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能够有人做到中庸

合集下载

关于“极高明而道中庸”深意的解读

关于“极高明而道中庸”深意的解读

关于“极高明而道中庸”深意的解读展开全文中国哲学史上有一个论题一直受到学者们的重视,这就是关于“极高明而道中庸”的论题。

“中庸”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

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对“中庸”作了深刻的阐述。

比如,孔子发挥了《周易》中的阴阳平衡、协调的思想,突出了关于“中庸”的理念。

依照先秦儒家的解释,“中”可解释为“正”,其本意乃是“当为矢者正也”,即是箭射中靶心,达到正确结果。

而“庸”可解释为“用”“常”,所谓的“中庸之道”,主要是指用中为常道,而走极端便是非常道,所以,“中庸之道”亦即“中正之道”。

首先,孔子把“中庸之道”视为是待人处事的最高准则。

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中庸》)意思是说,道德修养高的贤者为人处事皆是遵循中庸之道,而没有道德修养的粗俗低等的人,却都是违背中庸之道而行事的。

为什么要以“”中庸之道“”为待人处事的最高准则呢?因为在孔子看来,中庸之道已经把行为道德要求都包含在内了,是最高最精妙的处事境界,可是,中庸这一最高道德准则大家缺乏践行它已很久了!他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中庸》)所以,孔子认为,必须强调君子是依中庸之道而行事的。

其次,孔子认为太过和不及都不好,都是违背中庸之道。

世上的人,往往要么太过要么不及,总是很难做的恰到好处,太聪明的人常做得太过了,而愚笨的人常做得不及,这皆是由于对中庸之道不了解,没有把握好,贤者与不肖的人也一样的,就像人们每日都在吃喝,但却很少人真正能品出真味一样,人们都想依道德准则处事,但都违反中庸之道,因为缺乏自觉性。

孔子说:“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肖者:与贤者相对,指不贤的人。

)不及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中庸》)在孔子看来,中庸之道没有能实行好、没有能彰显出来,是因为太聪明的人或所谓的“贤者”,处事太过了,而愚笨的人或所谓“不肖”者处事不及,所以没有能依照中庸之道处事而出现偏差。

中庸第23讲心得体会6篇

中庸第23讲心得体会6篇

中庸第23讲心得体会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致辞演讲、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汇报材料、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work plans, reflections, written documents, reporting material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中庸第23讲心得体会6篇敷衍写出的心得体会一定不能给人带来启发,只有保证它的质量,才能得到一个不错的反馈,我们在写工作心得是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去感受,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中庸第23讲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中庸最精辟的十句话

中庸最精辟的十句话

中庸最精辟的十句话1.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就像一杯平静的水,没有波澜,这才是最自然的状态呀。

比如说当你遇到一件很让人生气的事情,先别急着发火,试着保持这种“中”的状态,也许会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呢。

2.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这就好比弹奏乐器,每个音符都恰到好处,才能奏出和谐的乐章啊。

在与人相处时,我们的言行如果能做到“中节”,那关系不就更融洽啦?3.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这简直是万事万物的根基呀!想想看,如果一个人没有了这个“中”,那不就像房子没有了地基,随时会倒塌嘛。

4.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可以把它想象成是一条通往成功的宽阔大道呀!大家都走在这条“和”的大道上,才能顺利前行呀。

5.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哇,这不就是说达到了中和,天地都各安其位,万物都蓬勃生长嘛。

就像一个团队,大家都和谐共处,才能创造出惊人的成果呢。

6.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这就好像君子走在正道上,而小人却总是偏离呀。

在生活中,那些真诚善良的人不就是君子,而那些狡猾虚伪的人不就是小人嘛。

7.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君子的中庸呀,就如同他们总是能适时地把握好分寸。

就像考试时,懂得合理安排时间的同学就是做到了“时中”呀。

8. “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哎呀,那些小人反中庸,就是毫无顾忌呀。

好比那些违法乱纪的人,不就是肆无忌惮嘛。

9. “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道就在我们身边呀,可有些人却偏要把它想得很遥远。

就像有些人总觉得做好事很难,其实随手帮助他人就是在践行道呀。

10. “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这不就是说做到忠恕就离道不远啦。

要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也别强加给别人呀,这多简单的道理呀。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学习家庭教育以来,感觉到在生活中最难把握的就是宽严有度,宽就是爱,严就是规矩。

真正做到宽严有度就是儒家讲的“中庸”,孔老夫子说:“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意思是中庸已经是最高的智慧了,人民很少有能做到中庸的人。

所以这对我们来说绝对是最重要的课程,如何做到宽严有度,是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

最近看到了一个蒙迪驯马的故事,深受启发,看来我们人类真的需要向动物学习了。

蒙迪出生在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的一个牛仔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非常有名气的驯马师,并且办了一所培训学校,专门培训牛仔如何驯马。

我们想像驯马很容易,其实每一匹马都要接受很长的训练才能让马鞍放在马背上。

那时的驯马方式都是经过祖祖辈辈传下来,它不叫驯马,而叫碎马。

光听这个名字就知道这个过程充满着残忍和暴力的气息,就是击碎马本能的意志,让马驯服。

在实际过程中,牛仔们先把马拴在一根柱子上,然后把马的一条后腿用绳子吊离地面,这样马很容易失去平衡。

每当马出现反抗行为时,马就会重重的摔在地面上。

这样残酷的训练一般要持续两到三周,马才会被驯服。

蒙迪从小对马特别有感情,看到父辈们驯马的过程很内疚也很难受,他总是默默的对这些马说:“我知道这对你是不公平的,我实在也没有别的办法,因为我们无法交流。

但是我一定要找到一个人道的驯马方法让你明白我的意思,让你自己愿意来接纳和顺服这一切。

”小小的蒙迪因为这样一份深深地同情和爱,开始认真观察野马,看马与马之间如何交流。

他惊奇的发现,在野马群中,领头的竟然是一匹母马。

最让蒙迪感到惊讶的是,母马如何教育小马的过程。

小马有不好的行为时,母马就会把小马赶出马群,让它单独在离马群四五十米的地方待上一个小时。

然后母马会走到小马身边用各种肢体语言进行交流。

此时小马就开始绝对的服从。

蒙迪感觉不可思议,为什么母马用这种方式惩罚小马呢?他翻阅了很多资料后才发现,原来远离马群是一种极其严厉的惩罚。

因为在自然界中,马和其它合群动物一样,只有群居生活,它才会有安全感。

读《中庸》心得感悟范文7篇

读《中庸》心得感悟范文7篇

读《中庸》心得感悟范文7篇读《中庸》心得感悟范文篇1孔子传道给曾子,曾子写了篇论文《大学》;曾子传道给孔子的孙子子思,子思又写了篇论文就是《中庸》。

中庸思想,也是来自于孔子。

在《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子认为中庸太难了,普通人很少能够做到。

中庸到底是什么呢?孔子讲的中庸与仁一样,有体有用。

中庸的主题非常不好理解,中庸的作用就是此处讲的“中不偏,庸不易”。

中就是不偏,庸就是不易。

什么是中呢?一个方框,代表上下四方,中间有一竖直贯下来,不歪不偏就是中。

任何事情都要取中,无论偏左、偏右都不行。

孔子着了一部历史,叫《春秋》,为什么叫春秋呢?取中之意。

冬天冷、夏天热,温度不适中;冬日长、夏日短,日照不适中,都不合乎标准。

只有春秋不冷不热,白天与黑夜一样长,有中才可以作为标准。

孔子的五德是“温良恭俭让”,温是第一的,太热太冷都是偏,只有温才是中。

什么是庸呢?庸是庸常之意,就是我们说的,普普通通、平平常常。

平庸才能长久,普通才是伟大,这是宇宙间的基本法则。

我们现代人都不甘寂寞,要拔高、要精彩,讲究“玩的就是心跳”。

人生平平安安就是福,高处没有道只有险,高处不胜寒。

常人不是如此,不知足不知止,求高求好。

一求高事准糟,所以叫“糟高”。

中庸就是告诉我们“中不偏,庸不易”的道理。

这两句话是宋儒程颢、程颐说的,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了就不偏、庸了就长久。

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就一生平安、幸福。

中不是目的而是方法,中的目的是和、是中和,所以子思在《中庸》里才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有中才能达到和,和是宇宙万物之理。

夫妻和才能生贵子,家和才能万事兴,和气才能生财。

总之都要和,不和就不生,就没有生气。

天之和是太和,地之和是中和,人之和是保和。

能时时保和就能达到中和,保持住中和就能恢复到太和。

北京紫禁城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不正是此意吗?中者,天下之根;庸者,天下之本,中庸思想是一种客观的思想,也是一种唯物的思想;甚至可以说,中庸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才是世界的永远不变的平衡态。

中庸之道的内涵是什么

中庸之道的内涵是什么

中庸之道的内涵是什么?--------------------------------------------------------------------------------网友中庸之道的内涵是什么?“过犹不及”是中庸之道的基本原则。

对孔子的中庸之道人们曾一度认为是“和稀泥”、折中主义,这是一种误解。

折中主义最大的弊端就是缺乏原则性。

孔子的中庸之道则与此不同,“中庸”即中和,孔子是说两方面有不同的意见,应该使它能够中和,保留其对的一面,舍弃其不对的一面。

这才是正确的中庸之道。

一般的人很少善于运用中庸之道,多半都是走偏锋。

“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

为人之道就在“正直”二字,刚正不阿,矢志不渝,不搞邪门歪道,不见利忘义。

中庸实际上是就是强调“凡事有度,过犹不及”的理念,就是说,超过和不足都不可取,什么问题都要在“也认真”、“也不认真”之间寻找平衡,所谓:“不偏之为中,不易之为庸”。

中庸之道就是孔子提倡、子思阐发的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质达到太平和合的一整套理论与方法。

这一提高人的基本道德素质达到太平和合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其主题思想、理论基础、具体内容、主要原则、检验标准、知行方法、重要途径等方面的内容。

中庸之道在历史上有重大的争论,在今日世界上仍有不同的看法。

但在我看来,中庸在古代政治文化中是一种具有超越性的思想,在今天世界精神生态危机中同样具有调整人心寻求正途的普世性价值。

中外学术界应该破除对东方文化重要思想的“中庸精神”的现代性误读,重申其被淹没不彰的超越性思想与普世性价值。

一日常生活中的精神高度在自然与社会两个方面均注重适度与均衡,其构成的“天人关系”主要表现在天道与人道的合一上。

所谓天道的关键在于“诚”,而人道的终极目标则是对诚的追求。

在人道与天道相合中努力达到原天以启人,尽人以合天,从而使人与自然,人与自己的天性相和谐。

当人性与天性相应相合之时,人性也就与天性的至善至诚至仁至真相合一。

《中庸》中的十个经典名句

《中庸》中的十个经典名句

四书中《中庸》的十个经典名句一、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译文:君子的言行符合中庸之道,小人的言行违背中庸之道,君子之所以符合中庸,是因为君子能在变动不居中做得适度;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二、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

译文:崇尚中庸的人,不偏袒任何一边,不会超过或少于本来的度,只是按照平常的道理行事而已。

三、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译文:一个人做到忠恕,那就离中庸之道不远了,如果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四、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徼幸。

译文:端正自身而不苛求别人,这样就不会有什么抱怨了。

对上不怨恨苍天,对下不责怪他人。

所以君子安分守己,等待命运的安排,而小人却专做冒险的事情,想侥幸获得非分的好处。

五、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译文:君子立身处世就像射箭一样,箭没有射中靶心,不怪靶子不正,只怪自己箭术不行,用心不正。

六、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译文: 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就像走远路一样,必然从近处开始,就像登高山一样,必然从低处起步。

七、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

译文:喜欢学习就接近了智慧,努力实行就接近了仁爱,知道羞耻就接近了勇敢。

八、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译文:真实无妄是天生万物的道理,追求真诚是做人的原则。

九、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译文:天生真诚的人,不用勉强就能符合于中,不用思虑就有所得,从从容容就会符合中庸之道,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是圣人,努力求得真诚的人,就是选择善道而执着坚守的人。

十、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译文: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

谈谈对中庸之道的理解和看法

谈谈对中庸之道的理解和看法

谈谈对中庸之道的理解和看法道家的思想是主张顺应自然,追求“无为而治”,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也就是认为人要尽量遵循事物的规律,这样才能得到大自然的保护,而且才能做到长生不老。

所以道家很少会谈及仙术和修炼,甚至连一些神仙都没有。

中庸之道就是不偏激的态度,也可以说是对事物的正确处理方法。

“中”是保持事物平衡的意思。

其实也可以引申为“不偏不倚”,用来形容不偏离客观事物规律的意思。

那么中庸之道也可以解释为凡事不偏向任何一方,而是在适当的位置上,既要保持一种平衡,但又不过分突出一方,使另一方掩盖了平衡。

在不伤害别人利益的前提下,保持和谐、公平的发展。

这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处世智慧,不仅是一种待人接物的准则,更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中庸之道可以理解为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他们既相互区别,又密不可分。

首先,中庸之道主张把握事物的整体性。

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往往被各种各样的事物纷扰着,对一件事物往往看到它的这一面,忽略了它的另一面,从而无法真正地了解事物。

对此,我们应该认识到,事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变化之中。

同时,不管事物如何变化,有一点是始终不会变的,那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只要我们紧紧把握住事物发展的规律,便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也就能看清事物的未来。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对于一个复杂的事物,有时单靠我们的努力,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因此,我们还需要学会借助外力。

比如选择一个有利于我们的外部环境,等等。

其次,中庸之道主张调整事物的平衡状态。

这里的“平衡”并非事物静止不动的状态,而是指一种动态的协调统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经历和环境不同,会有不同的生活习惯。

但是,我们应该知道,世间万物并不是以自己的习惯或嗜好去改变他人,而是要顺应他人的习惯与嗜好,取长补短,使彼此融洽和谐,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比如春节来临之际,我们的邻居家都喜欢放鞭炮来庆祝,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这种传统习俗,但是却不能强迫他人也要跟着放鞭炮。

中庸最经典十句话感悟人生

中庸最经典十句话感悟人生

中庸最经典十句话感悟人生
1.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哎呀,就像那次我和小伙伴一起做游戏,我遵守规则不耍赖,可有的小伙伴就非要违反规则,这可不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嘛!
2.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记得有一次我特别生气,差点就发脾气了,但我忍住了,这时候不就是“喜怒哀乐之未发”的状态吗?
3.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就好像我们每天都要吃饭睡觉一样,中庸就是那个很重要很根本的东西呀!
4.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如果大家都能做到中和,那世界不就变得特别美好和谐了,就像我们班级和谐相处,大家都很开心。

5.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就像我们学习一样,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方法,这就是君子的做法呀!
6.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上次老师讲一个知识,聪明的同学一下就懂了,反应慢的同学就不太明白,这不就是有的过了有的不及嘛!
7.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吃饭谁不会呀,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体会到食物的美味呢,就像很多道理我们知道但不一定真懂。

8. “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哇,那些很难的事情都有人能做到,可是要做到中庸可真不容易啊,这得多难呀!
9. “素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有些奇怪的行为虽然会被人谈论,但我才不要那样做呢,我要走正道!
10.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就像跑步比赛,有的人中途放弃了,那多可惜呀,我可不要这样,我要坚持到底!
我觉得中庸之道真的很有道理呀,它告诉我们很多做人做事的方法和道理,我们应该好好去理解和实践它。

中庸的生活哲学名言

中庸的生活哲学名言

中庸的生活哲学名言1. “极高明而道中庸。

”——子思。

- 阐述:子思这句话强调了一种至高的境界与中庸之道的联系。

“极高明”代表着对事物有着深刻、透彻的认识与把握,达到一种很高的智慧境界。

而这种高明的智慧要通过中庸的方式来体现,中庸不是简单的折中,而是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中找到一种最合适、最恰当的平衡,避免过度与不及,这是一种非常深邃的生活哲学。

2.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

- 阐述:孔子将中庸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品德。

在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他发现人们很少能做到中庸已经很久了。

这反映出中庸在为人处世、道德修养方面的重要性。

中庸要求人们在情感、行为等方面都要适度,比如在对待他人时,既不过于严苛,也不过于放纵,体现一种公正、平和的态度。

3.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孔子。

- 阐述:孔子在此指出君子与小人对待中庸的不同态度。

君子能够践行中庸,是因为君子能够根据不同的时机把握适中的原则。

而小人背离中庸,是因为小人没有敬畏之心,肆意妄为。

这说明中庸需要一种自我约束和对时机、情境的敏锐洞察,是一种有道德内涵和行为准则的生活哲学。

4.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舜。

- 阐述:舜的这句话体现了治理百姓的智慧。

“执其两端”意味着了解事情的两个极端情况,然后从中选取一个适中的方法用于治理民众。

这表明在管理和决策时,要全面考虑各种可能性,不偏向任何一方,以一种平衡的方式来处理事务,使民众受益。

5.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孔子。

- 阐述:孔子清楚地认识到中庸之道难以推行的原因。

聪明的人容易超过适度的界限,而愚笨的人则达不到要求;贤能的人可能过度,不贤的人又做不到。

这强调了中庸在人们认知和实践中的难度,也提醒人们要不断审视自己的行为,避免过度聪明或者不够贤能而偏离中庸的道路。

中庸读书笔记_1

中庸读书笔记_1

中庸读书笔记
前一阵子一直在看《中庸》,后来因为一些琐事而搁置,再次捧起此书,才发现:快要到期了。

续借。

看了这本书的一半,其中有两句话令我印象深刻。

其一,子曰:“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

”最难者最高,就是因为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地履行它。

连大学者孔子都感慨中庸之道的曲高和寡,可见其难处。

然而恰恰是这样,才显得它的难能可贵。

我们每个人都有趋利避害的天性,这种天性使我们不会仅仅满足于吃得饱,穿得暖。

而是有更多的欲望,有更队对于美好事物追求的冲动。

然而,对于美好事物的欲望如果无节制地膨胀,就会变成贪婪的欲望,美好事物也会因此而变得丑陋不堪。

记得有位同学跟我说过,人本身就是欲望的综合体。

说的不是一般的对。

“水满则溢,月满则盈”的道理比比皆是,这也是中庸之道不易行的原因之一。

人在社会群体中生活,是社会的一粒尘埃。

社会其实就是一个大
市场,不平等的交易和意料之外的事时时有可能发生。

谁都想把事情做得更好,谁都想要取得事业的成功,谁也不愿意经受失败的打击,于是各种矛盾、挑战、竞争、和冲突应运而生,无法避免。

这时,中庸之道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是也正因为人们的本性,“民鲜能久矣”。

1。

中庸在个人生活中的体现

中庸在个人生活中的体现

中庸在个人生活中的体现中庸在个人生活中的体现,这个话题听起来可能有点高大上,其实呢,咱们可以聊得轻松点。

中庸就是一种不偏不倚的态度,简单来说,就是别太极端,别走火入魔,保持一个合理的平衡。

生活中,咱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工作、学习、朋友、爱好,简直就像一锅乱炖。

这个时候,如果能有个中庸的心态,那绝对是如同明灯一般照亮前路。

想象一下,早上起床,面对着一大堆的事情要做。

有人说,先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拼个头破血流;有人说,啥也不干,反正就放飞自我。

可你呢,选择的是,先喝杯咖啡,享受一下生活,然后再慢慢开始。

哎,这就是中庸的体现嘛。

你不追求完美,也不完全放弃,而是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节奏。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咱们在追求目标的同时,也得给自己留点喘息的空间。

再说说朋友之间的相处吧。

有些人总是喜欢在朋友圈里发那些炫耀的照片,什么豪车、名牌、旅游,简直就像在比谁的生活更精彩。

然后另一部分人呢,天天发吃的,抱怨工作,无比低沉。

哎呀,咱们都知道,生活不可能总是阳光灿烂,当然也不会一直阴雨绵绵。

中庸就是让你在朋友间找到一个舒适的距离,既不会过于亲密得让人窒息,也不会疏远得像个路人。

咱们聊聊天,互相分享生活的点滴,开心的时候一起笑,难过的时候一起哭,这样就很好嘛。

在工作上也是,老有人说,要么就拼命工作,要么就偷懒混日子。

其实不然,适度的努力才是关键。

你可以做到尽心尽力,但也要懂得休息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效率不在于你拼多少个小时,而在于你怎么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你想想,熬夜加班,明天精神恍惚,工作效率低下,最后还不如好好睡一觉,第二天精神满满地去面对。

中庸就在于这里,既不过度压榨自己,也不完全放任自流,找到一个黄金分割点,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说到爱好,这可是个让人兴奋的话题。

有人一头扎进健身房,天天一练就是几个小时,结果呢,变得肌肉发达却孤独得像个武林高手;有人则是一天到晚窝在沙发上,刷剧、吃零食,享受舒适,却把自己宅得越来越没精气神。

《中庸》名言名句

《中庸》名言名句

《中庸》名言名句《中庸》作为儒家经典之一,蕴含着深邃的智慧和丰富的人生哲理。

其中的名言名句,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依然熠熠生辉,为后人指引着前行的方向。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句话开篇点出了人性与天命、道以及教育之间的关系。

它告诉我们,人的天性是上天赋予的,遵循天性就是道,而修养道德就是教育的目的。

这让我们思考,我们生来所具有的品质和特点,是我们生命的基础,而能够依照这些天性去行事,就是在走正道。

同时,也提醒着我们,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人们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完善自身的品德,以更好地契合道的要求。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里所阐述的“中和”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我们内心的喜怒哀乐等情感还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这种状态被称为“中”,而当这些情感表现出来时又能够恰到好处、符合节度,这就是“和”。

“中”是天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通行的大道。

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安其位,万物便生长繁育。

这告诉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内心保持平衡和宁静,在表达情感时也要适度,这样才能营造和谐的环境,促进事物的发展。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君子能够奉行中庸之道,而小人则违背中庸之道。

君子之所以能够做到中庸,是因为君子能够随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做到适中;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无所顾忌、肆意妄为。

这提醒我们,要以君子为榜样,在面对各种情况时都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偏不倚,做出恰当的选择。

同时,也要警惕自己不要成为那种不顾后果、肆意妄为的小人。

“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

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

”中庸之道之所以不能推行,是因为聪明的人做得过头,愚蠢的人又达不到。

中庸之道之所以不能被阐明,是因为贤能的人做得过头,不贤能的人又达不到。

中庸思想在当今现实生活里的重要作用

中庸思想在当今现实生活里的重要作用

浅说中庸思想在当今现实生活里的重要作用为了更加明晰地说明中庸思想以及其重要作用,我们先看一组实际例子。

党支部讨论张三同志能不能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问题。

第一种,反对方和赞成方的发言。

反对:张三,他凭什么入党,他入国民党去吧,他根本就不是人,还能入党?赞成:张三,这人太好了,现在的党员也不如他好啊,早就该入党了!第二种,反对方和赞成方的发言。

反对:首先,张三同志,和我关系也是比较不错的。

我声明一点,我的发言绝对保证没有私人恩怨。

张三,几年来,在我们单位做了大量的工作,工作学习自己抓的也很紧,作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受条件限制,性格上还不够成熟,在处理某些原则性问题上,有时候表现的不够坚定。

建议组织对该同志再作进一步地考验,略微延缓该同志入党转正。

赞成:我对张三同志的入党问题阐明一下自己的观点,有不正确的地方请大家指正。

张三同志是我单位引进的第一批专业人才,年龄比较小,工作热情非常高,积极肯干,并能够主动向老党员学习请教,对党的方针政策学习起来也很认真,很刻苦,能够用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基本上具备了一名党员的条件和资格。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工作经验还少一些。

这一点我认为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弥补。

我同意组织为该同志转正。

不难看出,第一种方式与第二种方式比较,我们大家最容易接受第二种方式。

无论是反对还是赞同,无论耍滑头,还是说真话,为什么第二种方式就比较容易被人接受呢?其实,第二种方式就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了中庸思想。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中庸思想其实就是客观规律的反应。

因为人是优点和缺点的组合,不会是绝对错误和绝对正确。

所以全面地看问题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容易被人接受。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我们在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只要是应用中庸思想去解决问题,绝大多数是可以迎刃而解的。

那么,什么是中庸?什么是中庸思想呢?《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

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

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

中庸读后感500字

中庸读后感500字

中庸读后感500字《中庸》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曾子整理而成。

这部书以“中庸”为主题,探讨了人生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中庸”之道。

读完《中庸》,我深有感触,对于人生道德修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中庸》一书中提到了“中庸”之道,即不偏不倚,不过分也不不足。

这种“中庸”之道,不仅在行为举止上有所体现,更体现在心态和心境上。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会陷入极端,要么过于追求物质利益,要么过于追求精神境界,而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中庸”。

读完《中庸》,我深切地意识到,只有做到“中庸”,才能够真正地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才能够真正地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另外,《中庸》一书中还提到了“诚”和“中”的重要性。

在书中,孔子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诚”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会忽视“诚”的重要性,而去追求利益和权力。

然而,正是因为缺乏“诚”的精神,才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和谐。

读完《中庸》,我深刻地认识到,“诚”是人生的根本,只有做到“诚”,才能够真正地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够真正地获得内心的安宁和满足。

此外,《中庸》一书中还提到了“中”的重要性。

在书中,孔子说,“中立而不倚,中和而不流,中正而不偏。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中”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会偏向于某一方面,而很少有人能够做到“中”。

然而,只有做到“中”,才能够真正地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才能够真正地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读完《中庸》,我深切地意识到,“中”是人生的根本,只有做到“中”,才能够真正地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才能够真正地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才能够真正地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总之,《中庸》是一部关于人生道德修养的经典之作,它深刻地揭示了“中庸”之道的重要性,以及“诚”和“中”的重要性。

读完《中庸》,我深有感触,对于人生道德修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修炼自己,做到“中庸”,做到“诚”,做到“中”,从而真正地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真正地实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中庸》第三章最高的道德标准—原文、注释及译文

《中庸》第三章最高的道德标准—原文、注释及译文

《中庸》第三章最高的道德标准—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子日,“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①!”(第3章)
注释:
①鲜:少,不多。

译文:
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题解:
正因为它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

这正如我们要求“大公无私”,很少有人能做到,提出“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就比较容易做到了。

要求“跑步进入共产主义”难以做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小康”,这就比较容易做到了。

这样说来,中庸之道是不是也只能作为一种理想的道德规范而加以提倡呢?。

中庸中正之道存而不忘

中庸中正之道存而不忘

中庸中正之道存而不忘在追求成功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往往陷入了极端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中,很少有人能够保持中庸中正的态度。

然而,中庸中正之道存而不忘,却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

中庸中正之道,即保持平衡的态度和理性的思维方式。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常常会有过度激动或消极退缩的倾向,但正是中庸中正的态度,能够让我们冷静地思考问题,找到解决困境的方法。

同时,我们也需要在欣喜和得意时保持冷静,避免得意忘形、骄傲自满。

这样,我们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情绪左右,做出明智而理性的决策。

中庸中正之道还体现在处理人际关系时。

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常常使人们感到焦虑和困惑,很难做到不偏不倚、公正公平。

然而,中庸中正的立场能够让我们不偏不倚地对待他人,不偏袒、不偏见。

我们应该以善意和耐心去理解他人,包容他人的不足之处,也要有勇气去指出他人的错误,帮助他们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共同成长和进步。

中庸中正之道还涉及到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

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常常会感到失落和绝望,但只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坚持努力奋斗,就能找到突破困境的出路。

同时,我们也不能过于贪婪和功利,不要一味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和利益,而忽略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只有在追求利益与满足的同时,我们还要守住心灵的平静与善良,才能找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中庸中正之道还包含我们对待自己的态度。

我们常常会对自己要求过高,对自己评价不公正,导致自卑和焦虑。

然而,我们应该保持中庸中正的态度,坚信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不断提升自我,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只有对自己宽容和接纳,我们才能拥有健康的心态,从容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

无论是在工作上、生活中还是人际关系中,中庸中正之道都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它能够让我们保持冷静和理性,走出困境,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拥有健康的心态,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因此,中庸中正之道存而不忘,应成为我们在生活中坚持的准则。

八大诗人简介日记

八大诗人简介日记

八大诗人简介日记
诗词,人人都记,人人都背,但,分辨好坏,却很少有人可以做到。

今天,在听了樊登的《中国八大诗人》之后,我认识了什么是好诗和几位开了一派先河的诗人。

林语堂曾说过:“如果没有诗歌,中国人就没法幸存至今。

”是啊,身为一个中国人,如若不懂中国诗,无论如何都是一种缺憾。

中国八大家分别为:屈原,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白香山,苏东坡,陆放翁,王渔洋。

屈原:他的诗有神话,与孔子的中庸恰恰相反,他前受曹子建影响,后受李太白,李义山等模仿。

他文章的特点还有一说牢骚话。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陶渊明,他做为一个田园诗人,既旷达又不失中和,更以田园诗为此出名,“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不正是他的生活写照吗?李太白,又名李白。

他豪放不羁,才气斗牛。

他突破了体裁的限制,写出了自己的风格。

-个误入诗坛的道士,一个嗜酒如命的酒..... “大鹏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中国诗人,最狂的,当属李太白。

白香山,他的诗明白,浅显易懂;杜子美,他写实,“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陆放翁,他的诗有着他的深深爱国情,以及他的朴实无华。

不管是哪位诗人,都有自己的特点。

如果你想知道更多,也可以去听听樊登读书的《中国的八大诗人》。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少能够有人做到中庸,就是因为他不可能达到“无一毫人欲之私”,这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下边一段,子路问强。

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子路问强。

子曰,“南方之强欤,北方之强欤,抑而强欤?
∙段落(29):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

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

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

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

∙段落(30):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这整个一段主要还是孔子的话。

“子路问强”。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子路图片)子路当然也是孔子的弟子,他姓仲,就是孔仲明那“仲”,姓仲名由,由来的那个“由”,字子路,也字季路,他是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

∙段落(31):这个人的特点是好勇、好斗。

所以,他向孔子问,什么叫强?什么叫刚强?什么叫无勇?孔子是怎么回答他呢?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孔子说,“南方之强欤,北方之强欤,抑而强欤?”就是说你问的是南方的强还是北方的强,还是而强?这个“而” 就是相当于而——尔那个“尔”,就是你,
∙段落(32):还是你的强?这个“而”就相当于“尔”,就是指子路,你。

“抑”,是抑或的意思、还是的意思。

然后他下边他就说,那到底什么是南方之强、什么是北方之强、什么是而强。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

“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

”他说南方的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宽厚温柔。

∙段落(33):“宽柔以教”,教:教育,教化这个“教”是指教育、教化。

这个“宽柔以教”就是“以宽柔教”的意思。

就是用宽柔来教育人民。

“不报无道”,报:报复这个“报”是报复,无道:蛮横无理的人“无道”,是指非常蛮横无理的人,
∙段落(34):横暴无理的人。

对这样的人,也不加以报复,这种情况,是南方的强。

那么北方的强什么样呢?他说的是“君子居之” 。

君子就是这样的人,
∙段落(35):用宽容柔顺来教育人民,对横暴无理的人也不加以报复。

君子就是这样的人。

“君子居之”,君子居之就是君子就是这样的人。

居之:守着它这个“居之”,是守着它的意思。

“居之”,守着它。

就是守着这种南方的强。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段落(36):“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金革”,“金”是金属,“革”是皮子。

这个“金革”在这就是代指金属所制的兵器和用皮革做的盔甲。

衽:卧席“衽”,在这指的是卧席,
∙段落(37):就是用兵革、甲胄作为自己的卧席,就是躺在兵革、甲胄上。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不厌:不后悔而且是“死而不厌”,这个“不厌”是不后悔的意思,就是战死了,也不后悔。

这个是“北方之强也”。

“而强者居之”,这个意思就是,
∙段落(38):好刚强的人就是这样的。

“居之”,也还是守着它的意思。

就是好刚强的人,他就会像“北方之强”这样。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

”这个“和而不流”,
就指的是善于与人和谐相处。

流:迁就这个“流”是迁就的意思。

就是随大流,咱们说的那意思,就是迁就。

明明知道他错了,
∙段落(39):却要跟着他跑,这种叫“流”,就是迁就的意思,随大流。

所以就是说善于与人和谐相处,又不无原则的去随大流,去迁就他。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

“强哉矫”,这个“强哉矫”在这出现了好几次,咱们看看这个是什么意思。

“哉”,在这是感叹词。

“矫”,
∙段落(40):在这是强盛武勇的样子,这个“矫”,矫:强盛武勇的样子在这是强盛武勇的样子。

“强”就是刚强的意思,“矫”,还是强盛武勇的样子。

所以这句,可以这么翻译,就是从这个开头开始翻译。

??子路问强。

子曰:“南方之强与?北方之强与?抑而强与?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

衽金革,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子路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刚强?孔子说,你问的是南方人的刚强呢,还是北方人的刚强呢,还是你要的刚强呢?
∙段落(41):用宽容柔顺来教育人民,对横暴无理的人,也不去报复,这是南方人的刚强啊!君子就是这样的人,把刀枪铠甲当做枕席,死了也不后悔,这是北方人的刚强啊!好刚强的人,就是这样的。

∙段落(42):因此,君子善于与人和谐相处,又不无原则的迁就,这才是真正的刚强。

“强哉矫”,咱们翻译为,这才是真正的刚强。

下边“中立而不倚,强哉矫”“中立而不倚”,
∙段落(43):这个指的还是稳守中庸之道,而不偏不倚,不左不右。

那么,这种情况才是“强哉矫”。

“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

”这个“国有道”,就是说这个国家的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这种情况下,
∙段落(44):一个人出去做官,而“不变塞”,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塞:阻塞这个“塞”,是阻塞的意思,就是没有当官之前,阻塞。

“塞”的反义词是“达”。

咱们又得说这成语了飞黄腾达,就是说你这官运亨通,一下你就上去了,这叫飞黄腾达。

“塞”就是你上不去,被堵塞了,就是说,你没有做官叫“塞”。

∙段落(45):所以“不变塞”,就是不改变你没有做官时的操守。

你没做官的时候你很清廉,你也没有那个条件去贪污。

这样,在你做官之后,在政治清明的情况下你做官之后,你仍然像没做官的时候一样,还是两袖清风,这个就叫“不变塞”。

∙段落(46):“强哉矫”这是真正的刚强。

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

”如果这个国家政治黑暗,不太平。

“至死不变”,“至死”,就是政治黑暗的时候,你说不定就遭到了小人的陷害。

各种各样的危机四伏,这样你会碰到很多不顺利的情况,
∙段落(47):很多险恶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至死也不改变志向,这个也是真正的坚强。

所以这段可以这么翻译。

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谨守,就是“严谨”的那个“谨”,谨守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这才是真正的刚强。

∙段落(48):遇到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不改变自己未做官前的操守,这才叫真正的刚强。

遇到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至死也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正的刚强。

所以孔子这个地方,说刚强,什么样是真正的刚强?
∙段落(49):就是说你如果匹夫之勇,那个不是真正的刚强,真正的刚强是这样的。

就是刚才说的这个,“和而不流,中立而不倚,国有道,不变塞。

国无道,至死不变。

”像这样的,才是真正的刚强。

所以他这个对子路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育。

子路他就是匹夫之勇,这种勇,它不是真正的刚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刚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