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古堰画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丽水古堰画乡
丽水概况
丽水地处浙江西南部,全市总面积1.73万平方公里,占淅江省面积的六分之一,是浙江省陆地面积最大的一个地级市。地势以中山、丘陵地貌为主,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丽水是一座生态之城、养生之城、文化之城和旅游之城,从浙江省地图上看丽水就像一个“宝葫芦”。其境内设1个市辖区——莲都区,一个7县:青田县、缙云县、遂昌县、松阳县、云和县、庆元县、景宁县,代管1县级市——龙泉市;其中,景宁县是中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畲乡风情淳朴独特。
丽水文化的多元性也非常突出,如:“丽水三宝”文化——龙泉青瓷,是我国制瓷史上历时最长、规模和影响最大的窑系之一,代表了我国瓷器烧制技艺的最高水平。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龙泉宝剑,锻制历史长达2600多年,是中华武侠文化的象征;青田石在民间有“女娲补天遗石下凡变成青田石的传说”,是“四大国石”之一。青田石雕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开创了“多层次镂雕”的特色工艺,与东阳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并称“浙江三雕”。独特的畲族少数民族文化也为丽水民俗风情增添色彩。丽水庆元县被誉为中国廊桥之乡,现有廊桥100多座,是全国数量最多、历史最悠久、拱跨度最大、长度最长的拱廊桥,拱桥传统营造技艺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最让丽水人引以为傲的是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发展理念使全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公众满意度连续多年稳居浙江省首位、全国前列,享有“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市”美誉。丽水是一个一流的生态宜居休闲城市,漫步青山绿水间的一呼一吸都是在洗肺,有“华东地区最大的天然氧吧之称”。富含负氧离子的好空气是丽水最大的“长寿基因”。
丽水是瓯江、钱塘江、闽江、飞云江、灵江和福安江“六江之源”,风光秀美,被誉为“浙江最美的地方”。八百里瓯江蜿蜒曲折,两岸风景如画,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画乡莲都、剑瓷龙泉、世界青田、童话云和、廊桥庆元、仙都缙云、淘金遂昌、田园松阳、畲乡景宁精彩纷呈。诸多鲜明的特色文化构成了璀璨多姿的瓯江文化,使丽水更具魅力。近年来丽水交通状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高速时代的到来,让丽水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后花园”成为可能。走绿色发展之路,创建美丽幸福新丽水,将成为丽水人的美好愿景。
古堰画乡景区概况
古堰画乡景区位于瓯江两岸的碧湖镇和大港头镇,距丽水市区约28公里,由通济堰、瓯江风光、巴比松油画等元素整合而成,为国家4A级景区。“古堰”和“画乡”两地隔江相望,两个区块之间是八百里瓯江最瑰丽的河段。瓯江有“华东漓江”之誉,“江如青罗带,山如碧玉簪”,一江清流,风光如画。
走进堰头村,“千年文化”不断在我们面前展示,就连脚下的这条卵石铺砌的
道路也在诉说着它悠久的历史。这是一条千年古道,称通济古道。也是村中街道,村落的建筑沿
古道、古渠而建,沿主干渠的埠头为村民漱洗提供了方便。古堰渠、古道、古民居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
“画乡”大港头,是丽水特有的艺术画派。——巴比松油画的故乡。是我国著名美术写生基地和摄影创作基地。随着知名度的扩大,前来绘画、摄影的人越来越多。
“古堰”是指通济堰,建于南朝,具有1500 多年历史的。这里是通济堰水利
文化长廊,有四位为修建通济堰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官员:范成大、何澹、樊良枢和刘廷矶。
这里是瓯江上游龙泉溪和支流松阴溪的交汇处,江面开阔、水势平缓,是停靠木船、木筏、竹排的天然埠头。早在唐时,勤劳而聪慧的排工渔民们就相中了这一块风水宝地。他们傍水筑庐,猎鱼而居,早迎山光水色撒网,晚邀明月共枕。
村内至今还保留有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古民居建筑20多处,多数为清中晚期所建,建筑形式相同,风格统一,多为三合、四合式两层楼天井院落。“南山映秀”是堰头村最有代表性的古民居,也是村中唯一的四周墙体均用砖砌的建筑。
我们现在从保定码头乘坐游船渡过瓯江到对面的画乡大港头。瓯江素有“华东漓江”之美誉,一江清流,风景如画。古堰画乡景区是丽水巴比松油画的发源地,萌芽于上世纪80年代末,借鉴法国巴比松画家“画我家乡,走向自然”的精神,来表达对家乡乡土风情、自然风光的热爱,逐渐形成“丽水巴比松画派”。
这就是巴比松油画展览馆。丽水油画家群体以秀山丽水为素材,作品既体现出现实主义流派的特征,又蕴含着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这在油画界属典型的中西结合的艺术形式,在国内是绝无仅有的,是我们丽水人的骄傲,也是古堰画乡的骄傲。
古堰画乡景区主要景点
各位游客,首先我们走进堰头村,游览“古堰”区块。堰头村是通济堰主体工程所在地,因位于通济堰的源头( 堰首)而得名。古堰、古道、古民居、古樟形成了堰头村特有的古村落格局和风貌。渠道两旁郁郁葱葱、苍劲挺拔的千年古樟,是渠道走向的见证。如此规模的千年古樟树群十分罕见,古樟树牢牢地护卫着堤岸,也使堰头村风景更加优美。
坐落在村尾的古建筑是文昌阁,楼上供奉掌管功名禄位的文昌帝君(文曲星)。堰头村是叶氏宗族的聚居地。明清时期,堰头村有数十人取得功名,于清嘉庆年间获准建文昌阁,寓意昌明儒学文化。文昌阁的位置非常巧妙,可谓一举两得。一是正好位于村尾,起到关锁“地户”、拦截风水的作用;二是这里是官道必经之路,可供过往行人途中休憩、遮风避雨。
从三洞桥到通济堰进水口的渠道两岸现存古樟树一共10棵,树龄都在1000年以上,已经成为堰头村的“风水树”。这些古樟树还被当地人视为树神。古樟树还是长寿的象征,当地有“古樟树下走一走,人能活到九十九;古樟树下摸一摸,人能活到一百多”的说法。
回到村中古道,我们刚刚提到的南山映秀是四合天井院民居,四周的檐水都往
里面流,这叫“四水归堂”,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右边是一座构建独特的贞节牌坊,上额有“旌表”二字,下额砖刻“节孝流芳”四字。为表彰英年早逝的叶氏妻子梁氏从一而终、聪慧贤德而建。
通济堰景区
各位游客,通济堰大坝就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众所周知,都江堰是以无坝引水
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而通济堰是利用拱形坝拦截溪水,通过逼济闸将水引人碧湖平原。
是浙江省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不朽杰作。拥有:三个“世界之最”,分别是:世界最早的拱形坝体、世界最早的水上立交桥和世界最早的田水利管理法规碑刻。通济堰水利工程集水利学、力学、结构学、美学、地形学于一身,灌溉碧湖平原3万亩良田,一直沿用至今。
通济堰是一项多功能的古代水利工程,一是灌溉功能。确保了对平原的农业丰产,成了碧湖平原的水利命脉。二是储水功能。通济堰灌区内开挖有众多的湖塘,用于储蓄余水,以备天旱时用。三是排涝功能,使农田、村庄免受浸淹,减少洪灾损失,确保碧湖平原旱涝保收。四是生活用水功能。村民淘米、洗菜、洗衣等在通济渠。五是运输功能。以水运为主的古代,通济渠是可以通州运货的。六是养殖功能,放养鹅、鸭子种植莲藕等。