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第一课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总结《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写于1922年的短篇小说,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墨,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好品德,接下来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一、字音宕dàng 沁qìn 头昏脑眩xuàn 惮dàn踱duó 棹zhào 归省xǐng 行háng辈撺掇cuān duō 凫fú水撮cuō桕jiù 楫jí 旺相xiàng二、结构第一部分:十年间两次看京戏的回忆。
(1)第一次看京戏的情形。
(至“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2)第二次看京戏的情形。
(至“我后无回路,自然挤而又挤,终于出了大门”)第二部分:平桥村随母归省的生活。
(1)随母归省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平桥村的环境,突出平桥村是我的乐土。
(2)交代乡间生活的小朋友的情况(热情、好客)和关系(平等)。
(3)写平桥村的乐事(钓虾、放牛)。
第三部分:在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1)看社戏前的波折。
(2)去看社戏途中的见闻感受。
(3)在赵庄看社戏。
(4)看社戏后,深夜归航。
第四部分:看社戏后的余波。
三、重难点1.文章的重点是写看“社戏”,为什么用很大篇幅写在北京戏园里看京戏的情景?是否是多余之笔?(1)找出两次看京戏时的场面和人物描写的句子。
(2)这些句子的作用是什么?意在用看京戏的令人生厌反衬社戏的令人神往。
欲扬先抑,增强小说的表现力。
比如:戏院里的场面是那样的嘈杂、混乱、龌龊,这恰好与看社戏时和谐、清新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我”在戏院里向坐在近旁的胖绅士请教,对方“很看不起似的斜瞥了我一眼”,态度是那样的冷漠、傲慢,这恰好又与看社戏时小朋友们的互相友爱形成鲜明的对照;看京戏和看社戏,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京城生活和江南水乡生活的不同,显然,作者的感情是倾向于后者的。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两则》课文重要知识讲解

【精选】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两则》课文最重要知识讲解一、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之一。
主要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著名诗词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二、故事背景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
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1949年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2日2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三、理解词义1.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当,抵挡。
2.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文中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四、问题归纳1.“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是新闻的电头。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2.这则新闻的导语是哪一句?有什么作用?正文的第一句是导语,这句话包括四个新闻要素:何日(二十一日)、何人(解放军)、何事(渡江)、何果(渡过长江)。
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这里用“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反衬了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初二第一课语文

初二第一课语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电子知识点一、消息的定义: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发现的有价值的实事的一种短篇新闻文体。
消息通常被人们称为新闻。
“新闻”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新闻是指各种新闻体裁的总称,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
我们这里所讲的消息,指的就是狭义新闻.消息是报纸、广播、电视中最广泛、最经常使用的新闻体裁,它是报纸的主角,是新闻报道数量最大、最常见的新闻形式。
二、消息的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消息只需报道事实,没有必要把事件的根源及相关问题挖得很深很透。
三、消息的种类可以从不同角度区分1、从报道内容上分,可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教新闻、军事新闻、体育新闻、法制新闻、社会新闻等等2、从新闻和事件的关系上分,可分为:事件新闻、非事件新闻3、从反映的对象上分,可分为:人物新闻、事件新闻4、从篇幅长短上分,可分为:长消息、短消息、简讯、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等等我国新闻界较为通行的分法是按写作特点分成四种:动态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消息、评述消息1、动态消息:也称动态新闻,这种消息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国际的重大事件,报道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人新事、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
动态消息中有不少是简讯(短讯、简明新闻),内容更加单一,文字更加精简,常常一事一讯,几行文字。
2、综合消息:也称综合新闻,指的是综合反映带有全局性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消息报道。
3、典型消息:也称典型新闻,这是对某一部门或某一单位的典型经验或成功做法的集中报道,用以带动全局,指导一般。
4、述评消息:也称新闻述评,它除具有动态消息的一般特征外,还往往在叙述新闻事实的同时,由作者直接发出一些必要的议论,简明地表示作者的观点。
记者述评、时事述评就是其中的两种。
四、消息的结构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1、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初二语文第一课生字

初二语文第一课生字
一、生字。
1. 溃(kuì)退。
- 解析:“溃”在这里指(军队)被打垮。
如“敌军狼狈溃退”,强调军队战败后散乱地后退的状态。
2. 泄(xiè)气。
- 解析:本意为排出气体,在“泄气”这个词中表示失去信心和干劲。
例如“你可不能泄气,要坚持到底”。
3. 督(dū)战。
- 解析:“督”有监督、察看的意思,“督战”就是监督作战。
比如“将军亲临前线督战”。
4. 要塞(sài)
- 解析:“塞”在这里是边界上险要的地方的意思。
“要塞”指险要的关隘,是军事上防守的重要据点,像“虎门要塞”。
5. 业已(yǐ)
- 解析:已经的意思,是比较书面化的表达。
例如“业已查明真相”。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导言:语文作为中小学重要的一门学科,在学生的中学阶段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是我们进入新学期的首堂语文课,本文将围绕这一课程内容展开,探讨其主要内容与意义。
一、课程内容概述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主要围绕着《红楼梦》中的一部分文本展开阅读与分析。
1.背景介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红楼梦》的背景与作者。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这部小说虽然未完结,但已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者曹雪芹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描绘出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贵族家庭,以及其中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展现出了丰富的社会、人性与生活哲理。
2.文本解析本课程会选取《红楼梦》中的一部分文本进行解析和讨论。
学生将通过阅读这一片段,理解其中的情节、描写手法、人物性格等元素。
同时,教师也会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背后的主题与意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课程意义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和分析文本,学生将能够培养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这一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情感体验与共鸣《红楼梦》作为一部描写人物情感的作品,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学生通过阅读与主人公的经历和情感经历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理解和关心他人,培养情感交流的能力。
3.历史文化的传承《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通过学习该作品,学生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社会、宫廷文化、儒家思想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4.阅读理解与思辨能力的培养通过阅读和解析文本,学生需要理解其中的词句含义、人物心理等,培养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还需要培养思辨能力,能够从多个角度出发思考文本背后的意义和主题。
结语: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作为新学期的首堂课,为学生们打开了语文学习的新篇章。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知识点汇总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知识点汇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
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之一。
主要作品集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著名诗词有《沁园春?雪》《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
二、故事背景选自《毛泽东新闻作品集》。
两则消息分别刊载于1949年4月22日、24日《人民日报》。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仍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1949年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
毛泽东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20日子夜发起了渡江战役。
22日夜,毛泽东撰写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22日2时,新华社全文播发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三、理解词义1.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当,抵挡。
2.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
文中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四、问题归纳1.“新华社长江前线1949年4月22日2时电”属于新闻的什么?在新闻中起什么作用?是新闻的电头。
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发电时间。
电头的作用: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2.这则新闻的导语是哪一句?有什么作用?正文的第一句是导语,这句话包括四个新闻要素:何日(二十一日)、何人(解放军)、何事(渡江)、何果(渡过长江)。
简洁明了地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这里用“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反衬了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课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课《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嘿,有点意思》哎呀妈呀,咱这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那可真是让我印象深刻哇。
第一课是啥来着?哦,对了,叫啥《消息二则》。
一开始看到这个题目,我还寻思着,消息有啥好讲的呀?不就是新闻嘛。
但是等老师一讲起来,嘿,还真有点不一样。
老师在讲台上讲得那叫一个起劲儿,我在下面听得也是云里雾里的。
啥“电头”“导语”“主体”啥的,听得我脑袋都大了。
不过咱也不能放弃不是?我就硬着头皮听下去。
记得有一次,老师让我们分析一篇消息。
我看着那密密麻麻的字,心里直发怵。
但是没办法呀,硬着头皮也得上。
我就一个字一个字地看,慢慢地还真看出点门道来了。
原来消息也有它的套路呢。
老师还说,写消息要简洁明了,不能拖泥带水。
我就想起有一次我跟我妈说事儿,说了半天也没说到重点。
我妈就不耐烦了,说:“你能不能简单点,别磨磨唧唧的。
”哈哈,看来我以后说话也得像写消息一样,简洁明了才行。
还有那个导语,老师说要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前面。
我就想啊,这就跟咱平时说话一样,得先把重点说出来。
比如说我跟我朋友说:“咱去公园玩吧,那儿可好玩了。
”这“咱去公园玩吧”就是导语,后面的“那儿可好玩了”就是主体。
嘿嘿,这样一理解,还挺简单的呢。
学了这第一课,我觉得语文还挺有意思的。
以前我总觉得语文就是背背课文,写写作文啥的。
现在看来,语文里面的学问可大着呢。
以后我可得好好学语文,说不定哪天我也能写出一篇漂亮的消息来呢。
哇,想想就觉得很有成就感呀!嘿嘿,这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还真是给我开了个好头哇。
【开学第一课】2023年秋季(语文)八年级开学第一课(31页)

03 认真做好课下练习
语
文
求
的 常
规
要
04 每天坚持练习正楷钢笔字
05 作业 06 课外阅读(内容自主选择) 07 需要准备物品
1.《新华字典》 2.《钢笔字帖》 3.图书角(每人4本)
推荐书目
• 《西游记》吴承恩著; • 《繁星·春水》冰心著 • 《水浒传》施耐庵著;• 《鲁滨孙这漂流记》(英)笛福著; • 《朝花夕拾》鲁迅著;• 《格列佛游记》(英)斯威夫特著; • 《骆驼祥子》老舍著;• 《童年》(俄)高尔基著; • 《繁星·春水》冰心著 • 《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俄)奥斯特洛夫斯基著;
如 何老师的建议 学 好 2.课外要做到“四多” 语 ①多阅读文章、报刊、文学作品 文 ②多写日记、周记、心得体会
③多看有益的影视节目
④多上网搜集资料信息
第肆章
语文课堂学习的 具体要求
语
文 课
一 做好课文的预习
堂 学 按照预习案要求自主预习课文,利用注释或工具
习 书读准字音,试着了解作者写了哪些内容,然后
语
言
趣
文 字
的
乐
篇趣
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毕淑敏
大约8岁的时候,第一次读到人鱼公主的故事。 读完后泪流满面, 抽噎得不能自己。觉得那么可爱和美丽的公主,居然变成了大海 上的水泡,真是倒霉极了。……读的过程中,最焦急的并不是人 鱼公主的爱情, 而是最痛她的哑。认定她无法说出话来,是一生 未能有好结局的最主要的根源。
何语
为 语
文
文
那是你吗?语文。 汨罗江水流更加凶猛,易水河畔夕阳更加红烈, 浣溪之水更加澈亮。 因为你在我的心中,我领悟了屈原的不束, 叹服于刘邦的宏志,感慨于西施的别离。 我怀揣着你,测量着心灵的密度,却觉格外沉重。 只因你在我心里,你把个个名人化为动力之源,推 动我前进。
初二上册语文第一课

初二上册语文第一课
初二上册语文第一课是《新闻两则》,分别介绍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是1949年4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即将胜利时,毛泽东撰写的一篇新闻稿,原题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由五条消息组成,第一条消息介绍了渡江战役的情况,第二、三条消息介绍了中路军、西路军渡江作战的情况,第四条消息介绍了东路军渡江作战的情况,第五条消息是对渡江作战所取得的胜利的总评。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一篇述评消息,它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样,都属于新闻体裁。
这篇消息报道了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喜讯,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及时报道了这一胜利的消息。
同时,该消息还对蒋军放弃南阳的原因做了简要分析,并指出蒋军全线溃败的重大历史事实。
这两则新闻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阳的消息,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和强大力量,同时也揭示了蒋军全线溃败的必然性。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六要素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六要素
八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的六要素包括:
1.时间:第一则消息的发布时间是1949年4月20日,第二则消息的发布时间是1949年4月22日。
2.地点:第一则消息的报道地点是渡江前线总前委,第二则消息的报道地点是渡江战役总前委。
3.人物:第一则消息涉及的人物有毛泽东、朱德、总前委张云逸、粟裕、张震,第二则消息涉及的人物有毛泽东、朱德、总前委张云逸、粟裕、张震。
4.事件发生的原因:第一则消息是关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的原因,第二则消息是关于我军渡江情况。
5.经过:第一则消息报道了我军在准备渡江作战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包括船只不足等问题,但最终还是成功渡过了江。
第二则消息报道了我军在渡江战役中的进展情况,包括攻占南京等城市。
6.结果:第一则消息报道了我军成功渡过长江,第二则消息报道了我军在渡江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最新)

【篇一】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第一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中国有句俗话,叫“十年修得同船渡”,是指缘分的巧妙和难得。
茫茫人海中,有缘才能相识,这份师生之缘非常值得我们去珍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教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希望帮助到你。
引导学生热爱语文学科,激发他们的兴趣。
同学们好!以后就由我和大家一起学习语文(自我介绍)。
如果同学们在学习上有什么疑难问题,或者在生活中有什么困惑,我都愿意和同学们交流、探讨,我希望能成为同学们的良师益友。
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课。
我主要是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怎样学习语文。
初二的同学们,已经进入了知识和能力大幅度提升的关键时刻--因为在初中阶段,它的大部分教学内容都是在二年级进行的,我真诚地希望每一名同学都明白这一点,珍惜时间,充分利用。
在初一至初二平稳过渡的基础上,为自己在新学期制定新计划、新目标。
尤其,语文的学习,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想要一蹴而就几乎是不可能的,需要同学们有明确的目标,并锲而不舍地去达成。
1、师:同学们经过从小学到初一的语文学习,对这一学科应该比较了解。
哪些同学对语文学习兴趣浓厚?说说你感兴趣的方面。
哪些同学觉得自己学习语文比较吃力?在哪些方面不够得心应手?2、通过师生交流可以把语文学习概括为两大方面:⑴阅读(现代文、古文诗词)⑵写作3、教师简单讲述二者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从而对学生提出学习要求:①.广泛而大量的阅读。
②.有所取舍的精读。
③.美文、诗词的背诵。
④.定期整理读书笔记、摘抄。
⑤.通过日记或周记记录生活点滴,作为写作素材。
⑥.与优秀范文进行比较,突破自己的写作瓶颈。
①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观音正撑伞走过。
这人说:“观音菩萨,普度一下众生吧,带我一段如何?” 观音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这人立刻跳出檐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观音说:“你在雨中,我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
消息二则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8篇

消息二则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8篇消息二则篇一教学目标1、在阅读过程中认识5个生字“冈、蝴、蝶、耀、颊”。
积累7个词语“春装、山冈、蝴蝶、雀跃、沉睡、照耀、面颊”。
2、按要求预习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能说文章说的春天的消息;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3、体会春天来到时人们欢快的心情以及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继续学习预习课文。
在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能结合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熟读成诵。
在学文的同时能选用合适的方式理解词语“盼望”、“爱怜”、“雀跃”的意思。
教学媒体春天图片课前学生准备1、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诗歌。
2、预习作业(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2)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盼望、爱怜、雀跃。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景,引人新课1、看画面,说景象。
(1)出示描绘春天景象的画面。
(2)按“春天到了,什么怎么样了”的方式说说春天的景象。
(3)说说:你对春天的感受。
2、春天是个值得赞美的季节,很多诗人都写过关于春天的诗歌。
谁能把你所知道的描写春天的诗歌读给大家听?预习反馈:诵读《咏柳》、《春夜喜雨》……3、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
出示课题:1、春的消息齐读课题(理解题目中“消息”的含义)二初读诗歌,了解大意1、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分节朗读诗歌,学习字词。
(1)纠正字音,重点指导:“冈”的读音是第一声,“颊”的读音是jiá。
完成多音字练习。
piǎo()jīn()tǔ()漂禁吐piào()jìn()tù()(2)掌握字形,重点指导“耀”和“颊”的字形3、通读全文,边读边想:你知道了哪些春天的消息。
读后交流。
三反复诵读,体味诗蕴1、轻声读诗歌,圈出诗中所描写的春天的景物。
交流:描写了哪些景物?要求学生连贯地说一说。
板书:春风春水小鸟蝴蝶雏菊枝头的绿苞明丽的阳光田野里的小草2、再读课文,想想:为什么选择这些景物?通过这些景物,你能感受到什么?交流、小结:作者描写了春风、春水;小鸟、蝴蝶;雏菊、枝头的绿苞;明丽的阳光、田野里的小草,因为这些都是春天到来时最具特点的景物,使人感受到春天是充满生机的。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列表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知识点列表一、字词基础1《新闻两则》鄂è:湖北省的简称。
豫yù:今河南省的简称。
绥靖suíjìng:保持地方平静;安抚平定;过去反动政府。
阻遏zǔ’è:阻止;遏止。
锐不可当ruìbùkědāng:锐:锋利。
当:抵挡。
形容来势锐猛,无法阻挡。
芜湖荻港溃退要塞阌乡逃窜聿2《芦花荡》尖利jiānlì:尖锐锋利。
能耐néngnai:[口]∶本事;技能。
悠闲yōuxián: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寒噤hánjìn: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仄歪zè:倾斜。
央告yānggào:恳求。
转弯抹角:语言不便直说,以比喻、暗示或正言反说等方式表达。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苇塘堤防竹篙编算疟子吆喝蹿飒飒泅水莲蓬3《蜡烛》拂晓fúxiǎo∶天快亮的时候;紧连黎明前的时间.瓦砾wǎlì:破碎的砖瓦.地窖dìjiào:贮藏用的地坑或地下室。
鞠躬jūgōng∶请安、低头,弯腰或屈膝以表示尊敬、屈从或羞愧;在跳方形舞时(向舞伴)行礼。
颤巍巍chànwēiwēi:震颤而动作不准确的样子。
偷袭迫击炮匍匐交叉腋窝名副其实=名符其实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赃物zāngwù:贪污、受贿、盗窃等非法获取的财物。
箱箧xiāngqiè:装各种东西用的方形容器,可用木头、塑料、皮革等制成。
制裁zhìcái:用强力管束并处罚。
荡然无存dàngrán-wúcún:形容原有的东西尽数失去。
赞誉珐琅惊骇瞥见劫掠笑嘻嘻5《亲爱的爸爸妈妈》肃穆sùmù:严肃而安静,庄严肃穆。
荒谬huāngmiù:荒.唐,错得离谱。
健忘jiànwàng:记忆力差,易忘事。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消息二则》课文如下:《消息二则》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
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②,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诸城进击中。
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己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
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初二上册语文第1课《消息二则》课文原文及教案人数中路军(安庆—芜湖)二十日夜—二十一日夜三十万三十万西路军(九江—安庆)二十一日下午五时—二十二日二十二时三十五万三分之二东路军(南京—江阴)二十一日下午五时—二十二日二十二时三十五万大部3.从新闻要素把握文章内容。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夜至四月二十二日二十二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的一千余华里的长江战线。
事件发生的原因:国民党*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经过:三路大军横渡长江。
结果: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目标导学二:细读课文,深层探究本篇报道的主体是写三路大军渡江战斗的经过,为何从中路写起?何处详写?何处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明确:中路于二十日首先渡江,所以先写。
二十一日夜即已渡完,只用一句话就交代清楚了。
至于其受阻情况,因与西路一样,敌人“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所以此路略写。
次写西路,详写。
最后写东路。
由于这里敌人的防线比较巩固,加之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战略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因此报道写得十分具体。
尤其是最后两句详写了我军的战果,是为了说明水路长江和陆路镇江、无锡段铁路线已经全部被我军切断,敌人毫无退路,敌我双方态势已十分明朗。
目标导学三:深入文本,品味语言1.请学生就语言的准确性,在课文中选例分析。
(1)例句:二十日夜起……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明确:“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如用“越过”则不准确,因为“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表现不出战斗经过)。
“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用“到达”则太宽泛)。
“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时限明确,准确表现了我军渡江神速的特点(如用“共”,则时限不明,一般化)。
“至发电时止”,时间比“现在”更为确切。
用“余部”这一军事术语比用“剩下的”更为准确得体。
(2)例句: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主要内容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主要内容部编版一、《消息二则》主要内容《消息二则》包括《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报道了人民解放军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战况。
-内容简洁明了,语言准确生动。
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事件主体,即“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
接着描述了渡江战斗的过程,突出了我军的势如破竹和敌军的不堪一击,“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
最后强调了战斗的胜利成果,“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
2.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这则消息全面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重大历史事件。
-消息开头简述渡江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主体部分按照中、西、东三路军的顺序,分别叙述了各路军的渡江情况,展现了我军的强大攻势和辉煌战果。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具体数据,如“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等,增强了消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结尾指出渡江战役的重大意义,“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标志着国民党统治的覆灭已成定局”。
二、解析1. 文体特点-消息是一种新闻体裁,具有真实性、时效性和简明性的特点。
-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组成。
标题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用简明扼要的文字,集中呈现最重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对导语内容进行具体阐述和展开,背景是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等条件的介绍,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对消息内容进行总结或升华。
2. 语言特色-准确简洁:消息的语言要求准确无误,简洁明了,不拖泥带水。
例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时间、人物、事件交代得清清楚楚。
初二语文上册电子课本第一课是《观海沧》

初二语文上册电子课本第一课是《观海沧》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太值得庆幸了!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课堂笔记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课堂笔记课堂笔记:第一课《饮水思源》本节课是八年级上册的第一课,课文名为《饮水思源》,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饮水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教育学生要感恩。
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详细笔记。
首先,老师在上课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本节课的主题:感恩。
老师强调了感恩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都要学会感恩,学会感谢他人的帮助和恩情。
在这个富有竞争的社会里,很容易忽视了身边的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
因此,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要教育我们在饮水思源,学会感恩。
接下来,老师播放了一段视频,视频中讲述了一个关于饮水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水井旁遇到一个老人,老人告诉年轻人井里的水是多么珍贵,并让他好好保护井水。
年轻人便答应了,并发誓将来就像老人一样保护井水。
故事通过井水的形象来比喻人生中的恩情,告诉我们要珍惜所有对自己好的人和事物。
在课文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带领我们一起读课文,先是整体阅读,然后再进行细节分析。
课文中的很多词汇和句子都需要我们弄懂,老师对一些重点句子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帮助我们分析句子结构。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不仅扩大了词汇量,还学会了一些独到的表达方式。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老师还引导我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老师问我们:在课文中,为什么年轻人不喝井水了?这个问题引发了我们一番思考。
细细回味,原来年轻人回绝井水是因为他想要更好的生活,认为井水并不够高贵、不够珍贵。
我们通过讨论明白了井水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普通的水,更是所有对我们好的人和事物,而年轻人不喝井水则代表了他对这些人和事物不再感恩。
随后,老师提出了一些问题,让我们进行思考和讨论。
例如:你们有过类似于年轻人不喝井水的经历吗?我们通过思考,发现我们在生活中有时也会忽视掉对我们好的人和事物,忽视了他们对我们的帮助和恩情。
这样的讨论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和感悟。
最后,老师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感恩,要懂得回报。
老师提出了一个行动口号: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感谢那些对我们好的人和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语文:为什么要学语文?
A.因为生活中交流、沟通的需要。 B.因为我们是中国人,所以要学语文,就像英
国人要学英语一样。 C.学语文使我成为一个文化人,一个有精神境
界的人。 D.中考120分。 E.因为课程有安排所以要学。 F.其它原因。
学习语文,就是在塑造自己的灵魂。
语文是什么?
当你听到一首动人心魄的歌,沉浸于歌 词所描绘的幽然意境,流连忘返,这就是语 文;
单元
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第 以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 1、掌握说明文抓事物特
三 主题
征说明事物的方法。
单 为祖国传统的建筑拱桥、故宫博物院)、 3、理解说明文最常见的
园林(苏州园林)所取得 说明顺序。
说 的光辉成就而感到自豪。 4、品味说明文语言的准
明
确,周密。
文
各单元内容及学习重点
语文是李白的诗—— 浪漫飘逸, 想象奇特,带你上天入地,与神仙结 伴同游壮丽山河;
语文是苏轼的词——豪迈豁达, 心鹜八极,带你评古论今,与哲人携 手共探人生真谛。
语文是余秋雨的散文——带领 你我游历世界,做历史的思考;
语文是琼瑶手中生花的妙笔— —让人们动情于那一段段刻骨铭心的 故事。
语文可以让诸位男生具有领袖风 采——因为你不仅腹有诗书气自华, 而且胸怀天下,谈吐不俗,字字珠玑;
当你看到一幅雄浑俊雅的书画,立即被 其所吸引,于是你搜肠刮肚,想尽华美词藻 来赞美它,这就是语文;
当你发表演讲、主持会议,滔滔不绝, 引经据典,口吐连珠妙语,这也是语文。
语文是孔子周游列国,宣传 “仁”的思想;
语文是屈原上下求索,探索救 国救民之路。
语文是魏征的治国方略——告 诉帝王该如何治理好国家。
谈谈课本: 认识我们的语文课本
八年级上册
各单元内容及学习重点
单元
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第
记述正义战争,谴 1、复习记叙六要素,
一 责非正义战争;
把握记叙性作品中的人
单
歌颂正义一方的真 物和事件。
元 善美,揭露非正义一方 2、学会分析作品中感
的假恶丑;
人肺腑的人物形象,评
表达世界人民共同 点各具特色的语言;
元 之美中,融入了作者的 中情景交融的境界, 细腻情思,是人心和自 体会景中情。
古
然的交融,是人与自然 3、积累文言词语,掌
的交流和对话。
握读音和意义。
诗
文
课下作业
1、熟读第一课,自行处理生字生词 2、准备一份报纸,阅读一则最打动
你的新闻,下节课带到课堂上。
4、学会默读,能够较快 地筛选需要的信息。
文
各单元内容及学习重点
单元
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第 《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1、通过对不同时
四 表现出古代人民对理想社会的 期、不同体裁、
单 元
向往与追求。
不同作者作品的
《陋室铭》与《爱莲说》这两 学习,开阔知识
篇作品都表达出作者高洁傲岸 面,培养高尚的
的节操。
记 叙
文
的呼声:要和平,不要 3、提高阅读质量
战争。
和速度。
各单元内容及学习重点
单元
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第 以“爱”为主题: 二
1、了解叙述、描写等 表达方式。
单 感受形形色色的“爱”, 元 感受普通人(保姆、父 2、揣摩记叙文语言的
亲、车夫、信客等)身 特点。 记 上可贵的真善美。
叙
文
各单元内容及学习重点
语文可以让诸位女生具有明星风 范——因为你气质高雅,口吐莲花。
语文可以让诸位博古通今,知天 识地,中外贯通;可以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
爱好语文吧,同学们!
它能使你满腹诗书,出口成章; 它能使你洞察历史,志存高远; 它能使你心灵纯洁,感情丰富; 它能使你聪明智慧,善思善辩; 它能使你文思如泉,笔下生彩。
谈谈暑假
回想刚刚过去的2个月的暑 假,你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 么?
我的收获
1、坚持每天早上5:30起床晨练 两个小时,很少间断,下雨除外。
2、看了两套6本书(《平凡的 世界》《曾国藩》)
课下作业
在作业本上用两句话写上自己的暑期 收获或最难忘的事情,课代表课下整 理在一起,咱们以“多彩的暑假”为 题发到校报上。
单元
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第 以介绍科学知识为主题 1、养成科学的人生态度,
四
对待科学,我们应 求得正确的科学思想。
单 该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2、学习用通俗易懂的语
元 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 言说明艰深的科学道理。
从小我们就应该养成观 3、懂得选择合适的说明
说 明
察、实证的科学态度。 顺序和恰当的说明方法。
志趣和情操。
古 诗
杜甫的诗,有的写出了他早年 的远大抱负,有的表现出了他 忧国忧民的感情。
2、掌握一些背诵 的方法。
文 《核舟记》则表现出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各单元内容及学习重点
单元
课文内容
学习重点
第 以“自然山水”为主题: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
六
整体感知内容大意。
单 作品都在描写自然山水 2、反复诵读,进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