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上钻井发展状况及环境特点]海洋钻井工程

合集下载

海洋钻井平台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海洋钻井平台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5、无人艇和无人潜器技术:结合无人艇和无人潜器技术,实现海洋钻井平 台的远程控制和自动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人工成本。
应用前景
海洋钻井平台技术在未来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除了传统的油气资源开发 外,海洋钻井平台还可以应用于可再生能源领域,如海上风力发电、海洋能发电 等。此外,海洋钻井平台还可以用于海洋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为人类更 好地认识和保护海洋提供支持。
2、智能化: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控制器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海洋钻 井平台的智能化作业,提高钻井效率和安全性。例如,利用机器视觉技术对海洋 环境进行监测,自动识别和规避潜在的危险因素。
3、环保化:为了降低海洋油气开发对环境的影响,海洋钻井平台将更加注 重环保设计和技术应用。例如,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平台的碳排放和 能源消耗。同时,还将加强平台废弃后的环保处理,确保对海洋环境的影响最小 化。
结论
海洋钻井平台技术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直接关系到 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本次演示分析了海洋钻井平台技术的现状、发展 趋势和技术方案,并展望了其未来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海洋钻井平 台技术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完善,以适应更 复杂和严格的开发需求。
发展趋势预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海洋钻井平台技术也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海 洋钻井平台将朝着更深、更智能、更环保的方向发展。具体来说,以下几个方面 可能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1、深水化:随着人类对深海油气资源开发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海洋钻井 平台将逐渐向深水领域发展。预计未来将有更多的深水海洋钻井平台投入使用, 以适应更复杂和恶劣的海洋环境。
感谢观看
4、无人化:随着无人艇、无人潜器等水下设备的不断发展,海洋钻井平台 的无人化将成为可能。通过远程控制和自动化技术,实现海洋钻井平台的无人值 守和自动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人工成本。

浅析我国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

浅析我国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浅析我国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摘要: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与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对石油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大,我国海上油田的数量和规模也在不断的壮大。

与此同时,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也在不断的推陈出新,然而目前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仍然存在着较多的缺陷,钻井技术现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通过对海洋石油钻井技术的现状、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特点以及海上钻井缺陷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进而得到了我国海洋石油钻井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海洋石油钻井技术技术特点发展方向一、引言海洋石油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海洋石油开发装备产业的支撑,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就是海洋石油发开所需要的关键的装备。

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的发展不仅能有效保障海上石油资源的顺利获取,而且对我国的国家能源发展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海洋石油产业的快速发展,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也在飞速的发展与革新。

二、我国的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的现状2.1建造技术逐步成熟我国的海上石油开采技术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现有几十座海上移动式钻井平台,为我国的石油资源的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目前我国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技术已经日益趋于稳定与成熟,在发展过程中拥有了海上平台及船体的丰富的建造经验,已逐步的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

2.2配套设备性能趋于稳定海洋石油平台技术的配套设备要比陆地钻井所需的设备要求更为苛刻,主要体现在配置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自动化程度上。

目前我国的石油平台技术配套设备中钻井泵、驱动钻机以及钻井控制设备等都趋于稳定,可以满足几千米以内的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需求[1]。

2.3深海石油开发技术及设备迅速发展我国现在的海洋石油钻井技术的应用较多的集中在较浅的海域中,但是由于浅水区的石油资源有限,近海海域的石油资源已经不足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因此对于发展深海海域的石油开发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海洋石油钻井工程现状及发展趋势XX

海洋石油钻井工程现状及发展趋势XX

海洋石油钻井工程现状及发展趋势XX近年来,随着海洋石油资源的逐渐开发,海洋石油钻井工程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海洋石油钻井工程是指在海洋上进行的石油钻井工作,主要包括海上钻井平台、钻探设备和作业人员等。

目前,海洋石油钻井工程已成为全球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数据,全球70%以上的石油和30%以上的天然气产量来自海洋钻井。

这也表明海洋石油钻井工程在海上石油资源开发中的重要性。

在技术方面,海洋石油钻井工程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

首先,钻探设备技术的进步使得钻井作业更加高效和安全。

新一代的海洋钻井平台具备更大的吨位和更强的抗风浪能力,能够在更复杂的海洋环境中进行钻井作业。

此外,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提高了钻井作业的效率和准确性。

其次,在环境保护方面,海洋石油钻井工程也在不断进步。

为了减少钻井作业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石油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环保措施,如完善废水处理系统、加强油污处理和回收等。

此外,钻井作业中的废弃物处理问题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总体而言,海洋石油钻井工程在技术、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然而,仍然存在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目前海洋石油钻井工程的成本相对较高。

海洋环境的恶劣性和技术要求的复杂性使得海洋钻井作业的成本居高不下。

此外,不稳定的石油价格也增加了海洋石油钻井工程的经营风险。

其次,海洋石油钻井工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由于海洋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海洋钻井平台容易面临各种风险,如风暴、海啸和台风等天气灾害。

此外,由于作业人员数量众多和作业环境复杂,事故发生的概率也相对较高。

最后,海洋石油钻井工程需要进一步改善环境保护工作。

尽管石油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环保措施,但在废水处理、油污处理和废弃物处理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因此,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同时加大对环境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投入。

未来,海洋石油钻井工程的发展趋势将集中在技术创新、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海洋油气钻井设备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海洋油气钻井设备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海洋油气钻井设备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引言:海洋油气钻井设备是现代海洋石油开发的重要工具之一,它为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持。

本文将对海洋油气钻井设备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并分析当前的发展现状。

一、发展历程:1.早期海洋钻井设备:起初,海洋的钻井活动主要依赖于陆地设备的改进和移植。

20世纪初,美国首次采用木质结构建造了海上钻井平台。

然而,这种设备在面对恶劣海况和深水钻井任务时存在显著的局限性。

2.深水钻井设备的突破:20世纪50年代,随着石油需求的增长和陆地资源的日益枯竭,人们开始探索深海钻井的可能性。

1953年,美国Gulf的“湖泊弓”号平台实现了深水钻探的突破,使得海洋石油勘探进入了新的时代。

3.自航式钻井平台的兴起:20世纪60年代,随着海洋石油勘探的不断推进,需求逐渐从浅海向深海延伸。

自航式钻井平台应运而生,其具备自航能力,能够在水深较大的海域进行钻探作业。

这种设备能够在海上停泊,无需依赖于陆地设施。

4.海底油气生产平台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海底油气生产平台开始出现。

这些平台能够在离岸较远的地点进行石油开采,并将产出的油气通过管道输送回岸上。

这种方式避免了长距离的输送和支援需求,提高了海洋油气开发的灵活性和效率。

5.自抱式钻井平台的新突破:自抱式钻井平台是现代海洋石油勘探的主力设备之一。

它采用了摄水线设计,能够快速安装和解除,适应各种水深和工作环境。

自抱式钻井平台可以在任何地点实现钻探作业,其高效、可靠的特点极大地推动了海洋石油勘探的发展。

二、现状分析:1.发展动力:近年来,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地面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使得海洋油气开发成为能源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各国政府和能源公司加大了对海洋油气钻井设备的投资,致力于开发更深、更难开采的深海油气资源。

2.技术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海洋油气钻井设备也在不断创新。

第四代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出现,使得深海钻探工作水平迈上新的台阶。

新一代的钻井设备采用先进的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和抗风浪系统,以更高的效率和安全性进行作业。

第七章 海洋钻井概况及主要特点

第七章  海洋钻井概况及主要特点

第七章海洋钻井概况及主要特点一.海洋钻井的主要特点1.要有坚不可摧的井场2.要有隔水、引导、防喷系统、套管头3.要有定们系统和升沉补偿装置4.先进的交通、通讯及良好的生活保障5.有一套防腐措施和设备6.普遍采用丛式井(定向井)技术7.井身结构复杂,套管尺寸大,层次多8.注意安全9.遵守海洋法、环境法“渤海7号”打的井30”导管 50米M20”表面导管 445米” 1775米技术套管13 3/8” 2505米技术套管9 5/87”尾管 3500米标准井深结构类型(可用于一般的深井和超深井)二.海上投资1.海上石油投资是较大的2.海上油气田开发费用随水深增加而增加墨西哥海上油田开发费用水深 30M 比陆地油田高1倍水深 180M 比陆地油田高1--2.5倍水深 300M 比陆地油田高2--8倍3.开发费用这么大,为什么各石油公司还要把钱往水里扔呢?海上每米进尺的探明储量比陆上高27倍海上每吨储量的探明成本比陆上低6.7--23倍三.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几项最高纪录1.最深的海洋钻井钻于路易斯安那西三角27区块 6983M2.最深的海上采油井位于路易斯安那州近海,深度6173米3.钻井最大水深 1983年美国东海水深2386米4.水深最大的固定平台壳牌石油公司建于墨西哥湾的Cognac平台水深312.5M5.最重的钻采平台雪弗龙公司的北海Ninian混凝土平台,重达60多万吨高167M6.钻井最多的平台加利福利亚圣巴巴拉海峡的Gilda平台,可钻96口井7.产量最高的海上油田 1951年在沙特发现的Safaniyah油田8.最大油轮 55万吨(法国)。

海洋钻机井架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海洋钻机井架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海洋钻机井架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1. 引言1.1 海洋钻机井架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海洋钻机井架技术是海洋石油勘探和开发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承载着钻井设备、支撑平台结构以及输送井下原油等功能。

随着海洋石油资源的逐渐枯竭和深水勘探开发的加速推进,海洋钻机井架技术的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海洋钻机井架技术历史悠久,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从最初简单的钻机台到现代化高度自动化的钻井平台,技术不断进步。

其主要特点包括结构复杂、操作安全要求高、抗风浪能力强等。

海洋钻机井架技术广泛应用于深水、超深水油气田勘探和开发中,对于提高钻井效率、减少事故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石油资源勘探深度和海域条件的不断变化,海洋钻机井架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未来,海洋钻机井架技术将继续向更高效、更智能化、更环保化的方向发展。

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凸显,需要不断创新技术、提升管理水平,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环境要求。

海洋钻机井架技术的发展将在未来能持续推动海洋石油行业的发展,为我国能源安全做出贡献。

2. 正文2.1 海洋钻机井架技术的历史演变海洋钻机井架技术的历史演变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最初,海洋油气勘探主要依靠陆地钻探,在海洋领域的探索相对较少。

随着陆地资源逐渐枯竭和海洋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海洋深处的石油资源。

1930年代,最早的海洋钻机井架出现在美国湾流海洋平台,起初采用简单的木质结构搭建而成。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钻机井架逐渐实现了由木结构向钢结构的转变,提高了安全性和稳定性。

20世纪60年代,随着深水钻井技术的推广,海洋钻机井架的设计和建造进入了全新阶段。

从传统的固定式平台到半潜式和全潜式钻井平台,再到风力涡轮机平台和深水浮式生产系统等,海洋钻机井架技术不断创新,逐渐走向多元化和多功能化。

近年来,随着全球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和环保意识的增强,海洋钻机井架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智能化系统的应用,为海洋钻机井架的运行和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浅谈海洋石油钻井现状与技术发展研究论文

浅谈海洋石油钻井现状与技术发展研究论文

浅谈海洋石油钻井现状与技术发展研究论文浅谈海洋石油钻井现状与技术发展研究论文论文关键词:海洋石油钻井现状发展论文摘要:随着海洋石油的大力开发,钻井技术的研究至关重要,本文主要阐述海上钻井发展及现状,我国海上石油钻井装备状况,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特点,以及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发展分析。

1 海上钻井发展及现状1.1 海上钻井可及水深方面的发展历程正规的海上石油工业始于20世纪40年代,此后用了近20年的时间实现了在水深100m的区域钻井并生产油气,又用了20多年达到水深近2000m的海域钻井,而最近几年钻井作业已进入水深3000m的区域。

图1显示了海洋钻井可及水深的变化趋势。

20世纪70年代以后深水海域的钻井迅速发展起来。

在短短的几年内深水的定义发生了很大变化。

最初水深超过200m的井就称为深水井;1998年“深水”的界限从200m扩展到300m,第十七届世界石油大会上将深海水域石油勘探开发以水深分为:400m以下水域为常规水深作业,水深400~1500m为深水作业,大于1500m则称为超深水作业;而现在大部分人已将500m作为“深水”的界限。

1.2海上移动式钻井装置世界拥有量变化状况自20世纪50年代初第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德朗1号”建立以来,海上移动式钻井装置增长很快,图2显示了海上移动式钻井装置世界拥有量变化趋势。

1986年巅峰时海上移动式钻井装置拥有量达到750座左右。

1986年世界油价暴跌5成,海洋石油勘探一蹶不振,持续了很长时间,新建的海上移动式钻井装置几乎没有。

由于出售流失和改装(钻井平台改装为采油平台),其数量逐年减少。

1996年为567座,其中自升式平台357座,半潜式平台132座,钻井船63座,坐底式平台15座。

此后逐渐走出低谷,至2010年,全世界海上可移动钻井装置共有800多座,主要分布在墨西哥湾、西非、北海、拉丁美洲、中东等海域,其中自升式钻井平台510座,半潜式钻井平台280座,钻井船(包括驳船)130艘,钻井装置的使用率在83%左右。

深水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深水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深水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摘要:海洋中有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在全球油气资源总储量中占比高达70%左右,而500m以上的深水海域油气田在其中所占比例极高。

因此对于海洋油气特别是深海油气全球已达成共识,其将是未来世界油气资源来源的重要区域。

深海油气开采是高风险、高投资、高技术、高回报的行业。

本文就对深水钻井技术现状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深水钻井;钻井技术;海底钻井1 当前我国深水开发所面临的现状与挑战1.1在环境方面的挑战1.1.1浅层地质灾害主要包括三类:浅层气、浅层水流动(ShallowWaterFlow,简称SWF)、天然气水合物。

此类灾害一般在钻完井作业时泥线下约1500m的地层内有发生,影响井的安全性。

浅层气和浅层流具有高压力,容易高速井喷、要求压力波动低和处理困难的特点,易造成井塌,井喷。

而在我国南海,浅层气主要分布于大陆架区,而且甚为广泛。

SWF存在使得高质量的套管尾管无法建立,影响井壁稳定。

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将引起地层承载力的不均匀,对海洋工程的安全有影响。

而且,突然释放的气体会对运输管道产生破坏作用,特别是在高压浅层气体释放的时候,轻则侵蚀套管,重则引起井喷。

除此之外合物的形成还会堵塞管线,钻进器具。

1.1.2恶劣的海洋环境(1)海底高压、低温环境;深水海底温度一般在3~5℃,海水的低温可影响到海底泥线以下450m处的岩层,使该区域岩层具有低于正常地温梯度的温度。

(2)波浪流:浮式平台和钻井船是在深水钻井作业中主要使用的工具,会因波、浪、流以及风吹产生摇晃,这会对其锚泊系统以及动力定为造成影响,使结果产生误差。

(3)台风:台风破坏力极强,当海上钻井平台或者钻采设备碰上台风时会被严重破坏。

(4)内波流:部分流体发生密度变化使流体内部不连续的现象,会导致大幅震荡。

较大的内波会严重缩小钻井作业窗口使钻井作业无法正常开展开。

并且如果钻井平台的立柱或着隔水管等结构遇到内波流时会受到较大的作用力使平台发生一定距离的偏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四、海上石油开发特殊性
由于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海上油气田开发与 陆上油气田开发有相当大的差异,对专业技术的要求有 很大的不同,这主要是由客观环境的截然不同所决定的。 主要有以下十个显著的特点:
1、自然环境恶劣; 2、平台工作空间有限; 3、油气田建设装备工具复杂、科技含量高; 4、投资大、牵涉面广、管理难度大及未知领域多; 5、采用低成本和技术创新的策略带来高风险;
45
七、海洋钻井的类型
海上钻井、海底钻井和深海科研钻井三类。 海底钻井:
机械设备直接降到海底,进行钻井作业; 深海科研钻井:
获取岩芯; 海上钻井:
通过海上钻井平台实现原油开采。
46
海底钻井平台
47
海上钻井平台
48
深海科研钻井平台
49
海洋钻井的特点
1.要有坚不可摧的井场。 2.要有隔水管、引导系统、防喷系统、套管头。 3.要有定位系统和升沉补偿装置。 4.先进的交通、通讯及良好的生活保障。 5.有一套防腐措施和设备。 6.普遍采用丛式井(定向井)技术。 7.井身结构复杂,套管尺寸大,层次多。 8.注意安全。 9.遵守海洋法、环境法。
50
本章主要内容
一、 世界及我国海洋石油储量 二、 海洋石油钻井的发展 三、 我国海洋石油的发展 四、 海上石油开发特殊性 五、 海洋钻井需要多学科知识 六、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的发展历程 七、 海洋钻井的类型 八、 海洋环境及环境载荷 九、 海洋钻井开发中事故
51
八、海洋环境及环境载荷
除了与陆地一样承受天气的影响外,还要承受海洋这一特 殊环境的影响。海浪、海冰与台风、季风的综合作用对油气田 生产设施将产生巨大的破坏力,以致影响海上正常作业和油气 井的正常生产。
35
四、海上石油开发特殊性
6、人员素质要求高; 7、油气田寿命周期短; 8、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与陆地完全不同; 9、陆地基地的支持保障及海上应急救助的特殊 需求; 10、海上生产设施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比陆上要 求高。
36
海上钻井的必要性
1、石油已经成为现代工业经济的命脉; 2、陆地石油储量和产量迅速递减; 3、海洋面积辽阔,石油资源丰富。
29
三、 我国海洋石油的发展
1.早期自营阶段(1960~1978) 第一口海上钻井,1960年在渤海进行海上地震和莺
歌海近岸钻英冲1井。 2.对外开放勘探开发阶段(1979~至今)
(1)对外合作勘探为主的时期(1979~1984) (2)合作勘探和自营并举时期(1985~至今)
30
五大海上石油基地及海洋石油公司
3
一、 世界及我国海洋石油储量
海洋石油的绝大部分存在于大陆架上,海底蕴 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据1995年的估计世 界近海已探明的石油资源储量为379亿吨,天然气 的储量为39万亿立方米。据不完全统计,海底蕴藏 的油气资源储量约占全球油气储量的1/3。目前,海 底油气开发已从浅海大陆架延伸到千米水深的海区。
海洋钻井工程
1 1
目录
1. 海上钻井发展状况及环境特点
2. 海上钻井装置
3. 海上钻井主要系统
4. 海底岩石与钻头破岩
5. 井眼轨道设计与控制
6. 优选参数钻井
7. 海洋钻井压力预测与控制
8. 海上钻井工艺技术
2
本章主要内容
一、 世界及我国海洋石油储量 二、 海洋石油钻井的发展 三、 我国海洋石油的发展 四、 海上石油开发特殊性 五、 海洋钻井需要多学科知识 六、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的发展历程 七、 海洋钻井的类型 八、 海洋环境及环境载荷 九、 海洋钻井开发中事故
2. 要对海底的各种因素、海洋气象、水文条件等 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确保海上钻井装置能在一定的风、 浪、潮、流、冰等外界自然荷载作用下安全作业。
3.必须配备升沉补偿装置、锚泊系统、定位系统。
39
本章主要内容
一、 世界及我国海洋石油储量 二、 海洋石油钻井的发展 三、 我国海洋石油的发展 四、 海上石油开发特殊性 五、 海洋钻井需要多学科知识 六、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的发展历程 七、 海洋钻井的类型 八、 海洋环境及环境载荷 九、 海洋钻井开发中事故
2、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中石油投入开发了最大对外合作项目-中石油大港
赵东油田,于2001年3月开始开发建设,2003年8月4
日投入生产。赵东合作区发现并探明了6000万吨规模
的整装高产油田。该油田具有丰度高、埋藏浅、油层
物性好、产量高等特点。2004年实现生产原油96.5万
吨,2005年头3个月原油日产量始终保持在3000吨的
探明石油地质储量5.7亿吨,年产原油近2000万 吨,天然气近43亿立方米。
24
二、 海洋石油钻井的发展
我国海洋石油从60年代初开始勘探。 ➢1966年:建造了第一座固定式钻井平台; ➢1972年:制造第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渤海一号”; ➢1974年:我国第一条钻井船“勘探一号”在南黄海试
验成功; ➢1978年:第一艘浅海坐底式钻井船“胜利一号”在莱
15
本章主要内容
一、 世界及我国海洋石油储量 二、 海洋石油钻井的发展 三、 我国海洋石油的发展 四、 海上石油开发特殊性 五、 海洋钻井需要多学科知识 六、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的发展历程 七、 海洋钻井的类型 八、 海洋环境及环境载荷 九、 海洋钻井开发中事故
16
二、 海洋石油钻井的发展
国外:
1887年,世界上最早的海上石油勘探。
目前全球作业的海上石油平台共计4万多个,仅美国墨西哥湾7000多个
8
中东
9
中美洲海域
10
东亚、东南亚
11
世界十大深水油藏发现国
1桶=158.97 升
12
2010年世界前七位深水生产油气国的产油当量
13
我国海上油气总蕴藏量
我国海上油气勘探主要集中于渤海、黄海、东海 及南海北部大陆架,预测石油资源量为275.3×108t, 天然气资源量为10.6×1012m3(油当量106亿m3)合 计油当量约375×108t,为2007年中国探明油当量储 量46.19×108m3的8.5倍。
40
六、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的发展历程
我国海洋石油从60年代初开始勘探。 1966年:建造了第一座固定式钻井平台; 1972年:制造第一座自升式钻井平台“渤海一号”; 1974年:我国第一条钻井船“勘探一号”在南黄海试验成功; 1978年:第一艘浅海坐底式钻井船“胜利一号”在莱州湾投
入使用,第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勘探三号”于 1984年建成交付使用; 1980年后开始了真正的海洋石油装置工业的大发展。
1、海水
2、风
3、波浪
4、潮流
5、海流
6、海冰
7、海雾
8、海底地盘的承压力
52
海况介绍
由于海洋自然环境与陆地完全不同,所以掌握海况条件 对海洋石油开发尤其重要。根据国际通用的分类方式我们一 般将海况划分为:海冰、海浪、潮汐、海流、热带气旋这几 个海洋特殊环境状况。这几个都是可能导致海洋石油开发失 败或不安全事故发生的自然主导因素,比如:
37
本章主要内容
一、 世界及我国海洋石油储量 二、 海洋石油钻井的发展 三、 我国海洋石油的发展 四、 海上石油开发特殊性 五、 海洋钻井需要多学科知识 六、 我国海洋石油装备的发展历程 七、 海洋钻井的类型 八、 海洋环境及环境载荷 九、 海洋钻井开发中事故
38
五、 海洋钻井需要多学科知识
1.必须深入地研究海水深度、海底地形、海底坡度 及地质分布和承载能力等因素。
6
一、 世界及我国海洋石油储量
世界海底石油主要富集的区域:
1、中美洲海域 2、北欧、北美大陆架 3、中东的波斯湾 4、东亚、东南亚海域
墨西哥湾,加 勒比海,马拉 开波湖,以及 巴西海域 北海,阿拉斯加, 以及加拿大北部 我国四海(东、 南、黄、渤), 印尼海域,以及 澳大利亚的海域
7
一、 世界及我国海洋石油储量
全球石油资源可采储量为3000亿吨。 海洋石油储量占45%,可采储量为1350亿吨。
4
一、 世界及我国海洋石油储量
5 5
一、 世界及我国海洋石油储量
深水油气产量在海陆产量比例明显上升预测
1990年涉足深海油气生产;2005年,海洋油气生 产量几乎占海陆总和的50%;其中深海油气生产约占 海洋油气生产的20%以上。
20世纪40年代末,海上石油工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
50年前,全世界只有3个国家进行海上石油开发;
所有平台都是固定平台;
可钻井的水深只有几十米。
目 前, 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海上石油工程作业;
海上石油产量约在工作;
已超过2000米。
中海油“九五”期间油气储量增长的目标是:探
明原油地质储量4.6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3000亿立
方米左右。2005年原油年产量将实现南海海域稳产
1000万吨、渤海海域达到1000万吨、以南海西部海
域为主的全海域天然气产能折合油当量1000万吨,即
"三个一千万吨"的奋斗目标。
32
三、 我国海洋石油的发展
22
二、 海洋石油钻井的发展
海面
海底
23
二、 海洋石油钻井的发展
国内:
➢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的海洋石油工业开始起步。 ➢1967年到1979年,我国海洋石油十年的累计产油量也才63万余吨 ➢70年代末期,中国海洋石油首先开始对外开放 ➢2000年底时,对外合作累计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8.5亿吨,自营
53
八、海洋环境及环境载荷
1. 海水 (1)温度 (2)含盐量 (3)密度与比重 (4)溶解气
54
八、海洋环境及环境载荷
2. 风及风载 风是空气从高压区域向低压区域流动而形成的。 风向是以地理方位来表示的。一般分为16个方 位, 每个方位范围是2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