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测试卷十 古典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卷十八实用类文本阅读二(新闻、科普文章等)
高三2015届一轮复习测试卷十八实用类文本阅读(二)(新闻、科普文章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莫言:文学奖从来是颁给作家而不是国家当地时间12月6日12时,莫言一身黑色西装、蓝领带、浅灰花底衬衫,准时出现在瑞典学院三楼,和近百家媒体记者见面。
莫言是第109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莫言进入现场时,三分钟时间内,除了相机快门声,一片寂静。
潇湘晨报记者提问莫言,用一句话来形容自己获奖后的内心状态,他说:“心如巨石,风吹不动。
”记者(潇湘晨报):有人说,不要因为外界的喧嚣,而影响你内心的方向。
此时,现场按下相机的喧嚣声无比巨大,请您用一句话来形容获奖后的心理状态。
莫言:心如巨石,风吹不动。
记者:自从您获奖后,您在国内作家富豪榜中排到了第二位,您如何看待财富与生活?莫言:我父亲有句话说得特别好:“莫言是农民的儿子。
”得奖之前是农民的儿子,得奖之后仍然是农民的儿子。
所以我看着好多人追着我签名,我都觉得有点奇怪。
我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我知道我的水平到底有多高,我今后还想继续保持这种谦虚的本色。
至于富豪榜说我今年收入2150万元的版税。
我后来到银行去查了一下,哪有那么多?我不知道钱都汇到哪里去了。
记者:当许多镜头对准您时,您是否有些不适?特别是面对一些对您的不实报道,您是不是觉得“烦恼”大于“喜悦”?莫言:刚开始我确实有点不适应,包括在网上很多对我的议论和批评,我也很生气。
后来渐渐感觉到大家关注的、议论的、批评的这个人跟我本人没有什么关系。
很多人在用他们想象力塑造着另一个莫言。
所以我是跟大家一起来围观对另一个莫言的批评与表扬。
记者:您获奖了,对推动文化强国有何意义?莫言:获奖是我个人的事情。
诺贝尔文学奖从来都是颁给一个作家,而不是颁给国家。
但我相信我的获奖会引起中国读者关注文学。
我也希望我的获奖能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记者:以前您曾来过斯德哥尔摩,这次来您的心态和以前有什么区别吗?莫言:11年前,当时有几个朋友带着我来参观瑞典学院,朋友开玩笑说,你好好写,将来有可能站在这里去讲。
云南省保山市一中2024届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
云南省保山市一中2024届高考历史全真模拟密押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历史上“帝国”,通常被认为是A.人口众多、疆域辽阔的国家B.由人民认同和支持的政府C.由单一权威统治下的广大领土D.具有共同信仰的政治群体2.有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本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
这里的“大兴土木”是指A.摧毁蒙昧和专制主义B.建设工业文明国家C.弘扬理性和科学思想D.创立民主法治社会3.(题文)1832年,在两次否决改革法案后,英国议会上院第三次表决时,国王以增加上院贵族人数相威胁,加上强大的民意压力,反对派议员接受国王的劝告,采用缺席的方式回避了投票,使法案得以通过。
改革法案的通过表明A.国王仍拥有重要的政治权力B.上院在议会中有决定性作用C.保守势力最后时刻做出让步D.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开始形成4.根据《建立欧洲共同体条约》第113条和第228条等条文的规定,欧共体在GATT(关贸总协定)体制中逐步取代其成员国并发展为GATT的一种“事实成员”,而各成员国只不过是一种“法律形式上的成员”。
这一规定表明,欧共体A.完全取代了成员国地位B.成员国丧失了独立地位C.成为事实上的独立国家D.成为超国家的国际组织5.梭伦执政时期,四百人会议由雅典所属四个部落各选举一百人产生,被选的议员只须具备一定的财产资格,不必出身于贵族。
这一措施①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②扩大了雅典的公民范围③保存了西方古代民主政治的火种④提升了新兴工商业者的地位A.①④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6.据统计,“八七”会议后的三个月内,各地爆发的武装起义多达22次,但唯独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获得了胜利,这一胜利代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方向。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测试卷五 语言表达综合运用三(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
高三2015届一轮复习测试卷五语言表达综合运用(三)(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1.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只填序号)。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能体现仁的光辉,也就是同情心的显露,良知的发现。
, 。
, 。
, 。
①因为这是内在的体现②但人性的光辉每个人都可以体现③这种同情心或者良知并非随时随地都能充分体现④所以“古之学者为己”。
学习的初衷就是为了自己,为了培养、训练自己的人格⑤因为我们不是圣人,更不是慈悲化身的佛⑥所以儒家的基本精神就是学做人。
学做人是永恒的过程,是人与其他动物最大的不同答:解析:③紧承语段首句的“同情心的显露,良知的发现”,应排在第一处。
⑤是对③的原因的解释,应排第二处。
②是对③⑤的转折,应排在第三处。
②和①分别要搭配一句表结果的句子,根据上下文内容,可确定②⑥搭配,①④搭配。
答案:③⑤②⑥①④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只填序号)。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
, 。
, 。
①如今,路上的人们穿着五颜六色、各式各样质地和款式的服饰,绚丽多彩②这大概是30多年前人们穿着的真实写照③和30多年前人们的穿着几乎是一律的灰、黑、兰、黄棉布相比,那简直如看电影一般④那就是“单一”——款式单一,布料单一,颜色也单一⑤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改革开放35年以来,老百姓的身上有太大的变化⑥若要用一个词来概括那时候老百姓的穿着答:解析:语段谈论的是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穿着的变化。
②中“这”所指内容为语段首句,②应排第一处。
④和⑥仍是谈以前人们的穿着,根据关联词“若”“那”的提示,⑥应在④之前。
④将话题转到现在人们的穿着。
①③具体交代现在人们的穿着。
答案:②⑥④⑤①③3.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正确的排列顺序是(只填序号)。
①某些情况下,这一过程只需短短数百年便可完成②按照地质学的标准,粪便变成化石通常并不需要太长时间③一代又一代长毛猛犸曾在这里生存了数十万年④但在地球的冰冻苔原,情况却并非如此⑤它们的粪便变成化石需要数十万年时间答:解析:④在语段中起过渡作用。
2025届云南省高三上学期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历史检测试题(含答案)
2025届云南省高三上学期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历史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先秦中国和古希腊的学者们在教育上有很多相似的见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先秦中国古希腊教育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七艺”: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教育方法“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苏格拉底自比产婆,从谈话中用剥茧抽丝的方法,使对方逐渐了解自己的无知,而发现自己的错误,建立正确的知识观念。
身体教育先秦儒家“六艺”之学,射、御这两项重点落在身体素质的培养上智者学派教育不仅注重培养多能的人,而且还关注人的身体健康,鼓励体育训练。
A.古代中西方教育均具有全面性、综合性的特征B.学者们注重引导启发学生,解放思想C.古代教育学家培养了众多复合型人才D.学者们对身体教育的重视是为了满足战争需要2.汉高祖刘邦从白登脱困后,汉匈双方的对抗问题并未解决。
为应对被动局面,西汉采取了应对匈奴的全新政策:其一,与匈奴缔结和亲;其二,每年向匈奴“赠送”大量财物;其三,通过“喻以礼节”实现匈奴德化;其四,短期内建立汉匈的“子婿”亲戚关系,逐步形成长期的“外孙单于”血缘关系。
关于西汉对匈奴的政策,解读正确的是()A.汉匈称“子婿”而非华夷表明华夏认同开始形成B.是在长期交往交融中坚持独尊观念的政治选择C.为中央政府处理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提供思路D.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为后世照搬沿用3.图1是汉末三国时期的龙首柄立凤式铜熏炉,铜熏炉的龙凤元素是指将龙、凤作为引导墓主人升仙的使者,顶部均有仙人造像,这些仙人均深目高鼻,与西域胡人形象极其相似。
2024届云南省保山市昌宁一中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4届云南省保山市昌宁一中高三一诊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
这种“插队”的做法带来的客观效果是A.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威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C.促进了不同族群的融合D.激化了不同邦国的矛盾2.《政治秩序与政治衰败》中写道:“大多数美国人认为,18世纪后期宪法通过后就有民主了。
但在1787年,选举权仍有严重限制,之后才逐步开放给无产白人、非裔美国人和妇女,直到1920年第十九条修正案的批准才彻底放开。
实际上,对南部黑人投票的各种设限意味着,充分选举权还要等到1965年《选举权法》的通过。
”由此可见A.民主必须通过法治进行保障B.美国民主一直具有很强的阶级性C.美国的民主之路遥远漫长D.分权制衡是美国民主的本质特征3.下图所示的折线统计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A.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B.中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情况C.与我国建交国家数量的变化情况D.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变化情况4.帝制的崩溃成为20世纪初期世界政治走向现代的重要一幕。
下列有关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宣统皇帝下诏退位②德意志帝国走向崩溃③俄国沙皇专制结束④土耳其废除素丹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③①④②5.商代出土的青铜器,礼器居多,大多凝重庄严,配以繁缚、神秘的饰纹。
云南省保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含解析
云南省保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三最后一模历史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得狂潮,1899年美国向英、德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随后又增补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
该政策A.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B.促使列强宰割中国同盟的形成C.致使清廷沦为洋人的朝廷D.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在几十年前统治全球对欧洲来说还只是一个美丽的梦想,但伴随着通讯事业的突飞猛进、内燃机被用于交通领域,技术上的革新和欧洲日益增长的实力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格局的确立”。
关于“世界格局”的理解不可能包含()A.资本主义市场体系B.资本主义制度体系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资本主义殖民体系3.春秋时期,鲁国季氏家臣南蒯叛乱,事败后逃至齐国,齐景公呵斥其为“叛徒”!南蒯解释道:“我是想帮助鲁国君王夺回政权啊。
”齐国大夫韩晳指出:“身为季氏的家臣,却奢言加强鲁国公室的权力,罪过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由此可见当时A.士阶层日益成为重要力量B.齐国积极维护周大子权威C.礼乐制度仍有社会约束力D.宗法制度已被诸侯破坏4.如图是从1929年开始至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重大历史事件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变化图(横向数轴表达的是年份,纵向数轴代表的数据)。
依据对表格数据的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经济危机重创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逐渐下降C.二战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受到严重挑战D.经济体制创新是美国经济获得较快发展的重要因素5.下图是1913-1938年美国汽车产量,其中在1929-1938年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① 第一次世界大战② 世界经济危机③ 罗斯福新政④ 第二次世界大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唐朝时,唐高宗、武则天修《氏族志》:“使军功入五品者,皆入士流”。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卷七文言文
高三2015届一轮复习测试卷七文言文整体阅读(一)(史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王隐,字处叔,陈郡陈人也。
世寒素。
父铨,历阳令,少好学,有著述之志,每私录晋事及功臣行状,未就.而卒。
隐以儒素自守,不交势援,博学多闻,受父遗业,西都旧事多所谙究。
建兴中,过江,丞相军谘祭酒涿郡祖纳雅相知重。
纳好博弈,每谏止之。
纳曰:“聊用忘忧耳。
”隐曰:“盖古人遭时,则以功达其道;不遇,则以言达其才。
故否泰不穷也。
当今晋未有书,天下大乱,旧事荡灭,非凡才所能立。
君少长五都,游宦四方,华夷成败皆在耳目,何不述而裁之!应仲远作《风俗通》,崔子真作《政论》,蔡伯喈作《劝学篇》,史游作《急就章》,犹行于世,便为没而不朽。
当其同时,人岂少哉?而了无闻,皆由无所述作也。
故君子疾.没世而无闻,《易》称自强不息,况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何必博弈而后忘忧哉。
”纳喟然叹曰:“非不悦子道,力不足也。
”乃上疏荐隐。
元帝以草创务殷,未遑史官,遂寝不报。
太兴初,典章稍备,乃召隐及郭璞俱为著作郎,令撰晋史。
豫平王敦功,赐爵平陵乡侯。
时著作郎虞预私撰《晋书》,而生长东南,不知中朝事,数访于隐,并借隐所著书窃写之,所闻渐广。
是后更疾隐,形.于言色。
预既豪族,交结权贵,共为朋党,以斥隐,竟以谤免,黜归于家。
贫无资用,书遂不就,乃依征西将军庾亮于武昌。
亮供其纸笔,书乃得成,诣阙上之。
隐虽好著述,而文辞鄙拙,芜舛.不伦。
其书次第可观者,皆其父所撰;文体混漫义不可解者,隐之作也。
年七十余,卒于家。
(选自《晋书·王隐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未就.而卒就:完成B.故君子疾.没世而无闻疾:恨C.是后更疾隐,形.于言色形:容貌D.芜舛.不伦舛:错乱解析:形:表现。
答案:C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隐有志著述的一组是①少好学,有著述之志②受父遗业,西都旧事多所谙究③纳好博弈,每谏止之④而了无闻,皆由无所述作也⑤况国史明乎得失之迹⑥亮供其纸笔,书乃得成,诣阙上之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⑥D.②④⑤解析:①写的是王隐的父亲;③写王隐性格耿直。
2022~2023高一下期期末历史题带答案和解析(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
选择题下图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生动写照,使用铁犁牛耕的生产方式开始出现于A.先秦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A【解析】试题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是铁犁牛耕的耕作模式,这种现象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答案选A,B C D三项时间特征与史实不符。
选择题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政治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是(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②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③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智力日趋严密④逐渐强化地方管理的控制和监视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③④【答案】A【解析】试题此题考查的实际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之下存在着两对矛盾,总的看来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皇权的不断加强;另一个方面,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不断加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完善发展,监督检查制度不断完善,对官员的控制也不断的加强。
故选A选择题他即位后,频繁更换丞相,破格选用自己身边的亲信、秘书等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
他在位期间,该朝代出现强盛局面。
他是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明太祖【答案】B【解析】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由皇帝身边的较低级的亲信官吏和侍从人员组成“中朝”,对抗“外朝”以加强皇权,故B正确;秦加强集权的方式是设三公九卿制,故A项错误;唐太宗设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有利于加强皇权,C错误;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D错误。
选择题据载,明清时期,徽州“商贾四处,滇、黔、闽、粤、豫、晋、燕、秦”,“足迹几通宇内”。
故当时有“无徽不成镇的谚语”。
由此可知当时A. 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已形成B. 国家鼓励工商业的发展C. 徽州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D. 徽州商人导致市镇兴起【答案】A【解析】从“无徽不成镇”可以推断出主要讲的是徽商,结合所学知识,明清时期由于商业的发展,区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出现,其中代表性的有徽商、晋商,答案为A。
重农抑商一直是历代统治者推行的政策,B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雇佣劳动关系,故无法体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C错误;市镇兴起导致徽州商人大量出现,徽州商人又推动了市镇的发展,D错误。
云南省2019届高中毕业生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2019 年云南省第一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文综历史试题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反对“陪臣执国命”,曾哀叹“天下无行,多为家臣”,尽管孔子和弟子分别做过齐国、鲁国家臣。
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A.主张世卿世禄制度B.政治地位有所提高C.实践与思想相背离D.对政治理想的追求【答案】 D【解析】【详解】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礼乐制度,建立尊卑有序、等级分明的政治秩序,因此材料信息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故答案为 D 项。
世卿世禄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标准,材料没有反映儒家的这种主张,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反映儒家政治地位的变化,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政治主张与实践的关系,排除 C 项。
2.中国古代有轻讼、贱讼、厌讼的思想,世人多以“重义轻利”的道德说教来反对诉讼。
宋代袁采在其家训中则是从买卖借贷契约、诉讼成本等角度规劝减少诉讼,这反映出A.家训具有社会教化作用B.宋代商品经济比较繁荣C.儒学复兴影响世风民风D.士大夫义利观明显转变【答案】 B【解析】【详解】古人是从“重义轻利”的角度反对诉讼,而袁采是从买卖借贷契约的角度规劝减少诉讼,说明这一时期的买卖契约较多,应尽量避免契约问题带来的诉讼,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比较繁荣的社会现象。
故答案为B 项。
材料没有涉及家训的作用,排除 A 项;材料没有反映儒学带来的影响,排除 C 项; D 项中的“明显改变”说法错误,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3.湖南省沅陵县曾出土两张元代油漆颜料广告。
广告宣称“将油漆试验,便见颜色与众不同”,并提醒消费者“ 首字高牌”。
材料反映出A.繁荣展的广告服B.激烈的商争C. 私手工地位的上升D. 本主萌芽的出【答案】 B【解析】【解】从材料反映的通广告告知消者品的点和提醒消者清品牌来看,明一期商争激烈,商家已知道通一定的方式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故答案 B 。
材料没有涉及广告的展程度,排除 A ;材料没有反映私手工地位的化,排除C;元朝期没有出本主萌芽,排除D 。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测试卷八 文言文整体阅读二史传
高三2015届一轮复习测试卷八文言文整体阅读(二)(史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鲁炅,幽人。
长七尺馀,略通书史。
以荫补左羽林长上。
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引为别奏。
后复以破吐蕃跳荡功,除右领军大将军。
安禄山反,拜上洛太守,将行,于帝前画攻守势,迁南阳太守,兼守捉防御使,封金乡公。
寻为山南节度使,以岭南、黔中、山南东道子弟五万屯滍水南。
贼将武令珣、毕思琛等击之,众欲战,炅不可。
贼右趋,乘风纵火,郁气奔营,士不可止,负扉走,贼矢如雨,炅与中人薛道挺身走,举众没贼。
炅揪.散兵保南阳。
潼关失守,贼使哥舒翰招下,不从,使武令珣攻之。
令珣死,田承嗣继往。
颍川来瑱、襄阳魏仲犀合兵援炅。
仲犀弟孟驯兵至明府桥,望贼走。
炅城中食尽,米斗五十千,一鼠四百,饿者相枕藉。
朝廷遣使者曹日升宣慰,不得入。
日升请单骑致命,仲犀不可。
会颜真卿自河北至,谓曰:“脱.能入城,则万心固矣。
”仲犀益.骑凡十辈。
贼望见,知皆锐兵,不敢击,遂入致命,人心益固。
日升复以骑趋襄阳,领兵千,由音声道运粮饷炅,故炅得与贼相持逾三月。
炅被围凡一年,昼夜战,人至相食,卒无救。
至德二载五月,乃率众突围走襄阳。
承嗣尾击,炅殊死战二日,斩获甚众,贼引去。
俄拜御史大夫、襄邓十州节度使。
亦会二京平,贼走河北。
时襄、汉数百里,乡聚荡然,举.无樵烟。
初,贼欲剽乱江湖,赖炅适扼其冲,故南夏以完。
乾元元年,又加淮西节度、邓州刺史。
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炅领淮西、襄阳两镇步卒万人、骑三百。
明年,与史思明战安阳,王师不利,炅中流矢,辄奔,诸节度溃去,所过剽夺,而炅军尤甚。
有诏徙炅郑陈亳节度使。
至新郑,闻郭子仪整军屯谷水,李光弼还太原,炅羞惴,仰药死,年五十七。
(选自《新唐书·鲁炅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炅揪.散兵保南阳揪:召集B.脱.能入城,则万心固矣脱:倘若C.仲犀益.骑凡十辈益:增加D.乡聚荡然,举.无樵烟举:行动解析:举:皆、全。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测试卷十二古代诗文阅读综合训练
高三2015届一轮复习测试卷十二古代诗文阅读综合训练一、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萧铣,后梁宣帝曾孙也。
铣少贫,佣书,事母孝。
炀帝①以外戚擢为罗川令。
大业十三年,岳州校尉董景珍等谋反隋,且推景珍为主。
即募兵数千,扬言迹.盗,将以应景珍。
义宁二年,僭称皇帝,署百官,一用梁故事..。
三年②,高祖③诏夔州总管赵郡王孝恭讨之,拔通、开二州,斩伪东平王阇提。
诸将擅兵横恣,铣恐浸不制,乃阳议休兵营农,以黜其权。
大司马董景珍之弟为将军,怨之,谋作乱,事泄,被诛。
景珍方镇长沙,铣下书赦之,召还江陵。
景珍惧,遣使诣孝恭,举地降。
铣遣张绣攻景珍。
绣恃功,亦骄蹇,铣又诛之。
铣性外宽内忌,疾胜己者,于是大臣旧将皆疑间,多叛去,铣不能禁,由此愈弱。
四年,诏孝恭与李靖率巴蜀兵顺流下,庐江王瑗繇襄阳道,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会兵图铣。
伪将周法明以四州降,即诏为黄州总管,趋夏口道,攻安州,克之。
伪将雷长颍以鲁山降。
铣乃遣将文士弘拒孝恭,战清江口,孝恭大破之,获斗舰千艘,拔.宜昌、当阳、枝江、松滋,伪江州将盖彦举以城降。
孝恭、靖直逼其都。
初,铣放兵,止留宿卫数千人,及仓卒追集,江、岭回远,未及赴。
孝恭布长围守之,数日,破其水城,取楼船数千。
交州总管丘和、长史高士廉、司马杜之松诣靖降。
铣度救不至,谓其下曰:“天不祚梁乎?待穷而下,必害百姓。
今城未拔,先出降,可免乱。
诸人何患无君?”乃麾而令,守陴④者皆恸。
以太牢告于庙,率官属缌⑤衰布帻诣军门,谢曰:“当死者铣尔,百姓非罪也,请无杀掠!”孝恭受之,护送京师。
后数日,救兵至,且十余万。
知铣降,乃送款.。
铣至,高祖让之,对曰:“隋失其鹿,英雄竞逐。
铣无天命,故为陛下禽,犹田横南面,岂负汉哉?”帝怒其不屈,诏斩都市,年三十九。
自僭国至灭凡五年。
(选自《新唐书·萧铣传》,有删改) [注]①炀帝:隋炀帝。
②三年:唐武德三年。
③高祖:唐高祖。
④陴(pī):城墙。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卡。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留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班级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晰,并仔细粘贴条形码。
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题,每题1.5分,共48分。
在所给四个选项中,有且仅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近年来,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分析认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斗争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
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
材料说明正面战场A.是抗日主战场 B.在相持阶段主动抗日C.消极抗日主动反共 D.实行全民抗战2①中国完全沦为日本殖民地②日军实行以华治华的方针③日本企图吞并整个中国④日军由北向南推动限制大半个中国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3.1914年,袁世凯宣布解散国会,严复表示支持,他指出,国会除了党争就是捣乱,还不如把国会解散掉,严复还说,中国现在要的不是华盛顿,须要的是克伦威尔和拿破仑。
该材料反映A.中国的国情与英法相像B.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化人心C.国会当时不利于国家发展D.君主制度观念在中国根深蒂固4.1922年6月,中共中心在一份文件中指出:“无产阶级目前最重要的工作,还是应当联络民主党派共同应付封建军阀,以达到军阀覆灭,建设民主政治的目标”,上述材料表明中共已经A.起先与国民党进行合作B.受到右倾机会主义的影响C.明确了民主革命的目标D.放弃了“一大”制定的中心任务5.“……你从不曾望见,四万万同胞像今日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
云南省保山市第一中学201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测试卷九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高三2015届一轮复习测试卷九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一、《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背诵篇目1.(1)子曰:“,不亦说乎? ,不亦乐乎? ,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2)子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为政》)(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 ,是知也。
”(《论语·为政》)(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6)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论语·述而》)(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论语·雍也》)(8)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9)子曰:“, ,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2.(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
(《孟子·鱼我所欲也》)(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劳其筋骨,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 ,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夫战,勇气也。
, , 。
彼竭我盈,故克之。
(《左传·曹刿论战》)4.(1)吾妻之美我者, ;妾之美我者, ;客之美我者, 。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2)令初下,群臣进谏, ;数月之后, ;期年之后,虽欲言, 。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5.(1) ,以光先帝遗德, ,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诸葛亮《出师表》)(2)亲贤臣,远小人, ;亲小人,远贤臣, 。
(诸葛亮《出师表》)(3)臣本布衣, ,苟全性命于乱世, 。
(诸葛亮《出师表》)(4)后值倾覆, ,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云南省保山市高(完)中C、D类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卷
保山市高(完)中C、D类学校10月份联考高一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第1页至第5页,第卷第5页至第8页。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右图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某一文化遗存的标志性陶器,它“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
下列关于该文化遗存及其分布区城对应正确的是A.龙山文化黄河下游B.仰韶文化长江上游C.河姆渡文化黄河中游D.良渚文化长江下游2.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重大变化的判断,最确切的是A.“华夏认同”观念产生并发展B.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歧视蛮夷C.各民族一律平等D.华夏族分布范围缩小3.大汶口文化的早期葛葬中并无葬貝,面中、晚期葛葬发生了变化。
大墓不但规模大,且常有木停葬貝,随葬品丰富精关,小墓墓坑窄小,有的仪随葬-件陶鼎。
由此说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A.建立了国家的雏形B.出现贫富分化C.生产力水平提高D.产生了私有制4. 春秋战国时期,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A.自然经济的形成B.商业经济的发展C.井田制的确立D.铁犁牛耕的逐渐推广5.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奠定了中央集权官僚体制运作的理论与方法。
”下列属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①平定“七国之乱”②颁布“推恩令”③形成“中朝”“外朝"体制④建立对地方高官的监察制度A.①②③④B.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这些因素包括①出现了几次局部的统一②民族交融加强③南北长期对峙④北方政权逐渐强大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7.据史籍记载:“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隋文帝杨坚命令晋王杨广统率水陆大军50余万,展开攻灭江南陈朝的大规模作战。
云南省保山市高(完)中C、D类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份联考历史试卷
保山市高(完)中C、D类学校10月份联考高三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天子为了制衡异姓诸侯,将很多亲近的同姓诸侯分封在战略要地,将一些异姓诸侯分封在边疆地区,如楚国、齐国等,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处于边疆的异姓诸侯渐渐发展为强国。
这反映出A.中央集权开始受到严重挑战B.分封制度的设计出现了异化C.诸侯未形成对王室政治认同D.分封制弱化了对地方的统治2.孟子说:“民事不可缓也。
”并呼吁统治者要“救民于水火中”“博施与民而能济众”。
这说明他A、关注社会现实需要B.提倡建立精英政治C.重视个人道德修养D.代表劳动人民利益3.时人评价秦始皇:“天性粗暴凶狠,自以为是,他出身诸侯,兼并天下,诸事称心,为所欲为……丞相和各位大臣都只是接受已经决定的命令,依仗皇上办事……天下事无论大小都由皇上决定。
”据此可知秦朝A.管理制度十分严格B.君主专制皇权至上C.实施暴政导致速亡D.君相矛盾尖锐突出4.汉武帝听说他的哥哥刘德那儿有很多极其珍贵的儒家典籍,多次征召他,刘德就将《诗》《书》等古籍献于朝廷。
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儒学体系的革新B.儒学受到高度重视C,思想活跃的局面D.政府重视学术自由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道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
这些现象反映了A.统治者喜好影响社会文化B.佛道思想社会影响扩大C.思想融合的趋势较为明显D.儒学思想主导地位动摇6.某同学在学习3~6世纪的历史时,发现教材的题目编排是“三国与西晋”“东晋与南朝”“北民南迁与边疆民族内迁”“十六国与北朝”。
可见他学习的主题是A.政治中心的逐渐南移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游牧民族的不断汉化D.统一国家建立与巩固7.在唐代文人中,逐渐形成了一股考前隐居山林读书学习,数年学成后出山应举,应考千载京城干谒行卷,以求取声名的风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2015届一轮复习测试卷十古典诗词鉴赏(一)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蘩①《诗经》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
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②,夙夜在公③。
被之祁祁④,薄言还归⑤。
[注]①蘩:白蒿,根茎可食,古代常用来祭祀。
②被:取他人之发编结披戴的发饰,相当于今之假发。
僮僮:形容首饰盛貌。
③公:公庙。
④祁祁:形容首饰舒散。
⑤归:归寝。
(1)诗中抒情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2)诗歌最后四句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答案:(1)诗中抒情主人公是一个繁忙劳作、无暇自顾的宫女形象。
她或终日在池沼、山涧为公侯采蘩,或终日在公庙伺候,十分辛苦。
(2)对比手法。
通过表现采蘩宫女发饰的变化,表现她们的辛苦生活。
表达了作者对采蘩宫女的深切同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怨歌行[汉]班婕妤[注]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注]班婕妤:西汉扶风人。
少有才学,汉成帝时被选入宫,立为婕妤(妃嫔的称号)。
后来遭到赵飞燕的诽谤,从此失宠。
此诗作于失宠之后。
(1)诗歌中“扇”这一意象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2)诗歌中的女诗人与《诗经·氓》中的女主人公的形象有哪些异同点?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1)①“扇”是诗歌的线索,使诗歌内容紧凑。
②女诗人以扇喻己,借物抒情,使诗歌含蓄蕴藉。
通过表现“扇”的命运,含蓄地表现了自己由受宠到失宠的遭遇。
(2)相同点:都曾对爱情充满憧憬,但最终都被遗弃。
不同点:①身份地位不同。
女诗人贵为妃嫔,深居宫中,追求的是皇上的爱情;而《氓》中女主人公只是普通百姓。
②被遗弃后的表现不同。
女诗人被遗弃后,只是怨恨;而《氓》中的女主人公在被遗弃后,表现出一种毅然决然的态度。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渡青草湖①[南朝]阴铿②洞庭春溜③满,平湖锦帆张。
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
穴去茅山④近,江连巫峡长。
带天澄迥⑤碧,映日动浮光。
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
滔滔不可测,一苇讵⑥能航?[注]①青草湖:在湖南岳阳西南,是洞庭湖南部水域的一部分,湘江、汨罗江水由此汇入洞庭湖。
②阴铿:南朝诗人。
曾仕梁、陈两朝,经历了政权迭变。
③溜:水流的样子,这里指涨水。
④茅山:在江苏省句容县东南。
山有华阳洞。
相传汉代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在此得道成仙。
⑤迥:远。
⑥讵:岂,怎。
(1)“行舟逗远树,度鸟息危樯”中“逗”“息”二字用得极妙。
请简要赏析。
答:(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答案:(1)“逗”是停止、逗留的意思。
行舟好像停在水天之际的树梢上,形象地表现出舟行水面的情态。
“息”是休息的意思。
飞鸟没有足够的力量飞过湖面,不得不在高高的桅杆顶休息。
这两个字的使用,突出了湖面之浩瀚无际。
(2)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瑰丽景色的喜爱和赞叹,对前途艰险的感慨。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赏牡丹刘禹锡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牡丹王睿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
曷若东园桃与李,果成无语自成阴。
(1)刘诗是怎样突出牡丹的特点的?答:(2)请就王诗表达的思想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答:答案:(1)运用对比(衬托)手法,通过与芍药妖娆艳丽但没有骨气、荷花清雅洁净但没有情韵对比,突出了(衬托出)牡丹的天姿国色。
(2)诗人认为牡丹华而不实,乱人心性;赞美桃李默默无闻。
诗人托物言志,表达了对华而不实的生活态度的批判,对踏实奉献精神的肯定和赞美。
(意思对即可)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隋宫燕[注][唐]李益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一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注]贞元十六年,李益曾客游扬州,见到当年隋炀帝的行宫遗迹,感慨万端,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1)诗歌整体上运用了什么抒情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2)有人认为将“如”字换成“还”字,表达效果更好。
你同意这种改法吗?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答案:(1)诗歌整体上运用了托物言志(间接抒情)的手法。
诗歌通过“隋宫燕”之所见,反映出了隋宫的寂寞、萧条、冷落,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吊古伤今之情。
(2)观点一:同意。
将“如”字换成“还”字,使诗歌整体上拟人化,燕真正成为诗歌的主体,诗歌内容更显自然真切;且“还”与“几度”形成呼应,更突出了家国盛衰之慨。
观点二:不同意。
“如”字说明“伤旧国春”的其实是诗人,而非燕。
而燕其实也是诗人所见景物之一。
因此,诗歌的抒情主体还是诗人,诗人的情感蕴含在每句诗句中。
(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6.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留别王维[注][唐]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
这首诗便是临行前留给王维的。
(1)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2)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答:答案:(1)①屡试不第、怀才不遇的悲伤。
②漂泊京师,举目无亲的孤单。
③与王维依依不舍的情怀。
④只得回归故园,独守寂寞的无奈。
(2)这是一首送别诗,语言朴素、自然,毫无雕饰痕迹,如同对友人倾诉心声,诗人的感慨于平实的诗句中自然流露出来。
(意思对即可)7.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宿王昌龄隐居[注][唐]常建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王昌龄未出仕前,隐居在石门山。
常建辞官西归后曾到石门山一游,在好友王昌龄当年隐居处住了一夜。
诗中“清溪”正是王昌龄隐居处。
(1)“茅亭宿花影”中“宿”字用得极妙。
请简要赏析。
答:(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1)“宿”的意思是“夜里睡觉”。
“宿”字巧用拟人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茅亭夜间宁静的特点和月照花影的美好景象。
(2)①通过对王昌龄隐居处环境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这处隐居地的喜爱。
②“孤云”“松”“清光”等意象的运用,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王昌龄清高的品格的敬慕之情。
③尾联写诗人要辞别俗世,到西山与鸾鹤为侣,表达了自己归隐的志向。
8.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唐]刘长卿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①。
独立三边②静,轻生③一剑知。
茫茫江汉④上,日暮欲何之。
[注]①明时:对朝代的美称。
②三边:指幽、并、凉三州。
此处泛指边疆。
③轻生:不畏生死。
④江汉:指江水。
(1)“茫茫江汉上”这一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2)诗歌塑造了李中丞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1)这一句描写江水浩渺,衬托出李中丞孤独落魄之状,暗示其前途之迷茫。
(2)过去做征南将时,他不畏生死,勇猛无比,统领千军万马,威震边关。
而今,他罢职归来,四处流落,到老仍忠心于朝廷。
9.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唐]贾至银烛朝天紫陌①长,禁城春色晓苍苍。
千条弱柳垂青琐②,百啭流莺绕建章③。
剑珮声随玉墀④步,衣冠身惹御炉香。
共沐恩波凤池⑤里,朝朝染翰⑥侍君王。
[注]①紫陌:京城长安的路。
②青琐:皇宫门窗上的装饰,这里指宫门。
③建章:汉代宫名,这里指大明宫。
④玉墀:用玉石铺就的殿前台阶。
⑤凤池:即凤凰池,在大明宫内,中书省所在地。
⑥染翰:写文章。
(1)颔联写景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2)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1)动静结合,宫殿前杨柳低垂是静景,宫殿中莺儿啼叫是动景,静景和动景结合,生动、准确地表现出皇宫早晨的自然景象。
(2)诗歌通过渲染皇城早朝盛况,表达了对皇帝的敬重之情。
通过写群臣在凤凰池共沐皇恩,天天写文章侍奉皇帝,表达了对皇帝恩德的赞颂和效忠皇帝的决心。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章台夜思[唐]韦庄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①暮,故人殊②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注]①云:又。
②殊:尚。
(1)首联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答:(2)颔联塑造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1)首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瑟的乐音比作凄风苦雨,含蓄地传达出诗人内心深深的哀愁。
(2)颔联塑造了诗人深受愁思困扰、夜不成寐的游子形象。
诗人彻夜守着孤灯,他在夜里听到了楚角声,看着残月慢慢落下章台,内心深受思乡之情折磨。
1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恶树①杜甫独绕虚斋径,常持小斧柯。
幽阴成颇杂,恶木剪还多。
枸杞因吾有,鸡栖②奈汝何?方知不材者,生长漫婆娑。
[注]①恶树:此诗作于上元二年,当时杜甫为避安史之乱,寓居成都草堂。
②鸡栖:指皂角树,树体高大。
(1)诗歌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2)如果将“鸡栖奈汝何”改为“鸡栖无奈何”,对意义和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影响?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答案:(1)诗歌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恶人当道、贤良被压制的社会现实。
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愤懑、不满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理。
(2)这两句话都明显地表达出对鸡栖树难以铲除的无奈之情,将问句改成陈述句,不会影响意义的完整性。
但改后,表达效果会受影响。
问句能增强无奈之情,但陈述句无法达到这一效果。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日秦观霜落邗沟[注]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
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
[注]邗沟:中国古运河。
今京杭运河里运河段的前身。
位于江苏省里下河平原西侧。
春秋时吴王夫差开凿。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秋日景色?请简要分析。
答:(2)诗歌运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答:答案:(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寒冷、明净、空旷、宁静的江南水乡夜景图。
寒霜已降,河水清澈,天气晴朗,繁星满空;船只都停歇了,万籁俱寂。
(2)诗歌先表现寂静、寒冷的夜景,然后通过“忽有人家笑语声”表现出秋夜的生活气息,令人欣喜。
先抑后扬手法的运用,突出了水乡夜景的生趣,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水乡的热爱。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咏愁石象之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
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
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匝地丝。
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1)颈联是怎样表现“愁”的?请简要分析。
答:(2)《宋诗略》评论这首诗写愁“有神无迹”。
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答案:(1)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愁”比作“万顷连天草”“千寻匝地丝”,将抽象的“愁”具体化,突出了“愁”绵长、纷乱,令人难以摆脱的特点。
(2)这首咏愁之作,通篇不着一“愁”字,却句句写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