界刺激(如温度㊁p H㊁电场或磁场㊁酶㊁超声波等)有响应性的药物聚合物制剂被认为是一种成功的方法,在这些系统中,药物释放是由不同的刺激响应触发的㊂高分子药物载体在许多治疗应用中显示出优越性,尤其是在肿瘤学领域㊂对于高分子载药制剂,高分子载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以降低药物毒性㊁改变药物的生物分布和增强治疗的效果㊂一般来说,高分子作为药物载体具备的优势,主要包括:(1)获得高药物有效载荷的能力;(2)提高药物溶解度;(3)药物药代动力学的调节(包括延长血浆暴露时间和优化生物分布行为,从而提高治疗效果);(4)减少药物的全身作用和局部副作用;(5)增强体内药物稳定性;(6)控制释放速率和药物释放部位[8]㊂2聚乙烯吡咯烷酮及其特性聚乙烯吡咯烷酮(P V P)是具有柔性链状结构的聚合物,形成其链和吡咯烷酮环上的亚甲基是非极性基团,具有亲油性,分子中的内酰胺是强极性基团,具有亲水和极性基团作用㊂吡咯烷酮环上有较高的电子密度,这种结构特征使得P V P表现出良好的表面活性,有较强的形成氢键和形成络合物的能力,特别是对含羟基㊁羰基㊁胺基等极性基团,以及含活性氢原子的化合物显示出较强的络合能力,可与许多化合物生成络合物㊂P V P还具有较好的增溶作用㊁分散作用和吸附作用,例如可用于增加某些基本不溶于水而有药理活性物质的水溶性,可使溶液中的有色物质㊁悬浮液或者乳液分散均匀并保持稳定,可吸附在某些物质的界面上,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界面的表面张力㊂P V P是一种精细化工产品,也是一种非离子型的绿色高分子材料㊂P V P在一般情况下为白色㊁乳白色或者略带黄色的固体粉末[9]㊂P V P的分子量从10000到360000不等,常见的工业牌号为K-15㊁K-30㊁K-60和K-90,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许多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㊂P V P具有化学性质稳定㊁溶解性好和毒性低等特点,结构中含有C O㊁C N和C H2功能性基团,P V P及其单体乙烯基吡咯烷酮(N V P)的结构如图1所示㊂P V P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双亲性,在水和许多非水液体中都具有良好的溶解性[10]㊂图1聚乙烯吡咯烷酮(P V P)及单体(N V P)的结构F i g1S t r u c t u r eo f p o l y v i n y l p y r r o l i d o n e(P V P)a n dm o n o m e r(N V P)P V P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德国战场上就充当了血浆的代用品[11]㊂相比其他的聚合物,P V P用作载体材料具有在血浆中停留时间长和组织分布低的特点[12],由此成为了第一个注射用聚合物接枝药物制剂的载体材料,当P V P被吸附或者接枝在药物的表面时,可以抵御蛋白质的非特异性吸附[13]㊂P V P与碘结合可以用于制备必妥碘(聚维酮碘),是一种低毒温和的用于治疗真菌性角膜炎㊁杀菌和消炎的缓释药物㊂此外,它也是隐形眼镜的主要成分,在食品工业中可用作添加剂㊁稳定剂和澄清剂等,P V P是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 D A)批准的食品与药品的添加剂㊂活性基团㊁功能分子或药物可以进入到交联的P V P网络内,或着利用共价键与P V P链连接在一起,这种经过靶向或功能化改性且携带药物的制剂,可以显著改善药物的亲水性,通过调整与其它活性分子的相互作用㊁溶解度㊁生物相容性㊁蛋白质的吸附㊁降解速率等,在水性环境中可以将药物输送到指定的部位㊂抗癌药物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取决于药物载体的性能㊂随着对聚合物载体的不断开发与研究,P V P在药物输送系统的生物相容性㊁药物释放的可控性和药物疗效等方面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㊂3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合成聚乙烯吡咯烷酮(P V P)是具有柔性链状结构的非离子型聚合物㊂一方面由于共轭效应,其中的氧原子有向吡咯烷酮环提供电子的趋势,使氧带正电,从而使得整个分子显示弱阳离子性[14]㊂P V P大多由单体乙烯基吡咯烷酮(N V P)于一定条件下聚合得到㊂乙炔法即R e p p e合成法,是发展最早也是至今仍在被用于制备N-乙烯基吡咯烷酮(N V P)的方法㊂N V P是合成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上游产物,乙炔法主要是由乙炔为原料合成N V P㊂乙炔法的合成路线如图2所示㊂这种方法主要的缺点是乙炔属于易燃气体,合成时具有危险性,且此种方法的合成路线较长容易产生副产物㊂此外,这种方法会对环境产生污染,所以并不是合成N V P的最佳方法[15]㊂430102021年第1期(52)卷图2乙炔法的合成路线F i g2S y n t h e s i s r o u t e o f a c e t y l e n em e t h o d由于乙炔合成法的先天不足,脱水法成为现今研究较多的N H P合成方法㊂这种方法是以γ-丁内酯为原料来合成羟乙基吡咯烷酮(N H P),然后N H P脱水后生成N V P,从而合成P V P[16]㊂这种方法又可以分为直接脱水法和间接脱水法㊂间接脱水法是将N H P转化为某种卤化物,然后在较为温和的条件下脱去水,其合成路线如图3所示㊂图3间接脱水法的合成路线F i g3S y n t h e s i s r o u t e o f i n d i r e c t d e h y d r a t i o nm e t h o d直接脱水法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直接脱去水从而生成N V P,其合成路线如图4所示㊂图4直接脱水法的合成路线F i g4S y n t h e s i s r o u t e o f d i r e c t d e h y d r a t i o nm e t h o d除了上述两种方法之外还有热解法㊁琥珀酸法㊁乙酰丙酸法来合成N V P㊂但现今应用最为广泛的还是传统的乙炔法㊂聚乙烯吡咯烷酮(P V P)是由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N V P)通过自由基聚合而得㊂N V P属于非共轭乙烯基类单体,自由基活性高,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 T R P)是首选的聚合方法,该方法有利于控制反应进程和减少副产物[17]㊂4聚乙烯吡咯烷酮的改性聚合物负载药物的递送系统被认为具有可控的化学结构和组成,相对低的细胞毒性和可管理的表面化学性质,使得它们广泛用于各种治疗,包括基因㊁小分子药物㊁蛋白质和肽的递送[18]㊂聚合物递送系统的结构,包括胶束㊁囊泡和树状大分子,已被证明会影响其递送系统的治疗效果[19]㊂聚合物的化学组成通常决定与组织结合的亲和力㊁释放速率和靶向给药功效㊂作为药物传递系统,聚合物结构必须至少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生物相容性㊁生物降解性或完全的化学惰性,以及对其合成结构的可控性㊂为了增加聚合物药物载体的靶向性和生物相容性,对其进行改性是非常有必要的㊂P V P作为一种优良的生物材料,以及良好的环境稳定性㊁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在药物制剂中常用作包覆或携带药物的聚合物载体材料㊂4.1p H响应性改性基于渗透和保留(E P R)效应原理的多功能靶向肿瘤给药系统,被认为是肿瘤化疗药物给药的革命性改进[20]㊂肿瘤组织的间质细胞呈弱酸性(p H<7),而正常组织和血液中的细胞外p H值在7.2~7.4之间保持不变㊂这一重要发现为p H敏感药物载体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㊂p H敏感的聚合物胶束通过E P R效应到达肿瘤部位,然后在细胞内通过内质体(p H5.5~6.0)或溶酶体(p H5.0)途径转运㊂在这个过程中,p H值从正常生理状态(p H7.4)降低到大约p H5.0㊂利用酸不稳定键增加细胞内药物释放或内体逃逸,通过打破药物与肿瘤组织之间的不耐酸键来释放药物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策略㊂p H敏感聚合物中用作连接的典型酸不稳定键包括腙㊁亚胺㊁肟㊁缩醛㊁乙烯基醚和原酸酯键㊂水凝胶是一种聚合物网络,能够在水介质中显著膨胀㊂附着在聚合物主链上的亲水基团使水凝胶具有吸水特性㊂p H响应性水凝胶在药物控释中的研究表明,药物的释放是由周围介质p H值的变化引起的,这种变化可以在人体的不同部位自动发生㊂p H值的变化也可能是肿瘤酸性微环境等异常的迹象,因此,通过使用水凝胶p H响应系统,可以潜在地实现药物到特定部位的靶向递送㊂A j j i等[21]通过P V P接枝巴豆酸(C r A)制备了p H响应性水凝胶,将具有不同浓度的C r A与P V P混合,利用不同剂量的γ射线辐照进行二者的接枝,研究了辐照剂量和C r A浓度对接枝产物的凝胶化过程和膨胀性能的影响㊂以该水凝胶体系为模型药物酮洛芬的载体,在两种不同的释放介质(p H1和p H7.2)中监测药物的释放行为,采用分光光度法跟踪测试酮洛芬的释放量,结果表明,该水凝胶在酸性介质中的释放量较中性介质中的释放量低,这可使其作为潜在的药物载体,使得药物在肠道介质中实现靶向释放㊂R i b e i r o等[22]研究了不同比例P V P与壳聚糖共聚物p H敏水凝胶的特性,发现壳聚糖中的氨基( N H2)对p H敏感性影响较大,在不同的p H氛围, N H2能够质子化或者去质子化,使得材料的结构发生变化,为了减少电荷之间的排斥,凝胶体积会膨胀㊂共聚物中壳聚糖含量越高,其p H敏感性越强,并且刚53010詹世平等:聚乙烯吡咯烷酮用于药物递送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性也越好,更利于操作使用㊂4.2亲水性改性聚乙烯吡咯烷酮(P V P)是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且不易被污染的双亲性聚合物㊂用经过氨基或羧基改性的P V P衍生物包覆脂质体,可以有效保护脂质体在体内的立体结构,并且可以避免由于血清引起的不稳定性㊂药物输送中P V P的表面改性可以避免单核噬菌体的吞噬,延长药物循环半衰期㊂用P V P涂覆疏水表面可以提高其生物相容性,降低补体的活化㊂P V P可以通过接枝或涂覆改善疏水性材料的亲水性㊂L e e等[23]研究了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轭脂质体系疏水性药物传递㊂采用脂质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 V P)偶联制备了脂质聚合物复合材料㊂脂质聚合物复合材料在血液等水溶液中形成脂质纳米粒㊂它能抑制脂质的生物降解,延长其血液循环寿命,其脂质聚合物体系可以是几十纳米或几百纳米的纳米粒子㊂疏水性药物如紫杉醇和阿霉素可以装载在胶束的脂质内部㊂该研究以灰黄霉素为模型药物,探讨疏水性药物负载的可能性㊂在脂质与聚合物的反应中,D C C(1,3-二环己基碳二亚胺)激活了N-琥珀酰D P P E的羧基,将活化的羧基与P V P的氨基偶联,形成酰胺键㊂含有氨基的P V P可降低细胞毒性,增加脂质系统的亲水性㊂邵雯等[24]使用P V P改性医用硅橡胶的亲水性,由于医用硅橡胶表面疏水性极强,这一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P V P可与偶联剂中亲水基相结合,使P V P亲水涂层较好地连接到硅橡胶表面,提高硅橡胶的亲水性㊂5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应用P V P是应用最广泛的乙烯基聚合物之一,具有优异的生物医用材料特性,例如:良好的环境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极低的细胞毒性,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热性,对亲水性和疏水性物质均具有亲和力,在水和许多有机溶剂(如胺㊁酰胺㊁醇㊁酸等)中具有很好的溶解性㊂P V P材料应用广泛,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㊁良好的加工性㊁极好的溶解性㊁生物惰性和非抗原性,被广泛用于制药和生物医学领域[25],其中,研究较多的领域有组织工程(支架㊁关节软骨㊁骨骼㊁髓核㊁人工胰腺㊁人工皮肤㊁血管装置)㊁药物输送系统㊁伤口和烧伤敷料㊁眼科应用(人工角膜㊁隐形眼镜㊁合成玻璃体)以及杀菌消毒制品[26]㊂K a n e d a[27]用P V P作为药物载体可提高药物的血浆半衰期,延长药物的停留时间,为了获得最佳的药物释放效果,引入了各种单体与聚合物进行共聚改性,实现药物的靶向或控制释放,并考察了药物在小鼠体内的分布情况和分析了相应的药代动力学㊂超临界流体具有优良的溶剂化性能,适宜于用作载药微粒制备的溶剂㊂采用P V P作为载体,两种黄酮类药物槲皮素和芦丁作为模型药物,借助于超临界抗溶剂工艺技术制备了P V P载药微粒,其工艺流程如图5所示㊂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得到了粒径为0.47~9.52μm (P V P/槲皮素)和0.84~8.17μm(P V P/芦丁)的球形微粒㊂两种药物的最大封装率达到了99.8%,封装后槲皮素和芦丁的溶解速率较封装前分别增加了10倍和3.19倍[28]㊂图5超临界抗溶剂工艺制备P V P载药微粒工艺流程F i g5P r e p a r a t i o no fP V Pd r u g l o a d e d p a r t i c l e sb ys u p e r c r i t i c a l a n t i s o l v e n t p r o c e s sP V P除了用作药物载体之外,近些年研究者还开发了P V P在生物医用领域的新用途㊂通过P V P㊁壳聚糖和淀粉合成了作为皮肤表面伤口愈合用的抗菌贴片[29]㊂P V P是一种合成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多年来被用作生物材料或药物成分的添加剂,被用作临时皮肤覆盖物或作为伤口敷料的主要成分[30]㊂应用P V P络合碘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单质碘与P V P的不定型结合物,具有广谱杀菌作用,可杀灭细菌繁殖体㊁真菌㊁原虫和部分病毒,是一种生理学上类似人体血浆蛋白的高分子聚合物[31]㊂基于P V P的敷料,可以确保创伤具有良好的渗出物吸收㊁消毒杀菌,且粘附和透明,可在伤口愈合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32]㊂利用P V P良好的润滑性和生物相容性,可将其作为人工膝关节润滑的添加剂[33],利用P V P良好的水溶性,改善α-葡萄糖基甜菊糖苷与P V P复合果冻对姜黄素的溶出性能[34],利用P V P良好的分散性,在分散体系中用作有机合成反应的稳定剂[35]㊂由于P V P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㊂6结语P V P是一种非离子型双亲性聚合物,由于其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相对低的细胞毒性,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在药物制剂中用作包覆或携带药物的聚合物载体材料,可以提高药物的包覆率和延长药物循环半衰期㊂P V P结构表现出良好的表面630102021年第1期(52)卷活性,活性基团㊁功能分子或药物可以通过络合或接枝对其进行功能化的改性,开发出具有靶向性药物递送特性的载体材料,同时P V P在微针给药㊁4D打印㊁智能给药和超支化靶向等研究方向,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㊂参考文献:[1] D i a n a t-M o g h a d a m H,H e i d a r i f a r d M,J a h a n b a n-E s f a h l a nR,e ta l.L i p o s o m a lc a n c e rs t e m c e l l s-e m a n a t e dt h e r a p y r e s i s t a n c e:i m p l i c a t i o n sf o r l i p o s o m a ld r u g d e l i v e r y s y s-t e m s[J].JC o n t r o lR e l e a s e.2018,288:62-83. [2] B r a y F,F e r l a y J,S o e r j o m a t a r a mI,e t a l.G l o b a l c a n c e rs t a t i s t i c s2018:G L O B O C A N e s t i m a t e so f i n c i d e n c ea n dm o r t a l i t y w o r l d w i d ef o r36c a n c e r s i n185c o u n t r i e s[J].C AC a n c e r JC l i n.2018,68(6):394-424.[3] S u nX,Z h uY,L i uYQ.R 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n a n t i-t u m o rt a r g e t i n g d r u g c a r r i e r s[J].J o u r n a l o f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R e-s e a r c h.2014,33(5):249-252(i nC h i n e s e).孙蕊,朱琰,刘玉琴.肿瘤靶向治疗药物载体的研究进展[J].药学研究,2014,33(5):249-252.[4] E d i k r e s n h a D,S u c i a t iT,M u n i r M M,e ta l.P o l y v i-n y l p y r r o l i d o n e/c e l l u l o s e a c e t a t e e l e c t r o s p u n c o m p o s i t e n a n o f i b r e s l o a d e db yg l y c e r i n ea n d g a r l i ce x t r a c tw i t hi n v i t r oa n t i b a c t e r i a l a c t i v i t y a n dr e l e a s eb e h a v i o u rt e s t[J].R s cA d v,2019,9:26351-26363.[5] C h e nH,P a nT,Z h a oH.U s e a n d r o l e o f p o l y m e r c a r r i e ri na n t i t u m o rd r u g s[J].J o u r n a lo fC l i n i c a lR e h a b i l i t a t i v eT i s s u eE n g i n e e r i n g R e s e a r c h,2008,(27):5328-5330(i nC h i n e s e).陈红,潘涛,赵辉.医用高分子载体材料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与作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27):5328-5330.[6] G u oYL,F e n g Y M.P r e p a r a t i o n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p o l y-m e r a a s a n t i c a n c e r d r u g c a r r i e r s[J].J o u r n a l o fT i a n j i nU-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2004,19(3):11-15(i nC h i n e s e).郭艳玲,冯玉梅.作为抗癌药物载体的高分子研究进展[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4,19(3):11-15.[7] Y a n g X,W a n g Y,H u a n g X,e t a l.M u l t i-f u n c t i o n a l i z e dg r a p h e n eo x i d eb a s e da n t i c a n c e rd r u g-c a r r i e r w i t hd u a l-t a r g e t i n g f u n c t i o na n d p H-s e n s i t i v i t y[J].J M a t e rC h e m, 2011,21(10):3448-3454.[8]M a r a s i n iN,H a q u eS,K a m i n s k a sL M.P o l y m e r-d r u gc o n j u g a t e sa si n h a l a b l ed r u g de l i v e r y s y s t e m s:ar e v i e w[J].C u r rO p i nC o l l o i d I n,2017,31:18-29. [9] Y i nC Q,O u y a n g SJ,C h e n g F,e t a l.S y n t h e s i s p r o c e s so fP V P(K-30)[J].C h e m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a n dE n g i n e e r i n g, 2008(6):527-529(i nC h i n e s e).伊长青,欧阳思婕,程发,等.P V P(K-30)的合成工艺[J].化学工业与工程,2008(6):527-529.[10]K o c z k u rK M,M o u r d i k o u d i sS,P o l a v a r a p u L,e ta l.P o l y v i n y l p y r r o l i d o n e(P V P)i n n a n o p a r t i c l es y n t h e s i s[J].D a l t o nT r a n s a c t i o n s,2015,44:17883-17905.[11] R a v i n H A,S e l i g m a n A M,F i n eJ.P o l y v i n y l p y r r o l i-d o n ea sa p l a s m ae x p a n d e r;s t u d i e so ni t se x c r e t i o n,d i s t r i b u t i o na n dme t a b o l i s m[J].N E n g l J M e d,1952,247(24):921-929.[12] J a n u a r y H.A ne i nk o l l o i d a l e sb l u t p l a s m a-e r s a t z m i t t e l(p o l y v i n y l p y r r o l i d o n)g e b u n d e n e s p e p t a m i n(g l y c y l-L-l e u c y l-m e z c a l i n)a l sn e u a r t i g ed e p o t f o r mfürb i o l o g i s c ha k t i v e p r i mär e a m i n e(m e z c a l i n)[J].Z e i t s c h r i f t FürN a t u r f o r s c h u n g B,1955,10(1):27-31. [13] W uZ,C h e nH,L i uX,e t a l.P r o t e i n a d s o r p t i o n o n p o l y(n-v i n y l p y r r o l i d o n e)-m o d i f i e ds i l i c o ns u r f a c e s p r e p a r e db y s u r f ac e-i n i t i a t e da t o mt r a n s f e r r ad i c a l p o l y me r i z a t i o n[J].L a n g m u i r,2009,25(5):2900-2906.[14] D o n g W,F a nX,C a oG Q,e t a l.P r e p a r a t i o n a n d a p p l i-c a t i o no f p o l y v i n y l p y r r o l id o ne i n h a i r s t y l i n g g e l[J].A p-p l i e dC h e m i c a lI n d u s t r y,2011,40(9):1618-1619(i nC h i n e s e).董伟,范旭,曹光群,等.聚乙烯吡咯烷酮的合成及其在定型剂啫喱中的应用[J].应用化工,2011,40(9):1618-1619.[15] Y iGB,W a n g LF,C u iY D,e t a l.P r o g r e s s i n t h e r e-s e a r c ho fP V P m o n o m e rs y n t h e s i sa n da p p l i c a t i o n[J].M o dC h e mI n d,2000,20(3):23-25(i nC h i n e s e).易国斌,王乐夫,崔英德,等.P V P单体的合成研究进展及其应用[J].现代化工,2000,20(3):23-25.[16] S a n b o r nSL,M u r u g e s a nG,M a r c h a n tRE,e t a l.E n-d o t he l i a l c e l lf o r m a t i o n o f f o c a l a d h e s i o n s o nh y d r o p h i l i cp l a s m a p o l y m e r s[J].B i o m a t e r i a l s,2002,23(1):1-8.[17] M a t y j a s z e w s k iK.A t o mt r a n s f e r r a d i c a l p o l y m e r i z a t i o n:f r o m m e c h a n i s m s t o a p p l i c a t i o n a[J].I s r JC h e m,2012,52(3-4):206-220.[18] Z h o n g Y,Z e b e r l BJ,W a n g X,e t a l.C o m b i n a t o r i a l a p-p r o a c h e s i n p o s t-p o l y m e r i z a t i o nm o d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r a t i o n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t h e r a p e u t i cd e l i v e r y s y s t e m s[J].A c t aB i o m a t e r,2018,73:21-37.[19] E l-S a y K M,E l-S a w y H S.P o l y m e r i cn a n o p a r t i c l e s:p r o m i s i n gp l a t f o r mf o rd r u g d e l i v e r y[J].I n t JP h a r m,2017,528(1-2):675-691.[20] W a n g Z,D e n g X,D i n g J,e t a l.M e c h a n i s m s o f d r u g r e-l e a s e i n p H-s e n s i t i v em i c e l l e s f o r t u m o u r t a r g e t e dd r u gd e l i v e r y s y s t e m:a r e v i e w[J].I n t JP h a r m,2018,535(1-2):253-260.[21] A j j i Z,M a a r o u fM,K h a t t a bA,e t a l.S y n t h e s i so f p H-r e s p o n s i v eh y d r o g e l b a s e do nP V P g r a f t e dw i t h c r o t o n i ca c i d f o r c o n t r o l l e dd r u g d e l i v e r y[J].R a d i a t P h y sC h e m,2020,170:108612.[22] R i b e i r oD,G a b r i e lY,S i l v i aL,e t a l.A n a l y s i s a b o u t t h eb e h a v i o ra n d m o d e l i n g o f p H-s e n s i t i v eh y d r o g e l s w i t hd i f fe r e n t r a t i o s of c h i t o s a na n d p o l y v i n y l p y r r o l i d o n e[J].JM a t S c i C h e m E n g,2019,7:64-76.[23] L e eH Y,Y uSA,J e o n g K H,e t a l.P o l y(v i n y l p y r r o l i-d o n e)c o n j u g a te d l i p i ds y s t e mf o r t h eh y d r o p h o b i cd r u gd e l i v e r y[J].M a c r o m o lR e s,2007,15(6):547-552.[24] S a o W,S u nX H,L i u J,e t a l.E x p l o r a t i o n o n o n t h e h y-73010詹世平等:聚乙烯吡咯烷酮用于药物递送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d r o p h i l i c i t y o fP V P-m o d i f ie d s i l i c o n r u b b e rm e d i c a lm a-t e r i a l[J].N e wC h e m i c a lM a t e r i a l s,2016,44(12):127-128,131(i nC h i n e s e).邵雯,孙小淏,刘静,等.P V P改性硅橡胶医用材料亲水性的探索[J].化工新型材料,2016,44(12):127-128,131.[25] T e o d o r e s c u M,M o r a r i uS,B e r c e aM,e t a l.V i s c o e l a s t i ca n d s t r u c t u r a l p r o p e r t i e s o f p o l y(v i n y l a l c o h o l)/p o l y(v i-n y l p y r r o l i d o n e)h y d r o g e l s[J].R s c A d v,2016,6:39718-39727.[26] T e o d o r e s c u M,B e r c e a M,M o r a r i uS.B i o m a t e r i a l so fP V Aa n dP V Pi n m e d i c a la n d p h a r m a c e u t i c a la p p l i c a-t i o n s:p e r s p e c t i v e s a n dc h a l l e n g e s[J].B i o t e c h n o lA d v,2018,37(1):109-131.[27] K a n e d aY,T s u t s u m iY,Y o s h i o k aY,e t a l.T h eu s eo fP V Pa s a p o l y m e r i c c a r r i e r t o i m p r o v e t h e p l a s m ah a l f-l i f e o fd r u g s[J].B i o m a t e r i a l s,2004,25(16):3259-3266.[28] O z k a nG,F r a n c oP,C a p a n o g l uE,e t a l.P V P/f l a v o n o i dc o p r e c i p i t a t i o nb y s u p e r c r i t i c a la n t i s o l v e n t p r o c e s s[J].C h e m E n g P r o,2019,146:107689.[29] P o o n g u z h a l iR,B a s h aSK,K u m a r iVS.F a b r i c a t i o no fa s y mm e t r i cn a n o s t a r c hr e i n f o r c e dc h i t o s a n/P V P m e m-b r a n e a n d i t s e v a l u a t i o na s a na n t i b ac t e r i a l p a t c h f o r,i nv i v o,w o u n dh e a l i n g a p p l i c a t i o n[J].I n tJB i o l M a c r o-m o l,2018,114:204-213.[30] L i m JI,I m H,L e e W K.F a b r i c a t i o no f p o r o u sc h i-t o s a n-p o l y v i n y l p y r r o l i d o n es c a f f o l d s f r o ma q u a t e r n a r ys y s t e mv i a p h a s es e p a r a t i o n[J].JB i o m a t e rS c iP o l y mE d,2015,26(1):32-41.[31] C h e nT F,C u iH,D e n g X L,e ta l.E f f e c to f p o l y v i-n y l p y r r o l i d o n e c o m b i n e d w i t h i o d i n e o n m e i b o m i a ng l a n dd y s f u n c t i o n[J].M o dD i a g nT r e a t,2017,28(1):89-90(i nC h i n e s e).陈彤芳,崔华,邓旭林.应用聚乙烯吡咯烷酮络合碘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8(1):89-90.[32] C o n t a r d iM,R u s s oD,S u a r a t oG,e t a l.P o l y v i n y l p y r r o-l i d o n e/h y a l u r o n i ca c i d-b a s e db i l a y e rc o n s t r u c t sf o rs e-q u e n t i a ld e l i v e r y o fc u t a n e o u sa n t i s e p t i ca n da n t i b i o t i c[J].C h e m E n g J,2019,358:912-923. [33] G u o Y,H a oZ,W a nC.T r i b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p o l y v i n y l p y r r o l i d o n e(P V P)a s a l u b r i c a t i o na d d i t i v e f o ra r t i f i c i a l k n e e j o i n t[J].T r ib o l I n t,2016,93:214-219.[34] U c h i y a m aH,N o g a m i S,K a t a y a m aK,e t a l.J e l l y c o n-t a i n i n g c o m p o s i t eb a s e do nα-g l u c o s y l s t e v i a a n d p o l y v i-n y l p y r r o l i d o n e:I m p r o v e dd i s s o l u t i o n p r o p e r t y o f c u r c u-m i n[J].E u r JP h a r mS c i,2018,117:48-54.[35] H e J,S u J,W a n g J,e t a l.S y n t h e s i so fw a t e r-f r e eP E-D O T w i t h p o l y v i n y l p y r r o l i d o n e s t a b i l i z e r i no r g a n i c d i s-p e r s a n t s y s t e m[J].O r g E l e c t r o n,2018,53:117-126.R e s e a r c ho n p o l y v i n y l p y r r o l i d o n e a s d r u g d e l i v e r y c a r r i e rm a t e r i a l sZ H A NS h i p i n g1,2,L I US i x i a o1,2,WA N GJ i n g c h a n g1,2,Z H A O Q i c h e n g1,2,WA N G W e i j i n g1,2(1.C o l l e g e 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D a l i a nU n i v e r s i t y,D a l i a n116622,C h i n a;2.C h e m i c a l a n d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E n g i n e e r i n g R e s e a r c hT e c h n o l o g y C e n t e r,D a l i a n116622,C h i n a)A b s t r a c t:P o l y m e r i c a s t h e d r u g d e l i v e r y c a r r i e rm a t e r i a l s h a v e a g o o d b i o c o m p a t i b i l i t y a n d b i o d e g r a d a b i l i t y,a n d c a ns e l e c t i v e l y r e l e a s e d r u g s,s o t h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r a t i o a n d t h e s i d e e f f e c t s o f t h e d r u g c a n b e i m p r o v e d.T h e r e f o r e, t h e p o l y m e r a s t h ed r u g d e l i v e r y c a r r i e rm a t e r i a l s i sa f o c u so f t h ec u r r e n t r e s e a r c h.P o l y v i n y l p y r r o l i d o n e i sa g r e e n p o l y m e rm a t e r i a lw i t h t h e e x c e l l e n t s o l u b i l i t y a n d l o wt o x i c i t y,a n dh a sb e e nw i d e l y u s e d i nt h e f i e l do f m e d i c a lm a t e r i a l s.T h e b a s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d r u g d e l i v e r y c a r r i e rm a t e r i a l sw e r e i n t r o d u c e d,a n d t h e p r o p-e r t y,s y n t h e t i c p r o c e s s,m o d i f i c a t i o n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p o l y v i n y l p y r r o l i d o n ew e r em a i n l y d i s c u s s e d.T h e a p p l i-c a t i o n p r o s p e c t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t r e n d o f p o l y v i n y l p y r r o l i d o n e a s t h e a n t i c a n c e r d r u g c a r r i e rm a t e r i a l sw e r e a l s o f o r e c a s t e d.K e y w o r d s:d r u g d e l i v e r y c a r r i e r;p o l y v i n y l p y r r o l i d o n e;t a r g e t i n g;r e s p o n s i v e n e s s830102021年第1期(52)卷。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资料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档资料

第一节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一、设计依据 二、设计执行的主要标准 三、设计内容及原则 四、职业安全 五、职业卫生 六、辅助卫生用室 七、职业安全卫生机构 第二节 消防 一、设计依据 二、总平面布置 三、建筑部分 四、电气部分 五、给排水部分 第九章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项目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第一节 组织机构 一、PVP(聚乙烯吡咯烷酮)项目法人组建方案 二、管理机构组织方案
第二节 人力资源配置 一、生产作业班次 二、PVP(聚乙烯吡咯烷酮)项目劳动定员 三、职工工资福利 四、员工来源及招聘方案 五、员工培训 第十章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项目实施进度 第一节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第二节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项目实施进度表 一、横道图 二、网络图 第三节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项目实施费用 一、建设单位管理费 二、生产筹备费 三、生产职工培训费 四、办公和生活家具购置费 五、勘察设计费 六、其他应支出的费用
第四章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项目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 程方案 第一节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项目技术方案 一、生产方法 二、工艺流程 第二节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项目主要设备方案 一、主要设备选型原则和理由 二、设备选型表 三、设备的最终定型 四、技术参数和工艺流程 第三节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项目工程方案 一、土建工程设计方案 二、主要建、构筑物的建筑特征、结构及面积方案 第四节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项目主要原材料、燃料供应 一、主要原料材料供应 二、燃料及动力供应 三、主要原材料、燃料年需要量表 第五章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项目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第一节 PVP(项目所在市场发展前景预测 第一节 PVP(聚乙烯吡咯烷酮)项目产品发展背景 一、PVP(聚乙烯吡咯烷酮)产品市场分析 二、PVP(聚乙烯吡咯烷酮)产品的相关政策 三、PVP(聚乙烯吡咯烷酮)产品的技术背景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活化能与直流电导率研究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活化能与直流电导率研究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活化能与直流电导率研究研究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PVP) 的活化能与直流电导率,探讨 PVP 在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活化能与直流电导率研究》,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活化能与直流电导率研究》篇1引言聚乙烯基吡咯烷酮 (PVP) 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稳定性。

作为一种功能性材料,PVP 在能源、电子、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旨在研究 PVP 的活化能与直流电导率,为 PVP 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方法采用固相法制备 PVP 样品,并用 X 射线衍射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等手段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

采用四探针技术测量 PVP 样品的直流电导率,并利用阿伦尼乌斯方程计算 PVP 的活化能。

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表明,PVP 样品的直流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呈现出典型的半导体特性。

通过计算,得到 PVP 的活化能为 0.18 eV,表明 PVP 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能。

此外,XRD 和 SEM 结果显示,PVP 样品具有典型的晶体结构和光滑的表面形貌,这与 PVP 的良好导电性能相一致。

结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具有较高的导电性能,其活化能为 0.18 eV。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活化能与直流电导率研究》篇2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简称 PVP)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导电性。

关于 PVP 的活化能与直流电导率研究,一些研究者通过热分析和电化学方法进行了探究。

研究发现,PVP 的活化能与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活化能降低。

在高温下,PVP 的活化能较低,说明高分子聚合物在高温下更容易发生热分解。

此外,PVP 的电导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可能是由于高分子聚合物在高温下更容易形成导电通道。

另外,PVP 的直流电导率也受到聚合物分子量和分散状态的影响。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合成新工艺的研究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合成新工艺的研究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是一种重要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可溶性和生物相容性,已经在医药、食品、化妆品、染料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传统的PVP合成工艺存在着一些缺点,如反应条件苛刻、产物纯度低、废物排放量大等问题,需要通过新的合成工艺来解决这些问题。

1. 传统PVP合成工艺存在的问题传统的PVP合成工艺主要包括聚合反应和后处理两个步骤。

在聚合反应中,常采用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单体进行自由基或阴离子聚合反应,反应条件通常需要高温高压,并且生成的PVP产品往往含有杂质,需要进行后处理来提高纯度。

2. 新工艺的研究意义针对传统PVP合成工艺存在的问题,研究新的合成工艺具有重要的意义。

新工艺可以降低反应条件要求,提高产物的纯度,减少废物排放量,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PVP产品的质量。

3. 新工艺的研究方向目前,针对PVP的合成工艺,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催化剂的设计和应用:通过研究新的催化剂,可以降低PVP聚合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和选择性,从而减少能源消耗,提高产品纯度。

(2) 绿色溶剂的选择和应用:传统的PVP合成工艺中常采用有机溶剂,而这些溶剂通常具有毒性或挥发性较大的特点,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研究新的绿色溶剂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实现更加环保的生产。

(3) 微波辅助合成技术:微波辅助合成技术可以提高聚合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的纯度,同时降低反应温度和时间,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4. 新工艺的研究进展目前,已经有一些研究机构和企业在PVP合成工艺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有学者研究了新型配位催化剂在PVP合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这些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可以有效降低聚合反应的能耗和废物排放量。

也有一些企业开发了基于超临界流体技术的PVP合成工艺,实现了对有机溶剂的替代,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5. 发展趋势和展望随着人们对PVP产品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研究新的PVP合成工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水解法制备纳米BiOI及其对两种染料的降解性能

水解法制备纳米BiOI及其对两种染料的降解性能

水解法制备纳米BiOI及其对两种染料的降解性能李学进;陈西良【摘要】在硝酸铋[Bi(NO3)3·5H2O]和碘化钾(KI)的乙二醇(EG)溶液中,通过室温水解的方法合成了碘氧化铋(BiOI)纳米材料,探索了BiOI的生成机理,通过改变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用量,考察了PVP对样品形貌和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BiOI纳米片通过自组装机理形成微米球状结构;PVP的加入量可以调控产品的形貌和尺寸;考察了在可见光照射下BiOI对曙红(Eosin Y)和溴甲酚绿(BG)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反应60 min时EosinY和BG的降解去除率均可达90%以上,表明水解法制备的BiOI 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降解后的水溶液在紫外-可见光谱中未见其他特征吸收峰,推测EosinY和BG在反应中被降解生成了小分子结构.【期刊名称】《净水技术》【年(卷),期】2019(038)005【总页数】6页(P83-87,114)【关键词】BiOI;光催化;溴甲酚绿;曙红【作者】李学进;陈西良【作者单位】开封市供水总公司,河南开封475001;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开封475004;河南省绿色涂层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开封475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788目前,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染料大部分为人工合成的芳香族化合物,结构复杂、难以降解。

由此产生的染料废水色度很高,除了视觉感受差之外,还会阻止阳光穿透水体,削弱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影响其健康成长。

同时这些废水成分复杂、COD 高、BOD/COD低、生化性差,利用传统的水处理方法处理此类废水时存在周期长、效果差等缺点[1-2]。

光催化技术用于水处理具有反应快、反应条件温和、光催化剂可以循环使用等优势[3]。

TiO2是最受大家关注的光催化剂,但是由于其带隙较宽,对光的吸收利用效率较低[4-6]。

Xi等[7]的研究发现卤氧化铋化合物BiOX(X=Cl、Br、I)是一种优异的光催化剂,这得益于其独特的层状结构,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来极化相应的原子及其轨道,从而提高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在BiOX(X=Cl、Br、I)中,BiOI具有最低的能隙(≈1.8 eV)[7-8],不仅能够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光,还能够利用大部分可见光,是一种优异的光催化材料[7-10]。

乙烯基吡咯烷酮均聚生成PVP-K90研究

乙烯基吡咯烷酮均聚生成PVP-K90研究
酸二 甲酯 .实验 中所用试 剂均 为分 析纯 。
1.3 实 验 方 法
用 电子天 平按 配方要 求 ,分 别称 取 一定 量 的 N一 乙烯 基吡 咯 烷 酮 (NVP)、超 纯 水 、引发 剂 偶 氮 二 异 丁酸 二 பைடு நூலகம்酯 。其 工 艺步 骤依 次如 下 :(1)将 超纯水 加 入三 口烧 瓶后 开始 搅 拌 ,然 后 在 氮 气保 护 下 引发 剂 偶氮 二异 丁酸 二 甲酯 加 入 到 三 口烧 瓶 中并 混 合 均 匀 ;(2)在 氮气 保护 下 将 步骤 (1)形 成 的 混合 液 加 热 至 6O℃时 ,向反应 容 器 中滴 加 N一乙烯 基 吡 咯 烷 酮 , N一乙烯基 吡 咯烷酮 滴 加 完毕 后 ,按 实 验设 计 温 度 和 时 间进行 聚合 反应 ;(3)反应 时 间届满 后 ,停止搅 拌 , 将反 应液 进行 干燥 并粉 碎得 到 PVP—K90产 品 。
引 发 剂加 入 的 多少 直 接影 响 聚合 反应 的程 度 。 可通 过 向反应 体 系 中加 入 不 同 量 的 引发 剂 ,考 察 其 对产 物残 余 单 体 (NVP)的 含 量 的 影 响 来 间 接 评 价 聚合 反应 的程 度 ,其 结果 见 表 1所示 。
从 表 1可 以看 出 ,在 相 同的反 应 温 度 和 时 间 的 情况 下 ,产物残 余单 体 (NVP)含 量 随 引发 剂 加量 的 增 加 而减 少 ,但 当引 发 剂 加 到 1.125mL以 后 ,残 余 单 体 (NVP)下 降 得 不 再 那 么 明 显 ,其 原 因 :一 是 引 发 剂量 达 到一定 量 后 ,完 全 能 够 产 生 足 够量 的 自由 基 ,引发 NVP聚 合 ;二 是 PVP—K90聚 合 反 应 到 中

聚丙烯酸钠对聚乙烯吡咯烷酮水解的影响

聚丙烯酸钠对聚乙烯吡咯烷酮水解的影响

聚丙烯酸钠对聚乙烯吡咯烷酮水解的影响聚丙烯酸钠(简称PANa)是一种离子型高分子聚合物,其水解可引起其溶液中钠离子释放,从而影响聚乙烯吡咯烷酮(简称PVP)的性质和功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PANa对PVP水解的影响:一、PANa对PVP水解速率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加入不同浓度的PANa可显著影响PVP的水解速率。

一般而言,PANa的添加会加速PVP的水解反应。

这是因为PANa中的钠离子与PVP溶液中的水分子发生反应,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从而使PVP的吡咯环上的羰基发生水解反应。

二、PANa对PVP水解产物的影响PVP的水解产物主要是聚乙烯吡咯烷酮酸(简称PVPA)。

PANa的存在会影响PVPA的形成和结构。

实验证明,PANa的加入可以阻碍PVPA的形成,同时改变PVPA的分子结构。

三、PANa对PVP水解产物性质的影响PANa的存在会使PVPA的溶解度增加。

由于PANa中的钠离子能够与PVPA形成离子对,从而提高了PVPA在溶液中的可溶性。

此外,PANa的加入还可以改变PVPA的颗粒形态和粒径分布。

具体来说,PANa 可通过在PVPA溶液中形成乳化剂的作用,使PVPA颗粒均匀分散并保持较小的粒径。

四、PANa对PVP水解后性能的影响PANa的加入可以改善PVP水解后的性能。

实验证明,在PVP水解后,加入适量的PANa可以提高PVPA的抗氧化性能和稳定性。

这是因为PANa中的钠离子可以与PVPA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降低PVPA的自身氧化和降解速率。

总结起来,PANa对PVP的水解有着明显的影响。

加入PANa可以加速PVP的水解反应,并改变水解产物PVPA的形成过程和结构。

此外,PANa的加入还能提高PVPA的溶解度、改变颗粒形态和粒径分布,并改善PVPA的抗氧化性能和稳定性。

这些研究结果为PANa作为控制和调节PVP水解过程以及改善PVP水解产物性能的功能性添加剂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乙烯基吡咯烷酮 水解

乙烯基吡咯烷酮 水解

乙烯基吡咯烷酮水解1.乙烯基吡咯烷酮简介乙烯基吡咯烷酮(NVP)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具有多种用途。

它是一种无色或微黄色液体,具有碱性,可与酸反应生成盐。

它广泛用于合成树脂、橡胶、染料、涂料、医药等领域。

在水解过程中,乙烯基吡咯烷酮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最终生成了相应的产物。

2.乙烯基吡咯烷酮的水解原理乙烯基吡咯烷酮与水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5-吡咯烷酮和乙酸。

该反应为典型的SN2反应,其中乙酸根离子作为离去基团,5-吡咯烷酮作为亲核试剂。

水解反应的机理包括亲核试剂对底物进行攻击,生成中间体,然后释放离去基团,完成反应。

3.乙烯基吡咯烷酮在水解过程中的变化在乙烯基吡咯烷酮的水解过程中,首先发生的是碳原子的亲核进攻,生成一个四面体中间体。

然后,离去基团(在这里是乙酸根离子)从背面离开,形成5-吡咯烷酮。

此外,也可能发生一些副反应,如乙酸乙酯的生成。

4.水解反应条件对乙烯基吡咯烷酮水解的影响水解反应条件对乙烯基吡咯烷酮的水解有重要影响。

例如,温度、pH值、催化剂等都会影响水解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的选择性。

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获得较高收率的5-吡咯烷酮。

5.乙烯基吡咯烷酮水解产物的鉴定乙烯基吡咯烷酮水解后的产物为5-吡咯烷酮和乙酸。

可以通过液相色谱、质谱等方法对产物进行鉴定。

5-吡咯烷酮是一种重要的有机中间体,具有多种用途。

乙酸则可以用于合成酯类物质等。

6.乙烯基吡咯烷酮水解的应用乙烯基吡咯烷酮的水解反应在化工生产中有重要应用。

例如,可以通过水解反应制备5-吡咯烷酮,再进一步合成其他化合物。

此外,乙酸也可以用于合成酯类物质等。

这些应用领域的发展推动了乙烯基吡咯烷酮水解技术的不断进步。

7.乙烯基吡咯烷酮水解的未来展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乙烯基吡咯烷酮的水解技术将会有更多的提升。

未来,可以通过改进催化剂、优化反应条件等方式提高水解反应的效率和产物的选择性。

同时,随着人们对化学反应机理认识的深入,也可能会发现新的、更有效的水解方法。

聚乙烯吡咯烷酮 核壳催化剂

聚乙烯吡咯烷酮 核壳催化剂

聚乙烯吡咯烷酮核壳催化剂
聚乙烯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缩写为PVP)核壳催
化剂是一种常用于催化反应的材料。

PVP催化剂通常由一个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核心和一层催化剂壳组成。

PVP催化剂在催化反应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它可以提供表
面活性位点,吸附反应物并促使反应发生。

PVP催化剂的核
心通常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溶性,而催化剂壳则能够调控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PVP催化剂在有机合成、催化氧化、氢化、还原等反应中广
泛应用。

它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可重复使用性和低价格等优点,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需要注意的是,PVP催化剂的具体性能和应用取决于催化剂
壳的组成和结构、催化剂的载体等因素。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针对具体反应的需要选择合适的PVP催化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催化水解反应研究
张世杰1,2 刘述梅2 赵建青 2 章明秋1 1.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广州,510275 2.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
510640
尼龙6纤维(锦纶)具有耐磨、染色性好、比重轻、弹性好等许多优异的性能。

但与棉麻等天然纤维相比,吸湿性较低,穿着舒适性较差,限制了其在服装工业中的应用[1]。

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对共聚、纤维后处理等改性方法[2,3]进行P V P 水解率(%)
反应 温 度(℃)
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PVP hydrolysis Fig.2 Influence of reaction time on PVP
conversion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hydrolysis conversion and pH value (NaOH / PVP (mol ratio)=1.25,reaction time 3h) (NaOH / PVP (mol ratio)=1.25,30℃)
从图1中看出在纳米金属催化剂存在下,随着水解反应温度的提高,原料PVP的水解转化率逐渐增大,当温度超过30℃后逐渐趋于恒定。

从图2中看出NaOH溶液加入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PVP逐渐发生开环水解反应,水解率不断提高。

同时溶液碱性降低,当反应进行150min后,水解反应逐渐达到平衡状态,此时PVP水解率最高,溶液pH值最小。

以上现象符合化学反应一般规律。

Fig.4 Localization of C atoms Fig.5 13C-NMR spectra of PVP and PVP hydrolysis product in PVP molecule
从图5中看出,纯PVP分子中原有C原子对应的核磁共振峰(定位顺序如图4所示)在PVP水解产物中仍然存在,峰位无明显变化(只有C2原子对应峰向高位移动了0.6ppm),部分峰强度发生了改变,说明PVP发生了部分水解,水解产物中仍然存在PVP对应链节。

经对比发现PVP水解产物谱中δc=190.2、42.7、38.7、22.8 ppm处新出现了四个共振峰。

通过对PVP分子中各C原子在水解反应发生前后化学环境改变情况的分析,可以推断出δc=190.2 ppm处的峰对应
水解产物的分子链长度和分布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纳米金属颗粒能够对PVP水解反应产生明显的催化作用,在水解过程中PVP没有明显的降解和交联。

由于PVP水解产物每个链节中含有两个亲水基团比PVP多一个,而高分子的吸湿性能与其分子结构中所含极性亲水基团的数量成正比关系,所以PVP水解物的吸湿性明显强于PVP(经在25℃、相对湿度RH65%条件下测定:PVP的平衡吸湿率为34%,MPVP为63%)。

参考文献
1. 白桂捷.合成纤维,1989,18(1):49~56
2. US,3 654 370
3. US,341 773
4. DD,146 309
5. 张世杰等. 塑料工业,2003,31(1):33~35
Study on catalytical hydrolysis reaction of Polyvinylpyrrolidone Shijie Zhang1,2 Shumei Liu2 Jianqing Zhao2 Mingqiu Zhang1
1.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Zhongsh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275,China
2.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China
Polyamide 6 (nylon 6) fiber is widely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clothing with many merits of ductility, abradability, chromaticity, low specific density and elasticity. Due to the worse hygroscopicity and moisture penetrability, user feel bad in the use of underwear and bed linens which is produced by polyamide 6 fiber. With the merits of wide adjustable range in technology, low operational cost, blend modification has been used in fiber modification field. It represents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polyamide 6 fiber hygroscopicity improvem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hygroscopicity of PA6 blend furthermore, the hydrolysis reaction of PVP was done. In this paper metal nanoparticle was used as catalyst to make PVP hydrolyze in mild condition without the crosslinking structure yield. PVP hydrolysis product (MPVP) was obtained by using metal nanoparticle as catalyst at the room temperature, the atmosphere pressure and the basic condition. Keywords: Polyvinylpyrrolidone Catalysis Hydrolysi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