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原复习题
中医免疫学复习题(1)

一、选择题1、免疫是指A、机体抗感染的过程B、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C、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过程D、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过程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能力2. 免疫监视功能是A、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B、清除自身衰老细胞的能力C、识别、排斥异物的能力D、清除突变细胞的能力E、调节免疫应答的能力3. 关于免疫器官错误的是A、脾脏是最大的外周枢免疫器官B、T细胞和B细胞的前体细胞均来自于骨髓C、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是免疫组织D、B细胞是在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内分化成熟的E、淋巴结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4. 免疫学中的"非己物质"不包括A、异种物质B、同种异体物质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D、胚胎期机体免疫细胞未接触过的自身物质E、胚胎期机体免疫细胞接触过的非己物质5. 半抗原是A、只有免疫原性的物质B、只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C、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的物质D、被T淋巴细胞识别的物质E、不能与抗体结合的物质6.参与ADCC效应的主要物质是A、T细胞和抗体B、NK细胞和抗体C、B细胞和抗体D、T细胞和补体E、NK细胞和补体7. 抗原的抗原性是指A.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特性B.抗原与抗体或效应T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C.抗原对机体的反应性D.抗原与载体结合后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特性E.抗原与表位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8.必须与载体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佐剂B.耐受原C.完全抗原D.超抗原E.半抗原9.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抗原分子通常为大分子有机物B.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C.具有一定的物理性状D.与宿主本身的反应状态无关E.易接近性10.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A.抗原的分子量大小B.抗原的化学组成C.抗原分子与机体的亲缘关系D.抗原决定基的性质、位置和空间构型E.抗原结构的复杂性11.关于功能性抗原决定基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非常少见B.即构象决定基C.即连续性决定基D.位于抗原分子内部E.能被相应的淋巴细胞识别12.位于抗原分子表面,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A.抗原决定基B.BCRC.TCRD.CDRE.载体13.不需APC加工处理即能被淋巴细胞识别的是A.载体B.B细胞决定基C.BCRD.T细胞决定基E.TCR14.T细胞决定基A.即构象决定基B.不需APC处理即可被淋巴细胞识别C.可处于抗原分子的任意部位D.能同时被T细胞和B细胞识别E.抗原分子结构改变后失去T细胞决定基15.抗体形成过程中识别载体决定基的是A.T细胞B.B细胞C.DCD.巨噬细胞E.单核细胞16.关于佐剂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可增加抗体滴度B.可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C.可增强单核吞噬细胞处理和提呈抗原的能力D.可刺激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E.可缩短抗原在体内潴留时间17.半抗原的抗原结合价是A.一价B.二价C.四价D.五价E. 十价18.关于超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与T细胞相互作用时有MHC限制性B.需经APC加工处理才能被T细胞识别C.活化T淋巴细胞不需TCR参与D.结合于MHCⅡ类分子的抗原结合槽E.极微量即可激活多个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19.抗原与抗体发生交叉反应的原因是A.抗原与抗体均为蛋白质B.抗原与抗体的结构相似C.抗原与抗体的分子量接近D.抗体蛋白为多聚体E.不同抗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基20.半抗原A.只有抗原性B.只有免疫原性C.为大分子蛋白质D.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具有抗原性E.只有与佐剂结合后才具有抗原性21.参与对TI-Ag识别和应答的细胞是A.TH细胞B.CTL细胞C.B细胞D.NK细胞E.巨噬细胞22.关于TD-Ag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时无需T淋巴细胞参与B.有B细胞决定基无T细胞决定基C.不能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D.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记忆E.只能刺激机体产生IgM类抗体23.类毒素对人而言是A.异种抗原B.半抗原C.同种异型抗原D.抗体E.以上都不是24.HLA属于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异嗜性抗原D.自身抗原E.以上都不是25.豚鼠组织与绵羊红细胞之间的共同抗原是A.自身抗原B.异嗜性抗原C.异种抗原D.同种异型抗原E.独特型抗原26.下列那种物质可诱导自身机体产生免疫应答A.脑组织B.血小板C.红细胞D.血清蛋白E.肾上腺素27.与抗体Fc段有关的生物学活性不包括A、通过胎盘B、激活补体C、免疫调理D、ADCCE、中和作用28.关于免疫球蛋白的陈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IgG水平再次反应时较高,IgM水平初次反应时较高B、分子量最大的是IgMC、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重链的V区D、免疫球蛋白的Fab段的效应是结合抗原E、mIgD是B细胞成熟的标志29. 关于抗体错误的是A、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是IgMB、可通过胎盘屏障的抗体是IgGC、对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有高亲和力的抗体是IgED、可以激活补体系统的是IgM和IgAE、分泌物中具有的抗体是sIgA 30.关于补体系统的陈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补体系统激活是重要的固有免疫防御机制B、补体经典激活途径激活的顺序是C142356789C、C3a、C5a即具有过敏毒素作用又有趋化作用D、C3既参与经典激活途径,又参与旁路激活途径E、C3b能刺激肥大细胞释放组胺31.补体经典激活和替代激活途径的C5转化酶分别是A、C4b2b、C4b2b3bB、C3bBb、C3bnBbC、C4b2b3b、C3bBbD、C4b2b3b、C3bnBbE、C4b2b、C3bnBb32.Tc杀伤靶细胞的机制不包括A、ADCC作用B、释放穿孔素C、释放颗粒酶D、释放TNFE、通过Fas/FasL介导的细胞凋亡33. Th1、Th2细胞的不同在于A、前者CD4+,后者CD4-B、前者产生IL-4,后者产生IL-5C、前者产生IFN-γ,后者产生IFN-αD、前者产生IFN-γ,后者产生IL-4E、前者受到IFN-γ抑制,后者受到IL-4抑制34. B细胞作为专职APC,是因为A、能形成大量IL-2受体B、BCR有特异性结合抗原的能力C、有一定的吞噬能力D、其数量多于巨噬细胞E、可表达MHCⅡ类分子35.BCR可选择性结合A、MHC肽复合物;B、MHC分子;C、未经APC加工处理的抗原D、经APC加工处理的抗原;E、与补体结合的抗原36.HLA分子所不具备的功能是:A、参与抗原提呈B、参与调理吞噬C、参与T细胞识别D、参与胸腺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E、诱导移植排斥反应37.下列哪项不是MHCⅠ、Ⅱ类分子的共同特点A、均可表达于抗原提呈细胞B、与抗原肽结合C、与CD4分子结合D、参与阳性选择E、参与阴性选择38. 哪种细胞上不出现HLA I类抗原A、T细胞B、B细胞C、巨噬细胞D、红细胞E、NK细胞39.下列哪一种分子不是由MHC基因编码A、HLA-I类分子B、C4C、β2m E、HLA-Ⅱ类分子40、牛痘苗的发明者是A、德国人BehringB、法国人PasteurC、德国人KochD、澳大利亚人BurnetE、英国人Jenner41、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是A、CD79aB、CD79bC、CD79aCD79bD、CD4E、BCR42.下列哪一组合不存在关联A、CD3—TCRB、MHC I类分子—TCRC、MHC I类分子—CD4D、CD79a/b—SmIgE、CD28—CD8043. 关于T细胞错误的是A、辅助性T细胞一般是指CD4+ T细胞B、可与TCR组合,转导T细胞活化信号的分子是CD3C、能直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细胞是Tc细胞D、γδT细胞可介导适应性免疫应答E、CD28是T细胞的共刺激分子44. Th细胞对B细胞活化的辅助作用A、不需要细胞的直接接触B、不需要CD8分子的参与C、不需要细胞因子的作用D、不需要共刺激分子的相互作用E、不需要CD4分子的参与45. T细胞活化的第I 信号来自A、CD4与MHC II分子间的相互作用B、CD8与MHC I分子间的相互作用C、IL-1与相应受体间的相互作用D、抗原肽-MHC与TCR/CD3间的相互作用E、CD80与CD28分子间的相互作用46. 关于免疫耐受的概念正确的是A、是一种病理过程B、是针对某抗原的特异性无反应状态C、是一种免疫缺陷状态D、是一种自身反应状态E、是正向免疫应答过程47. 下面不属于免疫耐受现象的是A、机体对自身细胞不应答B、AIDS患者感染白色念珠菌C、正常妊娠D、免疫忽视现象E、男性精子生理条件下不导致免疫应答48.具有MHC限制性的是A、吞噬细胞吞噬抗原B、NK细胞杀伤病毒感染细胞C、TCRγδT细胞识别抗原D、CD8+细胞杀伤肿瘤细胞E、肥大细胞脱壳粒49、免疫自稳功能异常易发生A、肿瘤B、自身免疫病C、超敏反应D、反复感染E、移植排斥反应50.HLA分子的多态性部位是:A.肽结合区B.Ig样区C.跨膜区D.胞浆区E.以上都不是51.CD8分子识别的部位是:A.MHC-Ⅰ类分子α1、α2区多态性决定簇B.MHC-Ⅰ类分子α3区非多态性决定簇C.MHC-Ⅱ类分子α1、β1区多态性决定簇D.MHC-Ⅱ类分子α2、β2区非多态性决定簇E.MHC-Ⅰ类分子的β2微球蛋白52. CD4分子识别的部位是:A.MHC-Ⅰ类分子α1、α2区多态性决定簇B.MHC-Ⅰ类分子α3区非多态性决定簇C.MHC-Ⅱ类分子α1、β1区多态性决定簇D.MHC-Ⅱ类分子α2、β2区非多态性决定簇E.MHC-Ⅰ类分子的β2微球蛋白53.HLA-Ⅱ类分子主要表达在:A.T细胞表面B.血管内皮细胞表面C.APC表面D.胰岛β细胞表面E.上皮细胞表面54.MHC分子与抗原肽结合的部位是:A.多态性区B.非多态性区C.胞膜外区D.跨膜区E.胞浆区55.下列哪种分子不是MHC基因编码的?A.β2微球蛋白B.C4C.B因子D.HLA-Ⅰ类分子E.HLA-Ⅱ类分子56.下列哪类细胞不表达HLA-Ⅰ类分子?A.血管内皮细胞B.淋巴细胞C.粒细胞D.APCE.成熟红细胞57.T细胞识别的抗原是:A.可溶性的蛋白质抗原B.游离的蛋白质抗原C.类脂抗原D.与MHC结合并表达于细胞表面的抗原肽片段E.多糖类抗原58.CD4+T细胞识别的抗原是:A.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B.多糖类抗原C.游离的蛋白质抗原D.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E.类脂抗原59.CD8+T细胞识别的抗原是:A.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B.多糖类抗原C.游离的蛋白质抗原D.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E.类脂抗原60.APC处理过的外源性抗原与MHC结合后提呈给:A.B细胞B.CD4+T细胞C.CD8+T细胞D.巨噬细胞E.NK细胞61.内源性抗原在细胞内合成并与MHC分子结合后提呈给:A.B细胞B.CD4+T细胞C.CD8+T细胞D.巨噬细胞E.NK细胞62.Th1细胞可通过下列哪种作用产生免疫效应:A.非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B.分泌抗体C.特异性直接杀伤靶细胞D.释放细胞因子产生免疫效应E.ADCC作用63.下列哪种细胞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K细胞B.活化的Th细胞C.致敏的CTLD.Th2细胞E.NK细胞64.细胞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A.CTL与肿瘤细胞B.NK细胞与肿瘤细胞C.Th细胞与B细胞D.巨噬细胞与Th细胞E.树突状细胞与Th细胞65.穿孔素的结构与补体哪种成分相似:A.C2B.C3C.C5D.C9E.B因子66.与致敏CTL杀伤靶细胞无关的物质是:A.穿孔素B.颗粒酶C.溶菌酶D.Ca2+E.Fas配体67.特异性细胞免疫的两种基本形式是由哪些细胞介导的:A.Th 1、Th2B.Th1、TsC.Th1、CTLD.Th2、CTLE.Th2 、Ts68.关于T细胞和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对TD抗原的应答都产生记忆细胞B.对TD抗原的应答都需APC处理和提呈抗原C.都产生效应产物D.效应产物的作用均是特异性的E.都能形成免疫耐受69.关于TDTH介导的细胞免疫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主要是巨噬细胞和T细胞参与B.局部可出现组织损伤C.表现为单个核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D.伴有抗体水平增加E.炎症反应出现较迟70.受抗原刺激后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是:A.骨髓B.胸腺C.腔上囊D.淋巴结E.血液71.在免疫应答的感应阶段,巨噬细胞不具备下列哪种作用?A.释放IL-1促进淋巴细胞活化B.释放IL-2调节免疫应答C.摄取抗原D.加工、处理抗原E.产生协同刺激信号72.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是指:A.CD4分子与MHC-Ⅱ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B.CD8分子与MHC-Ⅰ类分子间的相互作用C.IL-1与相应受体间的相互作用D.IL-2与相应受体间的相互作用E.协同刺激分子与相应受体间的相互作用73.下列哪种细胞不参与体液免疫应答?A.T细胞B.B细胞C.巨噬细胞D.树突状细胞E.中性粒细胞74.TI抗原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A.抗原需经巨噬细胞加工、处理B.可产生各种类型的免疫球蛋白C.可发生再次应答D.只引起体液免疫E.可以引起细胞免疫75.抗体初次应答的特点是:A.以IgG为主B.IgG与IgM几乎同时产生C.抗体含量较高D.为低亲和性抗体E.抗体种类多76.抗体再次应答的特点是:A.IgM抗体显著升高B.抗体产生维持时间较长C.潜伏期较长D.抗体浓度较低E.抗体亲和力较低77.T细胞活化时,只有第一信号,缺乏第二信号,其结果是:A.导致T细胞分裂B.T细胞立即死亡C.T细胞处于克隆无应答状态D.导致T细胞克隆扩增E.以上都不是78.BCR识别抗原的特点是:A.受MHC-Ⅰ类分子的限制B.受MHC-Ⅱ类分子的限制C.识别抗原的线性决定簇D.直接结合游离抗原E.受MHC样分子的限制79.抗体分子上与抗原结合的相应部位是A.重链的C区B.轻链的C区C.铰链区D.重链和轻链的V区E.Fc片段80. 免疫球蛋白的CDR位于A.VH和CHB.VL和CLC.VL和VHD.CH和CLE.铰链区81.从理论上讲,IgM的抗原结合价为A.10价B.8价C.5价D.4价E.2价82.新生儿易发生消化道感染性疾病,与下述哪类Ig合成不足有关A.IgGB.SIgAC.IgMD.IgEE.以上都不是83.Ig的基本结构A.由二硫键连接四条相同的肽链组成B.由二硫键连接两条相同的肽链组成C.由二硫键连接一条重链和一条轻链组成的二肽链结构D.由二硫键连接一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的三肽链结构E.由二硫键连接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组成的四肽链结构84.Ig分型的依据为A.VH抗原性的差异B.CL抗原性的差异C.CH抗原性的差异D.VL抗原性的差异E.HVR抗原性的差异85.参与粘膜局部免疫的主要抗体为A.SIgAB.IgGC.IgMD.IgDE.IgE86.用胃蛋白酶可将IgG水解成A.2Fab段和Fc段B.F(ab′)2和Fc段C.F(ab′)2段和pFc′段D.2Fab段和pFc′段E.Fd段和pFc′段87.用木瓜蛋白酶可将IgG水解成A.2Fab和FcB.F(ab′)2段和pFc′段C.F(ab′)2和Fc段D.2Fab和pFc′E.以上都不是88.发生宫内感染时,脐血中含量升高的Ig是A.IgAB.IgGC.IgMD.IgEE.IgD89.CDR即为A.Fab段B.VHC.CHD.VLE.HVR90.巨球蛋白为A.SIgAB.IgGC.IgED.IgDE.IgM91.关于Ig的叙述,正确的是A.其基本结构是有1条重链和1条轻链组成的二肽链结构B.参与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过程C.可提呈抗原D.特异性不同的Ig可变区的氨基酸种类与排列顺序变化较大E.同一种属动物L链的氨基酸种类与排列顺序比较恒定92.用抗原免疫动物后获得的针对多种不同表位的混合抗体是A.单克隆抗体B.多克隆抗体C.基因工程抗体D.嵌合抗体E.生物导弹93.由单一克隆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单一抗原表位的均一抗体是A.单克隆抗体B.多克隆抗体C.基因工程抗体D.人源抗体E.嵌合抗体94.Ig的生物学功能不包括A.特异性结合相应抗原B.激活补体C.调理作用D.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E.直接溶解靶细胞95.血清中IgM为A.单体B.二聚体C.三聚体D.四聚体E.五聚体96.调理作用最强的Ig是A.SIgAB.IgGC.IgED.IgME.IgD97.最易引起免疫耐受的途径是:A.静脉注射B.腹腔注射C.皮下注射D.口服E.肌肉注射98.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A.参与级联反应的补体成分相同B.C5转化酶的组成相同C.C3转化酶的组成相同D.激活物质相同E.攻膜复合物的形成及其溶细胞效应相同99.参与经典激活途径识别阶段的是A.C1B.C2C.C3D.C4E.C5100.能作为补体经典激活途径激活物质的是A.IgG与抗原形成的免疫复合物B.IgMC.凝聚的IgAD.细菌脂多糖E.SIgA101.下述哪种成分不参与补体旁路激活途径A.B因子B.C2C.C5D.C3E.C9102.关于旁路激活途径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C3首先被激活B.激活物质为细菌脂多糖、凝聚的IgA和IgG4等C.在经典途径之后发挥作用D.P因子对旁路途径起正性调节作用E.旁路途径是补体系统的重要放大机制103.构成攻膜复合物的补体成分为4 B.C5b67 C.C6b78 D.C3bBb E.C5b~9A.C b2b4激活的补体成分是104.被C b2bA.C2B.C3C.C4D.C5E.C6105.裂解C3b、C4b的补体调节因子是A.I因子B.C1INHC.C4bpD.C8bpE.DAF 106.既有调理作用,又可介导免疫黏附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是A.C5a B.C2b C.C3b D.C4a E.C5b 107.阻止在正常宿主细胞表面形成攻膜复合物的补体调节因子是A.CR1B.H因子C.膜辅助蛋白D.I因子E.膜反应性溶解抑制物108.下述哪种成分为旁路途径的激活物质A.抗原抗体复合物B.IgMC.MBLD.IgGE.脂多糖109.具有趋化作用的补体裂解片段是A.C2aB.C2bC.C5bD.C3bE.C5a110.补体活性片段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称为A.细胞毒作用B.调理作用C.中和作用D.免疫黏附作用E.炎症介质作用111.参与MBL激活途径的为A.细菌脂多糖B.凝聚的IgAC.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D.IgME.IgG4112.补体的生物学作用不包括A.引起炎症反应B.免疫黏附作用C.溶细胞作用D.调理作用E.中和毒素113.关于补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C3B.生理情况下大多以无活性的酶前体形式存在C.由30多种可溶性和膜结合蛋白组成D.其作用是非特异的E.对热稳定114.有关补体经典激活途径的叙述,错误的是A.激活物质为游离或可溶性抗体B.每一个C1分子必需同时与两个以上Ig Fc段结合才能活化C.补体成分以C1、C4、C2、C3、C5~C9顺序发生级联活化反应4 E.C5转化酶为C4b2b3bD.C3转化酶为C b2b二、名词解释1、免疫2、免疫防御3、免疫自稳4、免疫监视5.抗原(Ag) 6.免疫原性 7.抗原性 8.抗原决定基 9.共同抗原10.异嗜性抗原11.分化群(CD)12.白细胞分化抗原13.超抗原(SAg)13.佐剂14.抗体(Ab)15.免疫球蛋白(Ig) 16.可变区 17.恒定区 18.超变区 19.调理作用 20.ADCC 21.中和作用 22.单克隆抗体(mAb)23.补体系统24.经典途径 25.MBL途径 26.旁路途径27.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三、简答题与问答题1.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和消极表现?2.何为抗原?何为表位?及二者间的关系。
免疫学复习题与答案(新1)

免疫学(新1)恭喜您已完成本次考试!本次考试您的分数为0单选题(200题,200分)1、下列英文缩写的中文含义不正确的是1分答案不确定A.IL—白细胞介素B.EPO—血小板生成素C.SCF—干细胞生长因子D.TNF—肿瘤坏死因子E.CSF—集落刺激因子考生答案:正确答案:B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答案解析:EPO为促红细胞生成素。
2、可溶性抗原定量测定常用的方法是1分答案不确定A.免疫印迹法B.ELISA(夹心法)C.直接凝集试验D.ELISA(间接法)E.免疫荧光技术考生答案:正确答案:B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答案解析:ELISA(夹心法)灵敏性强,特异性高,是可溶性抗原的定量测定方法。
3、抗原定性或定位常用的方法是1分答案不确定A.免疫印迹法B.ELISA(夹心法)C.直接凝集试验D.ELISA(间接法)E.免疫荧光技术考生答案:正确答案:E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答案解析:免疫荧光法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样品中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结合,以适当检测荧光的技术对其进行分析,是抗原定性或定位常用的方法。
4、测定HIV抗体确诊HIV感染常用的方法是1分答案不确定A.免疫印迹法B.ELISA(夹心法)C.直接凝集试验D.ELISA(间接法)E.免疫荧光技术考生答案:正确答案:A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答案解析:免疫印迹法将蛋白质转移到膜上,然后利用抗体进行检测,对已知表达蛋白,可用相应抗体作为一抗进行检测,是测定HIV抗体确诊HIV感染常用的方法。
5、血型鉴定常用的方法是1分答案不确定A.免疫印迹法B.ELISA(夹心法)C.直接凝集试验D.ELISA(间接法)E.免疫荧光技术考生答案:正确答案:C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答案解析:直接凝集试验用已知红细胞与血浆和被测血浆与红细胞进行交叉配血试验,观察凝集反应,是血型鉴定常用的方法。
6、与免疫原混合/结合后可提高免疫应答的物质是1分答案不确定A.载体分子B.免疫佐剂C.激活剂D.催化剂E.抑制剂考生答案:正确答案:B试题分数:1考生得分:0答案解析:免疫佐剂能非特异性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或改变免疫反应类型使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更强烈。
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1.BCR的VH基因片段数是A.27B.12C.65D.6E.15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2.TCR、BCR可变区基因重排的机制是A.7-12-9与7-12-9环出B.内含子之间环出C.7-12-9与9-23-7环出D.7-12-9与7-23-9环出E.7-23-9与7-23-9环出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3.细胞膜型Ig合成中恒定区基因所连接的外显子是A.SCB.CγC.CμD.σE.MC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4.经各种机制作用,一个个体内可产生的BCR多样性可高达A.十的十次方B.十的十五次方C.十的十三次方D.十的十四次方E.十的十六次方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5.有关BCR和抗体描述正确的是A.1个B细胞的BCR和分泌的抗体特异性不同B.二者编码的基因相同C.不具有类别转换D.基因重排发生于免疫应答阶段E.二者可变区不同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6.属于TCRγ链可变区的编码基因是A.D基因B.Cδ基因C.J基因D.Cγ基因E.Cμ基因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7.体细胞突变主要主要发生在A.T细胞分化阶段B.淋巴样造血干细胞阶段C.B细胞发育阶段D.成熟T细胞阶段E.B细胞介导免疫应答阶段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8.日本学者Tonegawa最初证明BCR在形成过程中A.体细胞突变B.类别转换C.N-插入D.可变区基因片段随机重排E.重链和轻链随机重组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9.TCRα链基因重排发生在A.V-J-D-CB.V-D-JC.V-JD.V-J-CE.V-D-J-C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10.BCR基因表达区别于TCR最大的特点是A.具有更多的N-插入B.同种型排斥C.高频率体细胞突变D.共显性E.同种异型排斥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淋巴细胞抗原识别受体的编码基因及多样性的产生。
抗原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抗原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1.甲、乙两种抗原都能与某一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这两种抗原相互称为A.共同抗原B.TD-AgC.半抗原D.TI-AgE.完全抗原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抗原2.对人体具有抗原和抗体二重性的物质是A.干扰素B.人抗白喉外毒素血清C.马抗破伤风血清D.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E.细菌外毒素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抗原3.用间位氨基苯甲酸与载体结合免疫实验动物,制备的抗血清能与哪种物质进行特异性结合反应A.邻位对氨基苯甲酸B.对氨基苯砷酸C.间位氨基苯甲酸D.间位对氨基苯磺酸E.苯胺;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抗原4.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与以下所有因素有关除了A.离子键B.非共价键C.共价化学键D.范德华力E.蔬水键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抗原5.下列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A.半抗原B.多糖C.脂类D.蛋白质E.核酸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抗原6.下列生物制品中一般对人无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苯胺B.类毒素C.人血浆丙种球蛋白D.动物来源的抗毒素E.BSA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抗原7.天然的佐剂是A.福氏完全佐剂B.百日咳杆菌C.多聚核苷酸D.福氏不完全佐剂E.外毒素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抗原8.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A.抗原的免疫反应性B.抗原决定基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象C.抗原决定基的性质D.抗原的异物性E.抗原的分子量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抗原9.决定抗原与抗体反应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A.TD-AgB.TI-AgC.抗原决定基D.佐剂E.载体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抗原10.有的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是因为A.TD-Ag刺激机体在胸腺内产生抗体B.TD-Ag在胸腺中被加工、处理后刺激机体产生抗体C.TD-Ag只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D.B细胞需要胸腺的辅助才能产生抗体E.TD-Ag需要巨噬细胞、T和B 细胞相互协作,才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抗原11.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C.自身抗原D.超抗原E.异嗜性抗原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抗原12.对人类而言,属于异嗜性抗原的物质是A.人抗白喉外毒素血清B.BSAC.破伤风抗毒素D.ABO血型抗原E.大肠杆菌O14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抗原13.抗原具有的免疫性能是A.耐受原性B.以上均可C.变应原性D.免疫原性E.免疫反应原性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抗原14.抗原在机体中不可能诱导出现A.自身免疫性疾病B.免疫耐受C.超敏反应D.免疫缺陷E.免疫排斥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抗原15.阿司匹林、氨基比林引起服用者出现溶血现象,解释的理论基础是依据A.载体-半抗原结合效应所致B.通过激活补体而使红细胞溶解C.药物可引起人红细胞溶解D.由细胞因子引起E.由针对药物的抗体引起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抗原16.凡具有强免疫原性的物质,一般的分子量应是A.≥10kDB.10kDC.<10kDD.<4kDE.100kD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抗原17.蛋白质分子中对免疫原性起关键作用的氨基酸是A.丝氨酸B.谷氨酸C.酪氨酸D.半胱氨酸E.甘氨酸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抗原18.决定某种物质免疫原性因素不包括A.特异性B.结构复杂性C.化学成分D.大分子性E.异物性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抗原19.B细胞识别抗原决定基的特点是A.特异性识别隐蔽抗原决定基B.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表面的决定基C.特异性识别载体与隐蔽的抗原决定基D.特异性识别载体决定基E.特异性识别所有的抗原决定基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抗原20.与载体偶联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A.完全抗原B.半抗原C.佐剂D.载体E.变应原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抗原。
高中抗原练习题

高中抗原练习题
抗原是指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的物质。
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疫苗的研制中,抗原的作用不可忽视。
以下是一些关于抗原的高中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对抗原的理解。
1. 抗原的定义是什么?
2. 抗原可以是哪些类型的物质?
3. 什么是自身抗原?为什么自身抗原在免疫系统中有重要作用?
4. 抗原与抗体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请简要描述特异性抗体与特异性抗原的互作机制。
5. 什么是免疫原性?抗原的免疫原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6. 请解释交叉反应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和意义。
7. 抗原的性质对免疫应答有哪些影响?请举例说明。
8. 请描述抗原识别和抗原呈递在免疫应答中的过程。
9. 请解释T细胞和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应答的不同机制。
10. 抗体与抗原结合后,有哪些后续的免疫应答过程?
11. 请简要介绍抗原递呈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12. 抗原的多样性对免疫系统有何重要意义?
以上是一些关于抗原的高中练习题。
通过解答这些题目,学生可以加深对抗原的理解,掌握免疫系统中抗原的重要作用,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医学免疫复习题

医学免疫复习题
导语:
免疫学是医学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研究生物体免疫机制的科学。
学好免疫学不仅是医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必备的知识。
免疫学复习题是检验学生对免疫学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方式。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医学免疫学的复习题,以帮助大家巩固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 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
A. 产生抗体
B. 产生记忆细胞
C. 识别和消除抗原
D. 产生细胞因子
2. 具有抗原特异性的分子是:
A. 抗体
B. 抗原
C. 细胞因子
D. 血小板
3. 免疫应答的第一道防线是:
A. 自然杀伤细胞
B. 细胞毒性T细胞
C. B细胞
D. 好中球
4.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通常发生在:
A. 淋巴结
B. 脾脏
C. 肺部
D. 肝脏
5. 免疫系统异常功能可能引发的疾病是:。
高考知识能力提升专题31 免疫调节知识拓展之(一)抗原相关知识

高考知识能力提升专题31 免疫调节知识拓展之(一)抗原1.抗原的性质(1)基本特性①免疫原性指抗原能被B、T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受体(TCR或BCR)识别及结合,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
②免疫反应性指抗原与其所诱导产生的免疫应答效应物质(活化的T/B细胞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结构复杂的蛋白质大分子通常为完全抗原。
然面,某些小分子物质单独不能诱导免疫应答,即不具备免疫原性,但当其与大分子蛋白质或非抗原性的多聚赖氨酸等载体交联或结合后可获得免疫原性,成为完全抗原,此类小分子物质称为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
半抗原可与免疫应答效应物质结合,具备免疫反应性。
(2)抗原特异性①定义即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及其与应答效应产物发生结合均显示专一性,某一特定抗原只能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该抗原的活化T/B细胞或抗体,且仅能与该淋巴细胞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②表位——抗原特异性的决定因素Ⅰ.定义表位是抗原分子中决定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抗原与T/B细胞抗原受体(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与功能单位。
Ⅱ.组成表位通常由5~1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也可由多糖残基或核苷酸组成。
Ⅲ.种类a.线性表位:线性表位由连续的氨基酸序列构成(下图E1、E3),T细胞仅识别由抗原递呈细胞(APC)加工后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结合并提呈到APC表面的线性表位,此类表位称T细胞表位。
由8~10个氨基酸组成的是CD8+T细胞表位,13-17个氨基酸构成CD4+T细胞表位。
b.构象表位:由不连续但空间上相邻的多个氨基酸构成构象表位(下图E2)。
大多数构象表位和少数线性表位无需APC加工和提呈,能直接被B细胞识别,属于B细胞表位,一般由5~15个氨基酸构成。
Ⅳ.数量天然蛋白大分子通常有多个表位,属于多价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多种特异性抗体。
一个半抗原相当于一个表位。
医师三基基本理论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抗原一抗体反应、单克隆抗体

医师三基基本理论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抗原一抗体反应、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沉淀反应)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简答题 2. A1型题1.试述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
正确答案:抗原抗体反应是抗原和相应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这种特异性结合是基于抗原决定簇(表位)与抗体超变区分子间的结构互补性与亲和性,即两者分子构型高度互补,而且抗原表位与抗体超变区必须紧密接触,才可能有足够的结合力。
涉及知识点:抗原一抗体反应2.简述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
正确答案:(1)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克隆选择学说,即一个克隆产生一种抗体。
(2)将免疫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杂交,产生杂交瘤细胞,保持双方亲代细胞产生抗体与无限繁殖的特性。
(3)利用代谢缺陷补救机制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经有限稀释法,并进行克隆化,然后大量培养增殖,制备所需的各种单克隆抗体。
涉及知识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3.什么是基因工程抗体?正确答案:基因工程抗体又称基因重组抗体,即在充分认识Ig的基因结构和功能基础上,应用DNA重组和蛋白质工程技术,按需要在基因水平上对编码Ig分子的基因进行切割、拼接与修饰等,并导入受体细胞,使之表达出新型抗体分子。
涉及知识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4.简述抗原一抗体反应的免疫学检测技术在临床试验诊断中的应用。
正确答案:(1)单向扩散试验:用于测定多种血浆蛋白(如IgG、IgA、IgM的定量测定)。
(2)双向扩散试验:可用于鉴定抗原或抗体的特征性(包括检测某种抗原,如AFP;检测某种抗体,如抗核抗体),抗原半定量滴定抗体的效价等。
(3)直接凝集反应:用于抗原或抗体的定性或半定量的检测。
(4)间接凝集反应:用于各种抗体和可溶性抗原的检测。
(5)胶乳凝集试验:用于类风湿因子等的检测。
(6)免疫电泳:定性试验,主要应用于纯化抗原和抗体成分的分析及正常和异常免疫球蛋白的识别与鉴定。
(7)放射免疫与放射免疫分析:用于微量蛋白质、激涉及知识点:沉淀反应5.抗原抗体复合物吸引在一起依靠A.分子间吸引力B.流体静力吸引力C.电荷吸引力D.分子间吸引力、电荷吸引力E.分子间吸引力、流体静力吸引力、电荷吸引力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抗原一抗体反应6.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A.抗原抗体结合牢固不易受环境影响B.解离后抗体不能再与抗原结合C.解离后抗体的活性和特异性保持不变D.解离后抗体结构活性改变E.解离后抗体的特异性改变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抗原一抗体反应7.血清学实验的前带现象是指A.抗体过量B.抗原过量C.凝集明显D.沉淀物显著E.溶血明显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抗原一抗体反应8.抗原抗体分子结合的最适比例称为最适比,此时A.上清中有少量游离抗体B.上清中有少量游离抗原C.上清中几乎无游离抗原或抗体存在D.出现沉淀物是肉眼看不见的E.上清中有少量的游离抗原抗体存在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抗原一抗体反应9.抗原抗体反应中,抗体过剩时的沉淀反应称为A.前带B.后带C.带现象D.等价带E.前后带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抗原一抗体反应10.血清学反应最适宜的pH为A.2.5~4.5B.5~6C.6~8D.7~9E.3~4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抗原一抗体反应11.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有A.电解质、pH和反应体积B.抗原抗体的浓度、反应体积和温度C.电解质、pH和温度D.温度、pH和反应体积E.温度、反应体积和pH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抗原一抗体反应12.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病与下列哪项有关A.隐蔽抗原的释放B.交叉抗原的存在C.免疫调节功能缺陷D.自身抗原的改变E.隐蔽抗原的释放、自身抗原的改变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抗原一抗体反应13.A群乙型溶血链球菌感染后引起肾炎是由于A.链球菌与肾小球基膜有共同的抗原B.促进隐蔽抗原的释放C.自身抗原的改变D.免疫调节功能异常E.促进隐蔽抗原的释放、自身抗原的改变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抗原一抗体反应14.下述抗原抗体反应中,不属于沉淀反应的是A.单向免疫扩散试验B.双向免疫扩散试验C.抗球蛋白反应D.免疫比浊法E.火箭免疫电泳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抗原一抗体反应15.能促进骨髓中多能造血干细胞定向分化与增殖的IL是A.IL一1B.IL一2C.IL一3D.IL一4E.1L一5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6.单克隆与多克隆抗体的主要区别之一是A.与抗原结合牢固B.对热稳定C.高度特异性D.与之结合的抗原不同E.以上均不是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7.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载体有A.细菌B.病毒C.衣原体D.质粒和噬菌体E.支原体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8.HAT培养基加入甲氨蝶呤的目的在于A.促进脾细胞的生长B.抑制融合细胞生长C.抑制骨髓瘤细胞生长D.抑制细菌生长E.促进融合细胞生长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19.下列实验属于沉淀反应的是A.肥达反应B.外裴反应C.抗链球菌“0”实验D.Ascoli实验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沉淀反应20.关于“火箭电泳”,哪些叙述是正确的A.利用了“单向免疫扩散”的原理B.利用了“双向免疫扩散”的原理C.利用了“平板电泳”的原理D.由在“单向免疫扩散平板”两端加上电场而形成E.利用凝集反应的原理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沉淀反应21.单向琼脂扩散法测定是A.定性实验,不能定量B.定量实验,不能定性C.可通过标准曲线求出待测样:本含量D.沉淀环大小可直接反映待测样本含量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沉淀反应22.单向琼脂扩散法检测时,沉淀环的大小与样品内抗原的含量呈A.反比关系B.对数关系C.直线关系D.正比关系E.函数关系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沉淀反应23.下列哪一个试验不属于沉淀反应A.免疫比浊法B.双向免疫扩散法C.单向免疫扩散法D.Coomb试验E.环状沉淀反应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沉淀反应24.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时,为了保证准确测定靶物质浓度,必须使A.检测抗原过量B.检测抗体过量C.充分稀释待测样品D.有足够强度的发射光E.B+D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沉淀反应。
人教(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学案+练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人教(2019)生物选择性必修一(学案+练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抗原与抗体(1)抗原:能够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
一般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等特点。
(2)抗体:机体接受特定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产生的专门应对抗原的一类蛋白质。
例如抗毒素、凝集素等抗体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即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
2.免疫细胞 名称来源 功能 树突状细胞造血干细胞 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 巨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B 细胞 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 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分化为浆细胞、记忆B 细胞辅助性 T 细胞 造血干细胞(胸腺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泌细胞因子,辅助B 细胞和细胞毒性T 细胞的活化细胞毒性T细胞 造血干细胞(胸腺中发育) 识别抗原,增殖分化为细胞毒性T 细胞和记忆T 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发挥免疫效应浆细胞B 细胞或记忆B 细胞 合成并分泌抗体 记忆细胞B 细胞、T 细胞或记忆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1)参与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 细胞、B 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
(2)过程。
(3)结果:在多数情况下,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等,进而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
(4)B细胞活化的三个条件:病原体与B细胞接触;辅助性T细胞表面特定的分子与B细胞结合;细胞因子的作用。
(5)抗体的作用:与抗原特异性结合,抑制病原体的增殖和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4.细胞免疫(1)参与细胞:抗原呈递细胞、辅助性T细胞、记忆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
(2)过程。
(3)结果:活化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或靶细胞)密切接触,使其裂解死亡,释放出病原体,最终病原体被吞噬、消灭。
(4)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条件:需要靶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的参与。
(5)记忆T细胞的功能: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时,立即分化为细胞毒性T细胞,迅速、高效地产生免疫反应。
5.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应答(1)记忆细胞的特点: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
1、抗原复习题

抗原复习题一、选择题[A型题]1.免疫原性是指:A.抗原分子能与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B.抗原分子不能与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C.抗原分子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D.抗原分子不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E.抗原与载体结合后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2. 抗原的免疫反应性是指:A.抗原与载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B.抗原与表位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C.抗原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D.抗原对机体的反应性E.抗原引起自身反应淋巴细胞活化的特性3.下列哪种物质免疫原性最强?A.多糖B.类脂C.蛋白质D.小分子肽E.核酸4.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A.抗原表位的数量B.抗原分子量的大小C.抗原决定簇的性质、结构及空间构型D.抗原结构的复杂性E.抗原的化学组成5.抗原与抗体结合发生交叉反应是因为:A.抗原和抗体性状相似B.不同抗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C.抗原的分子量较大 D.抗原和抗体的大小相近 E.抗体为多聚体6.宿主遗传性对免疫原性的影响取决于下列哪种因素?A.宿主的年龄B.Ir基因C.抗原的性质D.抗原的剂量E.抗原的进人途径7.一般而言,高分子量物质其免疫原性强是因为:A.对中枢免疫器官刺激强B.化学结构不稳定,易被巨噬细胞吞噬C.分子量越大,其表面抗原决定簇越多D.易被机体破坏,而被循环抗体结合E.带负电荷多,免疫原性强8.天然抗原的最常见结合价是:A.单价B.双价C.多价D.三价E.以上都不是9.必须与蛋白质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的是:A.半抗原B.免疫佐剂C.变应原D.耐受原E.超抗原10.关于构象决定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被BCR直接识别B.隐藏在蛋白质分子内部C.即线性决定簇D.需经APC摄取、加工处理后,才能与抗体结合E.为免疫原性多肽片段11.关于T淋巴细胞决定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一般由数化学基团组成B.多存在于天然蛋白质分子表面C.一般为免疫原性多肽D.经加工处理后能被B淋巴细胞识别E.不经加工处理即可被T淋巴细胞识别12.异物是指:A.异种物质B.同种异体物质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D.胚胎期未曾与机体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E.以上均是13.一般不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分子应小于:A.100万DALB.10万DALC.5万DALD.1万DALE.4kDAL14.在抗原分子中的能够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因称之为:A.抗原决定基/表位 C.抗原结合价B.异嗜性抗原 D.类毒素 E.完全抗原15.TI-抗原:A.数是蛋白质分子B.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C.可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由于无免疫记忆,故无再次免疫应答E.需要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后才能引起免疫应答16.TD-Ag:A.是指在胸腺中加工处理的抗原B.可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C.不能诱导产生免疫记忆D.只能诱导产生IgM类抗体E.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和(或)体液免疫应答17.用下列哪种物质再次免疫时,能发生抗半抗原的再次抗体应答?A.相同的半抗原B.相同的载体C.相同的半抗原在相同的载体上D.相同的半抗原在不同的载体上E.不同的半抗原在相同的载体上18.将外毒素转变为类毒素:A.可增强毒素的免疫原性B.可降低毒素的免疫原性C.可增强毒素的毒性D.可脱去毒素的毒性E.可改变毒素的特异性19.异嗜性抗原:A.不是种属特异性抗原B.可引起交叉反应的发生C.是共同抗原D.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与此抗原有关E.以上均对20.对人体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自身移植的皮肤B.异体移植的皮肤C.自身释放的晶体蛋白D.动物的免疫血清E.异种血型的红细胞21.正常情况下,自身组织成分无免疫原性是由于:A.体内有针对自身组织成分的抑制性T淋巴细胞B.自身组织成分分子量小C.自身组织成分无抗原决定簇D.胚胎期机体形成对自身组织成分的免疫耐受E.自身组织成分分子结构简单22.用肺炎球菌荚膜多糖免疫裸鼠,将出现下列哪项结果?A.小鼠无任何免疫应答产生B.有IgM抗体产生C.抗体产生快但维持时间长D.有IgG抗体产生E.如再次遇到相同抗原,小鼠将出现再次免疫应答23.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超抗原24.肿瘤相关性抗原是:A.为某一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抗原B.肿瘤细胞不表达的抗原C.正常组织细胞不表达的抗原D.肿瘤细胞高表达正常细胞也可少量表达的抗原E.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都可高表达的抗原25.免疫佐剂的作用是:A.降低循环抗体水平B.防止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发生C.增加抗原的免疫原性D.防止巨噬细胞吞噬抗原E.防止局部炎症的产生26.下列关于抗原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A.大分子蛋白质抗原常含有多种不同的抗原决定簇B.抗原诱导免疫应答必须有T细胞辅助C.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D.抗原并不一定只诱导正免疫应答E.半抗原虽无免疫原性,但可与相应抗体结合27.决定免疫原性因素不应包括:A 特异性 B.异物性 C.高分子量 D.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E.宿主遗传性28.同种异型抗原不包括:A.ABO血型抗原B.Forssman抗原C.HLA分子D.Ig的同种异型抗原E.Rh血型抗原29.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是A.同种异型抗原B.异种抗原 C.自身抗原 D.独特型抗原E.超抗原30.只具有与抗体结合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是A. 自身抗原B. 完全抗原C. 半抗原D.胸腺依赖性抗原E.胸腺非依赖性抗原31.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A.特异性反应B.交叉反应 C.非特异性反应D.过敏反应 E.以上都不是32.异嗜性抗原的本质是A.完全抗原B.共同抗原 C.改变的自身抗原 D.同种异型抗原 E.半抗原33.马血清抗毒素对人而言属于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 C.独特型抗原 D.共同抗原 E.合成抗原34.TD-Ag得名,是因为它A.在胸腺中产生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 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要T细胞辅助35.下列哪种物质不是TD-Ag?A.血清蛋白B.细菌外毒素C.类毒素 D.细菌脂多糖E.IgM36.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A.半抗原B.抗体C.抗原D.既是抗体又是抗原E.超抗原37.超抗原A.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B.须经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C.与自身免疫病无关 D.有严格的MHC限制性E.只能活化一个相应的T细胞克隆38.半抗原的特性是具有A.免疫原性B.免疫耐受性C.免疫反应性D.免疫特异性 E。
第一章 抗原

河南科技大学教案首页课程名称:免疫学计划学时 2授课章节:第 1章抗原Ⅰ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重点掌握抗原、抗原性、完全抗原、半抗原及免疫原、耐受原和变应原的概念;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表位及其类型;载体现象和载体效应。
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抗原与免疫原的概念第二节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第三节抗原表位教学重点和难点:抗原、抗原性、完全抗原、半抗原及免疫原、耐受原和变应原的概念;表位及其类型。
授课方式、方法和手段:讲课,多媒体作业与思考题:1、抗原、抗原性、完全抗原、半抗原及免疫原、耐受原和变应原的概念。
2、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3、表位及其类型,T细胞表位和B细胞表位有何不同?第一章抗原第一节抗原与免疫原的概念一、抗原凡是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效应性淋巴细胞并能与之结合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antigen)。
人们对抗原的认识有一个发展过程。
早期对抗原作用的理解,侧重于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
继而,人们认识到抗原也可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而在细胞免疫中不一定能检测到抗体。
随后,人们发现抗原刺激抗体有时可引起负免疫应答。
因而根据对抗原和免疫应答认识的进展,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了较全面和确切的抗原定义。
由于抗原和机体本身条件以及相互接触时的具体情况不同,免疫应答就其表面现象看来可以是正免疫应答或负免疫应答。
因而广义概念的抗原又可以分别称为抗原(狭义)、变应原和耐受原。
(一)免疫原(immunogen)在具有免疫应答能力的机体中,能使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称为免疫原。
半抗原不是免疫原。
(二)免疫原(tolerogen)。
在某些情况下,抗原也可诱导相应的淋巴细胞克隆对该抗原表现出特异性无应答状态,称为免疫耐受(immune tolerance)。
这些抗原称为耐受原(三)变应原(allergen)有些抗原还可以引起机体发生过强的免疫应答而导致组织发生病理性损伤,称为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免疫学基础复习题一

免疫学基础复习题一(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免疫学基础复习题一1、免疫是指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B、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C、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D、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2、免疫对机体是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害无利D、有利无害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3、医学免疫学研究的是A、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机体防御能力B、抗原抗体间的相互作用关系C、人类免疫现象的原理和应用D、动物对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E、细胞突变和免疫监视功能4、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调节5、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A、免疫监视B、免疫缺陷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自稳6、机体免疫防御反应异常增高,可引发A、严重感染B、自身免疫病C、肿瘤D、免疫缺陷病E、超敏反应7、抗体免疫耐受功能失调,可引发A、免疫缺陷病B、自身免疫病C、超敏反应D、病毒持续感染E、肿瘤8、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A、反复感染B、肿瘤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增生性疾病9、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免疫耐受E、自身免疫病10、能与抗体配合产生溶菌作用的物质是A、补体B、巨噬细胞C、NK细胞D、细胞因子E、T细胞11、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免疫分子是A、细胞因子B、补体C、抗体D、MHC分子E、抗菌肽12、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是A、同种异型抗原B、异种抗原C、自身抗原D、独特性抗原E、超抗原13、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但能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是A、自身抗原B、完全抗原C、半抗原D、胸腺依赖性抗原E、胸腺非依赖性抗原14、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A、特异性反应B、交叉反应C、非特异性反应D、过敏反应E、中和反应15、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是A、胸腺依赖性抗原B、胸腺非依赖性抗原C、异种抗原D、自身抗原E、內源性抗原16、下列免疫原性最强的物质是A、脂多糖B、多糖类C、蛋白质D、DNAE、脂肪17、易嗜性抗原的本质是A、异种抗原B、共同抗原C、改变的自身抗原D、同种异型抗原E、半抗原18、与载体蛋白偶联后可获得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半抗原B、完全抗原C、酵母多糖D、超抗原E、脂多糖19、本身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异嗜性抗原B、抗体C、补体D、半抗原E、细菌多糖20、ABO血型抗原对人体而言是A、异种抗原B、自身抗原C、异嗜性抗原D、共同抗原E、同种异型抗原21、引起同胞兄弟之间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属于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自身抗原D、独特性抗原E、共同抗原22、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A、抗原决定簇B、抗原的大小C、抗原的电荷兴致D、载体的性质E、抗原的物理性状23、刺激B细胞产生抗原无需Th细胞协助的物质是A、血清白蛋白B、细菌外毒素C、类毒素D、细菌脂多糖E、免疫球蛋白24、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A、半抗原B、抗体C、抗原D、既是抗体又是抗原E、人工结合抗原25、免疫学中的非己物质不包括A、异种物质B、同种异体物质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 C、胚胎期免疫细胞接触过的自身物质 E、胚胎期免疫细胞未接触过的自身物质26、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隐蔽自身抗原诱发自身免疫的物质是A、血小板B、红细胞C、白细胞D、血浆E、精液27、将外毒素转变为类毒素可A、增强毒素的免疫原性B、降低毒素的免疫原性C、增强毒素的毒性D、脱去毒素的毒性E、改变毒素的免疫原性28、下列物质中 TI-Ag的是A、血清蛋白B、细菌外毒素C、类毒素D、细菌脂多糖E、细菌肽聚糖29、马血清抗毒素对人而言属于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独特型抗原D、共同抗原E、合成抗原30、对抗原错误的叙述是A、抗原通常含有多种不同的抗原表位B、抗原诱导免疫应答必须有T细胞辅助C、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有相同的抗原表位D、抗原并不一定只诱导正免疫应答E、半抗原自身虽无免疫原性,但可与相应抗体结合31、抗原分子的免疫原性是指A、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特性B、能与免疫应答产物结合的特性C、能与大分子载体结合的特性D、诱导机体发生耐受的特性E、诱导机体产生免疫效应的特性32、免疫原性最弱的抗原是A、多糖类B、脂蛋白C、糖蛋白D、脂类E、脂多糖33、抗原分子表面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化学基团称为A、共同抗原B、类属抗原C、交叉抗原D、抗原决定基E、线性表位34、通常高分子量物质免疫原性强的原因是A、对中枢免疫器官刺激强B、化学结构不稳定,易被巨噬细胞吞噬C、分子量越大,其表面抗原决定基越多D、易被机体破坏,而被循环抗体结合E、带负电荷多,免疫原性强35、眼晶状体蛋白属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隐蔽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肿瘤抗原36、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是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隐蔽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肿瘤抗原37、血型抗原和组织相容性抗原是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隐蔽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肿瘤抗原38、类毒素和抗毒素是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隐蔽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肿瘤抗原39、补体系统是A、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可被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B、存在正常血清中,是一组对热稳定的组分C、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随抗原刺激而血清含量升高D、由30多种蛋白组成的多分子系统,具有酶的活性和自我调节作用E、正常血清中的单一组分,其含量很不稳定40、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A、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B、所需离子相同C、C3转化酶的组成相同D、激活物质相同E、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相同41、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A、C1B、C3C、C5D、C2E、C442、构成膜攻击复合物的补体成分是A、C5b~9B、C6b~9C、C5b~7D、C5b~8E、C6b~843、下列哪种成分是C5转化酶A、C3bBbPB、C4b2bC、C3bBbD、C3bBb3bE、C5b~944、补体系统三种激活途径均必须有哪种成分参加A、C1qB、C4和C2C、C3D、B因子E、D因子45、具有刺激肥大细胞说颗粒、释放组胺的补体裂解产物是A、C3aB、C3bC、C5bD、C4bE、C2a46、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不包括A、C3B、I因子C、D因子D、B因子E、P因子47、具有调理作用的补体裂解产物是A、C4aB、C5aC、C3aD、C3bE、C5b48、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是A、C3~C9B、C5~C9C、C1~C9D、C1~C4E、C1、C2、C449、C1s的作用对象是A、C2a C3aB、C3a C5aC、C3b C4bD、C2 C4E、C5a C350、经典途径中各补体成分激活的顺序是A、C9B、C9C、C9D、C9E、C951、既参与补体经典途径,又参与旁路途径的补体成分是A、C1~C9B、C1~C5C、C3~C9D、C5~C9E、C2~C952、下列哪种补体成分与C3转化酶形成无关A、C3B、C2C、C4D、C5E、B因子53、能协助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补体裂解片段是A、C3aB、C3bC、C5aD、iC3bE、C3d54、补体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被称为补体的A、炎症介质作用B、调理作用C、免疫黏附作用D、溶菌和细胞毒作用E、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55、在补体经典激活过程中,不被裂解的组分是A、C1B、C2C、C3D、C4E、C656、不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成分是A、C3B、C4C、C5D、D因子E、B因子57、C1q能与哪些Ig的Fc段结合A、IgG1 IgG3 IgG4 IgMB、IgG1 IgG2 IgG3 IgAC、IgG1 IgG2 IgD IgMD、IgG1 IgG2 IgG3 IgME、IgG IgA IgM IgG458、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补体裂解片段是A、C3bB、C2aC、C3aD、C4aE、C5a59、既有趋化作用又可激发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的补体裂解产物是A、C3bB、C4bC、C4aD、C5aE、C2a60、具有免疫黏附作用的补体片段为A、C5bB、C5aC、C4aD、C3bE、C4b61、多数补体灭活温度及时间是A、56℃30分钟B、4℃2小时C、—20℃1天D、37℃30分钟E、室温30分钟62、补体激活旁路途径过程中不包括A、C3裂解为C3a和C3bB、C4裂解为C4a和C4bC、C5裂解为C5a和C5bD、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E、过敏毒素的产生63、C5a具有的生物学活性是A、促C3转化酶形成B、趋化作用C、参与膜攻击单位的形成D、调理作用E、促CT酯酶形成64、补体不具备下列哪种作用A、溶菌和细胞毒作用B、中和毒素作用C、调理作用D、炎症介质作用E、免疫调节作用65、能与免疫复合物结合的补体成分是A、C1qB、C1rC、C1sD、C2E、P因子。
《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题(1)

A、 花粉 B、 同种异型抗原 C、 螨 D、 青霉素 正确答案: B
30、产气荚膜梭菌的致病性错误叙述的是
A、 可引起严重的创伤感染 B、 以组织气肿、水肿、坏死为主要病理表现 C、 致病因素为荚膜、鞭毛、内毒素和酶 D、 可引起食物中毒 正确答案: C
31、释放介导 I 型超敏反应生物活性介质的细胞是
27、属于无性孢子的是
A、 分生孢子 B、 叶状孢子 C、 孢子囊孢子 D、 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 D
28、关于葡萄球菌凝固酶的性质叙述错误的是
A、 大多数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凝血酶,而非致病性葡萄球菌一般不产生 B、 能使含有枸橼酸盐等抗凝剂的兔或人血浆发生凝固 C、 凝固酶引起机体产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D、 感染易于局限和形成血栓 正确答案: C
14、隐性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属于
A、 人工被动免疫 B、 人工主动免疫 C、 自然主动免疫 D、 自然被动免疫 正确答案: C
15、下列哪种细胞因子不是活化的 T 淋巴细胞产生的
A、 IFN-γ B、 IL-2 C、 IL-4 D、 IL-1 正确答案: D
16、不成熟 B 细胞表达的 mIg 主要为
A、 巨噬细胞 B、 单核细胞 C、 肥大细胞 D、 B 细胞 正确答案: C
32、一般抗原物质经哪种途径免疫机体产生的应答最强
A、 皮内 B、 静脉 C、 口服 D、 腹腔 正确答案: A
33、不属于霍乱弧菌生物学特性的是
3、Ⅳ型超敏反应可经下列哪一种成分被动转移
A、 巨噬细胞 B、 淋巴细胞 C、 血清补体 D、 中性粒细胞 正确答案: B
4、从抗原化学性质来讲,免疫原性最强的是
A、 脂多糖 B、 多糖类 C、 蛋白质 D、 DNA 正确答案: C
1-2抗原

抗原的概念与性质( 抗原的概念与性质(★) 抗原的类型及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佐剂(adjuvant) 佐剂(adjuvant)
复习思考题
名词解释:Ag、表位、TD-Ag、TI-Ag、 名词解释:Ag、表位、TD-Ag、TI-Ag、 异嗜性抗原、HLA抗原 超抗原、佐剂。 抗原、 异嗜性抗原、HLA抗原、超抗原、佐剂。 简述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简述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如何理解Ag-Ab反应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如何理解Ag-Ab反应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反应的特异性与交叉反应 试列举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试列举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二、抗原的重要特性
免疫原性【影响因素复杂,主要分为抗原与宿主两个方面】 影响因素复杂,主要分为抗原 宿主两个方面 抗原与 两个方面】 异物性(相对的概念) 异物性(相对的概念)
——指抗原物质与机体正常组织成分间的差异性。 ——指抗原物质与机体正常组织成分间的差异性。
理化性状
有机物、分子量、结构复杂性、易接近性、物理状态。
HLAHLA-Ⅰ、Ⅱ类分子的结构、分布和功能 类分子的结构、
HLA 分子
HLA I类分子
分子 结构
α链(α1, α 2, α 3) +β2m
肽结合 结构域
α1+α2
组织 分布
所有有核 细胞表面
功 能
识别和提呈内源 性抗原肽, 性抗原肽,供 CD8+T细胞识别
HLA α链 II类分子 II类分子 (α1, α2 ) +β链 +β链 (β1, β2 )
一、抗原(antigen,Ag)的概念 抗原(antigen,Ag)
抗体 免疫系统
抗原
刺激机体
致敏T 致敏T细胞
免疫学复习题(1)

第一、二章免疫学发展简史与期展望,免疫组织和器官一、单项选择题1.免疫的概念是:A.机体的抗微生物感染功能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功能D.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2.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首先激起机体的免疫应答类型是:A.固有性免疫应答B.适应性免疫应答C.两者同时被激起D.以上都不是E.以上都是3.免疫应答对机体是:A.有利的反应B.不利的反应C.有时有利,有时不利D.适当时有利,不适当时不利E.以上都不是4.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A.胸腺和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B.骨髓和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C.淋巴结和脾脏D.淋巴结和骨髓E.骨髓和胸腺5.人类免疫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淋巴结和胸腺B.淋巴结和骨髓C.骨髓和脾脏D.骨髓和胸腺E.淋巴结和脾脏6.周围免疫器官包括:A.骨髓、淋巴结、脾脏B.胸腺、脾脏、粘膜组织C.腔上囊、脾脏、扁桃体D.脾脏、淋巴结、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E.扁桃体、骨髓、淋巴结7.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骨髓B.法氏囊C.脾脏D.胸腺E.淋巴结8.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是:A.骨髓B.法氏囊C.脾脏D.胸腺E.淋巴结9.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定居的部位是:A.中枢免疫器官B.周围免疫器官C.胸腺D.骨髓E.腔上囊10.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免疫场所是:A.骨髓B.周围免疫器官C.中枢免疫器官D.胸腺E.以上都不是11.免疫系统的组成是: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粘膜免疫系统B.免疫细胞、、中枢免疫器官、免疫分子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D.免疫分子、粘膜免疫系统、免疫细胞E.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12.免疫活性细胞是指: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粒细胞系B.淋巴细胞系、红细胞C.粒细胞系、红细胞D.淋巴细胞系、单核吞噬细胞系统E.T、B淋巴细胞二、多项选择1.执行固有免疫应答功能的细胞有:A.NK细胞B.B细胞C.T细胞D.单核巨噬细胞E.中性粒细2.执行适应性免疫应答功能的细胞有:A.NK细胞B.B细胞C.T细胞D.单核巨噬细胞E.中性粒细胞3.免疫系统包括:A.免疫细胞B.免疫分子C.免疫原D.免疫器官E.中枢免疫器官4.免疫细胞包括:A.淋巴细胞系B.单核-巨噬细胞系C.神经细胞D.粒细胞系E.抗原递呈细胞5.固有性免疫的特点包括:A.先天性B.非特异性C.无记忆性D.相对稳定E.感染晚期起作用#6.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包括:A.后天性B.特异性C.记忆性D.不稳定性E.感染早期起作用7.关于NK细胞,以下正确的叙述是:A.由淋巴系祖细胞分化而来;B.能介导ADCC作用;C.识别靶细胞具有特异性;D.执行固有免疫应答;E.体积较大8.关于中枢免疫器官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B.人类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C.骨髓是诱导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D.胸腺是诱导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E.是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9.周围免疫器官包括:A.淋巴结B.脾脏C.胸腺D.骨髓E.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10.关于适应性免疫应答, 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A.能识别异己B.有记忆性C.有特异性D.有MHC限制性E.由多种细胞系参与完成三、名词解释1.免疫<immunity>2.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3.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四、问答题1.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方式与作用.★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1.E2.A3.D4.E5.D6.D7.A8.C9.B 10.B 11.E 12.E二、多项选择1.A D E2.B C D3.A B D4. A B D E5. A B C D6.A B C D7.A B D E8.A B C D9.A B E 10.A B C D E第三章抗原一、单项选择题1.抗原分子的免疫原性是指A.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特性B.与免疫应答产物结合的特性C.与大分子载体结合的特性D.诱导机体发生耐受的特性E.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2.抗原分子表面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化学基团称为A.共同抗原B.类属抗原C.交叉抗原D.表位E.异嗜性抗原3.抗原分子的特异性取决于A.抗原分子量的大小B.抗原的物理性状C.抗原的种类D.抗原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E.抗原分子结构的复杂性4.只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为A.抗原B.免疫原C.完全抗原D.半抗原E.变应原5.引起人类不同个体间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是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C.异嗜性抗原D.共同抗原E.交叉抗原6.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抗原称为A.类属抗原B.交叉抗原C.同种抗原D.异嗜性抗原E.特异性抗原7.下列哪种物质在一定情况下可成为自身抗原诱导自身免疫A.血小板B.红细胞C.白细胞D.血浆E.精液8.一般认为分子量在多少以上才具有免疫原性A.1 kD B.5 kD C.10 kD D.50 kD E.100 kD9.抗原物质经哪种途径免疫机体应答能力最强A.皮下B.皮内C.腹腔D.静脉E.口服10.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称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C.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独特型抗原11.独特型抗原存在于抗体的哪一功能区A.VL、VH B.CL、CH1 C.CH2D.CH3 E.CH4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抗原分子构象决定基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是指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B.多位于分子内部C.又称线性决定基D.主要由BCR识别E.是有多肽的空间构象形成2.对人而言,下列哪种物质具有异物性A.脑组织B.病原微生物C.动物血清D.眼晶体蛋白E.血小板3.关于抗原分子顺序决定基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序列上相连续的氨基酸片段B.位于抗原分子内部C.主要是T细胞决定基D.位于抗原分子表面E.又称线性决定基4.关于半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既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B.只具有免疫原性而无免疫反应性C.只具有抗原性而无免疫原性D.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就具有免疫原性E.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就具有抗原性5.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因素是A.表位的性质B.表位的数目C.表位与载体结合D.表位的空间构象E.表位的结合价6.关于TD-Ag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大多为蛋白质类的B.诱导物质抗体产生时需细胞辅助TC.只产生IgM类抗体D.不能产生免疫记忆E.既能诱导体液免疫应答,又能诱导细胞免疫应答7.关于TI-Ag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诱导抗体产生时不需T细胞辅助B.只产生IgM类抗体C.不能产生免疫记忆D.无MHC限制性E.既能诱导体液免疫应答,又能诱导细胞免疫应答8.关于半抗原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又称表位B.单独无免疫原性C.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D.与大分子载体结合后具有免疫原性E.具有免疫原性9.关于抗原决定基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是抗原分子中特殊的化学基团B.是与BCR结合的基本单位C.是与TCR结合的基本单位D.又称为表位E.是与抗体结合的基本单位10.下列哪项是T细胞表位的特点★A.一般为线性表位B.存在于抗原分子的任意部位C.无MHC限制性D.其受体为BCR E.为APC加工提呈的抗原肽11.下列哪项是B细胞表位的特点★A.其受体为BCR B.无MHC限制性C.一般为构象表位D.存在于抗原分子的表面E.也可为线性表位12.下列哪项是超抗原的特点A.可非特异性激活多数T细胞克隆B.无MHC限制性C.可特异性激活多数T细胞克隆D.与某些自身免疫病发病有关E.需APC加工处理13.近年报道的超抗原主要有★A.HSP B.SPA C.PHA D.HIV-gp120 E.Con A三、名词解释1.抗原〔antigen〕2.半抗原〔hapten〕3.抗原决定基〔antigen determinant〕4.表位〔epitope〕5.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6.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7.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8.超抗原〔superantigen,SAg〕四、问答题1.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2.简述TD-Ag与TI-Ag的区别.3.如何理解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性.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 2.D 3.D 4.D 5.B 6.D 7.E8.C 9.B 10.B 11.A二、多项选择题1.ADE 2.ABCD 3.ABCE 4.CD 5.ABD6.ABE 7.ABCD 8.ABCD 9.ABCDE 10.ACE 11.ABCDE 12.ABD 13.ABD第四章免疫球蛋白一、单选题1.抗体分子中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A.CH1B.CLC.CH2D.CH3区E.VH与VL区2、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A.IgMB.IgGC.IgAD.IgDE.IgE3、能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的Ig是〔〕A.IgGB.IgMC.IgAD.IgDE.IgE4、在局部粘膜抗感染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Ig是〔〕A.IgG1B.IgG4C.IgAD.sIgAE.IgE5、可将IgG分解成F<ab’>2和pFC ’的酶是〔〕A.木瓜蛋白酶B.胰酶C.胃蛋白酶D.激肽原酶E.脂氧化酶6、合成sIgA分泌片的细胞是〔〕A.巨噬细胞B.NK细胞C.肥大细胞D.浆细胞E.粘膜上皮细胞7、下列血清型与可变区有关的是〔〕A.Ig类B.Ig亚类C.Ig型D.Ig亚型E.Ig独特型8、将人IgG给家兔免疫后可得到〔〕A.抗γ链抗体B.抗κ链抗体C.抗λ链抗体D.抗Fc段抗体E.以上均可9、不具有Fcγ受体的细胞是〔〕A.单核细胞B. 巨噬细胞C.中性粒细胞D.浆细胞E.NK细胞10、下列成分有可能与大分子抗原结合而出现肉眼可见反应的是〔〕A.IgG的H链B. IgG的L链C.Fc段D.F<ab’>2段E.Fab段11、下列哪个部位的浆细胞一般情况下不能产生IgE〔〕A.脾脏B.扁桃体C.支气管D.鼻咽E.胃肠道粘膜12、IgE〔〕A.为单体分子B.有高度细胞亲和性C.有CH4区D.可介导过敏反应E.以上均可13、合成IgA J链的细胞是〔〕A.单核细胞B. 巨噬细胞C. 粘膜固有层浆细胞D. 中性粒细胞E.NK细胞14、人类IgD的主要分布细胞是〔〕A.T细胞B.B细胞C.单核巨噬细胞D.DC细胞E.肥大细胞15、抗体〔〕A.都是IgB.由浆细胞产生C.均为糖蛋白D.多是γ种球蛋白E.以上均对16.单克隆抗体的发明者是〔〕A.Behring;B.北里;C.Kohler;D.Porter;E.Burnet17、下列备选答案中正确的是〔〕A.IgG 各亚类分子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均可经经典途径激活补体B.抗体具有免疫原性C.抗体均可与FcγR结合,发挥调理素吞噬作用D.除IgG外,其它类型Ig也能穿过胎盘E.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后均可使抗原破坏18、本身具有调理作用的Ig是A. IgMB. IgGC. IgAD. IgEE. IgD19、人类 IgG 的合成开始于A. 胚胎期15周;B.胚胎期30周;C.新生儿;D.出生后3个月;E.出生后6个月20、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A. IgMB. IgGC. IgAD. IgEE. IgD二、多项选择题1、抗体中可与抗原决定基结合的是〔〕A.CH2B. CDRC. HVRD. CH3E. VL+VH2.用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可得到〔〕A.1个F<ab’>2B.1个FcC.2个FabD. 1个FabE. Fc’3.用胃蛋白酶水解IgG可得到〔〕A.1个F<ab’> 2B.1个FcC.2个FabD. 1个FabE. pFc’4、抗体〔〕A. 由B细胞分泌产生;B.具有同种异型标记;C.具有独特型抗原决定基;D.由浆细胞分泌合成;E.是由多个亚基组成的蛋白分子.5、根据Ig分子CL区的抗原特异性可将其进行区分的是〔〕A.类B. 亚类C.型D.亚型E.独特型6、重链具有5个功能区的Ig分子是〔〕A.IgGB. IgAC.IgMD.IgDE.IgE7、可结合吞噬细胞的Ig类别有〔〕A.IgG1B. IgG3C.IgAD.IgDE.IgE8、Ig分子的同种型抗原决定基存在于〔〕A.V区B. CL区C.J链区D.Fc区E. CH区9、人类IgV区与抗原决定基结合区是〔〕A.CDR1区B.CDR2区C.CDR3区D.C区E.骨架区10、可通过胎盘的IgG亚类有〔〕A. IgG1B. IgG2C.IgG3D.IgG4E.IgG511、抗体所具备的功能有〔〕A. 特异性结合抗原B.中和毒素C.直接细胞毒D. 调理吞噬作用E.ADCC12、有关抗体的描述正确的是〔〕A. 抗体是免疫球蛋白,可特异性结合抗原B.免疫球蛋白是抗体,具有激活补体之功能C.抗体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D.抗体具有免疫原性,可诱发机体产生针对其的抗体E.抗体具有种属之差异性13、自然被动免疫中,可从母体获得的抗体类别是〔〕A.IgG1B. sIgAC.IgAD.IgME.IgG214、可与IgG Fc段结合的有〔〕A.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B. NK细胞、巨噬细胞C.SPA、酶D.荧光素、同位素E.嗜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15、IgM〔〕A.由1个J 链和二硫键连接成五聚体B. 在个体发育中出现最晚C.分子量最大,970KD,称巨球蛋白D.为天然血型抗体E.脐带血如出现针对某微生物IgM表示可能有宫内感染16、Ig分子用木瓜蛋白酶水解片段〔〕A.Fc段具有种属抗原性差异B. Fab段抗原结合价为2价,可形成沉淀反应C.Fab段可与抗原结合,但不能形成凝集反应;D. Fc可与FcR结合E.F<ab’>2抗原结合价为2价,但不能形成凝集或沉淀反应17、可活化补体经典途径的Ig有〔〕A.IgMB. IgG1C.IgG2D. IgG3E.IgE18、具有ADCC效应的细胞有〔〕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巨噬细胞D.NK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19、Ig不同类别中出现的出现最早的2种是〔〕A.IgMB. IgGC.IgAD. IgDE.IgE20、不以聚合体形式存在的Ig类别是〔〕A.IgMB. IgGC.血清型IgAD. IgDE.IgE21、IgG分子所具有的生物学功能有〔〕A.参与自然被动免疫B.结合SPAC.抗病毒、抗菌免疫D.ADCCE.参与对自身组织或细胞的损伤22、IgV区〔〕A.含有结合抗原位点B.具有抗原决定基C.含有独特型抗原决定基D.含有非可变的骨架区E.具有免疫原性23、用人IgM免疫家兔可获得〔〕A.抗μ链抗体;B.抗κ链抗体;C.抗J链抗体;D. 抗分泌片抗体;E.抗独特型抗体24、可与在免疫家兔中制备的抗人IgA抗体反应的是〔〕A.兔IgMB. 人κ轻链C. 兔IgGD. 人λ轻链E. 人IgA HVR区25、抗体是〔〕A.IgB.BCRC.抗毒素D.TCRE.免疫球蛋白26、可激活固定补体的Ig与其成分包括〔〕A.IgEB.IgG1C.F<ab’>2D.FabE.IgM27、IgEA.H链具有5个功能区B.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是亲细胞性抗体D.扁桃体是其产生部位E.易过敏者个体血清中含量高于正常人28、单克隆抗体的发明者是〔〕A.Behring;B.北里;C.Kohler;D.Porter;stein29、McAb〔〕A.可应用于导向药物;B.区分不同的细胞膜分子;C.检测T细胞亚群D.检测外周血的B细胞数目;E.白血病分型30、McAb的特点包括〔〕A.由抗原刺激产生B.具有高度特异性C.具有高度均一性D.可大量生产E.单克隆性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E 2.A 3.E 4.D 5.C 6.E 7.E 8.E 9.D 10.D 11.A 12.E 13.C 14.B15.E16.C 17.B 18.B 19.D 20.B二、多项选择题:1、BCE 2.BC 3.AE 4、BCDE 5、CD 6、CE 7、ABCE 8、BE 9、ABC 10、ABCD 11、ABDE 12、ADE 13、ABE 14、ABCD 15、ACDE 16、ACD 17、ABCD 18、ABCD 19、AB 20、BCDE 21、ABCDE 22、ABCDE 23、ABCE 24、BDE 25、ACE 26.BE27、ABCDE 28.CE 29、ABCDE 30、ABCDE三、名词解释:1.抗体<antibody>2.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3.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Ab〕4.ADCC<Antibody –dependent cell-mediatedcytotoxicity>5.调理作用<opsonization>四、问答题1.简述抗体与免疫球蛋白的区别和联系.2.试述免疫球蛋白的主要生物学功能.3.简述免疫球蛋白的结构、功能区与其功能.第五章补体系统一、单选题:1、补体替代激活途径激活顺序是〔〕A、C123456789;B、C1423456789;C、C124356789;D、C12456789;E、C3567892、补体活性片段中过敏毒素作用最强的是〔〕A、C2A;B、C3a;C、C4a;D、C5a;E、C3b3、补体活性片段中的趋化因子是〔〕A、 C2a;B、C5a;C、C3a ;D、C4b;E、C3b4、MBL激活途径的激活物是〔〕A、抗原抗体复合物;B、脂多糖;C、聚合IgA;D、甘露糖;E、酵母多糖5、可刺激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过敏性介质的成分是〔〕A、C1q ,C1s;B、C3b, C4b;C、C3a, C2b;D、C2a, C5a;E、C3a, C5a6、可激活经典途径的复合物分子是〔〕A、IgG4与抗原的复合物;B、一个IgG与抗原的复合物;C、一个IgD与抗原的复合物;D、IgM与抗原的复合物;E、一个sIgA与抗原的复合物7、参与溶菌作用的补体成分有〔〕A、C1~C9B、C3~C9C、C5~C9D、C3,C5~9;E、C3~C58、C4b的拮抗因子是〔〕A、S蛋白B、C4bpC、B因子D、H因子E、I因子9、不参加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固有成分是〔〕A、D因子、P因子B、C3 C5C、C4,C2D、C5,C6E、B因子,C810、补体系统激活必须参加的成分是〔〕A、C1s C1rB、C4和C2C、B因子和D因子D、C3 C5~C9E、D因子和P因子11、MBL激活途径发生在〔〕A、感染刚刚形成;B、抗体产生之后;C、脂多糖的激活D、感染早期的急性期反应E、感染恢复期12、血清中的C1作用对象是〔〕A、C2a C3aB、C3a C5aC、C3b C4bD、C2 C4E、C5a C3b13、以免疫粘附作用清除免疫复合物的补体活性片段是〔〕A、C3aB、C2aC、C3bD、C5bE、C1q14、MBL活化途径的C3转化酶是〔〕A、C1sB、C4b2bC、C3bBaD、C3bBbPE、D因子15、可抑制MAC形成的补体膜调节因子是〔〕A、S蛋白B、H因子C、DAFD、MCPE、HRF16、下列补体固有成分含量最高的是〔〕A、C3B、C8C、C1gD、C5E、D因子17、无需补体组分参与的效应是〔〕A、免疫粘附B、溶解细菌C、抗B抗体与B型红细胞的溶解D、ADCCE、调理作用18、可使靶细胞膜发生轻微损伤的补体组分是〔〕A、C3bB、C56789C、C567D、C9E、567819、具有激肽样作用的补体片段是〔〕A、C2aB、C3aC、C4bD、C5aE、C3b20、C5a具有的生物学活性是〔〕A、促C3转化酶形成B、趋化作用C、参与膜攻击单位的形成D、调理作用E、促CT酯酶形成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补体系统描述错误的是〔〕A、溶解细菌B、37℃,30分钟可被灭活C、可经血清被动转移D、都是β球蛋白E、与抗原刺激相关2、属于补体系统固有成分的是〔〕A、C1~C9B、B因子, D因子;C、H因子、I因子D、DAF MDP HRFE、丝氨酸蛋白酶3、补体旁路激活途径区别于其它途径的特点是〔〕A、可以识别"自己"和"非己";B、与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一样;C、具有放大机制;D、形成MAC;E、有B、D、P因子参与.4、与补体经典激活途径活化阶段有关的组分是〔〕A、C4 C2B、C3 C4C、C1D、C5 C9E、B因子P因子5、关于C3分子描述正确的是〔〕A、可被C3转化酶裂解成C3a和C3b;B、C3b可与免疫复合物结合C、具有与CRI结合位点D、可结合于微生物、靶细胞上,但不能结合在正常细胞膜上E、C3b可被I因子灭活6、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的有〔〕A、抗A血型抗体与A型红细胞结合的复合物;B、病毒感染细胞C、细菌脂多糖D、IgAE、酵母多糖7、在补体旁路激活中〔〕A、补体C5,C6,C8不参与;B、可产生C3a ,C5a ;C、需要Ca+ ;D、需要免疫复合物E、具正反馈效应8、C3是补体系统中最重要的组分原因是〔〕A、C3在血清中含量最高B、C3参与经典途径和旁路途径的激活C、为旁路激活途径的第一个成分D、它是激活效应扩大的主要因子E、是3条补体活化途径的汇合点9、补体活化的调节中能与C3b或C4b结合的成分是〔〕A、C4bpB、H因子,I因子C、MCPD、DAFE、HRF10、补体C3b的生物学作用包括〔〕A、调理作用B、细胞毒作用C、溶解奈瑟菌D、溶解细胞E、炎症介质作用11、具有过敏毒素作用的补体成分有〔〕A.C2aB.C3aC.C4aD.C5aE.C4b12、补体旁路活化途径〔〕A、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具有放大效应;B、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具有放大效应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具有杀伤作用;D、在感染的早期发挥作用E、可杀伤奈瑟菌13、补体旁路激活途径激活效的扩大是因为〔〕A、血清中有足够的C3、B因子和Mg2+;B、激活物的持续存在C、血清H和I因子的下降D、正常情况下血清中保持有低水平的C3b;E、C1INH缺乏14、可激活人补体旁路途径的物质有〔〕A、凝聚IgG4B、凝聚的IgAC、IgDD、 IgME、酵母多糖15、补体的3条激活途径A、是各组分的有序的连锁反应;B、不同的片段或片段的复合物可在细胞表面固定C、C42、C423、C5b、C567可在被激活的原始部位就地形成复合物,也可移动至其它部位D、C3是共同参与成分;E、活化中的各部分或片段的复合物具有酶活性16、旁路激活途径中具有C3或C5转化酶活性的分别是A、C4bBbPB、C4b2b3bC、 C3bBbPD、C3bnBbPE、C4b2b17、C3b粘附的细胞主要包括〔〕A、红细胞B、巨噬细胞C、中性粒细胞D、血小板E、肥大细胞18、能与补体C1q亚基结合的Ig有〔〕A、IgG1,IgG2 B.IgG3,IgG4 C.IgM,IgG3 D.IgA,IgE; E.IgG3,IgG2,IgG119、下在述哪些情况时需要补体〔〕A、卵磷脂酶溶解红细胞;B、特异性抗体介导红细胞溶解;C、ADCCD、促进吞噬作用E、免疫粘附20、免疫复合物活化补体可以导致〔〕A、免疫复合物的清除B、过敏毒素释放C、中性粒细胞的杀伤D、调理作用E、趋化因子释放参考答案一、A型题:1、E 2.B 3.B 4.D 5.E 6.D 7.C 8.B 9.C 10.D 11.D 12.D 13.C 14.B 15.E 16.A 17.D18.C 19.A 20.B二、多项选择题:1.BDE 2.ABE 3.ACE 4.ABCD 5.ABCDE 6.CE 7.BE 8.ABCDE 9.ABCD 10.AE 11.BCD12.BDE 13、ABD 14.ABE 15.ABCDE 16.CD 17.AD 18.ACE 19.BDE 20.ABCDE三、名词解释1.补体〔plement〕四、问答题1.比较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异同.2.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第六章细胞因子一、单选题1、IL-2的产生细胞主要是〔〕A、活化T细胞B、B细胞C、单核-巨噬细胞D、NK细胞E、中性粒细胞2、激活NK细胞,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的CKs是〔〕A、IL-2、4B、IL-5、7;C、IL-12、IFN-γD、IL-8、GM-CSFE、IL-1、33.干扰素受体属于〔〕A、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B、趋化细胞因子受体;C、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D、I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E、III型细胞因子受体家族;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CK的描述错误的是〔〕A、以自分泌或旁分泌方式在局部发挥效应;B、作用于靶细胞具MHC限制性C、一种CK可由不同细胞产生;D、一种细胞可产生多种CKE、具有抗原特异性2、IFN-γ具备的生物学作用是〔〕A、促进APC细胞表达MHC-II类分子;B、增强CTL作用C、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D、增强巨噬细胞吞噬杀伤功能E、作用具有种属特异性3、细胞因子描述错误的是〔〕A、CK多为小分子多肽,分子量不超过30KD;B、可做为生物应答调节剂应用于临床C、具有特异性作用;D、正常的静止或休止状态细胞可产生CKE、CK之间具有协同相加和拮抗作用而形成网络结构4、CK参与的免疫作用有〔〕A、直接造成肿瘤细胞调亡;B、具有抗胞内寄生菌和原虫的作用;C、与神经内分泌激素一样发挥作用;D、参与移植物的排斥反应;E、具有抗病毒作用5、TNF的生物学作用不包括〔〕A、免疫调节作用;B、特异性杀伤肿瘤,受MHC-I类分子限制作用C、促进炎症引发恶液质和发热;D、抗肿瘤作用;E、不会造成人体组织和细胞的损伤,临床应推广应用6、下列哪些作用特点是CK所具备的〔〕A、多效性;B、协同性;C、多向性;D、特异性;E、旁泌性7、可激活NK细胞,增强其杀伤功能的CK是〔〕A、IL-2;B、IFN-r;C、IL-12;D、IL-15;E、IFN-β8.细胞因子受体中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有〔〕A、IL-1;B、IFN-r;C、M-CSF;D、IL-15;E、IFN-β9.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物学活性有〔〕A、介导抗病毒的固有性免疫;B、介导抗肿瘤的适应性免疫;C、介导细胞凋亡杀伤肿瘤细胞;D、刺激机体造血功能;E、以诱导细胞凋亡调控免疫应答10.参与免疫应答效应阶段的细胞因子包括〔〕A、IL-2;B、IFN-r;C、IL-1;D、IL-4;E、IL-511.可促进血小板生成的细胞因子是〔〕A、IL-2;B、IL-5;C、IL-11;D、IL-12;E、TPO参考答案一、单选题: 1、A 2、C3、D二、多项选择题: 1、BE 2、ABCDE 3.CD 4、ABDE5、BE 6、ABCE 7、ABCDE 8.AC 9.ABCDE10.ABDE 11.CE三、名词解释1.细胞因子〔cytokine〕2.自分泌效应〔autocrine action〕3.旁分泌效应〔paracrine action〕四、问答题1.简述细胞因子共同的基本特征.2.细胞因子有哪些主要的生物学功能?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一、单选题:1、CD28分子的配体是〔〕A、LFA-1B、ICAM-1C、MHC-ID、TCRE、B7/B272、选择素分子中与配体的结合部位是〔〕A、C型凝集素结构域B、表皮生长因子样功能区C、补体调节蛋白区D、细胞浆区E、多糖分子区二、多项选择题1、可表达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细胞包括〔〕A、单核巨噬细胞B、T细胞C、B细胞D、血小板E、血管内皮细胞2、已发现表达CD15S〔S-Lewis〕分子的细胞有〔〕A、白细胞B、血管内皮细胞C、血清D、肿瘤细胞E、神经细胞3、L-选择素的功能包括〔〕A、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B、介导白细胞与血小板的粘附C、介导淋巴细胞归巢到外周淋巴结D、介导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游走E、介导白细胞与内皮细胞和血小板的粘附4、CD抗原目前的应用包括〔〕A、免疫细胞亚群的功能和配体发现B、用于白血病分型C、骨髓移植与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D、肿瘤的转移研究E、肿瘤治疗5、FcεRI存在于哪些细胞表面〔〕A、单核-巨噬细胞B、中性粒细胞C、肥大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E 2、A二、多项选择题:1、ABCDE 2.ABD 3、ACD4、ABCDE 5、CE三、名词解释1.白细胞分化抗原〔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2.细胞粘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3.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一、单选题:1、人类中能引起强而迅速的,针对同种异体移植物排斥反应的抗原是〔〕A、组织相容性抗原B、移植抗原C、白细胞抗原D、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E、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人类HLA-I类抗原β链编码基因的染色体定位是〔〕A、第15号染色体短臂B、第6号染色体长臂C、第9号染色体长臂D、第2号染色体短臂E、第6号染色体短臂3、TNF的编码基因位于〔〕A、HLA-I区;B、HLA-B区C、HLA-II区D、HLA-III区E、HLA-DR区4、对人而言,HLA抗原属于〔〕A、异种抗原B、改变的自身抗原C、同种异型抗原D、隐蔽抗原E、异嗜性抗原5、HLA-I 类抗原的主要功能是〔〕A.向TH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B、向Tc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C、向TH细胞提呈外源性抗原肽;D、向Tc细胞提呈内源性抗原肽;E、向γδ+Tc细胞提呈内源性抗原肽6.APC细胞与T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受MHC-II类分子限制的是〔〕A.病毒感染细胞与TH细胞;B.病毒感染细胞与Tc细胞;C.单核-巨嗜细胞和TH细胞;D.肿瘤细胞与TH细胞;E.肿瘤细胞和Tc细胞7、与TH细胞表面CD4分子结合的部位是〔〕A、MHC-I类分子的β链;B、MHC-II类分子α1β1区C、MHC-II类分子α2β2区;D、MHC-I类分子α链α1、α2区;E、MHC-I类分子α3区;8、HLA抗原多态性的原因是〔〕A、HLA基因重组B、HLA基因的突变;C、HLA的基因转换;D、HLA基因呈共显性 E.以上均对9、肿瘤细胞表面〔〕A、HLA-1类抗原显著减少;B、HLA-I类抗原显著增加;C、HLA-II类抗原显著增加;D、HLA-II类抗原显著增加;E、HLA- I和II类抗原表达均降低;10、单元型指的是〔〕A、控制一个HLA特异性的基因,如HLA-A或HLA-DPB、同一家族中细胞表面所有的同种异型特异性的一半C、同一家族中在一个孩子而不是其它孩子身上发现的基因D、由一条染色体上基因决定的一组抗原表现型的特异性E、人类第六号染色体一串基因11. 抗原肽中决定与HLA肽结合区的氨基酸称为〔〕A、Ig样区;B、可变区;C、锚定残基;D、共同基序;E、跨膜区12.个体甄别是依据HLA分子的〔〕A、胞浆区;B、跨膜区;C、肽结合区D、Ig样区;E、单元型二、多项选择题:1、经典的HLA-II类基因包括〔〕A、DRB、DNC、DQD、DPE、DO2、造成HLA多态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单元型遗传B、基因突变C、连锁不平衡D、共显性E、基因转换3、HLA-II类分子抗原肽结合区具有的特征是〔〕A、引起器官移植排斥反应;B、能与抗原肽结合形成复合物,被TH细胞识别C、可接纳8-10个氨基酸残基D、决定HLA-II类分子的多态性E、是同种异型抗原决定簇的存在部位4、表达HLA-II类抗原的细胞有A、红细胞,内皮细胞;B、B细胞;C、单核细胞;D、树状突细胞;E、活化的T细胞5、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受HLA-II类分子限制的是〔〕A、巨噬细胞-TH;B、B-TH细胞;C、Tc--肿瘤细胞;D、T细胞--郎格罕细胞;E、Tc-病毒感染细胞6、有关HLA与抗原肽相互作用正确的是〔〕。
抗原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抗原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1.下列何种说法是正确的A.异嗜性抗原就是交叉抗原B.半抗原可理解为决定簇C.隐蔽抗原就是自身抗原D.异物性可理解为异种抗原E.佐剂就是弗氏佐剂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抗原2.许多抗原称为胸腺依赖性抗原,是因为A.在胸腺中产生B.相应抗体是在胸腺中产生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性免疫D.仅在于T细胞上E.只有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产生针对这种抗原的抗体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抗原3.引起免疫应答的物质是A.免疫原B.佐剂C.脂类D.受体E.核酸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抗原4.佐剂的免疫生物学作用除外下列哪一项A.增强免疫原性B.改变抗体类型C.提高抗体滴度D.改变抗原的特异性E.引发迟发型超敏反应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抗原5.以下哪一个不是抗原必备的A.必须有一个半抗原表位B.必须与被免疫的动物在种属上有不同C.必须分子大D.必须可以被抗原提呈细胞降解E.结构必须复杂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抗原6.Ti-Ag哪项是错误的A.大多数为蛋白质分子B.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C.可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无免疫记忆,故无再次免疫应答E.需要MΦ处理后,才能引起免疫应答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抗原7.关于超抗原的性质,哪一项是正确的A.有严格的MHC限制性B.无需APC加工可直接与MHC-Ⅱ分子结合C.与自身免疫无关D.内源性抗原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体内E.一种超抗原只可活化少数T细胞克隆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抗原8.下列哪种不是抗原A.类毒素B.抗毒素C.细菌D.变性的眼晶体蛋白E.青霉素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抗原9.属于隐蔽的自身抗原是A.抗毒素血清B.类毒素C.RBCD.精于E.磺胺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抗原10.不以抗原决定基与抗原受体结合的是A.完全抗原B.超抗原C.半抗原D.TD抗原E.TI抗原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抗原11.Ⅱ类HLA抗原在以下哪种细胞膜上不能检出A.静止T细胞B.B细胞C.单核细胞D.激活T细胞E.树突状细胞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抗原12.接种牛痘疫苗后产生对天花的抵抗性,这反映了A.抗原的特异性B.抗原的交叉反应C.病毒的超感染D.先天免疫E.主动保护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抗原13.从理论上来讲,下列哪种动物的血清蛋白对猴子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A.人B.马C.鸡D.小鼠E.鱼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抗原14.超抗原的实际意义是A.毒性作用B.免疫抑制C.诱发自身免疫病D.有利于病毒的复制E.以上都对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抗原15.超抗原与T细胞结合的特点,下列哪项错误A.主要与CD4+T细胞结合B.不需APC加工C.与TCRVp链结合D.直接与APC的MHC-Ⅱ类分子非多态区外结合E.有MHC限制性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抗原16.半抗原A.只有和载体结合后才能和抗体分子结合B.是大分子C.通常是多肽D.本身没有免疫原性E.只能诱生体液免疫应答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抗原17.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称为A.异种抗原B.隐蔽抗原C.类属抗原D.异嗜性抗原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抗原18.下列对T细胞表位的描述正确的是A.必须要有MHC分子B.表位受体是TCR和BCRC.表位位置是抗原表面D.属构象表位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抗原19.TI抗原A.通常是蛋白B.引起强的IgG应答C.不能产生记忆和二次应答D.引起抗体产生不需任何类型T细胞的参与E.与TCR结合并使之失活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抗原20.免疫佐剂是A.增强半抗原免疫原性的物质B.增强对抗原免疫应答的物质C.减少免疫原毒性的物质D.增强免疫交叉反应性的物质E.增强造血作用的物质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抗原21.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过程中有T细胞和MΦ参与的抗原物质A.完全抗原B.半抗原C.Ti-AgD.TD-AgE.共同抗原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抗原22.对半抗原的正确解释是A.只有抗原性的物质B.只有反应性的物质C.有免疫原或抗原性的物质D.作为免疫佐剂的物质E.分子量小于1万的物质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抗原23.下列不符合B细胞表位的是A.表位受体是BCRB.仅为线性表位C.属天然表位D.氨基酸成分一般较T细胞表位少E.无需MHC分子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抗原24.关于TD抗原,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在胸腺中产生B.只有在T细胞辅助下才能产生针对这种抗原的抗体C.仅存在于T细胞上D.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E.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抗原25.兄弟姐妹之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A.异种抗原B.自身抗原C.同钟异型抗原D.异嗜性抗原E.手术时感染的细菌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抗原26.关于TI抗原,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与TCR结合,并使之失活B.通常是蛋白质C.不能产生免疫记忆D.引起强烈免疫应答E.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不需任何类型T细胞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抗原27.表位是A.半抗原B.抗原与MHC分子结合的部分C.新抗原D.抗原决定基E.超抗原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抗原28.属于自身抗原的是A.ABO血型抗原B.肺炎球菌荚膜多糖C.类脂D.眼晶体蛋白E.破伤风类毒素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抗原29.下列哪种物质不是TD抗原A.血清蛋白B.细菌外毒素C.类毒素D.细菌多糖E.补体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抗原30.佐剂A.单独具有抗原性B.增强弱免疫原的免疫原性C.只增强细胞免疫D.可作为疫苗来使用E.是一种特殊的微生物成分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抗原31.下列哪项不是佐剂应有的生物学作用A.可提高免疫原性B.可特异性的增强免疫功能C.提高抗体的滴度D.改变循环抗体的类型E.促进炎症的发生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抗原32.下列哪一类抗原属于非胸腺依赖性抗原A.类毒素B.SRBCC.LPSD.BCGE.抗毒素血清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抗原33.TD-Ag诱发机体免疫反应必须由以下哪一组细胞参与A.T、B淋巴细胞B.B和MΦC.T、B、MΦD.B、NKE.T和MΦ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抗原34.关于异嗜性抗原,下列哪一对组合是正确的A.大肠杆菌O86-人A血型物质B.肺炎球菌14型-人B血型物质C.大肠杆菌14型-人结肠黏膜D.衣原体-MG株链球菌E.立克次体-大肠杆菌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抗原35.用于治疗人破伤风的抗毒素血清对人是A.抗原B.半抗原C.抗体D.不完全抗体E.抗原抗体复合物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抗原36.关于佐剂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佐剂是特异性免疫增强剂B.与免疫原混合后可增强抗原在体内存留时间C.最常用于动物实验的是弗氏佐剂D.可刺激MΦ增加它对抗原的处理和呈递E.增强辅助性T细胞的作用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抗原37.能强烈刺激B细胞增殖的超抗原为A.HIV的gpl20B.热休克蛋白(HSP)C.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D.A群溶血性链球菌M蛋白E.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抗原38.一种蛋白质的抗原决定簇(表位)A.是氨基酸的一段线性序列B.是非线性的氨基酸排列构型C.是可变的,由于宿主的遗传背景不同而识别不同的决定簇D.通常被认为与抗原的效价是等同的E.隐藏于蛋白质的分子结构中而在抗原加工过程中才被暴露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抗原39.关于抗原,下列哪项组合是错误的A.半抗原-青霉素B.自身抗原-HLAC.完全抗原-绵羊RBCD.细胞浆抗原-线粒体抗原E.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抗原40.超抗原能激活大量T细胞,约占T细胞库的A.40%~80%B.20%~40%C.5%~20%D.1%~3%E.0.1%~0.5%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抗原41.属于半抗原的是A.明胶B.干扰素C.外毒素D.类毒素E.磺胺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抗原42.下列哪种不是抗原A.结核菌素B.白喉抗毒素血清C.破伤风外毒素D.细菌内毒素E.葡萄糖注射液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抗原。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抗原抗体反应-试卷1_真题-无答案

临床医学检验技师初级(师)临床免疫学及检验(抗原抗体反应)-试卷1(总分74,考试时间90分钟)1. A1型题1.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础是A. 抗原决定簇和抗体超变区结构互补性和亲和性B. 抗原分子量大小C. 抗原的化学组成D. 抗原表位数量E. 抗原结构复杂性2. 亲和性用平衡常数K来表示,K值越大A. 亲和性越小B. 亲和性越大C. 亲和力越大D. 亲和力越小E. 特异性越大3. 必须与蛋白质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的是A. 超抗原B. 变应原C. 半抗原D. 完全抗原E. 耐受原4. 完全抗原的特征是A. 有反应原性,无免疫原性B. 有免疫原性,无反应原性C. 无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D. 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E. 必须与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5. 抗原抗体结合,下列哪种力作用最大A. 静电引力B. 范德华力C. 氢键结合力D. 疏水作用力E. 共价键6. 下列哪类抗体与相应抗原表位的亲和力最强A. IgGB. IgAC. IgMD. IgEE. IgD7. 人体血清中的抗原、抗体等分子不会发生自然沉淀,主要原因是A. 带有大量的氨基和羧基残基形成水化层B. 周围电荷的相吸作用C. 亲水胶体转化为疏水胶体D. 抗原抗体比例合适E. 静电引力8. 抗原抗体反应的pH值一般为A. 5.0~6.0B. 6.0~9.0C. 6.0~7.0D. 6.0~8.0E. 5.0~7.09. 下列哪种不属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A. 特异性B. 敏感性C. 比例性D. 可逆性E. 存在交叉反应10. 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时,若抗原或抗体极度过剩则无沉淀形成,称为A. 后带B. 前带C. 带现象D. 等价带E. 拖尾11. 抗原抗体反应中为促进沉淀物或凝集物的形成,常用下列何种作为抗原抗体的稀释液A. 0.85%NaClB. 0.95%NaClC. 0.75%NaClD. 0.70%NaClE. 0.80%NaCl12. 一般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温度为A. 37℃B. 25℃C. 20℃D. 4℃E. 55℃13. 沉淀反应中抗原过量的现象称为A. 前带B. 后带C. 带现象D. 等价带E. 拖尾14. ABO血型鉴定属于A. 沉淀反应B. 交叉反应C. 凝集反应D. 细胞溶解E. 中和反应15. 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高特异性B. 高均一性和可重复性C. 弱凝集反应和不呈现沉淀反应D. 对环境敏感性E. 适用于沉淀和凝集反应16. 有关抗原抗体反应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抗原抗体反应具有特异性B. 抗原抗体只有在分子比例合适时才会出现最强的反应C. 反应曲线中,抗原抗体比例合适的范围称为等价带D. 抗原抗体反应具有不可逆性E. 抗原抗体反应具有可逆性17. 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抗原的理化性质和分子量B. 抗体的浓度、特异性和亲和力C. 抗原决定簇的种类和数目D. 电解质和酸碱度E. 湿度18. 有关交叉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A. 为非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B. 由于不同抗原分子上存在公共抗原表位所致C. 对免疫学诊断结果判断无影响D. 利用交叉反应进行诊断典型例子是肥大试验E. 抗原分子大小相似可导致交叉反应19. 有关抗原抗体的亲和性和亲和力的描述,错误的是A. 亲和性是指抗体分子上一个抗原结合点与对应的抗原表位之间相互适应而存在的引力B. 抗体的亲和力是指抗体结合部位与抗原表位之间结合的强度,与抗体结合价直接相关C. 亲和性K值越大,其亲和力也就越大D. 抗原抗体反应的灵敏度与亲和性和亲和力无关E. 抗原抗体空间构象互补程度越高,亲和力越高20. IgG的等电点为A. pH 1~2B. pH 2~3C. pH 3~4D. pH 4~5E. pH 6~721. 与抗原抗体反应强度关系最为密切的抗原性质是A. 物质性质B. 抗原表位C. 化学结构D. 生物活性E. 分子量22. 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可逆性原理设计的免疫学技术是A. 胶体金技术B. ELISA技术C. 放射免疫技术D. 荧光免疫技术E. 亲和层析技术23. 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类型不包括A. 凝集反应B. 沉淀反应C. 补体参与的反应D. 中和反应E. 亲和反应24. 外斐试验属于A. 沉淀反应B. 交叉凝集反应C. ELISA法D. 常用玻片凝集法E. 辅助诊断伤寒沙门菌感染2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等价带的宽窄不影响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B. 抗原的理化性质、分子量,抗原决定簇的种类及数目均可影响抗原抗体反应C. 颗粒性抗原出现凝集反应D. 可溶性抗原也会出现沉淀反应E. 单价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不会出现沉淀现象2. A2型题1. 患者,男性,45岁。
病原 抗原 (1)

A.免疫原性B.免疫反应性C.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D.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E. 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D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2. 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A.特异性反应B.交叉反应C.非特异性反应D.过敏反应E.以上都不是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B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3. 半抗原是A. 具有免疫原性又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B. 大多数为蛋白质C. 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的物质D. 有免疫反应性,无免疫原性的物质E. 可以刺激机体产生低度的免疫应答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D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4. 在近亲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抗原属A.异种抗原B.自身抗原C.同种异型抗原D.异嗜性抗原E. 超抗原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C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5. 无种属特异性的抗原称为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异嗜性抗原D.自身抗原E. 超抗原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C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6. 与载体结合后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佐剂B.超抗原C.调理素D.半抗原E. 完全抗原考生答案:D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7. 下列哪项是佐剂的作用A.降低免疫原的毒性B.赋予半抗原免疫原性C.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D.改变抗原的特异性E. 减弱抗原的免疫原性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C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8. 下列哪一组特征与抗原的免疫原性有关A.分子量大小、分子化学结构、应答者的MHCB.分子量大小、异物性、分子的比重C.分子量大小、分子的稳定性.、分子的比重D.分子化学结构、分子的稳定性、应答者的性别E.分子化学结构、分子的稳定性、进入机体的途径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A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9. 抗原特异性决定于A. 抗原分子的可溶性B.抗原分子的结构复杂性C. 抗原分子上存在的决定簇D.抗原分子的异物性E. 抗原分子的免疫反应性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C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10. 指出下列哪一组是人类的同种异型抗原A. 破伤风抗毒素、ABO血型物质、白喉类毒素B. HLA抗原、ABO血型物质、白喉类毒素C. 破伤风抗毒素、HLA抗原、人丙种球蛋白D. HLA抗原、人丙种球蛋白、ABO血型物质E. HLA抗原、眼晶状体蛋白、ABO血型物质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D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11. ABO血型抗原产生的是哪一组抗体A.抗O抗体B.抗A抗体、抗B抗体C.抗AB抗体D.抗ABO抗体E. 以上全是参考答案:B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12. 异嗜性抗原的本质是A.完全抗原B.共同抗原C.改变的自身抗原D.同种异型抗原E.半抗原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B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13. 马血清抗毒素对人而言属于A. 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 独特型抗原D. 共同抗原E.合成抗原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A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14. 眼晶状体蛋白属于下列哪一种类型的异物A.异种物质B.同种异型抗原C. 独特型抗原D.自身物质E.共同抗原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D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15. 外毒素经0.3%—0.4%甲醛处理后得到的是A.内毒素B.类毒素C.毒素D.抗毒素E.脓毒素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B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16. ABO血型不同的人体之间输血,引起的反应叫A.发热反应B.溶血反应C.共同反应D.毒素反应E.抗原反应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B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17. 下列属于肿瘤相关抗原的是A.黑色素瘤抗原B.结肠癌表面抗原C.甲胎蛋白D.乳腺癌表面抗原E.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考生答案:E参考答案:C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18. 下列哪一项不是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机体因素A.年龄B.性别C.健康状态D.遗传因素E.异物性考生答案:E参考答案:E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19.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完全抗原A.细菌B.病毒C.青霉素D.异种血清E.螺旋体考生答案:D参考答案:C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20. 大多数情况下,抗原物质的分子量越大,其免疫原性将会A.越强B.越弱C.不变D.不确定E.没有任何关联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A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21.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是A.异嗜性抗原B.异种抗原C.同种异型抗原D.自身抗原E.独特型抗原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C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22. TD-Ag得名是因为它A.此抗原在胸腺中产生B.相对应的抗体在胸腺中产生C.对此抗原不能产生体液免疫应答D.相应抗体的产生需要T细胞辅助E.对此抗原只能产生细胞免疫应答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D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23.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TD-AgA.血清蛋白B.细菌外毒素C.类毒素D.细菌内毒素E.IgM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E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24. TI-Ag引起免疫应答的特点是A.主要产生IgMB.具有免疫记忆C.主要产生IgGD.能产生再次免疫应答E.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A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25. 能使自身成分变为自身抗原的可能因素A. 感染B.大面积烧伤C.电离辐射D.药物E.以上都是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E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26. 与抗原免疫原性有关的因素不包括A.抗原的分子量大小B.抗原的化学组成C.抗原的分子构象D.感染E. 抗原的异物性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D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27. 下列有关超抗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对T细胞的激活是特异性的B.可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超抗原C.多为病原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致病因子D.能引起中毒性休克、多器官衰竭等临床表现E以上都是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E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28. 与外毒素有相同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抗毒素B.细菌素C.类毒素D.抗生素E.干扰素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C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29. 破伤风抗毒素对病人而言属于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独特型抗原D.异嗜性抗原E.交叉抗原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A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30. 下列哪种物质的抗原性最强A.核酸B.蛋白质C.葡萄糖D.生理盐水E.脂肪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B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31. 抗原分子的免疫反应性是指A.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特性B.与免疫应答产物结合的特性C.与大分子载体结合的特性D.诱导机体发生耐受的特性E.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物的特性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B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32. 抗原表面与抗体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A.抗原识别受体B.类属抗原C.半抗原D.抗原决定簇E.共同抗原考生答案:D参考答案:D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33. 肿瘤相关抗原A.为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抗原B.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都高表达的抗原C.正常组织细胞高表达的抗原D.正常细胞表面没有的抗原E.肿瘤细胞高表达正常细胞少量表达的抗原考生答案:D参考答案:E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34. 两种蛋白都能与同一抗体发生结合反应,这两种物质相互称为A.半抗原B.共同抗原C.完全抗原D.胸腺依赖抗原E.异种抗原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B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35. 佐剂A.能特异性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B.弗氏佐剂不是常用于人类的免疫佐剂C.是特异性的免疫刺激剂D.可减弱机体对抗原的应答E.不能改变抗原的物理性状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A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36. 入血可成为自身抗原诱导自身免疫的是A.血小板B.红细胞C.白细胞D.血浆E.晶状体蛋白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E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37. 下列哪种物质免疫原性最弱A.多糖B.糖蛋白C.蛋白质D.核蛋白E.脂类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E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38. 与抗原的免疫原性有关的因素包括A.抗原的分子大小B.抗原的化学组成C.抗原的分子构象D.抗原的异物性E.以上都是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E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39. 属于异嗜性抗原的是A.青霉素B. ABO血型系统C.Rh血型系统D.溶血性链球菌细胞壁多糖抗原与人的心肌E.HLA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D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40. 属于异种抗原的是A.花粉B.HLAC.精子D.人红细胞血型抗原E.眼晶状体蛋白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A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41. 免疫学中的“非己”物质不包括A.修饰的自身物质B.同种异体物质C.胚胎时期未与机体免疫系统接触的物质D.异种物质E.胚胎时期与免疫系统接触的物质考生答案:D参考答案:E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42. 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是A.ABO血型抗原B.异嗜性抗原C.甲状腺球蛋白D.眼晶状体蛋白E.精子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A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43. 不属于自身隐蔽抗原的是A.精子B.脑组织C.ABO血型抗原D.甲状腺球蛋白E.眼晶状体蛋白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C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44. TD-Ag哪项是错误的A. 大多数为蛋白质B. 可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 可刺激产生IgG型抗体D. 有免疫记忆E. 大多数为多糖物质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E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45. 抗原的免疫原性是指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A. 产生抗体的能力B. 产生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C. 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D. 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的能力E. 与相应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C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46. 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过程中依赖T细胞的辅助的抗原称为A. 完全抗原B. 半抗原C. TI-AgD. TD-AgE. 共同抗原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D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47. 马血清抗毒素是A. 是抗体,不是抗原B.是抗原,不是抗体C.即是抗体,又是异种抗原D.即非抗原,又非抗体E.是异嗜性抗原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C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48. 有关T细胞表位描述错误的是A. 由TCR识别B. 无需MHC分子的递呈C. 多为线性表位D. 可存在于抗原分子的任意部位E. 化学性质多为肽类分子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B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49. 完全抗原的含义是A.异种物质B. 化学结构复杂的物质C.分子量在1万以上的物质D. 只有反应原性的物质E. 具有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的物质考生答案:E参考答案:E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50. 半抗原的含义是A.异种抗原B.具有免疫反应性的物质C. 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D.化学结构简单的物质E.分子量在1万以上的物质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B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51. 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才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 免疫佐剂B. 调理素C. 备解素D. 半抗原E. 完全抗原考生答案:D参考答案:D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52. 存在不同种属间的共同抗原称A.自身抗原B.异嗜性抗原C.异种抗原D.交叉抗原E.非特异性抗原考生答案:E参考答案:B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53. 下述哪种物质属异嗜性抗原A.伤寒沙门菌O抗原与甲型副伤寒沙门菌O抗原B.肺炎支原体与肺组织C.父母的HLA与子女的HLAD.化脓性链球菌M抗原与人肾小球基底膜和心肌组织E.外毒素与类毒素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D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54. 类毒素具有的特征为A.有毒性和免疫原性B.有免疫原性C.无毒性D.无免疫原性、无毒性E.有免疫原性、无毒性考生答案:E参考答案:E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55. 在同种不同个体中存在的不同抗原称A. 相容性抗原B. 异种抗原C. 同种异型抗原D. 异嗜性抗原E. 共同抗原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C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56. 免疫马获得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对人而言是A. 抗体B. 抗原C. 无毒性D. 具有免疫原性E. 既是抗体又是抗原考生答案:E参考答案:E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57. 人类白细胞抗原属于A. 自身抗原B. 异嗜性抗原C. 肿瘤相关抗原D. 异种抗原E. 同种异型抗原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E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58. 化脓性链球菌M抗原对人属于A. 自身抗原B. 异嗜性抗原C. 肿瘤相关抗原D. 异种抗原E. 同种异型抗原参考答案:B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59. 细菌外毒素对人属于A. 自身抗原B. 异嗜性抗原C. 肿瘤相关抗原D. 异种抗原E. 同种异型抗原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D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60. 眼晶状体蛋白属于A. 自身抗原B. 异嗜性抗原C. 肿瘤相关抗原D. 异种抗原E. 同种异型抗原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A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61. 脊髓灰质炎疫苗属于A. 自身抗原B. 异嗜性抗原C. 肿瘤相关抗原D. 异种抗原E. 同种异型抗原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D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62. 半抗原A.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B是大分子物质C.通常是多肽D.本身无免疫反应性E.仅能刺激B细胞活化考生答案:D参考答案:A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63. 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C.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超抗原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B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64. 抗原物质的免疫原性取决于A.高分子量B.异物性程度C.化学结构的复杂性D.注入机体后的稳定性E.以上均是考生答案:C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65. 甲、乙两种抗原都能与某一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这两种抗原相互称为A.半抗原B.完全抗原C.TD-AgD.TI-Ag E、共同抗原考生答案:E参考答案:E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66. 抗原具有的免疫性能是A.免疫原性B.免疫反应原性C.变应原性D.耐受原性E.以上均可考生答案:D参考答案:E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67. 下列物质中免疫原性最强的是A.核酸B.蛋白质C.多糖D.半抗原E.脂类考生答案:B参考答案:B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68. 对人体具有抗原和抗体二重性的物质是A.抗白喉外毒素血清B.干扰素C.具有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D.细菌外毒素E.马抗破伤风血清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E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69. 位于抗原分子表面,易被BCR或抗体识别结合的表位称A.独特型决定基B.顺序决定基C.功能性抗原决定基D.隐蔽性抗原决定基E.抗原决定基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C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70.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A.通常为蛋白质B.易于诱导产生细胞免疫应答C.引起细胞免疫应答,也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D.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和再次应答E.由B表位和T表位组成参考答案:D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71. 与载体蛋白偶联后可获得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小分子化学药物B.脂多糖C.佐剂D.酵母多糖E.类毒素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A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72. 免疫学中的非己物质不包括A.异种物质B.同种异体物质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D.胚胎期免疫细胞接触过的自身物质E.胚胎期免疫细胞未接触过的自身物质考生答案:D参考答案:D得分:1 分(此题满分:1分)73. TD-Ag得名,是因为A.在胸腺中产生B.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应答C.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D.只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E.产生相应的抗体需T细胞辅助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E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74.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A.抗原决定簇B.抗原的电荷性质C.抗原的大小D.载体的性质E.抗原的物理性状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A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75. 交叉反应是由于二种不同的抗原分子中具有A.构象决定簇B.功能性决定簇C.不同的抗原决定簇D.共同决定簇E.连续性决定簇考生答案:A参考答案:D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76. 抗原在机体中不可能诱导出现A.免疫耐受B.超敏反应C.自身免疫性疾病D.免疫缺陷E.免疫排斥参考答案:D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77. 免疫反应性是指抗原能够A.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应答的性能B.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C.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性能D.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E.与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发生免疫反应的性能考生答案:C参考答案:B得分:0 分(此题满分:1分)得分:0.0二、简答题(答题说明:根据提问,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原复习题一、选择题[A型题]1.免疫原性是指:A.抗原分子能与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B.抗原分子不能与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C.抗原分子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D.抗原分子不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E.抗原与载体结合后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2. 抗原的免疫反应性是指:A.抗原与载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B.抗原与表位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C.抗原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D.抗原对机体的反应性E.抗原引起自身反应淋巴细胞活化的特性3.下列哪种物质免疫原性最强?A.多糖B.类脂C.蛋白质D.小分子肽E.核酸4.抗原的特异性取决于:A.抗原表位的数量B.抗原分子量的大小C.抗原决定簇的性质、结构及空间构型D.抗原结构的复杂性E.抗原的化学组成5.抗原与抗体结合发生交叉反应是因为:A.抗原和抗体性状相似B.不同抗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C.抗原的分子量较大 D.抗原和抗体的大小相近 E.抗体为多聚体6.宿主遗传性对免疫原性的影响取决于下列哪种因素?A.宿主的年龄B.Ir基因C.抗原的性质D.抗原的剂量E.抗原的进人途径7.一般而言,高分子量物质其免疫原性强是因为:A.对中枢免疫器官刺激强B.化学结构不稳定,易被巨噬细胞吞噬C.分子量越大,其表面抗原决定簇越多D.易被机体破坏,而被循环抗体结合E.带负电荷多,免疫原性强8.天然抗原的最常见结合价是:A.单价B.双价C.多价D.三价E.以上都不是9.必须与蛋白质载体结合才具有免疫原性的是:A.半抗原B.免疫佐剂C.变应原D.耐受原E.超抗原10.关于构象决定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被BCR直接识别B.隐藏在蛋白质分子内部C.即线性决定簇D.需经APC摄取、加工处理后,才能与抗体结合E.为免疫原性多肽片段11.关于T淋巴细胞决定簇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一般由数化学基团组成B.多存在于天然蛋白质分子表面C.一般为免疫原性多肽D.经加工处理后能被B淋巴细胞识别E.不经加工处理即可被T淋巴细胞识别12.异物是指:A.异种物质B.同种异体物质C.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D.胚胎期未曾与机体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E.以上均是13.一般不具有免疫原性的抗原分子应小于:A.100万DALB.10万DALC.5万DALD.1万DALE.4kDAL14.在抗原分子中的能够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因称之为:A.抗原决定基/表位 C.抗原结合价B.异嗜性抗原 D.类毒素 E.完全抗原15.TI-抗原:A.数是蛋白质分子B.有免疫原性,无免疫反应性C.可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D.由于无免疫记忆,故无再次免疫应答E.需要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后才能引起免疫应答16.TD-Ag:A.是指在胸腺中加工处理的抗原B.可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C.不能诱导产生免疫记忆D.只能诱导产生IgM类抗体E.能引起细胞免疫应答和(或)体液免疫应答17.用下列哪种物质再次免疫时,能发生抗半抗原的再次抗体应答?A.相同的半抗原B.相同的载体C.相同的半抗原在相同的载体上D.相同的半抗原在不同的载体上E.不同的半抗原在相同的载体上18.将外毒素转变为类毒素:A.可增强毒素的免疫原性B.可降低毒素的免疫原性C.可增强毒素的毒性D.可脱去毒素的毒性E.可改变毒素的特异性19.异嗜性抗原:A.不是种属特异性抗原B.可引起交叉反应的发生C.是共同抗原D.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与此抗原有关E.以上均对20.对人体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A.自身移植的皮肤B.异体移植的皮肤C.自身释放的晶体蛋白D.动物的免疫血清E.异种血型的红细胞21.正常情况下,自身组织成分无免疫原性是由于:A.体内有针对自身组织成分的抑制性T淋巴细胞B.自身组织成分分子量小C.自身组织成分无抗原决定簇D.胚胎期机体形成对自身组织成分的免疫耐受E.自身组织成分分子结构简单22.用肺炎球菌荚膜多糖免疫裸鼠,将出现下列哪项结果?A.小鼠无任何免疫应答产生B.有IgM抗体产生C.抗体产生快但维持时间长D.有IgG抗体产生E.如再次遇到相同抗原,小鼠将出现再次免疫应答23.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C.自身抗原D.异嗜性抗原E.超抗原24.肿瘤相关性抗原是:A.为某一肿瘤细胞所特有的抗原B.肿瘤细胞不表达的抗原C.正常组织细胞不表达的抗原D.肿瘤细胞高表达正常细胞也可少量表达的抗原E.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都可高表达的抗原25.免疫佐剂的作用是:A.降低循环抗体水平B.防止迟发型超敏反应的发生C.增加抗原的免疫原性D.防止巨噬细胞吞噬抗原E.防止局部炎症的产生26.下列关于抗原的说法,哪一种是错误的?A.大分子蛋白质抗原常含有多种不同的抗原决定簇B.抗原诱导免疫应答必须有T细胞辅助C.不同的抗原之间可以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D.抗原并不一定只诱导正免疫应答E.半抗原虽无免疫原性,但可与相应抗体结合27.决定免疫原性因素不应包括:A 特异性 B.异物性 C.高分子量 D.一定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E.宿主遗传性28.同种异型抗原不包括:A.ABO血型抗原B.Forssman抗原C.HLA分子D.Ig的同种异型抗原E.Rh血型抗原29.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是A.同种异型抗原B.异种抗原 C.自身抗原 D.独特型抗原E.超抗原30.只具有与抗体结合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是A. 自身抗原B. 完全抗原C. 半抗原D.胸腺依赖性抗原E.胸腺非依赖性抗原31.抗体对具有相同或相似决定基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A.特异性反应B.交叉反应 C.非特异性反应D.过敏反应 E.以上都不是32.异嗜性抗原的本质是A.完全抗原B.共同抗原 C.改变的自身抗原 D.同种异型抗原 E.半抗原33.马血清抗毒素对人而言属于A.异种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 C.独特型抗原 D.共同抗原 E.合成抗原34.TD-Ag得名,是因为它A.在胸腺中产生B.相应抗体在胸腺中产生 C.对此抗原不产生体液免疫D.只引起迟发型变态反应E.相应的抗体产生需要T细胞辅助35.下列哪种物质不是TD-Ag?A.血清蛋白B.细菌外毒素C.类毒素 D.细菌脂多糖E.IgM36.动物来源的破伤风抗毒素对人而言是A.半抗原B.抗体C.抗原D.既是抗体又是抗原E.超抗原37.超抗原A.可以多克隆激活某些T细胞B.须经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C.与自身免疫病无关 D.有严格的MHC限制性E.只能活化一个相应的T细胞克隆38.半抗原的特性是具有A.免疫原性B.免疫耐受性C.免疫反应性D.免疫特异性 E。
异物性39.下列属于同种异型抗原的是:A.自身抗原B.肿瘤抗原C.HLA抗原D.超抗原E.隐蔽抗原40.免疫原性是指:( )A.抗原分子能与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B. 抗原分子不能够与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C. 抗原分子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D.抗原分子不能够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E.抗原与载体结合后、诱导免疫应答的特性41.免疫学中的“非己”物质包括( )A.修饰的自身物质B.胚胎时期未与免疫活性细胞接触过的物质C. 同种异体物质D.异体物质E.隐蔽的自身物质42.免疫的正确概念是()A.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B.抗传染的过程C.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功能D.清除自身衰老,变性死亡的细胞E.清除突变的细胞[x型题]1.与抗原的免疫原性有关的因素包括:A.抗原的分子大小B.抗原的化学组成C.抗原的分子构象D.抗原的异物性E.抗原进入机体的途径2.关于表位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是抗原分子上与抗体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B.是半抗原的同义词C.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D.能与相应淋巴细胞抗原受体结合 E.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具有多个表位3.关于T淋巴细胞决定簇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为线性决定簇B.存在抗原分子内部C.属连续性决定簇D.需APC加工处理成小分子肽E.被BCR和TCR识别4.关于B淋巴细胞决定簇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存在于天然蛋白质分子表面B.为构象决定簇C.属连续性决定簇D.不需加工处理即可被识别E.被BCR识别二、填空题1.抗原有两个基本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2.载体是赋予________以_______的物质。
3.人类重要的同种异型抗原是_______、_______。
4.根据产生免疫应答时是否需要Th细胞参与,抗原可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5.根据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将抗原分为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三、名词解释1.抗原(antigen,Ag)2.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3.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四、问答题1.试述抗原决定基的分类?2.试比较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
3.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有哪些?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型题1.C2.C3.C4.C5.B6.B7.C8.C9.A 10.A 11.C 12.E 13.E 14.A 15.D 16.E 17.C 18.D 19.E 20.A 21.D 22.B 23.B 24.D 25.C 26.B 27.A 28.B29.A 30.C 31.B 32.B 33.A 34.E 35.D 36.D 37.AX型题1.ABCDE2.ABCDE3.ABCD 4ABDE二、填空题1.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2.半抗原、免疫原性3.红细胞抗原、人类白细胞抗原/HLA4.TD抗原、TI抗原5.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自身抗原三、名词解释1.抗原(antigen,Ag):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亦称为表位。
3.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抗原分子表面能与相应抗体结合的抗原决定基的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