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雁 探究·活动·成长—--北京四中历史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

合集下载

基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史料教学探究

基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史料教学探究

基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史料教学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历史思维至关重要。

目前在历史教育领域,对于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尤其是在史料教学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惑和挑战。

由于历史学科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传统的史料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史料教学进行深入探究和创新。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史料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史料教学过于依赖于教师的口述和课本的讲解,缺乏学生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的机会。

如何通过史料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本质和意义,已成为当前历史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和史料教学的实践经验,探讨如何通过史料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史料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评价其效果,并提出改进和展望,为今后历史教育领域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批判意识和文化素养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当今知识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而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历史学科教育的重要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历史、独立开展历史研究和正确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史料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史料教学,对于深入了解史料教学在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作用,规范史料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评价史料教学的效果以及探讨史料教学的改进与展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史料教学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真相,提升历史学习的质量,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展批判性思维和提升历史素养水平。

本研究对于推动历史学科教学改革和完善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考历史复习讲义(59份)人教课标版29(美教案)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届高考历史复习讲义(59份)人教课标版29(美教案)

世界多极化趋向的出现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北京四中徐雁同学们好,今日我们学习的内容是世界多极化趋向的出现与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两极格局也不是千篇一律的,有其形成、分化、解体的过程。

在两极格局还还没有完整解体的时候,其内部就已发生疏化,而在两极格局解体以后,世界多极化趋向进一步增强。

第一我们学习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要点难点】世界多极化趋向的表现及其在波折中发展两极格局的崩溃及多极化趋向的增强【知识梳理】世界多极化趋向的出现一、走向联合的欧洲、背景:①欧洲衰败——求发展②美苏影响——保安全③共齐心理——有渊源法德和解——是要点、过程:年,法,意、荷、比,卢、联邦德国六国签署了《巴黎合约》,决定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此后,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年,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这三个共同体归并为一个机构─—欧洲共同体(总部在布鲁塞尔)。

、影响:①经济:使欧共体经济实力大增。

②政治:挣脱美国的控制,冲击两极格局,促进多极化趋势出现。

二、日本谋求大国地位、战后日本民主改革改正宪法,确定民主系统;农地改革,取销封建土地制度;解散财团,限制过分垄断。

、朝鲜战争刺激经济发展年“特需”收入亿美元。

、成为经济大国年:年均增添年:超出联邦德国世界第二年代后期:公民生产总值相当英法总和、提出政治大国目标(世纪年代)佐藤内阁:亚洲自主外交田中内阁:多边自主外交中曾康弘内阁:“要在世界政治中增强日本的发言权,不单要增添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重量,并且增添作为政治大国的重量。

”三、不缔盟运动的流行、不缔盟运动的流行和形成标记:年贝尔格莱德会议、政策、斗争内容政策:非公司、不缔盟斗争内容:年代:反对新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年代:反对霸权主义、成立国际经济新次序、中国与不缔盟运动合作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东欧巨变的三个阶段()执政党内出现反对派,与党外反对派相响应()执政党对反对派的妥协让步,放弃社会主义原则()反对派向执政党夺权,实现政权更迭本质:社会制度的根天性变化政治上: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推行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经济上:私有化基础上市场经济、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原由“八一九”事件─—催化剂苏联解体(独立国家联合体)─—两极格局最后崩溃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地位,推行多党制,潜藏已久的民族矛盾迸发,民族分别活动愈演愈烈;年“八一九”事件成为苏联解体的催化剂;年代,独联体成立,苏联解体,两极格局也随之崩溃。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课堂评价研究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课堂评价研究

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历史课堂评价研究作者:钟添兰来源:《教育·教育实践》2024年第04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是指导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权威文件,该文件不仅对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进行了明确,而且还呼吁历史教师要积极采用多种方法践行核心素养。

由于核心素养是一种内在品质,在课堂中无法得到直接衡量,因此,教师需引入课堂评价来反馈学生的素养水平。

在此基础上,根据素养水平的高低来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从而真正推进核心素养的高效落实。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教师需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采用科学的课堂评价策略来助力高中历史教学。

所谓课堂评价,顾名思义,即教师在课堂层面实施的评价,属于形成性评价的范畴。

课堂评价的对象是学生,在课堂上,教师所实施的课堂提问、随堂测试、作业布置、练习中的评改点评、针对一定问题作出的解答反馈,以及一些学习建议等,均属于课堂评价的范畴。

理解与运用课堂评价,必须明确评价的最终目的。

很多学者认为,实施课堂评价,其最终目的在于作出价值判断,即判断教师“教”的情况。

然而,形成性评价理念下,课堂评价的最终目的并不单单在于做判断、下结论,更重要的是通过在课堂上搜集与学生学习的有关数据与信息,进一步改进教与学的情况,促进教与学的优化完善。

课堂评价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无处不在,是教师教学决策的基础。

历史课堂上,教师采用“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评价对学生实施评价,可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与新课改推动下,课堂评价作为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

为提高教与学的质量,一些教师主张将课堂评价融入高中历史日常教学中,以发挥评价之于教学的改进与优化功能。

相关调查研究显示,课堂评价引入高中历史教学,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确实被调动了,教师的课堂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究其原因,这一方面得益于教师对课堂评价重要性与实施策略有了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也得益于部分教师越来越高的评价素养与能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历史思维能力提升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历史思维能力提升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与历史思维能力提升在当今的教育领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重要的目标。

对于历史学科而言,核心素养不仅涵盖了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更强调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

这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历史,并能够将历史的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

唯物史观是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它帮助我们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时空观念让我们能够将历史事件和人物放置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中,从而更准确地把握其背景和影响。

史料实证则要求我们依据可靠的史料来论证历史观点,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

历史解释是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理性分析和评价的能力。

家国情怀则是让我们从历史中汲取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那么,如何通过培养这些核心素养来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呢?首先,唯物史观的培养能够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历史思维方式。

例如,在学习封建社会的兴衰时,通过唯物史观的指导,学生能够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他们会明白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是封建社会矛盾的根源,从而导致了封建社会的必然衰落。

这种思维方式让学生不再仅仅停留在对历史事件的表面描述,而是能够深入探究其内在的因果关系。

时空观念的建立有助于学生构建清晰的历史脉络。

当学习世界近现代史时,将各个国家的工业革命、政治变革等事件按照时间顺序和地理空间进行梳理,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看到不同地区在同一时期的发展差异,以及同一地区在不同时期的演变。

这使得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出全局的历史视野。

史料实证则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在面对众多的历史资料时,学生需要学会辨别其真伪、可靠性和价值。

例如,对于某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可能存在多种不同的史料记载。

学生通过对这些史料进行比较、分析和考证,能够形成自己的判断,而不是盲目接受既定的观点。

这种批判性思维在解决现实问题时也同样重要,能够帮助学生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做出理性的决策。

探索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

探索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

探索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作者:殷延萍来源:《新课程》2024年第03期一、教材分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维度。

“古代的商业贸易”是高二选择性必修二第三单元第7课的内容,本课内容由两个子目组成,第一个子目重点关注古代不同地区商业贸易的发展历程,以及在历史长河中各地区商业贸易的互动与融合。

第二个子目侧重于分析商业发展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课内容涵盖了从原始社会后期到近代前夜的漫长历史时期,涉及古代中国、古希腊、古埃及、古罗马和阿拉伯等地区的商业活动。

课程结构清晰,主题明确,围绕商业发展的核心,纵向阐述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商业的演变,横向分析了各地区之间商业联系的建立及其影响。

此外,课程还从货币、信贷和商业契约的角度展示了商业发展的变化。

在实际的教学环节,教师应该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生的实际学情为着力点优化教学设计,打造高品质的高中历史课堂。

二、教学过程(一)历史藏宝阁——探寻古代商业贸易的奥秘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关于古代的商业贸易。

在开始之前,老师想问问大家,你们了解古代的商业贸易吗?学生:北宋时期的商业就非常发达了。

学生:我国古代就有非常繁荣的商业城市,如杭州、洛阳。

学生:北宋的都城叫东京,更是全国商业的聚集地,那个时期,就有很多来自高丽、大食等地的外国货品了。

教师:没错,古代中国城市商业非常繁荣。

那么,同学们还想知道更多关于古代商业贸易的知识吗?学生:是的,老师,我们很想了解更多。

教师:那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历史藏宝阁,一起去探寻古代商业贸易的奥秘吧!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一定能够发现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和知识。

让我们开启新的探索旅程吧!(二)时空穿越之旅——领略古代商业贸易的魅力教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次时空穿越之旅,一起领略古代商业贸易的魅力。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系列:如何有效达成历史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系列:如何有效达成历史教学目标

[键入文字]《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 版)系列:如何有效达成历史教学目标张汉林(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中学高级)徐雁(北京市第四中学,中学高级)贾海燕(北京市月坛中学,中学一级)内容纲目:四、教学目标的制定五、教学目标的表述六、教学目标的达成四、教学目标的制定张:现在我们探讨第4 个问题。

在现实情况中,许多老师还有一个现实的困惑,那就是如何制定教学目标。

徐:我认为制定教学目标要把握三个基本原则,首先就是要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这里包括两层意思:一是基于学生的原有水准,二是基于学生的兴趣需要。

历史课程目标体现国家的意志,是针对全体学生提出来的最低要求,只要是合格的中学生就都应该达到这个标准。

历史教学目标是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生提出来的目标。

每个教师面对的学生都不同。

教师要在综合分析学习者特征和教学内容之后来确定教学目标。

因此,即使是同一内容,不同教师制定的目标也不会一样。

教学活动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由特定的主体(中学生)完成。

历史教学目标的大小、深浅、多寡,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定。

贾:我这里有一个案例。

按照徐老师的第一个标准,这个教学目标存在什么问题?《1787 年美国宪法》教学目标(修改前)①知识与能力:了解美国独立战争后多种因素促成了《1787 年宪法》诞生的史实,知道美国1787 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获得阅读材料和归纳历史事实的能力。

分析、概括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异同,认识民主制度因国情各异而呈现多样化的基本规律。

掌握两党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理解两党政治对美国的影响,提高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相关史料的搜集、整理,尝试不同渠道获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通过对老师所提问题的思考、探究及参与课堂讨论等活动,学会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法。

通过对各类历史资料的研习,评价美国政治制度的特征,初步运用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方法。

海淀区历史教研活动(3篇)

海淀区历史教研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海淀区作为北京市的一个重要区域,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为了进一步提升海淀区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海淀区教育局组织了一次历史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专家讲座、课堂教学观摩、教学经验分享等形式,提高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10月23日活动地点:海淀区某中学多功能厅三、活动主题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传承历史,启迪未来——海淀区历史学科教学研讨”。

四、活动内容1. 专家讲座活动伊始,我们邀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新时代历史教育的使命与担当》的专题讲座。

张教授从历史教育的定义、历史教育的价值、历史教育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为在座的教师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思路。

2. 课堂教学观摩为了更好地展示海淀区历史学科的教学成果,活动安排了两位优秀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

第一位教师是来自某中学的刘老师,她带来的课程是《抗日战争》。

刘老师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了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主要战役以及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迹。

第二位教师是来自某中学的李老师,她带来的课程是《唐宋时期的文化交流》。

李老师以文化交融为主线,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们对唐宋时期的文化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3. 教学经验分享在观摩课后,两位教师分别进行了教学经验分享。

刘老师分享了她在备课、课堂设计、学生互动等方面的经验,强调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李老师则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4. 互动交流在互动交流环节,与会教师就历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针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如何处理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等问题,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专家们也对教师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耐心解答,使活动达到了高潮。

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要具有启发性。

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要具有能让学生从中获得启发的意义,只有让学生通过一定的思索空间获得知识的体验,学生才能激发自身对知识本质探究的欲望,才能更好地发展思维,提升能力。

2.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课堂教学不是只针对成绩优等的学生或者大部分学生的,而是要符合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要求的。

因此,教师的提问不能遗漏和忽略任何一个学生。

考虑到学生数学程度有所差异,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就要明确哪些问题要由学习程度优异的学生来回答,哪些可以让数学程度中等的学生回答,哪些可以让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回答,从而让各个阶段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和思考中去,让学生通过努力收获知识,从而保持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要适时进行有效评价。

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不要只是简单地说“对”“错”“坐下”这样的语言,并且迅速地将主角光环套在自己身上,这样完全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兴趣。

教师应该对回答的正确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可以赞扬学生“回答得很正确”;如果学生的见解不同,就可以表扬学生“见解独到”;如果学生回答问题时逻辑清晰,教师就可以夸张学生的逻辑和思维。

如果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教师可以说“虽然不正确,但对某个地方的分析很好”,或是“下次只要再全面地思考一下就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等,让学生知道自己的想法并不是大错特错,而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的,从而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热情。

总之,课堂有效提问是一门学问,教师要在实践教学中结合学情不断反思总结,巧设问题,诱发学生产生学习数学的动力和热情,让课堂提问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环节。

参考文献[1]吴珠娟.让一池春水泛起无数涟漪———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及处理策略[J].亚太教育,2015(35):140.[2]王卫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基本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6(01):53.作者简介:陈绳山(1990.10-),男,福建同安,厦门市同安区西塘小学,二级教师。

徐雁 探究·活动·成长—--北京四中历史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

徐雁 探究·活动·成长—--北京四中历史组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

——吕有功 《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 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例:赵利剑老师提供案例 求真、史料实证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雷无可奈何地哀叹:美 国是在“一个错误的地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进行 一个错误的战争”。 -俞正梁 颜声毅等编著《战后国际关系史纲》
5月15日,在我第一次作证的时候,我就表示扩大与红色 中国的战争将是一个错误。“坦率的说,参谋长联席会议认 为,如果采取这种战略,就会使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 时间,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一场错误的战争。” -[美]奥马尔·布莱德雷《布莱德雷将军战争回忆录》 Red China is not the powerful nation seeking to dominate the world.Frankly,in the opinio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this strategy would involve us in the wrong war,at the wrong place,at the wrong time,and with the wrong enemy.
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 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 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 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 ,使他们自由地生长,启迪其自由天性。 ——[德]雅斯贝尔斯 邹进译《什么是教育》
例:徐雁老师提供案例 历史理解、历史解释
《新青年》简体字版 中国书店 2011年
《新青年》繁体竖排版原稿 和简体横排版对比
活动步骤:
一、主持人向民主组、科学组、新 道德组、白话文组和马克思主义组 分别提问。 当一个小组在回答的时候,其 他小组一定要认真倾听,用笔记录

科学高效,追求实效———历史中考复习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科学高效,追求实效———历史中考复习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探索篇•方法展示目前教育部提出的核心素养,包括学生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

这与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包括帮助学生更好地参加中高考,是完全一致、相辅相成的。

历史中考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是一线教师的普遍认识,这样的现实要求我们中考复习时“科学高效,追求实效”。

中考复习基本围绕“夯实基础—构建体系—提升能力”三段式进行。

复习不是简单地重复和简化教材,也不是另搞一套知识体系,增加学生的负担。

在历史中考复习中,培养核心素养与取得优异的成绩,两者之间可以寻找恰当的结合点。

一、明确两个任务中考复习面临两大任务:夯实基础知识和构建知识体系。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构建知识体系的根本。

两个任务互相依存,不能割裂。

基础至上的观念,贯穿于中考复习的三个阶段,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时候,做到点、线、面相结合,点要实,线要清,面要广。

在此之上,帮助学生把历史知识的前肢后脉贯通起来。

在纷繁的历史变迁中,寻找历史发展规律。

二、具备两个意识在两个任务下,教师需要具备专题意识和大历史观意识。

专题意识:使基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规律性、共性的认识。

在一轮复习时,明确历史阶段特征,可以有意识地点拨小专题、小专项的复习(例如以地点、人物为线索),主要是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自己有意识地总结小专题。

在专题复习中,打破教材体系,强化专题复习,这对于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能较好地提高综合能力。

加强中外历史的联系,形成大历史观。

逐步打开学生思维,全面看待历史,准确地、关联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立体的思维能力。

尤其是中国近代史部分,特别注意与世界史的联系!例如:关注世界近代史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认识到列强侵华是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

大历史观,更容易让学生认识历史发生发展的必然趋势,引导学生学会用全面、客观、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

教师具备专题意识和大历史观的意识,在授课时把两种意识传递给学生,将有益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三、发挥两种“人”的因素影响中考成绩的因素很多,我们可以把控的是教师自己和学生的部分因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路径作者:孙海东来源:《天津教育·下》2024年第04期近年来,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品格和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等,同时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发展。

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成长为满足现代化发展需要的人才。

基于此,本文从历史核心素养的概念出发,阐述了历史核心素养对课堂教学的意义,并详细探讨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历史作为记录国家和民族发展脉络的重要学科,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性学科,对培养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历史意识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新课改进程,但是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实际效果并未达到预期,尤其对历史学科来说,其价值和意义没有得到充分体现,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因此,初中历史课堂必须将培养核心素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改变以往“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推动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历史核心素养的概念现代教育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是以考试为依托的,尤其是在历史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往往更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和史实资料的机械记忆,然而,当学生完成学业后,这些知识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淡忘。

这一现象引发人们对教育意义的思考:我们的教育体系要培养哪种人才?历史这门学科能够真正给学生留下什么?可以肯定的是,教育的意义远远不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此,教育部于2014年发布的相关文件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体系”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进入了崭新的阶段,其核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质,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落实,广大教师已经初步建立起对学科核心素养观念的认知。

然而,尽管许多教师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是对其具体内涵和实际应用仍然存在不少疑惑。

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101周刊教学创新|教学内容摘 要: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使得国家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心发生了改变,教师应跟随国家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和创新,在日常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应从知识本位向以培养历史核心素养为中心转变教学方式,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去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师要结合初中生个体学习能力差异及个性特点,积极创新教学理念,在课堂中开展多元化教学策略。

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学习成绩及历史核心素养提升,满足素质教育需求,实现良好历史教学实效。

本文结合历史核心素养概述,具体阐述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策略探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策略探究;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我国是有着几千年悠久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所以历史学科不但是学生必修的重要学科之一,更是学生了解国内外历史进程的主要途径。

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实现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

在以往的初中历史课堂中,大多数教师重视历史知识的传授,忽视历史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要改革创新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开展多元化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和历史核心素养,实现课堂教学实效。

本文将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为了推动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效果,让当前的教学不再仅仅对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还应培养以学生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素养。

一、历史核心素养概述本文的历史核心素养,即是指一个初中生应该具有重要品质,是学生道德品质、知识能力以及历史的情感交融,具融合特性,更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历史核心素养是从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以及史料,政史,历史理解,历史价值观等方面来展开分析。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作为关键出发点,学生的知识获取作为教学基础,两者相辅相成,逐渐的渗透在每一课节教学活动中。

学生在学习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提升自身综合素养,满足新时期素质人才需求,实现良好历史教学实效。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徐蓝: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制的几个问题素材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徐蓝: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研制的几个问题素材
◆生活技能:公民素养、生活和职业能力以及个 人责任和社会责任。
•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掌握无定式的复杂思维方 式和工作方式,这些能力都是计算机无法轻易 替代的。
(3)2011年美国21世纪知识技能(学生成果): ▶学习和创新技能
Learning and innovation skills – 4Cs critical thinking, communication, collaboration, creativity ▶生活与职业技能 Life and career skills ▶信息、媒体和技术技能 Information, media,and technology skills
• 因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因此对每一个接 受教育的个体的人来说,通过教育具备核心 素养,是培养自我实现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高 素质国民的基础,有助于个体的终身发展, 有利于获得成功的个人生活。
二、提炼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 理论和实践依据
1.学生核心素养是通过各学科的学习来达成的
• 之所以要提出各个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因为学生 核心素养的养成是通过各个学科的学习来实现的,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 的培育上。
• “核心素养”被认为是21世纪人才培养的DNA。
• “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课程开发与设计 的DNA。
• 这就是我们在此次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包 括高中课程方案的修订和课程标准的修订要 完成的任务。这是国家任务。
3. 海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基于终身学习 的全民教育
唯物史观使历史成为一门唯物史观使历史成为一门科学是正确认识历史的科学是正确认识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要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要将所认识的史事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是是基本观念和思维品质基本观念和思维品质要依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证要依据可靠的史料作为证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据对史事进行推理和论证是关键能力和基本方法关键能力和基本方法所有历史所有历史叙述都是叙述都是一一种基于对过去事情过去事情的理解而进的理解而进行的解释是行的解释是基本能力和基本能力和主要指标主要指标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形成的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历史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历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时空观念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家国情怀历史核心素养的学科基础和相互关系历史核心素养的学科基础和相互关系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是历史学科诸素养中的灵魂是诸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基本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作者:白芸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8年第9期[摘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历史理解、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五个方面。

教师应该基于核心素养来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注重巩固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5-0064-02传统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力度不够,导致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不能顺应当今高考改革的大趋势。

在现如今高考、学考、选考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历史学科的核心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一、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历史理解、时空观念、史料实证五个方面。

1.唯物史观高中历史新课标指出历史学科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对人类历史发展进行科学阐述,所以唯物史观是历史学科最基本的核心素养内容。

在历史学科中一定要将唯物史观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之中。

唯物史观就是培养学生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见解,让学生了解社会历史发展自身固有的客观规律。

唯物史观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历史唯心主义相对,这是历史学科中非常重要的理论,要求学生一定要掌握。

2.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学生对历史的独特理解,将史料作为解释的依据来理解历史,认识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并且能够从不同的价值观取向来形成分析结果。

要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就要求学生能够正确区分历史叙述和历史解释、历史史料的不同,要在清楚了解历史事件的基础上从不同的价观和世界观来形成不完全相同的主观认识。

3.历史理解历史理解是很基本的历史核心素养内容,并不是指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简单叙述,而是能够在叙述历史事件的同时对历史事件形成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记载的史料进行合理想象,将特定的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理解,而没有史料记载的则通过合理的想象和推断来还原。

化育习得——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科关键问题教学策略初探

化育习得——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科关键问题教学策略初探

化育习得——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科关键问题教学策略初探作者:谢珊珊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2017年第8期谢珊珊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唯物主义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是当今高中历史学科教学的前沿方向。

学科关键问题是指在学科知识体系中处于“一通百通”的位置;在育人上具有丰富内涵,可以让学生终生品味的问题。

在这些问题的教学中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能更好地体现学科教学的价值。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两课共同讲述了20世纪早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调整的原因和方式。

其中对经济危机原因的分析、对罗斯福新政所创立的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和依法保证国家经济安全这一政府职能的论述可以与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联系,更直接影响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道路的理解,可谓学科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以这两课为例,提出通过化育和习得的教学策略在学科关键问题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

一、化育“化育”指教师将学科核心素养与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资源相互融合、转化、重构,形成具有教育意义的系列学习任务。

“化”教学目标实现于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将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给予学生,于设计、激发、解惑、疏通、点睛中体现教师的价值。

(一)化育的过程首先是转化和重构的过程以“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部分内容为例:教学目标:1.感受危机,概括这场经济危机的表现、特点和影响?2反思危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是什么?3探究危机,为什么胡佛总统解决危机的举措效果不佳?有意义的学习需具备的—个条件就是: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并可以和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联系。

学案中学习目标即学习程序的设置,打破了教材按原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进行叙事的惯例,按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从浅层刺激到深度分析的逻辑顺序设置,以期帮助学生寻找新知识与自己认知结构的关联,引发思维逻辑的共振。

导学1:感受危机,概括这场经济危机的表现、特点和影响?材料一:美国130000家企业破产,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几乎下跌了45%。

高中历史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高中历史新课程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者:阮咏华来源:《南北桥》2021年第17期【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对学生的学科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开展课程教学时不能仅仅停留在教材的基本内容上,也不能仅仅为了应对应试教育而忽略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佐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多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融入核心素养的内涵,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要点,也能够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在满足新课程理念要求下更好地助推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7.016高中階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次塑造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通过讲述历史课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唯物史观等多种科学观念,让学生能够将历史学习与自己的人生生活相联系,切实做到学科的灵活运用。

历史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同时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对于历史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为未来的探索提供借鉴意义,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能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探索适合自身的高效学习方法,不仅将历史作为一门应试学科,更应该把学习历史当作一种习惯,让历史能够更好地为学生的生活发展服务,促进学生综合层面的提升。

一、高中历史新课程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现状首先,教学分离。

教师是课堂的灵魂和核心所在,没有教师的参与,课堂学习将会是一团糟。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情况下会无意识地将教师、学生、课堂进行分离,历史课堂就是以历史事件为主,历史教学就是让学生单一地了解历史。

虽然看似“术业专攻”,实则违背了高中生的发展规律,长时间单一化的学习会降低高中生的学习效果,从根本上阻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月15日,在我第一次作证的时候,我就表示扩大与红色 中国的战争将是一个错误。“坦率的说,参谋长联席会议认 为,如果采取这种战略,就会使我们在错误的地点,错误的 时间,与错误的敌人进行一场错误的战争。” -[美]奥马尔·布莱德雷《布莱德雷将军战争回忆录》 Red China is not the powerful nation seeking to dominate the world.Frankly,in the opinion of the Joint Chiefs of Staff,this strategy would involve us in the wrong war,at the wrong place,at the wrong time,and with the wrong enemy.
外出参观考古挖掘现场
三、促人的成长 1.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 2.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师生共同发展
2014届S同学高考结束后给老师的电邮
高效的课堂,在我眼里价值远远大于低效的课 下大量的案头工作。这就是我常常困惑的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并没有特别地去记忆背诵历史知识,却 掌握得不错、高考成绩也不错呢?细细反思,也许 答案就在课堂上。四中的历史课堂培养了我对于历 史的热情,不断养成了历史思维与学习历史研究方 法,……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到了高三老师并不 要求我们刻意注重总结的形式,而是更多地开阔、 激发思维对于知识的掌握与理解。……我明白在历 史学习中一定要分清“道”与“术”,不能让学习 成为考试的奴隶。
探究 活动 成长
——北京四中历史组培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 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OECD的解释(需找更准确的出处)
教育目的: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为了社会全面进步
北京四中教育理念 :以人育人,共同发展
一、建探究课堂 二、创活动平台 三、促人的发展
发展的目标是人的完整实现。(the complete Fulfilment of man)……使人日臻完善,使他的人 格丰富多彩……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 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 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
——《Learning to be:The world of Education》(联合国 教育发展委员会报告〈中译本〉《学会生存》P8)
例:徐雁老师提供案例 历史理解、历史解释
《新青年》简体字版 中国书店 2011年
《新青年》繁体竖排版原稿 和简体横排版对比
活动步骤:
一、主持人向民主组、科学组、新 道德组、白话文组和马克思主义组 分别提问。 当一个小组在回答的时候,其 他小组一定要认真倾听,用笔记录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活动步骤: 二、每个小组都可 自由指定任意一个小组 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你所宣传的内容和我所 宣传的内容有何联系?
一、建探究课堂
将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 素养的主要平台。 1.必修课重自主、重探究
教师中心 课本中心 课堂中心
以学生为本 以能力发展为本 以组织学生自主 活动为本
——吕有功 《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 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例:赵利剑老师提供案例 求真、史料实证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雷无可奈何地哀叹:美 国是在“一个错误的地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进行 一个错误的战争”。 -俞正梁 颜声毅等编著《战后国际关系史纲》
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的灵肉交流 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 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 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 ,使他们自由地生长,启迪其自由天性。 ——[德]雅斯贝尔斯 邹进译《什么是教育》
马克思
科学 科学
民主 主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马克思 民主 主义
新道 新道 德 德 白话 白话 文 文
高三暑假作业 阅读《近代中国社会新 陈代谢》《大国崛起》
王磊老师对每章提出的具 体阅读问题及学生的作答
一份高二学生参加北大夏令营的推荐信
一、建探究课堂
将课堂教学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 素养的主要平台。 1.必修课重自主、重探究 2.选修课拓视野、显个性
高耀敏老师选修课《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历史价值观
二、创活动平台 1.口述历史小组(石国鹏老师指导) 2. 历史研讨社(张凯老师指导) 3.考古社(徐雁老师指导)
学生赵雨婷口述历史研究成果:《以贝满女中为中心, 考察去基督教化风潮的始末及其对教会中学的影响》
北京四中考古社;历史研讨社;读书社
北京四中考古社宗旨“唤醒记忆 传承文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