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工程量计算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有哪些以及如何计算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有哪些以及如何计算基础土方开挖计算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开挖土方计算公式:(1)清单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热门城市:白山律师昌都律师晋中律师宜春律师潍坊律师蚌埠律师平凉律师丽江律师南平律师眉山律师土方工程包括平整场地、挖土方、挖基础土方和挖淤泥、流沙、及土石方运输。
在挖掘的时候不是随意乱挖的,一般会有图纸。
根据工程确定挖掘的多少与形状,然后依照图纸进行挖掘。
那么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有哪些,又该如何计算呢?一、土方工程量的计算方法是什么(1)平整场地系指厚度在±30cm以内的就地挖、填、找平,其工程量按建筑物的首层建筑面积计算。
(2)挖地槽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其中:外墙地槽长度按设计图示外墙槽底中心线长度计算,内墙地槽长度按内墙槽底净长计算;槽宽按设计图示基础垫层底尺寸加工作面的宽度计算;槽深按自然地坪标高至槽底标高计算。
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工程量合并于总土方工程量中。
(3)人工挖冻土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按开挖面积乘厚度以体积计算。
(4)挖淤泥、流砂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
(5)原土打夯、槽底钎探工程量,以槽底面积计算。
(6)支挡土板工程量,以槽的垂直面积计算,双面支挡土板者计算双面面积,支挡土板后,不得再计算放坡土方工程量。
(7)挖室内管沟,凡带有混凝土垫层或基础、砖砌管沟墙、混凝土沟盖板者,如需反刨槽的挖土工程量,应按设计图示尺寸的混凝土垫层或基础的底面积乘以深度以体积计算。
(8)排水沟挖土工程量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规定以体积计算,并入挖土工程量内。
(9)管沟土方工程量按设计图示尺寸以体积计算,管沟长度按管道中心线长度计算(不扣除检查井所占长度);管沟深度有设计时,平均深度以沟垫层底表面标高至交付施工场地标高计算,无设计时,直埋管深度应按管底外表面标高至交付施工场地标高的平均高度计算二、如何计算土方工程量(一)基础土方开挖计算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土方工程量计算是土方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的重要工作,主要是根据工程设计图纸和相关资料,结合场地实际情况,计算出土方工程的总量,以便进行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材料供应安排。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土方量计算、修正系数计算和测量误差的处理。
一、土方量的计算方法1.平均挖填法平均挖填法是根据工程图纸上土方的高程标准和设计填方、挖方坡比,通过计算填方和挖方的平均高程差,得到土方的总量。
计算公式为:土方量=规定坡比×累计段数×模块平均断面面积。
2.社会平均法社会平均法是在不规则地形或无填方坡比的情况下,通过一个代表性矩形断面的挖方深度和填方高程差平均值,计算土方总量。
计算公式为:土方量=平均填方高程差×挖方地段面积。
3.断面面积法断面面积法是在有规则坡比和地形的条件下,根据挖方或填方断面的面积,通过计算每个断面的土方量,并将各断面的土方量相加得到总量。
计算公式为:土方量=Σ(填方断面面积-挖方断面面积)。
4.等高坡面法等高坡面法是在坡面等高且坡度相等的情况下,通过计算等高坡面的断面面积,并将各坡面的断面土方量相加得到总量。
计算公式为:土方量=Σ等高线坡面土方量。
二、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修正系数主要是针对土方工程中的特殊情况进行修正,如各种施工输土损耗、支护结构对土方的影响等,通过乘以修正系数,调整土方的工程量。
修正系数的计算方法需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工程经验进行。
三、测量误差的处理土方工程量计算中常常会出现一定的测量误差,因此需要对测量误差进行处理。
一般采用容许误差法,即建立一定的测量误差限值,当误差超过限值时,需重新勘测或调整误差。
同时,对于特殊情况下的测量误差,需进行详细记录,并在计算土方量时进行调整。
在土方工程量计算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对于复杂地貌、多坡比地段,应细化断面测量,在实际测量中应注意高程和坡比的测量精度。
2.对于填方较深的地段,应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所需支撑结构的影响,并在计算土方量时进行修正。
土方工程量计算

土方工程量计算常见的土方工程有:场地平整、基坑(槽)与管沟开挖、路基开挖、人防工程开挖、地坪填土,路基填筑以及基坑回填。
土方工程是建筑工程中最早施工的分部工程,土方工程施工具有工程量大,施工工期长,施工条件复杂,劳动强度大的特点。
4.1.1 项目划分及相关知识土方工程施工方法有人工挖土和机械挖土两种。
土方工程施工过程包括:平整场地、土方开挖、运输、回填压实等。
采用人工挖土时可对工程进行如下列项:场地平整、挖基础土方(挖沟槽、挖基坑、挖土方)、基础回填、房心回填、土方运输;采用机械挖土时可对工程进行如下列项:场地平整、挖基础土方(挖沟槽、挖基坑、挖土方)、基础回填、房心回填、打钎拍底、土方运输。
土方的施工机械有:推土机、铲土机、挖土机、装载机、压实机等。
1.原土打夯:要在原来较松软的土质上做地坪、道路、球场等,需要对松软的土质进行夯实。
这种施工过程叫原土打夯。
其工作内容含:松土、找平、浇水、夯实。
2. 回填土及运土:(1)回填土:回填土分基础回填土、房心回填土两部分。
基础回填土是先有基础挖土,再有基础填土。
房心回填土又叫室内回填土是因为形成室内外高差,而在室外设计地面上、地面垫层以下,房心的部位填设的土体。
(2)运土:运土分余土外运和取土回填两种情况。
3. 场地平整:场地平整就是将天然地面改造成工程上所要求的设计平面,如图4-1-1所示。
图4-1-1 场地平整4. 打钎拍底:打钎拍底是指挖到基础持力层后,为了检查该持力层下部土层情况而采用的一种比较方便简单的检测方法,其原理与动探相似,即根据锤击数及钎体进入土层的深度的关系进行判定。
5. 放坡起点:根据土壤类别,开挖坑、槽在一定深度内,其立壁可以不加支撑也不放坡,这个深度称为放坡起点。
超过此深度必须放坡,如图4-1-2所示。
6. 在基础施工中,按某些项目的工作需要,或因基础较深较狭窄,其所挖沟槽或基坑也会深而狭窄,为便于施工人员施展手脚,或施工机具的工作不受阻限,在挖土时按基础垫层的双向尺寸向周边放出一定范围的操作面积,这种因施工需要所增加的工作面积称为增加工作面,简称工作面。
土方工程量计算公式大全【最新版】

土方工程量计算公式大全一、基坑土方量计算公式公式:V=1/3h(S上+√(S下*S上)+S下)例如: S上=140 S下=60V=1/3*3*(140+60+√140*60)=291.65m2基坑下底长10m,下底宽6m 基坑上底长14m ,上底宽10m 开挖深度3m ,开挖坡率1:0.5 求基坑开挖土方量、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长方体: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锥体: 底面面积×高÷3台体: V=[ S上+√(S上S下)+S下]h÷3球缺体积公式=πh2(3R-h)÷3球体积公式:V=4πR3/3棱柱体积公式:V=S底面×h=S直截面×l (l为侧棱长,h为高)棱台体积:V=〔S1+S2+开根号(S1*S2)〕/3*h注:V:体积;S1:上表面积;S2:下表面积;h:高。
二、几何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圆柱体: 表面积:2πRr+2πRh 体积:πRRh (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 圆锥体:表面积:πRR+πR[(hh+RR)的平方根] 体积: πRRh/3 (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h为其高, 平面图形平整场地: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方法(1)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清单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2)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首层建筑面积3、注意事项(1)、有的地区定额规则的平整场地面积:按外墙外皮线外放2米计算。
计算时按外墙外边线外放2米的图形分块计算,然后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或者按“外放2米的中心线×2=外放2米面积”与底层建筑面积合并计算。
土石方工程量计算公式

土石方工程量计算公式1.挖方工程量计算公式:挖方是指在地面或地下进行开挖、挖削等作业,以改变地形或满足工程需要。
挖方工程量计算公式如下:挖方工程量(m³)=A×h其中,A为挖方土的截面面积(㎡),h为挖方的厚度(m)。
2.均土方工程量计算公式(填方):均土方是指将挖出来的土石方全部或部分填回同一工地或其它用地,以调整地势和填实土体。
均土方工程量计算公式如下:均土方工程量(m³)=A×h×均填率其中,A为均土方的截面面积(㎡),h为均土方的厚度(m),均填率为挖出来的土石方可利用的百分比。
3.拓宽填方工程量计算公式:拓宽填方是指在已有的基础和边坡的基础上增加填方来进行土地开发或工程建设。
拓宽填方工程量计算公式如下:拓宽填方工程量(m³)=A×L其中,A为拓宽填方土的截面面积(㎡),L为拓宽填方的长度(m)。
4.土石方表层开挖工程量计算公式:表层开挖是指在土石方工程中对表层土壤进行清除或剥离的操作。
土石方表层开挖工程量计算公式如下:表层开挖工程量(m³)=A×h×k其中,A为表层开挖土的截面面积(㎡),h为表层开挖的厚度(m),k为表层开挖的利用系数。
利用系数用于评价土壤的可利用程度,是0-1之间的数值。
5.土石方回填工程量计算公式:回填是指将挖出的土石方重新填回原挖出的坑中。
土石方回填工程量计算公式如下:回填工程量(m³)=A×h×回填率其中,A为回填土的截面面积(㎡),h为回填的厚度(m),回填率为回填土的可利用百分比。
以上是土石方工程量计算的主要公式,根据不同的工程需求,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公式进行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工程地质状况、工程施工方法、土壤类型等因素,进行合理的修正和调整,以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土石方工程量计算方法

土石方工程量计算方法
土石方工程量计算方法是指通过对工程中土石方的量进行准确计算,从而确定工程的造价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土石方工程量计算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体积法和重量法。
体积法是指通过对土石方变形前后的容积进行计算,得出土石方的体积,然后再根据土石方的密度和单位重量进行换算,得出土石方的重量。
体积法的计算公式为:体积=底面积×高度,密度=质量÷体积,重量=体积×密度。
重量法是指通过对土石方的重量进行计算,从而得出土石方的体积和数量。
重量法的计算公式为:重量=体积×密度,体积=重量÷密度,数量=体积÷单块体积。
在实际工程中,土石方工程量计算的方法与具体情况有关。
一般情况下,体积法适用于土方工程量的计算,重量法适用于石方工程量的计算。
同时,在进行土石方工程量计算时,还需要考虑工程中的坡度、砂土含量、土层厚度等因素,以确保计算得出的工程量准确无误。
综上所述,土石方工程量计算方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计算工作,需要结合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以确保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土方工程量计算(含计算案例)

1.2 土方工程量计算在土方工程施工前,必须计算土方的工程量。
但是各种土方工程的外形有时很复杂,而且不规则。
一般情况下,将其划分成为一定的几何形状,采用具有一定精度而又和实际情况近似的方法进行计算。
1.2.1 基坑和基槽土方工程量计算 1.基坑基坑土方量可按立体几何中的拟柱体体积公式计算(图1-2)。
即:)4(6201A A A HV ++=(1-9) 式中 H —基坑深度(m ); 1A 、2A —基坑上、下的底面积(m 2)0A —基坑中截面的面积(m 2)图1-2 基坑土方量计算 2.基槽基槽和路堤管沟的土方量可以沿长度方向分段后,再用同样方法计算(图1-3)。
即:)4(6201A A A L V ii ++=(1-10) 式中 i V —第i 段的土方量(m 3);i L —第i 段的长度(m )。
将各段土方量相加即得总土方量总V :∑=i V V 总图 1-3 基槽土方量计算1.2.2 场地平整土方量计算场地平整是将现场平整成施工所要求的设计平面。
场地平整前,首先要确定场地设计标高,计算挖、填土方工程量,确定土方平衡调配方案,并根据工程规模,施工期限,土的性质及现有机械设备条件,选择土方机械,拟订施工方案。
1.场地设计标高的确定确定场地设计标高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①满足建筑规划和生产工艺及运输的要求; ②尽量利用地形,减少挖填方数量;③场地内的挖、填土方量力求平衡,使土方运输费用最少; ④有一定的排水坡度,满足排水要求。
场地的设计标高一般应在设计文件中规定,如果设计文件对场地设计标高无明确规定和特殊要求,可参照下述步骤和方法确定: (1)初步计算场地设计标高初步计算场地设计标高的原则是场地内挖、填方平衡,即场地内挖方总量等于填方总量。
如图1-4所示,将场地地形图划分为边长 a=10~20m 的若干个方格。
每个方格的角点标高,在地形平坦时,可根据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程,用插入法求得;当地形起伏较大(用插入法有较大误差)或无地形图时,则可在现场用木桩打好方格网,然后用测量的方法求得。
土方工程量怎么计算?计算方法有哪些?

土方工程量怎么计算?计算方法有哪些?(一)垂直断面法。
此法适用于带状地形单体或土方工程(如带状山体、水体、沟,、堤、路堑、路槽等)的土方量计算。
其基本计算公式如公式(1—7)。
在Sl和S2的面积相差较大或两相邻断面之间的距离大于50m时,计算的结果,误差较大,遇上述情况,可改用以下公式运算:v=L*(S1+S2+S3)/6。
热门城市:江苏律师景德镇律师淮北律师盐城律师鄂尔多斯律师枣庄律师绥化律师齐齐哈尔律师商洛律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道路施工修整等情况,而工程开工是需要经历相应的准备阶段,其中涉及的土方工程量的计算,只有通过合理的计算,才能降低工程费用。
但是由于大多数人对不清楚土方工程量怎么计算,因此今天的小编来为大家介绍。
一、平整场地及辗压工程量计算按下列规定计算:l、人工平整场地是指建筑场地在±30cm以内挖、填土方及找平。
挖、填土,厚度超过±30cm以外时,按场地土方平衡竖向布置图另行计算。
2、平整场地工程量按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m,以平方米计算。
3、建筑场地原土辗压以平方米计算,填土辗压按图示填土厚度以立方米计算。
判断关键依据:看挖的高度以及填的深度是否超过(>;h或=)300mm二、挖掘沟槽、基坑土方工程量计算按下列规定计算:l、沟槽、基坑划分:凡图示沟槽底宽在3m以内,且沟槽长大于槽宽三倍以上的为沟槽。
凡图示基坑底面积在20m2以内,且坑底的长与宽之比小于或等于3的为基坑。
凡图示沟槽底宽3m以外,坑底面积20m2以外,平整场地挖土方厚度在30cm以外,均按挖土方计算。
2、挖沟槽、基坑需支挡土板时,其宽度按图示沟槽、基坑底宽,每边各加10cm。
挡土板面积,按槽、坑垂直支撑面积计算。
双面支撑亦按单面垂直面积计算,套用双面支挡土板定额,不论连续或断续均执行本定额。
凡放坡部分不得再计算挡土板,支挡土板后,不得再计算放坡。
3、基础施工所需工作面,按表A1-4规定计算。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土方工程是指在土地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对地表和地下土壤进行开挖、填方、平整等工程活动的总称。
土方工程量的计算是土地开发和建设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成本和进度安排。
因此,正确、准确地计算土方工程量是土地开发和建设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
土方工程量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剖面法。
剖面法是指根据工程图纸上的地形剖面图,通过测量和计算地表和地下土壤的高程差,确定开挖和填方的工程量。
在进行剖面法计算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剖面间距和剖面数量,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 挖方量计算。
挖方量计算是指根据工程图纸上的地面轮廓线和地下土壤的高程数据,通过测量和计算地表和地下土壤的体积,确定开挖的工程量。
在进行挖方量计算时,需要考虑到土方工程的边坡、边沟等特殊情况,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3. 填方量计算。
填方量计算是指根据工程图纸上的地面轮廓线和地下土壤的高程数据,通过测量和计算地表和地下土壤的体积,确定填方的工程量。
在进行填方量计算时,需要考虑到土方工程的压实、夯实等特殊情况,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4. 数字高程模型法。
数字高程模型法是指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通过计算地表和地下土壤的高程差,确定开挖和填方的工程量。
在进行数字高程模型法计算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DEM数据分辨率和精度,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5. 土方机械法。
土方机械法是指根据土方机械的工作能力和效率,通过计算土方机械的作业时间和作业量,确定开挖和填方的工程量。
在进行土方机械法计算时,需要考虑到土方机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土方工程量的计算方法有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合和计算原理。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结合实际测量和计算,以确保土方工程量的计算结果准确可靠。
希望本文所述的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能够对土地开发和建设工程的相关人员有所帮助。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土方工程量计算是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合理计算工程量能够准确评估项目成本和进度,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基础数据。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主要涉及土方的开挖、填筑和挖土运输等方面。
以下是土方工程量计算的常用方法:1.面积法:适用于开挖或填方的平整场地。
首先利用测量仪器测量现场的长度和宽度,然后通过计算面积来确定土方工程的量。
2.剖面法:适用于复杂地形的土方工程计算。
首先在工程路线上选择相应的位置,然后将路线分为若干等长的小段,测量每段地面的宽度、高度和坡度。
将每段地面的测量值绘制在剖面图上,通过计算剖面图形的面积,再乘以每米路线长度,得到土方工程的总体积。
3.十字坐标法:适用于大面积的土方工程计算。
首先在工程区域内布置一定数量的参考点,然后在每个参考点处设置一个十字标志,并进行精确定位。
随后,测量工具测量出土方工程区域内各个点的坐标,并记录下来。
最后将这些坐标数据绘制成等高线图,根据等高线图计算土方体积。
4.体积法:适用于土方工程中的挖土和填方量的计算。
挖土量的计算可以通过测量挖土区域的长度、宽度和深度来实现。
填方量的计算可以通过测量填方区域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来实现。
计算公式如下:挖土量=开挖面积×开挖深度填方量=填方面积×填方高度5.数量法:适用于土方工程中的挖土运输量的计算。
挖土运输量的计算可以通过计算开挖面积与开挖深度的乘积,并乘以运输车辆的装载量来实现。
计算公式如下:挖土运输量=开挖面积×开挖深度×运输车辆的装载量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土方工程量的计算。
同时,还应根据工程的进度计划和资源配置情况,合理确定计算的精度和方法,以确保工程量计算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通过合理计算土方工程量,能够为项目的管理和控制提供重要依据,提高土地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土建工程量计算公式

土建工程量计算公式
1.土方工程量计算公式:
土方工程量计算是指对工程现场的土壤进行挖掘或填充的工作。
其计
算公式为:
土方工程量=基坑面积×基坑深度×比容
其中,基坑面积为基坑底板的面积,基坑深度为挖掘或填充的深度,
比容为土壤的干密度与湿密度之比。
2.混凝土工程量计算公式: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是指对工程现场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工作。
其计算公
式为:
混凝土工程量=施工部位面积×施工部位高度×施工部位长度
其中,施工部位面积为实际浇筑的矩形面积,施工部位高度为实际浇
筑的高度,施工部位长度为实际浇筑的长度。
3.钢筋工程量计算公式:
钢筋工程量计算是指对工程现场进行钢筋安装的工作。
其计算公式为:钢筋工程量=施工部位周长×施工部位纵向间距×钢筋配筋系数
其中,施工部位周长为实际需要安装钢筋的周长,施工部位纵向间距
为实际需安装钢筋的间距,钢筋配筋系数为理论上需要的钢筋量与实际钢
筋量之比。
4.砌筑工程量计算公式:
砌筑工程量计算是指对工程现场进行砌筑工作。
其计算公式为:
砌筑工程量=施工部位面积×砌筑层高度
其中,施工部位面积为实际需要砌筑的面积,砌筑层高度为实际需要砌筑的层高。
以上是土建工程常见项目的工程量计算公式,当然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项目要求和规范进行调整和修正。
此外,对于复杂的土建工程项目,可能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材料损耗、工作量调整系数等,以得到更准确的工程量计算结果。
土建工程量方量计算公式

土建工程量方量计算公式
1.地方工程量计算公式:
地方工程量主要包括土方工程量和坟墓工程量计算。
土方工程量计算公式:
土方工程量=工程区域面积(或长度)x填筑高(或宽)x土层厚度坟墓工程量计算公式:
坟墓工程量=坟墓长度x坟墓宽度x坟墓平均深度
2.混凝土工程量计算公式: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主要根据具体的构件尺寸和混凝土配方来计算。
常见的混凝土工程量计算公式包括:
矩形构件体积计算公式:
体积=长度x宽度x高度
圆柱形构件体积计算公式:
体积=3.14x半径的平方x高度
3.钢筋工程量计算公式:
钢筋工程量计算是根据具体的构件尺寸和钢筋配筋要求来计算的。
常见的钢筋工程量计算公式包括:
钢筋长度计算公式:
长度=构件周长x钢筋间距
钢筋重量计算公式:
重量=长度x单位长度钢筋质量(根据具体类型和直径)
4.墙体工程量计算公式:
墙体工程量主要是根据墙体的尺寸和构造来计算的。
常见的墙体工程量计算公式包括:
墙体体积计算公式:
体积=长度x宽度x厚度
5.地板工程量计算公式:
地板工程量计算主要是根据地板的尺寸和构造来计算的。
常见的地板工程量计算公式包括:
地板面积计算公式:
面积=长度x宽度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土建工程量方量计算公式,不同的工程项目和具体
的施工要求可能还会有一些特殊的计算公式,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除了计算公式,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工程量的实测和测量,确保计算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土方工程工程量的计算

土方工程工程量的计算平面土方工程量是指土方工程中平面开挖和填筑的工程量。
其计算方法主要有四种:遍地法、截面法、回填倾泻法和体积法。
(1)遍地法遍地法是根据不同的地层类型,将工地划分为若干个区域,然后通过遍地的方式对每个区域逐一进行计算。
首先需要进行场地勘测,确定地面仰角和坡度,然后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确定遍地间距,开始遍地测量。
测量时要将每个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小区域,并且记录每个小区域的坡度和高程。
计算工程量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开挖和填方的高度和宽度,然后根据遍地测量结果进行计算。
(2)截面法截面法是指根据实际工程的地形情况,通过对工程的地形剖面进行测量和记录,然后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工程量。
首先需要进行剖面测量,将整个工程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剖面,测量每个剖面的高程和宽度。
计算工程量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开挖和填方的高度和宽度,然后根据剖面测量结果进行计算。
(3)回填倾泻法回填倾泻法是指根据实际工程的地形情况,通过对回填的方式进行计算。
首先需要进行场地勘测,确定回填的位置和倾泻方式,然后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回填的高度和宽度。
计算工程量时需要根据倾泻方式确定回填料的体积,然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计算。
(4)体积法体积法是指通过对土方工程中各种土方体积的计算,包括开挖体积、填方体积、回填体积等。
首先需要进行场地勘测,确定开挖、填方和回填的位置和方式,然后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各种土方的高度和宽度。
计算工程量时需要根据设计要求计算各种土方体积,然后进行加减乘除的运算得出最终的工程量。
填筑土方工程量是指土方工程中的填筑工程量,包括回填土方和夯实土方。
其计算方法主要有填筑段落法和填筑图法。
(1)填筑段落法填筑段落法是指在设计图纸上将填筑区域划分为若干个段落,然后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每个段落的填筑高度和宽度,计算填筑面积和填筑体积。
首先需要进行设计图纸的测量,确定填筑区域的范围和形状,然后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每个段落的填筑高度和宽度,计算填筑面积。
土方工程量的计算

土方工程量的计算一、土方开挖量的计算土方开挖量的计算是指计算出土方工程中需要开挖的土方量。
一般情况下,土方开挖量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剖面法:根据工程设计图纸上的地形剖面,采用剖面法计算开挖量。
剖面法是一种比较精确的土方开挖量计算方法,适用于较复杂的地形。
2.比重法:根据土壤的容重、厚度和面积等参数,利用比重法计算开挖量。
比重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土方开挖量计算方法,适用于土质较为均匀的区域。
3.全站仪法:利用全站仪对工程现场进行测量,测量土壤的高程和平面坐标等参数,从而计算出土方开挖量。
全站仪法是一种准确性较高的土方开挖量计算方法,但需要较为专业的测量知识和设备。
二、回填量的计算回填量的计算是指计算出土方工程中需要回填的土方量。
一般情况下,回填量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体积法:根据回填区域的长度、宽度和高度等参数,利用体积法计算回填量。
体积法是一种简单直观的回填量计算方法,适用于规则形状的回填区域。
2.比重法:根据土壤的容重、厚度和面积等参数,利用比重法计算回填量。
比重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回填量计算方法,适用于土质较为均匀的回填区域。
3.导线法:通过在回填区域设置导线,利用导线法进行测量,从而计算出回填量。
导线法是一种准确性较高的回填量计算方法,但需要较为专业的测量知识和设备。
三、挖方面积的计算挖方面积的计算是指计算出土方开挖区域的面积。
一般情况下,挖方面积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进行:1.梯形法:通过测量土方开挖区域的两个平行边和其间的距离,利用梯形面积公式计算出挖方面积。
梯形法是一种简便快速的挖方面积计算方法。
2.隔离法:通过在土方开挖区域设置隔离带,将开挖区域分割为多个简单形状,分别计算出各个形状的面积,然后相加得到挖方面积。
隔离法是一种准确性较高的挖方面积计算方法。
3.测量法:利用测量仪器对土方开挖区域进行测量,从而计算出挖方面积。
测量法是一种准确性较高的挖方面积计算方法,但需要较为专业的测量知识和设备。
土石方工程量计算公式

土石方工程量计算公式一、挖方量的计算公式:1.侧坡开挖法计算公式:挖方量=(A1+A2)×L×h其中,A1为底宽,A2为顶宽,L为坡长,h为坡高。
2.填方计算公式:填方量=A×L×h其中,A为左坡面与右坡面相交的面积,L为两坡面相交的水平长度,h为填土的高度。
3.坑底开挖法计算公式:挖方量=(B1+B2)×L×h其中,B1为底宽,B2为顶宽,L为坑长,h为坑深。
4.线型法计算公式:挖方量=(A1+A2)×L×h其中,A1为上底宽,A2为下底宽,L为长度,h为高度。
5.截面面积平均法计算公式:挖方量=(A1+A2)/2×L×h其中,A1为上底宽,A2为下底宽,L为交面长度,h为高度。
6.中和整顿法计算公式:挖方量=(A1+A2)×L×h其中,A1为上底宽,A2为下底宽,L为长度,h为高度。
以上公式适用于不同的挖方或填方方案,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和施工要求选择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二、填方量的计算公式:填方的计算公式与挖方类似,也可根据具体的填方形式选择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填方的计算公式主要包括:1.侧坡填方法计算公式:填方量=(A1+A2)×L×h其中,A1为底宽,A2为顶宽,L为坡长,h为坡高。
2.坑底填方法计算公式:填方量=(B1+B2)×L×h其中,B1为底宽,B2为顶宽,L为坑长,h为坑深。
3.线型法计算公式:填方量=(A1+A2)×L×h其中,A1为上底宽,A2为下底宽,L为长度,h为高度。
4.截面面积平均法计算公式:填方量=(A1+A2)/2×L×h其中,A1为上底宽,A2为下底宽,L为交面长度,h为高度。
5.中和整顿法计算公式:填方量=(A1+A2)×L×h其中,A1为上底宽,A2为下底宽,L为长度,h为高度。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是指对土方工程的开挖、填方、挖填方等工作进行量的计算的方法。
土方工程量计算是土方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对于土方工程的设计、施工进度计划和材料采购等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介绍。
1.规范依据开挖工程量计算是根据设计图纸或现场测量数据,计算出开挖土壤的体积。
一般情况下,开挖土壤的体积计算可以按照图纸标高法、测量法、建筑法等方法进行计算。
-图纸标高法:按设计图纸上标高的高差计算开挖深度,然后根据土壤的分层情况计算出各层的开挖体积,最后将各层的体积累加得到总体积。
-测量法:通过现场测量土方体积的方法进行,一般可以采用测量剖面法、测量坑底面积法等。
其中,测量剖面法是根据每个剖面的面积和高差计算出剖面土壤的体积,最后将各个剖面的体积累加得到总体积;测量坑底面积法是通过测量挖掘的坑底面积,再乘以坑底高,计算出坑底土方的体积。
填方工程量计算是计算出需要用到的填方材料的体积。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图纸标高法、平面面积法、建筑法等。
-图纸标高法:同开挖工程量计算方法相似,根据设计图纸上标高的高差计算填方高度,然后根据填方材料的分层情况计算出各层的填方体积,最后将各层的体积累加得到总体积。
-平面面积法:通过测量填方区域的平面面积,再乘以填方高,计算出填方材料的体积。
-建筑法:根据填方工程的设计要求,按设计要求的填方坡度、填方量等要素进行计算。
挖填方工程量计算是指同时涉及到开挖和填方的工程的量的计算。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图纸标高法、坑底面积法、测量相似形法等。
-图纸标高法:根据设计图纸上标高的高差计算开挖深度和填方高度,然后根据土壤的分层情况计算出各层的开挖体积和填方体积,最后将各层的体积进行相加得到总体积。
-坑底面积法:通过测量挖填区域的坑底面积,再乘以坑底高度,计算出挖方和填方的体积。
-测量相似形法:对于非规则形状的挖填区域,将其分成若干个较为规则的形状,然后分别测量每个形状的面积和高度,最后将各个形状的体积累加得到总体积。
土石方工程量计算

土石方工程量计算
1.土方开挖量计算:
土方开挖量=A*H*N
其中,A为横断面积,H为土层厚度,N为开挖段数。
2.土方填方量计算:
土方填方量=A*H*N
其中,A为横断面积,H为土层厚度,N为填方段数。
3.石方开挖量计算:
石方开挖量=A*H*N
其中,A为横断面积,H为石方层厚度,N为开挖段数。
4.石方填方量计算:
石方填方量=A*H*N
其中,A为横断面积,H为石方层厚度,N为填方段数。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工地现场情况和设计要求,进行土石方工程量计算。
以下是具体计算步骤:
1.土方开挖量计算:
首先根据工地横断面的几何形状和地质情况,计算每段横断面的面积A和土层厚度H。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开挖的段数N。
最后,根据土方开挖量计算公式,计算土方开挖量。
2.土方填方量计算:
类似于土方开挖量计算,根据工地横断面的几何形状和地质情况,计算每段横断面的面积A和土层厚度H。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填方的段数N。
最后,根据土方填方量计算公式,计算土方填方量。
3.石方开挖量和石方填方量计算:
对于石方开挖和填方量计算,步骤和土方开挖和填方量计算类似,只需将土方开挖量和填方量计算公式中的土层厚度H替换为石方层厚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土石方工程量计算时,需要准确获取地质资料和工地现场的实际情况,以便对几何形状和地质情况进行准确的计算。
同时,对于不规则形状的横断面,可以采用划分为若干简单几何形状,分别计算每个几何形状的体积,最后进行合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标方格网角点 3.将角块高低不平的地面在保证土 方平衡的前提下,挖高填低成水平后的地面标高;设计中经常 用原地面高程的平均值作为平整标高。
设平整1标高为H0,则:
H0= 4N(∑h1+2∑h2+3∑h3+4∑h4) 式中:h1——计算时使用一次的角点高程;
h2——计算时使用二次的角点高程; h3——计算时使用三次的角点高程; h4——计算时使用四次的角点高程。
1 H0 =4N(∑h1+2∑h2+3∑h3+4∑h4)
▪ ∑h1=角点之和 =(20.29+20.23+19.37+19.64+18.79+19.32)=117.75
hx∶h=x∶L hx=xh/L
∴Hx=Ha-xh/L
(3) 待求点标高Hx在高边等高线Hb的上方(如下图③)
hx∶h=x∶L hx=xh/L
∴Hx=Ha+xh/L
(3)填入设计标高 根据设计平面图上相应位置的标高情况,在方格网点的右
上角填入设计标高。 (4)填入施工标高
施工标高=原地形标高-设计标高 得数为正(+)数时表示挖方,得数为负(-)数时表示填方。 施工标高数值应填入方格网点的左上角。 (5)求零点线
=11.15m2 S2=〔2.5*(3+8)+(3.6-2.5)*8〕/2
=18.15m2
①用算术平均法 (公式1:V=(S1+S2)/2*L)求土方量
V=(11.15+18.15)/2*60=879m3
② 用拟棱台公式〔即公式2:V=(S1+S2+4S0)/6×L〕 求土堤土方量。
i) 用求棱台中截面面积公式求S0 。
解:S1.00=132×1㎡=132(㎡)
S2.00=51×1㎡=51(㎡) S3.00=9×1㎡=9(㎡) (注:由于所要求取的地形为不规则
地形,欲求取其水平断面面积采用方
微地形竖向设计图
格网估算,首先建立以1cm为边长的方格网覆盖在竖向设计图上)
代入公式:h1=1(m) H2=0.5(m)
V=〔(S1.00+ S3.00 )/2+ S2.00 〕×h1+ S3.00×h2/3 =〔(132+9)/2+51〕×1+9×0.5/3
h1= 0.20,h2=0.13,a=20 即,x=12.12m 零点位于距点4—2,12.12m处(或距点3— 2,7.88m处),同法求出其余零点。并依地 形特点将各零点连接成零点线,按零点线 将挖方区和填方区分开,以便计算其土方 量。
公 园 广 场 挖 填 方 区 划 图
8.土方计算 方 格 网 计 算 土 方 量 公 式
7. 求零点线 所谓零点是指不挖不填的点,零点的联线 就是零点线,它是挖方和填方区的分界线,因而零点线成 为土方计算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相邻二角点之间,如若施工标高值一为”+”数,一 为“-”数,则它们之间必有零点存在,其位置可用下式 求得。
以右图方格Ⅱ的点4—2和3—2为例,求其零点。4—2点施工标 高为+0.20m,3—2点的施工标高为-0.13m,取绝对值代入公式, 即
V= (Sl十S2十4S0)/6 X L 式中:S0——中间断面面积(m2)
(公式2)
S0的两种求法: (1)用求棱台中截面的面积公式求:
S0 = 1 (S1+S2+2 S1S2 )
4
(2)用Sl及S2各相应边的算术平均值求S0的面积
例:设有一土堤,要计算的两端断面呈梯形,各边数值如下图所示。 二断面之间的距离为60m。 试比较用算术平均法和拟棱台公式 计算所得结果。 先求S1、S2面积 S1=〔1.85*(3+6.7)+(2.5-1.85)*6.7〕/2
原地形标高,或根据原地形等高线采用插入法计算出每个交
叉点的原地形标高,然后将原地形标高数字填入方格网点的
右下角
施工标高 设计标高
+0.80
36.00
⑨
35.00
角点编号 原地形标高
当方格交叉点不在等高线上就要采用插入法计算出原地形标
高。插入法求标高公式如下:
Hx=Ha±xh/L 式中: Hx——角点原地形标高(m);
▪ (2)方格纸法 用方格纸蒙在图纸上,通过数方格数,再乘 以每个方格的面积而求取。此法方格网越密,精度越大。一 般在数方格数时,测量对象占方格单元超过1/2,按一整个方 格计;小于1/2者不计。最后进行方格数的累加,再求取面积 既可。
例2-2:在某绿地中设计了微地形(如图)请试用水平断面法来计算高在 1.0m以上的土方量。
▪ 2∑h2=2*(边点之和) =2*(20.54+20.89+21.00+19.50+19.39+19.35)=241.34
▪ 3∑h3=3*(拐点之和) =3*(19.91+20.15)=120.18
▪ 4∑h4=4*(中间点之和) =4*(20.21+20.50)=162.84
代入公式:N=8
例题:某公园为了满足游人游园的需要,拟将如图地面平整为三
坡向两面坡的“T”字形广场。广场具有1.5%的纵坡和2%横坡,土
方就地平衡,试求其设计标高并计算其土方量。
1.作方格网 按正南北方向(或根据场地具体情况决定)作边长为20m
的方格网,将各方格角点测设到地面上,同时测量各角点 的地面标高并将标高值标记在图纸上,这就是该点的原地 形标高。
4∑h4′1=(x-0.3+x-0.6)×4 =8x-3.6m H0′=4*8 (6x-6.4+12x-7.4+6x-4.2+8x-3.6)= x-0.675 H0′=X-0.675=H0 ∵ H0 ≈ 20.06 ∴ X=20.06+0.675≈20.74
6.求施工标高 施工标高=原地形标高-设计标高 得 数 “+”号者为挖方,“-”号者为填方。
方格网法是把平整场地的设计工作和土方量计算工作结合 一起完成,其工作程序是:
(1)划分方格网
在附有等高线的地形图上作方格网控制施工场地,方格边 长数值取决于所要求的计算精度和地形变化的复杂程度,在 园林中一般用20~40m;地形起伏较大地段,方格网边长可采 用10~20m。
(2)填入原地形标高
根据总平面图上的原地形等高线确定每一个方格交叉点的
模块二 土方工程量计算
▪ 土方量的计算是园林用地竖向设计工作的继续和延伸, 土方量计算一般是根据附有原地形等高线的设计地形图来 进行的,但通过计算,反过来又可以修订设计图中不合理 之处,使设计更完善。
▪ 计算土方量的方法很多,常用的大致可归纳以下三类: 体积公式估算法、断面法和方格网法。针对不同地形种类 选择合适的土方量计算方法。
=14.46m2 V=(S1+S2+4S0)/6*L
=(11.15+18.15+4*14.46)/6*60 =871.6m3
(二)水平断面法(等高面法)
▪ 等高面法是沿等高线取断面,等高距即为二相 邻断面的高,计算方法同垂直断面法。
山体
水体
其计算公式如下: V=(S1+S2)h1/2+(S2+S3)h1/2…(Sn-1+Sn)h1/2+Sn*h2/3 =〔(S1+Sn)/2+S2+S3+…+Sn-1〕*h1+Sn*h2/3 式中:V---土方体积(m3)
公式:V=(S1+S2)/2 X L
(公式1)
式中: V—土方量(m3);S1、S2—截面积1、2(m2); L—相邻截面间距离 (m)。
当S1=S2 时
V= S X L
计算精度取决于截面的数量,多则精,少则粗。根据剖面 的剖取方向不同分:垂直断面法、水平断面法(等高面法)及 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成角断面法。以下主要介绍前面种方法。
1 H0=4*8(117.75+241.34+120.18+162.84)≈20.06
5.求各角点的设计标高
假设4-3点的设计标高 是x,根据场地的坡度求出 其他点的标高,标在角点 上,如图;再求出每角点 的设计标高。
1 H0′=4N(∑h1′+2∑h2′+3∑h3′+4∑h4′)
∑h1′=x-0.8+x-0.8+x-1.1+x-1.1+x-1.3+x-1.3 =6x-6.4m 2∑h2′=(x-0.4+x+x-0.4+x-1.0+x-1.0+x-0.9)×2 =12x-7.4m 3∑h3′=(x-0.7+x-0.7) ×3 =6x-4.2m
Ha——位于低边的等高线高程(m); x——角点至低边等高线的距离(m); h——等高距(m); L——相邻两等高线间最短距离(m)。
插入法求高程通常会遇到3种情况:
(1) 待求点标高Hx在二等高线之间(如下图①)
hx∶h=x∶L
hx=xh/L
∴Hx=Ha+xh/L
(2) 待求点标高Hx在低边等高线Ha的下方(如下图②)
求出施工标高以后,如果在同一方格中 既有填土又有挖土部分,就必须求出零点线。 所谓零点就是既不挖土也不填土的点,将零 点互相连接起来的线就是零点线。零点线是 挖方和填方区的分界线,它是土方计算的重 要依据。
(6)土方量计算
根据方格网中各 个方格的填挖情况, 分别计算出每一方 格土方量。由于每 一方格内的填挖情 况不同,计算所依 据的图式也不同。 计算中,应按方格 内的填挖具体情况, 选用相应的图式, 并分别将标高数字 代入相应的公式中 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