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技术6大规范标准

合集下载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修改)

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修改)

一、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这里介绍国家信息产业部制定得一个体系。

在这个体系里,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共22项,如表9—1所示。

表9—1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二、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计算方法企业信息化基本指标得计算方法如下.1.信息化重视程度(分)(1)企业信息化工作最高领导者得地位:最高领导者就是一把手,得lOO分:就是二把手得70分;就是三把手,得50分;就是部门领导得30分。

(2)首席信息官(CIO)职位得级别设置:A:正式设置CIO职位,得50分,否则得0分;B:CIO得职位级别处于企业最高层,得50分,处于中层,得25分。

计算方法:若A为0分,则该要素得总分为0;否则,A+B得分为该要素得得分。

(3)信息化规划与预算得制定情况A:单列信息化规划,得50分;分散在总体规划中,得25分:无成文得信息化规划,得0分。

B:单列信息化预算,得50分:分散在总体预算中,得25分:无成文得信息化预算,得0分。

计算方法:将A与B得得分相加。

本指标总分:(1)、(2)、(3)得得分相加除以3。

2.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信息化投入总额得计算口径包含软件、硬什、网络、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培训、聘用专业IT技术人员发生得直接费用)、通信设备投入(通用设备、维护费用投入)。

本指标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总分最高为100分):(近三年平均得本企业信息化投入总额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0%)×100%企业成立时间少于3年得,可以按照实际成立时间计算。

3.每百人计算机拥有量(台)计算机拥有量得计算口径为:能够正常运转得大中小型机以及服务器与工作站,并包括主频在75MHz(含)以上得PC机。

本指标得分由以下公式计算(总分最高为100分):(本企业拥有得能够正常运转得计算机总量/员工总数)×1004、网络性能水平(分)企业网络得出口带宽小于128K(含)得30分:在128K~512K(含)之间得50分:在512K~2M(含)之间得7O分;在2M~10M(含)之间得80分;在10M~100M(含)之间得90分;在100M以上得100分。

信息化管理标准

信息化管理标准

信息化管理标准1.目的1.1为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规范办公系统的使用管理,进一步整合办公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办公质量,制定本标准;1.2为了规范企业局域网内计算机操作,确保计算机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制定本标准;1.3企业范围内的网络服务器、交换机等设备系为工作需要而配置,其配置对企业的各项工作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并得到日常系统的维护,制定本标准;1.4对计算机的配置、使用、安全、维护保养等进行有效的管理,确保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制定本标准;1.5对软件的购置、发放、使用、保密、防毒、数据备份等进行安全有效的管理,确保生产及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制定本标准;2范围2.1本标准分七大部分:办公自动化、ERP管理、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网络机房与网络设备管理、计算机设备管理、网络与网络安全管理、电话和虚拟网管理;2.2企业信息文档的上传、发布与协作(信息文档特指企业或部门之间交流与发布的各项规章制度、通知、请示、报告、文件、工作联系、通报、简报、会议纪要、计划、信息传递、报表等);2.3ERP管理2.4企业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2.5网络机房与网络设备管理;2.6企业计算机设备的购置、管理与操作;2.7网络与网络安全管理;2.8企业电话和虚拟网管理;3.职责3.1信息中心负责计算机及计算机软件的配置、购置、使用的统一管理工作;3.2信息中心网络管理员负责计算机网络机房与外围设备的日常管理与维护;3.3信息中心网络管理员负责计算机网络设备的采购计划的编制;信息中心主任负责各部门计算机配置的批准;中心主任负责各部门计算机软件购置的批准;3.4各计算机配置部门负责计算机的正确使用及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各计算机配置部门负责计算机信息的安全与保密工作;4.办公自动化4.1企业办公自动化的主要运行单位各部门、生产车间等相关有电脑的部门;4.2企业办公自动化的主要载体企业OA系统办公,办公系统主要用于信息文档的传递、交流与协作、企业内部邮件的收发;4.3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操作要求4.3.1OA系统账号由各部门负责人将姓名及职务告知信息中心,信息中心统一建立账号和分配权限;4.3.2办公系统由各部门使用人操作,每天上班后保持办公OA系统处于在线状态;4.3.3个人密码由自己掌握,信息中心分配给用户的初始密码,第一次登录后,应将初始密码修改,如有不改密码者或把密码告诉他人造成的后果自负;4.3.4各部门在接受、处理下必的通知、工作联系及文件时,重要的文件和通知应及时保存到本机,以便使用;4.3.5部门按要求进行信息浏览,对公司发布的制度、通知、公文协同等,应及时进行处理或回复,以便于公文发起者和办公室及时了解各相关部门的处理情况;4.3.6在拟定公文时,应按相关要求填写,再提交相关部门传阅和领导核批,并且一定要注明主送部门和抄送部门,最后由送部门签发文件;4.3.7各部门上传的附件资料、信息用word文档和Excel电子表格的格式传送(文案类一律用word文档,表格类一律用Excel电子表格),不得采用wps、cced等格式;4.3.8严禁在系统中发布非法言论或图片,违者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4.4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使用程序4.4.1公告通知、新闻、工作流、待办事宜、内部邮件、便签、常用网址、文件柜等在办公网首页中发布,部门负责人以个人密码进入,对发布的信息点击【发表评论】进行阅办和处理,或下载学习;4.4.2办公自动化系统内部文件共享在“信息交流模块”,里面的“公共文件柜”里面,各个部门、各个人员都只能有权访问自己部门或自己有权限访问的数据;4.3企业信息中心负责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技术保障和培训工作;5.ERP管理5.1ERP主要运行单位各部门、生产车间等使用ERP系统的相关单位;5.2各部门负责人对所在部门ERP管理负全责;5.3ERP系统所涉及到的人员权限分配、密码分配、密码变更由信息中心掌控,并由信息中心备案,员工初始密码由信息中心统一设置、第一次登录后员工必须修改ERP系统密码,如不修改初始密码产生的后果由使用者负责;6.计算机信息安全管理6.1各部门负责人对所在部门信息安全管理负全责;6.2信息安全管理所涉及到的人员权限分配、密码分配、密码变更由信息中心掌控,并由信息中心备案,员工可设置、修改计算机操作系统密码(不包括管理员密码),系统设两个账号,一个是管理员账号,密码只有网络管理员知道,一个普通用户账号,密码由使用电脑人员自己设定。

企业安全信息化建设要求

企业安全信息化建设要求

企业安全信息化建设要求
企业安全信息化建设要求综合考虑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数据安全:建立完善的数据加密与备份机制,防止数据泄露、篡改或丢失,满足合规性要求。

2. 网络安全:构建多层次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反病毒、访问控制等措施,保障网络通信安全。

3. 系统安全:采用安全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实施权限管理,避免非法访问与操作。

4. 设备安全:强化硬件设备的安全管理,定期维护与更新,预防物理损坏与攻击。

5. 应急响应:制定详尽的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预案,提升安全事件处置能力。

6. 法规遵从:遵循国家及行业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持续优化改进安全管理体系。

7. 员工教育:加强全员信息安全意识培训,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安全风险。

总之,企业安全信息化建设需全面覆盖技术、管理和人员三个层面,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保障体系。

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

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

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
企业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构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标准化规范:制定和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和运作的标准化规范,包括制定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原则、目标和方法,明确各个环节和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要求,规范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和运作。

2.数据标准化:制定和实施企业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包括制定数据录入、存储、传输和处理的标准规范,确保企业内部各个业务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数据一致性和准确性。

3.安全标准化:制定和实施企业信息安全的标准规范,包括制定信息安全策略、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规范,确保企业信息系统和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流程标准化:制定和实施企业各个业务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包括制定业务过程规范、业务流程设计和优化方法,规范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和工作流程。

5.人员标准化:制定和实施企业信息化人员的标准规范,包括确定信息化人员的职责和岗位要求,制定信息化人员的培训和评估机制,确保企业拥有合格的信息化人员队伍。

6.设备标准化:制定和实施企业信息化设备的标准规范,包括确定信息化设备的采购、配置和维护要求,规范和管理企业信息化设备的选择和使用。

通过上述方面的构建,企业可以建立一个完整、规范且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国家信息化体系的6个要素

国家信息化体系的6个要素

1.国家信息化体系的6个要素:(1)信息资源:信息和材料能源构成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战略资源,三者可以相互转化;(2)信息网络:包括计算机网络电信网电视网(3)信息技术应用:它直接反映了效率效果效益(4)信息产业:是信息化的物质基础(5)信息化人才(6)信息化政策法规等2.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以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为基础,在一定深度和广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3.企业信息化常用的几种方法:(1)业务流程重构:(企业流程改造的3个核心原则:以流程导向,以顾客为中心,团队式管理)(2)核心业务应用(3)信息系统建设(4)主题数据库(5)资源管理(6)人力资本投资方法:特别适用于依靠智力和知识生存的企业,如咨询服务软件开发等4.企业资源规划: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是一种融合了企业最佳实践和先进信息技术的新型管理工具。

它扩充了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管理信息系统). MRP2(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的管理范围,将供应商和企业内部的采购生产销售和客户紧密联系起来。

对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进行有效管理,实现对企业的动态控制和资源的集成和优化,提升基础管理水平,追求企业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

ERP实质上仍然以MRP2为核心。

5.客户关系管理(CRM):(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是一种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管理机制。

CRM由两部分组成:即触发中心和挖掘中心,前者如电话,传真,WEB EMAIL 等;6.客户关系管理有效性应具备的因素:(1)有效的交流渠道(触发中心)(2)对所获信心的有效分析(挖掘中心)(3)CRM必须能与ERP很好的集成7.现代意义上的供应链: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貌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doc 93页)

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doc 93页)

前言目前《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系列标准由以下6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第2部分:办公自动化规范;第3部分:电子交易规范;第4部分:呼叫中心规范;第5部分:CRM规范;第6部分:SCM规范。

本部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1 范围本规范给出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以下简称ERP)的相关软件功能、开发管理、实施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适用于企业ERP产品与服务选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不着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确达成协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6-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18491-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软件测量功能规模测量第1部分:概念定义GB/T 18492-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别GB/T 18493-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SJ 20778-2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软件开发与文档编制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验收acceptance需方授权代表一项活动,通过该活动,需方接受履行合同的部分或全部的软件产品的所有权。

3.2 需方acquirer为自已或为另一个组织采购软件产品的组织。

3.3 批准approval需方的授权代表对开发方的项目计划、设计或其他方面表示满意并可能作为一阶段工作基础而签署的书面文件。

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的标准

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的标准

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的标准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的标准是指企业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企业运营模式、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等方面所需具备的基本要求和实施方法。

以下是关于企业数字化、信息化的标准的一些参考内容。

1. 信息化战略规划:企业应制定明确的信息化战略规划,明确公司的信息化发展目标、路径和时间表。

信息化战略规划应该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结合,确保信息化能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支持。

2. 系统集成能力:企业应具备良好的信息系统集成能力,能够将各类信息系统有效地集成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流通。

同时,企业还应具备对各种信息系统进行扩展和升级的能力,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

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企业应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企业的数据安全和隐私。

这包括加密技术的应用、访问控制手段的建立、数据备份和灾备措施的落实等。

同时,企业还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用户和员工的隐私权益。

4. 业务流程再造:企业应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的审视和优化,并进行必要的再造。

通过引入数字技术和信息系统,优化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

5.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企业应具备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的能力,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提供对企业经营状况、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 人才队伍建设:企业应建设一支具备信息技术和管理知识的专业团队,负责企业的数字化、信息化工作。

这包括招聘和培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人才,以及建立合理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

7. 供应链管理:企业应借助信息技术,建立高效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与供应商、分销商和客户之间的高效协同。

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减少库存和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8. 客户关系管理:企业应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对客户数据的分析,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粘性,树立企业的品牌形象。

信息技术及数据管理规范

信息技术及数据管理规范

信息技术及数据管理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范围为了规范企业的信息技术及数据管理,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保护企业的信息资产,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订立本规范。

第二条适用对象本规范适用于企业内全部部门、员工和涉及信息技术及数据管理的相关活动。

第二章信息技术管理第三条信息系统建设1.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和维护应符合企业的业务需求,并遵从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2.信息系统的安装、调试和运行应由专业人员负责,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四条信息安全管理1.信息系统应采取合理的安全防护措施,包含但不限于网络隔离、防火墙、入侵检测、访问掌控等。

2.系统管理员应负责信息系统的安全运维,及时更新补丁、设置合适的权限,并定期检查系统安全性。

第五条数据备份与恢复1.企业的紧要数据应定期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可靠的地方,以防数据丢失或损坏。

2.定期进行数据恢复测试,确保备份数据的可用性和完整性。

第六条网络使用管理1.员工在使用企业网络时,应遵守相关的网络使用规定,不得进行非法活动或访问欠妥网站。

2.管理人员应对网络应用进行合理管理和监控,发现异常行为及时处理并记录。

第七条信息化培训和意识提升1.企业应定期组织信息化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2.员工应依据培训要求参加培训,并合理利用所学知识保护企业的信息资产。

第三章数据管理第八条数据分类与保护1.企业应依据数据的紧要性和敏感性,对数据进行分类,并订立相应的数据保护级别。

2.高保密级别的数据应采取严格的访问掌控和加密措施,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第九条数据手记和存储1.企业在进行数据手记和存储时,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用户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

2.数据存储应选择安全可靠的设备和系统,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第十条数据使用和共享1.员工在使用数据时应遵守相关的许可和使用规定,不得超出授权范围使用数据。

2.数据共享应遵从合法、正当、必需的原则,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合规。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通知 财会[2013]20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的通知 财会[2013]20号
和插入功能, 不得提供对已记账凭证日期、 金额、 科 目和操作 人的修改功能。
除本条第三款规定外, 企业应当指定专门机构或者岗位 负责会计信息化工作。
未设置会计机构和配备会计人员的企业, 由其委托的代
第十一条 鼓励软件供应商在会计软件中集成可扩展
商业报告语言( X B R L ) 功能, 便于企业生成符合国家统一标
准的 X B R L 财务报告。
理记账机构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第二十二条 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应当根据发展
目 标和实际需要, 合理确定建设内容, 避免投资浪费。
第二十三条 企业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 , 应当注重信息 系统与经营环境的契合, 通过信息化推动管理模式、 组织架
第二章 会计软件和服务
第六条
功能设计。
会计软件应当保障企业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准
则制度开展会计核算, 不得有违背国家统一会计准则制度的
第七条 会计软件的界面应当使用中文并且提供对中 文处理的支持, 可以同时提供外国或者少数民族文字界面对 照和处理支持。
本规范所称会计信息系统 , 是指由会计软件及其运行所 依赖的软硬件环境组成的集合体。
第二十四条 大型企业 、企业集团开展会计信息化工
作, 应当注重整体规划, 统一技术标准、 编码规则和系统参 数, 实现各系统的有机整合, 消除信息孤岛。 第二十五条
二章要求。
第十四条 会计软件应当记录生成用户操作 E l 志, 确保
日志的安全、 完整, 提供按操作人员、 操作时间和操作内容查 询1 3 志的功能, 并能以简单易懂的形式输出。
工作 , 软件供应商( 含相关咨询服务机构, 下同) 提供会计软
件和相关服务, 适用本规范。

信息化规章制度

信息化规章制度

信息化规章制度
第一条为了规范和管理公司的信息化工作,维护公司的信息安全,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公司信息化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网络建设、信息系统开发、信息安全管理、数据管理等内容。

第三条公司信息化工作应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遵守商业道德,保护公司和客户的利益。

第四条公司应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机构,明确信息化管理人员
的职责和权限。

第五条公司信息化工作应进行风险评估,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
管理制度,保障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第六条公司应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检查和漏洞修补,确保
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第七条公司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规范数据的采集、存
储、处理和使用,保证数据的合法性和准确性。

第八条公司应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化培训,提高员工的信息化意识和技能,防范信息安全风险。

第九条公司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化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地应对信息化事故和灾难,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第十条违反本规章制度的,将依据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本规章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公司信息化管理机构负责解释。

对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的探讨

对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的探讨

《装备制造技术》2008年第1期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雷华桂(3—),女,广西南宁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标准化技术管理工作。

对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的探讨雷华桂(南宁发电设备总厂,广西南宁530031)摘要:通过信息化项目实践经验,阐述了对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的若干看法,提出了标准规范是信息化项目的基础设施,提出了制定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原则,并指出标准规范应固化到软件流程。

关键词:信息化;标准;规范中图分类号:F40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45X (2008)01-0095-01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力量。

制定和实施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是顺应世界信息化发展潮流的重要部署,是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新阶段任务的重要举措。

信息化工程有许多新的特点。

比如,信息化过程开始后,不可避免地面临多渠道、多用户和多系统运作的需要,这种需要经常跟数据整合、技术变化、厂商选择紧密相关。

信息化项目一旦投入使用,就会面临开放性与标准化结合的问题,特别是较大或较长期的信息化项目更是如此。

因此,标准化,确切地说是规范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下面以2002~2004年南宁发电设备总厂实施的CAD/CAPP/PDM/集成一体化ERP (一期)项目中的相关工作为例,谈谈对企业信息化标准规范的几点看法与体会。

1标准规范是信息化项目的基础设施无规矩不成方圆。

凡事都需要标准,信息化项目更不能例外。

企业信息化的标准规范是指在整个企业范围内推行的为确保企业信息化的规划得以贯彻实施,确保信息化建设的成功,在信息化的可行性分析、方案设计、软件选型、系统实施、系统分析、软件开发、网络建设、系统集成、数据库设计和管理、系统管理规程和操作规程、系统维护和升级、系统评测等信息化全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一系列管理和技术规定。

在信息化的全局中,标准是一个社会基础设施,如同法律法规在法制社会中的基础作用一样,标准规范是构成信息交换和互操作、信息安全等等的技术起跑点。

信息资源建设要求与技术规范

信息资源建设要求与技术规范

信息资源建设要求与技术规范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资源的建设已成为各个领域和组织发展的关键要素。

无论是企业的运营管理、政府的政务服务,还是学术研究和教育教学,都离不开高质量、有效的信息资源。

为了确保信息资源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我们需要明确信息资源建设的要求,并遵循相应的技术规范。

一、信息资源建设的要求1、准确性信息的准确性是信息资源建设的首要要求。

不准确的信息可能导致错误的决策和判断,从而带来严重的后果。

在收集、整理和录入信息时,必须确保数据的来源可靠,经过严格的核实和验证。

例如,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每一个数字都必须准确无误;在学术研究中,引用的文献和实验数据必须真实可靠。

2、完整性信息的完整性意味着所建设的信息资源涵盖了相关主题的各个方面,没有重要的遗漏。

例如,一份产品说明书应包含产品的功能、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所有关键信息;一个客户档案应包含客户的基本信息、交易记录、沟通记录等全面的资料。

3、及时性信息具有时效性,过时的信息可能失去其价值。

因此,信息资源建设要保证能够及时获取、更新和提供最新的信息。

在新闻报道中,要第一时间传递最新的事件动态;在市场分析中,要及时反映市场的变化趋势。

4、可用性信息资源应该易于被用户获取和使用。

这包括信息的组织方式要清晰合理,检索系统要便捷高效,用户界面要友好。

例如,一个图书馆的图书分类和检索系统应该方便读者快速找到所需的书籍;一个企业的内部信息系统应该让员工能够轻松地查找和共享工作相关的信息。

5、相关性所建设的信息资源必须与用户的需求和使用场景相关。

无关的信息不仅浪费存储空间,还会干扰用户的正常使用。

例如,为特定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的信息资源应聚焦于该行业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而不是广泛的一般性信息。

6、安全性对于一些敏感信息,如个人隐私、商业机密等,信息资源建设必须确保其安全性。

采取严格的访问控制、加密技术等措施,防止信息的泄露和滥用。

信息化运维服务标准

信息化运维服务标准

信息化运维服务标准一、引言。

信息化运维服务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运营和维护,以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和业务持续发展。

信息化运维服务标准是对信息化运维服务过程中的各项工作进行规范和要求,以提高服务质量、降低风险、提升效率。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完善的信息化运维服务标准,以指导和规范运维服务工作。

二、服务范围。

信息化运维服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硬件设备管理、系统软件管理、网络设备管理、安全防护管理、数据备份与恢复、性能监控与调优、故障处理与问题解决、变更管理、容量规划等。

三、服务标准。

1. 硬件设备管理。

1.1. 设备采购,按照企业采购流程进行设备采购,确保设备的合法性和质量。

1.2. 设备部署,根据设备部署计划,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设备安装和配置。

1.3. 设备维护,建立设备台账,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系统软件管理。

2.1. 软件安装,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软件安装和配置,确保软件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2.2. 软件更新,定期对系统软件进行更新和升级,及时修复漏洞和安全问题。

2.3. 软件备份,建立软件备份策略,定期对系统软件进行备份,以应对意外情况。

3. 网络设备管理。

3.1. 网络拓扑规划,根据业务需求进行网络拓扑规划,确保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2. 网络监控,建立网络监控系统,对网络设备进行实时监控和预警,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3. 网络优化,定期对网络设备进行性能优化和调整,提升网络的传输效率和质量。

4. 安全防护管理。

4.1. 安全策略制定,制定安全策略和规范,加强对系统和数据的安全防护。

4.2. 安全监测,建立安全监测系统,对系统和网络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防范安全威胁。

4.3. 安全漏洞修复,及时修复系统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漏洞,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 数据备份与恢复。

5.1. 数据备份,建立数据备份策略,对重要数据进行定期备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恢复性。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

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标准

前言目前《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系列原则由如下6个部分构成:第1部分: 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第2部分: 办公自动化规范;第3部分: 电子交易规范;第4部分: 呼喊中心规范;第5部分: CRM规范;第6部分: SCM规范。

本部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原则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 中国生产力增进中心协会、中国电子技术原则化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第1部分: 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范1 范围本规范给出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如下简称ERP)旳有关软件功能、开发管理、实施管理旳基本要求和措施、合用于企业ERP产品与服务选型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旳条款经过本原则旳引用而成为本原则旳条款。

但凡注日期旳引用不着文件, 其随即全部修改单(不涉及勘误旳内容)或修订版均不合用于本原则, 然而, 鼓励根据本标精确达成协成协议旳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旳最新版本。

但凡不注日期旳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合用于本原则。

GB/T 8566-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18491-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信息技术软件测量功能规模测量第1部分: 概念定义GB/T 18492-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别GB/T 18493-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SJ 20778-20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行业军用原则软件开发与文档编制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23)25号3 定义本原则采用下列定义3. 1 验收acceptance需方授权代表一项活动, 经过该活动, 需方接受推行协议旳部分或全部旳软件产品旳全部权。

3. 2 需方acquirer为自已或为另一种组织采购软件产品旳组织。

3. 3 同意approval需方旳授权代表对开发方旳项目计划、设计或其他方面体现满意并可能作为一阶段工作基础而签订旳书面文件。

国家标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

国家标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1. 引言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于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和统一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国家制定了《国家标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以保障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安全、可靠、高效应用。

本文档旨在介绍国家标准企业信息化技术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帮助企业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提升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水平。

2. 规范的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所有进行企业信息化技术建设和应用的企业和组织。

无论企业规模大小,都应遵循本规范的要求,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3. 规范的基本原则企业信息化技术的建设和应用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安全性原则:保护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预防和应对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

•可靠性原则: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服务可靠性,减少系统故障和服务中断。

•高效性原则:提升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便捷性原则:提供用户友好的界面和操作流程,方便用户理解和使用系统。

4. 规范的具体要求4.1 信息安全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要求:•制定信息安全政策,明确信息安全的目标和责任。

•对信息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和安全漏洞扫描,及时修复漏洞。

•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发现并处理异常行为和安全事件。

•保护关键数据的机密性,采取适当的加密措施。

•确保系统网络的安全,包括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和访问控制。

4.2 信息系统建设和运维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维应遵循以下要求:•根据业务需求,制定详细的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包括系统架构、模块设计等。

•选择合适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确保系统性能和可靠性。

•遵循开发规范,编写结构清晰、可维护的代码。

•对信息系统进行定期的巡检和维护,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建立完善的备份和恢复机制,保护数据的安全和可用性。

4.3 用户管理和培训为了提高用户对信息系统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意识,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设立专门的用户管理部门,负责用户的注册、权限分配和注销。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是指用于衡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一套指标和标准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企业信息化已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因此,科学有效的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对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1.硬件设备指标:包括企业服务器的配置和性能、网络设备的稳定性和带宽、终端设备的数量和性能、外部存储设备等。

通过评价硬件设备的指标,可以确定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

2.软件系统指标:包括企业使用的管理软件、业务系统和专业软件的完善程度和适应性。

同时还包括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维护能力、升级和扩展性等。

通过评估软件系统的指标,可以确定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水平和效果。

3.信息技术应用指标:包括企业在不同业务领域中应用的信息技术的完善程度和覆盖范围。

例如,企业的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面的应用。

通过评估信息技术应用的指标,可以确定企业信息化对业务发展的支持能力。

4.信息安全指标:包括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数据保护和风险管理能力等方面。

为了确保企业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评估信息安全的指标是必要的。

5.信息人才指标:包括企业信息化人员的素质、数量和组织结构等方面。

企业需要有足够的信息技术人员来支持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评估信息人才的指标可以确定企业信息化人才队伍的能力和合理性。

6.客户满意度指标:企业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

评估客户满意度的指标可以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对客户的影响和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目前《企业信息化技术规》系列标准由以下6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第2部分:办公自动化规;第3部分:电子交易规;第4部分:呼叫中心规;第5部分:CRM规;第6部分:SCM规。

本部分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企业信息化技术规第1部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规1 围本规给出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以下简称 ERP)的相关软件功能、开发管理、实施管理的基本要求和方法、适用于企业ERP产品与服务选型工作。

2 规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不着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确达成协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8566-2001 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GB/T18491-2001 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软件测量功能规模测量第1部分:概念定义GB/T 18492-2001 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完整性级别GB/T 18493-2001 中华人民国国家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信息技术软件生存周期过程指南SJ 20778-2000 中华人民国电子行业军用标准软件开发与文档编制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验收 acceptance需方授权代表一项活动,通过该活动,需方接受履行合同的部分或全部的软件产品的所有权。

3.2 需方 acquirer为自已或为另一个组织采购软件产品的组织。

3.3 批准approval需方的授权代表对开发方的项目计划、设计或其他方面表示满意并可能作为一阶段工作基础而签署的书面文件。

这种批准并不能解除开发方对满足合同要求的责任。

3.4 体系结构architecture一个系统或CSCI的组织结构,标明它的组成,这些组成的接口和它们之间的操作概念。

3.5 相关开发方 ASSOCIATE DEVELOPER一个既不是主承制方也不是开发方的分承制方的组织,但它在同一个或相关的系统或项目承担开发工作。

3.6 行为设计 BEHAVIORAL DESIGN从用户观点出发,对整个系统或CSCI的行为进行的设计,它只考虑满足用户需求而不考虑系统或CSCI的部实现。

这种设计与体系结构设计不同,后者要标明系统或CSCI的部部件,并有这些部件的详细设计。

3.7 开发阶段 BUILD(1)软件的一个版本,它满足完整的软件所要满足的全部需求的一个特定的子集。

(2)开发满足特定需求子集的软件版本所经历的时间。

注:术语“开发阶段”和“版本”之间的关系依赖于开发方:例如,可以通过几个版本来实现一个开发阶段,一个开发阶段也可以发行几个并行的版本(如在不同的地点),或者将它们作为同义词。

3.8 计算机数据库 COMPUTER DATEBASE见数据库3.9 计算机硬件 COMPUTER HARDWARE能接收和存储计算机数据的,对计算机数据的,对计算机数据执行一系列系统性的操作的,或能产生控制输出的设备。

这类设备能实现基本解释、计算、通信、控制或其他逻辑功能。

3.10 计算机程序 COMPUTER PROGRAM能使计算机硬件实现计算或控制功能的计算机指令和数据定义的集合。

3.11 计算机软件 CPMPUTER SOFWARE见软件3.12计算机软件配置项 COMPUTER SOFTWARE CONFIGURATION ITEM(CSCI)满足最终使用功能的软件集合,而且它由需方指定进行单独的配置管理。

CSCI应从下列诸因素中进行折衷选择:软件功能、规模、宿主机或目标计算机、开发方、支持概念、重用计划、关键性、接口考虑、需要单独编写文档和控制以及其他因素。

3.13 配置项 CONFIGURATION ITEM能满足最终使用功能的硬件集合、软件集合或者软、硬件两者的集合,且由需方指令进行单独的配置管理。

3.14 数据库 DATEBASE以一种能被用户或计算机程序通过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进行访问的方式,存储在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文件中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3.15数据库管理体系统 DATEBASE MANAGEMENT SYSTEM是一整套计算机程序,它提供为建立、修改、使用和完整性维护一个数据库所需的功能。

3.16可交付的软件产品 DELIVERABLE SOFTWARE PRODUCT合同要求交付给需方或其他指定的接受方的软件产品。

3.17 设计 DESIGN开发方为响应一定的需求而对一个系统或CSCI选取的一些性能/规格。

这些特性中有些是与需求相匹配的;有一些是需求的精细化。

如为了响应显示错误信息这一需求而定义所有的错误信息;有一些则是有关的实现,如为满足需求,决定选用哪些软件单元和逻辑。

3.18 开发方 DEVELOPER开发软件产品的组织(“开发”包括新的软件开发、合修改、重用、再工程、维护或产生软件产品的任何其他活动)。

开发方可以是一个承制方或者政府机构。

3. 19 文档/文当编制 DOCUMENT/DOCUMENTATION能供人或机器阅读的,一般具有永久性的一套资料(不管它们记录在什么媒体上)。

3.20 评价 EVALUATION确定一个项目获一项活动是否满足制定准则的过程。

3.21固件 FIRMWARE硬件设备和以只读软件的形式驻留在硬件设备上的计算机指令和。

或计算机数据的组合。

3.22硬件配置项HARDWARE CONFIGURATION ITEM(HWCL)满足最终使用功能并由需方指定进行单独配置管理的一套硬件.3.23独立验证确认 INDEPENDENT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IV&V)由一个机构对软件产品和活动所作的系统的评审,这个机构不负责该产品的开发或被评审的活动。

IV &V不在本标准的围。

3.24接口 INTERFACE在软件开发中,两个或多个实体(如CSCI-CSCI,CSCI-HWCI,CSCI-用户,或软件单元软件-软件单元)之间产关系。

这些实体依据这种关系共享、提代或交换数据。

接口不是CSCI、软件单元或其他的系统部件;接口是这些实体间的一种关系,而不是接口的实现。

3.25联合评审 JOINT REVIEW由需方和开发方双方的代表参加的对项目状态、软件产品/或目中的问题进行检查和讨论的活动或会议。

3.26非交付的软件产品 NON-DELIVERABLE SOFTWARE PRODUCT不是合同中要求交付给需方或其他指定接受方的软件产品。

3.27过程 PROCESS为实现某个既定目的而进行的一组有组织的活动,例如:软件开发过程。

3.28合格性测试 QUAKIFICATION TESTING为了向需方表明一个CSCI或系统满足其指定的需求而进行的测试。

3.29再工程 REENGINEERING为了以一种新的形式重组一个现有的系统而对其进行检查和改造的过程式。

再工程可包括逆向工程(分析一个系统并产生更高一级的抽象来表示它,如从代码到设计),重构(在同一个抽象级上把系统从一种表示形式转换到另一种表示形式),重编文档(分析一个系统并产生用户文档或支持文档),正向工程(从现有的系统的软件包产品结合新的需求,产生新系统)重定目标系统(对系统进行转换以便将其安装到不同的目标系统上)和翻译(将源码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或者从一种的某个版本转换成另一种版本)。

3.30 需求 REQUIREMENT(1)为了使需方能够接受一个系统或CSCI所必需具备的特性。

(2)本标准或合同中规定的必须遵守的述。

3.31 可重用的软件产品 REUSABLE SOFTWARE PRODUCT是一种用于开发的软件产品,但还具有别的用途,或者专门为了用于多个项目而开发的软件产品,或者在一个项目中有多种作用的软件产品。

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上市的商品,需方已装备的软件产品,重用库中的软件产品和开发方现存的软件产品。

每一次使用可以包括这些软件产品的全部或部分,也可以涉及到它的修改部分。

这个术语可以应用于任何软件产品(例如需求,体系结构等)而不只限于软件本身。

3.32 软件 SOFTWARE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数据库。

注:虽然有些软件的定义中包括文档,本标准把这个定义只限于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数据库。

3.33软件开发 SOFTWARE DEVELIPMENT产生软件产品的一整套活动。

软件开发可以包括新开发、修改、重用、再工程、维护或者任何会产生软件产品的其他活动。

3.34 软件开发文件 SOFTWARE DEVELOPMENT FILE(SDF)与特定软件实体开发有关的资料库。

其容一般包括(直接的或引用的)有关需求分析、设计和实现的考虑、原理和约束条件;开发方部的测试资料;进度和状态资料。

3.35 软件开发库 SOFEWARE DEVELOPMENT LIBRARY (SDL)一套受控的软件、文档,其它中间的和最终的软件产品,以及相关的用以促进软件的有序开发和后续支持的工具和方法。

3.36 软件开发过程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CESS为了把用户的需求转换在软件产品而进行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

3.37软件工程 SOFTWARE ENGINEERING一般情况下,它是软件开发的同义词。

要本标准中,软件工程是软件开发全部活动(合格性测试除外)的一个子集。

本标准之所以加以这种区分只是为了给软件工程和软件测试环境以不同的命旬。

3.38软件工程环境 SOFTWARE ENGINEERING ENVIRONENT实施软件工程所需要的设施、硬件、软件、固件、方法和文档。

它可以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CASE)的工具、编译程序、汇编程序、连接程序、装载程序、排错程序、仿真程序、模拟程序、文档工具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3.39软件产品 SOFTWARE PRODUCT为了满足一个合同而建立、修改或组合成的软件或相应的资料。

例子包括计划、需求、设计、代码、数据库、测试资料和手册。

3.40软件质量 SOFTWARE QUALITY软件满足所规定的需求的能力。

3.41软件支持 SOFTWARE SUPPORT为保证软件安装后能继续按既定目标运行而且在系统的运行中能起到既定的作用而发生的一系列活动。

软件友持包括软件维护、用户支持和有关的活动。

3.42软件系统 SOFTWARE SYSTEM只由软件组成的系统,有时可能还包括该软件赖以运行的计算机设备。

3.43软件测试环境 SOFTWARE TEST ENVIRONMENT为完成软件合格性测试和可能的其他测试所需的设施、硬件、软件、固件、方法和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