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合集下载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2. 学会使用分析化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物质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原子、离子、分子、键、化合价等。

2. 无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酸、碱、盐、氧化物等。

3. 分析化学方法:重量分析、滴定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

4. 实验技能: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讲解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实验与实践: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相关教材。

2. 实验器材:显微镜、滴定仪、光谱仪等。

3. 多媒体教学: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结果分析。

3. 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案编写要求:1. 每个章节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五个部分。

2.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明确具体,教学方法要合理可行。

3. 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要充分体现教学目标和要求。

4. 教案要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课程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课16课时,实验课16课时。

2. 授课方式:每周2课时,共8周完成教学内容。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化学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化学的计算和实验操作。

八、教学过程1. 理论课: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合物的性质。

2. 实验课: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九、教学进度计划1. 第一周:介绍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化合物的结构。

大学生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大学生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授课班级:XX年级XX班授课教师:XX教学时间:XX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

2. 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在科学技术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操作技能。

教学内容:1. 无机化学概述2. 物质的量与化学计量学3.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4.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5. 配位化合物与络合滴定法6. 仪器分析简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无机及分析化学在科学技术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

二、新课讲授1. 无机化学概述- 介绍无机化学的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

- 阐述无机化学在科学技术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物质的量与化学计量学- 解释物质的量、摩尔、物质的量浓度等基本概念。

- 讲解化学计量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3.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介绍酸碱质子理论、酸碱离解平衡。

- 讲解酸碱滴定的原理、方法及计算。

4. 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阐述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 讲解氧化还原滴定的原理、方法及计算。

5. 配位化合物与络合滴定法- 介绍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 讲解络合滴定的原理、方法及计算。

6. 仪器分析简介- 介绍仪器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常用仪器。

- 讲解仪器分析在无机及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针对学生易错点进行讲解和指导。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重点、难点。

2.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提高学习效果。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在科学技术和实际应用中的最新进展。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检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实验操作考核,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际应用能力。

无机及分析化学(下)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下)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2)了解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能进行简单的物质鉴定;(3)学会使用常见分析仪器,如光谱仪、滴定仪等;(4)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2)运用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人格品质;(3)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酸碱平衡(1)酸碱理论及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2)酸碱平衡的计算及应用;(3)缓冲溶液的配制及缓冲能力的测定。

2. 第五章:沉淀平衡(1)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概念;(2)溶度积的计算及应用;(3)沉淀的分离与纯化方法。

3. 第六章:氧化还原平衡(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2)电极电势的计算及应用;(3)氧化还原反应的滴定法及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 结合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3. 运用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表达能力;4. 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40%;2. 期中考试:包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等,占总评的30%;3. 期末考试:包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等,占总评的30%。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下);2. 实验设备:实验室用仪器及设备;3. 多媒体课件:教学PPT、视频等;4.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文章、实验方法等。

六、教学时间1. 第四章:酸碱平衡(2学时)2. 第五章:沉淀平衡(2学时)3. 第六章:氧化还原平衡(2学时)4. 第七章:常见元素和化合物(3学时)5. 第八章:物质鉴定(2学时)6. 第九章:常见分析仪器(2学时)7. 第十章: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1学时)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第四章酸碱平衡2. 第二周:第五章沉淀平衡3. 第三周:第六章氧化还原平衡4. 第四周:实验操作(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5. 第五周:第七章常见元素和化合物6. 第六周:第八章物质鉴定7. 第七周:实验操作(第七章、第八章)8. 第八周:第九章常见分析仪器9. 第九周:第十章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10. 第十周:总结与复习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实验安全,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2. 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问题;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4. 定期检查实验设备,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元素的性质。

2. 掌握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实验操作和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1. 无机化学概述2. 分析化学概述3. 常见元素的性质及化学反应4.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有什么了解?2. 回答后,教师总结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

二、新课讲解1. 无机化学概述a. 无机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b. 无机化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2. 分析化学概述a. 分析化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范围b. 分析化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三、实验演示1. 常见元素的性质及化学反应a. 实验演示: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非金属反应b. 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教师讲解实验原理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a. 实验器材的选用与使用b. 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四、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练习题:a. 简述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定义b. 列举无机化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c. 列举分析化学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d. 简述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注意事项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第一课时所学内容,提问学生掌握情况。

2.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

二、新课讲解1. 常见元素的性质及化学反应a. 实验演示:非金属与酸反应、非金属与非金属反应b. 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教师讲解实验原理2.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a. 实验器材的选用与使用b. 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三、课堂练习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练习题:a. 列举常见元素的性质及化学反应b. 简述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注意事项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2. 学生对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元素的性质的掌握程度。

无机及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教学内容
掌握:误差的分类、来源、减免方法,准确度、精密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有效数学的概念及运算规则;滴定分析中的基本概念,标准溶液、化学计量点、指示剂、滴定终点、滴定误差;滴定分析法的分类、滴定方式、滴定分析对滴定反应的要求;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方法,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方法;滴定分析计算方法。
了解:分析化学的目的、任务、作用,分析方法的分类,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提高分析准确度的方法,可疑值的取舍方式。
2.了解以合成氨工业为代表的工业生产中的条件控制,加深理解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可行性、化学反应动力学对于生产的重要性、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可控因素与提高生产效率的关系。
第四章物质结构基础
目的要求
1.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取值和它的合理组合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状况。
2.掌握核外电子排布规则,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式;理解电负性等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
教学设计
由于本章内容是以量子理论作基础的,其涉及到的基本观念与经典物理和日常经验有着本质不同,而且非常抽象又缺少也不允许进行相关的数学推演,给学生的理解带来很大困难,因此以文本讲授+板书为主,辅助以多媒体课件或教学模型,力争让学生有较为清晰的理解和认识。
1学时:通过介绍量子物理的发展简史,切入微观粒子运动的基本规律,主要使学生在认识和解释客观世界的观念方面有所体验。
2.难点内容:稀溶液的依数性。溶胶的结构和电动电势。
教学设计
1学时:《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章节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课程成绩评定方法简介,介绍本课程在生物化学类课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介绍本课程的发展简史、发展趋势和前沿领域。使一年级学生对大学学习方式和要求有一定的了解,督促学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养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下)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下)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下)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简介介绍无机及分析化学(下)课程的内容、目的和要求。

强调课程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1.2 化学基础知识回顾回顾化学的基本概念、原子和分子的性质。

复习化学方程式、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等基本概念。

1.3 实验室安全与操作规范介绍实验室安全知识,如化学品的安全处理、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理。

强调实验室操作规范,如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第二章:溶液的性质与配制2.1 溶液的定义与分类介绍溶液的概念、组成和特点。

区分不同类型的溶液,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浓溶液。

2.2 溶液的稀释与浓缩介绍溶液的稀释和浓缩方法。

讲解溶液稀释和浓缩的计算方法。

2.3 溶液的配制与浓度表示介绍溶液的配制方法,如直接配制和间接配制。

讲解不同浓度表示方法,如质量浓度、摩尔浓度和体积浓度。

第三章:沉淀与滴定分析3.1 沉淀的形成与分类介绍沉淀的形成原理和条件。

区分不同类型的沉淀,如溶解度积沉淀和同离子效应沉淀。

3.2 沉淀滴定分析法介绍沉淀滴定分析法的原理和步骤。

讲解沉淀滴定分析法的应用和操作技巧。

3.3 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法介绍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法的原理和步骤。

讲解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法的应用和操作技巧。

第四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4.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原理介绍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原理和基本概念。

讲解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仪器结构和操作方法。

4.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应用介绍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环境监测、生物分析和金属分析。

举例说明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实际应用案例。

4.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讲解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评估方法。

介绍提高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措施。

第五章: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5.1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原理介绍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的原理和基本概念。

讲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的仪器结构和操作方法。

5.2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的应用介绍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地质分析、材料分析和工业分析。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概念、范围和重要性。

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在科学、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2 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元素、化合物、同素异形体的定义及分类。

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

1.3 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分析化学的定义、目的和任务。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分类和比较。

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1 原子结构原子核、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

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同位素。

2.2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构成、周期律的规律。

主族元素、过渡元素、镧系和锕系元素的特点。

2.3 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同一周期、同一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元素的位置与性质的关系。

第三章:化学键与化合物的结构3.1 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氢键的定义和特点。

化学键的极性和键能。

3.2 化合物的结构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金属化合物、氢化物的结构特点。

分子的立体构型、键角、键长。

3.3 晶体结构晶体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晶体的空间点阵、晶胞参数、晶体的物理性质。

第四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4.1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速率的定义、表达式和影响因素。

零级反应、一级反应、二级反应的特点和计算。

4.2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定义、条件和原理。

平衡常数、平衡移动、平衡的判断方法。

4.3 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第五章:溶液与离子平衡5.1 溶液的性质与制备溶液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溶液的制备方法、溶液的浓度表示法。

5.2 离子平衡离子的定义、离子的溶解度。

离子平衡的原理、离子平衡的计算。

5.3 沉淀与溶解平衡沉淀与溶解的定义、沉淀的种类。

沉淀溶解平衡的判断、沉淀转化的条件。

第六章:氧化还原反应6.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术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数、电子转移。

6.2 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电子转移的类型、方向和数量。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2)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理论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学会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无机化学基本概念(1)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3)溶液及其性质2. 第二章: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律的实质(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特点(3)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关系3. 第三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氢、氧、氮、卤族元素的基本性质(2)碳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3)常见非金属化合物的制备与用途4. 第四章: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1)碱金属与碱土金属的基本性质(2)过渡金属元素的基本性质(3)常见金属化合物的制备与用途5. 第五章:分析化学基本方法(1)滴定分析法(2)重量分析法(3)光谱分析法与色谱分析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原理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2)分析化学的基本方法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1)复杂化学反应机理的理解;(2)分析化学方法的原理与操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2)运用案例分析、问题驱动、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3)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进行教学;(2)实验室实践教学;(3)发放相关教材、辅导资料。

五、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课堂提问、讨论、实验操作;(2)课后作业、小测验;(3)实验报告、课程论文。

2. 终结性评价:(1)期末考试;(2)综合素质评价。

无机及分析化学(下)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下)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碱平衡、沉淀平衡、氧化还原平衡的基本概念;(2)了解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及应用;(3)熟悉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分析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运用化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增强学生对社会、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酸碱平衡(1)酸碱的概念及分类;(2)酸碱的离子平衡理论;(3)酸碱反应的类型及特点。

2. 沉淀平衡(1)溶解度与溶解度积;(2)沉淀的类型及形成原理;(3)沉淀反应的应用。

3. 氧化还原平衡(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2)电子转移与电极电势;(3)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及应用;(2)沉淀平衡的基本概念及应用;(3)氧化还原平衡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2. 教学难点:(1)酸碱平衡的计算;(2)沉淀平衡的计算;(3)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及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2. 利用实验和案例分析,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3. 运用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评的40%;2. 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结论分析等,占总评的30%;3. 期末考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占总评的30%。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下)》2. 实验器材:试管、烧杯、滴定管、PH试纸等3. 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实验视频等七、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周:酸碱平衡2. 第二周:沉淀平衡3. 第三周:氧化还原平衡4. 第四周:酸碱滴定5. 第五周:沉淀滴定6. 第六周:氧化还原滴定7. 第七周: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分析方法八、教学措施1. 针对教学难点,安排课堂讨论和课后辅导;2. 强化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组织课堂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掌握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3.能够进行常见无机离子的识别和分离;4.理解分析化学方法和仪器的使用。

二、教学内容1.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2.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3.常见无机离子的识别和分离方法;4.分析化学方法和仪器的使用。

三、教学重点1.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2.常见无机离子的识别和分离方法。

四、教学难点1.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2.常见无机离子的识别和分离方法。

五、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参与互动的方式进行;2.实验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结果来学习化学分析方法。

六、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实例向学生介绍无机及分析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2.知识讲解:(1)无机化合物的命名规则,包括离子的命名和配位化合物的命名;(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包括简单反应方程和复杂离子方程的书写;3.实验操作:(1)通过实验演示和讲解,学生可以掌握无机离子的识别方法;(2)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学习常见无机离子的分离方法;4.案例分析: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讨论,让学生理解分析化学方法的应用;5.讨论和总结:对学生进行回顾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6.作业: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2.检查学生对无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和化学方程式书写方法的理解;3.通过作业和小测验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八、教学资源1.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2.实验设备和试剂。

九、教学环境1.实验室或化学教室;2.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

十、教学延伸1.开展相关的实验组织学生参与,加深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理解;2.组织学生参加科学论坛和竞赛,提高科学素质和能力;3.让学生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培养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无机及分析化学(下)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下)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2)了解沉淀溶解平衡及其应用;(3)掌握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4)学会运用滴定分析法测定溶液的浓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2)运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掌握酸碱平衡的实际应用;(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二、教学内容1. 酸碱平衡(1)酸碱的概念及分类;(2)酸碱离子浓度的计算;(3)酸碱平衡的判断与调节。

2. 沉淀溶解平衡(1)溶解度与溶解度积;(2)沉淀的形成与溶解;(3)溶度积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讲解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2. 实验操作:安排实验,让学生观察沉淀溶解现象,测定溶液的酸碱度;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4. 案例分析:选取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酸碱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酸碱平衡基本概念的理解;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3. 小组报告: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4. 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下);2. 实验器材:滴定仪、pH试纸、试管、烧杯等;3. 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第2周:酸碱平衡的实际应用;第3周:沉淀溶解平衡的基本概念;第4周: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第5周: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八、课后作业1. 复习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2. 预习沉淀溶解平衡的相关内容;3. 完成实验报告:测定溶液的酸碱度;4.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酸碱平衡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无机及分析化学(下)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下)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酸碱平衡的基本理论;(2)了解常见酸碱滴定反应及其应用;(3)熟悉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滴定法;(4)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和质谱法的原理及应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2)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和热情;(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内容1. 酸碱平衡(1)酸碱理论;(2)离子积常数;(3)酸碱滴定反应及滴定曲线。

2. 酸碱滴定法(1)强酸强碱滴定;(2)弱酸弱碱滴定;(3)氧化还原滴定;(4)非水滴定。

3. 沉淀溶解平衡(1)溶度积常数;(2)沉淀的形成与溶解;(3)沉淀滴定法。

4. 原子吸收光谱法(1)原理;(2)仪器结构;(3)应用。

5. 原子发射光谱法和质谱法(1)原理;(2)仪器结构;(3)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酸碱平衡的基本理论;(2)酸碱滴定反应及其应用;(3)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滴定法;(4)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和质谱法的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1)酸碱滴定曲线的分析;(2)沉淀滴定法的操作及计算;(3)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和质谱法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讲解基本理论,分析实际案例;2. 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巩固理论知识;3.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教学资源1. 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下);2. 实验器材:滴定仪、分光光度计、质谱仪等;3.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其中理论课16课时,实验课16课时。

2. 授课计划:(1)第1-8课时:酸碱平衡;(2)第9-16课时:酸碱滴定法;(3)第17-24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及沉淀滴定法;(4)第25-32课时: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和质谱法。

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概述: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大学化学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实验技术和化学分析方法的掌握能力。

本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无机化学基本原理、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及性质、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和实验技术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2.熟悉无机化合物的常见合成方法和实验技术;3.掌握常用的化学分析方法,能够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实验;4.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撰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2周)a.原子结构与化学键b.元素周期表和元素的周期性c.典型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d.无机酸、无机碱和盐的酸碱反应e.无机离子在溶液中的行为2.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2周)a.高聚物和配合物的结构与性质b.无机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与性质c.稀土元素化合物的特性和应用d.锂离子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的原理与材料3.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2周)a.氧化还原反应的合成方法b.酸碱反应的合成方法c.沉淀反应和置换反应的合成方法d.高温合成和水热合成的方法4.化学分析方法(2周)a.定性分析方法:火焰试验、沉淀反应、络合滴定等b.定量分析方法:酸碱滴定、电位滴定、光度测定等c.常用分析仪器: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等5.实验技术(2周)a.实验室常用仪器设备和玻璃器皿的使用方法b.常见实验操作技术:过滤、结晶、干燥、萃取等c.实验报告撰写和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四、教学方法:1.讲授相结合:通过课堂讲述,向学生传授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术知识。

2.实验操作:针对教学内容安排相应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化学分析实验和无机化合物的合成实验。

3.实践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思维。

4.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案例分析和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doc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doc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篇一: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开课单位: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专业年级:2011级生科、生工任课教师:谭建红教材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二教学内容分析)地位教学授课内容绪论课时安排0.5学时教学目的培养学习兴趣;了解化学与职业岗位关系;了解化学发展史(无机、要求了解课程设置、内容、学习方法、考核方法等;本课程的作用与重点重点:培养学习兴趣;与职业岗位关系难点难点:学习方法及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化学的主要分支和研究内容教学方法:启发、讨论、互动、鼓励、讲授方法手段手段: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一、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教1、化学的研究对象、分类和重要作用学2、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内二、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容1、理论学习要求提学生应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纲2、实验学习要求课外学习预习第一章气体和溶液要求教学后记的结构、授课第一章气体和溶液内容课时安排1.5学时教学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其应用;掌握道尔顿分压定律;熟悉溶胶目的性质、稳定性及聚沉作用;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在本专业中的应用;了解大分要求子溶液及凝胶。

教学重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其应用;道尔顿分压定律。

重点难点难点:稀溶液的依数性。

教法:启发、互动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学1.通过设问、启发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兴趣方法2.通过讲授、讨论解决问题手段3.“教、学、做”相结合手段:多媒体课件、电脑、投影仪第一节气体一、理想气体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理想气体方程式教2.理想气体方程式应用学内三、道尔顿(dalton)分压定律第二节溶液的依数性容一、依数性概念提二、溶液的蒸气压下降篇二:《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初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研究的核心部分是化学反应,而化学反应的进行大多伴有能量的变化,包括热能、电能、光能等。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篇一: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教案开课单位: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专业年级:2011级生科、生工任课教师:谭建红教材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二教学内容授课内容绪论课时安排0.5学时教学目的培养学习兴趣;了解化学与职业岗位关系;了解化学发展史(无机、分析)要求了解课程设置、内容、学习方法、考核方法等;本课程的作用与地位教学重点重点:培养学习兴趣;与职业岗位关系难点难点:学习方法及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化学的主要分支和研究内容教学方法:启发、讨论、互动、鼓励、讲授方法手段手段: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一、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教1、化学的研究对象、分类和重要作用学2、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内二、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学习方法容1、理论学习要求提学生应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纲2、实验学习要求课外学习预习第一章气体和溶液要求教学后记授课第一章气体和溶液内容课时安排1.5学时教学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其应用;掌握道尔顿分压定律;熟悉溶胶的结构、目的性质、稳定性及聚沉作用;了解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在本专业中的应用;了解大分要求子溶液及凝胶。

教学重点: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其应用;道尔顿分压定律。

重点难点难点:稀溶液的依数性。

教法:启发、互动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学1.通过设问、启发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兴趣方法2.通过讲授、讨论解决问题手段3.“教、学、做”相结合手段:多媒体课件、电脑、投影仪第一节气体一、理想气体(Ideal Gases) 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1.理想气体方程式教2.理想气体方程式应用学内三、道尔顿(Dalton)分压定律第二节溶液的依数性容一、依数性概念提二、溶液的蒸气压下降纲三、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四、溶液的渗透压第三节溶胶(自学)吸附作用;溶胶的性质;胶团结构;溶胶稳定性和凝聚。

课外完成作业:P16 4、6、7、9、10、12、学习看参考书的相关内容要求预习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初步教学后记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篇二: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编写组主编,《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教参:1、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傅献彩主编,《大学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2、史秉祯主编,《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9月适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学时:52 学时授课教师:项昭保副教授重庆邮电大学生物信息学院绪论(1)1学时一、教学目的:1、掌握化学、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概念和发展简史2、熟悉化学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3、熟悉《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二、教学重点:1、化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2、无机化学的概念、发展及其应用(特别是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3、分析化学的概念、发展及其应用(特别是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三、教学难点:1、化学技术、方法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2、《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学习方法四、教学方法:powerpoint、图片、黑板板书穿插教学五、教学工具:电脑、黑板、课本六、教学过程(约40min,电脑、黑板、语言表述)第一节本课程的三个基本概念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化学的应用(特别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

无机及分析化学(下)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下)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下)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下)的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在科学和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1.2 化学基础知识回顾复习化学的基本概念,如原子、分子、离子等。

回顾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和物质的量的概念。

1.3 实验室安全与实验操作规范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如化学品的安全处理、实验室事故处理等。

掌握实验室操作规范,如玻璃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处理等。

第二章:溶液的浓度与平衡2.1 溶液的浓度学习溶液的浓度概念,如摩尔浓度、质量浓度等。

掌握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计算。

2.2 溶液的稀释与浓缩学习溶液的稀释与浓缩方法,如滴定法、蒸发法等。

掌握溶液稀释与浓缩的计算。

2.3 溶液的平衡学习溶度积的概念和溶度积常数的计算。

理解溶解度与溶度积的关系,掌握溶解度积规则的应用。

第三章:沉淀与溶解平衡3.1 沉淀的形成与分类学习沉淀的形成过程和沉淀的分类。

掌握影响沉淀形成的因素,如温度、浓度等。

3.2 溶解度平衡学习溶解度平衡的概念和溶解度平衡常数。

掌握溶解度平衡的计算和溶解度图的应用。

3.3 沉淀的溶解与转化学习沉淀的溶解过程和溶解度积的调控因素。

理解沉淀的转化原理和应用,如沉淀的转化反应、沉淀的调节等。

第四章:滴定分析4.1 滴定分析概述学习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掌握滴定分析的分类和滴定剂的选择。

4.2 酸碱滴定学习酸碱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酸碱指示剂的选择和滴定曲线的分析。

4.3 络合滴定学习络合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络合滴定曲线的分析和应用。

第五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5.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概述学习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原理和基本操作。

掌握原子吸收光谱仪的使用和维护。

5.2 原子化器学习原子化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

掌握原子化器的选择和优化条件。

5.3 光谱仪与检测器学习光谱仪的构造和功能。

掌握检测器的类型和性能特点。

第六章:紫外-可见光谱分析6.1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原理学习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原理和分子吸收光谱的特性。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见元素化合物的性质;(2)了解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具备基本的实验操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2)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对化学学科的兴趣;(2)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注重化学实验的安全操作。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无机化学基本概念(1)物质的组成与结构(2)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3)酸碱盐的基本概念2. 第二章: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1)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应用(3)常见元素的性质及应用3. 第三章:无机化合物(1)氧化物及其分类(2)酸碱盐的性质及分类(3)常见无机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4. 第四章:分析化学基本原理(1)定量分析的基本方法(2)定性分析的基本方法(3)分析仪器的使用与维护5. 第五章:实验操作技能(1)基本实验操作(2)常见仪器的使用(3)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2. 利用多媒体手段,直观展示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操作过程;3. 设置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注重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成绩;3. 期中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相关教材;2. 实验器材:实验室常用的仪器和设备;3. 多媒体课件:用于直观展示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操作过程;4. 网络资源:查阅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知识面。

六、第四章:分析化学基本原理(续)4. 第四章:分析化学基本原理(续)(1)滴定分析法(2)原子吸收光谱法(3)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七、第五章:实验操作技能(续)5. 第五章:实验操作技能(续)(1)无机化学实验(2)分析化学实验(3)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八、第六章:常见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6. 第六章:常见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1)金属元素化合物(2)非金属元素化合物(3)无机化合物的工业应用九、第七章:现代分析化学技术7. 第七章:现代分析化学技术(1)X射线荧光光谱法(2)质谱法(3)色谱法十、第八章:化学实验安全与环保8. 第八章:化学实验安全与环保(1)实验室安全知识(2)化学品的安全使用(3)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十一、第九章:案例分析与讨论9. 第九章:案例分析与讨论(1)化学事故案例分析(2)环境保护案例分析(3)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十二、第十章:复习与拓展10. 第十章:复习与拓展(1)无机及分析化学知识的复习(2)化学实验技能的拓展(3)化学研究前沿的介绍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三、教学方法四、教学评价五、教学资源六、第四章:分析化学基本原理(续)七、第五章:实验操作技能(续)八、第六章:常见无机化合物及其应用九、第七章:现代分析化学技术十、第八章:化学实验安全与环保十一、第九章:案例分析与讨论十二、第十章:复习与拓展本教案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实验技能和环保意识为核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覆盖了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无机化合物、分析化学基本原理、实验操作技能等多个方面。

无机及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电子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电子教案教案: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课时数:2学时教学目标:1.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了解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和性质;3.掌握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4.熟悉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应用;5.掌握常见的分析化学方法和仪器的使用。

教学内容:1.无机化学基础知识:a.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b.无机化合物的化学键和晶体结构;c.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

2.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a.水合盐的制备和性质;b.晶体的制备和性质;c.无机物的溶解度和离子平衡。

3.分析化学方法与仪器:a.常见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b.常用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c.分析数据的处理和解读。

教学方法:1.授课结合实验,引导学生探索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分组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增强问题解决能力;3.实践操作,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入自然界中的无机物和实际应用中的无机化学问题,激发学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兴趣。

2.理论讲解:以PPT为辅助,系统地介绍无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化学键和晶体结构、性质和反应等。

3.实验讲解和实践操作:为了让学生亲自参与和体验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实验过程,教师会讲解一些基础的实验操作技巧,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如制备水合盐实验、制备晶体实验等。

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分析化学方法与仪器的讨论和交流,激发他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

6.教学总结:通过对整堂课的总结和回顾,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强化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笔记,评价学生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6、郭文录等编.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郭文录等编.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6.郭文录等编.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郭文录等编.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第7次课)
章节
名称
第3章化学热力学初步
8
9
10
作业
单元练习题1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2.南京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3.陈虹锦等编.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 2002年版
4、钟国清等编.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 2007年版
5、董元彦主编.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2
气体,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3
3
分压力, 分压定律
10
4
溶液, 分散系, 分散质与分散剂, 分散系分类
5
5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9
6
溶液的组成量度, 质量分数与体积分数, 摩尔分数, 质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 质量摩尔浓度, 它们之间的有关换算
30
7
等物质的量规则及其应用
8
8
稀溶液的通性,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2.熟悉溶液的组成量度。
2、熟悉溶液的组成量度。
重点、难点
重点:溶液组成量度的表示方法(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量分数,质量分数及相互换算),稀溶液的依数性(蒸汽压下降、沸点升高)。
难点:稀溶液的依数性
难点:稀溶液的依数性
教学方法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介绍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概念、范围和重要性理解无机及分析化学在科学和工程中的应用1.2 化学基本概念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1.3 化学计量学物质的量的概念摩尔、摩尔质量和摩尔比例关系第二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2.1 原子结构原子核和电子云电子层和能级2.2 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元素周期律的规律2.3 元素性质的递变性原子半径的递变性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性第三章:化学键与化合物3.1 化学键的类型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键的极性和键的能力3.2 化合物的结构离子晶体、共价晶体和金属晶体分子结构和空间结构3.3 化合物的性质熔点、沸点和溶解度电离度和酸碱性第四章:无机化学反应4.1 酸碱反应酸碱的定义和分类酸碱反应的原理和类型4.2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电子转移和电荷守恒4.3 沉淀反应沉淀的形成和溶解溶度积和溶解度规律第五章:分析化学方法5.1 定性分析定性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常规分析方法和现代分析方法5.2 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滴定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和质谱法5.3 样品处理和数据处理样品处理的方法和技术数据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第六章:溶液与浓度6.1 溶液的基本概念溶液的定义和组成溶剂和溶质的分类6.2 溶液的浓度摩尔浓度、质量浓度和体积浓度浓度计算和稀释公式6.3 溶液的配制和保存实验室常用溶液的配制方法溶液的保存和注意事项第七章:酸碱平衡与缓冲溶液7.1 酸碱平衡的基本概念酸碱的定义和分类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7.2 缓冲溶液的原理和制备缓冲溶液的定义和作用缓冲溶液的制备方法和选择7.3 酸碱滴定滴定法的原理和类型标准溶液的制备和滴定操作第八章:氧化还原平衡与电化学8.1 氧化还原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电子转移和电荷守恒8.2 电化学基本原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原理电位和电动势的定义和计算8.3 电化学分析方法电位滴定和库仑滴定电化学发光和原子吸收光谱法第九章:光谱分析与色谱法9.1 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光谱光谱分析的应用和选择9.2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和色谱-质谱联用色谱法的应用和操作技巧9.3 现代分析仪器质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第十章:现代化学分析方法10.1 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原理和仪器标准曲线和样品分析方法10.2 质谱法质谱法的原理和仪器质谱图的解析和应用10.3 核磁共振波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原理和仪器核磁共振谱图的解析和应用重点解析1.1 课程介绍、1.2 化学基本概念、1.3 化学计量学重点: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概念、范围和重要性;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元素的性质;化学计量的相关计算。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董元彦主编.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6、郭文录等编.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第5次课)
章节
名称
第3章化学热力学初步
教学
时数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1、理解化学反应进度、体系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和功、内能等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
2、熟悉等容反应热与等压反应热,能正确书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8
4
空白试验、校准仪器
5
5
回收试验
7
6
置信度与置信区间
12
7
可疑值的取舍
10
8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与报告
13
9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20
10
本章小结
5
作业
单元练习题1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南京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板书辅以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法进行。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是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将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运用于有关计算中。应清楚介绍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并通过例题予以分析。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min
备注
1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5
2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5
3
对照试验
(第4次课)
章节
名称
第2章气体、溶液和胶体
教学
时数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2、了解胶体的基本概念、结构和性质、稳定性与聚沉的关系。
3、了解高分子溶液和乳浊液。
重点、难点
重点:稀溶液的依数性(凝固点下降,渗透压),溶胶的胶团结构,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难点:溶胶的结构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板书并辅以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法进行。
15
6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10
7
高分子溶液
10
8
乳浊液
8
9
10
作业
单元练习题1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南京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陈虹锦等编.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钟国清等编.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2
体系与环境
7
3
状态与状态函数
10
4
过程与途径
5
5
热和功
8
6
热力学能,热力学第一定律
2、熟悉溶液的组成量度。
重点、难点
重点:溶液组成量度的表示方法(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量分数,质量分数及相互换算),稀溶液的依数性(蒸汽压下降、沸点升高)。
难点:稀溶液的依数性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min
备注
1
本章引言
2
2
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3
3
分压力,分压定律
(第1次课)
章节
名称
第1章绪论
教学
时数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1、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范围,懂得学习有关化学知识的重要意义;
2、了解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和考核方式;
3、熟悉误差的来源并掌握误差的各种表示方法。
重点、难点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准确度和精密度,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板书辅以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法进行。
3、陈虹锦等编.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钟国清等编.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5、董元彦主编.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6、郭文录等编.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第3次课)
章节
名称
第2章气体、溶液和胶体
教学
时数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2、南京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陈虹锦等编.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4、钟国清等编.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5、董元彦主编.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6、郭文录等编.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
4
溶液,分散系,分散质与分散剂,分散系分类
5
5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9
6
溶液的组成量度,质量分数与体积分数,摩尔分数,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它们之间的有关换算
30
7
等物质的量规则及其应用
8Hale Waihona Puke 8稀溶液的通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15
9
溶液的沸点升高
10
10
作业
单元练习题1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3、掌握盖斯定律的基本内容及运用。
重点、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进度、体系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和功、内能等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等容反应热与等压反应热,盖斯定律
难点:化学反应进度,状态函数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min
备注
1
化学计量数与反应进度
15
4、钟国清等编.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5、董元彦主编.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6、郭文录等编.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第2次课)
章节
名称
第1章绪论
教学
时数
2
教学目的及要求
3、熟悉分析结果的处理与报告的方法。
重点、难点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置信度与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可疑值的取舍,分析结果的处理与报告,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讲授过程中,应介绍清楚溶液的蒸汽压下降的原因,这是稀溶液依数性的核心;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与难挥发电解质稀溶液依数性的异同。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min
备注
1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8
2
溶液的渗透压
15
3
胶体溶液,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分子吸附,离子吸附
15
4
溶胶的性质,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电泳
7
5
胶团的结构,胶核、电位离子、反离子、反离子吸附层、扩散层、胶粒
讲授过程中,应清楚介绍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的基本概念,并通过例题予以分析。
序号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分配/min
备注
1
化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作用
25
2
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
20
3
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核方式
10
4
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仪器试剂误差、操作误差),偶然误差及特点
10
5
误差和偏差的表示方法,准确度与误差,绝对误差与相对误差
8
6
精密度与偏差,绝对偏差与相对偏差,平均偏差与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与相对偏差
17
7
8
作业
单元练习题1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南京大学编.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陈虹锦等编.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