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8年级下】教案:8 短文两篇 教案3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8. 短文两篇(巴金) 《日》《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飞蛾扑火”、“夸父追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2、积累有关“日”的诗词。

过程与方法1、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注重朗读教学,在朗读中感悟作者的主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表现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教学重点: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

2、调动学生情感体验理解课文。

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的传说。

2、搜集有关描写月的诗句。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日月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吟诵的对象,并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文词兼备、意蕴悠远的古典诗文,同学们收集到了哪些你最喜欢的有关日月的诗词?大家发言:二、介绍作者巴金多媒体显示:作者简介: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某某某某人。

现当代著名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三、初读文章1、学生快速默读,划出你认为需要我们注意的字词。

多媒体显示:旸谷(yáng) :日出的地方;旸,日出。

一撮灰(cuō) 一撮毛(zuǒ)用于成丛的毛发。

皓月(hào):明亮的月亮。

姮娥(héng):嫦娥。

奔月:bèn2、教师朗读《日》。

3、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多媒体显示:四、合作探究1、飞蛾为什么是值得赞美的?明确:为了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生命。

2、课件:显示《夸父逐日》内容,让学生翻译。

3、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呢?学生回答:4、作者为什么要写“飞蛾扑火”和“夸父逐日”两个故事呢?明确: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了一种象征。

飞蛾象征那些为了追求光明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8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

2.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3.分析“日”“月”的特点,理解其象征意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预习展示1.生字词。

2.作者、背景简介。

(1)巴金:生于1904年11月25日,原名李尧棠,祖籍浙江嘉兴,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宦家庭。

曾于1949年出席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当选文联常委。

此后的50余年中,先后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

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

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

代表作品:学术界公认巴金的创作有两个高峰,第一个高峰是在1949年前,巴金写出了诸如《灭亡》、“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长篇小说《寒夜》及短篇小说《神》、《鬼》等20多部中长短篇小说。

这些小说影响了几代青年人,同时也奠定了巴金在现代文学中不可动摇的地位。

巴金的第二个创作高峰是在“文革”之后,他用了8年时间写了150篇《随想录》,计有42万字。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抗战时期的1940年,当时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

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

作者写此文,就是由此而发。

3.诵读课文。

师生点评。

4.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初步感知作品。

对这两个人物的行为的评价,各抒己见。

“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旸谷,渴死。

”--《山海经》“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

”--《淮南子》四、品读探究(一)品读《日》,研讨: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8 短文两篇巴金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飞蛾扑火”“夸父追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

2、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飞蛾扑火”“夸父追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

“日”、“月”作为为两种自然物,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一般会勾起人们哪些感情?“日”:光胆,热烈。

“月”:思乡。

今天我们学习一下巴金的散文诗《日》和《月》,看一下作者赋予“日”、“月”这两种自然物怎样的新意?谁来介绍一下巴金这个人?作者简介:巴金(1904—2005),(激流破寒夜,皆为真话。

病室成憩园,亦守良知)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的文学家,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是直接描写“日”、“月”吗?写了哪些内容?“飞蛾扑火”“夸父追日”“姮娥奔月”2、你是如何看待“飞蛾扑火”这种情况的?作者对“扑火的飞蛾”的态度怎样?赞赏。

“扑火的飞蛾”在常人眼里是愚蠢的行为,飞蛾是不讨人喜欢的、渺小的、不值得谈论的事物。

但在作者的眼里却是追求光和热不惜牺牲生命的值得赞赏的行为,这种对同一事物表达不同见解的方法。

我们称为“反弹琵琶”。

要具有这样的想法,必须要有生活的感悟才行。

3、“夸父追日”“姮娥奔月”这两个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吧!谁来讲讲?三、品读课文。

1、追日的夸父,是人们眼中的英雄。

他表达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美好愿望。

可作者怎么把扑火的飞蛾与追日的夸父放在一起写,难道在作者眼里,他们都是一样的?他们在哪些方面体现出了相同的一面?追求光和热。

追问: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一个怎样的中心?为了追求光和热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

文中哪句话表明了这点?2、在作者的眼中,月亮给人的感觉怎样?冰冷。

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3doc初中语文

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3doc初中语文

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3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白得、积存〝旸、姮、皓、浸〞等字词。

2.了解课文内容, 贯穿明白得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

3.了解神话传奇〝夸父追日〞〝姮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

能力目标1.强化诵读, 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音韵的美感。

2.品评关键语句, 明白得作者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明白得力。

德育目标明白得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一辈子、对生活的期望和信念, 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强向上的理想人格。

●教学重点1.加强诵读, 培养感受能力、明白得能力。

2.明白得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教学难点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意。

2.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 抽绎出文章的情感脉络。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日»和«月»是两首专门有感情的散文诗, 散发着作者愁闷而热情的青春气息。

文章诵读起来专门有一种音韵的美感。

教学中引导学生诵读, 明白得课文的主旨, 培养感受能力、明白得能力。

3.讨论点拨法。

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 教师引导、点拨文意, 为学生创设宽松的讨论环境, 诱发对课文的不同明白得, 并鼓舞他们表达出来。

●教具预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录音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诵读, 感知文意。

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 贯穿明白得两篇文章的中心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设计〔一〕〔多媒体显示巴金像〕同学们, 关于世纪老人巴金, 人们敬重他高尚的理想、无私的奉献精神和无情自剖的勇气, 他曾经讲过: 〝我有一个信仰, 我情愿人明白它;我有一颗心, 我情愿人了解它。

我写文章, 就为着想把自己的一切放在那儿面给人看个认真。

〞他是用文字为自己塑像, 那是一株繁花满枝的生命之树。

今天, 我们就一起走进颇能显示他艺术风格的优美散文诗«日»和«月», 去感受浸蕴其中的言志、言情的动人风采。

第8课《短文两篇》全套教案+图片+音频(人教新课标初二下)《短文两篇》教案doc初中语文

第8课《短文两篇》全套教案+图片+音频(人教新课标初二下)《短文两篇》教案doc初中语文

第8课《短文两篇》全套教案+图片+音频(人教新课标初二下)《短文两篇》教案doc初中语文巴金教学目的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包蕴着哲理。

2.明白得作者对人一辈子、对生活的一种期望和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明白得作品的主题。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呖谷(y6ng) 一撮灰(cuo1) 皓月(hao4 )妲娥(heng2)2.讲明以下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yang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点。

yang,日出。

二、导入许多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

作者在专门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在«日»中,作者明显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予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不样的心情。

作者简介:巴金(1904~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

早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学习,后赴法国巴黎学习。

回国后长期从事著译。

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

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代表作有长篇小讲<家>、中篇小讲<憩园>和随笔集。

其散文思想深刻,语言优美,具有专门高的艺术成就。

三、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品的主题让学生交流读后心得。

四、精读«日»学生朗读«日»一文。

摸索:文章按如何样的思路展开的?如何明白得作品的主题?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这篇散文诗仅仅250余字,却浓缩着丰富的感情,它像一团火,炙烤着读者的心灵。

开头两段,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形象化,先是颂扬飞蛾,因为它是为追求光和热而被灯火烧死的,接着又怀念夸父,因为它是为追赶日影而渴死畅谷的。

这是作者思想感情形象化的表明,他所歌颂的是追求光和热的执着态度,是为了得到光和热不怕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

飞蛾和夸父的形象,是作者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

三、四两段,对追求光和热的献身精神正面展开议论,指出了生命是可贵的,但为了追求光和热应该不怕牺牲,同时还指出追求光和热的目的是为了给人间争得光明与温顺。

巴金短文两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巴金短文两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巴金短文两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巴金短文两篇教案(人教版八年级)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学背景本篇教案适用于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材第三单元《人与自然》,主要教授巴金短文《草地》和《茶馆》两篇短文。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短文的解读和分析,让学生深入感知自然与人性的关系,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心,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和阅读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巴金的两篇短文,了解自然与人性的关系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了解巴金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对短文的分析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理解和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巴金的两篇文章,唤起学生对自然的敬畏之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难点:通过阅读巴金的两篇文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然与人性的关系和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义。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巴金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阅读能力。

四、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抛砖引玉、情景模拟、课堂讨论、小组合作、问题解决、作品鉴赏等。

【教学步骤】一、热身导入分组进行自然景色的比赛,要求每组同学在五分钟内画出一份关于自然的美景图画,并且给出画面上的各种元素的定义。

二、导入主题介绍巴金的生平和代表作品,让学生对巴金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引导学生思考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人类如何与自然和谐共处。

三、阅读短文(1)学生自主阅读《草地》和《茶馆》两篇短文,同时要求学生对文中的关键词和句子进行标注,并着重理解短文的主题和情感。

(2)让学生合作,谈论对短文的不同理解,并逐一对比探讨,共同寻找每个学生自己的文学特点和感触。

四、课堂讨论(1)讲解巴金的文学风格和创作方法,包括用语简练、情感真实、文本纯洁等方面。

(2)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然与人性的关系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方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

《短文两篇》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一、有情感朗诵课文,培育学生感受能力、明白得能力。

二、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包括着哲理。

3、明白得作者对人一辈子、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进程与方式:在反复朗诵中感悟,培育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树立高贵的理想信念。

【教学重点】一、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包括着哲理。

二、明白得作者对人一辈子、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难点】明白得作者对人一辈子、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方式:任务驱动法、点拨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预备:布置学生查找作者巴金的资料和写作背景,反复朗诵课文,结合课后的“研讨与练习”给课文作批注。

课时:1课时教学进程:一、激活思维,导入新课同窗们,200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主持人给一名老人的颁奖词是“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剧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

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一辈子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

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心,将在文学史册中永久闪耀着璀璨的辉煌。

”这位老人是谁呢?对,他确实是巴金先生,什么缘故他会得如此的盛誉呢?今天让咱们一路学习他的两篇散文,从中能看出他高贵的希望和信念。

板书课题。

二、出示活动任务一、有情感朗诵课文,培育学生感受能力、明白得能力。

二、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包括着哲理。

3、明白得作者对人一辈子、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三、展现自学,夯实基础说说你自学会了哪些知识,查找了哪些知识,向同窗们展现你搜集的作者简介及其他资料。

一、检查课前自学情形,多媒体实物投影给课文作批注的情形。

二、展现作者名片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

现今世闻名文学家。

要紧作品有《急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复仇》《将军》《神·鬼·人》等短篇小说和《海行集记》《还魂草》《龙·虎·狗》等散文集,“文革”后出版了《随想录》,引发庞大阻碍。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 新人教版

《第8课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2、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课前准备:1、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传说;2、阅读了解巴金及其主要作品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2003年11月25日,一个特别的日子。

世纪老人巴金度过了他的百岁寿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散文《日·月》,算是对老人的迟到的问候。

标题课件飞入,由日、月,看到“明”字,你会想到什么呢?明亮,光明…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请大家听读课文《日》。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内容——讨论巴金在作品中是否就是想表达对光明的热爱和追求呢?(用原文回答)为着追求光和热,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愿做人间的飞蛾,飞向火热的日球。

并且,对飞蛾、夸父这两位光明的使者持敬佩,怀念的态度。

看来,日球确实让我们感受那喷薄而出的热情和希望。

三、阅读探究《月》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月的细腻幽静吧。

千百年来,在月亮身上,人们寄托最多的是什么情思呢?——明月千里寄相思。

有诗歌为证: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的,一轮明月,两地相思。

所有行走他乡的游子,当他抬头一望,思念就会潮水般一泻千里。

那巴金对月亮的思考是不是仅仅停留于思念上呢?1、再读课文,提炼出作者对月亮的看法;——死了的星球,凉月,冷光,死的光。

既然,这是一个没有生机的星球,那为什么还有嫦娥奔月的传说呢?巴金在文中给出了什么答案?想使已死的星球再生/思念着什么2、引用资料,阅读质疑《月》说到嫦娥奔月,我们从小听说的故事是否如作者所言:是要改变这冰冷的星球,使它再生呢?3、学生讲述嫦娥奔月的传说要求:语言流畅简洁4、老师点拨……看来,将嫦娥奔月的理由想象为嫦娥妄想改变这冰冷的星球,只是巴金的一家之言,那这样想,可不可以呢?上学期我们是否也学过类似的文章呢?即在某个对象身上赋予一种特定的内涵,以抒发自己的个人理想。

第8课《短文两篇》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8课《短文两篇》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8课《短文两篇》精品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doc初中语文【课型】精读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明白得〝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2、积存有关日月的诗词。

3、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明白得作品内涵;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包蕴着哲理。

4、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明白得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对比阅读、分析«日»、«月»。

2.以学生自读为主,师生平等对话,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适应和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摸索和观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有感情的诵读全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2、结合历史背景,明白得作者对人一辈子、对生活的一种期望和信念。

【教学重点】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明白得〝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教学难点】结合历史背景,明白得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白得作品的主题。

【教学方法】诵读法、体验法【教学预备】多媒体、【教学课时】二课时【指导思想】1、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明白得力。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

3、通过创写句子的模式来教学课文【教学设想】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力和明白得力,并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诱发学生对课文的不同明白得,并鼓舞他们表达出来,老师在这中间起一种引导和点拨作用,适值巴金老人百岁寿辰之际,引导学生对文学做一点积极的摸索、质疑、探究,也确实是一份专门的贺礼吧。

【课前预备】1、搜集有关嫦娥奔月,夸父逐日的传奇;2、阅读了解巴金及其要紧作品【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旸(yang2)谷一撮(cuo1) 灰皓(hao4 )月妲(heng2) 娥2.讲明以下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旸yang2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点。

八年级语文下册 8《短文两篇》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8《短文两篇》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

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作者简介:巴金(1904~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

早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学习,后赴法国巴黎学习。

回国后长期从事著译。

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

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中篇小说<憩园>和随笔集。

其散文思想深刻,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二、检测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呖谷(y6ng) 一撮灰(cuo1) 皓月(hao4 )妲娥(heng2)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yang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

yang,日出。

三、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品的主题让学生交流读后心得。

四、精读《日》学生朗读《日》一文。

思考:文章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如何理解作品的主题?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开头两段,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形象化,先是赞美飞蛾,因为它是为追求光和热而被灯火烧死的,接着又怀念夸父,因为它是为追赶日影而渴死畅谷的。

这是作者思想感情形象化的表白,他所歌颂的是追求光和热的执着态度,是为了得到光和热不怕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

飞蛾和夸父的形象,是作者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

三、四两段,对追求光和热的献身精神正面展开议论,指出了生命是可贵的,但为了追求光和热应该不怕牺牲,并且还指出追求光和热的目的是为了给人间争得光明与温暖。

这里渗透着进步的价值观、生死观的理论原则,言简意赅,发人深思。

第五段,作者又进一步明确地表示自己的决心。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版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人教新课标版八、短文两篇【教学思路】阅读文学作品,关键是要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创设一种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和讨论环境,诱发学生对课文的不同理解,并鼓励他们表达出来,老师在这中间应起一种引导和点拨作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①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②培养学生积极的文学思考和欣赏能力,能大胆发表对作品的独到见解;③能够进行积累的迁移,培养想象创新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散文诗,理解作品内涵。

②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③运用联想与想像,扩写、续写、创写句子,来欣赏、感悟《日》。

④通过自主合作、对比阅读,来欣赏、感悟《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体会《日》《月》所表达的作者热情洋溢和细腻幽静的思想感情。

②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理想及价值的取向。

【教学重、难点】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文章诗化的语言。

②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理解“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蛾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④通过创写句子的模式来教读课文。

【教法】①创设情境法②疑读法③议读法【学法】①小组竞赛法②想象法③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课时】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利用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熟读全文;了解巴金的创作经历;搜集有关日月的故事,各准备一篇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并作好简要分析。

教师——准备相关资料,如写作背景,“夸父逐日”、“姮娥奔月”的故事以及“飞蛾扑火”的种种理解等,以便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故事导趣。

1、三分钟讲故事比赛:“嫦娥奔月”、“夸父追日”等。

2、学生简单讲述自己对故事的理解。

(目的:设置情境,引发联想)3、是否有所启发?有何感悟?(目的:学会自主思考,找寻答案)二、欣赏朗读:1、自由朗读(音准、节奏)2、同桌朗读(初步评价感情把握)3、教师范读三、深入感知:1、感知作者,了解文章背景。

八年级语文下册8《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8《短文两篇》教案新人教版

8 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旸、姮、皓、浸”等字词.2.了解课文内容,贯通理解两篇短文的主题表达.3.了解神话传说“夸父逐日” “姮娥奔月”在文中的深意.过程与方法4.强化诵读,体会巴金散文作品音韵的美感.5.品评关键语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作品直观的感悟力和理解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表现的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导学生追求积极奋发、坚韧向上的理想人格.教学重点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教学难点 1.把握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2.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抽绎出文章的情感脉络教学易混点::理解作者为追求光明、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精神.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点拨法.教具准备: 投影仪录音机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展标(1分钟)同学们,对于“夸父逐日”和“姮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我们耳熟能详.当代著名作家巴金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完成的散文诗<<日>>和<<月>>中,则赋予了它们别样的深意.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两篇短文,去感受作者心灵的无限风光.(板书文题,目标.介绍作者)二、自学释疑(3—5分钟)1.学生回顾、讲述夸父逐日和“姮娥奔月”的神话传说.2.学生默读课文,理解、积累生字.旸(yáng):日出. 浸(jìn) 姮(héng)娥:嫦娥. 皓(hào)月:三、训练操作(10--15分钟)1.播放配乐朗读材料,充分营造课堂气氛,让学生胸有诗境.教师在此基础上范读课文,学生说出感受。

2.指名学生感情朗读课文.教师适当点评后,学生齐声朗读.3.学生自由朗读,画出文中的关键性词语并思考其含义.如“日” “飞蛾” “夸父” “月” “姮娥”.四、反馈矫正(12--15分钟)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2.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笔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3.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4.月亮在文中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5. “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为什么作者在<<月>>的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7.师生齐声诵读,体味课文的深意.五、延伸迁移(5分钟)文中写月的清冷的意境,使你联想到古诗文中的哪些诗句?六、课堂小结(2分钟)巴金的散文诗日和月,以朴素无华的文字,借境喻人,以情点睛,哲理的思考与诗意的描绘水乳交融,崇高的美学理想给人以启迪和教诲.七、效果测试(5分钟)运用象征的手法,写出以下词语可以寄寓的象征义.例:灯光—象征光明,希望和胜利.绿色— ;白色— ;红色— ;白鸽— ;玫瑰— ;大地— ;八、布置作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初二下册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

初二下册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

初二下册语文《第8课短文两篇》教案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明白得作者的思想感情。

3、明白得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姮蛾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品位文章诗化的语言
2、结合历史背景,明白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导学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预备
1、收集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故事
2、了解巴金的创作
3、了解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导入
(一)全班齐读
(二)整体感知
1、作者什么缘故有与众不同的观点,去颂扬飞蛾和怀念夸父呢?从文章可找到答案吗?
2、我们该如何明白得文中冰冷的、孤寂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请联系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方法。

(三)探究
1、题目是《日》,可作者并没有具体描画太阳,却去写飞蛾扑火和夸父逐日,同时是赞扬他
们。

这与太阳有关系吗?
2、本文的月亮给我们最突出的感受是什么?你是通过文章中的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
冷。

3、既然月的光是死的光,作者在末尾处为何引用姮蛾奔月的传奇?(对比《日》比较)
(四)拓展延伸
(五)小结
(六)作业布置。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8.短文两篇巴金教学目的1.理解“飞蛾扑火”“夸父追日”“嫦娥奔月”在文中的含义。

2.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3.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加强诵读,培养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两篇短文的精神实质及其时代意义。

难点:1、作者为什么不写日,不写月,而写与日月无关的东西?2、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旸谷(yáng) 一撮灰(cuō) 皓月(hào )妲娥(héng)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

旸,日出。

二、导入1、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

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2、作者简介:巴金(1904~2005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

早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学习,后赴法国巴黎学习。

回国后长期从事著译。

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

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代表作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出版了《复仇》《将军》等短篇小说集和《海行集记》《还魂草》等散文集。

3、背景资料这两篇散文诗写1940年,当时的中国大地正遭受日本帝国主义的蹂躏,抗日战争正进入一个比较艰苦的阶段,光明被黑暗取代,和平被屠杀侵淫。

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生存,千千万万不甘做亡国奴的人们,拿起武器,走上战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作者为什么赞美飞蛾,歌颂光明,赞美那些为追求光和热而不惜牺牲生命的人。

三、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品的主题。

四、阅读《日》《月》,讨论下列问题:1.“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归纳:因为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一种伟大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文两篇
巴金
教学目的
1.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含着哲理。

2.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
1.课文中的联想与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题。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旸.谷(y2ng) 一撮.灰(c(o) 皓.月(h4o )姮.娥(h6ng) 2.解释下列词语。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台:晒台。

旸谷:古书上指日出的地方。

旸,日出。

二、导入
无数人咏叹太阳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诗篇。

作者在特殊的年代里,对着这永恒的星球发出了自己的感叹。

在《日>中,作者显然在飞蛾扑火、夸父逐日中寄托着深意;而寒夜里面对如镜的凉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种别样的心情。

作者简介:
巴金(1904~),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成都人。

早年在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学习,后赴法国巴黎学习。

回国后长期从事著译。

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总编辑。

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家>、中篇小说<憩园>和随笔集。

其散文思想深刻,语言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三、朗读课文,初步体会作品的主题
让学生交流读后心得。

四、精读《日》
学生朗读《日》一文。

思考:文章按怎样的思路展开的?如何理解
作品的主题?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这篇散文诗仅仅250余字,却浓缩着丰富的感情,它像一团火,炙烤着读者的心灵。

开头两段,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形象化,先是赞美飞蛾,因为它是为追求光和热而被灯火烧死的,接着又怀念夸父,因为它是为追赶日影而渴死畅谷的。

这是作者思想感情形象化的表白,他所歌颂的是追求光和热的执着态度,是为了得到光和热不怕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

飞蛾和夸父的形象,是作者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

三、四两段,对追求光和热的献身精神正面展开议论,指出了生命是可贵的,但为了追求光和热应该不怕牺牲,并且还指出追求光和热的目的是为了给人间争得光明与温暖。

这里渗透着进步的价值观、生死观的理论原则,言简意赅,发人深思。

第五段,作者又进一步明确地表示自己的决心。

自己愿作人间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飞向日球,失去知觉,化为灰烬,在所不惜。

这是作者庄严的宣言,具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热情洋溢、感情奔放是巴金作品的突出特色,《日》一文便是凝聚着炽烈的热情的佳作。

作者歌颂了不顾一切追求光明的精神,表露出不可遏制的为真理而勇于献身的思想,表达了为国家、为人民发光、发热,直到烧成灰烬的决心和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