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景观一体化环境设计研究及实践

合集下载

项目引导式教学在“园林设计”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项目引导式教学在“园林设计”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第33卷第1期2021年3月宁波工程学院学报JOURNAL OF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Vol.33No.lMar.2021DOI:10.3969几i ssn.1008-7109.2021.01.016项目引导式教学在“园林设计”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马力,魏守凤,段然,张雯洁(宁波工程学院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通过对当前建筑学人才培养方向的分析,重新思考了本科院校建筑学专业“园林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与教学任务。

在教学方法上提倡项目引导式教学模式,并以任新村为例,进行了具体的项目引导式教学实跌。

探索了项目引导式教学的设计与过程,总结了教学实跌的效果,即提高了学习兴趣与设计的思维能力,激发了自主学习动力,促进了多元发展、沟通表达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反思了教学实践的关键问题,即实践项目要恰当、教学资源要整合、课程设置要合理。

关键词:园林设计;教学;项目引导;任新村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109(2021)01-0095-06Project-guided Teaching in"Landscape Design"MA li*,WEI Shoufeng,DUAN Ran,ZHANG Wenjie(School of Civil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Ningb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Ningbo315211,China) Abstracts: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training direction of architecture talents,the paper re designs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teaching tasks of the"Landscape Design”course for architecture ma­jors.In the teaching methods,the project-guided teaching model is advocated,and a specific pro­ject-guided teaching practice is carried out with village as an example.It explores the design and process of project-guided teaching,and summarizes the effects of teaching practice in the way that it has improved learning interest and designed thinking ability,stimulated the mo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and promoted the ability of diversified development,communication and expression and teamwork.It also reflects on the key issues of teaching practice,which,practical projects should be appropriate,teaching resources integrated,and curriculum settings reasonable.Keywords:Landscape Design,teaching,project guidance,Renxin Village0引言园林设计是建筑设计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建筑大师贝律铭的建筑作品如香山饭店、苏州博物馆等无不是把园林作为重要的内容融入到建筑设计中;普利兹克奖获得者王満的建筑作品从中国古典园林中得到了很大启发;吴良铺提出了建筑、园林、城市规划三位一体的人居环境学及广义建筑学,认为收稿日期:2020-07-15修回日期:2020-09-09通信作者:马力(1976-),男,黑龙江哈尔滨人,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旅游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 E-mail:ghyml@96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21年第1期三者应该互相依赖、融合与促进叫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的越来越重视,建筑与园林的联系更加紧密,逐渐形成了建筑园林一体化的建筑学发展趋势。

城市建筑景观的环境艺术设计

城市建筑景观的环境艺术设计

TM229城市建筑景观的环境艺术设计探析张远博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09级环境艺术专业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对建筑环境尤其是建筑环境艺术的追求越来越高。

要做好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不仅需要做好设计本身的工作,同时还需要研究和结合环境艺术,了解其内涵及其特点,这样才能更好的做好景观设计工作,更好的为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好服务工作。

本文在分析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项目中的基础上,研究了我国目前城市建筑景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城市景观设计所应该坚持的环境艺术设计理念及应注意的方法。

关键词:环境艺术;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常用方法城市悦来与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人们越来越追求和发展的目标,在人们生活中有着相当大的作用,不仅向人们提供物质资源,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等其他资源。

如何营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城市建筑环境成为城市建设中值得人们研究的问题。

目前,环境艺术设计越来越为城市建筑景观设计所重视。

1 环境艺术设计在建筑项目中的作用对景观设计的常见认识是,在规划和建筑设计及施工完成后,看到那个地方还空闲着,便在哪里建设花园、水池、草坪等,实际上真正的景观设计并非如此。

一个优秀的建筑项目应该从环境设计入手,然后才进行规划设计,用环境设计来统领整个建设项目。

例如,所要建设湖体及水系应该在项目建设之初就应该考虑和设计在内,自然贯穿于整个项目。

虽然这种方法其规模较大,但是却有着相当大的效用,不仅可以从整体上对建筑项目进行艺术美化设计,同时还可以成为周围高层在俯瞰时一种艺术享受。

这种环境设计实际上继承了中国古代的设计手法,同时又将现代的环境设计理念相融合,是一种较保守但却较为成功的设计理念。

事实上,整个规划和建筑设计应该首先着眼于环境,关注环境的前提下进行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将环境作为整个工程核心。

2 目前我国城市建筑景观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目前我国的城市建筑景观设计存在诸多的问题,具体来说就是建筑的景观性和环境不能相融合,环境艺术性不能真正得到体现和发挥,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过度绿化,华而不实目前,很多建筑工程项目都在重视绿化的作用,但出现了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过度进行花坛草坪的设置和使用的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不符合环境艺术美观的原则,降低了环境的艺术效果,呈现出华而不实的特点,同时造成了相当大的浪费,提高了绿化成本。

大学校园生态环境设计的实践与研究——以河海大学文天学院为例

大学校园生态环境设计的实践与研究——以河海大学文天学院为例

130
Hale Waihona Puke ! !"#$%&'()
! *+,-
的植物配置原则、层次丰富的空间手法,最终实现生态原真、与人 心规划为毛主席雕像,是整个学校的景观主轴的起点,并将校区
和谐共存的大学校园可持续发展的景观,为学校师生创造一个亲 最美的景观通廊展现出来,体现庄严肃穆的同时也兼具轻快活
切交往、知识碰撞的优美环境。
泼。将西方理性规整的处理手法和谐穿插到收放有秩的空间系统
二、河海大学文天学院生态规划建设 基本情况
中,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兼而有之。最终达到景点绿化、道路 绿化、区块绿化有机结合的和谐效果。
河海大学文天学院郑浦港新校区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为全
三、河海大学文天学院资源共享
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对于河海大学的人文积淀、办学资源充 分共享。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为 公顷,总的建筑面积大概
济发展相结合,延续城市脉络,一体设计。 规划策略
开放的模式形成和周边城市良好的关系,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 为了促进大学的健康发展,积极主动地服务于社会,河海大学文
大学的绿色生态环境是师生的共享资源,提供了交流共享的 天学院制定出一套校园与周边城市互动的机制,在校区中规划一
场所,也体现了大学人文气息。文天学院的生态规划策略是:利用 片水利农业教育基地,承担起传播与带动周边院校水利水电教育
在这里,作者对前辈们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吸收和进一步的思 考。研究策略主要从四方面展开论述,提出校园生态环境规划的 研究路线,探讨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生态规划 大学区位、选址与城市空间相协同,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 上适度开发,校园规模和环境容量平衡,避免重复建设。在功能与 效率优化的基础上,规划校园整体布局,实施生态可持续的技术 及管理。作为与城市生态环境的一部分,校园生态环境系统应与 其相互协调,成为和谐整体。规划应尽量保持原有的生态环境,因 地制宜地开发建设,减少人为的影响。 6;资源共享 随着大学校园和城市间愈发密切的联系,其自身的社会服务 功能显现地更加重要。实现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资源共享、与周 边区域良性互动,是提高城市区域整体的生态功能的需要。现今 大学校园的规模日益扩大,“产、学、研”不断发展,不应该再将学 校仅仅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应该加强大学与城市的互动,实 现区域的发展与整合。 8;景观建筑 景观建筑作为生态可持续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着丰 富的文化内涵,浓厚的人文气息,还同时兼有景观观赏的属性。与 探讨其他建筑类型的模式和策略相同的是,景观建筑遵循贯彻生 态可持续价值观、传承建筑地域文化、尊重校园整体规划、应用建 筑绿色节能技术等原则。 5;可持续景观 校园景观应崇尚自然生态美学,在保留基地自然形态与景观 要素的前提下进行环境设计。遵循施法自然的环境观、多样立体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与环境塑造研究——以郑州万科美景魅力之城为例

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与环境塑造研究——以郑州万科美景魅力之城为例

图1居住区配套与绿化图2居住区内非机动车停车位方案规划图3居住区内非机动车停车位方案规划一、居住区中景观与环境的研究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得到了不少的改善,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种种问题。

如今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更多的是政府部门、地产开发商以及设计师根据本身的想法去满足大众们的需求,特别是在如今的房地产业发展如此迅猛的年代,很多的房地产以营利为目的,注重商业效果,忽视了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使得许多居民们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世界中,对于周边的环境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在生活中大部分居民所居住的公寓都关门闭户,缺乏邻里之间的沟通交流与社区活动,居民们的日子显得比较乏味和疲惫。

怎样去解决如钢筋混凝土般的居住区和人们日渐疏远的问题呢?对于居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与环境的塑造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景观规划设计使我们的居住环境更为生态化,满足了居民们对于环境的真实需求,更以人为本,在此基础上针对于环境的塑造来改善居民们的生活。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理论概述(一)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概念景观设计又称景观建筑学,指在建筑设计或者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对于周边环境的整体考虑与设计,包括人工要素与自然要素,使得建筑群与自然环境相呼应,在使用上更为方便、舒适,提高了整体艺术价值[1]。

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可以把景观设计分为硬景观、软景观两种类别。

硬景观通常包括一些人工设施,如铺装、雕塑、座椅、灯光果皮箱等等;软景观一般是指人工植被,通常包括喷泉、水池、抗压草皮、修剪过的树木等等[2]。

景观设计的好坏往往不在于环境的亮丽与否,而是是否解决了居民在生活中面临的种种问题,例如功能性问题和使用性问题,功能是否满足居民们的需求,使用上是否便捷舒适,与周围的环境是否协调。

人们在生活中往往对于周边的环境具有本能上的依赖,在闲暇期间对于周边绿植、花草以及水系的关注较多,居住小区内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往往都体现在社区的一些公共开放绿地或者是闲暇娱乐活动场所。

建筑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设计分析

建筑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设计分析

建筑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设计分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建筑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设计是当代建筑领域的重要趋势,它打破了传统建筑设计中室内外空间的界限,将建筑的内外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设计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设计思路和方法。

背景介绍一文将介绍建筑室内外环境一体化设计的发展背景、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研究的意义,以引起读者的兴趣,为后续内容的探讨打下基础。

1.2 问题概述建筑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设计在当今社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于舒适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加,建筑的室内外环境设计也逐渐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在实际设计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建筑的室内外环境存在着一定的脱节和不协调的现象,导致建筑整体环境的美感和实用性受到影响。

如何实现建筑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设计,成为了当前建筑设计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这不仅仅涉及到建筑外观与内部空间的统一性,更关乎建筑环境的功能性、舒适性、实用性等方面。

只有将建筑的室内外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建筑空间的完美呈现,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环境的追求。

本文将着重探讨建筑室内外环境一体化设计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影响因素,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来深入剖析这一设计理念的实际运用,并对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提出一些启示和建议。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探讨,为建筑室内外环境一体化设计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建筑设计领域的不断创新与发展。

1.3 研究意义研究室内外环境一体化设计的意义在于能够有效整合建筑内外环境资源,提高建筑的整体品质和可持续性。

通过深入研究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设计理念和方法,可以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的设计思路和创新方向,有助于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通过对实践案例的分析和总结,可以为建筑行业提供更具参考价值的经验和教训,促进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研究室内外环境一体化设计的意义不仅体现在设计实践中,更是对建筑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指引。

TOD_模式下公共交通站点区域景观一体化研究——以国际经验与成都实践为例

TOD_模式下公共交通站点区域景观一体化研究——以国际经验与成都实践为例

论。

同时,TOD 模式可以实现交通与城市的有机发展、功能融合,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配合土地混合使用和设计宜人的步行环境,创造出舒适、宜居、绿色生态的就业和居住空间。

在TOD 模式的应用与研究上,美国是最早探索TOD 理论并将其应用于本国实践的国家。

此外,日本、瑞典、卡塔尔,以及中国香港、北京、深圳等城市在轨道交通引导城市发展方面也取得了实践成就。

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也是我国西部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在政治、经济、文化上肩负着重要的城市职能。

成都市轨道交通呈圈层式铺设,市中心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向心力,能够辐射整个四川省乃至西南部分地区,由此也产生了高昂的地价,大部分市民在市中心工作,但选择居住在地价低廉的市郊,由此带来了严重的交通问题,潮汐交通现象明显。

为了疏解市中心城区的人口和功能,并引导城市空间可持续增长,在城市交通问题显著、大城市病亟待解决的需求之下,成都迎来了轨道交通发展的黄金时期 [1]。

到2020年,成都计划启动14个轨道交通场站综合开发TOD 示范项目,加快构建16个城市级站点、45个片区级站点、125个组团级站点、528个一般站点的四级综合开发体系[2]。

本文旨在通过探索各国在TOD 理论发展过程中对站点区域景观系统的建设,同时阐述成都在建设公共交通站点区域时绿色、生态的景观策略,以期为其他城市建设站点区域景观空间提供借鉴,更好地为行人提供高品质的景观空间,营造绿色舒适的环境。

2 TOD 模式基本概念与景观一体化TOD 即指“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其中的摘要 为缓解交通拥挤和城市无序蔓延等大城市病,TOD 模式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运用。

然而,当前很多城市只重视TOD 的高强度开发,缺乏对公共交通站点区域景观空间的建设,忽略行人的体验感,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公共绿色服务。

梳理日本、美国、瑞典和卡塔尔等国家在TOD 公共交通站点区域的景观空间建设经验,并阐述成都在建设TOD 站点区域的景观一体化策略,以期为其他城市建设轨道交通站点时实现景观一体化提供经验借鉴。

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分析

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分析

城市景观生态设计分析摘要:在大力发展经济的背后,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也层出不穷。

无论是建筑、电气或是城市景观,都在在不断尝试采取生态化的设计策略,以应对城市环境恶化问题。

本文根据多年工作实践,对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策略进行研究,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低碳理念; 城市景观; 生态设计;海绵城市前言当前,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强调低碳,发展低碳经济,创建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生活方式,也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

在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中,必须研究先进的生态技术,始终坚持以低碳为基础的城市规划目标,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的城市规划设计中,对大气、水质、土壤等物质生态进行了研究,多项研究表明,环境因素与居民主观评价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例如,一个高标准的环境指数可能不会有高的满意度。

因此,仅仅对专业技术进行客观分析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城市的经济、生活等进行深入研究,低碳视角下的城市景观规划设计是当今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对发展模式的探讨较少,应该立足于实践,多学科协同研究。

通过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建立了基于低碳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设计方法。

此外,从低碳角度出发,还需从景观优化、有机循环等现代技术入手,优化城市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一、城市景观生态分类(一)以水源类型分类城市景观生态,以滨水景观为主进行分类,大致可以按水体属性来分类,包括沿海型、洲岛型、滨江型和湖水型。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是滨江型城市景观,主要以江河河流为主。

它是当今城市文明发展的主要“根据地”。

不少国际大都市依托大江大河,逐渐发展得越来越繁华,滨江式城市景观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已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类城市景观。

从景观数量上看,滨海景观实际上弱于滨江景观,但建设规模往往大于前者,并具有优越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潜在的人文聚焦环境的吸引力。

滨水景观的湖水型,主要是以人类赖以生存的湖泊为主,如我国著名的张家港山、暨阳湖、杭州的西湖等,都属于城市滨水景观的湖水型。

茶馆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一体化研究--以无锡地区为例

茶馆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一体化研究--以无锡地区为例

2017年第12期图1传器的建筑外观图2室内陈设家具图3寄畅园茶馆建筑室外主体无锡位于长江三角洲江湖间走廊区域,江苏省东南部。

它是我国江南的重点风景旅游城市。

京杭大运河从老城区穿城而过,太湖偎依在城市的南端。

境内河网密布,到处是粉墙黛瓦、流水人家。

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素有“鱼米之乡”美誉。

品茗的习俗始于唐代的寺院,后传入民间。

唐代茶圣陆羽亲手题写的“天下第二泉”就在无锡的锡惠风景区内,无锡历来茶馆云集,嗜茶者众多。

这些特定的地貌、人文历史、气候与植被等都是构成无锡现代茶馆建筑与室内设计的有利条件。

1民居型茶馆一体化基本特征在无锡众多的茶馆建筑中,最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是民居型茶馆。

这类茶馆在传统水乡民居的基础之上进行修整和改建,利用民居的地理位置和建筑形式作为特色,让人们去感受真正的江南情怀和民居格局。

位于无锡老城清名桥历史街区的传器,就是这样一座别具特色的民居型茶馆。

1.1建筑外观与空间结构特征设计在传器的建筑外观上保留了传统江南民居的粉墙黛瓦,精致小巧的女儿墙为建筑增加了空间体量上的层次感。

原有两层临水建筑格局被完整的保留下来,靠近街道的那一面墙体进行了改建,增加了大面积的落地玻璃墙,使人们能够清晰的看到茶馆室内的布局与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橱窗的作用,在传统的门头之上用隶书形成匾额,突出茶馆的传统感。

在建筑空间的功能分割上,保留了原有的门厅、客堂、走廊、楼梯以及临河的露台,使人们可以真实的感受江南民居紧凑、小巧、有序的空间格局。

露台是室内空间的外延,在这里感受小桥流水人家的悠远意境。

二楼原有的居住空间被改造成了四个独立空间,最大的空间可以容纳十到十五人共饮,最小的空间则适合一到两人独处饮茶。

人们不同的消费诉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满足。

(图1传器的建筑外观)1.2民居内部室内环境设计传器茶馆的室内部分依据其建筑格局进行设计。

在家具等陈设品的选用上,以江南地区特有的榉木为材质首选,其纹理细腻,花纹优美、颜色古朴典雅。

酒店建筑的绿色建筑设计实践

酒店建筑的绿色建筑设计实践

酒店建筑的绿色建筑设计实践摘要: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能耗需求剧增,资源浪费严重,经济发展、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推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传统建筑模式向节能、低碳、舒适的绿色建筑方向发展成为当下重要的课题。

本文案例项目为某一处品牌度假酒店,已成功申领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其酒店建筑的舒适度需求与高能耗矛盾较其他建筑更为突出。

笔者全程参与该项目设计认证,在其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论证建筑功能、高效节能、舒适实用、室内环境质量之间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建筑设计;绿色建筑;酒店建筑;实践应用引言高档酒店实现绿色建筑具有一定难度,但也有诸多绿建措施可供实施,主要体现在建筑本体节能和大型空调设备节能及其系统优化设计,同时应对其高水耗特点,因地制宜,使用雨水回用水,在节约资源的同时保证其使用功能。

通过与节能设计、暖通空调优化相结合的技术手段,保证室内声、光、热环境。

希望本设计为酒店建筑的绿色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在绿色建筑标准改革与“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为建设更多高品质绿色建筑发挥作用。

1、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概述绿色设计理念是尽量在设计阶段考虑建设的后续施工实际状况,以降低施工环节的能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实现内部的资源循环利用为目标,努力建设环境友好的、功能舒适的、和周边社会协调的现代化功能性建筑,同时兼顾建设的人文设计理念,推动整个地域内的建筑布局实现更好地优化。

当下,全球正在普及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但不同国家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有所不同。

我国在充分考虑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

我国的绿色建筑理念,除了要求直观的立体绿化的设计外,更多的要求是偏向于节能减排,努力实现单位面积的最大利用。

通过节能、节水、节地等多方面的考量,尽量保障在有限的空间内打造出更健康、更绿色、更安全、更洁净的生活居住空间,在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局面下,实现人与大自然的友好共存,最大程度上发挥绿色设计理念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

环境设计对城市形象的塑造研究

环境设计对城市形象的塑造研究

环境设计对城市形象的塑造研究在当今社会,城市形象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个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城市形象,不仅能够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还能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而环境设计作为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环境设计涵盖了城市的建筑、景观、公共空间等多个方面。

从宏观的城市规划到微观的街道家具设计,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城市形象的呈现。

首先,建筑设计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能够成为城市的标志性符号,如悉尼歌剧院以其独特的造型成为了悉尼的象征。

建筑的外观、高度、色彩以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都直接影响着城市的视觉效果。

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展现着城市的繁荣与活力,而历史建筑则承载着城市的文化记忆,它们共同构成了城市丰富多样的建筑景观。

景观设计在塑造城市形象方面也功不可没。

公园、广场、绿化带等景观元素不仅为城市增添了绿色和生机,还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一个设计合理、美观舒适的公园可以成为城市的“绿肺”,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

比如纽约的中央公园,在繁华的都市中营造出了一片宁静的绿洲,成为了城市的重要景观和居民喜爱的休闲胜地。

公共空间的设计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同样关键。

街道、步行街、地铁站等公共空间是人们日常活动的场所,它们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对城市的感受。

一个宽敞、整洁、设施完善的街道能够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增强城市的亲和力。

而具有创意和人性化设计的公共空间,如创意十足的地下通道、充满艺术氛围的地铁站,能够展现城市的创新精神和文化内涵。

环境设计还能够通过营造独特的氛围和特色来塑造城市形象。

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背景,环境设计可以充分挖掘这些特点,打造具有个性的城市形象。

比如,苏州以其古典园林和水乡特色闻名于世,环境设计在保护和传承这些特色的同时,也不断创新,使苏州在现代社会中依然保持着独特的魅力。

此外,环境设计对于提升城市的功能和品质也具有重要意义。

风景园林建筑景观设计与社会参与研究

风景园林建筑景观设计与社会参与研究

风景园林建筑景观设计与社会参与研究近年来,风景园林建筑景观设计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其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风景园林建筑景观设计正是致力于创造美丽、舒适的城市空间。

风景园林建筑景观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通过规划、设计和营造城市、乡村以及其他场所的室外空间,以实现人们的生态环境需求和社交互动。

这种设计不仅仅是美化环境,更是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互动的重要手段。

在风景园林建筑景观设计的实践中,社会参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较早的设计实践往往由专业设计师独立完成,而缺乏对公众需求和意见的了解。

然而,现代社会更加注重民主和公众参与,设计师们开始意识到社会参与的必要性。

通过与公众沟通和对其需求进行充分了解,设计师能够更好地把握设计方向,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公众的期望。

风景园林建筑景观设计的社会参与不仅意味着与居民的合作,同时也涉及到与政府、企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合作。

在多方共同努力下,设计师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的要求,提供更具创意和可持续性的设计方案。

社会参与也带来了更广泛的参与者,包括居民、学者、专家以及非政府组织等。

他们通过座谈会、调查问卷、公开论坛等方式,与设计师进行深入的交流和互动,共同探讨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适应性。

此外,社会参与还能够加强设计师对于社会文化特点的理解,有助于创造与当地文化和历史相契合的设计作品。

社会参与不仅能够提高设计方案的质量,还能够增强公众对于城市环境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

通过参与设计的过程,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并且更加珍惜和保护自己所居住的环境。

这种主动参与的态度能够有效地推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和谐。

然而,社会参与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其中之一是如何平衡不同利益方的需求。

在实践中,设计方案常常需要考虑到居民、政府和企业等各方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需要充分倾听各方的意见,协调不同利益,以达成共识。

环境设计实习报告3000字

环境设计实习报告3000字

环境设计实习报告3000字一、见习目的通过这次的实习,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实践相结合,加强我们对环境工程专业的认识和了解其实际应用。

初步掌握污水、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工艺,以及环境检测的相应仪器。

同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我们以后更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见习项目安排20XX年10月29日红树林保护区(上午) 亚龙湾污水处理厂(下午) 20XX年10月30日红沙污水处理厂(上午) 鹿回头污水处理厂(下午) 20XX年11月 1 日环境检测站(上午) 小结20XX年11月 2 日气象站(上午) 荔枝沟污水处理厂(下午) 20XX年11月 3 日固体废弃物填埋厂(上午)总结三、见习内容1、了解各单位概况、处理工艺;2、了解常用处理设备、工作原理及主要构筑物构造、布第 15 页局; 3、掌握处理工艺流程、处理技术。

四、见习内容详述 1、实地检测10月29日上午,我们来到红树林河滩进行实地检测,有三个项目,具体是硫化氢的测定、溶解氧的测定、水样色度的测定。

(1)硫化氢的测定:我们根据水样的色度将标准液配成一系列比色度溶液,取水样目测法得水样的色度。

2、污水处理厂的见习第16 页10月29日下午、10月30日、11月2日我们依次见习了亚龙湾、红沙、鹿回头、荔枝沟四家污水处理厂,对污水处理工艺和构筑物有了初步的了解。

污水处理厂根据处理的量的大小和水污染程度决定厂的规模和构造物的繁简,现都用二级处理,先经历物理处理,再经过生物处理。

亚龙湾、鹿回头、荔枝沟的规模差不多,构筑物也大致一样,以亚龙湾污水处理厂为例,其流程为:原水粗格栅进水泵房平流沉砂池特殊生物格(厌氧、微曝气)生物氧化池(耗氧、曝气)配水井沉淀池快滤池消毒接触池中水池排放或再利用红沙规模是四家中最大的,其流程也较细致,具体为:原水粗格栅(间隙25mm)进水泵细格栅(间隙8mm)曝气沉砂池(充氧气)缺氧池(反硝化除氮)沉砂池(重力作用沉淀)超细格栅(间隙2mm)初沉出水提升泵BAF曝气生物滤池(加药,用聚三氯化铝)紫外消毒(之前有二氧化氯消毒)中水池出水泵这四家污水处理厂对沉淀后的污泥都采样浓缩、脱水(加絮凝剂)处理。

建筑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设计分析

建筑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设计分析

建筑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设计分析【摘要】建筑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设计是当前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趋势之一。

本文通过对室内外环境一体化设计的概念解析和建筑室内外环境的关联性分析,阐明了这一设计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实施原则和案例分析部分,我们介绍了一些成功的室内外环境一体化设计案例,并总结了实践经验。

结论部分强调了建筑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设计在提升建筑品质、节能减排、优化空间利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指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室内外环境舒适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设计将成为建筑设计的主流趋势。

本文对建筑室内外环境一体化设计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室内外环境,一体化设计,关联性,实施原则,案例分析,实践经验,重要性,发展趋势,引言,正文,结论。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建筑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设计是当前建筑设计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其实质是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材料选用,将建筑内外环境融为一体,打造出更加和谐舒适的建筑环境。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室内与室外往往是被划分为两个独立的空间,缺乏连续性和统一性,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待。

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人们对居住环境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建筑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设计已经成为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方向和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建筑室内外环境一体化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的功能性和舒适性,还可以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深入研究建筑室内外环境一体化设计的原理和实践经验,探讨其在当今建筑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对于推动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建筑室内外环境一体化设计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设计师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1.2 研究意义建筑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设计是当今建筑设计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其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室内外环境一体化设计能够促进建筑设计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产教研一体化导向下的校园建筑更新研究——以浙江大学逸夫科教馆改造为例

产教研一体化导向下的校园建筑更新研究——以浙江大学逸夫科教馆改造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24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5-0065-06 收稿日期 2023-06-25摘 要 高校建筑的更新应当以学科发展的需求为引导,并往往伴随着多因素的耦合变化。

该文以浙江大学西溪校区逸夫科教馆改造项目为例,探究在产教研一体化背景下如何通过建筑本体的更新,使其在时间、空间、功能、情理多维之间包容相生。

在平衡建筑“和合共生”的理念指导下,提出“空间赋能,文化予新”的设计策略,即在建筑内部创造同时承载生产、教学、科研三大功能的容器,外部则保留历史风貌使其融于校园环境,同时通过系列节点改造加强学科建筑群之间的联系,以满足校园与城市、历史、景观、教学、研究、产业等各因素之间的和合共生。

关键词 校园更新 产教研一体 空间赋能 和合共生Abstract The renewal of university buildings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needs of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and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coupled changes in multiple factors. This paper takes the renovation project of Yifu Science and Education Hall at Zhejiang University's Xixi Campus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how the building's body can be renew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so as to make it inclusive of each other in time, space, function and reason.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harmony and symbiosis", the design strategy of "space empowerment and cultural renewal" is proposed, i.e. the interior of the building is created as a container to carry the three functions of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while the exterior of the building is preserved in its historical appearance so that it blends into the campus environment. The design strategy is to create a container for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on the inside, while preserving the historic landscape on the outside.Keywords Campus regeneration,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Spatial empowerment, Harmony and symbiosis产教研一体化导向下的校园建筑更新研究——以浙江大学逸夫科教馆改造为例Renewal of Campus Buildings Under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 Education and Research: Taking the Renovation of Zhejiang University Yifu Science and Education Hall as an Example段昭丞 | Duan Zhaocheng 王 静 | Wang Jing 董丹申 | Dong Danshen 李静源 | Li Jingyuan大学是传授知识的场所,作为人才的摇篮,兼有养成人性,启迪心智之使命[1]。

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方法研究

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方法研究

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方法研究摘要:建筑与景观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本文从设计原则、设计材质及生态学角度分析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摒弃以往狭隘的学科分类思维模式,寻求建筑与景观设计一体性的一体化设计方法。

关键词: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一体性建筑本质上是指人工创造的空间环境,并以其形体和空间的存在为本体,放置在特定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以供人使用。

建筑形态在历经了后现代主义、文脉、隐喻之后有了质的深化,力求在材料、技术、构造与周边环境的组织之间达到一个完美的状态。

建筑与景观两者之间相互依存,并逐渐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同是人工创造的空间环境与环境景观、自然景观互相映衬,相映成趣。

近年来,设计界对于建筑与景观的一体性说越发推崇。

建筑师只关注建筑的构成,景观师的重点则放在绿植的种植上,两者之间并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

现代设计对于景观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

绿色植物不再单纯用作欣赏,也不仅仅用作背景,它们与建筑有了更深层次的联系。

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相统一的思路也开始逐渐发展并越发得到广泛认可。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不仅在设计中无需破坏自然景观,自然景观反过来也会为建筑增彩,在整个建筑设计中将景观作为基本点进而让建筑融于周围环境之中。

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在设计中去谋求景观与建筑在形态上的整合,这也为当代建筑设计领域注入了活力。

1 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理念建筑和景观的一体化设计是建筑对景观的适应。

建筑作为场所中的主体活动空间不会是孤立存在的,无论景观如何设计,都必须采用适宜当地生长的植物和富有地方特点的景观,这样才能够保持景观特色。

而景观则需要积极搭配建筑。

景观作为供人观赏的趣味存在,有专门修建的园囿,搭配供人休息停留的亭台楼阁;有围绕在建筑周围的修葺整齐的灌木,灌木则是专门为迎合主体建筑形态所设计的。

建筑与景观的一体性意味着在确定设计理念思想之后,建筑与景观的设计包括其形式、构造等皆围绕此理念开展,并在思考、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不断协调。

数智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数智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数智背景下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探讨环境设计专业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国家城市规划、园林设计和景观设计的相关内容,在当前城镇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有利于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建筑装饰行业对环境设计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高校作为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当基于新技术的优势,加强对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路径的探索,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环境设计工程问题的能力,以满足国家和行业发展的需求。

1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现状环境设计专业作为综合性较强的交叉学科,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建筑学、景观设计、历史学等多个学科的内容,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包含室内和室外规划、园林规划、景观规划以及城市规划等在内的课程体系。

环境设计专业借助艺术设计的相关理论和知识,对室内和室外的建筑环境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但结合现阶段的教学情况来看,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1 实践教学深度不够目前,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理论核心和基础课程两部分,所采取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实践训练的内容与当前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培养的专业技能缺乏含金量[1-2]。

环境设计专业虽然开设了实践课程,但目前实践教学的内容只有专业类实验和社会实践、相关实训实习和毕业设计等,通常是结合专业特点,由学校统一组织开展短期的校外活动,持续时间较短,而且主要集中于当地的一些博物馆和美术馆建筑,实践教学总体深度不够。

虽然学校也与一些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课程安排难以满足环境设计专业的社会实践需求。

1.2 时空延续性较差环境设计专业目前的实践教学主要采用基本理论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或者围绕相关专业岗位,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设计问题,完成毕业设计。

教师通常会对学生课程参与情况、专业技能训练情况进行考核,并依托学校建设的实验室和实训室,为学生提供各种类型的项目和案例,进行专业技能训练。

但建设实验室和实训室需要大量的资金,而且整体建设周期较长,后期升级改造也面临一定的困难,还需要及时更新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部分学校难以负担,导致实践教学时空延续性较差,学生只能了解实际项目的某个节点。

谈城市建筑景观的环境艺术设计

谈城市建筑景观的环境艺术设计

谈城市建筑景观的环境艺术设计摘要: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具有更加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平台。

设计者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表达更加丰富、更加多元的文化艺术形式和内容。

本文根据受众对于城市建筑景观环境艺术的需求,分析了目前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从整体外观的景观艺术设计以及建筑市内设计两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建筑景观;环境;艺术设计引言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囊括了城市及地区规划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甚至景观设计等,在人类的生存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引导着社会的发展,协调着人们的生活。

环境艺术不同于普通的艺术,其设计必须在一定的范围内充分应用各种技术手段,使人们的生活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有机结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日提高,高楼大厦平地而起,人们对于生活的享受不再局限在吃饱、穿暖的层面上,而是越来越追求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舒适的居住场所,因而对住宅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受众对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需求(一)、自由、快乐的审美需求建筑中的环境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人们文化意识和审美思想高度概括和集中的表现。

相对于其他的文化和艺术形式,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和人们的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或者说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

因此,人们对于文化和艺术最基本的审美需求也在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中有所表现。

当代人们对于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自由、快乐的审美需求成为了最基本的审美需求。

中国传统建筑中往往将对文化的传承和对受众的教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在审美取向上更多地担负了沉重的文化使命和社会使命。

(二)、动态的审美需求对于动态的需求一直是指导环境艺术发展的重要审美需求。

人们对于建筑中环境艺术的体验过程是一个运动的过程而非静止,观赏者需要从外到内再到外对于环境艺术进行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变化的感知体验,而不像欣赏一幅美术作品那样需要驻足观赏和研究。

有关绿色生态建筑的理论与实践

有关绿色生态建筑的理论与实践
效应包括四种无机效应(温室效应、烟囱效应、半 圆顶效应和蓄热效应)和两种有机效应(园艺效应和 城市效应)。
“两个太阳”
指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 一个太阳是物质的,是生命、能量的源泉; • 另一个太阳表示人类的精神和不断进化的意识。
“两 个太阳城市生态学” 的标志
二、阿科桑底城
1.阿科桑底城1971年开始兴建。 整个小镇预计2000年全部建成,已经建成和在建的 部分包括:铸造半圆厅、制陶半圆厅、南穹拱、东部 住区、手工艺餐厅、西部住区、温室、北穹拱、游泳 池、实验室、东新月住区、索勒里夫人音乐中心、空 中住核
一端设服务核
图5 服务核位置的三种类型
图6 不同服务核位置的总体热 交换值
九、强调建筑的“表”(即立面)优先于 “里”
摩天楼外墙应被作为一种环境的过滤器来设计。 立面在设计应具多功能:能获得自然通风;控制穿 堂风;满足向外的视线要求;能控制潲雨的侵袭;解 决大雨时的排水问题;能屏蔽噪音;具有夏季遮阳和 寒冷季节的御寒作用等;增加建筑的美观。
图7 太阳光的 几何学设计
设y=太阳高度角; δ=方位角差值; E=垂直遮挡角。 tan E=tan y×secδ
十、作为第五立面的屋顶景观
顶部几层结构的直接吸热问题: 屋顶设挑蓬或凉棚,以及屋顶花园。 屋顶采用蓄热能力低的材料及反射力强的外表面材料。 采用双层结构。
十一、运营模式
生物气候设计是通过降低运营阶段的能源消耗,来 减少一栋建筑的投资与运营费(一般能节省整个建筑生 命周期中20%一40%的能源费)。
(2)在研究方法和程序上,提出了系统的分析方法。:
6.12戴维.R.布劳尔与《绿色计划—— 可持续发展足迹》
回顾和评估全球近二三十年绿色计划的实践,并对 其成果和成功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建筑中的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

建筑中的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

建筑中的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一、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的概念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是指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将建筑物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人工景观相融合,创造出 harmonious 和谐的整体效果。

这种设计理念强调建筑、景观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注重以景观来塑造建筑氛围,以建筑来强化景观的品质。

二、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的优势1. 增强空间体验:通过将建筑与景观结合,可以创造出富有变化和层次的空间体验。

例如,在建筑物的庭院中设置绿化景观和水池,可以让人们在接触自然的同时感受到建筑的气氛和品质。

2. 提升建筑价值:建筑与景观的一体化设计可以增加建筑物的功能和价值。

美丽的景观可以吸引更多人来到建筑物周围,提升建筑物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景观设计也可以为建筑物增加独特的特点,使其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

3. 促进可持续发展: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可以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例如,在建筑的屋顶设置绿化覆盖物,可以降低夏季的室内温度,减少空调的使用;在建筑物周围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雨水资源。

4. 增加生活质量: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可以创造出宜人的居住和工作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例如,在住宅小区中设置花园和休闲设施,可以提供人们娱乐和放松的场所;在办公楼的外部设置休息区和绿色景观,可以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效率。

三、实践案例1.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滨海湾花园是一座集自然与人工景观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这里以建筑为框架,整合了湿地公园、人工水道和大型温室等景观元素。

建筑和景观相互融合,创造出了一片宜人的休闲和娱乐场所,成为新加坡的标志性景点。

2. 荷兰库肯霍夫公园:库肯霍夫公园是一个由建筑和景观相互融合的现代综合性公园。

这里的建筑物采用了创新的设计,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

同时,公园内的景观元素如湖泊、花园和树林都与建筑形成了和谐的关系,营造出了一个迷人的休闲胜地。

四、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的挑战1. 技术要求:建筑与景观一体化设计需要设计师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建筑、景观、工程等方面的知识。

景观造型元素在环艺设计中的实践分析

景观造型元素在环艺设计中的实践分析

2020-10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景观造型元素在环艺设计中的实践分析杜伟(湖北经济学院,湖北武汉430205)摘要:环艺设计中的景观不仅是艺术还是科学,在分析景观环境时,提出了点、线以及面是景观的基本元素。

根据平面构成理论,指出了两者之间存在的对应性、一致性以及联通性等多个方面的共性。

所以,可以借助平面构成理论来指导景观环境,结合以上的观点,设计人员应以点、线以及面为出发点,深入探讨景观造型元素的手法,进而总结出环艺设计中运用景观造型元素的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环艺设计;景观造型元素;实践分析中图分类号:S7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9-0192-01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130环艺设计在最近几年迅速发展,景观是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点。

环艺设计和一般的平面构成是不一样的,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环艺设计主要是对不同的小品、植物、水体、以及铺装等元素进行有效重构的。

当前园艺的设计主要是结合设计人员的感知进行创造景观造型。

平面的构成在各种环境中被广泛的应用,然而对于平面的构成以及景观设计有效结合却还处于试验阶段,现阶段,我国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其次,也有一些学者进行阐述平面构成在景观设计当中的运用,并且采取举例的方式来分析。

一、在环艺设计当中景观造型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环艺设计是人们对于自然景观环境重新进行组合的过程,也是人们对不一样的景观进行认可和适应的过程,通过改变不同的景观造型,从而展现出不一样的风景效果,比如,色彩、质感、形体、以及线条等。

尤其是形体,是人们视觉中最基础的一部分,若是想要营造适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景观环境,就要深入分析景观造型元素然后找寻灵感。

其次,设计人员还可以从景观的点、线以及面等方面进行组合不一样的景观造型,从而营造出更加直接的视觉效果。

比如,针对景观里面的一个古桥,首先要从古桥的形态上来融入不一样的景观造型,然后突出古桥的环境适合人们游玩,其次,要从建筑景观以及周围环境的关系上,让古桥以及周围的环境成为一个整体,进而改善设计当中的某一个点,然后理解景观环境不一样的意义[1]。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景观一体化环境设计研究及实践
发表时间:2018-04-20T11:41:11.920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2期作者:李晓晨
[导读] 建筑景观设计要尊重自然,尊重每一个普通的人,要为环境而设计,亦为人而设计。

中交铁道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088
摘要:各种建筑由于不同的功能、规模、地位、形成不同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

一体化设计作为当代建筑设计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观设计一体化的设计方法是值得理解和系统总结的。

关键词:建筑景观;环境;一体化设计
前言
建筑景观设计要尊重自然,尊重每一个普通的人,要为环境而设计,亦为人而设计,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建筑,景观与人的和谐。

真正的现代化并不意味着破坏自然、破坏生态,也不是钢筋水泥丛林的高楼大厦,而是自然和文化的天人合一,用最少的投入、最简单的维护,充分利用自然原本的环境和原有的特色,达到设计与当地风土人情及文化氛围相融合的境界。

1建筑景观一体化的设计理念
当今世界所有的建筑和景观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都有遵从“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它体现了尊重自然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它关系到我们生存环境的真正归属问题。

随着景观事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以人为本地设计理念不容忽视,必须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到设计当中去而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口号。

在今后的设计历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长期和谐发展。

景观建筑学关注的对象是整体人类生态系统,既强调人类的发展又关注自然资源及环境的可持续性,景观建筑师的最终目标与服务对象是人与自然,规划设计应理解自然、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尊重自然与人文的过程、保护自然与人文系统、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利益,使二者达到最佳的平衡。

所谓在建筑和景观设计时贯彻“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就是要求我们保护好大自然环境,给人类以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人居环境,而不是强调人类对自然生态、自然资源的过分开发与占有;强调城市规划建筑学与生态学的结合,以自然、人文的可持续发展来理解“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具体设计中能更深层次地体现对人多方面的、多方位的关怀,这才是以人为本的设计观。

2建筑景观一体化环境设计的要求
2.1视觉形态一体化
形态要素存在于人们的感觉之中,观看物体,最直接最容易使人感受到
的,就是它的外观形式。

形式是物体的表面特征,是物体呈现出来的最表面的东西,也是最容易感触到的。

建筑和景观给人直接的感觉就是观感,也是最基本的感受。

人们通过对场景整体形式的观察,感觉到其形象,并通过联想,进行升华,形成一种与形状有关联但又脱离了形状实体的感触。

对于不同形式的场景组合人们会有不同的联想与感受。

人们丰富的想象力,给建筑景观一体化形式以广泛的表达力,靠这些联想赋予各种物体不同的情与态,使设计更加具有品味,性格和内涵。

2.2建筑功能一体化
创造多元功能的建筑环境建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具有美化建筑环境的作用,从而创造出良好的购物、工作环境。

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建筑公共活动场所和设施的重视,导致建筑环境恶劣,造成建筑与城市周边环境不协调的一个原因是建筑过强的自我意识。

不少建筑不能与周围建筑、环境很好地沟通、融合,造成建筑与环境的格格不入,建筑景观一体化能够使建筑和城市的过渡,使建筑空间和城市空间彼此渗透。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建筑景观一体化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建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对建筑环境的优化作用,创造出优美的建筑环境,提高建筑的活力,是现代社会对建筑空间设计提出的新要求。

2.3建筑生态一体化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飞速发展时期,存在很多环境和城市问题。

生态城市建设思想的普及有助于我们在发展的同时保证提高生活质量。

在20世纪末,科学家钱学森提出“山水城市”在学术界引起广泛的讨论。

很多专家学者也在探索我国的生态城市建设道路,王建国教授提出了“绿色城市设计”的发展理念。

很多城市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口号,城市生态环境确实有不少改进。

但很多城市对“生态城市”的认识仍停留在简单地增加绿化率的阶段,主要关注自然生态,对人工生态的价值了解很少,在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上的认识还有不少误区,还需要不断加大生态城市建设思想、策略和手段的普及。

3建筑景观一体化环境设计的具体措施
3.1功能定位一体化
地上与地下空间的一体化设计需要全面认识场地、周边环境乃至城市领土景观,把握场地与周边环境及城市之间的关系,对场地进行准确的项目定位。

某广场项目位于核心商业圈内,规划用地面积约1公顷。

场地近正方形,北邻开盛大厦地面停车场,南侧为绿地及十字形硬质铺装。

广场功能单一,与周边用地和交通系统缺乏组织,人车混行现象严重。

景观设计依据规划要求,将地上园林景观与地下空间开发统一定位,并进行一体化设计,形成以乔木为主的地面绿化休闲广场和地下开放式的商业公共空间及底层停车库。

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将周边商圈连通成为一体,并提高场地绿化率和绿地覆盖率,增强城市中心的活力与吸引力,满足生态、休闲、健身、交流、购物等多种需求,成为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的城市综合体。

某项目规划用地面积约1.6公顷,被商场、住宅等建筑包围,是多种业态和居住功能的高度混合地段。

由于周围土地价值的不断提升,场地面临着逐步被占用的危险。

景观设计对于该地块的功能定位是:地面部分通过人工覆土形成微地形起伏的休闲公园,结合地下建筑弧线形的采光顶及入口玻璃壳体,形成轻松的空间形态与节奏,为周边的居民和消费者提供休息交流的舒适环境。

在现代社会,人们日益追求更加丰富多彩的城市生活,城市空间功能的多样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地下空间是城市多种功能的载体,与地面绿地的一体化开发不仅功能互补,延伸两者的资源,拓宽使用人群的范围,同时激发了使用者的潜在需求,为地上的活动空间注入新的活力与能量。

3.2空间形态一体化
空间形态一体化设计打破了单一的空间设计过程,将地下空间与地表空间紧密结合,进行统一的空间布局和空间形态设计,塑造整体和谐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

开盛广场项目地上部分与周边环境呼应,采用规则式布局,构图基本对称,形成西北-东南走向的主轴线和以某
大厦为背景的南北向次轴线。

轴线中心的下沉广场起到统领地上、地下整体空间的作用。

它满足了地下建筑侧面采光和紧急疏散的需要,同时有利于地下空间的方位识别,提高了地下空间的趣味和通透性;其次,形成的下沉院落有利于场地和室内自然通风。

下沉庭院的大台阶可供游人休息、交流和观赏景物。

在项目中,由于周边的建筑将绿地围合成一处封闭的空间,采光顶及入口的玻璃壳体成为引人入胜的景观之一,可以直接从各入口建筑夹缝中看到,增强了导向作用。

另外,设计者将地块北侧及东侧局部抬高0.4米,地下一层顶板降低0.3米,在此高差之上设计起伏的微地形。

并在地形上种植层次丰富的植被,结合弧线形的采光顶创造出绿意盎然、富有趣味的空间。

地上与地下空间的一体化打破了地上与地下独立开发建设的传统,强调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的流通与互动,地上与地下的分界变得模糊。

地上层面并不仅仅作为地下空间的入口,还是地下空间的有机生长。

同样,地下空间也作为地上空间的向下延续,从而摆脱城市公共空间的开发限制,激发城市空间活力。

结束语
在一体化的设计中,规划的建筑设计是与景观设计同步进行的,景观设计应该是作为规划构思的一个重要组成,一起是贯穿于在规划和建筑设计之中,同时也应该对规划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这样的一体化设计才称得上是真正的绿色、生态、环保为当今人类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的同时,也造福子孙后代。

参考文献:
[1]罗卿平,李雯.小区景观、规划、建筑的一体化设计[J].新建筑,2015(1):79-81
[2]柳建华,顾勤芳.建筑公共空间景观设计[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