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绪论

合集下载

工程经济学 第1章 绪论

工程经济学 第1章 绪论

第1章 绪论§1.1 什么是建筑工程经济(一)建设工程与建筑工程→工程学建设工程是最广义的概念,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建设工程是指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工程及装修工程。

显然,建筑工程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与建设工程的范围相比,建筑工程的范围相对为窄,其专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工程,因此也被成为房屋建筑工程。

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包括厂房、剧院、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等;“附属设施”指与房屋建筑配套的水塔、自行车棚、水池等。

“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指与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相配套的电气、给排水、通信、电梯等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

根据《建筑法》的定义,“本法所称建筑活动,是指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

”从中看出没有采用“建筑工程”概念,而是采用建筑活动的概念范畴。

简单来说,建筑工程,是指为新建、改建或扩建房屋建筑物和附属构筑物设施所进行的规划、勘察、设计和施工、竣工等各项技术工作和完成的工程实体。

这部分投资额必须兴工动料,通过施工活动才能实现。

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工程经济学的问题。

工程经济学包括两大范畴,工程学与经济学。

在经济社会中,一个项目是否成功取决于两个方面,技术上是否可行,其二是经济上是否合理。

在这两个领域的不断探索与积累逐渐发展成为工程学和经济学两大学科。

工程学范围很广,包括土木工程、机电工程、冶金工程等,不同的工程领域遇到的问题不同。

工程学是将自然科学原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形成的各门学科的总称,是由应用基础科学原理,结合生产实践所积累的技术经验发展起来的,目的在于利用科学知识,改造自然,服务人类。

(二)经济学经济学是一个庞大的体系,研究视角不同,对经济学有不同的理解。

有机化学 第1章 绪论

有机化学 第1章  绪论
有机化学
第一章 绪 论
【本章重点】
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属性、诱导效应。 【必须掌握的内容】 1. 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 2. 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表示方法。 3. 共价键的形成——价键法(sp3、sp2 sp杂化、σ键与π 键)和分子轨道法。 4. 共价键的基本属性及诱导效应。 5. 共价键的断键方式及有机反应中间体。 6. 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概念。
2Cl·
△H = +242kJ / mol (
双原子分子键能也就是键的离解能;多原子分子 同类型共价键的键能,是各个键离解能的平均值。
如: CH4 +435.1 ·CH +443.5 ·CH2 +443.5 ·CH +338.9 而CH
4 3
离解能△H(kJ / mol) ·CH3 + H· ·CH2 ·CH ·C ·C + H· + H· +物通过蒸馏、结晶、吸附、
萃取、升华等操作孤立出单一纯净的有机物。
[结构] 对分离出的有机物进行化学和物理行为的了解
,阐明 其结构和特性。
[反应和合成] 从某一有机化合物(原料)经过一系列反
应转化成一已知的或新的有机化合物(产物)。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通常可用五个字概括: “多、燃、低、难、慢”。
△H = (435.1 + 443.5 + 443.5 + 338.9)= 1661 kJ / mol 故甲烷C-H 键的键能为:1661 / 4 = 415.3 kJ / mol 键能是指破坏或形成某一个共价键所需的平均能量。 一般来说,有机分子的键能越小,键就越活泼;键能越 大,键就比较稳定。
4. 键的极性与偶极矩 由两个电负性不同的原子组成共价键时,由 于成键的两个原子对价电子的吸引力不同,使成 键电子云在两个原子间的分布不对称,造成共价 键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形成极性键。

第一章绪论

第一章绪论
2、农业的根本特性
(1)农业的本质特征——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
农业具有生产对象具有其固有的生长、发育、繁殖的规律;土地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生产资料农业生产与外界自然环境关系密切;农业内部各生产门类之间相互依存;农业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不一致;农产品具有消费资料与生产资料的双重属性;农产品具有鲜活易腐烂且体积大等一般特征。
由于农业是人类直接利用生物、太阳能、土壤、气候等自然力的生产活动,农业生产一方面是人类劳动产品、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等经济现象的再生产过程,同时又是生物的生长和繁衍及其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相互转换的自然现象的再生产过程。因此,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相交织是农业的根本特性。
自然再生产---指生物依靠自然环境和自身的生活机能而进行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生物的自然生长发育过程),即生物有机体同自然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化的过程。自然再生产过程是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而实现的,它是农业再生产的自然基础。亦可理解为:作为农业生产对象的动、植物(和微生物)通过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而自行增殖的过程。
社会功能包括为农民提供谋生手段和就业机会、提供生活和社交场所;有助于形成和维持农村生活模式及社区活动;减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形成社会资本;在发展中国家,农业还可以消除贫困,替代社会福利保障。
粮食安全功能指所有人在人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物。其构成要素为充足的供给、供给的稳定性、粮食的可获得性、食物的卫生安全、质量和偏好等。其实现途径为依靠自己生产(自给自足)、依靠进口及二者结合。开放贸易有助于稳定世界农产品市场,反之又有利于稳定粮食进口国的价格和保障其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除了确保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供给之外,还要发挥防止洪涝灾害、涵养水源、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处理有机废弃物、净化空气、提供绿色景观和自然景观,以及传统文化的继承等多方面的作用。目前,欧盟、日本和韩国等国,已经将农业的多功能性作为保护其国内农业和农产品市场,维持其高度农业保护政策的口实。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 论一、学习导引1、 流体的压缩性和热胀性流体具有质量,单位体积里的质量称为密度,记作ρ,其单位是3/m kg 。

流体的密度与压强p 和温度T 有关,即),(T p ρρ=,以上称为流体的状态方程。

气体的状态方程为RT p ρ= (1-1)式中,p 是压强,单位是2/m N 或Pa;T 是绝对温度,单位是K (开);R 是气体常数,对于空气,)/(287K kg m N R ⋅⋅=。

密度的倒数称为比容,记作ρ/1=v ,单位是kg m /3,它表示单位质量流体所占据的体积。

温度和压强的变化都会引起密度的变化,根据全微分的概念,密度的变化率为dT dp dT Tdp p d T ακρρρρρρ-=∂∂+∂∂=11 (1-2) 式中,Tvv T T ∂∂=∂∂-=11ρρα,称为热膨胀系数,单位是1/K 。

它表示增加单位温度时,体积的变化率。

pvv p ∂∂-=∂∂=11ρρκ (1-3) 称为体积压缩稀疏,它表示在温度不变时,增加单位压强所引起的体积压缩率。

κ的倒数记作E ,称为体积弹性系数,即vpvp E ∂∂-=∂∂=ρρ(1-4) 单位是Pa ,它表示体积压缩率为1时所需的压强增量。

由RT p ρ=知气体的体积弹性系数ρ1=E (1-5)液体在20℃时的体积弹性系数)(0B p pnp E += (1-6) 2、流体的粘性粘性是流体抵抗变形运动的能力。

粘性产生的原因是流体的分子之间存在内聚力以及流体内部存在剧烈的动量交换。

粘性切应力是粘性的具体表现。

粘性切应力τ与流体微团的角变形速率有关。

对于一元流动,dyduμτ= (1-7)式中,μ称为流体的动力粘性稀疏,单位是2/m s N ⋅。

流体的运动粘性系数记作υ,其定义是ρμν= 单位是s m /2。

3、表面张力液体的表面有张力。

液体自由面上单位长度的流体线所受到的拉力称为表面张力稀疏,记作σ,单位是m N /。

液体与固体壁面接触时,在液体壁面与固壁面的交界处作液体表面的切面,此切面与固壁面在液体内部所夹的角度θ称作接触角。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第一章 绪论

生理性适应:是指身体内部的协调性反应,例如,在强光 照射下,瞳孔缩小以减少光线进入眼内,使视网膜免遭损 伤。 行为性适应:常有躯体活动的改变,例如,在低温环境中 机体会出现趋热活动;遇到伤害性刺激时会出现躲避活动。
四、生殖(Reproduction)
生殖是生物体繁殖后代、延续种系的一种特 征性活动。成熟的个体通过无性或有性繁殖方式产
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具备的条件:
(1) 强度 1)阈强度或阈值: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 激强度。
2)阈刺激: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
3)阈上刺激: 4)阈下刺激: (2) 时间 (3) 刺激强度变化率
三、适应性(Adaptability)
适应(adaption):机体按环境变化调整自身生理功能的过 程。 适应性(adaptability):机体能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调整 体内各种活动,以适应变化的能力。
第一节 生理学的任务、研究内容及方法
一、生理学的概念及任务
(一)概念: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机 体的生命活动现象、规律和功能的一门科学。
(二)任务:研究机体各系统、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
特别是各器官、细胞的功能表现的内部机制,不同细胞、器官、 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理解机体作为一个整体。 在各种疾病情况下,身体某个或某些部分发生的变化,器官在 疾病时发生的功能变化、功能变化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对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当组织、细胞受到一次刺激发生兴奋时,组织、细胞的兴奋性将产生 一系列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组织、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依次分别为绝对不应期(absolute refractory period, ARP)、相对不应 期(relative refractory period, RRP)、超常期(supernormal period, SNP )和低常期(subnormal period)。 绝对不应期是指组织细胞在一次兴奋初期很短的时间内,对于任何强

上海交大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上海交大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绪论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粮食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之一,粮食安全是古今中外任何国家政府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的一件大事。

早在2500多年前,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曾指出,一个国家或政府若能“足食、足兵”,则“民信之矣”。

中国还有一句流传久远的俗语:“民以食为天”,可见在很早以前,人们就已经充分意识到了粮食与粮食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粮食的储藏与储备是确保粮食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举措。

中国在粮食储藏储备方面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也曾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据考古发现,远在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粮仓的雏形,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正规的粮仓。

隋唐时代的洛阳含嘉仓,设施完善,造型优美,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型粮仓[1]。

由国家出面进行的粮食储藏与储备行为,即为国家战略粮食储备。

依靠国家战略粮食储备,熟练应用买入与抛出的价格平衡杠杆,在丰年可以帮助农民销售盈余的粮食,防止谷贱伤农;在歉年可以平抑物价,防止物价飞涨,乃至直接赈济灾民,维护社会安定。

在中国历史上,也有某些时期由于种种原因,国家粮食储备崩溃,成为引发社会大动荡的导火索。

粮食储藏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如此重要,如何有效地进行粮食储藏便成为一直以来人们不懈的追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认识的进步,进入新世纪以来,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渐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可持续发展战略共识的形成,对于粮食储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即在过去所追求的高质量、高效益基础上,还要加上低能耗以及低污染。

在此背景下,世界各国开始积极探索减少储粮损失、保持储粮品质、降低储粮成本、减少或避免环境污染的绿色储粮新技术。

其中,低温储粮是最被看好的绿色储粮技术之一。

所谓绿色储粮,是指采用有效的生态手段,避免化学药剂污染,延缓粮食陈化过程,确保粮食安全、卫生的综合性防治方法,它是以储粮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的储粮技术。

低温储粮,则是指利用自然低温条件或机械制冷设备,降低仓储粮食温度,并利用仓房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确保粮食在储藏期间的粮堆温度维持在低温(15℃)或准低温(20℃)以下的一种粮食储藏技术。

第一章 绪论 心理学概论课件

第一章   绪论 心理学概论课件
• 目的:正在研究脑波外形和振幅与情绪认知的 相关关系,这是许多想理解大脑的思维及情绪电 化基础的步骤之一。如果妇女的名字闪过,引起 脑电波的激烈变化,则表明她对这个名字有一些 惊讶。
2020/6/30
• 一位身着白色工作服的工作人虽握住一只怏 怏不乐的实验老鼠的头,同时,—位助手灵巧地 翻开老鼠左眼皮,在里面放上一块不透明的隐形 镜头。
• 5、与两个陌生人在一起
30%
• ······
• 他人在场,责任分散
2020/6/30
3、调查法
就是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系的问题为范 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 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调查法可采用两种不同 方式进行,一种是问卷法,另一种是访谈法。
盖洛普的民意测验 1936年成功预测罗斯 福的当选,误差不到1%
基本原理 矛盾论 中和论
西方:古希腊的传统,以逻辑和分析思维为主 同一律
基本原理 矛盾律 排中律
2020/6/30
孔子的观察人的道理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 ?”
2020/6/30
二、心理学研究什么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认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 )
个体心理
2020/6/30
•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 • (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
:《心理学基础》,科学教育出版社。 • (3)格里格、津巴多 著,王垒、王苏 等
译:《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 。 • (4)戴维 . 迈尔斯 著,侯玉波等译:《 社会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0/6/30
(二)应用心理学
(6)管理心理学 (7)教育心理学 (8)法律心理学 (9)医学心理学 (10)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11)工程心理学 (12)体育运动心理学 (13)航空航天心理学 (14)政治心理学 (15)经济心理学

(逻辑学课程课件)第一章绪论

(逻辑学课程课件)第一章绪论

一、形式逻辑是认识客观世界的辅助工具
资料:形式逻辑的作用———从未知到已知的方法
二、形式逻辑是论证思想和表达思想的必要工具
例如:有一份关于重大责任事故案的判决中写道:“李XX在这次事故中 不负责任”。
还有一份判决书中:“由于被告王XX长期与流氓鬼混,经常旷工,致使 该厂连续3个多月没有完成生产任务。”
第二节 形式逻辑、数理逻辑和辩证逻辑
辩证逻辑
逻 辑
形式逻辑
归纳逻辑 演绎逻辑
传统的演绎逻辑 现代的演绎逻辑
数理逻辑 内涵逻辑
数理逻辑与形式逻辑
数理逻辑是近三百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数理逻辑在它发展的初期,是 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形式逻辑中的某些问题。例如,用数学中原来代表数量的变 项“x”、“y”、“z”来代表概念,用数学中原来代表数量运算的符号“+”“”、“X”来代表概念间的关系。这样,就把由概念构成的判断形式转变为类似数 学的公式。
如,“逻辑性强”,“不合逻 辑”。
(4)逻辑学。
如,“逻辑讲座”。
练习题
指出下列语句中的“逻辑”一词的含义 1. 帝国主义者的逻辑和人民的逻辑是这样的不同,捣乱,失败,再捣乱,再失败,
直至灭亡——这就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他们决 不会违背这个逻辑的。(客观事物的规律) 2. 写文章要讲逻辑。(思维的规律性) 3. 在某些人看来,清官比贪官还要坏,这真是奇怪的逻辑。(特殊的理论、观点) 4. 关于思维过程本身有规律的学说,即逻辑和辩证法。(逻辑学) 5. 干部要学点逻辑与文法。(逻辑学)
(1)三种基本思维形式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
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四种逻辑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 律)的内容和逻辑要求;

第1章 绪 论

第1章 绪 论
CH3 CH3CH2CH2CH2CH3 CH3CH2CHCH3
• 为表示分子的立体形象可用立体 结构式:
H C H H H
科学的步伐是不会被“鸿沟” 阻止的。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 勒(1800—1882)首次从无机物人工 合成了有机化合物——尿素.给 “生命力论一次巨大冲击。 维勒起初是想用氰作用于氨水 以制取氰酸铵(NH4CN0)、然而却 意外地得到一种白色晶状物质, 经分折这是一种与动物机体内的 代谢产物尿素相同的物质。这一 实验结果震动了整个化学界。
B
+
H
+
• 酸与碱的关系:
• 酸放出质子后产生的酸根即为该酸的 共轭碱。 • 碱与质子结合后形成的质子化合物即 为该碱的共轭酸。 • 酸越强,它的共轭碱越弱 • 碱越强,它的共轭酸越弱。
• 酸
CH3COOH H2SO4

H2O CH3OH
碱的共轭酸 酸的共轭碱
H3O+ CH3O+H2 CH3COOHSO4-
4、共价键的极性和极化之间区别
• 键的极性是由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产 生的,其大小取决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之 差。键的极性是键的内在性质,是永恒的 现象。而键的极化则是在外界电场作用下 产生的,是一种暂时现象,当外界电场除 去后即可以恢复原来的状态。
三、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分类
• 官能团(functional group):有机化合物分子 结构中能反映出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有时又叫功能基,功能团。 • 有机化合物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按 照骨架分类,另一种按照化学性质分类。
• 异裂(heterlysis): 另一种断裂方式是成键的一对电子保留 在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上,由此而产生 正负离子。按异裂而产生正负离子的 反应称为离子型反应。

《公共政策导论》第1章-绪论

《公共政策导论》第1章-绪论

公共政策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1.1 什么是公共政策?
• 政府的行动 • Public policy is whatever governments choose to
do or not to do. • 广义政府(government)与狭义政府(administration) • 广义政策与狭义政策
1.3.6 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也叫“社会秩序”,是指为了维护社会公共 生活的正常进行而要求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由法律,行政法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 社会团体的规章制度等共同确定。
公共政策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3.7 公共治理 公共治理
是由开放的公共管理与广泛的公众参与 二者整合而成的公域之治模式。
公共政策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公共物品 ( public goods)是指那些 能够被所有人得到的物品或服务。
• 私人物品 ((private goods)是指那些通过市场选择而被 个人消费的物品。
• 曼昆《经济学原理》
公共政策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公共政策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THANK YOU!
• 伦理学或道德哲学 • 该做不该做?道德不道德?伦理观:对于伦理问题的根本
看法和态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 8种价值取向不同的伦理观:功利主义、义务论、利己主
义、情感主义、直觉主义、德性论、契约论、神圣命令论
公共政策导论(第五版)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1. 什么是公共政策? 2. 为什么要研究公共政策? 3. 公共政策有哪些表现形式? 4. 如何从公共角度理解公共政策? 5. 如何区分公共问题与私人问题? 6. 公共职能包括哪些内容? 7. 如何界定公共利益? 8. 政治行动有哪些基本类型? 9. 怎样理解政治与政策的联系? 10.什么是经济自由主义?什么是国家干预主义?二者有何区别与联系? 11.如何进行公共政策的伦理分析?

生理学 第八版 第一章 绪论

生理学 第八版 第一章 绪论

(三)细胞和分子水平:离体细胞、分子实验法
研究组成机体的细胞及分子的功能,机制 及相互关系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1、慢性实验 2、急性实验
离体实验 在体实验
学习生理学的方法:
●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机体的某种结构,必然有相应
的功能,,功能建立在结构之上,•所以应对相关组织结 构内容进行必要的复习。
●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机体以其整体适应于自然界,
如:呼吸、消化、循环、肌肉运动等
研究的任务就是要弄清这些生命活动的 发生机制、相互关系以及内外环境的各种变 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
在各种疾病情况下,身体某个或某些部 分发生的变化,器官在疾病时发生的功能变 化、功能变化与形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对其 他器官的影响等等。
研究的意义是要为临床服务,促进医学 事业的发展
调节方式:反射(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 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 传出神经 中枢
效应器
(二)体液调节
体液调节: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调节特点: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 调节方式:激素(有的是神经调节的一个延长部分)
第二节 生命的基本表现
新陈代谢 兴奋性 适应性 生殖
一、新陈代谢
物质、能量
机体
环境
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
二、兴奋性
(一)刺激与反应 刺激:能引起细胞或组织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变化。 反应:可兴奋性组织对刺激作出的相应反应。
兴奋:组织受刺激后由静息→活动
活动弱→强的过程。
抑制:组织受刺激后由活动→静息
第三节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一、机体的环境
1.外环境: 机体整体直接接触和生活的环境。 (外界、大气环境)

材料结构表征与应用第一章-绪论-课件

材料结构表征与应用第一章-绪论-课件

1表面成分分析 (可作深度分析)
2表面能带结构分 析
3表面结构定性分 析与表面化学研究
约0.4~2nm(俄歇 约0.5~2.5nm(金属
电子能量
及金属氧化物);
50~2000eV范围内) 约4~10nm(有机化
(与电子能量及样 合物和聚合物)。
品材料有关)
1表面能带结构分 析 2表面结构定性分 析与表面化学研究
第一章 绪论
方法或仪器
分析原理
透射电镜(TEM)透射与衍射
检测信号
基本应用
透射电子与衍 射电子
1形貌分析(显微组织、晶体缺陷) 2晶体结构分析 3成分分析(配附件)
扫描电镜(SEM)电子激发二次 电子;电子吸 收和背散射
二次电子、背 散射电子和吸 收电子
电子探针 (EPMA)
电子激发特征X X光子 射线
第一章 绪论
材料分析是通过对表征材料的物理性质或 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及其变化(称为测量信号或 表征信息)的检测实现的。即材料分析的基本 原理(或称技术基础)是指测量信号与材料成 分、结构等的特征关系。采用各种不同的测量 信号形成了各种不同的材料分析方法。
材料结构的表征(或材料的分析方法)就 其任务来说,主要有三个,即成分分析、结构 测定和形貌观察。
7、拉曼光谱分析:是一种散射光谱分析方法。
第一章 绪论
分析方法
基本分析项目与应用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 (AES)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AAS)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XFS) 紫外、可见(分子) 吸收光谱分析(UV、 VIS)
元素定性、半定量、定量分析。对 于无机物分析是最好的定性、半定 量分析方法。 元素定量分析
约0.4~2.0nm(光 电子能量 10~100eV范围内)。

《流体力学》课件-(第1章 绪论)

《流体力学》课件-(第1章 绪论)

流体力学
流体
强调水是主要研究对象 比较偏重于工程应用 土建类专业常用
力学
宏观力学分支 遵循三大守恒原 理
水力学

力学
§1.1.1 流体力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
二、研究对象 流体 指具有流动性的物体,包括气体和 液体二大类。
流动性
•即 任 一 微 小 剪
切力都能使流体 发生连续的变形

流体的共性特征
基本特征:具有明显的流动性;气体的流动性大于液体。 流体只能承受压力,不能承受拉力,在即使是很小剪切力
二. 表面力 是指作用在所研究的流体表面上的力,它是相邻流 体之间或固体壁面与流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它的大小与流体的表面积成正比; 方向可分解为切向和法向。
• 设 面 积 为 ΔA 的 流 体
nFLeabharlann 面元,法向为 n ,指 向表面力受体外侧, 所受表面力为 ΔF ,则 应力
F f n lim A0 A
第一阶段:古典流体力学阶段 奠基人是瑞士数学家伯努利(Bernoulli,D.)和他的 亲密朋友欧拉(Euler,L.)。1738年,伯努利推导出了著 名的伯努利方程,欧拉于1755年建立了理想流体运动微分 方 程 , 以 后 纳 维 (Navier,C .H.) 和 斯 托 克 斯 (Stokes , G.G.)建立了粘性流体运动微分方程。拉格朗日 (Lagrange)、拉普拉斯(Laplace)和高斯(Gosse)等人, 将欧拉和伯努利所开创的新兴的流体动力学推向完美的分 析高度。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流体静力学 第3章 一元流体动力学理论基础 第4章 流动阻力与能量损失 第5章 孔口、管嘴出流和有压管流 第6章 量纲分析与相似原理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第一部分学习指导生理学、机体、机体功能的概念;人体生理学研究的内容;学习生理学的目的。

生理学的发展简史。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及研究的三个水平。

第一节兴奋性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繁盛反应的能(特征)。

一、刺激与反应刺激: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是引起反应的条件。

按刺激性质分为:物理刺激、化学刺激、生物刺激、社会心理性刺激(生理学多用电刺激)。

刺激具备的条件: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反应:刺激引起的机体功能活动的改变,是刺激引起的结果。

反应的形式:兴奋:机体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变为活动,或者活动由弱变强。

抑制:机体受刺激后,由活动变为相对静止,或者活动由强变弱。

二、衡量兴奋性的指标——阈值阈刺激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刺激刺(激强度等于阈值)。

阈值:刚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下刺激:小于阈值的刺激。

兴奋性与阈值的关系:兴奋性∝1/阈值。

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腺体(兴奋性搞、反应迅速明显、能产生动作电位)。

三、组织兴奋时兴奋性的变化呈规律性变化(表1-1)表1-1 组织兴奋时兴奋性的变化分期对刺激的反应兴奋性绝对不应期对任何强大的刺激不起反应基本消失相对不应期对阈上刺激其反应降低超常期对阈下刺激其反应稍微增高低常期对阈上刺激其反应稍微降低绝对不应期的意义:决定组织单位时间内反应的最多次数。

第二节人体与环境一、人体与外环境外环境:人体生活的自然界,人体与外环境相互影响。

二、内环境与稳态内环境:人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稳态: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稳态的意义: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第二节人体功能的调节一、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的分类:非条件反射:先天遗传的反射。

高等数学第一章第二章总结

高等数学第一章第二章总结

高等数学第一章第二章总结1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是高等数学的绪论,其中介绍了数学的定义、作用、历史及其发展等。

在第一章中,数学是定量和定性研究物质及其结构、关系及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由实数、整数、有理数、分数和平面几何等基本概念组成,用各种计算、逻辑推理及分析等方法来描述客观的现象或思想的抽象模型,从而得出准确的结果。

另外,数学涉及到它在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应用,它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数学发展史从古代有算术、代数、几何等学科,逐渐发展至近代以及现代,学科不断壮大,研究的领域越来越广泛,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

2 第二章:初等数学第二章主要介绍初等数学,包括数论、向量运算、数列和统计等。

数论是计算数值的研究,它涉及到质数分解、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随机数等概念,数论在正文、加密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向量运算是向量和向量、向量和物体之间的运算关系,它包括线性组合、内积、外积等,向量运算在物理、声学、飞行、机器人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用途。

数列是按数次递增或递减的数值序列,它包括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比如阶乘及斐波那契数列,它们能够描述物理几何尺寸及次序关系,有着极为广泛的应用。

最后,统计是从测量、计数、比较等不同数据中抽象出的概念,它包括平均数、标准差、概率分布等,是综合应用概率论、数理逻辑及数学知识。

统计学主要用来分析和预测人们的意见、举措等,对于改进社会的规划、预防未来的决策都有着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数学的定义、作用、历史及其发展,第二章介绍了初等数学,包括数论、向量运算、数列和统计等,它们都是数学学科中非常重要的知识。

第1章 绪论:研究与研究方法论《管理学研究方法》PPT课件

第1章 绪论:研究与研究方法论《管理学研究方法》PPT课件

第1章 绪论:研究与研究方法论
1.1 什么是研究
1.1.1 研究=思考+表述 3.根植于理论的研究与根植于实践的研究 (2)开放性研究模型
图1-3 开放性研究系统中的理论的三个去向
第1章 绪论:研究与研究方法论
1.1 什么是研究
1.1.1 研究=思考+表述 3.根植于理论的研究与根植于实践的研究 (3)唯“悟”模型
第1章 绪论:研究与研究方法论
1.3 科学研究与非科学研究
1.3.3 科学研究和非科学研究的兄弟关系
1 2 3 4 5
第1章 绪论:研究与研究方法论
1.1 什么是研究
1.1.1 研究=思考+表述
2.表述过程
表述过程本质上是将人的大脑已得的潜在知识转化为可以传递、保存、扩散 的显在知识的过程。思考过程可以离开语言(或文字,或符号),但表述过程 不能离开语言(或文字,或符号)。
第1章 绪论:研究与研究方法论
1.1 什么是研究
1.3.1 科学研究
1.科学方法的四特性
客观性
01
普遍性
04
02
03
规范性
实证性
第1章 绪论:研究与研究方法论
1.3 科学研究与非科学研究
1.3.1 科学研究
2.人类知识进步的“三部曲”
第1章 绪论:研究与研究方法论
1.3 科学研究与非科学研究
1.3.2 非科学研究
1.非科学方法的四特性
主观性
01
图1-9 扩张了概念分切和 测量工作的实证研究过程
PART
02
1.2
什么是好的研究
第1章 绪论:研究与研究方法论
1.2 什么是好的研究
好研究=好思考+好表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章 绪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1章 绪论

(一)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 世界观和方法论
•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 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 2、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 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哲学基础。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辩证法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统一
唯物主义
唯物辩证 的自然观 唯物辩证 的历史观
周期性经济危机爆发
1825年以来资本主义世界 爆发的周期性经济危机就是 这种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和 突出表现。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论述
“资产阶级生产关系 和交换关系,资产阶 级所有制关系,这个 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 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 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 资产阶级社会,现在 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 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 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唯物史观
从必然到自由
客观事物
唯物主义
实事求是
研究、认识 认识论
客观规律
辩证法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
•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 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 1、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反映 • 2、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三)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
从狭义上说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基本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广义上说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 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 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从阶级属性讲
——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
人类解放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 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十月革命胜利
2006年1月21日,人们高举列宁画像在列宁 陵墓外聚集敬献鲜花,纪念列宁逝世82周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自动控制的定义和历史回顾
1.自动控制的定义 所谓的自动控制技术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 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 器 Controller﹞,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 Plant 或被控过程 Process﹚的某 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2.自动控制的发展历史 1)1769 年瓦特(James Watt)的蒸汽机及他的离心式飞锤调速器﹙Fly-ball governor﹚ 建了蒸汽机转速自动控制系统, 出现了反馈的概念, “调节器”或“飞球调节器”用于调节 蒸汽流,以便确保引擎工作时速度大致均匀,这是当时反馈调节器最成功的应用,它的出现 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始, 但也发现了闭环系统可能出现振荡的现象. 瓦特是一位实干家, 他没有对调节器进行理论分析. 2)大约 100 年后即 1868 年著名物理学家﹑电磁场理论发明人麦克斯韦(J.C.Maxwell) 建立了蒸汽机飞球控制的微分方程数学模型, 从微分方程角度讨论了调节器系统可能产生的 不稳定现象,从而开始了对反馈控制动力学问题的理论研究,提出了稳定的概念.他是第一 个对反馈控制系统的稳定性进行系统分析并发表“论调节器”论文的人,并将系统在平衡点
温度控制系统
在冶金、电力、石油化工以及生物制药等行业中的许多工艺设备中的温度控制是相当 普遍的,图 1.3 表示了电加热炉温度控制系统的原理图,电炉内的温度由温度传感器获得, 常用的温度传感器有各种类型的热电偶、 铂电阻和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 将温度这个模拟量 经温度变送器(放大器)再通过带有 A/D 转换器的数据采集接口板变为数字量温度,传送 到计算机作为数字信号,与期望的温度值比较,根据误差情况,计算机数字控制器就会通过 接口板和继电器(或固态继电器、调节器)等执行元件向加热器发送控制信号,从而使炉温 达到期望的温度.
扰动 水 被控液位 锅炉
比较器 设定值 偏差值 调节器
调节器输出 调节阀
测量值 测量变送器 图 1.2 锅炉液位控制系统结构图
图 1.2 中的符号 信号流动方向.符号 方框或相加点.
代表相加点,负号表示减法运算,正号表示加法运算,箭头表示 代表分支点,表示在该点上来自方框的信号将同时流向其他
1.3.2
17)1997 年 7 月 4 日,美国研制的探路者小车胜利完成了火星表面的实地探测,这个 由地球上控制的小车仅重 23 磅,使得综合信息自动化技术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1.3 自动控制系统举例及术语定义
自动控制在各个工业领域应用相当广泛,这里仅举两例进行说明.
1.3.1
液位控制系统
发电厂、 石油化工等生产企业中的锅炉和反应器是常见的生产过程设备, 如图 1.1 所示, 其中的液位控制是很重要的.
第1章
绪论
电气信息t,1736 ~1819) 瓦特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 工业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 英 国皇家学会会员和法兰西科学院外籍院士. 1760 年~1800 年, 詹姆斯· 瓦特对蒸汽机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终于使其得到广泛 的应用.在瓦特的改良工作中,1788 年,他给蒸汽机添加了 一“节流”控制器,即节流阀,它由一个离心“调节器”操纵, 类似于磨房机工早已用来控制风力面分机磨石松紧的装 置.“调节器”或“飞球调节器”用于调节蒸汽流,以便确保引擎工作时速度大致均匀,这 是当时反馈调节器最成功的应用.后人为了纪念他,将功率的单位称为瓦特,瓦特是国际单 位制中功率和辐射通量的计量单位,常用符号“W”表示. 瓦特 1736 年 1 月 19 日生于英国格拉斯哥.童年时代的瓦特曾在文法学校念过书,然 而没有受过系统教育. 瓦特在父亲做工的工厂里学到许多机械制造知识, 后来他到伦敦的一 家钟表店当学徒.1763 年瓦特到格拉斯哥大学工作,修理教学仪器,在大学里他经常和教 授讨论理论和技术问题.1781 年瓦特制造了从两边推动活塞的双动蒸汽机,1785 年,他也 因蒸汽机改进的重大贡献,被选为皇家学会会员.1819 年 8 月 25 日瓦特在靠近伯明翰的 希斯菲德逝世. 在瓦特的讣告中,对他发明的蒸汽机有这样的赞颂: “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 手变得力大无穷, 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 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 .
1.1
引言
时至今日,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自动控制在现代文明和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中扮演 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现在自动控制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机械制造﹑汽车﹑ 造纸﹑航空航天﹑军事、 电力系统﹑交通﹑市政﹙供水调度﹑污水处理﹚等领域, 它极大地 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使人们从繁重的体力劳动和大量重复性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 在今天 的社会生活中, 自动化技术无处不在. 自动控制除在各工程领域广泛应用外, 还被用于社会、 经济和人文管理系统等各个领域,它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大多数工程技 术人员和科学工作者现在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自动控制知识. 本章主要介绍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历史, 随后举例讲述自动控制系统的几种典 型控制方式及其分类, 对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对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性质、 学习内容等 方面进行了说明. 最后, 对信息自动化学科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本学科专业知识时应注意的问 题给予了阐述.
动态特性.在经典控制理论中,根轨迹法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同时域法、频域法可称是 三分天下.伊文思所从事的是飞机导航和控制,其中涉及许多动态系统的稳定问题,因此其 又回到许多年前麦克斯韦和劳斯曾做过的特征方程的研究工作. 但伊文思用系统参数变化时 特征方程的根变化轨迹来研究, 开创了新的思维和研究方法. 伊文思方法一提出即受到人们 的广泛重视,1954 年,钱学森即在他的名著“工程控制论”中介绍这一方法,并将其称为 伊文思方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准确度﹑动态特性分析与设计就已经定型, 频 率响应法和根轨迹法成为经典控制理论的核心,从此经典控制理论(Classical Control)发展 基本成熟. 尽管经典控制方法设计使得控制系统在工业过程系统中应用还是令人满意的, 但 经典控制理论只涉及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 控制器的设计需要控制工程师一定的经 验或重复多次试凑才能完成,它不是某种意义上的最佳控制系统. 10) 从 1950s 年代末期开始,由于具有多输入和多输出的现代设备变得愈来愈复杂, 所以需要大量方程来描述现代控制系统. 经典控制理论对于多输入、 多输出系统就无能为力 了.大约从 1960 年开始,数字计算机的出现为复杂的时域分析提供了可能性.因此,基于 状态空间表达式的时域分析的现代控制理论应运而生, 从而适应了现代设备日益增加的复杂 性,同时也满足了军事﹑空间技术和工业应用领域对精确度﹑成本性能等方面的严格要求. 11)1956 年,俄罗斯的庞特利亚金(Pontryagin)提出了极大值原理(Max-Principle) , 为最优控制系统分析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方法. 12)1957 年,美国贝尔曼(R.Bellman)提出动态规划法(Dynamic Programming) ,解 决了路径优化问题. 13)1960 年,美国著名学卡尔曼(R.E.Kalman)提出能控性和能观性以及最优滤波理 论(Controllability,Observability,Optimal Estimation) ,使得基于状态空间法的现代控制理 论得到的很大发展, 它不仅能够研究基于单输入单输出外部描述的系统, 也能够用于多输入 多输出内部描述的系统. 14)1970s~1980s 瑞典隆德理工大学 K. J. Astrom 促进了自适应控制(Adaptive Control)技术的发展. 15)1980s~1990s 智能控制(模糊控制 Fuzzy﹑神经网络 NN﹑人工智能 AI)的出现, 使得控制理论为复杂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一条路径. 16)1980s~2000s 鲁棒控制系统(Robust Control System) 设计出现,使得控制系统的 适应能力大大加强.
附近进行线性化处理,指出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特征方程的根是否具有负的实部, 麦克斯韦的工作开创了控制理论研究的先河. 3) 1884 年英国数学家劳斯(E.J. Routh)﹑1895 年瑞士数学家赫尔维茨(A. Hurwize) 提出了不解微分方程或无需计算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只需考察线性定常系统特征方程的系 数,就能确定动态系统的稳定性,得出了相应的稳定性判据. 4)1892 年俄罗斯伟大的数学家李雅普诺夫(Liapunov)发表了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 博士论文 “运动稳定性的一般问题” ( The General Problem of the Stability of Motion , 1892) .用严格的数学分析方法,全面论述了稳定性问题,为控制理论打下坚实的基础,提 出了为当今学术界广为应用且影响巨大的李亚普诺夫方法, 也即李雅普诺夫第二方法或李雅 普诺夫直接方法.这一方法不仅可用于线性系统而且可用于非线性时变系统的分析与设 计.已成为当今自动控制理论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之一. 5)1913 年福特(Henry Ford)的机械化装配机器用于汽车生产线,标志着现代工业生 产自动化技术的开始. 6)1920s~1930s 美国贝尔(Bell)实验室为铺设一条长距离电缆线,需配置高质量的 高增益放大器,振荡成了一个技术难题,它与蒸汽机飞球控制器不同,不仅高增益时出现振 荡,而当增益减少到某一程度后也会出现振荡,用时域法分析很困难.反馈放大器的振荡问 题给其实用化带来了难以克服的麻烦.为此奈奎斯特(Harry Nyquist)和其他一些 AT&T 的 通讯工程师介入了这一工作.1917 年奈奎斯特在耶鲁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有着极高的 理论造诣.1932 年奈奎斯特发表了包含著名的奈奎斯特判据(Nyquist Criterion)的论文, 他在 1934 年加入了 Bell 实验室. 7)1930s~1940s 这一时期,贝尔实验室的另一位理论专家波特(Hendrik Bode)也和 一些数学家开始对负反馈放大器的设计问题进行研究.波特是一位应用数学家,1926 年在 俄荷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获硕士学位;1935 年在哥伦比亚大学(Columbia Universi ty)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40 年,波特引入了半对数坐标系,使频率特性方法更加适用于 工程设计. 8)1942 年齐格勒(J.G. Ziegler)和尼科尔斯(N. B.Nichols )提出了控制器的优化整 定问题,得到了 PID 调节器参数的两种工程整定方法,从此自动控制技术开始在工业过程 中普遍应用. 9)1948 年美国电信工程师伊文思(W. R . Evans)提出了自动控制系统的根轨迹(Root Locus)方法,以传递函数这种数学模型为工具,在复数域内分析线性定常系统的稳定性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