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

合集下载

《中国的航天》白皮书

《中国的航天》白皮书

(一)航天运输系统
加强航天运输系统建设,不断完善运载火箭型谱,提升进入空间的能力。
增强现役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发射适应性,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和运载火箭上面级,实现“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运载火箭首飞。“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完全采用无毒无污染推进剂,并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长征六号”运载火箭是新型快速发射运载火箭,具备700千米高度太阳同步轨道不小于1吨的运载能力。“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将具备近地轨道13.5吨、700千米太阳同步轨道5.5吨的运载能力。
——开放发展。坚持独立自主与开放合作相结合,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基础上,积极开展空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致力于推进人类航天事业的共同进步。
二、2006年以来的主要进展
2006年以来,中国航天事业实现快速发展,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航天重大科技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空间技术整体水平大幅跃升,空间应用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显著提高,空间科学取得创新性成果。
——和平发展。始终坚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反对外空武器化和外空军备竞赛,合理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切实保护空间环境,使航天活动造福全人类。
——创新发展。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基点,强化工业基础,完善创新体系,以实施航天重大科技工程为载体,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航天科技跨越发展。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和平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的原则。
——科学发展。尊重科学、尊重规律,从航天事业的发展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和科学部署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等各项航天活动,保持航天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自主发展。始终坚持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发展道路,主要依靠自身力量,根据国情和国力,自主发展航天事业,满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基本需求。

中国航天史简介

中国航天史简介
2007年10月24日北京时间18时0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 中心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探月卫星。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秒,神舟七号载着翟志刚,刘伯 明,和景海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0秒, 中国首个太空实验舱天宫一号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发出 “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掀起中国航天事业的第一 个高潮。10月20日,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在酒泉建立了 中国第一个卫星发射场。紧接着三年自然灾害和苏联撤走专 家,中国的卫星发射计划一度搁浅。
1970年4月24日21时31分,中国自行研制的“东方红” 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飞向太空。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 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研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 国家。这是我国航天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
测试基地。现在正在扩建,将成为中华人民共和 国的第四个卫星发射中心。由于此地点的纬度较 低,距离赤道只有19度,地球自转造成的离心力 可以让火箭负载更多的物品。建设是为未来中国 航天事业的发展。该中心将可以用来发射正在研 制的重型长征五号义
载人航天是有史以来花费最大的工程,超 过了金字塔、长城、大教堂以及各时代的 奇迹工程,为何中国还要乐此不疲地搞下 去呢?
2002年10月6日,美联社向全世界发布消息:在即将发射载 人飞船前,中国宣布最快在3年内把探月卫星送入月球轨道。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并顺利着陆。2005年10月 12日成功发射“神舟六号”。
2007年10月24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 一号探月卫星。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着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 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一是和平利用太空,为国家的和平发

2006年中国的航天

2006年中国的航天
一、发展宗旨与原则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贯彻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原则是:
——启动并实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研制、发射新型极轨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开展立体测图卫星等新型遥感卫星关键技术研究。初步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多谱段、不同分辨率、稳定运行的对地观测体系,实现对陆地、大气、海洋的立体观测和动态监测。
——统筹发展卫星遥感地面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整合并完善现有遥感卫星地面系统,建立和完善国家级的遥感卫星数据中心,建设和完善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等定量化应用的支撑设施,初步实现社会公益服务领域的遥感数据共享;建立卫星环境应用机构和卫星减灾应用机构,形成若干重要业务应用系统;在卫星遥感主要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6.深空探测。开展了绕月探测工程的预先研究和工程实施,取得重要进展。
空间应用
1.卫星遥感。卫星遥感应用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一批应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应用系统的技术水平和业务化运行能力明显提高,初步形成全国卫星遥感应用体系。建设和完善了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和许多省市的卫星遥感应用及论证机构。光学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建成并投入使用。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积累形成覆盖范围广、时间序列长的多波段卫星对地观测数据资源,提供多种遥感产品和服务。在一些重要领域,卫星遥感应用系统已投入业务化运行,特别是在气象、地矿、测绘、农业、林业、土地、水利、海洋、环保、减灾、交通、区域和城市规划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土资源大调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中国国家航天局

中国国家航天局

全相关图片编辑词条参与讨论所属分类:天文航天Administration),于1993年4月22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非军事机构,其职责是执行中国的国家航天政策。

国家航天局是在原航天工业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 主要职能∙• 组织机构∙• 领导∙• 国际合作∙• 航天体系[显示全部]中国国家航天局-主要职能负责研究制定国家航天发展规划、计划和行业标准负责重大航天科研项目的组织论证与立项审批,负责监督、协调重大航天科研项目的执行负责航天领域政府及国际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国家航天局-组织机构综合计划司:负责组织研究航天发展规划,编制航天年度计划。

系统工程司:负责组织重大航天科研项目的论证;负责管理、协调和监督重大航天科研型号的研制、生产与试验。

科技与质量司:负责组织开展航天预先研究;制定航天科技标准;建立航天质量控制体系。

外事司:负责组织、协调航天领域政府及国际组织间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国家航天局-领导国家航天局领导层由局长和两位副局长组成:局长:孙来燕副局长:金壮龙副局长:罗格中国国家航天局-国际合作中欧签署航天领域协议2006年11月2日~7日,世界气象卫星协调工作组(CGMS)第34届会议在上海召开。

会上宣布中国国家航天局成为CGMS的正式成员,中国国家航天局承诺为CGMS成员免费提供海洋一号卫星数据。

在本次会议上,国家航天局外事司张伟司长表示:中国航天发展始终坚持以需求为牵引,服务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

未来五年,中国的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将初步实现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努力实现对陆地、大气、海洋的立体观测和动态监测。

中国国家航天局将会充分利用CGMS这个平台与各航天组织和卫星用户组织共同探讨空间对地观测领域的重大技术和政策问题。

积极参与WMO天基系统计划,为CGMS成员提供更多对地观测数据。

国家航天局成为世界气象卫星协调工作组(CGMS)正式成员2007年5月24日,中国――欧洲空间局航天合作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位于法国巴黎的欧空局总部举行。

火星上有没有生命

火星上有没有生命

民防苑奇事揭秘火星上有没有生命方 钧 2006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 发表了《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 书,这是中国政府时隔5年后第二次 发布航天白皮书。

据介绍,目前“嫦 娥一号”探测器进展顺利,完成总 装,预计今年发射。

“神舟”飞船预 计2008年实现对接。

然而目前尚无火 星探测计划。

从发射载人航天飞船进入近地太 空,继而发展登月探测,这是我国航 天发展的蓝图。

人们接着就会想到火 星探测。

从近地太空到月球,再到火 星,这是美国、俄国(前苏联)的航天 事业发展轨迹,也是欧洲航天局的发 展之路。

为什么人类总是要把火星作 为一个探索目标?把火星探测作为一 个发展方向呢?因为火星上最有可能 存在着生命。

目前,人类根本没有能 力离开太阳系,而在太阳系内,火星 不仅是与地球距离最近的一颗行星, 而且它有大气层、有极地冰盖,存在着 台风、沙尘暴等自然现象,是一颗与地 球非常类似的星球。

在太阳系形成期的 最初10亿年里,火星与地球的环境状况 非常相似。

这一时期恰恰是地球上诞生 生命的关键时期,因此人们有理由推 测,火星上也具有孕育生命的条件,也 许那里也存在着生命。

人类一直期待着深入太空了解宇 宙,特别是能够与太空中其他生命进行 交流。

人类去火星探索地球外生命的行 动,早在47年前就开始了。

1960年10月 至1962年11月,前苏联先后发射了5枚 火星探测器,可惜均未成功。

1965年7 月,美国“水手4号”探测器首次从太 空中拍到了22张火星照片。

1972年12 月,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首次登陆 火星成功,并在火星地面上发回了20秒 钟的信息数据…… 在47年里,人类共发射了39枚火星 探测器( 包括近期欧洲航天局发射的 “猎犬2号”和今年8月4日美国发射的 目前还在向火星方向前进的“凤凰 号”探测器) 。

其中有21次火星探索行 动失败,其余17次都成功地完成了任 务(“凤凰号”未计入)。

最早的火星 探测行动是绕着火星飞行、与火星擦 肩而过,从而拍摄到了较近距离的照 片。

北斗简介

北斗简介

一概述1.1 北斗一号“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的设计方案是由“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芳允先生于1983年提出来的。

按照陈院士的方案, 我国于1988~1989年利用现有2颗C 频段通信卫星成功地进行了定位原理的试验。

1993年,我国进一步进行了双星定位系统的试验,从而奠定了全面建设北斗卫星试验系统的基础。

1994年,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经过国家批准立项,全面启动了导航试验卫星系统建设工作。

2000年10月31日、12月20日和2003年5月25日,我国使用CZ-3A火箭分别成功地发射了”北斗一号”卫星导航系统的第一、二、三颗卫星,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区域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至此,我国成为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拥有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国家。

北斗一号卫星定位系统的英文简称为BD,在ITU(国际电信联合会)登记的无线电频段为L波段(发射)和S波段(接收)。

该系统由三颗(两颗工作卫星、一颗备用卫星)北斗定位卫星(北斗一号)、地面控制中心为主的地面部份、北斗用户终端三部分组成。

北斗定位系统可向用户提供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的即时定位服务,授时精度可达数十纳秒(ns)的同步精度,北斗导航系统三维定位精度约几十米,授时精度约100ns。

可以为中国全境和周边部分邻国提供定位、导航、授时和简易通讯服务。

1.2 北斗二号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06年10月12日发布的《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 北斗卫定位系统已作为中国未来5年的五大航天科技工程( 221工程)之一列入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计划。

按照规划,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有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采用东方红3号卫星平台。

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又细分为27颗中轨道(MEO)卫星和3颗倾斜同步(IGSO)卫星组成,27颗MEO卫星平均分布在倾角55度的三个平面上,轨道高度21500公里。

按照建设规划,2012年左右,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首先提供覆盖亚太地区的导航、授时和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

广东省天文奥林匹克竞赛试题(低年组)

广东省天文奥林匹克竞赛试题(低年组)
C
A
B
A
C
B
C
B
C
D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B
C
C
A
C
D
D
B
C
41
42
43
44
45
C
A
D
B
C
二、问答题:
1、以下是北半球二分二至示意图
2、(1)猎户座,大熊星座(北斗),仙后座
(2)
两点说明(a)天鹅座只要画出“十字架”即可,(b)不同时刻看起来星座倾斜程度不一样,这里时刻不限,只要形状正确即可。
A. 10分钟B.3个月C. 4.2年D. 10.3年
19.从地球上看月球的直径是0.5度,那么从地球上看太阳的视直径大约是多少?
A. 10度B. 5度C. 1度D. 0.5度
20.太阳每年在黄道上经过多少个星座?
A. 6 B.12 C. 28 D. 88
21.我们的太阳已经大约燃烧了50亿年,但它还正当壮年。太阳在50亿年后将耗尽燃料,其最后将变成什么天体?
A木星B土星C天王星D海王星
1412月24日中午12:00乘飞机从北京飞往伦敦,途中飞行11小时,到达伦敦时当地的时间是:()
A 24日15:00 B 24日23:00 C25日7:00 D以上都不对
15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属于岩石行星的是:()
A地球、水星、金星、火星B火星、地球、金星、木星
C木星、土星、天王星D天王星、海王星
3.天空中的恒星有的相对发红,有的相对发蓝。蓝星与红星相比较,哪种说法正确?
A.更为年老B.质量较小C.重元素较少D.表面温度高

中国的BD-2系统

中国的BD-2系统

中国的BD-2系统2000年以来,我国已成功发射了7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建成北斗导航试验系统。

这个系统具备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范围内的定位、授时和GPS广域差分功能,并已在测绘、电信、水利、交通运输、渔业、勘探、森林防火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逐步发挥重要作用。

鉴于该系统的重要作用,2006年,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特别提到了完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系统,启动并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

正在建设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空间卫星系统、地面运控系统和用户应用系统三大部分组成。

由5颗静止地球轨道(GEO)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

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m,授时精度为50ns,测速精度达到0.2m/s。

授权服务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

地面运控系统由主控站、注入站和监测站等若干个地面站构成;用户端由北斗用户终端和与GPS、GLONASS、伽利略其他导航系统兼容的终端组成。

用户应用系统包括所有服务于陆、海、空、天等不同用户、不同性能的各种谱型用户设备,主要任务是接收卫星发射的导航信号,实现用户的导航定位、定时、测速和报文通信。

第二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空间段卫星接收地面运控系统上行注入的导航电文及参数,并且连续向地面用户发播卫星导航信号,用户接收到至少4颗卫星信号后,进行伪距测量和定位解算,最后得到定位结果。

同时为了保持地面运控系统各站之间时间同步,以及地面站与卫星之间时间同步,通过站间和星地时间比对观测与处理完成地面站间和卫星与地面站间时间同步。

分布国土内的监测站负责对其可视范围内的卫星进行监测,采集各类观测数据后将其发送至主控站,由主控站完成卫星轨道精密确定及其它导航参数的确定、广域差分信息和完好性信息处理,形成上行注入的导航电文及参数。

短报文通信一次可传送多达120个汉字的讯息,授时精度达10纳秒,定位精度为:水平精度100米(1σ),设立标校站之后为20米(类似差分状态)。

中国航天最新50字

中国航天最新50字

中国航天最新50字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航天事业在历届当和国家最高领导层亲切关怀下,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在各部门的通力配合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研制探空火箭到具备研制发射各种卫星和载人飞船的能力,航天技术从一片空白到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不仅为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2000年11月,中国政府发表了《中国的航天》白皮书,首次以政府文告向外宣布中国航天的成就和未来发展,明确中国空间活动由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空间科学三部分组成。

2006年10月,我国政府再次发布了《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明了中国航天未来发展方向和相关政策。

中国航天已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繁荣富强的象征,兴旺发达的缩影。

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往太空,动听的《东方红》乐曲传遍全球,无数中国人奔走相告,欢呼雀跃。

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从此,中国的火箭和卫星一次次成功,令人瞩目,也使中国成为真正的航天大国。

我国研制的12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基本上满足了发射不同用途卫星的要求。

迄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91次腾空,将我国自行研制的70余颗空间飞行器送入预定轨道,成功发射了28颗外国制造的卫星。

独立研制成功了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即将形成,构建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星座计划正在加紧实施。

在发展系列卫星的同时,国家支持发展卫星公用平台,已形成了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东方红四号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平台、CAST968和CAST2000小卫星公用平台等。

地球静止轨道大型卫星公用平台的首发星即将发射,标志我国空间技术发展达到了又一个里程碑,并已签署两个整星出口合同,跻身国际通信卫星制造竞争市场。

嫦娥工程:拓展国际合作新领域

嫦娥工程:拓展国际合作新领域

嫦娥工程:拓展国际合作新领域作者:任荣珍当今世界航天活动正集中在探月热和深空探测热,月球探测能力体现了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

2004年嫦娥工程立项以来,一直遵循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秉承独立研制的原则,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航天领域国际合作的总体方针,在国防科工委的组织领导下,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2006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阐明,外层空间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各国开展外空活动,应有助于各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应有助于人类的安全、生存与发展,应有助于各国人民友好合作。

嫦娥工程研制过程中以“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为原则,铺开了全新的国际合作发展道路。

合作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合作领域范围逐步扩大,取得了合作实效。

月球探测是基础性、前瞻性的科学探索活动,有开展国际合作的必要前提。

良好的环境氛围和共识促进了各国探月活动国际合作的进一步深入。

我国航天事业经过五十多年发展,在国际航天界赢得了较高声誉,为开展国际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证,也为嫦娥工程实施过程中开展国际合作准备了条件。

嫦娥历程:走出探月的国际合作道路我国自行研制的“嫦娥一号”卫星承载着千年梦想,成功被月球捕获,成为月球卫星,在星空中与明月相依相映。

这是我国首次对月球进行全方位勘查,这是中国航天事业经历几十年发展后,迈向深邃太空探索的第一步。

实施探月工程,提高了我国在国际深空探测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对此,绕月探测工程总指挥栾恩杰深有体会,他说:“从国际上看,中国已经是一个航天大国,现在应该参与到国际航天活动体系里去,这表明了我们的能力,也是直接参与人类的科学探索活动。

没有嫦娥工程的时候,在国际月球探测领域,别人不找我们,我们也不找别人,似乎在这个领域里有你没你无所谓。

当我们实施这个工程后,2004年在印度召开了一次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国际航天界、科学界、工程界的权威人士都来了,也邀请我们参加,大家共同探讨人类对月球的探测,交流各国的探月活动。

2006年中国的航天

2006年中国的航天

2006年中国的航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二○○六年十月北京China's Space Activities in 2006Information Office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October 2006,Beijing前言Preface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航天活动呈现蓬勃发展的新态势。

主要航天国家相继制定或调整航天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航天事业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航天活动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进一步增强。

Space activit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been flourishing in the first few years of the 21st century.Leading countries in the area of spaceflight have formulated or readjusted their development strategies,plans and goals in this sphere.The role of space activities in a country's overall development strategy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salient,and their influence on human civilization and social progress is increasing.中国航天事业始于1956年,迄今已整整走过五十年光辉历程。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航天事业,在若干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一贯主张外层空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支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各种活动,积极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不断为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天文知识竞赛要点背记(强化练习)

天文知识竞赛要点背记(强化练习)

天文知识竞赛要点背记(强化练习)1、单选一天中,我们发现太阳初升时的视直径大于中午是因为()A、早晨太阳离地球近B、人眼的错觉C、中午气温高D、地形的变化正确答案:B2、单选为便于观测日、月、五(江南博哥)星的运动,中国古代很早就将黄、赤道附近的天区分为()A.黄道十二宫B.二十八宿C.360度D.三垣正确答案:B3、单选牛郎星位于(、)A、金牛座B、天鹰座C、飞马座D、天鹅座正确答案:B4、单选宇宙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是()。

A、氢B、氦C、碳D、铁正确答案:A5、填空题卡西尼号除探测了土星之外,还探测过()正确答案:木星6、单选大潮发生的日期一般是()A、提前于朔望日期1—3天B、就在朔望日C、落后于朔望日期1—3天D、与朔望日无关正确答案:C7、单选在希腊神话中,太阳是一个左手托金球,右手握七弦琴的神,他名叫()A、阿尔特弥斯B、阿波罗C、玛尔斯D、维纳斯正确答案:B8、单选太阳属于什么星()A、中子星B、行星C、恒星D、卫星正确答案:C9、单选钓鱼岛从何时开始就明确为我国的领土?()A、明朝B、唐朝C、巴元朝D、宋朝正确答案:A10、单选1994年撞击木星的彗星名叫()A、百武彗星B、哈雷彗星C、海尔-波普彗星D、苏梅克-列正确答案:D11、单选我国古代将木星称为什么?()A、岁星B、镇星C、长庚D、荧惑正确答案:B12、单选我们的太阳系位于()A、小麦哲伦星系B、仙后座星系C、狮子座星系D、银河系正确答案:D13、单选月球无大气层的主要原因是:()A、质量和体积太小B、温度过高,使大气蒸发C、距离太阳太近D、无水正确答案:A14、单选宇宙大爆炸最初是由谁提出的?()A、牛顿B、伽利略C、霍金D、勒梅特正确答案:D15、单选太阳系内8大行星从内到外的顺序是什么?()A、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B、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水,金,C、水,金,地,火,木,海王土,天王,D、水,金,地,土,天王,海王,火,木正确答案:A16、单选在地球上不可能观测到()A、日偏食B、日环食C、月偏食D、月环食正确答案:D17、单选1等星比6等星看起来.()A、亮度相同B、亮的多C、暗的多正确答案:B18、单选太阳的寿命大概还有多长时间()A、50亿年B、60亿年C、70亿年D、80亿年正确答案:A19、单选太阳系内目前已知最高的火山在哪一颗行星上?()A、金星B、地球C、火星D、木星正确答案:C20、单选乘坐我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A、杨立伟B、聂海胜和翟志刚C、翟志刚和聂海胜D、费俊龙和聂海胜正确答案:D21、单选从地面观测,金星在天气晴好的黑夜看上去非常亮,但在天气不好或者天不是很黑的时候看上去却不那么亮。

天文知识 题库

天文知识 题库

05. 下述星座中离银河方向最远的是牧夫座 06. 07. 08. 09. 目前国内正式发行的天文科普刊物是天文爱好者 在 2003 年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队获得了(5)块奖牌。

近年来获得 Intel 国际科学和工程学大奖赛天文学方面奖项的中国队选手是 (孟奂) 。

到目前为止发现 SOHO 彗星最多的中国人是(周兴明和陈栋华)。

10. 下面的名字里已经被命名为小行星名字的是(孟奂)。

11. 一光年大约是(6.3 万)天文单位。

12. 银河系的大小约(10 万)光年。

13. 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亮,它们看上去的大小(差不多大)。

14. 从地面观测,金星在天气晴好的黑夜看上去非常亮,但在天气不好或者天不是很黑的 时候看上去却不那么亮。

在这两种情况下,金星的星等(没有变化)。

15. 2004 年 5 月上旬,在北京最可能用肉眼直接观测到的彗星的编号是(C/2001 Q4)。

16. 我们夜晚看到的流星发光的高度与一般民航飞机的飞行高度相比(要高 10 倍左右)。

17. 在木星上不可能观测到(火星冲日)。

18. 使用 8 厘米的折射望远镜观测火星大冲,以下放大倍数中最合适的是(50)倍。

19. 最近几年中金星凌日的时间是(2004 年 6 月 8 日)。

20.有的媒体称 2004 年 3 月下旬出现的“五星连珠”, 实际上指的是五颗大行星 (同时出现 在观测地点的地平线以上)的现象。

21. 2004 年 3 月 15 日,美国天文学家宣布发现了一个距太阳最远的太阳系天体 “赛德娜”。

跟人们发现的其他太阳系天体相比,(它的近日距最大)。

22. 据报载,专家指出,“人眼分辨率的张角是 0.1 度。

假设航天器的飞行高度是 300 公里,则只有长宽都能达到 500 米的物体才能在人眼中表现为一个点,从而被 人看见。

而长城的宽度仅在 10 米左右,显然不够标准。

在 36 公里的高度,长城就 会从我们的视线内消失。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1975-2008)1956年2月,着名科学家钱学森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1956年3月,国务院制订《1956年至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其中提出要在12年内使中国喷气和火箭技术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1956年4月,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中国的航空和火箭事业。

聂荣臻任主任,黄克诚、赵尔陆任副主任。

1956年5月10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央提出《建立中国导弹研究工作的初步意见》。

5月26日,周恩来总理主持中央军委会议讨论同意,并责成航委负责组织导弹管理机构和研究机构。

1956年10月8日,我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钱学森任院长。

1958年1月,国防部制订喷气与火箭技术十年(1958年至1967年)发展规划纲要。

1958年,中国科学院由钱学森、赵九章等科学家负责拟订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代号为“581”任务,成立了“581小组”,议定建立三个设计院落。

8月,第一设计院成立。

11月,迁往上海,改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机电设计院。

1958年4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60年2月19日,在上海郊区的一片稻田里,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火箭飞了八公里。

9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2年3月21日,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失败。

1963年1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1964年4月29日,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1970年或1971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4年6月29日,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火箭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4年7月19日,中国第一枚内载小白鼠的生物火箭在安徽广德发射成功。

1965年,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1965至1972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

天文知识竞赛题(有答案)

天文知识竞赛题(有答案)

天文知识竞赛题(有答案) 宣传和普及天文知识竞赛题(简单题)1.万有引力定律是谁发现的?(B)A。

伽利略 B。

牛顿 C。

哈勃 D。

哥伦布2.现代最杰出的宇宙学家是谁?(D)A。

伽利略 B。

牛顿 C。

哈勃 D。

霍金3.在星系间起主导作用的是哪种力?(A)A。

引力 B。

磁力 C。

电场力 D。

洛伦兹力4.日地距离光要走约多长时间?(C)A。

6分钟 B。

7分钟 C。

8分钟 D。

9分钟5.潮汐是怎么形成的?(A)A。

主要是月球和地球的引力 B。

主要是月球和火星的引力C。

主要是太阳和水星的引力 D。

主要是月球和火星的引力6.我们生活在几维世界中?(D)A。

一维 B。

二维 C。

三维 D。

四维7.太阳系中哪个行星的体积最大?(B)A。

地球 B。

木星 C。

火星 D。

水星8.太阳系内8大行星从内到外的顺序是什么?(A)A。

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B。

地、火、木、土、天王、海王、水、金C。

水、金、地、火、木、海王、土、天王D。

水、金、地、土、天王、海王、火、木9.太阳系中哪个行星有美丽的光环?(D)A。

水星 B。

金星 C。

火星 D。

土星10.太阳系中,哪个行星的大气环境与地球最为接近?(C)A。

火星 B。

木星 C。

金星 D。

水星11.目前太阳系有几大行星?(C)A。

6 B。

7 C。

8 D。

912.太阳的主要物质成分是什么?(D)A。

氢 B。

氦 C。

氢、氧 D。

氢氦13.太阳死亡之后,会变成什么?(D)A。

中子星 B。

恒星 C。

行星 D。

白矮星14.天文学上常用的距离单位是什么?(C)A。

公里 B。

千米 C。

光年 D。

米15.小行星带处在哪两个行星轨道中间?(C)A。

火星、水星B。

金星、木星C。

火星、木星D。

水星、星16.冥王星属于什么类行星?(C)A。

恒星 B。

中子星 C。

矮行星 D。

白矮星17.在太阳系中那个行星离太阳最近?(D)A。

地球 B。

木星 C。

火星 D。

水星18.在太阳系中那个行星离太阳最远?(A)A。

论述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论述题的答题方法与技巧

三、寻找论据,围绕论点,适当展开 论述
不管是哪一种设问方式,论述展开过程大致相似。 论述过程实际上就是将所归纳的论点运用科学的原 理或事实进行展开,最后又回到论点的过程。 例1:扩大农民就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农业劳 动生产率的提高,我国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扩大农民就业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农民就业不但能更加充分地利 用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而且能够促进广大农民收 入的普遍增长,从而形成收入增长→内需扩大→经济 繁荣→就业增加→收入增长的良性循环。举例
我们要建设的小康社会,是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 殷实的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对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第一、有利于促进现代化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政治是经济的 集中体现。正确的政治领导归根到底要体现在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 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 展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第二、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我国是人民民主 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国家 政权的最主要职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协调人民 内部关系和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巩固国家政权,为我国 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第三、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我文明建设。人民当家作主是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 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有利于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为小康社会和社会主 义现代化提供政治保障。 第四、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 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 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密切党和群众的关系,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创造 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良好的国际环境。 最后、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 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相结合,是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 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社会文 明进步、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结论(略)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中国航天发展史简介

一是和平利用太空,为国家的和平发
展服务。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发布的《2006年中国的 航天》白皮书指出,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 宗旨是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地球和宇宙 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 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 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 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 权益,增强综合国力。
中国航天史
时间线
1956年10月8日,中国组建了国防 部第五研究院(简称老五院),代 号0038部队。该研究院由钱学森 担任院长,其职责是攻克远程导弹 的技术难关。
1960年11月5日,中国自制的第一 枚导弹“P-2”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 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 射场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 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当今世界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和强权
政策依然盛行,为防患于未然,切实提 高防范太空空袭的能力,需要利用我国 现有的航天技术,大力发展各种民用通 信、导航、探测、气象等卫星和宇宙飞 船等航天器,防御来自太空的打击。只 有在太空占有一席之地,才能维护国家 的太空安全,否则国家主权的“高边疆” 就会失防,国家安全防务就会出现漏洞。 因此,进军太空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2003年10月15日早上9时整“神 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宇 航员杨利伟在酒泉航天发射中心 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发射升 空,飞船在太空绕地球飞行14圈 后,返回舱于2003年10月16日6 时23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 场成功着陆。
2005年10月12日早上9时整“神 舟六号”飞船载着两位中国宇航 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发射升空。
2007年10月24日18时 05分,搭载着我国首 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 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 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 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

中国探月计划出台始末揭秘

中国探月计划出台始末揭秘

中国探月计划出台始末揭秘作者:李鹏来源:《课外阅读》2007年第01期2004年,正式启动的“嫦娥工程”是中国在月球探索方面迈出的第一步,也是中国这个航空大国开始深空探索的宣言书,它将成为中国航天继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工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

此时,它距“嫦娥工程”最早的构想已经有了十几年的时间。

1994年,美国发射了“克莱门汀号”环月探测器,不但开始了全月面元素的分布与含量的探测,并意外发现了在月球南极区有水存在的信息。

当年,欧洲空间局也提出了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详细计划,根据计划,他们将逐步建立月球科学研究基地。

随后,俄罗斯、日本等国家的航空航天科学家们也开始了行动,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新一轮的探月高潮。

美国人的发现和其他国家的行动在中国的航空航天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

于是,1994年我国探月工程也被提上了论证日程。

2000年11月22日,中国政府首次公布航天白皮书——《中国的航天》,明确了近期发展目标中包括“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同年10月5日在京召开的首届“世界空间周”庆祝大会上,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在《面向21世纪的中国航天》的报告中首次公开表明了中国探月的决心。

2004年2月,中国绕月探测工程很有诗意地被命名为“嫦娥工程”,同时第一颗绕月卫星命名为“嫦娥一号”,栾恩杰被任命为“嫦娥工程”的总指挥。

自此,中国漫长的探月计划从科学家们的争论中开始公开地走到了人们的面前。

从提出论证开始,时间已经整整过了10个春秋。

根据中国已经确定的探月工程的计划,整个探月工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期工程为“绕”,二期工程为“落”,2017年进行的三期工程为“回”。

在外界看来,“嫦娥一号”卫星升空实际上只是中国整个探月工程的一个序曲。

尽管目前国防科工委仅仅启动了“嫦娥工程”第一期“绕月探测工程”,第二期和第三期计划尚未正式立项,但是没有人怀疑它们已经是“箭在弦上”。

2007年4月“嫦娥一号”顺利升空以后,接下来“嫦娥工程”第二期就将很快进人实质性的阶段。

天文知识 题库汇总

天文知识 题库汇总

05. 下述星座中离银河方向最远的是牧夫座06. 目前国内正式发行的天文科普刊物是天文爱好者07. 在2003年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中,中国队获得了(5)块奖牌。

08. 近年来获得Intel国际科学和工程学大奖赛天文学方面奖项的中国队选手是(孟奂)。

09. 到目前为止发现SOHO彗星最多的中国人是(周兴明和陈栋华)。

10. 下面的名字里已经被命名为小行星名字的是(孟奂)。

11. 一光年大约是(6.3万)天文单位。

12. 银河系的大小约(10万)光年。

13. 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亮,它们看上去的大小(差不多大)。

14. 从地面观测,金星在天气晴好的黑夜看上去非常亮,但在天气不好或者天不是很黑的时候看上去却不那么亮。

在这两种情况下,金星的星等(没有变化)。

15. 2004年5月上旬,在北京最可能用肉眼直接观测到的彗星的编号是(C/2001 Q4)。

16. 我们夜晚看到的流星发光的高度与一般民航飞机的飞行高度相比(要高10倍左右)。

17. 在木星上不可能观测到(火星冲日)。

18. 使用8厘米的折射望远镜观测火星大冲,以下放大倍数中最合适的是(50)倍。

19. 最近几年中金星凌日的时间是(2004年6月8日)。

20.有的媒体称2004年3月下旬出现的“五星连珠”,实际上指的是五颗大行星(同时出现在观测地点的地平线以上)的现象。

21. 2004年3月15日,美国天文学家宣布发现了一个距太阳最远的太阳系天体“赛德娜”。

跟人们发现的其他太阳系天体相比,(它的近日距最大)。

22. 据报载,专家指出,“人眼分辨率的张角是0.1度。

假设航天器的飞行高度是300公里,则只有长宽都能达到500米的物体才能在人眼中表现为一个点,从而被人看见。

而长城的宽度仅在10米左右,显然不够标准。

在36公里的高度,长城就会从我们的视线内消失。

因此从太空中不可能看到长城”。

如果记者报道的时候没有写错,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专家说的不对,能否看见一个物体并不取决于它有多小)。

天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参考

天文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参考

【导语】科普知识的发展必然推动与之相关的其它学科的发展,同时科普知识也催⽣了科普展品这⼀事物。

科普展品能⽣动、形象的展⽰科学知识,是科学普及⼀个重要环节。

下⾯是分享的天⽂科普知识竞赛试题参考。

欢迎阅读参考! 篇⼀ 1:下列关于星体⾃转的说法正确的是(C)A、太阳⾚道处⾃转的⾓速度⽐两极⼩B、地球⾚道处⾃ 转的⾓速度⽐两极⼤C、地球⾚道处⾃转的线速度⽐两极⼤D、太阳上各处⾃ 转线速度相同 2:当⽇⾷过程的开始阶段,观察者总是看到天上的⽇轮(B)发 ⽣亏损。

A东⾯B西⾯C南⾯D北⾯ 3:⼤潮发⽣的⽇期⼀般是(C) A提前于朔望⽇期1—3天B就在朔望⽇ C落后于朔望⽇期1—3天D与朔望⽇⽆关 4:地球上之所以会有四季五带之分,其根本原因在于(A) A黄⾚交⾓的存在B地球的公转 C地球的球形状D地球的⾃转 5:地跨两⼤洲,⾸都在西半球的是:(C)A、埃及B、俄罗斯C、美国D、⼟⽿其 5:钓鱼岛从何时开始就明确为我国的领⼟?(A)A、明朝B、唐朝巴元朝D、宋朝 6:当长江发⽣特⼤洪⽔时,下列城市受威胁的是:(C)A、重庆B、郑州C、武汉D、杭州 7:《时间简史》是谁的著作?(D) A伽利略B爱因斯坦C⽜顿D霍⾦ 8:如果飞船要逃逸出太阳系,所必须拥有的最低速度为?(D) A4.2km/sB7.94km/sC11.2km/sD16.7km/s 9:有的媒体称2004年3⽉下旬出现的“五星连珠”,实际上指的是五颗⼤⾏星(B)的现象。

A从地⾯上观测,它们彼此之间的⾓距不超过60度 B同时出现在观测地点的地平线以上 C从太阳系以外垂直于黄道⾯⽅向看,它们在黄道⾯上的投影 近似在⼀条直线上 D它们彼此之间的⾓距不超过60度 10:双星系统中两颗⼦星的运动⽅式是(B) A各⾃作圆轨道运动B围绕共同质⼼作椭圆轨道运动 C相对于共同质⼼静⽌D⼀颗⼦星绕另⼀颗⼦星作圆轨道运动 篇⼆ 1:宇宙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是(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中国的航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前 言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航天活动呈现蓬勃发展的新态势。

主要航天国家相继制定或调整航天发展战略、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航天事业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航天活动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进一步增强。

中国航天事业始于1956年,迄今已整整走过五十年光辉历程。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独立自主地发展航天事业,在若干重要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一贯主张外层空间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支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各种活动,积极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不断为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已确立了在本世纪前二十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战略目标,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更高要求。

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国家战略目标,加强自主创新,努力推进航天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自2000年中国政府发表《中国的航天》白皮书以来,中国航天事业又取得长足进展。

为增进世人对过去五年及今后一段时期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了解,这里就有关情况作些介绍和说明。

一、发展宗旨与原则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宗旨是:探索外层空间,扩展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促进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造福全人类;满足经济建设、科技发展、国家安全和社会进步等方面的需求,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维护国家权益,增强综合国力。

中国发展航天事业贯彻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

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原则是:—坚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满足国家需求,体现国家意志。

中国将发展航天事业作为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一项强国兴邦的战略举措,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航天事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坚持独立自主、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航天事业靠自力更生起步,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航天事业发展的战略基点。

根据国情和需求,有所为、有所不为,选择有限目标,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跨越式发展。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航天科技对国家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与支撑作用。

加强战略筹划,统筹规划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的发展。

以航天科技进步为先导,带动高技术和产业发展,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提升。

保护空间环境,合理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

—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开展空间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中国支持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各项活动,在平等互利、和平利用、共同发展的原则基础上,加强与世界各国在空间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二、过去五年的进展2001年至2005年,中国航天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一系列新成就。

建成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制和试验基地,进一步完善研究、设计、生产和试验体系,航天科技基础能力显著提高;空间技术整体水平明显提升,攻克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载人航天取得历史性的突破,月球探测工程全面启动;空间应用体系初步形成,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应用效益显著提高;空间科学实验与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空间技术1.人造地球卫星。

过去五年,自主研制并发射22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地球卫星,整体水平明显提高。

在已初步形成的四个卫星系列的基础上,发展形成六个卫星系列—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东方红”通信广播卫星系列、“风云”气象卫星系列、“实践”科学探测与技术试验卫星系列、“资源”地球资源卫星系列和“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系列。

此外,海洋卫星系列即将形成,构建“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计划正在加紧实施。

一批新型高性能卫星有效载荷研制成功。

各种应用卫星初步投入业务运行,其中“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气象卫星已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国际业务气象卫星系列。

地球静止轨道大型卫星公用平台的各项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大容量通信广播卫星研制取得阶段性成果。

微小卫星研制及应用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2.运载火箭。

过去五年,自主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连续24次发射成功,运载火箭主要技术性能和可靠性明显提高。

自1996年10月至2005年底,“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连续46次发射成功。

新一代运载火箭多项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120吨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研制进展顺利。

3.航天器发射场。

酒泉、西昌、太原三个航天器发射场建设取得新进展,提高了综合试验和发射能力,多次完成各种运载火箭、各类人造卫星、无人试验飞船和载人飞船的发射任务。

4.航天测控。

航天测控网的整体功能进一步增强和拓宽,多次为各种轨道的人造地球卫星、无人试验飞船和载人飞船的发射、在轨运行和返回着陆提供测控支持。

5.载人航天。

1999年11月20日至21日,中国成功发射并回收第一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之后又成功发射三艘“神舟”号无人试验飞船。

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发射并回收“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取得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突破了载人航天基本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开展载人航天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至17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实现“两人五天”的载人航天飞行,首次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试验活动,在载人航天领域取得又一个重大成就。

6.深空探测。

开展了绕月探测工程的预先研究和工程实施,取得重要进展。

空间应用1.卫星遥感。

卫星遥感应用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一批应用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应用系统的技术水平和业务化运行能力明显提高,初步形成全国卫星遥感应用体系。

建设和完善了国家遥感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以及国家有关部门和许多省市的卫星遥感应用及论证机构。

光学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建成并投入使用。

利用国内外遥感卫星,积累形成覆盖范围广、时间序列长的多波段卫星对地观测数据资源,提供多种遥感产品和服务。

在一些重要领域,卫星遥感应用系统已投入业务化运行,特别是在气象、地矿、测绘、农业、林业、土地、水利、海洋、环保、减灾、交通、区域和城市规划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在国土资源大调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西气东输、南水北调、三峡工程等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2.卫星通信广播。

卫星通信广播技术发展迅速,应用日益广泛,应用产业已初步形成。

截至2005年底,中国拥有国际、国内通信广播地球站80多座,全国共有卫星广播电视上行站34座,国内几十个部门和若干大型企业共建立了100多个卫星专用通信网,各类甚小口径终端站达5万多个。

卫星广播电视业务的开展与应用,提高了全国广播电视,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广播电视的有效覆盖范围和覆盖质量,卫星通信广播技术在“村村通广播电视”和“村村通电话”工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卫星远程教育宽带网和卫星远程医疗网初具规模。

中国作为国际海事卫星组织成员国,已建成覆盖全球的海事卫星通信网络,跨入了国际移动卫星通信应用领域的先进行列。

3.卫星导航定位。

通过“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等重大工程项目的实施,利用国内外导航定位卫星,在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开发、应用与服务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卫星导航定位的应用范围和行业不断扩展,全国卫星导航应用市场规模以每两年翻一番的速度快速增长。

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基础测绘、工程勘测、资源调查、地震监测、气象探测和海洋勘测等领域。

空间科学1.日地空间探测。

与欧洲空间局合作实施了地球空间双星探测计划,协同欧洲空间局的四颗空间探测卫星,首次实现世界上对地球空间的六点同步联合探测,获得重要的探测数据。

开展了月球和太阳系探测的预先研究。

2.微重力科学实验和空间天文观测。

利用“神舟”号飞船和返回式卫星,开展了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科学和微重力科学等领域的多项实验研究,进行了农作物空间诱变育种探索和高能空间天文观测,取得重要成果。

3.空间环境研究。

开展了对空间环境监测和预报研究;在空间碎片的观测、减缓和预报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初步具备对空间环境试验性的预报能力。

三、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与主要任务2006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将发展航天事业置于重要地位。

根据上述两个规划纲要,中国政府制定了新的航天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及稍长一段时期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按照这一发展规划,国家将启动并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重大航天科技工程,以及一批重点领域的优先项目,加强基础研究,超前部署和发展航天领域的若干前沿技术,加快航天科技的进步和创新。

发展目标运载火箭进入空间能力和可靠性水平明显提高;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协调配套的全国卫星遥感应用体系;建立较完善的卫星通信广播系统,卫星通信广播产业规模和效益显著提高;分步建立满足应用需求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初步形成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初步实现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由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

实现航天员出舱活动及航天器交会对接;实现绕月探测;空间科学研究取得重要原创性成果。

主要任务—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的运载火箭,最终实现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4吨;全面完成120吨级推力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推力的氢氧发动机的研制工作;提高现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可靠性和发射适应性。

—启动并实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工程;研制、发射新型极轨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开展立体测图卫星等新型遥感卫星关键技术研究。

初步形成全天候、全天时、多谱段、不同分辨率、稳定运行的对地观测体系,实现对陆地、大气、海洋的立体观测和动态监测。

—统筹发展卫星遥感地面系统和业务应用系统;整合并完善现有遥感卫星地面系统,建立和完善国家级的遥感卫星数据中心,建设和完善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等定量化应用的支撑设施,初步实现社会公益服务领域的遥感数据共享;建立卫星环境应用机构和卫星减灾应用机构,形成若干重要业务应用系统;在卫星遥感主要应用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研制并发射长寿命、高可靠、大容量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和电视直播卫星;发展卫星直播、宽带多媒体、卫星应急通信、公益性通信广播等技术。

继续发展和完善卫星通信广播的普遍服务功能,增加卫星通信领域的增值服务业务。

积极推进卫星通信广播的商业化进程,扩大通信广播卫星及应用的产业规模。

—完善“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系统,启动并实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计划。

发展卫星导航、定位与授时的自主应用技术和产品,建立规范的与卫星导航定位相关的位置服务支撑系统、大众化应用系列终端,扩展应用领域和市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