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电气》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民用建筑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在电气技术方面也逐渐得到了重视。
电气是民用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对于保证建筑物的正常运行以及人员的安全十分关键。
本文将对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气设计原则在民用建筑工程的电气设计中,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以保证电气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第一,合理布局。
合理的电气布局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空间并提高建筑物的使用率。
布线应依据建筑物的功能和布局合理安排,同时还要考虑到电气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便利性。
第二,科学选材。
在电气设备的选择上,应优先选择具有良好性能和高可靠性的产品。
同时,选用的设备还应与建筑物的负荷匹配,以保证电气系统的正常运行。
第三,防御措施。
为了防止电气系统遭受各种损坏和事故的侵害,必须采取相应的防御措施,如防雷、防水、防火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电气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二、电气设计方案在全国民用建筑工程的电气设计中,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需求制定相应的设计方案。
下面我们将以住宅楼为例,介绍一种常见的电气设计方案。
1. 供电方案住宅楼的供电方案应基于可靠性和经济性的考虑。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双进线供电方案,即两个不同电源的进线分别供电,以确保供电的稳定性。
同时,还应设置开关电源作为备用电源,以防止主电源故障时的断电问题。
2. 电缆布线方案住宅楼的电缆布线方案应根据楼层的特点和电气负荷进行灵活设计。
一般情况下,主要电缆沿着垂直通道或楼道布置,然后再通过横向分支线连接到各个楼层的电器设备。
电缆的敷设应尽可能地减少电缆尺寸和数量,以节约成本。
3. 照明设计方案住宅楼的照明设计应结合不同房间的功能需求和节能要求。
通常情况下,公共区域如楼道、走廊等采用长寿命、高亮度的LED灯具,而室内的居住区域则可采用可调光照明系统,以增加舒适度并节约能源。
4. 防火措施方案住宅楼的电气设计中,防火措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探讨一、前言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一直是建筑行业中的重要话题。
电气设计不仅涉及到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更关系到建筑的能源利用和智能化水平。
本文将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来探讨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这一话题。
二、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的基本概念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是指在建筑设计中,对建筑电气系统的规划、设计和施工进行综合措施的整合和安排。
这其中涉及到建筑用电负荷计算、照明设计、电气线路布置、保护与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不仅要满足建筑的基本用电需求,还需要考虑节能环保、智能化控制等方面的要求。
三、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的深度分析1. 建筑用电负荷计算建筑用电负荷计算是电气设计的重要环节。
它涉及到建筑的总体用电需求、照明、空调、动力等方面的用电负荷计算。
在建筑用电负荷计算中,需要考虑建筑的使用性质、用电设备种类和数量、同时考虑未来的扩建和改造等因素,以保证电气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 照明设计照明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建筑内部的照明需求,更是为了营造舒适的照明环境。
在照明设计中,需要考虑照明的亮度、色温、光色等因素,同时还需要兼顾节能与环保要求。
随着LED等新型照明技术的广泛应用,照明设计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3. 电气线路布置电气线路的合理布置对于电气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在电气线路的布置中,需要考虑线路的走向、敷设方式、电缆规格等因素,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线路损耗和故障率。
还需要考虑线路的防火、防水、抗干扰等特殊要求。
4. 保护与控制保护与控制是电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对电气设备和线路的保护和监控。
在保护与控制中,需要考虑短路保护、过载保护、接地保护等各种保护装置的选型与设置,同时还需要考虑远程监控与智能化控制的要求。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决于工程筹建单位提供的由当地供电部门出据的“供电方案”。
根据“供电方案”设计本工程的电源及供配电系统。
假若工程筹建单位和当地供电部门未提供“供电方案”,工程设计者应根据工程所在地的公共电网现状及其发展规划,结合本工程的用电量、负荷等级、供电距离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本工程的外部电源、备用电源及供配电系统,并经筹建单位报当地供电部门批准表2.2.2 负荷分级表1 一级负荷用户和设备的供电措施l )供电电源。
①一级负荷用户应由两个电源供电,当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应不致同时受到破坏。
而且当一个电源中断供电时,另一个电源应能承担本用户的全部一级负荷设备的供电(根据当地电源的可靠程度及用户要求,在已有两路市电的情况下,可增设自备电源)。
②当一级负荷设备容量在200kw 以上或有高压用电设备时,应采用两个高压电源,这两个高压电源一般是由当地电力系统的两个区域变电站分别引来。
两个电源的电压等级宜相同。
但根据负荷需要及地区供电条件,采用不同电压更经济合理时,亦可经当地供电部门同意,采用不同电压供电;或自备柴油发电机。
③当需双电源供电的用电设备容量在100kw 及以下,又难于从地区电力网取得第二电源时,宜从邻近单位取得第二低压电源,否则应设EPS 或柴油发电机组备用电源。
④当一级负荷用户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宜设置自备电源。
a .根据当地供电部门的规定需设自备电源或外电源不能满足一级(含特别重要)负荷要求时。
b .所在地区偏僻、远离电力系统等原因,设置自备电源较从电力系统取得第二电源经济合理时。
c .有常年稳定余热、压差、废气可供发电,技术经济合理时。
⑤作为应急用电的自备电源与电力网的正常电源之间必须采取防止并列运行的措施。
⑥分散的小容量一级负荷,如电话机房、消防中心(控制室)、应急照明等,亦可采用设备自带的蓄电池(干电池)或集中供电的EPS 作为自备应急电源。
⑦根据负荷对中断供电时间的要求,可分别选择下列应急电源。
2009(电气)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电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9关于发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年版)的通知建质[2009]124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总后营房部工程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国务院有关部门:为了进一步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保证和提高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质量,我部组织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对《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3年版)作了第一次修编。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2009年版)包括《规划·建筑·景观》、《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动力》、《电气》、《建筑产品选用技术》和《防空地下室》分册,经审查批准,现予以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OO九年七月二十日1 总则1. 0.1 为贯彻执行国务院和建设部颁布的“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条例”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技术法规,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建筑设计市场的需求.规范建筑电气设计工作,提高设计效率和工程设计质量,于2003年编写了《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分册。
随着技术的发展,相关规程、规范的制定与修定,特别是为认真落实国家建筑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大决策,根据建设部建质技函[2007]63号文的要求,修编《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分册2003版。
1.0.2 本技术措施的内容为:总结《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分册2003版的应用实践;汇总、提升《节能专篇》中的节能措施;深化、细化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遵守、执行的技术规程、规范,特别是《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l6—2008中的技术原则、实施要点、注意事项;介绍国内外新技术、新产品的技术性能、应用示例;推荐建筑电气设计的方法、步骤、常用数据和计面方法,供广大建筑电气设计、施工及有关人员参照、选用。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1 总则1.0.1为贯彻执行国务院和建设部颁布的“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条例”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技术法规,适应我国加人WTO 后建筑设计市场的需求,规范建筑电气设计工作,提高设计效率和工程设计质量,编写本技术措施。
1.0.2本技术措施的内容为:汇总、阐述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遵守、执行的技术规范、规程的关键条款、实施要点、注意事项;介绍、分析国内外新技术、新产品的技术性能、使用示例;推荐建筑电气设计的方法、步骤,提供技术数据和计算方法,供广大建筑电气设计、施工及有关人员参照、选用。
1 . 0 . 3 本技术措施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办公楼、综合楼、住宅(小区)的民用建筑工程电气设计。
1.0.4建筑电气设计应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建设方针和技术政策,并做到设计依据完备、可靠;设计程序严谨、合理;设计内容正确、详实;设计深度满足各阶段的需要;设计文件规范、工整,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确保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1.0.5系统配置和设备选型,应和工程的性质、规模、功能要求、建筑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文习惯相适应,应适当考虑专业技术和建筑功能扩展的可能性,以延长工程寿命,节省投资,提高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1.0.6应选用技术先进、性能可靠、安装方便、操作简单的标准化、节能型设备装置,严禁使用已被国家淘汰的和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没有产品质量认证的设备装置。
设计选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必须首先进行技术论证,切实掌握产品及其系统配置的技术性能、试验数据、使用条件和使用示例。
1.0.7应综合考虑环境保护,积极采取各项节能措施,尽可能减少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
1.0.8设计工作是整个建筑工程设计的一部分,有着和建筑、结构、给排水、采暖动力多个专业和电气专业内部的配合,在各个设计阶段,都要互提资料,互有要求,要密切配合,才能节省时间,保证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
1.0.9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建筑物功能要求的提高,建筑电气设计包括的系统多、产品类别多、技术参数多,在设计工作中,应逐步使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系统,依靠局域网、广域网、Internet 网,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科技和经济效益。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1500字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1500字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是指在我国全国范围内进行民用建筑电气工程设计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标准。
下面将从电气设计技术措施的角度,介绍一些关键内容。
1. 设计目标和原则电气设计的目标是保证电气设备和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满足建筑功能和使用要求。
设计原则包括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合理选用电气设备和系统、保证电气设备和系统的操作灵活性、提供足够的供电能力等。
2. 电气系统分类电气系统按功能和使用特点可分为供电系统、照明系统、动力系统和通信系统等。
供电系统应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和用电负荷进行设计,确保供电可靠、稳定。
照明系统要根据建筑各个区域的照明要求,采用合理的灯具布置和控制方式。
动力系统要满足建筑内各种设备和机械的用电需求,确保供电安全和稳定。
通信系统要满足建筑内各种通信设备的要求,包括电话、电视、网络等。
3. 电气设备选用和布置在选用电气设备时,需要根据建筑的需求和用电负荷,选择合适的设备类型和规格,同时考虑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设备的布置应遵循合理、方便、美观的原则,并确保设备间的安全距离和通风要求。
4. 电缆敷设和管线布置电缆的敷设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包括埋深、回填和保护层等要求,以确保电缆的安全使用。
管线的布置要考虑各种电气设备的布局,合理安排管线的走向和交叉,以减少能耗和维护成本。
5. 接地和防雷措施电气系统的接地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运行的可靠性。
建筑物的防雷装置应按照地区的雷电活动特点和建筑的需求进行设计,保护建筑物和电气设备免受雷击。
6. 安全措施电气系统的安全措施包括漏电保护、过载保护、短路保护等,以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还需要设置合理的消防报警系统和紧急照明系统,以应对突发情况和火灾事故。
综上所述,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是为了保证民用建筑电气设备和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满足建筑功能和使用要求而制定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标准。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电气》(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电气》23机房工程23.1一般规定23.1.1本章主要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中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弱电间、控制室的设计。
23.1.2机房工程设计包括机房、弱电间、控制室等场所的建筑结构、空调、给排水、供配电、接地、消防、安防、环境和设备监控等系统的要求。
23.1.3机房工程设计应确保智能化和信息化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23.2机房23.2.1机房是指民用建筑物内为电子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交换设备、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存储设备、通信设备、控制设备、系统布线设备及其相关的配套设施提供运行环境的建筑空间,包括数据机房、通信机房等。
23.2.2根据机房所处行业/领域的重要性、使用单位对机房内各系统的保障、维护能力及由于场地设施故障造成网络信息中断/重要数据丢失在经济和社会上造成的损失、影响程度,将机房从高到低划分为A、B、C三级。
23.2.3机房分级标准、性能要求和系统配置见表:13.2.3—1,各级机房举例见表:13.2.3—2。
表23.2.3—1机房分级标准、性能要求和系统配置要求等级分级标准性能要求系统配置A 级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机房为A级:A级机房内的场地设施应按容错系统配置,在电子信息系统系统配置:2N,2(N+1)系统配置说明:具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相1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2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运行期间,场地设施不应因操作失误、设备故障、外电源中断、维护和检修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同配置的系统,在同一时刻,至少有两套系统在工作B 级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机房为B级:1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B级机房内的场地设备应按冗余要求配置,在系统运行期间,场地设施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系统配置:N+X(X=1~N)系统配置说明:系统满足基本需求外,增加了x个单元、x个模块或x个路径。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电气23机房工程一般规定本章主要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中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弱电间、控制室的设计;机房工程设计包括机房、弱电间、控制室等场所的建筑结构、空调、给排水、供配电、接地、消防、安防、环境和设备监控等系统的要求;机房工程设计应确保智能化和信息化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机房机房是指民用建筑物内为电子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交换设备、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存储设备、通信设备、控制设备、系统布线设备及其相关的配套设施提供运行环境的建筑空间,包括数据机房、通信机房等;根据机房所处行业/领域的重要性、使用单位对机房内各系统的保障、维护能力及由于场地设施故障造成网络信息中断/重要数据丢失在经济和社会上造成的损失、影响程度,将机房从高到低划分为A、B、C三级;机房分级标准、性能要求和系统配置见表:—1,各级机房举例见表:—2;表—1机房分级标准、性能要求和系统配置要求等级分级标准性能要求系统配置A级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机房为A 级:1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2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A级机房内的场地设施应按容错系统配置,在电子信息系统运行期间,场地设施不应因操作失误、设备故障、外电源中断、维护和检修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系统配置:2N,2N+1系统配置说明:具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相同配置的系统,在同一时刻,至少有两套系统在工作B级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机房为B 级:1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B级机房内的场地设备应按冗余要求配置,在系统运行期间,场地设施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系统配置:N+XX=1~N系统配置说明:系统满足基本需求外,增加了x个单元、x个模块或x个路径;任何x个单元、模块或路径的故障或维护不会导致系统运行中断C级不属于A级或B级机房的为c 级机房c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场地设备应按基本需求配置,在场地设施正常运行情况下,应保证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不中断系统配置:N系统满足基本需求,没有冗余注:1冗余:重复配置系统的一些或全部部件,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冗余配置的部件介入并承担故障部件的工作,由此减少系统的故障时间;2容错:具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相同配置的系统,在同一时刻,至少有两套系统在工佳;按容错系统配置的场地设备,至少能经受住一次严重的突发设备故障或人为操作失误事件而不影响系统运行还行;表—2各级机房举例等级机房举例A级以下部门的数据机房、通信机房、控制室、电信接入间等为A级机房:国家气象台;国家级信息中心、计算中心;重要的军事指挥部门;大中城市的机场、广播电台、电视台、应急指挥中心;银行总行;国家和区域电力调度中心等B级以下部门的数据机房、通信机房、控制室、电信接人间等为B级机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三级医院;大中城市的气象台、信息中心、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电力调度中心、交通铁路、公路、水运指挥调度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大型博物馆、档案馆、会展中心、国际体育比赛场馆;省部级以上政府办公楼;大型工矿企业等C级一般企业、学校、设计院等单位的机房、控制室、弱电间等;除A、B级机房外,民用建筑工程中为智能化和信息化系统服务的机房、弱电间、控制室的建设标准不宜低于C级注:1其它企事业单位、国际公司、国内公司应按照机房分级与性能要求,结合自身需求与投资能力确定本单位机房的建设等级和技术要求;2各单位的机房按照哪个等级标准进行建设,应由建设单位根据数据丢失或网络中断在经济或社会上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程度确定,同时还应综合考虑建设投资;等级高的机房可靠性提高,但投资也相应增加;选择机房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1机房不应设置在变压器室、卫生间、厨房、锅炉房、洗衣房、浴室、实验室等产生振动、蒸汽、烟尘、有害气体、电磁辐射干扰等房间的上、下层相对应的房间或与其相邻的房间;2远离易燃、易爆及水灾隐患区域;3机房的位置应方便电缆、通信缆线、冷媒管等各种管线的敷设,管线敷设线路应尽量短,方便进出;4在建筑物内设置机房时,还应注意以下因素:1设备运输:主要是考虑为机房服务的冷冻、空调、UPS等大型设备的运输,运输线路应尽量短;2雷电感应:为减少雷击造成的电磁感应侵害,主机房宜选择在建筑物低层中心部位,并尽量远离利用柱内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的建筑物外墙结构柱;3结构荷载:由于主机房的活荷载标准值远远大于建筑的其它部分,从经济角度考虑,主机房宜选择在建筑物的低层部位;4机房专用空调的主机与室外机在高差和距离上均有使用要求,因此在确定主机房位置时,应考虑机房专用空调室外机的安装位置;机房工艺设备布置间距应满足表的要求;表机柜或机架的布置方式与间距机柜或机架布置方式距离m 序号1 面对面布置时,正面之间的距离≥2 背对背布置时,背面之间的距离≥3 需要维修时,相邻机柜或机柜与墙之间的距离≥4 用于运输设备的通道宽度≥5 机柜排列长度超过6m时,两端应设有出口通道;当两个出口通道之间的距离超过15m时,还应增加出口通道;出口通道的宽度不宜小于1m,局部可为机房对建筑专业的要求如下:1主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根据设备的数量、外形尺寸和布置方式确定,并预留今后业务发展需要的面积;在方案阶段,可按每个机柜或机架占用面积~考虑;2机房净高应根据机柜高度及通风要求确定,且不宜小于;3建筑人口至主机房的通道净宽不应小于;4机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5当A级或B级机房位于其它建筑物内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h的隔墙将主机房与其它部位分隔,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6面积大于100m2的主机房,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且应分散布置;面积小于或等于100m2的主机房,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并可以通过其它相临房间的门进行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能自动关闭,并应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从机房内开启;走廊、楼梯间应畅通,并应有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7A级和B级主机房不宜设置外窗;当主机房设有外窗时,应采用双层固定窗,并应有良好的气密性;UPS 电池室设有外窗时,应避免阳光直射;8防静电活动地板下的空间只作为电缆布线使用时,地板高度不宜小于250mm2活动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装饰,可采用水泥砂浆抹灰;地面材料应平整、耐磨;9防静电活动地板下的空间既作为电缆布线,又作为空调静压箱时,地板高度不宜小于400mm;活动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装饰应采用不起尘、不易积灰、易于清洁的材料;楼板或地面应采取保温、防潮措施,地面垫层宜配筋,围护结构宜采取防结露措施;机房对结构专业的要求如下:1变形缝不应穿过主机房;2抗震设防分类:A级机房不应低于乙类;B级机房不应低于丙类;c级机房不宜低于丙类;3机房各房间活荷载标准值见表;表机房各房间活荷载标准值房间名称活荷载标准值kN/m2 备注主机房8~10 根据机柜的摆放密度确定荷载值UPS室8~10电池室16 蓄电池组4层双列摆放15 蓄电池组3层双列摆放14 蓄电池组2层双列摆放13 蓄电池组1层双列或4层单列摆放监控中心 6钢瓶间8电磁屏蔽室8~10机房对空调专业的要求如下:1机房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值见表—1;2建筑、结构和空调专业应密切配合,保证机房内不得结露;3A级和B级机房的空气含尘浓度,在静态条件下测试,每升空气中大于或等于/zm的尘粒数应少于18000粒;4机房应维持正压;机房与其它房间、走廊的压差不宜小于5Pa,与室外静压差不丘,j、于10Pa;表—1机房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值房间名称温度相对湿度A 级、B级C级A级、B级C级主机房开机时23±1℃18~28℃40%~55%35%~75%主机房停机时5~35℃5~35℃40%~70%20%~80%辅助区开机时18~28℃35%~75%辅助区停机时5~35℃20%~80%UPS电池室15~25℃主机房和辅助区温度变化率<50℃/h<10℃/h5当机房与其它功能用房共建于同一建筑内时,由于机房的环境要求与其它功能用房的环境要求不同、空调的运行时间不同,故机房宜设置独立的空调系统;6空调系统夏季冷负荷包括:机房内设备的散热、建筑围护结构得热、通过外窗进入的太阳辐射热、人体散热、照明装置散热、新风负荷、伴随各种散湿过程产生的潜热;机房的冷负荷主要是电子信息设备的散热,电子信息设备耗电量中的97%都转化为热量,因此机房的空调设计主要考虑夏季冷负荷;对于寒冷地区,冬季热负荷可按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7空调系统湿负荷包括人体散湿和新风负荷;8机房气流组织、风口及送回风温差值见表—2;表—2机房气流组织、风口及送回风温差值气流组织下送上回上送上回或侧回侧送侧回送风口带可调多叶阀的格栅风口、条形风口带有条形风口的活动地板、孔板散流器、带扩散板风口、孔板、百叶风口、格栅风口百叶风口、格栅风口回风口格栅风口、百叶风口、网板风口及其它风口送回风温差4~6℃,且送风温度应高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4~6℃6~8℃9机房不宜设水暖散热器;如设置水暖散热器应设有漏水检测报警装置,并在管道入口处装设切断阀,漏水时自动切断给水;10机房空调系统的用电量约占机房总用电量的20%~50%,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是机房节能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机房空调设计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采用以下节能措施:1大型机房宜采用水冷冷水机组空调系统;2北方地区采用水冷冷水机组的机房,冬季可利用室外冷却塔作为冷源,通过热交换器对空调冷冻水进行降温;3空调系统可采用电制冷与自然冷却相结合的方式;11为了提高空调制冷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及满足将来设备的少量扩充,空调系统无备份设备时,单台空调制冷设备的制冷能力应预留15%~20%的余量;机房对给排水专业的要求如下:1与A、B级机房无关的给排水管道不得穿越机房,与C级机房无关的给排水管道不宜穿越机房;2穿越机房的给排水管道应暗敷或采取防漏保护的套管,具体防渗漏和防结露措施如下:1保证管道不渗漏,主要是选择优质耐压高、连接可靠的管道及配件,例如焊接连接的不锈钢阀件;2根据管道内的水温及室内环境温度计算确定管道保温材料的材质和厚度,防止管道结露滴水破坏机房的工作环境;3减小管道敷设对环境的影响,给排水干管一般敷设在管道竖井内,引入机房的支管采用暗敷或采用防漏保护套管敷设;管道穿墙或穿楼板处应设置套管,以防止室内环境受到外界干扰;3机房内的给排水管道及其保温材料均应采用难燃材料;4机房内安装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空调机和加湿器的房间,地面应设置挡水和排水设施;机房对电气专业的要求如下:1电子信息设备供电电源质量要求见表;表电子信息设备供电电源质量要求电源质量A级B级C级备注稳态电压偏移范围%±3±5稳态频率偏移范围Hz ±电池逆变工作方式输入电压波形失真度%≤5 设备正常工作时电源中性线N与PE线之间的电压V <2 应满足设备使用要求允许断电持续时间ms 0~4 0~102A级机房的供电电源应按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考虑,除应由两个电源供电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外,还应配置柴油发电机作为应急电源;B级机房的供电电源按一级负荷考虑,当不能满足两个电源供电时,应配置应急柴油发电机系统;C级机房的供电电源应按二级负荷考虑;当机房未配置应急柴油发电机系统时,应为消防和安防等涉及生命安全的系统配置其它应急电源;3由户外引入机房的供电线路宜采用直接埋地、排管埋地或电缆沟敷设,以防止供电线路受到自然因素如台风、雷电、洪水等和人为因素的破坏而导致供电中断;4机房低压配电系统不应采用TN—C系统,可采用TN—S、TN—C—S、TT、IT系统;5当机房用电容量较大时,应设置专用配电变压器供电,变压器宜采用干式变压器;机房用电容量较小时,可由专用低压馈电线路供电;6电子信息设备应由UPS供电;确定UPS的基本容量时应留有余量,UPS的基本容量可按下式计算:E≥式中E——uPs的基本容量不包含备份UPS设备kW/kVA;P——电子信息设备的计算负荷kW/kVA;7敷设在防静电活动地板下作为空调静压箱及吊顶上用于空调回风的低压配电线路宜采用阻燃铜芯电缆,电缆沿线槽、桥架或局部穿管敷设;当配电电缆线槽桥架与通信缆线线槽桥架并列或交叉敷设时,配电电缆线槽桥架应敷设在通信缆线线槽桥架的下方;8配电线路的中性线截面积不应小于相线截面积;9机房内的主要照明光源应采用高效节能荧光灯,灯具应采用分区、分组的控制措施10机房应设置备用照明,其照度值不应低于一般照明照度值的10%;有人值守的房间,备用照明的照度值不应低于一般照明照度值的50%;备用照明可为一般照明的一部分;11机房的地板或地面应有静电泄放措施和接地构造,防静电地板或地面的表面电阻或体积电阻值应为×104~Ω;12机房内所有设备的可导电金属外壳、各类金属管道、金属线槽、建筑物金属结构等均应作等电位联结并接地;13保护性接地防雷接地、防电击接地、防静电接地、屏蔽接地等和功能性接地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信号接地等宜共用一组接地装置,其接地电阻应按其中最小值确定;14机房内的电子信息设备必须进行等电位联结,并根据设备易受干扰的频率及机房的等级和规模,确定采用S型、M型或SM混合型的等电位联结方式;1S型星形结构、单点接地等电位联结方式适用于易受干扰的频率在0~30kHz也可高至300kHz的电子信息设备的信号接地;从配电箱PE母排放射引出的PE线兼做设备的信号接地线,同时实现保护接地和信号接地;对于C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中规模较小建筑面积100m2以下的机房,电子信息设备可以采用s型等电位联结方式;2M型网形结构、多点接地等电位联结方式适用于易受干扰的频率大于300kHz也可低至30kHz的电子信息设备的信号接地;电子信息设备除连接PE线作为保护接地外,还采用两条或多条不同长度的导线尽量短直地与设备下方的等电位联结网格连接,大多数电子信息设备应采用此方案实现保护接地和信号接地;3SM混合型等电位联结方式是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的组合,可以同时满足高频和低频信号接地的要求;具体做法为设置一个等电位联结网格,以满足高频信号接地的要求;再以单点接地方式连接到同一接地装置,以满足低频信号接地要求;机房对消防、安防、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的要求如下:1机房应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规定;2采用管网式洁净气体灭火系统的机房,应同时设置两组独立的火灾探测器,且火灾报警系统应与灭火系统联动;两组独立的火灾探测器可以采用感烟和感温探测器、感烟和离子探测器、感烟和光电探测器的组合,也可以采用两组不同灵敏度的感烟探测器;对于空气高速流动的机房,由于烟雾被气流稀释,致使一般感烟探测器的灵敏度降低;此外,烟雾可导致电子信息设备损坏,如能及早发现火灾,可减少设备损失,因此机房宜采用吸气式烟雾探测火灾报警系统作为感烟探测器;3机房内设置灭火系统的区域和采用灭火剂的种类见表—1;表—1机房内设置灭火系统的区域和采用灭火剂的种类设置灭火系统的区域采用灭火剂的种类A级B级C级主机房应设置洁净气体灭火系统宜设置洁净气体灭火系统;可设置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可设置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或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采用预作用系统变配电、UPS和电池室宜设置洁净气体灭火系统;可设置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4机房安全防范系统要求见表—2;表—2机房安全防范系统要求区域名称机房安全防范系统要求A级B级C级发电机室、配电室入侵探测器、视频监视入侵探测器机械锁UPS室、机电设备间出入控制识读设备采用读卡器、视频监视安防设备间出入控制识读设备采用读卡器监控中心出入控制识读设备采用读卡器、视频监视紧急出口推杆锁、视频监视、监控中心连锁报警推杆锁主机房出入口出入控制识读设备采用读卡器或人体生物特征识别、视频监视出入控制识读设备采用读卡器、视频监视机械锁入侵探测器主机房内视频监视5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的主机和人机界面一般设置在同一个监控中心内安全防范系统也可设置在消防控制室,为了提高供电电源的可靠性,各系统宜采用独立的UPS电源;当采用集中UPS电源供电时,应采用单独回路为各系统配电;6机房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要求见表—3;表—3机房环境和设备监控系统要求监控项目监控内容A级B级C级空气质量温度、相对湿度、压差、含尘度离线定期检测温度、相对湿度机房专用空调状态参数:开关、制冷、加热、加湿、除湿报警参数:温度、相对湿度、传感器故障、压缩机压力、加湿器水位、风量供配电系统电能质量开关状态、电流、电压、有功功率、功率因数、谐波含量根据需要选择柴油发电机系统油箱罐油位、柴油机转速、输出功率、频率、电压、功率因数UPS 输入和输出功率、电压、频率、电流、功率因数、负载比率;电池输入电压、电流、容量;同步/不同步状态、UPS/旁路供电状态、市电故障、UPS故障; 根据需要选择电池监控每一个蓄电池的电压、阻抗和故障监控每一组蓄电池的电压、阻抗和故障漏水检测报警装设漏水感应器集中空调、新风系统、动力系统设备运行状态、滤网压差弱电间弱电间是电子信息系统中各种缆线的布线通道,也是安装机柜、接线箱、端子箱等设备需要的建筑空间;选择弱电间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弱电间应与配电间、电梯间、水暖管道间分开设置;2弱电间的位置应方便各种管线的进出,尽量靠近控制室、机房,位于布线中心;3兼作综合布线系统楼层电信间时,弱电间距最远信息点的距离应满足水平电缆<90m的要求;4根据建筑面积、系统出线的数量、路径等因素,每层设置1个及以上弱电间;每层弱电间应尽量设在与上下层对应的位置;弱电间对建筑专业的要求如下:1弱电间的使用面积应满足下列要求:1不进人的弱电间面积不宜小于宽~深;2进人的弱电间面积不宜小于×2m,有三面墙可敷设竖向管线槽或安装设备,竖向管路不应穿越结构横梁;3兼作综合布线系统楼层电信间安放楼层配线设备和网络机柜时,面积不应<5m;;兼作综合布线系统设备间安放建筑物配线设备和网络机柜时,面积不应<10m;;2弱电间地坪宜高出本层地坪150~300mm或设高150~300mm的门坎;3弱电间的门应向外开,门的高度宜与同层其它房间门的高度一致,但不宜低于;宽度不宜小于;4应根据系统设备的需求,采取防静电、防尘措施;弱电间对结构专业的要求如下:1兼作综合布线系统楼层电信间、设备间的楼板活荷载可按/m;设计;2承重墙和楼板应根据弱电专业的要求,预留进出线保护管、线槽的孔洞;3预留等电位连接端子;弱电间对空调专业的要求如下:1弱电间内无有源设备时,温度宜保持在5~35~C之间,相对湿度宜保持在20%~80%;2弱电间内装设有源设备时,温度宜保持在18~28~C之间,相对湿度宜保持在35%~75%;3与弱电间无关的水暖管、通风管等不得进入弱电间;;6弱电间对电气专业的要求如下:1弱电间按一般照明考虑,工作面照度应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2弱电间应预留交流220V、10A单相三孔维修电源插座,维修电源应由专用回路供给;3弱电间提供的工作电源电子信息设备系统设备用的负荷等级不宜低于C级机房的供电要求;4弱电间应敷设25x4mm2铜排作为接地干线,并在接地干线上预留接地端子;弱电间对消防和安防的要求如下:1弱电间的设置应符合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2弱电间墙壁和地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不燃烧体,检修门应采用丙级防火门,垂直和水平孔洞应封堵;3弱电间应设置自身的安全防护装置;控制室控制室是指民用建筑内的消防控制室、安防控制室、建筑设备管理控制室等;控制室视工程规模及运行管理的具体情况,可以分系统单建,也可以合建;消防控制室、安防控制室的设置应符合国家现行消防、安防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消防控制室、安防控制室宜设在建筑物内的首层,且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的隔墙和的楼板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消防控制室与其他控制室合用时,消防设备在室内应占有独立的区域,且相互间不应产生干扰;高风险单位的安防控制室宜单独设置,与其它控制室合用时,应得到主管安防部门的确认,设计方案应得到主管部门的批准;控制室位置的选择应满足下列要求:1同第条第1、2、3款;2控制室通常设在建筑物的首层或地下一层;3住宅小区的控制室宜建在居住区的中心位置或小区会所内;控制室的设备布置要求如下:1视频显示屏的观看距离应符合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464—2008的相关要求;2视频显示屏的安装位置应避开阳光直射,背向或侧向外窗;控制室对建筑专业的要求如下:1控制室的面积应考虑以下因素:1同第条第1款;2因工作需要必须设置的值班室、操作室、休息室、厕所、库房等辅助房间的面积;3智能化系统合用一个控制室时,控制室的面积一般按80~120m;考虑;4住宅小区别墅群含智能化系统控制室的面积可参考如下数值:200户以下时,面积宜大于20m2;200~500户时,面积宜大于40m2;500~1000户时,面积宜大于80m2;④1000户1~22:时,可考虑设分控制室,主控制室面积宜大于80m2,分控制室面积宜大于20m2;2控制室净高不宜小于;3控制室宜铺设防静电活动地板、网络地板,地板架空高度不宜小于250mm;4地板或地面采取防静电措施,具体要求同第条第11款;控制室对结构专业的要求如下:1楼板活荷载可按~/m2设计;。
《全国技术措施2009版 电气》第3章 配变电所2
《全国技术措施2009版电气》第3章配变电所23.6继电保护装置3.6.1一般要求1民用建筑配变电设备及线路,应设有主保护、后备保护和设备异常运行保护装置,必要时可增加辅助保护。
2配变电所高低压配电装置断路器的控制方式,宜采用控制室集中操作或在开关柜上就地操作。
3配变电所的主进线开关宜采用断路器,并设置三相过流及速断保护装置,以确保用户故障时不睡响上级系统的正常供电。
4继电保护装置应满足可靠性、选择性、灵敏性和速动性的要求。
1)可靠性--要求保护装置动作可靠,避免误动和拒动。
宜选择最简单的保护方式,选用可靠的睇件构成最简单的回路,便于检测调试、整定和维护。
2)选择性--首先由故障设备或线路的保护装置切除故障。
为保证选择性,对一个回路系统的设断线路的保护装置,其上、下级之间的灵敏性和动作时间应逐级相互配合。
3)灵敏性--在设备或线路的被保护范围内,发生金属性短路或接地时,保护装置应避免越级跳瞄并具有必要的灵敏系数。
灵敏系数应根据不同运行方式和不同故障类型进行计算,灵敏系数Km为被酗区发生短路时,保护装置处的最小短路电流Ikmin与保护装置一次侧动作电流Idz的比值。
即:Km≥Ikmin/Idz(3.6.1)对多相短路保护,Ikmin取两相短路电流最小值Ik2min;对35、6~10kV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单相短路保护取单相接地电容电流最小值,Icmin;对220/380V中性点接地系统的单相接地保护,取单相接地电流各类保护装置的灵敏系数应不小于国家规范的要求。
(4)速动性--保护装置应尽快的切除故障,以提高系统稳定性,缩小故障影响范围。
5保护装置应有避免因短路或接地故障电流衰减、系统振荡等引起拒动和误动的功能。
6保护装置与测量仪表,不宜共用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保护装置用电流互感器的稳态比误差不应大于10%。
当技术上难以满足要求,且不致引起误动时,可允许较大稳态比误差。
保护装置用电流互感器一次侧电流不宜大于其供电容量的1.5倍。
2009民用电气技术措施
高中思想政治点评总结报告高中思想政治点评总结报告思想政治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正确思想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形成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这学期的思想政治课堂上,学生们通过学习和讨论,更好地了解了国家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学会了自我表达和独立思考。
以下是我对这学期思想政治课的点评总结。
首先,思想政治课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老师采用了讲授、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式,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课堂互动,学生们不仅能深入理解知识点,还能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一个都相关议题上,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使得学生们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其次,思想政治课着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通过学习现实中的社会问题和事件,学生们学会了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例如,在学习案例分析时,老师布置了一组关于环境污染的案例,学生们分析了这一问题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们能够深入了解社会问题,并思考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
再次,思想政治课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课堂上,老师鼓励学生们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通过学习和讨论,学生们不仅能够学到知识,还能够培养出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讨论国家政治体制时,学生们提出了一些关于民主制度和集权制度的问题,通过对比和分析,他们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这种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思想政治课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课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经验。
例如,在学习经济发展时,老师组织学生们到附近的农村进行参观和调研,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情况,并对如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这样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电气》9建筑物防雷9建筑物防雷9.1一般规定9.1.1建筑物防雷设计应按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要求,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和发生雷击的可能性及后果,确定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应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的要求,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9.1.2建筑物防雷设计,应认真根据地质、地貌、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因地制宜采取防雷措施,对所采用的防雷装置应作技术经济比较,使其符合建筑形式和其内部存放设备和物质的性质,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以及施工维护方便。
9.1.3在大量使用信息设备的建筑物内,防雷设计应充分考虑接闪功能、分流影响、等电位联结、屏蔽作用、合理布线、接地措施等重要因素。
9.1.4建筑物防雷设计时宜明确建筑物防雷分类和保护措施及相应的防雷做法,使建筑物防雷与建筑的形式和艺术造型相协调,避免对建筑物外观形象的破坏,影响建筑物美观。
9.1.5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在防雷装置与其它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应采取等电位联结。
9.1.6在防雷设计时,建筑物应根据其建筑及结构形式与有关专业配合,充分利用建筑物金属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等导体作为防雷装置。
9.2建筑物的防雷分类与防雷措施9.2.1民用建筑中无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建筑物应根据其使用性质,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划分为第二类及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9.2.2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防侧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9.2.3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划分及防雷措施见表9.2.3。
9.3接闪器9.3.1接闪器由下列各形式之一或任意组合而成。
1独立避雷针。
2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
3屋顶上的永久性金属物及金属屋面。
4混凝土构件内钢筋。
9.3.2除利用混凝土构件内钢筋作接闪器外,接闪器应镀(浸)锌,焊接处应涂防腐漆。
电气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技术措施电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2009关于发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年版)的通知建质[2009]124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总后营房部工程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国务院有关部门:为了进一步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保证和提高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质量,我部组织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对《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3年版)作了第一次修编。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2009年版)包括《规划·建筑·景观》、《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动力》、《电气》、《建筑产品选用技术》和《防空地下室》分册,经审查批准,现予以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OO九年七月二十日1 总则1. 0.1 为贯彻执行国务院和建设部颁布的“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条例”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技术法规,适应我国加入WTO后建筑设计市场的需求.规范建筑电气设计工作,提高设计效率和工程设计质量,于2003年编写了《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分册。
随着技术的发展,相关规程、规范的制定与修定,特别是为认真落实国家建筑节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大决策,根据建设部建质技函[2007]63号文的要求,修编《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分册2003版。
1.0.2 本技术措施的内容为:总结《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分册2003版的应用实践;汇总、提升《节能专篇》中的节能措施;深化、细化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遵守、执行的技术规程、规范,特别是《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l6—2008中的技术原则、实施要点、注意事项;介绍国内外新技术、新产品的技术性能、应用示例;推荐建筑电气设计的方法、步骤、常用数据和计面方法,供广大建筑电气设计、施工及有关人员参照、选用。
全国民用建筑项目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电气-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电气》23机房工程23.1一般规定23.1.1本章主要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中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弱电间、控制室的设计。
23.1.2机房工程设计包括机房、弱电间、控制室等场所的建筑结构、空调、给排水、供配电、接地、消防、安防、环境和设备监控等系统的要求。
23.1.3机房工程设计应确保智能化和信息化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23.2机房23.2.1机房是指民用建筑物内为电子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交换设备、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存储设备、通信设备、控制设备、系统布线设备及其相关的配套设施提供运行环境的建筑空间,包括数据机房、通信机房等。
23.2.2根据机房所处行业/领域的重要性、使用单位对机房内各系统的保障、维护能力及由于场地设施故障造成网络信息中断/重要数据丢失在经济和社会上造成的损失、影响程度,将机房从高到低划分为A、B、C三级。
23.2.3机房分级标准、性能要求和系统配置见表:13.2.3—1,各级机房举例见表:13.2.3—2。
表23.2.3—1机房分级标准、性能要求和系统配置要求等级分级标准性能要求系统配置A级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机房为A 级:1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2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A级机房内的场地设施应按容错系统配置,在电子信息系统运行期间,场地设施不应因操作失误、设备故障、外电源中断、维护和检修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系统配置:2N,2(N+1)系统配置说明:具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相同配置的系统,在同一时刻,至少有两套系统在工作B级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机房为B 级:1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2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B级机房内的场地设备应按冗余要求配置,在系统运行期间,场地设施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系统配置:N+X(X=1~N)系统配置说明:系统满足基本需求外,增加了x个单元、x个模块或x个路径。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1 2 6 7 2009版 1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2009版 1、2、6、7章2009版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1、2、6、7章)第一章总则National Technical Measures for Design of Civil Construction Electric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Department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 Safety Supervision Ministry of Housing an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of the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CHINAINSTITUTEOF-BUILOINESTANOAROOESIGN&RESEARCH 关于发布《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年版)的通知建质[2009]124号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及有关部门,总后营房部工程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国务院有关部门:为了进一步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保证和提高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施工质量,我部组织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单位对《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3年版)作了第一次修编。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年版)包括《规划·建筑·景观》、《结构》、《给水排水》、《暖通空调·动力》、《电气》、《建筑产品选用技术》和《防空地下室》分册,经审查批准,现予以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oo九年七月二十日前言《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年版)是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组织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编制的一套大型的、以指导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为主的技术文件,是对《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3年版)的首次修编。
在此,特向“2003年版技术措施”的编写组和审查组全体成员以及参编单位致以真挚的敬意,并由衷感谢他们作为“2009年版技术措施”的顾问组成员对本次修编工作所给予的积极支持。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1总则1.0.1为贯彻执行国务院和建设部颁布的“建筑法”、“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筑工程勘察设计条例”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等技术法规,适应我国加人WTO后建筑设计市场的需求,规范建筑电气设计工作,提高设计效率和工程设计质量,编写本技术措施。
1.0.2本技术措施的内容为:汇总、阐述民用建筑电气设计中遵守、执行的技术规范、规程的关键条款、实施要点、注意事项;介绍、分析国内外新技术、新产品的技术性能、应用示例;推荐建筑电气设计的方法、步骤,提供技术数据和计算方法,供广大建筑电气设计、施工及有关人员参照、选用。
1 .0 . 3本技术措施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办公楼、综合楼、住宅(小区)的民用建筑工程电气设计。
1.0.4建筑电气设计应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建设方针和技术政策,并做到设计依据完备、可靠;设计程序严谨、合理;设计内容正确、详实;设计深度满足各阶段的需要;设计文件规范、工整,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确保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1.0.5系统配置和设备选型,应与工程的性子、范围、功能请求、建筑环境、经济开展水平和人文习惯相适应,应恰当考虑专业技术和建筑功能扩展的可能性,以延长工程寿命,节流投资,进步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1.0.6应选用技术先进、性能牢靠、装置轻易、操纵简朴的尺度化、节能型设备装置,严禁使用已被国度淘汰的和不符合国度技术尺度、没有产品格量认证的设备装置。
设计选用的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必需首先进行技术论证,实在掌握产品及其系统配置的技术性能、试验数据、使用条件和应用示例。
1.0.7应综合考虑环境保护,主动采纳各项节能措施,尽量减少资源损耗和环境净化。
1.0.8设计工作是整个建筑工程设计的一部分,有着与建筑、结构、给排水、采暖动力多个专业和电气专业内部的配合,在各个设计阶段,都要互提资料,互有要求,要密切配合,才能节省时间,保证工程的设计、施工质量。
1.0.9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建筑物功能要求的提高,建筑电气设计包括的系统多、产品类别多、技术参数多,在设计工作中,应逐步应用计算机技术和息网络系统,依靠局域网、广域网、Internet 网,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科技和经济效益。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9
9.3.3按照滚球法计算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接闪器的布置应满足表9.3.3规定。
表9.2.3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的划分及防雷措施
类建筑防雷措施
别物 类
别
第1高度防直击雷的措1接闪器宜采用避雷带(网)、避雷针或由其}昆合组成。避雷带应装设在建筑物易受雷击部位—超过施
类100m
9.3接闪器
9.3.1接闪器由下列各形式之一或任意组合而成。
1独立避雷针。
2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
3屋顶上的永久性金属物及金属屋面。
4混凝土构件内钢筋。
9.3.2除利用混凝土构件内钢筋作接闪器外,接闪器应镀(浸)锌,焊接处应涂防腐漆。在腐蚀性较强的场所,还应适当加大其截面或采取其他防腐措施。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电气》9建筑物防雷
电子版规范 2010-03-09 22:14:04 阅读5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引用二不小心 的 9建筑物防雷1 特此鸣谢!
9建筑物防雷
9.1一般规定
9.1.1建筑物防雷设计应按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要求,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和发生雷击的可能性及后果,确定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应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GB50343的要求,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9.1.2建筑物防雷设计,应认真根据地质、地貌、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因地制宜采取防雷措施,对所采用的防雷装置应作技术经济比较,使其符合建筑形式和其内部存放设备和物质的性质,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以及施工维护方便。
9.1.3在大量使用信息设备的建筑物内,防雷设计应充分考虑接闪功能、分流影响、等电位联结、屏蔽作用、合理布线、接地措施等重要因素。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是指在全国范围内,为了保证民用建筑的电气系统安全可靠运行,设计师需要采取的技术措施。
下面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要进行综合分析。
设计师需要对民用建筑的用电负荷进行综合分析,包括正常用电负荷、峰值用电负荷以及备用电源的需求等。
通过合理的负荷分配和选用适当的电气设备,可以确保电气系统满足建筑物的用电需求,并且具备一定的扩展能力。
其次,进行电气系统的布置和布线。
在民用建筑中,电气系统的布置和布线需要考虑安全、实用和美观等方面的要求。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选定合适的布线方式,保证电气设备的互连和互通,并通过合理的布局提高工程的可维护性。
此外,还需要合理选用电气设备。
在民用建筑工程设计中,电气设备的选用直接关系到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电负荷和工作环境等方面的要求,选定合适的配电柜、开关设备和电缆等,并确保选用的设备符合国家的标准和规范,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同时,应注重电气系统的绝缘防护。
电气系统的绝缘防护是确保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电需求和环境特点,选用合适的绝缘材料和绝缘设备,以提高系统的绝缘阻抗和防护等级,保护使用者的安全。
此外,还需要注重电气系统的接地设计。
良好的接地设计可以有效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设计师需要根据建筑物的用电需求和地质条件等因素,选定合适的接地电阻和接地方式,并进行合理的接地布置,以确保建筑物的电气系统接地安全可靠。
最后,需要进行电气系统的智能化设计。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电气系统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设计师需要结合建筑物的用电需求和智能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合理选用智能化设备和控制系统,实现对电气设备和能源的智能监测和控制,提高建筑物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舒适性。
综上所述,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涉及到综合分析、布置和布线、设备选用、绝缘防护、接地设计以及智能化设计等方面的内容。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电气》 8电气照明《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电气》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2009-电气》9建筑物防雷2010-03-09 22:14:04| 分类:电子版规范|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本文引用自二不小心《9建筑物防雷1》引用二不小心的9建筑物防雷1 特此鸣谢!9建筑物防雷9.1一般规定9.1.1建筑物防雷设计应按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的要求,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和发生雷击的可能性及后果,确定建筑物的防雷分类。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应按《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的要求,确定雷电防护等级。
9.1.2建筑物防雷设计,应认真根据地质、地貌、气象、环境等条件和雷电活动规律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因地制宜采取防雷措施,对所采用的防雷装置应作技术经济比较,使其符合建筑形式和其内部存放设备和物质的性质,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以及施工维护方便。
9.1.3在大量使用信息设备的建筑物内,防雷设计应充分考虑接闪功能、分流影响、等电位联结、屏蔽作用、合理布线、接地措施等重要因素。
9.1.4建筑物防雷设计时宜明确建筑物防雷分类和保护措施及相应的防雷做法,使建筑物防雷与建筑的形式和艺术造型相协调,避免对建筑物外观形象的破坏,影响建筑物美观。
9.1.5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在防雷装置与其它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应采取等电位联结。
9.1.6在防雷设计时,建筑物应根据其建筑及结构形式与有关专业配合,充分利用建筑物金属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等导体作为防雷装置。
9.2建筑物的防雷分类与防雷措施9.2.1民用建筑中无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建筑物应根据其使用性质,发生雷击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划分为第二类及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9.2.2第二、三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防侧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 电气》机房工程一般规定本章主要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民用建筑中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弱电间、控制室的设计。
机房工程设计包括机房、弱电间、控制室等场所的建筑结构、空调、给排水、供配电、接地、消防、安防、环境和设备监控等系统的要求。
机房工程设计应确保智能化和信息化系统运行的稳定可靠,为工作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机房机房是指民用建筑物内为电子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交换设备、信息处理设备、信息存储设备、通信设备、控制设备、系统布线设备及其相关的配套设施提供运行环境的建筑空间,包括数据机房、通信机房等。
根据机房所处行业/领域的重要性、使用单位对机房内各系统的保障、维护能力及由于场地设施故障造成网络信息中断/重要数据丢失在经济和社会上造成的损失、影响程度,将机房从高到低划分为 、 、 三级。
机房分级标准、性能要求和系统配置见表: ,各级机房举例见表: 。
表 机房分级标准、性能要求和系统配置要求等级分级标准性能要求系统配置级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机房为 级: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级机房内的场地设施应按容错系统配置,在电子信息系统运行期间,场地设施不应因操作失误、设备故障、外电源中断、维护和检修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系统配置: , 系统配置说明:具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相同配置的系统,在同一时刻,至少有两套系统在工作级符合下列情况之一的机房为 级: 级机房内的场地设备应按冗余系统配置: ~ 系统配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公共场所秩序混乱要求配置,在系统运行期间,场地设施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置说明:系统满足基本需求外,增加了个单元、 个模块或 个路径。
任何个单元、模块或路径的故障或维护不会导致系统运行中断级不属于 级或 级机房的为 级机房级电子信息系统机房内的场地设备应按基本需求配置,在场地设施正常运行情况下,应保证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不中断系统配置:系统满足基本需求,没有冗余注: 冗余:重复配置系统的一些或全部部件,当系统发生故障时,冗余配置的部件介入并承担故障部件的工作,由此减少系统的故障时间。
容错:具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相同配置的系统,在同一时刻,至少有两套系统在工佳。
按容错系统配置的场地设备,至少能经受住一次严重的突发设备故障或人为操作失误事件而不影响系统运行还行。
表 各级机房举例等级机房举例级以下部门的数据机房、通信机房、控制室、电信接入间等为 级机房:国家气象台;国家级信息中心、计算中心;重要的军事指挥部门;大中城市的机场、广播电台、电视台、应急指挥中心;银行总行;国家和区域电力调度中心等级以下部门的数据机房、通信机房、控制室、电信接人间等为 级机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三级医院;大中城市的气象台、信息中心、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电力调度中心、交通 铁路、公路、水运 指挥调度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大型博物馆、档案馆、会展中心、国际体育比赛场馆;省部级以上政府办公楼;大型工矿企业等级一般企业、学校、设计院等单位的机房、控制室、弱电间等。
除 、 级机房外,民用建筑工程中为智能化和信息化系统服务的机房、弱电间、控制室的建设标准不宜低于 级注: 其它企事业单位、国际公司、国内公司应按照机房分级与性能要求,结合自身需求与投资能力确定本单位机房的建设等级和技术要求。
各单位的机房按照哪个等级标准进行建设,应由建设单位根据数据丢失或网络中断在经济或社会上造成的损失或影响程度确定,同时还应综合考虑建设投资。
等级高的机房可靠性提高,但投资也相应增加。
选择机房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机房不应设置在变压器室、卫生间、厨房、锅炉房、洗衣房、浴室、实验室等产生振动、蒸汽、烟尘、有害气体、电磁辐射干扰等房间的上、下层相对应的房间或与其相邻的房间;远离易燃、易爆及水灾隐患区域;机房的位置应方便电缆、通信缆线、冷媒管等各种管线的敷设,管线敷设线路应尽量短,方便进出;在建筑物内设置机房时,还应注意以下因素:设备运输:主要是考虑为机房服务的冷冻、空调、 等大型设备的运输,运输线路应尽量短;雷电感应:为减少雷击造成的电磁感应侵害,主机房宜选择在建筑物低层中心部位,并尽量远离利用柱内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的建筑物外墙结构柱;结构荷载:由于主机房的活荷载标准值远远大于建筑的其它部分,从经济角度考虑,主机房宜选择在建筑物的低层部位;机房专用空调的主机与室外机在高差和距离上均有使用要求,因此在确定主机房位置时,应考虑机房专用空调室外机的安装位置。
机房工艺设备布置间距应满足表 的要求。
表 机柜或机架的布置方式与间距机柜或机架布置方式距离 序号面对面布置时,正面之间的距离背对背布置时,背面之间的距离需要维修时,相邻机柜或机柜与墙之间的距离用于运输设备的通道宽度机柜排列长度超过 时,两端应设有出口通道;当两个出口通道之间的距离超过 时,还应增加出口通道;出口通道的宽度不宜小于 ,局部可为机房对建筑专业的要求如下:主机房的使用面积应根据设备的数量、外形尺寸和布置方式确定,并预留今后业务发展需要的面积。
在方案阶段,可按每个机柜或机架占用面积 ~ 考虑。
机房净高应根据机柜高度及通风要求确定,且不宜小于 。
建筑人口至主机房的通道净宽不应小于 。
机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当 级或 级机房位于其它建筑物内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的隔墙将主机房与其它部位分隔,隔墙上的门应采用甲级防火门。
面积大于 的主机房,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且应分散布置。
面积小于或等于 的主机房,可设置一个安全出口,并可以通过其它相临房间的门进行疏散。
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且能自动关闭,并应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从机房内开启。
走廊、楼梯间应畅通,并应有明显的疏散指示标志。
级和 级主机房不宜设置外窗。
当主机房设有外窗时,应采用双层固定窗,并应有良好的气密性。
电池室设有外窗时,应避免阳光直射。
防静电活动地板下的空间只作为电缆布线使用时,地板高度不宜小于 活动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装饰,可采用水泥砂浆抹灰。
地面材料应平整、耐磨。
防静电活动地板下的空间既作为电缆布线,又作为空调静压箱时,地板高度不宜小于 。
活动地板下的地面和四壁装饰应采用不起尘、不易积灰、易于清洁的材料。
楼板或地面应采取保温、防潮措施,地面垫层宜配筋,围护结构宜采取防结露措施。
机房对结构专业的要求如下:变形缝不应穿过主机房;抗震设防分类: 级机房不应低于乙类; 级机房不应低于丙类; 级机房不宜低于丙类;机房各房间活荷载标准值见表 。
表 机房各房间活荷载标准值房间名称活荷载标准值 / 备注主机房 ~ 根据机柜的摆放密度确定荷载值室 ~电池室 蓄电池组 层双列摆放蓄电池组 层双列摆放蓄电池组 层双列摆放蓄电池组 层双列或 层单列摆放监控中心钢瓶间电磁屏蔽室 ~机房对空调专业的要求如下:机房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值见表 。
建筑、结构和空调专业应密切配合,保证机房内不得结露。
级和 级机房的空气含尘浓度,在静态条件下测试,每升空气中大于或等于 / 的尘粒数应少于 粒。
机房应维持正压。
机房与其它房间、走廊的压差不宜小于 ,与室外静压差不丘, 、于 。
表 机房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值房间名称温度相对湿度级、 级 级 级、级级主机房 开机时~%~%%~%主机房 停机时 ~~%~%%~%辅助区 开机时 ~ %~ %辅助区 停机时 ~ %~ % 电池室 ~主机房和辅助区温度变化率//当机房与其它功能用房共建于同一建筑内时,由于机房的环境要求与其它功能用房的环境要求不同、空调的运行时间不同,故机房宜设置独立的空调系统。
空调系统夏季冷负荷包括:机房内设备的散热、建筑围护结构得热、通过外窗进入的太阳辐射热、人体散热、照明装置散热、新风负荷、伴随各种散湿过程产生的潜热。
机房的冷负荷主要是电子信息设备的散热,电子信息设备耗电量中的 %都转化为热量,因此机房的空调设计主要考虑夏季冷负荷。
对于寒冷地区,冬季热负荷可按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空调系统湿负荷包括人体散湿和新风负荷。
机房气流组织、风口及送回风温差值见表 。
表 机房气流组织、风口及送回风温差值气流组织下送上回上送上回 或侧回 侧送侧回送风口带可调多叶阀的格栅风口、条形风口 带有条形风口的活动地板 、孔板散流器、带扩散板风口、孔板、百叶风口、格栅风口百叶风口、格栅风口回风口格栅风口、百叶风口、网板风口及其它风口送回风温差 ~ ,且送风温度应高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 ~ ~机房不宜设水暖散热器。
如设置水暖散热器应设有漏水检测报警装置,并在管道入口处装设切断阀,漏水时自动切断给水。
机房空调系统的用电量约占机房总用电量的 %~ %,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是机房节能设计中的重要环节,机房空调设计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采用以下节能措施:大型机房宜采用水冷冷水机组空调系统;北方地区采用水冷冷水机组的机房,冬季可利用室外冷却塔作为冷源,通过热交换器对空调冷冻水进行降温;空调系统可采用电制冷与自然冷却相结合的方式。
为了提高空调制冷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及满足将来设备的少量扩充,空调系统无备份设备时,单台空调制冷设备的制冷能力应预留 %~ %的余量。
机房对给排水专业的要求如下:与 、 级机房无关的给排水管道不得穿越机房,与 级机房无关的给排水管道不宜穿越机房。
穿越机房的给排水管道应暗敷或采取防漏保护的套管,具体防渗漏和防结露措施如下:保证管道不渗漏,主要是选择优质耐压高、连接可靠的管道及配件,例如焊接连接的不锈钢阀件;根据管道内的水温及室内环境温度计算确定管道保温材料的材质和厚度,防止管道结露滴水破坏机房的工作环境;减小管道敷设对环境的影响,给排水干管一般敷设在管道竖井内,引入机房的支管采用暗敷或采用防漏保护套管敷设;管道穿墙或穿楼板处应设置套管,以防止室内环境受到外界干扰。
机房内的给排水管道及其保温材料均应采用难燃材料。
机房内安装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空调机和加湿器的房间,地面应设置挡水和排水设施。
机房对电气专业的要求如下:电子信息设备供电电源质量要求见表 。
表 电子信息设备供电电源质量要求电源质量级级级备注稳态电压偏移范围 %稳态频率偏移范围 电池逆变工作方式输入电压波形失真度 % 设备正常工作时电源中性线 与 线之间的电压 应满足设备使用要求允许断电持续时间~~级机房的供电电源应按一级负荷中特别重要的负荷考虑,除应由两个电源供电 一个电源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电源不应同时受到损坏 外,还应配置柴油发电机作为应急电源。
级机房的供电电源按一级负荷考虑,当不能满足两个电源供电时,应配置应急柴油发电机系统。
级机房的供电电源应按二级负荷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