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毕业发展方向的调查论文(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论文题目:大学生毕业发展方向统计调查

课程名称统计学原理

任课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系别

专业班级

成绩评定

摘要

据统计,200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495万人之多,这使高校毕业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关于就业以及就业方向如何选择的压力。历年统计数字表明,当代大学生就业的状况一直不容乐观。此次案例,着重根据关于16类不同行业中大学生就业人群所占比重以及七大类工作人群中当代大学生所占的比重作为分析指标,运用统计描述、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当代大学生毕业发展方向的状况。

在这次分析中,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加工,运用EXCEL和SPSS软件中关于统计计算的方法对不同领域中中国当代大学生从业人数的统计和状况的分析,得出不同的行业以及就业人群中毕业大学生所占比重的情况,并且进行相关的推测与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方向方差分析组间变异与组内变异

1 引言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青年人口群体,其中占将近50% 的人口为在校大学生或是已毕业的大学生。统计表明,2003年中国19~35岁人口有4.65亿,占总人口的36.25%。对于任何社会来说,当代大学生都是民族的未来与希望。中国社会正处于改革开放发展的时代,现在的大学生是变革的弄潮儿、受益者和风险承担者,他们正在经历着我国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重大变革,社会发展变化的速度很快,当然也客观、准确地了解和掌握了当代大学生的现状,从实际出发,制定有效的政策,从而正确引导大学生就业,找准自己的人生的位置,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本报告主要是依据统计数据对近年来中国大学生毕业发展方向状况进行分析,所采用的数据均为发展状况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所能获得的最新数据。

2 中国大学毕业生的人口状况指标

2007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国19~29岁的大学在校生以及毕业生共有311,217,923人,占总人口的24.25%。其中男性158,338,086人,女性152,879,837人,分别占总人口的12.34%和11.91%,性别比为103.57。19~35岁的大学在校生以及毕业生共有465,259,674人,占总人口的36.25%。其中男性235,453,157人,女性229,806,517人,分别占总人口的18.34%和17.90%。

从中可以看出,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的大学生在校人数和大大学毕业人数都是呈增长的趋势,而且其中的男女比例几乎是1:1,可以说是基本上保持了平衡状态。

2.1 中国大学生的人口性别年龄构成

性别年龄结构反映的是男女不同性别人口的年龄分布情况。2007年中国大学生中性别人口的年龄分布基本一致,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其总人口中都是25~32岁人口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19~25岁人口。因为这一年龄段人群处于流动活跃时期,而且对于不同的性别,选择就业方向是有很大的不同的,鉴于社会上部分行业只倾向于男性或是女性,所以在大学生选择的时候就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分析这个性别年龄构成只是为了更好的反映出在基本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影响大学生选择不同的行业这种现象潜在的原因。

2.1.1中国大学生人口分布的状况

我国人口的分布状况主要由地区构成和城乡构成两项指标来衡量。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19~29岁的大学生人口中,东南沿海以及北京、天津等发展快速的城市居多,而像是西藏、内蒙古、甘肃等西北内陆地区,因为气候以及经济状况的整体影响,所拥有的大学生数目是最少的。而且全国各省市中拥有名牌或是重点高等院校的地区明显所吸纳的大学生比重庞大。大学生选择东南沿海那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和省份就业,一大部分的原因是经济快速增长,产生了很多新兴的产业,继而增大了就业的机会。而且,近几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涌现出许多附带的产业,这是基于我国农、牧、林、畜、副五大产业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的,这样也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提供了更加适合的就业工作和机会。而西北内陆地区,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经

济的发展略显滞后,但是仍然有许多资源到到西北工作的新一代的大学生,这样也少许缓解了大学生就业紧张的状况。

2.1.2 大学生人口的民族状况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居住着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大学生所在人口。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汉族仍是我国的主体民族,19~25岁的大学生人口数中有90.58%为汉族,9.42%为少数民族;26~35岁大学生人口数中汉族比例略高,为91.09%,少数民族占8.91%。少数民族中壮族、满族、回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数最多,人口比例均占0.5%以上。

金融危机肆虐全球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的严峻,而有着诸多社会文化方面先天弱势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需要我们予以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有经济发展方面的原因,更有传统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的影响,因此从社会文化学的视角来探讨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成因与对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形势。受传统的就业习惯影响,有些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把就业希望寄托在政府调配上,有些则依托于院校来寻找就业门路,还有个别大学毕业生把就业期许压在社会关系上。目前,我国的用工制度已实现了根本转变,市场调控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出来。因此,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应不断适应变化了的市场需求,主动“推销”自我,这是体现自身价值、实现灵活就业的有效途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还应培养多元就业的意识。不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国有企业,抑或是民营企业及个体私营企业,甚至是工作或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乡村,只要能体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就可以选择去那里工作。随着新型灵活就业方式的出现,若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能及时调整心态,客观面对现实,都可以找到发挥自己特长的就业机会。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过渡期,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择业时应有一个相对明确的求职目标和总体的职业规划,正确认识自我,主动面向社会,积极参与双向选择,才能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