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井镇十二五发展规划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通州区“十二五”时期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通政办发[2011]43号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通州区“十二五”时期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正文:----------------------------------------------------------------------------------------------------------------------------------------------------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通州区“十二五”时期节能专项规划的通知(通政办发〔2011〕43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办事处,各区属机构:经区政府同意,现将《通州区“十二五”时期节能专项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一日目录前言一、“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与总结(一)能源消费基本情况(二)“十一五”期间节能经验(三)存在问题二、“十二五”时期发展形势(一)全国形势(二)北京市形势(三)通州区形势三、通州区能源需求预测及节能潜力分析(一)影响因素分析(二)能源消费预测(三)节能潜力分析四、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二)节能目标及分析五、主要任务(一)继续优化产业结构(二)工业领域(三)建筑领域(四)交通领域(五)服务业领域(六)加强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七)居民生活节能(八)鼓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九)夯实节能基础六、保障措施(一)加强节能工作组织管理(二)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三)确保节能资金充足到位(四)完善市场服务机制(五)营造构建节约型城市的社会氛围前言一、规划编制的背景和意义“十二五”时期,通州经济社会发展翻开了新的篇章。
按照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对通州提出的发展要求,通州作为现代化国际新城发展定位是:北京发展新磁极、首都功能新载体,中心城功能疏解的重要承接地,世界城市新功能的重要承载区,宜业宜居的综合性新城市以及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新城。
在新的五年,通州将实施“新城中心区引擎、高端要素集聚、城乡一体化加速、国际化发展”四大战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管理、城乡一体化三大跨越,社会建设水平、生态文明、人民生活品质三大提升和区域合作的深化,基本建成体现世界最新理念与一流标准、富有文化魅力、彰显滨水特色、体现绿色低碳环保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际新城。
余井镇的社区的变化作文
余井镇的社区的变化作文余井镇的社区在我心中是那样美好,不仅风景优美、干净整齐,而且居民们相亲相爱。
想起以前这里只是一片平房,人口多、车辆乱停放等现象严重,尤其到了晚上漆黑一团,极不安全。
过去的路上还没有垃圾箱,下雨天一走出门就会踩到烂泥巴,如果一时找不着躲避之处,你只能赤脚回家;晴朗的白日街道也经常“十步一草两步一木”;夏天大家都喜欢开窗透气,但又苦于蚊子太多无法入睡……直至现在这些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
为了创造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大家的幸福指数,我们成立了余井镇巾帼志愿者服务队。
她们有统一的工作服装,佩戴统一的胸卡,每周五早上9点半来到社区参加打扫卫生和宣传工作。
同时给所有人发放《河南省农村垃圾分类知识读本》并要求大家认真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与技巧,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随后将集中收集的垃圾运往垃圾填埋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改变从清洁家园开始。
现在,我们可以看见路边种满了花花草草,几个老奶奶正坐在树荫底下乘凉聊天呢!远处高楼林立,楼间有座桥,连接起城市与乡村,穿梭其中的各式汽车,仿佛像奔流不息的江水源源不断地流向远方。
人们的文明素质越来越高,他们热爱劳动,积极锻炼身体,每天早晨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将房屋四周及屋顶的杂物清除,自觉维护公共设施,保持卫生,注意礼仪,做文明有礼的邻里榜样。
美化生活环境,展示城镇面貌,弘扬精神文明建设,构筑宜业宜居新型城镇已经成为大家共同的目标。
近年来,我们深刻感受到社区的变化:墙壁粉刷一新,院落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栽植花草,营造出整洁温馨的氛围,昔日破旧脏乱差的场景一去不复返。
有句话说得好:“既然改变不了环境,就试着去影响它吧!”的确,身为余井镇的居民,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努力维护社区的环境,让更多的人们对社区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让他们由衷赞叹:“我们社区很漂亮!”绿色小广场,清洁小厕所,整治垃圾堆,倡导好习惯。
居民们还纷纷拿起手中的电话或拿出手机,呼吁其他社区的朋友们,一起携起手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周边的人们,带动社区形成文明新风尚。
宣汉县十二五城镇建设发展规划
宣汉县“十二五”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宣汉县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三月目录一、“十一五”城镇建设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3)1.1 “十一五”规划完成情况 (3)1.1.1 规划指导思想 (3)1.1.2 规划情况 (3)1.2 “十一五”期间宣汉县城镇建设成就 (4)1.2.1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配套完善,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4)1.2.2 加强规划建设管理 (5)1.2.3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日益深化,成效显著 (5)1.2.4 村镇建设步伐加快 (5)1.3 “十一五”期间城镇建设事业存在的问题 (6)二、宣汉县“十二五”城镇建设事业发展规划 (6)2.1 规划指导思想 (6)2.2 规划原则 (7)2.3 规划目标 (8)2.4 城镇建设主要任务 (9)2.4.1 加速县城新区规划 (9)2.4.2 加强小城镇规划……………………………………………………102.4.3 完善旧城改造………………………………………………………102.4.4廉租房建设 (10)2.4.5城市建设 (10)2.4.6 加速新区建设 (11)2.4.7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11)2.4.8 城镇房地产综合开发率 (13)2.4.9 城乡人均居住面积 (13)2.4.10 城镇园林绿化 (13)三、保障落实综合措施 (13)3.1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14)3.2 坚持规划,综合开发 (14)3.3 整顿建设市场,净化建设环境 (14)3.4 加强城乡建设,促进城市化进程 (14)3.5 积极筹措资金,保障建设发展 (14)四、宣汉县“十二五”重点领域投资和重大项目规划表 (15)宣汉县“十二五”城镇建设发展规划宣汉县“十二五”城镇发展规划,是为加速宣汉城市化进程进入新世纪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是优化宣汉城镇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环保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十二五”期间统揽全县建设领域改革和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规划。
瓢井镇十二五扶贫规划
瓢井镇十二五扶贫规划瓢井镇“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委员会成员编委会主任:章剡(中共瓢井镇委员会书记)编委会副主任:陈杰(瓢井镇人民政府副镇长)编委会成员:陈杰(瓢井镇人民政府副镇长)张盛善(瓢井村支部书记)穆昌军(中洞村委会主任)刘伦锦(小洞村支部书记)何兴全(油沙村支部书记)任世才(新街村支部书记)张盛怀(中寨村委会主任)向廷辉(三合村委会主任)陈永(平塘村支部书记)陈家文(连坪村委会主任)陈楠(坪兴村支部书记)编制人员:陈杰罗莉李述芳前言《瓢井镇“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编制,是在大方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根据《大方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大方县2011-2020年扶贫发展规划》、《大方县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2011-2015)》。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扶贫政策,紧紧围绕“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按照“连片开发、整体推进、规划到村、扶贫到户”的原则,以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点,着力改善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主线,着力解决群众基本增收门路;以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基点,着力提高群众的基本素质。
规划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以贫困村和贫困群众的需求为基础,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走产业开发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路子,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规划》分析了瓢井镇贫困现状、发展潜力以当前扶贫开发面临的形式,确定了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和途径。
提出了奋斗目标,详细规划了2011-2015开发建设的重点内容和建设规模,估算了扶贫开发规划实施需要投入的资金及可能筹措的渠道,预测了扶贫开发规划实施后的实施效益,明确了扶贫开发规划实施管理的运行机制,提出了扶贫开发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编制的完成,标志着瓢井镇下一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第一章基本情况第一节自然条件及资源概况一、自然条件瓢井镇位于大方县县城北部,政府所在地距县城42公里,地理位置东经104°34′03″-104°35′51″,北纬26°47′22″-26°48′50″,东面与大山乡、三元乡接壤,西面与兴乡相连,南接达溪镇,北面与长石镇相接壤。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10.15•【字号】宁政文[2011]415号•【施行日期】2011.10.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计划生育正文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宁政文〔2011〕41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宁德市“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十月十五日宁德市“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专项规划(二○一一年十月)目录前言第一章发展现状第一节主要成就第二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二章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第二节基本原则第三节发展目标第三章主要任务第一节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第二节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三节构建性别公平制度,推动出生性别比趋向正常第四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第五节增强综合服务意识,引导人口有序流动第六节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第七节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提高服务和管理能力第四章保障措施第一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第二节加大人、财保障力度第三节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法制体系第四节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第五节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行风建设第六节加强计划生育协会工作第七节加强规划的组织实施工作前言“十二五”时期是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建设海西东北翼中心城市的重要时期。
“十二五”时期人口发展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对于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按照宁德市人民政府的部署要求,市人口计生委编制了《宁德市“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洮南市人民政府转发市发改局关于洮南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洮政发〔2010〕10号
洮南市人民政府转发市发改局关于洮南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正文:----------------------------------------------------------------------------------------------------------------------------------------------------洮南市人民政府转发市发改局关于洮南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洮政发〔2010〕10号各乡(镇)人民政府,市直各局、场、办,街道办事处:洮南市发改局《关于洮南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10年05月17日洮南市“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洮南市跨越争先、加速崛起的关键时期。
编制洮南市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科学指导循环经济发展,对于提高我市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物质能源消耗和最终废弃物排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规划紧密结合洮南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规划期为2011-2015 年。
第一章基本情况一、区域概况(一)自然地理及区位情况。
洮南市地处吉林省西北部,西与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接壤,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相连,南与通榆县毗邻,东与洮北区、大安市相连,介于东经121°38′—123°20′,北纬45°02′—46°01′之间。
全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季节性强,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少雨且分布不均,秋季昼夜温差大,冬季少雪寒冷。
年平均气温4.2℃,日照时数3005小时,光照充足,无霜期多年平均135天,多年平均降雨量377.9毫米,降雨年内时空分布极不均匀,多集中在7、8、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年平均蒸发量1230毫米,多年平均冻深1.8米。
主要作物有水稻、玉米、高梁、葵花、谷子、大豆、杂豆、辣椒、土豆、蓖麻、西瓜等。
台州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 1 —台州市人民政府文件台政发〔2011〕21 号关于印发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已经台州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一年五月九日(此件公开发布)— 2 —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一、转变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5)(一)发展背景 (5)(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11)二、坚持主攻沿海,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15)(一)构建发展大平台 (17)(二)开发现代大港口 (19)(三)建设临港大基地 (20)(四)科学开发海洋资源 (21)(五)创建改革试验区 (22)三、推进新型城市化,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23)(一)构建台州城市群 (23)(二)建设“美丽乡村” (28)(三)实施主体功能分区 (29)(四)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 (31)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31)(一)做强第二产业 (31)(二)做大第三产业 (35)— 3 —(三)做优第一产业 (39)五、强化投资拉动,扩大社会有效需求 (41)(一)加大有效投资力度 (42)(二)实施“三大千亿工程” (42)(三)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44)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45)(一)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45)(二)推进教育现代化 (46)(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48)七、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发展支撑能力 (49)(一)构筑综合交通网 (49)(三)构建能源保障网 (54)(四)建设高速信息网 (55)八、深化生态市建设,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56)(一)不断优化生态环境 (56)(二)积极推进节能减排 (57)(三)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58)(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60)九、建设文化大市,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61)(一)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61)(二)完善公共文化体系 (62)— 4 —(三)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63)十、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64)(一)积极扩大社会就业 (65)(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5)(三)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66)(四)全面做好人口工作 (67)(五)提升社会管理水平 (68)(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70)十一、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增强发展活力 (72)(一)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72)(三)加强金融改革创新 (73)(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73)(五)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74)(六)深化国内合作交流 (75)— 5 —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 年)规划纲要(下称《纲要》),根据《中共台州市委关于制定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科学发展的总体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台州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市、社会和谐的行动纲领。
关于潜山县余井镇总体规划修编的情况说明
关于潜山县余井镇总体规划修编的情况说明一、规划修编原因近年来,余井镇农业经济稳步提升、特色产业蓬勃兴起;园区平台不断夯实、工业经济显著增强;集镇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美好乡村亮点纷呈;民生福祉不断增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加之国家政策及外部环境变化较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成立、大别山连片扶贫地区开发的需求,近期安徽省被列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特别是县委县政府将余井镇列入一区四园乡镇和S253升级改造,使余井面临着科学发展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刻,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上一轮总体规划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为了引导余井镇经济和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充分发挥城镇规划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组织作用,使规划建设适应城镇社会经济及工农业发展的需求,特编制《潜山县余井镇总体规(2014-2030)》。
二、规划编制过程我们经过反复比选,于2014年7月确定了规划编制单位。
设计单位迅速启动了工作程序,于8月底至10月初就进行了多次现场调研工作,11月初在镇里进行了初步成果汇报,而后修改完善,并于11月底至2015年1月期间又进行了多次的对接、汇报、修改,镇多次召开班子成员、镇村干部会议,征求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并向相关主管部门汇报,最终确定了规划方案。
2015年3月18日,余井镇政府组织召开了《潜山县余井镇总体规划(2014-2030)》的专家评审会,得到了与会专家一致认可,规划方案顺利通过评审。
设计单位在评审会后再次修改完善,提交了规划成果。
3月20日中国共产党余井镇第六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关于余井镇总体规划修编情况报告。
三、规划主要内容总体规划主要内容包括镇域、规划区、中心镇区三个层次。
1、镇域发展战略:(1)调整经济结构,牵手源潭融入县城;(2)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加速城镇化进程;(3)制度创新促进要素集聚,构建差异化发展格局;(4)打破二元分割局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人口及城镇化水平:2020年镇域总人口控制在6.2万人,城镇化水平为48%。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城镇发展规划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城镇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9.15•【字号】青政办[2011]222号•【施行日期】2011.09.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青海省“十二五”城镇发展规划的通知(青政办[2011]222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青海省“十二五”城镇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五日青海省“十二五”城镇发展规划青海省“十二五”城镇发展规划,根据《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城镇发展的战略决策,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重点,是未来五年全省城镇发展的总体蓝图,是各级人民政府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履行城镇规划调控、监测评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第一节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我省城镇发展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历史机遇,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全省社会经济发展策略、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和循环经济试验区政策,以《城乡规划法》为指导,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突出特色”的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城镇发展与经济建设相结合,在统筹区域城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资源配置方面取得良好的发展,城镇初步实现了增长方式转变、发展模式创新和快速合理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建设投融资力度不断加大,城镇空间布局趋于合理,城镇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城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峪关市“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峪关市“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2.07.16•【字号】嘉政办发〔2012〕118号•【施行日期】2012.07.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嘉峪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嘉峪关市“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区,市政府各部门,在嘉各单位:《嘉峪关市“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七月十六日嘉峪关市“十二五”城镇化发展规划一、城镇建设基本情况2010年,全市共有人口21.8万人,全市面积2935平方公里,市辖三区,计有3个建制镇,17个建制村,7个街道办事处。
城市道路总长度334公里,日供水能力10.1万立方米,城市供水普及率100%,燃气普及率10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67%,道路清扫面积480万平方米,清运垃圾210吨,生活垃圾处理率100%,污水排放量2680万立方米,污水集中处理率为73.13%。
城镇发展空间潜力较大,加速城镇化进程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二、“十一五”城镇化发展回顾(一)城市建设情况2005年-2010年,城镇总人口由17.22万人增加到21.8万人,增加了4.58万人,城镇化水平由88%上升到91%,平均每年增加0.6个百分点。
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由2005年的48.62万立方米/日增加到2010年的83.9万立方米/日,增加了37.28 万立米/日,人均生活用水量由2005年的150.2升增加到2010年的157.53升,普及率一直保持100%,建成区道路长度由2005年的228.3公里增加到2010年的282.4公里,增加54.1公里,人均道路面积由13.83平方米增加到16.82平方米,城市气化率一直保持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由一般简单处理到现有的一座垃圾处理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31.52%到36.67%,城市人均住房居住面积由2005年的23.36平方米增加到2010年的30.74平方米,城市人均居住水平增加了7.38平方米。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
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25•【字号】宁政文〔2011〕314号•【施行日期】2011.08.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宁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德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专项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东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大中专院校:《宁德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专项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八月二十五日宁德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专项规划前言“十二五”时期,是宁德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全面实施环三都澳区域发展战略、力争与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决定性时期。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次全会精神,科学编制“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专项规划,对于推动宁德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跨越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宁德市“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专项规划》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省委八届十次全会、市委二届十一次全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审议通过的《中共宁德市委关于制定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根据《宁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进行编制,该规划是宁德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主要阐明未来五年宁德市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领域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是推进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重要依据。
一、把握战略新机遇,开创发展新局面(一)“十一五”环保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是极不平凡的五年。
我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实施了一系列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重大举措,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建立环保监管“一岗双责”制度,强化齐抓共管责任,联手推进环境保护。
乡镇发展规划乡镇发展思路_0
乡镇发展规划乡镇发展思路XX镇“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新阶段。
“十二五规划”是确保未来五年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稳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基础,是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环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以加快经济发展为主题,以工业为主线,加快农业产业化,推进工业化进程,提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构建和谐社会,不断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我全镇经济和社会协调、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总体目标到2015年,力争全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2亿元,国民素质整体提高,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更加富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建立起和谐文明幸福的乡镇。
三、“十二五”规划的具体措施:(一)建设工业,着力培育区域经济支柱工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量。
要进一步突出工业发展的核心地位,以全镇工业区开发为核心,以重点优势产业发展为龙头,加大项目引进建设力度,促进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
1、明确战略目标,制定发展规划,突出工作重点,统筹规划,规范管理,确保各种资源得到有序合理的开发利用。
2、培育和发展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要在“十一五”规划完成的支柱产业基础上,优先选择农产品深加工和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和发展,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支持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好、示范作用强的产品和行业,建成一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的工业项目,尽快形成优势,增强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二五”新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赣府厅发[2012]33号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二五”新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正文:----------------------------------------------------------------------------------------------------------------------------------------------------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二五”新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赣府厅发〔2012〕33号2012年5月22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江西省“十二五”新能源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江西省“十二五”新能源发展规划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化石资源日趋枯竭和环境问题、气候问题的凸显,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正在成为能源发展的主旋律。
国家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15%,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05年降低40-45%。
同时,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正在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新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
江西有一定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有利于构建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多元、低碳的能源供应体系,有利于增加能源供应、保护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有利于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保障能源安全,是实现江西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必然选择。
本规划依据《江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江西省“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等有关发展规划编制,用于指导“十二五”期间江西新能源应用产业发展。
本规划的规划期为2011-2015年,部分指标展望到2020年。
本规划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统称为“新能源”,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
一、资源潜力江西具有一定的新能源资源。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十二五”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的通知-大政办发[2012]152号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十二五”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的通知正文:----------------------------------------------------------------------------------------------------------------------------------------------------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大连市“十二五”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的通知(大政办发[2012]152号)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大连市“十二五”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大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12月31日大连市“十二五”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一、水资源现状与评价(一)水资源条件根据1956-2007年水文资料分析,大连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1.09亿m³。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0.21亿m³,地下水资源量7.12亿m³,重复计算量6.24亿m³。
(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工程设施及供水能力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建成蓄引提工程3578座,地表水供水能力9.1亿m³;地下水工程8616处,供水能力1.64亿m³,总供水能力10.74亿m³。
2.2010年实际供、用水情况(1)用水情况2010年大连市总用水量为154517万m³(不含海水直接利用量),其中农业用水67668万m³,占总用水量的43.8%;工业用水43996万m³,占总用水量的28.5%;建筑业和三产用水12743万m³,占总用水量的8.2%;居民生活用水25695万m³,占总用水量的16.6%;生态环境用水4415万m³,占2.9%。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
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衢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09.06•【字号】衢政办发[2009]74号•【施行日期】2009.09.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衢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衢政办发〔2009〕7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九年九月六日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十二五”时期是积极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也是我市努力实现现代化“三步走”战略目标最为关键的五年。
科学制定《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于全力推进我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为切实做好《规划》编制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坚持务实与创新相结合,努力制定一个既充分符合我市区域实际、又具有较强指导性和操作性的纲领性文件,为实现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打好基础。
(二)总体要求。
1.前期研究上要突出战略性和前瞻性。
前期研究是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直接影响到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权威性。
选题上要针对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大问题,通过多领域、多要素、多角度的综合性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规划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海政办发〔2011〕47号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本区“十二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规划的通知各镇(乡)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各委、办、局,区属各单位:经区领导研究同意,现将《海淀区“十二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O一一年六月二十四日主题词:水利资源规划通知海淀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1年7月11日印发海淀区“十二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规划(2011-2015年)二O一一年六月目录前言 (1)第一部分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概况 ........................... - 1 -一、“十一五”时期发展回顾 ............................................. - 1 -二、水资源形势 (3)三、面临形势及存在问题 (4)第二部分规划原则和目标................................................ - 7 -一、指导思想 (7)二、规划原则 (7)三、规划目标 (7)第三部分规划主要任务..................................................- 10 -一、水资源保护 (10)二、城乡供水 (12)三、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 (14)四、节约用水 (15)五、水工程与水环境建设 (16)六、雨洪利用工程建设 (19)七、科技信息化 (19)八、科学管理 (20)第四部分规划项目及投资..............................................- 23 -第五部分实施效果及保障措施......................................- 24 -一、实施效果 (24)二、保障措施 (25)前言《海淀区“十二五”时期水资源保护和利用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潜山市余井镇人民政府_企业报告(业主版)
井字镇安监站十二五五年工作规划
井字镇安监站十二五五年工作规划
井字镇安全生产十二五五年工作的目标任务是: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有效遏制一般事故,确保辖区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好转,力争连续五年安全生产事故零死亡。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巩固我镇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责任状的签订率达到100%;
二、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管理素质和业务水平,从业人员的培训持证上岗率达到100%;
三、强化执法检查,坚决消除事故隐患,确保辖区生产安全,隐患整改率达到100%;
四、以成立行业管理小组,建立企业自我管理体系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创新工作;
五、认真组织开展以“安全生产月”活动、“夏季百日安全竞赛”活动、“119”消防宣传活动为主的大型安全文化活动,利用横幅,标语,学习讲座等方式,传播安全知识,宣传安全文化,营造安全氛围,使全民安全生产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
大力营造辖区的安全文化氛围,努力提高辖区安全文化建设水平;
六、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统一安排下,开展好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专项整治工作等各项安全工作重点;
七、安全生产长效目标考核有序推进,实行“一岗双责”,执行“一票否决”。
余井镇易地扶贫搬迁
余井镇易地扶贫搬迁第一篇:余井镇易地扶贫搬迁余井镇易地扶贫搬迁“ 十二五” 规划一、基本情况和面临的形势(一)基本情况余井镇地处皖西南,南距潜山县城10km,西靠国家级名胜风景区——天柱山,东与怀宁县小市、公岭两镇毗邻,北与源潭镇接壤。
镇域总面积134平方公里,呈“三山一水六分田”布局,城镇规划区面积4平方公里。
全镇总人口6.2万人,辖13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部分山区群众生活在自然条件差、生存环境恶劣地区,住处遇到汛期非常危险,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无法保证。
所以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彻底解决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困难,对促进新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高群众的生活水平,加快全镇小康社会建设步伐显得尤为重要.(三)发展环境和有利条件①交通便捷:县乡交通网络密布,潜源路、余龙路、余三路、岭青路贯穿境内。
距合九铁路天柱山站10km,距沪蓉高速路车轴寺站入口仅18km,距安庆天柱山机场和安庆长江水远码头69km,距省城合肥2小时车程。
②资源丰富:镇域内有中型水库1座(长春水库)、小(二)型水库4座,皖河境内穿过,水资源充足;皖河年产优质黄砂30万吨,山石开采潜力巨大;余井盛产水稻、油菜、棉花,是国家商品粮发展基地,蚕桑、瓜蒌、茶叶、柑桔、食用菌、油茶等农业产品别具特色;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开始由散户粗养向集中精养转变,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更加明显。
全镇有1.5万人在外务工,劳动力资源具备优势。
③民营经济: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皖峰蜂业和安徽冠生园正努力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中焘服饰为龙头的服装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服装加工企业发展到40家,从业人数2000人,年产值超亿元;安徽天龙竹木、友银氧化锌、天柱枕业、青楼丝厂、皖浙空心砖厂等一大批招商企业建成投产,实现当年投产、当年收益。
④城镇配套:供电:拥有华东电网110kw余井变电所,可满足各类企业和居民生产、生活等用电需求,220千伏输变电所工程和凯迪生物质能源发电项目,将会提高供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井镇“十二五”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镇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时期。
当前,我镇经济总量偏小,制约发展的瓶颈因素依然很多,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必须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追赶跨越,加速崛起。
我们要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在百舸争流中把握主动,在扬长避短中抢抓先机,在超越自我中寻求突破,以更超前的思维、更积极的姿态、更有效的举措,全力推进余井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1、未来五年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总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线,着力实施“工业强镇、农业稳镇、产业兴镇”三大战略,不断提高综合镇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不断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着力实施民生工程,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转变发展方式、
调整产业结构为工作重心,进一步加快经济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步伐,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把余井镇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群众富裕、社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新型城镇。
2、未来五年发展目标
到2015年,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22亿元,比“十一五”末增加157%;一般财政收入实现翻两番;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家,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比“十一五”末增加6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力争进入省扩权强镇试点镇,积极打造成为皖西南服装加工基地、竹木藤艺加工基地、旅游度假乡镇,提升中医药服务功能,社会文明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更加富裕,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3、未来五年发展举措
——积极打造现代农业板块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惠及三农政策,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严守耕地红线,鼓励土地依法流转,加快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耕作水平。
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建立农民多元增收的长效机制。
树立大农业发展意识,继续做强六大农业产业板块,抓好粮、油、棉、示
范基地建设。
大力推广农业新优品种,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继续在农产品精深加工上做好文章,发挥皖峰蜂业、安徽冠生园、御润科技等农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发挥农业品牌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走“公司+基地+农户”之路,做大做强皖荼系列、科兴菌业、余井瓜蒌、万丰蚕桑、松岭柴阁油茶、天圣蛋鸡养殖以及适合余井发展其他特色农业板块。
——发展民营经济。
坚持树立“工业强镇”理念,实施“工业强镇”战略。
进一提高工业发展的能力,优化环境,增强服务工业发展的合力,进一步落实政策,激发推动工业发展的动力。
进一步加强企业的技改升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做大做强一批骨干企业。
积极盘活存量资产,最大限度的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坚持把聚集区作为工业强镇的主战场,强力推动聚集区工业发展。
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增强外源动力,推进改革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着力引进一批财税贡献率高、经济辐射力强、就业带动面广的大项目。
积极落实签约项目的落地、建成和投产。
继续实施“凤还巢”工程,建成农民工返乡创业园。
大力培育一些发展好的民营企业为规模以上企业。
突出服装加工、竹木藤艺加工两个主导
产业定位,带动其它产业发展。
进一步壮大工业强镇的产业支撑,选择中焘服饰、青楼丝厂、天龙竹木、皖峰蜂业和冠生园食品等一批主业突出、成长性好的企业,科学制定企业销售收入、税收翻番计划,引导企业进行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积极提供政府咨询、创业辅导、投资指导、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多层次、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引导一批民营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大力培育民营产业集群。
——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
坚持“规划先行、正确引导、因地制宜、逐步建设”的方针,以优化布局、提升功能、体现特色、适度超前的原则,进一步完善集镇总体规划,严格规划实施,构建综合功能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新集镇。
继续坚持以余井、岭头、糖岭三个集镇规划为龙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提升小城镇产业、人口承载能力为目标,结合聚集区建设,全面加快建制镇建设步伐。
改善交通环境,进一步完善集镇的整治和绿化亮化工程,完善竹木交易大市场、余井商贸大市场和余井客运车辆公用停车场建设。
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强村庄整治,着力推进中心村镇建设,大力引导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产业向聚集区集中。
进一步加强集镇土地市场的管理,
完善土地储备开发。
加大环境整治和建设力度,清除乱堆乱放、占道经营等违章行为。
建设垃圾中转站和垃圾处理场,改善集镇“脏、乱、差”状况。
到2015年,基本实现乡村城镇化、集镇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推进工业聚集区建设。
不断完善工业聚集区扩模新规划。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招商引资搭建平台。
确保5年内引进50-80家企业入区,形成工业聚集。
逐渐形成服装加工产业园、竹木藤艺产业园、现代商贸物流园、循环经济利用产业园的产业布局和产业集群。
促进工业聚集区重点项目皖江竹木藤艺加工产业园、中太服装产业基地项目落地。
建成兜儿寺大桥,规划筹建马道工业园区。
力争“十二五”期间工业聚集区建设走到全县乡镇园区发展的前沿。
——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旅游产业大发展充分利用旅游兴县、撤县建市政策机遇以及天柱山后山大开发契机,努力将余井纳入天柱山大旅游经济圈。
大力发展长春生态旅游以及著名通俗小说大师张恨水故居开发。
恨水故里常年碧波荡漾,春季桃花争艳,秋季栗桔飘香,是余井乃至全国不可多得的文化旅游资源。
要充分发挥张恨水和长春水库独特的
人文山水资源优势,利用长春水库旅游度假区开发为契机,积极打造森林养生休闲、运动休闲、亲水休闲、文化休闲等旅游娱乐项目。
注重《天仙配》拍摄外景、具有鲜明徽派特色的三百年占庄老屋、松岭王老屋古民居的保护和开发,积极打造成皖西南最具特色的庄园式古民居。
进一步提升地方旅游特色。
充分挖掘皖水文化,精心打造“小徽州”农业观光园、发展农家乐。
马道古战场也是难得的旅游资源,大有旅游文章可做。
借助余井竹木藤器产业优势,发展旅游工艺品市场,同时建成一批旅游大酒店。
大力争取有实力的战略投资商参与旅游项目建设与开发。
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和智慧,积极开拓旅游市场,鼓励成立旅游发展公司,做好旅游产品的开发、包装、宣传与推介,切实推动我镇旅游产业大发展、大繁荣。
——统筹发展社会事业
推进教育社会化。
坚持依法治校,激活校内竞争机制。
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教育设施,调整办学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
把余中建设成为县级示范中学。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加强中医药建设,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成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要达到99%以上。
巩固和发展人口
和计划生育事业,稳定低生育水平,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值范围内,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关注弱势群体,大力实施民生、民心工程。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吸引外出务工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就业。
全力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造和谐社会,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广发开展双拥、军民共建活动,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余井镇人民政府
二0一0年八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