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太极拳推手的四个基本理论
【武学知识】太极推手
【武学知识】太极推手太极推手简介:太极推手也称打手、揉手、擖手,是太极拳的双人徒手对抗练习,与太极拳套路是体与用的关系,互相补充,相得益彰,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后来其他一些武术派别也吸收了这一练习方式,产生了各种流派的推手。
清代流传的拳谱中有一首《打手歌》这样写道:“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
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拔千斤。
引进落空合即出,沾连黏随不丢顶。
静动相随”。
基本概念太极推手是以上肢、躯干为攻击部位,运用“掤、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技法以达到借力、发力,使对方身体失去平衡的一项具有对抗性、娱乐性、健身性、传统性的体育运动。
它以四两拨千斤、发人如弹丸、弹指一挥跌丈外,身体微动彼落空的技艺被人所称道。
太极推手,其宗旨:在不用护具之状态下,通过推手双方的阴阳矛盾运动,演练实战搏击的一种良好的运动形式。
它的研究和训练是以实战为目的,通过推手而不断提高实战搏击能力。
武术中踢打摔拿四大技术均可在推手中随意运动,充分体现了太极拳道的兼容性。
推手是信息的传递与反馈。
推手双方是信息的载体。
在信息输出与反馈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控制与反控制的精确度。
通过信息往复传递达到了控制与反控制的目的。
信息传递也分三个层次,低层次是皮肤知觉传递,中层次是气场感应传递,高层次是意念传递。
太极拳推手的基本技法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掤:如水负舟行。
先实丹田气,次祭顶头悬。
全体弹簧力,开合一定间。
任尔千斤力,飘浮亦不难。
捋:引导使之前。
顺其来势力,引之使长延。
轻灵不丢顶,力尽自然空。
重心自维持,莫被他人乘。
挤:用时有两方。
直接单纯意,迎合一动中。
间接反应力,如球撞壁还。
又如钱投鼓,跃跃声铿然。
按:运用似水行。
柔中以寓刚,急流势难当。
遇高则澎满,逢洼向下潜。
波浪有起伏,有孔必窜入。
采:如权之引衡。
任尔力巨细,权后知轻重。
转移只四两,千斤亦可秤。
若问理何在,杠杆作用存。
挒:旋转如飞轮,投物于其上,脱然掷寻丈。
急流成漩涡,卷浪若螺纹。
吴式太极拳推手要诀
吴式太极拳推手要诀序言太极拳是由拳架(套路)和推手两方面组成的一个整体。
拳架(套路)为拳之体,而推手则为拳之用。
只有体用兼备才是一套完整的太极拳。
此诀是在己亥年岁末年会上发表《吴式太极拳要诀》之后编写的。
为了满足大家对太极拳推手的要求,在恩师所传授技艺的基础上,融合本人多年学习、探索太极拳艺之所得,本着知无不言,言必由衷的精神,将这一门技艺的精华以七言绝句的形式与大家分享。
本诀所述是吴门前辈和恩师原乐志先生口传心授的推手精要。
这些诀句脉络清晰,洞明事理,言简意赅而切中要害。
这些融太极大道至理于拳之精微的明言直语尽抒拳艺精髓,是从中华民族文化中升华而来的宝贵遗产。
我自从踏入吴门之后,始终对拳艺极虑求精,搜寻探索,刻苦上进,略有些粗浅体会,勉力提笔,以不负传承师门拳艺之使命。
撰写本诀,旨在明心,愿与大家共同探求吴式太极拳推手之真谛。
本人学浅才疏,难免有表述不到位及遗漏谬误之处,恳请大家鉴审,不吝赐教。
吴式太极六代传人:王岭科己亥年岁末小年于烟台本宅阳光海岸吴式太极拳推手要诀太极推手是传统,世代传承很关键。
太极拳术要懂劲,彼此之间接触点。
二人肘腕掌指搭,研磨皮肤微妙感。
一搭手来就灵验,大小轻重虚实显。
推手灵敏靠磨练,知己知彼方胜算。
推手自身要稳健,引逼对方重心偏。
两腿重心要分明,大弓大坐不倚偏。
八法八劲是方法,功法上身全靠练。
四正推手要打轮,掤捋挤按要循环。
先打方轮求开展,两进两退到极限。
两进掤挤随步转,两退捋按也亦然。
捋破掤来按破挤,进退转换半对半。
掤捋挤按要有份,四十五度为极限。
仰之弥高用意念,即远又高不可攀。
俯之弥深不见底,对方就觉陷深渊。
进之愈长往前逼,意念前放一丈远。
退之愈促往后引,意念后放势驰援。
打轮要够度大圆,无凸凹断续缺陷。
后打圆轮求紧凑,脚下双轻踩鸡蛋。
有了方圆才规矩,有了规矩就照办。
每次推手轮千万,纯熟之后就自然。
推手分类方法多,定步推手是关键。
定步就是不动步,关键时刻不亦然。
放长身手互相逼,顺势走化公自转。
(完整版)吴氏太极拳八法秘诀
吴氏太极拳八法秘诀吴氏太极拳北派八法秘诀太极拳的基本八法是掤、据、挤、按、采、挒、肘、靠。
它既是八种手法,又是八种劲别。
其中拥、挤、肘、靠四手为进攻手;撮、按、采、捌四手为化解手,即报破拥、按破挤、采破肘,捌破靠。
太极拳基本八法的劲源心法要诀如下:掤劲命门找环跳,搌劲食指划眉梢。
挤劲脊背找前脚,按劲凭栏楼下瞧。
采劲玄关找肩井,捌劲意在蹬后脚。
肘劲劳宫肩井合,靠劲玉枕扛大包。
太极拳的基本八法,又名揽雀尾。
其歌诀如下:揽雀尾式是精华,拥挤肘靠进攻法。
据按采捌为化解,引进落空把敌发。
八卦的封名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其歌诀如下:乾三连,坤六段,离中虚,坎中满。
震仰盂,艮碗,兑上缺,巽下断。
八卦歌诀所表述的是八卦的卦形、卦象。
如乾三连,系指其符号的下、中、上三条短线(三爻)都是连线;坤六段系指其下、中、上三条短线是六小段;离中虚,系指其三条短线的下、上为连线,中间为虚线;坎中满系指其三条短线的下、上为虚线,中间是满实的;震仰盂的卦形好像一只口朝上的痰盂子,中、上空虚,底部是实的;艮筷碗的卦象好像是口朝下扣着的碗,碗底在上是实的,中、下部是空虚的。
太极八法与八卦的对应是:采与乾、捌与坤、据与离、掤与坎、挤与震,肘与艮,按与兑,靠与巽两两相对。
其歌诀如下:采求乾三连,执行坤六段。
报要离中虚,掤填坎中满。
挤是震仰盂,肘为艮段碗。
按劲兑上缺,靠劲巽下断。
以上八种对应,产生八种劲别,在外形是八种形体动作,在内则是意念活动,即右脑的形象化思维活动。
卦形是上、中、下三爻,人体是上、中、下三盘,所谓对应,就是对照卦象的虚实来用意念操控自身上、中、下三盘的虚实,如此便可产生出不同的劲别,用之于技击实战之中。
太极八法与八卦的对应关系具体操作如下:一、采求乾三连乾卦的三条连线,原为三点(三)的延长线。
在运用采法时,须求人体本身之上、中、下三个丹田取成垂直一线,如一根立轴,可以左右旋转。
上丹田位于两眼两眉当中的玄关窍水平往里、头顶囱门穴垂直往下,两者相交的90度角处;中丹田在肚脐往里、命门往前的前十分之三处;下丹田在二便当中的会阴穴。
吴氏太极拳动作要领
吴氏太极拳动作要领导语:吴氏太极拳深受广大*的喜欢。
如何练习吴氏太极拳呢?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跟着吴氏太极拳教学来学习,坚持学习吴氏太极拳让你身强体壮!1、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凹凸处;无使有断续处。
2、动之则分,静之则合。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
立如平准,活如车轮。
3、以心行气,务令沉着。
以气运身,务令顺遂。
意气须换得灵,乃有圆活之趣。
这三个阶段是必须跨越的,否则,就无法谈及圆活。
行动是由思想支配的,太极拳的动作也是由思想支配的,而这个思想就是业内学者常说的“意”。
在习拳中,把“意”理解为合乎拳法的一种思维活动,是一种“理想”,而非空洞的“幻想”。
人们常说的用“心”去练,也就是指的用思想、用“意”去练。
一般来说,意即是心。
然而仔细分析,心与意之间尚有区别,那就是心为意之主,意为心之副,心意密切相关。
无论是行功练拳或推手,心动则意起,意起则气随。
心静则意坚,意坚则气沉。
因为意从心出,意体现其拳形,观其拳形则知其心意,明其传神。
拳形表现尚欠佳者,主要原因在于手练有余而心练不足。
1、预备式2、太极起式3、提手上势4、手挥琵琶5、揽雀尾6、单鞭7、提手上势8、白鹤亮翅9、搂膝拗步左右四度10、手挥琵琶11、进步搬拦捶12、如封似闭13、抱虎归山14、十字手斜15、斜搂膝拗步16、转身搂膝拗步17、揽雀尾18、单鞭19、肘底看捶20、倒撵猴左右三度21、斜飞式22、提手上势23、白鹤亮翅24、搂膝拗步25、海底针26、扇通背27、翻身撇身捶28、退步搬拦捶29、上步揽雀尾30、单鞭31、云手32、单鞭。
吴式太极拳各式技击用法
吴式太极拳各式技击用法
吴式太极拳各式技击用法:
吴式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瑰宝之一,以其柔和的动作和内外合一的特点而闻名。
吴式太极拳的技击用法丰富多样,下面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用法:
1. 推手技击:推手是吴式太极拳中的重要训练方法,通过练习推手,可以培养
出灵敏的反应和柔软的身体。
在推手中,可以运用各种技击手法,包括推、拿、挤、引等。
这些技击手法既可以用来防御,也可以用来攻击对手的弱点。
2. 手形技击:吴式太极拳的手形包括掌、拳、指等。
这些手形可以配合身体的
动作,形成精准的打击力。
掌击可以利用掌心的力量,向对手的胸部、面部等部位发出压迫性的攻击;拳击则可以利用拳头的力量,向对手的下巴、头部等部位发出有力的打击;指击则可以利用手指的力量,向对手的眼睛、喉咙等敏感部位发出精准的攻击。
3. 腿法技击:吴式太极拳的腿法也是其重要的攻防手段之一。
腿法包括踢腿、
踩脚等技击方法,可以用来攻击对手的下半身部位,如对手的大腿、小腿、脚踝等。
吴式太极拳的腿法注重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通过练习腿法可以提高腿部的力量和灵活性。
4. 动作转换技击:吴式太极拳以连贯的流动动作著称,通过身体的转化和动作
的连贯,可以在实战中快速切换不同的攻防姿势。
此外,吴式太极拳还注重利用对手的力量和动作来制敌,通过敏捷的动作反制对手的攻击,使其力量得不到有效施展。
总结起来,吴式太极拳各式技击用法包括推手技击、手形技击、腿法技击和动
作转换技击。
通过训练这些技击用法,可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力量和反应能力,从而在实战中发挥出太极拳独特的攻防效果。
吴式太极拳拳理拳法详解
吴式太极拳拳理拳法详解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代表之一,源于中国道家文化,是一种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内家拳。
吴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主要流派之一,由吴鉴泉先生创立。
吴式太极拳以其独特的拳理、拳法和拳术风格,深受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从吴式太极拳的拳理、拳法和拳术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解析和阐述。
一、拳理拳理是太极拳的核心,也是吴式太极拳的精髓所在。
吴式太极拳的拳理主要包括阴阳、虚实、沉浮、松紧、缩放、起落、进退、开合、顺逆、虚实相生等方面。
1.阴阳阴阳是吴式太极拳最基本的拳理之一,也是太极拳的核心概念。
阴阳是指事物的两个相对而又统一的方面。
在吴式太极拳中,阴阳表现为拳势的开合、虚实、进退等方面。
阴阳的运用可以使拳势更加灵活自如,具有极强的攻防转换能力。
2.虚实虚实是吴式太极拳的另一个重要拳理,指的是拳势的虚实程度。
虚实的运用可以使拳势更加灵活,具有欺敌之实、出奇之虚的效果。
虚实的运用需要具备较高的技巧和经验,需要通过长期的练习和实践来逐渐掌握。
3.沉浮沉浮是吴式太极拳的一种特殊的身法,指的是身体的沉降和浮起。
沉浮的运用可以使拳势更加沉稳有力,同时也可以使拳势更加灵活自如。
沉浮需要通过长期的练习和实践来逐渐掌握,需要具备较高的技巧和经验。
4.松紧松紧是吴式太极拳的又一个重要拳理,指的是身体的松弛和紧张。
松紧的运用可以使拳势更加灵活自如,同时也可以使拳势更加有力。
松紧需要通过长期的练习和实践来逐渐掌握,需要具备较高的技巧和经验。
5.缩放缩放是吴式太极拳的一种特殊的身法,指的是身体的缩小和放大。
缩放的运用可以使拳势更加灵活自如,同时也可以使拳势更加有力。
缩放需要通过长期的练习和实践来逐渐掌握,需要具备较高的技巧和经验。
6.起落起落是吴式太极拳的一种特殊的身法,指的是身体的起伏和下压。
起落的运用可以使拳势更加灵活自如,同时也可以使拳势更加有力。
起落需要通过长期的练习和实践来逐渐掌握,需要具备较高的技巧和经验。
论吴氏太极(古拳)的定步单手推手法
论吴氏太极(古拳)的定步单手推手法浓缩精华,拒绝平庸!这里的文章,每篇都值得一读!郭桂莹先生与高前先生在曲庭文吴氏古拳推广中心演练古拳推手技法太极推手是根据“粘黏连随,不丢不顶(不离开,不顶撞),无过不及,随屈就伸”的原则,来练习触觉和身体感觉的灵敏度。
以此来探知对方劲力的虚实、长短、迟速和动向。
以粘接点为支点,运用引进落空、乘势借力、以轻制重、避实就虚等技巧牵动对方重心,在时间和力点最为恰当的时机,以重制轻,以实破虚,将全身劲力迅速集中于一点发出去。
吴氏(古拳)太极拳定步单手推手法是13种推手法的根基,是基础中的基础,需要认真对待用心体会和理解。
1、动作要领:(心静下来气沉丹田)两人成三体式站立,中心在两腿中间稍向后坐,头虚领,肩下沉,肘下垂,腕下塌,腋半虚,臂半圆,两眼紧盯对方双肩。
前进、后退,重心分三七转换,前进时力要下沉。
头、肩、腰、胯、膝,一动无有不动,整体前进、后退。
始终保持三体式桩功状态。
2、习练单手推手法,主要是要把几种太极“劲”逐渐养成和熟练运用,此即“粘”、“黏”、“连”、“随”的基础练习。
从正确的练习方法中,可以练出手的黏劲、手臂的沉劲、小臂的横拨劲(横劲)、手背和手指的挂劲、小臂和手腕的翻转劲,并可感知对方劲力大小、方向、速度的听劲。
3、练习推手时要逐步达成的几种状态:(1)静:静为心静,专心致志,心无旁骛,面前有人似无人。
只有心静,方能感知自己和对方的变化。
自己不静则心乱,达不到心与意合的最起码要求。
(2)松:松是指周身关节,节节松沉。
全身关节不能紧张,紧张则力不能连贯。
松不是不使力,而是不紧张,放松之意。
(3)稳:稳是四平八稳之意,是指全身上下协调,前进、后退、旋转时始终保持中正、六合(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保证自己的重心始终在自身底盘之内。
(4)匀:太极拳的劲主要是力在匀速运动时产生的加速度,从而达到对方无法招架抵抗,如同大河奔流,滔滔不绝。
吴氏太极拳的按窍运身的理论
吴氏太极拳的按窍运身的理论吴式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太极拳的代表之一,以意运身是吴式太极拳的特点。
太极拳教程中有很多是讲按窍运身的理法,掌握了理论我们又应该如何做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吴氏太极拳的按窍运身的理论。
欢迎阅读!简述吴氏太极拳的按窍运身的理论按窍运身强调的是细腻,细腻在技击上有很大的表现,即技击时劲力隐避,不易被对方擦觉和化解,对方的进击。
从健身方面方面讲,练拳或推手时,坚持想点位还能起到细腻化瘀、想穴除疾的良好的防病治病的作用。
吴式太极拳的练与用都强调轻静柔化、紧凑舒伸。
按窍(穴位)运身,是实现这一理想境界的桥梁。
轻静柔化是要求在体用中,中正安舒,伺机而动。
不盲目动,也不能妄动,是在内部规律或者外部力的驱使下而动,是在周身所有的关节都放松的前提下,一点点的与对方合力而动,用意念掌控下的穴位去化解去打。
在对方的力量到达我身上时,让其有两足攀登沙山之感觉,迈不开步,使不上劲;紧凑舒伸像是如水洇沙,节节贯穿,是用整体一致,松沉有序、细致入微的心意运动来和对方的力点交融在一起,从微观上做到顺其序,合其力。
使对方有脚落玉盘踩珍珠,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之感。
推手或技击,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合理、合法。
被打之人,虽然倒地,却感到不是对方打的,是自己按上了轴承、踏上了翻版、掉进了漩涡、触到了电门。
让对手感觉自己像是从空中掉下来一样,人在空中,无力可发,没有着力点,甚至连说话都不可能,一切全在我的掌握之中。
这既是吴式太极拳推手的主要特点,同样也是太极武德的体现。
按窍运身这种观念和习惯,一旦在体用中成为自然反应,那就全身处处是轴承,处处是陷阱,处处是翻版,处处是漩涡,处处是机关,处处是电门。
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的理想境界。
上如行云随风变,下如流水顺势走是吴氏太极拳推手的另一个特点,这点在生活中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如下几点如:(一)、上如行云,随风成形,飘杳上浮奇幻多姿,势势可见,处处难摸。
吴式太极拳要领范文
吴式太极拳要领范文
1.起式与站桩:吴式太极拳的起式与其他太极拳的起式有所不同。
吴式太极拳的起式是右脚踏出一步,双手自然下垂,腰胯微曲,头颈挺直,双眼平视前方。
站桩练习可以帮助调整呼吸,增强身体的平衡感。
2.腰胯的运用:吴式太极拳注重腰胯的运用。
腰胯是整个身体的重心所在,腰部的旋转与胯部的推动是吴式太极拳的核心动作。
通过腰胯的运用,可以使身体的力量传递得更加顺畅。
3.手臂与身体的协调:吴式太极拳注重手臂与身体的协调。
手臂的动作应该贴合身体,与身体的动作相呼应。
在进行太极拳的推手练习时尤为重要,手臂的动作要与身体的动作相互配合,形成有力的抗压能力。
4.站稳即动,动中求静:吴式太极拳注重站桩稳定,但不是一成不变的静止状态。
站稳后要通过身体的动作来产生推进力,如“开合”、“上下”等动作。
动作中要求保持身体的平衡感,身体各部分的动作要协调一致,既要保持稳定,又要有力量。
5.轻灵与柔和:吴式太极拳不追求速度和力量,注重以柔克刚。
动作要保持轻松灵活,不要用力过猛。
精神上要保持宁静,呼吸要平稳自然。
通过锻炼太极拳,可以使身体变得柔和灵活,恢复身心的平衡。
吴式太极拳推手的主要理论与技法
吴式太极拳推手的主要理论与技法
张全亮
【期刊名称】《中华武术》
【年(卷),期】2013(000)009
【摘要】吴式太极拳的推手(含技击)理论,与其他流派太极拳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风格特点。
一、主要理论吴式太极拳的推手理论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第一、阴阳相助的理论。
太极拳以易理为拳理.以阴阳变化为灵魂。
天地,即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存、变化都是由阴阳两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的.这两方面因素即对立又统一,无阳不生.无阴不长,万事万物都是以阴助阳,
【总页数】3页(P40-42)
【作者】张全亮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52.11
【相关文献】
1.试论太极推手的发展方向——由竞技太极推手最后发放技法的典例分析谈起 [J], 扈伟;孟庆光
2.第21届北京吴式太极拳推手大会 [J], ;
3.第12届北京吴式太极拳推手大会 [J], 陈延军;
4.吴式太极拳推手的主要理论与技法 [J], 张全亮;
5.吴式太极拳推手的主要理论与技法 [J], 张全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论吴氏古拳太极拳的定步单手推手法
论吴氏古拳太极拳的定步单手推手法吴氏古拳太极拳是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分支之一,其拳术技艺久负盛名,是武术家们所推崇的。
其中,定步单手推手法是其拳法中的难点。
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以期为武术爱好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吴氏古拳太极拳概述吴氏古拳太极拳是一种有着四百多年历史的传统武术,它源于明朝末年,始创于明崇祯年间的吴三桂。
吴氏古拳太极拳的流传分别有北派和南派,其中以南方派别流派最为完整。
它是一种以“以柔克刚”的哲学为基础的拳术,通过圆润连贯的动作,体现出了武者柔中带刚的特点。
吴氏古拳太极拳在跳跃、慢舞、快擂和球技中都占有重要的位置。
吴氏古拳太极拳包括“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以及“吴家拳法”等多种流派。
二、吴氏古拳太极拳的定步单手推手法吴氏古拳太极拳的定步单手推手法是该武术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在该武术中,推手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技术,它是练习太极拳的核心内容之一。
要想达到高水平的太极拳技艺,那么就必须要通过学习推手来进一步改善自身的身体协调性和敏捷度。
定步单手推手法是推手术中的一个配合技巧。
在这个技巧中,每个人都是单独行动,只是通过手部和臂部动作来与对手进行互动。
1、动作表现在进行定步单手推手时,先站在同一直线上,随着节拍,双手互相交叉着前后伸展,双脚则做出固定步距的走位,转身、转体等动作的姿态和技巧随之发生变化,使得拳术者之间能够满足练习柔性对刚性的处理和身体力量控制的配合,从而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推手可以练习到腿部、臂部以及脊柱的协调性和弹性,同时也锻炼了人的意识、反应和灵敏度。
2、技巧要点在定步单手推手技巧中,身体的姿态和动作的灵活性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我将就运用西南财经大学武术俱乐部的教练来讲解这方面的细节知识。
A.腰部的转动腰部的转动是太极拳推手技巧的一个重要要素,通过腰部的旋转动作可以有效地调整身体的长度和力量,从而提高出拳的力度和灵活度。
B.手腕的协调性手腕的协调性是健康和松柔的身体状态的重要特征,在定步单手推手中,手腕的活动非常灵活,手臂的活动不仅仅是向前向后伸展,还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动作。
太极拳推手的入门知识
太极拳推手的入门知识
太极拳推手是太极拳的重要训练方法,通过推手训练可以提高身体协调性、灵敏度和
应对外力的能力。
以下是太极拳推手的入门知识:
1. 姿势:推手时,保持松散的身体姿势,站稳,双腿微曲,重心根植于脚底,保持身
体竖直。
2. 基本动作:太极拳推手的基本动作包括“按、推、扯、挤、按、靠、贴、掷”等。
这些动作主要通过上半身和下半身的协调运动来实现。
3. 注重感觉:推手中,重要的是发展感觉和意识。
要通过练习,逐渐培养出对对方力
道和意图的敏感感觉。
4. 粘连:太极拳推手中,粘连是关键技巧。
要用轻柔的力量与对手保持接触,并通过
不断地调整自己的位置和姿势,使对手难以感受到你的力量。
5. 四平八稳:太极拳推手需要保持身体的稳定和平衡。
要注意保持身体的中心稳定,
避免被对手推倒。
6. 放松:推手时,要保持身体的松散状态,避免用力过度或僵硬。
只有放松的身体才
能更好地感受和应对对手的力量。
7. 学习对抗:太极拳推手是一种互动的训练方法,要学会与对手进行对抗。
通过与对
手的对抗,可以更好地理解太极拳的原理和技巧。
8. 慢慢来:太极拳推手需要耐心和细致的训练。
开始时可以从简单的动作和技巧开始,逐渐增加难度和复杂度。
以上是太极拳推手的一些入门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如果你对具体的太极拳推手技术和方法有更多的疑问,建议向太极拳教练或相关专业人士咨询。
太极拳教学推手的五个技巧
太极拳教学推手的五个技巧太极拳推手比赛是两人遵照比赛规则,明确运用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技术和“引进落空”、“闪战惊弹”的技法,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教学推手的五个技巧。
欢迎阅读!简述太极拳教学推手的五个技巧一、搭手即掤,八法相主太极拳教学各种劲共同强调的是掤劲。
在交手的时候,太极拳教学不主张硬冲、硬拼、硬抗、硬顶,但是也不许丢,不许逃跑,而是先用一种弹性的、能伸又能屈的、柔韧性的、螺旋式的外撑劲,也就是掤劲,来接应对方的来力。
这种掤劲,不只是表现在手上,周身处处都有这种掤劲。
掤劲的延伸一共有多种劲,不同的是使用的角度或者是使用的部位,所以说掤劲是太极劲的基本特征。
二、彼此接触点上,都有我的“耳朵”既然是根据敌人的变化而变化,那么首先要要做的就是了解敌人的意图,也就是敌情,正所谓一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太极拳教学特别强调的是"知彼",只要和对方有所接触,就要找出对方的特点。
所以学习太极拳推手,首要任务是练习"听劲"。
三、谁先合,谁能赢从总体上控制对方、包住对方、笼住对方。
或用一手、或用双手、或用双臂、或用双肘、或用一手一肘、或用肘弯里侧夹住对方、或上下配合别住对方……总之,凡是使对方处于背势者,都属于拿,都属于合。
另外还需要强调的是一个"先"字,谁能先合,谁能赢。
即要主动,首先要从精神上控制他、包围他、藐视他,使他处于我的包围圈之内,决不能让他合住我。
因此,平时练拳必须注意聚精会神的合力之法,做到能开又能合。
四、化打合一,引进合一,点线合一太极拳教学往往讲求引化为先,先引化而后发放,其实这是初级功夫。
高级功夫应该是化打合一,引进合一,化就是打,打就是化,使引化与进击同步化,统一行动。
第一种功法(或第一种手法)是先引后发。
即待对方来劲被我引化落空之后,我再将内劲外力合而为一(意气力三结合),合力发之。
第二种手法,是边引边进、或上引下进、左引右进等等。
武派太极推手技术要领---吴文翰
再次是熟练着劲的虚实开合变化。《十三势歌》云:“因敌变化是神奇”。习拳以练体为法,推手以应用为术,通过以上两个阶段的重点练习,习者业已掌握着劲的要领,应进一步有针对性地结合有关拳势研求着劲的变化。要知着形诸外,劲蕴于内,劲是着的劲力,着是劲的载体,二者不可须灾相离,做到表里如一,变化自如,才算完美。在此阶段仍是"舍己从人",但从人是为了由己。郝月如老师在《太极拳的走架打手》中说:“若彼欲往左,则我以意领其往左;彼欲往右,则我以意领其往右;若彼欲进,则我以意牵引其而进;彼欲退,则我以意顺其而退……能达此地步”,乃能“左重则左虚,有重则有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外观之似是从人,但其内劲为我控制。我是内外结合,周身和协,外功运作娴熟,内劲忽隐忽现,稳中有变,“因敌变化是神奇”。
其次再练逆中求顺。在练好顺遂基础上进而练习变逆为顺的功夫,在人顺我背的劣势下,我通过身法的虚实变化,腰胯的抽掣转换,由背(逆)变顺,对方由顺转背为我所制。这是练习推手的进一步功夫。
武禹襄在《十三势说略》中指出走架打手“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必至偏倚,其病必于腰腿求之”。这段话十分重要,走架打手如欲得机得势,就须手、眼、身、腰、步 “完整一气”。一旦身法散乱,偏倚失重,纠正之法“必于腰腿求之”,说明腰腿在走架打手中的重要,是指导推手中变逆为顺的理论指针,应当认真揣摩研习。
循此继往,可臻玄妙之境。
顺、逆、变、空、玄的练习教程,在于说明各个阶段的练习要点,并非截然分开。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郝月如等前辈的打手理论应当贯彻始终。惟有在拳论的指导下,明拳理,知用法,按照要求,用心研求,由初学渐至熟练,由艺粗渐至艺精,工愈久而技愈精。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欲攀太极推手拳艺高峰者,惟有“工用无息法自休”,舍此岂有它哉。
吴式太极推手教学
吴式太极推手教学太极拳除按一定的要求、姿势练拳架之外,还有两个人的对练和应用技术,这就是太极推手。
吴式太极拳由杨式太极拳演变而来,创始人为满人全佑(1834-1902)。
经其弟子王茂斋、吴鉴泉、郭松亭修润,到民国初年定型,传播至今。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吴式太极推手教学。
吴式太极推手教学太极拳除按一定的要求、姿势练拳架之外,还有两个人的对练和应用技术,这就是太极推手。
包括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各势手法、技击特点、应用变化。
太极推手与技击不是靠力气的强大,而要求采取虚虚实实的战略战术,对敌采取“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先处战地而待敌”,“避实就虚”,“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攻其不守,守其所不攻”之法。
太极拳的盘架是练“体”,而推手则是练“用”。
练体、练用是太极拳运动的两个不可分割的部分,不可失之于偏。
尤其是练推手不应当像“顶牛”“拨河”、摔跤、拳击那样用力去推、拉或打击对方。
而是用太极拳的“沾、连、粘、随、不丢、不顶的方法来应付对方的来力,借力使力,用对方的力打击对方的重心。
使彼让我拿起,使彼被我放出。
通过经常的练习推手可以达到体肤感觉灵敏、动作变化顺随的“懂劲”阶段,同时也能学会“部劲”、“化劲“和”“放劲”。
由懂劲之后再努力学习、互相砌磋、共同进步。
达到默契揣摩渐至“从心所欲”的高级功夫。
这样,不但能健身、长寿,还能防身、御敌。
而更重要的是能够阐发出太极拳奥妙高深的功夫和优越宝贵的科学道理。
“以静制动”具有头脑冷静,利于战术技巧的发挥;根基稳定,不使敌有可乘之机;观察对手攻击动作清楚,以逸待劳等优势。
推手发人是太极拳取胜的必要手段,她的有效条件是打实,即双手搭在对方身体某一部位按实,才能发放。
以静制动时,可化实为虚,使其落空,再击其劲尾。
如对方在我前胸猛按,我用腕稍引,使其落空,再加力助之,对方将失重前仆。
避实就虚,就是避开正面锋芒,从侧面进攻。
因敌变化而变化之。
推手时用意不用力,意是设想,以虚实之理,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对方虽实力充足,体壮力大,基础牢固,中定安舒,混然一体,不畏攻击,不怕力敌,但最忌诱敌。
吴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三)
吴式太极拳的基本要领(三)四、沉肩坠肘、松腰垂臀沉和坠是一个意思,就是肩要下沉不上耸,肘也要下沉不上抬。
松腰垂臀是指腰部不要凹陷,臀部不要外突,使腰椎与骶骨、尾骨保持正直。
注意沉肩坠肘、松腰垂臀,既有助于神志虚静,也有助于重心下沉,有利于重心中定。
五、分清虚实、重心中定分清虚实先从分清两腿的虚实入手,置体重于左腿,左腿为实,右腿为虚;反之,置体重于右腿,右腿为实,左腿为虚。
虚实转换,须严格掌握好动作过程,俟动作做熟后,再从分清大的虚实,逐步发展、提高到分清小的虚实。
分清大的虚实,即如出手的过程,是由虚到实的过程;收手的过程,是由实到虚的过程。
虚,一般体现在动作过程中;实,体现在到达定式之时。
然后进一步要求分清小的虚实,做到实中有虚,虚中有实。
这主要是在两手两臂产生麻、胀、沉等气的感传以后,开始有松沉之劲时,沉劲的集中就是实,沉劲的分散或转移就是虚,逐渐做到时时处处都可以有沉劲的集中和转移,也就时时处处都有虚和实的机动灵活的转化,以至可以在周身节节贯串。
太极拳的重心中定是靠“沉气”和机动灵活的调节虚实,两腿所以要分清虚实,就是为了把身体重心垂直到地面,定位在实腿上,虚腿则备作随时可以调节。
“沉气”是为了把身体的重心下降到腰以下,不浮在腰以上的[已过滤词语],比较不容易偏离垂直的中心位置。
六、动中求静、内外俱练内外俱练就是既重视做好缓慢柔和、连绵不断的动作形象,又重视呼吸运动与肢体动作相结合,这样不但使整个运动系统各组织器官(包括肌肉、骨骼和关节)得到很好的锻炼,又能使内脏各器官也同时得到很好的锻炼。
太极拳既要求“精神能提得起”,又要求“神宜内敛”,这是掌握动中求静练法的重要保证。
能提起精神,不萎靡不振,是为了保证能集中思想于按照太极拳的特点做好动作。
神内敛,不贲张,也还是为了保证太极拳的动作能体现各种矛盾转化的复杂过程。
能够静得下来,就会意识到随着动作的缓慢柔和,呼吸也在逐渐由粗而细,由短而长,由浅入深。
吴式太极拳推手八法
吴式太极拳推手八法
根据赵建林师傅的教诲和师兄的讨论,先将师傅所教授的推手归纳如下:
第一法:单手推练;两人相对站立,先出右脚、右手相搭,开始可以约定那一方先推,推完八次后先推者后撤步换手相搭,继续推八次。
双方回复原位。
第二法:折叠手;同上一样两人相对站立,先出右脚、右手相搭,开始可以约定那一方先叠,叠完八次后(下面各法都简称同上),先叠者后撤步换手相搭,继续八次。
双方回复原位。
第三法:八字连环推;同上后往自己一方拉得向后撤步换手相搭,继续八次。
双方回复原位。
第四法:大折叠手;同上先叠者后撤步换手相搭,继续八次。
双方回复原位。
第五法:倒提壶;同上两人相对站立,先出右脚、两手倒换着抓住对方两手,开始可以约定那一方先推,推完八次后先推者后撤步换手相搭,继续推八次。
双方回复原位。
第六法:裹头式:同上两人相对站立,先出右脚、两手互搭,互相进行裹头推,开始可以约定那一方先推,推完八次后先推者后撤步换手相搭,继续推八次。
双方回复原位。
第七法:缠头式:同上两人相对站立,先出右脚、两手互搭,互相进行缠头推,开始可以约定那一方先推,推完八次后先推者后撤步换手相搭,继续推八次。
双方回复原位。
第八法:四正推手;同上两人相对站立,先出右脚、两手互搭,进行捧捋挤按练习,开始可以约定那一方先捧,推完八次后先捧者后撤步换手相搭,继续推八次。
双方回复原位。
太极拳名家李秉慈先生吴式太极拳四正手推手教学,非常详细,可以参考!
太极拳名家李秉慈先生吴式太极拳四正手推手教学,非常详细,可以参考!【名家简介】李秉慈,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
(1929年11月-- )北京人。
1946~1982年先后从师杨禹廷、常振芳、史正刚、骆兴武、单香陵、刘谈锋等名师,学习太极拳、器械、推手、查拳、大悲拳、形意拳、六合螳螂拳、程派八卦拳等。
现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荣誉国家级武术裁判、国家武术协会会员、北京市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
曾任东城区政协常委。
1995年被中国武术协会评为“中华武林百杰”之一。
武术段位首批七段(现八段)。
从事武术教学、训练、调研、评审、裁判等工作30余年。
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学生遍布海内外,其中连续6年和连续9年分别获得全国武术锦标赛吴式太极拳男、女冠军,为高校输送10多么优秀学生。
多年来积极参加国际推广太极拳的活动,多次到日本、新加坡以及香港讲学、教授太极拳,多次接待日本、英国、香港的太极拳爱好者,传授吴式太极拳。
培育了刘伟、宗维洁、景德敏、吴阿敏、童红云等多次获得全国太极拳锦标赛吴式太极拳冠军的运动员。
学拳推荐丹田功秘法以山西戴家心意拳秘传丹田功为本,适合太极拳、心意拳、形意拳、八卦掌等内家拳练习者参研。
课程介绍丹田功是传统武术尤其内家拳的核心训练功法。
在过去一直都是秘而不传的,只有少数人才能得到传承。
一些拳谱中也有“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的说法。
所以导致了很多武术爱好者虽然听说过丹田但并没有正确的认知,或者没有得到系统的传承,甚至曲解了丹田。
本课程讲解的丹田功源自山西戴家心意拳,丹田功的练法是科学完整且朴实无华的,而拳法和器械皆是由丹田功衍生出来的。
本课程会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一步步的把丹田功的基础练习方法教给大家。
课程列表一、浅释内家拳丹田功之秘本节课程主要介绍以下几点:1、什么是丹田功?丹田是哪里?2、为什么要练丹田功?丹田功的作用和独特之处3、如何入手去练习丹田功?丹田功的练习步骤介绍二、身法是丹田功入手的第一步身法是丹田功入手的第一步,也是关键。
吴式太极拳推手的四个基本理论
吴式太极拳推手的四个基本理论吴式太极拳的推手(含技击)理论,与其他流派太极拳相比,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的风格特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吴式太极拳推手的四个基本理论。
欢迎阅读!吴式太极拳的推手理论1、阴阳相助的理论太极拳以易理为拳理,以阴阳变化为灵魂。
天地即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存、变化都是由阴阳两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的,这两方面因素既对立而又统一,无阳不生,无阴不长,万事万物都是以阴助阳,以阳助阴,阴阳互助。
吴式太极拳的推手或技击要求式势处处都要体现阴阳相助的理论。
比如前进为阳,但意念要放在后面,以阴助之;后退为阴但意念要放在前面,以阳助之;左右上下皆然。
进攻或化解的式子和意念的大与小也是一对矛盾。
进攻时气势要大,可以神充天地,势满寰宇。
但打的点越小越好。
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我们看“太极”的“太”字,是由一个“大”字和一个点构成,其涵义是一个无限大的宇宙,是由无数个无限可分小的点组成的。
宇宙很大,漫无边际,以我们现在的科学科技仍然不能到达宇宙的边缘。
原子极小,但用现在的科学技术手段还可以继续分裂成更小的粒子。
大和小的阴阳对立理论应用在推手和技击上,要求我们气势可放至无限大,而打的点可以小至极点。
接触点越小,威力越大。
如果对方推我,我化解时想一大片就化不开,我想一个点就容易化开。
我打对方时也是这样,想打他的一个点,对方就无法抗拒,威胁也大。
阴阳的内涵极为丰富,外延非常广阔。
以推手而言,虚实是阴阳,“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刚柔亦是阴阳,“刚在前兮柔后藏,柔在先兮刚后张”;开合也是阴阳,在太极拳推手中所有的阴阳都离不开开合,《五字诀》曰“合便是收,开即是放。
能懂开合,便知阴阳。
”所有的开合都离不开呼吸,“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
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孥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发得人出《五字诀—李亦畬》”。
阴阳之理要贯彻到练太极拳者在体用过程中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各个阶段;功至上乘,对阴阳悟的越透,实践越多,化打的点位越小,所显示的效果就越神奇。
武氏太极拳推手的要领
武氏太极拳推手的要领太极推手作为太极拳的重要内容,也受到广大武术爱好者的青睐。
推手竞赛伤害性较小且对抗性很强,同时也有很好的健身效果,因此,它容易在武术界和群众中进行推广和普及。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武氏太极拳推手的要领。
欢迎阅读!武氏太极拳推手的要领武氏太极推手的步法原来仅有活步推手一种。
即:进步三步半,退步三步半;第一步、第二步前进时,进步的一足都是踏在对方前足的左侧,第三步前进时,一足踏在对方挡步中间,第四步则后足移至前足边,足尖虚点地,称为半步。
无论踏在对方外侧或档步中间,都要求贴近对方前足,在一条直线上我进彼退,彼进我退,运用“掤、捋、挤、按”四手,前进后退,无丝毫散乱,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
至武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陈国安,又对武氏推手作了进一步发展和改革。
陈师变专一活步推手为定步推手、顺步推手、合步推手、花脚步推手,及大捋大靠等多种推手技法,并利用腾、闪、折、空、拍、拿、摔、打、勾、挂、掠、弹、抖、放等各种技击方法。
用拳、肘、头、膝、足、胯全身各部位进行冲击和撞打,充分发挥推手的实战性及技击性。
武氏推手的身法要求是:涵胸、拨背、裹艄、护臀、提顶、吊裆,腾挪、闪战。
立身须中正不偏,能八面支撑。
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前进后退,处处恰合,工弥久而技弥精。
武氏推手在着重于身法步法的同时,更蹂合于引、化、拿、发之劲法。
身法、步法、劲法是推手的三大要点。
而要练好劲法首先要学会听劲、懂劲,才能引劲、化劲、继之才会运用拿劲、发劲,制服及击败对手。
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一文中说:“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
”懂劲是推手中劲法的第一步,也是锻炼全身灵敏度及触觉的关键。
不懂劲,就不能知彼,不能知彼,如何能战用对手呢?什么才为懂劲呢?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从心所欲,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走即是粘,粘即是走,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就为懂劲。
欲求懂劲,则务必要勤练练熟,方能豁然皆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式太极拳推手的四个基本理论
吴式太极拳的推手理论1、阴阳相助的理论
太极拳以易理为拳理,以阴阳变化为灵魂。
天地即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生存、变化都是由阴阳两个方面的因素构成的,这两方面因素既对立而又统一,无阳不生,无阴不长,万事万物都是以阴助阳,以阳助阴,阴阳互助。
吴式太极拳的推手或技击要求式势处处都要体现阴阳相助的理论。
比如前进为阳,但意念要放在后面,以阴助之;后退为阴但意念要放在前面,以阳助之;左右上下皆然。
进攻或化解的式子和意念的大与小也是一对矛盾。
进攻时气势要大,可以神充天地,势满寰宇。
但打的点越小越好。
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我们看“太极”的“太”字,是由一个“大”字和一个点构成,其涵义是一个无限大的宇宙,是由无数个无限可分小的点组成的。
宇宙很大,漫无边际,以我们现在的科学科技仍然不能到达宇宙的边缘。
原子极小,但用现在的科学技术手段还可以继续分裂成更小的粒子。
大和小的阴阳对立理论应用在推手和技击上,要求我们气势可放至无限大,而打的点可以小至极点。
接触点越小,威力越大。
如果对方推我,我化解时想一大片就化不开,我想一个点就容易化开。
我打对方时也是这样,想打他的一个点,对方就无法抗拒,威胁也大。
阴阳的内涵极为丰富,外延非常广阔。
以推手而言,虚实是阴阳,“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
”“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刚柔亦是阴阳,“刚在前兮柔后藏,柔在先兮刚后张”;开合也是阴阳,在太极拳推手中所有的阴阳都离不开开合,《五字诀》曰“合便是收,开即是放。
能懂开合,便知阴阳。
”所有的开合都离不开呼吸,“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
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孥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发得人出《五字诀—李亦畬》”。
阴阳之理要贯彻到练太极拳者在体用过程中由粗到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各个阶段;功至上乘,对阴阳悟的越透,实践越多,化打的点位越小,所显示的效果就越神奇。
我们从太极拳界常说的“太极拳十年不出门”“古人穷毕生之精力,难尽其奥妙”的拳谚中,也可充分体会到掌握太极拳精髓奥妙的难度。
拳论曰“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懂劲后越练越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
”太极拳在体用上欲登高大成必须在苦练的同时,把体悟阴阳的功夫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舍此他求,则很难成功。
吴式太极拳的推手理论2、公转自转的理论
太极拳《十三式行功心解》一文中说“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利”。
怎样在推手实战中处处做到“无微不利”,我在多年练拳实践和研究中体会到,只要把公转自转的规律明确而自然地在自己的练拳和推手实践中体现出来,就能做到“无微不利”。
公转与自转是天体运动的规律。
天地之所以长久,因为是在同时进行着有
规律的公转与自转运动。
人类也必须遵循这一规律才能健康长寿。
太极拳的推手、技击也要遵循这一规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比如对方推我时,我抗着不动,如果对手力量比我大,我就抗不住,如果对方进攻的速度快,发力猛,势子低,我就更抗不住。
所以顶抗不是上策。
但也不能弱,弱了就败了。
应当遵循太阳与地球公转自转同时进行的规律来应对。
我的腰胯和全身关节都要练的像一个个能旋转自如的车轮,整个身体好比是医院护士推的那个药车或大卖场中提供给顾客购物用的那个手推车,你可随便往它身上加力,你可随便改变它的方向,它都会随你之意,顺你之力,丝毫没有滞点。
你只能轻抚、缓进,否则你将会失去重心。
原因是它的轮是圆的,不凹不凸;它的轴承内部是滑润的,无缺无损;而且前面的轮上还有个能360度自由旋转的曲轴,前轮和后轮协调配合,能公转自转同时进行。
所以大到太阳地球的运动规律,小到一个手推车的服务功能,以及前人的经验之谈,都在深刻地启示我们,在推手时,能顺其自然地运用公转同时自转的规律来指导自己的进退转换,就可以有较多的取胜机会。
比如他向我进攻我用公转的方法,即可产生一种离心力使对方失中,出圈或旋倒,这是以我为圆心;如果对方进击之手能沾连粘随,不丢不过,用自转的方法合我之力,即可有效克服我的离心力对他的作用,还能走小圈将我击出,这又是以他为圆心了,反之则亦然。
公转自转的规律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万古不易的最基本的运动规律。
只要不断深刻地体悟它,不断地在体用中强化它,能够在各种情况下熟练的应用它,其健身、防身的效果自会妙不可言,
令人神往。
处理解决各种矛盾也会得心应手。
吴式太极拳的推手理论3、按窍运身的理论
这是王培生老师的发明。
“窍”就是穴位。
按窍运身就是在运动时要想有关的穴位,叫做“以心行意,按窍运身”,用穴位领着身体走。
按窍(穴位)运身,就是强调细腻。
细腻,不但在技击时劲力隐避,不易被对方察觉和化解,对方的进击,我以点(穴位)接点化打都极其容易。
太极拳还有“接点不接面,接面两不便”之说。
从健身方面方面讲,练拳或推手时,坚持想点位还能起到细腻化瘀、想穴除疾的良好的防病治病的作用。
吴式太极拳的练与用都强调轻静柔化、紧凑舒伸。
按窍(穴位)运身,是实现这一理想境界的桥梁。
轻静柔化是要求在体用中,中正安舒,伺机而动,不盲动、不妄动,不自动,是在内部规律或外部动力的驱使下而动,是在周身所有关节放松的情况下,一点点与对方合力而动,他进一点,我退一点,并且还不能用力,而是用意念掌控下的穴位去化去打。
在对方的力量到达我身上时,让其有两足攀登沙山之感觉,迈不开步,使不上劲;紧凑舒伸像是如水洇沙,节节贯穿,是用整体一致,松沉有序、细致入微的心意运动来和对方的力点交融在一起,从微观上做到顺其序,合其力,使对方有脚落玉盘踩珍珠,无可奈何,无能为力之感。
推手或技击,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合理、合法。
被打之人,虽然倒地,却感到不是对方打的,是自己按上了轴承、踏上了翻版、掉进了漩涡、触到了电门。
让对手感觉自己像是从空中掉下来一样,人在空中,无力可发,没有着力点,甚至连说话
都不可能,一切全在我的掌握之中。
这既是吴式太极拳推手的主要特点,同样也是太极武德的体现。
按窍运身这种观念和习惯,一旦在体用中成为自然反应,那就全身处处是轴承,处处是陷阱,处处是翻版,处处是漩涡,处处是机关,处处是电门。
达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的理想境界。
吴式太极拳的推手理论4、行云流水的理论
吴式太极拳推手和技击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上如行云随风变,下如流水顺势走”。
多年前我乘飞机去莫斯科在空中我一路用心观察云彩的变化,启发颇深,我有感而发写了三首《太极云水诗》即:
(一)、上如行云,随风成形,飘杳上浮奇幻多姿,势势可见,处处难摸。
(二)、下如流水,随境成形,先下后上钻孔攀峰,动静可用,势势难依。
(三)、虚云实水天地间,烟幻迷离依托难,化打拿发如照镜,神鬼掏心如丧泉。
吴式太极拳在推手或技击时,要求上如浮云,不接手,搭手即变,或接手只是与其皮毛相接。
叫“刺皮不刺骨。
”“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
”“彼之力方碍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内《五字诀》。
”行云劲,主要体现在提起精神凝神于皮毛,提高皮肤的灵敏度和局部反射能力,粘得住听得清,像是中医摸脉,指肚轻摸脉门,就知对方有何疾病病。
练行云劲还要用特殊的方法把自己的手指、手腕、肘、肩、颈椎、胸椎、腰椎、胯、膝、踝、脚趾等各处关节都练得非常松
灵自然,遇到任何情况都没有滞点,像车轮一样,对方作用我身上的力有多大,我的轮旋转速度就有多快,对方旋倒的速度也就多快。
这样才能做到上面如行云一样,随风成形,对方触之即空,没有着力点,找不到依托。
发力就会一落千丈,对手无论如何也不能得心应手,反而会进退失势。
流水劲,是用意使自己化身如水,能顺势而变,无孔不入,不顶不抗,亲密融合。
对手稍稍进身,我就像水一样,让对手好似全身泡在水中,或漂浮或淹没,对手就会脚下失根,任我摆布。
水能利万物,但也能造成灾难。
俗话说水火无情。
练功要心如止水,平平静静,或如潺潺流水,入曲通幽。
进入诗情画意的境界。
自己练拳或与同好推手打轮,都要进入这种意境,常此练习,会有意想不到的极佳的治病健身效果。
同时还能练出神清气爽、松静自然、轻静柔化、轻灵无滞、上下协调、内外如一的功夫。
如遇到对手较技,则内气自然荡漾,“泉清河静”,就会变成“翻江播海”。
对手敢于进击,就如同卷入大海,或落入漩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