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特征_防治对策及实施成效_史立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于 长期缺乏有 效的监督 管理 ,一 些山区不 仅陡坡开 荒、 滥伐 林木现象未 能完全制 止 ,而且 交通、矿业、建 筑、水 电等开 发建 设项目 往往 缺乏 必要的 水土 保持措 施 ,造成 新的水 土流 失。据不完全统计 , 90年代全流域每年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面 积在 1 200 km2 左右 ,并通常以强度 大、危害严重为特征。陇南 徽县、成县境内的场坝铅锌矿 , 20余 年倾倒弃渣废石达 1亿 m3 以上。 湖北秭归修建的 3条公路 ,平 均每公里开挖 7. 4万 m3 , 弃渣 6. 6万 m3。 一些矿 山随意弃 渣 ,人为导 致矿 山泥石 流的 频繁发生。云南东川矿务局因 民矿 1984年 5月 27日发生的矿 山泥石流 ,造成 126人死亡 ,直接经济损失 1 100万元。由于城 镇扩展和开发区的兴建 ,新的水土流失在城镇也大量产生。
为改 变措施单一的分散 治理状况 ,要 求以面积 5~ 30 km2 的小流域为单元 ,因地制宜 , 因害设防 ,通过科学规 划 ,合理配 置 工百度文库、植物 和保土 耕作措 施 (图 1) ,实行山 、水、田、林、路综 合治理 ,形成多目标、多功能、高效益的防护体系。 目前全流域 开展综合治理的小流域已达 2 000余条。治理顺序通常为先坡 面 ,后沟道 ;先支沟 ,后干沟 ;先上游 ,后下游。 对治理区的重大 滑坡、泥石 流灾害 ,主要采取 监测预警措 施 ,群 测群防 ,减灾防 灾。 2. 5 统筹协调 ,联合治理 ,鼓励公众参与
· 41·
V o l. 29 N o. 1 人民长江 Y AN G T Z E RIV ER Ja nuar y 1998
之间 ,平均为 0. 23。 这与黄土丘陵沟壑区泥沙输移比接近于 1 的情况颇不相同。故长江流域地面侵蚀对河流泥沙的影响远不 及黄河显著 ,不象黄河那样敏感。 加之一些地区砂砾化和石化 现象 普遍 ,随 着侵蚀过 程的发展 ,母质、基岩裸露 ,产沙 反而可 能减少。 此外 ,长江流域地域辽阔 ,降雨时空变异大 ,众多支流 稀释调整 ,也有利与干流沙量保持相对稳定。 因此从实测资料 看 ,流域一些 山丘地区水 土流失的 加剧 ,虽 使某些支 流来沙有 所增加 ,但干 流多年来水 沙关系仍 较稳定 ,年输沙量 主要随径 流量的周期性变化而变化 ,无逐年增长趋势。 1. 5 山区开发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严重
剧 烈 > 13 500
1. 86
合 计
3 980
56. 20
% 37. 4 33. 8 18. 3 7. 2 3. 3 100. 0
亿t 2. 47 6. 58 6. 52 4. 17 2. 65 22. 39
% 11. 0 29. 4 29. 1 18. 6 11. 9 100. 0
流域 水土流失 主要分 布在中 上游地区 。上 游水土 流失面 积 35. 2万 km2 ,占全 流域的 62. 6% , 水 土流失 区年土 壤侵蚀 量 14. 1亿 t,占全流域的 62. 9% 。 主 要集中于金沙江下 游 ,嘉 陵 江、沱江 流域 ,乌江上游及 川东鄂西的 三峡库区。 在 中游地 区 ,位于秦巴 山地的汉 江上游 ,湘鄂山地 的沅江中游 ,澧水、清 江中上游 ,江南红色丘陵区的湘江、资水中游和赣 江中上游 ,以 及大别山南麓诸水系的中上游 ,水土流失亦较严重。 1. 2 侵蚀类型复杂多样 ,以面状侵蚀为主
在水土流失地区建立 健全水土保持机构 ,将水土保持作为 政府行为 ,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确定 目标 ,定期考核。 水土保持
1 流域水土流失特征
1. 1 水土流失面积广 ,流失量大 ,治理任务艰巨
据 1985年统计 ,长江流域水土 流失面积 56. 2万 km2 , 占
流域总面 积的 31. 2% ,水土流失区土壤年 侵蚀总量达 22. 4亿
t,年侵蚀模数 3 980 t /km2。 不 同强度的水土流失面 积及侵蚀 量如表 1。
由 于多 数山丘 区坡 度陡 ,雨量 大 ,土层 薄 ,经不 起强 烈流 失 ,因而土壤肥力和土地资源的破坏尤为令人触目。据调查 ,三 峡 库区中 度退化以 上的土 壤面积 占库区 总面积 70. 1% ,土壤 养分普遍缺乏。 随着土地砂砾化和 石化过程的发展 ,大量土地 失去农业利用价值。 湖北秭归县的旱地中 ,砾石含量超过 30% 的占 36% 。 重庆万县市自 50年代以来 ,裸岩面积 平均每年扩 大 2 500 hm2。在 坡地遭到侵蚀破坏之时 ,山下农田也被水冲沙 压 ,逐年蚕食。一 些地区河床淤积抬高 ,两岸农田成为排水不畅 的“落河田” ,仅湖北 黄冈 地区、江西 赣州 地区就 有落 河田 7. 3 万 hm2 之 多。而 流域不少山丘地区人口稠密 ,耕地资源相对匮 缺 ,人地矛 盾突出。 如三峡 库区人 口密度已 达 278人 /km2 ,四 川盆地 有些县人口密度高 达 800人 /km2 左 右。耕 地的丧失使 人们的生存条件受到威胁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失去基础。 因此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虽不如 黄河那样引人注目 ,但其后果较之土 层深厚的黄土地区更为严 重 ,潜在危险更大。 1. 4 泥沙输移比小 ,地面侵蚀对干流泥沙的 影响相对较弱
DOI : 10. 16232 /j . cnki . 1001 -4179. 1998. 01. 015 第 29卷 第 1期 人民长江 REN M IN CHAN G JI AN G 1998年 1月
◇ 水土保持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特征、防治对策及实施成效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 危害主要在当地 ,导致水源涵养能力 降低 ,泥沙淤积 ,生态恶化 ,灾害加剧。 甘肃武都白龙江河床高 程 1957~ 1984年累 计淤高 3. 32 m,水位普遍 抬高 2. 5 m。其 下游碧口水电站 1975年建成蓄水 ,至 1987年淤积泥沙已占总 库容 的 33. 6% 。 四川省凉山州 50年代至 80年代 初共发生泥 石流灾害 122次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4. 65亿元 ,死亡 764人。
市水土保持试点工作也在 着手进行。 2. 2 积极推进重点治理 ,形成点面结合新格 局
为了改变分散零星的 治理局面 ,由国家和地方选择一些水 土 流失严 重地区作 为治理 重点 , 实行 集中治 理、 连续治 理和 规模治理 ,以发挥整体效应 ,推动面上治理。1983年以来 , 国家 先后在 流域内云、贵、川、甘、陕、鄂、豫、赣、渝等 9省、市的 123 个县、市、区实施了 8片重点防治工程 (表 2)。 8片土地总面积 37. 80万 km2 ,其中 水土流失面积 20. 48万 km2 ,目前已累计治 理 4. 97万 km2。 根据 《全 国水 土保 持规 划报 告 ( 1991~ 2000 年 )》 ,今后除 继续加强 上述重点防 治工程外 ,还将积 极创造条 件 ,扩大和增加长江中游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重点治理。 各地 也确定了省级和县级治理 重点。 2. 3 治理开发相结合 ,注重经济效益
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可分为水蚀、风蚀、冰川 侵蚀、冻融侵 蚀、 重力侵蚀和泥石流、崩岗等多种类型。其中水蚀是最主要的 侵蚀类型 ,包括面蚀、沟蚀、溶蚀及河流侵蚀等形式。 尤以面蚀 最普遍 ,广泛分布在坡耕地、荒山荒坡及疏幼林地 上。 据 调查 , 流域现有坡 耕地面积在 800~ 1 000万 hm2 左右 , 宜林荒山荒 坡和疏幼林地面积达 2 833万 hm2 之多 ,有些陡坡地和荒坡年 侵蚀模数 达 10 000 t /km2 以 上 ,故 面蚀面广而 量大 ,是流域侵 蚀泥沙的主要来源 ,也是治理的重点。 沟蚀及河流侵蚀则主要 见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或松软破碎岩层 出露区。溶蚀限于可溶 性岩石分布区 ,以流域西南部最集中。
2 防治对策
80年代 以来 ,长 江流 域水 土 保持 备受 关 注 ,步伐 明 显加 快。遵循“预防为主 ,全面规划 ,综合防治 ,因地制宜 ,加强管理 , 注重效益”的方针 ,流域水土保持主要采取如下对 策。 2. 1 坚持预防为主 ,强化监督执法
为了有效遏制人为水土流失 ,开始从单纯抓治理转向预防 为主 ,依法监督管理。一是大力宣传 ,增强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 识和法 制观念 ; 二是完善 法规体系 ,制定地 方性水土 保持配套 法规和各项制度 ,做到规范执法 ;三是加强执法队 伍建设 ,组建 机构 ,配备人员。 目前全流域已 有水土保 持监督人员 27 000余 人 ,其 中专 职人 员 4 600余 人 ; 四是 开展 普查 ,划 定重 点 防护 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 ,建立水土流失动态 监测网络。五 是依法行政 ,查处人为水土流失案件。到 1995年底 , 全流域已 审批城乡各类开发建 设项目水土保持方 案 3. 17万个 , 查处违 法案件 1 300多起 ,收缴水土保持防治费、补偿费 3 100多万元。 目前流域内先后有 142个县、 市开展 了水土保持执法试 点 ,城
长江流域山丘地区地 表物质多较粗大 ,经侵蚀后大多滞留 在缓坡、洼地 ,或为梯田、沟渠、塘堰所拦蓄 ,进入河流的比例较 少。 河流泥沙在输移过程中又可能 产生沿程淤积或水库拦蓄 , 因 此河流 输沙 量一般 远小 于地面 侵蚀 量 ,泥沙输 移比 远小于 1。据对流域内 16条典型流域分析 ,泥沙输移 比在 0. 07~ 0. 66
水土流失的症结在于 人口压力过大 ,环境容量失调。 治理 的基 本思路 ,是立足当 地自然和 社会经济条 件 ,优 化土地资源 配置 ,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安排水土 保持措施 ,提高人口环境容 量 ,满足 人们需求。 首先 以改造坡耕 地、建 设基本农田 为突破 口 ,为解决粮食问题 ,实现陡坡地退 耕创造条件。其次在退耕坡 地和 荒山荒坡 上营造水土 保持林和 经果林 ,增加农民 收入 ,发 展区域经济。从而将单纯的生态防护型治理转变为综合开发型 治理 ,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 效益融于一体。大量水土流 失严重的低产劣质土地被 改造为高产、优质、高效的土地 ,促进 了农 业综合开 发 ,深得 农民欢迎 ,也给水 土保持注 入了新的活 力。 四川会理县在重点治理中 ,大力改造水土流失的低产劣质 土地裁 种石榴 , 1995年全县石榴从治理 前 1988年 的 5万株发 展到 400多万株 ,产量由 15万 kg 增至 1 000万 kg 以上。 2. 4 以小流域为单元 ,全面规划 ,综合治理
史立人
摘 要 长江流域水土流 失面广量大 ,侵蚀类型以水蚀 ,尤其是面蚀为主 ,对当地土地资 源的破坏极大 ,而 对干流泥沙的影响相对较弱。近些年来 ,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在指导思想、治理布局、治理目标、技术措施、组织领 导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对策措 施卓有成效: 坚持预防为主 ,强化监督执法 ;积极推进重点治理 ,形成点面结合新 格局 ;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注重经济效益 ;以小流域为单元 ,全面规划 ,综合治理 ;统筹协调 ,联合治理 ,鼓励公众 参与。 这些对策促进了治理区生态建设 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主题词 水土流失 水土 保持措施 成效 长江流域
风 蚀、冻融侵 蚀和 冰川侵 蚀多 分布 在青藏 高原 与高 寒山 区。 重力侵蚀和泥石流则多见于我 国第一、二级地形阶梯过渡 地带 ,即从青南、川西高原向秦巴山 地、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过 渡的地区。 河谷两岸泥石流的暴发 将大量泥沙直接输入河道 , 成为河流泥沙的重要来源 。 崩岗在 湘、赣等地的花岗岩风化层 深厚地区较普遍。 1. 3 水土流失对当地危害严重 ,对土地资源 的破坏尤为突出
表 1 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与侵蚀量
水土流失 侵蚀模数
水土流失面积
年土壤侵蚀量
类型 t /( km2. a) 万 km2
轻 度 500~ 2 500 21. 03
中 度 2 500~ 5 000 18. 96
强 度 5 000~ 8 000 10. 27
极强度 8 000~ 13 500 4. 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