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 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

合集下载

LC-MS检测西他沙星原料中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

LC-MS检测西他沙星原料中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

LC-MS检测西他沙星原料中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石莹1宋雪洁3李浩冬2路显锋2*1药物研究院分析所,扬子江药业集团,泰州2253212药物制剂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扬子江药业集团,泰州2253213质量管理部,扬子江药业集团,泰州225321摘要建立了LC-MS 法测定西他沙星中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甲酯和对甲苯磺酸乙酯含量的方法。

方法:采用Agilent 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流动相为纯水(0.1%甲酸):甲醇(V/V)=60:40;稀释剂为乙腈(0.1%甲酸):纯水(V/V)=50:10;柱温为40℃;进样体积为5µl;流速为0.4ml/min;采用正离子模式进行扫描。

对甲苯磺酸甲酯测定浓度在0.76ng/ml~15.27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对甲苯磺酸乙酯测定浓度在0.75ng/ml~15.01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对甲苯磺酸甲酯的定量限为0.0038ng;对甲苯磺酸乙酯的定量限为0.0038ng。

杂质回收率在限度浓度80%、100%和160%三个浓度水平均在90~110%之间,该方法准确度良好。

该方法适用于西他沙星原料中对甲苯磺酸甲酯和对甲苯磺酸乙酯的检测。

西他沙星(sitafloxacin)是日本第一制药有限公司继左氧氟沙星后开发出的一种强力广谱新氟喹诺酮类抗菌剂,该药对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阴性菌以及厌氧菌的抗菌活性是左氧氟沙星的4~32倍,同时对肺炎球菌DNA 促旋酶和拓扑同功酶有双重抑制作用。

临床表现有极广的抗菌谱,特别是对呼吸道的病菌有极强的抗菌活性。

因西他沙星的一个起始物料为对甲苯磺酸盐,在后续反应中对甲苯磺酸若有残留,可能会与溶剂甲醇、乙醇反应生成具有基因毒性的杂质—对甲苯磺酸甲酯和对甲苯磺酸乙酯,故采用LC-MS法对产品中的对甲苯磺酸甲酯/乙酯进行控制。

1、实验部分1.1仪器与试药Agilent 1200液相色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Agilent 6460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仪(美国安捷伦公司);XP205型电子天平(瑞士梅特勒托利多公司)。

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中活性成分

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中活性成分

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中活性成分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是一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其中的活性成分需要进行检测和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药物中的成分含量。

本文将对利用HPLC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中活性成分的分析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并探讨其在药物质量控制和临床治疗中的意义。

1. 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中活性成分的分析意义氢溴酸西酞普兰是一种常用的抗抑郁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神经递质的水平,从而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

而药效成分的含量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因此需要对药物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准确的测定和分析。

对药物中杂质的检测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杂质的存在会影响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HPLC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分析技朧,能够对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快速、准确的测定。

其分析步骤主要包括样品的制备、色谱条件的优化和检测结果的处理。

将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样品经过适当的提取和净化处理,得到适合HPLC检测的样品溶液。

然后,针对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中的活性成分,对色谱柱、流动相、检测条件等参数进行优化,以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通过HPLC仪器进行样品的分离和检测,并根据峰面积或峰高等数据对活性成分进行定量分析。

3. HPLC测定结果的意义和应用HPLC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中活性成分的结果是药物质量控制和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

通过HPLC分析得到的活性成分含量可以直接反映药物的质量状况,同时也可作为药物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指标。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可根据HPLC分析结果合理地制定用药方案,确保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和安全的用药体验。

HPLC分析结果还可为药物的质量评价、研究开发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4. 面临的挑战和发展趋势虽然HPLC技术在分析药物活性成分方面具有诸多优势,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药品制剂中可能存在的杂质和干扰物质会影响到HPLC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抗抑郁药西酞普兰双键杂质的合成

抗抑郁药西酞普兰双键杂质的合成

抗抑郁药西酞普兰双键杂质的合成俞灵军;张仲飞;陈李荔;张道振【摘要】4-[1-(4-二甲胺基)-1-(4-氟苯基)-丁烯基]-3-(羟甲基)-苯腈是抗抑郁药西酞普兰合成中的一个副产物,对研究西酞普兰成品的质量具有较大价值.本文以4-[4-(二甲胺基)-1-(4-氟苯基)-羟基丁基]-3-(羟甲基)-苯腈为起始原料,依次用特戊酰氯酰化,对甲苯磺酸脱水,最后用NaOH溶液催化水解特戊酰基,用甲苯重结晶后得到纯度在99%以上的4-[1-(4-二甲胺基)-1-(4-氟苯基)-丁烯基]-3-(羟甲基)-苯腈成品,合收率约49%.【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0(038)008【总页数】2页(P180-181)【关键词】西酞普兰;酰化;脱水;水解【作者】俞灵军;张仲飞;陈李荔;张道振【作者单位】浙江大学材化学院,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大学材化学院,浙江,杭州,310027;浙江天蓝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1202;浙江大学材化学院,浙江,杭州,310027【正文语种】中文4-[1-(4-二甲胺基)-1-(4-氟苯基)-丁烯基]-3 -(羟甲基)-苯腈是抗抑郁药西酞普兰系列产品工业化生产的主要副产品.近年来,该副产品的存在对成品的质量影响越来越被关注和研究.丹麦Lundbeck公司已有专利报道该副产品在成品中的存在对结晶的粒径分布有影响,从而影响后续的制剂压片质量.[1]因此,能够合成高纯度的4-[1-(4-二甲胺基) -1-(4-氟苯基)-丁烯基]-3-(羟甲基)-苯腈标准品对进行成品质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4-[1-(4-二甲胺基)-1-(4-氟苯基)-丁烯基]-3 -(羟甲基)-苯腈副产品的产生是西酞普兰中间体4-[4-(二甲胺基)-1-(4-氟苯基)-羟基丁基]-3-(羟甲基)-苯腈(1)采用酸催化关环制备西酞普兰的过程中产生的[2].本文以4-[4-(二甲胺基)-1-(4-氟苯基)-羟基丁基]-3-(羟甲基)-苯腈(1)为起始原料,依次用空间位阻较大的特戊酰氯酰化,对甲苯磺酸脱水,最后用NaOH溶液催化脱保护基特戊酰基,用甲苯重结晶后得到纯度在99.5%以上的4-[1-(4-二甲胺基)-1-(4-氟苯基)-丁烯基]-3-(羟甲基)-苯腈(4)成品,合收率约49%.合成路线如上反应式.温度计未校正;aglient高效液相色谱仪;核磁共振仪,内标TMS.1000mL干燥的三口瓶内加入50g 4-[4-(二甲胺基)-1 -(4-氟苯基)-羟基丁基]-3-(羟甲基)-苯腈(1),加入300mL甲苯搅拌溶解,加入29.6g三乙胺,降温至0℃,通氮气置换.将2eq酰氯用100mL甲苯稀释均匀后滴加至反应瓶内,控制反应温度在(0±2)℃,滴加完毕后继续搅拌30min,然后倒入200mL饱和碳酸钠溶液,调节pH 至8~9,搅拌至固体溶解后静置分层,甲苯相分别用100mL 20%氯化铵水溶液、饱和食盐水和饮用水洗涤一次,将甲苯相减压蒸馏至干,得到金黄色油状物4-[4-(二甲胺基)-1-(4-氟苯基)-羟基丁基]-3-(酰基甲酯基)-苯腈.500mL三口瓶内加入上述4-[4-(二甲胺基)-1-(4-氟苯基)-羟基丁基]-3-(酰基甲酯基)-苯腈61.6g,加入300mL甲苯溶解,然后加入3eq酸,加热回流反应2h后停止加热,自然冷却至室温后加100mL水,滴加30%的NaOH水溶液,调节pH值至8~9,静置分层,甲苯相用100mL饮用水洗涤两次,然后滴加冰醋酸溶液5~10mL去除杂质,最后用100mL水洗涤一次,甲苯相减压蒸馏至干,得到深红色油状物,为4-[4-(二甲胺基)-1-(4-氟苯基)-丁烯基]-3-(酰基甲酯基) -苯腈.500mL三口瓶内加入上述4-[4-(二甲胺基)-1-(4-氟苯基)-丁烯基]-3-(酰基甲酯基)-苯腈油状物41.3g,加入200mL无水乙醇搅拌溶解,控制一定的反应温度,加入25mL 20%的NaOH溶液,采用TLC(甲醇∶二氯甲烷∶环己烷=1∶3∶3)跟踪反应以确定反应时间,后减压蒸馏至干,加入200mL甲苯和50mL水,搅拌溶解后分层,甲苯相分别用50mL饮用水洗涤两次.将甲苯相降温至-15℃~-10℃冷却析结晶8h,过滤后,再用甲苯重结晶至纯度达到99.5%以上,烘干后得到白色结晶性粉末. (1)4-[4-(二甲胺基)-1-(4-氟苯基)-羟基丁基] -3-(羟甲基)-苯腈(1)的酰化主要采用酰氯或酸酐,本文分别采用乙酰氯和特戊酰氯做酰化试剂,反应结束后HPLC检测,数据见表1.由表1可见,由于原料(1)的双羟基的活性均较强,采用空间位阻较大的特戊酰氯,才能够获得高纯度的目标产物4-[4-(二甲胺基)-1-(4-氟苯基)-羟基丁基]-3-(特戊酰甲酯基)-苯腈(2).(2)4-[4-(二甲胺基)-1-(4-氟苯基)-羟基丁基] -3-(特戊酰甲酯基)-苯腈(2)采用酸催化高温回流脱水成烯,本文分别采用浓盐酸,20%稀硫酸和对甲苯磺酸做酸催化剂,对比实验结果见表2.由表2可见,由于原料结构中的氰基和特戊酰基,在高温强酸条件下也容易水解生成副产物,因此采用强酸催化时产品纯度太低,导致收率较低,且不容易纯化,因此,优先选用对甲苯磺酸做催化剂,得到高收率的4-[4-(二甲胺基)-1-(4-氟苯基)-丁烯基]-3-(特戊酰基甲酯基)-苯腈(3).(3)4-[4-(二甲胺基)-1-(4-氟苯基)-丁烯基]-3 -(特戊酰基甲酯基)-苯腈(3)碱性条件下水解酯基时,由于氰基也极易水解生成酰胺基副产物,经过实验研究,该副产物较难采用重结晶的方式清除,因此,需要在反应过程中控制该副产物的生成.本文采用TLC 跟踪反应进度,控制不同的反应温度,对比实验数据见表3.由表3可知,温度过低时反应速度较慢,温度过高时,反应速度较快,且转化率较高,但是由于酰胺基副产物含量较高,需要多次重结晶才能达到质量要求,因此优先选用20℃的反应温度,控制反应时间为2h,可较容易得到高收率高纯度的4-[1-(4-二甲胺基)-1-(4-氟苯基)-丁烯基]-3-(羟甲基)-苯腈(4)成品.(1)4-[4-(二甲胺基)-1-(4-氟苯基)-羟基丁基] -3-(羟甲基)-苯腈(1)酰化伯碳羟基时需要选用高空间位阻的试剂,因此优先使用特戊酰氯酰化,可以得到高纯度的目标产物(2),收率可以达到99%.(2)4-[4-(二甲胺基)-1-(4-氟苯基)-羟基丁基] -3-(特戊酰甲酯基)-苯腈(2)高温酸催化脱水成烯时,优先采用对甲苯磺酸做催化剂,氰基仅发生少量的水解,少量的氰基水解的副产物根据其与主产物酸碱性强弱的差异,用少量的冰醋酸成盐后除去,因此可以得到较高纯度的目标产物(3),收率可以达到70%.(3)4-[4-(二甲胺基)-1-(4-氟苯基)-丁烯基]-3 -(特戊酰基甲酯基)-苯腈(3)水解时控制反应温度为20℃,反应时间为2hrs,得到较高纯度的产品,采用甲苯一次重结晶后既能得到合格的4-[1-(4-二甲胺基)-1-(4-氟苯基)-丁烯基]-3-(羟甲基)-苯腈(4)成品,收率为70%,HPLC纯度为99.2%.(4)本工艺操作简单,反应条件容易控制,试剂均为较常用的试剂,最终得到的4-[1-(4-二甲胺基)-1-(4-氟苯基) -丁烯基]-3-(羟甲基)-苯腈产品总收率在49%以上,产品纯度能超过99%,能满足后续的研究要求.【相关文献】[1] K.B詹森,R.E亨布尔,K.利耶格伦,T.V.克里斯滕森.含有依地普仑草酸盐的结晶组合物[P].CN 1925844A,2007.[2] 吴秋业,廖洪利,赵惠清,叶光明,金永生.氢溴酸西酞普兰的合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36(1):6-8.[3] 刘志臣,王德才,江建,刘迎.西维来司钠的合成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5,27(1):89-92.[4] 李继忠.对甲苯磺酸催化合成环己烯[J].化学世界,2004(10):528 -529.[5] 周长山.酯的碱性水解反应机理浅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1,23(2):36-37.。

基因毒性杂质(genotoxic

基因毒性杂质(genotoxic
但是这些方法都需要有足够的长期致癌性研究数 据。
TTC用于计算未做研究的化学物质的接触量,这些 化学物质不会有明显的致癌性或者其他毒性。
ConcentrationLimit ( ppm) TTC (ug / day) dose(g / day)
TTC理论不可以应用于那些毒性数据(长期研究) 充分的致癌物质,也不可以做高风险毒性物质的风 险评价。
TTC是一个风险管理工具,它使用的是概率方法。所以 TTC不能被理解为绝对无风险的保障。
TTC
意思是:假如有一个基因毒性杂质,并且我们对 它的毒性大小不了解,如果它的每日摄入量低于 TTC值,那么,该基因毒性杂质的致癌风险将不 会高于100000分之一的概率。
某些特定情况,TTC值高于1.5μg/day也是可以 接受的。比如药物的短期接触,即治疗某些声明 预期在5年以下的某些严重疾病,或者这种杂质是 一种已知物质,人类在其他方式上对它的摄入量 会更高(比如在食品上)。这个需要根据实际情 况再进行推算。
应该有合理的分析方法去检测和量化这些杂质的 残留量。
毒理学研究
为一个不存在阀值的基因毒性致癌物定义一个安 全的摄入量水平(零风险观点)是不可能的,并 且从活性药物成分中完全的除去基因毒性杂质经 常是很难做到。这样就要求我们建立一个可接受 的风险水平,例如对一个低于可忽略风险的每日 摄入量进行评价。
判断是否为基因毒性杂质
通过Carcinogenic potency database (CPDB) 数据库查询,数据库中现有1574种致癌物质的列 表。链接 /chemnamein dex.html ,还可查询到关于基因毒性方面研究 的出版物。
基因毒性杂质卤代烃的风险评估
有数据表明氯乙烷、氯甲烷为基因毒性杂质,因 此有理由怀疑其他低分子卤代烃类也有类似的作 用。在生产中应该对其进行相应的控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的含量
代亚;付涛;俞丽君;陈立萍;王贤广
【期刊名称】《中国药业》
【年(卷),期】2011(20)16
【摘要】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的含量.方法色谱柱为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磷酸缓冲液-甲醇(51 ∶49),检测波长为238 nm.结果艾司西酞普兰质量浓度在25 ~150 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60%,RSD为0.44%.结论该方法简便,专属性及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的含量.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代亚;付涛;俞丽君;陈立萍;王贤广
【作者单位】浙江海森药业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22104;浙江海森药业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22104;浙江海森药业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22104;浙江海森药业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22104;浙江海森药业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221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27.2;R971+.43
【相关文献】
1.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米非司酮片的含量和含量均匀度 [J], 罗亚虹;陈莹;唐娟娟
2.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愈创维林那敏片的含量和含量均匀度 [J], 刘慧颖;陈默;孙宽
3.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舒必利片的含量及含量均匀度 [J], 李万平;万莉;钟潇骁
4.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乙酰乌头碱片含量及含量均匀度 [J], 解瑞辉;郭社民;申利平
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格列本脲片和格列齐特片的含量 [J], 黄艳芳;李慧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药物研发中基因毒性杂质的控制策略与方法探索进展

药物研发中基因毒性杂质的控制策略与方法探索进展

药物研发中基因毒性杂质的控制策略与方法探索进展摘要:本文简介了基因毒素杂质的概念,对药物制作过程中的潜在杂质进行简单的概述,并重点讨论的“避免-控制-清除”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药物研发;基因毒性杂质;控制策略;方法一、毒素门事件在制药行业中的影响2017年6月,在欧洲的药物检测中发现一些抗艾滋病药物中含有大量的基因毒素杂质,制药商决定召回所有的药物[1]。

2018年7月,花海制药的高血压药中被检测出含有微量的基因毒性杂质,全球市场被召回。

2018年8月印度制药公司检测出基因毒性杂质,相关的14批药物被公司召回。

毒素门事件不但给患者们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对企业也是一种巨大的经济损失,这件事情给整个制药行业带来了一个警告。

二、基因毒性杂质的基本概念基因毒素是一种能够直接将DNA破坏或者引起身体内大量基因突变的物质。

它能够使人类身体内的染色体断裂、插入或修饰复制中的DNA和使细胞发生突变。

三、可能具有基因毒性的警示结构图1展示出了一部分基因毒性的警示结构官能团,这些官能团都能够与DNA发生反应。

虽然这些官能团还不够详细,但是可以为基因毒素评估做出基本的评估。

还有很多其他的基因毒性官能团,它们在当前的一些商业软件中例如DERKK、Mcase等便能够做出基本的评估[2]。

由于基因毒性化合物例如芳香胺等作为原料制作药品时能够很大概率对药品成分带来基因毒性杂质污染,所以对GTI的检查、控制和预防一定要非常的严格。

四、基因毒性的控制策略与方法制药的过程中使用“避免”-“控制”-“清除”的策略(表4、表5)来控制基因毒性,这样能够发挥最大的能力减少药品原料中的基因毒性杂质[3]。

美国有的制药企业便规定必须按照如下规定来制作药品:(1)GTI或者PGI生成后保证至少还有四步才能得到最终产物,而且在每一步都要判断分析是否会清除PGI。

(2)当需要测试耐热性时,需要在分离纯化前添加足够的GTI或者PGI类似保证检验产品的纯度。

HPLC法检测托吡司特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异丙酯、对甲苯磺酸仲丁酯、对甲苯磺酸乙酯

HPLC法检测托吡司特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异丙酯、对甲苯磺酸仲丁酯、对甲苯磺酸乙酯

·1 7 8 9·
quantification were 0.050 5 μg·mL-1, 0.048 0 μg·mL-1 and 0.051 0 μg·mL-1, respectively. The limits of -1 -1 -1 detection were 0.016 7 μ g·mL , 0.015 8 μ g·mL and 0.016 8 μ g·mL ,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recoveries were 99.3% (RSD=1.9%) , 103.0% (RSD=1.2%) and 98.2% (RSD=1.6%) , respectively. No genotoxic impurities H, I and J were detected in three batches of samples. Conclusion: This method is applicable to the detection and limit control of genotoxic impurities H, I, and J in topiramate. Keywords: HPLC; topiroxostat; genotoxic impurity; isopropyl p-toluensulfonate; sec-butyl p-toluenesulfonate; ethyl p-toluenesulfonate 药物中存在的杂质, 按其理化性质一般分为有 机杂质、 无机杂质及残留溶剂 3 类[1] 。近年来, 基因 毒性杂质因其重大的安全风险, 逐渐引起了广泛关 注, 欧洲药物管理局 (EMA) 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局 (FDA)等机构陆续发布针对基因毒性杂质的 指南, 对该类杂质的控制与评估提出要求[1-9] 。2004 年, EMA 下属的人用医药品委员会 (CHMP) 发布了 《基因毒性杂质限度指南》 , 提出有必要采用 “可接受 风险水平”的概念, 以毒理学关注阈值 (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 TTC)控制基因毒性杂质, TTC -1 [10-12] 为 1.5 μ g·d (相当于十万分之一的患癌风险) 。 根据患者每天预计的服用剂量, 便可计算出原料药中 所允许的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 托吡司特是新型非嘌呤类选择性黄嘌呤氧化还 原酶 (XOR) 抑制剂, 用于治疗痛风、 高尿酸血症。在 合成工艺中可能存在潜在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 酸异丙酯 (杂质 H) 、 对甲苯磺酸仲丁酯 (杂质 I)和 [13-15] 对甲苯磺酸乙酯 (杂质 J) 。目前尚未见有托吡 司特基因毒性杂质测定的报道, 因此本文拟建立一种 高效液相色谱 (HPLC) 方法, 可以简便快速检测托吡 司特中上述 3 种杂质的含量。在托吡司特说明书中 表明, 本品每天总剂量应不超过 180 mg; 参照 EMA 《基因毒性杂质限度指南》 , 按原料药中基因毒性杂质 -1 限度 1.5 μ g·d 计算, 托吡司特中基因毒性杂质均应 不得过 0.000 833%。 托吡司特合成过程中采用了对甲苯磺酸一水合 物, 在反应过程中, 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和溶剂异丙 醇发生缩合形成杂质 H, 产生途径见图 1。 在 反 应 过 程 中, 对甲苯磺酸一水合物和溶剂 2- 丁醇发生缩合形成杂质 I, 产生途径见图 2。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对甲苯磺酸脂类基因毒性杂质的方法学验证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对甲苯磺酸脂类基因毒性杂质的方法学验证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对甲苯磺酸脂类基因毒性杂质的方法学验证李靖坤;王珊珊;林云良;王晓利;陈相峰【摘要】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吉非替尼中的对苯磺酸酯类(对甲苯磺酸甲酯、对甲苯磺酸乙酯、对甲苯磺酸异丙酯)的含量进行测定.该方法对对甲苯磺酸甲酯、对甲苯磺酸乙酯的检出限均为0.50 mg/kg,对甲苯磺酸异丙酯的检出限为1.2mg/kg;三种化合物在5~200 ng/mL的浓度范围内均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回收率在88.3%~111.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4.67%,符合检测要求.该方法可以很好的应用于吉非替尼中对苯磺酸酯类杂质的检测.%A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determine p-toluene sulfonic acid esters (methyl p-toluenesulfonate,ethyl p-toluenesulfonate and isopropyl p-toluenesulfonate) in gefitinib.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developed method has good linearity (R2>0.99) in the range of 5~200 ng/mL and good repeatability (RSD%,<4.67%,n=6).The detection limit of methyl p-benzenesulfonate and ethyl p-toluenesulfonate is 0.50 mg/kg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of isopropyl p-toluenesulfonate is1.25 mg/kg.The recoveries of spiked samples are between 88.3% and 111.6%.The developed method can be applied in detection of p-benzenesulfonic acid esters in real samples.【期刊名称】《当代化工》【年(卷),期】2017(046)002【总页数】3页(P378-380)【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法;吉非替尼;对苯磺酸酯类【作者】李靖坤;王珊珊;林云良;王晓利;陈相峰【作者单位】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山东济南250014;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山东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吉非替尼(易瑞沙)是一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它是一种新型抗癌药物,可以通过抑制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细胞信号的传导来抑制恶性肿瘤细胞的增生,目前已在多个国家批准上市用于癌症的治疗[1]。

苯磺贝他斯汀片中基因毒性杂质苯磺酸乙酯与苯磺酸异丙酯的含量测定

苯磺贝他斯汀片中基因毒性杂质苯磺酸乙酯与苯磺酸异丙酯的含量测定

2020年05月苯磺贝他斯汀片中基因毒性杂质苯磺酸乙酯与苯磺酸异丙酯的含量测定舒理建*楼赛丽吴晨皓卢鑫鑫邵旭民(浙江普洛康裕制药有限公司,浙江东阳322118)摘要:建立苯磺贝他斯汀片中基因毒性杂质苯磺酸乙酯与苯磺酸异丙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测定方法。

方法采用ACE 3C8色谱柱(150*4.6mm,3u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检测波长220nm ,流速0.9ml×min -1,柱温30℃,进行苯磺贝他斯汀片中基因毒性杂质苯磺酸乙酯与苯磺酸异丙酯定量测定。

结果在本色谱条件下,苯磺酸乙酯与苯磺酸异丙酯分离效果好;苯磺酸乙酯检测限为1ppm ,定量限为10ppm ,在0.00032mg×ml -1-0.00288mg×ml -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苯磺酸异丙酯检测限为5ppm ,定量限为10ppm ,在0.00032mg×ml -1-0.00288mg×ml -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8);两者在ICH 规定的限度的高、中、低三个浓度的回收率为93.0%-102.2%之间。

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简单易操作,可用于苯磺贝他斯汀片中基因毒性杂质苯磺酸乙酯与苯磺酸异丙酯的控制。

关键词:苯磺贝他斯汀;高效液相色谱法;苯磺酸乙酯;苯磺酸异丙酯;含量测定苯磺贝他斯汀是非镇静类高选择性组胺受体拮抗剂,对肥大细胞具有稳定作用,能够阻止嗜酸性粒细胞迁移至炎症组织,并可抑制白细胞介素-5、白三烯B4(LTB4)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减轻过敏炎症,是一种高效的抗过敏药物,不良反应较轻微。

[1-3]苯磺贝他斯汀的合成过程中采用了乙醇和异丙醇,易与苯磺酸反应生成苯磺酸乙酯和苯磺酸异丙酯。

两者为基因毒性杂质,人用药物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ICH )于2014年发布M7(基因毒性杂质指南)。

指南中对基因毒性杂质限度计算做了指导,计算得出苯磺贝他斯汀中含苯磺酸乙酯和苯磺酸异丙酯的限度均为75ppm 。

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咀嚼片的溶出度

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咀嚼片的溶出度

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咀嚼片的溶出度
曹天海
【期刊名称】《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16(025)004
【摘要】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咀嚼片溶出度的方法.采用C18色谱柱,0.1 mol/LV(乙腈)∶0.01 mol/L V(醋酸铵)∶V(庚烷磺酸钠)=4∶6∶1(以冰醋酸调节pH值至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8 nm.结果表明,氢溴酸西酞普兰在0.032 2~0.112 8 m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限和检测限为1.5 ng及0.5 ng,方法回收率为102.4%.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其质量控制.
【总页数】5页(P325-328,335)
【作者】曹天海
【作者单位】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际GMP认证部,云南昆明650106【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17
【相关文献】
1.RP-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原料含量及有关物质 [J], 魏君;谢剑炜
2.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 [J], 孙朴;
3.HPLC 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 [J], 孙朴
4.氢溴酸西酞普兰咀嚼片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J], 张丽娟;李海燕;郝光涛;刘泽源
5.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德拉昔布咀嚼片的体外溶出度 [J], 郭桂芳;于泓潇;李思鸿;张艺馨;程平;张秀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中活性成分

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中活性成分

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中活性成分1. 引言1.1 研究背景氢溴酸西酞普兰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

由于其活性成分含量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导致药物疗效不稳定。

对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中活性成分进行准确分析和测定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常用的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活性成分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具有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分析灵敏度高的特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药物分析方法。

通过对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中活性成分进行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可以准确、快速地获得活性成分的含量信息,有利于确保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本研究旨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中活性成分,探讨其含量分析方法,并对测定结果进行数据分析,为提高药物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支持。

通过对该方法的研究和应用,将为其他药物活性成分的分析提供借鉴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中的活性成分进行分析,探索其含量和成分,并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氢溴酸西酞普兰片的药效成分,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效评价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可以为相关药物的生产和质量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推动我国药物分析领域的发展。

通过对活性成分的分析,可以为新药的研发提供参考,为临床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旨在全面分析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中的活性成分及其含量,为药物分析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1.3 研究意义研究意义: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是一种常用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不同类型的疾病。

片剂中的活性成分含量直接影响药效的稳定性和疗效的确保。

准确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对于保证药品质量、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中,具有分析速度快、准确性高、灵敏度高等优点,能够实现对复杂药物成分的快速分离和准确测定,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中活性成分,可以提高药物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供有力支持。

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中活性成分

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中活性成分

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中活性成分高效液相色谱(HPLC)是一种用于分离、鉴定和定量测定样品中化合物的高效、快速和精确的分析技术。

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是一种用于治疗头痛、发热和关节痛的非处方药物,其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

本文将通过分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中活性成分的方法,以期为药物分析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中活性成分的含量,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安全性。

二、实验原理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高效、准确、快速的药物分析和质量控制方法。

通过该方法可对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中的各种活性成分进行定量测定。

在实验中,我们将选取适当的色谱柱、流动相和检测条件,根据各种活性成分的特性进行分离和检测。

三、实验步骤1. 样品准备: 将氢溴酸西酞普兰片样品粉碎成细粉,并称取适量样品。

2. 样品提取: 将称取的粉碎样品加入适量提取液,进行适当的振荡和加热提取。

3. 色谱条件设置: 选用适合的色谱柱、流动相和检测条件。

优化色谱条件,保证各个成分在适当时间内分离出来。

4. 样品分析: 通过注射样品溶液到色谱仪中,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

5. 数据处理: 根据色谱图谱和样品峰面积,计算出各活性成分的含量。

四、数据分析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可以得到各种成分的含量数据。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氢溴酸西酞普兰片的质量和稳定性,为药品的生产和质控提供参考。

七、参考文献1.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氢溴酸西酞普兰片分析中的应用2. 新型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中的活性成分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片中活性成分的含量,可以为药品分析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这对于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药品的生产和质控具有重要意义。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品分析和质量控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因毒性杂质(genotoxic..[文字可编辑]

基因毒性杂质(genotoxic..[文字可编辑]
? 某些特定情况, TTC 值高于1.5μg/day也是可以 接受的。比如药物的短期接触,即治疗某些声明 预期在 5年以下的某些严重疾病,或者这种杂质是 一种已知物质,人类在其他方式上对它的摄入量 会更高(比如在食品上)。这个需要根据实际情 况再进行推算。
EMA对基因毒性杂质分类
? EMA对基因毒性杂质的指导原则适用于上市申请 和临床研究。
生物系统的纠错功 能使试验不具备可 行性。
引入一个 新观点: 确定一个 可接受其 风险的摄 入量
TTC
? 可接受其风险的摄入量一般被定义为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 (TTC) 。
? 具体含义为:1.5μg/天的TTC值。 ? 相当于人每天摄入1.5μg的基因毒性杂质,被认为对于大
? 甲磺酸烷基酯,如甲磺酸甲酯( MMS)和甲磺酸 乙酯(EMS),是甲磺酸与 甲醇,乙醇 ,或其它 低级醇 形成的酯。特别是在以甲磺酸盐或甲磺酸 酯形式存在的药物活性成分中或其合成过程中用 到了甲磺酸的药物活性成分中,甲磺酸烷基酯会 被视为潜在杂质。
? 在以羟乙基磺酸盐,苯磺酸盐和对甲苯磺酸盐形 式存在的药物活性成分中也会发现类似的磺酸烷 基酯或芳基酯污染。需说明出现这些污染的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一、有足够实验数据的阈值
? 对于有足够的(实验性的)数据来支持阈值界定 的基因毒性杂质:可参考“ Q3C Note for guidance on impurities: Residual Solvents ” 中2级溶剂的规定,计算出了一个“允许的日摄入 量(PDE—permitted daily exposure )”
判断是否为基因毒性杂质
? 通过Carcinogenic potency database (CPDB) 数据库查询,数据库中现有 1574种致癌物质的列 表。链接 /chemnamein dex.html ,还可查询到关于基因毒性方面研究 的出版物。

毛细管电泳 - 电化学发光检测抗抑郁药氢溴酸西酞普兰

毛细管电泳 - 电化学发光检测抗抑郁药氢溴酸西酞普兰

图5
进样电压(A)和进样时间(B)对 ECL 强度和理论踏板数的影响
Fig.5 The effection of injection voltage(A) and injection time(B) on the ECL intensity(●) and the number of theoretical plate(o). Condition: initial potential 1.16V; injection time 10s in Fig.A; injection voltage 10kV in Fig.B; the else condition same as Fig.2.
2 结果与讨论
2.1 Ru(bpy) 3 2 +和样品体系循环伏安图 从图 1 可知,样品和联钌吡啶的循环伏安图 的氧化峰明显高于单纯联钌吡啶的氧化峰,从循 环伏安图可以看出,曲线 1 和曲线 2 均只有一个 氧化峰,是水被氧化所产生的,曲线 3 是典型的
+ Ru (bpy ) 2 3 的循环伏安图,1.15V 为最大氧化电
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Y406237),浙江省科技厅大型仪器测试项目(2007F70051) 作者简介:成美容(1982—),女,湖南长沙人,分析化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研究 *通讯作者:王园朝 (1965—) ,男,湖北麻城人,教授,主要从事光度和毛细管电泳分析方法研究。 E-mail: wangyc1819@
根据文献报道,该反应是氧化还原型电化学发光,反应机理可表示为:
2+ + Ru (bpy ) 3 − e − → Ru (bpy ) 3 3
34
Ru (bpy )
3+ 3

HPLC法分离测定苯磺酸贝他斯汀及其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方法[发明专利]

HPLC法分离测定苯磺酸贝他斯汀及其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HPLC法分离测定苯磺酸贝他斯汀及其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陈丽娜,兰昌云,唐朝军
申请号:CN201711307198.8
申请日:20171211
公开号:CN107782832A
公开日:
2018030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属于分析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HPLC法分离测定苯磺酸贝他斯汀及其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方法。

所述方法采用的色谱柱是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料,采用流动相A和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所述潜在基因毒性杂质为苯磺酸乙酯和苯磺异丙酯;所述流动相A为磷酸溶液,所述流动相B为酸性乙腈溶液。

该方法能有效分离测定苯磺酸贝他斯汀及其潜在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且灵敏度高、专属性和重复性好,检测中溶剂峰不干扰测定,检查结果准确可靠,对于实现苯磺酸贝他斯汀及其制剂的质量控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申请人: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
地址:401121 重庆市渝北区人和星光大道6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黎昌莉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西酞普兰中间体的萃取分离方法[发明专利]

西酞普兰中间体的萃取分离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西酞普兰中间体的萃取分离方法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杨立荣,王世珍,吴坚平,徐刚
申请号:CN200710156074.4
申请日:20071011
公开号:CN101177407A
公开日:
20080514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西酞普兰中间体的萃取分离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1)用酸酐对消旋或光学纯的4-[4-(二甲基氨基)-1-(4’-氟苯基)-1-羟基丁基]-3-(羟基甲基)苄腈进行衍生化;2)以正己烷或者甲苯和pH>9的碱性水溶液为萃取剂,对4-[4-(二甲基氨基)-1-(4’-氟苯基)-1-羟基丁基]-3-(羟基甲基)苄腈乙酸酯和其衍生物混合物进行多级萃取分离,上相直接减压蒸馏得到消旋或光学纯的4-[4-(二甲基氨基)-1-(4’-氟苯基)-1-羟基丁基]-3-(羟基甲基)苄腈乙酸酯;下相经碱水解、甲苯萃取,脱水后减压蒸馏得到消旋或光学纯的4-[4-(二甲基氨基)-1-(4’-氟苯基)-1-羟基丁基]-3-(羟基甲基)苄腈,本发明能有效分离消旋或光学纯的4-[4-(二甲基氨基)-1-(4’-氟苯基)-1-羟基丁基]-3-(羟基甲基)苄腈和其乙酸酯混合物,回收率和产品纯度均很高,工艺简单,操作成本低,萃取剂价廉易得。

申请人:浙江大学
地址:310027 浙江省杭州市浙大路38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张法高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PLC 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孙朴【摘要】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 HPL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genotoxic impurity ethyl p - toluenesul-fonate in Citalopram Hydrobromide. Methods The method was achieved on a Agilent Zorbax SB - C18 column(4. 6 mm × 150 mm,5 μm)utilizing a mobile phase of acetonitrile - buffer(0. 02 mol·L - 1 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adjusting pH to 3. 5 with phosphoric acid)(50:50)at the flow rate of 1. 0 mL·min - 1 and the wavelength was 225 nm. Results Stand-ard curve was linear in the range of 0. 025 6 ~ 0. 187 5 μg·mL - 1(R2 = 0. 999 3). The precision was good,and RSD was 0. 8% . The values of limit of quantification and limit of detection were 0. 025 6 μg·mL - 1 and 0. 012 4 μg·mL - 1 ,respec-tively.The recovery of ethyl p - toluenesulfonate in Citalopram Hydrobromide was 101. 4% . Conclusion The method was convenient,fast and precise. It can determine ethyl p - toluenesulfonate in Citalopram Hydrobromide accurately.%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的方法。

方法采用 Agilent Zorbax SB -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以乙腈-缓冲液(0.02 mol·L -1磷酸盐缓冲液,用磷酸调节pH 值至3.5)(50:5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 -1,检测波长225 nm。

结果对甲苯磺酸乙酯在0.0256~0.1875μg·mL -1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良好(R2=0.9993);精密度良好,RSD 为0.8%;定量限和检测限分别为0.0256、0.0124μg·mL -1;对甲苯磺酸乙酯在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回收率为101.4%。

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靠,可以准确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对甲苯磺酸乙酯含量。

【期刊名称】《药学研究》【年(卷),期】2015(000)011【总页数】3页(P637-639)【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氢溴酸西酞普兰;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作者】孙朴【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山东威海 26420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27.1HPLC法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孙朴(山东大学,山东威海264209)作者简介:孙朴,女,研究方向:药学,E-mail:***************摘要: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的方法。

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150 mm,5 μm),以乙腈-缓冲液(0.02 mol·L -1磷酸盐缓冲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3.5)(50∶50)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25 nm。

结果对甲苯磺酸乙酯在0.025 6~0.187 5 μ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线性良好(R2=0.999 3);精密度良好,RSD为0.8%;定量限和检测限分别为0.025 6、0.012 4 μg·mL-1;对甲苯磺酸乙酯在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回收率为101.4%。

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靠,可以准确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的对甲苯磺酸乙酯含量。

关键词:高效液相色谱法;氢溴酸西酞普兰;基因毒性杂质;对甲苯磺酸乙酯中图分类号: R92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5375(2015) 11-0637-003Determination of ethyl p-toluenesulfonate in Citalopram Hydrobromideby HPLCSUN Pu(Shandong University,Weihai 264209,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 HPL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genotoxic impurity ethyl p-toluenesulfonate in Citalopram Hydrobromide.Methods The method was achieved on a Agilent Zorbax SB-C18column(4.6 mm× 150 mm,5 μm) utilizing a mobile ph ase of acetonitrile-buffer(0.02 mol·L-1phosphate buffered solution,adjusting pH to 3.5 with phosphoric acid)(50∶50) at the flow rate of 1.0 mL·min-1and the wavelength was 225 nm.Results Standard curve was linear in the range of 0.025 6~0.187 5 μg·mL-1(R2=0.999 3) .The precision was good,and RSD was 0.8%.The values of limit of quantification and limit of detection were 0.025 6 μg·mL -1and 0.012 4 μg·mL-1,respectively.The recovery of ethyl p-toluenesulfonate in Citalopram Hydrobromide was 101.4%.Conclusion The method was convenient,fast and precise.It can determine ethyl p-toluenesulfonate in Citalopram Hydrobromide accurately.Key words: HPLC; Citalopram Hydrobromide; Genotoxic impurity; Ethyl p-toluenesulfonate药物中存在的杂质,按其理化性质一般分为3 类:有机杂质、无机杂质及残留溶剂[1]。

近年来,基因毒性杂质因其重大的安全风险,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欧洲药物管理局(EMA)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等机构陆续发布针对基因毒性杂质的指南,对该类杂质的控制与评估提出要求[2,3]。

2004年,EMA下属的人用医药品委员会(CHMP)发布了《基因毒性杂质限度指南》,提出有必要采用“可接受风险水平”的概念,以毒理学关注阈值(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TTC)控制基因毒性杂质,TTC 为1.5 μg·d-1(相当于十万分之一的患癌风险)[4]。

根据患者每天预计的服用剂量,便可计算出原料药中所允许的基因毒性杂质的含量[5]。

氢溴酸西酞普兰是一种新型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因其安全性和耐受性方面的优势,西酞普兰已成为重症抑郁症治疗的一线药物[6]。

氢溴酸西酞普兰的合成过程如下。

按照图1的路线合成氢溴酸西酞普兰,以5-氯基苯酞(1)为原料,经过两次格氏反应得到2,2再水解得3,3经对甲苯磺酰氯脱水环合得到西酞普兰(4),再与氢溴酸成盐得到氢溴酸西酞普兰(5)。

由于合成过程中使用了对甲苯磺酰氯和乙醇,二者共存的情况下可能发生反应生成对甲苯磺酸乙酯。

含有磺酸基的烷烃(C<5)或苄基酯是一种基因毒性警示结构[7],此类物质可与DNA发生烷基化反应,进而诱发癌症[8],因此对甲苯磺酸乙酯为潜在的基因毒性杂质,需要对其进行检测和限度控制。

图1 氢溴酸西酞普兰的合成路线图基因毒性杂质在药物中的含量极低,测定比较困难,宋冬梅等[5]采用液质联用的方法测定马来酸依那普利及中间体中的对甲苯磺酸乙酯的含量,液质联用灵敏度高,但价格昂贵,目前尚未见有关氢溴酸西酞普兰中基因毒性杂质测定的报道,因此本文拟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可以简便快速测定氢溴酸西酞普兰中对甲苯磺酸乙酯的含量。

氢溴酸西酞普兰的每日最大服用量为60 mg,参照EMA《基因毒性杂质限度指南》,按原料药中基因毒性杂质限度1.5 μg·d-1计算,该杂质含量应不超过25 ppm,即0.002 5%。

1 仪器与试药1.1仪器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配置紫外检测器。

1.2试药与试剂氢溴酸西酞普兰(济南泰格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批号: 1410001);对甲苯磺酸乙酯对照品(百灵威试剂,批号: L180M15,纯度99.8%);乙腈(色谱纯);超纯水。

2 方法2.1 色谱条件色谱柱: Agilent Zorbax SB-C18(4.6 mm×150 mm,5 μm);流动相:乙腈-缓冲液(0.02 mol·L-1磷酸盐缓冲液,用磷酸调节pH值至3.5)(50∶50);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25 nm;进样量20 μL;溶剂:乙腈-缓冲液(80∶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