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说课稿(1)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5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5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5篇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篇1)活动目标:1、理解摩擦力。

2、摩擦力对生活的影响。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课件3个,两次实验的材料。

活动过程:一、引题出示爬雪山和冰上芭蕾以鞋底特写图片。

两双鞋底有什么不同?换穿可以吗?为什么?二、第一次实验,感知物体表面与摩擦力的关系。

1、这里藏着什么秘密吗?实验。

2、2条滑道——纸滑道和绒布滑道,2个纸筒。

轻轻放上去,轻轻放手,会发生什么?3、四人一组进行。

4、小纸筒从滑道上滑下来是有什么不一样?(距离远近、速度快慢)并记录(出示课件一)5、为什么同样的纸筒有不同的结果?出示课件二,教师小结:纸筒划下去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会牢牢拉住纸筒,不让它滑下去,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当物体粗糙时,摩擦力就大,当物体光滑时,就拉不住纸筒了,摩擦力就小。

三、第二次实验,感知1、实验要求:同样的滑道,给纸筒穿上不同的衣服(卫生纸、瓦楞纸、毛巾),与光纸筒的比较。

2、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毛巾最粗糙)四、讨论如果登山员穿上冰刀去爬山,会怎样?如果…… 会怎样?小结:登山员只有穿上鞋底粗糙的登山鞋才能稳步爬山,冰上运动员只有穿上光滑的冰刀鞋才能翩翩起舞。

五、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课件三:厕所里为什么要垫防滑垫?(增加摩擦力,防滑)滑梯的光滑(减少摩擦力)活动延伸:手太滑打不开瓶盖,怎么办?活动反思:活动中体现了“做中学”的思想。

在实验活动中,充分引导幼儿操作各种不同的材料,探索摩擦力是一种阻力,不断感受、体验摩擦力现象的问题。

体验到发现、探索的快乐,产生“我想做、我愿做、我能做”的学习态度。

让孩子探索了解生活中离不开摩擦力。

小百科:阻碍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初中物理说课稿(精选8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精选8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精选8篇)初中物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五个段标组成,即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有多快和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是按照"产生——传播——要有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快慢不同——传到人耳后经过怎样的途径引起人的听觉"的思路安排的。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体振动发声的实例,结合小学已有的知识,说明物体发声的条件。

通过与水波、弹簧上的疏密波的对比,引入声波;再通过实验,说明声音传播要有介质,且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依照初中生物课上已经知道的人耳结构图,回忆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2、三维教学目标: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物质。

难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二、说教法、学法声音与我们息息相关,学习本节内容要从生活中已有的感性认识出发,并通过探究、实验,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要注意将学到的知识及时服务于社会,解释生活实际中的声现象。

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动画、图片及文字展示声现象奇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在小学有关声现象的学习,同时声现象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的直观感觉知识丰富,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已有了基本的了解,他们对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也产生着浓厚的兴趣。

初中生对未知世界往往产生好奇心、求知欲,他们有强烈的活动探究欲望,这些对本节课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

初中物理说课稿(通用15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通用15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通用15篇)初中物理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电阻”是学习了电流、电压以后紧接着学习的一节电学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物理量。

与理解电流和电压的初步概念一样,理解电阻概念的初步含义及其决定因素,是变阻器、欧姆定律、以及电阻的串、并联等后续学习的必要基础,在生产和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所以无论从课程标准的要求上看,还是从物理学知识的扩展上看,本节都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重视探究方法培养,注重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验实验方法,了解什么是电阻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根据提出的问题,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分析、处理得到相应的结论。

二、说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

(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决定电阻大小因素的过程中,体会用,控制变量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或观察实验。

4、重点、难点分析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

据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而难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

三、说学情现在,学生已基本知道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同时也具有了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及操作能力,但是面对一个陌生的探究课题时,还是有困难的。

结合实际对本书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以更利于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从而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掌握相关的技能,并领悟科学探究的意义。

根据以上设计理念,针对本节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确定本节采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实验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自主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找出规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实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本节内容和以上教法,学生主要学法为实验探究法和讨论归纳法。

2024初中物理说课稿(15篇)

2024初中物理说课稿(15篇)

2024初中物理说课稿(15篇)初中物理说课稿1(约2601字)一、说教材《动能和势能》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三节,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功》的基础上展开的,是前面知识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机械能及其转化》奠定基础。

为了更好的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渡句)一切为了学生,为学生设计教学。

因此要切实做好学情分析,理解学生。

二、说学情本年级的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功》的知识,所以可以通过做功引入能量的概念。

本节课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大,本班学生在平时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现象,能够把生活中的现象与课本学习的知识进行联系,所以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比较容易。

(过渡句)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

因此,我将三维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并且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受哪些因素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究物体的动能受哪些因素影响的实验,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验探究加强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增加了对物理学科的喜爱。

(过渡句)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我的教学重难点是: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认识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受哪些因素影响。

【难点】对质量相同,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相同,质量越大,动能越大的理解。

五、教学方法(过渡句)教师必须是课堂师生互动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造丰富的教学情景。

在教学方法上我将采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谈话法、练习题法。

(过渡句)下面主要谈谈对本课教学过程的设计。

六、教学过程首先是导入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在多媒体上展示一些图片如:湍急的流水能推动水车,拉开的弹弓能将弹丸射出,并指出:流水、弹弓都做了功,便能推动水车,将弹丸射出。

初中物理说课稿(通用15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通用15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初中物理说课稿(通用1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物理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升华和凝华是八年级第四章物态变化第四节的内容,属于物质这个一级主题下的第一个二级主题,为九年级的关于物质的结构和属性的学习作好准备。

本节课是前面熔化、凝固、汽化和液化的延续,由此让学生完整的知道物质形态的六种变化,并达到课标要求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和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

2、内容结构和教材特点本课内容线索依然禀承了现象→分析→现象(实践)的过程。

由于升华和凝华过程不容易被注意到,一般只能根据观察到的结果进行分析、推断。

本节要从生活实例入手,尤其注意区别凝华与凝固、凝华与液化的现象。

3、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知道升华需要吸热和凝华需要放热。

能简单解释常见的升华吸热的现象。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探究碘的升华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题解决的思维程序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以及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形成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面对挫折的健康心理、意志和品质。

4、说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升华、凝华现象,系统整理本章知识难点:分析升华、凝华现象二、说教具教师:多媒体三、说学生学生已具有初步的物态变化知识,初步知道科学探究过程,因此,教师应在本节课注重强化学生物态变化的分析能力以及帮助学生辨清易混淆的物态变化。

四、说学法实验探究式五、说教法为了实现“以物理教学目标为中心,目标导学为核心,反馈矫正为手段,自主能力发展为主旨,先学后教为方法”的教育指导思想,根据本节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状况,本节课采用“纲要导学,自主建构”的教学模式,着力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培养,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与学双方的实效性。

初中物理说课稿

初中物理说课稿

初中物理说课稿以下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说课稿(共含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初中物理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节课是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第三章《声的世界》第二节《声音的特性》中的内容。

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知识点之后,通过各种各样的声音适时提出声音的特性;并通过实验得出响度与振幅、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通过生活实例指出声音的音色;从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声音,并为后面认识噪声的防治、超声与次声奠定基础。

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学习两种基本探究方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在新课程标准对于《声音的特性》一节的要求是:了解乐音的特性,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运用。

二、说学情物理是八年级学生新接触的一门学科,学生对物理有着浓厚的兴趣及好奇心;学生前面通过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学习,已经对声音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学生的脑海中对于生活中的声音的现象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这对本节课的学习起着积极的影响;然而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掌握欠缺,以及在对声音的特性的认识上,学生会由于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错误认识,如声音的高低与响度混淆,不能很好地区分,从而对本节课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

为此,通过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探究认识音调与响度的区别,并进行易错巩固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作用及地位的分析,结合课程标准要求,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目的是要让学生积极地学习物理知识,并通过实验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亲身体会获得物理知识的过程,激发物理的学习兴趣,并在这过程只学会观察,归纳、总结。

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声音的特性;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方面:通过“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调与频率有关”两个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并从中体验“转换法”与“控制变量法”的科学探究方法。

初中物理优秀说课稿4篇

初中物理优秀说课稿4篇

初中物理优秀说课稿4篇初中物理优秀说课稿1第四部分:学情分析案例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渡语:接下来,我要说的是第四个方面——学情分析。

四、学情分析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已经知道在生活中有声音这一物理现象的存在,但不是很了解。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因为学生才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所以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和分析能力都非常的薄弱,几乎没有什么前置技能可言,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这方面的引导。

3.学生的思维障碍: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的学生,对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很难理解,如:真空、声波以及声速。

这些概念对他们的思维构成了一定的障碍,所以在讲解这些概念时,要特别注意引导方法。

案例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渡语:第一个方面我要说的是——学情分析。

一、学情分析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对自然界中很多现象充满好奇,动手能力较强。

但刚学习物理不久,对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掌握欠佳,在他们的逻辑思维上还需要经验支持。

因此应以学生身边现象引入知识,逐步让学生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案例3:《熔化和凝固》过渡语:进行学情分析是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学生主体性的必由之路,是优化教学设计的必要前提,是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有效保障。

因此,我的说课就从学情分析开始。

一、学情分析通过小学自然的学习以及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经知道寒冬腊月滴水成冰,春暖花开冰雪消融等现象,是由于物质状态发生了改变,对物质在固、液两态发生的转化跟温度的变化有关有模糊的认识;但不清楚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的特点。

虽然在前面几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历了探究性学习,但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更缺乏根据实验结果画出曲线,从中得出规律等探究技能。

为了引导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实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设计、探究、分析和总结;在课外,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注意观察身边事物发生的变化,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从生活中去感悟科学,应用科学。

初中物理的说课稿(通用10篇)

初中物理的说课稿(通用10篇)

初中物理的说课稿初中物理的说课稿(通用10篇)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板书设计及其依据面对面地对同行(同学科教师)或其他听众作全面讲述的一项教研活动或交流活动。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中物理的说课稿篇1【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4.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助精神。

【教学重、难点】1.质量的单位以及换算;2.学习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用具】大水泥钉、小水泥钉各一枚,订书针一锭,天平。

【教学过程】引导讨论:(1) 一根大水泥钉与一根小水泥比较有何相同之处?不同之处?(都是钢造的,用途相同;大小不同;重量不同;所用的钢的量不同)(2) 一根订书针和一锭订书针比较有何相同之处?不同之处?(都是相同材料构成,含有的材料多少多少不同)(3) 物理课本与课桌在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外?(都由物质构成,但它们是不同物质构成的,物理书是纸等材料构成,桌子是木头等材料构成,物理书要的材料的量没有课桌要的材料的量多)小结:所有物体都由物质构成,一种物质能构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物体,由于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不同组成它们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

1.质量的概念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2.质量的单位(1) 讲解: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Kg 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补充:生活中斤、两也是质量的单位,它在我国民间使用,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2)引导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及小资料的讲解。

一只苹果的质量、你身体的质量、一袋方便面的质量、一只鸡蛋的质量初中物理的说课稿篇2【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了解什么是弹力;(2) 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 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初中物理说课稿件模板5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件模板5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件模板5篇初中物理说课稿件模板篇1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

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通过观看录像、老师讲解,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

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激发学生不怕困难,积极探索精神,了解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通过学生讨论分析,培养合作精神。

重、难点:1、电话的结构与原理。

2、电话交换机的作用、数字、模拟信号。

教学器材:电脑平台、电话机教学课时:1时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无二、导学达标:引入课题:“烽火台”……古代信息的传递方式现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些?进行新课:1、电话的结构:贝尔发明了电话话筒:把声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结构与麦克风相同听筒:把电信号转化为声信号,结构象喇叭电话线:传递信号2、电话交换机:想想议议:完成课本77页的问题结果:利用电话交换机可以大量减少线路。

电话交换机之间可以连接简述电话交换机的发展过程分析:占线的现象3、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模拟信号:信号电流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与声音的频率、振幅变化情况完全一样,模仿声信号的电信号。

缺点: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易失真,从而使传递的信息发生变化。

数字信号:利用数字的组合来代表信息的信号。

特点:一般只有两个数字,在传输、放大、加工的过程中很稳定,容易编辑。

3、达标练习:课本后79页“动手动脑学物理”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1、大多数内容只要让学生了解就可以了。

2、部分内容可以加入少量课外知识,但注意不要太多,太深,否则会起反效果。

初中物理说课稿件模板篇2《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1、通过练习,学会使用天平及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的方法;2、通过活动学会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

初中物理说课稿(5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5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5篇)初中物理说课稿篇一(一)各位评委教师:你们好!_________版_____年级物理_____(上或下)册第_____章第_____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容。

首先说一下我对本节教材的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学问的根底上引入的一节_______________课(概念课、规律课或试验探究课),本节内容同时又是学生学习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后续学问的根底,因此本节内容在整章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通过本节课学习,主要使学生把握__________学问,了解讨论物理问题的__________方法(如:掌握变量法、转化法、等效替代法、物理模型法、抱负试验法、类比法等),初步学会运用_____学问解决_____问题的方法,培育学生的__________力量。

2.教学目标确实定依据《课程标准》要求、本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学问与技能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这局部目标一般为本节课的学问点)过程与方法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这局部目标一般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培育学生哪些力量(动手力量、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力量,读图分析力量,收集处理信息力量,团结协作力量,语言表达力量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这局部目标一般是通过对科学家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究真理的精神,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或者是通过学习什么学问,培育学生的什么意识和品质等)3.教学重点,难点确实定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节教材实际,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对_____________________学问,限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可能无法自己理解,得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初中物理课说课稿三篇

初中物理课说课稿三篇

【导语】物理课总是很多学⽣都觉得很枯燥的课程,因为有很多物理量和实验都需要去背记和制作,但是对于物理⽼师来说⼀堂很好地物理课需要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性,同时把内容都灌输进去。

今天就给⼤家带来⼏篇优秀的物理说课稿模板和范⽂,希望各位⽼师喜欢。

初中物理课说课稿(1) ⼀、说教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 在本节之前,学⽣已经学习了⼀些化学知识,知道了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可以⽣成新的物质,但是并没有涉及到反应物与⽣成物质量之间的问题。

⽽本节开始了从⽣成何种物质向⽣成多少物质⽅⾯的过渡,引导学⽣从量的⽅⾯去研究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为化学⽅程式书写和计算的教学做好理论准备。

以往⼀些学⽣不能正确书写化学⽅程式或进⾏有关计算,就是因为没有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所以本节内容是第四章的基础,也将对全部初中化学乃⾄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关重要的作⽤。

2.教学⽬标 教学⽬标的确定必须科学、简明,切合教材要求、切准学⽣实际,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性、综合性和发展性。

为此,确定了以下教学⽬标: (1)知识⽬标 ①记住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涵义,会运⽤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解决⼀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②学有余⼒的同学能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简单应⽤进⾏分类归纳。

(2)能⼒⽬标 ①培养学⽣的实验操作能⼒、观察能⼒。

②培养学⽣全⾯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

③初步了解⾃然科学研究的基本⽅法。

(3)情感⽬标 ①树⽴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②体验科学发现真理的途径和⽅法。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纲、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的教学重点为理解和运⽤质量守恒定律。

这也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说教法 根据教学⽬标的要求、教材和学⽣的特点,本节课我采⽤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

1.讲授法。

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头语⾔,简捷地传授化学知识信息。

如上课之初,教师导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题,提出所要达到的⽬标,这样便于学⽣明确探索⽅向,激发学习动机。

初中物理说课稿

初中物理说课稿

初中物理说课稿初中物理说课稿1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初中物理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初中物理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气压强》,本课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在生活中更有一些感性认识但是由于其在生活中不太能引起学生的理性思考,所以我想通过本节课的教学,首先让学生能学到大气压强的知识,同时能学会其中实验的方法,以此为思路,我设计了本堂课的教学。

一、说教材(过渡句:要想游刃有余的把控课堂,必须熟悉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所以我对教材进行了梳理)《大气压强》选自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3节,主要包括了大气压产生的原因,测量,影响因素和应用四个知识点,学生学习了本节课,可以对大气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二、说学情(过渡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要想在课堂上达成自己的目标,需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所以我对学情进行了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思考和分析能力,在生活中也有一些生活经验,但是对这些生活经验,往往缺乏理性的分析,所以需要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能从生活中的实例发现物理规律,体会物理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目标(过渡句:目标是教学的指明灯,为了我的课堂能达成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学习的方法,所以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能说出大气压产生的原因,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知道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托里拆利实验,知道如何测量大气压强以及大气压的数值。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大气压应用的了解,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说教学重、难点(过渡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压存在的原因和大气压的测定【难点】大气压的测定五、说教学方法(过渡句:因为学生对于大气压强主要存在着一些感性认识,所以我力求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导他们进行理性思考,创设活跃的课堂氛围)我主要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2023最新-最新初中物理说课稿最新 初中物理说课稿一等奖【3篇】

2023最新-最新初中物理说课稿最新 初中物理说课稿一等奖【3篇】

最新初中物理说课稿最新初中物理说课稿一等奖【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内容是为您带来的3篇《最新初中物理说课稿最新初中物理说课稿一等奖》,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初中物理说课稿最新初中物理说课稿一等奖篇一《压强》是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的概念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章内容的主线,压力和压强的知识是对前面学力作用效果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液体压强做基础,因此学好本节课内容对全章有重要意义。

(过渡句)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熟悉教材,还需要我们充分的了解学生的特点: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的基础知识,并学习了两个重要的力,即重力和摩擦力,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

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对于本节内容学生之前已有了压力作用效果明显的思维定势,这也是本节课要解决的难点所在。

(过渡句)通过比较知识点间的联系,以利于后续的应用。

因此将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压强以及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了解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学习控制变量法,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以及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过渡句)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压强的概念、公式以及如何增大或减小压强【难点】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过渡句)德国大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

”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谈话法、练习题法。

(过渡句)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首先是导入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会出示图片:展示两个体重差不多的人,穿与不穿滑板站在雪上,效果截然不同。

初中物理说课稿【优秀6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优秀6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初中物理说课稿【优秀6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初中物理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电功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电功公式是掌握层次之一,又是第九章的开首篇,足见这节的重要性,在力学中,物体做功必须具备两个必要因素。

而在电学中,不但物体在电磁力作用下移动算做功,电流通过用电器使其发热、发光、发声等现象都是电流做功的表现。

这就扩展了力学中功的概念,为学生理解电能与其它形式能的转化打下了基础。

后面学习电功率、焦耳定律的公式都可由电功公式导出。

所以本节在初中物理知识结构中具有综合、扩展和承先启后的重要作用。

2、知识目标A层次:1.知道电流可以做功和常见和做功形式2、会计算一个用电器的电功。

B层次:由公式W=UIT求U、I 。

C层次,运用串、并联电路特点及公式计算电功。

3、能力目标1、学会控制变量研究问题的方法。

2、会读电能表的示数。

4、思想教育通过介绍一度电的用途,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电的教育。

5、教学关键做好电流做功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的演示实验。

6、准备教具课本图9-1所用仪器(将钩码换成小车),秒表、电能表、投影仪改幻灯机。

二、教法和学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采用面向全体、师生间相互反馈的层次教学法和传统的五环教学法。

学法是讨论归纳法和感知探索法。

三、教学程序分五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复习提问。

提出与本堂课有关的易中难三个问题,分别叫ABC三个层次学生回答,为本堂课的教学奠定知识基础。

三个问题是:1.水流能做功吗?2.功的表达式如何?3.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第二个环节:引入新课,水流能做功,电流能做功吗?演示图9-1实验后,问:是什么原因小车被提起的呢?是因为有了电流。

即电流对小车做了功。

中学物理说课稿大全5篇

中学物理说课稿大全5篇

中学物理说课稿大全5篇首先必须明确什么叫说课,所谓说课,就是教师备课之后讲课之前(或者在讲课之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授课程序等方面的思路、教学设计。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学物理说课稿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中学物理说课稿大全1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要点:第一、安全电压第二、用测电笔辨别火线第三、安全用电常识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安全用电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社会性,也是作为现代公民所必需的知识,让学生掌握安全用电常识,提高安全用电的意识,具有实际意义,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本节的内容不同于前面规律性知识的学习,注重的是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好的体现了STS精神。

3、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安全电压知道测电笔的构造,学习使用测电笔辨别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知道安全用电的常识(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用测电笔辨别家庭电路的火线和零线,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通过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与生活密切相关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能自觉地执行和宣传安全用电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安全用电的原则是学生今后生产、生活中保障自身安全的准则之一,因此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难点:对于触电事故的发生,无论是高压触电还是低压触电都具有不可实验与体验性,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对于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是本节的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依据本节教材的内容,采用师生互动启发式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实例、图片,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动态教学手段,通过讨论、问答、练习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展开教学。

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讨论法、问答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三、教学过程(一)事例引课(2)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人体触电事故发生的视频,这样做可以达到两个目的:(1)兴趣是的老师,具体事例引课比语言引课更具有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说课稿(精选10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精选10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精选10篇)初中物理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

这一节内容着重学习的是固体的压强。

本节共有三个段标,分别是”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什么叫压强””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方法,获取相关的知识。

在探究活动中允许学生另选器材,给学生的探究活动留有较大的空间,以期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同时为压强概念的形成做了很好的铺垫。

”什么叫压强”是本节的主要知识点,教材根据九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计算能力,编写了应用压强的变形公式进行计算的例题,这样简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怎样增大和减小压强”则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应用,教材以”活动”的形式呈现,引导学生根据压强公式讨论实例、进行归纳,得出结论,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最后,用”sts”栏目呈现《货车超载,国道不堪重负》一文和图片,旨在教育学生关注社会,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这一节内容又是初中自然科学中有关力学知识的一次较大的综合,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学习科学方法的重要环节。

2、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本身特点,确立如下教学目标:⑴认知目标:理解压力的概念,了解静置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与物重的关系,掌握压强的概念,了解压强的单位。

⑵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3、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是固体压强概念的建立、应用压强公式或变形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压力和重力的区别联系以及压强概念的形成。

二、说教法与学法根据本节课教材特点以及初三学生年龄特点,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的优秀说课稿5篇

初中物理的优秀说课稿5篇

初中物理的优秀说课稿5篇初中物理的优秀说课稿5篇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选择适合学生的材料,增加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优秀说课稿,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初中物理优秀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的内容有温度的物理意义、温度计的原理、结构、摄氏温度的规定、温度的写法和读法、自然界的一些温度以及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等。

本节内容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本节的教学首先是围绕“温度”和“温度计”进行的,它不仅是本章的预备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

特别在后面的实验探究以及人们的生活、生产、气象测量中,温度计的使用也将是其中重要的角色。

本节课是从物理学的角度使学生认识温度的有关知识。

本节内容知识面宽,但难度不大。

因此教学方法易灵活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2.学情分析学生对温度这个词是非常熟悉的,但对它的含义的理解却不准确。

通过教材的开篇的感受温水的感觉以及“想想做做”内容,指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对温度的感觉是靠不住的,引导学生关注温度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自制温度计的过程,让学生领会温度计的测温原理,从而顺利进入温度计的教学过程。

3.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

所以准确、易懂、可行、可测的目标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任务,从而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学习。

我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4.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放在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以及正确读出温度计上的示数,因为平时学生很少接触温度计,有些东西还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所以,要把它转换为理性认识,我将主要用小实验的方法来突破这个重难点。

初中物理说课稿-1

初中物理说课稿-1

初中物理说课稿初中物理说课稿模板集锦5篇初中物理说课稿篇1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功》,《功》是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十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教学的一些设想和体会: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作用和意义】能量是《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初中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本章通过功、功率的教学,为学生认识能做了铺垫。

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的概念,所以教科书并未追求能量概念的严密性,而是在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能量的概念——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又是与能量密切联系的一个物理量。

研究功的重要意义在于,可以通过做功研究能量的变化,为研究能量转化过程奠定定量分析的基础。

对功的概念的认识水平直接影响能的概念的形成和功能关系的建立。

对功的研究为以后学习功率、功的原理、机械效率、能量等知识奠定基础。

另外,功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较大的现实意义。

从新课程标准来看,这节课的内容既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又重视学生应用实例去体验、分析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这节课计划用1课时来完成。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⑵记住功的计算公式,国际单位,会应用W=FS做简单计算题。

2、过程与与方法⑴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⑵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知道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⑵通过合作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本节内容由“力学中的功”和“功的计算”两部分构成。

初中物理说课稿三篇

初中物理说课稿三篇

物理课是⼋年级学⽣接触的⼀门新课程。

这门课对于部分⼋年级学⽣来说简直有点“谈虎⾊变”,因为听哥哥姐姐或⾼年级同学说物理最难学,所以对物理课已经产⽣逆反⼼理和畏难情绪。

要改变同学们对物理课的偏见,必须⽤“兴趣”⼼理去战胜他们的“逆反”⼼理。

⽆忧考准备了初中物理说课稿三篇,供⼤家参考。

初中物理说课稿:《动能与势能》⼀、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 “动能与势能”是沪科版⼋年级物理第⼋章第六节“合理利⽤机械能”中的⼀部分内容,主要是介绍能量、动能和势能以及机械能的初步概念,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动能、势能⼤⼩的因素。

本节内容是在学⽣学习了“功”的基础上来进⾏教学的,同时⼜是今后学习各种形式的能的起点,因此,引导组织学⽣学好,能为后续的教学打好基础。

(⼆)教学⽬标 1、知识⽬标: (1)初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知道决定动能、势能⼤⼩的相关因素。

2、能⼒⽬标: (1)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对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培养学⽣分析与归纳概括物理规律的能⼒; (2)进⼀步了解利⽤“控制变量”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法,培养学⽣设计实验的能⼒。

3、情感⽬标: (1)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发现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重视实践,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理品质; (3)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知道决定动能、势能⼤⼩的因素。

2、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研究决定动能、势能⼤⼩的因素 ⼆、说教法: 1、实例讲授法 能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由于它⽐较抽象,所以在引⼊能量概念时,运⽤举例法进⾏教学,并结合实例中共同存在着的“有做功的能⼒”这⼀因素,推出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2、实验探究法 观察和实验是学⽣认识物理规律、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决定动能、势能⼤⼩的因素的教学则采⽤实验探究法进⾏,以实验探究的⽅式让学⽣⾃主探究,培养学⽣的操作能⼒、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

初二物理说课稿(精选5篇)

初二物理说课稿(精选5篇)

初二物理说课稿(精选5篇)初二物理说课稿(篇1)一在新时期下,新的课程改革已经全面展开,此时一堂课是否符合新的课改精神,首先要看它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求,在锻炼能力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了解科学技术,从而融入到社会中去。

所以本堂课要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全员参与和全面活动,改进实验的配置与设计,注重效果反馈,让自主探究得以坚持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声音部分第一节,同时也是这一部分的重点。

“初步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是新课标明确要求的,同时回声现象也是学生们在生活中十分感兴趣的问题。

这一部分的素材刚好可以体现出让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

在新课标下声音处于运动和相互作用这一大部分中,它既属于一种运动,同时在现象上也有它的独立性。

所以本节课无论从课标要求,还是学生自身发展要求上看都处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

三学生分析学习本节课的学生首先已经具备了机械运动和力的知识,物理思想已经有了一定基础。

但他们的思维还是以形象思维为基本思维方式,喜欢动手动脑,对直观内容比较感兴趣。

但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维过程。

因为本节课主要是从现象入手,而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

所以在细致设计探究与活动过程之后,学生的学习是不存在问题的。

四课程目标1知识技能:认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认识真空不能传声,认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了解回声测距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能从给定的信息中获取知识。

2过程方法: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在观察物理现象和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树立民族自豪感。

五重难点声音的传播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在回声上还存在一些难点。

六教法与学法对于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与学:1对于“振动发声”采用学生观察,归纳探究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说课稿凸透镜成像、牛顿第一定律、欧姆定律、焦耳定律、比热容作者:广西大化县第四中学石乔1.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教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设计思路、教学过程、拓展发明八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5节内容,它既是光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它是前两节课的升华,同时又为下两节课奠定了基础,是集科学探究、物理现象、物理规律于一体的一节课。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针对学生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确立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了解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1)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1)经历观察、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及突破:1.重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由于凸透镜成像是光学知识的升华和应用。

所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既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这节课的难点。

2.教学突破:通过情景导入,明确探究的几个环节和每个环节的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

四、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待问题往往只停留在感情认识上还缺乏理性认识的培养。

他们虽然学了光的折射规律,但还不能把它迁移到凸透镜成像上来。

再说,对于凸透镜可能学生只知道它是放大镜,只能把物体放大,对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像就知道很少了。

五、教学过程:为了讲清重点、难点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现状与教材特点采用分组实验探究的方法,利用实验和多媒体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六、设计思路:1.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就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索者”、“发现者”,感觉自己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从提出问题、猜想假设一直到分析论证都由学生完成,给学生较大的自主探究空间。

2.在探究活动中“师既为生,生既为师”老师是参与者、合作者、引导者,师生共同交流,共同发现,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和学生一起猜想,一起分析,并给予引导。

3.让学生探究的目的是,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学会探究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物理现象的科学精神,对探究能力要由原来的只重视“知识与技能”一维目标,变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并重。

七、教学过程设计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让各组同学拿起实验台上的凸透镜近距离看书上的文字,再让学生看远距离窗外的景物,两次操作学生会惊奇地发现“文字”放大了,“景物”不仅缩小了,还倒立了。

随即学生就会产生很多疑问。

2.探究设计提出问题:为什么凸透镜有时成放大的像,有时成缩小的像,有时成正立的,有时又成倒立的呢?等等。

实际上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我们可以用一个问题来概括——“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呢?猜想与假设:学生的猜想可能会很多,需要给予鼓励引导,总结归纳。

成像性质可能与物体到透镜的距离有关?让我们一起利用手中的器材,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吧!(让学生慢慢成为课堂的主人)设计实验:引导学生组装器材,为了使学生的主要精力集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上来,凸透镜的焦距可直接告诉学生,师生合作,共同组装。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进行实验:师生一起探索“三区、两点”处的成像情况,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由物体离透镜距离引起的像距,像的大小,倒正,虚实。

特别强调当物体分别处在三个区域时,所成的像有什么不同;当物体移动时,像的不同是从哪个点开始发生变化的。

(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就是一个“探索者”、“发现者”,从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热情探索物理问题的兴趣。

)强调实验要求,搞好小组配合,尊重客观事实,经小组讨论正确记录数据。

收集数据:将实验数据填入下表各小组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实验结论。

分析论证:实验结论:探究活动最后,再引导学生将蜡烛从较远处逐渐向透镜靠近,观察这个过程中像的变化,这个过程不是对前面实验的简单重复,而是突出了从局部到整体,从静态到动态的认识过程,给学生一个动态的全景图,从而进一步得出:“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1倍焦距定虚实,2倍焦距定大小”的结论。

这样一来,对学生进行由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总结成功的喜悦,注意学生思维的火花,延伸物理实验课的教学。

八、学以致用,拓展发明1.魔杯。

2.趣味鱼缸。

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若有不当,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2.人教版《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牛顿第一定律》。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堂反思五个方面来谈我对本节课的理解。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牛顿第一定律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二章第五节内容。

包括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两方面的内容。

本节设计有两个课时,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

是整个力学的基础,因为它把最基本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物体是否受力联系起来,确立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是前面力的作用效果的延伸,又为后面学习二力平衡的知识打下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因此,可以说,牛顿第一定律是本章的重点。

(三)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我制定如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主要推理过程;(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在研究过程中成功的喜悦,学会分工与合作,提高团结协作的能力。

(2)感悟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曲折,感悟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之所以确立它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理由在于本节课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通过本节课的科学探究及实验论证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揭示力和运动之间的内在规律。

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

学生在从生活经验中获得了一种被现象掩盖了本质的错误认识。

那就是物体的运动是力作用的结果,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观念,转变错误认识,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严密推理,才能帮助学生走出误区。

二、教法学法(一)学情分析学习者是九年级学生。

有利的方面是:经过一年的物理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并且学习了机械运动、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为本节学习做好了铺垫。

不利的方面是: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影响,“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错误观念不容易转变。

(二)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保证。

本课时我主要采用“演示法”与“科学推理法”相结合来进行教学,即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讨论,又加以科学的想象和推理,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

(三)学法教学活动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在上述教学方法的正确实施下,我引导学生采用:科学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等学习方法。

我认为“教给学生方法比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

目的是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变学生由“学会”转向“会学”。

(四)教具与学具电教器材:多媒体教师演示用:斜面、小车、毛巾、棉布等学生分组器材:书、圆珠笔、铅笔盒、小车、书包、斜面、毛巾、棉布、乒乓球等。

丰富的教学设备,尤其是身边的器材拿来实验,提高了训练密度及广度,使教学过程从枯燥到有趣,从抽象到形象。

课堂演示实验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教学过程本节课将从以下几个环节展开教学:创设情境,引入新知→感受活动,总结观点→合作交流,实验探究→科学推理,得出新知→剖析定律,强化理解→应用迁移,巩固提高→布置作业,延伸升华。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约5分钟)。

高尔基说:“好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

”为此,我设计了两个小实验引入新课,让学生从身边的实例入手可以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1.要让静止的书(文具盒)运动,该怎么办?2.停止用力,又会如何呢?(学生实验后上台演示)误导学生:物理受力就会运动,不受力就停止。

得出谬论:物体运动要靠力维持。

教师实验演示:推一辆小车,撤去推力,小车没有立即停下。

得出结论: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维持。

观察学生表情,出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这样的实验学生既熟悉又好奇,带着想知道这是为什么的悬念进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的探索兴趣。

第二环节:感受活动,总结观点(约3分钟)让学生用力推书,圆珠笔,铅笔盒,小车,书包等,然后撤去推力,物体会慢慢停下来。

让学生体会物体运动不需要力维持,运动的物体停下来是由于受到阻力的缘故。

本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通过自身感受体验,观察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论点,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环节:合作交流,实验探究(约20分钟)本环节设计三个步骤:第一步:用Flash课件展示实验,用严格的推理方法让学生感受伽利略观点是正确的。

通过回顾历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形象的Flash演示,使学生对伽利略理想实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接下去的分组实验探究做一个铺垫。

第二步:学生分组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教师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结合问题学习教材,小组自选器材完成实验。

1.我们实验目的是什么?实验中观察什么?2.几种不同的物体铺在木板上,作用是什么?3.实验中怎样保证小车开始时的速度相同?4.实验中,如果我们把表面换成更光滑的玻璃,小车的运动情况会有什么变化吗?5.如果表面比玻璃更光滑呢?6.如果表面绝对光滑,小车会怎样运动?7.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会怎样?通过这些难度不同的问题引导,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自主制定方案,完成实验,不仅使他们印象深刻,还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同时让学生知道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对于不确定的观点应该通过实验来验证。

第三步:用Flash课件再次展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对学生的实验过程进行肯定和总结。

教师强调以下几点: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运动要靠力来维持”是错误的,伽利略的观点“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是正确的。

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渐渐停下来是受到了阻力的作用,所以说,力改变了物体运动状态,而不是维持物体的运动状态。

2.理想实验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合力推理,不是凭空想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