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11
中国通史第十一集内容概括200字
中国通史第十一集内容概括200字
第十一集:周王室的衰落
周王的直属地称王畿之地,原本是周围千里,其它地方在武王时期分封了。
分封主要是在边疆地区,有守边和开发的双重作用在里面。
西周时期,周王室军力强盛,超过十个军的兵力使得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国能够挑战它。
诸侯们老老实实地按照分封时定下的规矩纳贡,并在都城受到威胁时出兵。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使王室的威信降低到极点,从此诸侯不在相信王室。
犬戎攻镐京时唯一帮助王室的就是嬴家人,他们本是给周王养马驾车的人,因护驾有功,被封为伯爵,号为秦。
但在这场战争中王室的直属力量消耗严重,而镐京也因受到破坏太大,加上少数民族的继续威胁,平王只好迁都。
此时王室的军力大概也就剩两、三个军了,大的诸侯国暗中发展的军力也差不多有这么多,于是王室不能再压制诸侯,诸侯开始放手发展,加紧扩张土地,蚕食王畿之地,使得周王室的直属地盘越来越小,周王室也就越来越不堪了。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第11讲明清时期的政治学案(含解析)
第五单元 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 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三维坐标·时空清] [三面解读·特征明]第11讲 明清时期的政治一、明朝1.废除宰相制度(1)原因:宰相权势过重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
(2)废除: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内阁制度(1)出现:(2)地位: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不能统率六部,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3)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取决于皇帝的批红,其不能对君权起制约作用。
二、清朝1.清朝初年(1)设内阁、六部,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定夺。
(2)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限制。
2.康熙时期,设南书房参与机要,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1)背景: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
(2)职责: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
(3)影响: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辩]内阁对皇权也有一定程度的约束。
内阁的权力来源于皇帝,但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
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回。
[联]清朝统治者在承袭明制基本框架的同时对其有所调整,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政治制度,将中国封建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与此同时,17~18世纪的西方,一种新的政治制度——代议制不断发展,中国的封建专制政体中潜伏着巨大的危机。
[拓] 军机处的特点“简”: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勤”:地近宫廷,便于宣召;“速”:办事速度快,效率高;“密”: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
三、地方——中央集权继续加强和因地制宜设置地方体制(一)三司分权,设立督抚明代仿效宋朝中央对地方的集权制度,地方最高层级的省(布政司),设三司使以分其权:承宣布政使司的布政使管民政、财务;提刑按察使司的按察使掌刑法;都指挥使司(都司)的都指挥使掌兵务,调兵则由中央。
中国通史时间轴
中国通史时间轴尧舜禹时期行禅让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启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公园前221年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汉初郡县封国并存丞相位高权重汉朝察举制实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实行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完善隋炀帝时期科举制形成唐朝中期地方设置节度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北宋初年宋太祖吧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有抽点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通史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边缘民族地区设宣慰司中书省设立,替代三省1380 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明成祖时内阁出现清雍正王时军机处设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1839.6 虎门销烟1840-1842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也受到西方的影响1842 《南京条约》签订: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玩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无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签订:允许外国公式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使出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有力、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上传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19c80 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1894-1895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中国通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通史》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请解释“夏商周”时期的含义。
答案:夏商周时期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即夏朝、商朝和西周。
这一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也是华夏文明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2. 请解释“春秋战国”时期的含义。
答案:春秋战国时期是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的历史时期,包括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这一时期是诸侯割据、百家争鸣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发展的重要时期。
3. 请解释“科举制度”的含义。
答案: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起源于隋唐,盛行于宋明清。
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和史书,通过考试选拔出有才能的人担任官职。
4. 请解释“四大发明”的含义。
答案: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的四项重要发明,包括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和指南针。
这四项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5. 请解释“三国演义”的含义。
答案:《三国演义》是明朝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三国魏、蜀、吴之间的战争和政治斗争。
二、填空题1.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是______。
答案:夏朝2. 春秋时期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答案:孔子3. 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______。
答案:孟子、荀子4. 科举制度的最高级别考试是______。
答案:殿试5. 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最早用于______。
答案:军事三、单项选择题1. 以下哪个朝代实行了科举制度?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清朝答案:C2.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A. 孔子B. 孟子C. 韩非子D. 墨子答案:A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A. 孙武B. 白起C. 韩信D. 诸葛亮答案:B4. 以下哪个发明最早出现在中国?A. 火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造纸术答案:D5. 以下哪个朝代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清朝答案:A四、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朝代属于封建社会?A. 夏朝B. 商朝C. 西周D. 东周答案:A、B、C、D2. 以下哪些历史人物属于春秋时期的思想家?A. 孔子B. 孟子C. 韩非子D. 墨子答案:A、B、C、D3. 以下哪些历史人物属于战国时期的军事家?A. 孙武B. 白起C. 韩信D. 诸葛亮答案:A、B、C、D4. 以下哪些发明属于四大发明?A. 火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造纸术E. 活字印刷术答案:A、B、C、D5. 以下哪些朝代实行了科举制度?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E. 清朝答案:B、C、D、E五、判断题1.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第十一集:周王室衰落
纪录片《中国通史》解说词:第十一集:周王室衰落周穆王是西周的第五位商王,经过数代的经营,西周王朝在周穆王时期达到了鼎盛,东到大海、北到辽宁,西到甘肃、南到江汉流域,都处在西周的控制之下,国家的各项礼仪制度已然定型,整个社会秩序稳定、国力强大,作为西周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周穆王四处征讨、巡游,肆意炫耀着王朝的武功与实力,然而王朝的危机正是在这强盛繁华之下渐渐生成,其起源显然与周穆王征讨西北部落戎狄有重要的关联。
在商周时期,中国西北地区,尤其在贺兰山这个地方也基本上是西戎,各个民族都在这繁衍生息过,他们最主要的一个生活的一个场景就是狩猎,在西方的戎部落与北方的狄部落一样都被西周王朝视为最落后的民族,在古文献的一些记载中,戎狄部落世代居住在周朝九州之外的荒远地区。
西周时期见诸史籍的蛮、夷、戎、狄诸族有不下数十种,这些中原地区的周边族群与华夏族群的关系简称为夷夏关系。
西周国力强大、威震四裔,许多周边族群臣服周朝,他们按照周王朝的规定需要定期向周王室上贡,然而,这种关系在周穆王时正面临着巨大的破坏,周穆王好大喜功,打算进一步控制戎狄,他以犬戎首领不按时朝见上贡为名征讨犬戎、炫耀兵威,这种事不仅引起戎狄部落的普通抵抗,也引起周朝内部有识之士的担忧。
结果破坏了周德,后来远方就不再来了,觉得他没有德了,这实际是周人一直宣传的一个德治思想,就认为周穆王的这种彰显武功的行为破坏了他们这种德治的思想。
周穆王死后,依次即位了是共王、懿王、孝王、夷王,他们被称为中期四王,中期四王仅能守成,然而,周穆王西征后,戎狄部落反而更加强大,反过来不断侵扰周朝,出现了戎狄交侵、暴虐中国的局面,周人深以为苦,更要命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比外部祸患更具杀伤力的隐患正在不断加强,周朝的内部出现了危机。
通分封制和宗法制度,西周王朝建立了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格局,依靠着地方诸侯的辅助,周王室实现了对一个领土广大的王朝的掌控,然而,西周分封制度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赋予诸侯高度自治权力,诸侯在诸侯国内有其独立的行政和军事权力,很容易发展自己的实力,诸侯实力的增强,一方面能够给西周王室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措施,随着诸侯国实力的增强,它们的离心力也日益加强。
中国通史11
之论扰扰,皆以财为虑矣。
——叶适
昔太祖初得天下之时,止有一百一十州
耳。…当是之时,内给百官,外奉军旅,
诛除僭伪,赏赐巨万,未闻财用不足如今
日之汲汲也。陛下承祖宗之业,奄有四百
余州,天下一统,戎狄款塞,富饶之土贡
赋相属,承平积久百姓阜安,是宜财用羡
溢百倍于前。奈何竭府库之所蓄,罄率土
之所有,当天下无事之时,遑遑焉专救经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
明人绘《雪夜访普图》
979年灭 960年建立
965年灭
963年灭
975年灭
963年灭
978年 献土
971年灭
978年 献土
实 , 取 之 未 晚 。
( 赵 匡 胤 )
… … …
… …
正 扼 两 蕃 , 若 遽 取 河 东 , 便 与 两 蕃 接 境 。
俟 我 完
西 川 , 次 及 荆 、 广 、 江 南 , 则 国 用 富 饶 矣 。 河 东
职而已。于三者之中,复有名同实具,交错难 署
知,又迁徙去来,常无虚日。
衔
司马光《百官表总序》
除龙图阁直学士、复为河北转运使。…徙知瀛州,…以丧子乞 便郡,得知扬州,徙庐州,迁刑部郎中。至和二年坐失保任, 左授兵部员外郎,知池州。明年复其官如故,徙知江宁府。召 权知开封府,除右司郎中。拯立朝刚严,闻者皆惮之,至于闾 里童稚妇女亦知其名,贵戚宦官为之敛手。旧制凡诉讼不得入 门,拯使径造庭下自道曲直,吏民不敢欺。 宋国史《包拯传》
明 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叙》
古人好读前四史,亦以其文字耳。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 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 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
中国通史练习题
中国通史练习题1、清代学者大多认为初学历史者,最急迫是读《史记》、《汉书》、《后汉书》和《》。
2、有一种观点认为政书体史籍起源于三礼,即《仪礼》、《》和《周礼》。
3、《隋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按经、、子、集四部分类著录存书和佚书。
4、( )是中华民族凝聚结合的核心和主体。
5、西藏三大地区流行的一种圆圈舞是()。
6、()主要分布今贵州省黄平县以西至云南省东部及与广西西部连接地带。
7、欧阳修私撰《新五代史》是上法《_________》的。
8、纪晓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将《__________》列为“政书类”之首。
9、元朝在藏区设置的行政机构名为()或()。
10、匈奴政权的最高权力机构为()。
11、东北地区最早和中原地区交往的民族是()。
12、唐宋时期西南地区民族乌蛮和白蛮分别建立了()国和()国。
《武帝纪》、《陆机传》和《王羲之》的" "唐太宗撰写的,故《晋书》又名为。
13、《晋书》中《宣帝纪》、14、《南史》和《北史》均为唐_________所撰。
15、_________所撰的《贞观政要》,专谈唐太宗贞观时的政治,全书主要有三大部分:即朝廷之设施、君臣之问对和。
16、()是古代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交通要道。
二、名词解释1、四夷2、行国制度3、仪同三司4、隐太子5、回族6、八旗制度7、曲笔8、实录9、唐卡10、王夫之11. 甲骨文12. 张骞通西域13.流求14.《史通》15.改土归流三、简答题1、简述中国民族史的分期2、简述两汉时期为加强内地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采取的措施。
3、运用《晋书》“牛弘传”的资料,谈古代中国图书的得失与治乱的关系?4、从《资治通鉴》不记载屈原等文人谈司马光撰史的宗旨?5、简述蒙古四大汗国的地域分布。
6. 简述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措施。
7. 略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内容。
8. 简述隋朝的府兵制9.简析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条件。
答案一、填空题1、三国志2、礼记3、史4、华夏/汉民族5、锅庄6、夜郎7、春秋8、通典9、宣慰司、宣慰司都元帅府10、单于庭11、肃慎12、南诏、大理13、论赞、御撰14、李延寿15、吴兢、忠贤之诤议16、丝绸之路17.周公旦武庚周公 18.灵渠珠江长江19.甘英大秦波斯湾 20.陶渊明归田园居归去来兮辞21.飞钱便换 22.史通通典23.广州广州明州市舶司二、名词解释1、四夷:西周已有“四夷”的名称,是指“四方之夷”。
中国通史时间轴
中国通史时间轴尧舜禹时期行禅让制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启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公元前770年东周建立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公园前221年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汉初郡县封国并存丞相位高权重汉朝察举制实行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实行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完善隋炀帝时期科举制形成唐朝中期地方设置节度使藩镇割据局面形成北宋初年宋太祖吧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有抽点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通史设通判负责监督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边缘民族地区设宣慰司中书省设立,替代三省1380 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明成祖时内阁出现清雍正王时军机处设置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1839.6 虎门销烟1840-1842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也受到西方的影响1842 《南京条约》签订: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玩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无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1856-1860 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签订:允许外国公式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使出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有力、经商和传教、外国军舰和上传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19c80 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1894-1895 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受内地税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
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新通商口岸的开辟,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
中国通史范文澜版
范文澜中国通史修订本和未修订本有什么区别修订本补写了从道光继位至宣统退位这一部分,以清朝及其封建帝制的灭亡作结。
范文澜1941年原著《中国通史简编》,后受毛主席委托准备将其扩充为《中国通史》,全书未成即逝世,后续工作由蔡美彪完成。
1995年,《中国通史》出版,全书原本共十册,其中前四册为范文澜著,后六册为蔡美彪补充定稿,全书从远古先先秦一直叙述到近代清中期嘉庆年间。
一九九五年人民出版社十册版《中国通史》出版后,蔡美彪先生觉得应该补写从道光继位至宣统退位这一部分,以清朝及其封建帝制的灭亡作结,遂联合其他学者编写的《中国通史》第11、12卷,届时,洋洋12卷的《中国通史》将全部出齐。
《中国通史》架构宏大,史实准确,选材精当,笔法洗练,代表了中国史学研究的整体水平,该书是我国近百年来最完整、最系统的一套中国通史。
全书远古先先秦一直叙述到近代清朝覆亡,它通过记叙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事实与历史人物,阐明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全书观点鲜明、体例严谨、内容丰富、文笔流畅,是受到社会各界普遍欢迎的优秀通史著作之一。
范文澜的《中国通史》(原名《中国通史简编》)有一段比较曲折的历史。
范文澜在解放前已经以个人之力完成中国通史简编和中国近代史简编。
在建国后,他对原书进行修订,一直到1969年才完成了中国通史简编的前3卷(4本),和中国近代史简编的上卷。
所以后6卷由蔡美彪等人集体续笔,最后以中国通史的名称出版。
范本无疑是一部非常成功的著作,出版后广受欢迎,是影响了一代人的作品,至今仍然是许多人的首选。
范文澜注重史料的收集,注重从史料分析中运用理论解释,所以常能以理服人,即便是比较偏激的部分(比如宗教)也颇能从中看到其分析的可取的部分。
范文澜的文字功夫也非常了得,语言非常通顺,可读性很高,是所有中国通史大部头中文笔最好的。
政治史,民族史和文化史部分写得详细,尤其是第4卷(隋唐民族和文化)更是其中的最精华。
中国通史诸子百家心得1500字(11篇)
中国通史诸子百家心得1500字(11篇)关于中国通史诸子百家心得,精选6篇范文,字数为1500字。
“三百而知天命,三千而知天命”,这是许多著名作家的真知灼见。
他的作品通过生动的事例,揭露了时间的残酷,揭示了时间的无限的脆弱。
在这部书中,一百多个英雄都是一个个英雄,他的英雄形象和英雄的人格魅力,无不让我们热血沸腾,感染了我们。
中国通史诸子百家心得(范文):1“三百而知天命,三千而知天命”,这是许多著名作家的真知灼见。
他的作品通过生动的事例,揭露了时间的残酷,揭示了时间的无限的脆弱。
在这部书中,一百多个英雄都是一个个英雄,他的英雄形象和英雄的人格魅力,无不让我们热血沸腾,感染了我们。
我们要学习英雄们那种敢于奋斗,敢于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用心做起,从今天做起,努力学习,不辜负祖国,父母及祖国的期望!中国通史诸子百家心得(范文):2中国通史诸子百家心得4通史中有一个名字叫做《史记选集《三国演义》。
这是一个神话故事,它讲述了一个故事,是关于仁政的,故事的名字叫做曹操。
他是个名叫诸葛亮,他是个军事家,他有一次被关在长江下面,但是一不小心一个箭过去,曹操一把火枪就把他带回了祖国。
这件事让我感到十分难过,我也不例外。
但是我也想要成功,不过也是因为我的粗心而导致了错误。
我不想成功,但是我要努力。
因为我不仅要成功,还要成功。
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成功。
这次我学习了《三国演义》,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中国通史诸子百家心得(范文):3“百家讲坛,百家讲坛,百家讲坛,”每个讲坛都是一个讲坛,每个讲坛是一个讲坛。
在我的心目中,讲坛就是一座丰富的知识的丰碑,它是我心中永远的的的一片丰碑。
一、中国通史诸子百家心得(范文):4一个国家的国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古老的历史长河,是一条长河,是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国粹,而且每一个国家都有它的历史文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每一个国家、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都有它的历史传奇故事。
中国通史
1,中华道路:大纲。
吉尔吉斯斯坦的先祖是耶律大石(建立西辽)。
2,中华祖先:二百万年前泥河湾小长梁猛犸象。
禄丰古猿。
元谋人。
周口店北京猿人。
猿人——古人(早期智人,旧石器时代中期)——新人(现代人,山顶洞人)砖家:山顶洞人其实已经是现代人了,如果他们去王府井,只要不说话,没人知道他们是山顶洞人的。
3,农业起源:狗尾巴草和野蘼子被我们祖先驯化成水稻和谷子(良莠不分)。
人猪合葬蛮有意思:一开始部落首领两边一雌一雄各一头,后来变成就一个猪头了,哈哈哈。
良渚文化。
河姆渡文化。
磁山文化。
兴隆洼遗址。
“家”猪。
4,文明起源:仰韶彩陶文化。
凌家滩遗址玉器陪葬。
牛河梁红山文化。
玉猪龙(向龙王求雨?)。
礼仪中心远离居住区也是由红山文化遗传而来,北京十三陵和天坛。
最早的古城: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
良渚文化。
5,邦国起源:山西陶寺遗址:古观象台12节令。
圭表。
中国=地中之都,中土之国。
初始国家:陶寺,石峁,良渚。
王权国家:夏(河南二里头),商,周。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初期一件名为何尊的青铜器上,其铭文将包括偃师在内的洛阳平原称为中国。
天下之中。
6,夏王朝觅踪:四川羌族禹步舞。
二里头夏都遗址。
贵州荔波水族水书。
后羿射日指的不是太阳,而是夏帝太康。
太康失国后裔代夏。
少康。
7,殷商兴亡:商汤(伊尹烹饪祖师爷)灭夏(夏桀)。
商王朝“革故鼎新”,国灭则鼎迁。
盘庚迁殷。
安阳殷墟遗址。
武丁妇好。
帝辛商纣王,摘星台,妲己。
姬昌周文王《周易》(将伏羲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
姜子牙。
比干。
帝辛姬发牧野之战。
8,商代文化:商代是一个凡事都要占卜的时代。
甲骨文也叫甲骨卜辞。
闰月。
商代已有半音,曲调。
陶器China 白陶。
酒具青铜器。
司母大方鼎。
商朝因酒而亡。
9,武王克商:周代诗歌总集《诗经》。
姜太公吕尚钓鱼,与他对话的周文王。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末代君主都被贬得很低,其实商纣王也很勤奋很能干。
牧野之战。
邑,牧,野,林。
10,周公摄政:《尚书》,陕西皮影戏,周公(周武王弟弟周公旦)分封制(为了管理商朝的移民):71国,53个姬姓,其中宋,燕,晋,魏,齐,鲁最重要。
《中国通史》摘抄
《中国通史》摘抄1.一件东西的发明,绝非一个人能成事,但讲出来时,便只取出一个代表人物而已。
2.游牧人叫狄,种田人叫华夏,同是中国人,相当于两兄弟,一教书,一经商。
3.今日之世界,犹如240年之春秋时代。
4.中国不能违背上天与历史,永远是一个大国。
5.一人管十羊,易于十童管九羊。
6.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7.血统不能决定国家,乃以文化来决定。
8.民族之形成除血统外,尚需有文化构成。
9.中国的学术思想至今仍有传统性:主张世界大同,主张平等思想,成为“现实的”。
10.历史进步是有步骤的,眼光不应短视,吾人应具有“范畴”的系统的看法。
11.读书人带兵是理想,但带兵人做领袖则不合理想。
12.有学问的人只能将学问交给人,故伟大。
13.学问是分不完的,人人可得。
14.人愈文明脑筋越迟钝。
15.国家要有历史才能强盛。
16.教育有办法,社会就有办法。
青年之所以伟大,因为在受教育。
17.做帝王的重视钓鱼的,做人不一定要做帝王才算伟大。
18.认真生活。
人可以不讲艺术,但至少要有情味,能懂得吃穿的好坏。
19.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百步之内,必有芳草。
20.中国则永远有后代,既不空前,又不绝后。
21.对中国历史应有温情与敬意。
22.宗教只是人生社会之一面,不发生最高作用。
23.中国人天下为家。
中国文化则如小孩放在田埂间,亦自然的长大了。
24.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25.人不是血统的,是文化的。
26.宗教之缘起,实由环境不同而生。
27.神仙非科学的,亦非哲学的,但有人情味。
28.任何人生理论哲学,先要人生无意义,才可入门。
29.道看不起世上一切。
30.立德,立功,立言。
31.孔子乐观看世界,释迦悲观看世界。
32.社会的力量在于优秀的民族性。
33.历史不必悲观,历史有突变,先有其潜伏期。
34.历史不能看现状,要看趋势。
做人也如此,要比趋向,看势头,现状无法回转,而趋向可以回转。
35.都市文明在达到最高最盛时,往往易于堕落。
36.中国是慢慢变化的,其忍耐性很大。
《中国通史》名言名句
《中国通史》名言名句1. “读《中国通史》就像走进一条时间的长河,那些古老的故事就像河底的珍珠。
”比如,当我翻开《中国通史》,看到三皇五帝的传说时,就仿佛在河底摸到了第一颗珍珠,那是我们祖先智慧的最初闪耀。
2. “《中国通史》里的每个朝代,都是一幅绚丽的画卷,任君观赏。
”我和朋友讨论历史时,我说就像唐朝这幅画,色彩斑斓,有诗歌的繁荣,有对外交流的昌盛,像画卷中的繁花盛景。
3. “在《中国通史》中,历史人物宛如夜空中的繁星,各有各的光芒。
”就像孔子,他就像最亮的那颗星,照亮了中国人思想的天空,他的思想至今还影响着我们的为人处世。
4. “《中国通史》是一座巨大的宝库,随便一挖,就能挖出宝藏般的故事。
”我给弟弟讲历史故事时,从书里找了个商鞅变法的故事,就感觉像从宝库里拿出了一件闪闪发光的宝贝。
5. “读《中国通史》,就像是和古人对话,那些文字就是他们的声音。
”我看书中记载项羽的故事,感觉他就在我面前,高呼着“力拔山兮气盖世”,那文字仿佛带着他的豪情壮志。
6. “《中国通史》中的史实,如同大树的根,深深扎在中国文化的土壤里。
”就拿四大发明来说,这是树上最粗壮的枝干,因为这些发明对世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根基般的推动作用。
7. “翻开《中国通史》,就像打开了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门里是无尽的传奇。
”我自己沉浸在书里的时候,看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就像走进那扇门,看到了海上那支浩浩荡荡的船队。
8. “《中国通史》中的朝代更迭,像是一场场接力赛,每个朝代都传递着文明的火炬。
”比如汉朝接过秦朝的火炬,又继续向前跑,在文化、军事等方面不断发展,然后把火炬传给下一个朝代。
9. “《中国通史》是一部时间编织的史诗,读它就像在听一首激昂的交响曲。
”我跟同学分享读书感受时,说到三国时期,那是交响曲中的高潮部分,英雄辈出,战火纷飞,充满了无限的精彩。
10. “历史在《中国通史》里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像一部精彩的电视剧。
”我给爷爷讲我看的书,提到武则天的故事,她的一生就像电视剧情节一样跌宕起伏,充满了传奇色彩。
中国通史(全)
第一讲中国文明的起源一、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中国早期文明的出现1、中国人的起源(1)世界范围内关于人的起源之传说与神话:亚当和夏娃南方古猿阶段:330万年-440万年——能人阶段:160万-250万年——直立人阶段:160万-180万年——智人阶段:距今20万年以前(2)女娲造人说。
(3)北京猿人说(4)非洲夏娃说2、炎帝与黄帝——中华民族的共同先祖,三皇五帝三皇:女娲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轩辕,帝高阳,帝喾高帝,帝尧放勋,虞舜重华为什么炎黄二帝是最早的代表黄帝:(1)开始驯养使用牛马(2)发明了车船(3)学会打井,养蚕缫丝(4)发明了原始文字(5)制定了历法和甲子(6)发明了冠冕衣裳说明了中国文明发端于黄帝时代或至少以黄帝为代表炎帝:(1)原始农业(2)发明了医药1、今世史家对炎黄传说的认识(1)“古史辨”派的观点:(2)当代学者对“古史辨”派的修正二、多源的文明和多元的文明1、多源的文明(1)仰韶文明——黄河中下游地区陕西中部-西安的半坡文明山西南部河南西部因此,可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2)马家窑文化——黄河上游地区(发现了彩陶)主要集中在甘肃省,也叫甘肃仰韶文化最后出现齐家文化齐家文化是青铜器时代的最早发现(1)河姆渡文化——长江下游地区(浙江河姆渡村。
发现已碳化的籼稻,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人工水稻(2)昙石山文化——闽江流域(3)红山文化——辽河流域2、多元的文明“满天星斗”论陕豫晋,山东,湖北,长江下游,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南方地区,以长城地带为中心的北方地区一、原始农耕经济与文明进步(1)不同的观点A、铜器的制造B、文字的出现C、域邑的形成(2)进入文明的标志:农耕经济的出现和发展思考题:1、谈谈对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认识2、举例陈述炎黄传说与中国新石器时代后期考古发现的关系第二讲夏至秦朝的中国古代社会与朝代更替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一、夏、商、周三代更替与华夏族的形成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北齐西魏北周隋唐中国历史上的朝代:1、夏商周三代之更替①夏 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存在470年。
中国通史的读后感(通用11篇)
中国通史的读后感(通用11篇)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通史的读后感(通用11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通史的读后感篇1我今天看了《中国通史》一书,描写的是我们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我最喜欢周朝前期和唐朝前期,因为周朝开国皇帝周文王是个人才,而且还有一帮忠诚辅佐,而且周朝前期力量还很雄厚,周朝后期很腐朽,所以我不喜欢周朝后期,还有唐朝前期,李世民把国家治理的繁荣富强。
可是到了唐朝晚期,皇帝只知道贪图享乐,大兴土木,搜刮人民的钱财。
所以我也不喜欢唐朝后期。
我们中国每个朝代的后期都很腐朽,就说纣王吧,他叫人建"朝歌"花了数万银两。
杀了几百人。
而且荒唐无道,最后果然被周武王灭了。
最强大的就是元代,元代的开国皇帝是成吉思汗,他先统治了蒙古,然后竞把我们的中原占领了。
占领了中原后,又把俄罗斯的首都占领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蒙古帝国。
我最不喜欢的是秦朝,秦朝的秦始皇虽然建了万里长城。
而且还统一了钱币。
但是他把古时候记载的书全烧了,而且还杀了一些读书人,这叫"焚书坑儒"。
到了秦二世的时候,秦二世把秦始皇坏的一面他继承,好的一面他没继承,而且还派了一些人为秦始皇殉葬。
是他的作风使秦朝走向灭亡。
我感受到了古时候皇帝英明的时候,国家就发达,皇帝无能的时候国家就腐朽。
中国通史的读后感篇2翻开《中国通史》这本书,首先看到的是前言,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所说:“一个人如果能身处在历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获得真知的人,因为历史的经验是最为丰富的一座智慧之库。
”面对风云变幻、迅速发展的当今世界,只有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把握现在,充实人生,创造未来;只有借鉴历史,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充实人生;只有学会反思历史,才能更好地认清未来。
随之翻到目录,这本书写的是从有人类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间的事。
中国通史100集分类说明
◎简介《中国通史》是由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制作出品、中国社会科学院监制拍摄的百集电视纪录片,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再现自中华文明起源到辛亥革命时期的浩瀚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再现自中华文明起源到辛亥革命时期的浩瀚历史历史图景,较全面地讲述中国古代述中国古代历史历史发生、发展过程,揭示揭示历史历史发展趋势及规律。
发展趋势及规律。
该片由中国最具权威的中国该片由中国最具权威的中国该片由中国最具权威的中国历历史研究机构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机构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历史研究所组织撰稿,并将邀请国内多家重点大学、专业机构的研究员共同参与制作。
该片以展现历代治乱兴衰的该片以展现历代治乱兴衰的历史历史经验、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基础所创造的灿烂文明为创作主线,以丰富的以丰富的历史历史资料为基础,充分吸收当代考古学和充分吸收当代考古学和历史历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从时代演从时代演进纵向贯通,用问题分析横向展开,用问题分析横向展开,以严谨科学的态度、以严谨科学的态度、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宏阔的视野回顾中国古代宏阔的视野回顾中国古代宏阔的视野回顾中国古代历史历史的发展道路,展示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展示中华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全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全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全片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站在二十一站在二十一世纪今天的高度来把握、透视与思考我们民族所走过的历程。
《中国通史》将向世界展现一套完整的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国通史》将向世界展现一套完整的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历史,系统全面的讲述中华文明史。
该片共计100集,每集约45分钟。
◎目录第01集 中华道路第02集 中华先祖第03集 农业起源第04集 文明起源第05集 邦国时代第06集 夏王朝觅踪第07集 殷商兴亡第08集 商代文明第09集 武王克商第10集 周公摄政第11集 周王室的衰落 第12集 春秋争霸第13集 孔子第14集 列国变法第15集 战国七雄第16集 诸子百家第17集 秦国崛起第18集 秦始皇统一中国 第19集 楚汉战争楚汉战争第20集 郡国并行第21集 文景之治第22集 汉武帝第23集 两汉经学第24集 昭宣政治第25集 王莽改制第26集 光武中兴第27集 丝绸之路第28集 清议与党锢第29集 黄巾起义第30集 三国鼎立第31集 诸葛亮治蜀第32集 西晋统一第33集 魏晋风度第34集 门阀政治第35集 梁武帝治国第36集 孝文帝改革第37集 北周武帝第38集 陈朝兴亡第39集 魏晋佛教第40集 再造统一第41集 炀帝功过第42集 贞观之治第43集 武则天第44集 开天盛世第45集 安史之乱第46集 中晚唐的困局 第47集 世界都会长安 第48集 吐蕃兴衰第49集 敦煌第50集 唐朝的对外关系第51集 唐代宗教第52集 五代十国第53集 宋太祖第54集 澶渊之盟第55集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第56集 王安石变法第57集 靖康之难第58集 宋金和战第59集 偏安东南第60集 东京梦华第61集 宋代新儒学第62集 宋代文化第63集 契丹兴起第64集 西辽建国第65集 完颜阿骨打第66集 金朝兴亡第67集 辽金文化第68集 西夏兴亡第69集 蒙古兴起第70集 忽必烈大帝第71集 两都巡幸第72集 大元帝师八思巴第73集 海上丝绸之路 第74集 马可波罗与中国 第75集 元顺帝第76集 明太祖朱元璋 第77集 永乐迁都第78集 郑和下西洋第79集 内阁制度第80集 土木堡之变第81集 王阳明心学第82集 海疆与互市第83集 张居正改革第84集 耶稣会士来华 第85集 江南市镇第86集 白银资本第87集 崇祯帝第88集 入主中原第89集 王朝的稳固台湾第90集 收复收复台湾第91集 统一大业第92集 军机处第93集 摊丁入亩第94集 文治与文字狱第95集 被动的自强战争鸦片战争第96集 鸦片第97集 太平天国战争 第98集 甲午甲午战争第99集 维新与革命第100集 帝制的终结。
中国通史观后感(汇编11篇)
中国通史观后感(汇编11篇)中国通史观后感第1篇我看了一部纪录片,它的名字叫《中国通史》的第27集《丝绸之路》。
当时在汉朝的时候,皇帝打算派一位使臣去远方的西部,可是,没有人敢主动出来,有一位名叫张骞的人,他却主动站了出来,并要求自己可以去西藏,为东西两部的友谊作出贡献。
就这样,张倩带着一个大部队,前往去西部的路上。
可是当时的地理位置还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况且他们还不知道自己此行要去的目的地是哪里,而且要前往去西部的路上,还必须经过一条必经之路,这条路就是匈奴的领地,他们必须小心翼翼的,要不然就得被匈奴抓住了。
他们还是没有躲过难关,被匈奴抓住后,流放到了一处十分寒冷的地方,当天和他的团队。
靠着坚强的意志,成功摆脱了这次难关,他们还是没有来到西部,而是来到了一个很临近西部的一个小国家,名叫大菀,这儿的皇帝十分欢迎张骞一行人,好好的招待了他们,这里的皇帝十分乐意能与汉国建立好友情。
但是张骞他们还是没有找到西部,所以只能无功而返。
第一次前往区西部的路上,就是12年,但是张骞还是不想放弃,因为他能不能在历史上名垂千古,就靠这一次,第一次去西藏十分顺利,但是在他回来一年之后,他就去世了,班固的弟弟班超,十分像第二个张骞,他们翻过崇山峻岭,像中国的养蚕,缫丝,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叫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
我国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的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因为当时一些国家之间的交易都是用一些名贵的布匹,也就是丝绸,所以这条路就叫做丝绸之路,丝绸之路连通着我国和其他国家的情意,丝绸之路能使我国和其他国家紧密相连,让我国变得更加出色。
我们中国人应该让丝绸之路更加发扬光大。
中国通史观后感第2篇上学时总是学历史,但那时候不能静下心来理解,遂看不懂其中的含义。
不知道精彩在哪,也就死记硬背应付考试了,所以长大后对历史没有什么认知。
中国通史每集知识点
中国通史每集知识点《中国通史》是一部纪录片,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和事件。
在历史教育方面,这部纪录片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让观众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政治和社会发展,从而更好地理解当今中国。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每集为单位,回顾一下《中国通史》中的知识点。
一、《大宗师与小民》这集主要提到了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和老子,以及他们的思想和影响。
孔子的学说强调“仁义礼智信”,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而老子则强调自然和谐、逆水行舟、无为而治。
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古代中国,而且对世界哲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秦始皇与大一统》这集讲述了秦始皇的统治,他统一中国并实行了许多新政策,如文字统一、法律统一和货币统一。
他也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秦朝还建造了著名的兵马俑和万里长城。
三、《汉武帝与亲民政策》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皇帝之一,他实行了许多亲民政策,如赈灾救济和减轻税收负担。
同时,他还大力改革科举制度,使得社会上层和中下层人士都能通过考试来提升自己的地位。
四、《南北朝与隋唐盛世》这集讲述了中国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混乱和战争,以及唐朝时期的文化繁荣和经济发展。
唐朝时期,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非常活跃。
五、《五代十国与宋金争霸》这集主要描述了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争、分裂和混乱。
随后,宋朝开始统一中国,并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改革和政策,如改革科举制度和推行禁书政策,致力于提升国家的文化和政治实力。
同时,金朝在北方崛起,与宋朝长期争霸。
六、《元明清与西方话语权》这集讲述了元朝、明朝和清朝的历史,以及中国与西方的交往和互动。
元朝时期蒙古族的统治者对汉族采取亲民政策,但仍受到汉族的排斥。
明朝时期,中国文化和经济达到了巅峰,但与此同时,西方列强崛起,开始对中国施加影响。
七、《晚清与戊戌变法》晚清朝政治腐败,国家实力下降,甚至遭受了羞辱性的“不平等条约”。
康有为等人开始推行戊戌变法,试图推动中国进行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改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县(或县令)
诸州通判既非副贰, 又非属官,故常与知 州争权。每云“我是 监郡,朝廷使我监 汝”,举动为其所 制。…至今州郡往往 与通判不和。往时有 钱昆少卿者,家世余 杭人也。杭人嗜蟹。 昆尝求补外郡,人问 其所欲何州。昆曰: “但得有螃蟹、无通 判处则可。”
宋神宗时 王存 等撰
明 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叙》
古人好读前四史,亦以其文字耳。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 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 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
严复《与熊纯如书札》
唐和宋在文化的性质上有显著差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
代则是近世的开始。
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中 国 自 五 代 以 来 , 兵 连 祸 结 , 帑 廪 虚 竭 。 必 先 取
寇 , 不 可 以 恩 信 诱 ,
可 为 后 图 。
( 周 王 朴 )
桂 广 皆 为 内 臣 , 岷 蜀 可 飞 书 而 召 之 。 唯 并 必 死 之
攻 取 之 道 , 从 易 者 始 。 当 今 惟 吴 易 图 , 得 吴 则
宪司治所 同
山东巨野 河南邓县 河南临汝
同 同 同
山西永济西
陕西凤翔 同
安徽潜山
两浙路 浙江杭州 江南东路 江苏南京 江南西路 江西南昌 荆湖南路 湖南长沙 荆湖北路 湖北荆州 福建路 福建福州 广南东路 广东广州 广南西路 四川奉节
第十二章 北宋变法
一 宋初“防弊”之政及其 新弊
二 王安石变法
一 宋初“防弊”之政及其新 弊
防弊之政的制定 积贫积弱局面 因循苟且与“异论相搅”
之风 庆历新政及其失败
宇宙风气,其变之大者有三。鸿荒 一变而为唐、虞,以至于周,七国 为极。再变而为汉,以至于唐,五 季为极。宋其三变,而吾未睹其极 也。变未极,则治不得不相为因。 今国家之制、民间之俗、官司之所 行、儒者之所守,有一不与宋近者 乎?非慕宋而乐趋之,其势固然已。
《宋史·职官志二》
汉唐之时部刺史之职,于今为甚简,而事无有不举者。今之监
司,有漕有宪,常平茶盐则有提举,坑冶铸钱则有提点,其职
甚备,而治不加于昔,何也?监司之职愈多,而州县之扰愈甚,
于治无益也。
南宋 王十朋《上殿札子》
中央 路
府州军监 县
安抚使司(帅司) 转运使司(漕司) 提点刑狱司(宪司) 提举常平司(仓司)
北 宋 都 城
东 京
赵弘殷
宋 太 宗 赵
太祖
太宗 秦王
赵匡胤 赵匡义 赵匡美
(光义) (光美、
光
廷美)
义
赵德昭 赵德芳 真宗 赵恒
理宗 孝宗 高宗 赵昀 赵昚 赵构
宋太祖
钱
赵普
选
宋太宗
摹 《 蹴 鞠 图 》
宋太祖:“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 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 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 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赵普:“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不 安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 而已矣。今所以制之,无他奇巧也,惟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 自安矣。” 宋太祖:“卿勿复言,吾已喻矣!”
宋太祖赵匡胤(927~976)
明人绘《雪夜访普图》
979年灭 960年建立
965年灭
963年灭
975年灭
963年灭
978年 献土
971年灭
978年 献土
实 , 取 之 未 晚 。
( 赵 匡 胤 )
… … …
… …
正 扼 两 蕃 , 若 遽 取 河 东 , 便 与 两 蕃 接 境 。 俟 我 完
西 川 , 次 及 荆 、 广 、 江 南 , 则 国 用 富 饶 矣 。 河 东
职而已。于三者之中,复有名同实具,交错难 署
知,又迁徙去来,常无虚日。
衔
司马光《百官表总序》
除龙图阁直学士、复为河北转运使。…徙知瀛州,…以丧子乞 便郡,得知扬州,徙庐州,迁刑部郎中。至和二年坐失保任, 左授兵部员外郎,知池州。明年复其官如故,徙知江宁府。召 权知开封府,除右司郎中。拯立朝刚严,闻者皆惮之,至于闾 里童稚妇女亦知其名,贵戚宦官为之敛手。旧制凡诉讼不得入 门,拯使径造庭下自道曲直,吏民不敢欺。 宋国史《包拯传》
邑 阶
勋、爵、邑有无为轻重。《文献通考·职官考》
大宋…台省寺监卫率之官止以辨班列之崇卑, 制廪禄之厚薄,多无职业。其所谓官者,乃古
资
差 遣
之爵也;所谓差遣者,乃古之官也;所谓职者,治
乃古之加官也。自余功臣、检校官、散官、阶、通
勋
勋、爵、邑,徒为烦文,人不复贵。凡朝廷所 鉴
以鼓舞群伦、缉熙庶绩者,曰官。曰差遣、曰
北宋最重要的路 级“监司”机构 为转运使司。宋 初转运使路共设 15路,至神宗元 丰时已分为23路。
路名 漕司治所 京东东路 山东益都 京东西路 河南商丘南 京西南路 湖北襄樊 京西北路 河南洛阳 河北东路 河北大名东 河北西路 河北正定 河东路 山西太原 永兴军路 陕西西安 秦凤路 甘肃天水 淮南东路 江苏扬州 淮南西路 安徽凤台
司马光《涑水纪闻》卷一
宋太祖…撤罢藩镇,先创种种法制以减削其权势,继则免资格 深者,授以虚官,而用他官权知节镇所在州府。 削夺藩镇之权,其术不止一端,惟最要者则为添置通判与罢领 支郡二事。……支郡者,非节度使所直接治理之州也。
聂崇岐《论宋太祖收兵权》
北宋前期的
皇帝
中枢机构
御前会议
三司 中书门下(政事堂) 枢密院
台谏
三司使 同平章事 参知政事 枢密使 枢密副使 御史中丞 知谏院 (宰相) (执政) (执政) (执政)
财政
行政
军政
监察
枢密院与中书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凡边防、军旅 之常务,与三省分班禀奏;事干国体,则宰相、执政官合奏。 三司…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 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
浙江绍兴 同
江西赣州 湖南衡阳 湖南常德
同 广东韶关 广西象州 四川乐山
同 同 重庆
宋朝设官之制,名号、品秩一切袭用唐旧。…
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互以他官典领,虽有
职
正官,非别敕不治本司事。事之所寄,十亡二
爵
三。…官人授受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
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差
官
遣以治内外之事。其次又有阶,有勋,有爵。 故士人以登台阁、升禁从为显宦,而不以官之 迟速为荣滞;以差遣要剧为贵途,而不以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