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分中心】《比较文学》班级讨论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分中心】《比较文学》班级讨论总结

此次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黑龙江分中心共有5位老师,其中绥化学院派出了以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4人教学团队,足见学院领导对比较文学教学的重视。5位老师全程参加了此次全国高校教师《比较文学》课程的网络培训,听取了曹顺庆教授、朱利民教授的精彩讲座,大家深有感触,更加认识到自己身上所背负的一份责任和使命。针对培训中心提供的三个讨论题目,黑龙江分中心的5位老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并达成了几点共识,现将讨论总结汇报如下:

1.比较文学研究与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首先,在接受此次培训之前,多数老师没有准确认识到比较文学精品课程建设的重大意义,在我们老师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悲观论调:比较文学学科体系不是很完备,理论性强,理论艰深。教学课时量偏少,学生也不爱听,老师上课备课量大,大家普遍感到困难,缺少信心。通过这一天半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比较文学学科前沿的研究理论,特别是曹老师对西方传统比较文学理论的自创性,解决了一直以来存在的困惑,明确了这门课在弘扬中国文化,传承世界文明,拓宽大学生知识面,训练学生比较思维能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人格塑造方面的重要作用。几位老师深感近年来我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与传统的比较文学相比,新的学科理论为推动了我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自主创新。在曹老师的讲课中,概括出一个新的学科理论范式,明确提出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一个基本特征与四大研究领域,一个基本特征即跨越性,这包括跨国别、跨学科、跨文明,四大研究领域即实证性影响研究、变异性研究、平行研究与总体文学研究。

针对曹老师的讲座当中涉及异质研究的问题,我班级体的一些心得如下:进行中西方文学的比较,如果忽视异质性的话,那么,在当下语境下,东方文学成为西方文学注脚的危险性就会进一步扩大。比较并不仅仅只能比较出“同”,还有“异”,这个“异”在某种意义上对于世界文学和文化的发展更有意义,对于形良好的文学和文化生态具有重大的意义。曹老师谈到的异质性研究,是研究在异文化的“异”的背景下“异”的文学(或说成文学的“异”),这里面其实涉及到两个两个层面的比较。先是不同文化背景的比较,再就是文学间的比较。而文化背景的比较,似乎还应涉及到思维模式的比较,由此想到季羡林先生提出过的东西方人不同的思维模式对文学的影响。曹教授提出对于“异”的研究,但其目的并不是要将“异”扩大化,也不是以“异”去取代“同”,是在肯定“同”的研究的基础上重视对于“异”的研究,既尊重“同”也尊重“异”。至于两个层面的比较的问题,这就涉及到研究的深度的问题,是先文化背景还是先文学的比较就要视不同的研究对象及目的而定了,因为不同的研究要求是不一样的,如渊源学与流传学的研究及其这二者在不同情形下体现出的不同的研究对象、研究方式等等。

绥化学院的陈香玉:认为建设精品课程的关键在于有一个精品的教学团队,精品课的建设实际上就是精品团队的建设,没有一位位像曹教授、朱老师这样优秀的老师。

哈尔滨学院的刘春慧:认为比较文学精品课程一是要具有先进性、互动性、整体性,开放性和示范性,其中示范性是其最显著的特点。基于此,比较文学学科从危机与尴尬中逐步走出来时,就极有必要立足这一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

加大课程建设力度,将其打造成精品,使我们的比较进入更高的层面。

2.比较文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

绥化学院连丽丽:可以把理论阐释和文本细读结合起来。在阐释完一个抽象的理论后可以选取学生熟悉地经典文本进行论证,并且让学生参与讨论。例如在讲解比较文学的形象学时就可以选取一个案例:分析西方文学中的吉普赛人形象,用《巴黎圣母院》、《简爱》和《卡门》等学生熟悉的经典文本阐释理论,并让他们参与讨论。

哈尔滨学院刘春慧:比较文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是抽象性的,不可能像文学那样生动形象,理论有理论的优势及意义,可是学生通常对理论有抗拒心理,教授文学理论的老师也深有此感。重要的是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强调比较文学的实用性。当然,比较文学的实用性这又是一个问题了。抽象问题的解决需要用具体的、可感知的例子来印证。比如说把中外比较经典的文本拿来和学生一起讨论分析,让同学们在具体的作品中来归纳和理解抽象的理论。认为在讲授理论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具体文本来讲授,把理论与生动感性的文本分析结合起来,多举例,当然这就需要老师具备丰厚的知识储备和文学底蕴,对中西文学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绥化学院连丽丽老师:毕竟不同于学者,重要的是如何深入浅出的把理论通过及其生动形象的方式阐释给学生,学生理解和掌握是最终的目标,没有经典的成果并不是关键问题。只要能够通过例子让学生明白就是最终的目标。

朱教授在与我们讨论的过程当中也与我们达成了共识,他说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研究并不是让大家去死记这些理论,而是希望大家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搞清楚什么样的研究才是比较文学研究以及如何从事比较文学研究,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拉郎配这样闹笑话的研究方式。因此,理论不仅仅是理论,它更大的作用是对研究的一种引导和规约。

绥化学院孙海英:比较文学的学科定义一直在发展变化着,争论也从没停止过,因此我觉得要想上好这门课,就必须在理论上跟住本学科定义的发展变化。而比较文学这门课在高校的开设,我觉得要考虑很多因素,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考虑到学生的基本素质。对于那些素质好的学生重点就是侧重提高理论水平,有一定的理论高度,还要有文学鉴赏水平和课外延伸能力。

绥化学院的陈香玉:对比较文学教学中的案例分析。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所在及其解决方案有何新的理解这个问题,大家争论的较为激烈。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不仅在于把比较文学的理论讲深,讲透,还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从文化的角度让学生有一个世界文学的概念,立足于中国文化和文论,建构中国自己的历史文化、理论体系。

3.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比较文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老师们逐渐认识到,在新技术条件下比较文学教学更加得心应手。先进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方式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丰富的网络资源,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最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以把相关的作业和练习内容通过网络手段布置的更趣味化一些,学生也对这种方式比较认可。另外,从个案的批评入手,或者从文化差异视角切入,激发学术对比较文学的兴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