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变质地质图(1:400万)》和《中国 - 中国地
中国地质图类及亚洲地质图
中国地质图类及亚洲地质图
获得奖项: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获奖年度: 1982年
主要完成单位: 地质部地质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 王晓青 楚旭春 黄汲清等11人
该项目包括7项编图成果,是原地质部地质研究所(现中国地质科学地质研究所)1958—1976年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1974—1978年主要编图成果的汇集。
各项编图成果为国家各部门的国民经济建设规划和全面的地质工作部署提供了系统的基础地质资料和科学依据,同时全面提高了全国地质研究程度和地质科学理论水平。
从而为国民经济可持继发展和地质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部分获奖成果(封面)
部分获奖人员:前排(从左至右):楚旭春郭文魁程裕淇王鸿祯
后排:耿树方、李廷栋。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1 绪言 (1)1.1工程概况 (1)1.2水库病险情况 (1)1.3勘察工作概述 (1)2 区域地质概况 (2)2.1地形地貌 (2)2.2地层岩性 (3)2.3地质构造及地震 (3)2.4区域稳定性评价 (5)2.5水文地质 (5)2.6物理地质现象 (6)3 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6)3.1基本地质条件 (6)3.2库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大坝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8)3.2.1 坝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8)3.2.2 坝基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0)3.2.3 坝肩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0)3.4溢洪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2)3.5放水设施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 (12)4 天然建筑材料 (12)4.1混凝土粗、细骨料 (12)4.2灌浆土料 (13)5 结论与建议 (12)附图:1、库区工程地质平面图...................................................... (地质-01)2、大坝主坝工程地质纵剖面图..............................................(地质-02)3、大坝(桩号0+044.43)工程地质横剖面图...............................(地质-03)1 绪言1.1 工程概况唐家大水库位于苍溪县高坡镇关圣村内,地理坐标东经106°21′8″,北纬32°0′43″,距苍溪县城83km,距广元市118km。
属渠江水系支流白石沟,水库集雨面积0.15km²,主河道长0.494km,河道比降83.8‰。
水库总库容11.2万m³,滞洪库容1.236万m³,兴利库容10.304万m³,死库容0.23万m³。
大地构造学基础及中国区域构造概要
大地构造学基础及中国区域构造概要1、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壳和岩石圈中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2、岩石圈(构造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刚性顶盖,厚50-150km。
3、软流圈:岩石圈底部到700km深度左右,容易蠕动变形而能缓慢流动的区域。
是产生岩石圈运动的主要场所,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4、中间圈:软流圈以下的上地幔和下地幔。
5、大地构造学说国际上:经典大地构造假说:隆起说;收缩说;深层分异说;膨胀说;地槽-地台学说;板块构造说;地体构造。
中国:地质力学(李四光院士1965,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中国主要构造体系》);断块构造说(张文佑1950,1:400万中国及邻国边境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中国大地构造纲要》);多旋回说(黄汲清1950,1:3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中国大地构造基本特征》);地洼说(陈国达院士1960,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中国大地构造纲要》);波浪状镶嵌构造说(张伯声院士1970,1:10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中国地壳的波浪桩镶嵌构造》)6、板块构造-新全球构造理论国外:魏格纳大陆漂移;霍姆斯地幔对流-热对流理论;赫斯大洋中脊;狄茨、瓦因、马修斯洋底扩张;柯克斯地磁年表;威尔逊转换断层和威尔逊旋回;勒皮雄岩石圈板块划分。
中国:尹赞勋引入,研究先驱李春昱、郭令智、常承发、王鸿祯、朱夏。
7、地槽-地台说地槽概念是美国的霍尔研究阿巴拉契亚山与中部平原时发现(1859)、丹纳定义。
定义:地壳上具有强烈活动的狭窄长条状地带,早期强烈差异下降接受巨厚沉积,后期强烈褶皱上升形成巨大的山系。
与地台相对立,时间上一般指古生代以来曾经有过强烈活动的地带。
基本观点:地壳运动主要受垂直运动控制,水平运动时次要的,地壳运动的动力源是地球内部物质的重力分异作用,物质受热变轻向上流动造成地表上升隆起,物质冷却变重下沉则造成地表下降凹陷。
1.五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要求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DD2012—XX1:50 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技术要求Technical Standards of Regional Geological(mineral)Survey(Scale: 1:50 000)中国地质调查局2013年2月前言本标准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在充分总结近年来大量1:50 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研究确定新形势下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目的任务、调查内容、采用的技术方法、精度要求、工作流程、图件编制和报告编写等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而成。
本标准在《DZ/T0001-19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等标准的基础上,增加了重要成矿区带中有关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相关内容。
本技术要求与DZ/T0001-1991等标准共同使用,是1:50 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设计编审、野外调查、工作程度与精度要求、资料综合整理、图件编制、质量监控、报告编写、野外成果和最终成果数据库建设、成果评审验收、成果提交和资料归档的依据。
本标准附录A-E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和归口管理。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科学院、武汉地质调查中心、西安地质调查中心、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南京地质调查中心、成都地质调查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于庆文、张克信、伍光英、张智勇、陈克强、潘仲芳、李荣社、苗培森、朱洪森、谷永昌、司马献章、程光华、尹福光、张立东、辛后田、赵小明、齐先茂、校培喜、毛晓长、邱士东、李仰春。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目次前言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总则 (1)3.1目的 (1)3.2任务 (2)3.3工作程序 (2)3.4基本准则 (2)4 资料收集利用 (3)4.1地形资料准备 (3)4.2地质矿产等资料收集利用 (3)4.3遥感数据收集与利用 (4)4.4地球物理资料收集与利用 (4)4.5地球化学等资料收集与利用 (5)4.6钻孔资料收集和利用 (5)5 野外踏勘 (5)6 设计编审 (6)6.1设计编写 (6)6.2设计审查 (6)7 调查内容 (6)7.1填图单位划分和调查 (7)7.1.1 沉积岩 (7)7.1.2 火山岩 (7)7.1.3 侵入岩 (8)7.1.4 变质岩 (9)7.1.5 蛇绿岩和混杂岩 (10)7.1.6 第四纪地质 (10)7.2地质构造调查 (11)7.3区域矿产调查 (11)7.4 专项调查 (13)7.4.1 环境地质背景调查 (13)7.4.2 农业地质地质背景调查 (14)7.4.3 城市和工程地质地质背景调查 (14)7.4.4 旅游地质专项调查 (14)8 地质剖面测制方法与精度要求 (14)8.1测制目的 (15)8.2布设原则 (15)8.3类型及测制内容 (15)8.3.1 沉积岩剖面 (15)8.3.2 火山岩剖面 (15)8.3.3 侵入岩剖面 (15)8.3.4 变质岩剖面 (16)8.3.5 第四纪地质体剖面 (16)8.3.6 构造混杂岩剖面 (16)8.3.7 构造地质剖面 (16)8.3.8 矿化(体)带剖面 (16)8.4测制精度要求 (17)9 地质路线调查方法与精度要求 (18)9.1部署原则 (18)9.2控制程度和调查精度 (18)9.2.1 地质点和地质观测路线 (18)9.2.2 地质观测内容标绘 (19)10 测试鉴定要求 (19)11 资料整理 (19)11.1野外调查过程中资料的整理 (19)11.2阶段性和年度性资料整理 (20)11.3野外资料的最终综合整理 (20)12 综合研究 (20)13 野外验收 (21)13.1野外验收应提交的成果资料 (21)13.2野外验收要求 (21)14 图件编制与报告编写 (22)14.1报告编写前的综合整理与分析 (22)14.2成果图件编制 (23)14.2.1 地质图编制 (23)14.2.2 矿产图(成矿预测图)的编制 (23)14.2.3 其他专项调查图件的编制 (24)14.3报告编写 (24)15 数据库建设要求 (24)15.1原始资料数据库 (24)15.2最终成果数据库 (24)16 成果评审与资料归档 (24)16.1提交资料要求 (24)16.2成果评审要求 (25)16.3资料归档要求 (25)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设计书编写提纲 (26)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编写提纲 (28)附录C (规范性附录) 区域矿产调查报告编写提纲 (31)附录D (规范性附录) 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封面格式 (33)附录E (规范性附录) 区域矿产调查报告封面格式 (35)1:50 000 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技术要求DD2012-ⅹⅹ1 范围1.1 本标准规定了1:50 000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的性质、目的任务、工作内容、技术方法、精度要求、综合整理、图件编制、数据库建设、报告编写、成果提交等。
中国变质岩
区域变质岩系∙太古宙变质岩系∙元古宙变质岩系∙古生代变质岩系∙中生代变质岩系∙新生代变质岩系中国区域变质岩系分布广泛,岩石类型复杂。
主要岩类有麻粒岩、片麻岩、变粒岩、片岩、板岩、千枚岩大理岩、变质镁铁岩及区域混合岩等。
这些岩类比均属不同的原岩建造遭受不同期次和类型的区域变质作用的结果。
变质作用的主要类型大致可分为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和埋深变质作用等四类。
不同成分的原岩经受不同类型的变质作用、在一定温度、压力范围内,形成各具特色的矿物和常见的矿物组合,并由此分别构成不同变质程度的麻粒岩相、角闪岩相(高角闪岩相、低角闪岩相)、緑片岩相(高緑片岩、低緑片岩相)、蓝闪石片岩相(蓝闪粶片岩相、蓝闪石-硬柱石片岩相)及次緑片岩相(浊沸石相和葡萄石-緑纤石相)。
中国的区域变质岩系,按构造期分为12期,按空间分布分为10个变质区。
太古宙变质岩系迁西期变质岩系(>2900±Ma)分布与华北变质区别的集宁、冀东、辽东和吉南等地区,呈近东西向的带状分布,以麻粒岩相和部分高角闪岩相为特征,属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类型。
阜平期变质岩系(2900± --2600±Ma)广泛分布于华北变质区,其次见于昆仑一一秦岭变质区的桐柏山地区。
以角闪厌相为主,局部为麻粒岩相,属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类型或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类型。
五台期变质岩系(2600±--2500±Ma)主要分布于华北变质区中北部,在天山一兴安变质区的鸡西地区可能也有它相当的岩层。
主要形成低緑片岩相到高角闪岩项的递增变质带,局部有麻粒岩相,属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类型。
元古宙变质岩系吕梁期变质岩系(2500±--1800±Ma)主要分布于华北、塔里木一阿拉善、昆仑一秦岭等变质区,其次见于天山一兴安变质区。
四堡期变质岩系(1800±—1000Ma)主要分布于扬子变质区周边及昆仑—秦岭变质区东部,其次见于天山—兴安变质区及塔里木—阿拉善变质区的部分地区晋宁期变质岩系(1000—850Ma)主要分布于扬子变质区中部和塔里木—阿拉善变质区南、北两侧,其次零星见于天山—兴安变质区、昆仑一秦岭变质区、华南变质区及高喜马拉雅一滇西变质区。
(整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年试用.
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10年试用)中国地质调查局二OO九年十月说明一、为加强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的顺利实施,根据国家和部门有关制度、办法及规定,结合国土资源调查项目预算管理要求,以财政部会同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国土资源调查预算标准(地质调查部分)》为基础,研究制定了《地质调查项目预算标准(2010年试用)》(以下简称2010年试用版预算标准)。
二、本预算标准适用于国土资源地质调查项目2010年预算编制、审查及管理。
三、本预算标准是根据地质调查工作特点和项目预算管理的要求,依据《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4]192号)的有关规定,运用地质调查预算定额资料研究制定。
工程手段预算标准中不含生产设备折旧费、职工福利费、利税等管理费为5%。
四、本预算标准由工作手段预算标准、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预算标准和地区调整系数三部分组成。
五、工作手段预算标准包括:地形测绘、地质测量、遥感地质、物化探、钻探、山地工程(坑探、浅井、槽探)、岩矿试验、其他地质工作、工地建筑等。
六、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预算标准包括:人员费、专用仪器设备费、劳动保护费、委托业务费、管理费等。
七、本预算标准是以全国基础水平为主要依据制定,对不同地区野外工作费用支出的差异,通过地区调整系数进行调整。
地区调整系数主要考虑野外施工期、工资水平、运输条件等主要因素。
地区调整系数适用于地形测绘、地质测量、物探、化探、钻探、坑探、浅井、槽探等工作手段和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项目中的野外作业部分。
地区调整系数不适用于地形制图、航空物探、航空遥感、摇感地质解译、海洋地质调查、岩矿试验和共他地质工作中的设计论证编写、综合研究及编写报告、报告印刷等工作手段,以及综合研究与科学研究项目中除野外作业的其他部分。
八、本预算标准中暂缺的工作手段内容,可参考使用相关行业预算(费用)标准。
没有可参考使用的行业标准时,可按照《国土资源调查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和有关资料自行测算确定,使用时应说明并附测算依据。
浅谈全国各省区域地质志1:50万数字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设计及建立空间数据库
浅谈全国各省区域地质志1:50万数字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设计及建立空间数据库胡红霞;孙喜庆【摘要】文章扼要介绍了国土资源大调查所取得的地质矿产丰硕科技成果.充分利用了新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及各省最新出版的行政区划图反映当前现势情况.阐述了新一代1:50万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信息,数字化的途径,探讨了地质图件编图建立数据库等.【期刊名称】《吉林地质》【年(卷),期】2018(037)004【总页数】3页(P92-94)【关键词】区域地质志;地理地图编绘;建立空间数据库【作者】胡红霞;孙喜庆【作者单位】吉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吉林长春 130022;吉林省区域地质矿产调查所,吉林长春 1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85.10 引言全国第一代《区域地质志》始于上世纪80-90年代。
针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所取得的各项科技丰硕成果。
2008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再次启动具有特色新一代全国区域地质志编纂,旨在将过去几十年来取得的丰富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和集成,使之系统化、数字化、理论化、共享化,实现了人类由必然王国不断地走向自由王国,由宏观世界不断地走向微观世界。
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1 区域地质志1:50万数字地质图编绘理论基础近20余年来国土资源大调查,资源开发、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规划中全面展示和反映了调查成果。
国家针对大中比例尺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及各类专题研究成果的综合研究、专题科研成果、高等院校等最新成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地总结。
以MAPGIS作为输入数据、矢量化、编辑、建库及运行基础平台,采用相关数据库模型以及统一的系统库。
利用基础性监测成果,1∶25万、1∶50万、1∶94万、1∶100万,及各省的行政区划图的空间数据信息、地质、地球物理等资料反映当前现势性情况,以及先进的地质编图、制图技术、综合研究与编图相结合,以第一代各省(市、自治区)地质志、1∶50万和1∶100万全国数字地质图及数据库等为基础,建立了全国各省(区)编制的新一代数字地质图。
50万地质图数据库元数据-四川重庆
四川省、重庆市1:5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元数据空间元数据:1. 标识信息:1.1. 引用信息:1.1.1. 作者:四川省地勘局1.1.2. 出版日期:1999.121.1.3. 标题:四川省、重庆市l:5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1.1.4. 空间数据表达方式:数字化矢量数据1.1.5. 出版信息:1.1.6. 出版地:北京1.1.7. 版权所有者:四川省地勘局1.2. 描述信息:1.2.1. 摘要:四川省、重庆市1:5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是《中国1:50万数字地质图数据库》项目(编号95-06-013)《地质编图》课题(编号95-06-013-01)的一个专题(编号95-06-013-01—21)。
该图是在原四川省1:50万地质图(四川省区域地质志附图)基础上,收集利用了近十多年来1:20万地质图80幅,1:5万区调图幅223幅的新资料,并充分吸收了有关科研成果资料5项,采用现代地质学、地层学、岩石学等新理论和方法,按岩石地层单位、花岗岩类谱系单位及按地质时代加岩性划分的侵入岩单位编制而成,充分利用了新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提高了基础地质的研究程度。
地质图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表示了岩石地层单位307个,花岗岩谱系单位36个,侵入体时代加岩性单位87个。
性跨省区断裂10条,省内重要断层22条,同位素年龄数据47个,岩心钻孔数据16个。
所有地质体的面元及线元、同位素年龄都建立了相应的属性。
与邻省进行了接图处理,填写了图历簿,编写了编图说明书。
成图过程全部采用在MAPGIS 5.0平台计算机辅助成图,成图精度高,质量好,符合设计要求,是四川省、重庆市第一份应用GIS技术的1:50万数字地质图成果。
1.2.2. 目的:所提供的空间位置适用于等于或小于1:50万比例尺的基础地质信息的空间析和应用;可提供作为国家和省级领导部门以及国民经济建设各部门作区域总体规划、经济区布局、计划和管理用图;可提供专业部门建立各类专题图底图:提供作为编绘比例尺小于1:50万地质图的基本资料,对区域矿产资源和环境的分析研究、地质矿产和环境地质勘查工作的规划部署以及建立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计算机网络系统用图。
中国地质调查局工作标准1∶5万区域矿产调查技术要求
5.野外工作技术要求5.1地质矿产填图技术要求5.1.1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地质矿产填图的目的任务是提高测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地质特征,大致查明成矿条件,发现新矿(化)点,为物化探异常解释、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靶区圈定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5.1.2基本要求(1)应充分收集、分析、应用区内已有的地、物、化、遥、矿产资料。
特别是要充分利用1:2.5万遥感解译成果、遥感影像图,提高研究程度和工作效率。
(2)地质矿产填图必须以野外实测为主、野外调查和室内修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地质矿产填图应充分应用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不断提高区内地质、矿产研究程度和填图质量。
必须采用数字填图技术。
(4)地质矿产填图方法要充分考虑区内地形、地貌、地质的综合特征及已知矿产展布特征,对成矿有利地段,要有所侧重。
对做过1:5万区调的地区,可根据区域矿产调查目的要求进行修测,修测的主要任务是实测矿产和与成矿有关的含矿层、标志层、控矿构造、矿化带、蚀变带、物化探异常区和与成矿有关的其它地质体。
对于未开展1:5万区调的地区,地质填图应达到1:5万地质简测程度。
(5)地质矿产填图尽可能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地形图为底图,其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1:5万比例尺,野外手图应为1:2.5万比例尺,无1:2.5万比例尺地形图时可使用1:5万比例尺地形图放大至1:2.5万比例尺。
使用GPS定点。
(6)地质研究程度:基本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的产出、分布、岩石类型、变质作用及矿化作用等特征。
(7)矿产研究程度:初步了解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矿体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矿化类型、分布特点及其控制因素、矿石特征、矿石工业利用性能等。
5.1.3地质矿产填图方法和研究内容(1)沉积岩沉积岩采用岩石地层方法填图。
基本查明岩石地层单位的沉积序列、岩石组成、岩性、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岩相、厚度、产状、构造特征以及接触关系、地球化学特征,查明其含(控)矿性质、时空分布变化等。
关于国标《区域地质图图例》-2012
关于国标《区域地质图图例》其和日格(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100037)Qihirag.lee(China Geological Survey,Beijing 100037 China)摘要:1.我国的GB 958-89《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是1986年开始起草制定,于1989年发布实施的,它对我国地质图件的编绘制印出版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该项国家标准迄今经历了多次修订。
2.1999年的区域地质图图例修订版,为国家基础地质系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全国专题性地质图件编辑和出版,尤其目前在国家地质调查工作中广泛推广的“野外地质调查数据采集系统”(“数字填图系统”),是野外填图、地质编图、数据库建设遵循的数字图例标准,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信息化标准支撑作用。
3.2009年的本次图例修订,是根据国家数字地质调查现代化、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体系建设、地质信息数据处理与服务、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应用等建设的广泛需求又一次较大规模的修订工作,主要特点在更加适用于地质信息化技术要求,按点、线、面花纹图例内容,代号、符号图例等类型做了重新编排,总计图例4467余个,其中较之《89图例》新增2165个图例,比《99图例》增加968个;每个图例做到代码与地质属性的唯一性。
4.国外图例技术对比:与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等部门同类标准对比,我国新修订图例充分考虑了在区域宏观性地质编图使用和野外露头尺度地质调查编图上使用,仅岩石花纹图例多达908个,技术上、数量上远远优于它们。
英国地质调查局(BGS)图例仅有637个符号和地质代号,并没有涉及更广泛细致的图例及符号、代号分类,显得远不及我国当今图例标准。
加拿大地质调查局(GSC)的标准,是面向信息技术人员数字制图标准,与我国现在的图例标准面向野外地质与数字填图、数字制图应用广度难于可比。
关键词:区域地质图图例标准作者简介:其和日格(1948-),男,研究员,从事国家区域地质、地质信息与技术业务管理,区域地质与矿产地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
地质宫的故事演讲稿
地质宫的故事演讲稿啊,长地院,我的家!张贻侠我有两个家,一个小家,一个大家。
22岁之前,我生活在山东的小家。
所受的家教是修身、齐家。
1952年院系调整,山东大学地质矿物学系师生员工连同仪器设备,一锅端到长春。
我随之步先辈后尘,闯了关东。
从此扎根在长春,一待就是六十八个年头。
长地院成了我第二个家。
这个家,有我尊为父母的师长,有亲如手足的兄弟姐妹。
人丁兴旺,俨然是个大户人家。
与小家相较,这里的家教上升到国家层面:不仅要修身、治学,更要为国为民。
长春地质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建立的第一所地质单科性大学。
曾数易其名,或长春,或东北,或地质,或地质勘探。
长地院是个简称,更是个昵称。
这三个字叫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为大众所接受。
2000年,包括长地院的五校(后又加一校)忽而奉命合并为吉林大学。
年仅48岁的长地院从中国大学名录中注销。
在我看来,合校只是改了户口本,名亡而实存。
合校后长地院被分解为若干学院,隶属于超级大学之下。
所幸原长地院的精气神依然在这里,薪火永续,无翼而飞。
吉林大学前任党委书记杨振斌在总结吉大精神时提出“红、白、黄”三源色之妙喻。
“红”指的是吉林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革命精神;“白”指的是“满腔热忱、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黄”指的是“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精神。
三色交辉,形成了新时代、新吉大的风貌。
这倒应了西南联大纪念碑文上的话:“五色交辉,相形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
”每当提起长地院,我们不由得怀念一位可爱可敬的革命老人何长工。
身为地质部副部长,他深知旧中国留下不足三百人的地质队伍,远不能满足新中国建设的需要。
当务之急是兴办学校,加速培养地质人员。
办学,要有人。
他请邀老地质学家喻德渊,老干部文士祯、郭思敬,后又送来一“宝”筹办建校事宜。
何长工戏称董申保教授为“宝”,他说:“我只有这一宝,就送给你们了。
”办学,还要有房、有地。
他亲自到长春考察。
除征用一些旧房外,相中了只有地基而未及续建的伪皇宫原址。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_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_省略_0000_附简要说明_从全球看
第24卷 第1期2003-02/1-2 地 球 学 报ACTAGEOSCIEN TIA SINICA V ol .24 No .1Feb .2003/1-2改回日期:2002-7-30;责任编辑:宫月萱。
作者:任纪舜,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质学会构造地质学专业委员会主任,长期研究中国大地构造;电话:68311547;E -mail :renjishun @ 。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1∶5000000)附简要说明: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任纪舜(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37) 新一代中国大地构造图(1∶5000000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图1)及简要说明———《从全球看中国大地构造》),已于1999年由地质出版社用中、英文两种版本出版,2002年第2次印刷。
该图是在中国区域地质填图基础上,综合研究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资料,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地构造室编制而成。
这是中国地球科学界各学科知名学者共同参与的一项集体劳作,体现了中国大地构造研究的最新成果。
该图从4个方面,在时空的结合上,清晰地展示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过程和资源、环境、灾害的地质背景:(1)划分出不同时期形成和再循环的大陆壳,以主造山期(主变形时代)标出大陆壳的年代。
(2)标出主要的构造要素,如各时代的缝合带、转换断层、走滑断层、裂谷带、现代贝尼奥夫带以及蛇绿混杂岩带、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等。
(3)表示了主要的岩石类型,如花岗岩、火山岩的展布及其形成环境。
(4)标出了中国大陆及海域尚未遭受重大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改造的沉积盆地。
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图北界包括西伯利亚地台南部,南界跨印度地盾,西界把大部分哈萨克斯坦包括在内,东到日本列岛,从而将中国与邻区联系起来,展现出中国大地构造与全球各主要构造带的关系:最显著的如宏伟的环西伯利亚的蒙古弧形构造,印度与欧亚板块沿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碰撞的构造态势,西太平洋沟、弧、盆体系及其与中国东部的构造关系等。
包头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包头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6—2020年)包头市国土资源局二0一七年六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 -一、指导思想 ----------------------------------------------------------------------------- -1-二、基本原则 ----------------------------------------------------------------------------- -1-三、规划目标 ----------------------------------------------------------------------------- -2-四、规划依据 ----------------------------------------------------------------------------- -3-五、规划适用及规划期 ----------------------------------------------------------------- -3-第二章地质灾害发育状况及危害------------------------------------------------------- 4 -一、包头市自然地理状况 -------------------------------------------------------------- -4-二、地质灾害发育的地质背景 -------------------------------------------------------- -4-三、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 -------------------------------------------------------------- -7-四、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 -26-五、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 -30-第三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41 -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 --------------------------------------------------------- -41-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 -42-第四章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分区及防治措施---------------------------------------- - 43 -一、划分区划与方法 ------------------------------------------------------------------ -43-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 -43-三、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分区 --------------------------------------------------------- -44-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布置及要求---------------------------------------------- - 48 -一、基础调查工作 --------------------------------------------------------------------- -48-二、编制旗(县、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 -48-三、加强采矿区的监测,防止矿山地质灾害发生 ------------------------------ -48-四、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体系建设 --------------------------------------------- -49-五、地质灾害气象预测预报系统建设 --------------------------------------------- -49-六、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建设 --------------------------------------------------------- -50-七、规划期、展望期治理费用估算 ------------------------------------------------ -50-八、应急调查和处置 ------------------------------------------------------------------ -53-九、宣传和培训 ------------------------------------------------------------------------ -53-十、规范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 -53-十一、信息系统和空间数据库建设 ------------------------------------------------ -54-第六章地质灾害防治的保障措施---------------------------------------------------- - 55 -一、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健全基本制度 ------------------------------ -55-二、建立领导目标责任制、健全机构、强化管理 ------------------------------ -55-三、加强政府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 -55-四、建立健全防治经费投入机制 --------------------------------------------------- -56-五、依靠科技进步与创新,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 -56-六、加强地质灾害减灾防灾宣传教育 --------------------------------------------- -56-附图:1、包头市地质灾害分布及易发程度分区图(1/30万)2、包头市地质灾害调查规划图(1/30万)3、包头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分区图(1/30万)4、包头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规划图(1/30万)5、包头市地质灾害重点治理工程规划图(1/30万)附表:1、包头市滑坡隐患点一览表2、包头市崩塌隐患点一览表3、包头市泥石流隐患点一览表4、包头市地面塌陷隐患点一览表第一章总则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紧紧围绕把包头市建设为中西部强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群测群防为主要手段,以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切实提高包头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和防治水平,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为推进包头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中国地质图集
收稿 日期 :04 0 5 改 回日期 :0 4 1 2 20 —1—2 ; 2 0 —1—1
作者 简介 : 陈述 彭 , ,90年生 , 男 12 中国科学院 院士 , 研究员 , 士生导师 , 博 长期从事地 理制图 、 空像片综合 制图和地理 编制 自动化实验 航
研究工作 。
I
辑 、 色等( 上 印前 ) 数字处理 , 通过数码打样 , T C P数字制 版。最多 套用 1 , 0色 附图用 4 印刷 。这部地 质图集的设计 编制新工 色 艺 , 充实和丰富 了地质 图的内容 , 了质量和效益 , 缩短 了编制工艺 的周 期 , 于图集的更新 和再版 。 不仅 提高 而且 有利 图集编辑对科学 内容 与艺术形式 的协调 , 也显示 出深厚 的功底。 所附图表 , 不但增 加 了信息量 , 而且形式 多样 , 新颖美 观 , 达 到 了可读 、 与便 于使用 的要求 。 易读 对地质资料 、 数据 的表达 , 安排也 比较 合理 、 实。 务 在科学性 与艺术性 的结合 , 也是很成功 的。
对具有 中国特色 的地质体 系作 了重要 的补充 和表达 , 如 , 岗闪长岩 中石 英含量 为 1%" 5 国际分类为 2 %) 又如 , 例 花 5 2 %( 0 ; 强 调火山岩的组合系列 , 门编制 了火 山岩地质简表 及相关岩石 化学简表 , 专 上新世 以后的火 山岩以岩体 表示 , 划分为 4个 期 并 次; 变质岩略图上尽 可能区分 出变质相及 变质相系 ; 兼顾 中国地质学界 的传统 习惯 与中国大陆地 质的复杂 性 , 据板块构造 观 根 点, 划分构造单元 。 见微 而知著 , 一勾一 画 , 字里行 间 , 处处显露 出中国地质科学家们精心 策划 、 真务 实的科学精神 , 求 精益求精 、 一丝不苟的创 新 意识 。这部 图集为 中国大地 图集 的设计 与编制 , 提供 了成功 的范例 。
黑龙江省老新兴幅、反修幅1∶50000矿产地质图数据库
159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黑龙江省老新兴幅、反修幅1∶50000矿产地质图数据库李永玲(黑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七0七队,黑龙江 绥化 152000)摘 要:黑龙江省老新兴幅、反修幅1∶50000矿产地质图是以相关技术要求及标准为依据,把以往资料收集、野外实际数据采集与室内整理相结合,用现代的数字填图系统代替传统的技术手段,把野外地质专项填图和室内数据处理充分结合,提高了中国地质行业的信息化建设进程。
本次对老新兴幅、反修幅1:50000矿产地质图数据库的建设,重新梳理及健全了老新兴幅、反修幅地质建造构造。
数据量约为7MB,这些数据既是该区矿调项目的成果,也是全国地质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黑龙江;老新兴幅、反修幅;1∶50000;矿产地质图;数据库中图分类号:P6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04-0159-2 收稿日期:2021-02作者简介:李永玲,女,生于1980年,汉族,黑龙江大庆人,硕士,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勘探。
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我们地质行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我们是被动的接受还是迎难而上?毋庸置疑,落后就会挨打。
所以,数据库建设只是地质行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阶段,一个初级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黑龙江省老新兴、反修幅是属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下达的矿产调查与找矿预测项目,这两个相邻的图幅区域上位于佳木斯成矿带西缘及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北段,东安—团结沟浅成低温热液金矿集中分布区的中北西段,处在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松嫩地块与佳木斯地块拼贴带附近(赵寒冬,2009)。
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很强,金铁多金属矿化作用显着。
它主要由地表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和斑岩-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床组成,包括顺克县的东安和顺克县的高考。
嘉应县松山,团结街沟大中型矿山金矿,嘉应县平顶山大中型矿床,翠红山,翠中和火街大中型铁基金属矿床,大型斑岩钼钼矿床。
中国变质地质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中国变质地质图(1:400万)简介
中国变质地质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中国变质地质图(1:
400万)简介
张寿广
【期刊名称】《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年(卷),期】1989()2
【摘要】我国变质地质学的一项里程碑性的综合研究工作,在学术上具有开创性”,“在质量上高于国际同类图件水平”。
国际变质地带编图分会主席H.J.Zwart 教授(1988)指出:“在欧洲已出版的变质图中,没有一个象中国变质图这样精美。
【总页数】4页(P125-128)
【关键词】地质学研究;变质作用;角闪岩相;绿片岩相;综合研究;变质岩系;编图;里程碑性;浊沸石相;克拉通
【作者】张寿广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9
【相关文献】
1.变质地质学研究进展与展望学术研讨会简介 [J],
2.变质地质学研究的若干进展:29届国际地质大会专题简介 [J], 徐学纯
3.当前变质地质学研究的几个重要前沿和热点 [J], 张寿广
4.1:500万中国变质地质图编制与研究成果颇丰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变质地质图(1:400万)》
和《中国变质作用及其与地壳演化的关系》
获得奖项: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获奖年度: 1990年
主要完成单位: 长春地质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 董申保、沈其韩、孙大中、卢良兆
这是我国首次编制的以地球内部热流形成的变质作用为主要内容的全国性专业型图件及其文字总结,已用中英文正式出版发行。
图件以变质相系和变质相组及其标志矿物为基础,划分了埋深变质作用、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区域中高温变质作用等主要类型和地台盖层变质和断陷变质两个辅助类型。
研究它们的形成与大地构造的关系,并以变质期次和变质旋回为纲,总结变质作用与地壳演化的关系,内容新颖,对我国变质岩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